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吵架大人闹600字在游戏中吵架,大人到底要不要介入

游戏培养创造力-会玩的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法国心理学专家创立的“游戏衡量法”-ludometre,引导家长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需要,帮助孩子拥有平衡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
开&&&&&&本:16开页&&&&&&数:122页字&&&&&&数:114千字I&&S&&B&&N:9售&&&&&&价:23.90元
原书售价:25.0元品&&&&&&相:运&&&&&&费:重庆渝中
至快递: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80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品相描述:全新正品详细描述:版次:1页数:122字数:114000印刷时间: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包装:平装丛书名:国际标准书号ISBN:9【编辑推荐】  六个月的他喜不喜欢用嘴巴做游戏?  十八个月的他有没有开始玩儿藏猫猫儿?  两岁的他会不会乱嚼东西?  三岁的他会不会蹚水坑?  四岁的他喜不喜欢乔装改扮?  五岁的他会不会装模作样?  六岁的他愿不愿意玩儿跳棋、猜谜等室内游戏?  通过游戏,作为家长的你可以知道孩子的心理发育是否平衡,是否健康。  引导家长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需求,帮助孩子拥有平衡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内容推荐】  怎样了解0~7岁孩子的心理健康?  法国心理学专家创立了一种ludometre-“游戏衡量法”,引导家长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需要,帮助孩子拥有平衡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嘴巴的游戏,违规的游戏,捉迷藏,假装的游戏,图版游戏……不同阶段的不同游戏,均反映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心理发展需求。作者以年龄段为顺序,详细描述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重点,什么样的玩具和游戏适合其心理发展的需球,怎样观察孩子的游戏方式……  轻松活泼的文字,丰富的实例,归纳总结性的表格,是年轻父母不可不读的育儿指导手册。【作者简介】  索菲·玛丽诺普露丝,心理学专家,精神分析专家,致力于心理健康识别的研究。法国南特市心理健康预防与开发中心(PPSP)主任,并负责管理亲自健康接待中心。著有多本心理健康方面的图书,如《母亲的内心深处》《会说话的身体》《没有怀孕的分娩》等。【目录】第1章 游戏是一个关乎健康的问题 游戏让孩子成长 游戏背后的游戏:游戏的意义 心理成长曲线:游戏衡量法 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成熟度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一样 游戏室 要诀1第2章 婴儿时期的游戏(从出生到12个月) 嘴巴的游戏 吃奶是最初的游戏,这个过程可以让宝宝长大 把东西往嘴里放不是一个坏习惯 把东西往嘴里放的四个理由 奶嘴引发争议 什么样的玩具才可以放进嘴里 推荐几种玩具 要诀2 其他感官的游戏 看、摸、嗅、尝、听 玩着长大的两个条件:妈妈的允许,爸爸的支持 让孩子一边玩一边长大,0~1岁孩子的几个与分离有关的时期 激发感觉的玩具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推荐的玩具 要诀3 运动游戏 触摸—抓住—摆动 抓住玩具,还是控制情绪?原来两者都想要! 运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 嘴巴是孩子的第一个运动场所 1岁孩子的玩具 推荐的玩具 要诀4第3章 早期的象征游戏(12个月以后的孩子) 什么是象征游戏? “扔掉—捡起来”的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藏起来又露出来,看见了再藏起来,这不过是游戏 关于新鞋子的故事,关于孩子心理逻辑的故事 Doudou,心爱的玩偶 Doudou,一个特别的玩具 要诀5第4章 大孩子的象征性游戏(30个月或更大) 游戏和恐惧 捉迷藏游戏的要点 尿尿,大便,陪伴,怎么彻底地玩 推荐几种玩具 水塘:我跳过去,特别开心,爸爸妈妈却不允许我这么做 超市柜台上的糖果可以成为心理成长的一个例子 超我的建立历程 化装舞会……但是有条件 太棒了,我知道自己的性别了 吵架的双胞胎,关于性器官,这到底怎么回事? 