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HTHP的方法能合成蓝宝石贵还是钻石贵级的钻石吗?

宝石鉴定笔记-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宝石鉴定笔记
宝石鉴定笔记宝石鉴定:涉及结晶及矿物学基础、宝石学基础、宝石仪器、合成及优化、宝石内含物课程简介:课程共分六章:分别介绍宝石的鉴定目的、鉴定步骤;重点介绍:1.珠宝市场上常见宝石品种的主要鉴别特征:2.各类宝石品种的优化处理的鉴定要点:3.各类宝石品种与合成宝石和相似宝石的区别。
目的要求:1. 掌握宝石鉴定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2.熟悉常见宝石种的重要性质;3.熟练操作和充分使用常规鉴定仪器;4.准确鉴定宝石种(如是否为合成品、人造品、优化或处理品)
第一章 宝石鉴定导论§1、宝石鉴定概述一、鉴定目的:对所鉴定的宝石进行全面观察、重点测试,最终准确定名。二、鉴定内容1. 鉴定宝石的品种。2.宝石质量、加工情况。3.研究、评估三、宝石鉴定的对象1、琢磨好的宝石成品。2、镶嵌成首饰的宝石。3、宝石原料。四、宝石鉴定的特点 无损
§2、宝石鉴定的步骤一、肉眼鉴定及10倍放大镜1、作用:在用仪器测试之前获得基本的信息估计所测宝石的名称或可能属于哪种宝石拟定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简便的仪器测试方法2、观察内容(1)颜色: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其剩余光的混合色即为该宝石的颜色。 描述:类型、色调、浓度、分带性、杂色特征等。常见有色带或多种体色的宝石有:蓝宝石、碧玺、紫晶等碧玺色调:翠绿,暗绿,黄绿色形:颜色的分布状态,有均匀状和不均匀状分布。色带:宝石在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2)多色性:用于描述在某些双折射有色宝石中看到的不同方向性颜色的术语,包括二色性和三色性。(3)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光泽的强弱与宝石折射率大小和抛光程度有关。用反射光来判断,检查抛光的、粗糙的及断口的表面。(4)琢型:宝石的基本形态或式样,刻面型:弧面型:随型:珠、雕件、图章等(5)双折射(双影线):双折率大的宝石能显示刻面棱重影,借助十倍放大镜可帮助鉴定宝石。如锆石。(6)色散:指白光分解成它的组成色(波长)通常以相当、于二太阳光谱中的B线(红光中的686.7nm)和G线(紫光中的430. 8nm)的光所测得的折射率差值来表示。(7)透明度:是指宝石透过可见光的能力,透明度与宝石厚度有关。透明宝石:水晶、绿柱石,黄玉半透明宝石:月光石,玛瑙微透明宝石:软玉、翡翠、岫玉不透明宝石:绿松石、青金石(8)特殊光学效应:1)猫眼效应:金绿宝石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碧玺猫眼、石英猫眼、磷灰石猫眼、方柱石猫眼、透辉石猫眼、玻璃猫眼。2)星光效应:琢磨成弧面型的宝石中见到的四道或六道星状光线的效应。具星光的宝石有:刚玉类、透辉石、石榴子石、芙蓉石等3)变色效应:宝石的颜色随入射光光谱能量分布或入射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变色效应。如变石,合成变色蓝宝石、部分石榴石、合成尖晶石等4)变彩:指光线从宝石的特殊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如欧泊、月长石、拉长石、部分玻璃和塑料等(9)拼合石:由两个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宝石。常见的拼合石有由两部分组成的为双叠宝石,由三部分组成的为三叠宝石。构成部分可以是天然的、合成的或仿制材料。以天然宝石为顶的拼合石带有很大的欺骗性。(10)解理:宝石在外力作用下,沿着特定的结晶方向破裂并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根据解理破裂的难易程度分为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极不完全解理. 钻石:八面体完全解理发育,快速抛光易产生“胡须”状腰棱黄玉:底面解理发育,加工时顶刻面应斜交解理面几度。(11)断口:宝石受外力作用发生的随机的无一定放向的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常见的断口类型有:水晶:贝壳状断口
玻璃:贝壳状断口翡翠:参差状断口
软玉:纤维状断口(12)硬度:宝石抵抗压入、刻划或研磨的性能称为宝石的硬度两种描述方法:绝对硬度(absolute hardness):压入硬度相对硬度(rela tive hardness):摩氏硬度由德国矿物学家摩斯提出,是一种刻划硬度。选定1 0种标准矿物,以它们相对刻划能力的强弱来确定的相对的硬度级别口诀: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13)简单测试:透视效应:钻石不漏光,仿钻漏光能透视影象热针触探:绿松石不反应,塑料热针触探发出刺鼻的气味滴乙醚:
琥珀滴乙醚不反应,树脂滴乙醚发粘(14)表面特征:A、光泽:破裂面的光泽。玛瑶和绿松石的破裂面具暗淡光泽,玻璃仿制品的破裂面则具玻璃光泽。B、光泽的差异:如果宝石的不同部分显示不同的光泽,应怀疑:可能是拼合石;延伸到宝石表面的空洞被充填了玻璃;(这种处理往往在红宝石、蓝宝石上进行)。要特别留心区分玻璃充填物和那些延伸到表面的天然包裹体。c、小面的性质:玻璃和塑料:铸模成形,小面可能是凹面:钻石常用表面特征来鉴别:小面的平坦性和小面边棱的锐度,以及同时表面生长纹。D、腰棱的性质:任何一块宝石如果镶嵌到看不见腰棱时就应对它表示怀疑。经过扩散处理的刚玉常常具有麻点状腰棱。钻石可在腰棱或附近被涂上蓝色染料:掩盖浅黄色色调一丙酮可除去。E、着色和涂层:贴箔、涂颜料、塑料涂层。背面封闭式镶嵌,顶光源透射来观察。小结:总之肉眼鉴定是对宝石的颜色、表面特征、内部特征、加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也是鉴定经验的积累过程。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大量人造宝石、合成宝石,仿制宝石的问世,仅凭肉眼鉴别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合成宝石与天然宝石的区别。因此需要借助于仪器最终确定它们。二、仪器观察为检测、验证提供稳定的物理常数。最常用的仪器: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偏光镜、显微镜、比重测定、滤色镜、荧光仪、热导仪。例如:样品为一粒翠绿色透明宝石,就有几种可能祖母绿、绿玻璃、铬透辉石、钙铁榴石。需要偏光镜、折射仪等。三、记录要求编号、颜色、琢型鉴定描述:三个以上的重要现象的观察及其结论,表述清楚准确。鉴定结论:宝石种或亚种合成品或人造品、处理及其类型、不能确定的品种均要注明。
§3、宝石鉴定的注意事项一、送样者应填写送样单二、经过三个以上可信的测试数据相互验证,综合分析所有的鉴定特征相互吻合后再填写鉴定报告。三、鉴定这填写完鉴定报告后,需交第二者复查。四、最大限度避免鉴定过程对样品的损害。鉴定环境要安静,安全。避免样品掉落在地上。五、浸油、重液或清洗剂对有机宝石,如琥珀、塑料、二层石、三层石的粘胶有溶解的作用,应避免与之接触。六、x射线属高能射线,对宝石的颜色会造成损害,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七、浸油、重液多具浅黄色,易对浅色的多孔宝石,如珍珠、珊瑚、绿松石等造成颜色上的污染,建议颜色淡雅的多孔宝石不要接触重液,即使接触也应快速清洗。
第二章 常见单晶宝石的鉴定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每种宝石的主要鉴别特征2、与相似宝石的鉴别3、合成及优化处理宝石的鉴别。学习内容:1、高档单晶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2、常见单晶宝石(海蓝宝磊、水晶、长石、托帕石、碧玺、橄榄石、尖晶石、石榴石族、锆石)。
§1、钻石一、原石的鉴别1、结晶形态: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六面体、立方体及其聚形。由于溶蚀作用常成浑圆状。常见接触
2、表面特征晶体通常呈歪晶,溶蚀作用晶面棱弯曲,表明纹理发育,晶面上常具有晶体生长纹及蚀象(溶解作用而形成的小凹坑)。表面纹理发育,三角形生长阶。盘状、麻坑状、叠瓦状、三角蚀象3、其它重要的物理性质 金刚光泽、完全八面体解理,硬度是10,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对少教特征不明显的原石可通过察比重、光谱及荧光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鉴别。二
