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有镇魔石的黑暗传说ios无限魔石吗,那是玉帝的法宝?

泰山上有哪些著名道观
泰山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道观庙宇,但是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保存至今的主要是两大建筑群——岱庙和碧霞祠。岱庙(图片来源于网络)岱庙:城堞高筑 宫阙重重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岱庙坐落在泰安成内西北角,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总面积约为9.6万平方米,历代帝王的封禅大典以及对东岳大帝的祭祀都是在这里进行。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碧霞祠:宏伟壮丽 高山建筑群碧霞祠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面积约为3900平方米,包含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碧霞祠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整个建筑群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坐落,布局严谨,在道教宫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碧霞祠(图片来源于网络)天书观:降天书 涌醴泉 山东省泰安市有处泰山坛埠,又名乾元观,明称碧霞元君行宫。在今泰安市西里许。宋大中祥符年间(;1016)建,传为宋真宗时,所降天书之处,因故名。在泰城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街头花园,里面有块大石碑,刻着“醴泉”二字,在此不远处还有一块石碑,用苍劲的大字写着“天书观遗址”,就是宋真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降天书的地方。降天书时,这眼泉中涌出清冽的泉水。在中国古代,降天书、涌醴泉,这些都是祥瑞的象征,所以后来宋真宗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庙宇。王母池:依山傍水 历史悠久王母池是一组依山傍水、高下相间、玲珑紧凑的古代建筑群,位于泰安市城区环山路东首,虎山水库南,古称“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王母池分前后两院,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东为观瀑亭,西有老君堂,曾陈列有唐代的“鸳鸯碑”(现移至泰安岱庙)。王母池(图片来源于网络)玉帝观:泰山最高的道教宫观玉帝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历城及长清两县境内的泰山极顶。旧称玉皇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九年(1483)重建。原在极顶巨石之上,明隆庆六年(1572)万恭将其北移今址;观内正殿三间,尊奉玉皇大帝。东建观日亭,可观赏旭日东升景观,西建望河亭,能遥望黄河金带。极顶石四周围以石栏,上题刻“极顶”二字,又有“古登封台”、“天左一柱”等石刻题字环列其旁。为泰山最高的道教宫观。在历史上,除岱庙和碧霞祠之外,泰山还有很多其他的道教宫观如青帝观,升元观、斗姆观(古称龙泉观)、碧霞元君祠、会真宫,以及建于元、明的长春观、三阳观、酆都庙、万仙楼、灵应宫等,这些宫观在明朝查志隆所编的《岱史》卷九《灵宇记》以及清代聂钦所著的《泰山道里记》里都有记载。可惜的是,到了明、清,除东岳庙,碧霞元君祠屡经修葺外,其余宫观因为年久失修,渐渐的都成了废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坚持到底】生命中许多的错失,是因为我们不坚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欺骗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殊不知命运再好,都要经历风雨和黑暗;就算再糟,上天也会为你预留一片阳光,只要你用心找寻,就不会永远站在阴霾之下。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开拍 "猴哥"翻身成玉帝,钱雁秋石敢当—雄峙天东,猴哥的个人空间,石敢当的大小,石敢当和赤鳞鱼,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演员,石敢当的传说,关于台上石敢当的诗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开拍 "猴哥"翻身成玉帝
时间: 09:52:13 来源:搜狐娱乐
原标题:《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开拍 "猴哥"翻身成玉帝,钱雁秋石敢当—雄峙天东,猴哥的个人空间,石敢当的大小,石敢当和赤鳞鱼,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演员,石敢当的传说,关于台上石敢当的诗
六小龄童饰演玉皇大帝
  搜狐娱乐讯 9月13日,古装大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在泰山之巅玉皇顶举行开拍仪式。导演兼编剧钱雁秋、主演六小龄童、张子健、贺刚等出席仪式。
  钱雁秋抨击神话剧怪现象 张子健首演神话剧
  虽然是第一次执导神话剧,钱雁秋却是有备而来。在开拍仪式上,钱雁秋对当今神话剧拍摄中的一些怪现象提出了质疑,“以前很多神话剧拍的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实拍的东西太少、电脑合成的东西太多了,这其实是一个不对的思维,”钱雁秋认为,“能拍的一定要拍,实在拍不了的才用电脑合成,这应该是拍神话剧负责任而且是正确的方式”。
  而对于此次的外景地泰山,钱导赞不绝口,“泰山非常具有神话剧特色,在这种云雾之下,会有在仙境的感觉”,可以说,正是泰山这种如临仙境的景色,让钱雁秋导演对自己的拍摄理念有了更多的信心。
  钱雁秋导演的老同学、老搭档张子健也是第一次拍摄神话剧,饰演男一号石敢当。
  9000万重金投入 六小龄童饰演“玉皇大帝”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投资9000万元,可谓重金打造,主创人员除了编导演一体的全能制作人钱雁秋和中国第一孤胆英雄张子健这对黄金搭档,六小龄童也在剧中出演角色,而且令人意外的是,“孙悟空”竟翻身做了“玉皇大帝”。六小龄童老师说:“孙悟空曾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现在也终于轮到我演玉皇大帝了,但毕竟玉皇大帝的形象是高大、威严的,外形条件十分重要,自己则更多的带有些儒气”,他说,自己将更多的研究玉皇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地位,力争神似。
  除了六小龄童扮演玉皇大帝,台湾演员刘德凯此次“好人”变“魔头”,饰演反派一号魔界的奎刚。而贺刚、淳于珊珊、关悦、钟卫华等实力派也倾情加盟该剧。另外,剧组将邀请国内顶尖的游戏设计团队,精雕细琢、倾力打造美轮美奂的人物造型和场景。
  石敢当打败魔头 拯救仙凡两界
  石敢当是源于泰山的一个传说,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人们用“泰山石敢当”来压邪镇宅。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的故事背景是在大唐年间,魔头奎刚纠结魔界、凡间的各种恶势力,妄图颠倒乾坤,独霸三界。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深思熟虑,派出石敢当去向仙人拜师,斗战神因石敢当与他同为灵石精魂所生,心神相通,遂将七十二般变化等通身本领倾囊相授。
  回到泰山,石敢当会同哪吒、杨戬等人一道,一次次识破奎刚的阴谋,在经过一场场凶险的恶斗后,终于将奎刚降服,镇在普照寺宝塔之下。随后,石敢当又马不停蹄赶往天庭、凡间,消灭了无天的众多手下和帮凶,帮助天庭和凡间恢复了往日的祥和。
  至此,石敢当成为仙凡两界名声大噪的英雄人物,除妖降魔,威震四方,人间也有了以泰山石刻以“石敢当”之名来镇邪安宅的习俗。
  “泰山石敢当”究竟为何物成谜
  “石敢当”三个字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急就篇》写道:“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关于石敢当的传说很多,有人说石敢当是块灵石,也有人认为石敢当是泰山神部下一个威猛的勇士,也有传说当年姜子牙封神过后,发现自己还没有封神,化身为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来历传说甚多,这也给泰山石敢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石敢当故事的发源地泰山,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将在这里大量取景,如石敢当出世、玉皇顶大战、灵山大雄宝殿等精彩场面,将淋漓尽致的展现泰山的恢弘与壮美;隆重热烈的泰山封禅、力挽狂澜的泰山奶奶等,也将展示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独特的历史地位。
  “石敢当”影响力遍布全球
  相比于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信奉的“妈祖”,人们对代表泰山的“东岳大帝”的敬拜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从全国各地所建的东岳庙就可看出,每到东岳大帝诞日,各地举行的东岳庙会更是使东岳大帝信仰深入人心。石敢当自然也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圣石。石敢当足迹遍布全国,并且流传到世界各地,从东南亚各国以及朝鲜、日本、韩国、到欧洲和美国的唐人街。
本文相关推荐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那些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几个-土巴兔装修大学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那些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几个
输入手机号码,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手机
装修顾问-馨馨
4年行业经验,24h可咨询
10秒闪电通过好友
报价短信已发送到您的手机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稍候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您的装修预算约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装修顾问 -馨馨
(四年装修行业经验)
微信扫一扫
3.&您家小区名称 :&&
请选择您家的装修时间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那些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几个
&&&&来源:
微信 手机看本文
更多装修流程、装修风水随时看
