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密法,应该怎样做,才会获得语加持的修法

通灵佛教网&||||||
谈谈密法灌顶与加持的重要性
谈谈密法灌顶与加持的重要性佛教密宗教法的修行,尤为重视见地、修为、行持、实证四大环节的贯通与相应。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的这篇《阿弥陀佛修法口授》,便是按照见、修、行、证这四大环节层层深入讲解的。禅宗有云:“见地不真,果招迂折。”佛法修行的正知正见,乃是上上乘无为法最最强调的。因为对于无为法来说,见地也即是决定无为能否彻底透脱的关键。禅宗祖师沩山灵佑禅师曾说:“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密法修行,所致力的是佛教五种无上智慧的圆满,强调轮回涅盘不二智慧的活用,亦即“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尽无尽解脱法门”。据《维摩诘经》所述:“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以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要想能够真正做到不尽有为不住无为,首先须得开显自心慧见,真正了达真如实相,至少也须获得相似正觉经验,以相对清净知见作为基础才行。然而,要想尽快地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一般学人自己的努力,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为此,要想快速契入慧见,唯一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效寻求大德善知识的帮助,请求成就者活用轮回涅盘不二智慧,予以清净慈悲愿力的灌顶和加持,以此消除身心烦恼习气构成的迷障。关于灌顶与加持的重要性,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经》中有这样的介绍:“佛告大慧……诸佛有二种加持,持诸菩萨,令顶礼佛足请问众义。云何为二?谓令入三昧,及身现其前手灌其顶……诸菩萨摩诃萨为二种持之所持故,即能亲见一切诸佛,异则不能。复次大慧,诸菩萨摩诃萨入于三昧,现通说法,如是一切,皆由诸佛二种持力。……大慧,为欲令其远离魔业诸烦恼故,为令不堕声闻地故,为令速入如来地故,令所得法倍增长故,是故诸佛以加持力持诸菩萨。大慧,若不如是,彼菩萨便堕外道及以声闻魔境之中,则不能得无上菩提。”佛在《妙法莲华经》中说:“如是妙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所以,要想真正契入佛教无上密法的修行,首先寻求成就大德善知识的帮助,求取相应的灌顶与加持,以此作为大事因缘促令自心业力因缘转变,由此净除种种烦恼习气构成的自心迷障,开显自心清净知见,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对于圆智公开发表的法王晋美彭措的这篇《阿弥陀佛修法口授》,读者如果有信心想要进行修持的话,圆智建议首先求取真正具德善知识的加持与灌顶为好。若能真正如法而行,其修法利益将比未得灌顶胜超千百倍不止。分享至:&&
&八字為帝王之學,掌握即可成功致富。精髓就在如何喚醒您的八字成功守護神前來加持&&(詳下文)
守護神加持成功致富十大密法(上)
─ 如何請您的守護神幫您強運成功系列一
當您知道您的八字守護神,不管是從您的強運星所變出來的「強運守護神」,或著是成功格局的「成功守護神」。您最想知道的,應該就是您的守護神有怎樣的個性和神力,會發揮怎樣的庇佑力量,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如何來喚醒他們的力量,讓他們來幫助您迅速成功致富。
《強運網》為了使八字帝學彰顯於世,不再僅是少數有錢有勢、請得起大師指點加持的權貴富豪才能享有的絕世密法。而得以讓每一個有心向上的朋友,都可以開啟上天賜予的生命寶藏,進而成功致富,享有暢意人生。特別以「做功德」的精神,將「守護神加持成功致富十大密法」公諸於世,毫不藏私。這些方法經過實地驗證,的確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幫助您改變命運,去危轉吉,而真正能讓您脫胎換骨,氣運奔騰。最重要的,是您必須深信有信,而且願意篤行實踐,只要您開始付出,便很快可以感受到不可思議的功效。
※ 如果尚不知您的強運星「強運守護神」
※ 如果要知道您的成功格局「成功守護神」,
總共十種守護神強運成功妙法如下:
一、守護神強運語句成功法
二、守護神祈願集氣法
三、守護神五行能量強運法
四、守護神貴人相助法
五、守護神喜忌能量互換法
六、守護神成功標竿學習法
七、守護神強運問句成功法
八、守護神成功形象暗示法
九、守護神時空能量增強法
十、守護神觀想祈禱法
(下頁續)
強運網客服中心 服務電話 ( 02 )
Copyright (C) 2010 強運網 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任意轉載
最佳瀏覽:智广阿阇梨:从父亲往生瑞相谈“密法的威力”
文:智广阿阇梨华智上师希望我把父亲骨灰拿出一部分,请扎嘉寺僧众念百字明作加持,然后做成擦擦(小佛像),这样功德很大,对父亲会非常好。所以今天我们打开父亲的骨灰盒,准备拿出一部分骨灰寄到扎嘉寺。智广阿阇梨父亲骨灰中的彩骨(摄影:妙觉)但是一检查骨灰,我们发现惊人的事情:父亲的骨头是五彩的颜色。我看过很多人的骨灰,一般来说白色骨头是业障比较清净的众生,而大部分人的骨灰是灰黑色。父亲的骨头纯白色居多,很多都是雪白的状态,而有些骨头上则呈现出彩色。我们向华智上师汇报了这件事,华智上师也说这是非常好的征象。然而,更出人意料的是,我在骨灰里面突然发现了一颗舍利子,非常圆,非常亮。毕竟舍利子和骨灰是非常不一样的东西,看上去就像另外加进去的。被我一说,旁边几位道友都涌上来,最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很多舍利子。而且,舍利子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色的,金色的,蓝色的,白色的,褐色的。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智广阿阇梨父亲的舍利子(摄影:张波)《密宗虹身成就略记》中专门有一段讲到成就征兆:“关于密宗行人成就的征相,《句义宝藏论》第九金刚处说:‘密宗行者中,上等精进者即身得成就相,中等者中阴得成就相,下等者自性幻化界得成就相。’”“坚固舍利有五种:若现蓝色坚固舍利,于毗卢遮那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白色坚固舍利,于不动金刚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黄色坚固舍利,于宝生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红色坚固舍利,于无量光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绿色坚固舍利,于不空成就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五色坚固舍利,则成就五身圆满任运果位。”“修学密宗的人,若出现舍利也表明已获得了成就,如《金刚萨埵意镜续》说:‘乃至现出舍利亦为成就之相。’”这些教证足够证明父亲获得的已经不仅仅是“带业往生”的成就,在密法的加持下,按经书所说,父亲已经具备解脱成就的征兆。我们一直以来倡印制作的解脱锦囊、解脱经被、光明砂等具有清净传承的密法加持品,各地道友都具足信心地随身佩戴,并且用以为有缘众生送往生,获得感应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有遭遇车祸而毫发无损的,有落水遇难而奇迹生还的,尤其是送往生而获种种解脱瑞相的比比皆是。今天,父亲的往生瑞相再一次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密法的威力。为什么密法具有如此的威力呢?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佛经中所说的真言密咒的功德: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出自《大藏经》之密教部经典《不空羂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经云:“设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来不空毗卢遮那如来真实大愿大灌顶光真言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极乐国土莲花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由此可知,我们诵此真言加持土砂(即光明砂)撒于亡人身上或坟墓上,就可以强有力地帮助亡者速疾往生极乐净土。所以真言密教中有偈云:“真言梵字触尸骨。亡者即生净土中。见佛闻法亲受记。速证无上大菩提。”还有一个殊胜的真言:大随求陀罗尼。在《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中详说了这个真言的功德,从以下偈颂中可以看到佩戴获殊胜利益乃至解脱的功德:“由才书此明,一切乐丰盛,安乐而舍寿,必生于善趣,欲生极乐国,持带此明王,决定无疑惑,斗诤于言讼,战阵大怖中,诸怖皆远离,如佛诚言说。”梵文《大随求陀罗尼经咒》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雕版印刷(资料图)在《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中也记录一个关于大随求陀罗尼超度外道恶人的案例,特别让我们生起信心。是说有一个名叫俱博的婆罗门,从出生起就没做过一件善事,而且一辈子杀生无数。死后到阎罗王宫受审,按罪应堕入阿鼻地狱。但是才入地狱,忽然之间地狱里的猛火全部熄灭,化成八功德池,青红白紫各类莲花充满其中,俱博婆罗门与地狱罪人都坐在莲花上,所有痛苦全部止息,地狱里一切苦难全部都没有了。阎罗王大惊,启奏帝释天,帝释天就去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让帝释天去俱博的人间葬所察看。原来,离埋葬俱博一里的地方有一座枯朽的佛塔,塔里安放的“大随求陀罗尼根本真言”里面的一个字随风飘到了俱博的尸骨上。就是这个字让俱博脱离了阿鼻地狱之苦,往生到上方世界成为了无垢佛,而且当时在同一地狱的罪人都和俱博一同往生到莲花藏世界成为诸佛菩萨。在密教中,随身佩戴密法的加持品,不修也可以成佛,这充分体现了密教的殊胜。可以说,我父亲往生的全过程也完全验证了这一点。父亲一生中显现上并没有作过很深入的闻思修行,也没有大量的念经、持咒、修法,只是晚年,大概也就是在三四年里,每天和母亲一起作个五分钟、十分钟的功课,是我专门为父亲制定的一个简课,包含了一些显密教法中殊胜的佛号、真言和偈颂。所以从显现上看,父亲并不是因为修行很好而获得解脱,最重要的是随身佩戴的咒轮,以及解脱经被、光明砂等加持品的效果,加上华智上师以诸多殊胜密续为父亲作的超度以及我们所有的助念都是重要原因。特别是《一子续》(又名《系解脱》)具有不共的超胜功德,它不观待男女老幼、根机贤劣,只要系带和读诵就能解脱。当然欲求此《系解脱》,也必须要在具德上师前得到灌顶传承才可以。《系解脱精华续》中说:“五种器官有残疾,男女老幼善恶与,习气无论贤与劣,系带此续则成佛,甚至触气亦解脱。”其中所说的“触气”是指接近断气时身上有系解脱。索达吉堪布曾说,在藏地,很多人光凭《系解脱》(《一子续》)的加持就往生了,而且他们的身体变成虹光,烧出了舍利。父亲能够获得这样的加持,印证了密法的威力真的太强大。希望大家对三宝、对佛法,特别是对密法,一定要有绝对的信心。对于有缘的众生、我们的家人,在他们往生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用这些加持品帮助他们往生净土,获得解脱。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怎么修行的人用了这些经文咒轮会得到解脱呢?这是不是不劳而获呢?关于这个问题,慈诚罗珠堪布在开示放生法布施的时候作过这样的解答:“将系解脱(《圣教一子续》)搁放在所放生命的头上加持也十分重要。