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战斗机机有没有f22战斗机阵型?

二战芬兰空军战斗机战术发展(传递知识)
二战期间,空战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过其中最重要一环还是争夺制空权。战斗机部队当仁不让的承担了这一重任。那些主要交战国空军的年轻战斗机们,驾驶各自的战机翱翔于蓝天,泼洒热血,奋勇战斗。他们中许多及各自所属的精英战斗机部队的名字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然而在北方,一个边陲小国的一支规模小而精悍的空军战斗机部队在接连爆发的两场战争中,面对十倍于己的庞大对手也打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战绩。这便是空军(FAF)战斗机部队。
国小人少,国力有限,其空军指挥官们从一开始就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战斗机部队不可能和对手比拼战机的规模数量,甚至是战机的性能,因此必须在人员素质及战术体系上压倒。通过采用精兵政策、与时俱进的战术方针、卓有成效的训练体系后,芬兰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们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善战的飞行员群体之一。他们技术精湛、作风果敢、充满自信,在及续战期间,在数量处于绝对劣势、战机性能也不占优的情况下,取得了极高的敌我交换比,在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下这篇文章便介绍了及续战之前及爆发期间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战术、训练及战斗情况,让我们可对这只凶悍的北国雄鹰略窥一二。
本文作者是前空军指挥官,已退役的Heikki Nikunen将军。他曾在留学,是芬兰军事科学学会及皇家战争科学研究院的成员。
战斗机战术发展
空军在1930年代的扩军是空军(FAF)制定作战计划时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苏联轰炸机部队是对芬兰国防的显著威胁。显然,芬兰空军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动空中攻势,因此战斗机部队被认为更适合充当空中防线。
当时国际上轰炸机制胜论正值当令,但空军的战斗机指挥官们则指出由于各国资源条件迥异,实际上并没有通行的空中理论。杜黑理论要求通过轰炸机轰炸摧毁敌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及,然而这对防备的芬兰来说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最好不要听从那些超级大国的专家们,而是准备好防空计划,力争夺取局部暂时的制空权。
空军在193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运用战斗机。首先使用的是格罗斯特“斗鸡”式战斗机(Gloster
Gamecock)。接下来是“”(Bristol
Bulldog)战斗机;然后在1930年代中期后,芬兰人获得了福克D.21战斗机(Fokker D XXI)。
空军在时的主力战斗机,福克D.21型战斗机斗机
战斗机战术的发展开始于苏尔—梅里久奇(Suur-Merijoki)及乌提(Utti)空军基地的战斗机训练课程中。当时国际上惯用的战斗机编队是采用大而紧密的编队,基本的小队是由采用紧密V字形编队的3架战斗机组成。芬兰战斗机飞行员们知道他们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来组成大型编队,(通常)国外使用这种大型编队来加强某一空域内的战斗机力量。(另外)芬兰人还认为大而紧密的战斗机编队战术效率不高。
战斗机空战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出其不意,而这也是战斗中一直尝试所要达到的目标。大而紧密的编队很难做到出其不意,因为它从很远处即可被轻易发现,而且由于飞行员要维持在编队中的位置,很难能一直做到警戒观察周边情况。另一方面,人在侦察搜索训练中发现一个保持100-150码间隔的双机编队或保持300-400码间隔的两组双机编队十分有效。芬兰空军在年间开始采用这种编队战术,此后它成为芬兰战斗机部队的标准编队方式。每名飞行员均可自由获得全向方位的良好观察视野,并可一直观察到其它飞行员6点钟方位的状况。此外这种小而松散的编队更不易被发现,因为编队中的飞机并不总是同时出现在敌军的视野内。芬兰人在训练中强调侦察搜索能力的练习,而侦察搜索能力也是评价战斗机飞行员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译注:空军是世界上首批采用革命性双机编队的空军之一。它在30年代中期便开始运用这种双机编队,早于德国空军。芬兰空军的战斗机双机编队被称为“Patrol”编队,是最基本的战术编队。两架战斗机之间相隔100-150码,显得很松散,飞行员获得了更好的观察视野,在作战中可以协同攻击并相互掩护,极具机动灵活性。战斗机部队还采用了名为“Swarm”的四机编队,由两个Patrol编队组成。另外还有由6架或8架组成的飞行小队“Lentue”。
战斗机分队飞行时,各双机编队保持300-400码的间距,并在不同的高度飞行。飞在整个分队最高处的那一组双机编队被称为“top
patrol”,它是整个分队的“眼睛”,负责观察敌机动向,掩护整个战斗机分队以免遭敌军突袭。同时在战斗中当其它己方战斗机陷入麻烦时,它还负责提供援助,帮它们解围。这种新型的作战编队在实战中显得极为有效。关于空军各战斗机型的编队在本文Part 2中将有相应介绍
当空战开始时每名飞行员都可以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飞行机动,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进行攻击及规避。不过使用小型双机编队意味着飞行员们需不停与数量占优的敌军作战(译注:当时大多数国家基本战术编队至少由3架组成,这对于空军的双机编队具有数量优势。),然而飞行员可以通过持续进攻弥补数量上的劣势。战斗机间的空战通常很快便转为小队间的飞行厮杀,对此数量优势并不能转为直接优势。在这些分散战斗中优秀的飞行员总能赢得胜利。不过这要求每名飞行员都是技术出众的空战高手。这种技术是通过战斗机训练课程以及部队飞行服役中G同练就出来的。
战斗机飞行员的一个基础飞行技能就是要能彻底操控自己的座机。这是通过特技飞机、空战机动甚至进行故意误操作练就的。通过典型的1对1及2对2格斗训练以及对轰炸机目标的攻击练习锻炼飞行员进行战斗机动的本能反应。实际训练中人发现那些简单的机动动作效果最好。(译注:实际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战情况瞬息万变,在激烈战斗中留给飞行员思考应对的时间并没有多少,他们所依靠的仅仅是下意识的本能反应:那些自己在平日反复训练中所练就的,将飞行及战术技能已转化成潜意识的本能反应)
同样在训练中人发现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其射击的精确性、在飞行机动中判断方位的正确性、估算射击距离的准确性以及集中射击点目标的能力,例如目标飞机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射击训练成为战斗机飞行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拉多加湖畔的凯基萨尔米(K&kisalmi)空军射击靶场对培养芬兰战斗机飞行员精确的射击能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空军装备的双翼布里斯托“斗牛犬”战斗机
在研究了典型的轰炸机编队队形后,芬兰人发现不管敌军规模如何其编队队形尾部均很相似,所以2-3种攻击模式便足以应对不同编队方式的目标。芬兰战斗机小队的一种典型攻击训练是从目标前上空英尺处接近,同时进行破S机动并最终占据针对编队尾部轰炸机的射击位置。射击首先集中在后部防御枪手身上,随后转为飞机引擎及油箱等脆弱部位。
译注:另一种典型的芬兰战斗机小队攻击方式也是从苏联轰炸机编队上空英尺处接近,直飞到轰炸机机尾后的左右两翼,并保持飞行高度略低于敌机机尾,以免遭到敌尾部防御机枪的射击。攻击时同时打击敌轰炸机编队左右两边最外侧的飞机,挤压敌机编队阵形,这就是“挤压战术”(Rolling
破S机动示意图