上古之时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敢当”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山东省汉族民间甚为流行。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美丽的泰山石敢当的传说。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一:石敢当降妖处理房子缺角的时候,不二的选择是泰山石。泰山石敢当是如何来的呢?这里面有一段传说。传说,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姓石,名敢当。他非常的勇敢,而且同情贫苦的穷人。在泰山一带很有名。一些人被欺侮了的人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只见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直钻姑娘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石敢当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对童男童女,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只见他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窜出一股妖风。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对童男童女同时敲响了锣鼓。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这股妖风后来到了福建,继续作威作福。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此后,&泰山石敢当降妖的事越传越远。于是,人们纷纷在石头上“泰山石敢当”五字,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村宅平安。今时今日,风水上以泰山石来化解房子缺角所带来的祸端。在所缺角处置用朱砂刻写“泰山石敢当”的吉祥物,即可化解缺角所带来的煞气。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二:石敢当装神相传,当年吕洞宾调戏白牡丹后,白牡丹得一子,因是私生,不以父姓,以石为姓,名石敢当,母子相依为命,生活艰辛,遭尽唾骂。石敢当长大了就到隔河的东村去上学。他每天早晚过河,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恭顺地自愿来背他。时间长了,白牡丹就觉着奇怪,问儿子:“你为什么过河不湿鞋,脚不凉呢?”石敢当告诉她说:“每天有个老头儿背着我过河。”他娘告诉石敢当说:“明天你问问老头为什么背你过河。”第二天早晨过河时,石敢当详细地询问了老头,老头说:“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来给你当差,二十年后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石敢当回家洋洋得意地说给他娘听,他娘兴奋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儿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饭的时候,就用烧火棒敲着灶王爷的神像念诵:“灶王爷你听着:要是俺儿当了皇上,俺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一天三顿饭,她敲着灶王爷说三次。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了,向玉皇报告人间善恶,他如实地将白牡丹的言行向玉帝做了报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说:“天爷爷,我一天挨三次敲,若不信看看小神头上的疙瘩。”说着,他伸着头用手着给玉帝验看。这下玉皇可生气了,认为真要叫石敢当坐了天下,他娘这个做法还了得吗?就命令雷公电母,到明年六月六日去江西龙虎山下,抽掉石敢当的龙筋。第二天早晨,石敢当又去上学,来到了河边。那个背他过河的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以后我就不来应差了,因为你以后不能再做皇帝了。”石敢当很惊奇,就问他为了什么?老头儿就将灶王向玉皇告状的事说了一遍。石敢当吓坏了,他恳求老头给他个解救的办法。老头嘱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记住:“紧闭嘴,咬紧牙,虽然龙筋被抽,不能再为人主,还可留个金口玉牙,说句话还有灵验。千万不可忘记。”石敢当最后问老头是谁,好铭记他的恩德,老头说:“我乃玉皇驾前,太白真人是也。”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电母奉玉帝之命,来抽石敢当的龙筋。这一天,石敢当按照太白金星的嘱咐,闭紧了嘴,咬紧了牙。一阵急骤的雷电后,石敢当软瘫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石敢当身体康复后,他恨透了灶王爷,心想:我还有金口玉牙灵验,说了算数,他找来一个,想把灶王装到葫芦里,叫他永远不能出来。他手拿葫芦头,来到灶王的神像前,大声喊道:“灶王毛神,装进葫芦。”就见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爷装进去了,石敢当就盖上了葫芦塞。石敢当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灵验,就想:天下这些小毛神,都不是好东西,他发誓要把这些小毛神通通都装起来,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愤恨。于是他便从江西一路北上,随走随装,江南所有的神仙,都无一逃漏。后来,他听说泰山老奶奶有道业,又很灵,他就又发狠,再把泰山老奶奶也装起来。石敢当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六月的泰山,在太阳的曝晒下,燥热极了,溪流里干涸得连一点水都没有。石敢当背着他装神的大葫芦,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走着,口渴舌燥,嗓子眼里都快要冒烟了。在这时,突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嬷嬷,提着一桶水,从山下走来。石敢当见了水,怎么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礼,要求老妈妈给他口水喝。老妈妈因泰山天热缺水,不给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妈妈说:“你要喝水,必须给我磕头,叫我三声亲娘才行。”石敢当果真趴在地上,磕了个响头,大声喊了三声亲娘,就趴在上喝了个饱。老嬷嬷说:“石敢当你喝了我的水,可别忘了我是你娘啊!”石敢当再三道谢满口应承。喝足了水,石敢当有劲了,一口气就上泰山顶,要到碧霞宫去装泰山老奶奶。当他走到神座前,拔开葫芦塞要装神的时候,就听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石敢当,石敢当,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来装你娘。”石敢当抬头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个他磕头叫娘给他水的老嬷嬷。若真装了她,不就真的是忘恩负义了吗?他又生气,又懊悔,就把手里的装神葫芦向地上一摔,摔了个粉碎。那些被装的神,这才见到了光明,解除了羁困,爬起身来,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个个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天下鬼神都怕石敢当,民间在冲路口的建筑物上刻泰山石敢当就是以此辟邪,这也是为什么泰山神特别全的原因。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三:石敢当救驾根据民间传说,太封元年,汉武帝于东巡泰山封禅,路经泰山政治文化中心奉高县。此县城东临红紫湖,城南之汶河水势浩淼,东海的水兽时常沿河上下出没,危害生灵。汉武帝乘船过河时,由当地桥沟石敢当护驾。船行至中心,突然上游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水势汹汹,武帝大惊。这时石敢当立于船首,手执宣花板斧大喝一声:“石某在此,休得猖獗!”河面立时风平浪静,汉武帝安全无恙地到达对岸。来到奉高,文武百官为武帝压惊。武帝问左右救驾者何人?有人说是石闾山下石敢当。武帝视其人非凡,又是石姓,石闾山必定蕴藏着天地之灵气,于是在泰山亟顶立石闾山石封之,四月返东海禅石闾。闾者,巷也。迷信的说法,谁家的宅子若冲街巷便犯了路剑,家中就不得安宁。泰山石敢当石刻为什么立于巷首,便不言而喻了。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四:石敢当降狐石敢当是一位医术很高明的针灸先生,他的家就住在泰山上,因此人人都叫他泰山石敢当。这个先生从来没有架子,甭管是谁,也甭管是什么时候,随叫随到,给人家针灸也不要钱。他特别拿手的就是治那妖魔鬼秽邪不拉子病。不管是千年修炼,还是万年修炼成仙的狐狸精附了人体,只要他去看准穴位,致命的一针,这狐狸精当时死去,病人立时就好。叫他扎死的狐狸精不计其数。因此,狐狸精又怕他又恨他。这一天夜里,石敢当睡得正香,听见有人叫门。他翻身就起来开门一看,见一老头牵着一头毛驴说:“石先生,你快去吧,我儿子有病,胡念八说的,可能是着了狐狸精。”石敢当一听没有怠慢,拿着他的针盒子上了驴跟着老头走了。约摸走了两个时辰,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来到一座深山里还是不见有人家。石敢当问:“快到家了吧?”老头说:“到家了,到了你的老家了,下驴吧。”石敢当一听,“坏了,上当了。”只好下驴。老头说:“好大胆的石敢当,我是报仇来了,俺有多少伙伴惨死在你手里,你就在这里等着吧,天到午时就杀你,看你也飞不到哪里去。”说完老头和驴都不见了。石敢当站了一会儿,心想:“走是走不了,黑天半夜的,四周都是山没有一条路,反正是死,我不如逛逛看看。”于是他就摸着黑向西北方向走去。走了约摸有二三里路,见有一间小屋,屋里有灯光。他想有灯光就有人,就敲了敲门,里面说:“进来吧。”石敢当推门进屋,见里面有一老太婆正坐着纺棉花呢。老太婆抬头一看说:“怎么还是石先生,你来干什么?”石敢当把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太婆说:“你可上当了,这山叫皮狐山,你幸亏是碰上了我,要不可真的活不出去了。来!”老太婆说着把石敢当的右手拿过去,在他的手心里划了个“十”字,说:“你好好攥着急的时候再敞开,快去吧。”这老太婆就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她是特地来搭救石敢当的。石敢当又逛荡着来到了下驴的地方。天已大明了,他见从四面八方,旮旮旯旯来了成群结队的狐狸精,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枪,嘴里不住地骂着向石敢当围来。石敢当坐在一块石头上,紧攥着右手,一动不也不动。天快到午时,石敢当周围的狐狸精足够好几百好几千,大的小的一齐向他围来。石敢当站起来猛一下子敞开手,只听平地一声霹雳,山摇地动,这些狐狸精有的当场就被霹死,有的被震昏,没有伤着的撒腿就跑。从此后,这些狐狸只要听着石敢当的名字就吓得屁滚尿流地快跑。到了后来,人们为了不再受狐狸精的害,就在路口墙上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凡是人走到那里都自然而然地念一遍,这样就永远不招鬼魔了。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五、泰山石部落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战争时,蚩尤部落被打败。蚩尤部落联军溃散,一部分逃跑至泰山,被泰山一石器信仰部落收留。炎黄部落联军追至泰山久攻不下,后来撤军。留在泰山的蚩尤残部,一部分归附了泰山石部落。一部分回到了原来部落领地,也将泰山石部落的救命之情带回了各自原来部落领地。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六:稀见民间传说(一)泰山与石敢当原为同窗好友。泰山家庭富裕,学习刻苦,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不但什么也没有考取,反而落到“独自一人在外过流浪生活”。有一次石敢当讨饭到泰山府,被泰山留住府上,一直以礼相待。数年后,泰山因公务外出,半年未归,石敢当自尊心很强,以为自己住的时间长了,泰山故意躲起来不见,故“永别了”。泰山办完公务回府后,听说石敢当死了,万分悲痛,也自尽了。因为泰山与石敢当情同一人,死在一块,后人纪念他俩,将泰山与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起,即“泰山石敢当”。这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侠义之士者,泰山也,而石敢当似乎还是一位胡乱猜疑的小人。(二)《泰山民间故事大观》载:唐太宗骑马上泰山,到回马岭时,一看到马蹄盘,实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时说了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借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查新、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到过泰山,当然就更谈不上骑马上山被泰山石阻挡的事了。这两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所谓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与石敢当的真实由来及内涵、作用差距甚大,与广泛流传的一系列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也大相径庭。笔者曾访问过泰山一带的许多长老,均无人知晓何时何地曾流传过这些民间故事。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多关于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信息请继续关注土巴兔。
热门活动: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来说两句吧:)
来说两句吧:)
自己的毛坯房子 装修步骤和流程
必知装修材料购买顺序 不再盲目选材
老房子墙面翻新 八步即可换新颜
北欧简约、复古美式、大气欧式、清新地中海风,总有一款适合你!
