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文化之我见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文&&言&&文
当前位置:
>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附答案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附答案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④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⑤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⑥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⑦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有删改)15.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当属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D.下象棋时,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1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远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D.“尧造围棋”不一定可信,但可以基本确定围棋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而象棋中“楚河、汉界”的存在,则可作为象棋出现于秦代以后的佐证。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之一,围棋如何“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4分)
参考答案:15.B(象棋中将帅地位最高,车本领最大。)16.D(A.要有两个“气眼”;B.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C.说下象棋没有主观能动性无依据。)17.①围棋棋子功能无区别、地位相等,反映了中华文化体系中民主、平等的思想(或“反映了先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②围棋的胜负标志是所占地盘大小,须以象征“城池”的“气眼”为依托,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一点2分)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热门语文文档
最新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来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简书
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来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这两天见到来深圳找工作的堂妹,闲时有教她下国际象棋(其实也就教了一些基本的棋子走法)。对照着中国象棋,我想来说说这两种象棋。两种象棋都起源于印度,棋子的名称、规则以及很多术语都相同,却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则是处处彰显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都起源于印度的象棋,因为我不了解日本将棋,所以就撇开它不谈。
了解中国象棋的朋友都知道,象棋里有一个棋子叫“象”,这也是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一个佐证(中国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目前比较认可的是认为起源于印度)。中国从古以来就不是产象国(在文明史之前的250万前,人类的祖先才刚刚出现,那时的黄河流域生活过黄河象),而印度却是赫赫有名的产象国,在印度的历史上,大象一直是军队里很重要的运输和战斗工具,这和中国古代军队中的马一样重要,比如中国的名马——伊犁马,从古至今就一直是作为战马使用。
象棋相传战国之时就已传入中国,唐代有了现代象棋的稚形,宋代正式成形,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用的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棋盘中间的“楚河 汉界”便是中国化的例子之一,来源于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当时项羽、刘邦曾以鸿沟为界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此界便是“楚河 汉界”的来历。因为楚汉相争,刘邦臣服于项羽,后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反出。中国象棋里有一个规则便是“执红先行”,西楚霸项羽尚黑,在象棋中以黑色的一方来代表,刘邦则是以红色为代表,刘邦先行反出,这就是“执红先行”的原因。
再说到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发明,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印度一个国王,富甲天下,任何他需要的东西都应有尽有,作为一个国王拥有无限的权力和财富,便感觉生活百无聊赖,没有新鲜和刺激。国王于是向民众下旨,希望征求一些好玩的东西以供他享用,被选用的进贡者将重重有赏。有一位老者,带着国际象棋进宫面见国王,教会了国王这个新鲜刺激的游戏。国王对这个游戏爱不释手,非常高兴,准备赏赐这位老者,就问老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奖励,要什么就给什么。老者见国王如此夸言,便说“我要的奖励,陛下您恐怕给不了。”国王说你尽管开口便是。老者说那我需要一些粮食,这些麦子是这样子来计量的。在这个国际象棋的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格放4粒麦子,后面一格所放的麦子都是前面一格的两倍,把麦子放满整整64个棋格,就是我想要的粮食。国王一听,就这么点粮食,这不太简单了吗?就派人从仓库拖出麦子,按照老者的意思一格一格地计量,刚开始的时候,一袋麦子就放了很多个格子,渐渐地却发现,一袋一袋从仓库拖出麦子也不够放一个格子。最后是很震惊,就算把全世界的粮食全部拿来,也不够放满整个棋盘的……
