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盛娱乐平台彩票平台会不会很冒险?

【图片】【深度解析】冒险岛国服究竟会不会倒闭?_冒险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62,435贴子:
【深度解析】冒险岛国服究竟会不会倒闭?
这是一个长贴 如果不更了那一定是我累趴下了当然为了升到12级楼主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趴下的毫无疑问,任何产品都有它的,冒险岛也不例外,迟早也有倒闭的一天。那么问题就在于冒险岛究竟什么时候会倒闭呢?首先从说起吧 其实此盛大非彼盛大目前冒险岛的运营商是(:GAME)而的母公司 是盛大互动娱乐(:SNDA) 盛大娱乐旗下还有很多业务,比如盛大云计算,有你(和微信差不多的软件),起点读书,酷6(目前已经卖掉)等等。在2011年10月,互动娱乐完成私有化,拆股上市。根据的数据,的Outstanding Share(流通股)只占13.11%,其余都被其母公司盛大互动娱乐和Primavera Capital(春华资本)所持有。那么的股价呢?自从大家开始唱衰盛大的2014年1月开始到目前,股价不但没跌反而上涨了50%左右。毫无疑问结论很简单,至少目前而言是不可能倒闭了,那么冒险岛呢?那么我们把目光转向财报。根据盛大在3月21日发布的2013年全年财报:Gross profit was RMB773.4 million (US$126.9 million), down 3.6% QoQ and 7.7% YoY.
Gross margin was 75.1%, compared with 71.3% in Q3 2013 and 76.5% in Q4 2012.没错,利润较前一年而言下降了7.7% 但再不济也有7.73亿人民币。一年挣7.73亿的生意相信脑子没坏的话还是会继续开下去的。那么玩家数量呢?回到财报:Average Monthly Active Users (average MAU) decreased 3.8% QoQ from 18.4 million to 17.7 million, primarily due to the typical effects of seasonality as the third quarter includes China's school summer holidays and therefore allows the Company to attract more users than the fourth quarter.Average Monthly Paying Users (average MPU) remained essentially flat QoQ at 2.9 million. 总体活跃玩家数量降低了,但付费玩家数量持平。毫无疑问支撑的是付费玩家而非付费玩家。也就是说支撑的游戏支柱并没倒,保持持平。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会计方面,Quarter3包括的是7、8、9月,也就是中国大陆暑假的月份。而Quarter4是10、11、12三个月份。对于广大的学生党来说,在Quarter4玩的人数会大大降低。而从总体玩家数量上来看,的确体现出了这点。但付费玩家却保持了持平。一方面证明了支撑游戏的并非是这些季节性很强的学生党,一方面说明了有更多的非付费玩家变为了付费玩家。从上面的分析中,很明确的是的支柱,也就是客户群并没倒。尽管并没有具体涉及到冒险岛的玩家数量。那么这么多玩家里,究竟有多少是玩冒险岛的呢?很遗憾楼主找不到直接列明冒险岛有多少人在玩的数据,于是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也就是网站流量来分析。提到网站流量就不得不提到Alexa,全球最大的流量统计网站。Alexa提供了域名(sdo丶com)的具体流向来源。可以看到第四个就是冒险岛官网mxd丶Sdo丶com,占总流量4.51%第一名是在线的主域名,所有的盛大服务可能都有涉及,无视掉。第二名是楼主根据上海市ICP备案,查到了是有你的网站。盛大有你上面已经有提到,是一款社交工具而非,无视掉。第三名是广告平台,并非,无视掉。好了排名第四就是冒险岛,也就是说冒险岛是在里面网站流量最大的!尽管并不能直接证明冒险岛就是所有里玩的人最多的,但至少能说明冒险岛在盛大所有游戏里还是很有分量的。实际上我们往下看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域名,比如龙之谷,永恒之塔等等。但他们的Alexa排名都没有冒险岛高。也就是说,冒险岛实际上还在的收入和盈利中,贡献非常大的比重。那么这么挣钱的一款,想必还是不会轻易放弃关门走人的。也许你说冒险岛玩家不满情绪很重,但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而非考虑你玩家怎么想。对于财报真实性有质疑的请直接联系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质疑。那么Nexon方面呢?二楼继续。老子可是写了很久的!!
萌趣冒险造物网游「冒险岛2」,11月23日游戏内容七重升级!开启新冒险·序章,助力岛民轻松冒险!
好厉害!前排
小学的时候就听人说冒险岛要倒闭
直接给答案啊
我是前排!!!!
前排。冒险永存。
2楼肯定没了点击只看楼主吧。Nexon Co.Ltd(TYO:3659),又称N社,是冒险岛的开发公司,在日本东京证交所上市。N社旗下有很多游戏,比如DNF,跑跑卡丁车,冒险岛等等。N社也是大家脑海中的大救星。目前岛吧普遍观点是冒险岛的坑爹式运营方法完全是盛大的主意。N社一向拥有良好的口碑。当然楼主想说的是,在没有任何Nexon和盛大的合作细节流出的前提下,我们并不能假设Nexon在国服冒险岛的运营方法中没有添油加醋之嫌。同样凭靠楼主的主观判断(没有任何确凿证据),Nexon应该在国服的运营中很有话语权的。好了抛开这些,回到Nexon,关注一下Nexon在中国大陆的收入才是我们分析的主要来源。从2013年的全年数据来看,中国大陆在Nexon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甚至超过韩国本土,为全球第一。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目前是Nexon的第一收入来源。需要注意的是,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陆比重所占更大。韩国本土收入甚至有些可怜。也就是说,中国大陆是目前Nexon的最大市场,是任何地区都不能比的,尽管冒险岛只是Nexon游戏其中之一。那么Nexon会脑残的扔了每年有增长,还是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大陆游戏市场拍屁股走人么?想必不会。Nexon会让其中贡献收入的冒险岛关门滚蛋么?想必不会。那么通过如上的分析,结论很简单。不管是Nexon还是盛大,都不会让冒险岛关门的。那么全球冒险岛有那么多服务器,有关门的么?什么条件下才关门呢?请点击只看楼主继续往下看。
私人教练,全民健身先驱者,引领健康新潮流的行业
就拿一个关门大吉的Maplestory Brazil(冒险岛巴西服务器)来说吧。第一篇新闻是说巴西冒险岛关门大吉的,没什么特别的。当然也有提到巴西冒险岛更新慢。第二篇分析了一下原因。巴西冒险岛是全球更新最慢的。玩家因为长期不更新都拍屁股走人了最终只能关门大吉。回到国服,虽说楼主已经很久没关注冒险全球进度了,但貌似国服目前进度是除了韩服之外全球最快的。于是和巴西冒险岛不更新关门大吉一点都扯不上。看来是不会因为不更新关门了。顺带一提,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冒险岛还有一个东南亚服务器(MapleSEA)。相对GMS、KMS、JMS来说那肯定是很小很小了。不过还在运营中。今天楼主找到了一个小工具能显示东南亚服务器的在线人数。写这个工具的哥们说呢,他是个程序猿。发现了一种检测冒险岛服务器负载的方法。很遗憾没有国服的在线人数。根据他检测来得负载呢,冒险岛东南亚服务器只有1786人在线。虽说不能判定国服有多少人在线,但光工作室相比也要比这个数字要大的多了。而且冒险岛东南亚服务器就没有工作室了么?于是结论很简单,这么小,这么少人的服务器目前都还在运营没有关门,国服冒险岛想来更不会关门咯。于是通篇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楼主也要去做饭了。结论很简单:不管冒险岛什么时候会关门,最近恐怕是不能关门大吉咯。推理上我可能犯错么?
H壕归来水帖
管他倒不倒闭,反正已经退岛了,冒险岛新鲜血液注入太少,今后人们的信息网里大概会谈论LOLDOTA12GW2FF14等等,提及冒险岛会怀念但是不会回归,再过几年,土豪们奔3后,玩家会流失大,小学生中学生又不愿意来,到时候估计就倒闭了(个人见解请轻喷)PS:盛大今后要投资房地产,你懂的
点亮12星座印记,
会火,数据技术帝。。
┉┉┉₯㎕┉┉┉ 绘梨衣&sakura|我们都是小怪兽,有一天会被正义的奥特曼杀死
N社就喜欢让盛大背黑锅
…   谁能打出“饕餮”俩字,我就认作他爹,打不出来认我做爹,现场叫爹,绝不抵赖!
