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博朗定做扑克牌厂手机探边三幅牌的编程序

股票/基金&
《安徽省金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规划目的1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1  第三节 规划基期、规划期和适用范围2  第二章 现状和形势2  第一节 金矿资源概况2  第二节 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2  第三节 金矿地质勘查需求分析4  第四节 矿产资源潜力分析6  第五节 金矿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7  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与基本原则8  第一节 指导思想8  第二节 规划目标8  第三节 基本原则9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0  第一节 基础地质调查10  第二节 金矿调查评价远景区划11  第三节 综合研究15  第五章 矿产资源勘查部署15  第一节 勘查任务与分区原则15  第二节 勘查规划区设置16  第三节 勘查规划(项目)区块设置17  第四节 勘查功能区管理措施17  第六章 组织实施18  第一节 性地质工作18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19  第七章 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20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20  第二节 建立完善投资机制,实现勘查资金多元化21  第三节 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21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科技创新22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地质勘查社会环境22  第八章 附则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目的  为加强和统筹安排我省“十二五”期间的金矿地质工作,提高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程度,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和近几年金矿勘查、开发以及金矿成矿系列研究等成果为基础,并进一步综合分析我省成矿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分布规律,为我省黄金行业确定的“一带两翼”(即以皖江黄金产业基地为隆起带,以皖东北黄金生产基地、皖南黄金资源后备基地为两翼)黄金产业发展格局提供资源保障,促进黄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本行政区内金矿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金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是《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年)》的单矿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年)》、《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地质勘查规划及钨等矿产勘查专项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皖国土资函〔号)等。  第三节 规划基期、规划期和适用范围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年为规划期。  《规划》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范围,勘查矿种为金矿。  第二章 现状和形势第一节 金矿资源概况  我省金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沿江、皖南、霍山、五河、滁州和淮北地区均有分布。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488吨,保有资源储量316.44吨,在全国30个有金矿资源储量的省份中排第8位。其中,独立及共生金矿产地63处(大型2处,中型7处,小型28处,小矿26处),保有资源储量92.77吨;伴生金矿产地50处(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0处,小矿28处),保有资源储量220.56吨;砂金矿产地3处(均为小型),保有资源储量3.12吨。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地区,其中又以铜陵地区为主。在116处矿产地中,已利用矿产地(含停采、闭坑矿产地)92处,占矿产地总数的79%;未利用产地24处,占矿产地总数的21%。在独立及共生的63处矿产地中,多数金矿平均品位在3~10g/t之间。在50处伴生金矿产地中,多数金矿平均品位在0.2~2g/t之间。  第二节 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一、全省金矿地质工作程度  安徽金矿地质工作程度整体不高。就单个矿床来说,勘查程度普遍不高。截至2010年底上表的116处金矿矿产地(含共、伴生金矿),达到勘探程度的18处,占15.5%;达到详查程度的37处,占31.9%;达到普查程度的61处,占52.6%。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矿产地不到全部矿产地的50%。就勘查深度来说,大多数勘查深度不超过400米。  二、金矿探矿权现状  我省已设置的金矿探矿权主要分布于沿江、皖南、五河-明光-凤阳地区。截至2010年底,全省以金为勘查矿种的探矿权320个,登记勘查面积,其中,以金为主勘查矿种的探矿权233个,登记勘查面积3542.46 km2。按勘查阶段划分,预查28个,普查154个,详查127个,勘探11个,但实际上多数详查和勘探阶段的探矿权并未达到详查和勘探程度。  三、金矿地质勘查投入  据《安徽省矿产资源年报(2010)》,2010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114828万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93882万元,占总投入的81.7%;2010年全省金矿地质勘查投入资金额为5436.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占总投入的3.7%,地方财政投入3438.93万元,占总投入的63.3%,社会资金投入1797.31万元,占总投入的33.1%。由此可见,财政投入仍是金矿地质勘查的主要经费来源,相对来说,社会资金投入金矿地质勘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与金矿勘查风险高有关。  