推荐的玩具 要诀6第5章 帮助成长的严肃游戏(5~6岁) 过家家 关于规则的游戏 学习性、创造性的动手游戏 异想天开地读书 要诀7【在线试读章节】  心理成长曲线:游戏衡量法  我在本书中极力强调游戏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借助游戏发展大脑,强化内心安全感,建立独立意识,确立个性。通过游戏,孩子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父母相处,而后再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碰到障碍如何处理,接触并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  游戏向我们传达了孩子心理是否平衡。6个月的时候,他是不是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塞?18个月的时候,他是不是喜欢玩“藏起来再露出来”的游戏?2岁的时候,他是不是会自己嚼食物?3岁的时候,他是不是喜欢捉迷藏?4岁的时候,他是不是喜欢打扮成喜欢的人物?5岁的时候,他是不是喜欢模仿?6岁的时候,他是不是会和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儿科医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帮你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确保孩子身体发育健康。  如果你的孩子长得很好很健康,检查的频率会慢慢降低,直到一年一次。和定期看儿科医生一样,定期看心理专家也是为了确保你的宝贝心智得到健康成长。  心理专家给孩子听诊,观察孩子做游戏时的一举一动,观察孩子的好奇心程度和对空间概念的理解,绘制孩子的心理成长曲线图。  游戏是衡量孩子心理和情感成长的一个度量表,帮助你知晓孩子成长是否平衡。所以“游戏衡量法”的概念,成为观察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你就成为他交流的对象。你不仅要满足他身体成长的需要,而且在他通过游戏认识这个新世界的时候,你和他说话,教他眼前的东西是什么,给他解释体验到的事物是什么,表达他的感受。这种精神食粮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  你的话语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可以激发他探索生命的好奇心。要知道,孤身应战的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很快就会精疲力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成为孩子游戏中的独裁者。如果你不喜欢做游戏,也不要烦恼。孩子总是能在小伙伴或家里其他人那里找到游戏伙伴。游戏必须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约束。  藏起来又露出来,看见了再藏起来,这不过是游戏  “噢,你作弊!”达明的妈妈说。她看到儿子用手遮着眼睛,指间留着大大的缝隙。达明透过手指间的缝隙看着妈妈,他开心极了。  “你作弊!”妈妈一边说一边笑。  妈妈回到达明身边,抱起他,把他胖乎乎的小手挡在眼睛前面,达明笑得更开心了。他坐在游戏毯上,然后又躺下来,像在妈妈肚子里那样蜷着身子,乖乖听话,闭上了眼睛。这对他来说真的很不容易!他一定要很勇敢,很大胆!他愿意玩这个游戏,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很安静,这样他就可以作弊了。其实,藏起来又露出来的游戏,就是可以作弊的。谁愿意失去自己最爱的人而没有任何举动?达明不会,任何15~18个月大的孩子也都不会这么做。  他愿意玩,但是一定要让他“作弊”。  他可以接受妈妈离开一会儿,但一定只是游戏。要让他作弊,让他还可以看见一小部分,只是妈妈的一部分消失,而不是妈妈整个人都消失了。最好是胳膊、腿或手,但是还要让孩子看见身体的一部分,让他在大脑中想象藏起来的部位。瞧,达明做到了!这就是藏起来又露出来的游戏:我看到了妈妈的一部分,我想象妈妈的其他部分,这就是这个游戏的意义,仅此而已。不作弊就不是游戏。  所以,如果要不作弊,一定要等到达明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妈妈的完整形象,并且他需要知道脑子里的妈妈和现实看到的妈妈是两回事。这个时候他就真的长大了,他知道当他闭上眼睛,就算他看不到妈妈,妈妈还在他跟前,妈妈还是完整的一个人。  他也会玩自己的身体。他把手藏在被子下面,妈妈说:“你的手呢?”他就会自豪地把手从被子底下伸出来。他一定知道手就在那里,但在被子底下藏着。他能感觉到手仍然是身体的一部分,也能意识到这一点,这样他才不会感到害怕。小朋友阿历克斯和达明不一样,他已经26个月大,但是从来不愿意和老师一起玩把手或脚藏在沙子里的游戏。看到手藏在沙子里,阿历克斯会害怕地大声尖叫。达明能感觉到阿历克斯是真的很害怕,他知道就算阿历克斯已经26个月大,但是他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玩消失的游戏,看不到手,他的脑子里就会觉得有人把他的手割掉了。