以上便是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一个基本的起源。
实际上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子都差不多,都有车、马、象、将、兵,而且走法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中国象棋里有士和炮,而国际象棋没有,但是有皇后(大致于中国象棋里的士)。都是以将死对方的王为胜负的判断标准,都是总共32个棋子。国际象棋共有总共64个格子,中国象棋拿掉中间的楚河汉界也是64个格子。
那我们就来说说这两种象棋到底有哪些的不同,为什么说这些不同的地方彰显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特殊和强大的棋子:王后
首先,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一个最明显不同就是国际象棋里有一个棋子——“王后”。这是每一个了解中国象棋的人,第一次使用国际象棋的时候发现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国际象棋虽然从印度起源,但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却是在欧洲。有没有王后这个角色,是与欧洲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不一样的一个体现。在欧洲,很多的民族虽然是同一起源,但由于文字和语言不一,在历史上就并没有存在过一个疆域很大、实力很强、同时又长期存在的国家。欧洲历史上存在的大帝国都是基本上军事帝国,没有一个统一同时又强大的文化,这样的大帝国是不可能长存的。所以欧洲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多实力差不多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里面并没有一个实力超强的,可以以压倒性的优势震慑周边国家,基本上都是一些实力差不多的几个较强的国家和一大帮实力较弱的国家组成。基于这个原因,两国之间的战争不但取决于本国的实力,同时也取决于自己这个国家有多少盟国以及盟国的实力。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就经常会联姻和结盟,以增强自己在战争时的胜数。这样的话,国王很多时候都是迎娶的都是自己同盟国王室的女儿,也就是王后。在战争的时候,国王自己仅能代表自己国家的实力,王后就不一样了,她不仅可能代表本国的实力,而可以取得自己娘家也就是同盟国的支持。体现在国际象棋里的就是,王后比国王的威力更大,而且它也是所有棋子中威力最强的。
和国际象棋一样,中国象棋也是在从在象棋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得到改良的。
在中国,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东亚地区最强盛的民族,在某些朝代汉民族建立的国家可能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汉民族的文化却一直是最强的。这是由于整个汉民族使用的文字和语言是一样的(这要非常感谢秦始皇统一文字),就算短时期内四分五裂,但最终因为文化的凝聚力,天下总归一统。基于汉民族文化的统一和强盛,中国一直就是东亚地区最强盛的国家,总实力都要甩掉周边国家好几条街了。这样的国家,联姻和同盟基本上都不是为了取得盟友,而是安定边境(中国是农业立国的国家,战争对农业的生产影响极大,所以非常不愿意卷入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当中。比如昭君出塞就是为了安定边境、维护和平而形成的联姻)或者安抚潘属国(比如把公主嫁到朝鲜)。这样的国家,少了与外国政治联姻的需要,王后就基本上从本国贵族中去选取了,王后在战争中所能代表的实力自然就小很多了,所以中国象棋当中没有王后这个棋子。中国象棋中“士”所在的位置和走法相似,但与国际象棋中的“王后”不可同日而语。
二、强势的王与弱势的王
其次,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另一个不同是——强势的王与弱势的王。
国际象棋中除了有一个比王威力更强的王后之外,王本身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很多时候它也需要身先士卒,上阵杀敌。而中国象棋中,王几乎是整个棋子中最弱的一个,也是最需要保护的一个,而且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仅能在“皇宫”里行走。这里的不同就是东西方封建社会下封建制度的不同了。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从秦到清)其实并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统一中国之后就不复存在了。清末思想家严复在翻译西方文化的时候,给翻译错了。所谓“封建”,就是“分邦建国”意思,这就相当于中国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古代西方的“城邦制”和“领主制”,意思时将土地按皇室血缘、战功等等标准层层分封给不同爵位(如公侯伯子男)的人,每块封地叫“国”或者“家”,封地的领主都有自己的独立的行政、征税、立法、军事权力,而且可以世袭,只是要按约定必须保卫宗主国、缴纳税收等等,比如战国七雄就是当时周天子下面的诸侯国,春秋初期全中国共有五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和“家”。自秦统一之后,就在秦相李斯的设计之下废除了封建制,不再对皇族和臣子分封,而改为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中,除了少除时候会分封给王室子孙和功劳极大的大臣之外——比如刘邦封韩信领齐地为齐王、清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大多数时候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欧洲封建社会却是真正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城邦制”和“领主制”等等这样的制度,每一个城邦或者封地都由一个领主来独立经营。这样的话,领主不但要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也要对宗主国负责,而且这也是自己自给自足可以世袭的家当,所以必须要用心经营。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为实行的是郡县制,皇帝只要管理好自己的臣子就好,并不去插手具体的地方治理,所以才可以久居深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活生生地跟个没出嫁的闺女一样。——在秦以前,比如战国,那时候当王子可是一个苦差事,不是给别的国家当人质,就是遍访村野、上山下乡、了解民情,或者在基层当个官职,先学学管理。
