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版战舰少女r修理消耗都不能自己修理了吗

开服到今天才发现战舰坑啊 船没受损都得有大把的修理费-战舰世界-多玩游戏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战舰少女需要扩展船坞修理槽吗
战舰少女需要扩展船坞修理槽吗?
虽然扩展船坞修理槽需要花费钻石,但是小编认为如果想要玩得更加简单轻松,开启更多的修理槽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能够同时修理4艘舰娘的效率可是要比2艘高了非常多,尤其在游戏后期,舰娘擦破点皮就要修上几个小时,更多的修理槽毫无疑问让游戏效率提高更多。
评论可能会在缓存5分钟后显示
扫描二维码下载
同步助手是最安全易用的苹果手机助手,是iPhone、iPad、iTouch的管理工具,可以下载游戏、软件、壁纸、铃声资源,玩苹果就用同步助手!战舰少女数据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战舰少女数据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022这货当年可是口含珠玉降生的。 &br&&img src=&/cfdefc8c4363_b.png& data-rawheight=&702&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cfdefc8c4363_r.png&&&br&&br&一看到真是亮瞎了狗眼,比大驱还震撼啊。土鳖呐就都不可预料,怎么就点了这样黑科技呢?最后搞明白原来是另请高明了,找澳洲人搞的早期试验车,造了个双体客船。&br&&img src=&/2c9ce0edce8aab_b.png& data-rawheight=&340&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2c9ce0edce8aab_r.png&&&br&&br&多体船的研究有些年头了,不过应用到军事上,还数咱搞的这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导弹艇,又没有人规定客船一律不得加入军队。&br& 且不说这科幻的双体船型有啥稳性、耐♂操性、升力、隐身的加成,光是这时髦的喷水推进就吊打一众导弹艇了。&br&并没有跑得比西方导弹艇都快,好在比舵桨结构灵活,比吊舱推进强度高,但要是被局座的海草武器缠住就秀逗了。 &img src=&/2e013bf9cdddbd7bbd95a1a92a583684_b.png& data-rawheight=&611& data-rawwidth=&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6& data-original=&/2e013bf9cdddbd7bbd95a1a92a583684_r.png&&&br&&br&对用惯了37式巡洋舰的土鳖水警区们来说,这630突突突的隐形小钢炮也是很豪华的配置。 &img src=&/b088ce0a6e586bf6cbcb7_b.png& data-rawheight=&448& data-rawwidth=&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3& data-original=&/b088ce0a6e586bf6cbcb7_r.png&&&br&&br&不过这都没啥是吧,美帝的跨洋编队把卡大佐的导弹艇打个稀巴烂,导弹艇早已过时啦!就算你搞的这么科幻,也不过区区两百吨短腿小艇,还能抵挡大洋上第七舰队的铁骑吗? &br&&br&&br&那要是连扔呢?&br&&img src=&/9cf1d31b91_b.png& data-rawheight=&232& data-rawwidth=&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br&欸?连扔也要按照国际法,军队一律不得使用无限制狼群战!你们这样是不行的!&br&&br&所以这就是022的令人惊叹之处,在导弹艇低迷的时候横空出世,船型优化,火力可观,带了一波“小艇打大舰”的节奏。&br&&br&试想一下,收拢100艘022海上狼群,800枚名字很污的YJ83药丸,一个齐射,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外来干涉航母编队只有被水淹没,不知所措。&br&&img src=&/4ad54f4a30c50a366eb795e17a8362f5_b.pn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3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br& —————————————— &br&但导弹艇终究只是小国的玩具。&br&随着人民海军大量新型主力舰艇的入役 ,口含珠玉降生的022迅速沦为了鸡肋,功能单一,不堪大用。 &br&船小腿短,喷水推进又不经济,巡逻也不如37式巡洋舰好使。 &br&正为她的命运感到捉急的时候,却听说台湾搞了个千吨级的山寨版沱江舰 &br&&img src=&/ddaf39be1b_b.png& data-rawheight=&297&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daf39be1b_r.png&&&br&&br&导弹艇可能对进军深蓝没什么用了,但对台湾海峡的小区域还是挺有用的。沱江舰搞得这么大台湾也造不了几艘,即便携带药丸量是022两倍,但022实在太多了啊……用来压制台湾海军还是比较理想的,你们呐,不要总想搞个大表情包就把湾湾批判一番,要给他们一点赛艇工程的经验嘛。&br& —————————————— &br&美帝早年青涩的时候也开发过杀马特舰艇&img src=&/4daf05bedd331fee952ba048ad516148_b.png& data-rawheight=&452& data-rawwidth=&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4daf05bedd331fee952ba048ad516148_r.png&&&br&海影号,虽然为美国海军先进的自动化、超导推进等技术做了小白鼠,但毕竟多体船作为主力船型还不成熟,最后事完了鸟尽弓藏,拍卖都没人要,被拆掉了,真是惨哎。&br&&br&然后美帝居然又搞出了一个很叼的濒海战斗舰╮(╯▽╰)╭&img src=&/9d74e33f774b473c7252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9d74e33f774b473c7252_r.png&&&br&&img src=&/0cf7f7f2d8b2e9ec8a14793acecc96cf_b.png& data-rawheight=&1236& data-rawwidth=&9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0cf7f7f2d8b2e9ec8a14793acecc96cf_r.png&& 又让人虎躯一震, &br&这个除了省钱真的好使吗? &br&这个除了省钱真的好使吗? &br&这个除了省钱真的好使吗? &br&说是“濒海战斗舰”,怕是真的到了濒海,会被022这样的短腿货色围起来,吊着打。&br&&br&在“伯克”和“提康”依旧在大洋上纵横驰骋宣示美国海军的绝对威严之时,美军的新一代水面舰艇却走了这么野的路子,这一定是民主党小清新的阴谋!&br&&br&等到土鳖造了三体船,又搞得虎躯一震,帝国主义同流合污了,祖宗教诲“子不语怪力乱神”啊喂!&img src=&/ad794a29f4_b.png& data-rawheight=&333&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d794a29f4_r.png&&&br&然后得知只是救援舰,人民群众表示情绪稳定。&br&&br& —————————————— &br&不管怎么说,在西太平洋各国以奥林匹克精神大造其舰的背景下,导弹艇这种小兄弟是式微了。&br&&br& 不过,风闻伊朗表示,中国搞的这个导弹艇啊,也可赛艇嘛,给我来80艘。你说这厮要干啥? &img src=&/dd384e8dfc5caffb8d096c27b6c6deee_b.pn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dd384e8dfc5caffb8d096c27b6c6deee_r.png&&&br&&br&&br&======补充=======&br&多体船才算个屁的惊叹,真正让人叹为观止的怎么能少了旧日本海军的违章建筑?&br&&img src=&/3caffcd77c8ab0c4250d2c_b.pn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3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br&&img src=&/59c2cab4f5_b.pn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br&&br&不知道比美国的舰桥高到哪里去了!
022这货当年可是口含珠玉降生的。 一看到真是亮瞎了狗眼,比大驱还震撼啊。土鳖呐就都不可预料,怎么就点了这样黑科技呢?最后搞明白原来是另请高明了,找澳洲人搞的早期试验车,造了个双体客船。 多体船的研究有些年头了,不过应用到军事上,还数咱搞的这…
泻药。&br&先列个提纲,有空填坑(这么直接说「坑」字真的好么)。&br&1,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完成);&br&2,大舰巨炮的绝响——BB、榴弹与海湾战争;&br&3「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当我们在谈论「威力」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br&&br&多铆蒸刚,炮塔至大!&br&亿万星辰,亿万炮塔!&br&多铆蒸刚,炮塔至上!&br&亿万炮塔,亿万荣光!&br&&br&+++++++&br&我来挥土了= =!&br&+++++++&br&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br&&br&中学历史教科书应该提到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签订过一个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正式名称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10:10:6:3.5:3.5。这一纸条约把众多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一股脑地击沉在了图纸上,惨烈程度堪称空前(日德兰海战)绝后(偷袭珍珠港)。自该条约签署——&b&日,我多炮塔圣教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b&——起,海军假日时代开始了(1936年到期)。&br&与英、美、日(尤其是日本)处心积虑钻条约空子不同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在这一方面并不是很积极,原因大致有四条:&br&一是没钱;&br&二是没钱;&br&三是没钱;&br&四是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在大洋上与英美日对抗的战略需求,地中海澡盆子里能维持平衡就够了。&br&&br&而平衡,就是用来打破的。&br&打破地中海平衡的由头却来自于地中海之外。从1928年起,德国开始建造「德意志」级装甲舰,或称之为袖珍战列舰,总之就是一款腿长炮大的超级海盗船,在当时看来特别适用于海上破交作战。如果再不对其采取措施,那么,用堑壕里无数脚气病换来的和平局面就面临着黏重的威胁。&br&于是,拥有巨大海外利益的法兰西殖民帝国,为了维护其海上生命线的安全,终于采取了应对措施——依照条约之规定,于1931年开工建造「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与「德意志」级相比,「敦刻尔克」级船更大、腿更快、炮更利,各方面完胜;其「破交舰杀手」的身份也就意味着,她同样胜任破交舰的任务。&br&海洋是联通的,海权是难以分割的,这是海权与陆权的巨大区别。船是会跑的,用来对付德国人的船,当然也可以开进地中海用来对付意大利人。而意大利的那一票老船,既追不上、又打不过「敦刻尔克」级。现实的威胁迫使意大利开始谋划新一代战列舰,酝酿许久的「维内托」级战列舰终于在1934年开工——此时,海军假日时代已即将结束。&br&&img src=&/2c8c3abaff7790cf6faf2684dbddb55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2c8c3abaff7790cf6faf2684dbddb550_r.jpg&&(上图为十年前战列舰吧内出现的拥有5个主炮塔的超级维内托:意大利不面!)&br&在中国国内各军坛上,「维内托」级的主炮赢得了「嗑药炮」的称呼。她搭载9门安莎尔多毫米口径主炮,安装在3个三联装炮塔里。(下面这些资料从度娘那儿抄来的。)