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兽场里一群穿银色勇士头衔衣服勇士和穿金色衣服坐战车的人战斗是什么电影

> 软件评论
[游戏评论]
三星:挺好的
四星:真不错
五星:太棒了
&& 或者 &&
深圳市艾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网文[号 &欧洲蜜月行
正在上传...
弗里堡:376.00欧元
合计:376.00欧元
今日备注 收起
MIGROS和COOP CITY超市里面的东西很便宜。
Swiss Pass.
预计到达:12:30.
名称:Lausanne
到达:从弗里堡坐火车,每半小时一班(每小时26分、56分,时长44分钟,预计到达13:40)简介:洛桑的原意为“石头”,源于这里遍布大街小巷的崎岖不平的石板路。整个洛桑分为两大部分:乌契区(Ouchy)和老城区(Old Town)。乌契城区位于日内瓦湖畔,原来只是个小渔村,现在是许多高档宾馆、酒吧聚集的地方,坐落于湖畔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向游人展示着国际奥委会永久会址的高雅与骄傲,“奥林匹克之都”美名得来不虚;如果说乌契区是一个悠闲惬意、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新港,那么位于山丘上的老城区则是洛桑古老辉煌的历史象征,这里保存着许多罗马时代的遗址及中古时期的建筑,高耸入云的圣母大教堂守护着老城的宁静安详,庄严肃穆的钟塔还坚守着世界上唯一一个“守夜报时”的千年习俗,或许只有在深夜聆听钟塔上传来的报时声,才能体会到这里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那种坚持和执著。
名称:Musee Olympique.
到达:地铁(Lausanne, gare——Lausanne, Ouchy,4站,五分钟一班,时长6分钟)
名称:Montreux
到达:从洛桑坐火车(每小时的01、20、34、45有火车,20和45的火车最快,时长19分,最慢的要30分;预计到达时间16:35)
交通方式:自驾&&蒙特勒至西庸城堡 驾车 Av. de Chillon 4公里 7分钟
名称:Ch?teau de Chillon到达:从蒙特勒乘城铁1号线(Urban train line 1,S1,到Veytaux-Chillon下车),时长3分钟,发车时间每小时32分,如果赶不上就只好换乘,最慢需要30分。简介:西庸城堡位于瑞士边境城市蒙特勒附近的日内瓦湖畔,该湖也是瑞士和法国的分界线,大约三分之一属于法国,三分之二属于瑞士。日内瓦湖是瑞士人对这个湖的称呼,对岸的法国人则称它为莱蒙湖。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目前发现的有关西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建筑学家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西庸城堡是为了控制军事意义重大的南北通道和湖水,山之间的小道而建立的军事要塞。13世纪~14世纪时,这里是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的领地,第二代萨伏依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进行设计,准备将这个城堡进行彻底改建,作为家族避暑的行宫。
从Veytaux-Chillon到蒙特勒的城铁每个小时28分发车,时长4分钟。
今日备注 收起
名称:Lucern到达:从弗里堡坐火车(每半小时一班,每小时04、34发车,时长1.5小时到2个小时,预计到达时间10:00)
注:从LUCERN火车站3号站台旁的INFORMATION处拿一份免费CITY GUIDE。
交通方式:步行&&卢塞恩至Lion Monument 步行 Schweizerhofquai 2公里 20分钟
名称:Vitznau
到达:从卢塞恩坐船(Luzern Bahnhofquai-Vitznau,每小时一班船,每小时12分发船,时长1个小时,预计到达时间:11:09)。码头就在火车站出站右转。
名称:Rigi到达:从Vitznau坐齿轮火车(Vitznau-Rigi Kulm,每个小时一班,每个小时15分发车,时长30分,预计到达时间11:45)小火车是红色的,火车站出码头便是。
名称:Weggis到达:从瑞吉山半山腰(Kaltbad,徒步路线:Staffelhohe-Kanzeli-Kaltbad)坐齿轮火车到Vitznau(Rigi Kaltbad-First-Vitznau,每个小时15分、50分发车,15分发车比较快,时长25分钟,预计到达Vitznau时间13:40;从Vitznau到Weggis坐公交车、汽船、步行均可,坐汽车每个小时21分、51分发车,时长15分;做汽船13:49发船,时长15分。)
从Weggis到Lucern坐船50分钟。每个小时05分发船,预计到达卢塞恩14:47.
名称:Kapellbrücke简介:廊桥蜿蜒在罗伊斯河上,桥中部的石塔经年承受着流水的冲刷,这个现在变成旅游纪念品小卖部的地方,在中世纪时却是令人齿寒的水牢。对于卢塞恩人而言,卡贝尔桥已经超越了一座桥的意义,它是诸多记忆的片段。这座建造于1300年的木桥,曾以其梁上的122幅描述了卢塞恩圣人一生故事的三角彩绘而著称。然而,1993年的一场大火几乎将这美丽的建筑完全摧毁,虽然瑞士人已经将它修葺恢复至原样,但廊桥中留下的空荡荡的画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那些化为灰烬的珍贵历史,永远无法寻回。
名称:Hofkirche(豪夫教堂)
到达:步行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每天9:00-18:00
简介:建于735年,教堂建成时是罗马式建筑,到了14世纪改建成了哥特式,17世纪的一场大火严重破坏了教堂,在随后的改建中,教堂建成了文艺复兴样式。背对教堂往前看,卡佩尔桥笔直地朝这个方向延伸过来,连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阶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圣的参拜道。教堂内部也是异常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生动细腻的雕刻图案。值得一提的还有教堂的管风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风琴管,至今仍在卢塞恩的夏季音乐节上使用。
名称:Bourbaki Panorama(布巴基壁画)
到达:步行
开放时间:每天9:00~18:00。
简介:布巴基大壁画,是世界规模最大的360度环场壁画,由画家Edouard Castres从1881年开始创作。主要描绘的普法战争时,法国东方军总司令布巴基撤退至瑞士Les Verrieres的情景,壁画场面雄伟壮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
名称:Lion Monument
简介: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日在保护巴黎杜乐丽宫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中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而雕刻的。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瑞士也穷过,当年不出口手表军刀和价值观,出口的是雇佣兵。男人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就跟现在走投无路的有没有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法国干的事儿一样。这次团灭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
交通方式:步行&&Lion Monument至Bourbaki Panorama 步行 Denkmalstrasse 1公里 2分钟
名称:Gletschergarten(冰川公园)
开馆时间:9:00-18:00
简介:有趣的镜宫。
今日备注 收起
黄金山口快车沿线
名称:Interlaken到达:从弗里堡坐火车(每半小时一班,每小时04、34发车,时长一个半小时,预计到达时间:10:00)
名称:Lauterbrunnen到达:从因特拉肯(Ost)坐火车(每小时05分、35分发车,时长20分,预计到达时间10:25)
名称:Winteregg到达:从卢达本纳(换)坐火车(从Lauterbrunnen步行到Lauterbrunnen BLM,时长12分钟,预计到达时间10:43)
到达:徒步。可以看见Eiger、Moench和Jungfrau三座山峰肩并肩。徒步时间:50分钟。
从Mürren到Gimmelwald徒步,时长1个小时。
从Gimmelwald下山坐缆车,每小时00分、30分一班,时长5分钟。
此处有瀑布。耗费13欧,不值当。可以从Stechelberg徒步过来,也可以选择从直接做邮政公交。
从Stechelberg到卢达本纳坐公交(先步行至Stechelberg, Schilthornbahn,到Lauterbrunnen, Bahnhof下车,公交每半小时一班,每小时12分、42分发车,时长17分,预计到达时间13:29)
从Lauterbrunnen到Interlaken坐火车,13:33一班,14:33一班,15:03一班,时长21分钟,预计到达时间13:54.