芬兰人发展出尽可能简单的飞行机动动作以应对空战需要。最有效机动动作的产生首先是经过思考筹划,随后进行计算验证,最后在实际飞行中测试。而实际训练中芬兰人发现空战格斗中简单的机动动作效果最好,且只需几种规避动作即可满足各种防御情况下的需要。
译注:芬兰主力战机福克战斗机最典型有效的规避动作就是俯冲脱离(这一战术是马格努森37年在荷兰试飞福克时提出并随后成为芬兰战斗机部队标准规避战术)。虽然面对空中格斗福克战斗机已显得过时,但它稳定、可靠、机体坚固,其俯冲改出能力超过任何一款苏联战斗机。即使一次笔直俯冲4000m福克战斗机依然可以成功改出。这是因为俯冲时福克的飞行员可以操作副翼实施滚转,从另一个方向改出俯冲,这往往令追踪的苏联人措手不及。
战斗中当芬兰飞行员进行俯冲脱离时,如果旁边哪个苏联战斗机飞行员也跟着进行俯冲追击,他的飞机多半会在俯冲中因为超过安全限速导致机体过载而在空中解体,或者由于无法改出俯冲就这么直接撞到地面上。冬季战争中,芬兰战斗机飞行员们取得不少这样的“空战胜利”。
同时福克战斗机在防御中还有一种欺敌规避战术。由于其糟糕的转弯特性,福克飞机在急转弯时容易翼尖失速,随后陷入剧烈的尾旋。但芬兰飞行员们都受过良好训练来应付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在低空发生这种情况时才会导致致命后果。实战中经验丰富的芬兰飞行员利用这点可使敌机飞行员产生已经击中目标的错觉,从而诱骗敌机放弃追击。
为了提高训练效果,飞行员们通过编队、小队及中队飞行日志的记录分析每次训练情况。这有利于每名飞行员可以关注自己的训练难点。一种可提高射击精度的有效而又廉价的补充训练方法是在空中射击训练时使用纸质降落伞作为射击瞄准目标。
1937年出版了新的空军作战手册,它借鉴了战斗机课程及中队训练时的经验。当然这本手册内容远不止中队训练及指定机型用途等,不过它统一了战斗机部队的战术原则。以下是冬季战争前刚颁布的一些战斗机作战要点。
“战斗机中队的任务是限制敌军飞机的飞行活动,同时掩护己方飞机完成任务。这种掩护任务通常要求出动大量战斗机。然而一支小而精干的战斗机部队也可取得局部暂时的制空权。同样战斗机部队的存在也使敌军的空中行动显得更为困难,因为敌军在作战计划的制订及机型选择方面更要费时权衡利弊一番。
为了取得局部暂时制空权战斗机部队必须部署恰当,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并与其它飞行部队及高炮部队通力合作。
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是一名空战老手,具有娴熟的飞行技术以及权威性。他需要调动起部队的战斗精神,而旺盛的战斗精神是获得战斗胜利的绝对要求
只有拥有勇气、纪律性、牺牲精神、无畏精神及作风果敢的飞行员才是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必须根据飞行员相互配合的默契性进行战斗飞行、部队编组等人员安排。
战斗机部队战备值班可分为日常状态、待命状态及紧急警戒状态。待命状态下飞行员可获得追加的关于敌军及气象方面的情报。这一阶段下达的全部命令将直接告知飞行员。而在警戒状态下指挥官需确保每一名飞行员都明确自己在空战各阶段时的任务及掌握所有已知信息。
各阶段转换时间为:
▲ 从日常状态进入待命状态 30分钟;
▲ 从待命状态进入警戒状态 20分钟;
▲ 从警戒状态到起飞 2分钟;
战斗机的主要任务为:
▲ 击退敌方空军在我方特定地区上空的飞行活动;
▲ 掩护我军作战行动
为消除敌军的空中活动,战斗机需在特定地域进行连续或定时战斗巡逻飞行,或者在基地处于警戒战备状态。战斗机部队可为我军行动提供直接或间接掩护。
战斗机执行进攻任务时首先应消除敌机的空中活动,然后掩护我方执行观测及火炮校正任务的飞行。战斗机的主要防御任务是击退敌机的空中活动。
为了做到进攻的突然性必须在接近敌机及空战时利用敌军的死角。所有未被识别出的飞机首先必须按照敌机对待。
空战过程是十分短暂的,所以在空战刚开始时所犯的错误很难被纠正。因此突然性是空战中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提前制定攻击方案,而这些方案越不被敌人所知其达成的效果就越好。计划这些攻击方案要求详细掌握敌机的武器配置以及己方的训练水平。
只有当敌机速度低于我军战斗机时我方才发起进攻。进攻的成功性取决于进攻方及防守方的武器效能。运用武器的有效性及打击目标的弱点比拥有更多的武器更为重要。
武器的效能实际上根据射手的技术及射击精度。所以中队及小队指挥官必须了解手下飞行员射击准确性的情况。
必须了解敌机的如下信息:
● 水平飞行的最快及最慢速度;
● 各高度层的爬升率;
● 完成180度转弯的最小转弯半径及时间;
● 完成360度转弯的最小半径;
● 完成180度锤头转弯的时间;
● 拉至水平姿态的时间及半径;
● 拉起后额外的爬升高度;
● 各速度下的回转半径;
● 垂直及45度俯冲时的加速度;
● 从最大速度减速至巡航速度的减速时间;
● 从巡航速度加速至最大速度的加速时间;
● (敌机)死角;
攻击战术取决于目标的防御能力及其弱点。针对目标的火力情况必须了解如下几点:
目标火力范围、射击界限及死角;
目标在各种射程及方位上的射击命中率;
目标的武器数量、安装位置及其火力射速;
目标武器弹夹的装弹量及更换弹夹所需时间;
目标在不同方位上集中射击的可能性;
目标在被攻击时反击的可能性;
有时最简单的攻击方法就是最佳方法。攻击方法很大程度上依靠己方飞机尽可能逼近敌机。攻击最好从可以一直(包括攻击脱离时)观察到目标的方向开始。
当目标为战斗机时,攻击的突然性显得十分重要。搜索阶段时就必须要留心能达到突然性。搜索时己方战斗机应编队飞行,保持码的间距,同时通过无线电保持联系。发现敌机后最好从其上方或后侧接近,因为从侧面接近很容易被敌军发现。当从敌机后侧及下方近距离进行攻击时,敌机是很难进行规避的。
如果没能达到突然性而我方编队仍在爬升时敌军就发起攻击,只要敌机仍在上空, 我方必须继续爬升并进行规避动作。
战斗机编队之间的空战通常会散布在广阔的空域内。应通过在战斗空域边缘游弋及保持飞行高度优势来占据有利位置。
通常只有达成突然性时从上方发起的攻击才能成功。如果未能达到突然性时,所有战斗机最好不要同时开始攻击。己方战斗机的逐次攻击可以在俯冲时相互掩护。另外,当敌机进行规避脱离并由此损失一些速度时,战线后侧的战斗机可以得到更好的开火机会。
在空战中爬升率要比水平速度更为重要。同样,当敌机试图逃脱时拥有高度优势的战机可以将高度转化为速度。
攻击轰炸机目标的最佳方法是从其前方和上方接近,通过破S机动进行俯冲攻击。”
虽然作战手册没有涉及到任何有关面向战斗机机型的内容,但其包含了相当详细的战术及策略方法。其目标是使训练课程与战斗机中队中的训练达到统一化、标准化。
预备飞行员的训练于1931年9月在空军学院开始。飞行员年龄限制为17至25周岁,需高中毕业。军方从大量申请者中挑选出训练学员,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及爱好航空对学员申请成功有很大帮助。
航空课程包括275小时课程教学及200小时实践练习。
主要课程如下:
飞行技术 20小时;
发动机理论 40小时;
飞行结构 40+30小时;
导航 30小时;
武器及空中射击 28+12小时;
通讯及无线电技术20+117小时;
其它的专门课程包括飞行规则、气象学、信号理论、军事摄影及军事地形学。整个课程环节包含20门课程,其中40%的时间为课程讲学,其余为实践练习。每名学员的飞行时间为50小时。
课程设置在1934年进行了修改。训练课程中增加了空气动力学,并为空战战术、发动机及飞机结构、武器、空中射击及军事摄影安排了更多的教学时间。每名学员的飞行训练时间为62小时,另有额外16小时专门的飞行导航训练。
初级训练课程的调整如下:
1936年开始夜间飞行训练。
1937年开始空中射击训练。
1938年对特技飞行及编队飞行的飞行训练时间进行了调整。
1938年开始空战训练。
1931年-1939年期间共有8期预备飞行员课程,总计240名学员。其中113人在参加候补军官课程后成为专业军事飞行员。
针对军士级别预备飞行员的训练在1934年展开。航空课程安排及飞行训练时间基本与预备军官飞行员课程相同。1934年至1939年期间有5期军士预备飞行员课程,共129名学员。其中74人在完成高级训练课程后成为专业军事飞行员。
有一半的预备飞行员被召集参加了重点针对空战机动及空中射击的演练,参加演练的每名学员的飞行时间为25小时。
芬兰空军协会(Air Defence
Association)为芬兰空军的飞行训练提供了重要帮助。它与空军合作,举办国际航空协会(FAI)A级执照考证的飞行培训课程。
它与空军一起挑选培训学员,同时空军教官参与进行检查飞行。芬兰空军为协会考证训练提供飞机及教官。许多学员之后继续参加空军的训练课程,许多日后战争中的空战王牌当时都参加并通过了芬兰空军协会的飞行课程。
冬季战争前芬兰完成训练的预备飞行员共有320人。