秦以法家治国,后统一天下。秦灭汉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封建王朝,名义是以儒治国,实际上行的还是法家的那一套,而且把法家学说用得更是活灵活现。儒家是讲以德治国、与民同乐。法家是讲以法治国、上不可知。“上不可知”,意思就是说做皇帝的要搞搞神秘主义,跟臣民不要过多地接触,以保持自己的威严;喜怒不能太规律,以免臣民投其所好,国之重器,为人所用。行军打仗,自有臣子去处理,根本用不着自己上前线。偶尔搞搞的“御驾亲征”,基本上都是开国皇帝看情况了不得已才这么做,就算不是开国皇帝不到万不得已也来这个险招的。皇帝基本上都不会这么傻,真搞“御驾亲征”,赢了是天命所归的当然,输了面子上挂不住,而且因为有皇帝在,将领们领兵带将就会畏首畏尾,反而不利于打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现在皇帝就在眼前,那你受还是不受呢?实际上真正的“御驾亲征”都是“太子亲征”——因为现在做皇帝的老子要扶一下未来的皇帝的儿子,让他建功立业,受些历练,以后才能hold得住朝上文武百官!而且太子尊亲征,将军们就都会卖力地干活,在未来上位的领导面前好好表现!
所以,国际象棋里的王行动自由,没有皇宫的地域限制,行动自由,自己带刀,上阵杀敌。中国象棋里的王深居皇宫,弱小无力,受人保护。
三、特殊的和棋:逼和
再次,特殊的和棋——逼和。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有胜、负、和三种对弈结局。其中胜、负之局自不用说,将死对方的王就胜,被将死就负。而和棋中,事实上的和棋也自不用说——理论都无法赢对方,这时候就判和,或者五十着内未分胜负即判和。但国际象棋中有一个特殊的和棋,即“逼和”。
逼和的意思就是说,对方的所有棋子都陷入困境、无子可走,如果走王,王就会被吃。这个时候,就是和棋,所以国际象棋中将军的那一方一定要注意不要走入逼和。这和中国象棋不一样,这种情形在中国象棋中,逼的那一方是判胜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源于欧洲的“骑士精神”,两位骑士对决的时候,对方手上若已经没有了剑,是不能杀他的——因为这赢得不光彩!而这个骑士精神必然只能诞生并发扬于封建社会,西方的骑士就当于中国春秋战国的“士”,士是当是社会的精英一族,是非常有文化有能力的自由平民,这个时候的士是中国历史上自古至今读书人最受尊重的时代,没有之一。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虽然各为其主,但共为天下谋,甚至还可能是老乡和同学,双方都生生相惜,对对方都极为尊重——士可杀,不可辱。因为大家都是地位极不稳定的,因为不是贵族,没有恒产,也不甘心做平民,大家都是出来用自己一身才华、满腔热血,建功立业。一朝富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身处绝境了。大家都是讨口饭吃,其中苦楚,都能理解。如果同一阶层的人都相互不尊重,又怎能赢得自己的老板——贵族和国王们的尊重呢?而同朝为臣的臣子,都不会是这样子了,为了利益争斗得你死我活。中央集权之后,天下共主,士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了,也就没有了士文化和骑士精神了,这个时候天下只有一个老板——就是皇帝,你只能巴结它,排挤同僚。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敌人比朋友更尊重和善待你。
另外,中国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道家学说。弱者还是弱者的时候,为了在强者的阴影下生存和壮大,一定会韬光养晦,善于示弱,让对方卸下防备。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的时候,刘备故意在打雷的掩饰下故意摔掉了匙箸,表现自己是个不成大器的人,根本不不是什么英雄,最终躲过了曹操的加害。越王勾践也是在吴王夫差的眼皮底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举灭了吴国。因为这种学说被统治阶段的利用,对于强者来说,把一切可疑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弱者懂韬光养晦、懂弱者的艺术,强者更懂,逼和是不会存在的。
四、兵法相异——全盘皆兵和据险而守
最后,兵法相异——全盘皆兵和据险而守
再看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不同。这就是国际象棋棋盘没有明显的险要和关隘,而且双方都是密集地陈兵于一地——双方16个棋子都是密密地摆在一起。而中国象棋的棋盘是有多处险要的,比如中有河界、炮有“当头”、象有“田心”、马有“饿槽”、士有“士角”,等等。这又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中国的国土疆域非常的大,双方交战的时候,不可能在整个作战区去阵兵。只可能是守其险要之处,各种“兵家必争之地”,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势来“以逸待劳”。孙子兵法《地形篇》也有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中国在兵法上有这样的认识,可是比西方要早了很多年了。中国文化讲“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是排第二的,可见它的重要性。