貌似你跟他的聊天记录有部分反馈到我这里
你为何这么叼
点亮12星座印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高盛:不要对今年美股抱太大希望|高盛|美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高盛:不要对今年美股抱太大希望
  分析师在报告中称,预计标普500指数今年表现平淡,年底时位于2100点左右,与当前水平相当。股指已达合理点位、企业收入增长平平、资金从ETF和共同基金流出、经济增长温和,都是美股不会大涨原因。不过高盛认为美股也不会大跌。
  高盛分析师David Kostin在报告中称,美股走平就是新的“上涨”。2015年底前,美股不会有太突出的表现。
  尽管近几年美股都实现了年度两位数的增长,但高盛认为2015年美股表现得会很平淡。高盛预计年底时,标普500指数位于2100点左右。周一,美股也达到了2100点水平。
  对于为何对美股保持谨慎观点,高盛分析师们在报告中称有四点原因:
1. 根据高盛的计算,标普500指数目前已达到合理点位。
2. 美国企业收入增长平平。尽管有一些行业收入实现增长,大买多数企业收入与之前持平。
3. 资金从ETF和美国国内股票型共同基金中流出。今年,美国国内股票型基金出现近年来首次资金净流出。而此前的情况是,资金从主动投资的共同基金中撤出,流入到被动投资的ETF中,两者一进一出相互抵消。目前,资金流入专注于国际领域的投资,流入的共同基金和ETF规模总计达1870亿美元。
4. 经济增长温和。高盛预计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速为2.6%。
  高盛对12个月后标普500指数的估值为2150点。再往后,高盛预计标普500在2017年可以达到2300点。
  尽管高盛对标普500的估计不算乐观,但也并不悲观。高盛认为,未来几年不太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油价下挫、中国经济局势不稳、欧洲经济有不确定性,这些负面因素都不太会影响到美国。高盛指出,从时间来看,美国经济扩张的时长为6年,时间较久,但复苏程度很缓慢,目前只是走到了经济周期的早期或是中间阶段。
  周一,尽管美股早盘低开后下挫,但此后拉起,道指自盘中低点大幅上涨200余点。标普500指数收盘也位于2100点上方。
文章关键词: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前言:高盛的政府,高盛的美国(1)2008 年,一场危机席卷美国乃至全球:从房贷业蔓延到整个金融业,从金融业蔓延到实业界,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美国股市跌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水平:道·琼斯指数从14164 点跌到6700 点。华尔街的墓地上又添许多新坟:曾经显赫无比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公司、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一个个倒下了;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在一只脚踏进坟墓时,被美国政府拉了回来。然而,高盛公司仍然健康地活在华尔街上,活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里,笑看“朋辈成新鬼”。在美国联邦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与执行中,高盛的人员无处不在,而领导美国应对这场危机的那位前高盛ceo 则成了华尔街的国王,被称为“亨利国王”。美国人有理由担心,“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国正在成为“高盛所治”、“高盛所享”的美国。高盛,这个有着139 年历史的公司,历尽危机没有倒下,反而愈加强大;在风云变幻中,曾经令它望尘莫及的华尔街豪门一个又一个地消失了,而它的血脉日益兴盛;无论白宫如何变换“大王旗”,总少不了它作为左膀右臂;当它开口说话,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听。高盛是怎么造就出历史上最成功的金融公司的?一、不死的高盛在华尔街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库恩罗布公司、狄龙雷德公司、所罗门兄弟、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德崇证券这些声名显赫的投资银行。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投资银行“主力承销商” 成员中还没有高盛。到20 世纪末,库恩罗布公司、狄龙雷德公司这些华尔街上曾经的巨大身影消失了,让活着的高盛不能不生出“访旧半为鬼” 的感叹。在高盛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中,外部的危机加上自己的错误,它曾几度几乎落得与朋辈同样的命运。然而,高盛每次都大难不死,反而愈加强大。二、接管美国1863 年,林肯总统留下了“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名言。2008 年7 月1 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与政治评论家戴维·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评论中说:“在过去的数年中,高盛已经接管了大部分美国联邦政府。在未来的数年中,他们可能接管整个美国。”7 月1 日以来,金融危机天赐良机,高盛加快了接管的步伐。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被高盛的人控制,在“财富全球500 强” 中高居第35 位、“《富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 强”中高居第18 位、全球有着万雇员的美国国际集团也落入了高盛之手。在2009 年上台的奥巴马政府中,美国将看到高盛前ceo、前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留下的浓重身影。在美国,媒体已经开始叫“高盛政府” ,而不是“高盛集团公司” 了。三、高盛说话,全美国都在听高盛说话,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不听。是高盛出身的前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话让雷曼兄弟破产,也是他的话让贝尔斯登、美国国际集团死里逃生。所以,美国《新闻周刊》2008 年9 月29 日在封面上称其为“亨利国王”。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中,掌握着美元发行权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而高盛则是美联储的最大股东之一。前言:高盛的政府,高盛的美国(2)在全球能源市场中,高盛的角色与影响力无处不在。是高盛杜撰出“金砖四国”、“新钻11 国”等概念,于是全球的资金蜂涌进入巴西、中国等所谓“金砖四国”以及越南等所谓“新钻11 国” 。随即,巴西股市bovespa 指数从2002 年9 月的9000 点暴涨到2008 年5 月的73000 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1月的1300 点暴涨到了2007 年10 月的6200 点,越南指数从120 点大涨至1200 多点。在高盛不再那么起劲地高谈阔论“金砖四国”、“新钻11 国”的美好未来之后,巴西股指跌到了2008 年12 月的37000 点,中国上证综合指跌到了1800 点,越南股指跌到了400点。四、天下精英,争入高盛据报道,1990 年,耶鲁大学超过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向高盛投了求职简历。高盛凭什么吸引美国精英们?凭的就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失业人口近500万的2008 年,高盛的薪酬总额110 亿美元,平均每位高盛员工可以获得34 万美元。亨利·保尔森说,高盛是一个很难进去、进去了很难升迁也很难待下去的地方。能够进入高盛并且成功地在高盛待了下来的就成了华尔街精英中的精英。五、由来已久、无所不至的影响高盛对美国的影响不是始于2008 年的金融危机,而是由来已久。这场金融危机不过是让无数一直在影响美国的高盛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已,让本已左右着华尔街、左右着美国的高盛更增强了它掌控美国的势力而已。高盛对美国的影响也不止于美财政部,有着高盛血统的人遍布美国金融业,他们影响着美国公众视听,而当今金融专业学生要学的一些最重要金融模型也是高盛人的研究成果。高盛的影响也绝不限于美国境内。六、布局中国一些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是在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的帮助下进行的;一些中国国有企业的出售也是在他们帮助下完成的,而售价也是高盛确定的。高盛以亿美元注资中国工商银行,一年之后获得40 亿美元的净利润;以约亿美元投资中国西部矿业,一年之后变成了大约10 亿美元。面对中国国内证券公司的艳羡眼神,高盛也许在心里说:“不是我们水平高,而是有些人太无能。”亨利·保尔森与高盛前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说,“人民币汇率至少被低估20%” ,“人民币更加快速地升值是中国最佳利益所在”,“人民币升值12%,可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让人民币升值;又在2007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人民币升值做出如下理论说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从中航油到到东航、国航,再到深南电,中国企业一次次落入了高盛的能源陷阱。*曾说,将来中国要出问题的话,肯定出在农业上。于是,高盛在中国养猪,收购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公司。从金融到农业,中国的各行各业都留下了高盛的印记。七、总结高盛高盛不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司——它的139 年历史甚至比不上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的158 年;高盛也不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高盛在全球的雇员才3 万人,不到花旗集团全球雇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摩根士丹利的雇员总数也比高盛多了50%;高盛没有显赫的背景——它的创始人出身卑微、它的后继领导们也大多不过中产阶级出身而已;高盛也并不是从不犯错——它的错误曾让它声誉扫地、濒临破产。那么,高盛凭什么能延续其不衰的血脉?高盛凭什么将美国财政部变成了自己的一道“旋转门”?高盛凭什么将美国政府变成了“高盛的政府”?高盛凭什么它说话,全美国都得听?高盛凭什么能够影响中国的改革?第一节从初创到声誉扫地一、初创1869 年,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德门在纽约曼哈顿南部创建马库斯·戈德门公司(marcus goldman & co.),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公司只有一个办公人员与一个兼职簿记。每天早上,马库斯从附近的珠宝商手中收购商业票据,然后卖给附近的银行,从中获得微薄的利润。1882 年,戈德门·马库斯邀请小女婿山姆·萨克斯(samuel sachs)加入公司。1885年,高盛采用现在的名称: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马库斯退休后,他的儿子亨利掌管公司。凭着高盛的声誉,亨利有能力赢得客户,而亨利的好友雷曼兄弟公司创始人之子菲利普·雷曼有的是钱,于是,亨利与菲利普很快联手,共同包销股票的发行,所得利润对半分成。在20 世纪初的近30 年中,高盛与雷曼兄弟的成功合作让它们占据了ipo 市场的绝大部分。然而,20 世纪20 年代末,两家公司关系恶化,因为高盛觉得自己带来了客户,理应得到更高的声誉与超过50%的利润。1936 年,两家公司公开决裂;此后,虽然表面上相互尊重,但两家公司之间的敌对关系一直持续到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二、1929 年声名扫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股市不断攀升。1928 年12 月,在合伙人之一的威迪尔·卡钦斯主持下,高盛成立投资信托公司,并命名为“高盛交易公司”。在投资者眼中,“高盛交易公司” 是由享有盛誉的“高盛公司”发起、运营的,而且高盛公司还是高盛交易公司的公开持股者。因此,他们认为,将资金交给高盛交易公司是安全可靠的,高盛交易公司发行的股票受到狂热的追捧。已故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斯雷思在关于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溃的著作《1929 年大崩盘》(the greatcrash 1929)第三章的标题就是“我们信任高盛”。1929 年10 月24 日,美国股市突然崩溃。高盛交易公司的股票价格从326 美元一股狂跌到*美元一股。作为20 世纪最大的投资失败案例之一,高盛交易公司的失败对高盛是灾难性的打击。首先,它使高盛声誉扫地——在随后的五年中,高盛没有能够作为主承销商获得一起证券包销业务。高盛直到1935 年才停止亏损。高盛交易公司的失败导致高盛名声扫地,加上大萧条的到来,高盛在1929 年已处于破产的边缘。第二节抢占交易先机一、重建高盛的声誉1930 年,高盛选择沃尔特·萨克斯与悉尼·温伯格一起领导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悉尼·温伯格1907 年来到高盛,作为杂务员助手,他的工作包括给高盛合伙人擦皮鞋,领取每周3 美元的工资。在加入高盛二十年后,于1927 年成为高盛合伙人。悉尼·温伯格不仅重建了高盛的声誉,并带领高盛走出大萧条的阴影。