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 联统条件3 怎么让电脑接受一切条件

注意事项:
1.涉及交易前,需详细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及资料,并对交谈内容进行截图
2.有统计显示,被骗案例中,有超过95%是因为先付款转账交易的
3.为了您的资金安全,尽可能使用支付宝第三方担保付款
4.本论坛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买卖过程是双方自愿的个人行为,发生交易纠纷只能双方进行协商
请问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变频风冷无霜法式多门冰箱怎么样,Haier/海尔&BCD-630WBGEU1冰箱评测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法式多门冰箱变频风冷无霜怎么样?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冰箱评价好吗?参考更多网友最佳评价:
请问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变频风冷无霜法式多门冰箱怎么样,Haier/海尔&BCD-630WBGEU1冰箱评测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法式多门冰箱变频风冷无霜怎么样?Haier/海尔&BCD-630WBGEU1&630升冰箱评价好吗?
冰箱和洗衣机都收到了,原本以为国庆放假物流会慢一些,可还是及时的收到了,惊喜!房子还没有装修好,所以暂时没有安装,但是师傅已经通过电话了到时候随时联系就可以。&商品不错。相信海尔大品牌。大气,洗衣机颜色特别喜欢!
冰箱很好,漂亮,静音,外形大方高档,和家里风格颜色都特别搭配,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很赞,价格也合适,功能齐全,容量大,很满意!!支持海尔,支持国货!
冰箱收到了,送货上门,服务很贴心,售后告诉两小时后再使用,初始使用声音略大,逐渐变小,使用一个小时冰冻物品已经结冰,制冷效果很好,冰箱容量很大,直接替代了以前的使用的两个小冰箱,外观大气,内部设置科学合理,很喜欢,支持海尔!&送货上门,服务周到细心,很是惊喜,尤其是客服星瞳和菠菜,回答询问非常耐心热情,为这么敬业的客服点赞!
东西很不错,一直在用海尔的东西,质量很好,这个款很适合110平方的。放在新家很大气。很配。支持国产的,而且是质量很好的国产品牌。建议大家购买
我觉得海信冰箱挺好的,容量大,也是很节能的,一天下来耗电量很小
用海信吧&质量真的好&现在有活动是很划算的
我家里的是海信的冰箱呢,保鲜比较好,用了很久没有出现过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有句说烂了的话&br&&br&“人不为己,天诛地灭”&br&&br&BVS就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br&在超人为地球人而战的时候,人们把他当神来仰望。&br&但是当他们发现超人对他们有威胁,尽管那个时候超人还在无私的付出,他们想用他们自己的法律约束超人。&br&&br&他们没有弄清楚,从一开始超人做的都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以外的事。法律有规定让谁飞到洪水爆发的地方救人吗?有规定让谁去拉失事的游轮吗?有规定让谁冲进火场救人吗?都没有。&br&&br&超人尽着法律以外的义务,他们却想用法律约束他。&br&&br&他们忘记了超人和地球人在物种上来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生物,他本来就是超脱于这个星球规则的物种。&br&&br&人类习惯了超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的觉得那是他该做的。&br&“每天上班都会给路边一个乞丐1块钱,今天身上刚好没有1块,就没给,那个乞丐咒骂我没良心”,突然想起了这个故事。&br&&br&说难听点这就是得寸进尺。人类知道超人不会伤害他们,就他提出了他们“合理”的要求。&br&&br&如果超人不是守序善良呢?&br&&br&心情好了,出门做两件好事,接受人们的仰望;权威被触犯了,杀一儆百,接受人们的畏惧。这才是神的样子。&br&&br&可超人这个“神”,却有着人的心,而且是一个圣母的心(此处为褒义词)。&br&&br&超人拖着毁灭日到地球外时,总统非常果断的让部下发射核弹。他没有想过超人能不能回来,他只知道那个那个怪物怪兽对人类威胁很大。&br&&br&我为你赴汤蹈火,而你却从来没有为了考虑过一分一毫。&br&这就是一个“神”的悲哀。&br&或者说这就是一个有着人性的“神的悲哀”。&br&他不可能向人类索要什么,而人类却能无限的榨取他的价值。
有句说烂了的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VS就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在超人为地球人而战的时候,人们把他当神来仰望。 但是当他们发现超人对他们有威胁,尽管那个时候超人还在无私的付出,他们想用他们自己的法律约束超人。 他们没有弄清楚,从一开始超人做…
&p&很多人说大本的布鲁斯不够好。&/p&&p&首先我们要先看剧设,在正义黎明里的老蝙蝠已经50岁上下,经历了杰森托德的死,也很有可能已经经历了自己儿子的死,而且从造型和脾气来判断,他的人设是跟着黑暗骑士归来走的,也就是说,大本扮演的是已经退役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很多次伤害和打击后,努力回归正常人生活的老爷。他对待公司下属不能再好了,而且可以看出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自己的员工工伤了,那么年轻就残疾,老爷还一直不间断的给一大笔钱养老,这tm这么好的老板你现在哪里去找?&/p&&p&也就是说这个老爷的痛苦根源,已经不是哥谭市雨夜死爸死妈,而是一个中年人在奋斗了20年后随着体能衰老,丧失视如己出的战友,还很有可能失去了塔利亚和儿子的一个中年危机的人,发现自己的奋斗没有尽头,而且视作接班人的同伴也挂了,这是一种信念和信仰上的打击。&/p&&p&他可能不缺钱,也不缺事业,但他妥妥的缺爱,缺希望。他坚持一生的正义事业,不仅没有结果,反而没有尽头,这种打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十分巨大的。&/p&&p&坏人抓不完,而且一个比一个变态。平民很软弱,而且一个比一个愚昧。蝙蝠侠成了怪物,被所有人惧怕,没有成为榜样,反而成了全民公敌。逼得老爷隐退。他沮丧但他不后悔,可能在正义黎明这个宇宙里他做了一个成熟的决定:那就是放弃,然后尽可能保护自己身边的人。本来这个大本老爷可能就这样过下去算了。&/p&&p&但是超人事件是让这个中年人触底反弹的最后一个助力。&/p&&p&“一个人犯错,会酿成悲剧,一个神犯错,会导致末日。”&/p&&p&所以DCEU的蝙蝠侠,复出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信条,他杀人,他极端,他不优雅,他残暴,他不像黑暗骑士,更像是恐怖军阀。因为他要阻止的不是犯罪,是末日。他要对抗的不是罪犯,而是神。大本是把蝙蝠侠那种病态的理性与对前20年无意义的奋斗结合在了一起,并把这些不得志与困扰统统放在了超人身上。&/p&&p&他要泄愤。所以他问超人“你会流血吗?”,正义事业伴随着流血,没有流过血的人不懂正义。神无权决定人的对错。&/p&&p&贝尔的蝙蝠侠只是刚刚开始,还困扰在哥谭雨夜,幻想着成为正义榜样的年轻人。一脸都是“我好苦啊,我爸妈被杀了,我要天降正义!”&/p&&p&贝尔的少爷可以纨绔,为了几个女媛能在酒店池子里嬉闹,就任性的怼大堂经理“你家酒店我买了。”,可以优雅,跟猫女一起跳交际舞各种撂,也可以很沉稳,举着酒杯儒雅的喝姜汁跟咄咄逼人的哈维探讨蝙蝠侠存在的意义。&/p&&p&而大本的处境是蝙蝠侠生涯的末期,滑落到谷底被逼反弹的残暴中年人。他一脸都是“我好气呀,忙活20年毛用没有,老子要打100个!”&/p&&p&大本的老爷是个好老板,他冒着逃命的人群冲向自己公司,打电话给自己的经理让所有员工撤离大楼,同时也是个私下里玩的很野的大佬,地下拳台养个肌肉男打黑拳,耳语教导一些蝙蝠格斗秘诀让自己的拳手翻盘获胜,同时他也很孤独,坐在蝙蝠电脑前面睡着,一个人坐在车里嚼汉堡……(等一下这是大本本人吧……)。&/p&&p&而从整部片子的主角戏份和剧情结构来说,正义黎明这部片的三大主角:超人、蝙蝠侠和神奇女侠。论战斗力,蝙蝠侠是最弱的。整部片子的主题和故事目的,是促成正义联盟的诞生,而超人作为绝对强大的战力,是不可能承担片子里大部分打戏的,他作为主角方顶端战力,是要用来处理本片核心危机的手段,比如扛核弹、比如搞死毁灭日,他不能过多的出手去对付杂兵。&/p&&p&神奇女侠作为一个女主,自然也不能喧宾夺主,她是整部片承接后续作品的线索人物,不能强加打戏在她身上。&/p&&p&只有让蝙蝠侠这个相对低端的战力来清理一些人类持枪杂兵,才能撑起绝大部分打斗场景。而且作为剧情的主要推进人物,也没有多余的空间让老爷出场,也就是说,大本在这部片里,除了开头那一幕,其余时间都是在扮演不穿蝙蝠装的蝙蝠侠。&/p&&p&他需要布鲁斯的身份去偷听情报,去潜入会场,然后再穿上制服承担起片子前60分钟零零碎碎的打斗戏份来平衡文戏。同时,他还要呆在蝙蝠洞里用蝙蝠电脑解密文件推进剧情。整部片子没有给大本扮演纯粹的布鲁斯的空间。&/p&&p&大本在正义黎明里根本没有扮演老爷,他完完全全的都是在扮演那个偏执到狂暴的蝙蝠侠。&/p&&p&大本从外形来说,绝对是历代蝙蝠侠里最还原的。蝙蝠侠就不该穿盔甲,就应该身高马大,一身鼓囔囔的肌肉,就应该是屁股下巴。而从打戏的角度来说,也是目前所有蝙蝠侠里最顶尖的,这才是蝙蝠侠真正的战斗姿态,高空突袭,一招制敌,拳拳到肉。&/p&&p&而他最大的争议就是杀人,蝙蝠侠恪守的信条被大本这一版蝙蝠打破了,这一点可能是最大的败笔。&/p&&p&——————————————————————————————&/p&&p&小补丁:&/p&&p&关于那句玛莎蝙蝠侠和超人关系就瞬间转变这点,确实很突兀。&/p&&p&我的理解是,蝙蝠侠之前可能一直都认为超人是那种石头里蹦出来的神,没有类似人的情感,只是一个根据非黑即白的准则充当好人的异类。这种异类不懂人的情感,总有一天会走向极端,而且他得不到控制,那个时候会成为人类的灾难。&/p&&p&蝙蝠侠可能因为超人那一句玛莎,改变了对超人的看法,把他和自己童年的遭遇结合了起来,并且意识到超人也有人类情感,并非无情无义的钢铁之躯。而且在那一晚,他确实可以改变哥谭雨夜曾发生过的悲剧。&/p&&p&总之那一段想要表达的更合理一点,是要多拍几个镜头的,但可能片子时长已经很长了,实在是太赶,塞不下,所以只好留了个瑕疵。。。&/p&
很多人说大本的布鲁斯不够好。首先我们要先看剧设,在正义黎明里的老蝙蝠已经50岁上下,经历了杰森托德的死,也很有可能已经经历了自己儿子的死,而且从造型和脾气来判断,他的人设是跟着黑暗骑士归来走的,也就是说,大本扮演的是已经退役了很长时间,经历…
