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是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还是第三人称视角

查看: 1137|回复: 9
开第一人称视角好还是第三人称~~~~???
在线时间 小时
开第一人称视角好还是第三人称???另外问下俘虏的领主或国王可以杀死吗???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三人称吧,因为有人偷袭你你看的见。
在线时间 小时
但主要还是要看嗜好。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一人称头昏,你可以试试骑马用第一人称,然后视角随马匹转动
在线时间 小时
射箭或者投掷的时候最好是用第一人称,其他时候一定要用第三人称
在线时间 小时
就我個人來說不喜歡第一人稱,玩第一人稱的冒險射擊遊戲的總是有一種壓迫感,有一種敵人總是可能突然出現的緊張強迫症,動作的第一人稱還算沒有壓力。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厭惡,自己的不能代表別人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三人称好我感觉 看个人喜好了 你觉得什么好适合你就选哪个
在线时间 小时
首先,领主和国王永远杀不死,这一点在骑砍的任何MOD都一样,还有就是第一第三人称的问题,近身格斗我推荐第三,不然看不到你周围的敌人,很容易被围死,远程的话。。。。。其实都差不多,但我个人习惯在远程攻击的时候开第一人称,好瞄准。。。(先确认周围没有敌人)
在线时间 小时
就我個人來說不喜歡第一人稱,玩第一人稱的冒險射擊遊戲的總是有一種壓迫感,有一種敵人總是可能突然出現的 ...
可怜你三秒钟,强迫癌晚期患者,话说我也有,类似枪战里面残血屏幕四周一圈红的那种
在线时间 小时
青樓白日不給錢 发表于
就我個人來說不喜歡第一人稱,玩第一人稱的冒險射擊遊戲的總是有一種壓迫感,有一種敵人總是可能突然出現的 ...
第一人称近战总怕啵到敌军的嘴
Powered by使用第三人称视角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使用第三人称视角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文/太乐哦&&
打卡学习,提出问题,给出答案
太乐哦,「打卡学习」作者,喜欢思考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对于人的性格尤为感兴趣。
某日,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RSS,好友突然发来信息:“心情不好,怎么办?”我说:“这还不简单吗?你可以去运动,去听听音乐,或者......”好友听完连忙点头称是,屁颠屁颠地离开了。后来,由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心情也不好了,痛苦了许久之后,我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我发了一条信息给好友:“心情不好,怎么办?”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一个问题,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往往能做出睿智的推理和判断,并给予适当的建议,而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则又不知所措。似乎,只有置身事外,才能让我们完美地讨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确实,人们在处理他人的问题时似乎总是比处理自己的问题时表现得更加明智,这个现象被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家伊戈·格罗斯曼(Igor Grossmann)称之为“所罗门悖论”(Solomon’s paradox),但——你也许要问——这跟所罗门有啥关系呢?好,那我们先来讲一讲关于所罗门的故事:
所罗门王,以色列王国的第三任君主,集智慧与谋略于一身。据说,在他漫长的统治时期,人们经常千里迢迢地从外地赶来寻求他的忠告。但你也许并不知道,所罗门王自己的个人生活其实是——一团糟!他的生活充满了许多糟糕的决策,他拥有数以百计的异教妻子和情妇,他很喜欢金钱,经常吹嘘自己的财富。此外,他忽视了对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指导与教育,以至于儿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暴君,所有的这一切最终导致了王国的灭亡。
根据所罗门王的故事,格罗斯曼便提出了“所罗门悖论”这个概念。他认为“所罗门悖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并做了一项研究来证明“所罗门悖论”的存在。
在他的研究中,他找来了许多处于长期恋爱关系中的人,接着,他让其中一部分人生动地想象自己的伴侣出轨了,另一部分人则想象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伴侣出轨了。最后,格罗斯曼问这些研究参与者,他们(或者他们的朋友)要怎么办?未来的生活如何展开?同时,参与者还要回答一系列用以测量他们推理与决策的明智性的问题。
结果如何?不出所料,为朋友出谋划策的参与者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表现得更加明智。
格罗斯曼所发现的“所罗门悖论”现象,引出了我们所要讨论的第三人称视角。了解第三人称视角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二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就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一切,是关于“我”的思维。第二人称视角是从“你”的角度看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而我们所说的第三人称视角,则是关于“他”的思维,是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来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所罗门悖论的启示其实也就是第三人称视角的启示,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当深处困境时,我们应该多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思考,即以一个第三者的立场,让自己与这个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视角,能够减少主观情绪的影响,增以客观性,从而使你最明智地解决问题。
格罗斯曼在他的第二项研究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实验里,仍然使用第一次实验中的伴侣出轨的情景,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全身心地投入问题之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考虑问题,不管是自己还是朋友的伴侣出轨,他们都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的想法和情绪是什么?另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以第三人称视角来考虑这个问题,即思考:“为什么他(她)会这样觉得?”“他(她)的想法和情绪如何?”
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思考朋友伴侣出轨的参与者仍然比思考自己的伴侣出轨的参与者更加明智,同时,研究还发现,当思考自己的伴侣出轨的时候,使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思考会比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思考表现得更明智。
第三人称视角有如此好处,怪不得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师喜欢鼓励来访者思考“如果你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要怎么办?”一句简单的提醒,能让求助者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以客观的态度审视自身的困境,不仅开放了来访者的思维,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概率。
当然,第三人称视角的神奇之处不限于此,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思考能有效缓解我们的抑郁情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回想一段抑郁的经历,然后要求其以自我卷入(第一人称视角)或自我远离(第三人称视角)的策略对个人经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自我远离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降低抑郁情绪。
此外,同抑郁一样严重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愤怒情绪,亦能通过第三人称视角思维得到缓解,由于第三人称视角的这些优势,于是有人提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第三人称视角把自己的经历记录在日记本中。不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是因为,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记录,可能会导致思维反刍(rumination,指反复在脑中回想负性经历,思维反刍常常导致抑郁情绪的增加)现象,这样不利于情绪调整与恢复,而第三人称视角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视角跳出了自我,此时或许才能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自我。
事实上,第三人称视角的运用并非当代所独有,如果稍有留意,那么你会发现,古今中外的许多著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庸小说等等,无不是运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小说中也叫全知视角)。历史上的大家们,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他们也都喜欢用第三人称视角来理解和看待人类。由此可见,第三人称视角早已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虽然在小说叙述中运用较为广泛,但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很少运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思考,这样的现状也许是时候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上期学习回顾:
因为近期学校里面发生了学生自杀的事件,所以对这篇文章也确实较为感兴趣。 首先春天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较低,耗氧量20%的大脑极其敏感,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不安躁动种种不良反应接踵而来。 其次是生物的代谢进入旺盛期,周围的生物体在这个季节会发出一种次声波,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内分泌的激素紊乱,从而进一步促进情绪问题的产生。 春天的气候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早晚温差大,会造成人体一些内环境的变化,免疫力下降,极易生病,同时会使人的情绪发生波动,容易引发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这些原因总是我从未想过的,这次又长了新姿势。多谢小编啦!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生美好的前提呀!
虽说“春天”是新生万物开始新的一季,抑郁症也是所有希望理解,尊敬,脱离苦海。有时候只是自己困住自己!多沟通。
→ 留下本期学习感想,下期秀出你努力的样子!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