中队训练主要集中在空战格斗以及对轰炸机目标的进攻战术上。飞行员必须彻底了解自己的座机,这是通过特技飞行以及编队飞行来掌握的。照相枪被用于空战训练,纸质降落伞被用作瞄准目标。空中射击是训练项目的重点,而对降落伞的射击练习占到射击训练环节的95%。每天晚上的标准训练则是飞行员们聚在一起分析白天时的射击练习。
“冬季战争”部分参战飞机性能数据型号
项目 福克D.21-3 I-16-10 I-153
使用国家 芬兰 苏联 苏联
机长 8.2米 6.07米 6.18 米
翼展 11米 9.0米 10米
空机重量 1422千克 1336千克 1452千克
动力装置 “水星”8 M-25V M-62
功率 830马力 750马力 800马力
最大飞行速度 480千米/小时(4420米) 447千米/小时 (3000米) 444千米/小时(4600米)
航程 950千米 800千米 470 千米
爬升率 3-5分钟 (至3000米) 6.9分钟 (至5000米) 8分18秒(7000米)
实用升限 11000米 8270米 10700米
武备 7.9毫米FN-勃郎宁M.36机枪*4(共备弹1200发) 7.62毫米机枪*4(备弹1550发)
4门ShKAS机枪(备弹2600发子弹)
冬季战争日—日
规模有限的芬兰战斗机部队战术目标很简单:尽可能重创苏联轰炸机部队。攻击应集中在敌轰炸机编队尾部并首先开火打击敌尾部炮手。
由于战斗机部队规模过小,空军参谋部建议战斗机部队避免陷入战斗机空战格斗。战斗机部队主要使用后方基地作为主要基地,但不定期会将一些分队及小队部署到前方基地。
当苏联的空中活动加剧后芬兰空军的作战方针有所调整。芬兰空军意识由于苏联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轰炸机部队,他们不可能拦截每一支出击的苏联轰炸机编队。各小队的连续作战飞行也使飞行员们疲惫不堪。新的作战方针是减少拦截苏联轰炸机的次数,但在每次拦截时集中更多的战斗机力量。目标是力求全歼遭拦截的苏联轰炸机编队。(这也就是所谓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此举严重打击了苏联轰炸机飞行员的士气)
战机的加油装弹通常在次要基地完成,这样它们飞到主要基地时便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战争的第一个月中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掩护陆军部队、运输体系及位于卡累利阿地峡的补给中枢。同时战斗机部队还掩护在拉多加湖以北沿岸的陆军部队,另外还负责执行一些对地攻击任务。战斗机部队(在第一个月)击落了60架敌机。
被击落的苏联轰炸机
战争第二个月时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后方补给中心、交通枢纽及工业中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战斗机部队放弃了掩护一线部队的任务。另外一个特殊任务是掩护向拉多加湖北部进攻的我方部队。战斗机部队共出动了约800个战斗架次,击落了53架敌机。
而第三个月时苏联空军在前线集中使用大规模轰炸机编队,并投入众多的护航战斗机。由于要保护卡累利阿地峡的主要补给线,芬兰战斗机部队只能拦截部分苏联轰炸机编队;另外芬兰南部广大城市也需战斗机部队提供持续保护。对战斗机的需求也表明了这样一个情况:战斗机部队不时得从位于东部边界到芬兰西南部以西海岸的9个不同空军基地起飞作战。芬兰战斗机部队共执行了2000架次的战斗飞行,进行了300次空战,击落了71架敌机。
1940年1月,被芬兰空军击落的苏军R-5侦察机
由于苏联护航战斗机的大规模投入,使得芬兰战斗机的作战显得越来越困难。同时苏军还针对芬兰战斗机的活动,在2月对其各基地发动了10次攻击。芬兰战斗机飞行员每天需飞行5-6小时。
芬兰飞行员合影
当战争进入最后一个月时,卡累利阿地峡的局势已经变得很危急,所有战斗机部队都被投入到该地区。这一时期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任务已转为对地攻击。苏军试图从冰海的侧翼进攻突破,而战斗机部队则在击退苏军进攻的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战斗机部队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期间共击落了23架敌机。
芬兰战斗机部队在战争期间损失了24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格罗斯特“角斗士”战斗机。福克战斗机只损失了9架。
(注:芬兰空军在冬季战争时期取得了314架确证战果,另外可能击伤300架敌机,海军部队取得5个确证战果及17个可能战果)
拦截作战由防空观测网发出警报后开始。在搜索阶段光学防空观测系统也向战斗机飞行员发送敌机位置信息。战争开始阶段苏联轰炸机在低空飞行,不过由于高昂的战损,其飞行高度开始转向英尺。战争的第一阶段苏联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因此芬兰战斗机通过双机编队甚至单机出击都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
1940年1月末苏联战斗机开始使用可抛式油箱,因此可以护送轰炸机进入芬兰后方地域。同样,苏联大型战斗机编队在执行空优任务时也散开飞行进行作战,这使得芬军的拦截作战越发困难。芬兰人只好采用更大的战斗机编队,同时编队还获得高空掩护。即便这样适合芬兰飞行员们的射击时限也大为缩短。
战争后期时芬兰人采用尽可能大的战斗机编队完成对地攻击任务。这些任务中天气条件变得对芬兰人十分有利:地面上云底很低一直延伸到海岸线,而冰海上的气候十分晴朗。攻击部队低空进入,并且每次使用不同的进入路线。
福克战斗机已被证明因速度过慢而不适合用于轰炸机拦截作战;例如其即使长时间追击也无法咬住苏联DB-3轰炸机。由于机动性不佳福克战斗机在战斗机格斗中也表现不佳。不过它的爬升率要略微优于苏联I-16
Rata战斗机。它同样也是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并具有出色的俯冲性能。
格罗斯特“角斗士”战斗机很灵活,但飞行速度及爬升率都要低于敌人的I-16 和 I-153战斗机。
战争期间芬兰空军获得了Morane M.S. 406和Fiat G.
50战斗机,它们性能更出色,但在战争尾声才投入战斗。同样芬兰空军也订购了Brewster
B-239战斗机,但其中只有几架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才运抵芬兰。
(译注:冬季战争时期为了扩充战斗机部队实力,1939年12月,芬兰向美国订购了44架布鲁斯特B-239“水牛”战斗机,单价54000美元(含运费),它配有.5口径机枪,威力十分给力,深受芬兰飞行员的欢迎。在芬兰服役期间,水牛战斗机以损失19架的代价击落496架敌机,敌我交换比高达26:1,取得了巨大胜利。同时冬季战争期间芬兰共接收了32架G.50,还从法国获得了30架寇蒂斯鹰75A战斗机。1941年春时芬兰又从德国的战利品中获得了16架寇蒂斯补充。)
芬兰最顶尖的王牌伊尔马利&尤蒂莱南(Ilmari
Juutilainen)事后曾表示如果在冬季战争开始时他们就获得布鲁斯特战斗机,那么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就会遭到沉重损失,也就无力继续在芬兰的军事行动。
芬兰菲亚特G50战斗机
芬兰的水牛
苏联战斗机编队还是采用3机紧密编队。作战时编队中的僚机与长机一起同时向目标射击。显然苏联人是为了形成较大的火力扇面,但在实际空战中这种方法根本无法取得成功。
(实战中有些苏军僚机不管能不能看到目标,是否有目标,只要长机开火,他也机械性的跟着开火,天知道这些子弹会打到哪边去)
战争开始阶段苏联轰炸机与战斗机之间的配合显得很生疏。它们各自分开行动,战斗机主要在前线地区作战。在前线苏联部署的战斗机是如此的众多以至于芬兰过时的侦察机不得不转入夜间飞行。
2月敌军加强了其空中活动,并投入9-27个战斗机大队为轰炸机编队护航,这些大队的战斗机装备有用胶合板制成的15加仑可抛式油箱。同时敌军也开始攻击芬兰空军基地。
苏联战斗机飞行员拥有装甲座椅。飞行油箱外包裹一层橡胶,其前底部也装有一层装甲板。苏军飞行员座椅的背部装甲足以抵御7.7mm穿甲弹的攻击。
当芬兰前线战斗机群试图拦截苏军轰炸机时,苏联战斗机的对地攻击给它们造成了很多麻烦。
苏联机动灵活战斗机的庞大数量令芬兰战斗机在战争最后阶段的作战异常困难。(但)良好的编队战术及其战斗机飞行员的精确射击技术使芬兰战斗机部队得以完成其主要任务,也增强了整个战斗机部队的作战能力。
译注:战争期间芬兰战斗机部队的战术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随着战争进行它一直在发展更新更好的战术方法。针对苏联的护航战术,日,第二飞行团指挥官R.