&img src=&/50/v2-bb69eef0e19f19aa68d8b_b.jpg&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50/v2-bb69eef0e19f19aa68d8b_r.jpg&&&p&起因是这样的,大概因为许多《蝙蝠侠对超人:正义黎明》的粉丝努力贡献了许多分析文章,所以我碰到了这样一种意见:就算你们的分析内容都是对的,就算你们不是过份解读,就算其中饱含深意,但是像这样需要细致分析才能理解的电影,它就不具备观看过程中最直接的情绪感染力,那凭什么说它是好电影。特别是玛莎的相关表达,虽然有铺垫但是很多人无法共情,更无法理解这个反转,那为什么不能批评导演的水平问题,是电影的情节铺垫和节奏出现了问题。&/p&&p&事实上这个意见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电影有简单的和复杂的表达形式,这种意见是在拒绝理解复杂的表达。有些人认为就算将玛莎作为反转的关键,仍然有更好的方式,比如铺垫几次美好往昔的回忆痛苦挣扎,用更具体的情节衬托人物情感。我不反对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易懂,但是我更希望对方能反过来想一想,比起直白的情节表述,有没有更含蓄,更精巧,更有冲击力,更戏剧化且有余味的表达。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要做的,不过多分析这个反转背后的意义,而是讨论电影如何巧妙的展开这一幕,并具备情绪的感染力。&/p&&p&但是这些讨论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对电影的表达形式有所认识,很多时候辩论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在一些人眼里电影仅仅是故事情节,画面剪辑音乐都只是故事的包装,过度依赖情节和台词看电影;他们无法接受bvs的叙事,很大程度因为他们在戏剧情景的双关台词中,无法凭借直感欣赏到更多。而真相是电影是复杂的媒介,在导演有所需求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戏剧化的表达代替平铺直述,更可以在必要时让台词和情节的力量消弱,动用视觉画面对故事进行更丰富的表达,这种欣赏是优先于对台词的理解的,因为视觉是最直接的力量。&/p&&p&&b&“...如同绘画和摄影...类似雕塑...也像哑剧...如同舞蹈...融合了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特别像的是,电影也通过想象,隐喻和象征实现表达。类似戏剧....可分为视觉性的和语言性的...”“视觉画面....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行表达...属于“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看电影的艺术》&/b&&/p&&br&&p&只有当你同意电影中包含戏剧手法,才能欣赏克里斯·特里奥安排的精彩的戏剧情景,“&b&情境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重于一切的&/b&”。只有当你认同视觉画面形式是说故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无用的装饰,接下来的讨论才有意义,因为在这个前提下,扎克施耐德的画面和大卫布伦纳的剪辑本身就言之有物。电影是导演和观众的对话,视觉流是有目的的言说,如果你拒绝认同,请右上关闭,因为下面论述对你毫无意义,而且非常长。&/p&&p&=====================================================================&/p&&p&&b&1:意外巧合的理论依据和判断&/b&&/p&&p&我们讨论玛莎作为反转的关键是如何被表达,玛莎仅仅是一个巧合,我相信很多人都说过,巧合怎么可以当成反转的关键呢,那不是非常荒诞吗? 还有人拿麦基的《故事:结构、材质、风格》里说的“千万不要利用巧合来转折一个结局。”作为理据,认为巧合的反转抹杀了意义和情感,是对观众的侮辱。然而这种说法,恰恰忽视了麦基在巧合问题这个篇章中,在机械降神之前叙述的编剧原理:“&b&故事创造意义&/b&。因此,巧合...只不过是宇宙事物随意而荒诞的碰撞而已,就其概念而言,是毫无意义的。然而,&b&巧合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常常是一个强大的部分,对人的生活予以重大冲击...因此,解决办法不是要回避巧合&/b&,而是要戏剧化地表现出它是如何毫无意义的进入生活,然后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获得意义,表现出随意的反逻辑如何变成生活现实的逻辑。&b&首先,尽早的引入巧合,以给予它充分的时间来构建意义。&/b&” &/p&&p&“在影片最终才出现的新元素,会使我们质疑该意外结局的合理性,尤其是当那些因素导致奇迹般的结局或者过多的使用巧合。经过情节铺垫,我们有所准备后,意外的结局会十分有力而且合理,即使情节要素和导致结局的前因后果的关系链不在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内。重要的是,应该让观众不觉得自己被一个意外的结局所蒙蔽、愚弄或欺骗。结局应该能深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b&只有当该意外结局将故事此前的发展趋势贯彻到底,才会形成这种理解。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要足够复杂,让我们保持疑问;同时要足够简单,让大家能发现导致结局的起因。&/b&”---《看电影的艺术》&/p&&p&这里提供了两段关于巧合的意外结局的编剧原理,它的论述是两可的,可能导致好,也可能导致坏。大概不喜欢bvs的人一见就非常认同,对啊,就是被蒙蔽被侮辱啊,所以我们才要申讨它啊。然而这些人的感受真的经得起分析吗?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这些人对视觉叙事和戏剧情景的无动于衷,最终导致他们观看的感受是属于断章取义的结论,根本用不上这两段话。&/p&&p&如原理所述,作为反转的意外元素,它必须既明显,又不容易察觉。太过明显会导致结局意外性的丧失;太过不易察觉,观众把它当成机械降神一般的新元素,会让观众感觉被愚弄。所以,玛莎这个元素(并非具体指哪位母亲)实际上在电影中直接出现四次,分别是片头托马斯的遗言,蝙蝠侠的噩梦,卢瑟的话语,超人的遗言(误)。从次数上说,不可以说不够,而且刚好足够意外。&/p&&p&&b&2:在最早的时刻放置关键信息。&/b&&/p&&p&玛莎第一次出现在片头的段落,这里我要狠狠的赞美一下扎导,实在是太美了。这种美是有意义的,这段葬礼和枪击案的混剪,就是台词所指的“美丽的谎言”,这里的美丽,被镜头画面具象化了,这是一个“观众视角“的美好起源,一个英雄因为自身的悲剧而挺身而出走向光明的故事,一个我们已经听得麻木的故事,然而,这只是个“谎言“,这包含了本片中蝙蝠侠的自欺。但我不再做更深入的分析,因为这个片段还统御了整部电影可以说的太多(具体分析请看来自中世界的专栏&a href=&/p/& class=&internal&&bvs详解场景1&/a&),我们退出来,就算我们不能立刻理解这段的意义,那么它的美对故事是否有更直接的意义?有的。&br&&/p&&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9a5acdc48bb06ca7ebc25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9a5acdc48bb06ca7ebc25_r.jpg&&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当它以高调的形式出现时,为的就是把这一段烙印在观众的感受里,枪击案唯一的台词“玛莎”,这个关键信息就是在这样美的画面的烘托下进入观众的认知。弱化台词和情节上的表达,夸饰画面上的表达,为的就是这个强暗示。而在当中的混剪节奏是这样的,第一枪,小布鲁斯坠落洞口,托马斯倒地,小布鲁斯下坠,玛莎被枪指,小布鲁斯下坠,项链散落玛莎倒地,小布鲁斯坠入洞底,这段剪辑真的要我翻译吗?是的,它是个视觉上的强暗示,小布鲁斯的恐惧,愤怒,痛苦,和无力,全部在这个剪辑带出的故事里。如果换成文字形容,那就是当托马斯中枪时,小布鲁斯仿佛自己坠入了一个黑暗深渊,仿佛噩梦中无尽的下坠,当玛莎中枪时,所有的美好已被彻底破坏,破碎不堪,小布鲁斯感觉自己已经再没有什么可失去了。然而,切换成文字描述的表达力是不及电影画面剪辑的万分之一,因为口语表达太直白丧失了撼动人心的力量。&/p&&p&蝙蝠侠的起源,如果有看过其他版本的话,其实是不难对比得出结论的,在其他的版本中,这个片段往往与成年的布鲁斯情感呼应,比如成年或者苍老的布鲁斯和枪击案的片段混剪,能很好的衬托出时间和空间上这段痛苦往事对布鲁斯的伤害。其他版本也往往有更多的情节和台词,比如他们为什么走出电影院,和父母亲密的对话,表达一下孩子气对佐罗的向往。然而这些内容在bvs这个片段中都不被允许出现,因为它们会消弱导演的表达,这里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孩子这个元素上,无论是葬礼还是枪击案的主角都是小布鲁斯,这是一个孩子,一个失去一切的孩子,对这个孩子的关键词是玛莎。这里不是说托马斯不重要,托马斯在最终时刻的关注也是玛莎。所以孩子(孤儿)和玛莎(母亲)这个抽象符号,被强大的视觉效果烙印在观众心里,你的所有注意力都被舒缓美丽的视觉流带动,和这两个符号建立了情感联系。&/p&&p&之所以放在片头,第一,如原理所述,巧合需要尽早的引入才能构建意义,第二,观众看电影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是在电影的开始。当然,如果有人要说自己开头从来不注意我也并不意外,甚至说这段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内心毫无波动也属正常,但是这样说的观众,已经关闭了欣赏视觉系导演表达的意识通道。&/p&&p&我在这里用了“强暗示”这个词,但是请不要误解,这并不是说语言里的言外之意,不是额外信息的意思。对于“&b&画面&/b&“的强暗示来说,这就是&b&“表达直白&/b&&b&”&/b&的意思,是直接的信息传递,因为它非常强烈的通过“画面”无需“言语”把信息传递出来。它是漫画式绘画的表达,嗯,不是指你们看的dc漫威,指的是夸张和夸饰的绘画表达手法,直接关联观看者的直感和经验的方式。这在扎导的电影里是常用手法,所以假如有人问,为什么摔那么久没骨折,超人为啥飘在天上不下来,那么不用怀疑,这人不会看画,甚至不会看漫画。&/p&&p&&b&3:给予时间让巧合构建意义&/b&&/p&&p&在场景1中,我们说了玛莎和孩子如何被关联起来给予观众足够的心理印象,而为了保持反转的意外性,这个心理词汇需要保持低调,但不能中断。所以这里的词汇已经从“母亲和孩子“被替换成了更直接的视觉印象词汇“孤儿”。而后,在场景2中,我们看到克里斯和扎导如何让这个词汇在故事中被贯彻,他们安排了苍老的布鲁斯在倒下的十字架下救下一个孤女的情景。&/p&&p&&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a63db5ffd89f9c82424c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a63db5ffd89f9c82424c_r.jpg&&当布鲁斯对小女孩说,我们会找到你的妈妈,她在哪?小女孩抽泣着指向倒塌的大楼。在这里布鲁斯韦恩和小女孩的痛苦是相通的,孤儿再次被提到故事的表面。布鲁斯低头的黯然,在天灾再次飞过城市上空时,他将女孩抱入怀里注视着天空的“神“。我们依然不深入分析,退出来看视觉叙事,实际上这里的情节是足够渲染情绪的,但是,它的表达时间相对偏短,而且同时还包含了更多信息,比如华莱士同学的腿伤,比如看待超人的心理变化。对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观众来说,或许有些仓促,所以从视觉感受的安排考量上,我们得到了加长终极版(影院版对不起,也是很有趣的剪辑XD)。&/p&&p&&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af9c2d6cdb68ec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af9c2d6cdb68ec_r.jpg&&注意视觉元素“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孤儿”。依然是通过强暗示来关联观众的共情心理,这里时长是非常充足的,布鲁斯看到一个个孤儿的特写,俯身将一个离队的女孩抱进队伍,最后还拯救了一个小女孩。