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3苏联战役系列游戏中有哪些细节反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

当前位置: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主要考查你对&&美苏冷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冷战(1945年至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冷战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的“冷战”政策:
(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冷战过程:&(4)“冷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在欧洲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5)“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但核竞争的相对平衡,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竞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学习,吸取教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促使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植,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使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美国还对日本法西斯势力予以袒护,为当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④造成了一些国家长期分裂,国家得不到统一。 美国的冷战政策:
发现相似题
与“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2877116415107371160655157671103132您没有登录或者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对不起,本版块为认证版块,您没有权限查看此版块的内容!
2、您还不是数码之家网站会员,请先登录站点
还没有帐号?[原创]红警与美苏争霸
导读:刚刚把红色警戒3美苏的过场动画全都看了一遍,因为实在是没有耐心去玩任务,太慢了。美国胜利大结局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推倒红场的列宁像,意指解放苏联人民;而苏联胜利大结局是把自由女神像换成了列宁像,红旗插遍全世界。
这只是游戏,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苏联尽管倒了,还是有很多人信奉它的主义,美国也没有在世界上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我最喜欢玩的即时战略类游戏就是红警,因为它与现实,特别是我感兴趣的有那么一点关系;我喜欢用盟军,用不来苏联,任务也只玩
刚刚把红色警戒3美苏的过场动画全都看了一遍,因为实在是没有耐心去玩任务,太慢了。胜利大结局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推倒红场的列宁像,意指解放苏联人民;而苏联胜利大结局是把自由女神像换成了列宁像,红旗插遍全世界。这只是游戏,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苏联尽管倒了,还是有很多人信奉它的主义,也没有在世界上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我最喜欢玩的即时战略类游戏就是红警,因为它与现实,特别是我感兴趣的有那么一点关系;我喜欢用盟军,用不来苏联,任务也只玩盟军的,虽然弱点儿但是武器用着顺手。剧情有这么一段:美苏携手对付日本,但日本灭亡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于是美军扮演和平卫士的角色彻底击溃苏联,实现了我状态里的那句话。这是对历史的部分复制。二战末美苏在易北河会师,这是两个巨人第一次握手,但马上就在德国和朝鲜两个地方对峙起来,把好好的两个国家分成东西和南北。
西方人怕苏联人,特别是西欧人,处于苏联的核阴云下几十年,又担心苏联的装甲洪流冲过来,要是妖魔化苏联那一点都不奇怪。人与苏联人较着劲,影视作品中没少表现:《第一滴血2》,兰博冲入越南战俘营,击败苏联大力士,打落Mi-24“雌鹿",救出美军POWs,全身而退;《第一滴血3》,兰博更是突入苏联,不仅把亲爱的上校救出,还开着坦克,撞下一架Mi-24,并在阿富汗抵抗组织的帮助下把苏联人消灭得一干二净;《飞狼》,Stringfellow驾驶极品武器"飞狼"在苏联领土如入无人之境,除了怕怕,其他的一律击落,但是其中也穿插了一段美苏的合作:Stringfellow与苏联一道取出病毒疫苗,毁灭了病毒工厂,最后他们握手,显示了美苏两国军人对和平的向往。这不是臆想,而是真实存在的情感,是长期处于战争或对峙状态的人都有的情感,看过《兄弟连》就会明白。美国高层对苏联的行为一直有数。早在二战结束,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就提出了苏联的特点:虽具侵略性,但是属于那种大陆霸权国家,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称霸世界;随即又提出"遏制"政策,建议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西欧,日本),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而且也预测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是铁板一块,肯定会分化;最终胜利的肯定是美国。这人绝对是个god like,后来苏联的发展确如他所预料的。具标志性的是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显示了不惜打核大战的决心(其实美国人心里也没底),赫鲁晓夫果然萎了,撤回导弹,这就是苏联外强中干的一面。当然我不是希望打仗,只是想说明正如乔治·凯南所料,苏联人在美国人面前还差个档次。这样争来斗去,还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苏联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美国觉得GCZY是洪水猛兽,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这些都是很虚的东西,普通老百姓才不会关心啥意识形态,只要自己日子过的好就成。要是日子过不好,整个国家都会动荡不安,苏联败就败在它那军事第一的治国之策,说是说世界第二强国,生活水平不知落后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这样的国家别人不打,肯定自己就先乱了。Westwood运用热门时事推出这样一款游戏,的确吸引了很多玩家,从那名字就看出是赤裸裸的“苏联威胁论”。但现在冷战已经远去,都快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淡忘,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一段时期,也不知道在处于核威胁下的心态。俄罗斯没有与美国争霸的实力。当然它能重创美国,前年普京宣布俄战略空军轰炸机恢复战斗值班,也就是说,天上24小时都有轰炸机在待命,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目标进行核攻击,俄罗斯除了战略,“白杨M”洲际导弹之外,又有了空中力量,重新具备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打击力量,这对于西方国家是个不小的威胁。俄罗斯周围一圈被盟军包围,重现了当年的"遏制"。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下去,但俄罗斯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困死,也许在某天会突围,但那时,是不是世界大战的开始;或者像红警3里描述的一样,真正威胁世界的不是美或苏,它们都被人所利用,正主反而是一个默默发展的不起眼小国。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美苏冷战的特点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美苏冷战的特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5|
上传日期: 23:46: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阅读此文档的用户还读了
美苏冷战的特点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警戒3苏联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