在Interlaken逗留1个小时。
名称:Gstaad(格施塔德)
到达:从Interlaken坐火车,中途在Zweisimmen换乘,时长两个小时左右,从Interlaken Ost 15:08上车,到达Gstaad 16:51。在Gstaad逗留一个小时。
名称:Ch?teau-d'Oex(代堡)
到达:从Gstaad坐火车(17:37、18:54各一班,时长二十分钟)预计到达时间17:58、19:12.在代堡逗留1个小时。
从代堡到蒙特勒有两班车可选(19:13、20:16),时长1个小时,预计到达时间(20:13、21:11)
从蒙特勒到弗里堡最好九点之前上车,20:24、20:54各有一班车,时长1个小时。
威尼斯:38.00欧元
Via Piave, 161:120.00欧元
合计:158.00欧元
今日备注 收起
廉价超市:
(1)Billa:Lido岛上有一家。
主岛上也有。
(2)COOP:Piazza Roma码头下船,右转,有一个白色建筑。
名称:Spiez
到达:从因特拉肯坐火车(10:00、10:20、10:30各一半,时长25分钟,预计到达时间:10:25)
从Interlaken到Lucern12:04一班车,时长2个小时,预计到达时间14:04米兰到威尼斯的车票为晚上19:05.从卢塞恩15:00左右出发合适。
21:28到达。在威尼斯买24小时船票可送一免费船行地图,买时记得索要。在意大利,因为站台有时候会临时调换。所以需要再三确认站台,大厅的电子屏幕+站台附近的黄色立牌+站台上白色出发车次时刻牌
旅馆位置。
圣马可广场:60.00欧元
圣马可钟楼:20.00欧元
合计:80.00欧元
名称:Piazzale San Marco到达:游玩时间2个小时左右。圣马可教堂左侧仅一街之隔有麦当劳,可免费上厕所。圣马可大教堂开放时间: 周一-周六,09:45-16:00;周日,13:00-16:00据说其中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后加入了尖拱门-哥特式装饰,栏杆-文艺复兴时期装饰,五座圆顶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在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题的。在入口的拱门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绩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设计师主题。右边洗礼堂的镶嵌画也很美丽。位于中央祭坛的后面的Pala d'oro是代表这座寺院的珍宝。教堂的内部镶嵌画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金箔,称之为“金色大教堂”。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后方置有金色围屏(Pala d'Oro),屏面上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酥升天的庞大镶嵌画。
进教堂免费参观是从教堂左侧排队进入(有时也会改在正面进入),不允许带大包,大包可免费存在附近(教堂一侧胡同,比钱包稍微大一点的就要存了,否则白排队。),在入口处有存包处地点标识。正门排队是上顶的,3欧,上面有四马的真品,另外看教堂会感觉更有气势,另外看广场也不错。钟楼是6欧也要排队。
总督府。内院有“巨人梯”。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楼内有一“金梯”,因两旁是涂金墙壁,顶有华丽壁画,故得其名。主要厅室有:地图厅、四门厅、会议厅、十人厅、元老厅和大会议厅等。宫内名画极多,如维罗内塞的《威尼斯的胜利》、堤埃坡罗的《海神向威尼斯献礼》等。其中在二楼的大评议员会议室中的丁托雷托作的《天堂》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画中有700多个人物,被喻为世界最大的油画。宫内还陈列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兵器。从这儿下楼梯就到了"叹息之桥"(Ponte dei Sospiri)。
名称:Ponte dei Sospiri
简介:叹息桥是密封式拱桥建筑,由内向外望只能通过桥上的小窗子。叹息桥的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两处,死囚通过此桥之时,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而得名;叹息桥是一座外观上很奇特的桥,过桥的人被完全的封闭在桥梁里。她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叹息桥的左端是威尼斯的市政宫,也是当年威尼斯共和国法院和总督府的所在地,叹息桥的右端是当年威尼斯的重犯监狱,那是一个封闭的石牢,粗粗的铁栏杆封闭着一个不见天日的地狱,据说进了这个监狱,几乎没有人能够活着出来。叹息桥建于1603年,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叹息桥两端连结着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都卡雷宫)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见蓝天,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
从圣马可广场到Lido岛10分钟。游玩时间1个小时。
彩色岛。彩色岛与lido岛 约1小时 LN路。
玻璃岛。火车站与玻璃岛 约20分钟 42路或DM路。玻璃岛9点以后才可参观,周日照常。靠岸后会有人领着参观吹玻璃技术,然后稍微看看玻璃制品即可离开此岛。游玩时间半小时。玻璃岛与彩色岛 约40分钟 LN路。注:玻璃岛前往彩色岛的码头不在42路下船的码头,在42路下船的码头往右手边走2分钟你会看见2桥,在第二坐桥过桥前行几米,右拐2分钟即到Faro码头,前往彩色岛。
佛罗伦萨:38.00欧元
Via dei Martiri del Popolo, 27:180.00欧元
合计:218.00欧元
里亚托桥威尼斯的象征。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一次庆典中,因不堪重负,大桥折断。改建为现在的石桥。桥顶有一浮亭,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以这里为背景。
位于距里亚托桥不远的浮动码头右边宫殿,是威尼斯哥特式最杰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具有漂亮造型的阳台非常引人注目。建筑外表华丽,以朱红和佛青涂色,并曾用大量的金叶作装饰,因此被命名为“金屋”。三层楼的美术馆(Galleria Franchetti),馆内收藏多半是十五世纪的雕塑及绘画,有Titian,Sansovino, Alessandro Vittoria, Mantegna, Giorgione, Tintoretto 和 Antonio Van Dyck。其中以提香(Titian)的画最为传神。
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Basilica dei Frari)。开放时间: 周一-周五,09:00-18:00;周日,13:00-18:00从里亚尔托桥步行,到圣波罗广场后再向前一点,就是。进入教堂正面里边的提香的代表作《圣母升天》(Assunta)。
14:41出发,17:44到达。圣玛利亚火车站出来,在侧门对面的马路上,有一个“i”的标志,是游客中心。
名称:Piazaale Michelangelo(米开朗琪罗广场)简介:位于佛罗伦萨市区南端的高地上,站在广场上,可以眺望佛罗伦萨市的全景,因广场上有佛罗伦萨的象征——大卫雕像,米开朗基罗广场也就成为许多游客开始佛罗伦萨之游的第一站。米开朗基罗广场是由朱塞佩·波吉设计,始建于1868年,从广场向佛罗伦萨城内望去,红色砖瓦、古式建筑、阿尔诺河、圣母白花大教堂的圆屋顶等等 都看得清清楚楚,全景的佛罗伦萨更显古老和典雅。米开朗基罗广场建成时,广场的中心,摆放了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理石雕像——《大卫》。上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府从保护雕塑的角度出发,将雕塑移进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而广场上则立了一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这座青铜制的大卫复制品,虽是复制品,但也可以从他身上领略大卫的那种坚毅的神采、完美的身材、力与美的结合。据说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时,所使用的石头并非一座完好的大理石。就是这块略有瑕疵的石头上,米开朗基罗一改大卫传统的血腥形象,历时3年,创造了一个准备参加战斗的大卫,紧张的肌肉、专注的神情是那么自然,大卫也成为米开朗基罗的 不朽之作。根据解剖学专家最新研究表明,这座高5.5米的雕像,人体的肌肉比例极尽完美。(广场看日落很美)
名称:Piazza del Duomo(圣母百花圣殿);Battistero di San.Glovanni(圣乔万尼洗礼堂);Campanile di Giotto(乔托钟楼)
简介:圣母百花圣殿正门
圣乔凡尼洗礼堂位于主教座堂西边数米,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现在的模样。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二扇为吉伯提(Ghiberti)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主教座堂于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1367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主教座堂于日,举行献堂典礼。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中殿北墙上有乌切洛所绘《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200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1465年)。
吃饭的地儿。
名称:乌菲兹美术馆简介:12:15入场。Uffizi需要先到3号门凭预约号码购票,再由1号门进入。
西尼约里亚广场(市政广场)它始建於13、14世纪。最初是在被拆除的乌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他皇帝派家族的房地基上建起来的。后来经过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广场东南角的传统的行政中心老宫(Palazzo Vecchio)雄视整个广场。老宫的左侧是美丽的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琅琪敞廊。敞廊由本齐·迪乔内和西莫内·托冷蒂于年建造。里面陈列着一组重要的雕塑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切利尼的《帕尔修斯》(1554年)和章博洛尼亚的《海克力斯与半人马》。建筑的右边是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们作的《海神喷泉》(年)。水池正中海马拉的双轮战车上立着巨大的白色海神像,佛罗伦萨人称它为“大白雕”(bian-cone,一种猛禽)。水池四周还有多姿多彩的青铜雕像。喷泉的北边竖立着章博洛尼亚作的科西摩一世骑马像(1594年)。广场四周是造型朴素的历史建筑。
名称:Basilica di Santa Croce
简介:是方济各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主要教堂,罗马天主教的一座次级圣殿,坐落在主教座堂东南方大约800米的圣十字广场。这个地点原是城墙外的一片沼泽地。在这座教堂中,安葬着许多位最杰出的意大利人,例如米开朗琪罗、伽利略、马基亚维利、乌戈·福斯科洛(Ugo Foscolo)、乔瓦尼·詹蒂莱(Giovanni Gentile)、罗西尼和马可尼,因而被称为“意大利的先贤祠”(意大利语:Tempio dell'Itale Glorie)。
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16个小圣堂,其中许多小圣堂都装饰着乔托及其学生创作的壁画,以及墓穴和纪念碑。
传说圣十字圣殿是由圣方济各本人亲自创建。日,开始兴建目前的这座教堂,以取代原有的教堂[1],可能是由阿诺尔福·迪·坎比奥(Arnolfo di Cambio)设计,由该城几个最富有的家族出资建造。1442年,教宗 犹金四世为这座教堂祝圣。这座建筑的设计反映了方济各会简朴的风格。平面布置为埃及式或T型十字架(圣方济各的一个标志),长115米,一个中央走道(nave)和2条过道(aisle)被几排八角形柱子隔开。教堂南面是一座修女院,其建筑部分保留下来。
在主回廊(Primo Chiostro)有巴齐小圣堂(Cappella dei Pazzi),完成于1470年代,兴建时用作会议厅(chapter house)。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并完成了主教座堂的穹顶)进行了设计,保持了原来不加修饰的简朴风格。
1560年,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这座教堂也经历了变化,唱经楼隔屏被移走,内部由乔尔乔·瓦萨里加以改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堂的装饰受到损害,而先前位于隔屏得大部分祭台不再存在。