Lorentz中校给予第26战斗机中队以下指示:
“由于敌军轰炸机群伴随有强大的战斗机部队,其战斗机飞在高处—通常位于多个不同高度层——攻击在下方受保护的轰炸机群不会成功,并会给我们的战斗机造成损失。我建议中队采取如下策略:
1.尽可能集中部队进行攻击;
2.从敌军护航战斗机后方高处发动进攻,因为那些护航战斗机必须把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下方的轰炸机部队上。因此要在爬升超过敌方战斗机分队飞行高度后再俯冲进行攻击;(有时可以注意到有一架敌军战斗机飞行在整个编队的最高处。)
3.在占据高度优势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攻击。必须避免与敌方战斗机陷入空中缠斗;
4.尽可能给敌机护航战斗机造成严重损失。攻击敌方战斗机迫使其离开护航位置后,应继续攻击敌方轰炸机群。
日至日短暂和平时期
战时飞行员训练课程在1940年6月战争结束后仍在继续进行。空军学院开始审查训练项目以便能充分借鉴战时经验。审查结果表明飞行训练的准则是正确的。(而)飞行环节扩充了更多的仪表飞行、特技飞行及射击瞄准训练;战斗机动将包括锤头转弯(hammerhead
turn),急转,垂直拉升,殷麦曼战斗机动(battle
immelman)以及破S机动。总飞行时间从50小时增加到60小时。
锤头转弯机动示意图
1941年春季战斗机部队将它们的反馈意见提供给空军学院。这些意见也为已经开始的训练项目调整提供了支持。部队最重要的要求如下:
▲ 初级飞行训练的最低飞行小时数达到60小时,这其中应包含在老式战斗机上的过渡飞行训练小时数;
▲ 高级训练应完全集中在战斗飞机上;
▲ 飞行学员应当尽早选择加入合适的部队;
▲ 应特别重视仪表飞行、战斗及夜间飞行以及空中射击训练;
只要(训练)机型能满足,这些要求经过斟酌后都被采纳。
如前文所述,芬兰战斗机训练准则在冬季战争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战后芬兰空军为训练部队准备了一项特殊的训练项目。
战时一个战斗机小队的指挥官,Eino A.
Rahka上尉,于1940年3月被任命为第35训练中队指挥官,他为新训练项目奠定了基础工作。
该训练项目的课题包括:
◆ 战斗机中队的运作及作战准则;
◆ 在多任务中对抗多种目标的战斗机战术;
◆ 空中监视及防空火力体系;
◆ 无线电通信及其设备;
◆ 空中射击及武器系统;
课题包括11个项目共计43小时。其中空战战术占最多的13小时时间,包含:
◆ 攻击无护航的轰炸机群:搜索、接近、编队、攻击及协同、射击、脱离以及再度攻击;
◆ 攻击有护航的轰炸机群,其余如上一条;
◆ 在前线地区攻击侦察机;
◆ 战斗机空战:编队、搜索、接近、攻击、规避机动、协同、重新编组;
◆ 攻击观测气球,保护己方飞机及对地攻击;
空中射击及武器系统共5小时。4小时用于教授敌军战术、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的信息以及与己方飞机的比较。我军及敌军战术内容是用实战中的战例加以说明,这些课程广受学员们的欢迎。
飞行环节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
◆ 30分钟检查飞行;
◆ 30分钟的降落及转弯练习:3次降落、爬升至1500英尺、普通转弯以及急转弯,学员必须观察速度,角度及转弯时间;
30分钟爬升、转弯及俯冲练习:爬升至英尺,进行爬升急转,滑翔转向,在破S机动后俯冲,俯冲急转,学员必须观察飞行速度、角度、时间以及最小损失高度。
30分钟在各种发动机功率设定下进行180度急转训练:学员必须观察转弯时间,转弯开始及结束时的速度以及最快调转机头的方法;
爬升,滑翔转向以及垂直拉起训练2&30分钟:爬升至3000英尺,倾斜20度保持满舵进行滑翔转向,在各种初始速度条件下以机首向上60-90度姿态拉起;学员必须观察角度、时间、(拉起时)额外上升的高度及完成时的速度。
第一阶段总飞行时数为3小时。
第二阶段内容包括在战斗机上进行的初期训练:
◆ 30分钟起飞及降落训练;
爬升及转弯训练2&30分钟:爬升至3000英尺,在各种速度下进行180度普通转弯及急转弯,滑翔转向,学员必须观察时间、速度、最佳开始速度、动力输出设置、最佳转弯路径、最佳滑翔速度及高度损失;
爬升及转弯训练2&30分钟:爬升至6000英尺,在各种初始速度下进行殷麦曼机动,学员必须观察时间、速度、角度及额外上升高度。
特技飞行训练7&30分钟:爬升至6000英尺,在各种初始速度下翻筋斗;爬升至12000英尺,采用多种操控技术进行螺旋飞行;爬升至4500英尺,在各种初始速度下进行殷麦曼机动;爬升至4500英尺,在各种初始速度下进行慢滚,倒飞;爬升至6000英尺,以30-60度角进行爬升滚转;爬升至6000英尺,在各种初始速度下进行锤头转弯;爬升至6000英尺,进行垂直滚转;
学员必须观察时间、角度、速度、采用的操控方式及战斗机的飞行品质;
在每次特技飞行练习后,除还有射击地面靶训练外,降落前另有5分钟的自由特技飞行时间,飞行高度超过3000英尺。
加减速测试2&30分钟:高度在600和3000英尺处,记录从最低平飞速度加速至最高速度的时间,反之再测试记录一遍;
30分钟爬升及俯冲训练:爬升至10000英尺,以45度角俯冲至3000英尺,学员必须观察时间、速度及发动机转速。
瞄准训练6&20分钟,俯冲角度30-45度,初始高度英尺,拉起高度为150-300英尺。
3次射击地面目标的射击训练:目标面积为4码&6码,俯冲角为10-30度,初始高度英尺,射击距离50-200码,拉起高度在150英尺;首次射击训练为10次俯冲射击,共200发子弹,命中率要求10%,第二次为8次俯冲,命中率要求20%,第3次为6次俯冲射击600发子弹,命中率要求40%
第2阶段的总飞行时数为12.5小时。
第3阶段包括在战斗机上进行的高级训练:
30分钟外加2&45分钟的高空爬升及俯冲练习:爬升至15000英尺,以45-60度俯冲角俯冲至英尺;爬升至20000英尺,以超过60度俯冲角俯冲至英尺;爬升至25000英尺,垂直俯冲至3000英尺拉起,进行锤头转弯及破S机动;学员必须观察时间、速度、角度,最快速的操控方法、进行左右侧机动时的可能差异以及发动机最高转速;
针对空中目标的瞄准训练3&30分钟:首先是3000英尺高度的目标,从其侧面1500英尺高处直接接近,从其后方及上方发起攻击,并从其侧面及下方脱离后重新返回接近位置;第二次是位于4500英尺高度的目标,从其前方扇面(30-45度)英尺高处接近,经破S机动后从其后方及上方发起攻击,并从侧面及下方脱离;第三次是位于3000英尺高度目标,直接从其侧面英尺高处接近,从其后方及上方扇面发起攻击,机头方向急转45度进行“射击”,“射击”时使用照相枪,保持目视,进行短促急射并估算射击偏移量。
对空中目标的5次实弹射击,圆筒形或板状标靶,从侧面1500英尺高处直接接近,从后侧及上方20-200码距离内射击;第一次是8次俯冲射击200发,要求命中率10%,第二次如第一次一样,但要求命中率为20%;第三次还是和前面一样,但改为射击600发,命中率要求30%;第4次接近方式一样,但改为急转后射击400发,命中率要求30%;第5次则改为从下方急转后射击600发,命中率要求35%;
编队飞行练习2小时,并外加2小时:在英尺高度进行战斗机分队的编队飞行,教官驾驶长机,保持横向间距100-150码,(内容包括)进行殷麦曼机动、大角度俯冲及急转弯,位置变换、信号交流、在(规定)航线上进行编队飞行以及在英尺高度进行编队机动
第3阶段的总飞行时数为12.5小时。
第4阶段的飞行环节包括在战斗机上进行的战斗训练。
编队攻击训练,4&1小时:首先目标编队在6&13英里区域内3000英尺高度上沿航线飞行,攻击编队飞行高度比目标低英尺,尽可能快速进行搜索与攻击,从后方目标20-150码处“开火”,(攻击后)脱离至侧面并尽可能快的展开下轮攻击;第二次攻击如前,只是攻击编队飞行高度比目标编队高英尺;第三次攻击如前,但目标分队沿随机航线飞行;第四次目标为单架战斗机,在3&6英里区域内英尺高度沿随机航线飞行,攻击编队的任务是搜索目标并采取逐架攻击方式,这样当目标完成最初的规避机动后正好落入2号机的射程内。教官驾驶目标机,学员必须研究揣摩搜索技术(包括利用手、机翼或机身遮挡阳光),对后半球区域的观察,攻击时的位置,(合理)运用发动机功率,(完成攻击后)脱离时的观察,重新编队及再次进行攻击的时间。
攻击训练,单机,3&1小时;第一次目标在3&6英里区域内英尺高度沿随机航线飞行。攻击飞机演练搜索、接近、及从后方和上方展开攻击。当攻击者接近到50-100码时目标机在水平方向采用最有效的规避动作;第二次如前,但目标机改为向下方进行规避;第三次如前,但目标机改为向上方进行规避;双方战斗机上都使用照相枪。然而训练的目标并不是战斗机格斗,而是练就快速攻击及向敌机装甲薄弱处射击(的技艺)。
第4阶段的总飞行时数达到7小时。
训练项目各阶段的相应负责单位通常被划分给不同的飞行小队。
除了理论教学及飞行训练,每周还有4小时用于体能训练,如传统的个人体育运动,球类比赛以及手枪射击等。理论教学及飞行训练均突出强调战时的经验。在短暂和平时期中最主要的战斗机训练基地是帕罗拉空军基地。除了帕罗拉外,珀利(Pori)、Siikakangas及Tyrv&nt&等临时空军基地也被用于训练。