、成品的鉴别1、颜色无一浅黄(褐、灰)色系列;彩色系列。2、观察光学特征特有的金刚光泽:折射率:2.417,加工后表面显示金刚光泽并产生好的亮度特征的火彩强度:高色散:0.0443、观察钻石的切磨特点面平、光滑,刻面棱平直锋锐,对称性和抛光工艺好当钻石的腰棱为未抛光时,呈特征的“砂糖状”,另外在腰部还常见到原始晶面,部分晶面上可见到生长纹及三角生长标志等;抛光楚态的腰棱很少见到抛光纹,这些切磨特点是钻石典型的鉴别标志。4、透视实验条件 标准圆多刻面型样品方法 将样品台面朝下放在一张印有字迹或线条的白纸上视线垂直白纸观察有无字、线从样品亭部透过。结论 钻石不会有字、线透过;折射率低于钻石的仿制品可观察到断断续续的、不同外形的字、线。5、 观察内含物钻石内部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内含物。矿物包裹体:各种颜色的晶体包裹体、点状物、云雾等裂隙与缺口:不定向应力裂隙、羽毛状裂隙、解理裂隙、胡须状微裂隙、“v”型破口 生长痕迹:生长纹和双晶纹6、发光性阴极射线、x射线下均发蓝白色荧光;紫外线下部分(50%)钻石可发弱至强的蓝白色、黄白色、橙黄色、粉红色等荧光,一般短波弱于长波。7、亲油试验用一支钻石笔(油基墨水的特制笔)或圆珠笔,在钻石的台面上画线,则会留下一条不问断直线。其他的仿制品不具有亲油性,当用同样的方法划线驻则会在划过的地方墨水聚集成断续的点线。8、哈气实验(呼吸实验)钻石的导热快、散热快、哈气消失快仿制品较慢注意:快慢的观察应有标准参照系,样品大小,环境温度对结果有影响。9、吸收光谱a.黄色系列钻石以415.5nm谱线为特征b.褐色系列以503nm谱带为特征;c.蓝色钻石可见光范围内不显吸收谱线 10、仪器测试 (1)热导仪钻石具高的导热性,在热导仪上有反应,仿钻除碳硅石外,存热导仪上无反应。 (2)590型无色碳化硅 美国C3公司设计无色浅黄色系列钻石不吸收紫外光,合成碳硅石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 利用两者对紫外光的吸收差异而设计区分钻石和合成碳硅石。 (3)钻石检测仪Diamond sure/Diamond view三、钻石的仿制品及其鉴别 钻石的仿制品可以分为三类:天然宝石:有无色锆石、无色蓝宝石;合成宝石:合成尖晶石、合成金红石、立方氧化锆 人造宝石:钛酸锶、钆镓榴石、钇铝榴石等。 其中立方氧化锆最具商业意义。 1、钻石与天然无色宝石的区分
合成碳硅石,又称莫依桑石,商业名称“美神莱’’,采用高温蒸气冷凝的方法合成。 鉴定特征总结:后刻面棱线重影和白色的线状包体。 碳硅石的比重小于钻石。
热导仪的使用应谨慎。 3、肉眼及1 0倍放大镜 (1)观察外观: 光泽:金刚光泽 亮度:好火彩:柔和(观察冠部、亭部)钻石色散0.044属高色散宝石,切割后显示灰、蓝、黄等火彩;仿钻色散有高有低,低色散宝石火彩弱,高色散如人造金红石、钛酸锶火彩太强。根据显示火彩强弱来区别。合成金红石、人造钛酸锶的色散值分别是钻石的7倍和4倍,可显示很强的色散效应,即呈现出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外观,有刺眼感;钻石的色散柔和,能.晕现出中等程度赏心悦目的色散效应,并且黄色光出现的几率较多, YAG的色散值相对较低、色散弱。(2)切磨质量的观察:由于钻石的稀少、珍贵及高硬度,钻石的切磨精致,各部分切割比例严格对称,且棱、角锋利、尖锐;仿制品刻面抛光不精数,划面棱角圆滑,对称性差。钻石抛光痕的方向每个面不同。(3)磨损特征观察(H)腰部:刻面形:仿钻破损严重抛光形:钻石很少见到抛光纹粗磨形:钻石糖粒状底尖:钻石可有细小的磨损,仿钻一般底尖破的大棱:钻石几乎无磨损,仿钻常有。刻面:钻石不会有磨损痕迹。4、内含物特征:钻石的内含物与仿制品有截然的区别,仿制品大多内部干净,或重影明显。5、透视试验6、亲油斥水性7、荧光钻石:荧光强弱、颜色有差异;有些钻石呈惰性,对群镶钻石有意义;仿钻:荧光较均匀;如合成尖晶石,显蓝白色荧光。四、钻石的优化处理钻石有各种优化处理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变颜色和净度及外观特征,使钻石的质量得到提高。 处理方法:激光打孔、玻璃充填、辐照改色、高温高压、涂层处理等。1、激光打孔:目的:提高质量、改善净度、便于销售。处理过程:将含有暗色包体的钻石在特定的角度上,利用激光进行打孔,去掉暗色包体,再用HF酸进行清洗,使孔道似白色蠕虫状。检测:寻找激光孔道和孔跟。2、玻璃充填:目的:掩盖裂隙、改善钻石的外观及净度、便于销售。处理对象:钻石存在小裂隙、胡须、犬裂隙等,进行玻璃充填处理来掩盖裂隙。
检测:晃动钻石,裂隙处可见玻璃状物质闪出红、紫红、篮绿、黄绿色光。3、涂层处理:目的:改善颜色,对淡黄色调的钻石,为提高色级,可在亭部涂上蓝白色涂料或者透镜薄膜,以消除黄色调。检测:时间长了会脱落呈斑块状,透镜薄膜表面有划痕。4、辐射处理:
:、5目的:改善颜色,利用高能辐射源对钻石进行轰击,使钻石产生各种颜色,然后加热处理来稳定钻石的颜色。检测:颜色分布不均匀,从亭部轰击时可见伞状效应;从腰部轰击颜色则呈环形状。5、高温高压处理:目的:改善颜色,将褐色钻石经处理后为无色或近无色(D-G),有部分样品带有褐色或灰色调。GE-POL钻石:日,GE公司利用HTHP将lla型褐色钻石改变成色级较高的钻石。检测:据称该技术目前无法检测。GE-POL钻石:钻石大多为lla型,最大6.66ct,最小0.18ct,一般1-2ct色级大多为D-G净度为IF或VVS1,少部分为VVS2-VS2,极少数为SI-P内部可见纹理(白或褐色),石墨晶体或应力裂纹,似指纹状包体,解理内充填有石墨
正交偏光镜下为斑纹状的应力消光大多数为花式琢型6、 Nova钻石1999年12月,美国NovaDiamond公司公布高温高压处理过程将罕见的la型褐色钻石处理为鲜艳的黄色一绿色钻石。鉴定:借助紫外荧光仪以及准确的分光光谱。刻有Nova钻石的标识。
红宝石及蓝宝石一、主要鉴别特征1、原石的鉴别:(1)晶形:常呈或、六边形板状晶体:常见单形有六方柱、六方双锥、菱面体和平行双面。(2)表面特征柱面上常有较粗的横纹底面上可具有三角生长标志解理不发育,但因聚片双晶可发育有平行底面(0001)和平行棱面体面(1011)裂理。 横截面见六方生长色带。2、成品的鉴别(1)颜色:多样,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紫色:颜色与杂质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组合有关。(2)RI:1.762-1.770, DR: 0.008,光性:u-(3)多色性:明显红宝石:红色/橙红色
蓝宝石:蓝/蓝绿色(4)发光性:红宝石在LW呈弱至强的红色荧光,SW呈弱至中等红色荧光。蓝宝石,但当颜色浅淡时可显橙至橙红色荧光,蓝宝石。(5) SG:3.99(6)吸收光谱:红宝石:具有典型的铬谱蓝宝石:典型铁谱:470、460、450nm三条谱带;通常仅见450nm吸收带。 变色蓝宝石:具470.5nm的吸收线,550-600nm强吸收及685.5nm的吸收线。(7)内含物可见各种固态、气液态包裹体,常县六方或直线状生长带。不同产施的红、蓝宝石的内含物特征也不一榉:(8)特殊光学效应1)星光效应:六射星光或十二射星光(少见)2)变色效应:
。少数蓝宝石具变色效应。日光下呈蓝紫色、灰蓝色,,灯光下呈红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颜色通常也不鲜艳三、产地及其特征1、红宝石的产地及其特征(1)缅甸抹谷红宝石:颜色从浅红到深红,最好的颜色称为“鸽血红” 典型的产地特征有: 流纹状色带:‘双晶:一般仅能见到一组双晶,构成“百叶窗”式图案; “补丁状”金红石针、流体包体少见 最具有产地意义的特征是:流纹状色带与短针状的金红石相伴出现,方解石晶体与致密网状的金红石针共生等。(2)缅甸孟素红宝石 典型的产地特征有:12c轴的颜色分布,由中心向外变浅。345“达碧兹”红宝石,六条臂白色或黄色。(3)泰国红宝石1)颜色及荧光:.Fe杂质元素较高。颜色较深,透明度较低,颜色多呈浅棕红色-暗红色。颜色较均匀,色带不发育。荧光因较高的Fe含量而减弱,甚至淬灭。2)双晶和水铝矿双晶十分发育,常见两组或三组。在双晶面相交的交线上,有灰白色水铝矿细长的针管状分布,有时可见三组水铝矿近直角相交的图案,成为泰国红宝石的重要特征。(4)斯里兰卡红宝石1)颜色颜色色调变化很大,从浅红色到红色、粉红、棕红或褐红到樱桃红等,高档品樱桃红或水红色。色带明显,常显六边形。2)双晶较为少见,并且通常只发育一组,双晶片的厚度也比较厚。金红石针呈细长状。锆石细小粒状晶体,常伴有一圈盘状裂隙气液包裹体:丰富指纹状、梳状、网状等耩美的特征图案(5)越南红宝石1)颜色及色带粉红到红色,多带有紫色色溺,少见鸽血红。具流纹状颜色分带现象,流纹状色带可渗杂有粉红色、橙红色、无色和蓝色条带 还可出理单张的沿双晶面成层分布或呈烟雾状的篮色色斑。2)聚片双晶(1011)发育3)包裹体固态包体丰富;特征包裹体是三水铝石,颜色呈桔黄色;愈合裂隙发育,其中包含有呈指纹状捧列的气液二相包裹体和次生褐铁矿的浸染(6)云南红宝石产于滇西哀牢山老变质岩分区的金云母大理岩中,粒度1~10mm,颜色呈玫瑰红色和红色,浓艳且均匀。但是裂理发育,包体和杂质含量段高,绝大多数只能用做弧面宝石。2、蓝宝石的产地及特征(1) 克什米尔蓝宝石1)颜色和外观该产地“矢车菊”蓝宝石,被誉为蓝宝石中的极品,它是一种朦胧的略带紫色色调的浓重的蓝色,并给人以天鹅绒般的外观。由于含有微小的尘状的内含物对光线散射形成像绒布殷的光泽(也称为天鹅绒效应)2)色带:有界线分明的蓝色-近无色色带;以及有由乳浊状条带和透明条带交替形成的色带;3)金红石:极少见到金红石针或丝状体;4)双晶:非常少见,偶见非常薄的沿菱面体方向双晶片;5)细小包体:成分不明的微粒包体呈线状,雪花状、云雾状;6)其他特征晶体包体:固态包体少,有电气石,钠角闪石等;7)气液包裹体:呈指纹状分布在愈合裂隙上,较少见。(2)缅甸蓝宝石1)颜色浅蓝一深篮,高质量的以其纯正的蓝色或具有漂亮的紫蓝色内反射色为特征,色带不发育。2)固态包体“丝状物”:金红石与水铝矿相伴生构成了缅甸蓝宝石的内部特征。3)流体包体有较丰富的流体包体,并具有明显的受力痕迹,表现为一种“皱曲”状或“撕裂”状。4)双晶双晶发育,细小的水铝矿沿双晶面出溶。(3)斯里兰卡蓝宝石颜色丰富,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等透明度高产帕德玛(padparadscha)蓝宝石:专指在斯里兰卡产出的具有柔和粉橙色的蓝宝石。 具有产地鉴别意义的内含物特征是:(1)长丝状的金红石针。(2)二相或三相的长条形空晶。(3)带应力晕的锆石包体。(4)色带和聚片双晶发育。(5)液态包体丰富,形态规则、美丽(4)泰国蓝宝石可作为产地标志的内含物特征是:1) 蓝色蓝宝石的一般较深,并带有紫色和(或)灰色色调。2) 六方生长带发育。3)且分布白色状体和相当多的橘红色八面体斜长石。4) 气液包体常见与该地的红宝石同。(5)柬埔寨拜林蓝宝石1)颜色:明亮且纯正的蓝色,个别略带紫色,其内反射色为略浅的蓝色,样品表面具亮玻璃光泽 典型特征:内部一般很干净,特征包体为红色、深红色、桔红色八面体晶形铀烧绿石自形柱状斜长石、六方柱状磷灰石、柱状刚玉。在晶体包体周围的盘状应力裂隙。 很少或没有金红石针,聚片双晶也不很发育。(6)澳大利亚蓝宝石1)颜色:乳白色、灰绿色、绿色、黄色等'主要为透明度较低的深蓝色、黑蓝色。表面光泽略强,颜色不均匀2)六边形色带十分发育3)由短针状的赤铁矿和少量金红石针组成的“丝绢”。4)橙至红色的铀烧绿石包体自形或慧星状。5)气液包体少。(7)中国山东昌乐蓝宝石1)山东蓝宝石2)3),密集时可形成星光。4)粒状或变形的菱形十二面体玫红-暗红石榴石包体、短柱状的也是常见的晶体包体。此外较少见的包体还有磷灰石、锆石、斜长石、刚玉和水铝矿等。四、红蓝宝石的仿制品及其鉴别 1、红宝石的仿制品 2、蓝宝石的仿制品五、天然与合成红蓝宝石的鉴别
