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钱,玩最好的世界

【茶人茶话】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茶,就你一个人聪明! - 普洱茶连连看_普洱茶新视点 - 中国普洱茶网,
【茶人茶话】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茶,就你一个人聪明!
【茶人茶话】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茶,就你一个人聪明!
&&来源:普洱世界&&&作者:陆毅&&点击:0&&
  在茶界,好的茶叶一定不会便宜买到,这是谁都清楚的。
  有的人100元买到饼老班章,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偷着乐。
  殊不知,乐的人还挺多的。
  茶店老板乐,好可爱的憨贼!
  茶界中人也在乐,看来,这货觉得这次逮了便宜,改天要拿几百块钱去买&八八青&喝了。
  真正的古树茶,鲜叶贵的要死,茶商养着老婆孩子,不能天天赔本给你白忙活。
  所以,现在又流行起一种叫做&茶农&卖茶的新趋势,好像买到叫做茶农的茶,那一定是最便宜的,且肯定是古树茶了。
  茶农的茶,好卖,一夜之间,大家都叫茶农了。
  可笑的是,很多茶农,仅是微信名叫茶农,网名叫茶农,你问他们村的民族、河流、山谷,尤其是村寨熟人的名字,立马现形。
  想喝好茶的心情,大家都可理解;想花便宜的钱买好茶,大家的心情都可理解。但永远记住,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文钱一文货,是万世颠扑不破的真理。
  真正的名山名寨古树茶,大家心里都有底,鲜叶收购贵的要死,老班章、、、曼松、薄荷塘等等山头,自身没有实力是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奢谈收茶的。
  不要以为就自己精明,别人都是傻子。随着古树茶数量的日渐稀少,以后真正的古树茶会越来越贵,而可以速成工业化大批量的茶就越来越便宜。
  不要老惦记着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茶,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没有足够的财力,赵雅芝怕不会嫁个黄锦燊,郭晶晶也不会进入霍启刚的家。最聪明的人每年花多少钱买保险? - 简书
最聪明的人每年花多少钱买保险?
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跟着力哥走,理财不用愁!
今天继续聊保险话题,此前的保险系列包括——
《保险公司打死不肯说的秘密》
《99%普通人都会中招的买保险误区!》
《最划算的消费型保险全名单!买到就是赚到!》
《112元就能买100万医疗险,这货真是逆天神器?》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人间,请把我的钱,撒落你心田》
在力哥说理财第三季第一集《理财君到底长啥样》中,力哥提到了“理财的十大平衡”,其中有一条说的是保障和保障成本之间的平衡, 也就是你每年应该拿出多少钱买保险才最聪明。
首先,李嘉诚和犀利哥不需要买保险。
前者因为钱太多,买保险能赔的那点钱根本没意义,就算李嘉诚买保险,也是从资产配置、避税和遗产规划角度考虑的,而不是从家庭保障规划角度考虑的。
后者因为钱太少,每天饭都吃不饱,房租都交不上,先考虑自己被车撞或生癌症的风险,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但介于李嘉诚和犀利哥之间超过90%的普通人,多多少少还是有必要买点保险。
坑爹的标普资产象限图:
关于到底应该花多少钱买保险,保险行业内有两个听起来很牛逼的说法,一个叫“双十法则”,一个叫“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
“双十法则”指的是你每年的保费支出应该占家庭收入的10%,你的保额应该覆盖家庭10年的支出需求。
这个法则在力哥说理财第一季第13集《揭穿那些毁人不倦的理财谎言》中就做过剖析,尽信书不如无书,“双十法则”只是个大体原则,不能照搬照抄。在我看来,每年花费收入的10%买保险,对绝大多数还处于正努力走向新兴中产阶层的普通家庭来说,明显太多了。
今天我想乘机扒一扒“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这个坑货。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把家庭资产分为四个账户,并按一定比例分配。它的思路是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达到理财的最高境界——平衡。
具体来说,10%属于“要花的钱”,用于短期消费,只能买货币基金。
20%属于“保命的钱”,用于转移意外疾病风险,主要拿来买保险。
30%属于“生钱的钱”,重点在于提高资产整体收益率,可以买股票基金债券黄金房子P2P等。
40%属于“保值升值的钱”,用于应对自身养老、子女教育等投资周期较长、金额较多又非常刚性的消费需求。
力哥在《穿越牛熊7步定投实战操作法》中,一上来就花了很大篇幅讲了定投的前置工作——把钱分别放在“四个口袋”。
一个是现金口袋(现金流规划)、一个是保险口袋(家庭保障规划)、一个是消费口袋(消费和短期投资规划)、一个是储蓄口袋(长期投资规划)。我说只有先把前面三个口袋搞定,你才有资格考虑定投策略这种高级玩样儿。
乍一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四象限和力哥说的四个口袋是不是很像呢?