钟楼兴建于1842年,以取代被闪电击毁的旧钟楼。这座教堂的19世纪新哥特式大理石正立面,由来自安科纳的犹太人建筑师尼科洛·麦塔斯(Nicolò Matas)设计和修建于年。尼科洛·麦塔斯在作品中设计了一个明显的大卫之星。麦塔斯希望和他的同辈安葬在一起,但是因为他是犹太人,只能葬在门廊下面,没能葬在围墙以内。
1866年,在意大利争取独立和统一的战争之后,政府取缔了大部分修道院,于是这座建筑群成为公共财产。圣十字圣殿的博物馆主要设在回廊外面的餐厅。在回廊竖立着一座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纪念碑。她出生在这座城市,而她的名字就取自这座城市的名称。伯鲁乃列斯基还建造了内修院,完成于1453年。
1966年,阿诺河淹没了大部分佛罗伦萨,其中也包括圣十字圣殿在内。大水冲进了教堂,带来泥巴、污物和燃油。建筑和艺术珍宝受到了严重损坏,后来花费数十年时间进行修复。
今天,从前圣方济各会的宿舍开设了皮革学校(Scuola del Cuoio)游客可以参观技工制作提包、钱包和其他皮具,在附近的店铺也有出售。
名称:Palazzo Vecchio(维琪奥王宫/韦基奥宫/旧宫)
简介:位於广场东南方的要塞式建筑,中央有一座高94公尺的四方形塔楼。是年间由 Cambio所设计建造,而后数度修改,至16世纪才完全呈现今日所见的模样。昔日為佛罗伦斯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目前為巿政厅办公室的维奇欧宫,本来名為西纽纽宫,1550年才改称维奇欧。入口处可看到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的仿製品,二楼的大房间為昔日会议室绘有大幅的战争壁画,均是吸引人之处。
这座宫殿曾是文艺复兴保护者-麦迪奇(Medici)家族的住所-西纽利亚广场(Plazza della Signoria)。在宫殿前铺展, “祖国之父”柯西摩麦迪奇的骑马雕像睥睨全场。二楼大厅是共和国政府的大会议场,两侧的墙壁上有米开朗基罗的名作“胜利”。这个古老的宫殿作为市政厅还在履行的它的原来的使命。它在1322年竣工,当时一口大钟被安置在宫殿旁的钟楼,用于召集民众集会和警示起火、洪水或敌人来袭。科西莫一世大公在1540年重新修缮它的内部,而它的外面还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它的内部重新装饰由瓦萨瑞承担,他把描绘佛罗伦萨人成就的夸张壁画()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雕像(1525),增加了五百人大厅(Salone dei Cinquecento)的雅致。
名称:Ponte Vecchio
简介:位于阿诺河(Arno)上。老桥建于1345年,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老桥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桥上建有店铺,最初为肉铺,现在则多是首饰店和旅游纪念品店。老桥是佛罗伦萨著名的地标之一。
这是一座多孔闭肩圆弧石拱桥,最大跨距30米。这也是1944年德国军队(Deutsch-Truppen)从佛罗伦萨撤退时唯一没有炸毁的桥梁。负载着商店和建筑物的韦基奥(旧)桥几个世纪以来,它从无数次的水灾、战争破坏以及社会冲突中幸存下来。早在伊特鲁里亚时代,阿尔诺河最狭窄的地方就一直有座桥。在罗马人统治时期,连接罗马与北部主要城市的卡西亚公路就是从桥上通过的。之后的几个世纪中,虽然每次洪灾之后,桥的木制上部结构经常被更换,但它仍是城市中惟一通过阿尔诺河的地方。今天的这座桥建于1345年,它的名称韦基奥桥(老桥)是佛罗伦萨人杜撰的词语,以便与卡拉伊亚桥(1218)——当时有名的“新桥”区分开来。
与老桥相邻的两座桥是西边的天主圣三一桥(Ponte Santa Trinità,或译为:圣特里尼塔大桥)和东边的感恩桥(Ponte alle Grazie,亦译为阿勒教堂大桥)。
名称:皮蒂宫(Palazzo Pitti)
简介:皮蒂宫最初是为银行家卢卡皮蒂建造的。这个气势磅礴的建筑物,是由布鲁内勒斯基在1457年开始建造的,而这个建筑物就是为了展示皮蒂战胜梅迪奇家族的决心和他的财富和权力。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梅迪奇家族后来从破产的皮蒂家族的后人那里购买了这座宫殿。皮蒂宫在1550年成为梅迪奇家族的主要居住地,后来佛罗伦萨城的所有统治者都居住在此处。16世纪由阿马纳蒂扩建。正面长205米,高36米,砌以巨大的粗制石块。唯一的装饰是底层窗户支架之间的狮头雕像。向前凸出的两翼工程建于洛林时期。从拱形大门穿过中庭就进入阿马纳蒂庭院,庭院的后身是高于它的博博利山丘。山丘与园林组成这座建筑的后身屏障。二楼是王室住宅和帕拉蒂娜画廊(GalleriaPalatina),三楼是现代艺术馆,这座建筑还是银器博物馆和马车博物馆。
现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成为展厅,展示来自梅迪奇家族的无数的珍品。
皮蒂宫的历史是一部完整的史诗。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中写道,卢卡·皮蒂由于他为佛罗伦萨共和国所做的贡献而被册封为骑士,尔后他的影响迅速上升,成了佛罗伦萨实际上的统治者,而不是科西莫·美第奇。“慷慨地嘉奖了梅希尔·卢卡一个僭主国,后来整个城市都在与这个僭主国抗衡;想想看,这份礼物的总值达到了2000杜卡特。” 卢卡·皮蒂在共和国赢得的信任令他变得妄自尊大,并“开始修建两栋建筑——一栋在佛罗伦萨,另一栋在距城一英里远的卢萨诺。两栋建筑都富丽堂皇,具有皇家的威严气派,并且建在城里的那座要比那个时代私人兴建的任何一座建筑都更大。”为了将自己的设想贯彻到底他并不太考虑花费。为了建好两座宫殿,皮蒂“决不在任何一个甚至是最不寻常的方法前停步:为达到这个目的,不仅普通市民和独立的私人企业给他送了礼、为他提供建筑所必需的一切物品,而且就连城市社团和其他城市的居民也都提供了所有必不可少的援助。而且,所有的杀人犯、抢劫犯等凡是犯罪的人本应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审判的,只要他能为这座宫殿的建成带来益处的,都能在宫殿的修建中获得庇护和安全。” 在真正的大型创作活动中总是会有某种神秘莫测的、几乎是玄机的东西存在。然而,在这座宫殿的创作中关于它的出现历史很奇怪地长久沉默着。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关于猜测的平面图和宫殿的位置的任何信息。现在当然一切都很清楚了,皮蒂将自己宫殿平面图的设计交给了著名的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建筑师以他的非凡天才为这座宫殿画了平面图。但是在流传至今的不多的文献中,关于设计方案作者的资料彼此之间也并不能总是吻合。比如,在《安东尼奥·比利书》中列举出的有关布鲁内莱斯基的创作中就根本没提到皮蒂宫。 亨利·冯·海因米勒在他的研究中写道,卢卡·皮蒂在他“成为一个为某种莫名其妙的力量,甚至可能是极度危险的情绪掌控着的旗官”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同布鲁内莱斯基一道,为他以及佛罗伦萨的荣耀修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 皮蒂宫坐落在佛罗伦萨广场边长较长的那一面。传统使皮蒂产生了将自己的宫殿建得足够大,以至能将斯特罗齐府邸包括进去的愿望。但这很可能与科西莫·美第奇有关系,因为皮蒂说的他想建一座窗户比美第奇宫的正门入口还要大的宫殿的话是完全有可能的。 并未增加建筑要素这座宫殿便达到了宏伟和强大。布鲁内莱斯基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思想似乎是在大的方面应该像所有的都一样的宏大那样并保持不变。一样的高楼层,一样的房檐和阳台柱形栏杆,正门入口和窗户间一样相等的间距,一样宽度的隔墙。到处都是一样高大的拱门,仿佛它们是修建来支撑大山似的!在整个建筑中没有一块石头能够与其他石头哪怕只是浮雕不同而有区别。 宫殿还遗留有过去粗糙城堡的痕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因而它可以将它全部的高度和宽度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罗马:88.00欧元
Via Collina, 36:180.00欧元
合计:268.00欧元
13:14出发,14:45到达。Roma Pass的购买点:Termini火车站进正门右侧直走,车站中断位置有转售柜台。带“T”字招牌的杂货铺,要选大一些的报亭。不过你到达罗马时如果是周末很多报亭会不营业,所以还是选择杂货铺的好。ROMAPASS的计时是从你开始使用的时间算起的72小时后,所以请注意到期时间。也有说三天的交通票不是按72小时算的,是按天算的,在使用的第三天的24点过期。(不管是第一天几点开始使用,第三天的24点都过期。)每次使用ROMAPASS时请注意使用方式:ROMAPASS背面有一个条码,进入地铁时请将条码对准刷卡机上面的黄色区域,看见屏蔽门打开就说明刷卡成功。这张卡用在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及博盖塞美术馆最为合适。关于临时更改站台的提醒:乘坐意大利火车,你也许会遇到临时更改站台的情况,所以在上车前请向本次列车的工作人员再次确认发车方向及车次,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上车,以免耽误行程。
名称:共和国广场。
名称:巴贝里尼广场。简介:巴贝里尼广场因靠近旁边的巴贝里尼宫Palazzo Barberini于1625年得此名。直到18世纪广场的一个重要功用还是将无名尸体摆放在这里供公众辨认。现在巴贝里尼广场四周都是5-6层的高楼,顺着罗马著名的威尼托大街Via Vittorio Veneto向北走就能到意大利唯一一家Hard Rock咖啡店,有纪念的小瓶子,中途还能看到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威尼托大街也是罗马名人出没的地方。广场上最著名的是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年)设计和建造的特里同喷泉Triton Fountain和蜜蜂喷泉Fontana delle Api,Fountain of the Bees。特里同喷泉Triton Fountain是贝尔尼尼为他的资助人及后来当教皇的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 VIII的巴贝里尼Maffeo Barberini(年)在年而重新设计的。一尊与真人大小相同、人身鱼尾、肌肉发达的特里同雕像跪在张开的贝壳上,仰着头嘴唇贴着海螺;喷泉的底座是四条海豚缠绕着带有十字交叉的钥匙和徽章的教皇头冠,有几只蜜蜂趴在海豚的尾部。特里同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海后安菲特律特Amphitrite的儿子。喷泉雕像是教皇乌尔班和贝尔尼尼把皇家别墅的优雅气质第一次带给了普通民众。特里同就是刚才在许愿池里的那个吹海螺的人,在那因为有海王爸爸在,所以成了配角,而在这里虽然同样是在吹海螺,却变身成了唯一的主角~~~
名称:Galleria Borghese(波各赛美术馆)到达:简介:限时参观两个小时。门票13欧,坐落在博哥博公园。
名称:Porta del Popolo(罗马的人民广场,波波洛广场)
简介:这个椭圆形的广场上有3座古老教堂:艺术气氛浓厚的圣母玛丽亚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 Popolo ,和造型对称的双子教堂 Santa Maria di Montesanto 和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
这里是古代罗马城与北方各城联系的主要枢纽,广场北面的波波洛城门Porta del Popolo更是控制城內外往来的兵家必争之处。从地铁A线Flaminio-Piazza del Popolo站出来就是这个城门了。圣母玛丽亚教堂是1099年人们在此兴建第一个小礼拜堂来驱赶尼禄的鬼魂。因为尼禄死后被葬在此处,据说其鬼魂进场在此出没。15世纪时由Bramante扩大整建。1513年,拉斐尔受银行家Agostino Chigi之托在教堂內修筑了Chigi礼拜堂。17世纪,出身Chigi家族的Alexander二世教皇再命Bernini对此教堂重新修饰。在这能看到著名的镶嵌图案《下跪的骷髅》。
名称:Fontana di Trevi(许愿池)介绍:贝尼尼所造,巴洛克式喷泉。西侧有西班牙大使馆。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傍晚的时候来看,加上灯光和昏黄的天色,真的百闻不如一见的美。这个雄伟的喷线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喷泉的设计者是沙维(Salvi),于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罗马喷泉中比较年轻的一座。许愿喷泉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18世纪由教皇克里门七世(Pope Clemens XII) 命Nicola Solvi设计建造,位于三条街的交叉口,共花了三十年才完成,它是罗马的象征之一。喷泉建筑完全采左右对称,在中央立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奔驰的海神像,海神像是在1762 年雕刻家伯拉奇(Pie- tro Bracci)的设计。在海神的左右两边各立有两尊水神,右边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
冰激凌老店。具体地址在.VIA UFFICI DEL VICARIO 40号.就在意大利众议院旁边的小路里.还是很好找的.通常人很多!
