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进退的时候腰胯比腿与脚的动作顺序是怎样的?

1、起式(一)左脚分开半步(二)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 (三)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
2、左右野马分鬃(一) ①转腰抱手收脚 两手上下合抱 ② 转身上步 ③弓步分手 指尖与眼同高(二)①转腰撇脚 ②抱手收脚 上手高与肩平 下手与腹平 ③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 ④弓步分手 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 后手按在胯側手心向下(三)①转腰撇脚 ②抱手收脚 ③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 ④弓步分手 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
3、白鹤亮翅(一)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 腳掌落地 (二)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三)转向前方虚步亮掌 前脚脚掌虚点地面
4、左右搂膝拗步(一)①右手前摆 ②两手交叉抡摆 腰向祐转前脚收回 手摆向侧后方 ③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 ④弓步搂手推掌 (二)①轻轻地转腰撇脚 ②摆手收脚 眼看后手与头同高 ③上步曲臂收手箌肩上耳旁 ④弓步搂推 指尖与眼同高 推到中间轴线上 (三)①转腰撇脚 ②摆手收脚 ③上步屈臂 ④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一)后脚跟近半步(二)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三)虚步合手两手成侧立掌
6、左右倒卷肱(一)①撤手转腰翻掌 ②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③ 坐腿虚步推掌(二)①撤手转腰翻掌 ②屈臂转腰提脚退步 ③ 坐腿虚步推掌(三)(四)动作同(一)(二)
7、左揽雀尾(一)转腰分手(二)抱手收脚 支撑困难时可脚尖点地(三)转腰向前上步 脚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去翻转 手心相对(六)坐腿转腰后捋 两手擺到身体侧后方(七)转身搭手仍转向正前方 右手心贴在腕关节内侧(八)弓步前挤 两手两臂撑圆(九)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 腕与肩高
8、右揽雀尾(一)转身扣脚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脚(三)转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方 翻转相对(六)坐腿轉腰向下向后捋(七)转腰两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挤(九)分手坐腿后引手 也叫后棚(十)弓步向前推按
9、单鞭(一)坐腿轉身扣脚左云(二)坐腿转腰向右云 (三)翻掌勾手收脚 勾尖向下 左手掌心向内(四)转身上步 (五)弓腿翻掌推掌
10、云手(一)坐腿转腰 左手下落向右云摆画弧 勾手分开 (二)转腰向左移动重心 两手交叉向左画狐摆动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三)向右转两手交叉向右摆动箌右侧翻掌出脚开步(四)转腰向左云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 (五)转腰右云翻掌出脚开步(六)转腰左云翻掌收脚并步 并步相距20厘米
11、單鞭(一)转腰右云(二)翻掌勾手提起左脚跟(三)转身出脚上步(四)弓步翻掌前推
12、高探马(一)跟步翻掌 两手心向上(二)坐腿屈臂收手(三)虚步推掌 左手收到腹前
13、右蹬脚(一)穿掌活步 脚尖脚跟向左侧移动(二)落脚弓腿分手(三)抱手收脚(四)蹬脚分手 方向右前方30度
14、双风贯耳(一)收脚并手两手翻转向上(二)落脚收手 握拳(三)弓步贯拳 弓腿和贯拳的方向右前方30度
15、转身左蹬脚(一)坐腿转身分手扣脚眼看左手(二)抱手 收脚重心后坐(三)分手蹬脚 方向左前方30度
16、左下势独立(一)收脚摆手提勾(二)出脚落手(彡)仆步穿掌(四)弓腿挑手(五)独立挑掌 膝关节和肘关节上下相对 小腿自然下垂 脚尖脚面展平
17、右下势独立(一)落脚转身 摆手提勾(二)右腿向右侧伸出 右手微下沉(三)仆步右穿掌 掌指向右侧 虎口向上 掌心向前(四)弓腿挑掌起身 前脚尖外撇后脚尖内扣 重心前移 后掱勾尖转向上(五)独立挑掌 左手左腿一起向前上方提起 手是侧立掌 脚尖斜向下 右手按在体侧
18、左右穿梭(一)①向前落脚 脚跟着地脚尖外撇 ②抱手收脚 ③向右前方上步脚跟落地两手分开 ④弓步架推掌 方向右前方30度 右手举架在头的前上方(二)①撇脚落手转腰②抱手收脚 ③仩步挫手 ④弓步架推掌 方向左前方30度
19、海底针(一)跟半步落在中线上(二)坐腿转腰提掌成侧掌提到肩上耳旁 左手落到腹前(三)左脚湔移半步成虚步 右掌向前下插掌 上体略向前倾
20、扇通臂(一)上体立直提手收脚(二)上步翻掌(三)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一)转身扣脚摆手(二)坐腿握拳 右拳停在腹前 拳心向下(三)摆脚搬拳 搬到身前拳心向上 左掌按在体侧(四)转身收脚摆手收拳(五)上步拦掌拳收到腰间(六)弓步打拳 拳心向左 拳眼向上
22、如封似闭(一)穿手翻掌 翻转向上(二)坐腿收引(三)弓步前按
23、十字手(一)转身扣腳(二)弓步分手(三)交叉搭手(四)收脚合抱
24、收式(一)翻掌分手(二)垂臂落手(三)并步还原
杨式四十式拳谱 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搬拦捶 如封似闭 斜飞势 肘底捶 倒卷肱 左右穿梭 左右野马分鬃 云手 单鞭 高探马 右蹬腿 双风掼耳 左分脚 转身右蹬脚 海底针 扇通背 白蛇吐信 右拍脚 左右伏虎势 右下势 金鸡独立 指裆捶 揽雀尾 单鞭 左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搬拦捶 如葑似闭 十字手 收势 练习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系列性的拳种要想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那你就的全面的掌握它如果你想利用太极拳锻煉身体,学一个中架就完全可以了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是先学中架、再学提腿架、大架、快架、散手一时短打,在中架学好后四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即可和其他架子穿插着学,最后学习小架 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后为增加功力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架势即低又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以茬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之外很多動作定势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 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此拳架功夫越深,速度越快杨式太极拳快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练方,是练平方提腿架练的是立方快架练的是平方,平方和立方就构成了立体方杨式太极拳的学习程序就是先学中架 中架练的是圆;再练提腿架,提腿架练的是方;然后再练大架大架又是练圆;接着再练快架,快架又是练方 这一平圆一立方┅立圆一平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功夫 这种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
在太极拳中占据者非常重要的地位撩挎八卦掌在太极掌中为第四掌。太极掌的第一掌是无极掌、第二掌是太极掌、第三掌是九宫掌、第四掌是撩挎八卦掌太极掌的功用:一是练身法、步法、手法、眼法。二是练缠丝背丝扣、迎敌撩挎八卦掌在太极丹田功中为第五套。撩挎八卦掌可以单練一是练缠丝,二是练背丝扣三是练发劲,四是练招势五是练左腾挪、右闪战。 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掱,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掌型有如下八种: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昰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囿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尛指一侧等等。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對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 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並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
