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在线阅读吗

【好书荐读】上帝掷骰子吗?
上帝掷骰子吗?▼
如今的网络时代是个人人可做写手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各类网站上尽情的长篇大论,有人写爱情故事,有人写玄幻小说,而曹天元这个人比较“另类”,他居然写起了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因为少见,所以好奇。这种好奇心成了我想读这本书的第一个缘由。
作为一个物理教师,整天在课堂上给学生科普物理学史,从牛顿到瓦特,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伽利略,从安培到伏特再到欧姆、奥斯特……他们背后的故事,成了我物理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但是对于波尔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论的争吵,爱因斯坦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却知之甚少。尤其是近代的一些物理学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上帝掷骰子吗?》这本量子物理史话,恰恰填补了自己对于这段物理学史的认知,这种想法成了我迫切想读这本书的另一个缘由。
打开这本书,一下子就被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内容所吸引。网络式的语言,让人通俗易懂,可以说略微有点物理基础知识的中学生都可以读得懂。
作者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探索过程开始谈起。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有时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不显著),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和粒子的性质。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初中阶段的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其速度和电磁波一样大。在学习光的反射的时候,老师也会给你打比方说,光就像篮球被抛出后遇到不透明的墙壁会反弹过来一样发生反射,这就是我们对光的波粒二象性认识的初印象。到了高中我们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才有了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再认知,但是人们对科学家在当初的探索历程却知之甚少。《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就从还原这段史话谈起,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迫使自己用了一个多月的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带着我做了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让我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从量子力学与世界观到客观现实的不存在,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到不确定性原理,从唯物还是唯心的争论,再到薛定谔的猫和延迟实验,再到人的作用……到底上帝是不是靠投骰子来主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随着《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阅读的深入,我终于有了一个普及性的了解。
爱因斯坦说,我不相信上帝是靠掷骰子来创造世界的……什么叫“上帝不掷骰子?”爱因斯坦早期的一些科学研究,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他一生中获得的唯一诺贝尔奖,也是与量子力学有关的光电效应的研究,但他却一辈子不肯接受量子理论,特别是其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他始终认为,对粒子运动不确定理论只是暂时的解释,总有一天会被另一种能够消除所有不确定因素的理论所取代。他反对不确定性原理的一句名言就是“上帝不掷骰子”。意即粒子运动应该是确定的,不会像掷骰子那样随遇(不确定)。爱因斯坦在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时说过:“牛顿理论的精髓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力量,去恢复物理现实与牛顿教诲中最深奥的特点‘严格的因果律’之间的和谐。”后来,霍金针对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的名言说:“上帝不只是掷骰子,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上帝掷骰子吗?从各个科学家之间的争吵声中,我知道了“薛定谔的猫”的死活,我知道了数学“矩阵”的算法,我知道了“坍塌”,我知道了“量子自杀”…… 一些经典实验的再现,让我看到了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们在探索新知的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聪慧和睿智,崇敬之意溢于言表,而且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在这里,我了解到很多物理学家的性格特征,如爱打赌的霍金,晚年倔强的爱因斯坦,宽厚的玻尔……在“饭后闲话”板块,作者讲述的一些趣闻轶事,甚至如薛定谔的女友这样挺八卦的事,也让我在吸收了一通科学理论之后可以有些“课间休息”的时间。一些科学家的名言史话,我之前的一些认知在这里也发生根本性的颠覆。比如牛顿真的是看到苹果落地才想到了万有引力?瓦特真的是看到茶壶中沸腾的水的水蒸气把壶盖顶开发明了蒸汽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这句话真的是牛顿代言?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开篇的学习之旅就谈到牛顿的一句名言,大意是说“他是海边的一个小孩子,捡起贝壳玩玩,但还没有发现真理的大海。”这句话是不是他的原创?等等问题也只有读过这本书才能找到更为真切的答案。
21世纪将是许多科学领域都获得巨大发展的时代: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等等,而量子物理将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正如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兼作家保罗·戴维斯所预言:“19世纪是机器时代,20世纪将会作为信息时代写进历史。我相信21世纪将会是量子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自然应该对这一朝气蓬勃学科有所了解。
作者曹天元尽可能用“与时俱进”的言说方式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大大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该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公众认识到这些往往在幕后推动人类前进的科学英雄。这些科学精英们本着探索的精神深入到更神奇的领域去探索宇宙运转的规律,他们最初的动机或许就是求知,自己也没有想到量子物理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就如当初很多科学家探索电的奥秘,却没有想到电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理应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敬意,他们并不需要摇滚歌星般的疯狂崇拜,他们只希望得到大众的认同,更希望大众更多的支持科学事业,让科学的火种绵延不绝。
即便在物质时代,科学依旧魅力不减,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虽然时代变迁,带来了无边的喧嚣和烦躁,但人们心中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却终究不曾改变。”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可以了解到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可以了解到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这已足矣!
