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大战后摩拜单车ofo 比较和ofo谁能笑到最后

共享单车大战背后:摩拜和ofo谁将胜出? : 经理人分享
共享单车大战背后:摩拜和ofo谁将胜出?
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2017年4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7年4月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月新增用户超1200万,用户付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而且,共享单车日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接近网约车,成为最重要的共享出行方式之一。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共享单车在2017年Q2季度末将有望超越网约车,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公司,两种截然不同运营模式的ofo和摩拜一直被拿来做对比。关于两家谁能赢到最后的争论非常多,就最新的数据来看,ofo在四项关键指标数据上领先于摩拜。然而,从长远来说,摩拜的格局与战略其实更胜一筹,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ofo多项指标超越摩拜Trustdata最新4月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超1200万的月度新增用户中,ofo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40.4%,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23.9%;摩拜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32.8%,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50.8。ofo&4月份用户增速为摩拜的1.4倍,并且用户增速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这得益于ofo占据了低成本产品优势。初期摩拜单车的造价甚至高达6000元一辆,现在也是2000元左右的成本,摩拜选择自有打造的重资产模式导致量产能力稍弱;而ofo一开始就是从大学校园共享单车起步的,所以选择了与国内知名自行车厂建立联合生产合作的模式,比如与飞鸽、凤凰、富士达等品牌的合作,建立了供应链协同体系,量产的能力远超同行。速度就是生命。这就使ofo具有了供应链产能和低成本的产品优势,进而能够快速铺量,占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进而提高用户数总量和使用率。今年3月16日,ofo还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地区开展“信用免押金”的新运营模式。对接蚂蚁的信用体系,展开免押金信用骑服务,是ofo领先摩拜一步的关键。目前,摩拜每人299元的押金,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在尝试成本上,低押金甚至免押金的ofo,使用门槛更低,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体验ofo的服务。摩拜、ofo的迥异世界观此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摩拜是为“坏人世界”而设计的车,而ofo是为“好人世界”设计的车。摩拜假设自己将面对一群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达人。因此,轮胎被设计成实心防爆橡胶,不论扎到钉子还是玻璃碴,照样能骑;普通钢圈容易被揣歪,轮圈钢丝容易断,那就采用压铸镁合金整体轮毂;链条是全车最容易被拆卸和破坏的部件,那就干脆取消链条,设计成封闭的传动轴;刹车皮容易磨损,那就做成碟刹。2017年,摩拜展示了一辆最早投放在上海街头的车,数据显示它曾为1975位用户服务,累计骑行次数达2021次、骑行总里程达4850公里,但依然保持无故障状态。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会细心爱护它。因此,这辆车有着普通自行车的所有特征,也兼具普通自行车的所有脆弱。所有人都见证过,轮胎憋气、链条丢失、脚蹬损坏、钢圈变形的小黄车。摩拜还假设自己的用户是一群爱占便宜的小人。偷走一辆小橙车,很难且有风险:密码是变动的;车辆每次使用记录都通过网络上传,且有GPS跟踪的。一旦车辆消失,可迅速追踪到最后一个使用这辆车的用户。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是诚实的君子。因此,开锁密码是永远不变的,当你第二次见到这辆车,可以用老密码打开;关锁方式是无监管的,全凭人品。你可以刷开一辆车,然后对手机App撒谎说,“我已还车”,计费就会停止,车上没有GPS追踪。更完善的运营设计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所以ofo押金99元,摩拜押金299元。低廉的押金和极容易实现的“免费骑”技巧,使得ofo的占有率迅速成为中国第一。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由于机制设计的缺失,人人可以盗骑,但人人都无法确保良好体验。在用户体验不断下降之下,很难说ofo用户不会慢慢向摩拜靠拢。摩拜的格局与战略日,摩拜单车正式宣布“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首批入驻摩拜“生活圈”的包括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百度地图、悦动圈、神州专车、华住酒店、富力地产等8家行业领军品牌。在摩拜正式踏上平台之路前,摩拜早已作了多方准备。日摩拜单车与腾讯联合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全面升级,从即日起,摩拜单车将全方位接入全球第一大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微信。微信用户可在“微信钱包”页面的第三方服务中找到摩拜单车。日,摩拜单车联合国内十一家部委直属的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了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摩拜单车以移动物联网平台为依托,发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与ofo相比,摩拜的初始成本更高的确是其劣势,但摩拜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是在战略、格局上领先。