凡是系解脱接触过的那些生命,很快就能够成佛。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它自己不修行,也没有人给它传法,为什么仅仅将系解脱系在身上或接触以后就能够解脱呢?这就是佛度化众生不可思议的一种方便。也许还有人会问,佛既然有这样的方便,那为什么不用这种方便来度一切众生呢?经书上有记载,这些众生遇到系解脱、闻解脱,也有前世的因缘。前世的因缘是怎么一回事呢?譬如一个人现在学大圆满、学密乘、听《圣教一子续》等等,也有可能因不好好修行或犯戒而堕落。在恶趣里流转很长时间,最后度化他们的方法不是显宗的法,而是以密宗最殊胜的法,轻轻松松让他们得解脱。因为他的前世已经有了很好的缘分,这些众生本身具有这样的福报,所以它才会遇到这样的法,不是所有的众生都有此福德。”所以得遇密法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善根因缘福报,我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以绝对的信心把密法“用起来”,如果我们已经遇见密法却不用,那就太可惜了。密法的威力是不可思议的,那烂陀寺灌顶部的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又说:“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经中所说的这个咒语,就是被称为咒中之王的首楞严神咒。这个咒语很长,但是我们哪怕不会念,最起码请一个佩戴身上也会得到功德。无论是随身携带或者供于家中,都可以消除很多灾难,并且防止魔的干扰。尤其我们进行禅修的时候,如果不佩戴首楞严咒,我们的身心就不能“远诸魔事”。密教中有很多这样的真言咒语,还有很多佩戴解脱的咒轮。不论唐密、藏密,都来自于印度,每个传承都有很多殊胜的加持品。如果你有上师的传承或开许,那你一定要戴上,否则就太亏了。事实上,在中国宋代就有人佩戴“大随求陀罗尼”等真言密教的解脱咒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很多文物及历史资料中看出来。大家一定要相信密法的加持品,因为它们的功德威力是佛陀的金口玉言所说,特别殊胜。很多事情如果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戴与不戴加持品,效果完全不同。就好像电脑里必须装杀毒软件,如果没有杀毒软件,没有防火墙,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中,非常危险。当我们佩戴加持品,我们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烦恼和痛苦。可能你戴着还会生病,但是你肯定已经减少了很多病苦。就如同哪怕你用了防火墙,你的电脑还是可能会出问题,但是至少你已经减少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虽然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都是清净的,但因为凡夫迷乱的业力,还是会很容易受到很多负面能量的影响(只是我们眼睛看不见)。加持品:咒轮等(摄影:莲德)你如果是个大成就者,你当然可以什么都不用佩戴,所有的地水火风都无法伤害你;但是如果我们还是凡夫的境界,我们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所以密教中有很多护身的符和咒轮等,包括可以佩戴获得解脱的加持品。在藏区,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嘎乌盒,里面装有各种咒轮、佛像等等有加持力的法宝。在日本,我们也看到很多家庭和店铺的门头上都供有密法加持的护摩牌等,而真言梵字、咒轮、本尊种子字等密法被广泛用于车用挂件、手机贴膜、随身香袋、戒指手环等等的上面,人们通过随身佩戴而获得密法的加持,这很重要。所以,具有清净传承来源的加持品一定要戴。仅仅是佩戴加持品,我们就可以获得很多保护、很多利益,比如清净业障、消除疾病、防止邪气晦气的干扰、防止妖魔鬼怪的损害等,临终的时候也会因此而得到解脱。也许我们可能遭受意外而死亡,也许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不能正念分明,但是因为这些加持品的威力,我们肯定不会堕入恶趣。“尽人事,听佛命”。做任何事情,我们一方面要按照佛陀和传承上师的教言,尽力地去做去修,一方面还要一心一意祈祷三宝,把一切交给三宝,最终三宝一定能给我们最好的安排。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iryzh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修证密法》(续)
作者:宣南 【
】 浏览:31125次
文章包括如下几部分:
   一、“续谈”的写作缘起
   二、圆满众生心
   三、菩提随心生――谈修持
   四、修法进境纪实
   五、释几种疑惑
    后  记
  一、“续谈”的写作缘起
  为了使上师对我的教育更有意义,为了使我所领受到的法益让大家都领受到,我又提起笔来。如果通过我的笔可以把上师的智慧传达给更多的人,我愿意付出努力,尽管我的能力不足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善愿。
  在修学如意轮金刚法三年后,即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曰“觉路奇缘”。主要是谈海空上师的应化因缘,以及我本人为什么学佛和学佛后的一些奇特经历。当时,几位献身佛陀事业的人士见了此文,认为此文所说对修学者颇有利益,便决定公开出版此文。当时出版者把此文题目改为“如何修证密法――如意轮金刚法修证纪实”。改用这样一个大题目是一个很好的缘起。同时我也深知,“如何修证密法”这样的大题目,不是我这样一个凡夫所能谈的。
  四年前我初次拜见海空上师,得到密法传授,领受到极大加持,亲眼见到海空上师的应化因缘。将此事告之与人,使学法的人对上师具足信心,是我当时写作的唯一动机,对如何修证之事没有着意涉及。书出版后,我觉得了却了一桩心事,但却欠了大家一笔帐,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远不能与题目相应,对如何修证这样的问题未作充分的探究。欠了帐就要想法子还帐,但凭我本人的家底尚还不起这个帐。所幸的是,我可以从上师的智慧宝库中借来诸宝。作为普通学人,我的闻思修证的历程与大家的“经历”具有相似性,这就使它具备可参照的价值。我愿意做并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把自己闻思修证的体验和感悟如实写出来,交给上师指正评点,使它变成宝,给大家在修证中提供一个参考。我坚信在上师智慧之光的照护下,我会把这个大题目有始有终地写出来。
  有些读了《如何修证密法》一书的人士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很受鼓舞和启发。因为他们从此书中有缘知一明师之迹,也知道了佛法原来可以如此活泼地修学。也有人有疑问:“学佛修证真有这么神奇吗?你老兄是个什么大根大器的人物才会有那样的体验,我练了这么多年的功,学了这么多年的佛法,怎么啥感觉都没有?”我想,最好不谈根器,学佛或练功,讲究的是“当下”(现时的每一刻),如果当下进入状态,那么你当下就神奇,即使你还没有感觉到什么,但无可怀疑的是,在那个“当下”中你的凡俗心已回归于你的心性光明中,只是太短暂,没有牢固地把“根”扎下就匆匆地溜走了。进入与真理相应的状态,把这种相应心的无量“当下”连续延伸,是我们每个人唯一要做的事情。觉悟之路就是用这样的“当下”铺设而成的。因此,把握“当下”是我们唯一可谈的话题。我本人是一个庸而又俗的凡夫,因为让自己都感到讨厌,于是就学着在当下转变自己,于是就有了一些体验。如此而已,决无什么根器可言。我想,如果谁有勇气讨厌自己,那么他肯定会变得可爱。一个人丑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喜欢丑陋。这是我对“根器”问题的简单答疑。
  讲教法的书很多,但相对缺乏的是有关普通修学者一点一点向上升华进取的那种具体讲实证的体验总结。把教义的阐述融汇在事境中,以事显理,是现时学人很需要的一种方便。但关于修证历程的经验性指评却稀有难见。续写《如何修证密法》,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体验和感悟及时与大家做个交流,或许能给同修们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鼓励。本文所说的方方面面,或许正是学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对此避而不问,深入修习就会有障碍。
  本文所谈事理,力求直入心要。初学者也许不易读懂,但耐心领会后一定会有收获的。我写此文,是期望把上师诸贤的智慧传达给你,同时也是想以这样的文章作为你悟入海空上师一系列著作开示的导读,使你具备理解海空上师开示的法义精要所需的起码知识。此文虽是我的个人感悟之谈,但却是上师加持而生起的智慧。这些知识不是很容易就能获取的,希望你从中得到你的所需。但愿上师的智光在你心中现前,但愿在这样的交谈中我们都能如愿。
  兹作一首《海空上师礼颂》,提起敬师之心而领受上师加持。
  清净宽坦相,广容众生缘。
  昔演达摩法,今开金刚禅。
  海阔天空心,无尽智悲缘。
  五明集一身,二谛容一范。
  示现大加持,如意法轮转。
  赤足踏乾坤,空手握大千。
  做人所未做,摧破难上难。
  荒丘立梵刹,人心建法坛。
  随缘说善巧,对机设方便。
  广辟三士道,圆成圣俗善。
  末世复有幸,法流在巨澜。
  我今做此偈,唤人睁智眼。
  识得如意宝,珍重菩萨愿。
  苦难南瞻部,千载两会面。
  慈航觉海行,又撑大法船。
  普愿诸善士,证识心妙圆。
  二  谛:指俗谛之世间善法与胜义谛之出世间解脱法。
  识心妙圆:即弥勒菩萨无量劫前所证之“妙圆识心三昧”,此即真实俱显之大圆满佛境。
二、圆满众生心
  九八年九月始,在心轮部位呈现出的光明中,我的上师呈金色光态体相清晰地现前。我向内凝视着,就如目睹屏幕一样真切。上师跏趺坐在我心中光明的虚空中,放射着无量细密清静的光线,我那业识的天空被净化了。我轻轻地默念着“那摩海空上师, ong ma ni bei mei hong……”。在这种不可言喻的深沉定境中,我真实地感知到,我和宇宙都消融在上师的光明体相中。只有一种微妙的知觉在这大光明的境界里静静地醒着。
  九八年十月中旬以后,多次见到蓝色星空在心中旋转,心境极为清静空旷。曾有两次见到无际的宇宙呈现为太极图,即  形状的光云,在心中缓缓地转动着。这个形状的星云与科学界用电脑绘制的宇宙星云图非常相似。当星云在心中旋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虚幻而又明敏清灵。
  九八年十月末,在心轮部位的光明中,早已清晰现前的上师体相,可以随意收缩成一个极小的光点,当这个小光点收缩到极微的那一刹,在小光点的上下左右四方现出四个亮点,排列为  。这不就是五方佛坛城的排列格局吗?我查了很多书也没有见到关于这种现象的记载和说明。从此以后,这样组合的五个小亮点经常在心光中现前,持续了两个月后,在九九年一月七日下午的定境中,见到五个小亮点里有小佛像显现,虽然隐约不清,但确实是出现了。
  九八年十二月五日夜里定中,见心轮明点变成白色光态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十一头重叠,站立相,如水晶般透彻明洁。菩萨放射着月光一样清凉的白光,把我的整个身心融化在一种虚净浩荡的空明之中。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我注视着菩萨,无比真切地感受着它的庄严。这已经是第二次见到观音菩萨了。
  ――以上是从我的修法记事本中摘录的几则日记。当时这些境相并非着意观想而来,而是自然现前的。
  密勒日巴大师对他的最伟大弟子岗波巴说的那句话“勿念其好坏,继续修持”,是我们对待修持中境相显现的原则态度。在这里我首先摘录几则日记,不是以此展示景观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让大家与我一起思索这样一些严肃而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心何以能显现我们不曾经验过的境相和觉受?