你懂的,力哥肯定会说不对!
标普中“要花的钱”到力哥这里分成了现金口袋和消费口袋。
短期要花的钱分两种,一种是短期肯定要花的钱,比如你每月的信用卡账单,每月的房贷月供,只要你记账,每月的日常消费是可以预期的,这属于消费口袋。
而另一种短期可能会花的钱应对的是不确定的意外消费,比如交通意外、生病、家人出意外急需资金援助、红包份子钱突然增多,大额突发性旅游消费、离婚、失业等,这些消费支出往往短期无法明确预见到,一旦发生,又急需马上用钱。
所以现金口袋需要你每时每刻都特别留出一笔钱,雷打不动放在里面。而消费口袋很多时候依靠你每月的工资,投资收益到账和信用卡的合理组合就可以解决了。
标普中“生钱的钱”和“保值升值的钱”到力哥这里,统一装入了“储蓄口袋”。因为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的重叠性。
投资之所以要分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对应的就是有些钱短期要用,有些钱则可以长期不用。
正是由于现金口袋、保险口袋、消费口袋里的钱都已经装好,所以短期内不管是可预见还是不可预见的消费支出敞口都被覆盖掉了,所以我们才能定心把剩下的钱都拿去做长期投资,谋求更高的长期投资回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保险公司小伙伴可能会辩称,“生钱的钱”强调的是提高收益率,属于进攻型资产配置,能经受得起亏损,所以可以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权益类资产,而“保值升值的钱”不一样,因为养老和子女教育需求刚性十足,不能冒任何风险,属于防御性资产配置,所以只能投资债券、信托、储蓄型保险等既安全又能跑赢存款利息的固收类资产。
乍一看,的确能忽悠到理财小白,但如果跟力哥学了一段时间理财,就知道这是扯淡。
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实际上是短期投资的风险非常大,长期投资的风险非常小。越是长期不用的投资,比如养老金,就越是应该选择基金定投的方式投资权益类资产,到你退休时,投资回报率将远远高于你持有债券或其他固收类资产。
既然都是短期用不到的钱,既然都追求尽可能保值增值,那在力哥这里,用《穿越牛熊7步定投实战操作法》就可以解决了。
力哥的“四个口袋”理论和“七步定投”理论中都没有明确给出确定的分配比例,哪怕我以小明同学为例,也反复说这只是小明的情况,不代表你可以复制小明的选择。
而标普则简单粗暴给出了4321配置比例。
大家百度一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或“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会发现推销这个概念最积极的几乎都是各大保险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保险销售或者以卖保险维生的理财师),当然也有一些不懂理财却还在写理财文章的小编也会时不时copy网上的相关资料以讹传讹。
为什么保险公司推销这个理论最积极?
因为保险公司是这个理论的最大受益者。首先,这个理论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不明真相的理财小白很容易就被保险代理人这套说辞洗脑,觉得这才叫“科学理财”。
对除了保险以外其他更宽阔的理财世界缺乏足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保险代理人来说,这个理论百试不爽,能帮他们简单粗暴的完成客户的理财规划配置方案,取得小白客户的信赖。
但理财规划的出发点是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一份理财规划也肯定不一样。力哥给会员做理财规划必须度身定做,给出每个人最有针对性的理财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但显然保险代理人没有这样的专业能力。
其次,根据“双十法则”,每个家庭最多只需要花10%的年收入买保险就够了,对保险代理人来说,这样的比例依然让他们感觉能赚到的佣金太少。
所以他们更愿意讲标普法则——根据这个法则,客户最多可以有60%的资产都拿去买保险!我勒个去~佣金赚翻了!
