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圣安地列斯奔驰为什么叫虎头奔W140虎头奔的MOD,谢谢!

12345678910
搜索配件:
&&价格区间:从
价格:¥4380.00 元
最近30天销量:月销 0 笔
商品来源:
&购物咨询(商品客服):
由卖家 山爷爷的店 从 广东 深圳 发货
推荐服务商:&&&&&&&&&&
商品详情图
商品标签云
买过的人评价...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山爷爷的店
来自:广东 深圳
最近30天销量:0件
相关内容:&
卖家:enterbay朗行专卖店
来自:北京
最近30天销量:21件
相关内容:&
卖家:enterbay朗行专卖店
来自:北京
最近30天销量:44件
相关内容:&
双氙商品标签云画像 正在为您生成中,请稍候再来哟...
您或许还喜欢
1980.00&&&&(无折)
2750.00&&&&(无折)
1690.00&&&&(无折)
999.00&&&&(无折)
1459.00&&&&(9.9折)
1350.00&&&&(无折)
1660.00&&&&(无折)
请留下你对双氙的意见或建议,感谢!
(如果有个人或商家的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投诉,请致电400-000-5668)
联系电话/微信/QQ:
支持中英文(Suppor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时光荏苒经典再现 奔跑W140虎头奔改装空气避震  1991年4月,奔跑在日内瓦车展中发布了内部代号为W140的新一代奔跑S级豪华轿车。新车以提高车辆舒适度和安全性作为研制方针,外形融入传统理念规划而成。作为奔跑品牌标志的进气隔栅在W140上得到了全新演绎,不过全体看来照旧具有宗族化的辨认特征。  虎头奔通过屡次的改装空气避震试验,总算仍是下降车身了!  轿车改装不仅仅是简略地改装了轿车的某些部件,而是代表了车主的品尝,以及对轿车文明的了解。可见,轿车改装时一种文明,是一种性情,是一种对机械的沉迷,也是对事物极限的应战。  言而总之,轿车改装是表现个性化的产品,是轿车工业开展必定呈现的元素(图一)
  了解更多请重视微信
时光荏苒经典再现 奔跑W140虎头奔改装空气避震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HellaFlush论坛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偶遇僵尸虎头奔,看看最好看的奔驰S级W140长啥样_果乐头条
您的位置:
偶遇僵尸虎头奔,看看最好看的奔驰S级W140长啥样
自从看了袁老师情人车系列的W140那集,我就被140深深的毒害了,顶级老牌汽车厂不计成本造出来的车,该有多牛逼啊一天闲来无事在小区里骑车乱逛,就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发现了这辆前期款的500 SEL手机渣拍,照片也是在不同时段拍的,大家见就看看吧第一眼看到它,已经感到隐隐约约的霸气了看上去成色还不错啊橙色的边灯很有感觉…等等,那一大片锈蚀是什么鬼再看看前脸~虎头奔,你怎么掉须了,连额头上的王字都没了
来源:老司机出品
温馨提示:本文共645字,5张图,阅读约需1分钟。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下,中国...
现在老板买车送员工以后不是怎么新奇的事了,之前王思聪送给六朝元老的法拉利-...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名下第二大股东下萨克森政府表示,尽管德国政府两大政党均...