  生命质量仅仅是我们已知的这种状态吗?
  修持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我们接受佛法,是步入智慧的领域获得对未知世界的感知,而不是寻求宗教寄托。我们从佛教里要究明的是未知的宇宙人生真理,知道如何正确行为。如果不把这样的问题搞明白,我们将永远是觉悟之路上的盲人,无论多么努力地行走,都无法到达我们的“快乐老家”。避开这些问题,无论谈多少理论和境界,都将是雾里观花,难以真切地见证佛法的真容。
  回想海空上师处处不离心的开示,我越来越认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无论我们在生命之旅中玩了多少善恶把戏,无论这些把戏带给我们怎样的苦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我们与生俱来的那种能演戏的“天资”,并掌握运用这种“天资”使我们的生命境界更加精彩的方法。这种“天资”就是众生的佛性,是无量功德的潜在基因,是我们无所不能的心。它能演轮涅、能化凡圣,万法都是它的作品。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从它的作品上移开,去探视一下它自身的底细。然后再谈修持的问题,就可以依源索流,事理归宗了。
  1、导向觉悟的终极宣言
  一千三百多年前,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开始寻师问道。他皈依在五祖弘忍大师的门下。一天夜里,五祖为他一个人秘密讲解《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言下大悟,感叹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语)。五祖听后印证了他,并秘付衣钵,将祖师家业交给了他。
  六百多年前,在雪域藏地,大智文殊的化身――伟大的无垢光尊者龙清巴,如六祖一样,用同样直白的语言对人们说:“佛的功德不是从前没有而后来才形成的。自然智慧在心性中无始以来就圆满具足,成就佛的大功德无须另外寻找”。(龙清巴著《七宝藏论》)
  在今天,海空上师这样开示我们:“一切法莫不从心中流出而归于心。学法不从自性中求,一味向外求玄,何以能得实益?”
  古今智者如是说心,如是谈修。这就是佛教显密共宗的最高教义,是导向觉悟的终极宣言。以此为指归而缘起无上解脱之法,曰禅、曰大圆满、曰大手印……方便各殊,旨趣则无异。海空上师开创的如意轮金刚法,正是这种无上心法在现时环境中应缘对机的善巧运用,关于这个问题稍候再谈。现在先来搞清关于“心”的概念。
  某些词汇有它的特指性。六祖所说的“自性能生万法”的“自性”和海空上师所说的“学法应从自性中求”的“自性”是指心性,也就是蕴含着佛陀一切功德潜能的心,特指一切众生法尔具有的佛性,异称为真如、实相、法身、法性。中观缘起论的“一切法皆无自性”的“自性”特指“不依条件自我规定,永不变化”这样的含义,强调独存独立不可改变谓有“自性”。而一切法(意识与物质)并没有不可变化的顽固属性,因此中观说万法无“自性”。显然,六祖言下的“自性”与中观里的“自性”各有所指,不能因其同是一词便混谈其义。心这个概念在使用范围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混乱,有时指佛性,有时指意念(第六识)。海空上师用“遍存遍在的无形宇宙能量”界定佛性之心,用“心识”这个词指念念流转散乱缘取的意识,把心性与心识的不同所指区分得很清楚。
  在果位(佛陀的觉位)上,心的功能表现为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在因位(众生的迷位)上,心的功能表现为八识(阿赖耶、末那、意识、五根识)。心的功能虽然有因位果位的体现差别,但其本质无别,凡圣同一法身故,万法同一法性故。凡圣是这种被称作佛性的无形宇宙能量的共同拥有者,同时也是这个能量的不同体现者。共同在性,不同在态,觉心即佛、迷心即凡,差别不在心,而在于用心的方式上。正是因为众生之心圆满具足佛之功德的基因,所以必定可以在真理的援引下,在实践真理的正确行为中,从一隅的执著走向遍知遍觉的彻底解脱。
  强调万法不离心这个概念,其根本意义就在于运用它观照人生世界一切缘起之法,无论是面对意识层面的现象还是物质层面的现象,当下认证这一切都是我们心性能量运作的结果,是法身之光的波动和幻化聚相,一切都是平凡的,而又是无常的,既没有什么美好需要坚守,也没有什么丑恶需要摈弃,离心之外没有善恶垢净可以取舍,一切皆为自心之庄严。以此理念消除“我”与外界的对立,从善恶、垢净、苦乐、内外等一切二元边见中回归到一元的内心世界的体证上。在这样的觉知中保持念念在斯,使我们的当下心连续地沉浸在这种内外一如,物我合一的法性感受中,就会使心识回落到心性的圆觉智能中。
  识与觉的区别就在于,识依无名业习势力,分别缘取,对内执我,对外执境;觉就是识的转化。是消除了二元分别而生起的无颠倒虚妄的认识能力。识与觉状态不一,而体性上不异,迷则识,明则觉。转识成觉的关键就是消除二元对立和分别,没有对立,执著就失去了缘取对象,在这种情形下,会执著的那种能力(末那识的作用)就会转化成平等性智,从前习惯于分别妄想的当下心(第六意识)转化成妙观察智。做到这些,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证入觉果――我们最深层的潜意识(阿赖耶识,即储藏习气之识)转化为圆镜智,五根识转化为成所作智。修行人能做的事情就是解除执著(转化末那识)把握当下心(转化第六意识),除此而外没有余务可劳,佛的智慧功德皆由此而圆现。
  这就是觉悟的程序。这个程序的启动,控制键就是明心。明心,首先是在观念上明白我与他人和世界的本质关系,继而用这个观念指导当下心的运作。由当下心持续与这个观念相应,所造就的结果就是从迷到觉,脱凡入圣。诸智者指示心性功德,就是在理念上给我们一把开启光明觉境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觉悟之门。佛法横说竖说,无非是教人们知心用心,若知用心,什么也不须再说,坦直地做去便是。若不知用心,即使修八万四千劫,至多是把自己修成一个“变脸大王”而已,佛的智慧不会现前。
  用心须先知心。下面让我们到心地的风景线上做一番视察吧。
  2、心之三德――质、体、相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心这样呈现着:
  从本质上看,心是空性的光明智慧能量,觉,明,空一体圆智;
  从体性上看,心,在空间上没有边中,在时间上没有始终,无碍遍在,于一切处圆满,于一切时圆满;
  从行相上看,心,灵明能变,化现万法,即可显现涅,也可显现轮回。
  何以知道心或法性是空明的智能?有四种人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启示。一者佛陀。在佛的观察中,法界是一大光明相,万法归于空寂一味。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发光,有质碍的物体,在佛的眼中却是光影透明体,空洞如幻;二者成就的修行人。修持证得成就的人见证明体(明体即一切有相物质消归于光明,因此而现起的景象),或视物如影,及成就光蕴身或临终虹化,古今皆有录可查,并非虚假的体验;三者科学家,现代物理学在揭示物质的本质构成时指出:“物质是浓缩或冷冻的光,一切物质都是光的浓缩。”(现代物理学家大卫―耶姆)。四者经历死亡的人,在死亡的最后一刻见到的景象是:一切都融化在无形的灿烂光明中,光明和空寂消化了自我与物境(中阴教法中有这样的描述)。古今的许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也有相似于中阴生命的体验,他们为我们提供的启示同样具有参考意义。近些年,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纪实报道。
  最有力的说明,就是佛法中那些最深刻的教法。这些教法(如大圆满、大手印、六成就法、无相如意轮金刚法这些密宗法门和显宗的禅法等)无不以证入明空为趋向。所谓见无相才是见实相,见真佛。证见明空即见法身,由法身空明智能作依托,由自利利人之愿力作动因,报身、化身及佛国世界依愿生起。这些成就法之所以堪位无上解脱之道,是因为它们揭示了心的本质,与实相相应。
  物由心化,识由心生,一切有相的色法(物质)都是光明能量的聚相,一切无相的心法(意念)都是光明智能的波动,所以心物本是一元同体,精神与物质统一于绝对的空明智能中。物质的基因(地、水、火、风的种子)和心从来就不可分割。在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把这种情形称为识色相随,在无上瑜伽部密法中把物质的基因称作“气”,把识色相随称作心气合一,把心气合一称作金刚体。金刚喻空性之德,非指顽石;空性非一无所有之义,而是无碍,无生无灭,无损无增之义。
  正是由于心的本质是空性的光明智能,所以它的体性在时间上没有始终(空性无生灭,便无始终);在空间上没有边中(空性无质碍,便无边中方所);空性无损无增,所以佛性之功德基因于众生心中圆满具足。空性非一无所有故,蕴含识色基因于无相光明故,所以能缘起万法。
  心如何生万法?下面我们来探究心的行相――心的运作和体现状态。这是佛法的主要关注焦点,剖析心的行相,就可以揭开轮回与涅的奥秘,从知其然到知所以然,从必然步入自由。
  3、善变的心态
  既然心是灵明遍觉,空明无碍的,为什么我们所见所觉却处处有碍,如此狭隘?有人问海空上师:“心的无形能量和美妙境界似乎没有人能看到,怎能说明它是存在的呢?”海空上师开示说:“有人能看到。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只因为自身的迷昧障蔽了觉性,故视而不见,佛家称之为‘无明’”。
  就是这个“无明”使我们处于障碍之中,在狭隘的圈子里轮回不息。何谓无明?最简要的回答就是:不识真相,妄立能所。心本是空、明、觉合一的,明不离觉,觉不离明,在明觉合一的状态中,心呈现的境界就是充满光明的灵空――涅寂静。然而众生不知这就是本然心地,生起妄想,认光明为外境,把本是一体的明觉分为相对――觉在光明之外,光明称为觉知的对象。一元的心境被分离为二元对待,于是能觉的功能变态为能执,光明空境成为所执的对象。明觉分了家,便有了内(我)外(我所拥有的)相对,我执与法执从此生起。
  能所一成立,妙觉变态为妄动的心识,光明寂湛的空境随妄动心识的执著分别,而幻起四大之相。心识复以四大之相为执著缘取的对象,执著之力越强,四大幻象就越坚固,于是我们的自身和我们的世界便是现在所见所觉的这个样子。
  由此可知,心身世界之妄起,实因一念无明而致觉明分离。能所双立后,执与被执互为缘起,幻化出轮回三界。