六、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及鉴别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染色、热处理、玻璃充填、扩散处理等。 1、热处理:改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颜色消除红宝石的紫色调,削弱或加深蓝色。
削弱或加星光。浅黄色加热成金黄色。 热处理红、蓝宝石的特征有:(1):成点状线(2):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形态;(3):指纹状包裹体,经加热处理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包裹体。 处理前,缅甸红宝石中的金红石丝状包体。高温热处理后,金红石针被宝石部分吸收,剩下一些微滴,按照原来的方式排列。 2、扩散处理蓝宝石及其鉴别特征(1)蛛网状图案:颜色在棱角上浓集。在裂隙、凹坑上富集。 (2)深色轮廓(油浸观察):浸泡在二碘甲烷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显示清晰的轮廓。 3、Be扩散处理的橙色蓝宝石及其鉴定特征(也称体扩散或晶格扩散)(1)在二碘甲烷中,外层橙色,内层粉红色,外圈层达1/5或更多。天然的无明显边界。 (2)激光剥离光谱检测Be的含量和分布。(3)内含物:热处理的包体特征(熔化的晶体、针点状包体) (4)红色的荧光特征。4、玻璃充填处理红宝石及其鉴定特征 (1)不一致的表面光泽 (2)闪光效应(3)填充物的流动构造等现象 (4)填充物的化学成分 5、染色处理 6、拼合处理7、浸有色油处理:红宝石有时候用此法改善透明度和颜色。
绿柱石一、原石鉴定六方柱状体(六方柱、六方双锥、平行双面);―组{0001}不完全解理;断口: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抛光面为玻璃光泽。二、成品鉴定1、 颜色:绿、蓝、黄绿、黄、粉红、无色2、 RI与DR:1.56-1.59,视品种而定。DR为0.005-0.009,一般为0.006.色散0.014。3、 光性特征:U(-)4、 硬度:7-85、 密度:2.72(+0.18,-0.05)6、 多色性(因颜色而异)祖母绿:
弱至强 黄绿/蓝绿海蓝宝石:弱至强,蓝和蓝绿;金黄色绿柱石:弱,弱黄色和黄色,或不同程度的黄色;粉色绿柱石:弱至中,浅红和粉红;Maxixe型蓝色绿柱石:弱至中
蓝/浅蓝。三、祖母绿的鉴定特征1、 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翠绿色中略带黄和蓝色调,由铬和钒致色,以铬为主,钒元素有少量影响。
Cr2O3:0.15-0.3%翠绿色;0.5-0.6%深绿色(2)吸收光谱;显铬致色宝石的典型光谱:红区683、680双线,637nm,630-580nm有一宽吸收带,蓝区478nm弱吸收,紫区吸收。(3)发光性:LW无或弱绿色、橙红色荧光SW下无荧光,少数呈红色荧光X荧光下呈弱至强的红色荧光。(4)查尔斯滤色镜:绝大多数祖母绿呈红或粉红色。有些产地的祖母绿如印度、南非因含有铁在滤色镜下呈绿色。(5)折射率:1.566-1.600,DR0.004-0.010,大多数DR0.005-0.007(6)密度:2.67-2.68(7)内含物特点:祖母绿中内含物丰富,常含有晶体包裹体,负晶或空洞中的两相或三相包裹体,愈合裂隙、色带及生长纹等。2、世界主要产地祖母绿的鉴定特征(1)哥伦比亚姆佐矿:一般为较深的绿色,稍带黄色色调;典型的三相包体,三相包体具分叉状或锯齿状外形,还有稀土矿物氟钙铀矿。契沃尔矿:一般呈蓝绿色,内部有三相包体,且具晶形完好的黄铁矿包体。滤色镜下强红色,紫外光下具红色荧光。特殊品种:达碧兹(Trapiche)(2)俄罗斯乌拉尔祖母绿晶体一般较大,但裂隙较发育,铁的含量较高,绿色中常有明显的黄色色调,比哥伦比亚祖母绿颜色稍浅.具有典型的含似竹节状单个或晶簇状的阳起石和云母片。(3)印度由两组相互以一定角度分布的特征包体组成,一组是平行C轴分布的长方形空洞,空洞含液体和气泡,在空洞的边角上有一短尾巴,外形像逗号。另一组为平行底面的黑云母片状包体。 在滤色镜下可不显红色。(4)巴西总体来讲颜色较浅,密度和折射率值也根对较低。特征包体:铬尖晶石、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滑石、云母、石英、透闪石、磷灰石、赤铁矿等。(5)津巴布韦祖母绿晶体一般很小,颜色很好。典型包体:透闪石,可呈针状或短柱状、细纤维弯曲状,还可见褐铁矿等固态包体。 一些津巴布韦的祖母绿还具有色带,在紫外灯下无荧光反应,查尔斯滤色镜下呈弱红色。(6)奥地利祖母绿内部特征与俄罗斯祖母绿相似,也有短柱状透闪石.片状云母包体,包体的棱角星熔蚀状,圆角状。(7)赞比亚祖母绿具有很强的铬吸收谱,滤色镜下显红色.内部有黑色的镁电气石、磁铁矿、橙红色的金红石、金绿宝石、赤铁矿和叶蛇纹石包体3、祖母绿的优化处理(1)注油处理目的:掩盖裂隙、改善宝石的透明度鉴别:A)注油祖母绿,紫外光中发荧光B)放大检查,裂隙处可产生干涉色C)热针触探,可见裂隙中油的流动或“出汗”D)用纸擦拭或检查包装纸可揭示油的存在,有色油会染纸E)红外光谱,有机质峰(2)树脂充填(处理)充填区有时呈雾状,可见流动构造和残留气泡,反射光下网状裂隙充填物。可见闪光效应。充填物硬度低,光泽弱,钢针可刺入。蓝绿色荧光。(3)染色和贴箔处理:用化学颜料或绿色薄膜将色浅的祖母绿或无色绿柱石做成深绿色。 看颜色分布,看光谱(4)镀膜处理(表层生长法)常采用天然无色绿柱石作核心,在外层用水热法生长合成祖母绿薄膜A、B、浸泡于水中或其他透明液体中,C、D、抛光不良,表面可能露出无色区域(过度研磨)4、祖母绿与相似宝石的鉴定5、合成祖母绿与天然祖母绿的鉴别(1)合成祖母绿的主要品种1)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查塔姆(Chatham)合成祖母绿(美)、吉尔森(Gilson)合成祖母绿(法)、莱尼克斯(Lennix)合成祖母绿(法)、俄罗斯(Novosibirsk)合成祖母绿2)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俄罗斯合成祖母绿、林德(LInde)合唱祖母绿(美)、拜伦(Biron)合成祖母绿(澳)、莱切雷特纳(lechleitner)合成祖母绿(澳)(2)合成祖母绿鉴定特征1)内部特征助熔剂法:内部包体很像天然祖母绿,助熔剂参与常沿着裂隙充填,呈云翳状或花边状,还可沿着晶体生长面近乎平行的带状分布。还可见无色透明、形态完整的硅铍石晶体。 网状的助熔剂残余德国合成祖母绿,助熔剂残余,收缩泡助熔剂残余形成的指纹状包体铂晶体是俄罗斯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中的内含物水热法:内部常有两相包体,由硅铍石晶体和空洞组成钉状包体,可出现铂金属片,呈六边形或三角形,在反射光中具银白色外观;具有波状、锯齿状生长纹。2)密度合成祖母绿的密度比天然祖母绿较低,为2.65,在2.65的重液中部分合成祖母绿缓慢下沉或悬浮,而天然祖母绿则快速下沉。3)折射率合成祖母绿折射率稍低,常为1.563-1.560,双折率最低的仅有0.003。四、海蓝宝石的主要鉴定特征1、 放大观察:最常见的长管状包裹体,这些平行怕列的管状包裹体,呈断续排列,称为点状”包裹体。2、 多色性:弱至明显的多色性,蓝/蓝绿或无色。3、 RI及DR:1.570-1.585
0.005-0.0064、 密度:2.68-2.80,在2.65中缓慢下沉,在2.89中缓慢上升。5、 吸收光谱:含铁高时,蓝紫区427nm、456nm有两条吸收窄带。6、 特殊光学效应:当管状包裹体平行而密集排列时可显猫眼效应。五、其他绿柱石鉴定特征(1)绿色绿柱石浅至中黄绿色、蓝绿色、绿色绿柱石,铁致色,无铬。吸收光谱中不显铬吸收线(铬谱主要在红光区)内部常见含有断续而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2)黄色绿柱石因含铁而无荧光深黄色的绿柱石在蓝区有一模糊的吸收带多色性弱,物理性质与海蓝宝石相似。(3)粉色绿柱石(摩根石)红色至淡紫红色,有粉色、玫瑰色、桃红色;密度可达2.8-2.90;RI:NO方向为1.560-1.578,Ne为1.572-1.592;DR:0.008-0.009;二色性明显;紫外光下呈弱淡紫红色。(4)Maxixe(马克西姆)型蓝色绿柱石颜色呈钴蓝色,但见光或遇热时会骤然褪色二也性为蓝色、无色;密度为2. 80g/cm3;RI为1. 578-1. 592,均高于一般绿柱石;可见光吸收光谱为695nm、655nm强吸收带,628nm、581nm、550nm弱吸收带。六、绿柱石的优化处理常见的有热处理、辐照处理。1、热处理二价铁、三价铁致色呈现的绿色和黄绿色,此种绿柱石可热处理成优质的海蓝宝石。 摩根石刻热处理去除黄色色调。铁和锰致色的橙黄色绿柱石可热处理成粉红色。2、 辐照处理常用的放射源有:x射线、γ射线、高或低能电子。无色编黄色蓝色变绿色粉色变橙黄色无色、暗蓝色、绿色、黄色、粉色的绿柱石在γ射线的辐照下能形成钴蓝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钴蓝色绿柱石均为辐照产品。3、覆膜处理(处理)增加颜色,薄膜脱落