继9月份广汽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共拓车联网、智能驾驶等业务,近日,广...最经典的老奔驰--W140虎头奔
1991年3月,新一代S级轿车W
140首次亮相于日内瓦车展。外形设计基于传统的梅赛德斯-奔驰风格元素和家族设计,在保留传统外形的同时,新式的散热器格栅与R 129
SL级轿车散热器格栅一起诠释了新一代设计风格。以“散热器格栅”为主题的经典元素变化,即散热器格栅与镀铬边框在引擎盖上有机地相结合,且梅赛德斯-奔驰三叉星首次不再屹立于散热器格栅,而是移向后方。总体而言,新一代S级轿车外形设计目标是实现高水平空气动力学设计理念,同时追求最大的实用性。
由于上一代S级轿车W 126及之前的S级轿车传统,新一代S级轿车W
140提供标准轴距和长轴距两种车型,长轴距车型轴距增加100mm以增加后排乘客腿部空间。
空气动力学
126系列,设计人员做出更大的努力以进一步降低风阻系数,这些措施包括:向后倾斜的车头线条、从散热器格栅到发动机罩表面的过渡、略微扁平化倾斜的挡风玻璃、曲面侧窗、集成滴水托盘的外后视镜、大尺寸轮毂盖和铝合金轮毂,较低的底盘离地间隙、光滑的底盘表面设计以降低侧风敏感度。
这些措施使风阻系数降低16.4%,从而创造了这一级别所取得的新纪录。虽然前部面积比W 126增加了12.2%,但新一代S级轿车W
140风阻系数仍降低了16.4%,对令人印象深刻的庞大体型来讲,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表现。
针对德国国内市场的发动机最初有4种选择,其中仅M119
5.0升V8发动机是先前使用过的型号,它由博世LH全电子喷射系统和热线式空气质量流量计控制。其他3个引擎为全新开发:基于5.0升发动机的4.2升32气门V型8缸发动机和4.2升16气门V型8缸发动机,以及3.2升直列6缸发动机。注意一个有趣的细节,3.2升和4.2升车型的型号标识没有像往常一样准确地在命名数字上反映,相反,使用了四舍五入的命名300
SE/SEL和400 SE/SEL。
全新设计的M 120
6.0升V12发动机,不仅是首款量产的梅赛德斯-奔驰12缸发动机,而且具有300kW(408PS)的功率,是梅赛德斯-奔驰最强劲的发动机。并且扭矩已经超过了500Nm大关,最大扭矩580Nm/1600r。6缸和8缸发动机也配备了12缸发动机的四气门技术,具有可变进气凸轮轴技术和热线式空气质量传感器,所有的发动机的排放和油耗得到最小化。新的多点电子点火系统单独为每个气缸计算最佳点火时间并适用于爆震极限。是世界上唯一的选择性抗爆震控制V12发动机,如果达到最佳燃料利用率,10:1的高压缩比是可能的。
全新的发动机驱动管理系统,所有的控制模块通过一个公共数据通道一起进行通信,确保控制装置可以充分运用,其中包括在发动机冷启动后为三元催化器快速加热,也为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车身扭矩,能够在湿滑的路面中断供油,确保行驶稳定性。
V12发动机提供了乘用车最大的三元催化器,容积达到了7升,由于催化剂无需额外的燃料消耗,因此高的长期稳定性得到保证。一种新颖的双重和三重绝缘的排气歧管和在陶瓷催化器双臂管道内嵌入的绝缘垫能够使其迅速的达到最佳工作温度。
除了减少的废气排放,可以在新一代S级轿车W 140上找到更多细节使它成为环保的先驱。
按无氟(氢氟烃)标准设计,塑料部件的精确编号不仅做到可回收,而且生产大量使用再生材料。1992年,W
140系列获得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发的环境奖——同温层臭氧保护奖。
除了燃料消耗和环境相容性,新一代S级轿车W
140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完善,消除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精心的设计和调整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考虑到更高的纵向和横向力,前悬架使用双叉臂,后悬挂由其他乘用车的多连杆结构衍生,经过全面调整,并根据S级的特殊要求进行修改。
在主动安全方面,在新一代S级轿车W
140的特点是,通过精确而灵敏的转向系统以及在不同载荷的极端驾驶行为中的低敏感性,即使在崎岖的路面上也能保持良好的直行稳定性和极低的侧风敏感度。一个关键的创新使得8缸和12缸发动机车型的制动系统中,多余的制动力被传递到后轮。其结果是,制动系统的耐用性增加,并且车轮制动器的磨损会降低。
高驾驶舒适性
全新一代S级轿车W
140系列的驾乘舒适性再次显著增加。传送到车内的胎噪和振动都大大降低,加速和制动时的俯仰运动减到最小,转弯或行驶在不平坦道路时,降低了滚动运动,转向几乎不受冲击。在8缸和12缸车型上“敏感转向”速度感应式转向助力系统为标准配备,从而降低了驾驶员在低速行驶时的转向力,例如在停车场。
在之前车型上已经是极高的安全标准再次得到多项提升,安全性被显著改善。例如,新的车身结构通过一系列详细解决方案使之在事故中更加安全,减轻潜在的事故影响点也给乘客额外的保护。
为了避免起雾和霜露、提高保温隔热性能、抵抗外部噪音以提高舒适性,新一代S级轿车W
140使用了中空的双层侧窗玻璃,这是此种玻璃在乘用车中第一次使用。结合自身的一些安全和舒适相关属性与窗口密封系统显著改善空气动力学并降低风燥。
另外两个细节。可折叠后视镜以及可延伸的倒车标杆,以帮助驾驶员在能见度差的小空间机动。
