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战地记者招聘记录S249的战况

记录坊:关于四位生于70年代的战地记者__科技时代_新浪网
记录坊:关于四位生于70年代的战地记者
.cn 日&14:27 城市画报
  这一次,我们的主题是――战地记者。
  安替,陆云,褚宁,方迎忠。他们是奔赴伊拉克战争的40位中国战地记者中的4位。
  战地记者,一个那么特殊的职业,只出现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我们用他们的眼睛,得以张望硝烟里的故事。
  我们尊重所有战地记者。但我们希望所有战争都从此蒸发在这个夏天的阳光里。
  北京?建国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驻京办事处
  安替(真名:赵静),生于1975年,就职于南方日报业集团21世纪报系
  出生地:南京
  现居地:北京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程度:大专
  我于日进入巴格达,3月17日撤回约旦安曼,4月初回香港、广州、北京。
  描述你在战争中体验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美军“震撼与畏惧”轰炸之夜,我立刻写下了《新罗马帝国炸碎了我的心》的反战争议文字。
  描述你回到家最原始的感受――从禁欲的中东国家经保守的香港回到广州时,虽然有SARS,但看到街上的火爆美女,还是由衷地说出了“祖国真好”的感叹。
  描述记者与战争的关系――我相信,战地记者都有病,心理中某处需要强烈的意义去填满。
  用一个比喻描述战争中的城市――战争中的巴格达,看上去依然是令人奇怪的平静,这场战争似乎只发生在媒体中。
  腾空的时候,我……要学习阿拉伯语。
  南京?宁海路
  陆云,生于1979年,就职于南京现代快报
  出生地/现居地:南京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我于日进入约旦,3月14日进入科威特,3月26日进入伊拉克SAFWAN,3月31日从科威特返回约旦,4月9日回到南京。
  描述你在战争中体验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3月26日,伊拉克境内,数百名伊拉克人哄抢由科威特红十字会派发的人道主义救援物品。哄抢之前,伊拉克人聚集在一起高喊口号:“保卫伊拉克!保卫萨达姆!”可是抢完以后,他们告诉我,他们家里有食品,这些抢来的东西是拿去卖的。
  描述你回到家最原始的感受――鼻子酸了,想哭,但又很想留在海湾地区。
  描述记者与战争的关系――记者是战争的参与者与旁观者。
  用一个比喻描述战争中的城市――灾难深重地期待新生和解脱的古老的灵魂。
  腾空的时候,我……我很放松,样子肯定很傻。但我觉得只要敢于跳起,也许梦想就会在这一刻变为现实。
  上海?南京路置地广场门口
  褚宁,生于1976年,就职于解放日报
  出生地:新疆乌鲁木齐
  现居地:上海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我于日进入以色列,3月18日进入约旦;3月24日回到以色列。3月27日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回北京。
  描述你在战争中体验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到建立在约伊边境荒漠中的难民营采访,一个简陋的小帐篷外堆满行李,一个中年男子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专注于手中的一本书。我的阿拉伯向导说,那是《可兰经》。周遭乱哄哄的背景下,男子读书的侧影仿佛一尊雕塑。
  描述你回到家最原始的感受――家里的日历上,看到妈妈用笔细细地在日历的间隙记着我每日的行程,几乎热泪盈眶。
  描述记者与战争的关系――很显然,记者不是战争的主角。有人说,“战争开始,第一个死亡的就是真相。”那么,记者就是试图挽救真相的人。
  用一个比喻描述战争中的城市――战争中的城市是战胜方的战利品。
  腾空的时候,我……想如果腾空跃起代表着一种自由,但愿卷入战争的人们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时候腾空而起。
  广州?人民路高架桥长寿路出口
  方迎忠,生于1970年,就职于广州日报
  出生地:海南
  现居地:广州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程度:高中毕业
  我于日抵达科威特,3月26日跟随第一批人道救援物资进入被联军控制的伊拉克南部城市的塞夫万;3月29日再次跟随人道救援物资进入塞夫万;4月1日,跟随美英联军进入乌姆盖斯尔港采访,并与英军一起在乌姆盖斯尔港搜索残余的伊拉克军队;4月5日回到广州。
  描述你在战争中体验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3月26日,在塞夫万,混黄的沙尘暴下,伊拉克人拼着命疯抢救援物资,一名瘦弱的伊拉克男人脸上溅满了牛奶,他顾不上抹去,死死地往前挤。他知道现场有200多名记者,有众多的电视台在向全世界直播,但是战争造成了他缺水和缺食,他没有尊严可言。
  描述你回到家最原始的感受――依然的味道和宁静,高度紧张和兴奋过后地极度疲惫,非常想睡觉!