推荐城市分站&&
一万套装修案例
中国装修网回复:【泰山传说】这次收集的比较全。【泰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96,123贴子:
回复:【泰山传说】这次收集的比较全。收藏
【泰山的神全的原因】人人都知道“泰山的神全”,真是大庙小庙遍地皆是。神仙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上起天老爷,下至武大郎,真是无奇不有。这么多的神仙都集中在泰山上下,这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江西龙虎山下,出了一个真命天子,是玉皇大帝任命的,他下凡后,取名叫白氏郎不同,白氏郎长大了就到隔河的东村去上学。他每天早晚过河,都有一个白胡子老头,恭顺地自愿来背他。时间长了,白氏郎的娘就觉着奇怪,问儿子:“你为什么过河不湿鞋,脚不凉呢?”白氏郎告诉她说:“每天有个老头儿背着我过河。”他娘告诉白氏郎说:“明天你问问老头为什么背你过河。”第二天早晨过河时,白氏郎详细地询问了老头,老头说:“我皇陛下,你是真命天子,天帝派我来给你当差,二十年后你就是一朝人王地主了。”白氏郎回家洋洋得意地说给他娘听,他娘兴奋得不得了,就天天盼儿子做皇上。她每天在灶下做饭的时候,就用烧火棒敲着灶王爷的神像念诵:“灶王爷你听着:要是俺儿当了皇上,俺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一天三顿饭,她敲着灶王爷说三次。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了,向玉皇报告人间善恶,他如实地将白氏郎他娘的言行向玉帝做了报告。玉皇大帝不相信,灶王说:“天爷爷,我一天挨三次敲, 若不信看看小神头上的疙瘩。”说着,他伸着头用手着给玉帝验看。这下玉皇可生气了,认为真要叫白氏郎坐了天下,他娘这个做法还了得吗?就命令雷公电母,到明年六月六日去江西龙虎山下,抽掉白氏郎的龙筋。第二天早晨,白氏郎又去上学,来到了河边。那个背他过河的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以后我就不来应差了,因为你以后不能再做皇帝了。”白氏郎很惊奇,就问他为了什么?老头儿就将灶珦皇告状的事说了一遍。白氏郎吓坏了,他恳求老头给他个解救的办法。老头嘱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记住:“紧闭嘴,咬紧牙,虽然龙筋被抽, 不能再成人主, 还可留个金口玉牙,说句话还有灵验。千万不可忘记。”白氏郎最后问老头是谁,好铭记他的恩德,老头说:“我乃玉皇驾前,太白真人是也。”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电母奉玉帝之命,来抽白氏郎的龙筋。这一天,白氏郎按照太白金星的嘱咐,闭紧了嘴,咬紧了牙。一阵急骤的雷电后,白氏郎软瘫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白氏郎身体康复后,他恨透了灶王爷,心想:我还金口玉牙有灵验,说了算数,他找来一个葫芦,想把灶王装到葫芦里,叫他永远不能出来。他手拿葫芦头,来到灶王的神像前,大声喊道:“灶王毛神,装进葫芦。”就见一道火光,就把灶王爷装进去了。白氏郎就盖上了葫芦塞。白氏郎一看,他的金口玉牙真灵验,就想: 天下这些小毛神, 都不是好东西,他发誓要把这些小毛神通通都装起来,也好消除被抽筋的愤恨。于是他便从江西一路北上,随走随装,江南所有的神仙,都无一逃漏。后来,他听说泰山老奶奶有道业,又很灵,他就又发狠,在把泰山老奶奶也装起来。白氏郎一上泰山,老奶奶就掐算好了,她也做了一番巧妙的安排。
六月的泰山,在太阳的曝晒下,燥热极了,溪流里干涸得连一点水都没有。白氏郎背着他装神的大葫芦,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走着,口渴舌燥,嗓子眼里都快要冒烟了。在这时,突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嬷嬷,提着一桶水,从山下走来。白氏郎见了水,怎么能不喝呢?他向前施礼,要求老妈妈给他口水喝;老妈妈因泰山天热缺水,不给他喝。他再三苦苦哀求,老妈妈说:“你要喝水,必须给我磕头,叫我三声亲娘才行。”白氏郎果真趴在地上,磕了个响头,大声喊了三声亲娘,就趴在水桶上喝了个饱。老嬷嬷说:“白氏郎你喝了我的水,可别忘了我是你娘啊!”白氏郎再三道谢满口应承。喝足了水,白氏郎有劲了,一口气就上泰山顶,要到碧霞宫去装泰山老奶奶。当他走到神座前,拔开葫芦塞要装神的时候,就听神座上的碧霞元君喊道:“ 白氏郎, 白氏郎,你忘恩负义丧天良,拿着葫芦来装你娘。”白氏郎抬头一看,神位上坐的正是那个他磕头叫娘给他水的老嬷嬷。若真装了她,不就的是忘恩负义了吗?他又生气,又懊悔,就把手里的装神葫芦向地上一摔,摔了个粉粉烂碎。那些被装的神,这才见到了光明,解除了羁困,爬起身来,向泰山上下,四面八方逃走了。这些逃神,在泰山上一个个都安上了位置,所以,到今天泰山的神,才多才全哩!
【泰山奈河】"奈河"是泰山西麓的山河沿山势而下,从大众桥附近的大石峡起,经泰城西部向南,出城后汇入泮河,这一段称为奈河,清代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辨奈河》记:"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奈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河"。奈河一名的出现,与古代的泰山主人生死观念有关。《后汉书 乌桓传》:"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又《许曼传》:"自去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指泰山请命。"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后,其地狱观念就直接借用于泰山主生死观念。有的僧人在译经时就干脆把"地狱"译为"泰山"。例如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七:"闻泰山汤火之毒、酷裂之痛,饿鬼饥馑积本之劳,畜生屠剥割截之”此处的"泰山"就是"地狱"。《分别善恶所起经》:"四者死后,魂魄入泰山地狱中考治数千万毒,随所做受罪",更直接把泰山与地狱合二而一。《山东考古录。辩蒿里山》说"自晋陆机《泰山吟》始以梁父,蒿里并列,而后之言鬼者内之,遂令古昔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鬼伯之祠矣",顾氏指出泰山治鬼的这一流变是很正确的。   "奈河"二字是印度梵文"地狱"的译音。也就是说,"奈河"作为地狱观念是受了印度佛教影响,但作为冥间之河,却属汉化佛教的创造。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集中于唐代,敦煌文献书所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有描写目连阴间寻母,亲眼目睹地狱罪人在奈河上生离死别的骇人心魄场面。   可见在古代民众意识中,奈河是通往地狱冥府的必经之路。而奈河观念的形成,至迟不会晚于初唐。   另外,"奈河"观念的形成还与古代丧葬文牍中"奈何"一词的使用有重要关系,唐代吊丧葬,要口唱"奈何",与"奈河"是同音,敦煌王梵志诗中有"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角,相共唱奈何,送着空冢阁"的句子,唐人报丧帖子也常用"哀痛奈何"、"哀痛奈何"的格式。敦煌写本《搜神记》中就"若气已绝,无可救济,知复奈何!知复奈何?"以表示痛惜哀悼之意。这一"奈何"正紧密连系着阴间地狱之"奈河"的深潜意识。   奈河桥,奈河上有并列的三座桥。三座桥均建于奈河上,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现已全部建成大桥。中间的奈合桥,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过去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奈河桥。奈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为人不作亏心事,走过奈河桥不惊。
【泰山女儿茶的来历】泰山女儿茶的来历 相传很早以前,泰山扇子崖附近住着一对姓单的夫妻,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两人相依为命,靠种山上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有一年,单老汉的妻子得了重病,经救治,虽保住了性命却欠下了米财主5两银子。单老汉想等秋收时把债还了。谁知那年几乎滴雨未下,庄稼基本上颗粒未收。到了年底,米财主派人来催债,单老汉只好到米财主家去求情。米财主听了单老汉的话,不但不同情,还说明年还的话,连本加利要还20两。单老汉一听,心里顿时像压上了千斤秤砣。这天,他来到黑龙潭附近时,救起了一位姑娘并认她做了女儿。姑娘非常勤快懂事。一次,她到扇子崖下青桐涧里采摘了青桐叶子制作成茶,单老汉一尝,茶叶清香甘甜爽口,高兴地说是好茶。因为茶叶来自泰山,又是女儿制出来的,就起名叫泰山女儿茶。由于茶叶物美价廉,又能去病强体,深得百姓们的喜爱。每次单老汉下山卖茶,无论带多少茶叶,总是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卖完了。慢慢地,女儿茶在泰城出了名,单家的生意也越做越火。米财主听说单老汉做火了茶叶生意,而且家中还有一个心灵手巧、如花似玉的姑娘,就生了歹意。第二天一早,他带上几个狗腿子到单老汉家逼债。米财主听说单老汉钱不够还债的,就让姑娘给他做五姨太。单老汉不依,被几个狗腿子打倒在地。这时,姑娘走上前来扶起单老汉,答应了米财主的娶亲。三天后,姑娘坐上了花轿,等娶亲的队伍来到黑龙潭畔临时搭起的桥上,山洪恰好也来了。山洪冲毁了小桥,把米财主和那些狗腿子都冲进黑龙潭喂了鱼鳖。就在米财主葬身鱼腹的同时,有位樵夫看见洪水上腾起一片祥云,姑娘坐在云头上朝着扇子崖乘风而去。从此以后,单老汉便以制茶为生,老两口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再后来,泰山女儿茶的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远。据说那位姑娘,是泰山上的青桐仙子,她是受碧霞元君之命,来扬善惩恶、帮助单老汉的。
【煎饼卷大葱的来历 】
