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机的作用 各起什么作用

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新华社长沙5月26日电 题: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
一款名为“蓝鲸”的自杀游戏最近把中国的父母们吓出一身冷汗——这款起源于俄罗斯、让百余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的游戏出现在我国的网络上,并在各地悄然蔓延。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遇到烦恼、感觉生活无意义而投身这款游戏中,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的“蓝鲸”游戏,还让一些青少年感觉其“很酷”,带着好奇心进行冒险。
自杀游戏传入我国 网络传播戕害青少年
日前,一位忧心忡忡的家长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表示自己的孩子小蔓近来沉浸在一款名为“蓝鲸”的游戏中,这款自杀游戏让孩子不能自拔,出现自杀的倾向。
小蔓今年11岁,在湖南南部一县小学读五年级。目前在玩一款叫“蓝鲸”的自杀游戏,有同学已看到她写遗书,手臂有自残的淤青,经常早晨4点20起床玩游戏,上课经常打瞌睡,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进一步了解,初步判断小蔓已进入“蓝鲸”游戏的第四关,即在纸上画上蓝鲸,拍照给某人。经过检查她的手机,此前有手臂放在菜刀下的图片,每天有组织向她传送网络歌曲,下载恐怖电影,并在深夜瞒着家人观看。
记者了解到,“蓝鲸”游戏来自俄罗斯,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导致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近期传入国内。
参与者被要求在50天内每天完成一个自残任务,包括在凌晨4:20起床、看一部恐怖片、在腿上划出刀口、不与任何人交谈等,最终在第50天时结束自己的生命。
公开资料显示,“蓝鲸”游戏目前已在国内不少地方青少年中开始传播——安徽省泾县公安局与老师和学生家长联手,将6名沉迷“蓝鲸死亡游戏”的中学生从“死亡游戏”中拉了回来;浙江宁波市警方从“蓝鲸”死亡游戏中拯救出了一名12岁的女生。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已有青少年参与这款游戏……
控制情绪恐吓威胁 不法分子趁机牟利
“蓝鲸”游戏的发明者花了5年的时间设计这个游戏,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程序使人筋疲力尽、绝望无助直至自杀。由于“蓝鲸”刻意造成神秘化色彩,处于脆弱懵懂期的青少年以为加入组织“很酷”,带着好奇心试图寻找,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牟利。
据介绍,“蓝鲸”游戏中,有一条险恶的规定是,玩家只需缴纳60欧元就可以当上管理员,不仅不用自杀,还可以在暗处操控别人的生命。此外,还有人借“带人进蓝鲸游戏真群”之名骗取女性用户裸照,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受害者往往因为受胁迫而不敢举报。据介绍,该游戏的参与者加入一个群组后,参与者需要提交个人的真实信息,包括自己和家人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如果有人抵触任务或者泄密,这些隐私信息就会被公开,任务完成不了,负责人还会威胁“有人会帮你完成”。
小蔓的父母已控制了孩子的手机,但她的情绪极不稳定,已近崩溃,并流露出极度的恐惧。
连日来,我国多地公安网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公众抵制“蓝鲸”死亡游戏,并及时举报。尽管如此,要控制“蓝鲸”传播蔓延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QQ群组中,“蓝鲸死亡游戏”“4点20叫醒我”“蓝鲸:死亡4:20”的群名常常是“蓝鲸游戏”的代号。由于其臭名昭著,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改换关键词建立与“蓝鲸”游戏相关的群组。
据小蔓母亲介绍,这些群组为逃避打击,每天都会建立新群,起不同的名字,隐蔽性极强,自己拿着孩子的手机都不知道哪个群是“蓝鲸”群。
全方位破解自杀病毒 须从根本加强生命教育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董艳分析指出,“蓝鲸”是网络深海中的嗜血幽灵,却将死亡塑造成“温暖的归宿”,将死亡浪漫化、游戏化、程序化。一些遇到挫折、心理压抑的孩子极易被“权威”蛊惑,被“团体”控制,进而走上自我伤害的道路。
“蓝鲸”的开发者在被捕后表示,这款游戏给予一些孩子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理解、沟通、温暖。
心理专家则认为,“蓝鲸”游戏的传播折射出目前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我价值感、生活幸福感、团体归属感。有的孩子经历坎坷,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也许家境优越,不愁吃穿,但是缺少对于自身的认同和在集体的归属感,对死亡的认识很浅薄,“蓝鲸”游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抱团的群体。