1940年5月初在帕罗拉基地共有6架格罗斯特“长手套”(Gloster Gauntlet),3架布里斯托“水牛”(Bristol
Bulldogs),1架“Pyry”高级教练机,1架缴获的I-153,1架“斗鸡”(Gamecock),一架“科达”联络机及1架“猎鹰’(Jaktfalk)。
相较于学员人数来说飞机的数量过少,因此训练时间不得不令人沮丧的延长。不过对每架次训练飞机的详细分析使得训练质量很高。学员们观察并记录了各种飞行时表现细节,(从而)在观察能力及操控技术上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样,尽管时间短暂但射击训练的成果相当好,就像下面的例子所示:
“下午是射击地面目标的训练。最初的50发中我击中目标39发,第二组50发中我打中了36发,最后的100发中我取得了96发命中。因为偏出的有3发是由于故障原因,因此实际上我只打偏了1发。我的总成绩是200发171中。
早晨有空中射击训练,第一次起飞我带了200发子弹。扳机有点问题,因此射击并不顺利。我在圆柱形标靶上打出了48个洞,这意味着击中目标24次(每发前后贯穿标靶),命中率只有12%,实际上这成绩非常好。我原先一直在想我已经完全错过了目标。第二次出击还是携带200发子弹,这次我打出了119个洞,这意味着击中目标60次,命中率达30%,这太棒了。”1941年晚春时战斗机部队为约50名后备飞行员安排了演练,重点集中在空中射击及空战训练上。每名飞行员的飞行时数只有约10小时。
1930年代中期发展的战斗机战术原则在战争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冬季战争中飞行员的相对与绝对损失都很少,因此在空军学院及作战中队中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官可教授学员。从空战中获得的第一手反馈经验使训练具有实用性和积极性。训练资源不足的缺陷可由充分优化了的理论及飞行训练环节加以相当程度的弥补。
1941年6月至1944年9月的续战
当续战揭幕时芬兰战斗机部队处于一个比冬季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态势。4个战斗机中队装备有几款性能相当出色的战斗机:布鲁斯特(Brewster),
菲亚特(Fiat ), 莫拉纳(Morane)及寇蒂斯(Curtisse)。
注:续战开始时,芬兰战斗机部队共有6个战斗机中队,126架飞机
不过除了布鲁斯特外其它型号的战机在性能及武备方面正逐渐显得过时。中队人员基本构成上既有身经百战的老手,也有预备役飞行员,这些预备役飞行员都接受过短暂而高强度的演习训练。新型战斗机都经过了测试飞行,并且专门针对其研究发展了一些的战术。例如:
“1941年4月间空军开展了一系列的测试飞行。测试机种为配有雪地起落架及装甲的FA-22(译注:这是芬兰空军的菲亚特
G.50战斗机,其机体编号均以FA打头)与配有轮式起落架、无装甲防护的FA-15。Aaltonen测试了FA-22,Suikkanen则负责FA-15。这些测试包括15000英尺的爬升测试,不同速度下的转弯特性、各自的失速性能、特技飞行情况、测试各种俯冲速度及获得进行殷麦斯机动所需的额外高度数据等。测试中飞机达到的俯冲速度高达750-800km/h。”
“中队新装备的战机使我们对日常飞行兴致满满。我们测试了新战机在空战各阶段的性能表现。我们还学习了莱特飓风发动机(Wright
Cyclone)、12.7mm机枪、液压系统、无线电装备等各种知识。
我们测试了布鲁斯特水牛战机的射击精度,发现它完美极了。最优秀的射手驾驶它取得了百发百中的成绩。”
预备役飞行员开始来到中队报道,我们为他们提供了短暂但高强度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双机、小队及中队飞行编队、空战格斗、空战射击、特技飞行及无线电操作等。”
芬兰空军士兵与编号FA-15的菲亚特 G.50战斗机合影,就是上文所提到的那架测试飞机
冬季战争时的战斗机基本战术延续使用至续战时期。冬季战争时期由于缺少战斗机,这往往限制了自由使用战斗机小队的战术。现在,芬兰空军可以使用更大的战斗机编队来提高打击能力,加强彼此间的掩护。
“展开的战斗编队中长机分队飞在低处,而掩护分队则飞在编队侧面的高处。所有这些分队均由两个独立的双机小队组成。当战斗打响后由长机分队首先攻击,只有当需要时高空掩护分队才会加入战斗。即便这样,掩护分队的另一组双机小队依然会尽可能保持在高处原位以提供掩护。大规模空战时,首次攻击后飞行中队便会分散至广阔的空域中,不可能维持编队的完整。这时候小队或分队中的每个独立的双机小组便会尝试聚拢在一起以提供相互间的支援掩护。”
在续战的进攻阶段中战斗机部队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凭借这些经验空军对原有战术原则进行了调整。当然敌我双方的战斗机部队都有所调整,而此时芬兰空军与敌军的战力对比也并不是很糟糕。因此进攻阶段战斗机部队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争夺制空权,但也包括了对地攻击、侦察飞行及火炮校正等任务。
空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侦察搜索。应当做到在尽可能隐蔽我方编队的同时也可使我方飞行员进行有效的侦察搜索。侦察搜索的基本原则如下:
福克战斗机主要在海上执行任务,在那里敌军主要使用较小的飞行编队。福克战机通常采用多个分队编组而成的飞行编队,或是一个分队外加一个小队编组,加强的小队负责高空掩护。敌机通常在低空飞行,因此福克的飞行高度也在600-1500英尺间。福克的飞行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它采用的小队中两机间距也比其它类型飞机小,通常只有约75码。
菲亚特战机通常采用单个分队编组而成的飞行编队,而其小队中两机的间距为100-150码,而各小队间的间距则为300-400码。如果两个分队一同飞行,则两分队间距离为码。菲亚特的飞行高度通常在英尺,以便可将势能(高度)转化为动能(速度);敌机的飞行高度通常在英尺。在侦察搜索时长、僚机间进行轮流交替搜索是一种标准做法,长僚机间的交替转换有助于提高搜索观察效果。
寇蒂斯战机使用通常的战斗展开阵型,而其高空掩护小队则自由的在编队侧翼游弋。
芬兰空军中的寇蒂斯鹰75A战斗机,机身编号以CU打头。
布鲁斯特水牛战机在进行搜索飞行时采用这样的飞行编队方式:飞行时编队中所有分队都可观察到彼此6点钟方位的情况,担任高空掩护的分队则明显飞在编队上方的高处。布鲁斯特战斗机拥有良好的无线电设备,这可以使其在广阔的空域内迅速集结部队。
战斗机的速度对展开队形十分有利,速度越快,编队队形则更宽松。最好的搜索方法是每名飞行员各自独立进行搜索。
运用高空掩护编队对避免遭到突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四机)分队编队飞行要求飞行员具有出色的搜索及独立作战能力,因为这两个双机编队必须能够对抗占有巨大数量优势的敌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另外小型编队还具有难以被发现的优点。
敌军的无线电侦察布置的很好,因此在与敌军接触前芬军都会保持无线电静默。
该阶段空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数空战都是战斗机间的战斗,芬兰人的战斗机编队总能占据主动地位。各种情况下,约十架战斗机就足以成功对抗数量庞大的敌军部队直到增援抵达战场。
◆ 布鲁斯特战机使用能量战术对抗苏军的I-153 及
I-16,芬兰飞行员从上方发起攻击,随后拉起爬升至新的攻击位置。苏军试图调整他们灵活的战斗机以便获得机首对机首的射击位置,但却常常失去系统的防御能力。
空战中的胜者通常并不仰仗战斗机的性能而是依靠飞行员的技术。苏联飞行员似乎往往是一个好的飞行家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射手,而且他们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他们仍然经常使用老式的三机紧密编队。看起来苏联人至少部分放弃了他们老旧的训练体系但却还没准备好新的训练体系,他们根本没接收过新式的作战训练。
芬兰战斗机部队针对有护航的敌军轰炸机编队的进攻取得了成功。打头阵的战斗机负责攻击苏军护航战斗机,将它们击落或驱散,这样余下的芬军战斗机可专心对付苏军轰炸机。
慢速的福克战机尽量避免进行战斗机空战,它主要攻击敌军的水上飞机及侦察机。芬兰飞行员通常从敌机后半区发起攻击,敌机则试图逃至低空以避免芬兰人获得后方及下方的射击位置。
◆ 菲亚特战机在战斗机空战中也使用能量战术。
◆ 寇蒂斯战机速度虽慢,但却很灵活,它通常采用急速爬升转向来进行规避,这常常会导致尾随追踪的敌军失速。