四、金矿地质勘查成果  安徽省金矿地质勘查经历早期阶段、发展阶段、低谷阶段之后,近几年来,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复苏,金矿地质工作也渐趋活跃,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迎来了金矿勘查的新的发展阶段。我省金矿勘查先后发现了南陵县三里矿区吕山金矿、休宁县天井山金矿、泾县乌溪金矿、池州市抛刀岭金矿、南陵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等一批矿产地,是近几年安徽省重要找矿成果之一。南陵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共生金32.985吨,伴生金17.317吨,是安徽省发现的第二个大型独立或共生金矿,该矿的发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铜陵矿集区成矿模式、成矿种类及找矿思路的认识,对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有色网  第三节 金矿地质勘查需求分析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具有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不仅大量用于首饰、工艺品制造等方面,而且广泛运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医学和化工等领域。同时,在维护币值稳定、应对金融危机、抑制通货膨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及意义。2010年世界黄金消费量3812.2吨,其中珠宝首饰用金2059.6吨,工业用金419.6吨(电子工业287.0吨,牙科49.8,其它82.8吨),投资性金条(币)1333.1吨。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黄金工业的发展,黄金产品亦备受青睐。  我省黄金工业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包括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加工等环节构成的完整的黄金工业体系。目前全省建成了一批固定生产能力的机械化矿山,以及全国重点产金区铜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黄金产量不断增长,在全国的位次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黄金63.32吨,比“十五”增长68.76%,年均增长11.17%。黄金产量由“十五”末的全国第九位上升至第七位,五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48.7亿元、亿元、21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0%、34.3%和44.9%,其中,2010年全省累计生产黄金16.24吨,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利润8.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4倍、4.4倍和5.4倍。  从我省黄金生产矿山整体情况看。全省2010年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年检的矿山34座。日采选处理规模超过500吨的仅2座(不含堆浸矿山),但年黄金产量均未超过500千克;采选能力200~500吨的矿山8座;200吨/日以下矿山12座;堆浸处理矿山12座,仅2家企业规模超过15万吨/年。年检矿山保有资源量3103.6万吨,金属量70.696吨,平均品位2.27克/吨,按照目前采选能力(全省225万吨/年)平均服务年限可达14年。服务年限超过10年的有6座,占全省黄金矿山17.6%;5~10年的5座,占全省黄金矿山14.7%;5年以下的23座(其中一年以下3座),占全省黄金矿山67.6%。  从资源利用情况看。我省黄金矿山大部分为含硫砷、难选冶资源,资源利用水平不高。2010年全省金矿采掘计划汇总选冶综合回收率仅69.57%,一些大型矿山回收率甚至不到60%。同时大量金矿资源为共伴生,利用水平更低。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选矿工艺研究,提高难选冶资源利用水平,一方面要加大找矿力度,发现禀赋好的金矿资源。  总体上说,我省黄金生产矿山,资源规模小、分布散、禀赋差、资源保有量不能满足行业做大做强的要求。根据我省黄金工业的“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年产黄金30吨,其中矿产黄金18吨,我省黄金矿山目前资源消耗比为1.62,按此计算黄金矿山2015年消耗资源量将达到30吨,保有资源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地质探矿,增加资源储量,才能实现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第四节 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安徽省地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和~大别造山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太古代以来各时代地层都较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多期次、多方向断裂发育,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范围广泛,地质活动历史长,地质作用复杂多样,是铜、铁、金、铅、锌、钨、钼等金属矿产成矿的有利地区。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其所控制的构造-岩浆-变质带,不仅是构造单元的边界,也是金属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我省金矿资源找矿潜力较大。  安徽省金矿工业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其次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火山岩型、铁帽型、斑岩型以及砂金型等。  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我省金矿预测资源量598.15吨,其中主矿种金预测资源量289.52吨,伴生金预测资源量308.63吨。主矿种金主要分布在蚌埠-凤阳、铜陵、张八岭、休宁东南部、贵池地区,占主矿种金预测资源量的68.9%;其次为滁州-苏湾、佛子岭-晓天、伏岭-西坞口、青阳-泾县、祁门南部汪村地区,占主矿种金预测资源量的26.5%;再次为东至-石台、宿松、广德地区,占独立金预测资源量的4.6%。  第五节 金矿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金矿地质工作在我省矿产资源勘查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这跟金矿资源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关系。  2、多年来,我省的金矿地质工作缺少长远规划和部署,从而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和衔接。