1956 年,悉尼·温伯格实现一项伟业——完成了福特公司*亿美元的ipo,从而使高盛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1947 年1 月,悉尼·温伯格认识了亨利·福特二世,从而成为福特这个当时美国最大的公司继承人的顾问。在随后的很多年中,温伯格一直为福特二世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却从未提到服务费用问题,高盛的员工甚至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温伯格的这种无私奉献、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获得了亨利·福特二世的信任。1956 年1 月,亨利·福特二世接受他的建议,发行价值7 亿美元的股票。这是当时为止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而主承销商就是高盛。上市当天,温伯格的照片上了《纽约时报》头版。此后多年,福特只使用高盛的服务,成为高盛最重要的客户。其间,高盛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是开始风险套利,并对之进行创新。1933 年进入高盛的格斯·利维逐渐成为华尔街最成功的风险套利者之一。其后,他将风险套利应用到公司并购之中,进行并购套利。在日后成为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的另一高盛金融天才罗伯特·鲁宾的帮助下,格斯·利维在套利市场上为高盛确立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约翰·加尔布斯雷思在《1929 年大崩盘》第八章“后果(二)” 中说:“我们在这里应该纪录另一个幸运的结局。高盛公司挽回了因其子公司违法而被败坏的名声,恢复了从前诚信、保守的习惯,并且因经营证券业务一丝不苟而闻名。”在1929 年以后的惨淡岁月中,如果不是悉尼·温伯格的坚韧不拔,曾经声名狼藉的高盛可能早已进入1929 年危机中破产公司名单之列;如果不是格斯·利维等人敢于创新,高盛也无法在80 年代以后与对手竞争中处处占得先机。二、转向交易1969 年,悉尼·温伯格去世。在为高盛创造利润方面仅次于的格斯·利维自然成为高盛高级合伙人职位的唯一继承人。他们的继任再次向高盛雇员表明,无论是谁,只要能够为公司带来客户与利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地位。这就是高盛一贯的特色。选择格斯·利维继任是一个非同寻常而关键性的决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决策。那时,高盛的竞争对手的高级合伙人都是银行专业人员,而利维却是交易员。在温伯格时代,高盛内部就开始了两个发展方向之间的竞争:温伯格领导的投资银行方向与利维领导的证券交易方向。以证券交易成名的格斯·利维的继任促进了高盛在证券交易业的发展,从而让高盛在80 年代开始的证券交易业务浪潮中抢得了先机。利维对高盛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他让高盛重新确立的对待风险的态度,他主张利用合伙人的资本进行有节制的冒险,以让高盛获得更多的利润。他将交易风险带到了高盛,让高盛对此后各种风险业务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他为高盛立下了“长远上的贪婪” 这一格言——只要长远上能够赢利,短期内的交易损失不用担心。1970 年,拥有70 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件,再次给高盛造成了声誉上的损害。破产导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的商业票据无法归还本金与利息,而它们绝大部分是由高盛承销发行的。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发现——美国联邦法院、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也认定——高盛知道宾州中央铁路公司财务状况正在恶化、走向破产,却仍然在为它承销证券。第三节进入一流投资银行一、高盛“经营原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继续靠公司领导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等非规范方式可能难以传承客户至上、团队协作等高盛文化。于是,高盛在20 世纪80 年代初便制订了14 条“高盛经营原则” ,高盛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这些原则。“高盛经营原则” 第一条,“客户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我们能够让客户满意,成功就能随之而来。”第二条,“我们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员工、资本与声誉。如果这三者任何一个受到损害,声誉是最难以恢复的;我们要致力于完全遵循规范我们的法律、规定与道德准则的字面含义与精神。我们的持续成功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坚定不移地遵循。”第十四条,“正直与诚实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希望我们的员工在自己从事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公司工作,而且私人生活——中,维持高度的道德标准。”二、1974 年的反恶意收购1974 年,老对手摩根士丹利为高盛提供了一个让它受益无穷的发展机遇,而高盛则成功地抓住了这一机会。1974 年以前,美国公司与投资银行家的行规是:如果一家公司要收购另一家公司,它应该尽可能吸引或者说服对方同意,绝不应该主动而且公开强行收购,即所有并购都必须是善意的。但是,1974 年7 月4 日,这一行规被当时投资银行界信誉最好的摩根士丹利改变了。当时,摩根士丹利代表inco 公司以每股20 美元的价格恶意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esb 公司。esb 老板向高盛紧急求救。在高盛的帮助下,inco 最后付出了每股41美元的代价才收购成功。高盛随后宣布,高盛将拒绝为恶意收购者提供服务。1974 年7 月的这起恶意收购案件与高盛的这一公开保证对高盛的积极影响无法估量,因为很多公司的高管现在开始担心自己的公司可能遭到别的公司强行收购。于是,这些公司高管都将高盛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三、错失机会1989 年迈克尔·刘易斯出版了描绘所罗门公司兴衰内幕的《说谎者的扑克牌》一书。在这本半自传性畅销书中,刘易斯说,在80 年代的华尔街,只要你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然而,高盛却在当时发展最快的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上错失了很多这样的机会。1981 年9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放松对合作性金融机构“储蓄与贷款协会”的管制,允许它们出售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从而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业务提供了无法想像的巨大发展空间,美国由此出现了持续至今并导致2008 年金融危机的资产证券化浪潮。对于华尔街上这些变化,高盛一方面因为未能预见而缺乏准备,另一方面担心这种业务风险太大,因此没有积极开拓这些业务,而是继续专心证券交易。直到后来看到这些业务利润实在大,才奋起直追。但是,直到90 年代,高盛在这些方面的业务才有真正改观。四、高级合伙人的内幕交易虽然自美国《1933 年证券法》、《1934 年证券交易法》颁布以来,内线交易是非法行为,但直到1985 年,美国sec 一直并没有严格执行禁止内线交易的法律。1985 年5 月,美林公司发现可疑交易,并报告给sec。sec 经调查发现,德崇证券的丹尼斯·莱文涉嫌价值1200 万美元的内线交易,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丑闻,将一个又一个公司卷了进去。很多著名金融界人士也牵涉在内,其中包括伊万·博伊斯基、德崇证券的迈克尔·米尔肯。伊万·博伊斯基是当时最著名的并购风险套利家。通过并购风险套利,他为自己创造了2 亿美元的财富。1986 年,伊万·博伊斯基被判史无前例的1 亿美元罚款、监禁3 年半,以及终生禁止从事证券业。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斯图尔特在1992 年出版的畅销书《贼窝》中对这一年发生的内线交易案件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这本书到2008 年已经出版到第8版。伊万·博伊斯基也成了1988 年好莱坞影片《华尔街》男主角的原型。第四节繁荣与挫折一、 年的繁荣高盛以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90 年代。1991 年,高盛的税前利润为*亿美元,而1993 年,公司的税前利润更达到27 亿美元。这让英国《卫报》在头版头条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坦桑尼亚和高盛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区别?”《卫报》的答案是:“一个是非洲国家,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2 亿美元,用于2500 万人的消费。另一个是盈利27 亿美元的投资银行,盈利的绝大部分在161 个人之间进行分配。”1993 年,高盛的合伙人人数为161 人。二、1994 年的挫折为了从 年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美联储将短期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短期利率的低下,造成了 年间美国债券市场的繁荣。然而,到1993 年,美国经济已经恢复过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于是从1994 年2 月4 日开始,美联储提高短期利率,到1995 年2 月,美联储连续7 次提高利率,短期利率已经从*%提高到6%。利率的提高导致债券市场出现雪崩式的下跌。1994 年12 月,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政府因为债券投资上损失17 亿美元而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破产案件。在该县破产前,负责该县资产投资的县财政局长罗伯特·西特伦居然因为出色的投资业绩而连续七次成功竞选连任,并数次被美国一些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基金管理人之一。1994 年该县破产后,西特伦承认自己对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一无所知。在对六项重罪指控服罪之后,西特伦被判处5年缓刑以及从事社会服务1000 小时。对于债券市场的这一变化,高盛也没有做好准备。1993 年12 月,即高盛1994 年会计年度的第一个月,高盛在一个月中创造了*亿美元利润的历史纪录,这是1993 年普通月份利润的*倍。就在高盛认为自己的盈利势头不可阻挡时,在1994 年2~12 月份的11 个月中,高盛盈利只有*亿美元,这使1994 年的业绩成为公司十年来最差的。90 年代初的高盛在全球的快速扩张、向高风险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1994 年业绩下跌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量优秀雇员的离去与大量合伙人选择退休。合伙人的离去表明,高盛面临的不仅仅是业绩问题,更是信心的丧失与团体精神的动摇。英国《金融时报》评论1994年的高盛说,它“失去了合伙人、声望和道德”。第五节上市之后一、上市1994 年9 月乔恩·科尔金被任命为高级合伙人与公司董事长,亨利·保尔森为副主席,他们在危机中接管了高盛。1994 年底由科尔金与保尔森主持的高盛合伙人会议被认为是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在会议上提出公司将进行调整组合,降低对交易业务的依赖,重新重视团队精神与对客户的服务,而保尔森则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削减成本,严格控制风险。1994 年的挫折对高盛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它让高盛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正。公司经营业绩迅速改善。1995 年,科尔金提出到2010 年,公司税前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这一目标不切实际。1999 年5 月,高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业公司上市案件之一。高盛的上市标志着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不再存在。二、内部权力之争从1998 年开始,高盛内部又发生了一场高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内部权力斗争。1998夏天,当时ceo 科尔金将精力集中在协助美联储救援ltcm 时,亨利·保尔森在两位联席首席运营官约翰·赛恩与约翰·桑顿的支持下,成功夺取了高盛的领导权。科尔金被迫辞去ceo 的职务。被迫辞职的科尔金虽然被任命为副总裁,却再也没有进入高盛的办公大楼,而是在自己的卧车中办公,以免碰上那些羞辱他的人。不久,他从高盛退休,全身投入政界,并成功竞选美国国会参议员。四、上市之后2003 年,约翰·赛恩与约翰·桑顿先后离开高盛后,2006 年5 月,保尔森勉为其难地离开高盛,就任小布什政府财政部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被任命为高盛主席兼ceo。在随后的几年中,高盛出身的人先后控制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花旗集团、美林公司、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还有白宫办公厅。