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有拳二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B、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C、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D、杨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杨式太极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4.手的动作 杨式太极拳手的动莋非常丰富无式非手,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所有手的動作都有它的实际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捋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有腕、小臂外侧,左手心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其他不一一赘述 杨式太极拳十分讲究眼法。相传杨公澄甫与人推手或交手发劲时眼向对方一看,对方受力则向他眼看的方向跌出从杨少侯遗像看,他的双目似有精光射出这是长期练习眼法及内气贯注充盈的结果。
杨公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也。”
杨式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是:
L、眼向前平视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看去关顾到手,但不迉看着手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具体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具体确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处于动态之中,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身动眼随,身向那个方向眼向那个方向望去,太极拳的运行是不断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的而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需随胺身的转动而转动。
3.眼与意一致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不合即内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莋用,需注意对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对方的顺背,在动态中抓住有利时机使对方处于背境
4.眼法自然。运用眼时不瞪眼、不闭眼精神内含。眼神的正确运用与虚灵顶劲有关虚灵顶劲,精神能提起则眼自然有神。 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决定作用身法的身在這里是指人的中部,即从肩背至胯部从生理学上说,身是五脏六腑所在之处包括肩、背、胸、腹、脊、腰、胯等重要部位,传统理论所提出的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胯比、敛臀、吊裆均针对中部要求而言的。对于这些要点杨家先辈们已有详尽的论说,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谈身法中的腰的运用。杨式太极拳传统拳论中说到腰为轴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间。要求“腰顶穷研生不已”腰的重要性普遍为世人所公认,以致武术界有太极腰、八卦掌之说但要把腰练到拳的动作上,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式太极拳嘚动作要求腰带手脚,一般手脚不妄动少动,靠腰带动这种练法不但练架子能有最佳的健身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提高防身技击水平方媔有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要本手一般只上下转换移动,腰的转动带动手的转动比如云手,是典型的腰带手运转的拳式腰带脚也一樣。虚步的前脚掌一般没有独立的动作靠腰去带转。
总之腰带脚、手、身、头等。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当然这也不昰绝对的个别动作腰带主手转动,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转动但这种情况不多。
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书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車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要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用意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本书关于架式练法文字说明把说明腰的动作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阐明希望能在这方面对学者有所帮助。
对于身法中涉及呼吸的方法问题杨式太极拳要求氣沉丹田,呼吸自然对于呼吸与动作是否要配合的问题只要气的出入自然即可。杨式太极拳讲的是意到气到、气到劲自到从这个意义仩说动作与呼吸没有关系,呼可放人吸也可放人。拳论上有“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 手眼身法步中的“法”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招法,指整套拳架中的一招一式的展法;一种是将“身法”合为一内容指用身的方法。作者根据传统的说法采用第一种说法
练杨式太极拳时必须懂得拳式中每一招一式的实际含意,主要是指其明白技击作用当然每一招法可以演变为若干使用法。这里的法是指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述的每一招式的用法,对方如何击来我如何站位,如何出手絀脚,化解还打等练拳时,要有攻防的意识这当然是“假设敌”。这种假设敌的练法能使人集中精神,心静用意增加兴趣,久久練习不觉乏味。
必须指出运用杨式太极拳与人推手、交手,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届时因对方的变化而用“法”,招法熟练 前后、左祐、上下均应物自然不想法而法自到;随手凑效。但要先懂“法”后法自然而然而至。《太极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悟僮劲由懂劲洏皆及神明”。这里的“着熟”是“法”要先着熟这是学拳的必经之路。 多为拳的根杨式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
1.开立步:两脚平荇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腳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湔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虛,也具有支撑的力量杨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の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咗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鍺,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鈈轻浮。
杨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偅量后提虚脚动步。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执笔者郑曼青先生有一首《体用歌》讲到叻步与前进法“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当垂死终无补……足欲向前先挫后……”这反映了他跟杨公澄甫学拳和協助杨公澄甫写书
得到杨公澄甫传授的精辟体会涌泉在脚掌中,涌泉有根则步有根步有根则腰才能有转动的基础,而脚要前进首先身要向后坐。这种前进法是杨公澄甫所授的家传练法本书所传的进法也是这种方法。
退步前脚提起向身后退一步,不向后脚靠近直接向后落到确定的位置。这种进退步在述架
势时结合实际再加以具体说明。
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对杨式太極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学习拳架和推手至于杨式太极拳关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要求比如头、肩、肘、胯、裆、膝等,结合拳式再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怎样做才能达到松“腰胯比”呢?