电动马达由位于中控台上的开关驱动,可以控制后视镜的角度,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折叠后视镜从而为车辆通过获得额外的空间。为了更好的在向后行驶时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在车尾部的左右侧配备了倒车标杆。
65mm长的标杆在挂入倒档2秒后自动延伸,并在挂入前进档后自动缩回。
发展[编辑]
开始初步规划W 140项目
开始设计研究
1983年-1984年
126平台上,制成不同车身、底盘方案。制成1:1空间定义模型和1:5初步模型
开始制造1:1和1:5的预设计模型,设计不同的方向盘、仪表板、座椅方案
产品规格确定
1985年10月
制成7个1:1模型,用于调查和讨论,选出其中一个突出的方案,并进一步研究
开始V12发动机研发计划,研发要求为追求最低的燃油消耗和最小的废气排放。董事会上提出W18发动机发展建议——M 216
8.0升W型发动机,3列6缸呈75.5度夹角排列,这一设计的优点是发动机长度将不大于6缸发动机。计算后的性能数据为,2气门型490
PS 750 Nm,5气门型680 PS 800 Nm。计划只停留在图纸上,之后一些期刊报道关于“800 SEL
W18”的传闻
设计出两种造型方案
1986年11月
M 120发动机进行第一次测试
制成5个1:1初步模型,董事会在辛德芬根工厂决定出最后的造型方案,之后制作出10个1:1整体模型
19辆原型车提供给开发部门
开始碰撞测试,共测试13辆原型车和10个座舱
V12发动机第一张照片公布。发动机使用KE电控机械喷射系统,两个侧置节气门。此时已知的参数为:6升,48气门,超过355PS的功率和超过550Nm的扭矩
制成52辆原型车和200余项部件进行耐久性试验和强度试验,总测试里程达到500万公里
在纽伯格林测试中发现悬挂和轮胎存在设计问题,由于改进需要时间,发布时间被推迟
开始一项结合安全性、舒适性和动态分析研究车辆的重量和成本的项目
开始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约5700名员工参与,耗费600万德国马克
日-6月10日
官方在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验收测试车,日,管理委员会作出将车标脱离散热格栅、移动到引擎盖上的决议
开始在辛德芬根工厂做生产准备,约2800名员工受到复杂的操作培训,测试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质量
开始试生产
发布第一张实车照片
开始正式生产
日-3月17日
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
开始使用无氟制冷剂
改进后视镜折叠机构
8缸车型开始装备4活塞固定卡钳,而不再使用配备钢制轮毂的300 SE/SEL车型上的浮动卡钳
增加轮胎空气压力使配备铝制轮毂的8缸车型的负荷增加
驾驶员安全气囊成为所有车型上的标准配置
1991年10月
开始生产300 SD
第1万台M 120发动机下线
改进门封条,风噪降低
由于外观设计受到批评,开始筹备外观改进
发布防弹车型500 SEL Guard和600 SEL
Guard。外观上和普通车型的区别仅在于喇叭形挡泥板,特殊的轮毂和较宽的轮胎。内部宽度减少80mm,调整仪表板、车门饰板、后备箱、车顶、A/B/C柱
改进ASR开关,确保1992年2月-4月间生产的8000辆轿车没有问题
改进Becker 2000系列无线电设备,加入Mexico 2000,Grand Prix 2000机型
日-3月15日
300 SE 汽油-甲醇混合动力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
改进门导轨,以便更容易闭合
再次改进折叠后视镜,增加排水孔防止腐蚀
改进制动盘材料防止翘曲
改进后排化妆镜锁止机构防止自动打开
改进ASR开关防止突发应急操作
改进制动防护罩防止倒车发出异响
改进中控锁开关,从驾驶员侧车门内衬移动到中控台
改进时序电路以避免车内照明无法关闭
自动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可选
改进刹车片减少磨损
V8车型的怠速转速由550转/分钟提高到630转/分钟
改进V12发动机LH电子喷射系统,取消了满负荷富集,即使在全油门负荷下空燃比控制依然有效,功率由408匹降低到394匹
改进门锁把手,加入新的塑料涂层,以防止关闭时突然产生的噪音和僵硬的触感
改进V8发动机喷射系统,动力稍微降低
开始试生产300 SE 2.8
第10万辆W 140轿车下线——银色500 SEL,黑色真皮座椅,销往日本
4.2升8缸发动机压缩比由10.0上升到11.0
1992年10月
10月8日-10月18日,300 SE
2.8在巴黎车展上发布,发动机与3.2型号不同,使用了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300 SD开始在德国销售
前排乘客安全气囊在所有车型上成为标准配备
1992年12月
改进减震器和支柱,车身高度下降10mm左右
开始正式生产300 SE 2.8
改进300 SE/SEL的轮胎尺寸,由225/60 R16增加到235/60 R16
改进方向盘,弹簧取代了滑动触点安装的喇叭和气囊
300 SE 2.8开始配备ASR
V12型号车型后备箱内衬改为麂皮