第一节朋辈皆成鬼1990 年,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洛恩·彻尔诺在《摩根帝国:一个美国银行业王朝与现代金融的兴起》一书中说,在金融界,人们用“主承销商”一词来指代全球最出色的投资银行。据洛恩·彻尔诺的说法,历史上,“主承销商”的成员包括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库恩罗布公司、狄龙雷德公司、所罗门兄弟、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承销商” 成员只有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库恩罗布公司、狄龙雷德公司,而摩根士丹利则常常作为承销团的领头公司出现在主承销商名单的第一位。20 世纪70 年代底之前,“主承销商”中还没有高盛。然而,到2008 年,这些曾经让人们敬畏的身影一个一个地从华尔街消失了,活着的只有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在美国投资银行中,成立于1923 年的贝尔斯登虽然仅名列第六,却是近几年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之一。2007 年,贝尔斯登在“财富全球500 强” 排名第445 位。在 年的金融危机中,贝尔斯登损失32 亿美元。2008 年3 月17 日,jp 摩根提出以每股2 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而在2007 年1 月,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高达每股172美元。在2008 年金融危机中,美林亏损500 多亿美元。9 月15 日,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约500 亿美元收购。有着94 年历史、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零售商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的美林证券公司寿终正寝。2008 年,美林在“财富全球500 强” 排名第100 位。1914年创建美林公司的查尔斯·梅里尔在1956 年去世前,曾被华尔街历史学家称为“五十年来金融市场造就的第一个真正的伟人”。“第一个真正的伟人”创建的美林在伟人去世半个多世纪后不得不卖掉自己以避免破产。2008 年9 月15 日,雷曼兄弟公司算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山崩之猛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造就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件,其负债总额6130 亿美元,资产总额6390 亿美元。此前,最大规模的公司破产案件为2002 年7 月的世界通讯公司,其总资产规模也只有1040 亿美元。成立于1850 年的雷曼兄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2008 年,雷曼在“财富全球500 强” 高居第113 位。20 世纪80 年代,所罗门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创新曾让它的业绩如日中天。1998年,所罗门与旅行者集团合并,随着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于1998 的合并,最终成为花旗集团的一部分。在高盛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中,外部危机加上自己的错误,高盛曾几度几乎落得与朋辈同样的命运。然而,高盛每次都大难不死。第二节2008 年金融危机中的完卵(1)没有多少人预料到,2008 年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会如此严重,影响会如此之广:从房贷业蔓延到整个金融业,从金融业蔓延到实业界,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一、华尔街:一个时代结束了几十年了,美国人没有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 年11 月一个月中,美国万人失业,这是34 年来失业人数最多的月份。美国经济学家们相信,这场可能持续到2010年春天的衰退将是1929 年“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衰退。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华尔街也没有经历过如此重大的变故。那时,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先后上市,投资银行以其无与伦比的赢利能力作为华尔街——甚至美国金融业——王者的时代开始了;差不多同时在大西洋对岸的英国,撒切尔政府引发的金融“大爆炸”永久性地改变了伦敦金融市场,暮气沉沉的伦敦重获了挑战华尔街的活力。2008 年,曾经是mba 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与美林因巨额亏损被收购了;雷曼兄弟破产了;活着的摩根士丹利、高盛将自己从投资银行变更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业——特别是华尔街——就这样以极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投资银行作为华尔街王者的时代。1、被震惊的格林斯潘大街上的芸芸众生没有预料到不足为奇,但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料到,市场监管者没有预料到,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没有预料到。小布什的财政部长、高盛前ceo 亨利·保尔森一再拍着胸脯保证说,美国的银行系统没有问题。2008 年9 月15 日,他还说:“我必须说,美国的银行系统安全而牢靠。”然而,仅仅一个星期之后,保尔森就向国会提交了7000 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方案,并要求国会在一个星期内迅速通过。经济学家们与市场监管者对损失程度的估计表明他们毫无准备。这也许就是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时没有降息、更没有果断采取援救行动的原因,并因此招致高盛出身的美国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吉姆·克莱默说美联储“什么也不懂”。2008 年10 月23 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管与改革委员会” 就这次金融危机进行的听证会上,承认自己对“目前的状况感到震惊,难以置信”。能够让以见微识著而著称的格林斯潘“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的事情恐怕只能是百年一遇的奇闻异事。在美联储主席任上,格林斯潘就是以其见微识著的能力调控美国经济,让美国经济波澜壮阔地经历了持续近十年的繁荣。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的这番话一经媒体报导,人们这才发现自己正亲身经历着1929 年“大萧条” 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也应声而跌。2007 年7 月9 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创下了14164 点的历史最高点。但好景不长,8 月15 日,下跌到13000 点之下。此后,股市暴跌在全球司空见惯。到2008年11 月26 日,以标准普尔500 计算的美国股市在2008 年的损失已经超过了总市值的50%,而在“大萧条”的 的三年中,美国股市损失为80%。2、财富500 强公司的破产次贷危机以来,全球被收购、被政府接管或者破产的主要金融机构与非金融公司已经数以百计,其中就有美林、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aig)、贝尔斯登、美联银行这些名列“财富全球500 强”、曾经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第二节2008 年金融危机中的完卵(2)2008 年12 月3 日,美国三大主要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的ceo再次到华盛顿向美国联邦参议院请求340 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为了获得贷款,三位ceo 保证,放弃使用公司专机、未来一年只领取1 美元的年薪。为了表示诚意,他们从宾州驱车800多公里到华盛顿,而没有乘坐公司专机。二、高盛:倾巢之下的完卵在金融危机山呼海啸般的席卷之下,说高盛毫发无损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在众多“财富全球500 强”接连倒下的时候,高盛不但活着,而且遭受的损失不过是皮肉之痛而已;危机之中高盛仍然能够延续着它自1999 年上市以来直到2008 年第四季度才出现亏损的能力。问题是,高盛靠什么延续其不亏的纪录?“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将衍生金融工具称为“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量子对冲基金创始人、著名金融家乔治·索罗斯也就金融机构使用过高的杠杆率发出过警告。为什么同样制造、贩卖、使用了大量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高盛在杀伤别人的同时,自己却没有为其所伤?同样使用了将近30 倍的杠杆率,为什么高盛能够完好地生存下来?1、损失仅38 亿美元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三家投资银行消失了,aig 在一只脚已经踏入坟墓的时候被美联储用1700 亿美元纳税人的钱拉了回来。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遭受重创,损失144 亿美元。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损失惨重,花旗集团的ceo查尔斯·普林斯于2007 年11 月下台。花旗自己估计,2010 年年底之前,花旗几乎不可能盈利。据彭博社统计,到2008 年8 月中旬,全球损失超过100 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已有14家,花旗以损失551 亿美元高居榜首,美林以亏损518 亿美元紧随其后。中国银行也损失了20 亿美元并名列第43 位的情况下,高盛以损失仅38 亿美元而名列32。2、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从有了衍生金融工具以来,金融市场中每次重大的损失几乎都同它有关。1995年,尼克·利森投机于东京股票交易所的日经225 指数期货失利,导致有着233 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遭受14 亿美元损失而破产。1998 年美国对冲基金ltcm 因为亏损46 亿美元而几乎倒闭案件中,也有使用了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原因。中国公司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也屡遭惨重损失。2005 年,中航油因为石油期货交易而在新加坡亏损*亿美元;2007 年,“国储铜”在铜期货交易中亏损9 亿美元。2003 年4 月致公司股东的信件中,“股神”巴菲特就将衍生金融工具称为“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巴菲特警告说,如果不加控制的话,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将不仅会伤害衍生金融工具的卖家和买家,而且会殃及整个经济。不幸言中,巴菲特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2007 年以来,正是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o)等衍生金融工具大幅度缩水导致了贝尔斯登、美林遭受巨额亏损而被收购。雷曼兄弟因在美国抵押贷款衍生工具业务上连续40 年独占鳌头而业绩彪柄,但雷曼兄弟也正是因为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上的亏损而破产。面对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业务这一可能损人并害己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高盛也没有能够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它也和其他所有投资银行一样,大量制造、贩卖与使用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房贷衍生证券已经被视为“有毒的废弃物”,高盛发行与持有的一些房贷衍生证券则是毒性最强的废弃物:在高盛发行的这种债券中,有些债券的信用等级在2007 年恶化速度之快超过任何其他公司发行的类似债券。很多人将这次危机中金融机构的破产归因于它们使用了太高的财务杠杆。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在10~15 倍左右。自2003 年以来的5 年中,雷曼兄弟的杠杆率从23 倍增加到30 倍,高盛的杠杆率虽然没有达到30,也从17 倍飙升至28 倍,增加的幅度超过已经破产或者被收购的雷曼兄弟与贝尔斯登。问题是:在雷曼兄弟、贝尔斯登伤了投资者也毁了自己的同时,为什么同样制造、贩卖、使用了大量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高盛在杀伤了别人的同时,自己却没有为其所伤?同样使用了将近30 倍的杠杆率,为什么高盛能够完好地生存下来?第一节高盛与华盛顿间的旋转门一、博尔顿与保尔森乔舒·博尔顿与亨利·保尔森的简历足以表明存在于华盛顿与高盛之间的旋转门——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过后前往高盛,然后又从高盛回到联邦政府,或者从高盛前往联邦政府,然后又回到高盛。