§4 金绿宝石一、金绿宝石的主要鉴定特征1、肉眼鉴定:(1) 形态:斜方晶系,厚板状,扁平板状,晶面上常有平行条纹。常见假六边形双晶,称为三连晶。(2) 颜色:黄绿色、黄色、褐色(3) 光泽:亮玻璃光泽(4) 断口:贝壳状断口(5) 解理:可出现三组解理,一组发育中等,另两组发育不完全。(6) 特殊光学效应:A变色效应,日光绿或蓝绿色,灯下红或淡红-紫色B猫眼效应C星光效应2、仪器鉴定(1)折射仪:RI:1.74-1.75,DR: 0.008-0.010,B+(2)SG:
3.72(3)硬度:8-8.5(4)分光镜:445nm诊断线(5)二色镜:中至明显:变石强(绿/橙/红)(6)内部显微特征金绿宝石:气液包体,指纹状包体,丝状物猫眼:大量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石包体或管状包体变石:指纹状包体及丝状物二、合成变石的鉴定特征1、合成变石的方法主要有晶体提拉法、助熔剂法。 (1)助熔剂法:RI:1.74-1.75,DR 0.009,B+内部常含面纱状的愈合裂隙和助熔剂参与,铂金片等,紫外光下是较强的红色到橙红色。 (2)晶体提拉法:RI:1.74-1.757,DR 0.009,B+内部较干净,又是含有为熔粉末,拉长气泡和小黑点状气泡群弯曲生长纹,紫外荧光较强。 2、合成变石与天然变石的区别(1)物理性质基本一致,主要识别特征为内含物。 (2)当内部很干净时,需用红外光谱来区别:1)天然变石具有较强的O-H震动,吸收峰位于3200cm 2)提拉法,助熔剂法无上述峰 三、金绿宝石与仿制品的鉴别
2、猫眼及其相似宝石的鉴别(1)金绿宝石猫眼:1.74-1.75,3.72,蓝区444nm,大量平行排列的丝状针管状内含物 (2)石英猫眼:1.54-1.55,2.65,黄色,褐黄色,黄绿,灰,灰褐,灰绿等,针状、纤维状内含物,质地较粗。(3)人造猫眼:1.52,2.6可变,蜂窝状结构,硬度低,耐磨性差,表面有大量的摩擦痕 (4)阳起石猫眼:1.63(点),3.00,半透明,浅至深的绿色,黄绿色以及黑色。由阳起石的纤维矿物集合体所致。(5)磷灰石猫眼: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和密度,580nm双吸收线。(6)海蓝宝石猫眼、碧玺猫眼和方柱石猫眼:由内部一组平行排列的管状气液包体所致,
3、 变石及其相似品的鉴别(1)合成刚玉仿变石:放大观察可见弯曲生长纹和变形气泡。1.76-1.78,二色性。(2) 红柱石:1.634-1.643,强的多色性显示出红色和绿色的方向性变化特征。
长石一、月光石的鉴定特征属钾长石系列通常呈无色至白色,也可呈浅黄,橙至淡褐色、蓝灰或绿色,透明或半透明。随样品转动,可见到白至蓝色的发光效应。 月光效应:由于钾长石和钠长石的交互薄层结构对光的干涉所造成。当钾、钠长石互层很薄时,产生蓝色;很厚时产生白色。1、鉴定特征(1) 密度:2.56(2) 1.52-1.53,0.006,B-,单斜晶系(3) LW:弱蓝色荧光
SW:弱橙红色荧光(4) 内含物:通常是沿着长石的初始解理产生一些微裂隙,这些微裂隙是在出溶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由于两组微裂隙相交而构成各种团,“蜈蚣”状或“飞机”状。缅甸有些月光石含有针状包体,这些针状包体有可能形成猫眼效应。二、天河石(微斜长石)属于钾钠长石系列,为钾长石和钠长石的固溶体,三斜晶系1、颜色:绿、蓝绿,Rb致色。网格状色斑(格子双晶),蠕虫状白色色斑2、RI: 1.52- 1.543、2.564、硬度: 65、两组完全解理三、日光石具有砂金效应的钠长石。1、颜色:红褐色、橙色。2、砂金效应(日光效应)3、RI:1.52-1.554、比重:2.62~2.675、内含物:赤铁矿包体(红色或金色、片状)四、拉长石(晕彩拉长石)钠钙长石系列,为钠长石、钙长石的超显微连生体1、颜色:灰蓝色、灰白色。2、特殊光效:晕彩效应,色彩丰富的称“光谱石”3、1.56-1.574、2.705、内含物:(1)解理:两组完全(2)黑色针状、板状包体(钛铁矿),具定向性五、冰长石(透明正长石)1、RI:
1.522- 1.5272、比重:2.563、二轴晶干涉图六、与相似品种鉴别1、与月光石相似的宝石:无色或浅色水晶,绿柱石,玉髓等。区分要点:偏光下特征(干涉图或消光现象)包裹体特征,折射率,相对密度,光学效应等。(1)偏光镜下:月光石为二轴晶干涉图,水晶为一轴晶中空十字干涉图,绿柱石为一轴晶黑十字干涉图,玉髓为集合消光。(2)2.65重液:月光石上浮 水晶和玉髓悬浮
绿柱石下沉(3)内含物:月光石有典型的“蜈蚣”状包体或称初始解理,而水晶、绿柱石和玉髓没有。 月光石和拉长石的区别:都可以有蓝色晕彩;月光石体色为白色,拉长石一般为灰黑色包体:月光石蛾蚣状,拉长石为黑色短柱状、粒状2、与日光石相似的宝石:草莓水晶,砂金玻璃区分要点:结构、折射率、包体特点、偏光特征,断口等(1)包体:日光石:内含物为赤铁矿簿片,可多可少,大小不一。人造砂金石狮玻璃加三角形或六边形铜片混合而成,密度大小一致。草莓水晶:赤铁矿,但较不规则(2)破口:日光石常出现阶梯状断口,而人造砂金,水晶为贝壳状断口(3)折射率:日光石1.54(点测),砂金玻璃1.51(4)干涉图:牛限干涉图,日光石单臂干涉图与东陵石的区别:东陵石内部含的是铬云母片,而日光石内部含的是片状金属氧化物赤铁矿、针铁矿;日光石呈现金黄色垒橙黄色的闪光,东陵石只是绿色片状闪光。3、与天河石相似的宝石:绿色玉髓,绿柱石,绿松石,染色大理岩,染色石英岩等。 区分要点:结构特征,颜色分布特征,折射率,相对密度等。4、与晕彩拉长石相似的品种――黑欧泊5、黄色透明拉长石的相似品:水晶(1)折射率:拉长石1.55-1.56
水晶1.544-1.553(2)光性特征:水晶 U+
拉长石 B(3)干涉图:水晶
牛眼状或者黑十字
单晶石英一、概述1、化学成分:Si022、矿物名称:石英Quartz,Crystal(水晶)矿物学研究中,自然结晶的Si02有一系列同质多像变体,通常所称的水晶一般为低温石英(α-石英)3、结晶特点:三方晶系,六方柱状晶体。主要单形:六方柱、菱面体、三方双锥柱面4、品种:(1)白水晶(2)紫晶(与二价铁、三价铁有关):紫色的水晶称为紫晶,可为各种不同深浅的紫色,色调有的偏红,有的偏蓝。天然紫晶往往呈现平行带状或团块状的不均匀的颜色,内部常有絮状的小裂纹。(3)黄晶:黄色的水晶称为黄晶,颜色主要有金黄、褐黄和柠檬黄。柠檬黄色的水晶商业上也常称为“柠檬晶”,其价值不如金黄色的黄晶,天然黄品与紫晶一样,颜色通常不均匀,常可以看见色团或色带。(4)烟晶(褐色、棕色):可以具有深浅不同的各种褐色调,由于颜色似浓浓香茶,市场上也俗称它为“茶晶”。烟晶色彩深沉厚重,是非常适台男士佩戴的水晶品种。(5)绿水晶:紫晶加热至黄晶过程的中间产物(6)紫黄晶:产于玻利维亚。同一块水晶上同时具有黄色和紫色。(7)粉晶(芙蓉石):其颜色粉嫩,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水晶。不过芙蓉石通常透明度不 好,且内部有较多的棉裂瑕疵。芙蓉石是众多水晶品种中唯一一个经常出现星光效应的品种。(8)绿幽灵:并非绿水晶,而是指那些内部呈现出如云雾,水草,漩涡甚至金字塔般天然异象的白水晶。内部较多的绿泥石杂志包体所致。(9)发晶:指含有各种针状包体的水晶,由于包体形如发丝,因此得名。水晶中所含的“发丝”其实就是不同的矿物,比如金色的是金红石,黑色的是电气石等等。根据“发丝”颜色不同,发晶又分金发晶,红发晶(具有铜红色发丝的也称为“铜发”)、黑发晶等。二、水晶及与相似宝石的鉴别1、原石的鉴别(1)水晶原石特征六方柱状晶体(六方柱、菱面体)柱面横纹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7密度:2.65
(1)外观:颜色:紫晶、黄晶颜色不均匀(色带、色团)粉晶:朦胧的透明度,包体水晶:特征包体(2)折射率:1.544-1.553
(常见宝石中少)(3)偏光:四明四暗,“牛眼”、黑十字、“螺旋浆”干涉图(4)密度
2.65(5)内含物1)流体包体:两相、三相2)斑马纹:紫晶中的深色和浅色愈合裂隙(虎纹”或称“斑马纹”是紫晶沿菱面体的双晶或沿菱面体发生的部分间距愈合产生的,表现为颜色明暗、深浅差异现象,在正交偏光下斑纹表现出一种波浪的干涉色)3)固态包体: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等,形成发晶三、与相似宝石的区分1、无色水晶:无色托帕石、方柱石、绿柱石、长石等2、紫晶:紫色方柱石、堇青石等
4、仿水晶的玻璃:玻璃球、茶色玻璃、玻璃仿水晶项链等(1)内部干净、偶见气泡(2)无重影(3)偏光镜测试四、合成水晶鉴别1905年,第一颗水热法合成水晶诞生。主要合成紫晶,黄晶。(1)颜色:颜色过于统一(2)内含物:种晶(附近常有应力裂纹)、平行管状包体、面包渣状包体(桌面灰尘)。(3)色带:合成水晶可出现色带,仅出现一组,色带平行于种晶板。(4)干涉图:在天然水晶中非双晶区域可显示牛眼干涉图,在双晶区域可显示“螺旋浆”状干涉图,而在合成水晶中,一般见牛眼干涉图,但看不到“螺旋浆”干涉图。(5)红外光谱:天然无色水晶以为特征,合成水晶确实,并以吸收明显为特征。(6)合成水晶仿发晶天然发晶:内部包体具有固定的几何形态,横截面形状相对固定,粗细一致颜色均一。 合成发晶:发丝一头大一头小,横截面为不规则状空管,颜色分布不均匀。