冰激凌店:地址:Via della MaddalenaRome 00186 ItalyOpen Hours:M-Sa 8a-1:30a
名称:Piazza Venezia
简介:是位于意大利罗马的一个广场,因为附近的威尼斯宫(Palazzo Venezia)而得名。威尼斯广场位于卡比托利欧山的山脚,维克多艾曼纽二世纪念堂对面,并靠近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
名称:Vittoriano - 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维克多 艾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介绍:右边代表思想,左边代表行动。第二段台阶下有米开朗基罗的飞狮雕像。台阶下的两组喷泉,右边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象征亚德里亚海。纪念馆高处是眺望罗马市区景观的最好地点。
冰激凌店。地址:via principe egenio 离罗马中心火车站15分钟路。每星期三半价优惠,0.75欧元就可以吃到三色冰淇淋球。
名称:Colosseo(斗兽场)到达:乘坐蓝线地铁(LINE B)Colosseo站下车即到。游览重点:(1)斗兽场的建造年代及建造背景。有大量资料可查询,这个著名的建筑竟然建在一片原本的沼泽的地基上,大家可以尽可能的找资料去了解。(2)地下室构造。现保留的斗兽场地下室还算完整,虽不能进入(只能在一层处观看)但也能看清楚架构。出发前可参考各种资料文献,了解地下室结构,到现场可以更加清晰。(3)整体建筑构造。以火山灰为主要原料的斗兽场保留的近2000年历史,实属不易,所以整个建筑的坚固程度可见一斑。很多资料文献对其建筑构造都有解释,出发前一定要阅读观看。(4)建立在社会等级基础上的座位排列。进入斗兽场你可以清晰的看到仍然保留的相对完整的等级座位排列,从皇帝到平民没一级座位全都不一样,出发前可以了解一下古罗马帝国的等级分类,入场后有据可寻。(5)现代体育场的鼻祖。古罗马斗兽场是现代所有体育场的鼻祖,其设计巧妙堪称奇迹。因社会等级之别,上流社会人士进入场内及平民进入场内都会走不同的入口及通道,彼此间不会碰面,斗兽场的这个设计被现代多数体育场沿用至今,所以大家在出发前可以了解一下。(6)这里曾经有过海战演习。走进斗兽场,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几场海战演习,当年整个斗兽场注入水,上演一场类似真实的海战,古罗马的注水及排水系统值得我们到现场研究。
名称:Arco di Costantino(凯旋门)到达:在游览完斗兽场后,直接可以进入古罗马广场游览。介绍:整片的遗迹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商业的集中。当时人们在这里的集市购买物品,法院设立在这里宣判,最大的教堂在这里祈祷。当然,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出当年的辉煌,可是依然保留完好的赛维鲁大帝凯旋门仍然可以诉说古罗马帝国当年的荣耀。
名称:Fontana del Pantheon(万神殿)
介绍:又译万神殿、潘提翁神殿,位于今意大利罗马,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对万神庙真正的破坏是在16世纪中叶,当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教皇乌尔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用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以及圣天使城堡的80门大炮。乌尔班八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还下令在万神庙门廊两侧建两座钟塔。这些作为都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拉丁谚语“巴波里没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来。“巴波里”(babari)就是拉丁语中“野蛮人”的意思,而“巴波里尼”(Barberini)则是这位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不过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报了仇: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造墓时,人们特地熔化了圣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来做墓地装饰,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庙的青铜;而两座钟塔也最终在1883年被拆除。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以及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
万神庙的穹顶
穹顶内部还做了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感觉。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图案,并在中间稍稍突起,这样当人站在庙宇中间向四周看去时,地面上的格子图案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大空间的错觉。万神庙圆形主体的前方有一个宽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块的花岗石制成,柱子高达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径有1.43米。
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顶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我们现在得知,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
名称:Piazza Navona(纳沃纳广场)介绍:最中间的是四河喷泉(Fountain of Four Rivers),它是贝尔尼尼的又一个天才杰作,而且这个喷泉也是纳沃纳广场的主要景观。喷泉的特点就是它的四座雕塑,每一个雕塑都代表着一条河流,它们代表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普拉塔河。除了这个喷泉外,在广场上的另外两个喷泉,一个是位于广场北端的海王星喷泉(Neptune fountain),一个是位于广场南端的摩尔喷泉(Moor Fountain)。海王星喷泉建于1576年;摩尔喷泉的中央雕塑设计师同样来自贝尔尼尼之手。两个喷泉的设计者都是同一个人。
名称:Piazza della Minerva(弥涅耳瓦广场)是罗马市中心万神殿附近的一个广场,得名于庞培建造的弥涅耳瓦神庙遗址,神像现在收藏在梵蒂冈博物馆。广场上的建筑有:神庙遗址圣母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其右侧是1422年到1598年台伯河洪水纪念墙 。广场所在地区是罗马最低的地方,因此总是首先遭遇洪水的地方。 从1266年到1275年,此处是多明我会基地,旁边有大型修道院,占据了3座罗马神庙——弥涅耳瓦神庙、艾西斯神庙和塞拉皮斯神庙。从17世纪此处为异端裁判所所在,伽利略曾在此受审。多明我会建筑群除回廊很少存留下来,而回廊也经过大幅改建,在1870年成为公共教育部,还曾短期作为邮电部。回廊现在设有意大利参议院图书馆。 在广场中央,有1667年Bernini雕塑的大象,上面是一个小型方尖碑。
名称:Castel Sant’Angelo简介:位于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有数条桥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较重要的一是伊玛纽尔二世桥 (Ponte Vitttorio Emanuele),另一就是前往圣天使堡的著名桥梁 (Ponte Santa Angelo)。走过圣天使桥时,不妨细看桥的造型和其上的各式精美雕刻,由Bernini设计的这座桥可说是巴洛克式装饰艺术杰作,不过桥上诸天使像中唯二两座由Bernini亲手雕成的雕像,已被移至Santa Adrea delle Fratte教堂内妥为保存,改置两座复制品于桥上。圣天使堡大门就在桥的另一端,城堡主体呈圆形、外围护墙各角落筑有多边形棱堡的圣天使堡,由坚固壮大的外观看来确是像一座以防御为目的的城堡,但事实上在公元140年完成时却只是哈德连大帝 (Hadrian) 的陵墓,直到公元590年才被教皇改名为圣天使堡,并在其顶上竖立一座天使雕像。目前,圣天使堡内部设有一座兵器博物馆,堡顶则是眺望罗马市区的绝佳地点。主堡为圆形、外围呈多边形的圣天使堡,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连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6世纪,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堡之名。目前,内部有专门收藏从罗马到现在之武器的博物馆 (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
梵蒂冈:60.00欧元
圣伯多禄大殿:14.00欧元
合计:74.00欧元
梵蒂冈博物馆:Cipro-Mumei Vaticani。开放时间:周一-周五8:45-16:45;周六8:45-13:45
到达:地铁A线Ottaviano-S.Pietro或者Cipro-Mumei Vaticani下车,无论从哪站下车都要步行10分钟左右。淡季时8:30左右到达博物馆门前,已经有30-40人在排队。可以租一个中文讲解器,7欧。
主要展馆简介:(1)庇奥-克里门提诺博物馆(Museo Pio-Clementino):以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为主,《拉奥孔与儿子们》陈列其中; (2)格里高利-伊特鲁斯博物馆(Museo Gregoriano-Etrusco):以公元前4世纪以前的收藏品为主; (3)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ffaelo):由拉斐尔及其徒弟们的壁画装饰的馆室,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雅典学院》; (4)梵蒂冈画廊(Pinacoteca Vaticana):主要收藏绘画作品,包括拉斐尔、达芬奇和卡拉瓦乔等人的名作。
主要展品简介:(1)卡拉瓦乔的几幅绘画,包括《基督下葬》();(2)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肖像画《在曠野的圣哲罗姆》(S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3)安吉利柯、乔托、 拉斐尔、尼古拉·普桑和提香的绘画作品;
原放置于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红色大理石教宗宝座;(4)古罗马雕塑、墓碑和碑铭,包括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巴爾巴圖斯的墓志铭; (5)拉斐尔的大量作品,包括《雅典学院》;(6)Niccoline礼拜堂;(7)西斯廷礼拜堂;(8)
地图廊:意大利各地全图,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日-日)委派佩鲁贾的Ignazio Danti绘于墙上。该画廊位于Belvedere庭院的西侧,长120米。Ignazio Danti 花了三年()完成了40幅画作。画廊天花上的装饰是一群风格主义画家(如Cesare Nebbia和Girolamo Muziano)的作品。