另外,地勘队伍力量分散,多数没有形成专业化和相对稳定的找金地质队伍。  3、就金矿地质工作整体水平而言,安徽省的工作程度不高。就单个矿床来说,勘查程度普遍不高,截至2010年底上表的116处金矿矿产地(含共、伴生金矿),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矿产地不到全部矿产地的50%。就勘查深度来说,大多数勘查深度不超过400米。  4、以往对金矿成矿规律的认识还欠深入,针对金矿的专题研究工作也比较薄弱,对于先进方法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集中表现在金矿勘查的找矿效果上没有大发现和大突破。  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国策,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和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正确引导商业性金矿地质勘查,推进探矿权市场建设,促进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从省情、矿情出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提高基础性地质调查评价程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深化找矿理论,促进金矿地质勘查,加强深部勘查,扩大新增资源储量,把握资源潜力,推进整体勘查,科学设置勘查区块,规范管理,努力实现金矿地质勘查的重大突破。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以提高金矿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增加金矿资源储备为目标,保障我省黄金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地质勘查,实现资源储量的较快增加,提高可供性、保障程度;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金矿地质勘查布局,为我省黄金生产提供资源后备基地。  加强金矿地质勘查,发挥地勘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金矿地质勘查。沿江地区重点对生产矿山的边部和深部开展详查或勘探,新增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主攻矽卡岩型、斑岩型金矿;皖南主攻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皖东地区主攻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似卡林型金矿。  通过开展基础地质工作,提高规划区的金矿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  通过加大我省重要成矿区带上金矿勘查,新增金资源量60~80吨,新增金矿产地10~15处,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通过有效管理,使我省金矿勘查更加合理、有序、规范。  第三节 基本原则  1、遵循地质规律,合理布局。根据我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资源分布特点,以提高金矿资源对我省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为目标,统筹全省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有序发展。“找新区、挖老点、依靠科技和人才”,在金矿重要成矿区带,加强金矿地质勘查工作。  2、统筹基础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积极推进基础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分体运行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努力培育以商业性金矿地质勘查为主体的矿业资本市场,加强探矿权市场建设,科学引导、大力扶持商业性金矿地质勘查工作。  3、探边摸底与开拓新区并重。鼓励矿山企业在现有的矿区范围内加强矿产勘查,扩大资源储量;重视生产矿山探边摸底工作,开展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鼓励矿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寻找后备接替资源。同时加强重要成矿区带新区找矿,优选有找矿潜力的远景区,开展整体评价、整体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交大中型金矿后备资源。  4、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结合我省金矿资源赋存特点,科学布局,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加强金矿地质勘查规划分区管理,指导矿业权的合理设置,促进金矿勘查的优化配置,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目标,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水平。  5、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原则: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第一节 基础地质调查  一、1:5万区域地质调查  重点开展沿江基岩出露区尚未进行的以下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泾县、后山、周王村、来安县、滁州市,共5幅,面积约2220km2。  二、1:5万区域矿产调查  重点开展皖南山区、沿江地区以下图幅的1:5万区域矿产调查:铜陵、戴家汇幅深部矿调;泾县、后山、周王村、来安县、滁州市、施家集、管家坝、东王集、明光、蚌埠、池河镇、藕塘镇、朱龙镇、界牌集、磨子潭、晓天、兰田、休宁、黄山、河棚、桐城幅矿调,共23幅,面积约10120km2。  第二节 金矿调查评价远景区划  系统开展成矿远景区划研究。重点加强安徽沿江、五河、北淮阳、皖南的成矿地质背景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找矿模式,明确找矿远景,为年度勘查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划分了6个金矿调查评价远景区,简述如下:  1、蚌埠-五河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位于中朝地块东南缘的蚌埠隆起,郯庐断裂带西侧,区内主要为第四系半覆盖区和浅覆盖区,只有零星基岩露头。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五河群中深变质岩系。区内岩浆活动以燕山晚期中酸性一碱性小岩体、岩脉为主,仅局部出露,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受郯庐深大断裂影响,区内次级断裂组发育,是控岩、控矿断裂。  已发现大巩山、西坂、长淮、毛山等小型金矿产地,及一系列金矿点和矿化信息。