而整个欧洲大陆,都是一些疆域不大的国家,战略纵深跟中国没法比,作战区内并没有太多的险要和关隘,直接消灭对方战斗的有生力量,直接求战更有利于赢得战争。另外整个欧洲大陆,有一块非常大的平原即欧洲平原,西起法国和西班牙,东至俄罗斯,仅在西边较为狭窄,越往东越宽,整个欧洲几乎全被平原被覆盖,这块平原已经覆盖了欧洲最主要的国家了,有限的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处在欧洲南部和西南部。对于平原来说,几乎是无险可守的。而中国,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北边有长城,沿线均是关隘,西南有青藏高原,西北黄沙漫漫。长城沿线都是重要关口,而一旦外族进入长城,便可长驱直入了,一直到黄河都几乎无险可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退守到某一关口阻击对方。长江以南倒是山水星罗密布,所以中国的统一战争从来就是从北方打败南方的,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南方。
吴三桂引清兵从山海关入关,中国再次亡国。五代十国的后晋皇帝石敬塘,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使得当时中国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宋朝统一之后也没能拿回这个地方的控制权,也是宋朝被外族所灭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地理现实和战争理念共同决定要非常重视据险而守。
说到这里,要落笔了。总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都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而其中闪耀着的智慧和文化的光辉,也一定会为喜欢象棋的你我在切磋棋艺的同时所津津乐道。
李吉诃德,湖湘布衣学子也。但有耐艰苦劳顿,修身齐家有志于创造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李吉诃德。(微信及QQ:)中国棋文化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棋文化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棋是以对弈为主,其中有互相的博弈。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棋类就是围棋与象棋了。他们是中国古人文化的结晶,也是当下流行的娱乐游戏。
中国棋文化概述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棋是以对弈为主,其中有互相的博弈。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棋类就是围棋与象棋了。他们是中国古人文化的结晶,也是当下流行的娱乐游戏。
中国棋文化起源
1.围棋的起源围棋的来历则模糊许多,较为流行得说法是尧为了调教自己的儿子丹朱,将围棋传授于他。不过这种传说对围棋不是什么幸事,还是忽略的好,因为丹朱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好角色,尚书中记载得一清二楚,如果硬要把围棋和丹朱联系起来,大概只能说明孔孟先哲见地深刻:围棋非养性,实乃乱性。围棋又名黑白棋,显然必须有一个一色到双色的过渡,而从天文的角度考虑,也颇顺理成章。天体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四季不停地变化,为了反映出这种变化,更是为了探究这种变化的规律,于是古人开始在一个棋盘上放置双色棋子以进行比较研究,就这样,围棋的棋子开始了相互间最初的接触。但即便如此,围棋仍然只是一个天象记录仪,是什么力量把它推向竞技层次的呢?我想,那是占卜预测的力量,一种人类生来具备的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在任何一种人类文化中,天文和占卜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天文是是深不可究的客观存在,那么占卜则是人类一种主观自觉的,欲凌驾于客观之上的心灵力量。当康德望着漫天繁星,为体会一种终极的理性而深深感动时,古人的感受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坚信,用人类的智慧一定能够探寻到未来世界的所有奥秘。而围棋一旦成为占卜的工具,它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仪器,因为从此它融入了人类的智慧和信念,它不再是天文现象的简单反映,而成为一种人类思想的载体。
2.象棋的起源象棋的起源的众说纷纭,有说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有说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有说起源于战国之时,也有说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象棋的发展可以分为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的象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象棋;隋唐时期的象棋;北宋时期的象棋;南宋和元代象棋的发展;明、清象棋的发展等。有关象棋的传说也不少,大致上传播最广的是虞舜为了教育他的弟弟发明了象棋,每日与其弟在牢中对弈,因为他弟弟的名字叫象,才称为象棋。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一书中也承认象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古代中国人模拟战争而创造的一种游戏。
中国棋文化发展
1.围棋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隋时期由19道棋盘代替了过去的17道棋盘,从此19道棋盘成为主流。而随着隋帝国对外的政策,高句丽、新罗百济把围棋带到了朝鲜半岛,遣隋使把围棋带到了日本国。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2.象棋的发展象棋的发展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期。传说其鼻祖是博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棋具、走法与记谱法。
中国棋文化规则