名称: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圣彼得大教堂)简介: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可能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圣地之一,自1377年起作为教宗的住所。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面有两重用柱廊围绕的巴洛克式广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设计。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圣伯多禄大殿的穹顶构成罗马城天际线的主要标志。圣伯多禄大殿还是君士坦丁堡主教座堂,而圣若望拉特朗大殿是罗马的主教座堂。在天主教传统中这是最神圣的圣地之一,传统上认为这里是圣伯多禄(彼得)的安葬地点,他是耶稣的12个宗徒(使徒)之一,第一任安提约基亚(安提阿)主教,以及第一任罗马主教。尽管新约没有提到伯多禄到过罗马,也没有提到他在罗马殉道,古代传统认为他的墓就在祭坛的下面,后来的许多教宗也都安葬于此。目前的圣伯多禄大殿,是兴建在早期教堂的基础上,始建于日,完成于1626年。
罗马18:10起飞,19:55落地。到达:A线终点站anagnina下,然后转乘cotrol公司的车1.2欧元的票,就可以到达机场了。全程费用2.2欧元,路程时间1个小时10分左右【不包含等侯cotrol公司车时间】。
名称:Placa de Catalunya(加泰罗尼亚广场)
简介:西班牙城市巴塞罗那市中心旧城区的一个大型广场,数条重要街道交汇于此。面积50,000平方米,以喷泉和雕塑著称,并聚集许多鸽子。老城区很不安全,例如plaza catalunya 附近,兰布拉大街附近。
波盖利亚市场,是巴塞罗那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场。
名称:Gran Teatre del Liceu(利塞欧大剧院)
名称:Palau Güell(古埃尔宫,也称奎尔宫)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10:00-14:30,免费参观。
介绍:是高迪1888年所建,也是奠定高迪伟大的氛围空间创造者地位的作品。拱门间以铁艺铸造的古埃尔家族徽章气派非凡。中央大厅的抛物线拱顶设计别具匠心,拱顶和立柱明显受到阿罕布拉宫的影响。花样各异的烟囱是其后高迪设计的众多大胆的烟囱造型的始祖。高迪所热爱的碎瓷拼贴法也是在这里首次大规模运用。楼梯的曲线蜿蜒环绕在各个楼层。对墙砖的巧妙运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表现力,使得马厩成为一件标新立异的杰作。 1984年,古埃尔宫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餐厅,营业时间是中午13h00-15h30,晚上20h00-23h30,但是通常要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去排队,尤其是周末。
到达:从哥伦布纪念塔出发,沿着La Rambla大道向前走大概两分钟左右,会在右手边看到一个白色雕像,雕像旁边是一家药店(Farmacia,绿色的十字),右转进入药店旁的小巷,稍微走几步,会发现另一家药店,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到La Fonda了餐厅
名称:parc de la ciutadella (城堡公园)
到达:步行,走到一半会看到法国火车站(estacio de Franca),
简介:公园名字来源于这里原来是波旁王朝建造的城堡。公园里有棕榈树林、小湖和雕有精美雕塑装饰的马蹄形喷泉。公园很漂亮,人也不多,还有一个学校坐落在公园里。
名称: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 Mar
(海之圣玛利亚教堂)
开放时间:9:00-13:30,16:30-20:00,周五到周日下午的弥撒时间不对外开放。
简介:建于14世纪,是为了祈求航海者的平安而建。教堂附近的很多同业公会也参与了教堂的建设,因而在正门的雕刻中可以找到他们的标志。纯粹的加泰罗尼亚哥特式艺术的瑰宝,柔美的线条和和谐的布局最为人所称道。教堂的正立面朴素但气势宏伟,整体结构追求完美对称,各部分的比例极为精确。
名称:Pla?a Sant Jaume
(圣哈乌美广场)。
简介:圣哈乌美广场是巴塞罗那的发源地,今天也仍然是巴塞罗那政治活动的中心。加泰罗尼亚政府大楼和巴塞罗那政府大楼在广场两边相对而立。
名称:Musee de Picasso(毕加索美术馆)
开放时间:成人5.5欧元,4月至9月9∶30~18∶00,周二闭馆。
简介:建立于1985年,馆内藏有毕加索绘画203件,雕刻作品158件,陶瓷器88件,素描1500件,版画1600件。此外还藏有毕加索的亲笔原稿及其他的一些收藏。1973年毕加索去世后,留下了众多的作品,他的继承人以赠送作品的方式向法国当局缴纳遗产税,而法国政府为这些作品建立了毕加索博物馆。在这座17世纪的建筑里,参观者可欣赏到这位西班牙画家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从粉红与蓝色时期,经过立体派,到抽象表现方式。博物馆共藏有毕加索绘画203件,雕刻作品158件,陶瓷器88件,素描1500件,版画1600件。此外还藏有毕加索的亲笔原稿及其他的一些收藏。
名称:Catedral Basílica de Barcelona (巴塞罗那主教座堂)。 简介:圣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教堂的主体建于13-15世纪,教堂的正立面直到19世纪末才在一位银行家的资助下建成,因此教堂的各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大教堂回廊的各个祈祷室中供奉着各手工业行会的保护神。圣埃乌拉利娅礼拜堂中唱诗班的座椅、宗教壁画、雕塑和各式各样的金银器具华美夺目。此外埃乌拉利娅圣女墓穴(她被作为“巴塞罗那保护女神”崇拜)和莱潘多基督祈祷室也值得特别留意。通过教堂穹顶边的电梯可以上到教堂顶端,饱览巴塞罗那老城风光。
米拉之家:30.00欧元
Sagrada Família:20.00欧元
合计:50.00欧元
名称:Casa Amatller(阿马特耶之家)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由何塞·普伊赫·卡达法尔克(Josep Puig i Cadafalch)设计。连同巴特洛之家(Casa Batlló)和莫雷拉之家(Casa Lleó-Morera),这三座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构成巴塞罗那著名的不和谐街区(Illa de la Discòrdia)的三座最著名建筑。
阿马特耶之家最初被设计为巧克力商安东尼·阿马特耶的住所,兴建于1898年至1900年。
名称:Casa Milà
简介: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当时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第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请高第设计的。米拉之家是高第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层住宅,ㄧ层顶楼(阁楼),ㄧ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面,两个正门入口,一个在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一个在普罗班萨街 (Proven a)上。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
米拉之家门口永远是排着长龙的,因为是居民住宅,票价似乎也比别的地方来的贵些,
Wok Kutaka 自助餐厅。
名称:Sagrada Família(圣家堂) 到达:L5 Sagrada站下。 简介:直译为“神圣家族赎罪殿暨宗座圣殿”)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座天主教教堂,一般简称为圣家大教堂或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该教堂由安东尼·高第设计,其高耸与独特的建筑设计,使得该教堂成为巴塞罗那最为人所知的观光景点。圣家堂从1882年开始修建,因为是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个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虽然该教堂并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笃十六世于日造访此教堂时将其册封为宗座圣殿。 圣家堂的建筑风格属于巴塞罗那当地的“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属于新艺术运动,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并不相同),1882年动工时,由Josep Maria Bocabella领导的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团体出资,由建筑师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开始兴建。一年后,建筑师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因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团体意见不合,辞职而去,才由年仅31岁的安东尼·高第接手。 高第接手后,地下圣坛已在建造中,无法修改设计图,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筑师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的设计图建完地下圣坛,然后把整个教堂重新设计,把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原先设计的新哥德式教堂改为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建筑。高第一生43年的心血都花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上,1925年后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设计教堂,直到1926年他遇车祸死亡为止,一直不断的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去世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设计稿和模型,但是在西班牙内战时被无政府主义者烧毁,而工程也停顿到1954年才再次动工。过程中,有人疑问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长且久未完工,高第说:“我的客户并不急”。他所说的客户,其实指的是“天主”。 这个教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色彩,高第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来设计教堂,更以《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教义问答书。 这个教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诞生立面”(Nativity fa?ade,位于东侧)、“受难立面”(Passion fa?ade,位于西侧)和“荣耀立面”(Glory fa?ade,位于南侧,未完工)。每个立面都会建有四座钟塔,共计十二座,分别代表耶稣的十二宗徒。除此之外,建筑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圣经四福音书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以及若望,一座代表圣母玛利亚,一座代表耶稣基督。所以整个圣家堂的设计当中总共将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于98.4米 和117米,代表福音书作者的四座高塔高达120米,代表圣母玛利亚的高塔高达120米,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高达170米。 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圣坛地下室建于1889 - 1892年,“诞生立面”建于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于1926年,“受难立面”建于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于1978 - 2000年,“荣耀立面”还在建造当中,教堂中间的六座高塔还没开始建造。 现在已建好、可以参观的是“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受难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高第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雕刻家若瑟·史巴奇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留下的图稿刻出了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从高第以后,现在的建筑师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个立面已建好“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诞生立面”的四座钟塔和“受难立面”的四座钟塔,还差十座高塔,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预计要在2026年完工。