拦截作战中的经验如下:
借由防空警报进行拦截作战的要求是具有一个良好的防空观测及通讯网络。最佳的通讯网络包括间隔30英里的中心无线电台,在每个中心无线电台周围环绕着6个短波无线电台,这些短波无线电台间距为6-13英里。战斗机与地面控制站的交流既使用明语,也使用密语。通过使用地名或栅格图纸代码来给定位置。如果防空观测网络运作良好,那么在前线或海岸线30英里范围内进行拦截作战将会十分有效。飞行人员暂住在战斗机旁的帐篷内将有助于实行不间断的警戒状态,不过在进攻高峰过后就只能保证一个中队的部分兵力处于不间断的警戒状态。如果无线电情报提供了关于敌机动向的预警,飞行员们就会一直坐在座舱内并保持引擎空转。正常的警戒状态则是飞行员待在战斗机旁边并使引擎保持温度。
在进行重要的空中运输、攻击及渡河行动中会使用空中战斗巡逻,携带无线电的地面控制官则会与设防的部队待在一起行动。如果己方设防目标位于一块小范围区域内,芬兰战斗机会采用超低空飞行以避免遭到敌军的突袭。
护航任务中的经验如下:
参加护航任务会使芬兰战斗机部队被动等待敌机的主动来犯,所以为了弥补初期的不利状态(它们会首先遭到敌军的进攻),空军会调集相当多的战斗机担任护航任务。
当护航对象的飞行速度很慢时,执行护航任务会显得很困难,战斗机不得不进行大半径转弯(以配合护航对象的速度),这会更易被敌军侦察到,而且飞行员在转弯时无法与护航对象保持目视接触。
对地攻击时,攻击敌军行军纵队、卡车或驮马纵队的效果十分显著。敌人的防空火力很猛烈,因此达成攻击的突然性是十分必要的。
福克战斗机使用穿甲燃烧弹对付海上目标十分有效。鱼雷艇或更大一点的舰只被穿甲燃烧弹命中后都将会燃烧起来。对敌舰的攻击将同时从各方向展开,这样敌舰的各种规避航行都可被预测及追踪到。
战斗机的速度对展开队形十分有利,速度越快,编队队形则更宽松。最好的搜索方法是每名飞行员各自独立进行搜索。
运用高空掩护编队对避免遭到突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四机)分队编队飞行要求飞行员具有出色的搜索及独立作战能力,因为这两个双机编队必须能够对抗占有巨大数量优势的敌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另外小型编队还具有难以被发现的优点。
敌军的无线电侦察布置的很好,因此在与敌军接触前芬军都会保持无线电静默。
该阶段空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数空战都是战斗机间的战斗,芬兰人的战斗机编队总能占据主动地位。各种情况下,约十架战斗机就足以成功对抗数量庞大的敌军部队直到增援抵达战场。
◆ 布鲁斯特战机使用能量战术对抗苏军的I-153 及
I-16,芬兰飞行员从上方发起攻击,随后拉起爬升至新的攻击位置。苏军试图调整他们灵活的战斗机以便获得机首对机首的射击位置,但却常常失去系统的防御能力。
空战中的胜者通常并不仰仗战斗机的性能而是依靠飞行员的技术。苏联飞行员似乎往往是一个好的飞行家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射手,而且他们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他们仍然经常使用老式的三机紧密编队。看起来苏联人至少部分放弃了他们老旧的训练体系但却还没准备好新的训练体系,他们根本没接收过新式的作战训练。
芬兰战斗机部队针对有护航的敌军轰炸机编队的进攻取得了成功。打头阵的战斗机负责攻击苏军护航战斗机,将它们击落或驱散,这样余下的芬军战斗机可专心对付苏军轰炸机。
慢速的福克战机尽量避免进行战斗机空战,它主要攻击敌军的水上飞机及侦察机。芬兰飞行员通常从敌机后半区发起攻击,敌机则试图逃至低空以避免芬兰人获得后方及下方的射击位置。
◆ 菲亚特战机在战斗机空战中也使用能量战术。
◆ 寇蒂斯战机速度虽慢,但却很灵活,它通常采用急速爬升转向来进行规避,这常常会导致尾随追踪的敌军失速。
由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的效果非常好,不过飞行员必须把侦察得到的情报记在脑子里而不是记在本子上。传递侦察情报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无线电实时将情报传递给相应负责的情报官员。这种侦察在进攻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时的战况在时刻变化着。当几架战斗机共同执行侦察任务时,一架战机专注于执行侦察任务,而其它几架则负责提防敌军战斗机。
战斗机基地位于距离前线30-60英里的区域内,但临时战斗机基地也会设在前线附近。特别是菲亚特战机,由于其航程有限,必须部署在前沿基地。前沿基地必须拥有良好的防空系统,而飞行小队也必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战斗机部队的临时转调必须是将其用于加强关键战区的战斗机力量。当然,这些调遣总是要求具有高度的预先准备工作。
由于芬兰人总在空战中获胜,因而敌军试图避免进行空战。因此芬兰空军取得了在续战进攻阶段的制空权。
苏联飞行员通常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开火了。他们采用的战斗机动包括慢滚、盘旋、殷麦曼回旋及一些失控机动(uncontrolled
movements)等。这些失控机动苏军飞行员完成的很好,不过这在空战中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这段时期最常遇见的敌军战斗机是I-153,它的速度与寇蒂斯差不多,但比布鲁斯特 , 菲亚特 ,
莫拉纳慢。I-153非常敏捷,这有助于它赢得反向咬住攻击对手的机会。不过,I-153通常在这些“狂野西部警匪决斗”("wild
west sheriff duels")中失利。
I-16 bis比I-16配备得更为普遍,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斗机,芬兰空军装备的战斗机中只有布鲁斯特比它好。
敌军新型的MiG-1和MiG-3战斗机速度更快,但显然它们容易失速或进入尾旋。这些战机总是试图进行突袭,并避免陷入狗斗。
苏军空军编队内相互配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有时这仍显得不够:上层掩护编队可能从战斗中擅自撤离,有时甚至出现当分队中一个小队遭到攻击时该分队的其它小队逃得无影无踪的情况。
在东卡累利阿地区,敌军在同一个飞行编队中混编有多种型号的飞机,这也表明了即使是超级大国也会遭受飞机数量的短缺。
苏联战斗机的通常飞行高度在7500英尺以下,他们不仅会利用云层进行撤退,也会利用云层发起反击。
1941年末敌军开始投入装备英国及美国战斗机的新部队。这些战斗机被运到阿尔汉格尔斯克港(Archangel)并在沃洛格达(Vologda)组装。装备飓风式战斗机的中队在白海城(Sorokka)地区作战,而装备战斧式战机的战斗机部队则在列宁格勒地区作战。显然这些战斗机的换装训练很短暂,因为在首次与飓风战斗机的交战中芬兰空军发现这些飓风是很容易猎取的靶子。
苏联的MiG-3战斗机避免与莫拉纳及福克战斗机陷入狗斗,同时苏联人也开始运用能量战术。他们的开火距离也比以前更近一些。
当1942年春季堑壕战时期开始时,敌军加强了其在芬兰湾上的空军军事行动。目标直指海上交通、科特卡港(Kotka)及苏尔萨里(Suursaari)岛。同时敌军对芬兰南部及前线的海上交通、铁路及陆路运输持续进行空中侦察。越来越多的MIG-3及战斧式战机被投入战场,而一种新型对地攻击机Il-2也首次亮相。1942年夏秋时LaGG-3及喷火式战斗机也出现在前线。水牛战斗机依然可以有效的对抗这些新型战斗机。在空战中,水牛战斗机使用松散的飞行编队,并分散飞行在不同的高度层上
1943年春季,苏军在芬兰湾上又投入了一些新型战机,包括La-5, Yak-1, Yak-7b及Boston
III。苏军的新式战机性能比布鲁斯特战机更加优越,但与此同时芬兰空军也获得了新型的Me109G-2战斗机,它的性能足够优秀,其采用能量战术的效果很成功。布鲁斯特战机采用了更大规模的编队,分散在不同的高度层上,而通常梅塞施密特飞在它们的上方担任高空掩护。除此以外,海岸沿线的地面控制网络对战斗机作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同时拉多加湖以北奥洛涅茨(Aunus)地区,敌军在1942年夏季时节也加强了飞行活动。部署在那里的寇蒂斯中队战机数量有限,其以小队或分队规模同时执行拦截及护航任务。小编队的优势使得寇蒂斯常常可以进行突袭。即使敌众我寡,寇蒂斯战机依然证明了其可以取得出色的战果。寇蒂斯的P36战斗机比该地区的任何敌机速度都要慢,因此P36总是尝试从敌机高处发起攻击。这也是猎取诸如新式的Pe-2快速轰炸机的唯一方法。