通过对比,笔者认为摩拜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1、比后台摩拜背后是微信,微信尚未发力,摩拜基本独立发展,ofo是滴滴出行。二者相比,更看好摩拜背后的微信。微信对于膜拜的核心意义在于:它破除了新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最大门槛——下载新的APP。2、比体验摩拜采用工业级的制造,车子更结实,但是损坏率相对较低。ofo使用普通自行车,骑行体验ofo相对较好,而开锁体验摩拜更优,对于短途解决方案来说,开锁体验要优先于骑行体验,城市内道路路况很好,因此骑行体验的重要性也会削弱。3、比指标ofo全面超越摩拜,但是这些指标是否能够持久还需要时间考验。指标的背后是业务模式的差异造成的。押金作为重要门槛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如果微信决定发力,以微信的实力,实现免押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将会对ofo形成巨大的压力。4、比耐力ofo虽然短时间内实现了大量投放,但损坏率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其初期采用的密码锁方式,也造成了大量自行车的丢失和私用。随着持续运营时间的拉长,摩拜单车的运营成本优势将逐渐得到体现。5、比战略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明确,而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数据应用于出行等大数据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虽然ofo已经与成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达成了战略合作,未来所有的ofo将配备北斗导航特制研发的、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但摩拜5月19日正式宣布的“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这个“故事”显然比ofo的看点更多。&结语达尔文进化论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物种能够战胜其他物种存活下来,不是因为它更强壮、速度更快或反应更敏捷,而是因为适应能力更强。尽管目前的数据看来,ofo似乎成为了适应能力更强的那个。但共享单车的竞争,拼的是资本实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和品牌能力,更是一种综合适应能力的竞争。因为低成本运营,小黄车迅速占领了市场规模,却忽略了用户体验,从而造成高故障率,一旦市场逐步稳定,很可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文媛媛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问答|共享单车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科技舆情聚合监测平台显示:截至6月14日,本文被新浪科技网等26家媒体转载。
就在共享单车创业者感叹“颜色不够用”的时候,上周北京、西安等五个城市的街头闪出了一抹“金色”,“彩虹”阵营又加入了酷奇单车3.0版这个“黄金圣斗士”。
不知不觉,单车热已持续一年有余。身负理想和情怀的单车,没能躲过残酷的市场规则——部分公司已停止运营、倒闭出局。在日益焦灼的单车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部分企业的出局,表明共享单车市场进入了洗牌期前期。”12日,易观互联网汽车与出行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张旭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当前该市场呈现出 “双寡头”(ofo和摩拜)态势,这两家企业在体量上已具有压倒性优势。
猎豹智库近日发布的《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APP排行榜》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ofo和摩拜依然占据行业头部,渗透率和打开率都远超居于后位的酷骑单车、永安行和小蓝单车。而比达咨询近日发布的《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今年一季度ofo和摩拜共占据92.6%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看似大局已定的市场,后来者会否有翻盘的可能呢?在张旭看来,这种可能性极低。“目前单车市场上,各类资源几乎都集中在头部的企业,其他玩家占有的很少。”张旭向科技日报记者举例说,产能就是限制新玩家的一道坎。“生产自行车需要新的产品线,几大自行车整车厂的产能是有限的,生产资源已被现有玩家占据。即便有后来者想进入,没人为其生产,如何入局呢?”张旭说。
单从数据上看,这场比拼似乎已毫无悬念,俨然是两大巨头的博弈。但在艾瑞咨询行业分析师史睿看来,“目前竞争虽然激烈,但未到成熟期,还处在高速成长阶段。”史睿认为,由于摩拜和ofo两家率先抢占了市场和用户流量,因此形成了两家独大的局面,但不排除后来居上的可能。
确实,抢先进入市场给了两巨头得天独厚的先机。但在酷骑单车CEO高唯伟眼中,先机只提供“天赋”,赢得市场需要的不止是快人一步。“占据靠前的位置,主要靠抢占了有力的时机。但现在是比拼资本的时候,如果资本‘粮草’不充足,也很有可能被赶超。”高唯伟说。
“想弯道超车,就必须抓住用户的真需求,‘得用户者得天下’。”在史睿看来,从用户角度来说,技术和服务仍存在提升空间。“每辆车需要改进的点不一样。有的需要提升开锁的速度,车胎减震;有的则需要提升耐用性等等。”史睿说。
提升性能也是高唯伟的“超车策略”,他在最新发布的“黄金版”酷奇单车中加入“无线充电”“智能升降座椅”等功能。“如今琳琅满目的共享单车,就其性能而言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为满足骑行需要。但在同质化的环境中,性能上的创新可能带来机会。”
巨头占据绝对主动,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小体量公司若想“超车”,就得真刀真枪地拼用户。可看着被“黄色”“橙色”覆盖的大街小巷,“其他颜色”的空间还有多少?