区内金矿主要为岩金矿和少量砂金矿,岩金矿主要为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58.4吨。  2、晓天-磨子潭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位于北淮阳成矿带东部。中生代以来火山-次火山岩喷发活动强烈。近东西向深大断裂带与秦岭-大别造山带走向平行,形成时间早,制约着晚期断裂和褶皱形成,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浅层次脆性断裂控制着区内金矿床和矿体的分布。金矿床分布于晓天火山岩盆地中部,为含金火山岩型金矿。已发现东溪、戴家河、隆兴3处小型及小型以下金矿。  本区成矿条件有利,工作程度较低,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找矿方向主要是已发现的金矿床外围和深部、火山穹隆及环状构造与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的交会部位、火山角砾岩筒及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18.1吨。  3、铜陵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金成矿带,是安徽省金矿最为集中的地区,金矿资源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主要类型为与浅成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共伴生)金矿和铁帽型金矿。矽卡岩型(共伴生)金矿主要产于铜矿的上部层位或外围地段,与铜(铁)矿关系密切,一般形成金铜矿床、铜金矿床。  已发现铜陵市天山~马山硫金矿大型金矿,铜陵县朝山金矿、铜陵县新桥铜硫铁矿、铜陵县新桥金银矿、铜陵市黄狮涝山金矿、铜陵县焦冲金矿等中型金矿,以及一批小型金矿。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52.5吨。  4、贵池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位于前陆盆地南缘的贵池块断褶皱隆起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志留系、上泥盆统、上石炭统至三叠系,主要赋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和下三叠统。本区滨江地段的“弧链”状断褶带与近EW向基底断裂的交汇处或其附近,控制了矿田或矿床的形成。此外,层间剥离、滑脱构造和推覆构造(带)对矿床(体)的局部化富集有重要控制作用。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石英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呈小岩株、岩枝、岩脉产出,其中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与成矿有关。  已发现池州市抛刀岭中型金矿,马头、童溪、锈水壕、唐田、小河王等小型金矿。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24.8吨。  5、东至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处于江南台隆之怀玉山台拱障公山复背斜的西段。东至断裂为界、高坦断裂、七都断裂,葛公镇断裂、许村断裂等将该区切割成若干断块。  区内地层自中元古界至志留系及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其中以中元古界上溪群、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历口群、南华系休宁组和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最为发育。上溪群的牛屋组、环沙组变粉砂岩、板岩组成,在牛屋组底部往往见砾岩产出,是含Au、Pb、Zn矿重要层位;葛公镇组中下部、休宁组与铺岭组之间的一套底砾岩,是含Au重要层位。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大小不等,NNE向断裂属于控岩、控矿断裂,如东至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断裂带。  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区内的黄柏铺、万年灯、峰毛尖、许村、赵家岭、杨家山和梨云岭等处,大部分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展布,受构造控制和改造明显。  本区金矿化类型可总结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产于层间挤压破碎带以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主要表现为强硅化等;后者以细微粒自然金为主,呈他形粒状、长角粒状、树枝状嵌布或充填于石英、褐铁矿的晶隙、裂隙中,如赵家岭、万年灯金矿点。  已发现黄柏、方坑坞、兆吉口、铜锣尖等金矿,均为小矿。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6吨。  6、休宁-歙县调查评价远景区  该区新元古代火山岩与燕山期侵入中酸性岩、或它们与围岩的断层接触内外带的裂隙带,以及休宁火山岩盆地的边界是金、多金属矿赋存的主要部位,皖南目前发现的一些重要金矿均产于此远景区。区内金矿类型以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为主,有少量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具有双断层特征,从剪切带的深部超糜棱岩向浅部的脆性断裂的转变过程中,区域变质作用初始富集的含金热液沿剪切带上升,金进一步在韧脆性断层的转换带的石英脉及蚀变超糜棱岩和脆性断层的蚀变破碎带中富集,随着区内多期次断裂的活动及晋宁-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带来的深部成矿流体作用,多种类型的金矿化脉在空间上复合叠加,具有形成大中型金矿床的潜力。该区成矿条件与江西金矿极为相似。  已发现天井山小型金矿,白石坑、璜尖金矿等小矿。据《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金矿预测资源量28.9吨。  第三节 综合研究  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增强地质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内的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以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围绕重大地质问题和制约地质调查水平提高的关键区域地质科学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重点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力争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的重大突破。