董艳教授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生命教育,让青少年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互联网带来的病毒式、匿名化传播,让教唆他人自杀者得到网络的隐蔽,变得肆无忌惮。因此,在打击非法游戏的同时,社会各个方面应从根本上筑牢“生命之篱”。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蓝鲸|游戏|自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华社长沙5月26日电
题: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  一款名为“蓝鲸”的自杀游戏最近把中国的父母们吓出一身冷汗——这款起源于俄罗斯、让百余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的游戏出现在我国的网络上,并在各地悄然蔓延。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遇到烦恼、感觉生活无意义而投身这款游戏中,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的“蓝鲸”游戏,还让一些青少年感觉其“很酷”,带着好奇心进行冒险。  自杀游戏传入我国 网络传播戕害青少年  日前,一位忧心忡忡的家长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表示自己的孩子小蔓近来沉浸在一款名为“蓝鲸”的游戏中,这款自杀游戏让孩子不能自拔,出现自杀的倾向。  小蔓今年11岁,在湖南南部一县小学读五年级。目前在玩一款叫“蓝鲸”的自杀游戏,有同学已看到她写遗书,手臂有自残的淤青,经常早晨4点20起床玩游戏,上课经常打瞌睡,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进一步了解,初步判断小蔓已进入“蓝鲸”游戏的第四关,即在纸上画上蓝鲸,拍照给某人。经过检查她的手机,此前有手臂放在菜刀下的图片,每天有组织向她传送网络歌曲,下载恐怖电影,并在深夜瞒着家人观看。  记者了解到,“蓝鲸”游戏来自俄罗斯,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导致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近期传入国内。  参与者被要求在50天内每天完成一个自残任务,包括在凌晨4:20起床、看一部恐怖片、在腿上划出刀口、不与任何人交谈等,最终在第50天时结束自己的生命。  公开资料显示,“蓝鲸”游戏目前已在国内不少地方青少年中开始传播——安徽省泾县公安局与老师和学生家长联手,将6名沉迷“蓝鲸死亡游戏”的中学生从“死亡游戏”中拉了回来;浙江宁波市警方从“蓝鲸”死亡游戏中拯救出了一名12岁的女生。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已有青少年参与这款游戏……  控制情绪恐吓威胁 不法分子趁机牟利  “蓝鲸”游戏的发明者花了5年的时间设计这个游戏,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程序使人筋疲力尽、绝望无助直至自杀。由于“蓝鲸”刻意造成神秘化色彩,处于脆弱懵懂期的青少年以为加入组织“很酷”,带着好奇心试图寻找,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牟利。  据介绍,“蓝鲸”游戏中,有一条险恶的规定是,玩家只需缴纳60欧元就可以当上管理员,不仅不用自杀,还可以在暗处操控别人的生命。此外,还有人借“带人进蓝鲸游戏真群”之名骗取女性用户裸照,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受害者往往因为受胁迫而不敢举报。据介绍,该游戏的参与者加入一个群组后,参与者需要提交个人的真实信息,包括自己和家人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如果有人抵触任务或者泄密,这些隐私信息就会被公开,任务完成不了,负责人还会威胁“有人会帮你完成”。  小蔓的父母已控制了孩子的手机,但她的情绪极不稳定,已近崩溃,并流露出极度的恐惧。  连日来,我国多地公安网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公众抵制“蓝鲸”死亡游戏,并及时举报。尽管如此,要控制“蓝鲸”传播蔓延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QQ群组中,“蓝鲸死亡游戏”“4点20叫醒我”“蓝鲸:死亡4:20”的群名常常是“蓝鲸游戏”的代号。由于其臭名昭著,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改换关键词建立与“蓝鲸”游戏相关的群组。  据小蔓母亲介绍,这些群组为逃避打击,每天都会建立新群,起不同的名字,隐蔽性极强,自己拿着孩子的手机都不知道哪个群是“蓝鲸”群。  全方位破解自杀病毒 须从根本加强生命教育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董艳分析指出,“蓝鲸”是网络深海中的嗜血幽灵,却将死亡塑造成“温暖的归宿”,将死亡浪漫化、游戏化、程序化。一些遇到挫折、心理压抑的孩子极易被“权威”蛊惑,被“团体”控制,进而走上自我伤害的道路。  “蓝鲸”的开发者在被捕后表示,这款游戏给予一些孩子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东西:理解、沟通、温暖。  