泰山石敢当 01:06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 急就章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敢当, 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 石敢当 ”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 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 。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 民俗 》41- 42期合刊 )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 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石敢当是五代汉时的勇士。明人陈断儒的《群碎录》云:“五代汉刘智远时,有勇士名石敢当,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见耶?仰即其人与?”杨信民的《姓源珠玑》亦讲“五代刘智远为晋祖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遇于卫州。智远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槌侍。 晋祖与愍帝议事, 智远拥入, 石敢当格斗而死, 智远尽杀帝左右, 因烧传国玺。 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 我们认为,石敢当之石碣(碑)与五代勇士石敢无关,理由有二:(一)遍查旧、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无名石敢当者,亦没有把勇士石敢尊为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据《旧五代史·高祖本记上》记载:“应顺舍,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 与晋高祖相遇于途, 逐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铁槌立于晋高祖后。乃有变,敢拥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逐免晋高祖于难。” 再据《 新五代史·汉本纪要第十 》记载:“ 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祖入室,敢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旧、新《五代史》记载虽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当则是一致的。(二)石敢当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已见到,莆田县曾出土唐大历五年的“石敢当”石铭,据此,石敢当早于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里也曾明确指出石敢当与五代之石敢无关:“据《五代史》,刘知远为晋押衙,高祖遇唐愍帝于传舍, 知远使勇士石敢袖锤侍高祖以虞变,谓植石所镌取此,即大历有镌之者,断知此说非矣。” 第三种说法是把“泰山石敢当”说成是“大夫”(即医生)。《茶香室丛钞》卷十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无医病之说,亦无大夫之称。”单就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当为大夫的说法流传并不广,仅止于北方,而南中皆无。北方何以流传泰山石敢当为大夫之说,考其渊源,是流传已久的石敢当可降妖镇邪的演绎。在流传泰山石敢当可以治病时,恐怕已没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还是什么东西,不然,何以讲“能暮夜至人家医病”而不讲白昼亦能入人家行医? 据查阅文献资料及在泰安市境内的调查可知,凡刻( 书 )“ 石敢当”(或“ 泰山石敢当 ”)之类者,多用石质材料 ,而用其它材料者较为少见。
1988年,在肥城县发现12处刻( 书 )“泰山石敢当”或“泰山石镇宅”者,除两处新房子是书写在墙壁上的以外,其它10处均是刻之于石的。立(砌)石刻“石敢当”之类语言的基本作用是什么呢?诸如莆田县出土的唐大历五年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这种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义。“ 石敢当 ”三字中有“石”字,石敢当刻于石上,其作用是厌殃镇邪,从其深层内涵上考察恐不无内在联系。汪宗衍先生《石敢当》一文中谓:“《淮南·万毕术》云,‘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 ’,庚信《小园赋》,‘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民俗》86-89期合刊)。 王成竹先生认为,这很可能是石敢当的由来。同时王先生又指出: “就石敢当三字字义讲,盖即石可当其冲也。故镇于庐舍,墙隅街衢巷门前直冲之处也。”(《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二同志认为王成竹的见解“颇有道理”,并进一步指出 :“ 宋庆历中所发现之唐代石铭(指莆田石铭),非如后代小石碑,而是埋于宅基下, 与上引镇宅之石颇相类。实际上,此即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以石为灵物,赋予辟邪镇鬼之神力埋于宅下,后又借用“石敢当”句,以壮声威。即如近代简化为小石碑,小石人,实亦视为辟邪之灵物耳。”(《 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认为石敢当是“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极有见地,稍感不足的是没有展开论述。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我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 :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 ,不能取胜。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羌人如言而行, 果然得胜。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即能增加收获。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块放在死者头部可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少者五,六块,多的达105块。广西南宁地区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 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1945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发掘两座墓葬,都有大块砾石随葬。另外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的部分史前墓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值得指出的是,在史前墓葬中或在同一墓区中,随葬石块者总是少数,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墓葬中随葬的石块很可能是灵石,其目的是借助灵石来镇墓驱邪, 防止死者变成厉鬼作。 下面我们再回到石敢当的探讨上来。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 石敢当” 之语,唐颜师古有注。前已指出,颜氏注“石”为姓不妥。石敢当的真正含义应当解释为“ 盖即石可当冲也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也可以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找到旁证:“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 顿息石人下小暝,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此事被路人哄传, 说“ 石人能治病, 愈者来谢之”。 又说“头疼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 ”,“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故尊那墓前石翁为“贤士”。显然这是人们把石人作为避邪治病象征的一例。这里附带讲一下,泰山山顶碧霞祠院内两通碑,俗称御碑,至今有用硬币摩碑防病之俗。 摩碰御碑者口念道:“ 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此俗与上述应劭所记有相似之处,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此石铭原埋于宅下,其镇宅之意不言而喻。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 通俗编》引《继古丛编 》云: “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袁枚的《随园随笔》亦载:“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本世纪二十年代邓尔雅先生调查:“粤俗随地有泰山石敢当石刻。大抵其地有鬼物为崇或堪舆家以为形势而弗利居民,借此当煞气耳。以上所引的资料多属南方 , 其实北方亦然。前文引清代王渔洋山人(即王世祯)语“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证。枣庄市底阁曾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 呈红色, 高1.1米,宽0.65米,厚0.35米,上刻有“镇宅煞鬼,隆庆二年立”字样。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后的年号,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
肥城县张庙村亦有“泰山镇石宅”小石碣发现。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有关石敢当之习俗,是古代灵石崇拜之遗俗,其作用,无论在何处,主要是避邪厌殃。 或许读者注意到,上述所引资料,有“石敢当”,亦有“泰山石敢当”,而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及到泰山石敢当,有“石敢当”亦有“泰山石敢当”,而较早的资料只讲石敢当而没有涉到。那么“泰山石敢当”出现及流行于何时呢?“ 泰山石敢当 ”,与“石敢当”又是什么关系呢?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侧民间故事讲:相传康熙年间,将军拜音达礼年,以邸中东廊与浮图相向,居者辄不利。适道出江西,因诣龙虎山,乞张真人厌胜之术,甫就坐有赭衣道士跌坐盈西,真人指谓将军曰:“祈此师可也”。因礼拜之。道人曰:“此宅煞细故,以大字镇之当吉。”索纸大书“泰山石敢当”五字。款著纯阳子书。将军惊谢,旋失道士所在,真人曰:“本日纯阳师值殿,公幸遇之,福缘无量哉。”遂奉发南归。勒石东廊, 字径逾尺。见者咸谓出入虞褚间。 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广东徐闻县民间传说谓: 康熙年间,数任知县皆到县不几日,即卒于任上。某黄知知其事,携一风水先生同赴任。先生察明系本县一座宝塔之影正落于县太爷公座之上,诸官皆因不能经受宝塔之压力而死。遂于县衙前立石碑,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谓泰山之力可敌宝塔。此后遂无事。这两则民间故事虽然讲述的有所不同,但有其共同点 : 一是故事均发生在清康熙年间,二是皆以泰山石敢当镇邪。又清初人王世祯(1634年-1711年)谈齐鲁之俗时也涉及到“泰山石敢当”。据此可知,“泰山石敢当”流行于清初,其出现时间可能早至明代。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为“太”,也就是“大”,广意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压妖镇邪,在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屡见不鲜。如《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孙悟空),就曾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狭义的太山(大山)是指今泰安市境内之泰山。