  描述记者与战争的关系――记者就像饥饿的人盯着一桌美味佳肴。
  用一个比喻描述战争中的城市――真正战争中的伊拉克城市,我还没有机会去到,所以没法回答。
  腾空的时候,我……太造作了。
【】【】【
】【】【】
新 闻 查 询
&&&十万大奖抓典型!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狂野奔放的性爱旅行爱意缠绵的销魂表现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情趣演绎生活性趣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面对危险而恶劣的采访环境,你认为战地记者有没有必要学会一些基本的防御技能,毕竟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才是顺利采访报道的前提!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御技能。
想去没那个机会,当然得是正义的战争。
并不是所有记者都会与士兵在一起。那种伊拉克战争的中嵌入式记者采访是一种既受保护,又面临潜在袭击的战地记者工作。我当年的战地记者生活是平民式的,没有多少士兵打招呼...
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我一提交问题总是显示的是有敏感词汇~
给楼主一个参考文献地址其中就有这方面详细解说,包括投稿的邮箱地址~
参考文献:
尽量争取平衡中立。
我的方法是倾诉。整理战争摄影资料,出书;在全国各地讲座时给大家讲述当时的故事。我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今天回头看应该是抑郁症吧。很幸运了,我终于走出来了。
答: 听说欧小勇教授7月30号有去爱美尔坐诊,这是真的吗?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战地记者 出生入死——用镜头记录战火疮痍
近日,香港海防博物馆现正在举行“出生入死——战地记者”展览,展出约30组中外战地记者的随身装备、珍贵报道、新闻图片和影像,让公众了解战地记者工作时的险况,以及战争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展览为期约半年至明年1月31日,期间博物馆亦会就展览主题举办讲座,公众入场费用全免。
感受战争残酷
反思和平可贵
海防博物馆一级助理馆长李家乐表示,战地记者早于19世纪已于西方报业出现。他们随军队进行采访,透过电报将战场上所见所闻向远方读者报道,并把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举办这个展览是希望从历史角度,介绍战地记者起源,在不同战事中的角色,以及随着时间的阶段转变等,让公众透过展出的报道和照片,了解战地记者为报道战事所付出的努力,体会战争残酷,揭露战争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伤害,以及反思和平的可贵。
展览的相片大约有30组。李家乐透露筹备了约9个月,展览包括克里米亚战争、甲午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及越战等的照片及报道,亦介绍香港战地记者采访战争的情况。李续指,博物馆将会就展览主题举办讲座,邀请学者及记者从历史及实际采访工作的角度,阐述战地记者经历,从不同层面认识战地记者的工作情况。
摄影师沙飞于1937年拍摄的作品《战斗在古长城》
最早记录战争的摄影师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用的摄影车。
以报道克里米亚战争而成名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William Howard Russell)。
描绘日本记者随军参与中日甲午战争采访的版画。
李家乐另提到,展览的重点展品包括战地记者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徕卡I”相机,香港记者于2003年采访伊拉克战争时所穿的保护衣和防毒面罩,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头盔和防弹衣,以及珍贵图片包括《被烧的越南女孩》和在士兵群中拍出的一组“失焦”照片等。
图一为展览中展示的战地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平板天线、卫星电话、视像器材。
图二为战地记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徕卡I相机。
香港记者于2003年采访伊拉克战争时所穿的保护衣。
香港记者采访伊拉克战争时使用的防毒面罩。
图为展览中展示的战地记者在战区采访时使用的防弹衣和头盔。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于筲箕湾东喜道175号,有兴趣的茶客快去围观吧~
香港战地女摄记
无惧ISIS闯摩苏尔战场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Mosul)在过去一年饱受战火摧残,来自香港的美藉摄影记者 Nicole Tung 冒着危险亲赴摩苏尔采访。
为了赴及战争最前线拍摄伊拉克政府军与ISIS军队交火的画面,Nicole联系了伊斯兰政府军,可跟随军队采访,沿途拍摄军人作战的情境。这照片摄于11月15日,Nicole跟随伊拉克政府军第9队作战,她在军队的越野车上进行采访。她如此忆述随军采访的过程:“每天早上我都要先到摩苏尔以东约80公里的艾比尔(Erbil),那是首个检查站,然后再花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车程到达前线。我乘坐军队的越野车,他们会带我到特定的地点进行采访。”