心理专家则认为,“蓝鲸”游戏的传播折射出目前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我价值感、生活幸福感、团体归属感。有的孩子经历坎坷,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也许家境优越,不愁吃穿,但是缺少对于自身的认同和在集体的归属感,对死亡的认识很浅薄,“蓝鲸”游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抱团的群体。  董艳教授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生命教育,让青少年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互联网带来的病毒式、匿名化传播,让教唆他人自杀者得到网络的隐蔽,变得肆无忌惮。因此,在打击非法游戏的同时,社会各个方面应从根本上筑牢“生命之篱”。
热门推荐APP专享问题现象网吧内机器陆续蓝屏,且开机什么都不做都蓝屏。蓝屏dump以50、7E代码为多,dump信息几乎全部是srv.sys问题可能中了勒索病毒变种在局域网传播导致案例现象:客户机出现钓鱼窗口程序,英雄联盟登陆不上。排查过程:1、从上图日志追踪中发现是由dllhost.exe创建出来的程序,dllhost是系统进程,当时怀疑是被注入了异常dll导致的创建。所以打算用ProcessMonitor抓下完整的启动过程(ProcessMonitor使用方法)2、使用ProcessMonitor抓到完整启动过程后终于抓到了罪魁祸首,程序名为d10g.exe程序,让我很诧异的是从启动时间上来分析d10g.exe启动的非常早,截图时候菜单、跟用户添加的开机启动的程序都还没出现。这里怀疑是那个服务有问题(相关案例),但是检查了服务也没发现异常。这里重点放在PID为884的程序上面。3、前面考虑到时间比较早,所以基本排除svchost被注入的可能了。只有从网络层入手看下,因为步骤1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9000端口拿文件的过程。从网络分析看到的是884从隔壁TF031号机器9000端口拿到了这个d10g.exe程序。4、查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很奇怪,系统的服务主进程为什么会做这种事。案例跟之前遇到的很像(相关案例),因为不知道木马的原理所以只有让用户先封掉9000端口临时处理下了。处理方法安全公告号地址: & &离线补丁包下载地址: (安装补丁前请开启windows update服务,安装时候打开ProcessExplorer看下是否中马,如果已经中马则不要开超级选择人少时候安装,以上操作请在有技术人员在场情况下处理,网吧老板不要私自开超级安装。)
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 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 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新华社长沙5月26日电 题:自杀游戏&蓝鲸&高危预警生命教育如何阻截幽灵
  一款名为&蓝鲸&的自杀游戏最近把中国的父母们吓出一身冷汗&&这款起源于俄罗斯、让百余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的游戏出现在我国的网络上,并在各地悄然蔓延。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遇到烦恼、感觉生活无意义而投身这款游戏中,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的&蓝鲸&游戏,还让一些青少年感觉其&很酷&,带着好奇心进行冒险。
  自杀游戏传入我国网络传播戕害青少年
  日前,一位忧心忡忡的家长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表示自己的孩子小蔓近来沉浸在一款名为&蓝鲸&的游戏中,这款自杀游戏让孩子不能自拔,出现自杀的倾向。
  小蔓今年11岁,在湖南南部一县小学读五年级。目前在玩一款叫&蓝鲸&的自杀游戏,有同学已看到她写遗书,手臂有自残的淤青,经常早晨4点20起床玩游戏,上课经常打瞌睡,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进一步了解,初步判断小蔓已进入&蓝鲸&游戏的第四关,即在纸上画上蓝鲸,拍照给某人。经过检查她的手机,此前有手臂放在菜刀下的图片,每天有组织向她传送网络歌曲,下载恐怖电影,并在深夜瞒着家人观看。
  记者了解到,&蓝鲸&游戏来自俄罗斯,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导致130名俄罗斯青少年自杀,近期传入国内。
  参与者被要求在50天内每天完成一个自残任务,包括在凌晨4:20起床、看一部恐怖片、在腿上划出刀口、不与任何人交谈等,最终在第50天时结束自己的生命。
  公开资料显示,&蓝鲸&游戏目前已在国内不少地方青少年中开始传播&&安徽省泾县公安局与老师和学生家长联手,将6名沉迷&蓝鲸死亡游戏&的中学生从&死亡游戏&中拉了回来;浙江宁波市警方从&蓝鲸&死亡游戏中拯救出了一名12岁的女生。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已有青少年参与这款游戏&&
热读 | 推荐
精彩 | 炫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危人群自动预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