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过的一款一款付费三国游戏戏,人物是诸葛亮,坐着轮椅,然后召唤小兵跟

三国时期,孟达的资料,详细一点。谢谢_百度知道
三国时期,孟达的资料,详细一点。谢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843
获赞数:41371
  孟达第一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后提到的,当时捎带提的还有法正法孝直。说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当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小时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张嘎》里吃西瓜的典型的汉奸嘴脸。事实证明,这仨都是白眼狼。刘璋对他们也不算很坏,做的是不错的职位,领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还是起心反叛。他们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国,惟有德之士居之。听起来象回事。可是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这几个败类的嘴脸。  苍天有眼,张松早早被杀了。当时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过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也有个叛贼在图谋期间被杀。但看那家伙被杀时有点怅惘,看张松被杀时心里忍不住想幸灾乐祸一下。法正很潇洒地活着,封了蜀郡太守,然后露出了真实嘴脸:仗着有孔明撑腰,睚眦必报。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脸。可那时孟达呢?我倒奇怪了,这小人怎么不露点劣根性呢?  终于,在关羽被围时,廖化舍命出来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达却按兵不动,还挑拨刘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岁,对关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达挫骨扬灰。然后孟达似乎也看穿了我对他的恨,溜到魏国做了一个很不错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虽是山城,却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唯一道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后,在老罗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一事里,孟达碍于和李严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万大军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我唯一对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后,就是公元227年的事,孟达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岁了。任何一个人到了老年都会有点彻悟。说真的,我真的无法理解——小说中——孟达为何要造反。三国鼎立,谁的实力强大尽人皆知。诸葛亮无敌的神话在高人眼中是不确定的,而孟达也断非无谋之辈。所以这一点而言,孟达是很有骨气的。至少是迷途知反,还带点悲壮色彩。  后来孟达被司马老儿宰了,人都把孟达起事论为失败。但小说读者或许没发现一件事:孟达临死前杀了一个人,魏国当时的第一猛将,徐晃。联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间的张颌后来在对蜀作战中的无敌,可以明白杀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劳。  在我九岁时,我恨孟达,但是我现在十九岁了。仔细想一下,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在待遇不错的条件下宁跟刘备,是否真是为了功名利禄?他在关羽危急时不发救兵是否真的错误?以上庸人马之少,吴兵重围之严,何况一旦救关羽不成,吕蒙乘机袭取汉中,蜀汉亡矣!孟达当时做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说实话,关羽一死,荆州一失,就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孟达当时做的决定可能是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无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这么说:即使关羽能救,荆州也必失,历史终究无可改变。  而他在晚年,已经可以悠闲地做一个郡守的情况下,却忽然起兵。他应该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汉也难以统一天下。他应该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关中也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我很难猜度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人在转战多年后,自然而然地会回忆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许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了无遗憾。  所以,孟达,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个来去明白的男人。我认为。