托帕石一、概述1、矿物名称:黄玉 Topaz2、化学成分:Al2SiO4(F,OH)23、颜色及品种(1)无色:多要经过辐照处理变为蓝色(2)蓝色托帕石:常带灰或绿色调,与海蓝宝石相似,价格便宜很多(3)红色、粉红、橙色:内部较为干净,最为珍贵。市场上多为加热处理成的。(4)黄褐色托帕石:金黄色、酒黄色、帝黄色。4、结晶特点:斜方晶系,柱状晶体(一端为锥,一端为平面),柱面纵纹,一组完全解理(底面解理)。由于沿解理面的方向难以抛光,刻面宝石的任何一个小面都不能与解理面平行〉5度。二、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无色、蓝色、黄色、褐色等2、原石形态:柱状、纵纹,一组完全底面解理3、多色性:弱一明显4、RI:1.619-1. 627,粉色和黄色稍高DR:
0.008B(+),假一轴晶5、相对密度:3. 53(常见宝石中较大)6、发光性:无色、蓝色:无荧光浅褐色、粉红:橙-黄色荧光。7、内含物(1)气液两相包体:渔网状液相包体、不混溶液包体(2)固态包体:云母、钠长石(板状)、电气石、磷灰石、赤铁矿等三、与相似宝石的区分1、海蓝宝石:RI:1.570-1.585, DR: 0.005-0.006,一轴晶(-)偏光仪下为四明四暗,光轴方向可见一轴晶黑十字干涉图海蓝宝石在二色镜下有明显的多色性;SG
2.70-2.90,在3.32重液中呈漂浮状态2、碧玺:RI:1.62-1.65,DR:0.018
一轴晶负偏光镜下四明四暗,光轴方向可见一轴晶黑十字干涉图:碧玺在二色镜下有明显的多色性;SG
3.01-3.11在3.32重液中呈漂浮状态;在3.05重液中悬浮或缓慢的漂浮和下沉 显微镜:由于双折率较大,放大观察可见刻面棱重影,管状包体3、红柱石:RI:1. 63-1.64,DR:0.010 二轴晶负偏光仪下为四明四暗,光轴方向可见二轴晶干涉图红柱石在二色镜下有明显多色性,可显示褐红色和灰绿色,多色性是红柱石的主要鉴别特征 SG 3.18,在3.32重液中漂浮状态:在3.05重液中下沉4、磷灰石:RI:1. 63-1.64,DR:0.002-0.006,一轴负偏光仪下为四明四暗,光轴方向可见一轴晶干涉图SG 3.18.在3.32重液中呈漂浮状态;在3.05重液中呈下沉状态具有典型的吸收光潜,在黄绿区显示两组密集的吸收线,为稀土谱,具有鉴定意义; 放大观察:由于磷灰石硬度低(H5)耐磨性差,表面可见摩擦痕。5、赛黄晶:RI:1. 63-1.64,DR:0.006,
二轴偏光仪下为四明四暗,光轴方向可见二轴晶干涉图SG 3.00,在3.32和3.05重液中漂浮
碧玺一、主要特征1、矿物名称:电气石2、化学成分:复杂的硼硅酸盐3、颜色及品种:
丰富、清澈、双色常见,所有宝石中颜色最丰富的品种,“风情万种”,因化学成分复杂,类质同象替代十分广泛。(1)红色碧玺:锰致色,质好的称“双桃红”(2)蓝色碧玺:Cu、Fe致色(3)绿色碧玺:Cr,V,Fe致色(4)褐、黄色碧玺:Mg电气石(5)其他颜色碧玺(6)双色碧玺:颜色分带(7)碧玺猫眼4、结晶特点三方晶系,L3 3P(无对称中心)柱状晶体,断面为弧面三角形,两端常发育不同单形,柱面纵纹常见单型:三方柱、六方柱,三方单锥5、光泽:玻璃光泽6、,褐色及绿色肉眼可见7、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管状包体产生8、RI:1.624-1. 644
U(一)DR:0.020.较易看见重影9、相对密度:3. 05,在3.05重液中悬浮10、绿色、蓝绿色碧玺:红区普遍吸收,绿区一强带(498),蓝区一弱带(468)11、典型内含物(1)不规则线状、扁平状流体包体:称为“毛晶”(2)管状包体(形成猫眼效应)二、碧玺的主要鉴别特征1、颜色特征:丰富、多色2、密度:3.05(3.05重液非常有用)3、RI、 DR、U(-)4、放大观察:重影、不规则气液、管状5、二色性强6、晶形:柱状、纵纹、断面弧面三角形三、碧玺与相似宝石的区分1、红(粉红)系列:红宝石(U-) 尖晶石(均质体) 摩根石(U-) 锂辉石(B+)2、绿色系列:碧玺 橄榄石 铬透辉石(1.67-1.70
B+) 磷灰石3、其他颜色
.蓝色(帕拉依巴):海蓝宝石、托帕石、磷灰石镁碧玺:红柱石
橄榄石古罗马称为“太阳的宝石”一、概述1、矿物名称:橄榄石Peridot2、化学成分:( Mg, Fe) 2Si04,岛状结构硅酸盐Mg, Fe呈完全类质同象,按铁含量可分六个亚种,用作哀石的跫镁橄榄石(含Fe&10%)和贵橄榄石(10% -30%3、 结晶特点:斜方,岛状结构硅酸盐粒状、短柱状晶体(完好晶形少见)二、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特征的黄绿色(绿色、褐黄绿色)2、光泽:玻璃光泽3、Rl:1.654- 1.690
DR: 0.036
重影明显4、比重:3.34 (3.32―3.37)
二碘甲烷(3.32)缓慢下沉或悬浮。5、光谱:蓝区、蓝绿区三个等间距的Fe吸收带:453nm、473、4936、二色性:弱(深色宝石中不多见)7、荧光:无(含F e)8、内含物:(1)“睡莲叶状”包体:铬铁矿或铬尖晶石周围伴有“莲叶状”应力裂纹。(2)棱角状金属矿物包体:如八面体铬铁矿(3)愈合裂隙及气液包体:拉长、柱状(4)云雾状包体:细小气液包体三、相似品种的鉴别1、仿制品:玻璃(黄绿色).如何区别?一般来说,市场上冒充橄榄石的只有玻璃,重点:重影、包体、偏光性、折射率、双折率。2、与橄榄石类似的矿物有绿色碧玺、锆石、透辉石、硼铝镁石等,区别如下:(1)绿色碧玺:与绿色碧玺的区别在于碧玺有较强的多色性,往往用肉眼即觉察颜色差异,而且折射率(1.624~1.644)和密度(3.06)均较低。(2)绿色透辉石:与绿色透辉石最易混淆,透辉石的折射宰在1.67-1.70范围内,颜色也与橄榄石十分近似,但透辉石双折射率较小(0.02-0.03).密度较低(3.29),在二碘甲烷溶液中透辉石上浮,橄榄石缓慢下沉。(3)硼铝镁石:与硼铝镁石(又称褐色锡兰石)在颜色上极易混淆,以至于多年来常将褐色色调的硼铝镁石看作一种橄榄石。硼铝镁石的折射率为1.668~1.707,双折射为0.030-0.038,它基本与橄榄石相同,主要区别:1)硼铝镁石多色性较明显2)密度较大(3.48g/cm3);3)光谱:在蓝区和蓝绿区有493nm、475nm、463nm和452nm处四条吸收带
尖晶石一、主要性质1、结晶特点:等轴晶系,常具八面体、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1)红色尖晶石:三价铬离子 (2)蓝色尖晶石:Fe2+或Zn2+(3)其他颜色:绿色:Fe3+(稀少)
褐色:Cr3+.Fe3+.Fe2+等 3、光泽:玻璃光泽4、色散:0.020(中等)5、特殊光学效应:少见星光(四射、六射);偶见变色:紫蓝色/紫红色。斯里兰卡 6、RI:1.718(+0.017,-0.008),单折射
富Cr3+,可达1.74,镁尖晶石可达1.80 7、密度:3.60(+0.10,-0.03) 8、硬度:8 9、解理:无10、光性:均质体 11、多色性:无12、发光性:体色为主,短波弱于长波 13、(1)红色尖晶石:铬谱:红区3-4条吸收线,黄绿区540nm为中心吸收带,紫区吸收,蓝区无吸收线。 (2)蓝色尖晶石(Fe,Zn):较复杂,蓝区460nm强吸收。 14、内含物(1)固态:典型:八面体尖晶石或磁铁矿或负晶,可呈面状或漩涡状排列。 (2)流体:张力裂隙中指纹状包体,二相包体 二、尖晶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分
三、合成尖晶石及鉴别(选讲)合成尖晶石是在焰熔法合成蓝宝石中偶然得到的产品,其中用Co2O3做致色剂,用Mg0做溶剂。后来俄罗斯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面世。 1、焰熔法合成尖晶石可以合成出红、粉、黄绿、绿、篮、无色等 (1) RI
±0.003(2)密度:3.63-3.67,比天然略高(3)光性特征:均质体,常出现斑纹状异常消光(天然没) (4)荧光:蓝色尖晶(含Co): LW:红色; SW:蓝白色
无色:蓝白色荧光 (5)光谱:蓝色(含Co):橙区(635nm).黄区(580nm).绿区(540nm)吸收带,缺失天然的458nm吸收线(6)内部特征:气泡、弧形生长纹、氧化铝的残渣 2、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市场,常见红色和蓝色,其次有浅褐黄色、粉、绿等色。 (1)内部特征: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常见棕橙色至黑色助熔剂残余,单独或者呈指纹状分布。(2)吸收光谱:合成红色尖晶石与缅甸天然红色尖晶石相近:合成蓝色尖晶石显示钴谱。 (3)荧光性:合成红色尖晶石:长波下,强紫红色至浅橙红色;短波下,中一强,浅橙红色 合成蓝色尖晶石(Co致色):长波下,弱至中,红至紫红;短波下,强于长波§11
一、主要鉴定特征1、结晶特点:四方晶系,常见四方柱状晶体(四方柱与四方双锥聚形) 2、颜色:丰富,常见无色、绿、黄、褐、蓝、红、紫 3、类型(据结构蜕变程度划分)高型锆:放射性元素少,结构基本无变化,四方晶系 中型锆:受衰变影响,晶格发生一定破坏低型锆:富含放射性元素,结构完全破坏,近非晶态,多为绿色、褐色、橙色。 4、光泽:强玻璃一亚金刚5、色散:0.039,较明显的火彩(与颜色有关) 6、性脆:“纸蚀”现象,刻面棱较易磨损 7、折射率及双折射率高型:1.925-1.984(+-0.040);0.059(刻面棱重影明显) 低型:1.810-1.815(+-0.030);双折率接近08、多色性:蓝色锆石:强
其他颜色:弱 9、比重:3.90-4.73
变化大10、荧光:无―强,变化大,与体色相近 11、光谱(U谱):红区653.5强吸收线(诊断线),同时还有多条吸收线(多达40条) 12、内含物(1)愈合裂隙:有时候呈指纹状(2)固态包体:磁铁矿、黄铁矿、磷灰石等 二、与相似宝石区别锆石颜色丰富,光泽强。外观可与多种颜色的透明至半透明宝石相混,如各种蓝宝石,金绿宝石、尖晶石、石榴石、合成立方氧化锆等具鉴定要点有: 1、亚金刚光泽,高色散 2、非均质体,负读数 3、刻面棱重影明显 4、特征的吸收光谱 5、比重液或密度测试