阿历克斯的成长比达明慢,老师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老师请来了心理医生帮助阿历克斯。心理医生独自和阿历克斯一起玩,他们把一堆东西藏起来,玩具、皮球、手绢……阿历克斯看到皮球就藏在一块布下面,而且完全可以看得见,他开心地笑了。他很兴奋,踢了皮球一脚,皮球滚远了,有时候滚到阿历克斯看不到的地方,但是阿历克斯没有生气,也不害怕,他甚至要自己跑过去找皮球。在这一刻,他瞬间成长了,很快他就能意识到,他不会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他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藏起来又露出来”的游戏。  达明也想玩闭上眼睛、藏起来又露出来的游戏,但是他只和大人玩,只和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玩,因为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果在游戏中,玩伴真的走开了,而达明以为只是在和他闹着玩还会出现,这样就会酿成很严重的后果。以后,达明就会拒绝冒险,拒绝再玩这样的游戏,拒绝成长。  这个游戏代表着孩子需要获得一种新的基本能力,称为“事物的持久性”。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接受一件事物即使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范围,但仍然会继续存在。这就意味着孩子需要在脑中保留事物的影像,需要他有能力形成这种影像,同时也能使用影像。  当我们确认不会失去喜爱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才能睡得像婴儿一样安心。要做到闭上眼睛睡觉,需要内心的平静。很多家长来找我们,因为孩子睡觉有问题,每晚折腾不肯睡觉,或是一个晚上醒过来好几次。夜晚变成了妈妈们的噩梦,她们已经拿不准到底什么时候才要把孩子抱回床上睡觉。  奥兰普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备受折磨的妈妈,一年365天,天天晚上不得消停。4岁的奥兰普总是晚上不肯睡觉,或者就算睡着了,也经常半夜惊叫着醒过来。奥兰普的妈妈来找我的那天,她坐在手扶椅上,抱着5个月大的胖乎乎的小儿子马吕斯。奥兰普则一进屋就跑去玩玩具,背对着我坐在地上。我对奥兰普说话的时候,她站起来,睁大眼睛看着我,一边认真地听我说话,一边点头回应我的问题。从她的回应中,我明白,她知道我是谁,也知道妈妈带她来这里不是为了弟弟,而是为了她,她有点担心,她更希望我对妈妈说话。  妈妈在讲述奥兰普情况的时候,奥兰普低下头,看着地上的玩具、积木、拼图、镶嵌板。奥兰普从一生下来就一直不肯好好睡觉,不管怎么哄都睡不好,睡觉对她来说是一件很焦虑的事情。当我问她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点头回应我,我明白,她同意妈妈的话。  奥兰普一生下来就被护士抱走,因为需要在暖箱里过一夜,但是奥兰普的妈妈舍不得这么快就和孩子分离,她对护士说,只要孩子一哭就跑过来给她喂奶。这一夜,护士没有把小奥兰普抱回来。奥兰普的妈妈认定,女儿一定在夜里哭了却没有得到妈妈的爱抚。她觉得一生下来就与妈妈分开,一定给奥兰普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我们很难从奥兰普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得到婴儿的证词。很显然,对奥兰普妈妈来说,在暖箱里的这一夜给奥兰普的记忆刻下烙印。回到家之后,奥兰普的妈妈一刻不离开女儿,总是抱着她,形影不离,她觉得孩子需要妈妈,只有这样的肢体接触才能满足她。  妈妈在讲述的时候,奥兰普丝毫不在乎,只有当我对她说话的时候,她才停下来。  “你知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发生的这件事吗?”  我重复妈妈说过的话,激发起妈妈当初的情绪,同时想象着奥兰普当时应该  也能感受到的情绪。  小女孩站起来,走到我面前,一边想一边摇头。  “你都记得吗?”  她摇头。  我对她说,因为她长大了,所以忘记了这一刻,但是她的心里一定还保留着烙印。  我继续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你知道妈妈一直在你身边,就算你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妈妈,妈妈也会很快回来……对吗?  她还是摇头。  很明显,对奥兰普来说,关于分离的问题,她一点都不懂得。于是我们转而谈论学校,谈论她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她是个好学生)。这时候,奥兰普变得很健谈,和我聊班上的小伙伴,课上的游戏,她做的家庭作业。就这样,在这间陌生的办公室里,她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觉得安全。