“目前中小体量的共享单车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生存,有两条途径。其一可以下沉渠道,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尽可能避免与巨头的正面交锋;其二是要尽快实现盈利。”但张旭坦言,如何实现盈利几乎是整个行业都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没有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张旭看来,这场比拼已走到了“下半场”。“最后的格局,很可能是两超多强,‘双寡头’占据市场绝大份额,余下几家企业分食小部分。”
但高唯伟却有不同的看法。“作为共享单车这场游戏的后进者,酷骑单车等一批企业也在奋力拼搏,其中不乏行业黑马。凭借黑科技等不断制造更大的影响力,让行业未来格局充满变数。”
“今年年底或明年,谜底或将揭晓。”史睿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共享单车大战后,摩拜和ofo谁能笑到最后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共享单车大战后,摩拜和ofo谁能笑到最后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手牵手一起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首家“共享单车”出局,摩拜和ofo谁能笑到最后?
早先有人在滴滴投资ofo时提出,ofo已经赢了。还有ofo投资人朱啸虎说会在几个月内解决战斗。
后来又有一篇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文章声称ofo会击败摩拜。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一两年了,摩拜单车最近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依旧兵强马壮,资金链充足。
共享单车在为我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衰落的自行车行业焕发新春,2016 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 15 - 20 家,已在全国 30 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 200 万辆。而今年,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 2000 万辆。
街头各种颜色共享单车
随着众多大小资本的加入,已经开始有“共享单车”被淘汰出局。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重庆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形势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会出局,到最后可能还是摩拜和ofo的决战。
而投资的摩拜的马化腾最近和投资的ofo的朱啸虎在朋友圈有一场口水战,被好事者截图,并引起一番大讨论,摩拜和ofo谁会赢?
马化腾朱啸虎朋友圈互怼
摩拜和ofo你支持哪家呢?
尽管ofo造价比摩拜低太多,但综合长期来看,还是ofo贵
摩拜的自行车比ofo的自行车贵得多,但从折旧+维护上看,两者谁更贵,这并不好说。摩拜单车的设计目标是5年基本免维护。它采用了实心轮胎(避免破胎导致无法使用)、齿轮传动(避免掉链条导致无法使用)、非标准紧固件(避免轻易被人拆卸)、非标准自行车配件(没有自行车买家需要这些部件,也就减少了被盗、被拆的概率)、自带充电能力(避免人工更换电池或充电的成本)、以及GPS功能(用户报修后运营人员能快速找到自行车位置)。
而ofo的情况我们也在街头看见,损坏率极高,常常想使用时才发现每一辆都是坏的。
谁更好骑?
ofo打出了“骑时可以更轻松”的宣传语,而我们在体验时也能感受到,确实小黄车更轻松好骑。但摩拜的也开发lite型号,骑行体验也提升了许多。
两者都不能说已经上岸,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个人看好摩拜。失窃和破损是这种单车业务的最大敌人。摩拜方面起码已经针对这两个重要挑战进行了一轮应对,在随后的发展中相对于ofo是有先机的。
可能目前ofo占尽了便宜廉价的好处,但单车想发展长久还是得考虑失窃和破损的难题。在这么方面,ofo貌似出了所谓的“智能锁”,但最近也被扒下了外衣智能锁并不智能,只是一种宣传手段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背后ofo的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单车长远发展。
ofo所谓的智能锁并不智能
当然,别忘了,共享单车占用大量公共空间,并解决了一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拥堵问题,关乎亿万城市市民,所以最终谁赢,还得看——你懂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共享单车双雄摩拜单车VS ofo,谁将笑到最后?