&br&&blockquote&该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增强层和内膛前部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炮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br&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L51.92,身管长19050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45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缠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699米,重885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弹长度于穿甲弹相同,重量774公斤。发射药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最大射程42800米。&/blockquote&上面这段资料里有几个关键词:&br&口径,身管,被帽穿甲弹,弹底装药,发射药,膛压,初速,射程。&br&&br&战列舰主炮用的穿甲弹是用来对付战列舰装甲的(废话),但它穿甲的目的,并不是在装加上打个洞就完事了,而是要穿透装甲、把弹底装药送进目标内部引爆,最好是打进弹药库,这样才能搞个大新闻。&br&简单地讲,穿甲弹的工作原理就是,先用动能穿透装甲,再用化学能放个烟花。&br&要穿透越来越厚的装甲,就得要尽可能大的动能。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动能=(质量X速度平方)/2。要增大动能,也就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大穿甲弹质量,二是提高穿甲弹速度。&br&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贫铀,要提高穿甲弹质量,可行的办法是增大尺寸,亦即增大口径(弹径)。尺寸是三维的,口径增大一点,整个炮弹会重上很多。比如305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普遍在300千克左右,而381毫米口径炮的穿甲弹质量就奔800千克去了。&br&而要提高穿甲弹速度,两个办法,一是增加推力,二是增大受力行程。前者意味着更多的发射药、更大的膛压,后者意味着更长的身管,这都对造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好了,身管够长、膛压够高的炮造出来了,重量够大的穿甲弹造出来了,再加上发射药,点火、发射!&br&&img src=&/61e74948dd4cab9f7fb3da2ed5ad9fa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61e74948dd4cab9f7fb3da2ed5ad9fa4_r.jpg&&&br&将近一吨重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凛冽的抛物线,伴随着重磅炮弹特有的低频啸声,命中目标!&br&然后。。。&br&跳蛋了= =!&br&&br&うそ、そんな馬鹿なことってあるもんか!&br&&br&为了确保有效地穿透装甲,被帽穿甲弹应运而生。所谓「被帽」,就是在穿甲弹的头部加上一层平钝的软质金属(比如铜)。碰上装甲的时候,被帽因为质软而易被压破,同时也增大了装甲表面的摩擦,防止穿甲弹主体跑偏。考虑到空气阻力,被帽外面还会罩上流线型的风帽,就跟导弹、火箭头顶的整流罩一样:&br&&img src=&/7db6afa6b5a7c58bd5ce7a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今天先填这两铲子,我去洗澡了~&br&++++++&br&小伙伴们,我回来了~&br&++++++&br&先说明一下,上期节目(哪来的上期节目啊魂淡)下有观众姥爷 &a data-hash=&ff9d0cb5e211d5dee7af3a4& href=&///people/ff9d0cb5e211d5dee7af3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榎本弥代& data-tip=&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 data-hovercard=&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榎本弥代&/a&留言称,「最后这个就不是apc,应该是被帽风帽APCBC了吧」——老司机一张口,就知有没有啊!&br&&br&所以这里罗列一些比较常见的蛋蛋。&br&1)穿甲弹,armor-piercing,AP;&br&2)被帽穿甲弹,armor-piercing capped,APC;&br&3)尖头被帽穿甲弹,即老司机 &a data-hash=&ff9d0cb5e211d5dee7af3a4& href=&///people/ff9d0cb5e211d5dee7af3a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榎本弥代& data-tip=&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 data-hovercard=&p$b$ff9d0cb5e211d5dee7af3a4&&@榎本弥代&/a& 所说的被帽风帽穿甲弹,armor-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APCBC;&br&4)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rmor-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br&5)榴弹,也就是所谓的高爆弹,high-explosive,HE;&br&6)破甲弹,high-explosive anti-tank ,HEAT;&br&7)碎甲弹,high-explosive squash head,HESH;&br&等等等等。&br&&br&庞大的蛋蛋家族中的大多数,都是二战以来为反坦克作战需要而开发出来的——正如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tip=&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所说,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之后发展停滞(战列舰都已经变成了博物馆好伐),与之相应的是战列舰主炮弹药也没有更新。&br&这些蛋蛋(以及相应的坦克炮/反坦克炮),针对的是距离近(一般在4000米以内)、内部空间十分拥挤的坦克,直接放大搬到战列舰上显然是会出问题的。&br&&br&毕竟,战列舰内部空间远比坦克内部空间宽敞,除非被击中要害,否则很难像坦克那样一发入魂。而且,自日德兰海战以来,战列舰之间的主流炮战距离已经拉到10000米以上,如果装备现代的雷达火控系统,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肯定还会进一步拉大。在20000米、30000米乃至更大距离上,APFSDS之类的家伙们的弹道特性会变成什么样子?&br&画面太美我不敢看(&-&)&br&北朝的@nerv1984等人 在《如何才能让TG在二战后获得大和或者武藏号战列舰?&a href=&///?target=http%3A//.cn/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extra%3Dpage%25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提示信息 -
新科动漫北朝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架空了压码头采用贫铀穿甲弹虐杀蒙大拿的剧情,多炮塔圣教的各位教友不妨试毒。&br&&br&先不管那些二战之后冒出来的家伙们,回到维内托的「嗑药炮」上来。为啥叫她「嗑药炮」捏?&br&两层意思:一是说她力道足(穿深数据漂亮),而是说她老得快(身管寿命短)。身管寿命的问题姑且放一边,先说穿深。&br&所谓「穿深」,即「穿甲深度」。一门炮,装上一定量的发射药、以一定俯仰角(发射药量与俯仰角决定了射程)发射一种穿甲弹,所能击穿的最大厚度的装甲板的厚度即为穿深。&br&各款装甲的材质、工艺、性能并不相同,衡量坦克装甲性能和反坦克武器穿甲性能时,一般使用「轧压均质装甲」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战列舰装甲而言,这就是各国各行其是了,其中还有各种经验公式神马的,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去扒资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战列舰装甲依安装部位主要可分为水平装甲和舷侧装甲,所以各炮的穿深数据也相应地分水平穿深和垂直穿深。&br&&img src=&/aa4ec0e0c31e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i&中横剖面装甲分布示意图,红色即装甲,可以看到水平装甲和舷侧装甲。&/i&)&br&而「嗑药炮」的穿深,那可谓是惊为天人,不但远超欧洲的同口径的新老15吋炮,甚至不输16吋炮。(以下数据均为美标,来源于网络,本人对其准确性&b&不&/b&负责任。)&br&&br&先看看维内托的「嗑药炮」。&br&&blockquote&381 mm/50 (15&) Model 1934,装备于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85千克。 &br&距离(m)垂直穿深(mm)水平穿深(mm) &br&------0 ----------814 -----------0 &br&--18000 ----------510 ----------73 &br&--28000 ----------380 ---------130 &/blockquote&对比欧洲同时期的两款15吋炮:&br&&blockquote&380 mm/45 (14.96&) Model 1935,装备于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84千克。&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748
&br&---22000 -----------393 -----------105 &br&---27000 -----------331 -----------138 &br&---35000 -----------280 -----------211 &br&---38000 -----------249 -----------270&br&38 cm/52 (14.96&) SK C/34,装备于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穿甲弹重800千克。&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
&br&-------0 ----------742 --------------0
&br&----4572 ----------616 -------------19
&br&---18000 ----------419 -------------75
&br&---22000 ----------393 ------------104
&br&---27000 ----------304 ------------126
&/blockquote&再看看美国的两款16吋炮:&br&&blockquote&16&/45 (40.6 cm) Mark 6,装备「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穿甲弹重1225千克。 &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755 -------------0 &br&----4572 -----------676 ------------19
&br&----9144 -----------597 ------------28
&br&---13716 -----------520 ------------77
&br&---18288 -----------448 -----------109
&br&---22860 -----------382 -----------146
&br&---27432 -----------324 -----------194
&br&---32004 -----------266 -----------268
&br&16&/50 (40.6 cm) Mark 7,装备「衣阿华」级战列舰,穿甲弹重1225千克。
&br&距离(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br&-------0 -----------829 -------------0