名称:Hospital de la Santa Creu i Sant Pau(圣十字圣保罗医院)
到达:L5 Sant Pau Dos站下
简介: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组建筑群,兴建于1901年到1930年,由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设计。与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直到2009年6月,这里一直完全作为医院使用。目前正在改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
名称:Parc Güell(古埃尔公园)
到达:乘L3到Vallcarca下,一出站沿著[Parc Guell] 的路標走, 一路上坡大約走15分鐘 (有电梯上山), 便可以到奎爾公園的后门。
简介:古埃尔公园建于年,公园的道路、出入口和大广场等公共部分由高迪设计建造。公园内随处可见自然主义手法的运用,如同童话王国。如入口正面的排柱和拱门,石头和彩色马赛克的装饰,特别是碎瓷拼贴法装饰的蛇形长椅、百柱大厅的天花板和主台阶上的彩色蜥蜴。银行家古埃尔原本想在这里打造一片高级住宅区,共建造了60座住宅。但由于离市中心太远,只卖出2座,其中一座由高迪买下,已改造成为高迪博物馆。这个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项目之后捐赠给巴塞罗那市成为公园。1984年,古埃尔公园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15:20(Terminal 2 )-17:20(Terminal 2B)到达 巴黎周三之前卖本周的周票。如果从戴高乐机场进入,买1-5环的周票还比较划算。
到达:Aeroport Charles de Gaulle 2 TGV(RB,direction Massy-Palaiseau)—— Gare du Nord(换乘)——from La Chapelle(L2,direction Porte Dauphine /Marechal de Lattre de Tassigny)——Rome
名称:Moulin rouge(红磨坊)
简介:位于法国巴黎十八区皮加勒红灯区,靠近蒙马特,是建于1889年的一个酒吧,与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同属于约瑟夫·欧勒。皮加勒红灯区是一个具有18世纪风貌的街区,在克里希大道上,因屋顶上仿造的红风车而闻名于世。
1870年普法战争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需要寻找一个解脱放松的地方,于是酒吧和歌舞厅就成了当时人们的首选。红磨坊始建于1889年,以上演其著名的法国“康康舞”闻名世界。
红磨坊以现代康康舞的发源地著名。康康舞是一种充满诱惑力的舞蹈,最初是红磨坊中那些为贵胄服务的妓女为营生而编排的,其渊源要追溯到康康舞自身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形式并成为一种风魔欧洲的歌舞的那个时代。今天,红磨坊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为世界各地的成年游客提供音乐、舞蹈之类的娱乐活动,那段世纪初的法国罗曼史依然在这所俱乐部的舞台上演绎着。
曾在红磨坊中表演的名人包括:艾拉·费兹洁拉、丽莎·明妮莉、拉托亚·杰克森、艾尔顿·约翰、法兰·仙纳杜拉、艾迪特·皮雅芙等等,而比较著名的舞蹈员及表演者有纳·哥鲁(意即老饕,原名La Goulue)、约瑟芬·贝克、依维·格伯特(Yvette Guilbert)、简·阿维(Jane Avril)、密斯丁格维特(Mistinguett)、勒·本托曼(意即屁狂,原名Le Pétomane)。同时红磨坊也是后印象派画家图卢兹·罗特列克的绘画主题[1].。
“红磨坊”还是皮埃尔·纳姆若的著作书名,此书还于1952年拍成同名电影Moulin Rouge(即《青楼情孽》),男女主角是确斯·福瑞和莎莎·嘉宝。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同名电影,包括主演为伊万·迈克格雷戈和尼可·基德曼的2001版《情陷红磨坊》。这两部都获得了学院奖的最佳影片提名。
(1)红磨坊的康康舞 红磨坊的夜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演。红磨坊由于作为传统法国康康舞的发源地而世界闻名,至今康康舞仍然在这里上演。康康舞如愿以偿地留存了很多年,只不过现在的表演者是工作阶层,而在早期的红磨坊,是服务贵胄的妓女首先用于取悦男性顾客。这支舞蹈通常进行个人表演,通过妓女舞步中高涨的精力和激情吸引潜在的客人。她们频繁掀起裙子、展示自己的大腿、内衣、内裤,偶尔还有生殖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磨坊的康康舞变得越来越粗俗且露骨的色情,引起了很多公共暴力事件。
然而不久,随着进音乐厅的娱乐方式在欧洲日渐流行,红磨坊不再需要妓女并最终成为合法的夜总会。为娱乐客人的现代康康舞是舞蹈演员的专利,而且她们中的很多人是需要特殊技艺的芭蕾舞演员落魄而来。我们今天认识的康康舞便直接来源于此,舞蹈中粗俗的减少,而以运动技巧和杂技表演出名。
红磨坊很大程度上褪去了“上流妓院”的印象,很快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造访、观赏那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包括那至今仍在上演的康康舞。这支舞蹈易于从那长长的裙子和演员身上缀有冗长饰边的内衣上辨别出来,高高的踢脚、圆环内的单脚跳、同时将另一条腿高举到空中、劈叉、横翻筋斗和其他杂技表演都是识别康康舞的标志,除此之外还经常伴随长长的抱怨和尖叫。当这支舞蹈的声望越来越高,它的粗鄙之处便越来越少。但是,这种舞台艺术有时总是试图变得有点儿伤风败俗,有点刺激、有点顽皮。
今天,红磨坊的康康舞在全世界舞蹈界有标志性的地位。
(2)脱衣舞 人民年鉴记录了脱衣舞的起源是1890年在巴黎发生的一个行为:一个妇女愚蠢地为了找一只在她身上蠕动的虱子而缓缓脱去衣服。同时,巴黎诸如红磨坊和女神游乐厅的表演是半裸舞和动态舞台造型的先行者。其标志是1907年红磨坊的一个叫做杰曼·阿依莫斯的女演员仅着三个很小的贝壳出场。
Musée du Louvre:20.00欧元
Les Arts Décoratifs:16.00欧元
奥赛博物馆:16.00欧元
巴黎古监狱:19.00欧元
合计:71.00欧元
今日备注 收起
博物馆卡:
交通通票:Paris Visite
名称:Musée du Louvre(卢浮宫)
开放时间:9am-6pm,星期三和星期五夜间开放到 9:45pm(部分区域会提早半小时关闭)。休馆日星期二 。 门票:EUR 10 夜间入场 EUR 6(星期三、星期五6pm-9:45pm) 有"免费入馆日" Museum Pass:有,持本卷者不用和一般入场者排队入场。 语音导览:付费,有中文语音导览 拍照:可,部分区域有限制(如蒙娜丽沙像)
介绍: 有三个主要入口:金字塔入口、正门口、地铁连接口。地铁连接口的人潮比较少。 入场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包包必须打开来检查,並通过X光检查门。
卢浮宫很大,之前必须做好参观安排。
简介: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宫,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御的城堡,边长约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积大致相当于今卢浮宫最东端院落的四分之一。当时的卢浮宫堡并不是法国国王的居所,而是被用来存放王室财宝和武器。
14世纪,法王查理五世觉得卢浮宫堡比位于塞纳河当中的城岛(西岱岛)的王宫更适合居住,于是搬迁至此。在他之后的法国国王再度搬出卢浮宫,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为居住在卢浮宫的第二位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筑师皮埃尔·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对其加以改建,于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卢浮宫建筑群最东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后,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宫及杜伊勒里花园,对卢浮宫的扩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开始后,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连接卢浮宫与杜伊勒里宫的大长廊,又称“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时期曾令建筑师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对卢浮宫的东立面按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从1624年持续到1654年。
1682年法国宫廷移往凡尔赛宫后,卢浮宫的扩建再度终止。路易十四曾计划放弃卢浮宫,并将其拆除,但后来改变了主意,让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和雕塑学院、以及科学院搬入卢浮宫的空房,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被国王邀请住在卢浮宫的一层和大长廊的二楼。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卢浮宫的计划。但由于宫廷开支过大,缺乏足够的金钱来雇佣拆除卢浮宫所需的工人,该宫殿得以幸存。
日,巴黎的民妇集群前往凡尔赛宫,将法王路易十六挟至巴黎城内,安置于杜伊勒里宫,该时期对卢浮宫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打扫工作。法国大革命期间,卢浮宫被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拿破仑即位后,开始了对卢浮宫的大规模扩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荫路的北翼建筑,并在围合起来的巨大广场中修建了卡鲁索凯旋门,作为杜伊勒里宫的正门。拿破仑三世时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农庭院,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时,曾在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内举火,试图将其烧毁(当时公社决定烧毁的还有巴黎市政厅、王宫(Palais Royal)等标志性建筑)。杜伊勒里宫被完全焚毁,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部分焚毁,但主体建筑幸免。第三共和国时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宫废墟,形成了卢浮宫今日的格局。