我的图书馆
共享单车双雄摩拜单车VS ofo,谁将笑到最后?
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将更为热闹。第二梯队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发力,头部企业必然不遗余力地加注。 ·
09:37共享单车“橙黄大战”再次加码。日,摩拜单车Mobike宣布完成新一轮(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
在距离摩拜上一轮融资不到3个月时间里,共享单车这一概念呈现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蔓延开。优拜单车与老牌知名自行车厂商上海永久关系密切,小鸣单车获得运动自行车企业凯路仕加入,小蓝单车出自互联网+骑行运动创业野兽骑行,阿里系、腾讯、小米等等一干入局者各凭自身优势拥入市场,不完全统计,据信已达17家。他们从起跑线出发,抬头一看,橙色的摩拜单车与黄色的ofo共享单车“二骑绝尘”,已远远将其他玩家甩在身后。单从融资情况看,不考虑此次融资,摩拜已融资超过2亿美金,其最大竞争对手ofo共享单车融资早已超过1亿美金。
而这二者,在经过了9、10月份密集的融资大战之后,又打响了“铺车大战”。摩拜单车4月份进入上海市试运营,9月1日才进入第二个城市北京,而最近的三个月则迅速杀入广州、深圳、成都、宁波、佛山、厦门、武汉,这些城市地处南方,不太受天气影响。不仅仅是地区,一直以来,摩拜单车几乎不透露单车总数,直到12月底,上海总经理姚呈武在“智能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高调宣布,在大本营上海运营车辆数量达到10万辆,可以肯定,单车数量在指数增长。此外,摩拜单车推出了轻骑版Mobike Lite,规避掉骑行体验不佳、自行车造价过高两大不利因素,进一步抢占市场。
无论其CEO王晓峰接受采访,抑或是创始人胡玮炜在《一席》演讲,都坚持一贯地观点“不清楚如何盈利”。王晓峰讲得无比直白:“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为什么让他们来跟我们一起分钱?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相比而言,摩拜单车更清楚的是,目前这一阶段,以最快地速度争取更多地用户是第一要务。这同时也是诸多玩家抢在此时入场圈地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市场能够一定程度上接受共享单车这一新鲜事物,并且,市场无比巨大,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动生产线全力造车。当然,任何时候提升产品都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规模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关于摩拜单车的财务模型,最新的消息来自B轮领投方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他公开表示一辆摩拜单车6、7个月可以收回成本。
与摩拜单车针锋相对,ofo共享单车12月9日最后一次于官网公开全国单车数量为24万辆。在经过校园市场的锻炼,这家主要由年轻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创立的公司于11月17日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宣布进入全国24个城市,12月底单车数量已经达到35万,并将持续突飞猛进。ofo比摩拜单车更加注重规模,相比摩拜单车经典款早期元、如今据传降至1800元的造价,ofo单车简直便宜的不像话。换言之,ofo和类似思路的后来者,如1步单车,以更大的运营压力为代价,换取了更大的规模优势。作为高频低价的流量入口,规模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向执惠清晰地表达了对流量的看法,称只要流量足够大,才有想象空间。
从ofo第一时间向执惠给出的回复中可以一窥端倪:“共享单车行业向来不缺少资本和关注。但这个行业真正缺少的是,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且有盈利潜力的企业。现阶段,共享单车行业战役才刚刚打响,竞争还会持续数年,未来谁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共享经济提供优质商业模式和范本,才是竞争的关键。作为共享单车行业领军企业的ofo已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我们相信未来是属于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的平台型企业,我们也相信ofo会继续引领行业的持续发展。”除了规模化优势,ofo创始人戴威曾公开表示,在半数城市已实现盈利,这是ofo足以依仗的有力武器,意味着规模化红利超过了更高的运营负担,丢车、维修、调配、免费使用率似乎都不足为虑。ofo还有一大武器:多位投资人与滴滴出行投资人重合,官方表述是“不排除接入滴滴出行的可能”,合理推测,这只是时间问题。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这位曾投资饿了么、滴滴出行的明星投资家,这一次选择站队ofo。他曾公开表示“摩拜的方向不对”,并且称“90天解决战斗”。时至今日90天期限已到,战斗尚未解决,但摩拜与ofo的方向确然存在显著的不同。