狗斗中寇蒂斯的飞行员要比对手表现得更为出色,因此战斗中他们总能设法与敌军打得势均力敌(寇蒂斯的性能要逊于苏联战斗机,不过芬兰飞行员的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芬兰战斗机部队的作战理念是无论众寡永远进攻。1942年夏季期间寇蒂斯中队没有在一场空战中损失过一名飞行员。例如,一名寇蒂斯飞行员单独对抗5架LaGG-3战机并一直打到这些苏军战机撤回本方战线,而这名寇蒂斯飞行员则在后追击并击落了其中一架敌机。
被击落的苏联拉格3
在奥洛涅茨北部的Maaselk&地区,当堑壕战开始后敌军的空中活动变得相低。水牛战斗机被派往芬兰湾前线,而莫拉纳战斗机则留驻在Maaselk&地区。虽然莫拉纳战机性能逊于敌军战机,但芬兰飞行员的出色技术使其保持住了敌我战斗交换比。莫拉纳战机开始在东卡累利阿的广大森林地区执行越来越多的侦察任务。
敌军依旧避免进行空战。苏军中喷火及飓风战斗机的飞行员表现得比其它型号战斗机的飞行员显得更积极主动。其它飞行员则通常使用超低空飞行进行撤退,以避免遭到来自后方的攻击。I-16战斗机也使用火箭作为空对空武器。敌军战斗机在进行护航时有时会撤退而把自己的保护对象丢在芬兰战斗机前任其鱼肉。
在奥洛涅茨地区最常见的敌军战斗机是MiG-3。只有当其数量占绝对优势并处于己方战线内时它们才会挑战芬兰寇蒂斯战斗机。它们主要使用能量战术,通常采用纵列队形在己方部队上空巡逻。
在Maaselk&地区,敌军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美制战斧式及英制飓风战斗机。敌军飞行员的水平也在提升,但他们仍然缺乏射击准头。
1943年初,一名被俘的苏军飞行员供称,苏军正积极学习对手的战斗机战术,并据此发展了自己的战术及训练内容。
敌军空中行动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芬兰湾,它们在该地区使用大型编队。
敌军在芬兰湾地区投入了新型的LaGG-3、La-5、Yak-1、Il-2及Pe-2等机型。苏军改善了他们的攻击计划及编队内的配合情况。轰炸机及对地攻击机飞行在低空并由快速的LaGG-3及La-5战斗机担任护航。高层掩护编队飞行在高空,紧随在攻击编队的后方。返航阶段,老式的I-153及I-16战机从拉凡沙里岛(Lavansaari
island)的基地起飞去掩护Il-2机群。实际上这些伊系列战斗机是作为诱饵来引诱芬兰战斗机,它们飞行敏捷,一旦芬兰战斗机开始攻击它们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而趁此时间攻击机群就可以跑路了。而在空战中敌军飞行员则试图将战斗引至它们在拉凡沙里岛及周边军舰的防空炮火范围内。
1943夏季期间苏军旧式的战斗机都被从芬兰湾撤出,新式的LaGG-3及La-5顶替了其位置。实战经验表明水牛战斗机比LaGG-3.更加灵活,而La-5的性能则全面优于水牛。
LaGG-3的敏捷性与芬兰的德制梅塞施密特战斗机(注:芬兰空军中的Me109机身编号都以MT打头,因此原文中用MT
Fighter指代Me109)不相上下, La-5则比Me109更加灵活敏捷,在其它性能上与Me109相同。
1944年初敌军增加了在芬兰湾地区的战斗巡逻次数。不过敌军飞行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由于敌军在芬兰湾地区的战损造成的。苏军空战射击的准头依然不给力,不过显然苏军最好的飞行员都转飞La-5及Yak-9战斗机了。LaGG-3的飞行员看起来都是新手,例如一支LaGG-3编队与芬兰的莫拉纳战斗机展开狗斗,结果全部被击落。
1944年夏初,由于敌军空中活动加剧,位于卡累利阿地峡及芬兰湾地区的芬兰战斗机指挥系统及基地进行了重组。芬兰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们判断苏军的战略进攻将会于1944年夏初开始,他们布置好战斗机部队以应对苏军的进攻。1944年5月底,芬军成立一个新的联队指挥中心开始机动指挥位于预计主防区内的所有芬兰战斗机部队。
当日苏军发动进攻时,其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了约1500架飞机。这些空军部队的任务是轰炸芬兰前线部队及交通枢纽、侦察防御据点及夺取制空权。苏军主要的策略是通过猛烈的炮击轰炸突破敌军防线。苏联空军的任务缺乏战略考量,更多是战术性的将空军部队投入狭小的作战地域。这也使得芬兰战斗机部队的任务相对更容易些,因为芬兰可将有限的战斗机部队有效集中在相同的作战区域内。芬兰空军中只有梅塞施密特战机的性能优越,足以打击苏军那数量庞大的攻击机群。其它型号的战斗机则被调往保护后方及侧翼防区。
拦截任务是由随时可出动的战机来执行,通常是8-20架战斗机。芬军的基本战术是高层编队攻击苏军护航战机,与此同时下层编队攻击轰炸机群。然而常常由于苏军护航战机数量众多,芬兰战斗机群不得不全部投入到战斗机空战中。不过不管怎么说,芬兰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准则是无论敌军数量众寡,即使己方只有一个双机编队也要永远进攻。有限的芬兰战斗机部队无法阻止敌军的空袭,但它可持续对敌军造成损失,这一点一点消耗掉了苏军的飞行员骨干。芬军分散攻击苏军的飞行编队,并在广阔的空域内展开战斗,这使苏军无法获得数量众多带来的优势。空战胜负是由战斗飞行技巧及飞行员个人射击精度决定的,而芬兰飞行员几乎总是在战斗中取胜。实战中曾多次出现过苏军编队一看到芬兰战斗机处于拦截位置后就立刻撤退逃跑。
当苏军的攻势在1944年7月中旬停止时,其空军的活动也逐渐减弱。苏军战斗机开始避免进行空战,而芬兰战斗机部队的实力则不断增长。这是由于芬军的战损很小,而同时获得了更多的Me109补充战机。
(注:年间芬兰购买的ME109战斗机总数达到162架)
芬兰战斗机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己方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这在防御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芬兰空军可轰炸那些集结预定发起进攻的大量敌军部队上。而通过无线电情报又可不断获知敌军调遣兵力的警报。芬兰轰炸机编队常常由30-40架飞机组成,并由分成3组的12-18架战斗机提供护航。第一组护航机负责掩护下层轰炸机编队,主要是布伦海姆轰炸机;第二组护航机负责掩护高层轰炸机编队,主要是容克Ju88轰炸机;第三组护航机负责担任高空掩护。在返航阶段,战斗机部队在轰炸机编队飞入己方战线30-60英里时依然担任护航,随后才撤离轰炸机群返回前线上空执行巡逻任务。Me109部队在执行护航任务时非常成功,其护航的轰炸机编队没有被敌军战斗机击落过一架。
1944年8月敌军的空中活动几乎停止,而芬兰战斗机部队依然进行巡逻并进行侦察飞行,以掌握状况。
训练是从空军学院开始,学员们在这里接受一般军事训练,空军专业训练及初级飞行训练。随后学员们将转入驻Vesivehmaa空军基地的第35训练中队,他们在那接受战斗机机型转换训练及空战训练。
初级飞行训练环节约有140飞行小时,包括30小时的空战训练,训练机型包括Pyry高级教练机以及Bulldog, Gauntlet,
Gamecock 、Fokker D
XXI等老式战斗机,另外还有对地及空中射击训练。续战期间共有351名飞行员接受了初级飞行训练。
训练中队的飞行训练环节有70飞行小时,分为:
◆ 空战训练,50小时
◆ 仪表飞行,4小时
◆ 战斗机换装训练,8.5小时
◆ 空中射击训练,9.5小时
战斗机王牌飞行员们的来访授课十分成功,他们向学员们教授了战斗机战术、敌机性能及其行动模式。
像冬季战争一样,续战期间芬兰飞行员的损失很少,因此前线战斗机中队并不需要太多的新飞行员。同样,与学员人数相比教练机的数量过少,这导致训练时间不得不延长。这虽然没有妨碍到作战,但却令学员们感到沮丧,这些学员们急切等待着开始自己前线战斗机飞行员生涯的机会。
译注:总的来说,二战期间芬兰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一直保持的很稳定。其训练飞行时数要优于德国空军,但不及英美空军。德国空军在未缩减训练环节前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飞行时数约在150-200小时。英美战斗机飞行员的平均飞行训练时数则超过300小时,后期更达到400小时以上。而芬兰战斗机飞行员则超过200小时。
另外,芬兰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初级训练阶段就开始接受战斗飞行训练,这使得芬兰战斗机飞行员能更快适应之后高级训练中的战斗飞行训练,提升能力。而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则要完成基础训练进入专业战斗机飞行学校后才开始进行战斗飞行训练。
