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被人诅咒了,求有关高人指点的事例破解,指点。

高智商的诅咒:人太聪明都有哪些坏处?
我的图书馆
高智商的诅咒:人太聪明都有哪些坏处?
文 | 肥肥猫
高智商未必等同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人生早期的智商依赖,往往会变成束缚自己的锁链,这些已经是很多人生经验丰富人士的共识。& 1聪明人过于亲力亲为不愿托付他人智商卓越人士,对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一种久经验证的自信。对他们而言,比周围的人做的好是极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久而久之,便对他人的能力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往往也被证明是对的 —— 因为周围人确实做什么都不如他。没办法,他聪明嘛。但是因此产生的念头,就像种子一样种下了。因为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最终成了拜自己教的信徒。如果走的是专业人士的单兵路线倒也罢了。但若要出任组织者管理者、需要面对不特定对象,使用不特定人的力量的时候,那种事必躬亲、万事亲力亲为的工作习惯往往极大的妨碍和限制了他们的扩张速度。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在军中大小事务一把抓,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时就断定这家伙活不久(其能久乎?),就是摸透了这类聪明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你注意观察,企业中那些技术派出身的领导,往往也是最不肯放权的。结果是自己累死,下面的人又得不到锻炼。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授权、外包的意义和作用。而是事到手边,从情绪上抗拒放给别人。这种情绪是非理性的,是在常年自我任命中强化的。人在社会中行走,能最后做大,无不借助于外力。善于搭顺风车,善于假于外力,真心实意的从内心承认自己很多地方不如人,需要帮手,需要合伙人,需要使用其他服务商的服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越聪明越骄傲的人,越是容易卡在这些地方。很多雇主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谷歌已宣布,将来会对求职者的智力谦逊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考察他们的智商。
2聪明人更容易陷入思维陷阱而不自知
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智商极高,并受过良好教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所谓的理性障碍现象。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却依旧会做出不理性的事情,甚至上当受骗。这些人在一些个别领域的聪明卓越,严重误导了他们在其他领域上的判断力,因此很有可能被轻易的误导。他们非常习惯依赖来自自己擅长领域的经验和假设,并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在思考一件事情时,正确的做法是先清空自己的假设——因为这未必可靠。但聪明的人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并不高,甚至低于平均智商的人。统计显示那些在智商测试中名列前茅的人往往更可能存在偏见盲区。虽然他们非常擅长批评他人的错误,却更难认清自身的缺陷。他们在搜集信息时往往会反复加强已有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智力带来的光环之下,他就很难接受自己的智力实际上在蒙蔽自己这一事实。不仅如此,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倾向於依赖直觉,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有相当多的多门萨会员相信超自然现象的存在,智商140的人刷爆信用卡的机率更是普通人的两倍。3聪明人多巴胺阈值太高受伤阈值又太低狭义的聪明人,共同特点是学生时代很得宠。在今天的成长评价体系中,他们在很早期就能收获到许多嘉奖和正向激励,导致他们对于“做成一件事”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理所当然,而对偶尔做不成一件事变得难以接受。正向激励来的太多太容易,多巴胺的分泌也会随之边际效用递减。快乐也就变得不那么明显。换言之,就是“更难以幸福”。或者用我的话来说,更难以取悦。他们需要不断的延续成功,乃至于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才能维持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来自他人过高的期望往往是许多天才儿童的共同困扰,他们的幸福阈值被刷的太高了。而与之相对的。因为早期经历太顺遂,导致很多优秀的人几乎没有遇到过挫败。他们的痛苦阈值极低,考不到第一名简直想给自己刺字。有些人甚至不能在普通程度的挫败中维持继续前进的动力,乃至放弃掉继续生活的勇气。天才神童沦落,一生无所成就的伤仲永故事已经够多了。这些年最有名,也是最令人难过的案例便是英国的数学神童Yusof。84年生的女孩,13岁就被牛津大学录取,却中途退学,去一间网吧当了一名服务员。后来因为一笔仅仅 6800美元的欠债,她又去当了一名妓女。。。最sad的是,Yusof在她的妓女生涯中,靠边做爱,边背诵数学公式来取悦客人。这种自暴自弃的故事,其实在天才身上并不罕见。而高智商人群更糟糕的一点是:聪明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缺点看得更加清楚。与目光狭隘的普通人不同,聪明人时刻保持清醒,为人类的现状感到痛苦,或是为其他人的愚蠢感到悲愤。那些智商更高的学生的确更容易感到焦虑。而他们的大多数烦恼都是日常琐事。这些聪明人所担忧的东西,要比普通人多的多,担忧程度也更深,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消极面。而在世俗维度生活满意度更高的人,其共同的特点往往是焦虑和重覆思考较少 ——而这些似乎都是典型的传统聪明人所缺乏的素养。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个研究,请那些在世的神童,回顾他们过去80年人生中的大事。他们不仅没有从自己的成功中感到满足,反而感觉自己似乎没能实现年少时曾经被赋予的期望,并深受这种失败感折磨。知乎其实也是个好例子。那边云集了大批学霸学神,最不济也是名校出身,许多都是从小被夸到大的“聪明人”,极少遇到批评甚至被围攻的局面,一旦因为各种原因,被人质疑,或是遇到喷子,往往很难出现其他网络平台那种互喷的局面,而是答主经常以受伤的姿态匆匆收场。甚至“告别知乎”之类的宣言成为知乎一大特色,在中国其他草根网络平台上甚是少见,这就是聪明人“受伤阈值”太低的表现。话说要想承认高智商不意味着更高的智慧,对于那些高智商的人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最智慧的人,也许正是那些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完 -肥肥猫出品& 必属精品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