真的,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只要对科学和历史有一点兴趣,《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都值得你去翻阅。或许,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_一千零一课_传送门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
,一千零一课,1001天。周三,第53天,还剩948天。如果15年前看过这本奇书就好了...肯定会激发起对数学物理的极大兴趣。(当然,这本书其实是10年前,2005年出版的。)第一章里看到牛顿、胡克关于引力、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想到我当时初中学习物理感到吃力,就是因为搞不懂那些以外国人名命的各种“单位”。如果当年第一批翻译者把这些拗口晦涩的单位翻译成中国式名称而不是直接音译,是不是中国学生会更容易的学习理科呢?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课程又是需要经常实验的,但是当年的实验室就像当年的电脑室一样金贵,进去要穿脚套,开机只能练习打字,不能联网。实验室仪器大家分好小组,轮流使用,往往有的同学来不及做完实验,甚至没排上队,就下课了,大家互相抄抄实验结果,就交作业了...因为近代科学是始于西方并且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直由西方领先,所以各种命名都是从西方翻译来的,这些课程对与一般的中国学生的理解有很大门槛。生物也是面对大量的抽象陌生的词汇、人名等等。现在想想这几个学科真像中国的古诗,直接学,很难懂。因为都是前人智慧的提炼。我们学古诗都是借助长篇的翻译、注解,才能理解。如果在学习理科之前读过相关人物、事件的书籍,那么会对学习这些课程大有帮助。这类书籍应该像这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样,将复杂、无趣的物理学发展史娓娓道来,风趣幽默,引起读者对物理及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本书的语言简直可算是艺术,经常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将深奥的词语解释的连小学生都能听懂。如关于“光的波动”的拟人化解释:就像观看球赛的坐席观众,一阵一阵的,此起彼伏,波是有起伏的。(关于球场上人的波动,在之前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电影《当哈利碰上莎莉》里第26分钟处,有2分钟左右的演示。)书中体到一个人,在英国米尔沃顿的一个教徒家庭的孩子,叫托马斯·杨(Thomas Young),日。神童一枚:2岁,可阅读各种经典。6岁,学拉丁文。14岁,用拉丁文写了一篇自传。16岁,能说10种语言。语言上的天赋,使得托马斯日后得以破译埃及罗塞塔碑的许多神秘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并为埃及学的正式创立做出了突出贡献。(记录这一段是因为他和我生日相同,哈哈)阿拉果的遗憾:关键时刻的迟疑,让他失去了“物理光学之父”的称号,这一桂冠如今戴在菲涅尔头上。作者为了对比物理学的各个巨大转折点,总喜欢用“如此的...,以致于...。”这样的句子,如: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虽大到人们认为上帝造物的奥秘已被全部解开,它是如此的使之有效,以致于物理学家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尽善尽美,如果还有什么可做的事情,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的修正和补充。在物理学阳光灿烂的天空中飘浮着两朵小乌云。这句话是当时英国一位物理学泰斗再一次物理学大会上说的。外国人讲话有这种习惯,喜欢用比喻。乔布斯等人也都喜欢,这样会使大道至简。(乔布斯视频:在本公众号一千零一课【less1001】中回复“1990”,观看乔布斯珍贵录像(中英字幕)。)新西兰最高币值100元纽币上面的头像是卢瑟福(Lord Ernest Rutherford), 原子之父, 现代原子科学的奠基人。卢瑟福日生于新西兰Nelson附近的泉林村,父亲是农民,母亲是乡村教师。1895年考取大英博览会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他是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后来他也办了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培养出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的纸币上印有神一样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头像。 之前这篇文章有提到尼古拉特斯拉的事迹。(←这篇文章阅读原文可查看尼古拉特斯拉的百度百科)(印有尼古拉·特斯拉的头像的纸币)尼古拉特斯拉传记我在半年前看过,非常精彩,值得一看。有机会我会写文章分享。读了约300年的物理发展史后,发现虽然信息沟通没有现在发达,但是欧洲这群科学家喜欢把研究成果发表在报刊上,即使是猜想、理论,这样大家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推进科学发展。而且欧洲那几个强国的科学家,交流甚密,像英、法、德、丹麦,加上后来的美国。物理学界的大神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不断地突破传统思维,打破框架约束,融合数学、化学、哲学等等学科。一切经验教条主义在科学面前都瞬间化为灰烬。这些精神对于当下创业者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其他原创文章(按从新到旧顺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一千零一课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一千零一课 最新文章上帝掷骰子吗?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上帝掷骰子吗?
《上帝掷骰子吗?》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内容介绍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全新修订)》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上帝掷骰子吗?作者介绍
曹天元(Capo),出生于上海,足迹遍历内地、香港和美国,现居香港。本人不愿透露具体身份。
上帝掷骰子吗?作品目录
序  黄金时代  乌云  火流星  白云生处  曙光  殊途同归  不确定性  决战  歧途  回归经典  不等式的判决  新探险  尾声  外一篇  海森堡和德国  原子弹计划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掷骰子吗txt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