泰山巍峨高大,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是一座神圣的山。汉武帝刘彻赞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 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泰山有无量的神威不言而喻,因而在避邪厌殃的石敢当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难理解。 明清以后,直至今天,关于石敢当( 或泰山石敢当 )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 。 我们手上掌握的这类民间故事传说,除邓尔雅先生收集的一则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一则外,见诸于文字的还有十余则 , 分别载于近几年出版的《 泰山传说故事 》( 简称《 传说故事》 )、 《泰山民间故事大观》简称《大观》)、《泰山民间故事》简称《民间故事》)、《泰山传说》简称《传说》)、《泰安风物》(简称《风物》)等书。 前文所引邓尔雅先生收集的及宗力、刘群同志提供的两则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传说,都把石敢当作“石”为基本出发点,它流行的时代虽然不算早(清初),流行地区也不算广泛,但就这两则民间故事传说的深层内涵而言, 其来源是古代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镇邪厌殃意义的发展。莆田县出土的石铭,特别是石铭中 “ 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数语,对这类民间故事传说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可以说,这是正宗。另一类是关于降妖治病型的民间故事传说,它是把石敢当当作“人”为基本出发点。《 大观 》所载“驱妖型”二篇,驱鬼型一篇(为降妖治病类的变型)以及《传说故事》所载的石敢当传说,都可划归此类。这类民间故事传说多讲石敢当,既勇敢且又为鬼妖缠身的人治病,显然与清人王世祯所讲的北方人谓石敢当为“石大夫”有关。此类民间故事虽然把石敢当作为人看待但所述故事的深层内涵与作为灵石崇拜的具有镇邪厌殃作用的石敢当不无关连。 第三类是将石敢当附会于五代勇士石敢的民间故事传说。如古月同志整理的《石敢当》(载《风物》)、鲁岳同志整理的《石敢当》(载《传说》)都是如此。宝君、秋水同志整理的《泰山石敢当》(载《民间故事》)言石敢当原名“石钢”,被送外号“石敢当”。
显然石钢之是五代石敢之转音。此类民间故事传说均讲石敢当英勇无敌除暴安良 。 认为石敢当与五代勇士石敢有关者,明清以后不乏其人,清人金綮编修的《泰山志》也讲:“石敢当乃五代时勇士……袖铁槌侍高祖,遇变,遂于左右格斗而死。稽宅经须避方煞,故取名石敢当耳。”石敢当与石敢虽然是两码事,但就石敢当可抵当一切及石敢当英雄无敌而言,多少还是有一点联系的。 第四类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一是泰山与石敢当为两挚友型,二是唐太宗被泰山石阻挡型(见《大观》)。 挚友型讲泰山与石敢当原为同窗好友。泰山家庭富裕, 学习刻苦, 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不但什么也没有考取,反而落到“独自一人在外过流浪生活”。 有一次石敢当讨饭到泰山府,被泰山留住府上,一直以礼相待。数年后,泰山因公务外出,半年未归,石敢当自尊心很强,以为自己住的时间长了,泰山故意躲起来不见,故“永别了”。泰山办完公务回府后,听说石敢当死了,万分悲痛,也自尽了。因为泰山与石敢当情同一人,死在一块,后人纪念他俩,将泰山与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起,即“泰山石敢当”。这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侠义之士者,泰山也,而石敢当似乎还是一位胡乱猜疑的小人。“阻挡型”讲:唐太宗骑马上泰山,到回马岭时,一看到马蹄盘,实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 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时说了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借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查新、旧《唐书》,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到过泰山,当然就更谈不上骑马上山被泰山石阻挡事了。这两则民间故事传说所述所谓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与石敢当的真实由来及内涵、作用差距甚大,与广泛流传的一系列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也大相径庭。笔者曾访问过泰山一带的许多长老,均无人知晓何时何地曾流传过这些民间故事,这是否有编造之嫌呢? 综上所述,石敢当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之遗俗,与“人”无涉。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其意一也。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在深层内涵上, 有与石敢当的有正含义一致,有的部分相关,有的则完全不同。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有其这样那样的原因。
泰山是一座名山,不仅以其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闻名,而县以其灿烂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它经过2000余年的积累与沉淀,无论是身为人主的帝王,还是命在朝廷的达官,无论是放浪山水的文人,还是云游四方的僧道,更甚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众生,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憧憬与希望,都在泰山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有所体现,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部缩影,泰山的典故与传说,就是这个缩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岳为首,泰山可依,泰山梁木 泰山不让土壤等等,许许多多典故与传说,反映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不屈不挠,磊落光明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仇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典故与传说,不仅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有着广博而精深的文化内涵。所有这些神话传说,象这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一样古老、美丽、动人,祖祖辈辈流传着。
【五大夫 】五大夫松斜依拦住山,背靠五松亭,在这里可遥望十八盘,南天门,只见两山对峙,万仞中鸟道百折,云蒸霞蔚,迷离耳目衣袂之间,松涛阵阵,传千谷万壑不绝。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只见水流潺潺,陡然入涧,瀑水悬流,溅花泻珠,风响水鸣,万籁俱寂,风景之秀丽之清幽以言表。 据说,秦始皇做皇帝时,发现东南有天子气,唯恐别人夺了他的皇帝宝座,就带了大队人马,从京都咸阳出发,浩浩荡荡来到泰山封禅,一是想借此报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风,以便慑服天下。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始皇爬到半山腰,虽骑马乘轿,却也早已累得汗流满面。忽然,天气骤变,乌云从山头滚下,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措手不及,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随行人员早乱了套,钻洞的钻洞,爬崖的爬崖。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因在树下,未遭风雨侵袭,为赏松树遮雨之功,始皇当即封它为“五大夫”。圣旨刚下,就听到树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统,你不以社稷为重,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大增赋税,乱派徭役,无德无仁无礼,妄受帝命,凭什么乱封左右”始皇闻听此言,又想起刚才忽遇大雨,感到实在晦气,很不高兴,封禅弄了个不了了之。始皇圣旨已下,把大树封为“五大夫”,以后人们便将此树称之为“五大夫松”,再后来错传成了五棵松树。据说,在万历三十年,由于泰山蛟龙腾起,山洪瀑发,秦松被水冲走,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时补载的
【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还有一棵袅袅亭亭的松树,一枝长长的树干斜向下伸展着,好像殷殷热情的泰山在企盼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许多年轻的情侣,更是将她作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树下留影,因为她向上凝聚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阳洞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亲相爱,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采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复了健康。花匠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拿出许多奇花异草的种子相赠,说是撒在山间,来年泰山将会漫山花香,分外妖娆。他们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丽,又一次,一位石匠来他们家避雨,他们倾其所有,热情款待,石匠为了感谢他们的盛情,一夜之间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盘道,引来了大批的游人,使他们夫妻大开眼界,后来,丈夫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丽,决心出到外面学习技艺。然而丈夫走了一年,两年,三年,却迟迟不闻归期,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轻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着,执蓍地期待着,漫天的大雪掩没了她的身体,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年轻的妻子却不见了,在她站过的地方长出一棵亭亭玉立的松树,像那少妇首望远方,企盼着丈夫的归来。