&/p&&p&观众在这里得到了第二次的情感联接,感受到失去“玛莎(亲人)”的“孤儿”不愿意再看到类似的悲剧重现,而眼前的这一幕击溃了他的心理。玛莎在这里建立起了具体的意义:拒绝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这是蝙蝠侠情感上的源动力,理性怼超人的理由故事里给了观众很多很多(你要理解那些理由也是给蝙蝠侠的),但情感起源上这就是被描写的唯一,所以它的表达要够强,强烈到即使你不认识蝙蝠侠也没关系(虽然你不太可能不认识)。这和场景1是递进关系,场景1中,小布鲁斯被蝙蝠包围飞起,已经是一层这个意义的暗示,而场景2,直接明示。因为画面表达是“无言”的,当它要彻底传递信息时候,就需要反复的多重暗示。&/p&&p&所以在整个故事中,你还会收到这个元素忽隐忽现的弱暗示,比如听证会上黑人女性的谎言也是&丧失父母&,克拉克在哥谭警局遇见的罪犯家属遗孤也是“孤儿”,莱克斯卢瑟也是“孤儿”,甚至超人自己也是“氪星遗孤”。这些弱暗示可以延伸意义理解,也可以不做阐述,它就属于含义暧昧的言外之意,观影中的直接作用就是让观众意识(注意力外)中不断的积累这种情感铺垫,为了最后一刻的反转。&/p&&p&&b&4:时间扭曲符号的意义&/b&&/p&&p&即使有转化后的孤儿符号反复出现,而玛莎这个符号如果长时间的不被提起,它依然会被观众遗忘,所以在电影44分钟场景17,这个符号再次出现在画面上,同样,它必须同时保持画面上的高调和故事里的低调,所以,这个片段是没有语言干扰的,纯粹而清晰的视觉传达,玛莎符号出现在墓碑上。&/p&&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5cfa48d8dcc095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5cfa48d8dcc095_r.jpg&&&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9b782affb45aefbff6bafb0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9b782affb45aefbff6bafb0_r.jpg&&&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9cf560e9c66aaf6062bd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9cf560e9c66aaf6062bd_r.jpg&&&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f8cbcb1b3c403c51b04f131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f8cbcb1b3c403c51b04f131_r.jpg&&&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9bbf026a6ec5ca18feed0c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9bbf026a6ec5ca18feed0c_r.jpg&&&p&我非常不愿意口语化去形容这个片段,那样丧失了这段视觉叙事的感染力。但为了说明,还是稍做阐述,扎导表达清晰有力,他先用美并且抒情的画面情境,让你直接感受布鲁斯的沧桑,沧桑的背后依然是对父母无尽的眷恋,带着花束,缓慢的走在废墟庄园,你可以形容他的脚步是沉重的,或者迟钝,或者艰难的。从阴暗的天光中,彻底步入黑暗进入墓室,宛如步入死者之国。米迦勒的画像是墓室中唯一的光明,而画像内容却描述着毁灭。他为父母献上花束,从观众的视角,恰巧遮住了托马斯的名字,唯一暴露在观众眼中的是,玛莎。&/p&&p&这里的环境设计,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设计或者绘画场景,不单单只是提供一个故事场景,而同时象征人物的心理,废墟庄园的象征暗示还会出现很多次。而步入黑暗的打光,暗光中的面部特写,米迦勒的圣像,都是用画面进行心理描写。设计通过画面的整体元素向观众进行述说,也是扎导的常用手法,所以在扎导电影里,演员面瘫是没有关系的(误)!同样欣赏它的前提依然是,观众会看图说话,夸饰的画面会产生一种虚假感,但是它又是符合观看者内心的真实经验和情感的,这个观看绘画的道理并不难懂。&/p&&br&&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aa01ad4a063b7ab63ab5d8f2eece401c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aa01ad4a063b7ab63ab5d8f2eece401c_r.jpg&&&img data-rawheight=&810& src=&/v2-735e8fdbff8bc0ec2e30f3_b.jpg& data-rawwidth=&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735e8fdbff8bc0ec2e30f3_r.jpg&&&p&玛莎墓碑破碎突然出现的蝙蝠怪物,就是一个外观具象,意义抽象,而与观看者内心的恐惧经验直接联系的表达(数彩蛋的请退散)。它将玛莎的符号意义推到另外一层意思“恐惧”,取巧的利用观众瞬间产生的惊惧心理联系布鲁斯的恐惧心理。我们常常形容的被长期的痛苦折磨的人,是一种漫长的逐渐衰亡的过程,认知上是更加舒缓的,然而导演告诉你,对于蝙蝠侠,这种长期的痛苦并不是一个可以习惯的过程,这种痛苦产生的惊惧时刻如新,他沧桑、眷恋和他的义行都不能抵消这份痛苦,悲剧让英雄走向光明是个彻底“谎言”。(抱歉又解读了,更细致的分析解读依然请参看来自中世界的&a href=&/p/& class=&internal&&详解场景17&/a&)反复的噩梦缠绕是蝙蝠侠重要的几次内心表达,噩梦这个元素(不指具体内容)被暗示了重复性。(题外话:怪物还象征了蝙蝠&韦恩的精分状态XD)&/p&&p&退回来说,对于懒得思考的观众,能从惊惧中看出玛莎对于蝙蝠又被定义成“恐惧”,就已经完成了玛莎符号意义构建的两面,在心理层面已经为反转做好了潜意识的准备。她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初源的情绪动力,也是韦恩痛苦的折磨,这种折磨根源依然是“孤儿悲剧”的无力感。最粗浅的层面说,只要在观众心底留下印象就完成了铺垫,因为它的画面叙事力量足够强大,玛莎=怪物=噩梦。&br&&/p&&p&&b&5:对观众的重要提醒&/b&&/p&&p&在电影的1小时56分,玛莎符号再次被观众淡忘,已经在观众有意识的注意之外,而bvs的决战即将开启,那么怎么把符号重新提到故事的表层,让观众注意,并不是要求观众对此意义真正的理解,而是在意识层面唤醒这个伏笔。我们迎来了莱克斯卢瑟和超人的嘴炮对决,在卢瑟亢奋激昂的台词叙述里,我们听到了语义双关的魔咒,“玛莎玛莎玛莎”。&br&&/p&&p&&img data-rawheight=&809& src=&/v2-9ffa43a81b72a2b0a311a68cb39635cb_b.png& data-rawwidth=&1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2& data-original=&/v2-9ffa43a81b72a2b0a311a68cb39635cb_r.png&&&img data-rawheight=&804& src=&/v2-21b5f758b960d7e6b4de36_b.png& data-rawwidth=&1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5& data-original=&/v2-21b5f758b960d7e6b4de36_r.png&&从分析的角度,这里重要的不是其意义,因为它的表面意义是对超人叙述的。但是作为电影整体,作为导演和观众的对话,这次提示是必须而且重要的。假如没有这次提示,你依然可以责怪导演和编剧将伏笔埋藏了太久让你已经忘记了,然而扎导和克里斯巨巨并没有忘。为什么是用台词呢?因为台词语言是“无歧义”“直白”的,比画面叙事是更直接有效的提醒。&/p&&p&&b&6:偶然转化为必然的反转&/b&&/p&&p&当我们说完玛莎符号的引入,给予时间构建丰富意义,并且在关键时刻之前被提示。它已经符合了编剧原理大多数条件,但是,它现在依然不是一个真正具备反转效力的要素。是的,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意义,给观众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它有了足够的潜力,但这不能改变它是一个巧合的本质,作为巧合就有不被理解的荒诞感存在,这是无法改变的。而扭转这种荒诞感的影响力,就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有充分理由的戏剧情景中,让它“必然”的发生。&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4342bdfa5bf2fe74ec663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4342bdfa5bf2fe74ec663_r.jpg&&&/p&&p&请允许我称呼韦恩火车站这个场景为舞台,因为它实在有太多特质不同于“地点”。这里就是此刻蝙蝠侠内心世界转化为视觉元素,比韦恩庄园更破败,荒凉,阴暗的废墟和暴雨,这些可视元素在很多电影里有过类似的表达,所以足够经典。你无需真的理解它坐落在哪里,而是从视觉经验上感受它。&/p&&p&如果你有注意到全片在蝙蝠侠的塑造上,多次展示布鲁斯和蝙蝠两个角度,是不难从画面体会到蝙蝠面具意象上指的是布鲁斯为自己内心披上的坚强外壳。不不不,我不是说分析的角度,什么布鲁斯和蝙蝠的一体两面的科普内容,而是展示的角度,非常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对比,对视觉信息里的黑暗和暴力元素的感受,对战甲轻重厚薄变化的感受,对比然后理解。&/p&&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11da500c55b941a329de8c8b5c91f625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11da500c55b941a329de8c8b5c91f625_r.jpg&&&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efbaf0babff6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efbaf0babff6_r.jpg&&如果观众不是一觉睡到现在,应该注意到故事让蝙蝠侠给自己武装了一层又一层的“坚不可摧的理由”,而在决战战场的厚重铠甲正是象征着他现在的心态(数彩蛋的退散),他是不可能通过“言语沟通”解决问题的,这也是故事内容在视觉上的直观表达。而正如我们的现实经验,当一个人给自己武装上一层层的“理由”,就无法与之对话了,他有太多的“理由“坚信他自己是对的。&/p&&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a8ecdd2ecaac7d7b7a89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a8ecdd2ecaac7d7b7a89_r.jpg&&甚至观众也被说服了,蝙蝠侠有足够的理性原因行动。而与超人的战斗中,他的面具破碎了,他被迫露出自己的真容是进一步的展示“外壳”这个意象上的变化。从浪漫的角度说,男人是通过战斗对话的,就是,是的,来,我们用拳头说话。蝙蝠得到真正的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的机会。内容上现在蝙蝠侠只有真正能击中他内心最深处的那个词语才能打动他,这和画面叙述的信息展示是互相呼应的。