开展基础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如下研究工作:皖南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研究、安徽省东至地区铅锌(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安徽部分)钼金多金属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安徽省铜陵狮子山地区铜金钼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华北陆块南缘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安徽部分)、安徽省金矿类型与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等。  第五章 矿产资源勘查部署  第一节 勘查任务与分区原则  一、任务  开展重点成矿区带金矿床的勘查工作,加强深部找矿,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基本查明一批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金矿产地10~15处,新增金矿资源储量(金属量)60~80吨,满足矿山建设的需要,保障安徽黄金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勘查规划区划分原则  在《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年)》划分的规划区基础上,金矿勘查规划区划分为重点勘查区、一般勘查区两类。在勘查规划区内划定勘查规划项目区块。  1、重点勘查规划区:包括国家重点勘查区在本省内的区域;省内主要成矿远景区和已知矿床的深部及外围资源潜力区;我省金矿勘查期望有所突破的地区。  2、一般勘查规划区:包括成矿条件有利、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的地区。  第二节 勘查规划区设置  依据成矿地质背景,已知矿床、矿点、物化探异常等找矿因素,《规划》设置金矿勘查规划区13个,其中重点勘查区6个,一般勘查区7个。  一、重点勘查规划区  蚌埠-五河金矿重点勘查区;  晓天-磨子潭金矿重点勘查区;  铜陵金矿重点勘查区;  贵池金矿重点勘查区;  东至金矿重点勘查区;  休宁-歙县金矿重点勘查区。  二、一般勘查规划区  张八岭金矿一般勘查区;  滁州-巢湖金矿一般勘查区;  繁昌金矿一般勘查区;  怀宁金矿一般勘查区;  青阳-泾县金矿一般勘查区;  宁国-绩溪金矿一般勘查区;  祁门-休宁金矿一般勘查区。  勘查规划区的管理措施:重点勘查区实施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多渠道吸引资金,大力鼓励商业性勘查工作;全面提高区内基础性地质调查程度,优先部署1:5万区域矿产调查;整装勘查、综合勘查优先取得探矿权,积极鼓励危机矿山深部和周边勘查,勘查用地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一般勘查区鼓励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鼓励新区的金矿地质矿产勘查;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支持。  第三节 勘查规划(项目)区块设置  位于划定的勘查规划区内的已设有探矿权240个,其中重点勘查区内130个,一般勘查区内110个。根据成矿地质条件,新设金矿地质勘查规划(项目)区块51个,其中重点勘查区内设置勘查规划(项目)区块21个,一般勘查区内设置勘查规划规划(项目)30个。  第四节 勘查功能区管理措施  勘查规划区内的已设探矿权全部纳入规划统筹部署,对于规划区内探矿权布局不甚合理的情况,加强引导,促进探矿权的整合,使规划区内探矿权布局更趋合理,便于整体勘查的实施。  按照矿产资源管理的有关要求,在合理划分勘查项目区块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勘查规划区和勘查项目区块的管理,合理设置探矿权,严格控制对勘查项目区块的人为分割。  逐步建立和完善勘查项目区块动态管理机制,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根据地质资料的不断丰富,进行勘查规划区块的局部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对于没有划分勘查项目区块的地区,可根据地质调查程度,对需要设置探矿权的地段,科学规划勘查项目区块,适当设置探矿权。  第六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公益性地质工作  一、资金来源  我省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公益性地质项目的经费约8千万元,投入国土资源科技项目的经费约3千万元,规划期内预计省级财政投入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资金约5.5亿元。根据全省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地质科技工作需求,省级财政统筹安排地质工作项目和科技项目。还有国土资源大调查及其它国家专项费用在我省投入基础性地质工作。同时,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投资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地质可研工作。  二、组织实施  公益性地质工作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省级公益性地质工作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署,主要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由省门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选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  (一)资金来源  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资金,其中地方财政占主要部分。省地勘基金每年投入地质勘查约2亿元,其中投入金矿勘查约2千万。规划期内,省地质勘查基金预计投入金矿勘查的资金可达1亿元。通过地勘基金,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来说,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我省投入的资金较少,规划期内鼓励地勘单位和企业积极申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二)组织实施  1.地勘基金。省地勘基金着重用于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降低商业性勘查风险,引导和拉动社会勘查资金投入。通过勘查,形成后备勘查开发基地。按照统一部署、整体有序的原则,安排实施勘查项目,实现找矿突破。  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省地质勘查基金合作勘查。加强矿业权出让等环节的管理。