有一天, 她的丈夫终于回来了,见妻子变成了一棵松树,悲痛异常,于是在树下筑了一间石屋,日夜守护着他的妻子,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献给了泰山,为妆扮泰山,建设泰山,为来泰山的游玩的客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令人忘情:飞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清韵,使人心醉。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望夫山 】望夫山在碧霞祠的东南、瞻鲁台的西侧。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东岳庙会,有一对新婚夫妇来泰山进香,企盼婚后能丰衣足食,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两个人沉醉在新婚的欢乐之中,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了对松山附近的盘道。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攀登十八盘的时候,只见有伙人前簇后拥地用轿子抬着一个公子哥儿来到他们身边,那公子见新媳妇水灵秀气,长得十分标致,便生了贪婪之心,想据为已有。只见他使了个眼色,随从的差役便心领神会,上前来调戏她。新郎官见有人调戏自己的妻子,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保护自己的妻子。身单力薄的新郎官,哪里是那些彪悍差役们的对手?几个差役一起动手,一阵拳打脚踢,就连推带拥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沟下摔死了。那差役回头对新娘子喜皮笑脸地说“我们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后定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着就连拉带扯地把她一块带上了山顶。那公子游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顶,对差役们说:“这泰山是历代皇帝老儿祭天祭地的地方,我与娘子在这里拜天地,结为夫妻是再好不过了。”说着就要与那娘子成亲。那娘子此时已悲痛至极,欲哭无泪。只见她不卑不亢地说“要成亲也可以,只是刚才慌乱之中,我连句话都末来得及对夫君说,他就葬身山谷了,请让我再望他一眼,作最后一别。”那公子听她如此说,倒以为那娘子同意与他成亲,就答应了她。只见那娘子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头上的乱发,不慌不忙地走上山头,凝视着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连的差役不注意,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夫君,等一等,我随你来了”说着便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忠贞节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个山头取名叫“望夫山”。
【仙人桥 】在碧霞祠东南,有两崖陡立,相隔丈许,涧深数丈,非正午不见日月,两崖之间三石相连,悬于半空,风吹欲倾,纯属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攀上攀下,留影于此,已不再是“非飞仙不能度了”。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考场上屡试不第,今年八十二还不曾中得半个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笔管,从来不被人注意,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于是,吕洞宾便急急忙忙奔梁灏。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紧握笔管大书特书。午时三刻已过,梁灏还在大收不止,只听背后有人言曰,谢梁兄救命之恩,容当后报。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吕洞宾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时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携你离开这里,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探海石 】探海石,又叫拱北石,是泰山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在泰山之巅,道以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关于探海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原来,中天门有座二虎庙,二虎庙供奉着黑虎神,虎为百兽之王,它奉碧霞元君之命整天在山上山下巡视,哪里有猛兽作浪,妖孽兴风,它就在哪里去惩治,保卫着泰山的安宁。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游人如织,东海龙宫有个守门的海妖见自家门前冷冷清清,门可落雀,而泰山顶上却热闹非凡,便生了嫉妒之心,偷偷地到泰山顶上施放妖气,刹那间, 山顶那如诗如画的云海,缭绕而至仙雾,即刻变得乌烟瘴气,山上顿时大乱。海妖见后,却在一帝幸灾乐祸地放声大笑。黑虎神正在山下巡视,见乌云笼罩着山顶,便知定有妖孽作怪,便提上元君赐给它的镇山之宝-擎天神棍真奔山顶,它见那妖孽还在山顶作法,便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持一棍打去,那海妖只听身后一阵冷风袭来,知道大事不好,急忙化作一缕青烟夺路而逃,山顶复又出现一派仙山琼阁的美景,但是,黑虎神由于用力过猛,那擎天神棍打在石上,一片火光散后,神棍断为两截,那断掉的一截顿时化作一块巨石,直指东海,怒目而视。从此,那东海妖孽远远看见擎天神棍立在山顶,便再也不敢到泰山作孽了。
泰山石敢当系列 【泰山石敢当(之一) 】泰山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他家住徂徕山下桥沟村。 这个人在泰安城给人家有测字,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很有名,都知道他很厉害。有些人被人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打抱不平。 泰安南边五六十里地,有个汶口镇,有个人家,他家的闺女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每到太阳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气,刮开她的门,上她屋里去。这样天长日久呢,这个闺女就面黄肌瘦,很虚弱。找了许多先生看,也治不好。这时有人说:“看来病很重。” 他闺女说:“你们给我找人治也治不好,我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 两个老人就想怎么办呢?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就备上毛驴去找他。 人家请他,他就去了。说:“这事好办,准备十二个童男,十二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就是准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灯捻,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把东西准备齐了,我准能把妖气拿住了。” 这样喝了酒,吃了饭,他就用灯芯子把香油点着了。他用锅把盆子扣住,他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也看不见灯光。 天黑了,听着呼呼响。一了呢,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妖风,看着风就过来了。石敢当用脚一踢,踢翻了锅,灯光一亮,十二个童男童女就一齐敲锣打鼓,妖怪一进屋,看见灯光一亮,就闪出屋,朝南方跑了,传说上了福建。所以福建有的农户又被妖风缠住了身体,怎么办呢?人家就打听,后来,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他能治妖,就把石敢当请去了。他又用这个办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东北。东北又有个姑娘得了这个病,又来请石敢当,他想: “我拿他一会儿,他就跑得很远,全国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过来。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气,你就把它放要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 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你找块石头或砖头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所以现在盖房子,垒墙的时候,总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垒在墙上,就可以避邪。
泰山石敢当(之二) 传说泰山石敢当,是个人,姓石,名敢当。家很穷,就在西门摆个桌子,代写书信带算卦。 城南有个地主家,地主家的闺女得了个病。每天晚上,总有一个妖精来缠着她,怎么治也治不好。于是这地主就发了告示,谁要能治好闺女的病,就把姑娘许配给他,还给多少地。 石敢当一看,不管怎么样,先混顿饭吃了再说,他就把这贴子揭了。地主一听他把贴子揭了,就把他请去了,五天一大宴,三天一小宴,请他吃饭。来了好几天了,这事可怎么办呢?瞎爪子了,来吧! 弄上一口锅, 弄了一个大盆,装上豆油,弄上十来个鞋底子当捻子点着,点着以后,用上大锅扣上,又不能扣死。他呢,拿着宝剑,外头是枪炮,锣鼓都准备好。 到了晚上,他在屋里,拿着宝剑,外头都准备好了。他说: “我喊的时候,就敲锣,打鼓,放炮啊!” 到了夜里,妖精来了。门一开,一进门, 他就一脚把锅踢开了, 宝剑一举:“招打!”锅踢开以后,火着起来了,外边又放炮又打锣鼓,就把这妖精给吓跑了。这闺女的病也好了。 这样石敢当出了名。这儿也来请,那儿也来请,以后江南的也来请,他应付不了了,就说:这样吧,不必我亲自去了,用石头刻上“石敢当”三个字,就可以镇邪了。
