曹操在三国志13赤壁大战攻略中兵败后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之迷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缘何败北?过去学术界几乎都说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策略的结果,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也持此说法,再加罗贯中在其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用近十回篇幅的大力渲染,更是妇孺皆知,已成定论。
但是,《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中并未提到赤壁之战中孙、刘采用“火攻”之事,据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吴主传》亦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具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又据《三国志·吴主·周瑜传》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周瑜传》还注引《江表传》记,操与孙权书云:“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是曹操有意掩盖这次战斗败绩的原因,还是由于疾病的关系,引军自还呢?
裴松之曾在《三国志·贾诩传》注释中论断:“……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典,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
1981年第11卷第2期《中华医史杂志》发表李友松《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讨论》一文,认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其理由是:
一、根据历史记载及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卦象“山风蛊”以及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类似的记载与描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其肠壁与肝脏组织都发现有血吸虫卵,说明当时血吸虫病已相当流行,连&&
侯之妻这样的贵妇人也难以幸免。而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二、从时间上看,赤壁之战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的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三、那么,同是在疫区内转移与行军,为什么孙、刘联军没染上血吸虫病呢?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后,体内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孙、刘联军长期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从事生产、生活,士兵感染的血吸虫病多是慢性的,急性期早已过去,特别严重的也早已身亡。而曹军刚到南方安营扎寨,士兵不适应疫区环境,致使急性血吸虫病突然发作,丧失了战斗能力。
赤壁之战曹军兵败果真是由急性血吸虫病造成的吗?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可以肯定的说,曹军之败必然与疾疫(可能是急性血吸虫病,也可能是其它疾疫)有关,不然,《三国志》中就不会多处提到“疾疫”、“大疫”了。
那么,赤壁之战曹操究竟缘何败北呢?
笔者以为,造成曹军兵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曹军劳师以袭远,疲惫不堪,后方又不稳定,犯了兵家大忌;且北军不习水战,水土不服,急性血吸虫病(或其它疾疫)突然发作、流行,战斗力减弱或丧失;同时遭到黄盖诈降偷袭,军中一度造成混乱,无力再战,被迫决定撤退。撤退时,曹操担心自己庞大的舰队无法随同撤走,一旦落入孙、刘联军之手,将壮大敌军,于己不利,只好付之一炬。自烧战船是曹操在此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并非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得那样,战船被周瑜烧的一干二净,还殃及陆地上的营帐,连曹操的胡子也被烧着。由此看来,周瑜只是虚获“火攻”之名而已。
发表于《历史学习》1994年12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另有原因,并非败于火攻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另有原因,并非败于火攻
一在《史记》中记载,“水军数万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船只。”然而,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是败于火攻吗?一般人都认为是因为曹操军队是因为遭遇火攻才导致失败的。在很多诗书中都有记载,就连司马迁都《资治通鉴》中都是这样记载的,曹操因为遭遇火攻失败的原因也是深入人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来,有不少专家都对“火攻”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曹操的火攻失败,火攻不是主要原因,吸血虫病才是造成曹操军队赤壁h之战战败的根本原因。 二这个观点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史籍可查的,在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叙述赤壁之战时,并没有提及“火攻”。他在书中说,曹公到了赤壁,与刘军大战,未占上风。后来曹军内发生瘟疫,死了大部分士兵,曹操只得带领部队原路返回。同时,曹操在战后给孙权写的一封信中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承认失败是因为遭到火攻,曹操在信中写到:“赤壁之战,有疾病侵蚀,我烧船而退,使周瑜白捡了一个好名声。”当然,曹操可以是在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仅仅是曹操的一己之言肯定不足以证明。在《吴书.吴主传》中也记载了曹操自己烧船一事:“曹公烧剩余船只而退败。”因此,作者认为,“火攻”一说并不足以令人信服。曹操军队失利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疾病,就是吸血虫病,原因如下。三一是吸血虫病在我国古代早就存在在公元7世纪的《诸病源候论》就有对吸血虫的详细记载。如今,研究者在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女尸的肠壁以及肝脏组织中也发现了大量吸血虫的的虫卵。由此可见,早在汉代的时候,吸血虫就在长沙附近流行。而大量的资料表明,在赤壁之战的地区,尤其是在湖南湖北一带,是吸血虫多发的地区。再者就是根据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吸血虫病的易发季节腿断,曹操军队迁徙,训练水军的季节秋季正好是吸血虫病多发点季节。曹操军队由陆上转战水站,最容易染上这种疾病。孙刘联军则因为长期在南方的疫区居住,已经具备的一定的抵抗能力,即使得了这种病,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曹操军队大都是北方人,抵抗力差,又没有抗体,一旦患上就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最终导致了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溃败。 当然,这只是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欢迎留言评论本文为作者黎斯特瑞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看世间万千,以史为鉴
作者最新文章<input type="hidden" name="op" value="" />
曹操赤壁兵败真相:非败于大火 实输给寄生虫?
来源:搜狐
  火烧的真相
  在对赤壁之战胜败原因的分析中,火烧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这里抄录有代表性的三则: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语)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具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这三则对火烧的记述相差甚大,第一则说曹操占领荆州后,挥师东进至巴丘(今湖南岳阳一带)的军队得病(在先),然后“烧船”,但未注明船是曹军因病而烧船呢还是被对方纵火战败,或是兼而有之。第二则比较明确,而且曹操有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我是主动撤退的,战场上是有熊熊大火的,那是我在退兵之际将带不了的船只等物资放火烧掉,如此而已,哪有什么周、黄施火攻计得逞的事情呢?所以他们吹嘘的伟大胜利是该大打折扣的虚张声势、邀功请赏罢了!这样说难免有曹操自我掩饰之嫌。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是第三条史料,先是曹操在战事上的失利,加上疾病的影响,船舰等物资被周瑜烧了一部分,在战胜无望不得不撤退时把带不走的船舰等笨重物一烧了之。与火烧论甚多疑点的记述相反,史料中对赤壁之战中曹军为疾病危害的记述却是明确的。
  二、曹军遭疾病危害的记述与分析
  在史料中对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患病并受危害的记述是不厌其烦的,择主要者罗列于后。
  (周瑜对孙权说)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资治通鉴》)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属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同上)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军,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等败退,引次江北。(同上)
  曹公军不利于来壁,兼以疫死。(《三国志·蜀书·刘焉传》)
  时又疾病,北军多死,曹军引退。(《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引军北还。(《资治通鉴》)
  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三国志·魏书·贾翊传》,裴松之注)
  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熹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三国志·魏书·蒋济传》)
  (建安)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卒末,令曰:‘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以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又与荀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同上)
  疾病发生的必然性
作者:李友松 编辑: 孙璐阳
##rep-begin##
##username####commenttime##
##commentcontent##
##rep-end##
·&&&&·&&&&·&&&&·&&&&·&&&&·&&&&·&&&&·&&&&
 热门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赤壁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