对地质勘查基金全额投资的勘查成果,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采用市场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地勘基金与地勘单位合作勘查形成的勘查成果按照投资比例和合同约定转让地勘基金形成的权益,合作方有优先购买权。  2.社会资金勘查。社会资金勘查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享受投资效益。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鼓励开展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应依法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为。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增强在国内外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能力。  第七章 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本地区地质勘查的监督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坚决取缔和依法查处各类非法的地质勘查和探矿权交易活动,维护正常的地质勘查秩序。科学设置探业权,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后备基地。建立健全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合理退出机制。对发现有商业价值矿产地的探矿权人,依法维护其继续勘查、探矿权转让、采矿权取得等权利。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规范矿业权出让转让。  探矿权人应自觉履行各项法定义务,自觉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严格执行年度勘查投入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矿产勘查活动,禁止圈而不探或以采代探的行为。  第二节 建立完善投资机制,实现勘查资金多元化  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完善金矿地质勘查投入和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健全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保障金矿地质勘查经费,促进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金矿勘查由省统筹部署安排,其中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和地质科研工作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矿产勘查主要由中央和各级财政投资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矿山企业、社会投资人投入金矿勘查,促进找矿突破。  建立完善地质勘查工作利益激励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投资者投入金矿勘查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矿山企业投资商业性金矿地质勘查,鼓励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商业性金矿地质勘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在金矿勘查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履行勘查规划管理职能,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评估报告报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并作为规划调整和修编的依据。严格规划调整和修编程序,凡涉及原则性修改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科技创新  地质勘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推进勘查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地质勘查。建立多渠道的地质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加大地质科技投入,支持开展重点科技问题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工作。铜陵地区应加强金矿勘查方法、技术(如物探、遥感等)的研究与试验,并应用于实际勘查中,以寻找中深部矿体,提高找矿成功率。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地质勘查社会环境  金矿规划的实施是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的重大举措,所在的市和县级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主动协调地质勘查所涉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为规划项目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地质勘查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第八章 附则  《规划》包括文本、附表、附图。《规划》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由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实施。  省国土资源厅每年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组织《规划》的实施。  《规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事宜,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规划目的1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1  第三节 规划基期、规划期和适用范围2  第二章 现状和形势2  第一节 金矿资源概况2  第二节 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2  第三节 金矿地质勘查需求分析4  第四节 矿产资源潜力分析6  第五节 金矿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7  第三章 指导思想、目标与基本原则8  第一节 指导思想8  第二节 规划目标8  第三节 基本原则9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0  第一节 基础地质调查10  第二节 金矿调查评价远景区划11  第三节 综合研究15  第五章 矿产资源勘查部署15  