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重庆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未来征途中面临哪些挑战

200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风云榜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巡视员 耿战修
  大家都知道,全国都在推行制造业信息化,这项工作的发起也是科技部来做的,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们的制造业正在蓬勃的发展,制造业在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我们的制造业无论从水平还是劳动生产率来说都是非常低下的。但是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我们的只是美国的1/20。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我们的光纤制造90%以上是进口,我们的集成电路80%以上是引进,我们的汽车制造70%以上是进口的。我们的制造业不能再是以耗用资源来发展,而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走自主创新型的道路非常重要。2005年我们国家的GDP大约是18.23万亿,大约占世界GDP的5%,但是我们国家消耗了世界总消耗的1/3的煤炭,1/3的钢材,7%的石油,40%的水泥,……这才换来了世界总量5%的GDP。这个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创新,用技术来支持经济的发展,走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今天参加e-works主办的这次颁奖,对于宣传振兴我国的制造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获得2005年度风云人物、优秀企业家、杰出CIO等等表示热烈的祝贺,也为十一五期间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表示祝贺。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 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杨海成教授
  向本年度获奖的单位及个人表示衷心祝贺,为他们在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做出的卓越成就表达真诚的敬意。
  让我们携手并进,面向未来,用信息化软装备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在新兴工业化征途中引领未来!
DELL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总监Amy Musgrave
  戴尔很高兴今天出现在这里!DELL公司1984年由迈克戴尔在德克萨斯州创立。1997年戴尔在中国的厦门成立了生产基地,从这个时候起,我们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份子。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很高兴出现在这里。我今天想说戴尔为中国制造业创造价值:第一、戴尔有它独特的直销模式,我们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第二、戴尔做各种调查和研究,为每个客户开发个性化的产品;第三、戴尔的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戴尔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个性化产品并提供价值。DELL的precision工作站,在e-works上获得了荣誉,DELL precision 的工作站在2000年~2001年的中国拥有30%的市场占有率,后来的四年也一直保持在40%~50%,在工作站领域在中国排名第一。DELL工作站建立了广泛的联盟,包括和Autodesk、达索、PTC等等CADCAM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的厂商。戴尔密切关注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技术路线图,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路线图。我们建立了完备的服务体系提供为各个不同类型的服务。我们感谢中国的用户。
微软公司大中华区制造行业总裁 郭秀娴
  非常感谢主持人,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此次的活动。我代表微软中国祝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的颁奖典礼。中国制造业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市场有了很多的机遇。在机遇的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感同身受。虽然如此,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在“十一五”计划当中,政府强调了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企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等等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微软中国的制造业部门成立了,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原意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以及合作伙伴提供的良好的产品和技术。微软的ERP产品MBS在去年获得了e-works颁发的2004年制造业信息化优秀和推荐产品奖。实际上微软的制造业解决方案是一个包括ERP、PLM的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高度集成的平台上,在我们希望能和国际、国内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我们也可以把我们在行业上的经验给企业分享。微软在中国成立的这个制造业部门,还提供全部的技术架构和技术平台,让我们的行业合作伙伴来开发行业解决方案,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全球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一整套方案。微软的愿景是通过给企业提供微软和微软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推动创新,使其达到企业的颠峰,这个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再一次感谢e-works的邀请,并祝贺颁奖典礼成功。谢谢!