1954 年出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法学博士的博尔顿是小布什的白宫幕僚长。博尔顿曾在老布什政府任职。离开老布什政府后,博尔顿进入高盛,并在 年间担任伦敦高盛国际部负责法律与政府事务的执行主任。1999 年,小布什竞选美国总统,博尔顿于1999 年3 月~2000 年11 月担任布什-切尼总统竞选委员会政策主任。2001 年1月~2003 年6 月担任小布什的总统助理与白宫负责政策的副幕僚长,2003 年6 月担任布什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2006 年4 月成为布什白宫幕僚长。白宫幕僚长是美国总统办公室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统高级顾问。幕僚长负责总统日程安排、决定谁可以会见总统、决定什么事情应该向总统报告、就总统的政策目标与国会等谈判。因其权力之大,常常被称为“联席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有些幕僚长喧宾夺主,其风头盖过美国总统本人。美国作者迈克尔·梅德维德在1979 年出版描绘美国总统助手的《影子总统》一书中,曾叙述了20 世纪50 年代在华盛顿流传很广、关于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长谢尔曼·亚当斯(sherman& adams)的一个笑话。一个*党人对同事说,“如果艾森豪威尔死了,尼克松接任总统,是不是很可怕?”同事回答说:“如果谢尔曼·亚当斯死了,艾森豪威尔成了总统,会更可怕。”因为日常事务都是谢尔曼·亚当斯处理,然后告知艾森豪威尔,*党因此讽刺谢尔曼·亚当斯与艾森豪威尔间的喧宾夺主关系。谢尔曼·亚当斯因权力之大而被称为“华盛顿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甚至美国《时代》周刊也间接地这么认为。里根政府时期,先后担任幕僚长的詹姆斯·贝克三世与唐纳德·里甘因为其权力之大、对美国内政外交影响之广而被视为美国政府总理。很多人在结束幕僚长任期后成为更高级别的官员。例如,尼克松的幕僚长亚历山大·黑格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福特的幕僚长迪克·切尼后来先后当选联邦众议员、老布什政府国防部长、小布什政府副总统;福特的另一个幕僚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先后在福特政府、小布什政府担任国防部长。保尔森有着同样从联邦政府到高盛、然后由高盛再回到联邦政府的经历。在哈佛大学获得mba 的保尔森于 年曾担任尼克松政府国防部助理部长的人事助理。 年,保尔森曾经担任约翰·埃利希曼的助手,而埃利希曼是尼克松负责国内事务的法律顾问与助理,更是“水门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并因“水门事件”而入狱18 个月。在离开尼克松政府后,保尔森于1975 年进入高盛,1982 年成为合伙人,并于1999 年高盛上市后成为高盛ceo;2006 年6 月,在博尔顿的推荐下,他并不情愿地成了小布什政府财政部长。2009 年1 月,随着小布什的卸任,保尔森也离开财政部长的职位。有着大约7 亿美元家产的保尔森不知将成为华尔街哪家公司的ceo。二、高盛的财政部在美国,*党的白宫与共和党的白宫向来泾渭分明、各执一端。*党强调的是联邦财政收支平衡,而共和党要求的是减税。于是,克林顿政府在2000 年卸任时,留下的是每年超过数百亿美元的联邦财政盈余,而共和党的小布什在2009 年1 月卸任时留下的却是每年4550 亿美元的联邦财政赤字以及高达11 万亿美元的内外负债。但是,让高盛的人来领导美国财政部在最近这些年中似乎已经成了*党与共和党两党间少见的跨党派行为。 年克林顿的8 年白宫任内经历三位财政部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第二任,他就是高盛ceo 出身的罗伯特·鲁宾。 年小布什在8 年总统任期内同样任命了三位财政部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最后一任亨利·保尔森,而他也是前高盛ceo。于2009 年1 月宣誓就职的*党奥巴马政府中,美国将继续看到高盛留下的浓重身影。首先,奥巴马的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纳虽然他并没有在高盛的任职经历,但他多年得到高盛羽翼的呵护。他在美国政界的出人头地就是始于得到有着纯正高盛血统的罗伯特·鲁宾的赏识而在鲁宾担任财长期间被任命为美国财政部第三号人物。其次,奥巴马的白宫全国经济委员会主任的劳伦斯·萨默斯曾经是罗伯特·鲁宾担任财政部长时的下属。现年53 岁的萨默斯曾经是鲁宾担任财长时的副手。鲁宾辞去财长职务前往花旗集团任职时,曾经大力向克林顿推荐萨默斯接任财政部长。而且又是在担任哈佛大学校董的鲁宾的推荐下,萨默斯从财政部长职位上卸任后成了哈佛大学校长。其后,萨默斯在哈佛大学校长职位上口无遮拦地得罪了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和黑人而惹下众怒后,现年70 岁的鲁宾曾竭力维护萨默斯,无奈众怒难平,萨默斯才不得不辞去哈佛大学校长职务。就连为奥巴马物色经济团队的两个猎头都脱不开与鲁宾的关系:一个是迈克尔·弗罗曼,在鲁宾担任财长期间他曾经是他的办公厅主任,后来又随他去了花旗集团;另一个就是鲁宾的儿子詹姆斯·鲁宾。第二节保尔森怎样改变了小布什亨利·保尔森对小布什政府最大的影响在于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小布什。小布什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反对他减税、反对他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入侵伊拉克。但是,在副总统迪克·切尼等为首的新保守派包围之下,奥尼尔不仅没有能够改变小布什政府的政策,反而导致自己与小布什不欢而散,于2002 年底黯然辞职。奥尼尔在辞职后出版的《忠诚的代价》一书中,将小布什的内阁会议描绘成盲人一样的小布什与聋子一般的内阁成员间的闲聊,从来没有对政策的认真讨论。小布什的第二任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更是无所作为而于2006 年辞职。在2006 年博尔顿推荐保尔森出任财长时,保尔森并无兴趣。虽然保尔森也是共和党人,但属于共和党中的温和派,而以副总统迪克·切尼等为首的新保守派、共和党右翼却包围着小布什。因为切尼政治社会观点之保守、对总统影响之大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美国现任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任联邦参议员时曾将切尼评价为美国历史上“最危险的副总统”。保罗·奥尼尔与小布什的不欢而散与约翰·斯诺的无所作为已经是前车之鉴;而且,只剩下两年任期的小布什因伊拉克战争胜利的遥遥无期与对“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应对迟钝而只有30%左右的民意支持率,早已被视为跛脚鸭总统。在通过博尔顿获得小布什做出财政部有独立决策的权力、财政部长参与白宫决策的承诺后,保尔森才离开高盛,勉为其难地到华盛顿走马上任,试图能够在社会保障私有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上能多少有所作为。一、保尔森的国有化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一直将私有产权与自由市场视为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自由化与私有化,解除对各行各业的管制;美国前总统里根“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恰恰相反,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的评论被美国人,特别是小布什所在的共和党奉为信条。从1987 年6 月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18年半之久的阿伦·格林斯潘因反对监管而被华尔街视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化身。在英国, 年的撒切尔夫人保守党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经济私有化、自由化。1987 年9 月,里根在政治上的坚定盟友撒切尔夫人就将其经济政策概括为:人们总将自己的问题推到“社会”的头上。但是,根本没有“社会”这一说,有的只是一个个的男人和女人,一个个的家庭。除了通过人们自己,政府什么也做不了。然而,2008 年3 月以来,小布什政府以注资与接管方式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是1929年“大萧条” 以来前所未有的。一向立场保守的《华盛顿邮报》2008 年9 月2 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史无前例的政府干预发生在一名共和党总统的政府任期之内,而这名共和党总统曾经把私有化、放松监管与自由市场理念作为其经济政策和政治议程的核心。美国等西方国家宣扬的自由市场、私有化也已经成为全球的笑料。2008 年12 月19 日,小布什声称,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而放弃了自己一贯坚持的“自由市场”原则,而小布什没有说出来的是,他是在保尔森的说服下才放弃了“自由市场”原则。《华盛顿邮报》在2008 年9 月8 日称保尔森为“保尔森飓风” ,说保尔森以监管飓风与波涛般汹涌而来的联邦政府资金席卷美国首都华盛顿。二、高盛与布什的环境保护政策小布什在环境保护上的态度——对“温室效应”的强烈而公开地怀疑、支持自愿限制二氧化碳排放而反对强制性限制、对美国石油公司在美国近海钻探石油要求的支持——一直遭受环保人士与国际社会的批评。在2001 年就任总统后,小布时就以《京都议定书》给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豁免为由,明确表示他无意将《京都议定书》提交联邦参议院批准。1997 年联合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目的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2006 年8 月,小布什与副总统切尼在美国国务院对媒体发表讲话,布什说他相信全球在变暖,而且全球变暖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他怀疑“全球变暖到底是人为的结果还是自然引起的”。但是,在自保尔森担任财政部长以来的最近两年中,小布什在环境保护上的态度与政策似乎发生了180 度的转变。例如,在2007 年对美国国会两院发表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小布什保证,美国将减少石油消耗,并努力发展替代能源的生产。对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拒绝将《京都议定书》提交国会批准的小布什来说,这种转变之大出人意外。小布什的这一转变自然有迫于全球性环保运动压力的原因。在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以纪录全球变暖的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2007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并以其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而共同获得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环境下,恐怕小布什也不愿意被视为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的公敌。但是,几乎可以肯定,也有保尔森在其鞍前马后地游说,因为高盛早已经从各方面准备好从全球性环保运动与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中获利。早在2004 年保尔森还是高盛ceo 时,高盛就发表过声明,认同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并支持对二氧化碳排放实施限制的做法。第三节金融危机中的高盛独角戏在造成华尔街与美国今天的这一陷入金融危机之中的局面中,与所有的公司一样,高盛也难辞其咎。然而,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在美国联邦政府就应付危机的决策与处理中,高盛的人员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救援方案都是以保尔森为首的前高盛高管们制定与实施的。一、“亨利国王”2008 年9 月29 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标题将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称为“亨利国王”。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贝尔斯登被jp 摩根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房利美”与“房地美” 获得了以美国纳税人资金提供的紧急救援;美国联邦政府接管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而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的公众却没有得到任何援助。决定谁被收购、谁被政府接管、谁破产的就是财政部长前高盛ceo 亨利·保尔森。2008 年10 月4 日,美国国会通过《2008 年稳定经济紧急法案》,授权小布什政府以7000 亿美元救援美国金融系统。美国著名电台节目主持人道格拉斯·麦金太尔说,该法案给予保尔森权力之大仅次于拿破仑与成吉思汗曾经拥有过的权力,而且该权力还将被保尔森的继任者所继承。二、接管aig2008 年9 月,“财富全球500 强” 高居第35 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高居第18 位、有着万名雇员的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 因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而面临破产。