石榴石一、概述矿物学名称:石榴石特点:1、颜色、形态最想石榴子2、光泽强,颜色美丽二、化学成分及分类结构式:A3B2(SiO4)3A为二价阳离子,如镁、铁、锰、钙B为三甲例子,如铝、铬、铁、钛、钒分两个系列1、铝系列:半径较小的离子二价镁、铁、锰,三价铝组成镁铝、铁铝、锰铝2、钙系列:半径较大的钙为主的类质同象系列钙铝、钙铁、钙铬另外还有附加的OH,形成含水的亚种,如水钙铝榴石。三、结晶特点等轴:岛状硅酸盐常见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及二者的聚形四、主要特征1、铁铝榴石(贵榴石)(1)颜色:褐红色、褐黑红色、褐紫红色、总体偏暗(2)光学效应:可显示猫眼及四射星光效应(3)1.76-1.81(4)比重:3.8-4.2(5)荧光:无(6)光谱:典型“铁窗”;黄区576、绿区527、蓝绿区505三条强吸收带(7)内含物1)金红石针:三个方向(70,110度),平行菱形十二面体的晶棱方向。只有两组在一平面2)锆石晕、磷灰石、钛铁矿、磁铁矿等3)水滴状、短管状液态包体2、镁铝榴石(红榴石)“火一般的”,说明颜色红艳(1)颜色:红色、玫瑰红、粉红等,总体比铁铝榴石艳。(2)特殊光效变色效应:日光下紫或蓝色,灯光下红色。见于金伯利岩中。(3)1.74-1.76,单折射。注意:红色尖晶石可达1.74(4)比重:3.7~3.8(5)荧光:无(6)光谱:铬谱,红区吸收线,黄绿区吸收带,紫区吸收。常叠加铁铝榴石的“铁窗”(7)内含物1)浑圆状晶体包体(磷灰石)、液态包体2)金红石针:两组或三组(不在同一平面)3、锰铝榴石(1)颜色:红橙色、橙黄色、黄褐色等(2)1.79-1.82(3)比重:4.15(4)光谱:锰所致。紫区强吸收带(430nm).绿区蓝区弱吸收带(5)内含物:气液组成的“波状包体”(扯碎状、撕裂状4、钙铝榴石品种:铁钙铝榴石:红橙色、橙黄色,又称桂榴石水钙铝榴石:绿色含水钙铝榴石铬钒钙铝榴石:绿色(1)颜色:丰富,绿、黄绿、黄、红橙、褐红等(2)1.74
单折射(3)比重:3.6- 3.7(4)滤色镜下反应:绿色品种变红(5)光谱:总体不特征。绿色品种:有时显示Cr3+谱;水钙铝榴石:蓝区有强吸收带(460)(6)内含物:主要是晶体包体:磷灰石、方解石、铬铁矿5、钙铁榴石(Andradite)据发现者葡萄牙矿物学家名字命名。含杂质的不同,分几个变种:黑榴石、钛榴石、黄榴石、翠榴石。其中翠榴石是最有价值的,含Cr3+致色。翠榴石特征(1)颜色:绿色、黄绿色(2)光泽:亚金刚(3)色散:0.057(高)(4)1.89(5)比重:3.85(6)吸收光谱:翠榴石显铬谱,红区两条线,紫区440强吸收带(7)内含物:“马尾丝”包体:纤维状石棉矿物放射状排列6、钙铬榴石Ca3Cr2(Si04)3
Cr3+常被三价铁替代因此钙铬榴石是与翠榴石相似的品种(1)颜色:绿色,常被称作“祖母绿色石榴石”(2)RI: 1.87(3)比重:3.77(4)粒度小:很少超过2mm五、拼合石榴石及鉴定石榴石拼合较常见,红色石榴石为顶,绿玻璃为底,模仿祖母绿1、红圈效应:亭尖朝上,置于白色背景上,用手电从亭部照射,可见围绕腰部的红色圈。注意仅对绿色的拼合石2、拼合面:气泡、颜色差异、光泽差异
稀少宝石一、方柱石1913年在缅甸发现宝石级方柱石1、化学成分:Na4(AlSi3O8)3Cl-Ca4(Al2Si2O8)3CO3钠柱石和钙柱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钙含量增多,折射率,双折率,密度增大2、结晶学特征:四方晶系,柱状晶体,沿C轴延长,常带有丝状或纤维状外观,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的聚形,纵纹3、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紫、粉、黄、无色、绿(2)光性:一轴负(3)1.54-1.564,0.004-0.037,黄色大(4)荧光:无色和黄色可有粉红至橙色荧光(5)解理/断口:柱面解理不完全,不平坦断口(6)硬度:6(7)密度:2.60-2.74(8)内含物:管状包体、气液包体4、与相似宝石鉴别水晶、绿柱石、长石要点:轴性、光性符号、黄色品种较大的双折率是关键二、堇青石“水蓝宝石”1、化学成分:(Mg、Fe)2Al3(AlSi5O18)铁镁可形成完全类质同象,宝石级堇青石富镁2、结晶学特征:斜方,常呈假六方短柱状晶体3、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蓝色和蓝紫色,也可无色绿色、褐色、灰色等(2)1.54-1.55,0.008-0.010,B+(3)三色性:强,紫/黄褐/蓝色(4)发光性:无(5)解理/断口:可具有三组解理,其中一组中等,两组不完全(6)硬度:7-7.5(7)密度:2.60(8)内含物:矿物包裹体有赤铁矿或针铁矿、磷灰石、锆石及气体液包体等4、相似宝石:紫晶、方柱石、坦桑石等三、坦桑石黝帘石为硅酸盐矿物,在矿物学中属于绿帘石族。在坦桑尼亚发现。在国外常被称为丹泉石。1、化学成分:Ca2Al3(SiO4)(Si2O7)O(OH)2、结晶学特征:斜方、沿着c轴延长、有平行柱状条纹。3、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常见带褐色调的绿蓝色,还有灰、褐、黄、绿色等。热处理后,可去掉褐绿至灰黄色,而呈蓝色、蓝紫色(2)1.691-1.700;0.009-0.010;B+(3)密度:3.35(4)硬度:6-7(5)多色性:三色性很明显,坦桑石的多色性表现为蓝色、紫红色、绿黄色,加热处理后变为蓝色和紫色。4、相似宝石:紫色蓝宝石和堇青石坦桑石鉴定要点:多色性、密度、RI四、磷灰石磷灰石具有受热后发出磷光的特性1、化学成分:Ca5(PO4)3(F,OH,Cl),其中Ca常被Sr、Mn离子取代,并含有微量的Ce等稀土元素。2、结晶学特征:六方,常呈六方短柱状、厚板状3、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绿、浅绿、天蓝、紫、黄-浅黄、粉红色及无色等(2)RI:1.634-1.648, DR: 0.003±,U-(3)发光性:因颜色不同而不同,长短波均可见(4)吸收光谱:稀土谱(橙区580nm吸收双线(5)密度:3.18-3.20(6)硬度:5(7)内部特征:气液相包裹体、负晶、长管状包裹体(形成猫跟)等。4、相似宝石:碧玺、绿柱石、托帕石、红柱石等。区别要点:RI、DR、SG、典型光谱五、红柱石1、化学成分:Al2SiO5,含微量铁、锰,也常捕获石墨质包体,规律排列形成,称为空晶石。2、结晶学特征:斜方晶系。常为柱状晶体,晶体的横断面为几乎呈正方形,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似菊花,又称为菊花石。3、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褐绿色到褐红色,少最褐色、粉红色或紫色(2)RI:
1.634-1.643, DR :
B-(3)多色性:多色性很强,肉眼可见,可见三色性。黄绿色的红柱石多色性为黄色、绿色至红色。(4)一组中等解理(5)硬度:7-7.5(6)密度:3.17
§13 翡翠常见玉石,“玉,石之美者”。国标: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材料翡翠为何能成为玉石之王:(1)丰富多彩;(2)变换无穷;(3)可遇不可求;(4)无一定价;(5)物理性质优良;(6)产地单一、产量有限一、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NaAl[Si2O6],含少量铁、铬、钙、锰等矿物成分:硬玉、钠铬辉石、绿辉石、少量长石、闪石类矿物硬玉:铝被铬替代成为钠铬辉石;铝被镁替代,钠被钙替代形成绿辉石2、结晶特点:硬玉矿物为单斜晶系,柱状、纤维状晶体。集合体常呈柱状、纤维状致密集合体3、力学性质(1)解理:集合体无硬玉单矿物:两组完全,近正交集合体上表现为:(2)硬度:6. 5-7(3)比重:3.34(+0. 06,-0. 09)(4)韧性强:纤维交织结构、粒―柱状结构。韧性强,砾石得以保存4、光学性质(1)颜色:白、绿、黄、红、紫、紫红、蓝、黑(2)光泽:玻璃一油脂(3)透明度(水头):不透明一近透明(与颗粒大小、结合方式有关)(4)折射率:1.66(点)(5)吸收光谱:437nm吸收线(诊断线);铬致色绿色翡翠:630、660nm、690吸收线5、其它特征(1)桔皮效应:翡翠表面上常出现的桔皮状的起伏不平。成因:硬度差异(反光时观察)(2)翠性:硬玉小晶体的解理面的闪光(3)内含物:黑色(铬铁矿)、白色粒状、絮状(石花)二、翡翠的商业品种1、老坑种:几乎满绿、质地细腻、透明度高2、冰种、玻璃种:特指无色、透明度极高的翡翠3、白地青:绿色艳丽、底子较白、透明度通常不好4、豆种:质地较粗、矿物颗粒肉眼可见细分:豆青种、冰豆种、油豆种等5、花青种:颜色成丝带状杂乱分布、质地可好可差6、英蓉种:颜色浅淡、均匀分布,质地通常较好7、紫罗兰:紫色调的翡翠8、福禄寿:三种以上颜色的翡翠。红(福)、绿(禄)、紫(寿)9、油青种:绿色偏灰暗、近油脂光泽,结构细腻细分:浅油青、深油青等10、翡(红玉、黄色玉):红色、黄色的翡翠11、金丝种:绿色呈丝带状近平行排列12、墨翠(绿辉石)13、干青种(钠铬辉石)14、飘蓝花:绿色偏蓝、呈丝带状飘在透明的翡翠中。15、铁龙生:绿色较好,质地粗,透光性差。三、翡翠与相似品种的鉴别软玉、独山玉、染色石英岩、绿玉髓,脱玻化玻璃,水钙铝榴石、东陵石软玉:绿色均匀,绿色中有黑色的磁铁矿分布绿色独山玉:滤色镜下变红染色石英岩:绿色均匀,粒状结构,颜色呈丝瓜瓤状东陵石(含铬云母的石英岩)