改变车型命名。表示车型级别的“S”被移到数字前,表示高效发动机喷射系统的“E”和区别长短轴距的“L”不再标示,数字精确表达车型的排气量
原先的型号变化为:
300 SE 2.8——S 280
300 SE/SEL——S 320
400 SE/SEL——S 420
500 SE/SEL——S 500
600 SE/SEL——S 600
300 SD ——S 350 Turbodiesel
改进3.2升6缸发动机,使用热膜式空气流量计,提高扭矩和功率,并且把扭矩峰值降至较低的速度,油耗降低7.5%
改进倒车标杆,长度增加2cm,至8.5cm以更便于观察
保养周期从10000公里增加到15000公里,从20000公里增加到30000公里
改进驾驶员侧外后视镜,配备非球面反射镜,视角由16°扩展到48°,盲区几乎不存在
发布新一代无线电设备,Becker Europa 2000、Grand Prix
2000 RDS、Mexico 2000 RDS分别被Classic、Special、Exquisit机型取代
音量控制钮在中控台上取消
1993年10月
改进后备箱辅助关闭系统伸缩把手,材料由镀铬金属改为塑料
10月22日-11月5日CNS系统在东京车展上发布
1993年12月
改进仪表盘,时速表从0km/h开始,里程表由机械改为电子液晶显示,机油压力警告灯取消,增加驻车制动警报
FBS防盗系统成为所有车型上的标准配备
改进非V12车型中央扶手箱下方的储物盒滑盖,由实木改为塑料
改进悬挂弹簧减轻重量
W 140全系车型改款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
改进前后保险杠设计,由立体改为垂直,不适用于防弹车型
改进大灯设计,使用新型反射器,照度增加60%
改进转向灯设计,由橙色改为无色
改进进气格栅设计,6缸和8缸车型减少了纵向线条,12缸车型横向线条增加至6条
改进尾灯设计,尾灯与倒车灯重新组合,由4部分改为3部分
改进内饰设计,车门扶手取消储物格,新的真皮座椅在12缸车型上成为选装配置
改进收音机天线,由车尾部移至车顶后部
改进车载电话,AEG系统取代摩托罗拉D车载电话
天鹅绒座椅从12缸车型上取消
第20万辆W 140轿车下线——黑色S
320(L),灰色真皮座椅,销往美国
“红外室内运动”防盗保护系统成为选装配置
发布第5代ASR V取代原先的第3代ASR III,开关标志由防滑链改为ASR字母
发布第2代自适应减震系统ADS II
改进6缸车型发动机,配备燃油泵
1994年12月
示宽灯在外后视镜上成为选装配置,无法与后视镜折叠机构同时选择
改进外后视镜外壳,具有更好的空气动力学
改进自动变速器换档杆,档把顶部有梅赛德斯-奔驰商标,600车型上刻有“V12”字样
发布超声波停车辅助装置“Parktronic”PTS,使用超声信号反射探测到与障碍物的距离,经电脑计算发出不同频率的警告声,超声波信号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集成在前后保险杠,前后保险杠的保护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在S
600上是标准配置
发布自动驾驶系统APS
改进后备箱辅助关闭系统伸缩把手,材料恢复使用金属镀铬材质
开始预生产S 300 Turbodiesel
发布1996款车型,是自1994年3月以来的首次较大改进,主要涉及8缸和12缸车型
发布全新的带有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的5档自动变速箱
改进发动机,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两款8缸发动机的曲轴、气门正时、活塞得到优化,使用博世ME
1.0行车电脑、热膜式空气流量计,为了减轻重量使用单汽缸盖
5.0升8缸发动机的压缩比由10上调至11
改进12缸发动机行车电脑,博世ME 1.0行车电脑取代原先的博世LH行车电脑
三款发动机改进后平均油耗降低7%、排放降低40%,从技术上满足了欧II排放标准,但目前欧洲只有欧I排放认证
ESP在8缸车型和12缸车型上成为标准配置
改进空调控制单元,使用更大的液晶屏幕显示,安装在出风口中间的阳光传感器可以根据测得的阳光强度和风扇速度调节冷却性能
改进车身天线,由车尾部移动到车顶后方
S 600 Pullman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
开始生产S 600 Pullman 防弹车型
1995年11月
第30万辆W 140轿车下线——深蓝色S
280,蓝色织物座椅,销往菲律宾
发布1997款车型
开始生产S 600普尔曼
停止生产S 350 Turbodieseal
发布世界首个刹车辅助系统BAS。能够自动识别紧急情况采取制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发挥最大制动力,显著降低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
1996年12月
ESP在S 280、S 320自动挡车型上成为标准配置
BAS在所有车型上成为标准配置
改进APS的电脑与控制器
发布面向日本市场的ICS系统,取代CNS系统
改进自动变速器换挡槽,换挡杆可以从4档至2档连续切换
发布语音控制系统Linguatronic,可以将语音指令发送到电话(AEG)进行操作,增加行车安全
8孔轮毂不再装备