泰山石敢当(之三) 很早以前,在泰山脚下,泰安城里登云街学府,有一对刎颈之交的学生,一个叫泰山,一个叫石敢当。两人同桌读书,同床睡觉,一个锅里舀饭吃,互敬互爱,从没红过脸,是很好的一对学友。 后来,因泰山学习刻苦,家庭生活富裕,进京赶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白费了一番心血,由于家庭生活贫寒,误了学业,没有考中。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从此,石敢当天天随父上山打柴度日,待父母双亡后,他独自一人在外过着流浪生活。 有一年,石敢当讨饭正巧来到泰山府里,被泰山看见,亲如一人。便急忙迎进府里, 热情厚待, 并埋怨石敢当说:“我到处打听找你,为何不早日来我处呢?自找苦吃!” 石敢当忙谢道:“愚弟明知你贤兄高升,不愿增添麻烦,只怪愚弟无能罢了。” 二人饮酒畅谈一番友情,泰山劝石敢当:“一人度日难,别走了,住在我府,任你读书赏花,给你安顿一处舒适的宅院。” 石敢当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要体面的人,不愿给人增添麻烦,一心想走开,又一想,怕泰山说他疏远了。只好勉强留下,住在书房,日子过得倒也清静快活。 年复一年。时间长了,生活照样过得很好。有一次,泰山因公事出外,住了半年之久没有回来。这时,石敢当想: “莫非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躲了我不回来,还是看不起我,又不好赶我走?” 他从此冥思暗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又一想,要是独自走了,怕对不起泰山的一片好意。哎!何苦呢?不如一死,免得连累别人也不安宁。于是石敢当提笔给泰山写了几个字:“你对我的真心实意和宽厚待遇,我永世不忘!愚弟无能,不再连累你,永别了。” 泰山在外因公事达半年之久,方才回府。听说石敢当已死,万分痛苦,后悔在外时间过长,看了石敢当留下的遗书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谁也劝解不了。泰山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不能入睡,象呆了一样,他为了忠于同学石敢当,真心生在一起、死在一块,也在院内大槐树上自尽了。 因为泰山和石敢当情如一人,活在一起,死在一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俩,就把泰山和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块:“泰山石敢当”。后来人们了抵抗外人侵犯,过上安稳日子,就号召大伙只要象泰山和石敢当一样团结如一人,就能战胜敌人。从此,各村挨户的墙壁上、屋角上都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
泰山石敢当(之四) 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时,他是骑马来的。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实在上不去了,他又好奇,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 “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 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之五) 石敢当有一次上山打柴,看到有个老百姓娶媳妇,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他发现四个鬼在后面跟着。石敢当就追上去了,鬼看见石敢当来了,就闪到一边去了。他刚要走,那鬼就又跟上了。石敢当不放心, 想: 我干脆跟着花轿看看到底上哪去?最后跟到娶媳妇的门口,石敢当才离开。他刚离开,这四个鬼接着就往门口拥。他一看,还不行呢,想:我也不能光在这里呆着,打不了柴禾我也没得烧,他就拣了两块砖,咋呼说: “我拣它两块砖,放在这门口,就代表我石敢当。” 说完, 他就走了。 那四个鬼到门口一看那两块砖就不敢进去了。打那以后,泰安县谁家盖房子,就在门框底下压上两块砖。
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来历 在很古的时候,石敢当这个人住在他老家徂徕山。他一辈子为人正直,家里很贫穷,靠种地过日子。家里虽贫穷,但很讲义气,常帮乡亲做点好事,很有威信。他一辈子没生儿,只生了三个姑娘,大姑娘、二姑娘出嫁了,家里还剩了个三姑娘,这个姑娘从小勤快,心地善良。两个姐姐出嫁以后,家里日子难过,为了帮父母过日子,三姑娘整天到徂徕山里砍点柴到山阳集上卖,好买粮吃。有一天,她正在山里砍柴,遇上暴风,昏天黑地,雨下得很急,她在山里也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雨下的时间很长了,一直下到黑天。三姑娘在山里迷了路,出不来了,她很着急,越急越找不到路,正在她为难的时候,发现远处有一个灯火,她就朝灯火走去。走近一看,见是从山洞里出来的亮光。三姑娘虽然害怕,为了避雨,为了找个藏身之处,还是壮了壮胆子,向山洞走去。走进山洞一看,是个老嬷嬷围着一堆火在烤火。三姑娘一看是个老嬷嬷心里就很高兴了,上去给老嬷嬷跪下,说到山中砍柴,遇到风雨了,迷了路了,求老嬷嬷收留她,住一晚上。老嬷嬷也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留三姑娘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晨,三姑娘砍了柴就回家了。从这以后,每逢三姑娘到山里砍柴,必定要到这里山洞来看看这个老嬷嬷,有时砍点柴禾给她,有时上山沟里给老嬷嬷提点水啊,打扫打扫山洞啊,就这样,有几年的时间,她和老嬷嬷的感情越来越深。 有一天,老嬷嬷对三姑娘说: “你不是个凡人,是个仙女下凡,造化大,你在徂徕山住不了呢,徂徕山已让你压得落下去三尺了。” 现在徂徕山的山势和泰山不一样,是平顶,最高峰叫太平顶。为什么峰顶没尖,是平顶呢? 就是让三姑娘压平的。 老嬷嬷就和她说: “你不能在徂徕山呆了,你走吧!” 三姑娘说:“我走,可上哪里去?家里有父母。” “从这里,往西北走,约走五十里路,那里还有个大山,叫泰山。你到泰山去住吧!泰山现在还没个当家人,你去吧!去了以后,在某天,那里会有各路神仙去集会,选泰山主。去了以后,在半山腰的某个地方,有棵大松树,你在树底下挖上三尺以后,你会发现一个木鱼子,拿出来,搁一边。再往下挖,再挖三尺,然后把绣花鞋脱下一只埋下去,再埋上木鱼子,这样就行了。等封泰山主的时候,你再到场。” 三姑娘听了以后,就找到了这棵树,挖了三尺,真挖出了木鱼子,她就把这木鱼子搁在一边,又挖了三尺把她的绣花鞋埋上了。 到了老嬷嬷说的这一天,玉皇大帝召集各路神仙,南海龙王啊什么的,都到泰山集会。集会的目的,就是说天下各个名山都有了山主了,泰山还没有,看看谁坐泰山合适。照各路神仙的意思,还得按老规矩,谁到泰山来得早,谁就是当然的泰山神。玉皇大帝采纳了这个意见。就问: “到底谁到泰山来得早啊?” 这时,柴王站出来了,说: “我来的最早,我应该当泰山主。” 玉皇大帝问: “你来泰山早,你有什么凭据?” “ 我在大松树底下埋着念经用的木鱼子呢,不信可以去看看。” 这样,众神仙一听,有凭据啊,看看去吧! 有没有这个凭据。 正在这时候,三姑娘也走出来了, 说:“我来得最早!”“你来得最早有什么凭据呢?” “我是在一棵树底下埋了绣花鞋。” 众神仙一听,有了分岐了,各有各的理,那就去看看吧! 到树下挖,挖地三尺以后,挖出个木鱼子,说明柴王来得早。这时,三姑娘不干,还叫往下挖,一挖挖出一只绣花鞋,这就断定是三姑娘来得早,因为她的鞋是在底下。 这样泰山当家人得由三姑娘来当。就封三姑娘是泰山君主,封号是“碧霞元君”。 对此柴王很有气,一气之下,就把山顶上所有的松树都拔了去了。拔了以后,他用一个挑子,一头一捆,挑走,为的是晒死三姑娘。柴王拔完了树,挑着往下走,走到南天门,觉得越挑越累得慌,自已寻思寻思: “这事办得有点太‘朝巴’(方言,傻瓜的意思)了;树,我已经给她拔了,我还挑走干什么?有什么用?不能办这种傻事。” 所以,走到南天门这里,就把挑子放下来。 “叫它滚下去算了!” 他使脚把前边这一捆蹬下去。蹬到前边山坡上,就是现在对松山的一片松, 长得挺旺,这是柴王挑的前一捆松。后边的一捆,蹬到现在后石坞那里,也长了一片很好的松林。 这样山顶上就没有松树了。三姑娘很苦闷,常常落泪,想家,所以现在山顶上有些小树叫“哭泣树”,就是三姑娘的眼泪变的。 她做了泰山的碧霞元君以后,常常苦恼。 那个老嬷嬷, 实际上是观音菩萨,来超度她。每当夏天,泰山顶上总是有很多云遮着,就是观音让云给三姑娘遮遮太阳哩!
姜子牙封神 《封神榜》上的各位都到齐了,姜子牙就坐在封神台上开始封神。他把天下的诸庙都分给了众鬼魂,独独泰山的岱庙没分,想把它留给自己。 这时候,黄飞虎从桌上底下钻了出来说: “还有我没有地方呢!” 姜子牙知道岱庙自己占不成了,就想了想说: “我先杀了你,把你封在岱庙” 黄飞虎说: “岱庙是个好地方,可是你杀了我再封我,我就不知道你怎么封了,还是封了我再杀吧!” 姜子牙说: “好吧!那就封了你再杀” 这样,就把黄飞虎封在岱庙了,封了以后就要杀他,黄飞虎忙说: “你杀不得我了,只有封神,哪有杀神的?” 姜子牙一听,无话可说了。所以,普天下的神只有黄飞虎是个活神。
碧霞元君 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如下说法: (一)她的前身是玉女。据说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大殿塌圮,金童风化,玉女则掉进池中。宋朝时,真宗到泰山封禅,来到池边洗手,忽然冒出一个石人。真宗派人捞出。洗干净一看,正是玉女雕像。于是真宗下令在泰山建祠供祀,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时将碧霞元君祠扩建升格为碧霞灵佑宫,清朝时又改回。 (二)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说是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位仙女,云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三)《玉女卷》说,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叫石守道,他有太太金氏生了个女神童,慧颖无比,3岁知人伦,7岁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14岁得曹仙长指点,入泰山黄花洞修炼,道成飞升,做了碧霞元君。 (四)道教称碧霞元君乃应九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遍察人间善恶。这是道教赋予这位女仙护国佑民的职责。 (五)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以上诸说以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的说法最为流行。其实,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全是山神的人格化,他们都源于古人原始崇拜中的山岳崇拜。泰山神是中国所有山神中最著名者,后来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山岳神。 泰山神被人格化为东岳大帝、天齐王以后,人们又为其安排了子女(却没有配备夫人)。父贵子荣,东岳大帝的几个儿子,(如泰山三郎炳灵公)和女儿碧霞元君,自然也不同凡响。随着对泰山神一家信仰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也不断扩大,远远超过了一般山神。 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叫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资元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所以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 泰山的碧霞元君祠在极顶南面,宋代创建,明清均有增修。山门内正殿五间,殿瓦、吻等为铜铸。殿内正中供奉碧霞元君铜像,为明代所铸。东西配殿铁瓦覆顶,殿内供奉送生、眼光二神铜像,庙内还有明代铜牌。这组高山建筑灌铜铸铁,玲珑精巧,国内罕见。 北京四方都建有碧霞元君庙,分别叫“东顶”、“南顶”、“西顶”、“北顶”。妙峰山的碧霞元君庙最有名,称“金顶”。金顶四月初一开庙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年,慈禧太后曾经为其子同治皇帝载淳祈求发痘平安,令庙先等她进香后再开庙,这叫“烧头香”。尽管如此,碧霞元君还是没能救得载淳性命,他最终仍然发痘而死。