她变得自信,我鼓励她表现出的每一个成熟行为。  接着,我建议她一起做一个需要闭上眼睛、离开几秒钟的游戏。奥兰普拒绝了,她要我自己玩。于是,我闭上眼睛。我说闭着眼睛我也能知道她的样子,因为我可以在脑子里想象她的样子。她笑了,我睁开眼睛,她没有离开,她就站在我眼前。我想换人,我说轮到她闭上眼睛。但是她就是不肯,她还没有准备好,她没有办法做这个游戏。  当然,这没有关系,只是对父母来说,孩子的这种脆弱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让家长也没有办法睡觉。奥兰普晚上睡不着,白天又一刻也不肯离开父母。  我请奥兰普的妈妈帮助孩子。她可以先和孩子玩“藏玩具”的游戏,或者先让孩子自己把玩具藏起来,直到孩子慢慢熟悉了,形成内心的安全感。我们都会经历一段心理成长的特殊时期,只是我们很难记住曾经的经历。我们内心都或多或少具有承受离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每个人的独立性,以及身边世界的自由。  ……
店主推荐38.50元3368.00元63.50元85.30元246.80元198.00元80.00元260.00元49.00元28.00元38.00元79.70元68.00元59.00元48.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关注我们: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查看: 664|回复: 0
孩子总爱玩“结婚”游戏,家长到底要不要阻止?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3 积分
3d4a559da714df2eee2389_th.jpg (32.05 KB, 下载次数: 0)
13:37 上传
  过家家是很多孩子最爱的游戏,5岁的妞妞也不例外,简直是着迷,妞妞邻居家有几个哥哥,比她大一两岁,每次哥哥们来找妞妞时,小女孩就会和他们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在游戏里“结婚”、“生小孩子”,虽然只是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但是妞妞妈妈却非常不乐意,不喜欢女儿和男孩玩这些游戏,每当女儿在玩游戏时妈妈就会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的打扰一下,这让孩子老大不愿意了,常常因此和妈妈生气,责怪妈妈耽误自己玩游戏。  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说:妈妈我有女朋友了,妈妈长大了要和XXX结婚,妈妈我今天刚刚和XXX结婚,仿佛孩子对这种“结婚游戏”是乐此不疲,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幼儿园很常见。  
488e3f9e470d4eacbd51d24db6920475_th.jpg (30.65 KB, 下载次数: 0)
13:37 上传
  该阻止吗?  在大人看来这可能有伤大雅,可在孩子心中这真的只是一个游戏而已,有时候孩子会童言无忌的说出将来要和妈妈结婚、和老师结婚的话,而原因也是让你啼笑不得,这也正说明孩子并不明白“结婚”的含义。如果孩子特别爱玩这种游戏,父母不要过分阻拦但也不要一笑了然,过分阻止可能就破坏了孩子之间的那份纯真,太漠不关心有时也会出点小问题,这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一下小教育,告诉孩子在游戏中不要做什么事情,男孩和女孩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等等。  
4a34e7d9da8e414dacbb94_th.jpg (33.68 KB, 下载次数: 0)
13:37 上传
  孩童时期是模仿能力特别强的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孩子学的特快,因此有时候当着孩子的面夫妻间有些行为要注意了,此外学龄前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前所未有的浓厚,甚至有的孩子过分迷恋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对异性父母特别着迷时,父母就要注意平时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了。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Copyright &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孩子玩游戏不睡觉怎么办?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位置:>>孩子玩游戏不睡觉怎么办?本文目录