著名藏品:(1)有翼圣牛,古波斯浮雕;(2)米洛的维纳斯,古希腊雕塑;(3)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古希腊雕塑;(4)垂死的奴隶,古希腊雕塑;(5)蒙娜丽莎,达芬奇;(6)圣母、圣子与圣约翰,拉斐尔;(7)狄安娜出浴图,布歇;(8)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9)编花带的姑娘,弗美尔
美杜莎之筏,格里柯;(10)掠夺萨宾人妇女,普瓦松;(11)大宫女,安格尔;(12)玛格丽特公主像,委拉克鲁兹;(1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名称:Jardin des Tuileries(杜乐丽花园)
简介:是法国巴黎一座对外开放的庭园,位于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杜乐丽花园是由王后玛丽·德·美第奇于1564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杜乐丽花园再1667年首次对外开放,并在法国大革命后成为公园。从19世纪开始,杜乐丽花园成为巴黎人民休闲、散步及放松心情的场所。
历史:(1)凯瑟琳·德·美第奇时期 1615年的杜乐丽花园,可以看见长廊与骑马学校
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在1559年7月驾崩后,他的妻子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决定与儿子弗朗索瓦二世将住所从巴士底附近迁移到卢浮宫。她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皇宫,并根据家乡佛罗伦斯的风景来设立一座庭园。
当时塞纳河北边沿岸有一些空地,而且北方是圣奥诺雷路,卢浮宫位在东方,城墙与护城河则位在西方。美第奇王后于是决定在此设立新皇宫。她从佛罗伦斯雇用园林设计师来设计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庭园,并有喷水池、迷宫与一座用动植物彩陶来装饰的石窟。
杜乐丽花园完成后长500米,宽300米。它被六条小巷子分割成许多长方形的区域,并种植著草皮、花圃与树木,甚至拥有厨房花园与葡萄园。
杜乐丽花园是当时巴黎最大也是最美丽的花园。美第奇王后在此举型豪华宴会宴请英格兰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所派遣的大使与女儿玛格丽特与亨利四世的结婚典礼。
(2)亨利四世时期 亨利三世在1588年被迫逃离巴黎,于是花园年久失修。他的继任者亨利四世(年) 与他的园丁克劳德·莫勒(Claude Mollet)重整花园,建造了覆盖长廊的花园,并种植了与小巷子平行的桑树,他希望在那里能养蚕并开始法国的丝绸工业。他还建立了一个长方形底部(长65米宽45米)的喷泉,一个被称为莎玛丽丹(La Samaritaine)的帮浦提供水源,它于1608年已建立在新桥上。
(3)路易十三时期 亨利四世逝世后,九岁的路易十三在1610年杜乐丽花园的新主人,杜乐丽花园成为他的大型游乐场。路易十三世在这里打猎及饲养动物。玛丽·德·美第奇在花园北侧设立骑马学校与马厩。
(4)路易十四时期 勒诺特的杜乐丽花园设计图
路易十四在1662年为庆祝第一个孩子出世,在杜乐丽花园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后来这个地方被称为卡鲁索广场(Place du Carrousel)。路易十四在1664年命令园林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 Notre)重新设计了杜乐丽花园的花坛和桔园。勒诺特的祖父皮尔勒诺特是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园丁,而父亲也曾是杜乐丽花园的园丁。
勒诺特立刻将杜乐丽花园转变成法国式花园(Garden à la fran?aise),他在沃勒维孔城堡﹝Chateau de Vaux le Vicomte﹞首次尝试这种风格,后来的凡尔赛宫则是他最成功的设计。
在法国诗人夏尔·佩罗(《睡美人》等著名童话故事的作者)的要求与士兵及乞丐的期盼之下[5],杜乐丽花园在1667年首次对外开放,成为法国首座对外开放的皇室庭园。
(5)18世纪 在路易十四去世后,年仅五岁的路易十五成为杜乐丽花园新的主人,当时因为法国宫廷已移往凡尔赛宫,所以花园已被遗弃将近四十年。柯塞沃克(Antoine Coysevox)在1719年从马尔利的国王住所搬移大型雕像放置在花园的西边入口。
亚历山大·凯萨·查尔斯(Alexander Cesar Charles)与罗伯特兄弟在日于杜乐丽花园完成热气球升空的测试。杜乐丽花园里也出现小吃摊,椅子只需要少许多租金。公共厕所则在1780年设立于杜乐丽花园中。
(6)法国大革命 杜乐丽花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命名为国家花园
法国大革命在日展开后,国王路易十六前往杜乐丽宫。除了下午以外,杜乐丽花园并未向公众开放。花园的一部分被赋予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作为她的私人用途。
在路易十六企图逃离法国失败后,对于这个皇室家庭的监视情况随之增加。皇室被允许在日晚上于公园里散步,当时正举行庆祝法国新宪法成立的宴会,公园里的小巷子都被灯笼构成的金字塔所照亮。一群暴徒在日冲进皇宫,国王的卫兵在花园被他们追逐及屠杀。(参见8月10日) 。在国王权力被解除与消灭后,杜乐丽花园成为新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花园。新政府在1794年指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与圣予贝尔来重建花园。他们设计了罗马式门廊,纪念性门廊,圆柱以及其他的古典装饰物。大卫和圣予贝尔的计划従未完成。今天遗留下来的是两个室外讨论区,位在花园中央的两个池塘附近,由许多雕像装饰的半圆形低墙。
虽然大卫的计划没有完成,不过大量的雕像从皇室住所被带到花园里展示。日,马克西米连·罗伯斯比尔为了荣耀最高神祇,在杜乐丽花园里举行仪式,布景与服装设计则是由雅克-路易·大卫来负责。经过圣歌赞美仪式后,罗伯斯比尔放火烧毁一个代表无神论、野心、利己主义和虚伪无知的人体模型,并展示一座智慧雕像。
(7)19世纪 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62年完成的《杜乐丽花园音乐会》画家卡米耶·毕沙罗于1899年完成的《春天早晨的杜乐丽花园》
在19世纪,杜乐丽花园是一般巴黎人放松心情、聚会、散步、娱乐、享受新鲜空气与绿地的场所。
拿破仑一世在日搬进杜乐丽宫,并且开始改善内部以成为一个皇帝的住所。一条新的街道穿过卢浮宫与卡鲁索广场之间,并建造围墙围绕在庭院四周,他还建立了一个小凯旋门,风格仿照罗马的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凯旋门,位于卡鲁索广场中央,作为宫殿的正门。
拿破仑一世在1801年下令在杜乐丽宫北侧建造一条新的街道,通过玛丽德美第奇兴建的骑马学校和马厩,以及法国大革命期间关闭的贵族的私人花园与修道院。为了纪念拿破仑一世在1797年的胜利,这条街道被称为里沃利街。
拿破仑一世也修改花园内部的设计。他继续在花园举行军事游行,并举办宴会活动,包括他在日举行自己的婚礼,迎娶玛丽·路易莎。
在拿破仑一世失势后,杜乐丽花园曾短暂的被奥地利和俄罗斯士兵所占领。新国王查理十世恢复君主制,并在花园里庆祝圣查尔斯节。
在1830年,经过短暂的法国七月革命,新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成为杜乐丽花园的主人。他想要在花园里创造一个私人花园,于是杜乐丽宫前端的一部分被用围篱与花园其他部分切割开来。
经过1852年短暂的另一场革命(二月革命)后,第二共和的统治结束,新的皇帝拿破仑三世成为杜乐丽花园的新主人。他在花园里设计花坛、植物与新的雕像来装饰他的私人花园。为了他的儿子拿破仑·欧仁·路易·波拿巴,他在1859年将花园的一部份辟为操场。当皇帝不在巴黎时(通常是从5月至11月),整个花园,包括他的私人花园和运动场在内,是完全对外开放。
路易·拿破仑皇帝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战败并遭到德国人俘虏,巴黎公社顺势在巴黎起义。后来法国政府军攻入巴黎,巴黎公社面临失败,于是下令焚毁巴黎的主要建筑,包括杜乐丽宫与卢浮宫。而被烧毁的杜乐丽宫直到1883年才被拆除,宫殿的原址则成为杜乐丽花园的一部分。
(8)20世纪 克劳德·莫内的画作《睡莲》
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杜乐丽花园里充满了公众娱乐活动:杂技、木偶剧院、柠檬摊贩、搭船与骑驴活动,也有贩卖玩具的摊贩。1900年夏季奥运会期间,公园里举办了击剑项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后,公园里的雕像被沙袋包围,两枚德国发射的远程炮弹在1918年则坠落在花园里。
在战争爆发期间,手球(Jeu de paume)运动场变成美术馆,而美术馆的西边则用来展示克劳德·莫内的画作《睡莲》。位于花园西端的橘园美术馆则逐渐成为当代西方艺术的展示场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球运动场被德国人当作为放置他们盗窃或没收而来的艺术品仓库。
在1944年解放巴黎时,花园里发生许多战斗。莫内的画作《睡莲》在这次战斗中受到严重的破坏[11]。
直到1960年代,几乎花园里所有的雕塑都可以追溯至18或19世纪。在1964年-65年,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任命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将卡鲁索广场周围的19世纪雕像移走,更换成阿里斯蒂德·马约尔的当代雕塑品。
名称: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小凯旋门)
介绍:小凯旋门是位于卢浮宫与拉德芳斯中心轴线的凯旋大道上面三个石拱门当中最小的一个。1806年,为了庆祝奥地利胜利表彰军队,拿破仑下令修建小凯旋门。
小凯旋门的设计基于罗马的康斯坦丁石拱门,有三个拱门:中间最大的那个高6.5米。整个结构有关9米高,23米宽。石拱门顶部的四个镀金铜马雕塑是拿破仑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带回来的。当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以后,雕塑归还了威尼斯。1828年马的复制品连同一辆战车重新安放了上去。
起先,拿破仑的雕塑被简易放到战车上,但是拿破仑拒绝了这一提议。因此战车一直是空着的直到1828年的重建,这时一个想象的雕塑取代了拿破仑大帝,在它的侧翼安放着象征胜利与和平的雕塑。
装饰艺术博物馆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官网:www.lesartsdecoratifs.fr
开放时间: 11am-6pm ,星期六日 10am-6pm。夜间开放--星期四到9pm。星期一休馆。 区域:罗浮宫区域 交通:① ⑦Palais Royal Musee du Louvre站 地图 门票:EUR 8,18岁以下免费,有"免费入馆日" Museum Pass:有 语音导览:免费 拍照:可 介绍:位在罗浮宫的一翼,收藏十九世纪以来,从贵族到平民所喜爱的"现代"设计。包括有室内装潢、珠宝首饰、生活用品、流行服饰、各式玩具…等各式和生活相关的设计作品,共15万餘件的收藏品。
名称:Musée d'Orsay(奥赛博物馆)
开放时间:9:30am-6pm,星期一及国定假日休馆,星期四夜间开放到 9:45pm。门票:EUR 8 ,星期天和每日 4.15pm 以后 EUR5.5,据说5点之后免门票。 Museum Pass:有,企业展要再加付EUR 1.5。 语音导览:有,有中文语音导览 拍照:可
简介:是法国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斜对,隔河和杜伊勒里公园相对。原来是建于1900年的火车站,是从巴黎到奥尔良铁路的终点——奥赛车站。1939年进入巴黎的铁路取消,车站关闭。1978年被列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1986年改建成为博物馆,将原来存放在卢浮宫的,在茹德葆博物馆的,以及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有关藏品全部集中到这里展出。大厅中还保留着原来的车站大钟。奥赛博物馆在星期一不开放。