这个唯一的机会就是第一个必然。&br&&/p&&p&当我们更抽离的角度观察这个舞台上的战斗,它的戏剧化和仪式感,在战斗中蝙蝠侠用打斗的肢体语言表达视觉信息,侮辱,羞辱,残忍的泄愤,视觉上的情绪传递。&/p&&p&或许你的理性难以迅速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公厕这样肮脏低俗的地方战斗,然而并不需要第一时间的理解,请感受这场战斗的残酷与粗暴,如同社会电影最底层的混混一般互殴,它没有一点美感。它用画面向你述说,这并非一场“义战”,这里没有正义与邪恶,没有值得赞颂可以让观众迅速站队支持的一切理由,你只能愕然的看着这场战斗充满意料之外的荒唐。这段对战剥去了所有英雄式战斗的光环,这里没有英雄。(这里的压抑也是和拯救玛莎&毁灭日的终战的扬起做视觉对比的,但是属于题外话了)&/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f5ceb9cf83f649a0801c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f5ceb9cf83f649a0801c_r.jpg&&&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bdeb701c636a63d823fe0f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bdeb701c636a63d823fe0f_r.jpg&&这种大胆的处理,才能将英雄的所有“面具”撕开,将他们逼入绝境,观众才能看到他们真正的内心。而只有真正的身处绝境,在之后将要到来的最终选择,英雄的选择才会撼动人心。(所有试图说bvs里的英雄没有真正面临艰难的选择的人,和批评这场战斗的人,抱歉,大概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br&&/p&&p&从观众的角度,这场演出的目的,并不是让你兴奋欢呼,两个伟大的英雄终于能对战来娱乐我们,不是的,它的视觉目的就是让你难受,让你为两个伟大英雄像野狗一样的互相撕咬感到抵触而难以忍耐,这种被迫的痛苦、难堪同时发生在角色身上。它把角色弧的光环压抑到了最低点,也把观众的心理情绪压抑到最低点,你是希望这场战斗被停止的!你迫切希望着反转的到来。&br&&/p&&p&蝙蝠在战斗胜利后,接下来的行为,是“处刑”,这仍然是经典戏剧的画面,简单的形容,这是战斗最后的仪式。请感受。(题外话:私刑这种行为也正是蝙蝠侠与超人面对的起因)&/p&&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640a02b819ca1818f75cae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640a02b819ca1818f75cae_r.jpg&&&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724d3ee4ed9cadaf08c002fb658bb927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724d3ee4ed9cadaf08c002fb658bb927_r.jpg&&&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926b4aadd9f390b65ca16e5dd9dc7acc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926b4aadd9f390b65ca16e5dd9dc7acc_r.jpg&&&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ec5a1d74dd7a3bfd3afaaf829e73eebf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ec5a1d74dd7a3bfd3afaaf829e73eebf_r.jpg&&请注意这里并不说你一定要有观看古典戏剧的经历才能共鸣。经验上你应该是有所认知的,或许你曾经百度过,或者无意中见过相关的图片和知识?布景和角色,摄影的角度,古典的意象在呼唤你的视觉经验,本能的你能感受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胜利者&刽子手会碎碎念叨着属于他的台词,将犯人带到处刑架上,最终他将武器架在失败者&犯人的脖子上,开启最后的对话这个环节。观众从心理预知了这个结尾情景,所以,超人得到了述说遗言的机会,这是第二个必然。如果观众对此无动于衷,我想这并不是电影的错,说白一点这就是套路效果啊,只是不是现代套路,是古早套路。&/p&&br&&p&而第三个必然是超人在这个情景做的必然的选择,在这里是不需要更详细展示的,因为在战斗之前莱克斯卢瑟和超人的对决,已经说明了他为何而来,因何而战。是什么让他屈服于现实的残酷。&/p&&p&&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0fbbf91b2c47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0fbbf91b2c47_r.jpg&&处刑的戏剧情景,让观众理解到对于超人,一个因为母亲受困做出违心行为的角色,一个被残酷现实压倒的英雄,在他在接受处刑的最后一刻,他心念的依然是他的母亲还未逃脱危难,他的遗言说出他母亲的名字,这真的让人觉得突兀吗?并不是,因为那才是最自然的,是我们的情感经验之中认可的行为。&img data-rawheight=&1074& src=&/v2-2bb68e6e49dd33ca79dbfb_b.jpg& data-rawwidth=&1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8& data-original=&/v2-2bb68e6e49dd33ca79dbfb_r.jpg&&&/p&&p&重新总结一下上面的论述,第一个必然,蝙蝠侠只有他内心最柔弱的地方能被触动,第二个必然,处刑情景必然存在临刑的遗言,第三个必然,受难的孩子心念的是母亲还未逃脱危难。所以,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这个意外结局的反转,接受了视觉信息的观众,在心理上是已经做好准备的,从精神上已然做好了准备。还记得之前提到的编剧原理吗?&b&“我们有所准备后,意外的结局会十分有力而且合理,即使情节要素和导致结局的前因后果的关系链不在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内。”&/b&&/p&&p&&b&“你放任他杀死玛莎,找到他,救救玛莎”&/b&这句台词由戏剧情景推动,自然合理的发生了。我们从感受的角度被唤醒了记忆,玛莎,符号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认知里,而这个符号同时也出现在蝙蝠侠的心里。它的“意外性”是同时发生在角色和观众身上的,这又是一个直感上的共情。闪回把蝙蝠侠带到了最初,对于观众就是带回片头,我们一开始从视觉叙事中认识的一切,在这里被唤醒了。&/p&&p&&img data-rawheight=&540& src=&/v2-a955fd19208dea50c9d38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a955fd19208dea50c9d38_r.jpg&&&img data-rawheight=&540& src=&/v2-573f0e18f5e21a47a12b57eab228919e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573f0e18f5e21a47a12b57eab228919e_r.jpg&&&img data-rawheight=&540& src=&/v2-05b60f91dfabf6d0ad54be5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05b60f91dfabf6d0ad54be5_r.jpg&&&img data-rawheight=&540& src=&/v2-a30ef977f36dcbe9c777b_b.jpg&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a30ef977f36dcbe9c777b_r.jpg&&我不认为这里还需要更多语言说明(请看图说话)。但是对于无法从视觉语言感受的有些人,简单说明一下。这个情景精彩的戏剧性是指,在这一刻,玛莎和母亲这个词语&b&重叠&/b&了!进而导致时间上的过去和现在&b&重叠&/b&了!过去的小布鲁斯和现在的超人&b&重叠&/b&了!而现在的布鲁斯和过去的枪击案的犯人&b&重叠&/b&了!他们发生了角色的错位,这是严重违背布鲁斯的自我认知的。请意识到,巧妙戏剧性的反转,让这个情景充满魅力,那个将对手和自己都逼迫到绝境无比强大的布鲁斯,在这里被摧毁了。&/p&&p&这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片头蝙蝠侠说“一切都是美好谎言”的深层意义,蝙蝠侠早已向现实妥协,用无数现实的理由驱动自己行动,而这一刻受害者和加害者的错位,唤回了他的初心。这样的前提下要求蝙蝠侠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悖的情境中做出选择,因为从两种思想的角度出发都能得到各自的正义性,但两者结论是矛盾的,这是蝙蝠侠人格的矛盾被情境放大形成的困境。也就是说蝙蝠侠的正义性被分裂为一组矛盾关系,导演在这里戏剧化夸张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冲突,对蝙蝠侠自身进行否定。&/p&&p&退一步说,即使无法理解这种困境真正的艰难之处(主要很多人写过分析了),我也希望你能感受这一刻的戏剧力量,让它将你带入迷茫,不用急于抽离,因为此刻的迷茫,是与蝙蝠侠共情的,在迷茫之后他的行为将带领你走出困惑,是,你不用一时理解它背后更深刻的含义,仅仅跟随他的脚步就足够了。而如果你已经有所领悟,那也是蝙蝠侠的领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造成的分裂和矛盾选择与我们生活的真实是密切关联的,这种唤醒和重建也符合生活经验。&/p&&p&&img data-rawheight=&760& src=&/v2-2062894dff156cae3b0320fdb8418956_b.jpg& data-rawwidth=&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v2-2062894dff156cae3b0320fdb8418956_r.jpg&&&img data-rawheight=&760& src=&/v2-66b558fe8f3eb1e3641ef_b.jpg& data-rawwidth=&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v2-66b558fe8f3eb1e3641ef_r.jpg&&他的行为将破碎的形象又重新建立起来。他换掉了战甲,等同于褪去了厚重的内心防御;经典的画面,巨大的蝙蝠投影破窗而入,也是英雄重建的强暗示。这是黑骑士的归来。玛莎这个符号,从引入,构建,从巧合变必然的逻辑,成为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意外反转的关键,完美的达成了它的使命。对于这个题目的论述到此也就完结了,谢谢观看。&/p&&img data-rawheight=&760& src=&/v2-bfa1c24c39d46387caf425_b.jpg& data-rawwidth=&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v2-bfa1c24c39d46387caf425_r.jpg&&&p&=======================================================================&br&&/p&&p&再这之后还能说很多很多,我也理解,不喜欢bvs的观众对此之前的故事应该还有很多问题,那些问题都影响着对bvs这部电影的判断。但是...我不可能真的拉片给你们看啊!我希望即使你无法欣赏bvs,也能理性上认知它的美妙之处,毕竟我花了那么大的功夫简白的说明视觉叙事的移情作用如何发挥它的效力。不过大概是不可能的,还是互撕比较直接,大家都是来消遣的嘛。&/p&&p&&b&观察是一种正在死去的技艺,戏剧形式的精华就在于让想法以不需明确解释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斯坦利.库布里克&/b&&br&&/p&&p&&b&对我来说,完美的电影完全没有台词。它应该是纯粹的视觉、情感与心灵的体验。而我相信出色的有深度的想法和交流,是可以不用词句而表达出来的。我是从一个插画师、动画师和漫画师做起的,视觉传达对我来说始终是核心。——比尔·普利姆敦&/b&&br&&/p&&p&=======================================================================&br&&/p&&p&不过。因为撕逼而诞生的文章,我猜不喜欢bvs的人并不会耐着性子看完;而喜欢bvs的人,想必都有相关的审美知识欣赏和感受,都是不需要说明的东西。所以,我到底是写给谁看??!?(迷惑脸)&/p&&p&最后,虽然用了很多看似专业的名词,都是业余学习来的,我的本职只是美工,所以请把这篇当作美工分析版。如果有更专业的意见愿意讨论,非常愿意跟你学怎么看这部电影。&/p&