&br&----4572 -----------747 ------------17
&br&----9144 -----------664 ------------43
&br&---13716 -----------585 ------------71
&br&---18288 -----------509 ------------99
&br&---22860 -----------441 -----------131
&br&---27432 -----------380 -----------169
&br&---32004 -----------329 -----------215
&br&---36576 -----------280 -----------286
&br&---38720 -----------241 -----------357 &/blockquote&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压码头的46cm炮的数据就不贴了。&br&&br&【再次强调】本人对上述数据准确性&b&不&/b&作保证。更多相关讨论见&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里补充两个链接:&br&1)&a href=&///?target=http%3A///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嗑药炮?&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target=http%3A///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什么是轻弹?什么又是重弹?&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能够在几万米距离上打穿几十公分厚的装甲,你怕不怕?&br&&br&这,就是战列舰主炮的威严!&br&&img src=&/63abece031015feecf91e9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63abece031015feecf91e9_r.jpg&&(&i&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3座3联装16吋主炮昂首挺立的情景。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tip=&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 我觉得这张照片更能体现「威严满满纳尔逊」的意蕴啊~&/i&)&br&&br&【本文第一部分,穿甲弹与穿深,完】&br&敬请期待第二部分:BB、榴弹与海湾战争。
泻药。 先列个提纲,有空填坑(这么直接说「坑」字真的好么)。 1,从「磕药炮」说起——穿甲弹与穿深(完成); 2,大舰巨炮的绝响——BB、榴弹与海湾战争; 3「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当我们在谈论「威力」时,我们究…
晚间更新:&br&下午给我一个朋友以前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他曾经是PLAN某战舰上的枪炮班长。虽然术语上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互通的。&br&相关修改我会标注出来。&br&==============================&br&更新。&br&有一些地方说的有点儿问题,垂稳和稳像说实话我自己理解也不太到位。&br&准确的说,没有什么机械结构能够直接的“稳定”整个炮塔,人们所作的只能是补偿偏差。&br&舰炮的垂稳,跟坦克的垂稳有一定区别的,但基本原理是共通的。&br&==============================&br&不邀自答。&br&&br&&b&一、船是怎么颠簸的。&/b&&br&在海里浮着的船,其实跟飞机差不多,分为纵摇(Pitch,倾斜)、横摇(Roll,滚)和艏摇(Yaw,偏航)。&br&简单来说,纵摇是沿着船艏-船尾的连线(绕着P轴-左右)上下摇,船艏上则船娓下;&br&横摇是沿着左舷-右舷的连线(绕着R轴-前后)上下摇,左舷上则右舷下;&br&艏摇是沿着船艏-船艉的方向左右摇(绕着Y轴-垂直),船艏偏左则船艉偏右。&br&用文字解释起来还是有点儿恼火,我索性手绘了一张图供参考。(请原谅我小学幼儿园级别的手绘水平)&br&&img src=&/0af2e319fb908ae1a4bffc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0af2e319fb908ae1a4bffc_r.jpg&&&br&从宏观上来看,船身前进时有点儿类似于子弹在枪管里的章动,有点儿摇头晃脑螺旋形前进的意思。而跟弹药落点相关的是火炮身管的指向,这个指向则跟随着船身的运动在俯仰和方位&b&两个角度&/b&上不断变化。&br&&br&&b&二、风帆战舰时代,仅修正横摇。&/b&&br&风帆战舰的时代,火炮全部位于舷侧,大部分情况下火炮身管在垂直方向上与船身呈完全的90度。由于交战距离较近,基本可以认为身管在水平方向上平行于甲板。&br&图为风帆时代战舰对决的典型场景。&br&&img src=&/0f1baca2ed72d08c203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f1baca2ed72d08c2032_r.jpg&&&br&由图可以看到,在舷侧对射为主的风帆时代,横摇对于战舰的命中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抬高了就打飞,落低了就入海。(图中是从船头看过的去的样子啊,不是从侧面)&br&&img src=&/5bee0ab4dcea8dbe114c9fd_b.jpg& data-rawwidth=&122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1& data-original=&/5bee0ab4dcea8dbe114c9fd_r.jpg&&针对横摇带来的影响,有经验的炮手早在纳尔逊时代就已经发现了窍门,并利用这一点来有意的针对敌舰的桅杆或水线进行射击:命中桅杆则会使对方丧失机动航行的能力,命中水线以下的船体则会导致对方大进水。&br&最终,在19世纪末,一艘名为HMS Scylla的英国二等巡洋舰的舰长,&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ercy_Scot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rcy Scott&i class=&icon-external&&&/i&&/a&,发现他的战舰上射击成绩比较好的炮手,总是随着船身的摇摆不断的改变俯仰角,而提高或压低瞄准线。这样子,无论船身怎么横摇,火炮身管的指向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连续瞄准”系统。&br&&img src=&/edd1af0bdebf02_b.jpg& data-rawwidth=&122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1& data-original=&/edd1af0bdebf02_r.jpg&&连续瞄准有两个要求:&br&1.找到水平参照系,这样才能确定横摇到了什么程度,从而调整火炮俯仰角。&br&2.快速调整俯仰角。&br&针对1,刚开始时采用钟摆式:重物吊在线上悬空,则会一直指向地心引力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由此可以确定水平面在哪里;&br&后来采用海平面法:甲板上往地平线那里看,基本上视线与水平面是平行的,再看看“视线”与甲板平面的角度,即可推算出横摇角;&br&最后,则采用陀螺仪式:由于陀螺有自稳定性,无论船身如何横摇,陀螺的姿态是不变。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读出来横摇角。&br&针对2,海军发现仅仅依靠人力来快速调整火炮俯仰角不太可能,因为大型战舰还好说,横摇速度比较慢,炮手可以抓住时机开火;小型战舰横摇很快,炮手要累死的。&br&于是,20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在猎户座级超无畏战列舰HMS Orion号上采用了液压装置,从而使大口径火炮能够快速改变俯仰角。&br&&img src=&/907a78c15d80a2f74d7eb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07a78c15d80a2f74d7ebd_r.jpg&&&b&更新&/b&:连续瞄准系统、俯仰角快速调整、连续瞄准技术带来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在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前,军舰在航行中是很难命中1000米以外的目标的。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后,军舰在远距离的命中率大大提高,使得人们逐渐开始摆脱“必须根据横摇节奏抓住时机开火”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速,“炮术”(Gunnery)也正式成为海军的一门学问,枪炮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军舰上也出现了专门负责进行补偿的“瞄准手”;同时,连续瞄准带来了齐射开火提高精度的要求,也促使了统一口径、统一指挥的无畏舰的出现。&br&&br&&br&三、曲射时代,横摇和复合横摇。&br&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冶金和火药技术的发展,出于对提高交战距离的要求,10寸、12寸甚至是14寸的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不断出现,战舰的典型交战距离也从三四百米逐渐提高至几千米。同时,能够灵活改变方位角的炮塔也出现了。&br&因为要射得远,战舰在交战时火炮身管不再平行于海面;因为要提高火力灵活性,火炮身管也不再是指向3点、9点方向,而是360度方位指向。&br&当远距离射击时,由于炮管斜指天空,船身的纵摇也开始导致身管俯仰角(上下)的变化,同时还会影响身管炮耳轴向角度(&b&跑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则会同时导致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b&);当身管指向偏向艏、艉时,单纯的横摇也会导致身管在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br&针对身管轴向上的运动,由于原来仅仅是横摇(roll)引起的,所以这叫做叫Roll,也叫做Level;&br&针对炮耳轴向上的运动,由于这也是横摇导致的后果之一,跟Roll又不一样,所以叫Crossroll,也叫Crosslevel。&br&========晚间更新========&br&经过向高人请教,根据他的说法,Roll和Crossroll的关系是这样的:&br&&b&由于在风帆时代,船身运动只有横摇Roll会影响弹着点,同时只会影响炮管的俯仰角,所以炮管俯仰角上的修正叫做Roll。&/b&&br&进入到铁甲舰时代后,身管指向可以灵活变化,弹道也进入曲射弹道,&b&无论是横摇还是纵摇,都会同时影响炮管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所以叫做Crossroll。&/b&由于Crossroll归根结底是对火炮耳轴指向的改变,所以我在答案中都说是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在《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一书中,Roll被翻译为横摇,Crossroll被翻译为复合横摇。&br&从直观上来说,Roll可以通过简单的俯仰角来直接修正,Crossroll则需要对整个炮塔进行摇摆来直接修正。&b&于是Crossroll被分解为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来进行补偿。&/b&&br&================================&br&刚才已经介绍了如何克服火炮的roll,就是先有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那么crossroll也一样,先找到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br&参照系好找,继续用陀螺仪就行;但针对Crossroll的反方向运动不好办了。为啥不好办呢,要从炮塔结构说起。虽然战列舰上一个炮塔有2—4根身管,但这每一根身管都是独立瞄准、独立俯仰的。