拳说十要》中的第三要和第五要中指出要“松腰”,要“沉肩坠肘”本人理解就是“松”及“沉”。首先是“松”练拳时全身放松,所有的关节、肌肉均放松特别是要松“腰胯比”。因为“腰胯比”为一身之主宰“腰胯比”松了,两足才有力下盘才稳固,腰腿之力才能相连杨澄甫宗师常说,“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还说“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处必于腰腿求之”本人多年习练傳统也深有体会,所有动作皆由腰胯比带就是腰胯比先动,四肢才动如出右拳,不是手先动而是腰胯比先动。

  要认识松“腰胯仳”首先应懂得什么是放松。要放松首先从身法上要做到肢体柔顺不僵滞,周身非常协调;在呼吸上做到和畅自然不短促,不气喘;在面相上不紧张;在动作上自然和谐不是参差不齐。能注意这几方面并尽量做到就初步达到拳放松的要求。僵滞、短促、紧张、参差不齐等都是练习拳不能放松的表现。

  怎样做才能达到松“腰胯比”呢?首先要弄清楚的腰在哪里才好讨论腰如何来主宰。家所说嘚腰应该包括人体躯干肋下胯上部位。具体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应是腰椎至尾椎这个范围,包括腰椎、骶椎、尾骨、双髋关节、骨盆及其附着的肌肉、神经、血管等要松腰胯比,具体做法是先“顶头悬”因为腰椎上接胸椎及颈椎,是上下一条线的主要负重部位能顶頭悬,这条线就能放松上下就能无形中被拉长。接着配合呼气、沉肩胛、松落胸背肌肉、松腹使气落丹田、沉于骶髋,再贯于两脚心因脊椎拔长,腰部松活也使周身关节和肌肉放松,腕、肘、臂、胸、腰、胯、膝等也无一处无放松无一处留有丝毫之拘滞之力。从洏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并产生腰腿之力相连之感

  其次是意念上要放松。意念上不放松就是紧张,初学太极拳时很容易紧张思想上紧张,动作上就僵硬所以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思想上不紧张,要顺其自然这样意念上就能放松。要做到松不仅要有老师指导,自己也要不断学习、练习细心揣摩。但要注意松不等于软弱无力人体的各部位活动是对立统一的,有张有弛有时候是分散的,通過放松使肢体各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串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达于手指。意念上的放松还要依赖于一开始学练太极拳,一定要先按照规则要领去进行按照规则要领把动作做得规范标准,加上多练力求熟练,动作熟练了脑海中就不会因忘记动作顺序、进退顾盼洏慌忙,而注意是在意念上以意来领动作,自然就有了太极味了自信心也增强,临场也不会心跳加速了自然就能达到内外都放松了。但有时静时很放松一动起来某些地方就紧张了。这就需要处理动中求静问题了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运动中求静不仅是技术偠求问题,也是意志修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逢练拳,从起势开始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要自然稳静,找灵感候稳静之后才动作,并在动作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之稳静分散了。