起因是这样的,大概因为许多《蝙蝠侠对超人:正义黎明》的粉丝努力贡献了许多分析文章,所以我碰到了这样一种意见:就算你们的分析内容都是对的,就算你们不是过份解读,就算其中饱含深意,但是像这样需要细致分析才能理解的电影,它就不具备观看过程中最直…
&img src=&/50/v2-8a9d28f185f25a39add99d019fc17127_b.jpg& data-rawwidth=&1729&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9& data-original=&/50/v2-8a9d28f185f25a39add99d019fc17127_r.jpg&&&p&&b& ——简论DCEU三巨头塑造的共性,兼论《神奇女侠》剧情的缺憾&/b&&/p&&p&《神奇女侠》上映后,在舆论上,确实比她DCEU的伙伴们获得了更高的评价。但针对这个角色也有很多批评,例如说她“天真”“圣母”“不知变通”。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她在DCEU的两位同伴,《钢铁之躯》中的超人和《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蝙蝠侠,也都在性格塑造上饱受批评。我认为这并不是巧合,其中的原因是一致的:DCEU的英雄角色呈现出与以往银幕英雄不同的另一种风格,而很多观众并不熟悉它。今天有时间,展开聊一聊。&/p&&p& 《钢躯》和《蝙超》都是扎克·施耐德导演的电影,而施耐德夫妇也是《神奇女侠》的故事和制片,这三部电影在情节上自然相互继承,另一方面,在对英雄的塑造上,也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扎式风格。&/p&&p&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呢?一句话来说,英雄要得到成长,必须经历残酷现实对天真理想的考验。&/p&&p&“考验”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大部分英雄故事都会让主角从挫折中得到启迪,成为更坚强的角色,这在银幕上比比皆是,甚至有“想成为英雄必须父母双亡”之类的笑话。但你会发现这不是一回事,扎式的英雄苦难是更深层次的苦难,它不是关于外在事物的丧失,或者他人对你的质疑,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危机,它的核心在怀疑自我,在回望自身,在内在信仰的崩毁与重塑。&/p&&p&什么是信仰的崩毁?大意是,“我不再相信那个让我想成为英雄的东西”,或者,“它根本就是错的”。&/p&&p&发现自己是错的,听起来很平常,其实在现代银幕英雄的故事里是很少见的。如果我们回忆一下当下的流行大片,会发现,主角是很少犯错的,至少不会是大错。我们最常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故事:主角和世界相遇,世界很残酷,但是他坚定自己最初的人格,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最后他是对的,世界也不得不为他让道……这种绝对正确的英雄携带着他们绝对正义的能量而来,能让观众感觉温暖而充满力量。只不过DCEU给出了另一种假设:你如此坚持你的信仰——可万一你真的是错的呢?&/p&&p&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DCEU的故事是暗黑系。英雄们先天背负着一种悲观的预设:他们热情真挚地投入到复杂又广大的世界之中,如此坚信自己所为都是正义,阻挡自己的都是云烟……随后现实给予他们迎头痛击,告诉他们:想得太美了,不可能的。&/p&&p&《钢铁之躯》里,最著名的情节可能是一场龙卷风。在克拉克·肯特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养父为了不让他暴露自己的超能力,阻止他前来营救,让未来的超人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龙卷风卷走。由于事情的起因是父亲去救困在车里的狗,被很多人嘲笑为一条狗引发的悲剧。但是这个情节的重点并不在救的是猫是狗还是人。这个情节的意义也不是让超人像其他英雄角色一样经历父亲角色死亡的洗礼——丧父是悲伤的,当然。但在这里,它意在引发另一种苦难,一种深层次的信仰的动摇。年少的克拉克曾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超级能力,去帮助人类。但是养父用死亡给他敲响了警钟,告诉他,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准备好接纳他。这就是英雄信仰的坍塌,克拉克小心继承着这种警惕与恐惧,把超人扼杀在萌芽之中。&/p&&p&十多年后,当氪星舰队来临,要求地球人交出隐藏在人群中的氪星遗孤时,克拉克走进教堂,对牧师说“我不知道氪星人是否可信,但我也不知道人类是否可信”。直到这时,那场龙卷风仍然在他心中肆虐,封印着超人。异类感萦绕不去,他仍然没有树立对人类的归属感,这就是内在价值危机的可怕影响。&/p&&p&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蝙蝠侠的遭遇同样如此。只不过我们跳过了他人生的前半部分,直接面临了他人到中年时对自己半生心血付诸东流的怀疑和绝望。他去刺杀超人的前夜,告诉管家:“这将是我一生中唯一有价值的一件事。”管家说:“难道二十年打击犯罪毫无意义吗?”他说:“犯罪如野草,永远割不完,但杀死超人会是我的遗产。”是的,此时的蝙蝠侠觉得自己打击犯罪毫无意义!过去的他当然不会这样想,但当强大的外星人在城市上方厮杀时,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阻止孩子们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街头失去父母——而这正是他成为蝙蝠侠的初心。愤怒与无力感击碎了他,二十年来“我可以让街头不再有孩子失去父母”的信仰崩塌了,他还能做什么?此刻,他人生中唯一能抓住的东西,唯一能让他感到挽回自身价值的方法,就是杀死超人。&/p&&p&在《神奇女侠》里,戴安娜公主的英雄之旅同样是以这个信仰危机开场的。只不过讲述得更细腻,更完整。如果说超人和蝙蝠侠的内在危机太过晦涩,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话。那么在《神奇女侠》里,所有观众应该都预感到了戴安娜的未来将是信仰崩塌与重塑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整个故事选择了以它为主线,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相信的根本就是个童话。她相信世界非黑即白,人性本善,她相信人类会打仗是因为战神在教唆,相信自己杀死战神世界就会和平——这未免太天真了。&/p&&p&果然,在故事的后半程,戴安娜杀死了自己认为的战神,环顾四方,杀戮却仍在继续,这便令她茫然不知所措。她那么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所有善意的代行人,相信自己要拯救善良的人类——可如果人性本恶呢?这就是前半程反复渲染的信仰崩毁的时刻。我认为可以说是这部影片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它的后续不够有力——这个我们稍后再说。&/p&&p&信仰的崩塌是悲壮的,但如果仅止于此,让苦难压倒了你,你就不能成为英雄。因此,英雄之旅更重要的一部分,是信仰的重塑。所谓重塑,并不是说你对世界的认识就此南辕北辙,而是在如此残酷的黑暗现实面前,在心灵几经磨难、真相冲击你的认知之后,你仍然愿意为最初的理想而战。&/p&&p&在戴安娜的故事里,这个变化十分明显。最初,她因为人性本善而战,但残酷的现实惊醒了她,告诉她真相远不是如此美好,让她一度失去战斗的意志。可她最终再次投入战场,此时她已经不像踏入人间时那样天真,但仍然愿意拯救人类,并且怀有更坚决的意志和更难以动摇的热情。由“人性本善,所以我要拯救人类”,到“即使人性有恶,我也要尽我所能”。就是她的信仰在现实洗礼之后,得到的打磨和升华。&/p&&p&超人的故事也是一样。少年克拉克认为自己会被人类欣然接纳,钢铁之躯中的克拉克认为自己拯救了世界终将得到认可,可现实完全不是这样。质疑、恐惧、不健康的崇拜和恶毒的阴谋向他汹涌而来,当他鼓起勇气走上台前,想在世界面前表白内心时,国会大厦在他面前炸成一片火海。这让他几乎完全失去了对人类的信心,以至于说出“超人只是个梦”,“这里不是我的世界”。但当他最终为地球牺牲时,他说“这是我的世界”,露出了微笑。即使存在着那么多排斥与敌意,经历了那么多误解和攻击,他仍然相信地球是值得他拯救的。由“人类不接纳我,我不再做超人。”到“即使如此,我也要保护人类。”他看尽了黑暗却仍旧愿意点亮自身。此刻,再没有人可以质疑他仅仅是个拥有超能力、恰巧成为英雄的人,他的牺牲因为清醒而更为纯粹、更为赤诚。&/p&&p&在大多数超级英雄故事里,英雄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撼动世界。但在残酷的DC电影宇宙,英雄们被迫在复杂的世界面前重新审视自身。苦难击破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但同时赋予了你对内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你因此变成了一个更成熟、更坚定、更好的人。&/p&&p&读者也许会问,如果事实真的如此残酷,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重塑信仰?支撑他们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到底是什么?&/p&&p&答案或许让你惊奇:爱。&/p&&p&是的,在暗黑又残酷的故事背景之下,DCEU故事的核心是出奇地光明而理想化的:善良、正义、爱。&/p&&p&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其实很好理解:在这个电影宇宙里,在这样现实、残酷、毫不留情的世界浪潮冲击之下,如果不是拥有最刚强的品性、最高尚的人格、怀抱着对无助之人最真挚的难以动摇的善意,英雄们早已向恶意妥协,变成了滚滚俗世中的尘埃。