50辆S级专属限量版轿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短轴距S
500,配备暗红色车身、镀铬18英寸铝合金轮毂、黑/暗红双色Nappa真皮座椅、胡桃木木饰、活性炭过滤器、APS、车载电话、电动后排头枕、真皮/实木方向盘、电动记忆调节座椅、驻车定位系统Parktronic、玻璃天窗、电动门锁、前后加热座椅、Bose音响、语音控制系统Linguatronic、氙气大灯。售价189750德国马克,于1997年4月交付
发布S 500(L) Landaulet,赠送给梵蒂冈教皇若望.保禄二世
发布1998款车型
发布主动服务系统ASSYST
驾驶员侧自动防眩目外后视镜成为选装配置
外后视镜示宽灯在所有车型上成为标准配置
改进方向盘,梅赛德斯-奔驰商标使用独立部件,方向盘气囊增加装饰性缝线
巡航控制系统Speedtronic成为选装配置
ICS在日本市场的S 320上成为选装配置
所有汽油发动机型号通过D3排放标准认证
开始生产S 500 Pullman
1997年10月
远程信息处理识别报警系统TELE AID成为选装配置
1997年11月
第40万辆W 140轿车下线——黑色S 600,蘑菇色真皮座椅,销往中国
发布第三代自动驾驶系统APS III
向美国市场推出600辆S 500 Grand
Edition。配备黑色车身、18英寸AMG轮毂、奶油色软羊皮内饰、照明门框、鸟眼枫木木饰、真皮座椅、刻字踏板、后部窗帘、CD机、车载电话
高位刹车灯在所有车型上成为标准配置
停止生产S 600
停止生产S 300 Turbodiesel、S 280、S 420、S
停止生产S 320、S 320(L) S 420(L)、S 500(L)、S
W140主要车系全部停产,防弹车型和Pullman车型继续生产
日,一辆美版银色S 320移交给梅赛德斯-奔驰经典车博物馆
W 140车身搭载W 240迈巴赫的发动机、底盘作为试验车进行测试
停止生产S 500(L) Guard、S 600(L) Guard、S 500
Pullman、S 600 Pullman、S 600 Pullman Guard,W 140轿车生产最终结束。最后一辆W
140轿车于日交付,翡翠黑色S 500(L) Guard
数据[2][编辑]
普通版本[编辑]
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车型
<div SIZSET="8" SIZCACHE80 SE 2.8 S 280 300
SE 300 SEL S 320 S 320(L)
W 140 E 28
W 140 E 32
V 140 E 32
W 140 E 32
V 140 E 32
发动机代号
M 104 E 28/104.944
M 104 E 32/104.990
M 104 E 32/104.994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发动机功率PS(kW)/rpm
193(142)/5500
231(170)/5800
231(170)/5600
发动机扭矩(Nm/rpm)
发动机喷射系统
博世LH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6年6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6年6月-1998年8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6年6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6年6月-1998年8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6年6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6年6月-1998年9月)
5档手动 标配
4档自动 选配
5档自动 选配
5档手动 标配
4档自动 选配
5档自动 选配
5档自动(电子控制) 选配
(1996年6月-1998年8月)
5档手动 标配
(1991年3月-1992年12月)
4档自动 选配
5档自动 选配
4档自动 标配
5速自动 选配
5档自动(电子控制) 标配
(1996年6月-1998年8月)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标配 液压控制 选配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气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盘式 310 后/盘式 290
235/60 R 16 100 V
225/60 R 16 97
V(1991年4月-1993年1月)
235/60 R 16 100 V(1993年1月-1993年6月)
235/60 R 16 100 V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1991年4月-1991年9月)
(1991年9月-1993年6月)
(1991年4月-1991年9月)
(1991年9月-1993年6月)
前/1603 后/1576
前/1606 后/1579
前/1603 后/1576
前/1606 后/1579
油箱容积(L)
最高车速(km/h)
0&100km/h(s)
(二人乘坐)
油耗(L/100km)
(90km/h.120km/h.