下图中的这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就是这样,某根炮管抬起来用于检修。&br&&img src=&/12f10acae64b555b600504_b.jpg& data-rawwidth=&1339& data-rawheight=&9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9& data-original=&/12f10acae64b555b600504_r.jpg&&&br&这样子,一套液压的俯仰角快速控制系统,只需要负责挪动一根上百吨的炮管。但方位角就不只是这一根炮管了:斜着改变炮耳轴向,需要挪动整个炮塔,保罗全部四根炮管、厚厚的炮塔装甲、里面所有的设备和人员还有升降机啥的,一下子就从上百吨变成了上千吨。&i&大概来说,就是上下摆动一根手指头,和左右摇晃整个拳头之间的区别。&/i&&br&&i&举个例子:衣阿华的Mk.7 16寸口径火炮重量是110吨,三联装炮塔的重量是1700吨;大和的18寸火炮重量是170吨,三联装炮塔重量是2700吨。&/i&&br&ROLL的补偿,是在20-30秒内将100吨的炮管俯仰角改变10-15度;Crossroll呢,是在20-30秒内将几千吨钢铁扭动10-15度,这中间难度上的差距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所以一直到垂稳系统出现之前,人们只能等到Crossroll回到水平之后再开炮。等待Crossroll回平了再开炮,这又再次的影响了战舰的射速,抵消了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带来的快速开火的优势。&br&我既然不能扭动整个炮塔直接补偿Crossroll,那我把Crossroll对落点的影响计算出来(&i&前面说了,Crossroll会同时影响俯仰角和方位角&/i&),分解成在方位角上的变化和在俯仰角上的变化。方位角靠旋转炮塔来补偿,俯仰角靠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来补偿。&br&&img src=&/beba91f2e600_b.jpg& data-rawwidth=&873&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3& data-original=&/beba91f2e600_r.jpg&&到了后期,海军对瞄准镜也进行了改进,依靠陀螺仪将瞄准镜进行稳定,使得战舰可以稳定的瞄准远方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命中率。&br&&br&四、其他。&br&至此,由于船身摇摆引起的影响基本算是消除掉了,因为把全部运动带来的影响都分解为在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炮塔也就只需要俯仰和旋转。&br&解决了我能不能大概打中这个问题,就要解决我该往哪儿打这个问题,也就是自己和敌舰在不断运动中(动对动)的方位和距离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来了火炮火控系统中的另外几个要素: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和方位变化率。&br&最后,我能够稳定的瞄准了,也知道该往哪儿打了,剩下的就是怎么让炮弹尽量准确的飞到目标身上了。&br&&br&感谢看完整个答案的朋友,看着自己幼儿园没毕业的手绘+小学没毕业的汉字+初中没毕业的英语,实在是无地自容啊T_T
晚间更新: 下午给我一个朋友以前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他曾经是PLAN某战舰上的枪炮班长。虽然术语上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互通的。 相关修改我会标注出来。 ============================== 更新。 有一些地方说的有点儿问题,垂稳和…
就好像 &a data-hash=&efd935c420faab94c950bcd& href=&///people/efd935c420faab94c950b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苎苧& data-hovercard=&p$b$efd935c420faab94c950bcd&&@苎苧&/a&说的,对于当时致远号和邓世昌来说,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br&&br&弹已尽,粮已绝,所剩只有中国海军军人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情。&br&&br&难道要像方伯谦那样临阵脱逃?然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永远的唾弃?&br&&br&那种行为是对海军军人这个职业的侮辱,也是对他所指挥的战舰的侮辱。&br&&br&吉野号是联合舰队主要的火力输出点,撞沉之,尚有一线希望,那么,为什么不试一试?&br&&br&&blockquote&往前一步扭转战局已经希望渺茫,后退一步也看不到没有东山再起的兆头,脚下是千疮百孔单的战舰,背后是需要防守的战略要地,你是要带着海军军人的荣誉被永远铭记,还是只是想苟苟蝇蝇地且活,然后被时光的流沙深深掩埋永远被人遗忘?&/blockquote&&br&就算希望渺茫,邓世昌还是决定要试一试,这是他作为一个海军军人的责任!他和所有的北洋水师的官兵一样,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他们身为军人的荣誉,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br&&br&在我看来,已经弹尽粮绝的致远号在最后时刻全速冲向吉野号,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能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冲角是致远号最后的武器,哪怕只是为主力的两远分散火力,也是值得的,就此一搏,不成功便成仁!&br&&br&邓世昌永垂不朽,致远号的全体官兵永垂不朽,北洋水师的全体官兵永垂不朽,他们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最优秀的一批人,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他们功绩和荣誉应当被铭记!就算最后失败了,但是,虽败犹荣!&br&&br&&b&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b&
就好像 说的,对于当时致远号和邓世昌来说,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弹已尽,粮已绝,所剩只有中国海军军人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情。 难道要像方伯谦那样临阵脱逃?然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永远的唾弃? 那种行为是对海军军人这个职业的侮辱,也是对…
1. 能。中国的钢材产量和品种、舰船分段焊接和组装技术、年造船吨位数、舰载武器系统先进程度和整合能力现在都是世界前列,更不要提和二战的霓虹国比了。&br&2. 好好学好文化,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要认真做,不要弄那么多错别字让人笑话,学好了文化自己看书就不会提这种蠢问题了。&img src=&/a05d07e948e247fda1873a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a05d07e948e247fda1873a_r.png&&&br&————————————————————————————————————————&br&再反驳一下题主在自己答案里说的“当时造武藏号用的15000吨水压机,我们在2006年才造出”,1、日本人的15000吨水压机是向德国买的;2、1968年我们就造出12000吨级的水压机了,1973年西南铝加工厂安装的水压机更是达到了30000吨,你是看了百度百科“万吨水压机”词条下面那个表才以为我们2006年才有吧,查资料要全面,懂吗?
1. 能。中国的钢材产量和品种、舰船分段焊接和组装技术、年造船吨位数、舰载武器系统先进程度和整合能力现在都是世界前列,更不要提和二战的霓虹国比了。 2. 好好学好文化,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要认真做,不要弄那么多错别字让人笑话,学好了文化自己看书就不…
谢邀,开始填坑。&br&&br&&br&&br&&b&&u&不吹不黑,世界范围内排名非常靠前,可以说是代表了欧洲30年代主力舰设计界最为先进的水平,当时极富创新精神的一型主力舰。&/u&&/b&&br&先做个引子。&br&意大利海军作为曾经在地中海横着走的乡头一霸,为了在法国人的新式战列舰(特指敦刻尔克)服役之后依然能横着走而不在海战中落于下风,从而达到制霸海域的目的,设计了维内托级战列舰。她的设计目的就只是在地中海转悠,专业的地中海女王,尽管只有14节/4700海里的续航,但这在地中海范围内的作战是完全足够的,因为人家本来就没打算开出地中海。&br&&img src=&/2c2aabbbc4da75_b.jpg& data-rawwidth=&1173& data-rawheight=&8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3& data-original=&/2c2aabbbc4da75_r.jpg&&&br&从这张线图中可以看出,该级战列舰采用长艏楼船型,甲板全平,艏楼占水线长度60%以上并延伸到后部主炮塔。&br&&br&&img src=&/5d5bb89ab9b4ab960478_b.jpg& data-rawwidth=&1209& data-rawheight=&9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9& data-original=&/5d5bb89ab9b4ab960478_r.jpg&&与之不同的是(见上图的二、三两舰。),维内托级的改进型,即三号舰罗马、四号舰因佩罗的舰艏甲板上翘,主锚也从维内托、利托里奥的3个削减为2个(也就是把并没有什么卯月的右侧第二主锚取消了。&br&&br&但是有一个缺点,无论是改进型与否都没有修正,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b&主炮火控设施全部堆在前塔上,周边中一发炮弹就得完蛋。&/b&&br&&br&维内托级和其改进型的区别说多不多,说少亦不少,凑成一篇专栏文章还是可以的,如果我有这个机会的话会码一篇文章以介绍,在此因为与题目无关所以暂且不提。&br&&br&为了照顾到第二、第三炮塔两侧的副炮射界,这两座主炮塔的炮座特别高,这也算是该级战列舰的一大特色。&br&&img src=&/efa98209e60_b.jp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8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efa98209e60_r.jpg&&(可以看出第三炮塔和两侧的副炮有很大的重叠。&br&&br&然后这帮西西里流氓为了保证足够的时髦值,在观测机上别出心裁,直接用战斗机。&br&&img src=&/c76dae90c4bba861a16bce3098a5abda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c76dae90c4bba861a16bce3098a5abda_r.jpg&&&img src=&/d49ef3ebf719f33b5efb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49ef3ebf719f33b5efba_r.jpg&&&br&&br&毫不夸张的说,他从建成伊始,截止1941年7月大和号战列舰舾装完毕,都是完工的战列舰中的最强者,毫无疑问的最强,有第一就没第二的那种。&img src=&/df747f6acc232fa8c8c65_b.jpg& data-rawwidth=&198&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8&&没办法,主教你说你打把鸡血就可以抢最强王者了可惜你不争气啊,再说历史也不能假设不是?&br&&br&&br&既然题主要求的是如何评价,那么我就从以下4个方面来评价这级战列舰。&br&(防空方面的缺陷是欧洲战列舰的通病,在此先避开不谈)&br&&br&&b&1.火炮&/b&&br&&br&&br&381mm M1934,即维内托级的主炮,与卡约杜里奥、加富尔伯爵两级战列舰再利用后的主炮320mm M1934都有一个响当当的诨名--——“&b&嗑药炮&/b&”&br&&br&在这里我引用战列舰研究巨擘seven_nana/熊七/吞拿鱼的概念:炮口动能密度&br&&blockquote&众所周知,炮口动能是火炮性能方面的重要参数,在发射同一款炮弹时,长身管火炮的威力通常要比短身管火炮来的大,原因就是前者的炮口动能更大。&br&&br&可什么是炮口动能密度呢?