想象一个场景,傍晚时分,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出现在写字楼,环顾一周无所获。她顺手掏出手机,寻找“离我最近”,几分钟后,跨上一辆单车而去。从理念上来说,摩拜单车近乎于休闲时代下的大众消费产物,是智能硬件在自行车上的延伸。摩拜单车试图向年轻人传达某种想象中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将成长自自行车王国、某种程度上受限于汽车出行、许久不骑车的消费者向自行车的方向往回拨一点点。摩拜单车更强调产品驱动而非通常所理解的运营驱动,打造4年不坏的自行车则是针对国内外既有公共自行车的高昂运营成本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在得到市场的完全印证前,先得到了饥渴了一整年的资本市场的认可。所以,摩拜单车对打折促销显得迟疑,并不十分热衷于拥抱火热的分享经济这一概念,甚至“出行最后一公里”也只是摩拜单车的一个侧面,通勤市场并不是摩拜单车的全部。值得玩味的是,宣称自己的车子最好骑的企业不在少数,摩拜单车是很少见的承认产品不好用(摩拜承认单车不好骑)的企业,而其核心竞争力恰恰是产品,并且,这一产品竟然吸引大量消费者。目前,摩拜单车APP在苹果AppStore旅游类排名免费榜首位,ofo共享单车APP排在第8。
回顾ofo从一开始试图回收校园内大量闲置的自行车,到以代工方式生产小黄车,再到与700bike合作的历程,可以发现:第一,ofo过去专注校园市场,如今则将提供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通勤市场视为核心;第二,尽管代工车辆占比早已超过90%,ofo仍不放弃回收+改造模式,这在业内已属少见;第三,ofo正在拓展休闲市场,这是对摩拜单车、小蓝单车等竞争者的回应。更重要的是,ofo坚持平台化发展战略。ofo率先在海外落地,合作方是另一知名自行车企业凤凰。ofo的理念是“只连接车,不生产车”,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将有越来越多自行车厂商与之合作。ofo不仅在打法上与滴滴的思路类似,在平台化发展理念上也有相近之处。ofo不认为四年不坏的自行车有必要性,它理解的好产品除了容易获取外便是体验好,包括车本身好骑,APP、微信公众号好用,车锁易开关等等。
一般认为,共享单车的想象力与盈利空间有如下几点:作为一个极高频的流量入口,本身具有无限可能性。这一特性显著地表现本轮新引入的投资者携程身上。携程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梁建章2016年11月“退居二线”后,专注于公司的创新、国际化、技术、投资和战略联盟。他表示,“携程关注摩拜已久,摩拜打造的智能共享单车不仅是城市短途出行工具,更为那些希望亲近、探索城市各个角落的旅行者提供了最合适的工具。相信携程和摩拜可以合力为城市旅行者打造无缝衔接的城市短途出行体验。”摩拜与携程合作前景,可远远不止梁建章的回应。短途出行很有可能形成巨头。个人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优秀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将覆盖全国,乃至形成垄断。另外,在良好现金流的情况下,庞大的押金可以尝试入局金融;用户行为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价值也不可估量;与政府合作,做成To G也未尝不可。
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将更为热闹。第二梯队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发力,头部企业必然不遗余力地加注。如果资本堆积,可能将形成长时间角力的局面。对于中小玩家,可能自觉不自觉将走上差异化小众路线。头部这两家企业,能否保持优势,并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定程度上,这场社会实验孰是孰非,从项目开始就已经决定。不过,网约车先例在前,政府将扮演何种角色,仍有待观察。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馆藏&37431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of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