泰山神话传说:有眼不识泰山 现在,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有眼不认泰山",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因只看表面现象而没有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或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这句话的由来,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呢!   传说在很早以前,泰山前麓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谁知孩子不到一岁,一场伤寒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又过了一年,他们又生了个可爱的女儿,还没满月也夭折了。连失两个孩子,夫妻两个心里沉甸甸的,整天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如今妻子又有了身孕,这本来是个好事,可夫妻两个却愁眉不展的,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的命运担忧。后来,丈夫碰到了一外算命先生,看了他的面相后告诉他说:"立子不住,是因为那两个孩子的名字与他们的生辰八字相克。以后再生孩子,你当天晚上出了大门往北去,碰到什么吉祥的东西就取个什么名字,这样泼泼辣辣地叫,不但能保住性命,而且准能成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年进了腊月没几天,随着一声啼哭,妻子又生下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按照算命先生的嘱咐,当天晚上,丈夫出了大门往北,沿着登山的盘路一直走过斗母宫,除了寒冬腊月如刀的北风和山上那冷冰冰的石头,什么吉祥的东西都没有碰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妻子问丈夫所见,太夫哭兮兮地回道:"除了远处黑乎乎的泰山和近处冰冷冷的石头,什么也没见到,这孩子恐怕又有没指望了。"说话之间,眼中早噙满了泪水 。   妻子听丈夫如此说,不但没有难过,反而笑着对丈夫说:"看你这个榆木脑袋,泰山是名扬四海的大山,这个名字不但响亮,而且硬气,不论是穷苦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 来进香,就连皇上都来朝拜,我看是最吉祥不过了,咱们就给他取名泰山吧!"丈夫听妻子所言在理,就答应了却说有了泰山这个响亮的名字,那孩子不但长得胖大水灵,而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十分招人喜欢 。说话"泰山"长到了十岁,成了个小机灵鬼,整天带着一帮小兄弟不是用黄泥弄个狗呀猫呀的泥塑,就是用秫秸扎个鸟呀兽的,虽无人教他,却做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这一年,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来到泰城做活,正巧投宿在"泰山"家中,一住就是半年。穷人的孩子无钱念书,学种手艺也就可以谋生了。鲁班临走的时候,"泰山"的父母提出让孩子跟他学习木匠,鲁班觉得孩子尚小,但又不好回绝,只好收下了"泰山"这个徒弟。从此,"泰山"跟着鲁班师父走南闯北,走东家转西家,给人家做家具,做门窗。"泰山"对那些锛呀刨的似乎无心学习,而对鲁班的木雕倒是很感兴趣,每当鲁班在那此太师椅、拔步床上描龙绘凤、刻花刻鸟的时候,他总是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过后自己再找块木头学着师傅的样子刻。由于"泰山"的年龄小,还是个孩子,鲁班师傅也不逼着他学,任他做,任他玩。就这样,"泰山"跟了师傅将近一年,师傅见他在木工方面确实不入门,怕他学不成手艺,反被锛呀锯的伤了身体,不好向他父母交待,就对"泰山"说:"木工是个力气活,你年龄还小,先回家去,等长大了想学的时候,再来找我。"随后,就派人把他送回了泰安。"泰山"回到家里以后,又开始了天天打柴挖药的活计。有一天,他发现那些挖回来的树根奇形怪状,有的像喜鹊登梅,有的象猴子探月,有的象二龙戏珠,有的象麒麟送宝,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雕刻手艺,反复琢磨,精雕细刻,把那些平常只能当烂柴烧的木头,制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然后拿到岱宗坊附近,向来游泰山的人出售。几年以后,鲁班为了造登城云梯,带着他的徒弟到泰山来选木材。当他来到岱宗坊附近,见有人摆着许多用树根雕成的工艺品,栩栩如生,不禁叹为观之,连声叫绝。就在鲁班细细品味那些工艺品的时候,只听摆摊的人说道:"师傅,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泰山'呀,你什么时候到的泰安,怎么不到我家坐坐?"这时,鲁班才发现,那摆摊的小伙子不是别人,原来就是前几年跟随自己学艺的"泰山",不想几年前的一个玩童,竟有这手绝活,顿生后悔和惋惜之情,不禁 脱口说道:"你刻的这些东西太好了,当初不该把你送回家,我 真是有眼不认泰山。"话毕,"泰山"收拾好东西,拉着师傅回了家。据说,后来"泰山"在鲁班和的指点下,创造了许多根雕珍品,从那以后,也就有了根雕这门艺术。
【姊妹松 】从前,泰山山后的马家庄有个马员外,他勾通官府,霸占周围的名山大川,有钱有势,肆意欺压百姓,强占民女,坏事做绝,横行乡里,庄里的人都恨透了他。因为他姓马,又如此狠毒,所以人们都叫他"大马蜂"。大马蜂有个佃户马老大,马老大有一对黄花闺女,年方二八,姊妹俩虽说生在穷家,自幼丧母,却长得浓眉大眼,如花似玉,庄里的人谁不夸马老大的这两只金凤凰大马蜂虽年过花甲,但他对马家姊妹却早就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恨不得一把将她们抢过来。这一天,大马蜂把马老大叫到堂下说:"老大,你家两个闺女我看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找个婆家了。这门亲戚我早就给你看好了,那人的长像和我一样,家产万贯,她们嫁过去有吃不尽的鸡鸭鱼肉,穿不完的绫绸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老大,你看如何呢?"马老大早就看出他心怀鬼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就连忙说:"谢谢你老人家的好意,我早就把闺女许给人家了。"大马蜂吃了个闭门羹,一听就来了气,向马老大吼道:"说穿了吧,你这俩闺女我要定了,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除非是今晚她们一命归天,要不然明天早晨就拜堂成亲。"马老大听到这此,好像是晴天一声霹雳,女儿是他的命根子,怎能把她们往火坑里推,送给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便向大马蜂乞求道:"员外爷,我家贫寒清苦,女儿貌丑,怎能配得上你老人家。请你高抬贵手,饶了我们吧。""哼!你不要不识抬举,这是聘礼,赶快回家准备吧。"说完,把马老大赶出门外。马老大回到家里,像是没了魂。大马蜂是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的,什么都干得出来。老大急得火烧火燎,只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好把事情告诉了女儿,说完父女三人抱头痛哭起来。姊妹俩非要以死相对,老大忙劝说:"你娘死得早,我把你们拉扯大,你们死了,扔下我这孤老头子,活着还有啥意思?"他沉思片刻说:"天无绝人之路。看来只有到后石坞青云庵出家了。你们莫怪我心狠,这也是你爹没有办法的办法。姊妹俩自然知道出家生活的清苦,可是看着老爹满面愁容,年迈体弱,倘若以死了之,日后谁来照顾他老人家?姊妹俩只好答应了。晚上,父女三个直奔青云庵。他们来到庵里,拜见了庵主,说明了来意。庵主慢条斯理地说:"佛门敞开,善者进来。此乃佛门净地,佛祖当家,佛祖保佑,阿弥佗佛!"马老大安置好女儿,辞谢了庵主,便星夜赶回乡里。第二天清早,马老大正准备下地,又被大马蜂召去。大马蜂冷笑到:"老大,青云庵可是个好地方。哼!孙悟空一跳十万八千里,还没跳出如来的手心呢。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耳目,你想从我的手里逃走,没门!我要让你亲眼看着我和你女儿成亲。"说完,坐上山轿,押上马老大,一队人马向青云庵奔去。原来庵主早就和大马蜂私通,马家姊妹出家的事,庵主当夜便派人报告了大马蜂。此刻,庵主一听大马蜂驾到,便走出山门高接远迎,盛情相待。礼节过后,大马蜂道:"庵主,弟子想暂借你这佛门宝地在此成亲,不知庵主意下如何?"庵主连忙恭维道:"托你老人家鸿福,在此成亲是本庵的荣耀,我已传下话,让马家姊妹梳洗打扮,请员外爷稍等。"说完便和大马蜂眉来眼去的笑起来。大马蜂和庵主正做好梦,只见一个小尼姑跑来喊道:"大事不好了!庵主,马家姊妹逃走跳崖了。"庵主一听慌了神,大马蜂也傻了眼。马老大刚才看到庵主和大马蜂有旧,心里早凉了半截,现在听说女儿跳崖,更是痛不欲生,不禁失声笑道:"哈哈哈......佛门净地,佛祖保佑,见鬼去吧!这世间哪里有穷人的活路。女儿,等着我。"说完,一头朝香案撞去,碰死在菩萨面前。却说马家姊妹,原来帮她们梳妆的几个尼姑,得知她们的身世后,都很同情,便让她们偷偷从后门逃了出来,不巧被大马蜂的家丁发现追来。茫茫山林,哪有路可逃,姊妹俩跑着跑着,前面出现了一道万丈深渊,眼看后面的人就要追上来,马家姊妹对视一眼,俩人便拉起手,跳下了悬崖。后来,在她们跳崖的地方,并排长了两棵松树,枝枝连理,叶叶交通,好像手挽着手一样,人们便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姊妹松。"
【悬云寺 】从前,泰山脚下有一户人家,老夫妻俩年近半百才得一子,老来得子爱如珠宝,所以取名叫宝生。 宝生七岁那年,父母先后患病去世。小宝生一人生活,为难得天天哭哭啼啼。有一天,山里的一个老和尚从这儿路过,就把宝生收为徒弟领上山去。 宝生进了寺院以后,非常勤快,每天四更就起身到山泉里去打水,接着又做饭,他还给师父端尿盆、扫地、端茶;夜晚诵读经文……宝生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老和尚却不满足,待徒弟非常苛刻,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每当宝生遭到打骂,就想起死去的父母,暗暗流泪,叹惜没有一个相依为命的亲人。 有一天,天还没大亮,宝生又到泉边去提水,忽听有人喊他:“宝生,宝生,你来呀!”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胖孩儿站在泉边草坪上,欢眉笑眼,胖胳膊胖腿,通红的腮帮,白生生的牙齿;穿着绿生生的小褂儿,胸前戴着个红兜兜。 宝生上前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儿?一大早到这里来干什么?”那孩儿一乐答道:“我叫小红孩,就住在山上。我见你整天冷冷清清的,想和你来作伴儿!”宝生摇摇头又叹气说:“不行呀!你不知道我师父多厉害,若知道我和别人玩耍,轻则骂,重则打!”那小红孩很同情他的不幸,也心酸地低下头说:“我知道你的苦处,才特意来和你作伴的。现在天还不亮,你师父还躺在被窝里,咱们就玩一会儿吧!” 宝生自从没了父母,还从来没有欢乐过一霎,见小红孩这样活泼热情,就象笼鸟遇到了知音,高兴地放下水罐,便跟小红孩玩耍到天亮。小红孩帮他打上泉水,嘱咐宝生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暗传说无限魔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