朋友晓春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前一阵儿迷上了一种网上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他的同学们都在玩,互相比着玩。晓春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心里对孩子玩游戏持反对态度,怕孩子玩上瘾了,影响学习和生活。
父母一般对玩游戏的孩子采取的措施不外乎两种:要么限制玩的时间,要么干脆禁止。
晓春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在周围家长中做了一番调查研究。
我们另外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父母管他管得非常严,根本不让他碰游戏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一门心思就是学习。上了大学之后,离家千里,没人管了,这孩子一接触游戏就上了瘾,没日没夜地玩,功课都荒废了。高中时门门是a的人,现在的学业成绩就在及格线上晃悠。父母鞭长莫及,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儿子就挂掉电话,好几天不接父母的电话。家里花了大笔的大学学费,就送孩子到大学去玩游戏了。
另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喜欢玩游戏,父母也管,但是管的力度不够。初中时为了玩游戏,他模仿父亲的签名给老师写假条,说自己生病了,然后早晨假装去上学躲出去,等到父母上班走了再偷偷溜回家去玩游戏。事情败露之后,他爸气得都得了高血压。到这个地步,父母采取行动:锁电脑、断网络、紧逼盯人,什么办法都想了,可孩子是越不让玩瘾越大,后来改变策略,头半夜睡觉,后半夜起床玩。有一次,他妈起夜听到楼下隐约有声音,以为家里进贼了,悄悄叫醒了老公,两个人商量着是先报警还是下去看看,妈妈想起儿子,摸到儿子屋子里看看儿子是否安全,这才发现儿子根本没有在睡觉!可想而知,结果就是爸爸和儿子大打出手,闹得鸡犬不宁。
后来,爸爸觉得一味地限制与对抗不是办法,也不起根本作用,于是,他就到游戏网站和论坛看看玩游戏的孩子都在想什么,怎么看待游戏这件事。他发现有这么一种说法,真正玩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往往对于编程序有天分,也感兴趣,玩到最后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改变游戏设置。
经过深思,在一个周末,爸爸开车一千多公里带着儿子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见自己的老朋友,这个朋友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现在在某大公司专门开发新游戏,年薪百万。他深入浅出地向孩子演示了游戏运作的原理、如何编出程序改变设置,让孩子大开眼界。孩子提出了好多自己在玩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朋友有的给他解答了,有的就让他回去查书自己解决。朋友甚至还当场帮他设置了一个小程序让他在玩的那个游戏中的积分快速提高,让他明白,只有懂行才可以玩得高明。
临走,朋友跟孩子讲了他们行业里的人教育孩子的一句话:不玩游戏的人都是傻瓜,那么好玩为什么不玩?但是,一味地玩游戏的人是更大的傻瓜,把时间都消耗在虚幻的世界里,就是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上初中的孩子受到很大的触动,他对学习编写游戏程序充满了兴趣,回家后借来很多编程序的书自学,又下决心也要到斯坦福大学去学计算机程序设计。他自己在学习上变得努力起来。高中时参加州里、全国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都得了奖,最后如愿以偿地进了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微软公司搞开发去了。
晓春和老公从这两个孩子的经历里得出经验教训:玩游戏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过现在影响比以后影响好,至少现在父母在身边外松内紧地监督着,不会出什么大格。如果等上了高中还一个劲地玩,会影响申请大学,而等到上了大学再玩,会像那个荒废大学学业的孩子一样,变成脱缰的野马,父母想管也管不了,孩子的前途会真的被游戏毁了。
所以,晓春决定,干脆现在就放手让他玩好了,玩够了就不会那么上瘾了,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像小动物一样,还想着出去跑呢,让他成天在屋里待着他自己都待不住。让他自己过这一关,早过比晚过好。
于是,有一天,儿子在网上玩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妈妈进来了,儿子想起同学传授的经验,脸上作若无其事状,手上却迅速地关上了游戏网页,点开另一个早已打开的和学习有关的网页。
当妈的那是什么人?那都是如来佛的化身,孙猴子再有能耐,也跳不出手掌心的主儿。晓春自然明白儿子的猫腻,坐下来对他说:“你是不是在玩游戏?你不用遮着掩着的,妈妈不禁止你玩游戏,你尽可以光明正大地玩。”