保尔森召集人员讨论是否救援aig,受到邀请参加会议的人员中,只有一名公司ceo,那就是高盛ceo 劳埃德·布兰克费恩。9 月15 日,在做出不援救雷曼兄弟、让雷曼兄弟破产的决定数小时后,美国财政部决定以850 亿美元(后增加到1600 亿美元)的纳税人资金救援aig。aig 原ceo 罗伯特·威勒姆斯塔德在压力之下辞职,被保尔森找来的人取代,而保尔森找来的人就是自2003 年以来一直是高盛董事会成员的爱德华·利狄;在aig 的董事会中,还有2008 年7 月选为董事的苏珊娜·约翰逊。这位在“《福布斯》2006 年全球最有权力的女性”中高居第35 位的约翰逊于1985 年加入高盛,1992 年成为高盛合伙人,直到2007 年1 月从高盛集团副总裁职位退休下来,在高盛工作了22 年之久。第一节美国央行的大股东2008 年,就在高盛高喊石油供应的严重不足将导致200 美元油价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雷曼兄弟公司曾唱反调说,油价泡沫即将结束。2008 年4 月24 日,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石油战略师对英国《每日电讯》说,“石油供应超过需求的增长。今年年初以来,石油存货一直在增加。”2008 年9 月,在亨利·保尔森拒绝救援后,与高盛能源分析师唱反调的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破产,虽然华尔街绝大部分人认为,财政部可以而且应该救援雷曼兄弟公司。《时代》周刊将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列为应对2008 年金融危机中,亨利·保尔森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因为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导致了公众对市场信心的丧失。甚至曾与亨利·保尔森任高盛联席ceo、共同领导高盛、现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的乔恩·科尔金也认为,他看不出亨利·保尔森救了贝尔斯登、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然后又救了aig的内在逻辑。也许,这一内在逻辑就是高盛说话的时候,雷曼兄弟公司不仅不信,而且不听,还与高盛唱反调。一、货币的主宰权力阿姆谢尔·迈耶·罗思柴尔德男爵曾经说,“只要我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我就不会在乎谁是该国法律的制定者。”长期控制欧洲数国中央银行的罗思柴尔德家族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就是靠该家族为战争筹集军费。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之一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我真诚地相信,银行对自由的威胁比荷枪实弹的军队还要大。”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掌握着货币发行权,因此在一个国家的银行业中,中央银行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权力的银行。二、私有的美联储美联储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中央银行却是一家由政府监管、但由私人控制的营利性机构。人们一直认为,美联储是美国政府机构,并受美国政府监管。美国第33 任总统哈里·杜鲁门曾经说:“好在人们不知道银行是如何运作的。要是人们知道的话,明天早上就会爆发革命。”美国第32 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女婿柯蒂斯·戴尔在《我被利用了的岳父》一书中说:“如果美联储是为了控制华尔街而创建起来的公众机构,那么美联储为什么总是向那些最大、最有势力的银行家们寻求政治保护,而不是向劳工、农民或者小企业主寻求政治保护?”三、高盛:美联储的大股东高盛就就是美联储最大的股东之一。股东银行持有的联邦储备银行股份份额由股东银行的规模大小决定,因此目前美联储最大的股东就是花旗银行、jp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包括高盛在内的位于纽约市的金融机构对美国中央银行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 年,美联储亚特兰大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就说,纽约市的金融机构对美国立法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它们在美国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而高盛对联邦储备银行的影响还在于它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非同寻常影响力。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12 个地区性银行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因为纽约作为美国以及全球的金融中心而自然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外部顾问委员会3 名成员之中就包括 年间曾任高盛联席主席、高级合伙人的约翰·怀特黑德;前高盛主席约翰·赛恩目前是美联储纽约银行国际资本市场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纳在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时,高盛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影响更盛极一时:盖纳的6 名非正式顾问之中有3 名曾经或者至今仍然是高盛高管。第二节能源市场中的翻云覆雨(1)能源市场更是高盛的绝对天下,因为在能源市场中,高盛的角色无处不在:能源研究部门作为宣传机器,影响市场对能源价格的预期;交易公司杰润公司与高盛的其他基金利用高盛自有资金,进行投机*;拥有“洲际交易所” ,为能源商品提供交易平台,收取交易费用;作为能源交易中介人,掌握着能源市场交易头寸与资金流向信息,并收取交易佣金;拥有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炼油公司coffeyville,并控制着43000 英里的输油管,以及超过150 个石油存储设施,影响石油的供应。不难想像,高盛可以如何利用自己在能源市场的多种角色、信息与资金优势影响能源价格。20 世纪90 年代,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分析部门与证券承销部门就曾相互勾结——分析师们故意吹捧本公司承销的股票,以引诱投资者购买。曾经被评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业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师、美林公司的亨利·布洛杰特一方面竭力鼓动投资者购买高科技股,而私下在给同事的电子邮件中说,高科技股都是垃圾。美林公司因此而在2002 年在被时任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埃利奥特·斯皮策指控从事证券欺诈,并被罚款1 亿美元;而布洛杰特本人则被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罚款400 万美元,并被永久性禁止从事证券业务。高盛影响能源价格的一个明确例子发生在2006 年。当时高盛修改了“高盛商品指数”,将该指数中无铅汽油的权重由9%降低到2%,迫使全球交易商出售价值70 亿美元的汽油合约,汽油价格急剧下跌,而高盛则合法地赚取了大量利润。一、宣传机器高盛是 年这场石油战争中叫嚣得最狠的宣传机器。高盛美洲能源研究团队负责人、能源分析师阿尔琼·穆尔蒂从2004 年起对油价的预测几乎完全精准。2005 年3 月30 日,当国际原油价格还在42 美元一桶的时候,穆尔蒂就预测,石油将在2007 年上涨到105 美元一桶。他声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高涨,世界将进入“超高油价”阶段。对他的预测,吃惊的人不少,相信的不多。要判断这个预言有多么出人意料,只要看两个事实就够了:一是当时国际油价约为每桶42 美元,二是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历史最高油价出现在1981 年,相当于在2005 年达到每桶86美元。高盛进行能源战争宣传的手段之一是释放耸人听闻的信息,引导公众舆论。高盛炒作的主题之一就是“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将急剧增长”。他们引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说中国的需求在五六年内将快速增长。这在全球造成了普遍看涨的心理,引导投资者投资原油期货。“超高油价论” 就这样有了合理的供需理论依据。甚至美国能源部与美国总统小布什也加入了高盛的能源战争宣传,为高盛呐喊助威。2008 年3 月5 日,小布什也说:“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天然气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因此导致价格上涨。”在高盛的能源宣传战争下,其他的声音都被淹没了。2007 年12 月11 日,奥本海默公司石油分析师法德尔·盖特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目前的高油价中有50%是被人为炒起来的。石油价格的暴涨是过度投机的结果。”2008 年4 月11 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ceo 范德伟说:“石油业的供需关系没有任何问题。目前石油业的供需关系与石油价格为60 美元一桶时的供需关系是一样的”。第二节能源市场中的翻云覆雨(2)在小布什认为石油价格上涨是因为供应不足的当天,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ceo 雷克斯·蒂勒森说:“石油价格的创纪录性持续暴涨主要是与投机与美元的疲软有关,而不是与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有关。从供需关系这一基本面来看,对石油供应可靠性的担忧被夸大了。”然而,在高盛的能源战争机器全力动员下,这些声音没有被人们重视,而石油的价格也一路上涨。2008 年7 月11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中石油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147 美元一桶。石油价格的一路上涨又似乎反过来证明了高盛的预测是如何地准确。国际油价在2008 年7 月11 日到达147 美元的最高点后急转直下,而高盛对原油价格的预测也完全改变。9 月中旬,穆尔蒂将2009 年原油目标价从每桶140 美元下调至110美元。10 月15 日,高盛又将其从每桶110 美元下调至75 美元。二、投机商 年石油价格的暴涨是否为投机导致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高盛公司一直坚持,石油价格的供需关系导致全球将进入超高油价时代。2008 年6月30 日,高盛能源报告说:“目前石油的高价是由供需基本面决定的。商品市场不存在投机性泡沫。”然而,2008 年6 月27 日美国联邦参议院报告《市场投机在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中的角色》说:“大量的证据表明,目前市场中大量的投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更具说服力的是2008 年9 月22 日石油价格的波动。当天石油价格首先上涨了25美元——历史上最大的单日涨幅,然后下跌9 美元。美国cftc 前交易部主任迈克尔·格林贝格尔说:“难道是印度与中国在9 月22 日这一天突然出现了巨额石油需求?不可能。没有人会同意,供需关系能在一天内导致石油价格上涨25 美元。”很多人将美元贬值作为石油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但是,虽然美元贬值是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从2002 年以来,美元贬值了大约30%,但是同期石油价格上涨了500%。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说,油价波动的60%~70%是投机和操纵市场引起的,而高盛就是最大的投机者之一。美国商品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为高盛等公司的投机大开方便之门。1991 年,在高盛的推动下,美国市场监管当局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监管,并最终建立了“安然漏洞” ,使金融衍生品、能源商品的柜台交易与电子市场交易几乎不受监管。2002 年4 月,美国*党联邦参议员戴安娜·范斯坦曾提出议案,强化对柜台交易的能源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要求交易商向cftc 报告持仓信息,但在金融机构、交易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的反对下,该议案无疾而终。第三节“金砖四国”与越南神话高盛多次扮演国际炒家魔鬼代言人的角色。其惯常手法就是先忽悠小国,将其列为投资圣地,希望他们对国际资金大门洞开,然后等资金进入建仓拉抬股价完毕,就突然调转枪口,大肆唱空。高盛创造的“金砖四国” 一词的流行及其在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表现就是最经典的例子。一、“金砖四国”2001 年,高盛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 jim neill)首次创造了“金砖四国”(brics)这个词,四个英文字母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国家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奥尼尔预言:“金砖四国” 总共占据全球25%的陆地面积、40%的人口,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到2050 年,“金砖四国” 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导致它们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它们的gdp 总值将超越目前的发达国家。