名称: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
开放时间:教堂→8:00~18:45(週末到19:15);塔楼→7月~8月9:00~22:00、 4月~6月&9月9:30~19:30、10月~3月10:00~16:30
圣母院门票:教堂免费,塔楼EUR5.5。
简介:圣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位于市中心、塞纳河中小岛西堤岛的东侧南岸,开口面对西方。而在圣母院门口外的圣母院广场中,有个原点(Point Zé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使得圣母院被视为法国文化中心点的象征意义,又更加强烈了一点。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正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圣母院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在4世纪时这里修筑了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大型教堂,但也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7世纪所建,但是使用了一些更早期时的建筑要素,或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圣礼拜堂/巴黎古监狱
名称:La Sainte-Chapelle(圣礼拜堂)
开放时间:3月到10月是9:30am-6pm,门票:EUR 7.5,18-25岁EUR 4.8,18岁以下免费。11月到5月有"免费入馆日"
Museum Pass:有
语音导览:no
简介:为法国巴黎市西堤岛上的一座哥德式礼拜堂。路易九世下令兴建,于1242年至1248年间修建而成。为哥德式建筑。分成上下两层,下层为平民使用,上层为皇家专用。上层挑空的空间中,有著巨大的彩色玻璃玫瑰窗,及十五扇彩绘玻璃窗,上面共有1134幅新约、旧约故事的图画。为巴黎彩绘玻璃作品最华美的代表。黄昏时光线最好。建造的目的在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如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其中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更为昂贵。
名称:La Conciergerie(巴黎古监狱)
开放时间:3月到10月是9:30am-6pm,门票:EUR 6.5,
Museum Pass:有
语音导览:no
可以购买和圣礼拜堂的联票 EUR 9.5。最吸引人的是壮丽的建筑外观,可以从西堤岛拍新桥+古监狱。
简介:是巴黎昔日的王宫和监狱之一,位于巴黎市政厅以西,靠近巴黎圣母院。它是大型建筑群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的一部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囚犯从这里送往巴黎各处上断头台。
14世纪后期作为王宫西岱岛的西部曾是墨洛温王朝王宫的所在地;从10世纪到14世纪是中世纪法国国王的王宫。在路易九世(圣路易,)和腓力四世()统治时期,墨洛温王朝的王宫得到了扩建,加强了防御功能。
路易九世增建了皇家礼拜堂圣礼拜堂,而腓力四世增建了河边带塔楼的立面和一个大厅("Grande-Salle")。它们都是法国宗教和世俗建筑的精彩实例。大厅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之一,其底层"La salle des gens"保存了下来:长64米,宽27米,高9米。
在1358年王室放弃了这座宫殿,迁移到对岸的卢浮宫。这座宫殿继续行使行政功能,包括总理和法国议会。1391年,这座建筑改为监狱,关押普通罪犯和政治犯。
古监狱保存了3座中世纪的塔楼:凯撒塔,得名于古罗马皇帝;银塔,用作皇家珠宝店;
在法国大革命最血腥的阶段恐怖统治时期,该监狱享有“断头台前厅”的国际声誉。此处设有革命法庭,关押着多达1200名男女囚犯。日到日之间,设在大厅的法庭将大约2600名囚犯送上了断头台。它的规则很简单。只有两种结果-宣布无罪或判处死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后者。最有名的囚犯(和受害者)包括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诗人安德烈·舍尼埃、夏绿蒂·科黛、夫人伊丽莎白公主、杜巴利伯爵夫人,被乔治·雅克·丹敦控诉的吉伦特派,然后是被罗伯斯庇尔控诉的乔治·雅克·丹敦,最后是罗伯斯庇尔自己受到控诉和处死。死刑犯前往囚车要穿过圣路易室,获得“注定室”(Salle des Perdus)的绰号。
19世纪波旁王朝复辟以后,此处继续用作关押重要囚犯的监狱 — 最著名的是日后的拿破仑三世。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囚室改建为供奉她的礼拜堂。古监狱和司法宫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重建。虽然这座建筑看来像中世纪堡垒,其实主要完成于1858年。
该监狱在1914年退役,作为国家历史遗迹向公众开放。今天这里是一个热门景点,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向游客开放-大部分仍用于巴黎法院。
巴黎凯旋门:16.00欧元
合计:16.00欧元
名称:La Tour Eiffel(埃菲尔铁塔)
门票:全票 8EUR,未满26岁至18岁以上适用半票5EUR,18岁以下免费,有"免费入馆日"
Museum Pass:有
语音导览:有
简介:是一座于日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为巴黎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从日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模仿人体的骨头为建,极为壮观。
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该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纽约克莱斯勒大楼的出现。
埃菲尔铁塔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而且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于塔的四个面上,总共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战神广场的另一端有和平门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写着“和平”,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香榭丽舍大道。坐地铁到George V下车
名称:Place de la Concorde
(1)协和广场 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
1755年,广场由Ange-Jacques Gabriel设计,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介于西面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东面的杜伊勒里宫之间。广场上充满了雕塑和喷泉,1763年以当时的国王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1748年,广场上竖立起国王的骑马雕像。
在广场北侧的皇家路两侧,当时兴建了两座式样相同的壮丽的大厦,它们能列入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建筑实例之列。最初它们都用作政府机构,东侧的一座用作法国海军部,但是西侧的那座在建成之后不久即开设了豪华的克里雍大饭店(H?tel de Crillon)(至今仍在营业),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此消磨下午的时光,并学习钢琴课程。这座酒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占领军总部。
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法文:Place de la Révolution)。当时贵族阶层和资产阶级成员接受款待,在格列夫广场(Place de Grève)观看宣判有罪的囚犯活着被肢解,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广场立起了断头台,断头台前经常聚集着喝彩的人群。日,第一位名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广场被处决。在这里上断头台的重要人物还有: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伊丽莎白夫人, 夏绿蒂·科黛、杜巴利伯爵夫人、乔治·雅克·丹敦、卡米尔·德穆兰、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路易·德圣茹斯特和奥兰普·德古热。
断头台在恐怖统治期间最为繁忙。1794年夏天,在一个月内处死了超过1,300人。一年后,当革命变得较为温和时,从广场上移走了断头台。在年的督政府时期,这座广场更名为协和广场,作为在法国革命的混乱之后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态 。在19世纪,这座广场又曾经更名数次,但是最终还是定名为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上的希托夫喷泉,后方是克里雍大饭店,左侧是美国大使馆
广场周围由雕塑和喷泉环绕,另有8座雕像,代表法国8座主要城市(里尔、斯特拉斯堡、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布雷斯特和鲁昂)。年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德国,于是斯特拉斯堡雕像被蒙上了黑纱,常有花环装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收回这一地区。
(2)方尖碑
夜幕下的协和广场方尖碑
广场的中心摆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头装饰著象形文字赞扬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他是十九世纪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两个方尖碑之一。另一个仍留在埃及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这太困难且太重以致于不能运到法国。1990年代,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个方尖碑归还给埃及政府。
方尖碑曾经竖立在卢克索神庙的入口处。1829年,鄂图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把3300年的卢克索方尖碑送给法国。方尖碑在日抵达巴黎,三年之后,日,法王路易菲利浦将它竖立在协和广场的中央,广场在法国革命时期曾经竖立断头台。
方尖碑为一红色花岗岩柱,高23米(包含基座),重达250公吨。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运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绘的图,解释著用来运送的机械装置。方尖碑两个侧面有喷水池,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城与勇士斗兽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