&/p&&p&《钢铁之躯》里,克拉克坚持养父的训导,与人类保持距离,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之中。这时,佐德将军带领最后的氪星舰队到来,想要殖民地球。在这场战斗中,克拉克意识到自己不属于已经逝去的氪星,他必须为养育自己的地球而战。在他与佐德战斗的最后一幕,佐德想要杀死几个地球小孩,克拉克在危急关头扭断了他的脖子——通过亲手杀死最后的同胞,他为自己选择了答案:他属于地球。&/p&&p&他会做出这种选择,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但最终决定性的一击,却只是因为他不能让佐德杀死无辜的人。从他还是个孩子时起,克拉克就努力帮助别人,即使在他听从养父教诲,隐藏身份的时候,他也在沿途救助他人。他会做这种选择,是因为善意、保护与帮助他人是他的初心所在,是他最初与最后的选择。人类的敌意动摇了他,遮盖了他的初心,但最终他仍然会回到这里,并牢牢把握住它,并且看待它更鲜明、更透彻。这就是一位英雄找回失落信仰、再度起航的过程。&/p&&p&再看到《蝙蝠侠大战超人》,我们已经讲了蝙蝠侠信仰的坍塌,后果是他即将在战斗中杀死超人。这时候,产生了另一个著名的情节——大概是DCEU至今最广为人知的情节,在蝙蝠侠的氪石长矛即将穿透超人的心脏时,因为母亲被绑架而焦急痛苦的超人竭力喊出了自己母亲的名字:“玛莎”。而这恰好也是蝙蝠侠母亲的名字,是他十岁那年,在雪夜街头,目睹濒死的父亲望着母亲的遗体说出的最后的遗言。&/p&&p&当超人说出“你在帮助他们杀死玛莎”时,蝙蝠侠的手颤抖了。而当路易斯飞奔进来,对他喊“那是他妈妈的名字”时,蝙蝠侠把长矛扔下了。&/p&&p&这个情节长久以来因为“巧合”“无逻辑”“难以置信”被众多影评人和观众讥笑。但如果能理解我们所讲述的信仰坍塌与重塑的英雄之旅,理解我们强调的失落与寻回的初心,或许就更能理解这个设计。我们的英雄从未失去过他们最初为之投身旅途的信仰,他们只是一时被愤怒和绝望笼罩,行差踏错。但他们的本质比任何人都善良而坚强,在最紧要的关头,他们会重新受到那种伟大力量的召唤,想起驱动自己的究竟是什么。&/p&&p&蝙蝠侠为什么会成为义警?因为他对双亲的爱。他曾经在街头失去父母,而他立誓不让任何人重蹈覆辙。超人的力量让他害怕自己无法保护任何人,为此他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原则,任愤怒蒙蔽了他的良知。然而那个名字出现了,母亲失去光泽的双眼出现了,提醒着他,震慑着他,让他回到了糟糕故事的起点,意识到他正在做的是他试图用全部人生阻止的事,他已经成为了自己最痛恨的人。&/p&&p&当他领会到躺在自己脚下的超人并不是恶龙,而是和曾经的自己一样,正在为母亲的生命而感到担忧绝望的儿子——这像雷电一样震彻他的心灵,让他万分清醒又无比痛苦地感知到自己背离原则,初心不再。&/p&&p&在初心回归的那一刻,他痛苦地悲鸣,丢下了武器,我认为这算得上英雄歧途一个最精彩又戏剧性的范本。&/p&&p&再看神奇女侠。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阿瑞斯告诉她说,你现在已经看到了人类的丑恶,人类既然本性邪恶,你是不是应该加入我一起毁掉他们,让地球重新回到人类诞生之前?在短暂的瞬间,戴安娜露出茫然而赞同的微笑。但下一刻,她说:“我永远不会站在你这边。”&/p&&p&为什么?在这时候,史蒂夫并没有用生命证明人性的可贵,她仍然沉浸在人性丑恶的失望与困惑之中,可她仍然要和阿瑞斯战斗,这是因为什么?&/p&&p&因为和超人、和蝙蝠侠一样,最终驱策她投入战场、拯救生命的东西,并不是关于诸神或善恶的童话故事,而是她对所有无助之人的同情、关怀与爱。正如她离开天堂岛时对母亲说的话,“有人无力自保,我必须挺身而出。”“如果我视而不见,那我成了什么?”对无助之人的爱与怜悯是她的初心所在。是她本人对众生的善意,而不是世界上的善恶之分,让她进入人间。即使证明人类并不值得她拯救,她也永远无法在灾难面前袖手旁观。&/p&&p&扎导在访谈里提到过戴安娜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有一种珍贵的纯粹的品质,去直面这个复杂的世界,即使明知不敌,即使在信仰受到挑战、在怀疑人生的时候,她仍然能勇往直前。”我想他所指的就是这个她失去武器,徒手冲向阿瑞斯的时刻。而她之所以能如此坚决而纯粹,正是因为她胸怀一种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抹灭的对众生的博爱。&/p&&p&早期曾经有传言,说《正义联盟》的备选标题之一是《人间之神》,由于和描述超人堕落为独裁者的漫画《不义联盟》的副标题一致,还激起了粉群小小的恐慌。但我觉得挺好理解:DCEU的英雄们是具有神性的。这不是在说超级能力,而是他们行走于世,怀抱着一种你我庸俗之辈无法理解的大爱和赤诚。我曾经在神奇女侠的影评中提到过一个场景。人们告诉戴安娜:你救不了所有人,我们另有目的。而戴安娜说:“这就是我的目的。”她就是为救所有人而来,就是要拯救全世界,就是要无论何时何地,为所有无助之人拔剑,为所有需要之人停留。她手持武器时这样做,失去武器时也要这样做,人类值得如此时她这样做,人类不值得时她也要这样做。正是这种凡人无法企及,甚至无法理解的大爱,让她理解凡俗又超越凡俗,成为英雄,成为女神。&/p&&p&她的两位同伴也是如此。超人为了不相干的路人选择亲手杀死最后的同胞,蝙蝠侠为了保护人类只身刺杀超人。“不杀人”似乎是极高的道德要求,“为了保护陌生人而杀人”却需要更痛苦的挣扎和更高层面的牺牲。这些情节饱受诟病、被称为难以理解,似乎让他们脱离了往日光辉形象。可在一个不如漫画一般黑白分明的、更复杂、更黑暗、更现实的世界,这些痛苦地选择破戒的举动恰恰是他们英雄内在的体现。&/p&&p&现在的潮流似乎更青睐于玩世不恭、随心所欲、利己主义的反英雄形象。世界无意之中给了他们超凡的天赋,指明他们为命定之人,推动他们走上拯救他人的道路。但超人、蝙蝠侠和神奇女侠,都是道德准则奇高、心怀天下、坚如顽石的古典英雄,是精神和实践上的当代神灵。他们怀着对所有无助之人的怜悯与关爱,主动地投入人世,屡遭质疑却初心不改,倾尽全部却一无所求。在这种设定之下,观众希望他们每隔十分钟带来一次轻松的银幕笑料,怕是有些强人所难了。&/p&&p&当然,英雄的神性不是凭空而来的。作为生活在世界当中的一份子,他们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力量,并将之升华。当克拉克陷入对人性的绝望时,他从逝去的养父,从路易斯,从玛莎,甚至从在最后一刻迷途知返的蝙蝠侠身上重拾对世界的信心。蝙蝠侠是一个孤独而愤怒的英雄,但他把自身的悲痛提升,转化为保护他人的力量。对母亲的爱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他,直到几十年后仍然能作为震响他的警钟。戴安娜初入人世,天真纯善,如果不是斯蒂夫用自己的行动向她展示人性之美,也许她也会一蹶不振。英雄们生活在人类之中,他们对人类的爱来自人类本身,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更高大的善良、正义、博爱的倒影。我们对他们品质的向往,就是在向往人类自身。&/p&&p&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顺便多聊一聊《神奇女侠》。&/p&&p&对《神奇女侠》剧情的攻击有很多,有一些显得无中生有。比如说,批评她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宣言女权。在最早期的采访中,詹金斯导演就几次强调过,与其大肆强调性别中的一方,不如展示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做好所有事。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斯蒂夫把戴安娜带进将军们的会议室,将军们纷纷质疑怎么把女人带进来,戴安娜礼貌地保持了沉默。可是当将军们表示为了谈判只好置前线军民于不顾时,戴安娜上前大声指责他们是“一群懦夫”,“应该为此感到羞愧”,转身自己赶赴战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足够精彩的“女权”情节。因为她不是在每次受到轻视时跳出来义愤填膺地说教,而是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上,身体力行地表达“我可以做得更好”。&/p&&p&还有一些对男主角戏份的看法,我已经专门写过,这里暂且不提。&/p&&p&但总的来说,我对《神奇女侠》的剧情是怀有遗憾的。通过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英雄信仰之旅的要求,读者或许也会感觉到,在这场信念崩塌与重塑的挑战中……她受到的考验太少,度过得太轻易了。&/p&&p&当然,她的故事已经够惨烈了——她初入人世,见识到世间的复杂与苦楚,然后迅速与爱人阴阳两隔。但是从我们的英雄洗礼模式看,她的遭遇就是不够惨痛,不够深刻,没有给她留出反思自我、思考人类的足够的时间。&/p&&p&前面说过,戴安娜杀死鲁登道夫而战争没有停止,是剧情层层渲染终于推上的高潮,在那一刻,她意识到可能根本就没有阿瑞斯。没有战神,人类还是会自相残杀,这样残忍又自私的生物,真的值得她拯救吗?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自此,她必须开始回望自身,探索心中真正的价值,了解自己到底是出于什么要拯救人类。起先她拒绝接受:斯蒂夫请求她帮忙,她拒绝了,她终究会为此后悔。然后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打断了她反思进程的事情:阿瑞斯居然真的出现了。&/p&&p&阿瑞斯真实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这个原本清晰的英雄自省之旅。尽管阿瑞斯自我介绍说他只不过给人类推波助澜,并没有真的让他们打仗——但是无论如何他留下了一种错误的印象:战争有他的一份,人类并不用付全责。&/p&&p&在故事的结尾,戴安娜杀死了阿瑞斯,朝阳升起,劫后余生的两军士兵放下武器,露出年轻的面孔,抱头痛哭。继而画面一转,人们开始庆祝胜利——这画面固然很美好,但绝对是另一个错误的暗示,看起来,似乎因为杀死了阿瑞斯,人们真的从混沌中走出来,开始展现出人性本善了!&/p&&p&当然,剧本从头到尾没有说真的是阿瑞斯导致了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但从我们一路勾勒出的英雄之旅路径来看,这可称得上是重点偏离。在敌人出现的那一刻,所有需要她用心探索的复杂问题都被简化为一场动作戏目标:打倒对手。她陷入对人性本质的困惑都没有三分钟,最后得出结论还不到半小时,期间夹杂着催人泪下的感情线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最终把反思人类关系、重置本心的内心挣扎拨到一边,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当影片开始回应这个主题时,不论是主角还是观众都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心路历程忘却了。以至于当她大声说出“我相信爱”时,大家或多或少有点尴尬,不知道她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p&&p&当然,在她迅速升华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件影响重大的事情:斯蒂夫牺牲了。在她陷入对人性本质的迷茫时,斯蒂夫驾驶着飞机在空中爆炸,用自己的牺牲向她证明了人类或许并非全善,却仍然充满了美好,身体力行地向她证明“重要的不是值得,而是相信”。戴安娜因此顿悟。这个情节是与我们先前在另外两个故事里看到的,私人情感升华到世间大爱的逻辑一脉相承的。&/p&&p&但是,斯蒂夫的牺牲可以推出人类尚善,却仍然无法跳跃到“爱拯救一切”。爱到底救了谁?太快了,太仓促了。即使她此时把台词停留在“人性中有邪恶,但还有更多”,都比提升到“我相信爱”要好。