我所说的炮口动能密度,指的是单位口径的炮口动能,其计算公式为:炮口动能密度 = (0.5*弹重*初速的平方)/弹径的三次方,如此便能对各种不同口径的火炮进行对比了。&br&&br&而若是将这炮口动能密度再除以其身管倍经,则能得到单位身管倍径的炮口动能密度,如此便能对各种不同口径和身管长度的火炮进行对比了。这个单位身管倍经的炮口动能密度,我称其为嗑药系数。&/blockquote&因此通过数据计算就可以得出各国典型大口径火炮的炮口动能密度和嗑药系数,下面我例举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主炮380mm M1935、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38cm SK C/34以及这次的主角,维内托级战列舰的主炮381mm M1934的相关数据。&br&&img src=&/2a6baa29a65f96c33baee6e18cd5322c_b.jpg& data-rawwidth=&925& data-rawheight=&1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5& data-original=&/2a6baa29a65f96c33baee6e18cd5322c_r.jpg&&&br&表中数据附录:&br&&br&①380mm M1935型火炮,830m/s是法国海军的原版规格,而800m/s则是在美国改装后的规格&br&②381mm M1934型火炮,870m/s只是其最初的设计规格,之后为了兼顾寿命和精度等因素,实际采用了850m/s的规格。&br&③表中各类火炮的初速数据,并非是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由于德国海军火炮的初速数据对应的温度只有15摄氏度,如果按美国海军的温度标准去衡量则其初速及嗑药系数会有较明显上升。&br&读表可以看出,法国海军的380mm M1935,其嗑药系数相当惊人,甚至达到了意大利海军的嗑药水准。&br&因此纵向比较这两型主炮的穿深也可以作证这个结论。&br&&img src=&/e9be26dff85a16f3bcea9_b.jpg& data-rawwidth=&1016&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6& data-original=&/e9be26dff85a16f3bcea9_r.jpg&&(381mm M1934捅垂直主装那是一个爽,穿深甚至直逼94式和MK7,但是过于对于水平主装就显得无力了。)&br&&img src=&/847bcce183a52da30ab3ab9_b.jpg&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847bcce183a52da30ab3ab9_r.jpg&&(顺便恶趣味的贴一张捅长门主装的效果图=W=~&br&&br&过高的嗑药程度会对身管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炮口初速高,其误差程度也就相应的增大,还可能对射击散布等其他因素造成负面影响。&br&主炮射速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你打仗的时候还是需要边观测落点边炮击的,速度优势体现不出来。&br&这里要特别提一下381mm M1934,其配套的炮弹,分别有&b&工厂为了让样子好看所提供的优质弹,以及大批量量产的不同质量的炮弹&/b&两种规格,低下的品控影响了作战时的命中率,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br&&br&&br&&br&&u&总结:如果要为其做一个概括的话,381mm M1934,依然是二战期间服役的15英寸级别主炮中的佼佼者。&/u&&br&&br&&br&&b&2.主装防护&/b&&br&&br&&br&&br&&br&意大利海军是曾经的地中海一霸,后来衰落了差点赶不上工业革命的浪潮,但是这完全不能成为阻止伟大的设计师们脑内金点子的爆发和迈出坚定的创新步伐的理由&br&这种创新精神在维内托级上又回来了!&br&&br&那就是二战最神的设计之一————&br&&img src=&/9c8afdbba46c_b.jp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9c8afdbba46c_r.jpg&&&br&垂直主装由装甲模块构成,带有15度的倾角。&br&外层是70mm的均质装甲,中间留有250mm的空隙,由发泡水泥填充;&br&内层是280mm的表面硬化装甲,其衬层为150mm厚的橡木板,背板厚12mm:&br&装甲模块后方还有两道镍铬钢防破片层,分别厚36mm/24mm。&br&&br&&br&可以想见,维内托级的垂直防护设计定是极为优秀的,那么他的具体效果是怎么样的呢?上个图就是(图例直接援自贴吧@HektorX&br&&br&&img src=&/0f125bdffb1d15c496d21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0f125bdffb1d15c496d21_r.jpg&&&br&(图例中已经去掉了风帽,因为只是图例所以比例并不严格)&br&①外侧的70mm均质装甲部分负责剥去来袭炮弹的被帽&br&②中间的250mm发泡水泥层负责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被帽脱落&br&③高硬度的280mm厚表面硬化装甲则负责嗑碎失去被帽的炮弹&br&④其后方的150mm厚的橡木板衬层和两道分别厚36mm/24mm镍铬钢防破片层则负责阻挡可能出现的装甲崩落碎块和穿透了装甲的炮弹碎块。&br&&blockquote&第三阶段弹体差不多会磕碎,不过没有明显画出来&/blockquote&&br&水平防护方面维内托级同样采用了剥被帽设计:&br&露天甲板装甲是36mm的均质装甲,背板厚度为9mm;上部装甲带也是是70mm的均质装甲,分别负责剥离来袭炮弹的被帽&br&第二层甲板的厚度为12mm。&br&动力舱段,内侧为100mm,外侧为90mm;弹药库段,内侧为150mm,外侧为100mm&br&都是用来负责抵挡炮弹和炸弹。&br&&br&但是主水平装甲采取的外侧削薄的设计,具有一定防护隐患,尤其在面对穿甲炸弹时,会成为防护上的软肋。&br&&br&&br&最后提一下,维内托级的水平防护没有办法对抗弗里茨x,没有如果。&br&&br&不过被弗里茨x击穿,严格说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基本上同时代战舰的水平装甲也没有办法保证在同样的水平攻顶下不被击穿的。&br&被命中弹药库的罗马单纯只是脸黑而已。&br&&br&&b&3.防雷措施&/b&&br&&br&&br&之前提到过,意大利人的创新精神在维内托级上又回来了,那么这在防雷措施上的体现是什么呢?&br&普列赛系统。&br&重复引用解释剥被帽时的图,绿色中的圆筒部分便是普列赛系统了。&br&普列赛系统为双重圆筒结构,外部包裹着一层液舱&br&在受到水下影响时,液舱会迅速吸收爆炸冲击,均匀的将冲击力传递给内侧圆筒。&br&内侧圆筒在吸收了冲击塌陷 解体,当冲击波传递到内侧支撑板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压强去损伤舰体,借助这样的冲击传导与吸收,普列赛系统本可以很好的在鱼雷攻击下保护舰体。&br&&br&本?因为普列赛系统的覆盖长度仅为120米(与主装甲带等长),而事与愿违,鱼雷总是不按套路打普列赛系统,比如塔兰托一战时被击中的利托里奥。&br&&img src=&/501cad54a44a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501cad54a44a_r.jpg&&&br&船头很大一个洞,以及非常严重的首倾。这里普列赛系统肯定保护不到(实际上也没必要保护)&br&&br&同样的,维内托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被剑鱼命中,导致大量进水多达3000吨。但是这一发因为发动攻击者是剑鱼,这件因果律兵器打的一定是舰体尾部,而这依然是普列赛保护不到的地方,就算换作是其他战列舰,这个区域也一样没有TDS保护。&br&&br&&br&但是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优秀的设计也是一样的,普列赛系统终究是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实力。&br&&br&&br&&img src=&/e86ab7e6f8c66f4aa143b_b.jp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e86ab7e6f8c66f4aa143b_r.jpg&&1941年12月时,维内托号吃了一发比塔兰托一战时装药量大得多的潜射鱼雷(装药量应该是340kg左右的TNT)的攻击,命中了3号炮塔附近,但是普列赛发挥了作用,受损情况明显就小得多,总计约有3,000吨进入舰体(含反向注水),经过维修以后维内托凭借自身动力开回去了。&br&&blockquote&&b&补完阅读链接:&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干货向)其实意大利人的普列塞系统实战表现相当不错的&i class=&icon-external&&&/i&&/a&&/b&&/blockquote&从实战中的损害案例来看,普列赛系统的表现无愧于其设计指标。普列赛系统完全是值得信赖的。&br&&br&&br&&br&&br&&br&&br&&b&4.装潢&/b&&br&&br&&br&&b&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摆最后?&/b&&br&&b&因为这个最重要啊!&/b&&br&&b&嗯 上图,不多说,看了自己就懂w&/b&&br&&br&&br&&img src=&/ad8be24c036cc1d22fee12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d8be24c036cc1d22fee12_r.jpg&&&img src=&/eaf98f9b5bc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af98f9b5bc9_r.jpg&&&img src=&/3cf872ecf0de8a3e510b27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3cf872ecf0de8a3e510b277_r.jpg&&&img src=&/60dd0a361bda7c7773ac5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60dd0a361bda7c7773ac5_r.jpg&&&img src=&/c7888b5cb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c7888b5cbb_r.jpg&&&img src=&/fbb523d1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fbb523d17_r.jpg&&&br&&br&&br&&br&----嗯,大和旅馆的对手实力过于强大。&br&&br&&u&总结:我大面条国设计水准世界一流,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是雷雨夜睁开眼面前那慈祥的脸庞,是.....&/u&&br&&br&&br&结尾附录:&br&①因为只是一家之言,必有有失偏颇的地方,如果能指出错误欢迎毫不留情的打脸。&br&②262的视频制作水平是不错的,可惜就可惜在立场上面了,当军事科普入门还是可以的。&br&③南达第三。&br&&br&&br&&br&-------------------------------------------------------------------------------&br&&br&感谢你的陪伴&br&&br&&img src=&/a648c56fdcc_b.png& data-rawwidth=&796&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6& data-original=&/a648c56fdcc_r.png&&&img src=&/3da43c00d76656b2cda66f0b8526852c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3da43c00d76656b2cda66f0b8526852c_r.png&&
谢邀,开始填坑。 不吹不黑,世界范围内排名非常靠前,可以说是代表了欧洲30年代主力舰设计界最为先进的水平,当时极富创新精神的一型主力舰。 先做个引子。 意大利海军作为曾经在地中海横着走的乡头一霸,为了在法国人的新式战列舰(特指敦刻尔克)服役之…
那是邪恶的异端的蛊惑,&br&&br&正确的结尾是:&br&&img src=&/51de44549bbf74c4dba4eb3c8fa28786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51de44549bbf74c4dba4eb3c8fa28786_r.jpg&&&br&&br&亿万火箭,亿万荣光!&br&无线飞控,无限光芒!&br&多铆蒸刚,炮弹炸膛!&br&大舰巨炮,回炉炼钢!&br&RPG党,一统海疆!&br&&br&&br&那些妄议RPG正统为“日屁股”的,信不信我RPG正统从风帆战列舰一直后入到BB-67蒙大拿号。