8.6/10.6/15.6
9.6/11.6/14.1
8.8/10.7/14.6
8.6/10.6/15.6
9.6/11.6/14.1
8.8/10.7/14.6
8.5/10.5/14.3
9.5/11.6/17.6
10.3/12.3/15.8
9.3/11.1/16.3
10.3/12.3/15.8
8.8/10.7/14.9
8.7/10.7/14.5
CO?排放量(g/km)
排放标准(欧盟)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9月)
(含300 SE 2.8)
(含S 320 L)
(含300 SE)
(含300 SEL)
售价(德国马克)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3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V型8缸汽油发动机车型
<div SIZSET="44" SIZCACHE80 SE 400 SEL S 420
S 420(L) 500 SE 500 SEL S 500 S 500(L)
W 140 E 42
V 140 E 42
W 140 E 42
V 140 E 42
W 140 E 50
V 140 E 50
W 140 E 50
V 140 E 50
发动机代号
M 119 E 42/119.971
M 119 E 42/119.971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19 E 42/119.981
(1995年9月-1998年8月)
M 119 E 42/119.970
M 119 E 50/119.97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19 E 42/119.980
(1995年9月-1998年8月)
M 119 E 50/119.97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19 E 42/119.980
(1995年9月-1998年9月)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1990年8月-1992年9月)
(1992年9月-1993年6月)
(1993年6月-1995年9月)
(1995年9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5年9月)
(1995年9月-1998年9月)
发动机功率PS(kW)/rpm
286(210)/5700
(1990年8月-1992年12月)
279(205)57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279(205)/5700
326(240)/5700
(1990年7月-1992年12月)
320(235)56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320(235)/5600
发动机扭矩(Nm/rpm)
(1990年8月-1992年12月)
279(205)57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2年12月)
279(205)57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发动机喷射系统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8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9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8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9月)
(1993年6月-1995年9月)
5档自动(电子控制)
(1995年9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5年9月)
5档自动(电子控制)
(1995年9月-1998年8月)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标配 液压控制 选配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气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盘式 320 后/盘式 300
235/60 ZR 16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1990年8月-1991年9月)
(1991年9月-1993年6月)
(1990年8月-1991年9月)
(1991年9月-1993年6月)
(1990年8月-1991年9月)
(1991年9月-1993年6月)
最高车速(km/h)
250(电子限速)
250(电子限速)
250(电子限速)
0&100km/h(s)
(二人乘坐)
油耗(L/100km)
(90km/h.120km/h.
10.1/12.2/16.7
9.7/11.7/16.0
8.4/10.0/15.8
10.4/12.3/17.9
10.0/11.9/17.2 升
8.7/10.3/17.2 升
CO?排放量(g/km)
排放标准(欧盟)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9月)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9月)
(含S 420 L)
(含420 SE)
(含420 SEL)
(含S 500 L)
(含500 SE)
(含500 SEL)
售价(德国马克)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2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2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2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1年3月)
(1991年9月)
(1992年2月)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V型12缸汽油发动机车型
<div SIZSET="79" SIZCACHE80 SE 600 SEL S 600
W 140 E 60
V 140 E 60
W 140 E 60
V 140 E 60
发动机代号
M 120 E 60/120.980
M 120 E 60/120.980
M 120 E 60/120.98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20 E 60/120.982
(1995年9月-1998年9月)
M 120 E 60/120.98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20 E 60/120.982
(1995年9月-1998年7月)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发动机功率PS(kW)/rpm
408(300)/5200
(1991年4月-1992年12月)
394(290)/52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394(290)/5200
发动机扭矩(Nm/rpm)
发动机喷射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7月)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1998年9月)
(1993年6月-1995年9月)
5档自动(电子控制)
(1995年9月-1998年7月)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液压控制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液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320 后/300
235/60 ZR 16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1990年10月-1991年9月)
(1991年10月-1993年6月)
(1990年10月-1991年9月)
(1991年10月-1993年6月)
油箱容积(L)
最高车速(km/h)
250(电子限速)
250(电子限速)
250(电子限速)
0&100km/h(s)
(二人乘坐)
油耗(L/100km)
(90km/h.120km/h.