第一节 勘查任务与分区原则15  第二节 勘查规划区设置16  第三节 勘查规划(项目)区块设置17  第四节 勘查功能区管理措施17  第六章 组织实施18  第一节 公益性地质工作18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19  第七章 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20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20  第二节 建立完善投资机制,实现勘查资金多元化21  第三节 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21  第四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科技创新22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地质勘查社会环境22  第八章 附则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目的  为加强和统筹安排我省“十二五”期间的金矿地质工作,提高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程度,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安徽省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和近几年金矿勘查、开发以及金矿成矿系列研究等成果为基础,并进一步综合分析我省成矿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分布规律,为我省黄金行业确定的“一带两翼”(即以皖江黄金产业基地为隆起带,以皖东北黄金生产基地、皖南黄金资源后备基地为两翼)黄金产业发展格局提供资源保障,促进黄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本行政区内金矿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金矿地质勘查专项规划是《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年)》的单矿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年)》、《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地质勘查规划及钨等矿产勘查专项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皖国土资函〔号)等。  第三节 规划基期、规划期和适用范围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年为规划期。  《规划》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范围,勘查矿种为金矿。  第二章 现状和形势第一节 金矿资源概况  我省金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沿江、皖南、霍山、五河、滁州和淮北地区均有分布。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488吨,保有资源储量316.44吨,在全国30个有金矿资源储量的省份中排第8位。其中,独立及共生金矿产地63处(大型2处,中型7处,小型28处,小矿26处),保有资源储量92.77吨;伴生金矿产地50处(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0处,小矿28处),保有资源储量220.56吨;砂金矿产地3处(均为小型),保有资源储量3.12吨。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地区,其中又以铜陵地区为主。在116处矿产地中,已利用矿产地(含停采、闭坑矿产地)92处,占矿产地总数的79%;未利用产地24处,占矿产地总数的21%。在独立及共生的63处矿产地中,多数金矿平均品位在3~10g/t之间。在50处伴生金矿产地中,多数金矿平均品位在0.2~2g/t之间。  第二节 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一、全省金矿地质工作程度  安徽金矿地质工作程度整体不高。就单个矿床来说,勘查程度普遍不高。截至2010年底上表的116处金矿矿产地(含共、伴生金矿),达到勘探程度的18处,占15.5%;达到详查程度的37处,占31.9%;达到普查程度的61处,占52.6%。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矿产地不到全部矿产地的50%。就勘查深度来说,大多数勘查深度不超过400米。  二、金矿探矿权现状  我省已设置的金矿探矿权主要分布于沿江、皖南、五河-明光-凤阳地区。截至2010年底,全省以金为勘查矿种的探矿权320个,登记勘查面积,其中,以金为主勘查矿种的探矿权233个,登记勘查面积3542.46 km2。按勘查阶段划分,预查28个,普查154个,详查127个,勘探11个,但实际上多数详查和勘探阶段的探矿权并未达到详查和勘探程度。  三、金矿地质勘查投入  据《安徽省矿产资源年报(2010)》,2010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114828万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93882万元,占总投入的81.7%;2010年全省金矿地质勘查投入资金额为5436.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占总投入的3.7%,地方财政投入3438.93万元,占总投入的63.3%,社会资金投入1797.31万元,占总投入的33.1%。由此可见,财政投入仍是金矿地质勘查的主要经费来源,相对来说,社会资金投入金矿地质勘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与金矿勘查风险高有关。  四、金矿地质勘查成果  安徽省金矿地质勘查经历早期阶段、发展阶段、低谷阶段之后,近几年来,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复苏,金矿地质工作也渐趋活跃,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迎来了金矿勘查的新的发展阶段。我省金矿勘查先后发现了南陵县三里矿区吕山金矿、休宁县天井山金矿、泾县乌溪金矿、池州市抛刀岭金矿、南陵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等一批矿产地,是近几年安徽省重要找矿成果之一。南陵县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共生金32.985吨,伴生金17.317吨,是安徽省发现的第二个大型独立或共生金矿,该矿的发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铜陵矿集区成矿模式、成矿种类及找矿思路的认识,对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有色网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朗扑克牌印刷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