一是20%“保命的钱”自然要买保险,二是40%“保值升值的钱”,除了可以买债券信托,也可以买储蓄型保险,无论养老需求还是子女教育需求,激发和满足用户的这方面需求,保险公司无疑是所有金融机构里最擅长的。
为什么标普法则把“现金口袋”和“消费口袋”合并在一起?因为保险公司反正赚不到这里的钱,他们不care。
为什么标普法则把“生钱的钱”和“保值升值的钱”分成两部分,因为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忽悠客户买储蓄型保险。
为什么你很少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大力推销这个概念,只有保险公司推销得那么起劲,就是这个道理。
请大家张大嘴巴跟着力哥一起念我的口头禅:屁股决定脑袋~
事实上,大概7、8年前力哥第一次接触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这个概念时,我所学到的理财知识和常识告诉我,这货不靠谱。
现在网上也还能搜到文章揭露“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很可能是中国保险从业者自己炮制出来的山寨理论,毕竟我们在网上找不到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推出过这套理论的明确证据。而之所以拿标普垫背,无非是满足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觉得老外发明的理论肯定比咱们的土办法牛逼。
最后力哥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普通家庭应该买多少保险,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你的收支结构,二是你的资产负债状况,前者是流量,后者是存量。我们在买保险时这两个财务因素都要考虑到,但相比而言,我觉得前者的参考价值更大。
说到底,保险主要保的不是存量财富,而是增量财富。不管你是出车祸了、生大病了还是直接挂了,都会导致你原来预期的未来收入中断、减少或永久性丧失,而你们家庭的支出则会大幅提高。所以无论是保费(保障成本)还是保额(保障力度),看收入最重要。
年收入3万以下的家庭,我建议除了社保不用买任何商业保险,先把饭吃饱,别让父母没钱看病孩子没钱读书,然后再考虑保险吧。
年收入3-10万的家庭,我建议每年家庭收入的1%(300-1000元)拿来买消费型商业保险。
年收入10-20万的家庭,我建议每年家庭收入的2%(元)拿来买消费型商业保险。
年收入20-50万的家庭,我建议每年家庭收入的3%(元)拿来买消费型商业保险。
年收入50-100万的家庭,我建议每年家庭收入的4%(元)拿来买储蓄型商业保险,推荐香港储蓄型保险。
年收入100-200万的家庭,我建议每年家庭收入的5%(元)拿来买储蓄型商业保险,强烈推荐香港储蓄型保险。
年收入200万以上的富豪,基本都是顶级金领或大老板,保险的保障作用已经和你没啥关系,保险对你的意义和对李嘉诚一样,完全是一种理财手段而非保障手段,你拿20%甚至40%的收入买储蓄型保险都没问题。
当然,这只是力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不一样,绝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但我认为咱普通老百姓每年最多花5%的收入用于保障基本就够了,再多你就是不懂理财的洋盘冲头!
最后做个问卷,力哥近期正在筹备全国巡回线下理财讲座暨力哥粉丝(荔枝)见面会,计划每场活动会和大家畅销200分钟(5分钟演唱会+150分钟现场理财脱口秀,45分钟互动交流),另外还有精美礼品赠送,力哥12月出版第二本同名系列图书的签名版也会提前预赠(不是预售,是预赠!)。
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各个城市的先后顺序,大家来投票吧。
除了上述12座城市,其他城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力哥应该不会去,还望大家理解。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阅读原文:http://mp./s?__biz=MzIyODE4NjY5MA==&mid=&idx=1&sn=2d9fcd83629&chksm=c5cf3d00f2b8b416336cdce1d8e2ea111a0ceea81eafc8f190b2d90104#rd
娱乐理财脱口秀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国家理财规划师、分享简单又好玩理财干货。微信公众号:lglica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最聪明的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