得益于战斗机部队的低战损,并且芬兰在夺回失地后一直保持防御态势,战斗机部队的作战烈度保持在合适的程度,这对于新手积累经验,提高生存率十分有力,因此芬兰空军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需求不像德国空军那样迫切,因而得以一直保持其飞行员的训练水平。
战争期间芬兰空军战斗机实战部队中飞行员素质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没有遭遇人员补充短缺的问题。实际上终战时芬兰空军的实力还要强于续战开始时。战争中芬兰人只遇到过缺少足够的高性能战斗机问题,但未有过缺少足够的高素质战斗机飞行员问题。
战斗机中队内的训练分为实际及理论训练两部分。实际训练包含对新手的机型转换训练及飞行演练,还有对老手的空战格斗及空中射击训练。
机型转换训练包含对战机各系统的介绍,以及5个飞行小时的空战机动、特技飞行及对空中目标的射击训练。经过这些训练后,新手有可能被调入作战部队中,他首先要熟悉作战部队的各项情况,随后才会成为由经验丰富的老手们组成的战斗编队中的一员。
理论教学中新手们学到了有关战备细节、如何使用网格地图、无线电通信及指挥控制中心等相关信息。另外教学中有关于战斗机战术的教学与讨论,飞行员们可在飞行中琢磨战术细节。一些飞行教官使用回程的飞行时间进行搜索及攻击训练。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也作为教官向新手们教授空战格斗的经验。
冬季战争前芬兰战斗机战术不同于当时其它所有国家的战斗机战术。只有德国人在西班牙内战最后阶段才采用了与芬兰空军类似的战术原则。但芬兰人无法预知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战斗机战术能否经受住实战的残酷考验。苏联军队具有压倒性的庞大数量优势。然而芬兰战斗机飞行员对于防御作战没有一丝迟疑,从这个角度来看芬兰空军的训练已经取得了成功,它使得骨干飞行员们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及充分的自信。
冬季战争期间交战双方的主要战术准则都没有什么改动。芬兰人集中使用他们那有限的战斗机部队(集中在主要交战区),这使得大片国土得不到战斗机的保护。战争最后阶段芬兰战斗机部队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以击退苏军从冰海上发起的侧翼攻势。芬兰人在这些任务中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因为战斗机飞行员良好的基本技术、充分掌控飞机的操控能力及精准的射击技术使得芬兰人可以顺利完成这些任务。
最初苏军主要在前线地区使用其战斗机部队,并派遣无护航的轰炸机执行轰炸任务。在遭受惨重损失后苏联人提高了其作战协同性,并开始了进攻性的空中作战任务。
冬季战争后芬兰人认为其战斗机战术及飞行训练效果十分成功,而战争中取得的经验也被用于训练空军部队。这使得新手们为以后的战斗任务做好了良好准备。战斗机飞行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包含战斗机动及空中射击的初级飞行训练项目。
而冬季战争结束后苏联的战斗机战术显然遭到了批判,但由于规模庞大,其训练体系的改革进展异常缓慢。紧密编队及所谓的“西班牙圆舞”战术依然是苏联战斗机部队的标准战术。(注:一队战斗机绕圈飞行,然后逐个进行俯冲攻击-拉起-回到编队-再次俯冲)
在续战之前芬兰人已经为新型的布鲁斯特水牛、菲亚特、寇蒂斯及莫拉纳战斗机发展了战术。它强调发挥每种战斗机的优势,弥补其劣势。编队战术则具体根据每种战斗机的速度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对手采用最适宜的战术。
当续战揭幕时苏军在其战术及战斗机更新换代方面的进程都未完成。因此,在战场的最初阶段数量处于劣势的芬兰战斗机部队却夺取了制空权。
随着战争的发展,苏联通过租借法获取的西方盟友的战机及自身的生产,提升了自己的战斗机装备质量。1942年,苏军投入的MiG-3、LaGG-3、飓风、喷火及战斧式等型号的战斗机改变了战场上的平衡,芬兰战斗机中只有水牛战斗机能在性能上与这些战机一较高下。虽然其它型号的芬兰战斗机在空战中依然可以取胜,但他们无法再彻底摧毁敌军,敌军的新型战机可以依靠速度优势摆脱战斗。
1943年时,水牛战斗机在苏军新式的La-5及Yak战斗机面前已显得过时了。而且苏军还根据对手的战术方法发展完善了自己的战术及训练内容。
当1943年春芬兰空军获得梅塞施密特Me109G战斗机时,双方战斗机性能再次形成均势,但苏联战斗机数量上的优势则在稳步增长。
主要的空中行动集中在芬兰湾,在那里水牛战斗机通过使用几个分队从高空接力攻击的战术依然取得成功。芬兰飞行员占据势能优势,并拥有更好的飞行技术及更为精准的射击。
Me109部队通常使用双机编队并采用能量战术。
行之有效的空中侦测及指挥系统对规模有限的芬兰战斗机部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无线电情报在地面指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在空战中为飞行员提供敌军的实时情报。
1944年初夏水牛战斗机调往奥洛涅茨地区以保证侧翼安全。苏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已换成新型的La-5及Yak-9战斗机。在苏军的战略进攻阶段芬兰空军的梅塞施密特Me109G-2及G-6战斗机承担了防守重任。双方数量的差距也接近到当年冬季战争时的情形。不过另一方面,以往在芬兰湾上取得的空战胜利也使芬兰战斗机飞行员在任何情况下都拥有心理优势。当苏军再次发动攻势时,战斗依然集中在原先的交战区域进行。芬兰战斗机部队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战局在1944年7月得到稳定。这是苏军在发动的向西的战略攻势中唯一没有取胜的一役。
这也意味着一件有趣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地区参战国中从未被占领过的国家只有两个:芬兰和英国。
芬兰战斗机部队的训练都集中在刀刃上:自有的编队战术及个人空战技术训练。两种国产飞机在训练系统中起到显著作用:Tuisku初级教练机及Pyry高级教练机。Pyry高级教练机使得在早期飞行训练环节进行空中射击训练成为可能。同时Pyry对翼尖失速特别敏感,如果一个飞行员可以成功驾驶Pyry,那么他就可以飞其它任何型号的飞机。
芬兰战斗机部队的成功主要基于三点:
◆ 芬兰空军自1935年起就已经采用松散灵活的双机及四指编队;
芬兰空军已经系统开展了重点针对个人空对空精确射击技术的训练。芬兰战斗机飞行员不仅能击中目标飞机,他们还可以准确击中目标飞机上的某一部位。
◆ 无论众寡永远进攻的信条总可以使芬兰战斗机飞行员站得先机。
另一个有力因素是编队中的个人可以便宜行事。而“先敌发现,先敌射击”的信条则铭刻在从中队指挥官到普通僚机驾驶员的每一名芬兰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心中。这使得整个编队更具战斗效率,并使每一名飞行员都成为出色的射手。
芬兰飞行员没有任何轮换机制,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待在前线中队中作战(注:和德国空军一样,这也是国小人少的芬兰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必须留住老手以保持前线中队的战斗力)。例如芬兰空军中排名前十的空战王牌(战绩32-94架)中有6人是从冬季战争时就开始自己的空战生涯。这其中有一人在1944年6月阵亡,当时他的座机与一架正坠落的飞机相撞。其他的王牌们则一直在前线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注:这名倒霉的王牌飞行员是Lauri
Nissinen中尉,他是一名自冬季战争时就参战的老兵,战绩34架。当时他的一名战友的座机被击中后失去控制陷入尾旋,结果在下坠时正巧砸在Nissinen的BF109上)
对于空军战斗部队来说的质量要比数量更为重要。其中个人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国家来说训练有素的战斗机飞行员们是一项宝贵的战略资源。令国家远离危机的最重要手段便是掌握制空权,这其中战斗机部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代的芬兰战斗机飞行员们,与他们的大黄蜂(Hornet,F/A-18)机队、空战训练体系(ACTR,air
combat training system)一起延续着那些自战争时期王牌们开始的光荣传统。
备份链接,/p/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战斗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