11.8/13.7/20.7
11.8/13.7/20.7
10.0/12.1/20.6
CO?排放量(g/km)
排放标准(欧盟)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7月)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8年9月)
1990年10月
(含S 600 L)
(含600 SE)
(含600 SEL)
售价(德国马克)
(1991年3月)
(1992年2月)
(1993年1月)
(1991年3月)
(1992年2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8年4月)
直列6缸柴油发动机车型
<div SIZSET="115" SIZCACHE80 SD Turbo S 350
Turbodiesel S 300 Turbodiesel
W 140 D 35 A
W 140 D 30 LA
发动机代号
OM 603 D 35 A/603.971
OM 606 D 30 LA/606.960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发动机功率PS(kW)/rpm
150(110)/4000
177(130)/4400
发动机扭矩(Nm/rpm)
发动机喷射系统
博世6柱塞机械喷射
排气涡轮增压器
博世6柱塞电控机械喷射
排气涡轮增压器
5档自动(电子控制)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标配 液压控制 选装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气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310 后/290
225/60 R 16 97 V
(1990年9月-1993年1月)
235/60 R 16 100 V
(1993年1月-1993年6月)
235/60 R 16 100 V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最高车速(km/h)
0&100km/h(s)
(二人乘坐)
油耗(L/100km)
(90km/h.120km/h.
7.7/9.7/11.7
6.7/8.7/11.2
CO?排放量(g/km)
排放标准(欧盟)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1996年8月)
1991年10月
(含S 350 Turbodiesel)
(含300 SD)
售价(德国马克)
(1992年10月)
(1993年1月)
(1994年3月)
(1994年8月)
(1995年5月)
(1996年6月)
(1997年3月)
(1998年4月)
特殊版本[编辑]
<div SIZSET="150" SIZCACHE80 SEL Guard S
500(L) Guard 600 SEL Guard S 600(L) Guard S 600 Pullman Guard
V/B 140 E 50 B6+/B7
V/B 140 E 60 B6+/B7
V/B 140 E 60 Pullman
发动机代号
M 119 E 50/119.970
M 119 E 50/119.97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19 E 50/119.980
(1995年9月-2000年)
M 120 E 60/120.980
M 120 E 60/120.980
(1993年6月-1995年9月)
M 120 E 60/120.982
(1995年9月-2000年)
M 120 E 60/120.982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1993年6月-1995年9月)
(1995年9月-2000年)
发动机功率PS(kW)/rpm
326(240)/5700
(1992年2月-1992年12月)
320(235)56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320(235)/5600
408(300)/5200
(1992年2月-1992年12月)
394(290)/5200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394(290)/5200
发动机扭矩(Nm/rpm)
(1992年2月-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1992年2月-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1993年6月)
发动机喷射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2000年)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博世LH电子喷射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5年9月-2000年)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1993年6月-1995年9月)
5档自动(电子控制)
(1995年9月-2000年)
(1993年6月-1995年9月)
5档自动(电子控制)
(1995年9月-2000年)
5档自动(电子控制)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液压控制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液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360 后/348
CT 265/40 R 500 114 H
空载质量(kg)
(1993年6月-1994年1月)
(1994年1月-2000年)
(1993年6月-1994年1月)
(1994年1月-2000年)
整备质量(kg)
油箱容积(L)
最高车速(km/h)
210(电子限速)
160(电子限速)
排放标准(欧盟)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2000年)