儿子又惊又喜地看着妈妈,难以置信。
妈妈接着说:“但是妈妈有条件,不管怎么玩,你都不能耽误了学校的课业和那些你已经报名参加的活动。平时每天晚上九点钟一定要上床睡觉,周末可以睡得晚一点,但是也不能超过十点钟。你要知道,玩游戏会花费很多时间,会影响你喜欢的其他
活动,学校的功课也可能会受影响,你都要自己安排好,任何后果你都要自己承担。”
儿子连连点头,管它什么后果,现在让玩就行。
于是,肆无忌惮地玩开了,妈妈也就真的不管,只要孩子按时吃饭睡觉,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学校活动即可。
学校中期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成绩果然比以前下降了。
晓春拿出上一次的成绩单让儿子自己比较,儿子点头承认确实不如以前,保证说下一次会提高,妈妈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儿子玩游戏有时真会把正经事儿忘了,比如他没有按时参加足球队的训练,妈妈就惩罚他,一个星期不许玩游戏,孩子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认罚。
在这期间,晓春和老公每到周末就领着孩子去国家公园玩,去博物馆参观,还领儿子去看他喜欢的球赛,让孩子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起来。同时,晚上吃完饭,爸爸妈妈自己不看电视剧也不上网,向儿子提议大家一起玩纸牌游戏,或者和儿子下棋。他慢慢地喜欢在棋牌上挑战父母的感觉,这些活动占据了很多时间,他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不断减少。
一件事情如果受到禁止,就有“禁果分外甜”的感觉,会觉得刺激,现在玩游戏没人管、随便玩,反倒吸引力没有那么大了。
10岁的年龄段好玩的事情很多,晓春的儿子逐渐又开始出去和朋友们打球、骑车、溜滑板……游戏他依然在玩,只是不那么迷了。有空闲了,也会连续玩几个小时,不过干别的事儿的时候他都会专心去干,而不是一心都扑在游戏上。
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孩子玩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不会出大格。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通常都是和父母原本就有沟通上的障碍,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往往个人意志一直被压抑,人格不被尊重,和父母难有深层次的交流。
网络游戏仿佛是孩子的虚拟生命一样,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独立自主、自由,以及温暖还有情趣,在虚拟的世界里都得到了满足。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在现实中表现得懦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角色却非常勇敢,孤僻的孩子在游戏中却非常有合作精神,冷漠的孩子在游戏中是侠肝义胆。网络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游戏中虚拟生命的意义已经大于了他真实生命的意义,他们怎么能不沉迷?
其实,他们选择的是逃避现实!
大人要做的,不是粗暴地封网,锁计算机,斩杀孩子的虚拟生命,而是要在现实世界中,还原网络世界中能提供给孩子的温情与理解,独立与自由,和孩子建立起良性沟通并帮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舞台。
晓春和老公采用了尊重孩子的做法,放手让他玩,同时他们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纽带更紧密。孩子对游戏一直采取的是娱乐的态度,而不是沉迷不拔。又过了几个月,学校的期末成绩单下来,他的成绩全都回来了。
晓春真正放下心来,只要孩子没有耽误正事,那么业余时间他喜欢玩游戏,就玩好了。何况,孩子玩游戏也不是什么坏事,不同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不同的技能,尤其重要的是,他和别的孩子会有共同语言,可以交到朋友,在学校里感觉良好。也有可能孩子哪天从玩游戏中得到启发,也像上斯坦福的那个孩子一样玩游戏玩出名堂来了。孩子玩游戏不睡觉怎么办?(2)沙发咨询者:这个暑假,我儿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打游戏,实在让人担心。
张老师:他只玩游戏吗?看不看电视?做不做作业?逛街吗?打球吗?
咨询者:他不看电视,也不出门。刚放假时还做一下作业,现在整天就是打游戏。
张老师:他整天玩游戏,那么一天大概会玩多久?
咨询者:从早上爷爷叫他起来开始一直到他晚上睡觉,除了吃喝拉撒,差不多都在打游戏,每天都要累得睁不开眼睛了才睡觉,醒来就赶快开机准备打游戏。
张老师:你们管不管?