擅长:暂未定制
孟达第一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后提到的,当时捎带提的还有法正法孝直。说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当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小时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张嘎》里吃西瓜的典型的汉奸嘴脸。事实证明,这仨都是白眼狼。刘璋对他们也不算很坏,做的是不错的职位,领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还是起心反叛。他们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国,惟有德之士居之。听起来象回事。可是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这几个败类的嘴脸。 苍天有眼,张松早早被杀了。当时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过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也有个叛贼在图谋期间被杀。但看那家伙被杀时有点怅惘,看张松被杀时心里忍不住想幸灾乐祸一下。法正很潇洒地活着,封了蜀郡太守,然后露出了真实嘴脸:仗着有孔明撑腰,睚眦必报。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脸。可那时孟达呢?我倒奇怪了,这小人怎么不露点劣根性呢? 终于,在关羽被围时,廖化舍命出来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达却按兵不动,还挑拨刘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岁,对关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达挫骨扬灰。然后孟达似乎也看穿了我对他的恨,溜到魏国做了一个很不错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虽是山城,却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唯一道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后,在老罗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一事里,孟达碍于和李严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万大军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我唯一对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后,就是公元227年的事,孟达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岁了。任何一个人到了老年都会有点彻悟。说真的,我真的无法理解——小说中——孟达为何要造反。三国鼎立,谁的实力强大尽人皆知。诸葛亮无敌的神话在高人眼中是不确定的,而孟达也断非无谋之辈。所以这一点而言,孟达是很有骨气的。至少是迷途知反,还带点悲壮色彩。 后来孟达被司马老儿宰了,人都把孟达起事论为失败。但小说读者或许没发现一件事:孟达临死前杀了一个人,魏国当时的第一猛将,徐晃。联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间的张颌后来在对蜀作战中的无敌,可以明白杀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劳。 在我九岁时,我恨孟达,但是我现在十九岁了。仔细想一下,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在待遇不错的条件下宁跟刘备,是否真是为了功名利禄?他在关羽危急时不发救兵是否真的错误?以上庸人马之少,吴兵重围之严,何况一旦救关羽不成,吕蒙乘机袭取汉中,蜀汉亡矣!孟达当时做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说实话,关羽一死,荆州一失,就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孟达当时做的决定可能是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无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这么说:即使关羽能救,荆州也必失,历史终究无可改变。 而他在晚年,已经可以悠闲地做一个郡守的情况下,却忽然起兵。他应该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汉也难以统一天下。他应该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关中也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我很难猜度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人在转战多年后,自然而然地会回忆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许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了无遗憾。 所以,孟达,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个来去明白的男人。我认为。
yueyang11_11
yueyang11_11
擅长:暂未定制
孟达字子敬(呵呵,和鲁肃同字),因避刘备叔父刘子敬讳,改为子度,扶风人,父亲叫孟他,字伯郎。这个孟他很有意思,我先来介绍一下。