Intel中国总经理赖一龙
  200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 颁奖典礼是一次精英荟萃、高朋满座的盛宴。首先,我代表英特尔及英特尔全体员工向所有获奖企业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数字企业平台解决方案方面,英特尔持续不断地为大企业以及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平台解决方案,促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快速应对市场机遇和挑战。
  英特尔在信息技术产品上不懈追求高性能低能耗,并提供各种运用最新技术的解决方案。
在信息时代,拥有一流数据管理策略的企业会赢得巨大先机,善用信息技术的公司会取得不凡效果。
  未来几年,英特尔将持续为大型企业的IT部门以及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出色的端到端价值,并利用英特尔的最新技术与创新成果持续帮助企业在数字化世界中获得成功。
祝此次颁奖典礼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e-works总经理黄培致答谢词
  非常感谢来自国内外的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和全国各地制造企业的各位嘉宾,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给予e-works的支持、关心和帮助。e-works作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在关注着整个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并对制造业信息化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推进国际合作、推进企业与厂商之间的协作。e-works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真正推进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厂商蓬勃发展,走向国际化。最近我和山大华天杨超英董事长到美国波士顿参加了一个全球的PLM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来自中国的面孔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很多国外的咨询公司、软件厂商都非常积极地与我们交流,这说明中国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正在成为全球聚焦的一个热点。作为e-works也因为能够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更感谢那些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南方、西部,甚至从宝岛台湾和国外来到e-works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的现场,在座的每个人的光临和参与都是对e-works的充分肯定和最高的评价,也是我们得到的最高荣誉。最后,我想再次代表e-works网站和全体员工感谢大家的光临。200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颁奖典礼正式闭幕,让我们期待2006,相约在2006,让我们明年再见,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e-works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二 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李维汉选集》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文选》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中共党章修改的史实,反映了什么?(12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二 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李维汉选集》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文选》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中共党章修改的史实,反映了什么?(12分)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材料二 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李维汉选集》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文选》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中共党章修改的史实,反映了什么?(12分)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1)民权主义。(2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2分)(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3分);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3分);都讲求实事求是。(3分)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2分)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1分)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您的所在位置:> >
【县委全会·侧记】描绘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
描绘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
——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侧记
入画诺水涌新潮,三乡大地奏强音。1月4日,隆冬的清晨寒意阵阵,县会议中心却暖意融融,凝聚着发展强音、闪烁着决策智慧的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统筹城乡、追赶跨越、脱贫攻坚……”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催人奋进的重要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和城市工作会议部署。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一次在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站在奋力开启“十三五”发展新局面的历史新起点,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通江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回眸“十二五”,真抓实干见成效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主要基调不动摇,全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扶贫攻坚、改善民生为主要任务不动摇,全县发展面貌显著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不动摇,全县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厉行法治、依法治县为主要方略不动摇,全县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党建、夯实队伍为主要保障不动摇,全县对外形象全面提升……”
“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额翻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聆听令人振奋的报告,回眸成就辉煌的五年,阵阵掌声在会场雷鸣般响起,带着自豪与激情在会场内久久激荡。
“成效卓然,来之不易”、“攻坚克难,实属难得”、“真抓实干,率先垂范”……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创新大干、拼命实干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以来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县委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要求,奋力促进通江发展的责任担当,体现了持之以恒惠民生的务实作为。
展望“十三五”,巨笔描绘新蓝图
新起点,新机遇,新跨越……
“加快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红色生态旅游区、魅力山水红军城,着力实现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六个突破发展”,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实现新作为。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改善民生质量;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承载能力;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全面展示发展形象;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经济活力;强力推进社会环境优化,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体现了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符合通江实际,对于保持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梦想承载希望,实干成就未来。对未来五年,与会人员抱着热切的期盼,又不失冷静思考:未来的征途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欠发达、后发展”仍是现状,“追赶跨越、创新突破”仍是最大的任务。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补齐“短板”,增强内生动力,探索新路径、开拓新境界。
决战“十三五”,鼓声催开新征程
目标明确,思路明晰,蓝图绘就,关键要着眼于措施,体现于行动,落脚于实干。
“面对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强化责任担当;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奋力创新突破;面对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提升发展能力……”
战鼓声声急,决战“十三五”,与会者们信心满满。
“加强平安通江建设,树立风险防控意识,细化网络化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引导,确保重大决策落地,为群众撑起一片公平公正的蓝天……”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彦军表示,政法部门将全力为扶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立足富集的资源优势,大马力推进产业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十三五”招商引资达到500亿元,项目突破120个……”县招商局长黄维信心坚定。
“列席这次全会,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大,干劲也更足了。”高明新区党工委书记陈立祥表示,将认真谋划,着眼全局,抢抓机遇,突破发展。
“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中药材和干果业……”板桥口乡大铜钱村党支部书记刘秀兰信心十足地说。
新的征程时不我待,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攻坚破难的决心、从严从实的作风,担当起历史的使命,把握新常态,再创新佳绩!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善内容*:新东城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4:专版
星期二 出版
| &&&&&&&&