咨询者:爷爷根本管不了他,我和他妈妈都要上班,没时间管。刚放假的时候叫他睡觉,他还会关电脑,现在叫他,他完全当听不到,有时候妈妈说多了几句,他还会嫌烦,甚至跟她发脾气。
张老师:这种状况实在让人担心。
咨询者: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差不多天天都要搞到我发脾气,说什么都不听。
假期已经过了一半,越来越多的家长反映,孩子天天呆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简直就是个小宅神。孩子们宅在家里,整天对着屏幕,又疲倦,又憔悴,家长们既心疼,又生气,但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不管当然不行,这样没日没夜地玩下去,只怕他心都散了,身体也会跨了;但是真要管吧,他却不听,还嫌你烦,会顶嘴,甚至跟你吵架。
避免冲突 别跟孩子闹僵
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整天打游戏”的表现,会把孩子的问题看得很严重,因而神经紧张,甚至忧心忡忡,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语气严厉,如果孩子态度不好,就很容易让家长生气,冲突就这样爆发了。如果为了游戏问题发生冲突争吵,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受伤,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会觉得家长烦,结果往往是冲突升级,孩子更不听话,家长更生气。
孩子们可不会在和家长争吵过后觉得自己错了、觉得自己不该打游戏,冲突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积累了许多坏情绪,他们更需要通过游戏来发泄。有些孩子本来还觉得自己有些玩过头了,还有些内疚自责,吵架的结果是让孩子可以自然地找到一个理由“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然后毫无愧疚地继续玩游戏去了。孩子的思维逻辑大多是这样的:
“怎么一下子就玩一天了”———“我是有一点点过头,你不用这么紧张吧”———“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有完没完,烦死了”———“我偏要玩,看你能怎样”。
如果家长不能管好自己的脾气,就只能令自己跟孩子闹僵。对抗的结果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假如孩子因为我们的脾气而屈服了,那只会更麻烦。因为他会慢慢习惯屈服于强权,他会在别人强势的时候压抑自己的意志,在自己强势的时候以情绪化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如果孩子玩得过头了,必须批评管教,我们可以采用温和理性一点的方式,这样更能打动孩子,更有效。首先我们得让孩子关了电脑,才能开始讨论,不可以让孩子一边玩电脑游戏,一边听我们唠叨。要让孩子停下玩电脑,比较有效的说法是:
“该吃饭了,你是现在关电脑,还是三分钟后关?”
“是我帮你关了电脑,还是你自己关?”
批评管教的参考说法:
“我发现你一整天都在玩游戏。我很担心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你这样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也很生气。你是一个理性的孩子,你一直都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希望你明天能少玩两个小时,你觉得哪个时间可以不玩?”
学会抢占孩子的时间
暑假期间,孩子多数时候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做好教育和引导,孩子就很难抵制电视和游戏的诱惑。如果家长在发现问题后才开始重视,才去想办法改变,恐怕也很难迅速解决问题。作为家长,如果昨天我们没有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的身上,今天我们就得花更多时间在孩子的问题上。
对于“整天打游戏”的孩子,我们首先应该担心的是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我们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出现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天天宅在家里也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事。其次,我们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长时间专注于电脑电视,精神高度紧张,甚至饮食睡眠都不正常,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得很沉迷了,我们就只能先接受,把这当作孩子假期的常态,这样至少我们自己会平和很多,我们才能理性地寻找对策。
没有时间陪孩子、管孩子的家长通常都有很多工作要做,长时间对着屏幕玩游戏的孩子电脑技术通常差不到哪里去,如果家长能放低身架,就自己的工作问题真诚地请孩子帮忙,或者就电脑应用问题虚心向孩子请教,就能够抢占孩子的一些时间,对孩子做出一些引导。即使孩子不肯帮忙,家长也已经为孩子做了一个示范,表现出了一种主动寻求帮助、虚心求教的态度,同时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己被需要和受尊重,这样他就更有可能在其它时候或其它方面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
假期也是孩子难得的休息时间,家长更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相处,游戏、锻炼、休闲,都是促进亲子感情、有益身心的方式。假期结束前一两周的时间,家长 还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接近学校作息时间的生活安排,帮助孩子重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希望本文孩子玩游戏不睡觉怎么办?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孩子玩游戏不睡觉怎么办?的相关栏目网友推荐的经典语句最新发布的语录最新发布的帖子本文相关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