  让我们依据中阴教法把上述这种情形具体地加以说明。任何有情生命在结束现期业力生命历程时,都会在中阴这个“驿站”作短暂的停留。这个“驿站”实际上是走向解脱的最佳出发地。在现期业力生命终结后,下一期业力生命尚未成熟之前,即死亡完成的最后一刻,有一个短暂的回归法性一睹心性的机会。当四大业气(地、水、火、风四大色法的支持动力)收摄到中脉心轮不坏明点时,杂乱的业相消隐了,代之而来的景象是,一切有相(自身与物境)消归于空寂灵明的大光明中。在这个无际的大光明中不见有自己,而实际上这个大光明就是自己。这就是回归法性的境界,是心性光明的一次自发性现前。
  认证这个大光明就是自我,沉浸在其中如如不动,把意念与光明相融,就会稳定在这个境界,如此便证得法身成就。然而事实上只有那些活着时明了此事,修持有力,正念坚固的人,才有可能认证光明就是自己,并融入它,使它稳定,而一般人在这种境界中的作为,却是认为自己被消灭了,极度惧怕,于是逃避光明,或在光明中寻找有相的“我”。这种不识真相而妄起别念的颠倒行为会立即导致光明空境的消逝,代之以有相的景象:诸佛显现(此时发愿皈依佛仍可获解脱),接着是显现业相(该投生的六道之相)。一元的明空之境就这样被分裂为二元对待的世界。对外执著取舍又开始了,于是进入下一期业力生命的历程。
  由此可以确知,意念与空性的光明相合,心识便转化为妙觉,成就遍知的功德;若妄动分别,执著光明为外境,觉性便变态为心识。“当下”一念的趋向不同,竟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别。
  一念无明乍起,大觉明法性(法身、佛性、心性、真如)即成阿赖耶,轮回涅的一切基因在此储藏,这就是我们的心何以能够显现我们不曾经验过的境界和觉受的原因。真如变态为阿赖耶后,二元对待之境随执著之力充分显现,在我执和法执的连续造作的引动下,便生起我相的五蕴之身和所依的世界。能执之意识与所执之境相,变成为互为缘生的伙伴,无量心法与色法由此生生灭灭。
  在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轮回与涅只是迷与觉各自连带的境界,迷则轮回,觉则涅,全由意识进入怎样的状态来决定。所以说,涅从来没有独立于现前世界之外。当我们把意识从现前的现象执著粘滞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意识将会与光明亲合,觉明相融必见空寂无碍之境,现前的世界当下便是涅。涅就是远离执著取舍分别后,所呈现的那种能所合一,心物一元的心境,依然能做能显,并非寂灭的顽空,也并非是藏在轮回背后的另一种东西。
  很明显,修行的全部要点在于当下心(执著分别的意识)的转化。把能执的当下心转向对万法明空本性的关注上(这个阶段是生起次第),然后把能执的心识与所关注的明空之境融合起来,无分别地成为一体(这个阶段是圆满次第)。这个修持过程就是把从觉到迷的过程反转过来,由能所分立回归到能所合一,达成识境一体,即转识为智。
  心,就是这样善变,由当下一念的缔造,心既可以呈现出三界六道的轮回,也可以呈现出四圣的涅。但“轮回涅皆无自性”(宗喀巴大师语),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境界,富有可变性(无自性)。轮回是一块冰,涅就是这块冰化成水,其源是一。其态不同。轮回之外找不到涅,只有把这块冰化掉才能见到水。佛法就是这样指给我们化掉轮回之冰的太阳(解脱的真理),教我们走到太阳下面去自化。
  4、三态全息:生命的秘密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本有的光明觉性是怎样被迷昧的。下面要讨论的是,我们与佛究竟相隔多远,脱凡入圣的现时条件是什么。
  海空上师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明白它的道理才能建立信心。建立了正确的信心,才能认真地去做。若不明其理,就谈不上如何去做了。……无论什么宗、什么法,离开了现实社会、环境、人身体用等因缘条件,就不能称之为法了。”(海空上师著《无相密乘》语)
  利用我们的凡夫之躯来修证佛法,首先应弄清我们的身心构成模式,知体(本质)知用(功能运作方式)。
  人体(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本相)是生命能量的一种体现形式,生命所蕴含的广博精深的内涵全息于(或称为隐含)身体之中。我们的身体就是整个法界的全息点,法界的一切所有,在我们的体内或隐或显地存在。提出这样一种概念,其依据就是法性能量观。以此观念看待身心世界,可知有相与无相两种状态可以彼此互含,也可以彼此互转。二者互相全息。全息,用佛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即一切”。如果把个体生命称作“一”,把法界的全部所有称作“一切”,那么“一切”就全息于“一”里。让我们剖析一下这个称作“一切”的法界。
  法界,由十大类生命形态构成,即四圣六凡十法界。四圣法界包括佛、菩萨、缘觉、罗汉。密乘所称的金刚总持、金刚勇父和空行母都是四圣之属。因显密行门有别而有不同称谓。四圣有其相应的依报净土。六凡法界即天、人、修罗、畜、鬼、地狱六道众生及其相应的依报世界。这是从法界的一般构成层次上说法界。而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则是,从另一个不为多数人所知的角度来认识法界――三态总摄十界,一界全息三态。
  三态,即法身态、报身态、化身态。十界(十类生命层次)如上所说。十界行相尽管森罗万象,但不出三态。佛是三态圆满俱显者,佛以下三圣是三态不同程度的显现者,六道众生则完全处于化身态。这是从“用”的角度,也就是从显在的功用体现差别上来看十界,可以概括为三态总摄十界。若从“体”的角度,也就是从平等的本质上看十界,则任何一界都圆满三态的功德,可以概括为一界全息三态。
  以凡夫为剖析对象。来具体说明我们做为人这一界,是怎样圆备三态的。
  探讨这个问题所依据的事理,仍然是中阴教法。在佛教的知识系统里,只有这个教法直接而具体地揭示了死亡的含义。而死亡永远是生的连续,也是生命秘密的自然袒露。中阴教法具有清净的传承。如佛一般的莲花生大师亲著中阴教授法本,噶举派的列位伟大上师也拥有中阴教证法门的传承。这就使中阴教法具备了无可置疑的可信性。
  在如意轮金刚法这个新生的教证体系中,同样具有中阴实践的成份。因为凡是成就法,必总摄生死行相。修法的过程就是认知和体验生死境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显现出来的境相,知其唯自心幻化,放下对境相的执著,使一切显现消归于自心空明本体中,就是一切成就法的修持要领所在。如意轮金刚法如此是归,其他成就法皆如此是归。因此,可以说中阴教法是一切成就法共有的内涵。作为如意轮金刚法的实践者,我觉得了解中阴的一些基本常识是应该的。因为如意轮金刚法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放兼容的法门。我有意在论述“三态全息”这个题目时,让你了解一些中阴的知识。
  下面,依据中阴教法,逐一展现三态及其与之相关的引申思考。
  ※死亡:回归法身的旅程
  当现期业力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作为业力表演者的人,开始面对死亡,死亡的程序这样展开:
  首先,作为粗质色身四大物质(地、水、火、风)维持要素的四大气向心轮不坏明点收摄。地大气收摄后显现阳焰相,水大气收摄后显现烟雾相,火大气收摄后显现萤火相,风大气收摄后显现灯火相。
  接着,做为细质的红白菩提(粗态物质的精华,液状),由于支持它们的气向心轮收摄,并受四大气内收时产生的引力的拉动,得自父亲的白菩提(储于顶轮中)下降至心轮,此时显现白色的光景;得自母亲的红菩提(储于脐轮中)上行至心轮,此时显现红色光景。当红白菩提分离时(支持它的气已入不坏明点,所以它们从心轮处分离,而后从体内流出)显现清净的光景(完全不同于前三种光景,它如无染明净的晴空)。在这个境界中,心识完全与光明相合,一切有相消归于一昧光明中。这就是没有二元对待,明觉合一的本觉心性的显现,是凡圣无二的法身。法身态的自发显现是在死亡完成的那一刻。
  这是死亡程序中的八大境相。这八种境相在死亡时自然呈现。如果在活着时修持无上部密法,也会经验到这八种境相。所不同的是,死时经历这些境相会伴随着生理上的痛苦,而生时经历这些境相则会出现乐觉。何故?生时出现这些境相,是因收摄业气入中脉,业气被化为清净光明后会连续地向周身辐射,身体不但不会失去四大气的支持,反而会因为四大业气被净化而使脉道更加通畅,气脉品质的改善可使心理和生理出现愉快轻安。
  ※再生:走向化身的境界
  生从死中来。再生的过程就是逆行死亡的程序。
  首先,法身境界隐退。因识色种子相随不舍,所以当四大气受摄于心轮时,心识也随之回归于不坏明点。不坏明点的属性是清净空明的,识与气在这里与空明相合,一元的法性境界现前了。但是,心识在这个光明空净中并不安全,它那习惯于分别执著的习气马上就升起妄动。因无明之故,把明空认作外境,于是一元化的法性境界隐去了,代之而显现的是有相的二元境界,它这样逐步展开:
  由于“我爱”之习气的引动,光明幻身之我相生起(《瑜伽师地论》讲法性光明的隐没与中有形相的显现是同时的;)有了“我”,就会生起“我”的相对,平等一味的无相光明空境显现分别的光色――黄光(表地大种,同时亦是平等行智的基因),白光(表水大种,同时亦是圆境智的基因);红光(表火大种,同时亦是妙观察智的基因);蓝光(表空大种,同时亦是法界体性智的基因)。由于成所作智在佛的果位上才圆满,所以此时表成所作智的绿光还隐含在其它光色中。(光色与大种及五智的对应关系依据大宝法王噶玛巴大师所传之“无生阿字口诀”一法所述。)这时心性智能的具体化显现,是向有相境界的过渡。接着,具体化加深,显现出来的光色即席凝聚,结合成光点,喜乐部和愤怒部诸佛坛城将显现在光点之中,这是报身态的显现。
  由于不明以上所现诸佛本是自己心性智光的凝聚显化,而逃避它,于是“一切圣尊融入你当中”(索甲上师语),光点和其中的诸佛,变为不可见的阴分基因,储藏在中阴身的阿赖耶之中。接下来只有幻化的中阴身和业力感召而显的杂乱业相,由中阴身投入而实现再生,新的业力生命开始了。
  ※引伸的启示:三态全息
  从以上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一切有相的形色可以消溶于无相的法性光明,无相的法性光明可以变现为有相之形色。因此,有相诸法与无相诸法是互相含有的。所以,在我们现实的有相色身中,具足有相无相三种身态(法报化)的因素,三身因素具体以怎样的形态存在于现实的身心呢?民国时期曾在汉地传授过无上部密法的著名上师贡嘎活佛这样说:“此身自无始以来未曾离开过大圆满境界……此身具足气脉明点,气是报身、脉是化身、明点是法身。故,利用气脉明点修证法报化三身,即能得到很方便的速成”。
  正如活佛所说,在我们身体中存在三个层面,法报化三种因素同时具足,只是其状态隐显有别而已。我们现时的肉体与意识构成显用状态的化身,我们的明点光明与净识则构成隐潜状态的报法身基因。我们的感知仅限于化身层面,而我们的佛性德相却圆融三态。在无上部密法中,直截了当地把法报化三身与气脉明点对应起来,若解析三身,就须明白气脉明点是如何生起的。著名的敦珠上师说:“当无明障蔽空性时,即现起三界六道之相,其万象乃由妄执与迷乱所起。众生不能了悟此理,法身即变成阿赖耶。”法身境界虽然由于无明妄执而隐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身功德的泯灭。因为法身光明的隐没并非等同于消失乌有,而是变态为阿赖耶,心轮的离戏明点即是净光与净识的结合体,法报二身即以潜在的方式储藏与此。故陈建民上师说:“离戏明点,小则为点,大则为法身”。