孟他本来应该是个扶风的小贵族,继承家业后,正值十常侍秉政,他倾其所有结交张让的家奴,获得他们的“尊敬”(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结果,旁人误以为他和张让是铁哥们,就送了大量的礼物给孟他,孟他又把这些转送给了张让,“让大喜”(见三辅决录注),把凉州刺史交给他当,一下子,小贵族孟他就变成了一方督抚,真是……
很可能是因为灵帝末年凉州羌族大暴动或韩遂之乱,孟达一家南迁入蜀,当时孟达还小,等成人后,孟达就在刘焉父子手下干活。孟家迁蜀时很可能就把曾经在老家和凉州招募的私人部队一起带入了四川,因为有很多迹象表明孟达手中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私人武装。
建安十六年,刘璋派法正和孟达各统兵2000到荆州迎接刘备(很可能这4000名士兵都是孟达的部下),刘备当即让孟达和4000士兵留在江陵,帮助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共守荆州,从此孟达归附刘备。
建安十九年,刘备平蜀后,让孟达担任宜都太守,这是个不小的地方官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越级命令孟达从秭归出兵攻击房陵(呵呵,孟达的直属上司是关羽),孟达在临阵杀死房陵太守蒯祺后占领了房陵,在与刘备派来的“增援”的刘封军(呵呵,我以前说过了,刘封很可能是来监视孟达的)会合后,立即转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以一家老小为质(迁到成都),率众投降。
当时,陕东南、鄂西北的情况是这样:申耽仍是上庸太守,其弟申仪为西城太守,总管上庸、西城、房陵等的应该是刘封和孟达。刘、孟二人应该差不多大,不过我以为,当时,还是刘封占优。不过,孟达和刘封的关系不太好——奇怪,两人共事不久(决计不超过一年,个人以为是大半年),怎么会这样闹僵?看来又是刘备从中的手脚。孟达在上庸攻略胜利后,刘备好像没给他加官进爵——相比之下,刘封从中郎将升为将军——可能是让他率所部回宜都,继续当他的太守。孟达可能非常不乐意(或许也是和关羽不和,不过主要是因为立下了大功却没有相应的报酬而愤愤不平),于是刘封去做思想工作,结果闹翻,刘封在刘备示意下夺了孟达的兵权。
孟达于是给刘备写下辞呈,自比范蠡、伍员、蒙恬等(我呸!),大夸自己是忠臣却为小人所害。最后,带着4000余家部曲北投曹魏。
孟达在魏国,受到了曹丕的礼遇,我个人感觉,孟达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不过就他的现存的两篇文章看,他的确有被当时著名才子曹丕赏识的资本,另外,他对曹丕的知遇之恩也很是感激,所以,孟达的另投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从一个后人的眼光看,曹丕在位的6年多里是孟达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他不但和君主曹丕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还同当时的魏国显贵夏侯尚(文帝时代替了曹仁在南方的地位,假节钺)、桓阶(当时为尚书令,曾为文帝的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有着很不一般的个人关系。
好了,回到前面。孟达在投靠魏国后,曹丕立即命其为建武将军、新城太守(这可是拥有原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大郡)并晋爵平阳亭侯,和夏侯尚、徐晃一起进攻刘封。临战前,孟达还写了封劝降信给刘封,可惜刘封不听,结果申仪叛变,刘封南逃,申耽也接着投降了曹魏。申耽这回没有再次被任命为太守,而是迁到了南阳(毕竟反复多了)。不过,申家毕竟是当地的土豪,加之申仪有功,于是命申仪为魏兴太守(大致为以前的新城),领申耽的员乡侯爵位。
这时的孟达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期,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桓阶、夏侯尚的先后病死(夏侯尚居然是为了一个宠妾之死而精神恍惚后病死的,在下倒也很想见识一下这个美人!),最重要的是曹丕的病故,孟达在魏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后来,司马懿派人劝他最好来洛阳朝觐一下,孟达立即感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于是,就开始和吴、蜀进行秘密来往。诸葛亮派郭模去联络,可惜被申仪得个正着,本来申仪就和孟达有怨,这时正好抖了出去,于是孟达起兵造反。司马懿闻讯立即调兵进攻,才八天,就从南阳宛城赶到了上庸城下,表现了司马懿非凡的军事才干——顺
顺便说一句,徐晃并没有参加这次战役,公明公是病死的。
本来,由于上庸城墙高池深,加之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按孟达的能力应该是可以挺到诸葛亮援军抵达的,可是,守将邓贤(还是孟达的外甥)、李辅等在关键时刻“开门出降”(见晋书宣帝纪),孟达只守了半个月,就兵败身亡。孟达的部曲当时已达7000余家,都被北迁至幽州。
最后说一下申仪的结局。申仪在孟达兵败后被招入朝,没有获得应有的嘉奖却被免官,曾经在陕东南、鄂西北称霸一方的申氏家族终于覆灭……回想起不久前揭发孟达造反时的喜悦,在洛阳,处于软禁之中的申仪,这时恐怕会有说不出的辛酸吧……
孟达第一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后提到的,当时捎带提的还有法正法孝直。说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当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小时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张嘎》里吃西瓜的典型的汉奸嘴脸。事实证明,这仨都是白眼狼。刘璋对他们也不算很坏,做的是不错的职位,领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还是起心反叛。他们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国,惟有德之士居之。听起来象回事。可是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这几个败类的嘴脸。