摩苏尔东南地区 Qayyarah的油井起火后,整个地区被黑烟笼罩,但不少无处可逃的居民亦居于该区。Nicole 于去年11月10日为驻守 Qayyarah哨站的军人拍照。伊拉克政府军至今收服了摩苏尔东部地区,政府军即将启动于摩苏尔西部地区的战争,收复西部地区。
战争带来死亡,Nicole 在前往摩苏尔的路上亦目睹尸体。她于11月9日到达刚被政府军解放的 Hamam al Alil 城镇采访,在小镇附近的垃圾场发现了两具尸体,两名死者的双眼被人用布蒙住、手脚被绑。相信死者是当地警察,被 ISIS 军人捉拿后遭行刑处决。政府军一路向摩苏尔推进时发现了数个乱葬岗,Nicole 认为这些痕迹就象是提醒着人们, ISIS 在伊拉克施行过残忍的暴行。
除了死亡,战争亦令大量平民受伤。11月14日,Nicole 在摩苏尔遇上 Jassem。10岁的Jassem和弟弟在家门外玩耍时,不小心拾起了一个未爆炸的炸弹,随后灾难发生,受伤的 Jassem 无助地躺在担架床上,等候救护车来到将他送院救治。面对生离死别,Nicole 坦言她也会感到难过:“但作为专业的记者,我在采访时会尽量抑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可以专注、客观、准确地完成采访。”她补充:“有时我也会情绪低落,但在现场时我会暂且放下感受,直到回到家中才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朋友倾诉也令我可以释怀。”
在摩苏尔附近的Gogjali检查站,伊拉克警队捉拿了一名涉嫌与ISIS有连系的男子,并将他双手捆绑,准备查问他与 ISIS 的连系。当地的安检人员对逃难的平民介会作出查问,以检查他们是否与 ISIS 有关。然而部份人员会对疑人作严刑拷问,国际特赦组织亦曾批评有关做法,指当局以酷刑作为报复的方式。
战火造成死伤,也令人家破,幸运的或会在路上重遇失散的家人,Nicole 正正目击了这感人的一幕,也拍下了这帧照片。这对母子自从 ISIS 于2014年占据摩苏尔后便失散,当年儿子留在摩苏尔城中,刚好离开了摩苏尔的母亲因无法进入 ISIS 的控制范围,一直无法回家。二人在去年11月7日在摩苏尔的Hassan Sham难民营重遇团聚,母亲激动地拥着儿子 Laith,喜极而泣。
饱受战火摧残的摩苏尔逼使大量平民出走,然而他们即使想逃离伊拉克,亦须经历重重关卡,以证明与 ISIS 无关,才准放行逃难。照片摄于 11月7日的Gogjali检查站,平民从卡车跳下,准备接受检查。曾到叙利亚采访的 Nicole 坦言,在摩苏尔采访勾起她过往在叙利亚采访的画面。“伊拉克和叙利亚一样,大部份平民只想在家中安稳过活,有部份甚至从未对政治表态,但却因战争的暴行、有危机被绑架、以至生活必须品价格飙升,最终被逼离开家园。他们离开家园,并非因为想去欧洲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Nicole说。
即使生活艰难、危机四伏、环境恶劣,仍有伊拉克人选择留下。在油井被焚的Qayyarah地区,连原本雪白的羊毛也被黑烟熏黑,变成一只只的黑羊;少女牧羊人在荒地上放牧。Nicole说,不少难民曾经历家人被杀害,或者房子被炸毁。“我发觉伊拉克与叙利亚十分相似——面对如此困境的平民们在别无选择下唯有倾尽毕生力量、冒着一切风险,尝试逃往欧洲或者其他愿意接纳他们的国家。”
Qayyarah的天空被浓烟熏黑;在浓烟和战争的荫霾下,平民照常生活,图为当地的小贩在卖菜和生果。在前线拍摄难民和战争,令Nicole明白难民们的苦况。她说,照片隐含战争如何伤害人类的信息,但她把诠释照片的空间都留给读者。
作为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于2014年被伊斯兰国(ISIS)军队占据。伊拉克政府军于去年10月展开收复摩苏尔之战,政府军由摩苏尔东部开始进攻,战争一直持续至今尚未停息。联合国于本年一月表示,摩苏尔之战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城市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战争造成大量伤亡,更严重的是大量居于摩苏尔的平民为逃避战乱而出走。部分人选择暂居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亦有不少平民流亡而变成难民。
Nicole的照片除了纪录了战争的残酷,也捕捉了难民母子在战乱中重遇的感人时刻。Nicole 的照片于今年首次在香港发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口述档案】战地记者张子固:用生命记录真相
来源:潍坊电视台
编辑:林峰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句格言描述的是哪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他们冒险、冲动、热情,充满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导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而他们就是――战地记者。今天我们就认识这样一位档案讲述者――张子固,听他讲述那段时代的南下记忆。
  上一页
相关链接:
下一篇:没有了
微信公众平台:wfcmwapp&&新浪微博:潍坊传媒网&&网群:&&白浪社区群:
没有相关信息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2998773 网站/软件:2998772 客服热线:8236889 技术维护: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
地址:潍坊市胜利东街85号广电大厦 邮编:261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地记者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