1、加热(优化):黄、褐色(褐铁矿)-------------加热(100-200)----------红色(赤铁矿) 仿自然过程,鉴定难2、漂白充填(处理):俗称B货过程:强酸浸泡、真空注胶目的:除脏(黄、褐)、增透(1)颜色:底色干净、 无杂质、绿色艳丽、不自然。透光看无“黄水”(2)光泽:玻璃一油脂一蜡状(视处理严重程度)(3)表面特征:A、酸蚀网纹(龟裂纹)B、裂隙特征:充胶、气泡、表面明显而内部不见(4)红外光谱:B货翡翠在范围内有多个吸收峰(5)其他特征(辅助依据)1)荧光:弱―强白色、蓝白色2)敲击声音沉闷3)相对密度偏低,严重的可小于3.304)种质不协调,“色形不正”、“种质不符”等3、染色处理(处理)鉴别:(1)颜色:不自然、与底子不协调(2)颜色沿着裂隙、粒间隙分布(3)吸收光谱天然翡翠:红区三条吸收线 690nm、660nm、630nm染色翡翠:红区一条宽的吸收带。(4)滤色镜:早期变橙红,近期不变化(5)荧光:少数染色品发弱黄色、黄绿色荧光4、覆膜处理(处理)又称“穿衣翡翠”,绿色胶状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涂在戒面上(1)颜色分布:均匀(2)常有荧光(3)表面细微划痕(4)常见脱落部位(5)粘手(6)热针:焦味(7)RI偏低5、拼合翡翠(1)颜色:均匀、模糊、不自然(2)拼合层气泡(3)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与染色相似
欧泊一、基本特征1、矿物名称及成分:蛋白石2、化学成分:SiO2.nH2O3、结晶特点:二、颜色及品种1、白欧泊:体色为浅色、变彩不够醒目2、黑欧泊:体色为深色(灰黑色、深绿、蓝等)变彩醒目,是欧泊中的佳品3、火欧泊:体色为黄色、橙色]红色、常无变彩4、砾背欧泊:带围岩的欧泊5、彩色欧泊6、风景欧泊7、欧泊猫眼三、鉴定特征1、光泽:弱玻璃―树脂光泽2、光性特征:均质体,可出现异常消光3、1.37-1.45,单折射4、特殊效应:变彩、猫眼(稀少)5、紫外荧光:一般具强荧光四、欧泊的优化处理1、染色(糖处理)目的:加强变彩(1)色斑呈破碎小块并局限在欧泊的表面,“胡椒粉”外观(2)可见小黑点状碳质染剂在裂隙中聚集现象另外还可以烟熏或塑料充填,目的相同2、拼合欧泊:常见:欧泊+玉髓片;欧泊+玉髓+玻璃顶。从小往上依次为暗色基地、欧泊、(透明水晶) 鉴定要点:(1)拼合层气泡(球形或扁平)(2)三层拼合石从侧面看,顶部不显变彩,且RI高于欧泊(3)未镶嵌可看到拼合面五、合成欧泊机器鉴别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法国吉尔森公司合成。主要鉴别特征:1、色斑:柱状色斑、镶嵌状色斑、蜂窝状(蜥蜴皮状)色斑、烟火状色斑(俄罗斯)
中国四大名玉(软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一、软玉1、概述:软玉的使用历史悠久,浓缩了中国玉文化的艺术精髓(1)矿物成分:透闪石、阳起石为主的集合体(2)结晶特点:单斜晶系、纤维状集合体(3)按照成因产状分类:当地采玉者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1):产于山上的原生矿特点: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较差2):山料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特点: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3):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特点: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质量一般较好。(4)按颜色分类:1)白玉(羊脂玉、青白玉)2)黄玉:基质为白玉,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栗色黄、蜜蜡黄为上品3)青玉:软玉中常见品种。4)墨玉:含石墨、磁铁成分5)糖玉:色似红糖的软玉。表层氧化受铁染所致。6)碧玉:含较多阳起石所致7)花玉:多种颜色构成一定图案的软玉。(5)产地:目前国内市场上:新疆、青海、俄罗斯居多2、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白、绿、红、黄、黑等。颜色较均匀。(2)光泽:油脂光泽(3)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4)RI:1.62(点)(5)SG:2.95(2.90-3.10)(6)结构:纤维交织结构(韧性强)(7)内含物:有时候可见黑色固体包体(磁铁矿、石墨)、石花(8)硬度:6-6.5
二、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也称“南阳玉”1、品种(1)白独玉:乳白色,主要由斜长石组成(2)绿独玉:翠绿、绿、蓝绿、斜长石和铬云母组成(3)紫独玉:紫、棕色,黝帘石和黑云母(4)黄独玉:黄绿色,斜长石、黝帘石、绿帘石(5)墨独玉:黑色,斜长石、黝帘石(6)杂色独玉2、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相当重要):丰富,三十多种色调,混杂,呈团块、点状出现。(2)光泽:玻璃―蜡状(3)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4)RI:1.56-1.70 (一般为1.56-1.60)(5)SG:2.73-3.18(6)放大观察:粒状结构,常见蓝、蓝绿,紫色色斑(7)滤色镜:绿色部分变红
三、蛇纹石玉(岫玉)1、概述蛇纹石玉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广泛使用,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数量多,分布广,韧性强,质地细腻,便于雕刻,价格低廉,深受欢迎。(1)名称:蛇纹石玉、岫玉(2)结构:毡状结构(3)主要产地:辽宁岫岩2、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黄绿色最主,也见黄色、墨绿色、物色。绿色最佳。(2)光泽:蜡状一玻璃光泽(3)透明度:透明一不透明(4)R I:1.56--1. 57(5)SG:
2.57(+0.23,-0.1 3)(6)硬度:2 ---6,通常4(7)内含物:常见白色棉状物
四、绿松石又叫土耳其玉,是土耳其国石。1、概述三斜晶系,常呈结核状、球状、脉状集合体主要产地:伊朗、埃及、美国、中国(湖北郧阳)等2、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自色宝石):特征的天蓝色(二价铜离子);蓝绿色、绿色(三价铁)。天蓝色最好,其次深蓝色、蓝绿色、黄绿色瓷松―美国;铁线松―中国(2)隐晶质结构,常见白色条纹(方解石)、黑色铁线(褐铁矿和碳质)(3)不透明(4)蜡状至玻璃光泽(5)RI:1.61(点)
石英质玉石英质玉:显晶质:东陵石、石英岩隐晶质:玉髓、玛瑙、黄龙玉木变石:虎睛石、鹰睛石一、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可有少量云母、绿泥石、赤铁矿等;2、颜色:丰富,常见白色、绿色、灰色、蓝色等;3、RI:1.54(点测)4、密度:2.55---2.715、透明度:微透明一透明二、品种1、隐晶质石英质玉石(1)玉髓:1)绿玉髓一澳玉;2)蓝玉髓一台湾玉;3)红玉髓―商业称为“碧玉”(2)玛瑙:1)缟玛瑙;2)红玛瑙;3)苔纹玛瑙(3)黄龙玉2、显晶质石英质玉石(1)东陵石:浅绿色,粒状结构,绿色东陵石滤色镜下可变红,具砂金效应(2)其他石英岩:如京白玉(产于北京郊区)、密玉(产于河南省新密市、贵翠(产于贵州省)3、木变石(鹰睛石、虎睛石)石棉矿物被硅化变成Si02,仍保留石棉矿物的结构和外观鉴定特征:玻璃光泽、丝绢光泽;全亮;1.54;隐晶质结构、粒状结构三、石英质玉石的优化处理及鉴定1、热处理(优化):玛瑙,虎睛石2、染色处理:玛瑙、玉石染色普遍,属“优化”石英岩颜色――“马来西亚玉”,属“处理”主要鉴定特征:粒状结构;绿色成丝瓜瓤状分布;光谱660nm处吸收带
其他常见玉石一、青金石1、概述(1)矿物组成:青金石,少量方解石、黄铁矿及方钠石组成(2)主要产地:阿富汗、俄罗斯、智利等2、主要性质(1)颜色:蓝色,常见蓝白斑杂色,金黄色斑点(2)结构:粒状、常见黄色黄铁矿和白色方解石呈星点状或脉状分布其中(3)透明度:不透明,少数半透明(4)光泽:玻璃―树脂(5)荧光:短波下可发绿色或黄绿色荧光(6)RI:平均1.50左右,有时因方解石可达1.67(7)密度:2.75(8)滤色镜下:褐红色3、相似品种方钠石(1)方钠石的颜色往往呈斑块状,在蓝色的底色上常见白色或深蓝色瘢痕、极少见到黄铁矿包体,而青金石经常有黄铁矿斑点。(2)方钠石透明度比青金石高(3)方钠石的密度为2.15-2.40,折射率1.48,低于青金石二、孔雀石1、概述距今6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再开采铜矿时美酒开始认识孔雀石。(1)化学成分:Cu2C03 (OH)2(2)产地:广东阳春、湖北大冶、俄罗斯、智利等2、主要鉴定特征(1)颜色:由二价铜离子自色,呈不同色调的绿色、蓝绿色,以孔雀绿最好。(2)特征的平行条纹状及同心层状结构(3)光泽:玻璃光泽,纤维状的呈丝绢光泽(4)遇酸起泡(5)硬度3.5-4(6)密度3.95