那是邪恶的异端的蛊惑, 正确的结尾是: 亿万火箭,亿万荣光! 无线飞控,无限光芒! 多铆蒸刚,炮弹炸膛! 大舰巨炮,回炉炼钢! RPG党,一统海疆! 那些妄议RPG正统为“日屁股”的,信不信我RPG正统从风帆战列舰一直后入到BB-67蒙大拿号。
睦月级菊月号&br&为啥说她惨呢……&br&因为我们至今都能看到她(的几乎完整的尸体(划掉))……&br&啥!IJN战舰还有能看见的!&br&啊,不是像大和一样碎成几段沉在深海里,也不是雪风那样留下点遗骸在博物馆……&br&&img src=&/c2c13ece420c787e952420_b.pn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c2c13ece420c787e952420_r.png&&(图片来自萌娘百科)&br&&blockquote&1923年(大正12年)计划,日于舞鹤海军工厂开工,次年5月15日入水,11月20日竣工,所属于佐世保镇守府。最初的舰名是“第三十一号驱逐舰”,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更名为“菊月”。&br&  1937年开始的中日战争中,菊月曾参与进军中国中、南部。在1940年,菊月也参加了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作战。&/blockquote&&blockquote&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被编入第1航空舰队第2航空戦队第23駆逐队。从事过关岛占领作战的船队护卫任务。&br&  日,在图拉吉岛占领作战中,遭受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攻击而受损、搁浅。次日再度受到空母舰载机轰炸,导致沉没。同年5月25日除籍。&/blockquote&&blockquote&  1943年美军夺回图拉吉岛后,将菊月打捞出水面,进行调查之后将其留在原地。&br&  至今菊月的本体依然停留在图拉吉岛海岸(南纬9度7分24.2秒,东京160度14分16.0秒),这可能也是目前依然存留在水面上并且没被解体的唯一的二战期间的IJN军舰。但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船体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blockquote&&br&就这么毫无存在感的度过了72个年头……未来还有几十、几百个年头等着她,等到有一天历史成了传说,传说成了神话,或许也有位诗人在苍蓝色的海边沙滩中捡起一片断甲自将磨洗认前朝。&br&人们争先恐后的研究威力无比的大和武藏、光荣的埃塞克斯、先进的中途岛,计算他们的战斗力,乐此不疲的比较衣阿华和大和级的堂堂之阵,放眼望马里亚纳上波云诡谲,却不知在偏居一隅的图拉吉,有一条叫菊月的旧日本海军驱逐舰静静地看着大浪淘沙,就像战后数千万退役士兵一样,背负着或罪名或光荣,将故事藏在心里。&br&&img src=&/b68f47eb237ef691d10ba0_b.pn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b68f47eb237ef691d10ba0_r.png&&&img src=&/ea01f7f2f4d88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6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已经几乎完全坏了……&br&&b&还有什么比被遗忘更凄惨……&/b&&br&&br&&br&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br&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霸南洋,眼见他楼塌了
睦月级菊月号 为啥说她惨呢…… 因为我们至今都能看到她(的几乎完整的尸体(划掉))…… 啥!IJN战舰还有能看见的! 啊,不是像大和一样碎成几段沉在深海里,也不是雪风那样留下点遗骸在博物馆…… (图片来自萌娘百科) 1923年(大正12年)计划,1925年6月…
&p&一、一艘大和号,究竟应该拿几辆坦克作对手?&/p&&p&1、价值:&/p&&p&
1)大和号:一九四一年七月发布的《丸五舰艇制造费预算表》中已经明确标明大和号的直接花费是2亿8153万日元, 根据1比1787的物价指数,相当于现在万日元。折合美元大约23亿(跟一艘阿利伯克的造价相当)&/p&&p&
2)M1A2:最新型号的外贸价格是600万美元。&/p&&p&
3)结论:造价来算,一艘大和相当于近400辆M1A2,正好是美军第一装甲师的主战坦克数量(这其中大和号仅仅是以造价来算,考虑到战时设计、人工、专利、各方面配合的成本都会降到最低,真讨论贸易价格,这可能得跑到百亿的级别去了)&/p&&p&2、人员和指挥官:&/p&&p&
1)大和号官兵2000多人,舰长军衔大佐&/p&&p&
2)美军第一装甲师人员17000人,师长军衔少将,编制包括两个装甲旅(共六个坦克营)383辆坦克、一个机步旅、一个航空旅和很多通讯、后勤、辅助部队,如果按照题主的设想,只考虑坦克部分,六个营三百辆坦克,一千多乘员,指挥官应该在上校到准将之间。&/p&&p&
3)结论:综合考虑以上两点,题主所说的坦克和大和单挑,根本是蚊子和大象的战斗,不存在任何可比性,如果必须衡量战斗力,可以改成大和号单挑两个M1A2装甲旅,谁会胜利。&/p&&p&二、更改题设:&/p&&p&
假定一百年后物质社会及其丰富,人民闲着蛋疼把两件跨时代的主战武器复刻出来作单挑,挖出了边长3公里,水深150米的弧形深海港口,限定大和号不能凭借射程优势作大幅机动。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暂时不对大和号的载弹量作限制(就当大和考虑作战条件,将水线以下的舱室都改成了弹仓好了)。&/p&&p&三、参数准备:&/p&&p&1、射程:&/p&&p&
1)坦克:艾布拉姆斯有效射程4000米。2000米处穿甲780MM,3000米处550MM。&/p&&p&
2)大和主炮:在这个距离上,大和号的主炮是毫无悬念的,-5-45度的射角可以以直射的方式向坦克阵地开火,只是触发引信可能需要重新调教。&/p&&p&
3)大和副炮:副炮是最上级重巡上拆下来的155毫米,12600米射程也是小菜一碟。&/p&&p&
4)其他武器:防空武器虽然有127MM/40倍径高炮,但不经过系统的现代化改装,恐怕膛压和弹头都不够穿透艾布拉姆斯的正面装甲,其他武器就不予考虑了。&/p&&p&2、装甲/穿甲能力:&/p&&p&
1)坦克:艾布拉姆斯120MM滑膛主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能够穿透760MM的等效钢板,考虑到二战时期的炼金技术,大和410MM内20度的侧舷装甲和500MM的指挥塔装甲毫无抵御能力。主炮侧面250MM的装甲毫无抵抗能力,只有主炮正面650MM 带45度斜角的装甲能够防御。&/p&&p&
主战坦克之间的杀伤主要依靠金属射流,实际的攻击效果是在装甲上凿出一个细长的孔,详见下图,弹孔截面目测有15MM*15MM,金属射流在密闭空间内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很强,但爆炸和扩散效果一般。&/p&&img src=&/fc5c475c88d66a7daee409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fc5c475c88d66a7daee409_r.jpg&&&br&&p&
2)大和主炮:大和三门三联装460MM主炮每次投射的炮弹重达1.5吨,包含330公斤发射药和33.85公斤的战斗部,考虑到射程带来的动能损耗不大,发射药的能量转化效率是较高的,我们近似的看成200公斤弹药的效果,那么这200KG弹药带来有效杀伤半径是多少呢?结果出乎我们很多人的预料:&/p&&p&
『……爆炸冲击波对坦克的毁伤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车外关键部位的毁伤;二是对车内成员的伤害;三是掀翻或造成坦克结构性损伤……对于常规身管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难以对现装备坦克目标造成结构性破坏;远距离爆炸其冲击波超压传递到坦克时已经很低,不能有效毁伤;但中大口径常规炮弹近距离爆炸是,能造成坦克局部毁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坦克作战效能:对内部关键部件和人员造成毁伤和杀伤时,可大幅度降低坦克作战能力……』&/p&&p&
『身管常规炮弹的爆炸冲击在坦克密封性良好时难以有效毁伤坦克内部关键部件和人员,当坦克密封不严或者有弹孔时,爆炸冲击造成的毁伤半径将大大增加。』&/p&&p&——《爆炸冲击波对主战坦克毁伤研究》&/p&&img src=&/ec453ca0d1eb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c453ca0d1eb7_r.jpg&&&img src=&/65fddd86fa235f2c6a4f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3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p&
根据上图两个表,得益于现代坦克在严格三防条件下的气密性能,8.3KG的炸药在坦克外部爆炸时,坦克内部距离爆炸源直线距离3M以外所造成的超压低于0.025MPS,由表1可得此强度只能给内部成员造成轻微伤害,内部成员可持续正常工作,只有抵近坦克爆炸时,才可以对坦克内部成员造成中等程度的损伤,对坦克内部设备造成轻损伤,仍然不能完全使其损失战斗力。200KG标准炸药威力换算下来,估算10米的有效杀伤半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平均数值。(约25倍的威力,由于冲击波在空气中均匀传播,杀伤面是球型,此处只做近似计算)&/p&&p&
3)大和副炮:155MM的副炮3联装4门,但只有3门可以指向同一方向。有效装药量也就30KG左右,估算杀伤半径5米。&/p&&p&3、射速:&/p&&p&
大和主炮、副炮发射速度均为1-1.5分钟/发,艾布拉姆斯每分钟8发。&/p&&p&三、开始战斗:&/p&&p&
前提:双方有充足时间制定战术。&/p&&p&1、2000米距离遇敌:&/p&&p&
这个距离上的战斗简直毫无悬念,坦克旅在一分钟内可以摧毁包括指挥塔在内的所有上层建筑,充足的弹药也足以从侧面击毁主炮的侧面装甲,大和号在发射一轮弹药后,会变成一大坨漂浮在海面上的金属,接下来就是任人宰割了。&/p&&p&2、3000米距离遇敌:&/p&&p&
大和的指挥塔安全、主炮和副炮可以正常开火,在这个情况下,双方拼的就是火力了,究竟是大和先扫光坦克群呢,还是坦克群先击毁大和?&/p&&p&
按照2M一辆的间距排列,400辆宽3.5米的艾布拉姆斯可以排成2200米长的战线,大和9门主炮和9门副炮一次可以扫平145米的正面,全灭装甲师需要15轮齐射,耗时23分钟左右。&/p&&p&
这个时间段,装甲师最少的发射了一轮,最多坦克已经发射了23*8=184轮弹药,平均下来每辆坦克估算撸90发(咱们也不考虑装药量了,就当开除了车长,也没有装燃油、空调、变速箱、电子系统),大和中弹3.6万发。。。就算每发打成15MM直径的圆孔,也能拉出一条540米长的直线来,大和的水线长度总共只有256米,考虑到静止对静止的射击,精度有保障,做好规划的话,坦克群能够在大和号上凿出一个大写的牛逼。&/p&&p&
所以3000米的距离,也是坦克群胜利。即时允许双方行动也无济于事,大和30号的航速和巨大的体积摆在那里,对于集火的抵抗力还是几乎为零。转过来正面对着坦克群也没用,对于2.2公里的正面来说,侧面的几组坦克也可以对大和造成有效杀伤,更不用说正对的情况下,除了舰首主炮其余都不能发挥作用了。&/p&&p&3、4000米距离遇敌:&/p&&p&
毫无悬念的另一端了,这个距离上坦克对大和的装甲无能力威力,只能当当固定靶了。&/p&&p&4、脑洞:&/p&&p&
二战时期的科技,能否对大和号作充分改装(不改变长宽尺寸前提下,如果允许改变长宽,做一个50米*10米的厚重铁壳作为水线装甲,水下弄个巨大的铁皮浮箱,上设1门大炮足矣,美感何在?),使其能够在3000米距离上摧毁400量艾布拉姆斯坦克?&/p&&p&大和号全船配重如下:&/p&&p&
全舰重量分配如下:船壳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舾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鱼雷75吨(据认为大和携带6-10条610毫米直径鱼雷,但该舰没有鱼雷发射管,6-10条鱼雷也没有75吨重),导航,光学设备95吨,电力设备1,108吨,飞机111吨,锅炉水297吨,预备食用水212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合计重量69,100吨(正常排水量)。&/p&&p&