采纳数:18
获赞数:63
擅长:暂未定制
简而言之:投降将军
茶山上的拷地瓜
茶山上的拷地瓜
获赞数:94
擅长:暂未定制
能上网,这样的资料很容易就找到了~!不过还是感谢楼上的朋友啊~!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正在加载中...三国战记风云再起诸葛亮怎么打小兵加分。_百度知道
三国战记风云再起诸葛亮怎么打小兵加分。
诸葛亮怎么打小兵加分升级。教教我打第一关的就好。...
诸葛亮怎么打小兵加分升级。教教我打第一关的就好。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41
获赞数:949
擅长:暂未定制
这么容易的问题出来这么多错误答案 楼上的你们真的可以了第一关打小兵 主要是打双兵破招(其实是兵越多越好)由于小兵血少 只能打6连A 466AA A66AA BA(236A) 就是那第6连的分数 好像是6W分一般在下路第一个密室门口能有50W 打铁甲就466AA *5打10连 还有中式 分很爽的(双兵以上) 一般我打孙姬时就5级了 记得打孙要打中式也就是66A AA 466A AAA A关键是第8下 要同时打到BOSS和小兵 由于孙优先不会断招 可以有多个8那么你一套8连就有50W+N乘以30W(N=看你打中几个兵)以上就是第一关大体的贪分(最高有人第一关诸葛2000W+ 突破10级大关了)
wojuede321
wojuede321
采纳数:339
获赞数:3117
5级前, 只出第一剑。 一剑一剑的打。5级后撞一下。 打一下,撞一下打一下。然后左右左,喷个火。
那样分是最多的。
水怪流姆迪斯
水怪流姆迪斯
采纳数:69
获赞数:1781
五级以前的三种打法:→→A+AAA+↓↘→A+A 6-7招分;→→A+AA+→→A+AAA+↓↘→A 8招515000分;AA+→→A+AAA+↓↘→A+A 9招835000分。
采纳数:12
获赞数:4502
慢慢抽小兵
不要连按攻击
一下一下按
zmalqpwmskxo
zmalqpwmskxo
擅长:暂未定制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再说空城计,那明明是人家曹操的高光时刻!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深受大家喜欢的一个情节,诸葛亮用自己无畏的胆识,绝顶的智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化解了街亭失手的被动局面。
话说这天,晴空万里无云,可同样的天气在不同人心中是不一样的感受。司马懿在这天是哈哈大笑,有气吞万里之势;诸葛亮呢,是皱眉紧缩,哀愁痛惜不断。为啥区别这么大呢,因为马谡失守街亭。往远里说,诸葛亮北伐大军没有了退路,造成这次北伐出征虎头蛇尾,暗淡结局;往近里说,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手中却无兵可守,自己性命担忧。
司马懿骑着战马,率领三军直奔西城而来,要将诸葛亮瓮中捉鳖,彻底消灭。诸葛亮一收到探子的报告就意识到危机来临,生死一线间。怎么办呢?跑又跑不过,司马懿骑马,诸葛亮坐着四轮小车,让诸葛亮咋跑?打也打不过,司马懿大军围城,诸葛亮就几个小兵在身边,双拳难敌四手。这时候诸葛亮灵机一动,决定置之死地于后生,命人将城门大开,自己坐在城楼上,小琴一弹,多么潇洒自在。
这时,司马懿也正好来到城下,一看这情景当时就懵了,这是什么套路?对我欢迎迎接么?我可是来要你命的。诸葛亮在城楼上市越弹越高昂,气势如虹。司马懿在城门前是越听越心慌,再也没有气吞万里如虎的信念。诸葛亮,司马懿自认为是相当了解的。再说,能不了解么,吃了那么多亏想不了解都不行。诸葛亮是挖坑、偷袭、出黑拳,无所不用其极,无比阴险,堂堂大将军司马懿没少被他阴到。今城门大开,肯定在城内已挖好了坑等我司马懿往里钻呢。小样,平时吃了你那么多亏,仅还能上你的当?绝不进程,让你白白挖坑,动摇你军心。想到这,司马懿一声令下,走。周围的将士们说不能走啊,开着城门,咱们进去城就是咱们的了。但司马懿是肯定不听的,进去命都没了还要啥城。
诸葛亮一看司马懿率军离开,深深的吐了一口气,冷汗也顺势流了下来,真是天不觉我,心想,司马懿你还想和我斗,在回家练几年吧。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小说就是小说,肯定不是真实的,司马懿在街亭之战中根本没有出场,诸葛亮也没有“空城计”。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在与吕布战斗时用的,大败吕布。但谁让曹操不得罗贯中欢心呢?没办理,“空城计”就这样落到了诸葛亮身上,司马懿也天降横祸,当了一次丑角。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除了诸葛亮,这两个人才是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_网易新闻
除了诸葛亮,这两个人才是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国演义》叙事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前后跨度约106年。该书中出场人物超过 1200 人,有姓有名者约 1000 人,常见版本约为 65 万字,《冰与火之歌》中出现的人物超过 2000,但文字量在第五部时就已达到四五百万字。与《冰与火之歌》更加注重人物细节的描写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于历史大局的变化,因为《三国演义》要容纳的历史变化远远高于《冰与火之歌》,那么,罗贯中如何用较短篇幅安排下如此之多历史大局变化中的精彩故事?时间进程的快慢或许是一个重要线索。在描写重点情节时,譬如赤壁之战,《三国演义》的时间会变慢,在描写非重点情节如姜维征伐中原时,时间会加快。