  关于心轮明点的功德,龙清巴尊者在《七宝藏论》里说:“大自然智慧,在心宝殿中。如来藏佛性周遍于现实的身躯中”。在密乘法本中,心宝殿特指心轮离戏明点,有人把心宝殿解释为“肉团心”是不正确的。只有心轮明点具备空明如光芒放射的特性,它是本觉智光的依处。肉心并不在心轮部位,不是大自然智慧的宫殿。
  心轮的离喜明点是法身变为阿赖耶后保留下来的清净“据点”,是本觉的基础。莲花生大士这样开示道:“在本觉中,三身不可分离。因为它是空性的,所以它是法身;因为空性本具光明,所以它是报身;因为空性光芒的升起不受阻碍,所以它是化身”。综合无上部密法诸多圆满次第,可以如下描述离戏明点生化二身的原理:
  心轮离戏明点,有余它具有空性的特点,所以它是法身的隐含态,是成就法身的基因;由于它的光明可以聚合显现而又不离空性特质,所以它是隐含的报身态,是成就报身的基因;由于它的光明可以无碍地放射分化,所以它是化身态的基因。这里用“隐含”或“基因”一词,意在强调凡夫只具有法报二身之种因,而实际中尚未进入法报二态的现时显在状态,即使化身态也未获得无碍之便。
  现时的我们处在显在的化身状态。那么此态是怎样形成的呢?依教法所说,脉聚而成身。构成色身的这些脉,其形成,是中阴身住胎后形成的心轮,放射生命能量而逐层生起的。心轮明点之光上射而有喉、眉间、顶三轮及中脉,下射而有脐、生殖、海底三轮及中脉,中脉及脉轮中的气是智慧气。由中脉及脉轮渐次分化而生出其他一切支脉,业气就是在支脉中运行的。因此,全身脉络的核心是心轮明点,它发射的光气聚合四大而成就色身。
  我们的色身就是脉的网络。在脉络里运行的气是四大――地大之骨肉、水大之体液、火大之体温、风大之呼吸的摄持者,没有脉内之气的支持,粗色之身就会败坏。据《时轮金刚本续》等资料,可知人体之脉有七万二千之多,七万二千脉复生细脉,遍达身体各处,数目有三百五十万。
  利用现时的色身修证法身,就是以关注离戏明点等方法,把散动于脉络中的业气收摄到中心脉轮,化为清净光明,即可现起法身的光明境界;修证报身,就是在法身光明的基础上,观想由法性光明能质(或称最细心气、最细风心),聚相为佛的相好庄严报身,当这种由清净光气构成的幻身真实现前时,就获得了幻身修证成就。当此生结束,抛弃肉体之后,这个清净的幻身将成为真正的佛的报身。这种构成清净幻身的最细心气,就是中阴身的构成原料,所以,一旦这种最细心气成就为光明幻身,中阴身就无从生起,生死轮回就被阻断。可见,众生与佛,本源同一法性,只是状态不同,所以佛由众生专业而成。法性所含之信息总量,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是其圆满含有者,只是显隐有别。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执著,是不能圆显法性无碍之德的原因。但是,无明之众生,从未失“明”(法性所含一切功德),佛的三身五智就在凡夫现时的身心中以变态的方式而存在。觉悟的可能性本自具足,现时之躯就是修证菩提的根本道场。把“当下心”趋入无执的轨道上,去汇合那隐含但不虚无的光明,然后,在觉悟的状态中再生起一切,那就是解脱自在,那就是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到达的生命风景线。
  ※生死的总结
  唐代的玄奘大法师说阿赖耶是“去后来先做主公”的那个“主公”。死亡时,阿赖耶收摄八十种遍计心识,最后离开肉体;再生时,阿赖耶最先住胎,然后分化出八十种遍计心识(前七识的一切功能)。一个“实在”的凡夫就此生成。这是以“识”为主体来论生死。若以“气”为主体来揭示生死,则可以更加具体化地作如下描述:
  死亡时,离戏明点收摄一切业气回归于空性光明,因识与气并行不舍故,心识也随业气融汇于空性光明之中。此时,业气与光明(最细气)相合,心识与净识(最细心,阿摩罗识)相合,一切妄动暂时平息,于是无相光明的法身现前了。法身的显现标志着死亡的完成。所以死不是生命的消失,而是生命的一次自发性的升华。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从粗显的化身态(现时的肉体与分别意识的结合体)回归到精细的法身态(以无相空明为体,以无分别的净识为觉的明觉合一之体)的过程。所以说,死亡就是妄动业力(业气心识和合妄行之力)的一次收摄。在收摄后那个境界(即无相光明的空性)中稳定下来,就可获证法身,进入永恒的涅。
  生即是死的反逆,是业习的放射。业习就是心识的运作惯性(以执著分别的行相),虽然在死亡时现前的法身境界中,心识曾与光明相合,但它的妄动惯性并没有消失,因为凡夫没有认证和护持明觉合一之境的智慧与定力,过于短暂的光明大融合不足以转化业习惯性,于是法身变态为阿赖耶。由此而分化出三层身心,即内层的最细风心,中层的中脉及脉轮,外层的物质色身。死亡即是由外到内实现业气的收摄。再生就是业气的重新放射。业气的法性根源是最细风心的净光。何以变为业气呢?原因是法身变为阿赖耶后,七时生起,执著造作成业,随识而行之光便成为妄动之业气。全身除中脉和脉轮之外,其他一切脉道都是业气所行之道。所以,凡夫的脉聚而成色身,即是三身中的化身,因其由业力所感而生,故亦称业报身。在这个业报身中,清净的法报两身则以隐含的形式存在,作为法报的基因储藏于心轮明点中。所以说,凡夫(一切有情众生)之身一体全息三态。
  从生死的过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明是生死轮回的根源,由无明而生起的分别执著是维系轮回的动力。因此,修持佛法须首先明了身心世界之所以然,破除认识上的颠倒迷惑,明心才可以修心。修心的下手处在于当下意识的转变,所谓“万法唯心造”就是当下意识造就一切法。揭示生死的内涵,目的在于具体化地展现生命的秘密,指明修持的依据所在和修持的着眼点,同时有利于理解密法独特的修持方法。
  5、圆融――正见的门径
  作为实际修持所需要的理见,应该是一种精炼的概括性的理论。因此,从博大精深的佛法义理中提炼出最精要的,便于奉持,易于用来观照的法义心要,是佛学研究的实际价值所在。以上所谈,就是想从实用角度,把大道理说得具体一些,把玄奥的道理说的朴素一些,以便于实际运用。我没有考虑这样的说法归属于哪宗哪论,因为我不是在搞学术研究。
  其实,各宗各论只是揭示问题的角度不同,并非各异说,因为真理只有一个,而认识真理的角度与层面则可以有许多。实际上,从某个单独的角度和层面往往不能全面揭示真理。这就需要融通,把各宗各论作为彼此观点的互释,而不是把它们区隔开来。本宗没有涉及到的层面,在他宗里可能就有所展开。显乘与密乘之间,性起与缘起之间,唯识与中观之间,等等诸多宗论都需要融汇互释,而不应据一宗一论之说来诽议别宗别论。如果我们把佛教搞的争论纷纷,各种理见一大堆,却不能统一在共识之中,佛教就会让人无所适从。如果学人不能确立明朗的知见,最终从佛教获取的只能是一副宗教的外衣,而不是它的真理。这种悲剧上演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听一听现实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就知道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在教内,某些尊崇中观学的人批评六祖慧能的“自性能生万法”之“性起论”不符合“万法因缘生”的中观见,把性起之说(心、佛性演化一切法谓之“性起”)与外道的本体论(“大梵”或神自然生起一切谓之“本体论”)相提并论;批评唯识学还留着一个“心”,没有空到彻底,甚至有人说中观不认可唯识,因为中观的祖师龙树菩萨批判了唯识宗;而研究唯识的某些人,则说中观不了义,甚至指斥中观“偏堕空见”;显乘学人攻击密宗着相,密宗学人讥讽显宗“不顶用”、“不着边际”。等各种争论,一直持续着。现在佛学成了学术热点,没有佛教信仰的人研究佛学,多从批判的立场出发,不肯放下对佛教主观偏见,不可能对教义有什么真实的阐扬;就是教内人士也时时发出不和谐之音。面对这种局面,绝大多数学佛人感到茫然,不知该以那种声音为正调。
  怎样从迷惑中解脱出来,确立决定的知见?我觉得有一个最笨同时也是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尊师重教。想一想,佛菩萨是不是比我们有智慧和悲心,他们会用歪理来教人吗?会用不了义的说教作为大乘教理的核心理论吗?如果具备信根,大概不会否认:中观的创论者龙树菩萨,弘扬者宗喀巴大师都是再来菩萨;也不会否认:唯识学源于弥勒菩萨,其创论者无著、立宗者玄奘大师,都是公认的大智者。后世的学人,有依中观为见者,有依唯识为见者,有融合两论为见者,皆辈出成就。若所依之见是歪理或不了义,岂能化导学人转迷为悟而获成就乎?禅宗之传承列祖中,亦多有化身佛菩萨,弥陀、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地藏皆化身做祖,演化一时,未闻有弃六祖之见而另开禅门者。学人依禅之见而得成就者不乏其人,这也是事实。
  我个人以为:之所以争论纷起,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在理解上尚有不到之处,并非宗论之间存有矛盾,在此,简要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中观的“缘起说”,只适用于因缘法的范畴,讨论的是诸法的差别现象,不谈性见。也就是只论心的行相(轮回涅一切境界),而不讨论心的本质和体性问题。因此,中观的“缘起说”与“性起说”在讨论的层面和角度上有所不同,并非有什么矛盾。中观学没有涉及的层面,在“性起说”和唯识学里恰恰有所展开,彼此遮表有异,共在去执。不可以依据中观之未说而怀疑别论之所说。中观“缘起说”有关心的行相(轮涅一切法)方面的观点,是了义的,是彻底的正知正见。它所阐发的轮涅之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是可变之义,无自性在中观学里被称作“空”,“空”非一无所有之义),从引伸的意境上看,正好印证“万法唯心所造”的观点,因为万法唯心造的含义就是:轮回涅一切境界随顺心识而显,执而有轮回,无执则显涅,轮涅本身无实在的自我规定性。
  “性起说”绝不等同本体论。性者,佛性、心性、真如、法性之谓。说性起,意指万法之能量本源是“性”,非指“性”自然生出万法差别现象。万法生起的动因则不存于“性”,而在于识的造作,一切境界皆因我人的意识执持而现,念生则法生,非由佛造,非由上帝或神来造,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本体论所说,是由本体(某种绝对的统摄一切的神或“大我”)自然生起一切。可见,“性起说”谈生起,强调因缘生(有了意识造作才有生起现象的动因);而本体论谈生起,是自然生,不待因缘条件。二者虽然皆谈生起,但旨趣却完全不同,怎能把它们划上等号呢?