1.局面术语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们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起着:开局第一着;妙着: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正着: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劣着: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入局: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胜势: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2.棋谱的记录方法象棋现行的记谱法一般使用四个字来记录棋子的移动。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前马进7”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退“。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所到达直线的编号。而围棋的记录方法就是在纸上画上棋盘,黑子用黑笔或兰笔记,白棋用红笔记,只要按落字的顺序在画好的棋盘上画圈,在圈中填上相应步数就可以了。例如:黑先下第一步,就用黑笔在黑落子的位置写园圈和填上即可。
中国棋文化棋文化-围棋文化
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在的围棋人口有数千万人,在国家也有不少人会下围棋。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
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下围棋也会对小孩子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围棋的发展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和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
围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别名。围棋盘是方的,棋子和棋盒是圆形的,有人称它为“方圆”。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人称之为“弈”,当时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
秦、汉、三国时期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在时期,“围棋”二字已在书面语言中普遍使用。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
明崇祯张良拜师图青花围棋罐南、北朝时期
由于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
棋谱的出现
不过,棋谱的大量出现,在围棋发展史上成为一件具有影响力的大事,是在南北朝时期,这与围棋的盛行,当时统治者对围棋的重视,以及纸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有关。  南北朝期间出现的“棋势”、“棋图”、“棋品”之类的专著不下二十种,其中“棋势”、“棋图”是对局的记录,“棋品”可能是对棋手的品评。
清宫中使用的围棋唐、宋、元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图》绢画。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中国棋文化棋文化-象棋文化
棋文化象棋历史久远,趣味浓厚。千百年来,所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爱好,是因为它包含有体育、艺术和科学的因素。凡是象棋爱好者都知道,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局,它的魔力决不亚于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绝妙的图画或其他艺术。另外,它在临局交争时的战斗性和竞争性,更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热烈爱好。由于象棋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说法也较多。
近百年来,关于象棋的起源,大致有、、、希、和等清说,其中以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四说最盛。据日人涩江保《泰西事物起源》说:“象棋系希腊七贤中名希腊者所造。”1930年从埃及开罗发出一条惊动世界棋坛的消息,它说:
有七千年历史的古代象棋盘,在一个名叫乔沙欧克的大祭师的坟墓内发现;另外,还发现大祭师同他的夫人的像。由此可见,象棋游戏,至少在耶稣降生前五千年左右即为埃及发明,并不是由波斯人或中国人发明。这条消息一时惊动了全世界棋坛。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么,关于象棋起源问题的喋喋不休的争认,就此可以了结。然而,不久就被人们发现,开罗通讯社的这条消息是不真实的——象棋为埃及人所发明被否定了,起源于和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此,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到起源于印度或中国的问题上来了。
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象棋史学界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个观点为欧洲某些象棋史学家所否定,他们对此论点提出质疑,而且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
象棋藏谱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借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说:“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四)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
上述几种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有的也有一定的根据,值得进一步追溯。但就从这些传说中已可看出我国古代象棋的萌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象棋的发展也是这样。根据一系列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象棋的制度变化很大,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它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夺目的一颗明珠。