我们把《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回的目录和它对应的时间纳入一个坐标系,时间快慢的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三国演义》各章回时间变化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各个章回编号,纵坐标为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开头与结束阶段,时间均过的很快,在中间阶段,时间才变得缓慢下来。不少人说《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是诸葛亮,在诸葛亮出场前,时间过得很快;在诸葛亮死后,时间又开始过的很快;诸葛亮活跃的时候,时间才会慢下来。这一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诸葛亮出场与死亡节点上图第一个节点为诸葛亮出场章回,第二个节点为诸葛亮死亡章回。从上图可以看出,诸葛亮控制《三国演义》中时间流逝速度这一说法基本是对的。也就是说,诸葛亮确实是《三国演义》真正的灵魂人物。但是,从上图还可以明显看出,在诸葛亮出场之前,还有大段时间进行速度也较为缓慢,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也还有那么几个章节时间流逝也较为缓慢。这也就是说,诸葛亮并不是以一己之力控制着《三国演义》中的时间,那么,在诸葛亮前后控制本书时间速度的人到底是谁?为分析诸葛亮的两个控制时间的助手到底是谁,还应该定下一个标准,即这两个人应该都是本书出场率较高的主角之一。某个小兵虽然也能在三国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小兵明显不具备控制时间快慢的能力。基于这一标准,我们首先把《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做出统计,取出场次数在前二十名的人物作为重要人物分析。在《三国演义》中排名前 20 人的按排序统计如下:▍《三国演义》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统计二十个人中左右时间进度的能力,我们可分别用他出场与离场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比较。意外的情形出现了,我们发现了和诸葛亮一样具有影响时间快慢能力的两人并不在出现次数最多前十人中,竟然是排名靠后、与诸葛亮没有交集的两个人——袁绍与邓艾。▍《三国演义》时间快慢的实际控制者从上图可以看出,袁绍出场后,本书的时间进行基本呈现一种线性增长的方式。在袁绍去世后,时间的进行速度突然失控,直到诸葛亮出场才让时间的流逝速度再次稳定下来。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控制书中的时间稳定了六七十回,占据了本书篇幅的一半以上,而诸葛亮去世后,书中时间再次进入无人管控状态而飞速增长。直到邓艾出场后,时间才最后一次稳定下来。在邓艾去世后,时间再次飞速增长,直到本书结束。这三人虽然不一定全部是本书的一线主角,但是却毫无疑问都是本书重要剧情的关键串联人物。诸葛亮自然不必多说,袁绍基本与本书的前期剧情一直有很强的关联,从何进与宦官争权,袁绍出馊主意召唤董卓进京,再到董卓乱政群雄逐鹿再到官渡之战,这段历史中每个阶段,袁绍都是关键角色。只不过袁绍很少作为主角占据大量篇幅,他对时间线的控制作用很难被人注意到。袁绍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二回中病死,第三十三回曹操就彻底平定了袁氏兄弟,基本统一北方。所以,看《三国演义》会感觉曹操自官渡之战后,破袁氏残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实际上,200 年的官渡之战虽为袁、曹大决战,但袁氏政权延续了很长时间。袁绍 202 年去世后,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数度出征,要到 207 年才彻底平定河北,中间整整花了 5 年时间。在曹操消灭袁氏其间,孙权已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千里,三国一足已成,在曹操彻底平定河北那年,寄居刘表之下的刘备遇到了控制三国时间线的灵魂人物诸葛亮。▍“三顾茅庐”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三国志》中亦有简略记载,《三国演义》对此事进行了扩写在袁绍离场、诸葛亮登场的这 5 年,奠定三国格局的要素大体已定。另,《世说新语·假谲》中曾有袁绍、曹操年轻时绑架新娘的故事: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实际上,袁绍生年虽不可考,但研究者多认为,袁绍年长曹操至少九岁,两个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人,少年时不可能是平等玩伴,根本轮不到曹操在袁绍面前耍聪明。在《三国演义》中,三国后期的魏、蜀争战,基本上分为诸葛亮对司马懿和姜维对邓艾两个阶段。姜维在诸葛亮司马懿对阵时就已出场,诸葛亮死后,姜维的对手尚未登场,这个空档期便时间加快。邓艾是灭蜀汉功臣,是本书大后期最重要的角色。他在《三国演义》中登场时,夏侯霸曾这样向姜维介绍新对手:“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这段话并不合理,姜维生于 202 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邓艾比姜维要年长 5 岁。时间变慢才能描写细节,而只有重要事件才值得罗贯中在分秒必争的书中暂时停顿下来,去细细描写。重要事件需要人物去推动,因此,这些人物才成为《三国演义》中时间快慢的操控者。最后再发一张意外发现的图:▍三兄弟出场与去世时间分布刘、关、张三兄弟同时出场,又在本书中的第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回,以同等间隔相继离世,果然是誓同生死、岂能独生。
本文来源:大象公会
作者:孔令远
责任编辑:安梁_NN206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款三国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