  唯识学剖析心识的功用机制,即揭示心的本质和体性(圆成实)之不虚,也说依他起(色识诸法)与遍计执(执著分别的我执与法执)之可变(可变即是因缘生法,可变即是无自性),把心的本质和行相一并开示,实是圆融精到之说,怎能说中观不承认唯识呢?龙树师徒确实批判过“唯识宗”,但他们所批判的那个“唯识宗”是存在于龙树之前的印度五百瑜伽师的“唯识宗”。这个“唯识宗”与弥勒无著的唯识学根本是两回事。无著的出生时间比龙树晚大约五百年,龙树在世时还没有无著的影子呢。由此可知,龙树批判的唯识宗是五百瑜伽师的唯识宗。龙树之后,五百瑜伽师的唯识宗成为绝音,再没有出现继承者。我们现在所说的唯识宗,是弥勒无著的唯识学,它的立论时间比中观学晚五百年左右,根本就不存在中观祖师批判弥勒无著唯识学这回事。有的学者把弥勒无著的唯识学称为“唯识大中观见”以区别于五百瑜伽师之唯识宗。
  说密宗着相,实是不明修持方便的无知表现。相与非相本身无垢净之别,有相无相同一法性故。大德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有相之法皆无常,无常即是虚妄,非是乌有之义。有相之法聚合散坏,恒处变化之中,执著它为永恒即成妄想。有相本身并无过失,执著妄想才是过失。若即相而不迷相,相就是修法的一种方便。密法就是针对人体机制,依相而修,借有相修证无相,这是一大方便法门。显宗也并非不顶用,修显宗的也有成就者。
  总之显密之间不应互相下视,而应相资互释。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在于许多方便法门上。”在风格上,显宗侧重抽象论述,密宗侧重具体揭示。在显宗里争论不清的概念,可以在密宗得到解释。比如密乘的圆满次第等诸法所揭示的生命境界与人体脉气明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中阴教法等,可以使我们对诸如“空性”、“佛性”、“心”等一些抽象概念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认识。
  由于个人理解上有差异遂起争论,这种热潮应该降温了,总不能抛开列祖列宗另创佛教吧!我们必须在真理的共识中集合起来,才能扩大真理的声音。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尚不准确的观点象散沙一样抛出去,那样会使人迷眼。
  我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有大成就师,有疑问就请上师开示好了,这样能省很多精力。出乎意料的是,当我第一次在电话里向海空上师请求开示时,上师只赐给我两个字――圆融。上师说:“你要学会圆融,什么叫圆融?开动你的脑筋吧!”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了上师的深刻用意。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满足于一隅之见,开放性地思维而不是固执成见,智见上求同而方便上存异,事相相应于义理,义理兑现于事相,如此见行,是上师开示的圆融二字的内涵,是上师给我们的共同启示。
三、菩提随心生――谈修持
  前文已说,众生之心圆满具足如来德性,这是觉悟的基因。弥勒菩萨著《究竟一乘宝性论》说:“圆满佛身放射故,真如无有差别故,众生皆具如来种,是故说佛性常有”。因缘变迁而无生灭,圣凡相殊而无增减,这就是众生本具的圆满德性之德,是我们向内心求证菩提的根本依据。
  虽众生本具佛性,但不能因此说众生本来是佛。佛与佛性不是一个概念,正如不能把树种称作大树一样。众生不能自然成佛,必须借助适当的因缘条件,才能使如来种的潜藏状态的功德基因表现为显在的功德行相。
  佛教一方面指示本性,一方面强调因缘。指示本性使我们知心,教我们认识自己、信任自己;强调因缘使我们知用心,教我们把握自己,改造自己。佛教里没有造物主,没有掌握众生命运的上帝或神或别的什么角色,因为具有这种造物和掌管他人命运的能力的“神圣”根本不存在。谁在佛教中设置了这样的“灵位”,或把这种能力附加在佛菩萨的身上,谁就是根本不懂佛教。
  佛菩萨度化众生,只是为众生提供一种必要的因缘,能否得度,还是取决于众生自己。佛菩萨的智慧神通和慈悲无法把众生拖向觉悟的彼岸,因为觉悟只是一种心态,是转化了迷执分别后,妄想颠倒不再现前的精神状态。至于诸圣净土世界,无非是内在心态的形象化投射,心境一体。我们即使成为某佛土的居民,如果妄念现前,眼前的净土是不是会变幻为垢土?学佛的人大概都知道这回事吧。
  自己的心态不是别人能够缔造的,我们只有接受智者的教育,以适当的方法转化当下心,使之契合真理,才能从因达果,获证菩提。九六年夏天,海空上师赐给我一副字画,曰“菩提随心生”,我以上师的这个开示为话题,谈谈如何使菩提(觉悟)在我们的心中生起来。谈这个话题所依据的理见,就是前文所论述的关于心的智见。
  1、结缘:与谁牵手?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在接受佛教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入道因缘:事到临危方求法,命到暮年才学佛。因此,多数人在面对佛教时不是很从容理智,以至于无论什么人只要挂起“佛教”的招牌,作出一副济世救人的样子,都会有相当多的人投向他。
  这是很可悲的现象,有接受佛教的愿望却没有识别真伪的能力,于是佛教在这样素质的受众中,既容易成为热点也容易成为盲点。虽然选择了这种信仰的人都在尊敬着同一个名号――佛,但这个“佛”却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的面孔,因为很多人仅仅是接受了一个名号,没来得及或根本就不想了解这个名号所具有的真正内涵。这种共业所招致的结果就是附佛闹剧的连台戏。那些受了无名无姓的“明师”的点化而“开悟”的人,学了无根无据的“大法”而“神通”了的人,盗用佛教的只言片语而独辟梵风的人,在低素质高渴求的受众中找到了市场,以佛的名号贩卖鬼教、神教、张教、李教,无知的人们如蝶恋花,倾倒在甜蜜的欺诈中。
  不要被这些五花八门之说搞得不可自拔。为什么不首先通过可以信赖的渠道来了解一下佛教?正式佛教书局,正规的寺院都在流通教义书籍,为什么不肯花一点精力投入到基础性的教义学习中,而乐此不疲地追随那些冒牌的“济公”,难道他们的毫无责任感的“慈悲”许诺真的不易识破吗?其实要稍有一些佛教常识,就会发现在那一点点感人的词句中,夹带的不是佛法,而是歪理谬论。说什么“因缘是不可改变的,你只有接受的份”(这是宿命论的腔调),把佛菩萨说成“改变人的命运的灵媒”,把“心法、大圆满、三摩地、开悟、证果”等这些最庄严的概念随意发挥解释,向人们大谈如何择师,而后明说成暗示,他才是真理的发明者,是人们的大救星,你们都来吧,可怜的众生们!
  在已出版的《如何修证密法》这本书中,我谈到一些附佛现象,在这里我实在厌于具体揭露这些附佛货色,因为这些东西实在太多太杂,时时都有新花样。我只想把我的上师所说的一句话交给你,用这个朴素的开示足以识别正邪。海空上师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带着五毒之心开悟的,没有一个开悟的人只看到自己高别人低。”
  那些自称开悟的人,自称明师的人,最明显、最易被识破的标志就是他们的慢心发作。因为他们不吹牛壮侃就不能推销自己,贵己贱人,是伪冒大师共同的“修养”。所以,他们贬低一切以抬高自己,他们批评一切以肯定自己,他们说的“法”不需要着依据,他们不需认祖认宗,“真理”的源头在他们那里。
  一个真正开悟的人,必然会谦卑有加。因为他比普通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真理之博大难尽,比普通人更真切地认知觉境之深远难穷。而只有那些对佛法的意境缺少真实体会的人,才敢自我卖弄。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可能会有可敬之处,如果把这一点可敬之处无限扩张到一切方面,可敬就变成了可怕。法界中只有佛是圆觉的全智者,历代大德祖师之中,五明全通者有几人?凭着灵机一动的小聪明而创造“佛法”的人决不会是大家的善知识,无论他借用了多少佛教的名词也不足以传授心法;无论他拼凑多少佛家法门,他的法也不会是大圆满;无论他的功力有多大,也不会把人们送入三摩地;无论他修出了多少“神通”,也与觉悟不沾边。因为佛法以完善人格为基础,连一点谦卑的修养都没有,自己的品质都有问题,还能引度他人?历辈大德哪一个不是尊师重教,扎扎实实地学习,精进不辍地实修?即使是再来的佛菩萨,哪一个不是这样给人们作出修学的榜样?哪一个对众生说过:“我的能量足够为结缘者创造一切幸福,你等待接受因缘就是了”、“我的法不必花功夫去练,不是人练法而是法练人”?