此后,高盛连续发表报告,鼓吹“金砖四国” 理论。“金砖四国”理论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它假定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事实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枯竭。以中国为例,2008 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来自进口;钢铁业每年消耗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铁矿石,2007 年所消耗的铁矿石中55%来自进口;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已经进入中老年期,400 多座矿山因为资源枯竭而濒临关闭。“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对全球环境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在地球的承受能力有限以及目前的科技条件下,“金砖四国”的经济几乎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数十年。然而,在高盛的忽悠下,“金砖四国”一词仍然迅速流行起来,而四国也成了全球资金关注的热点。例如,巴西股市指数从2002 年9 月的9000 点暴涨到2008 年5 月的73000点。二、越南神话2005 年底,高盛第134 号投资报告以“还有更多金砖吗?”为题,找出成长潜力相当的“next—11”新兴市场。高盛将这些国家称为“新钻11 国” ,它们包括巴基斯坦、越南等。在高盛等的鼓噪下,越南被看成是仅次于“金砖四国”的第五个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投资机构的宠儿。在国际上看好越南的声音高涨之际,越南国内也逐渐兴起了“超过印度,赶上中国”的豪情。外资的大量涌入直接提高了越南的资产价格,并且形成泡沫。在外资的推动下,越南指数从120 点大涨至1200 多点;胡志明市的房屋价格从每平方米200多美元上涨到600 多美元。就在新兴市场的概念最火爆的时候,高盛却又开始减少在新兴市场的投资。2007年11 月,高盛就停止了在巴西和墨西哥股票上的头寸,并给客户发送了一系列通知,指导客户谨慎行事,短期获利了结,离开巴西市场。而对于越南市场,高盛在2008 年夏率先发布报告称,越南可能会加快其货币越南盾的跌势,因为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越南盾已“过度高估”。2008 年以来,越南股市开始持续下跌,股指从1000 点附近跌到6 月4 日的点,跌幅接近60%。同时,胡志明市等地高企的房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第一节由来已久的影响( ) 高盛对美国的影响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年间,高盛高级合伙人悉尼·温伯格是华尔街上为数不多的支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人士之一,而罗斯福也将他视为自己的非正式顾问。温伯格先后为罗斯福、杜鲁门以及艾森豪威尔三位美国总统搜罗人才。因为温伯格对华尔街的巨大影响,《纽约时报》曾称他为“华尔街先生”。威迪尔·卡钦斯在20 世纪20 年代后期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卡钦斯创建的“高盛贸易公司”曾经是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1929 年经济危机导致该公司破产,高盛也因此声名狼藉。卡钦斯是一位很受欢迎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以及他的观点影响了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马里纳·埃克尔斯等在内的很多美国决策者。马里纳·埃克尔斯是美国银行家、经济学家,曾于 年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罗斯福曾经借用卡钦斯的名言“三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三分之一的人衣不蔽体,三分之一的人无家可归” 来描述“大萧条” 中的美国。第二节无所不在的影响(1)一、政界要员高盛向美国*、共和两党政治候选人提供的捐款总额在美国(包括公司等在内)所有的机构中排名第四。高盛在美国*党、共和党两党中左右逢源——*党克林顿政府的罗伯特·鲁宾与共和党小布什政府的亨利·保尔森就是显著的例证。1、“商而优则仕”的高盛文化在高盛,“商而优则仕” 已成了高盛文化的一部分。不论在高盛挣了多少钱,但只有进入美国政府,担任要职,才能成为高盛真正的明星。因此,除了罗伯特·鲁宾、亨利·保尔森等之外,更多高盛出身的人士曾经或者仍然活跃在美国政界。例如,斯蒂芬·弗里德曼于1966 年加入高盛, 年担任高盛联席主席。1994 年,弗里德曼从高盛退休。2002 年12 月~2004 年12 月,担任小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助理,以及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2005 年12 月开始,担任小布什的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主席与情报监管委员会主席。2、高盛前ceo 的最昂贵竞选在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要员中,乔恩·科尔金在政界的经历最富色彩。2006 年以来任新泽西州州长的科尔金于1975 年进入高盛,从事债券交易。1994年成为高盛联席主席与联席ceo,领导了高盛在亚洲的扩张。在担任高盛联席ceo 期间,曾任克林顿的总统委员会主席以及联邦财政部借贷委员会委员。1998 年,应美联储要求,参与救援面临破产的美国著名对冲基金ltcm。1999 年高盛上市时,他在高盛的股份市值达到4 亿美元。1999 年在高盛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斗争中失败,被亨利·保尔森、约翰·赛恩与约翰·桑顿联合排挤出局。于是,从高盛退休,全心投入美国政界,并于2000 年成功竞选国会参议员。在竞选中他完全自己掏腰包,花费了6200 万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花费最多的参议员竞选纪录。在联邦参议员一个任期结束后,2006 年,再次自掏4000 多万美元成功竞选美国新泽西州州长。为竞选联邦参议员与新泽西州州长,科尔金花费了自己1亿美元。2006 年1 月他就任新泽西州州长。2007 年又自掏腰包20 万美元进行广告宣传,呼吁新泽西州在全面公决中投票支持借款亿美元进行干细胞研究。二、金融界高管在美国的公司中,特别是金融业中,出身高盛的高管数不胜数。1、金融业的高管1999 年,罗伯特·鲁宾从美国财政部长的职位上辞职数天后,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的副主席。2007 年11 月,在花旗集团因为次贷危机损失惨重而炒掉主席斯坦·奥尼尔后,鲁宾被任命为主席。苏珊娜·约翰逊在2007 年从高盛退休前,曾是高盛的副主席、高盛管理委员会两名女性成员之一。目前她是著名制药公司辉瑞等很多公司以及美国红十字会等非营利机构董事会董事。在《福布斯》“2006 年全球最有权力的100 名女性”名单上,她高居第34 位。约翰·赛恩于2003 年离开高盛,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ceo;2007 年11 月15 日,在美林因为次贷危机损失惨重而炒掉ceo 查尔斯·普林斯后,赛恩被任命为ceo。赛恩是美国耶鲁大学校董,美联储纽约银行国际资本市场顾问委员会委员。2008 年美国大选中,赛恩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高级经济政策顾问。如果麦凯恩获胜,赛恩很可能就是第三位高盛出身的美国联邦财政部长。第二节无所不在的影响(2)2、保尔森整倒格拉索,高盛接管nyse自2003 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在高盛控制之下。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务在高盛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高盛希望纽约证券交易所更新交易系统,实现交易电子化。2000 年9 月,高盛以63 亿美元收购纽约证券交易所最大的专营经纪公司斯皮尔·利茨·凯洛格公司。如果nyse 实现电子化,高盛这一收购的价值将不可估计。然而,纽约证券交易所ceo 狄克·格拉索始终没采取行动。时任高盛ceo 的亨利·保尔森与格拉索因此长期不和。2003 年8 月,格拉索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亿美元薪酬合同被媒体披露后,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亨利·保尔森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成员——1999 年,正是格拉索聘请保尔森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董事,而且是董事会中薪酬委员会的成员——他同意了格拉索价值亿美元的薪酬合同,只是劝告格拉索不要在离任前就提取该薪酬。然而,在该合同曝光并在美国遭到各界指责之后,在保尔森的策划下,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以12 票对7 票的表决要求格拉索辞职。2003 年9 月,格拉索辞职。2004 年5 月,时任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埃利奥特·斯皮策依照纽约州的非营利机构管理人员薪酬过度的法律规定对格拉索进行调查,要求格拉索归还大部分薪酬。格拉索对包括保尔森在内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进行反诉。格拉索下台之后,时任高盛coo 的约翰·赛恩在保尔森推荐下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ceo。2007 年11 月在赛恩离开纽约证券交易所去担任美林ceo 后,赛恩在高盛时的副手邓肯·尼德洛尔接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ceo 的职位。几年之后,时异世移。2006 年,被格拉索私下称为“毒蛇”的保尔森离开高盛,去做了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斯皮策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曾对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华尔街的大腕们一个个进行调查,并成功地迫使它们对投资者作出总额为1435 亿美元的赔偿。成为*党政治新星的斯皮策在2007 年成功竞选纽约州长,但才过一年,就在2008 年3 月因为召妓丑闻而辞职。2008 年,纽约州上诉法院拒绝受理格拉索一案的所有指控与反诉指控,因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在2006 年变更为营利机构,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营利机构管理人员的薪酬问题不是公诉案件。新任纽约州司法部长不再就此上诉,格拉索大概可以保持住那亿美元的薪酬。3、“下一个沃伦·巴菲特”爱德华·兰珀特于1984 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高盛,并于 年在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任职,成为罗伯特·鲁宾的门徒。1988 年离开高盛,创建当今全球业绩最好的对冲基金之一esl investment。目前他是esl 投资公司的ceo、西尔斯控股公司主席。2006年、2007 年他以38 亿美元、45 亿美元的净家产连续被《福布斯》评为美国康州最富居民。在以不到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kmart 后,他成为“下一个沃伦·巴菲特”。随后又完成了kmart 与西尔斯·罗巴克价值110 亿美元的合并,并组建西尔斯控股公司。1988 年,他决定离开高盛时,鲁宾曾经警告他说,离开高盛将是一个错误的决策。1988年,他创建esl investment。2003 年,他在办公室外的停车场被绑架,但两天之后他居然说服绑架者释放了他。2004 年,他收入达亿美元,成为华尔街第一个单年收入超过10 亿美元的财务经理。第二节无所不在的影响(3)4、华尔街神童中的神童对冲基金如今是华尔街新宠,而对冲基金经理则是华尔街新生神童。但是在对冲基金经理这一神童阶层中,有一批人仍然能鹤立鸡群。他们就是高盛人。在对冲基金中,出身高盛的人多得不成比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高盛出身的人创建的对冲基金吸引了近2000 亿美元的资金,占当今全球约万亿美元对冲基金总资产的大约13%。1994 年以27 岁的年龄成为高盛历史上最年轻合伙人的埃里克·明迪克在2004年11月创建对冲基金,吸引了30 亿美元的投资。这是历史上所有对冲基金中,在创建时所吸引的规模最大的资金。三、媒体名嘴美国的传媒发达但竞争激烈,加上高度的言论自由,要在媒体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但对高盛出身的人来说,似乎并不困难。1、吉姆·克莱默:“他们什么也不懂”高盛出身的吉姆·克莱默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股评家之一,他是美国电视界名人,曾创建过对冲基金管理,也是畅销书作者。现在主持cnbc 晚间财经节目“mad money ”。在“mad money ”节目上,他对着观众大喊大叫地说出的股市点评常常导致股市第二天的波动。