中共东城区委关于制定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东城区委深入分析形势,紧密结合实际,就制定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东城区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一)“十一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东城区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也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变化最大、全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大力实施“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和“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有效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顺利完成新区组建各项工作,光荣进入“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的行列,成为我国华北地区第一个联合国授予的“国际花园城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谱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五年来,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区级财政收入预计由“十五”末49.14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100.32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万美元,重点产业功能区和总部经济的集聚、辐射效应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古都风貌保护和危旧房改造取得历史性进展,前门大街、南锣鼓巷等历史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完成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与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积极保护和传承。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东城模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深入推进信访代理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为“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二五”时期东城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东城区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启动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夯实“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东城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仍处于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首都圈”及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调整等重大历史机遇,统筹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各种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走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内和首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各区县都在抢抓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我区将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考验。从我区自身来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还面临旧城人口疏散、危旧房改造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区域经济规模和效益仍有待提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约束;区域发展仍不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等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瓶颈”依然存在;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有待健全。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区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我区发展征途中的新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分析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切实凝聚起全区人民的力量,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谋划发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三)制定东城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制定东城区“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部署,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要求,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和“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基础。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牢固树立“文化强区”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中的引擎作用,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第一位任务,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长效机制,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不断增强“人文东城”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高端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走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绿色东城”建设步伐。  三是坚持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健全“平安东城”建设长效机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坚持高效精细,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完善“数字东城”应用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化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执法模式,努力创建便捷畅通、高效有序、和谐文明的一流城市环境。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六是坚持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充分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好辖区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力等各种资源,把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以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作为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合作互利机制,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四)“十二五”期间东城区的发展定位  按照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的发展要求,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五年直至二十年,东城区的总体定位是“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具体职能定位是“首都政务服务重要承载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区、国际知名商业中心、北京高端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宜居宜业文明城区”。  (五)“十二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我区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具备条件的文保单位基本完成腾退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面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化、国际化特色明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品牌;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名区”。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万美元,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重点功能区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城市品质达到新水平。居民住房改善和环境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现阶段性进展,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日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区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经过全区共同努力奋斗,到2015  (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  年,努力把东城区建设成为文化魅力彰显、经济高端集约、城市运行有序、人民富裕安康的国际化中心城区,初步形成“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基本框架。  (六)“十二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打造文化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市运行智能化、区域发展均衡化,为实现“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和“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区”功能  (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  按照“保护风貌、改善民生、疏散人口、发展产业”四位一体的要求和“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把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作为全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机制,建立专项资金,编制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严格保护传统中轴线及皇城、天坛等周边的历史空间形态和传统风貌特征,积极推动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钟鼓楼地区、前门地区的传统风貌恢复和玉河、三里河等水系景观修复,在建筑形制、人文景观、产业业态等多方面再现古都风貌。大力推进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对孔庙、国子监等历史遗产进行文化功能复兴,完成欧美同学会修缮、明城墙遗址二期修复、曹雪芹故居复建等一批保护项目,加强惠王府、清末自来水厂旧址、法华寺、前门地区会馆的腾退修缮与合理利用,基本完成18.5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保护原有胡同肌理的基础上,整治修缮四合院建筑,再现古都城市中心繁荣景象。推动旧城人口疏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争取北京市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与外区建立对口安置、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以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人口疏散,降低旧城人口密度。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申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皇家文化、民俗文化、国学文化、会馆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皇城文化旅游节”、“前门历史文化节”、“国学文化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活动,策划世界级文化论坛、展览等,使东城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古都风貌的集中展示区,成为首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八)促进文化经济大发展  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金融、商务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增强文化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多途径探索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四合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中轴线及周边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和节点间的联动发展,促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发展。