  我的上师一贯这样教育他的弟子:佛教就是让人觉悟人生的,是关注现时的。它没有教人们抛弃有缺陷的现实的自我,而到别处另寻一个完美的未来的自我。一切都是由现时的自己于现实中造就,完善自我才能超越自我,进入觉悟的境界。法界中没有支配者也没有被支配者,一切苦乐祸福都是自作自受。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灵光即非高悬于虚空令人不可触及,也非等个什么因缘从空中飞下来把谁撞个开悟。需修证佛法,就必现了解佛法。佛法即朴素又精密。即非玄奥得不可理解,非得什么人对他进行一番粗俗的“翻译”改造才能让人明白;也非简单得不需扎实修学就能使人时来运转,祥光透顶。我们与佛教结缘,选择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能不加思索地把手伸出去,让那些来路不正、腔调不纯的贩教“大师”牵着闯命运。从容一些、理智一些,看一看那些有名有姓的大德对佛法有依有据的开示吧,他们没有给你许诺,却能使你生出择法眼;他们没有令你惊喜激动,却能引导你坦直前行。
  接受教育是修行的因地起步,这一步有误,就会走弯路,甚至迷失于歧途。因地不真,果招曲迂,寻师问道者,岂能于此不慎乎?!若知见不正,修法则不相应。所以,在谈修持之前,我再一次提醒学法者要注意防范那些满天乱飞的缪说,远离歪缘邪缘。有一位上师曾这样告诫人们:“一开始的时候,比寻找老师更重要的是寻找教法的真理,当你了解了这样的真理,你就能够找到真正的上师了。”因为真正的明师是真理的代言人,他不是以个人的权威而是以真理的权威来吸引人们。因此,只有那些能够识别真理与谎言的人,才能与真正的明师牵手。
  2、认识上师
  我开始学佛修行的时候,就是先识教后认师的。那时(九五年)介绍海空上师的资料比较少,从资料上只了解到海空上师的加持力非常大,以及关于上师的基本师承情况。当海空上师与我们那一批学法者面对面地进行两小时左右的开示后,我对上师生起了彻底的信心和敬意。因为上师所讲的一切与我所了解的教义完全相合,不但如此,我所不能贯通的教法中的疑问,也在上师的开示中豁然释疑。上师完全是以生活化的语言开示佛法,闻不出多少“佛味”,他把佛教的基本精神朴素而明朗地开示给学法者,让大家感觉到仿佛是在学习一种知识,而不是在接受一种宗教。就是在这样的感受中,我认定了上师,放下一切顾虑,全心全意地发愿皈依。从上师的神情和言谈中透出的深刻智慧,引发了我对上师的极大恭敬心,于是我与上师达成了一种微妙的沟通,领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在定境中知道了上师是谁。(此事已在出版的《如何修证密法》一书中详说)。
  以真理的标准正确无误地选择了上师后,接下来就是在真理的层面上认识上师,了解上师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认识上师这个人,仅仅是结缘,认识上师所代表的真理,才是修行的开始。因为有相之身的上师只能与我们对待而现,上师的智慧心(上师所代表的真理光明)则需与我们的心相容合一,才能实现上师对我们的完整加持。一切修持和修持的效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么,“上师”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从此下面的叙述中寻找答案吧。
  佛说:“谁想到我,我就在谁的面前。”现实中,想到佛的人很多,但见到佛的人却极少极少,是佛没有守约吗?有一个故事永远具有深刻的启示――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著,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现相法,期望见到弥勒菩萨,领受菩萨的教法。然而,十二年的苦修竟然连一个吉祥的梦兆都未曾获取。当他彻底放弃希望,出关下山时,在路上遇见一条生蛆的烂狗,他生起了忘我的悲心,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狗,又准备用嘴吸掉狗身上的蛆,这样既不伤狗也不伤蛆。当他这么做时,那只狗却变成了光芒灿烂的弥勒菩萨!无著对菩萨说:“你为什么不早一些示现?”弥勒菩萨说:“从一开始我就一直跟你在一起,但你的业障使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使业障减轻了,所以能见到那条狗;由于见狗时你生起了彻底的慈悲,进入无我境界,业障完全净化了,所以你就能见到我,你若不信,可以把我放在肩上,看别人是否能见到我。”无著这么做了,结果,所有的人都说无著的肩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位业障较轻的老太婆说他扛着一条烂狗。
  无著明白了,佛菩萨未曾远离众生,只是众生的不净之业掩蔽了眼目而不能现量见到觉者。
  为了使带业众生现量见到觉者,接受教化,佛菩萨以随类应化的形式出现在众生之中。处在化身层面的众生,因诸佛菩萨示现化身而有了闻教得度的机缘。那些最伟大的人间上师,是佛陀化身中的一种形式。
  所以说,上师就是觉者的慈悲心和智慧心的人格化示现,上师代表和传达的就是佛的慈悲和智慧。这种慈悲和智慧的本性就在众生的佛性中。为了使众生认知它、开显它,觉者以化现无碍之方便示现凡俗之相,使众生有了因接近上师而能够回向真理的因缘。索甲上师说:“我们所敬爱的上师,他的模样、声音和智慧,无非是我们神秘的内在真理的外在显现”。我们神秘的“内在真理”就是佛性,上师就是我们内心佛性功德的体现者。这就是“上师”的真正含义。
  上师对我们的度化,有教证两种方便,开示教法使我们在理见上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开示行法使我们在实践中体验真理的现量境界。这两种方便相结合所能达成的结果,就是使我们明了自心,现观法性;使我们的生命境界突破化身层面的局限,升华到法报化三态圆融俱现的大圆满、大自在的状态。
  因此,我们对上师的认识,不能停止在外相上,仅仅从外相上寻求到的福荫是有限而无常的。万法同一法性,凡圣同一法身,上师就是从心的清净本源中显化而来,引导我们回归这个本源。我们对上师的认可与亲近,必定要在最究竟的层次上――与上师所代表的真理相应,与上师的本愿相应,与上师的光明德性相应,才能显示这个善缘最终的完整彻底的功德。
  3、密法的第一方便
  明白了上师所体现的深邃义蕴之后,就可以进入密法的实际修证了。最生动最有力的修持方法,莫过于上师相应法。通过这个法门,行者可以直接领受到上师的加持,并通过上师的加持而沟通一切觉者的加持,从而使我们的定慧之力得到强化而能够摄持散乱的意识,实现向内心观照而最终回归本觉光明境地的目的。上师相应法具有如此功德;它是一切修持方便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如意轮金刚法第一法位,就是以上师相应法为核心,融汇三密瑜伽的方便行法而建立的。
  在无上瑜伽部密法中,通常设立三大修持次第:即加行、生起和圆满次第。一般情况下把上师相应法置于加行法位中。但这不意味着上师相应法处于较低的修持层次,这样安置只是为了方便行者起修。事实上,如果行者修持上师相应法真正达到相应,在这一法位的修持中就完全可以直接进入三摩地,生起和圆满次第的一切功德由此可以顺利达成。所以,行者应给于上师相应法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精力来修持这个法位。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证量,根本无法进入圆满次第的修持。修持上师相应法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获得加持而具备趋入三摩地的动力,只有在三摩地的境界中才能体验到光明觉性。
  上师相应法的含义就是:让上师放射的光芒净化行者意识观境,让行者得当下意念融化在上师的智慧心(光明觉性)中,让上师消融“我”及一切物境,让行者的觉性在上师的光明浸润中醒来。
  历史上有成就的密乘行人,都是以上师相应法而获得修持的活力。很多上师极力倡导以上师相应法作为修持核心。著名的敦珠上师这样开示道:“你应该把全部精力用在上师相应法上,把它当作修行的生命和心脏。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的禅修将非常乏味。即使你有一点小进展,障碍还是会源源而至,内心也不可能有真实纯正的证悟。因此,只要以纯朴的恭敬心热诚祈求,不久之后,上师智慧心的直接加持力将会传递到你身上,加持你从内心深处产生不可言喻的殊胜证悟。”(引自西藏生死书)
  上师相应法是一切加行法的核心。在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体系中,它的加行法仪轨指出:“若能圆满修持加行道,虽不修正行,亦能速疾证得佛位。”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作为正行之方便法门,皆以加行法的修持为必要基础。因此,一开始修法的时候,上师的重要性要胜过本尊。
  修持这个法位的人,不要在观念上低视上师相应法,不要以为它不如正行法门品位高。实际上,密法行者能否进取较深的悟境,在这个阶段就会显示出鲜明的征兆,他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上师加持力的随念现前。与上师达成这种沟通,就是与代表我们心性本觉光明的诸佛相感,是回归佛性俱显大圆满境界的第一步历程。所谓度化,就是在这种沟通中实现。
  我本人在修持这个法位(如意轮金刚法第一法位)时,真切地体验到修持上师相应法所能达到的种种不可言喻的境界,因此我想提醒同门道友两件事:一是不必另寻加行法。如意轮金刚法第一法位即是三密相应状态中的上师相应法。在海空上师的一系列开示中,已把一般加行法的其他几项内容(思维人身难得而应当即修行,发菩提心坚固利己利人之愿,皈依三宝确立学习目标,上供下施以集福德资粮)提示给学法者,所以,如意轮金刚法第一法位具足加行法的完整内涵;二是不必好高鹜远。行者完全可以在这个法位的修持中大显身手。应该知道,生起次第的本尊法和圆满次第的成就法只是一种修持方便而已,并不是这些法本身可以抬高行者的境界,问题的实质是行者的证量能否适应这样的修持方法,是行者的证量等级决定何时进入何种次第。从古至今未见有全无基础证量而直接圆满次第便得成就的实例。而培育证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师相应法。