§18 不常见玉石一、菱锰矿(红纹石)鉴定特征:粉红色,通常有白色、灰色或者黄色条纹。条带状、层纹状结构,遇酸起泡,1.60-1.80二、方钠石鉴定特征:深蓝至紫蓝色,常含白色脉,通常不透明;1.48(点);粒状结构三、葡萄石鉴定特征:特征的浅绿、黄绿色;平行或者放射状纤维结构;1.64(点);通常透明度较好四、查罗石(紫龙晶)鉴定特征:特征的姿色、蓝紫色;不透明;不规则纤维状结构,可含有绿黑色色斑;1.55(点)五、苏纪石(舒俱来石)鉴定特征:可有蓝色、蓝紫色、紫红色;半透明―不透明;粒状结构;1.61点;550强吸收带,411、419、437、445吸收线;短波下可有蓝色荧光六、蔷薇辉石(桃花玉)鉴定特征:浅红、粉红色,可有黑色斑点或脉;粒状结构;1.73点;通常不透明;545吸收宽带,503吸收线七、天然玻璃―玻璃陨石(莫尔道玻陨石)鉴定特征:黄绿、灰绿色;透明;均质体,常见异常消光;1.490左右;内部圆形和拉长起泡,流动构造八、天然玻璃―火山玻璃(黑曜岩)鉴定特征:黑色、灰黑色,常带白色斑纹,有时呈菊花状;透明度差;1.490左右;内部常见晶质包体,似针状包体;可有晕彩效应
§18 有机宝石有机宝石是指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常见的有: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煤精、玳瑁等一、珍珠1、概述珍珠是最古老的宝石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有机宝石,由于具有完美的外观和迷人的色泽,无须经过人工切割便可直接利用。因此,一直倍受人们的珍爱,素有“宝石皇后”之美称。六月生辰石。(1)化学成分:碳酸钙为主站80-86%,有机质约占10-14%,水约占2%(2)矿物成分:主要有文石(斜方)和方解石(三方)组成(3)结构特征:无数的放射状珍珠层组成,每层珍珠层是由六边形的文石晶粒呈板状排列而成,晶粒的C轴呈放射状排列,晶粒和每层珍珠层之间都由有机质粘结起来。(4)光学性质:1色和黑色等。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蓝和绿色等。2)光泽:独特的珍珠光泽。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4)折射率:点测在1. 53-1.56之间5)发光性:长短波下可有明亮的浅蓝白色、浅黄色、粉红色等荧光天然黑珍珠在长波紫外灯下显示弱的暗红色荧光。(5)物理性质1)硬度:2.5-4.52)密度:2.60-2.853)弹性:一般呈球形,由许多薄层构成,所以弹性和韧性比较大(6)其他性质1)热性质:珍珠受热将脱水变脆,破裂甚至破碎2)化学稳定性:酸对珍珠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和酸性物质及化妆品放在一起,人体的汗水也有影响。2、珍珠的鉴定(1)特有的珍珠光泽(2)表面特征:台阶状或水波纹状(类似地图上的等高线)(3)牙咬法:珍珠:具砂感,用力无凹痕;仿珍珠:滚滑感,用力时可产生凹痕(4)X射线照相:无核养殖珍珠(放射状结构);珠母壳磨的小球(平行层状结构);有核养殖珍珠(5)X射线荧光法:天然珍珠在X射线下大多数不发荧光;养殖珍珠在X射线下多数发荧光和磷光(蓝紫色、浅绿色等)
(1)颜色:染色黑珍珠颜色均匀,但在有病灶、裂纹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较深。(2)棉花球蘸稀硝酸溶液在染色黑珍珠表面轻轻擦洗时,棉球上回留下黑色(3)内核:有核黑珍珠在钻孔中所观察到的白色珠核和黑色珍珠质将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有核染色珍珠的珍珠质层及珠核都被染色,可见黑色内核。辐照改色的有核珍珠,其珍珠质层近无心透明,而珠核透出黑色(4)紫外荧光:染色的呈惰性二、珊瑚1、概述:烽火树,红色黄金2、种类按成分、颜色分为两大类五个品种(1)钙质类珊瑚: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含少量碳酸镁,有机质等1)红珊瑚:又称贵珊瑚。市场上主要有阿卡珊瑚(日本)、沙丁珊瑚(地中海沿岸)、莫莫珊瑚(台湾)2)白珊瑚:为白、灰白、乳白等色,主要用于盆景工艺。3)蓝珊瑚:主要呈蓝色、浅蓝色。曾发现于非洲海岸,产出稀少。(2)角质类珊瑚:主要成分为有机质,包括黑珊瑚和金珊瑚两种。1)黑珊瑚:灰黑色至黑色,几乎全由角质组成2)金珊瑚:金黄色、黄褐色,几乎全由角质组成,外表有清晰斑点3、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钙质型,95%碳酸钙,2-3%碳酸镁,1.5-4%有机质和水。角质型几乎全部为有机质。(2)硬度:钙质型3-4,角质型2.5-3(3)相对密度:钙质型2.65,角质型1.37(4)光泽:蜡状(5)透明度:亚半透明至不透明(6)颜色:钙质型:蓝、红、粉红色、橙色、白,其中红色和粉红色最受欢迎
角质型:黑色和金褐黄色4、珊瑚的鉴别(1)钙质型珊瑚1)具树枝状结构,2)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泡3)1.65点4)密度2.65(2)角质型珊瑚1)2)具独特的小丘疹状外观。3)点酸不起泡。4)角质型珊瑚的折射率为1.565)密度:1.3-1. 5g/cm36)加热后散发蛋白质烧焦的臭味5、珊瑚与相似品的鉴别(1)染色骨制品1)结构不同横切面,珊瑚具有放射状,同心圆状结构,骨制品则具圆孔状结构纵切面,珊瑚具连续的波状纹理,而骨制品具断续的平直纹理。另外珊瑚还具有白心、白斑等特点。2)颜色:染色骨制品表里不一,且会掉色,颜色可变浅,涂层者表面会有脱落,钻孔处呈现白色3)断口:珊瑚性脆,断口较平坦;骨制品性韧,断口参差不齐锯齿状3)化学反应:珊瑚与稀酸反应,而骨制品不与酸反应(2)染色大理岩1)染色大理岩呈粒状结构2)颜色分布于颗粒边缘,呈网状3)用蘸有丙酮的棉签擦拭时,棉签会被染色4)染色大理岩与稀酸反应,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而红珊瑚与稀酸反应,溶液依旧是白色(3)染色贝壳:染色贝壳常用来仿制粉红色珊瑚。贝壳表面呈珍珠光泽,具有层状结构,染色后颜色在层间聚集。(4)吉尔森“合成珊瑚”1)不具珊瑚的树枝状结构2)相对密度为2. 45。(5)染色珊瑚:是将白色珊瑚浸泡在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有机染料中染成相应的颜色。 鉴别方法:1)用蘸油丙酮的棉签擦拭,棉签被染色2)染色珊瑚颜色单调表里不一,染料集中在小裂隙及孔洞中,颜色外深内浅,不均匀。三、琥珀1、概述:针叶树木的石化树脂2、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有机质化合物C10H 16O(2)结晶形态:非晶质体(3)硬度:2.5(4)相对密度:1.08(5)折射率通常1.54。(6)光泽:树脂光泽。(7)断口:贝壳状(8)透明度:透明至亚半透明(9)颜色:白色、黄至褐红色(10)电特性:良绝缘体,如用力摩擦能生电,充电后能吸附纸片等(11)荧光性:长波下浅蓝白色、浅绿、黄绿;短波下不明显(12)内含物:常含有植物碎屑,昆虫及蜘蛛、小动物、气泡和盘状裂隙等。3、琥珀的识别(1)低密度、低硬度。在饱和盐水中上浮(2)导热性差,嘴唇接触有温感(3)用力摩擦会散发芳香气味(4)常见内含物:盘状裂隙4、琥珀与相似品种(1)柯巴树脂:与琥珀最为相似,是一稀地质年代很近(约100万年)的树脂1)化学试剂:乙醚和酒精滴表面揉搓,发粘。2)短波紫外光下,柯巴树脂发白色荧光,比天然琥珀明亮。3)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与琥珀有较大的差异。4)柯巴树脂中可以含有动植物包体。(2)硬树脂:是一种地质年代很新的半石化树脂,与琥珀有类似的成分,但不含琥珀酸且挥发分比琥珀量高。1)滴乙醚,会软化并发粘,而琥珀不会出现这种现象。2)短波紫外灯下,硬树脂呈强白色荧光3)用热针接触,硬树脂比琥珀更易熔化。(3)松香:一种未经地质作用的树脂,淡黄色不透明,树脂光泽,质轻、硬度小,用手可捏成粉末,相对密度与琥珀接近(约1.05)。表面有许多油滴状气泡,导热性差,短波紫外光下呈强的黄绿色荧光。(4)塑料类1)密度大,通常1.18-1.5左右,饱和盐水中下沉
.2)塑料的折射率约在1.50-1.66之间变化,很少有与琥珀接近的折射率值3)塑料具有可切性,用小刀在样品不显眼部位切割,会成片剥落,4)用热针试验,塑料会有各种异味,而琥珀可发出松香燃烧的芳香味5、琥珀的产出状态琥珀产于煤系地层及滨海砂矿中。主要来源地为波罗地海南岸一带。如前苏联、波兰、德国、丹麦等。我围的琥珀产出品种有浅褐、褐、红褐、黄、黑褐色等,主要产于东北抚顺煤矿等煤系层中。四、象牙1、概述2、象牙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磷酸钙,有机质(2)结构:横切面为圆形,近似圆形。有特征旋转引擎纹(勒兹纹理线)(3)硬度:2-3
,(4)SG:1.70-1. 85(平均1.79)(5)光泽:蜡状、油脂状光泽(6)透明度:微透明一不透明(7)颜色:乳白、白、黄白、瓷白等五、煤精1、概述:煤精是一种褐煤,系古代树术煤化而成的一种黑色致密块体的煤。2、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碳及其他有机质。(2)硬度:2-4(3)折射率:1. 66(4)SG: 约1.32(5)性脆,刀切会产生缺口和碎末,粉末为褐色(6)树脂光泽(7)不透明(8)黑色(9)热针:发出一种烧煤的气味六、玳瑁1、概述2、基本性质(1)化学组成:主要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2)颜色和结构:一般为白底黑版或黑底暗褐色斑。放大观察可见许多圆形色素点堆聚组成了便捷不规则的色斑。色素点越密集,色斑颜色越深。(3)蜡状至油脂光泽(4)微透明至半透明(5)硬度2.5(6)密度1.29(7)折射率1.55(8)荧光::紫外光下较透明的黄色基底常发蓝白色荧光,而黑色、褐黑色斑块无荧光(9)热针测试:有烧头发的焦味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石和钻石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