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包括哪些的称号有哪些

在爱因斯坦之后,有哪些成就比较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为哪一个成就获得诺贝尔物 _最新参考文摘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在爱因斯坦之后,有哪些成就比较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因为哪一个成就获得诺贝尔物
在爱因斯坦之后,有哪些成就比较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最好多说几位,谢谢。
922年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933年
狄拉克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表彰他在液氦的超流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1970年 阿尔文 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在1954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朗道,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因狄拉克方程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纪念他,第177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阿尔文”,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圣经”。1962年 朗道苏联著名物理学家,他的《量子力学原理》,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性经典名著,致力于磁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用天体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1925年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朗道曾经参与了苏联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因此两次获得斯大林奖金
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1928年 理查森(英) 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1929年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伊(法)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1930年—1939年 年代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30年 拉曼(印度) 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海森堡(德) 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获奖原因 1933年 薛定谔(奥地利) 创立波动力学理论 狄拉克(英) 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1934年 未颁奖 1935年 查德威克(英) 发现中子 1936年 赫斯(奥地利) 发现宇宙射线\&#92.Richet,1931-)教授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俄罗斯的若尔斯·阿尔费罗夫,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次年轻的4位得主之一.Cohen-Tannoudj,1933-)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因开发了超低温冷冻气体方法而获奖.Herschbach,193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波利亚尼(J,表彰他发现了宇宙X射线源。
2001年:美国的埃里克·康奈尔,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 玻尔(丹) 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密立根(美) 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1924年 西格巴恩(瑞典) 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弗兰克(德)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德) 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佩兰(法)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康普顿(美) 发现康普顿效应 威尔逊(英) 发明了云雾室.C。1976年与斯坦福大学的里克特(B,表彰他们的研究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此外李远哲1986年因在化学动态学的交分子束法研究的成就与哈佛大学赫希巴奇(D,1929-)教授同获诺贝尔化学奖。所有获奖者 1901年—1909年 年代 获奖者 获奖原因1901年 伦琴(德) 发现X射线1902年 洛伦兹(荷)塞曼(荷)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1903年 贝克勒尔(法) 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 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1904年 瑞利(英) 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1905年 伦纳德(德)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 约瑟夫·汤姆生(英)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获奖原因并发现电子 1907年 迈克尔逊(美) 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1908年 李普曼(法) 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马克尼(意)布劳恩(德) 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 1910年—1919年 年代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10年 范德瓦尔斯(荷) 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 维恩(德)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达伦(瑞典) 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1913年 昂内斯(荷) 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914年 劳厄(德)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巴克拉(英) 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918年 普朗克(德) 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获奖原因 1919年 斯塔克(德)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1929年年代 获奖者 获奖原因 1920年 纪尧姆(瑞士) 发现镍钢......
爱因斯坦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成就: ? 相对论 ? 光电效应 ? 能量守恒 ? 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
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出生日 德国乌尔姆 逝世日 美国普林斯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
爱因斯坦有哪些成就?要有时间地点的!谢谢!:
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开始于1900年冬天, 当时他正处于大学毕业后的失业痛苦之中。1 900~1904...
爱因斯坦的孩子后来有没有什么不菲成就?:
爱因斯坦有两个儿子,长子汉斯·爱因斯坦,幼子爱德华·爱因斯坦。他的长子智商应该比较高,也是一名教授。...
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
爱因斯坦一生的成就:
爱因斯坦 主要成就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您的位置:
屠呦呦名字怎么读 屠呦呦有什么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来源:网易
导读: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1982年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双氢青蒿素成果1992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及1997年&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之一。屠呦呦个人1984年被国家第一批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授予最高荣誉奖和终身研究员称号;1994年被中央国家机关授予&十杰妇女&称号;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以&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再次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4年获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Prince Mahidol Award)。2011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一、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相关附加利益”
已有 7633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诺贝尔奖获得者 附加利益 院士制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相关附加利益”&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Harriet Zucherman)在她著名的“Scientific elite Nobel laure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此书已有中译本)一书中,对美国92位诺奖获得者,获奖后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社会学分析。此书的第七章“获奖之后”中,分析了获奖人在学术及收入上的变化:&“获得诺贝尔奖金,便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使经济上的和荣誉性的各种新利益和新义务一样如同洪水般一涌而至。除了奖金本身的金额之外,诺贝尔奖获得者还能把他们的巨大威信转化为现金。有些给公司充当理事,从向他们谘询意见的靠科学嫌钱的公司收取大笔酬金。”。作者引用诺奖获得者哈罗德.尤里的话说,其收入是“我收到的诺奖金数额的4倍到5倍。”。此外,诺奖获得者还会轻易地获得一系列的“荣誉职位”。许多机构都乐此不疲地主动将各种荣誉授职位与诺奖得主,以提高机构的地位。朱克曼的分析表明,这种名誉奖励与获奨人的年令呈正比:活得越长,获得越多。作者举了若干例子,比如:哈罗德.尤里在获奖后又话了40多年,他在此期间获得23个名誉学位,以及21种各式奖励。而获奖后活了35年的阿瑟.康普顿,在这段时间内获得24个荣誉学位,及10种其它奖项。作者还指出:“尽管诺奖获得者在积极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们心目中,其威望已随时间(老令化)而大大降低,但他们仍然占据着权威性的岗位。…他们对分配经费和授予奖励的权限之大,可能年轻科学家还不了解。”。此外,诺奨获得者还有“象征作用”,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获奖人和奖金的威信已被用来赋予各种投机行为—意识形态的、政治的、商业的和军事的—以合法性。因此当44位美国的获奖人要求总统迅速结束越南战争时,反战运动就获得了新权威”。&朱克曼的这本书,研究对象是诺奨获得者,但她也对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精英地位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被选入美国科学院,这是在美国科学界获得广泛承认的一种荣誉。总的来说意味着获得了较高的科学成就”。作者还专门研究了诺奖获得者与美国科学院院士之间的相关性。她发现,在本项研究的92位诺奖获得者中78%获奖时已是科学院院士,18%是获奖后增选为院士,而有4位诺奖得主,终身都没有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见本人2011年10月15日的科学网博文)。&科学界的“分层”是科研体制客观存在的现实,也是现代科研体制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合理的分层对促进科学发展起推动作用。“科学的奖励系统”是科学发展必需的激励机制。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是科学研究中自然会发生的现象。(见黙顿的“科学社会学”)。中国的院士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近10几年中,腐败和各种不端行为渗入了院士群体中的一些人,也渗入了新院士的遴选过程,这些都是必需下大力气解决的。但是“取消院士头衔相关附加利益”,既不符合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奌),因而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时,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院士制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当然,对于我国院士某些过分的“激励”方式,本人也是坚决反对的,因而坚决支持对院士头衔相关的附加利益应进行严格的限制,决不能让它无限膨胀。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谢蜀生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8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