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的象棋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衰亡、封建社会刚刚兴起的时代。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文化大发展时期。当时的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军事学及体育艺术等等,都有相当发展。棋艺被当时学者认为是数学的组成部分,并且在这个百花园中开放。其实,棋艺与当时的天文学、数学、军事都有关,也可以说,它是在这些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棋艺,统称“博弃”。博在古文献中或写成簿,也叫象棋。“燕则斗象棋”等。中国象棋一词的来源,当出自此处,绝非舶来品。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政权的统一,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其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著名的《九章算术》的出现、造纸术的发明、张衡的地动仪、华信的医药学,都是这个时期对人类所作的杰出贡献。就象棋而说,当时不是专指单一的某种棋,除围棋外的其他几种棋戏如六博、弹棋等均称象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象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中国各的大融合,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生产有了一些提高,我国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象戏产生在南北朝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人们对当时的棋戏——如六博、塞戏觉得着法简单,趣味太淡,围棋则太费时间,而象戏却正好居二者之间,适宜于一般群众的文体活动。我国自南北朝至北宋末的象棋,古文献中都以“象戏”名之。
隋唐时期的象棋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因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唐诗,吴道子。阎立本的绘画及其他科学艺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宝库之一,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才智。这个时期的棋艺如围棋。象棋、双陆、弹棋等,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唐牛僧孺著《玄怪录》中有《巴邛人》一篇,讲述象棋的神话故事。大意说,有个巴邛人,家有橘园,因霜后橘已收,但余下两个大橘,摘下剖开一看,每橘都有两个老人在着象棋。橘中戏不但是后人小说、戏曲的题材,也是许多诗人的题材,明代的著名象棋谱《橘中秘》《橘中乐》等书名当来源于此。
北宋时期的象棋
北宋是中国古代象棋的大革新时期,960年,后周的大将夺取帝位,建都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是我国象棋史上的大革新时代,这个象棋革新运动,整整持续了一百六十多年,最后才定型为今日的中国象棋。
由于火炮的发明,在军事战略战术上也起了新的变化,它反映到象棋中来,促使了象棋的变革。
据民间传说,北宋太祖赵匡胤与道士陈抟下象棋,赌输了,这个传说可能来自明代,清初吕留良《象棋活》说:“华阴县载:宋太祖落魄时,曾游华山,与希夷老人对象棋,太祖负于陈。遂于即帝位时,罢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摇,以示不食前言,今犹有遗迹存,可证。”
南宋和元代象棋的发展
南宋和元代是中国近代象棋定型后进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定型后的中国象棋,艺术性和娱乐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深受当时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好。象棋在初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已是家喻户晓。南宋的都城杭州出现了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
北宋末南宋初,是中国近代“九十路”象棋的定型时期。自此之后,中国象棋更向前发展了,象棋谱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量上也逐渐增多了。南宋至元代的象棋谱,据可靠文献记载,有《棋经论》《单骑见虏》《事林广记》等。
明、清象棋的发展与棋谱简介
在明朝封建统治二百七十多年里,中国象棋的发展非常迅速,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级中有弈博象贱之称。但在市民、手工业者及农民中却有很大的发展。
现存明代残局谱有《梦人神机》(残本),《梦入神机》象棋谱十二卷。作者佚名。现存残本144局。《梦入神机》在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各藏谱家都曾收藏过此谱。但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其他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梦入神机》残本,是郑国钧于1949年在天津的一个集市上,从一个姓杜的杂货商的包装纸中抢救出来的。经过郑的搜集,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285局。从中删去与《道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144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
中国棋文化棋文化-围棋蕴含的文化秘密
围棋棋盘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