满载排水量72808吨,额外还有3700吨的空间,飞机111吨,水500吨,油4000吨,除主炮外所有副炮(*3)=3061吨,舾装1756,这就有11400吨重量的空间,拆掉甲板装甲、内部装甲、弹药舱装甲和四十多米高的上层建筑,争取再压缩吨重量,弄成一个能浮会走不倾斜的大型炮台,可以再现有现有的基础上,为舰艇腾出大约20000吨的有效载荷,都弄成装甲的话,足以把水线装甲增加一倍,到820MM甚至更多,足够在近距离让艾布拉姆斯仰天长叹了&/p&
一、一艘大和号,究竟应该拿几辆坦克作对手?1、价值: 1)大和号:一九四一年七月发布的《丸五舰艇制造费预算表》中已经明确标明大和号的直接花费是2亿8153万日元, 根据1比1787的物价指数,相当于现在万日元。折合美元大约23亿(跟一艘阿利伯克…
题主所说12条主力舰,应该是从1913年到战败期间,日本海军建成(购买)服役的战列舰。&br&&br&按照服役的大致顺序有:&br&&br&金刚级战列舰4艘:金刚号、比叡号、榛名号、雾岛号。&br&&br&扶桑级战列舰2艘:扶桑号、山城号。&br&&br&伊势级战列舰2艘(由于改进较大,就不列入扶桑级了):伊势号、日向号。&br&&br&长门级战列舰2艘:长门号、陆奥号。&br&&br&大和级战列舰2艘:大和号、武藏号。&br&&br&&br&如果是入门级选手,分辨各级(以最终改装形态为准)的方法很简单:看主炮。因为装甲带、舰桥形状、动力装置、雷达、水上飞机什么的都在不断的改装改装再改装,只有主炮数量和位置一般是不变的(个别变化后文会说到)。&br&&br&金刚级和长门级都是四座双联装炮塔,但金刚级舰尾两门主炮间隔较大,中间有水上飞机弹射器。&br&&img src=&/dcddcc9fc0_b.png& data-rawheight=&174& data-rawwidth=&9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dcddcc9fc0_r.png&&&br&&br&长门间隔比较小。&br&&img src=&/1be9dbd95bb48deb447a60_b.png& data-rawheight=&195& data-rawwidth=&8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1be9dbd95bb48deb447a60_r.png&&&br&&br&&br&扶桑级和伊势级系出同门,都是六座双联装炮塔,但是扶桑级三号和四号炮塔间隔较大。&br&&img src=&/61a714e51b843ec353cf5f_b.png& data-rawheight=&183& data-rawwidth=&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61a714e51b843ec353cf5f_r.png&&&br&&br&伊势级则是布置在一起。&br&&img src=&/d4aadd8bdb8ba5821ba3_b.png& data-rawheight=&874&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d4aadd8bdb8ba5821ba3_r.png&&&br&&br&&br&大和级是三座三联装炮塔。&br&&img src=&/0a30c7fcddf4adfe36bcec_b.png& data-rawheight=&514& data-rawwidth=&10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0& data-original=&/0a30c7fcddf4adfe36bcec_r.png&&&br&&br&&br&至于后来伊势级变成了人妖,那就更好认了。&br&&img src=&/c1e56a17ea94a3daf6ce23b13e493e63_b.png& data-rawheight=&378&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1e56a17ea94a3daf6ce23b13e493e63_r.png&&&br&&br&&br&看大炮把各级分开了,下面说各艘。说实话,作为姊妹舰,要区分只能抠细节。&br&&br&金刚级:&br&&br&金刚号的前烟囱比其他三艘要矮,炮塔侧面有折线;&br&&br&比睿号由于一开始被改为训练舰和“御舰”,后期在恢复改装时,担负为大和号试验新式桅楼的任务,所以桅楼的形状类似大和,炮塔侧面也有折线;&br&&br&榛名号的后舰桥是直筒子,无倾斜,炮塔圆滑过渡,后烟囱比前烟囱高;&br&&br&雾岛号是倾斜的后舰桥,炮塔圆滑过渡,前烟囱比后烟囱高。&br&&img src=&/373f8962a2efdb2c637d937f4a332809_b.png& data-rawheight=&632& data-rawwidth=&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373f8962a2efdb2c637d937f4a332809_r.png&&&br&&br&&br&扶桑级:&br&&br&扶桑号主炮配置呈对称布置,3门向前、3门向后;&br&&img src=&/eec332d0624aec8c981f6_b.png& data-rawheight=&360&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ec332d0624aec8c981f6_r.png&&&br&&br&山城号仍保持2门向前、4门向后的初始设计。&br&&img src=&/c77aebe7d2cbafc308c47_b.png& data-rawheight=&237&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77aebe7d2cbafc308c47_r.png&&&br&&br&&br&伊势级:&br&&br&伊势号装备的是二一式电探,位置在前桅楼正面,天线是网状。&br&&img src=&/35c7e902b8b7afbb3581461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35c7e902b8b7afbb3581461_r.png&&&br&&br&日向号装备的是二二式电探,天线位置在桅楼两侧,喇叭形状。&br&&br&长门级:&br&&br&陆奥号会自爆,长门不会。&br&&br&开个玩笑,看舰艏导缆槽的区别(下图右下角)。&br&&img src=&/065b2cfbe7e5d10b0120_b.pn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065b2cfbe7e5d10b0120_r.png&&&br&&br&&br&大和级:&br&&br&两艘军舰的主要外观区别在于高射炮的配置,以及水上飞机的导轨走向。&br&&br&1945年改装后,大和号甲板外沿的高射炮基座比海里的武藏号多(红框处)。另外,武藏号尾部的水上飞机轨道是平行的,大和号则呈八字形。&br&&img src=&/c9771fee7cf9d3e867ec0_b.png& data-rawheight=&562& data-rawwidth=&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c9771fee7cf9d3e867ec0_r.png&&
题主所说12条主力舰,应该是从1913年到战败期间,日本海军建成(购买)服役的战列舰。 按照服役的大致顺序有: 金刚级战列舰4艘:金刚号、比叡号、榛名号、雾岛号。 扶桑级战列舰2艘:扶桑号、山城号。 伊势级战列舰2艘(由于改进较大,就不列入扶桑级了)…
五二弟的雷达长突然发现四十公里外的海上出现了一个大型目标,肯定会怀疑人生的。报告舰长,民码呼叫一下。&br&——&br&衣阿华正航行呢,接到民码呼叫。雷达搜索的结果是一艘数百吨的船支?&br&——&br&回答的结果是两边都蒙圈了&br&美利坚海军衣阿华舰?&br&中国海军昆明舰?&br&这是什么鬼对什么鬼?&br&&img src=&/v2-d39f99c0dac1b964c350e3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v2-d39f99c0dac1b964c350e3_r.jpg&&&br&——&br&衣阿华和昆明几乎同时派出了空中侦查力量。&br&对于昆明舰,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这么一艘著名的古董舰出海还是难得一见的。况且,搜索雷达和补盲雷达都显示固定翼目标低速靠近。&br&对于衣阿华来说就比较懵逼了,昆明舰迅速收到了衣阿华的关切:中国的盟友们,我对你们为了打击日本法西斯军队所做出的努力和展现出来的勇气表示敬佩。但这边海域还是很危险,日本法西斯的海军依旧经常在这里出没,我们上周还在附近揍了他们一顿。&br&——&br&这次轮到昆明舰懵逼了……衣阿华是在玩盛装游行么?舰长考虑了半天憋出来一句,请求编队巡航。&br&情报参谋也乐了,真的是在玩复古,他们使用的是二战时期的密码。&br&舰长,你要不要听听,可乐了。随即又改了主意,算了,我接喇叭。&br&合成女声翻译出了翠鸟机上传回的信息,哦,天哪,这是艘六七千吨的,呃,轻巡?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们就一门主炮,5吋的。这可怜的火力,根本无法面对日本舰队。
五二弟的雷达长突然发现四十公里外的海上出现了一个大型目标,肯定会怀疑人生的。报告舰长,民码呼叫一下。 —— 衣阿华正航行呢,接到民码呼叫。雷达搜索的结果是一艘数百吨的船支? —— 回答的结果是两边都蒙圈了 美利坚海军衣阿华舰? 中国海军昆明舰?…
&img src=&/479da36d3af89d5cfe4f_b.jp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479da36d3af89d5cfe4f_r.jpg&&&img src=&/8fb1f8e1fb_b.jpg& data-rawwidth=&916&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6& data-original=&/8fb1f8e1fb_r.jpg&&图片来自《北洋海军舰船志》,上图为致远线图,下图中上为防护巡洋舰吉野,下为穹甲巡洋舰致远。&br&致远在设计的时候确实设计功率是5500马力,航速18节。然而由于致远锅炉采用强压通风的设计,在试航的时候锅炉功率可以达到过6892马力,按照英国的原始设计,可以维持在7500马力一段时间。18节是锅炉不过载时候的航速,如对锅炉采取加压通风,短时过载航速还可以提升,致远上面的英籍船员余锡尔当时就在锅炉舱负责这个事情。&br&&br&但是,其实,冲角的正常使用方法并不是开到最快然后冲上去,这样结果是你死我亡,大家都捞不到好处。一般来说这种战法是在舰队混战的时候,利用混乱的局势去沿斜线接近敌舰,之后用冲角划开对方水线以下的部分,造成水线下进水。那会没抽水机,这种创伤很致命,或者直接上前冲撞,之后倒车退出,速度太快也不合适。以吉野和致远的吨位比,致远全速撞过去,一定活不下来的是致远。&br&&br&&br&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多必要去思考,邓世昌出身广东,并不是水师主要派系闽系的一员,邓世昌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台湾一带防护有利,但由于本身并非闽系,亦由于自己出身广东,没有闽系资助留洋,很多时间都在担任管带(舰长)的职务,走不上水师的高层。&br&但这些都不影响邓世昌的爱国,中法战争的时候邓父去世,清以孝治天下,而邓世昌并没有奔丧。海战中联合舰队的主要目标一直是两远,而致远能做的就是去为旗舰分散火力,然而致远只是一艘2000多吨的穹甲巡洋舰,侧舷是没有装甲的,在火炮下并没有什么好的抵抗能力,同时还是由于是2000多吨的穹甲巡洋舰,无法储备太多弹药,而现在弹药也快见底了。&br&&br&往前一步扭转战局已经希望渺茫,后退一步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兆头,脚下是千疮百孔单的战舰,背后是需要防守的战略要地,你是要带着海军军人的荣誉被永远铭记,还是只是想苟苟蝇蝇地且活,然后被时光的流沙深深掩埋永远被人遗忘?&br&&br&&br&&br&&br&&br&&blockquote&自从十九世纪中冶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海防大门之后,中国就开始了酝酿筹办近代海军的历史活动。她的诞生、发展、衰落,无不与中华民族经受的危机和苦难密切相关。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于饱受来自海上侵略、力图御侮自强的中国来说,海军的兴衰比以前任何一个世纪都更为引人瞩目。&/blockquote&
图片来自《北洋海军舰船志》,上图为致远线图,下图中上为防护巡洋舰吉野,下为穹甲巡洋舰致远。 致远在设计的时候确实设计功率是5500马力,航速18节。然而由于致远锅炉采用强压通风的设计,在试航的时候锅炉功率可以达到过6892马力,按照英国的原始设计,…
以美军战后的调查结果而言:&br&相较于&b&英美标准&/b&,日本的损管水平&b&略低&/b&,但双方的差距&b&并不巨大&/b&。&br&&br&对此问题我将从以下两个切入点阐述:&br&&ol&&li&&b&组织、训练与设备水平&/b&&br&&/li&&li&&b&战史战例分析&/b&&br&&/li&&/ol&&br&&ul&&li&&b&组织、训练与设备水平:&/b&&br&&/li&&/ul&&b&一.