  如意轮金刚法的上师相应法与其他上师相应法相比,更易获得加持力,因为它以三密相应的方式来行持,一般的上师相应法在修持中只观上师体相而无咒语加持口业,如意轮金刚法的上师相应法则咒印观三位一体,同时并行,身口意三业俱得加持净化。转化三业是密法贯彻始终的目的,修证法报化三身就是从转化三业开始。转化身业即是脉之净化,转化口业即是气之净化,转化意业即是明点之净化。一般情形,脉气明点的修持是在圆满次第中进行的,而如意轮金刚法一开始即行三密瑜伽之上师相应法,为进入圆满次第的修持打下了基础。所以,这是一种大有可为的修法,修此法完全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生动而深邃的证境。能否获得如此效果,关键是修学者对上师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掌握了有关技巧,能否在具体的观境上契入真相――融入上师的智慧心中。
  不同的人修持同一种法,会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就是法由人来操作,而不是法操作人。因此,人具有怎样的知见,以及能否把正确的知见转化为观照,运用在修持中乃至生活的一切行为中,是决定修持效果的要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自心、上师、法门的一些重要知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些知见在具体修持中的运用。
  4、相应:与上师在光明中融汇
  如意轮金刚法第一法位是以上师相应法为核心的三密瑜伽行持法。它在修持形式上突破了道场法门的拘束性,在修持内涵上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功法。这个法门把佛法道场法门纯正和深刻的内涵与世间功法灵活方便的传修形式融合于一体,具有不共的殊胜。如何有效地修这个法门,在已出版的《如何修证密法》一书中,我介绍了自己的观修方法,这样的观修方法早在九五年我初学法时就经过海空上师的鉴证。这是一步到位的观修法,非常有力度,现在祥加说明,仅供同修们参考。
  ※三位一体观
  “万法唯心造”的教义告诉我们,意念(当下心)是境界的造就者。一念净善即通四圣界,一念邪恶即系三恶道。如果稳定地使当下心趋入光明觉性,此心即成菩提(觉),此心所感之境即是涅寂静。
  怎样使当下心融于光明觉性呢?最彻底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进入三位一体的观境。具体程序如下展开:
  ①、想:上师是觉性光明的形象化示现,所以上师的体相要以空明的光态身呈现在你的观境中;
  ②、想:自己的四大质碍之身实质如幻,所以也把自己观空;
  ③、想:空即是无碍,空即是可变,所以把自己直接观成光态的上师,不复有我――这一步达到我与上师一体无别;
  ④、想:光态的上师立于头顶,默念一句“南摩海空上师”,随念力将头顶上的小光人(上师)引至心间(两乳头中间胸腔正中部位,这个部位即是心轮离戏明点的所在部位),把小光人缩成一个亮点(这样容易观想);或者不须观顶上有上师,而直接想上师就在心间,随后缩成一个亮点(如果能观出来,也不须把小光人变成亮点来观)这一步达到上师与你自己的离戏明点相合。
  心轮离戏明点是本觉光明的“据点”,但你不需要去观想它,只把上师观成小亮点存放在这个位置上,就会自然引发离戏明点的光芒。观想这些步骤实际上是一念之间便可完成的事,并不繁琐,观想的要诀是意念高度专一猛利,不能犹豫迟钝,即使观想不出也不要紧,只要坚信自己已经进入这种状态,坚信上师就在那个部位就可以了,随着定力的发育,观境会逐渐清晰的。
  到这时,上师、行者、行者的本觉光明“据点”,已经统一在一体之中。当你观想自身变成上师光明体相时,要抛掉自己原有的精神状态,尽力去感受上师的庄严气质,把自己的情绪融化在上师的充满智慧慈悲和深沉定境的气质中,深切地祈请上师加持,然后把意念收摄在心中的那个由光人(上师)变成的小亮点之中,专心持咒,进入禅定。
  ※光明收放
  为了使接下来的修持生动有力,须做这样的意想:
  咒音从亮点内发出,每发一次音(默想发音,不是用声带发音),亮点就随之放射光芒,由内向外周射全身乃至无限宇宙(发射的光芒象线一样连着亮点,不能让光芒脱离亮点而散失)――这是光芒的外扩辐射。
  当光芒向外周射一段时间,感觉到力度下降时,可以把亮点观做光源内核,以此为焦点吸摄身体乃至宇宙的一切气(同样把这种气想成光线)回收于亮点,亮点的发光强度会增加。――这是光芒的收摄。在向内吸摄的观想过程中,亮点会像太阳一样自然地放射光芒,这实际上是光芒的内摄与外扩在同时进行,但你只需专注内摄的观想,至于在内摄时光芒能否自然外射,不能去想,定力充分的时候,自然会达到这个状态。
  或者,发一次咒音观想光芒外射,再发一次咒音时观想光芒内摄。总之,光芒的收放要根据当时的感觉确定,怎样作更有力度,你就怎样做。最重要的是:在观想光明收放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认可:光点就是上师,收放光芒对你产生“洗涤冲刷”就是上师对你的净化加持。坚信在这样的光明波动中,你的业识和业气会得到最有效的转变。
  如果在这期间,忽觉明净寂湛的境界现前,就应该把观想和持咒都停下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这个境界,尽力沉浸在这种境界中,保持不妄不散。这种境界是某种定境状态,是向三摩地进发途中必然要经过的驿站。不用管它是处于那种次第的定境,只需意念内摄。当这种境界变模糊时,再继续观想持咒,以此加持力唤醒它、深化它。
  如果意念专注、观想到位,光芒的收放会产生明显的力感,向强烈的磁波一样振动你整个身体。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内震外颤、身体振摆跃动的现象,乃至各部位脉道出现如闪电一样的刺痛感。这是由于业气回归中脉时力度较猛的缘故。这个时候你想控制是办不到的,实际上也不须控制,你要做的只有一事:专注内心那个亮点,不要因产生颤动而使意念散乱。
  无论练动法还是练静法,都可以这样去观想。动法也须尽力入观,进入禅定状态,不应满足于外在的动作形式;静法也可以出现动作。并非纹丝不动才是静法,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才是静,所谓“心一境性”即是静态。动静两种方便都是以沟通上师加持而达“心一境性”为目标。
  ※本法的殊胜功德
  如意轮金刚法上师相应法(第一法位之三密瑜伽法)最深刻的修持,就是在三位一体观(我、上师、离戏明点三者合一)这样一种观境中进行的。它的特点是化一切为空明,在空明中融汇一切。如果你有佛教信仰,可以想象一切觉者都融汇在上师的光芒中,你所钟爱的某位佛菩萨正通过上师的光芒向你施受加持。也不妨想象,一切众生都已成佛,法界已没有不同生命形式的分别,生命与世界平等一味地融合在你心中的大光明中。因此,你修持的这一刻,无论处于多么杂乱的环境中,你都视这些干扰如梦幻往事,与你的当下不相干,无须分出一份心思去抗拒它。即使在散位(不专门修持时)也要努力把众生视为佛或自己的上师,众生的一切言行都在给你启发。这样作下去,会使你的心境扩大,也会引发你的平等心和慈悲心。
  很明显,这种以上师光明为主体的空明观修法,并不具体涉及脉气明点的观想,只是把上师观成光点,存于心间就可以了,不用想中脉之状,心轮之状,明点是什么样子。但这么做的效果却极不可思议,中脉的显现,心轮离戏明点的显现,乃至自然开顶,都可以在这样的修持中顺利达成。最明显、最快捷的效应是转化业气。以小亮点为内核的光芒外射和内摄时,体内支脉中的一切业气都被洗涤着、净化着,自动向内(中脉)回归。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艰深的脉气修法所能达到的功效,而又不存在脉气修法的危险。因为本法以光明收放为运作形式,而不须专注气脉,不须作其它的意念导引。当光明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后,自然会光盛而脉轮开解,成就转化业气为智慧光明的功德。
  如意轮金刚法源自大圆满法的根本法旨,以修光明为方便。大圆满法系的集大成者龙清巴上师曾说:“等到中脉里的光明增盛,诸脉结即可逐渐化为光明而得到解脱,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显现。”他认为以气功之法逼迫业气从左右二脉进入中脉,是会引起许多过患的。以光明来化解一切,是最安全最积极的方法。
  如是修持本法为何什么会有这样的功德呢?因为光明是气的最细质,气的本质即是光,当意念专注于光明时,与识(意念)并行不舍的业气自然会返源于光明。由于我们修法专注的目标(那个小亮点)处于心轮离戏明点所在的位置,意念摄于此,气必归于此,因此会自然达到摄业气回归光明本源的目的。业气因此而得到净化,内在的光明也随之更加强盛,观想也越来越明晰,乃至达到不观自显的程度。到了这一步,修持会从“奋斗”的状态走向宽松自如,清静舒坦的法乐境界。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持,你会体验到光明带给你的种种妙乐――你从未经验过的觉受,从未见到过的境相,都会逐渐展现出来,那些只有在死亡的程序中才能显示的境界,会有序地呈现,但你接受的不是死亡,而是超越死亡的觉受,因为修持中出现的死亡八大境相不会伴随痛苦,相反地却充满乐趣。
  ※技巧之外的因素
  本法不可思议的功德,有诸多修持者的证量可作明证,稍候祥叙。现在需要说明的是,你千万不要认为这种观修方法仅仅是一种技巧而已。事实上绝不是任何人只依据一种技巧都能体验不可思议的证境。因为这里有一个比什么都更不可思议的前提,这就是修法的人,对上师的认可和信赖的程度是否达到毫无疑虑隔阂,是否被上师感动着激励着。如果没从内心深处接受容纳上师,就难以与上师相应相感。
  前面说过,把自己观成上师的体相时,要尽力感受上师的庄严,让上师的智慧慈悲和定力神态消融你原有的情绪。这样作意义很大,因为你原有的情绪就象散乱翻涌的乌云,遮蔽了你内心宁静的晴空。所以必须把这样的心绪澄清下来才能进入较理想的观境,否者很难专注那个内在的亮点。修持的人都知道,心绪纷乱的时候是很难入静的。澄净情绪最有力的方法就是感受上师的庄严,获得加持,从而以深沉而明达的心态进入修持。如果你对上师没有生起足够的信任和敬仰,怎会从内心真诚无伪地祈请上师?不能至真至诚地祈请,就很难充分沟通上师的愿力,没有沟通,上师的加持就不能进入你的身心,你的修持将是孤立无助的,进入深层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密乘教法中把上师视为一切功德源泉,是有深刻含义的。因此,我一直想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你把这个法当作气功来修,还是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加持的修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