(1993年6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2000年)
(1995年9月-1996年6月)
(1996年6月-2000年)
Pullman车型
S 500 Pullman S 600
V 140 E 50 Pullman
V 140 E 60 Pullman
发动机代号
M 119 E 50/119.980
M 120 E 60/120.982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发动机功率PS(kW)/rpm
320(235)/5600
394(290)/5200
发动机扭矩(Nm/rpm)
发动机喷射系统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5档自动(电子控制)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液压控制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液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320 后/300
255/45 ZR 18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最高车速(km/h)
210(电子限速)
排放标准(欧盟)
Landaulet车型
S 500(L) Landaulet
V 140 E 50
发动机代号
M 119 E 50/119.980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压缩比
发动机功率PS(kW)/rpm
320(235)/5600
发动机扭矩(Nm/rpm)
发动机喷射系统
博世ME电子喷射
HFM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5档自动(电子控制)
前/双叉臂 后/5连杆 液压控制
前/气压式避震器 后/液压式避震器
机械液压助力
制动系统(mm)
前/320 后/300
235/60 ZR 16
空载质量(kg)
整备质量(kg)
排放标准(欧盟)
其它版本车型[编辑]
Trasco Bremen[编辑]
Trasco Bremen公司对W 140车身进行改造,推出以防弹车型为主的车系
Carat Duchatelet[编辑]
Carat Duchatelet公司对W 140车身进行改造。与Pullman不同,其加长方式为延长后车门,有极度奢华的配置
AMG公司对M120发动机进行调校,衍生型号繁多,并且处于无组织的生产状态。仅列出4种主流型号供参考 其中S70 AMG、S72
AMG专供日本市场,每辆车的发动机舱内有日文铭牌标示发动机规格,S73 T
AMG为C140前脸的旅行车,供应欧洲及文莱苏丹,文莱苏丹版本功率为565匹,其它排量诸如7211ml等存在性有待商榷。
这些车型极速可超过300km/h
600 SEL AMG S 70 AMG S 72 AMG S 73 T AMG
发动机代号
AMG M 120 E 60
AMG M 120 E 70
AMG M 120 E 72
AMG M 120 E 73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功率PS(kW)/rpm
440(331)/6000
496(365)/5500
525(386)/5900
525(386)/5550
发动机扭矩(Nm/rpm)
BRABUS[编辑]
BRABUS公司对M119、M120发动机进行调校,衍生型号繁多,并且处于无组织的生产状态。仅列出5种主流型号供参考
这些车型极速可超过300km/h
S 6.5 S 6.9 S 7.3 S 7.3S S 7.4S
发动机代号
发动机排量(ml)
发动机功率PS(kW)/rpm
509(380)/5750
582(428)/6000
发动机扭矩(Nm/rpm)
评价[编辑]
梅赛德斯-奔驰W 140 S级轿车存在较大争议,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旗鼓相当。就客观事实来看,W 140
S级轿车是历代S级轿车中销量最低的一代,从商业角度被认为是“最失败的一代S级轿车”。除去车辆自身因素,可以找到更多原因。如W 140
S级轿车的设计工作进行时正处于西方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期,在车辆各方面都追求极致。其面世后,世界经济即陷入迅速衰退,全球市场对豪华轿车的需求量减少,而对手宝马公司及时的调整了策略,继续生产兼顾舒适性与实用性的7系轿车,日本车商也纷纷推出更具实用性的豪华车,使得W
140 S级轿车的理念、售价更为尴尬。最终,W 140
S级轿车的市场份额比起之前的S级轿车缩小,这是S级轿车在销量上的首次失败。在其生产、销售结束后,W 140
S级轿车也被从某种程度上视作是“最后的老字号奔驰”,在此之后的奔驰轿车,大多背离传统理念,更为注重商业利益,而W 140
S级轿车的设计、生产不降低成本,仍保持了S级轿车以往较高的质量。V12发动机和一系列尖端科技的首次使用,也使得W 140
S级轿车在S级轿车乃至梅赛德斯-奔驰整个产品历史上都居重要地位。
正面[编辑]
S级轿车上应用了很多新科技装备,其操控性、舒适性、安全性都是空前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轿车”。特别是V12发动机在S级轿车上的首次应用,W
140 S级轿车的各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庞大的车身、与同级对手车型之间的售价差异可以体现车主的身份,是不折不扣的最高档轿车。
负面[编辑]
S级轿车是一种夸张、浪费的车型,它的乘坐空间过大以至于远远超出了使用需求,车重、油耗都比同级别车型高。一些新科技的加入是“过度设计”,较为严肃的外观设计被诟病为“重型坦克”,缺少了以往S级轿车的优雅。且W
140 S级的售价过高,使用中油耗偏大,一些新科技装备的故障率较高,整体制造的质量比起上一代S级轿车W 126有所下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安地列斯奔驰mo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