海军省内的损管事务:&/b&&br&1.
&b&技术委员会&/b&:负责损管方面的调研与技术改进&br&2.
&b&战报调查委员会&/b&:负责根据战斗详报分析损管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br&3.
&b&教育组织&/b&:&br&(a).
海军教育局:督导各舰进行实地损管培训&br&(b).
教授损管课程的学校:&br&&ul&&li&海军航海学校:进行损管基本知识教育,如防备毒气、应对火灾与进水、维持舰体压舱平衡等&br&&/li&&li&海军工机学校:进行损管维修与排水作业培训&br&&/li&&li&海军工作学校:机械、电线、电子器械维修培训&/li&&/ul&(c).
三校的培训时长(括号内为战时时长):&br&&img src=&/adbb3edb9d78ec27af03eb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adbb3edb9d78ec27af03eb_r.jpg&&(d).
军官教育:航海学校选拔舰上军官作为未来的应急指挥官培养&br&(e).
士官教育:工机与工作学校选拔水手在两校分别进行教育并最终决定未来方向&br&(f).
海军省对一线部队的监管:每年海军省派出观察员对各舰队损管演习进行观察&br&&br&&b&二.
各舰队内的损管事务:&/b&&br&1.
&b&舰队层级的损管事务&/b&:&br&(a).
各舰队均设有损管部门:平日负责航海事务,战时负责损管事务&br&(b).
联合舰队与各机动舰队设有特别损管部门:&br&损管部门由一位大佐或中佐担任运用长,由一名技术大佐或中佐管理损管器材&br&2.
&b&单舰层级的损管基本结构&/b&:&br&(a).
单舰层级的指挥组织结构:&br&&img src=&/bbcfbe064f71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bbcfbe064f71_r.jpg&&(b).
以正规航母或战列舰为例的指挥组织结构:&br&&img src=&/2efa870c01f4e0753089_b.jpg& data-rawwidth=&786&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6& data-original=&/2efa870c01f4e0753089_r.jpg&&&img src=&/73ba9af186c6ce83e019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73ba9af186c6ce83e019_r.jpg&&(c).
海军省《舰内编制令》关于损管部门编制的说明:&br&&blockquote&第三十五条运用科ノ编制左ノ如シ&br&运用长&br&运用士 运用长ノ命ヲ承ケ其ノ业务ヲ补助スル者ニシテ乗组士官ヲ以テ之ニ充ツ&br&掌运用长 运用长ノ命ヲ承ケ兵器、需品等ノ供给及整备ヲ掌リ又诸作业ヲ直接监督スル者ニシテ乗组特务士官、准士官ヲ以テ之ニ充ツ&br&运用科要具库员 掌运用长ノ命ヲ承ケ要具、需品、応急材料等ノ配给ヲ为ス者ヲ谓ヒ他ノ配置ニ在ル者ヲシテ之ヲ兼ネシムルヲ例トス&br&応急干部&br&応急部&br&&br&第三十六条 応急干部员ノ编制左ノ如シ&br&応急指挥官 舰长ノ命ヲ承ケ所掌応急业务ノ全般ヲ指挥监督シ必要ニ応ジ応急作业ヲ直接指挥シ又他科ノ応急业务ヲ援助スル者ニシテ运用长ヲ以テ之ニ充ツ&br&応急指挥官附 応急指挥官ノ命ヲ承ケ其ノ业务ヲ补助スル者ニシテ运用士ヲ以テ之ヲ兼ネシムルヲ例トス&br&応急干部附 応急干部ニ属スル下士官及兵ノ総称ニシテ其ノ主要分担业务ニ応ジ左ノ如ク区别呼称ス&br&&br&第六十四条注排水部员ノ编制左ノ如シ&br&注排水部指挥官 舰长ノ命ヲ承ケ注排水装置ニ依ル注排水作业ヲ指挥スル者ニシテ工作长ヲ以テ之ニ充テ又必要ニ応ジ分队长又ハ乗组士官ヲ以テ之ニ充ツルコトヲ得&br&注排水部附 注排水部指挥官ノ命ヲ承ケ其ノ业务ヲ补助シ又ハ一部ノ指挥ヲ分掌スル者ニシテ乗组士官、特务士官、准士官ヲ以テ之ニ充ツ&br&&br&副长ハ応急ノ全般指挥ニ関シ舰长ヲ辅佐シソノ命令ヲ执行スル场合ニハ特ニ之ヲ応急総指挥官ト称ス&/blockquote&(d).
损管作业部门:&br&当应急状况发生时,附近战位上的人员应优先处置应急状况。因此损管队将主要负责舰内没有战位的部分。但在实际上损管队往往也会参与战位附近的应急作业。&br&&br&三.
&b&结论&/b&&br&&br&&br&&br&&ul&&li&&b&战史战例分析&/b&&/li&&/ul&由于需要对美日双方的损管水平进行对比,我们将选择二者所处损管条件类似的案例进行分析。&br&&br&&b&一.
炸弹决胜:九九舰爆与SBD的毁伤效果&/b&&br&九九舰爆可以挂1枚250kg和两枚60kg,总重有370kg,无畏通过减少机内燃油可以达到454kg,事实上二者的载弹量差异并不大,但&b&炸弹的性能&/b&决定了所谓的“损管水平差异”。&br&日本俯冲轰炸机主要挂载航弹:&br&&ul&&li&99式250公斤通常弹(炸药量60公斤,系数24%,安装长延时引信,倾彻力50毫米装甲)&br&&/li&&li&98式250公斤陆用弹(炸药量96公斤,系数38%,安装瞬发引信,倾彻力400毫米水泥)&br&&/li&&/ul&实际上日本二战前就有一种250公斤的(陆用弹炸药量150公斤,系数60%),但二战航母好像没有配备。&br&美国俯冲轰炸机挂载一般分成两类:&br&&ul&&li&侦查中队挂载227公斤的MK 12通用炸弹(炸药量113公斤,系数50%)&/li&&li&轰炸中队挂载454公斤的MK 13半穿甲炸弹(炸药量244公斤,系数53%)和MK 9通用炸弹(炸药量332公斤,系数73%)。&/li&&/ul&瞬爆引信的陆用弹与长延时引信的通常弹对飞行甲板的摧毁效率都很差,无法满足瘫痪敌方航母起降能力。航母决斗时,日本的250公斤通常弹和陆用弹是混用,一般是2比1的比例,作为主力的通常弹设置了长延时大多在穿透四五层甲板后在船体深处起爆,炸点在船体深处,对飞行甲板的破坏就是一个小穿孔,而陆用弹则是触发引信用于压制防空炮,往往触及甲板就爆炸,炸点在飞行甲板上,对飞行甲板的损害只是一个向下的破洞,再在加上装药不足,对飞行甲板破坏并不严重,可以用木料把飞行甲板补上。&br&美国通用炸弹倾彻力理论上来说和日本没什么区别,但美的引信设置导致炸弹在上机库爆炸,这客观上达成了更好的杀伤效果,通常将日本航母飞行甲板炸的向上翻卷鼓起,根本无法做战地维修,这是比较理想的效果。再加上装药量巨大,对飞行甲板损毁极其严重。&br&日本实际仍未触摸领悟到航母对战的核心法则,依旧是一种大舰巨炮式的思维,追求所谓的穿甲深度。日美两国航母的飞行甲板,在结构、易损性和维修性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美国投掷的是日本的250的陆用炸弹或者通常弹,日本人照样可以用木头把破洞补上,问题都是该死的引信造成的,炸点决定后效,1942年日本人的血白流了。&br&&br&&br&日本250公斤陆用弹(炸药量96公斤,系数38%)造成的杀伤效果,假如99舰爆装备一枚370公斤陆用炸弹(炸药量222公斤,系数60%),并配上适当的引信,结果可能大相径庭。&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少女r修理bu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