因为这使整个复杂的世界观问题与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强行对等,就像复杂的一战局势被一架飞机强行定局一样。很多观众在影片结束以后认为剧情“幼稚”“简单”“主旋律”,大概就是因为最后的这一部分观念升华难以自圆其说。英雄走出信仰崩毁,应该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艰难而复杂的旅程,可以带动观众共同挖掘自身。它当然可以发生在瞬息,却应该更加郑重。《神奇女侠》用大半部电影做了铺垫,暗示观众将看到一个与自省相关的故事,最终却仅仅用一个感情线将其全部解释,不能不让有所期待的观众感到失望,觉得虎头蛇尾了。&/p&&p&在《正义黎明》的剧情里,戴安娜对布鲁斯说,她曾经因为失望离开人类百年之久。在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她不再亲近人类,只在必要时出手相助。作为一个有漫长寿命的神灵,这或许才是她反思自身与人类关系的合适的时间段。作为一个以信仰重塑为主线的故事,《神奇女侠》的结局避重就轻,太表面,太轻易了。&/p&&p&话虽如此,剧本的原始设计可能不是这样的。正如之前所说,《神奇女侠》的结局与在《正义黎明》里出现的冷淡又疏离的戴安娜形象并不一致。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被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个背景并没有被做出强调,以至于很多观众看完影片都没有搞清楚,以为自己看的是二战时的故事。&/p&&p&两个背景的区别在于,不同于众志成城的、反对种族灭绝、反对侵略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列强为争夺领土展开的残杀,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别。在影片的早期宣传里,詹金斯导演强调过这个背景,说戴安娜这样一个坚持为荣誉而战的战士出现在善恶难分的时代,会感到困惑。&/p&&p&然而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影片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困惑。德军就是奴役百姓的邪恶敌人,盟军就是制止毒气弹的解放者。虽然协约国领袖展现出了软弱无情,但戴安娜身边都是坚强善良的好人,她对人性的质问仅仅停留在战神死了战争却没有结束,根本没有机会产生自己是否站错立场、敌人是否无辜的更深层次的质问。甚至于,男主角史蒂夫对戴安娜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好人,他们是坏人”。当然,他确实是个板上钉钉的好人,但是这也许暗示着从此刻起,故事就脱离了最初的预想。他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善恶难辨的时代,一场无从站队的战争,甚至设置让战神的化身隐藏在戴安娜最初加入的阵营之中。也许他们最初是打算她在最复杂的局势中经历更残酷的迷失和顿悟,但最终,他们不得不简化了它,把它变成一个女英雄走进世界打倒邪恶大魔王,通过与人类相恋获得对爱的信心的合家欢故事。&/p&&p&我们一直知道,DCEU的影片因为其现实残酷的路线饱受观众批评,也许《神奇女侠》在最高处截然而止的信仰挣扎,就是主创们对呼唤轻松简明故事的观影群体做出的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后果恰恰印证了我们最初的观点:现实的洗礼没有那么残酷,对爱的信心也就没有那么有说服力了。&/p&&p&尽管如此,《神奇女侠》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的。她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出色的女性超级英雄形象,刻画了一对不可多得的银幕情侣。当我打出“三巨头”这个短语时,可以说长出了一口气,感谢DC为我们维持了三位英雄形象的一致性,保留了他们共同的古典气质。现在我们有了领导正义联盟的三位英雄,他们怀有对人类最真挚的善意、面对最残酷的挑战能迎难而上,面对最复杂的现实能反躬自省,彼此之间有过最深沉的误会与最彻底的谅解,实在是令人很有安全感。&/p&&p&现在让我们期待11月的《正义联盟》吧。&/p&&br&&br&&p&END&/p&&br&&p&——————————————————————&/p&&p&6.9日更新:&/p&&p&之前我表示阿瑞斯的出场和战争结束结合,使ww剧情放弃了对人性的深层探索。很多读者提出商业大片必须有一个激烈的boss战。但保留阿瑞斯或许同样可以把剧情代入另一个层面的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下面这个假设。&/p&&a href=&/p/& class=&internal&&战神已经死去,和平尚未到来--试论《神奇女侠》剧情的另一种可能 - 知乎专栏&/a&
——简论DCEU三巨头塑造的共性,兼论《神奇女侠》剧情的缺憾《神奇女侠》上映后,在舆论上,确实比她DCEU的伙伴们获得了更高的评价。但针对这个角色也有很多批评,例如说她“天真”“圣母”“不知变通”。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她在DCEU的两位同伴,《…
bvs拍得哪里都挺好,拍得用心,精巧,独到。人物刻画立体丰满,由角色性格推动整个故事,非常有说服力。为某些人诟病的理由在于:&br&&br&&b&1:小众审美冲击大众审美。&/b&&br&无论从镜头画面还是剧本故事,bvs创作追求的都是主流之外的独特性。它的审美基于图像小说,而图像小说从它诞生起就是对主流和传统的颠覆,本质如此。&br&&br&以历史悠久著名英雄拍摄这样的戏剧,无疑是一种挑衅。将这些英雄的固有形象,僵化形象打破,获取艺术性上的突破,它是建立在英雄尸体上的重生。&br&&br&所以,没有道理过去英雄的拥护们都会喜欢这部电影,除非本身就喜欢看经典被解构。没有道理路人都会喜欢这部电影,他们对英雄的尸体一无所知。&br&&br&所以,当看到”假装文艺,强行内涵云云“的批评,是的,他们对此一无所知。&br&&br&&b&2:对bvs的厌恶来自情感和习惯,而非理据。&/b&&br&批评者对电影建议的总结,“给一个的好故事让我消失2小时。”娓娓道来的故事,渐进巧妙的节奏,邀人共情的角色,引人入胜或回味悠长。&br&&br&用这样的故事标准去评价一个异类?bvs惜字如金,下笔如刀,多层面多角度深入讨论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大篇幅的暗示和影射,直接丢给观众思考,另辟蹊径的思考,面对现实的思考,粗暴并且犀利。&br&&br&所以,当看到“怎么讲一个好故事”的建议和批评,意思是他们的诉求和这部电影的表达不兼容。一部“费劲,不通俗,私人化”冒充主流的商业电影,无疑引出他们的愤怒。某些路人不会介意用恶意言语去抨击一部厚重,美观,批判现实,发人深省的超英图像小说电影。某些带节奏的黑子更不会介意把断章取义的笑话段子,当成导演志大才疏的铁证侃侃而谈,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偏见。&br&&br&什么能让超人动容退缩?故事最大的社会讽刺。&b&舆论偏见。&/b&&br&&br&&b&3:对固有形象的颠覆和重建。&/b&&br&电影中的布鲁斯二十年西西佛斯式的徒劳无功,反复的噩梦缠绕不放,疲惫并且自我厌恶,披上战衣宣泄暴力的愤怒。对大都会战争制造的孤儿和受难者们抱有同理心,却时刻刺激着他对失去亲人的哀恸,无力和仇恨。偏执且无视阿福的一再忠告,对达摩克利斯之剑充满警惕,甚至不介意卢瑟背后的小动作。超人的存在放大了他所有的负面,是的,他很糟,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能决然的放弃仇恨,寻找救赎。说明了什么,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诠释。&br&&br&对这样的蝙蝠,过去的故事,是不堪背负的现实之重,足以压垮这个存在。塑造增强故事的写实性,也由此带来最终救赎的意义,先抑后扬,入木三分。&br&&br&超人也不再像过去总是微笑自信的面对一切。他在这部电影里最大的敌人,不是蝙蝠,不是毁灭日,甚至不是卢瑟,而是舆论。当他微笑带来的是盲信和崇拜,当他纯粹的拯救被强迫赋予政治意义和宗教意义;当他的外来身份和非凡天赋受人非议;当他背叛亲族相信光明和自由选择站在人类面前时,舆论让他意识到,他的选择是站在人类集体负面的对立面。国会案让这种恶意宣泄到了顶点,不为其他,只因为超人存在。而他自己也不能摆脱舆论引导(蝙蝠)。&br&&br&不需要解析超人的故事有多现实,只要看看那些评论,“嘿,你为什么不笑一个呢。你这样不讨我们喜欢。看他那小丑样,便秘脸在天上装逼。”无疑已经淋漓尽致。&br&&br&这样多层面立体清晰的角色塑造,被人批评为脸谱化,性格单一。这样用心的故事会被批判为好莱坞套路同质化,劣化的结果。淋漓尽致。&br&&br&所以,答案正相反,角色被恶评,是因为角色塑造层面太多太立体太现实太复杂,不够扁平化,不够单一,不够脸谱。&br&&br&&b&4:电影艺术与漫画艺术融合后的独特语言。&/b&&br&懒得敲字了,引用&br&&br&“在别的改编电影上,主创者们的思路,都是从创作电影的角度去创作大众电影,再寻找熟悉漫画的专业人士在其中添加漫画元素,更有甚者,不过是借物言他罢了。而扎克·施奈德的思路,则是从创作漫画的角度去创作小众电影。&br&&br&他的漫画电影中,分镜是漫画分镜,慢镜头是大分格和大特写,油画质感是对纸张油墨感的捕捉与还原,从头到尾几乎不会中断的澎湃配乐是增强画面感而非代入感的必要手段,看似混乱无序的剪辑方法也是Graphic Novel中的常用手法,而大量按下不表的隐藏内容,正是用来引发读者们挖掘、思索、探讨的典型方法。&br&&br&所以,引起争议的从来都不是他作为一名导演的风格与水平是否过关,而是观众和评论界之间,一场关于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战争。”---CydenyLau影评&br&&br&所以,当看到“画面黑差评,故事乱差评,没拍三四五部个传铺垫一下差评,代入感不够差评,逻辑死差评”各种信口开河的奇谈怪论不用惊讶,这就是一场战争,关于一部奇葩的超英图像小说电影和主流超英电影。
bvs拍得哪里都挺好,拍得用心,精巧,独到。人物刻画立体丰满,由角色性格推动整个故事,非常有说服力。为某些人诟病的理由在于: 1:小众审美冲击大众审美。 无论从镜头画面还是剧本故事,bvs创作追求的都是主流之外的独特性。它的审美基于图像小说,而图…
那時候的老爺是一個broken蝙蝠俠&br&&br&太陽之子也面臨千夫所指的困境&br&&br&他們的形象或許不是大多數人記憶中最完美最無懈可擊所向披靡的英雄&br&&br&但那就是我們的英雄&br&&br&他們重新經歷最初的痛苦&br&&br&讓你感受著他們的疼痛&br&&br&讓你眼睜睜看著他們似乎走進英雄末路&br&&br&然後他們會回來 &br&&br&會回歸到最初你心目中的那位英雄&br&&br&會開始一個全新的世界&br&&br&但是這時你不會忘&br&&br&他們也有故事&br&&br&他們很真實 真實到一格一格還原漫畫&br&&br&你知道 懂的人自然懂&br&&br&&br&&br&BVS之於我&br&&br&第一部等了三年的電影&br&&br&第一部看預告片看到哭的電影&br&&br&第一部等首映前失眠了一個禮拜的電影&br&&br&第一部三天連刷了三次的電影&br&&br&第一次明知道沒有彩蛋卻還是等到最後&br&&br&第一次認認真真整理各種彩蛋梗寫影評&br&&br&我可能刷的並不多&br&&br&甚至當我真正看到首映的時候沒有流淚&br&&br&但是對我來說&br&&br&它帶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情和難以名狀震撼&br&&br&我知道直到現在我還依舊被它震撼&br&&br&我不會把它推向神壇&br&&br&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已的看法&br&&br&&b&我更不會裝作客觀來苛刻它 不接受批評&/b&&br&&br&&br&&b&沒錯我完全做不到&/b&&br&&br&詞窮到不知道如何形容&br&&br&因為覺得什麼言語都不那麼貼切&br&&br&只能小心翼翼地說&br&&br&真的很好 特別好&br&&br&&br&&br&&br&最後&br&&br&很喜歡TBBT上的這一段&br&&br&真的很貼切&br&&br&有些人或許會像Will一樣「理智」&br&&br&但是我們就是Lenernd(天吶這是我最喜歡的L的一句台詞)&br&&br&&b&「不管明天發生什麼 我們還會再看一遍」&/b&&br&&br&是啊&br&&br&不管你怎麼說&br&&br&不管他怎麼看&br&&br&我就是我&br&&br&我的想法不會因為誰的三言兩語改變&br&&im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986& src=&/384a6f38a8f125c2c0f6e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384a6f38a8f125c2c0f6e6_r.jpg&&