设立老字号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国有老字号企业股份制改革,引导老字号企业进一步向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等区域聚集,促进特色商业与文化旅游互动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要素市场,着力推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管理规范的大型文化市场经营项目做强、做精、做出特色,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资源市场化利用。  (九)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按照整合资源、分布合理、实用高效的原则,推进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崇文文化大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一刻钟文化圈”目标。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加快“首都戏剧文化城”建设,提升东城文化艺术节、戏剧节、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地坛庙会、龙潭庙会等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型社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积极鼓励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发展,培育特色文化细胞,实现“人人有组织、组织有活动、活动有特色”的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依托传统节日、特色品牌等活动和公民道德教育基层阵地,深化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文明行动,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和双拥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公共文明示范街区。进一步健全“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三、实施高端升级战略,构筑经济高效发展新格局  (十一)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  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努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以文化经济为特色、以总部经济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演艺、文化版权、工艺美术与艺术品交易、文化传媒等产业为重点,逐步增强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影响力。二是进一步壮大提升商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立足打造国际知名商业中心,以王府井、东直门、崇外、永外地区为重点优化提升商业业态,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发展。以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金融和绿色金融。优化商务发展环境,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大型央企及知名民企总部,大力发展会议服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吸引信息服务业上下游企业聚集,积极扶持电子商务、网游动漫、物联网等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的要求,重点开发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奖励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促进旅游与文化、商务、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四是积极培育中医药产业、体育产业和低碳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促进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等产业健康发展。  (十二)加快重点产业功能区集约发展  按照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一轴两带五区”的整体空间格局,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初步形成梯度发展、彰显特色、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增强功能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力。一是着力推动王府井商业发展带、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建设。深入实施王府井品牌升级战略,大力引进民族特色品牌和国际高端品牌,加快王府井地区业态优化调整,推动王府井大街与银街、金宝街、祈年大街等联动发展,将王府井商业发展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区。统筹规划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的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东二环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着力推动东直门外、北京站等周边地区的改造升级,加快崇外商圈建设,促进总部经济和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低碳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重点加快雍和园、前门、龙潭湖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规模化发展。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要重点在文化创意产品交易环节做大做强,推动数字内容、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北京文化创意大厦、国家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辐射带动一批“胡同创意工厂”发展。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要深入挖掘利用商业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台湾文化商务区建设,吸引老字号企业聚集,推动文化旅游、特色商贸等产业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相互交汇,进一步提升前门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使之成为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传世文化作品和一流产业园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要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体育星光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两基地、两中心”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度,建成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高端体育产业集聚区。三是稳步推进和平里、永外两大新区改造提升。高标准编制和平里商务新区专项规划,研究建立与产权单位的合作开发机制,积极推进老旧楼房和商务楼宇的改造升级,不断完善商务、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永外现代商贸区要加快永定门外大街等重点区域的业态优化升级,发展时尚设计、电子交易、总部等高端环节,加快高端商贸、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四是促进南锣鼓巷、南新仓、五道营、方家胡同、隆福寺街、鲜鱼口街、红桥市场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特色街区的品位和品质。  (十三)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活力  整合集成政策资源,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扶特、扶优、扶强”原则,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区域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品牌企业。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重点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高效的现代服务产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重点培育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等低碳服务业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实施优质均衡战略,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示范城区  (十四)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推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发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教育强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多样化发展等工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继续推广“学区化”、“校区制”和“学校联盟”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蓝天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621”骨干教师引领等工程,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发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步伐。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融合发展。  (十五)努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积极推行“健康管理”新理念,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让广大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区属综合医院的转型发展,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布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双向转诊”力度,强化社区“六位一体”卫生服务功能。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人人行动”的健康管理机制,在所有社区开展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管理。加快“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巩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建立适应居民健康需求的网格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十六)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发展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共享、互补机制。推广普及奥林匹克社区建设经验,全面实现“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加快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体育训练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十七)加强科学普及和信息化建设  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完善科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特色的科普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数字东城”行动计划,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运行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初步建成信息资源高度整合的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以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和电子政务为应用体系的“数字东城”应用框架,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融合,努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数字城区。  (下转第4版)(上接第3版)&  五、实施社会管理创新战略,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十八)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实施“优生优育、早期教育、青春健康、生殖健康”家庭促进计划,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切实保障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权益。探索“以房控人、以证管人、以业(岗)引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加强流动人口的契约式、社区化管理。  (十九)千方百计稳定与扩大就业  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扶持性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门诊式”创业服务。深化“六个一”重点援助,切实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力争实现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调解仲裁力度,保障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体系,不断扩大社会救助政策覆盖范围,拓展社会救助内容。健全和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为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养老(助残)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形成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十一)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人性化服务、规范化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专业社会组织、居民和驻区单位各负其责、沟通协作、合作共赢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十二)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东城无小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继续推进“平安东城”常态化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逐步完善以综治、公安系统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支持的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90%以上社区建设成为“平安社区”。继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增强突发事件和风险应对能力。着力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区、街两级防火安全组织体系,完善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六、实施品质化提升战略,营造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二十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配合北京市做好地铁6、7、8、14号线的拆迁与建设。完善道路规划,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规划道路路网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和“微循环”建设,实现路口、路段全覆盖的24小时监控,逐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完成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强重点区域消防设施、环卫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二十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以网格化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前提、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综合执法为保障、以一流为标准”的城市管理“东城模式”。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强化属地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痼疾顽症”,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拓展网格化城管新模式的应用领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网格化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完善政府与市民双向传递交流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环境的新局面。  (二十五)扎实推进重点区域改造升级  继续开展旧城内危楼改造和平房院落的解危排险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钟鼓楼、南锣鼓巷等区域的保护修缮,加强金鱼池西、站西街、祈年大街路西、崇外6号地等区域的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外宝华里、西革新里、永外望坛、柳荫公园周边、十字坡等区域的改造升级,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二十六)加快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利用  重点启动王府井地区、前门—崇文门地区、东二环地区、龙潭湖地区以及北京站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加快南北小街和台基厂大街地下道路建设,推进五道营地下人防工程以及前门地区、金鱼池西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地铁重点车站和旧城平房区地下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商业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努力构建地上与地下产业互补、功能配套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二十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实施“绿色东城”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民低碳行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垃圾分类及减量化管理,加强天坛公园周边等区域环境治理。推进绿化美化建设,完成玉河和景泰城市休闲公园等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立体绿化,推进代征绿地回收和建设。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加强污染防治,保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北京市规定的减排目标要求。  七、深化改革开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二十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并有效运转,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二十九)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国有资产加快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更好地发挥区属国有资产对重点产业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效益和管理水平。完善区街财政体制改革,形成部门和街道上下联动、合力参与税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深化信访代理制度和领导干部接访工作模式,完善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范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机制。  (三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城市营销工作,利用“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前门历史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着力在引进项目和国际投资者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东城区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展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独特魅力。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继续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和效益,引导外资投向我区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深化国际友城交往,加强国际国内交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党员、干部要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办事,不断提高国际交往能力。  八、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推动东城区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十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实现“十二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胜利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三十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集体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坚持党管人才,抓好《东城区人才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的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推进干部交流、健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先争优的干事氛围。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推进“凝聚工程”,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三十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依法履行职能,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公开等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推进依法治区,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党管武装,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十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作用  全区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市委的工作要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想在前、干在前,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为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善于抢抓机遇,善于乘势而上,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宽阔的视野、更超前的思路、更务实的作风来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面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和“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而努力奋斗!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东城报专版04中共东城区委关于制定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