2007 年3 月上的一段吉姆·克莱默的采访视频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在采访中,他描绘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们如何合法与非法地操纵股价以及对冲基金经理们如何以区区500 万美元的资金就可以操纵股票价格。他说,对冲基金经理们常常利用“《华尔街日报》那些傻瓜记者们”散布负面消息,迫使股票价格下跌。虽然这种手法是非法的,但很容易成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那些人根本不懂。”2007 年8 月3 日,克莱默在“mad money ”上指责美联储拒绝降息,说美联储“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什么也不懂”。他的这番评论在美国轰动一时,该段视频在上被数百万美国人点击观看。2、艾琳·博内特评“中国制造”艾琳·伊萨贝尔·博内特是美国cnbc 电视网的商业新闻主持人、记者。1998 年,她进入高盛投资银行部,担任分析师。还在高盛工作时,cnn 就请她加盟。此后,她先后在花旗集团、彭博社等任职。从她于2005 年12 月进入cnbc 主持的“squawk on the street”节目收视率提高了142%,她主持的另一个节目“street signs”的收视率上升了57%。2007 年6 月,她在华尔街博客网站上以37%的得票率被评为“最*”的财经节目主持人,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21%的得票率。2007 年8 月10 日,在msnbc 节目上,博内特评论“中国制造”说,“如果中国将人民币升值,或者中国开始制造不含铅的玩具或者没有毒的食品,那么中国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这意味着美国沃尔玛商品的价格将上涨。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是中国让美国保持了低物价,也保持了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四、学术大师甚至是学术界也无法避免高盛的影响——高盛开发的数量金融模式至今仍然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华尔街已今非昔比,华尔街越来越多的财富依赖于数学模型来获得,华尔街的稳定性依赖于数学模型来维持,华尔街的金融风险依赖于数学模型来控制,而“宽客”——受过严格数学训练、并将其应用于金融的数量金融师——则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在所有的“宽客”中,曾在高盛任职近二十年之久的伊曼纽尔·德尔曼是最著名的一位,而在所有离开高盛进入学术界的高盛人中,数量金融大师德尔曼也许是学术成就最大的一位。在任职于高盛的近二十年中,他创建了对今天影响深远的众多金融交易模型。20 世纪80 年代,他与高盛同事比尔·托伊、费舍尔·布莱克共同开发了“black-derman-toy 模型”,这是最早的利率模式之一。德尔曼的自传《宽客人生:反思物理与金融》于2004 年9 月出版后成为《商业周刊》2004 年度最佳十本书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评论《宽客人生》说:“这部自传的精彩如同小说。关于德尔曼从数学物理学者转战金融领域、从高盛到所罗门公司的传奇故事,告诉了我们如何开动脑筋让财富自己生长。”第三节国际舞台上的高盛人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扩散,高盛出身的人也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关键角色。马克·卡尼是加拿大央行加拿大银行行长。2008 年2 月1 日,42 岁的卡尼成为加拿大央行行长,是g8 国家中最年轻的财政部长。卡尼曾在高盛任职长达13 年之久,并曾是高盛投资银行部执行主任;在处理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他代表高盛扮演过重要角色。保罗·戴顿现在是2012 年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主席。在任职高盛二十年中,他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之一,并总共积累了1 亿英镑的财富。加文·戴维斯曾担任高盛经济学家15 年之久,离开高盛后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主席。他是英国现任首相戈登·布朗的好友与顾问,其夫人sue nye 则是戈登·布朗助手。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担任高盛国际副主席、高盛主管、高盛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执行主任,参与了高盛的中国、东南亚、印度、中东、俄罗斯、拉丁美洲的业务扩展。他还长期担任高盛资深国际事务顾问。2006 年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职位上辞职。2007年6 月被小布什任命为世界银行行长。马里奥· 德拉吉现任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也是由g7 国家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的“金融稳定论坛”主席。德拉吉在 年间曾经是高盛的合伙人。1954 年出生的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目前是澳大利亚自由党领袖,是澳大利亚上升速度最快的政治明星。他在 年间曾领导高盛(澳大利亚)公司,随后加入澳大利亚约翰·霍华德政府,并担任环境部长。第四节对美国法律的影响2009 年2 月初,美国《时代》周刊列出“应对2008 年金融危机负责的25 个人” 名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名列第23 位。《时代》周刊说,克林顿时期放松对市场的监管——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签署《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修改《社区再投资法》——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之一。克林顿叫屈说,自己在八年前就已经卸任,金融危机是年间控制美国的共和党及布什政府的无能所致。毋庸置疑,美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缺乏监管是2008 年金融危机罪魁之一。但克林顿之外,一贯反对管制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与财政部长鲁宾同样难辞其咎。在放松直至废除对金融业的管制中,从高盛ceo 成为克林顿政府三位财政部长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财长的鲁宾功不可没。一、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99 年,美国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而结束了美国持续六十多年之久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历史。在1929 年的“大萧条”中,美国20%的银行破产。很多人认为,银行的投机行为是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案目的在于限制商业银行因从事证券承销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在承销证券中,银行考虑的是证券发行人与银行自身的利益,而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法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承销业务,要求当时美国的银行必须在要么成为贷款人,要么成为承销商(证券经纪人)之间进行选择。这一法案正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持续半个世纪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正是根据这一法案,jp 摩根在1935 年9 月分家成商业银行jp 摩根与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美国的银行从要求允许银行从事市政债券的承销开始,试图要求美国国会放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及相关法律所作的限制,由此而形成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运动。1987 年8 月,前jp 摩根主管、主张解除银行业管制的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任后加快了放宽法案限制的进程。1995 年同样主张放松银行管制的罗伯特·鲁宾成为美国财政部长。1998 年4 月,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总统克林顿、财政部长鲁宾的支持下,花旗银行主席约翰·里德与旅行者集团主席桑迪·韦尔宣布两家公司合并,这一价值700 亿美元的合并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主要从事保险业的旅行者集团与从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花旗银行的合并宣告《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事实上已经死亡。1999 年11 月4 日,美国国会两院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月底,克林顿总统签署该法案。在美国金融界花了30 年时间、3 亿美元的游说费用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被正式废除了。在克林顿与鲁宾正式同意支持废除该法案的几天之后,鲁宾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成为花旗集团的副主席。据美国媒体报道,花旗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前,旅行者集团主席桑迪·韦尔(sandy weill)曾事先告知鲁宾说:“我有很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鲁宾开玩笑回答说:“你不会是要买下美国政府吧?”二、开启“安然漏洞”在 年席卷全球的石油价格暴涨和金融危机中,“安然漏洞”导致的美国对能源市场、商品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乏是其最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安然漏洞”是以前美国第七大公司、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已于2001 年破产的安然公司命名,但实际上,开启这一漏洞的却是高盛。从19 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监管当局就对从事农产品、能源等商业交易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严格的监管。1936 年,美国通过《商品交易法》。1974 年,美国国会建立“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以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在高盛的推动下,《商品交易法》及cftc 的监管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国会在2000 年12 月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首先,《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将商品分为三类,并让它们接受不同程度的监管。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管,对金融商品(利率、外汇、股市指数)进行极为有限的监管,对除金融商品与农业商品之外的所有其他商品(主要是金属与能源商品)基本上不进行任何监管主要是金属与能源商品,这就是“安然漏洞”。其次,《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对在“电子交易设施”上进行的交易也不做监管。《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与“安然漏洞” 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高盛。首先,“安然漏洞” 将金属与能源列为不受监管的豁免商品,而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其次,在“安然漏洞”通过后的数月中,不受监管的电子能源商品交易平台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就是2000 年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最大的经纪公司与能源交易商创建的“洲际商品交易所”(ice)三、推动气候产品交易立法如今,高盛在美国推动国会通过法律,以对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强制性限额,并迫使美国公司进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交易。高盛已经做好从方兴未艾的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中获利的准备,并在这一方面领先于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盛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