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日本围棋大师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工具。棋盘代表,棋子代表。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同时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
围棋棋子的“元素性”象征着宇宙物质
围棋棋盘隐含奥妙,围棋的棋子也蕴藏玄机。围棋棋子具有一种“元素性”的特点,即是一种最抽象、最概括的存在。
围棋对奕演绎自然规律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奕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围棋对奕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奕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奕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我国古代称作“弈”,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并称为“博弈”。围棋比象棋出现的更早,相传起于尧、舜时代,盛于六朝。唐、宋、元、明时期名手辈出,到清朝尤其鼎盛。迄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尧、舜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末期,当时的社会分工和人类文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是不大可能创造出表现高智慧的围棋来的。围棋古称“弈”,起源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时已发展至成熟阶段。春秋末期,围棋已经在上层社会相当流行了。
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围棋的文字是《左传》中以围棋来比喻卫国国政的记载,说的是西元前559年,卫献公将入国,宁喜许之,大叔闻子曰:“宁子视君不如弈棋,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弗定乎!必不免亦!”《左传》把“弈棋”比“视君”,说明“视君”之难;又以“举棋不定”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
清黄杨木雕笔筒
围棋罐极其罕见,为中国文人喜爱把玩之高档器,历届拍卖会都极少出现,众多图录及参考书上均无。此罐小直口,短颈,腹鼓,腹下收,三层台阶式圈足(绝无仅有的最顶级的修胎工艺)。历史人物图器物较为常见,此罐以拜师学艺为题材,后一童子手捧官帽,寓意加官进爵。主画面绘张良在聆听师傅的教诲,师傅左手执扇,右手抚膝,神态舒适安祥,背后放着《太公兵法》。通景满篇绘画着奇石、栏桥、括号云、宣草纹、松树、合欢树、芭蕉和太阳,这些都是典型的崇祯时期常见的画篇,均为本朝之典型。  在阳陵帝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陶质围棋盘,该棋盘并非陪葬品,而是守护陵园的人利用一块素面青砖刻划而成的,出土时已经残破,外观呈不规则五边形,残长28.5~5.7、宽17~19.7、厚3.6cm,两面均阴刻,其线条不直,从较完整的一角向内和向上的第四条线的相交处刻划一斜叉,用来表示星位。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围棋盘,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围棋发展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棋文化棋文化-历史影响
棋文化中国古代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
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 “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
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
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
封建时期,等级观念严重,棋子有高低之分,而中国象棋流传于市井之间,上下平等,显示中国象棋的平民文化。有无知者反议论中国象棋等级观念强,不知从何而起。
又有无知者怪言“中国象棋级别越高越无能”,恐怕也是来源于“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同一时期的谬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的作用是不言自重的。如前面所言,中国象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士相是运筹者的象征,一个重视知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人才的民族才能绵延数千年,笑傲东方。
中国象棋是经典备受喜爱,因此民间在借鉴象棋的基础上延伸及改革、创新和发明出许多精彩的创新棋种。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31、32、33、  34、  35、 36、37、38、39、40、  41、42、43、44、45、  46、47、48、49、50、51、52、53、54、55、 56、57、  58、 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  [1]
中国棋文化民间棋类列表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犀牛遇山羊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 63、64、65、66、67、68、69、  70、  71、  72、  73、74、75、76、77、78、79、80、  81、  82、     
.百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象棋百度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