那時候的老爺是一個broken蝙蝠俠 太陽之子也面臨千夫所指的困境 他們的形象或許不是大多數人記憶中最完美最無懈可擊所向披靡的英雄 但那就是我們的英雄 他們重新經歷最初的痛苦 讓你感受著他們的疼痛 讓你眼睜睜看著他們似乎走進英雄末路 然後他們會回來 會…
&p&题目钓鱼失格。对于这片喜好者的客观评价,不是粉丝滤镜厚薄决定的。分析这个问题,先要客观分析bvs是什么样类型的电影。才能判断喜欢它的观众是什么成色。&/p&&p&如果你有足够关注bvs喜好者和厌恶者的答案,并分析样本,结论很明显:&br&喜好者多半是阐释电影之后表示喜欢,关注电影内在逻辑和诠释内容的合理性;&br&厌恶者都是从过去的观影经验批判,电影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与传统商业套路不同。&/p&&p&从现象结果反推:bvs是需要自发性的阐释才会彻底喜欢的反类型,或者说非套路电影。电影本身是开放式的。&/p&&p&不难发现它的叙事不是那么熟悉的桥段直接控制观众的情绪;而是着意于以隐讳的暗示,充实的片段,庞大的视角,戏剧性的对比,丰富的线索勾勒了大量的空白,没有叙述的部分就像导演反复的提问,要求观众一起讨论下去。&/p&&p&它像一个游戏。观众是玩家。起码要求观众有足够的视觉注意力和洞悉力,对复杂的故事做出理解。&/p&&p&举个例子:超人救人&电视台讨论交叉剪辑+超人坐在电视前沉思(思考内容:空白)&/p&&p&超人思考的内容,需要观众从镜头语言到台词内容包含大量信息中分析理解。&/p&&p&题型:&br&超人思考(内容空白)---》爆炸案后的超人行为(动机空白)&/p&&p&导入玩家理解:&br&超人思考(被大家讨厌不开心)---》超人行为(很蠢很天真)&/p&&p&超人思考(超人存在和社会结构的矛盾关系)---》超人行为(超人符号和自身的矛盾)&/p&&p&就像分析素材进行填空的文本游戏,不同层级的理解收获不同的故事。最终玩家看到什么样的故事,就看会不会分析电影作为整体除了平铺直述外的那些信息。&/p&&p&除了电视频道那些多角度的讨论和难分好坏影响,画面呈现的天神如同背负人类苦难,像圣人和救世主一般被崇拜,超人本意的符号象征被扭曲,并没有建立起来。图像叙事的暗示在这部电影里很重要,说超人为啥在天上不下来的小朋友还是退散吧。&/p&&p&暗示手法的优点在于圈定的思考空间庞大,从剧情逻辑到人物动机拓展到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神学讨论,导演针对性的对现实主义下的超英符号提出问题,喜欢严肃超英的玩家绝对忍不住沉迷思考。缺点在于信息密集导致观影中缺乏思考沉淀的时间,对观众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过于挑衅,不是被熟稔的表达套路难以被第一次接触的观众接受。优缺点的矛盾是导演取舍的选择,作品本身完成度非常高。(解决方案:多看几遍)&/p&&p&抽象的思考bvs的结构,它就像以信息量饱和的片段+大量留白作为基本单元的组织体,单元内容之间的多方位联系和参照作为关联对比,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总是能得到有趣的答案。&/p&&p&卢瑟和超人的双移民对比,卢瑟和老爷的双总裁对比,超人和老爷拯救小女孩,老托马斯和老莱克斯捏起拳头对男孩们不同的意义。内容信息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电影就像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一个可由浅入深解析的素材,一个完成度极高的虚拟世界,多层面多角度立体的塑造角色。&/p&&p&一个精彩的影评这样形容“超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布鲁斯,莱克斯和全世界”,反之亦然,玩家将从所有人的视角观察审视超人,它不像什么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虚无发散,更像是玩家收集整理的信息量和参照关系的思考代入决定看到的人物形象。&/p&&p&从玩家的角度说,有效的解读信息,搜集线索,分析人物弧,理解角色行为动机,追求最佳解释,是每一个玩家必须参与的步骤。也只有如此,才能发现全片的信息线索布置&片段内容选择都是出于缜密的设计。缺乏这个参与步骤,肯定会得到相反的结论,比如电影叙事稀疏。&/p&&p&玩家对角色的情感投入,总是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强化,怎么说,直觉和理性并行。和大部分套路商业电影的情感设计基于条件反射完全相反。&/p&&p&导演执拗于在限制时间内展示一个庞大真实的开放世界,采用的手法行之有效。往好里说是耐读耐推敲,炼字精巧的读物,要吐槽的话,太接近.rar压缩的分卷包。当然,无论怎么比喻,这只是一部复杂的好电影,这就是一部复杂的好电影。&br&==================================================&/p&&p&&u&作为游戏玩家,我这样理解这部电影,可以拿经典欧美rpg的游戏流程做参照&/u&&/p&&br&&p&多线程=多主角+ 片段=事件+ 事件流=主线+ 隐藏信息=支线: 庞大的开放世界&/p&&br&&p&比如龙腾,比如博德之门,比如辐射。当整个游戏过程被压缩成电影就是我个人看bvs的感受。&/p&&p&一个需要玩家使用多个角色,多周目打出多结局的游戏,需要反复的打出隐藏支线,挖掘隐藏信息,才能达到最佳结局:对庞大的虚拟世界有完整的认知,通过大量事件多角度的观察理解角色性格,同时真的会很喜欢这些虚拟角色。不挖掘支线和隐藏信息,那就只能达成最low结局,bad end草草了事,npc都是傻逼,就是砍砍砍杀杀杀说那么多干嘛。听起来是不是很熟?!!&/p&&p&===========================================&br&对bvs喜好者的分析:&br&扎导是真的硬核死宅。喜欢bvs的玩家精神上应该有一定共鸣。比较宅,喜欢漫画和游戏。对虚拟人物的喜好建立在代入思考的基础上,而非单纯的爽点。 克里斯的剧本复仇悲剧&文学引用,大量的文学手法会被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喜欢。开放性阐释的故事文本的思考非常有趣味性,能吸引一部分喜欢烧脑的玩家。 对熟悉领域出现陌生的电影语言有足够敏感度,对新事物有好奇心的部分观众。 电影的美术方面非常非常棒,美极了,看到画面就跪了,比如我。 最后才是理解出比较丰满人物形象的部分dc粉,应该是变死忠粉了,因为阐释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投入得到了满意的回报。&br&===========================================&/p&&p&骂娘的玩家等于强迫玩一遍黑魂,什么狗屎,操作难上手,死得尴尬,剧情晦涩,装逼过度,不考虑友好度,不把玩家当上帝,绝壁垃圾。很正常,这么异类的商业电影的确少见,当它把观众弃置在复杂的开放世界,由观众自由探索的时候。&/p&&p&大部分人试图以商业套路电影的方式去削足适履,情感投入得不到回报。暗示的部分当导演蠢就行了,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越是情感受挫dc粉骂越凶,义无反顾成为黑子的不要太多。稍微扫几眼就发现,这些人全部的出发点都是&b&“&/b&没按好莱坞套路说好故事”。&/p&&p&现在还在讨论bvs的,就不要代表路人了。真路人根本无所谓这片电影,现实生活事情那么多,谁有空对电影较真。&/p&&p&=============================================&br&补充1:漫画梗对路人友好度的问题。必须说一下这个方面bvs对路人是相当友好的,除了mos的连续性,玩梗并不是通关bvs游戏的必要条件。&/p&&p&现在大多数人的解读没有从传统超英片理解里脱离,都是梗梗梗,从漫画故事补充,倒像是说这片电影除了粉丝向一无是处,这是个误会。说漫画梗说真不如说说剧情里的朗费罗,洛丽塔,绿野仙踪,白鲸梗。&/p&&p&bvs内在逻辑自洽非常严谨,大量的信息暗示完全足够理解整个故事;各个层面的人物关系对比和事件关联,也完全足够深入理解人物,只要愿意主动思考就够了。要求一个复杂电影简单化,而不是从复杂电影的角度去看电影拍的好不好的都是扯淡。&/p&
题目钓鱼失格。对于这片喜好者的客观评价,不是粉丝滤镜厚薄决定的。分析这个问题,先要客观分析bvs是什么样类型的电影。才能判断喜欢它的观众是什么成色。如果你有足够关注bvs喜好者和厌恶者的答案,并分析样本,结论很明显: 喜好者多半是阐释电影之后表…
&img src=&/50/v2-b6f13b6bf2c03ca961da87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9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0/v2-b6f13b6bf2c03ca961da878_r.jpg&&&p&在当今院线整体氛围都被爆米花片跟娱乐片带歪的环境下,这部电影非导演剪辑版的上映对这部电影乃至DC宇宙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br&&/p&&p&这篇影评分为两部分来讨论。一,是关于整部电影剧情与细节的解读;二,是关于DC电影宇宙的整体格局。&br&&/p&&p&那么,在这部电影中,蝙蝠侠与超人大战的核心动机是什么?我们还是需要从两者自身面临的人生矛盾来进行解读。&br&&/p&&p&一,超人的强大能力是一种公共资源还是私有资源?&br&&/p&&p&这个问题有些类似市场中经常讨论的垄断与反垄断行为。如果超人的能力在人类可及范围之内,那么他的能力或许不会过于受到关注,那么在私有财产之下,他做的拯救举动就仅是他对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如此作为一个超级人类,他是值得被敬仰的。&br&&/p&&p&但电影中的问题在于,人们发现超人的能力已经是自身无法企及。超人的神化代表着群众对超人的依赖,但超人始终是一个个体,他无法同时拯救所有人。而未被拯救的人会对他的“神力”感到不满。正如Lex所说,“如果神是万能的,那么他就做不到至善;如果神是至善的,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至此,超人与普通民众的割裂被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这是这部电影的一大成功。而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陆风云4 附庸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