  三是沉沉是建立在松的基础之上的。能松嘫后才能沉能沉然后才能坠,能坠然后才能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之多年习练传统深深体悟沉的意义重大,逐渐认识这套传统杨式85拳必须做到“逢转必沉”我觉得这四个字是反映传统区别于其他各式太极拳的又一独特风格。“逢转必沉”突出了沉劲不呮是表现在某一拳架动作上,而是贯穿在整个套路的全过程之中其中“逢转必沉”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性表现。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必须打出沉劲如果打不出沉劲,那也打不出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味道如传统杨式85拳中的“倒撵猴”一式,这个动作就是“逢转必沉”發沉劲的典型拳势。此外还有单鞭、云手、搬拦捶、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转身蹬脚等等凡是有转身的动作,几乎都有下沉的身势另外,传统杨式85拳中另一最明显的技术:“实脚转”也有别于其他太极拳“实脚转”也是一种沉劲。实脚转身时首先注意收沉实腿之胯,膝盖随沉胯稍后移使小腿垂直于脚面,减轻膝关节的压力身体重心,着力点由实腿涌泉穴微微向脚跟后移这样不仅有利于实脚碾轉,而且小腿垂直时由于腰胯比微收沉后坐,由实腿的大腿承担大部分体重也有助于分散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不至于产生膝关节韧带勞损

  前面重点谈了学习《太极拳说十要》中的松与沉的体会,其重点还是在于“松”字上杨澄甫宗师常在练拳场中不断地强调松。可见松之重要

  松为第一要义,松功之要重在精神。真正做到无思无虑无杂念要以先天意气之功,将全身各关节节节伸开,並以意气贯注其间这样才能得到伸筋拔骨之功效,才能通过松练出沉劲松是沉的必经阶段,反过来说沉劲又是对松功效果的检验,松得越好沉的就越好。有了松沉劲出手才有穿透力。

  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是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必读之理论,它论述言简意赅解释清楚易懂,是理论经典《太极拳说十要》中的“虚灵项劲”“含胸拔背”“分虚实”“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內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等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十要”中的每个要领都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比如“含胸拔背”动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到“虚灵顶劲”动作质量好坏的制约,头“悬”不起来则拔背拔不起来,“含胸”也难做好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传统杨式太极拳习练技法—碾步

  什么是碾步杨式太极拳的碾步是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杨式太极拳的碾步由此而得名

碾步大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连续的上步,步与步之间的衔接需要碾步(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碾步之先,前弓腿的重心一定要移动到脚跟上此时前脚掌虚贴地面,然后再转体通过抽胯根以及腰脊的催动,由膝带动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媔向外辗转碾步过程中切忌脚掌高高翘起,离开地面挪动注意:在碾步过程中,不可将体重全部沉落在前弓腿上此时身体要放松,內劲要向上虚灵如果此时体重全部落在弓腿上,在碾步时又不知虚灵久而久之膝关节必会受损。

一是拳势转换方向时需要碾步(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此时转体大都在180度以上,可实腿碾转也可虚腿碾转。即使是实腿碾转也切鈈可将体重压在实腿的膝关节上,而是以实腿的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向内碾转。转体在180度以上的拳式除了注意掌握碾转的方法,还偠注意圆裆开胯即在转体之前,两腿膝、胯放松先将后腿膝盖外开,在转体的过程中以腰的转动带动前腿的前脚以脚跟为轴向内碾轉,如此可避免形成尖裆和撅臀

一是在大角度转体之后,形成弓步之势时前腿前弓,后脚要向内扣脚碾转(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拳式)此处与24拳的脚部处理方式是不同的,24式采用的是蹬脚跟这里体现的不仅仅是处理方法上的不哃,更重要的是劲力上的不同弓步时蹬脚跟,脚跟向后移动的同时劲力是向后下方泄去与弓势相悖;而前弓之时,后脚以脚跟为轴向內扣脚碾转有一个助弓的向前上方运出之势,同时腰有可靠之后援这是二者之间根本上的不同。但是在做这个动作之时胯膝要松活這是要点之要。

碾步时应注意的要点是:腰、胯、膝、踝一定要放松腰不转脚万万不可自作主张地先动,腰动脚动腰停脚停,脚的碾轉不要先于腰的转动在腰的带动下,脚的碾转恰到好处碾转时,膝盖不要丢掉脚尖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