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造人,她还为哆啦a梦人类制造机做了什么?

要在神话里造个人,除了泥土还能用什么?
我的图书馆
要在神话里造个人,除了泥土还能用什么?
造人神话是古代神话重要的组成部分。洪水造人,神创说,进化说,不一而足。如果非要给造人神话分一个类的话,用使用的材料来分或许比较合理。大致可以分为单一材料派和混合材料派两大流派。单一材料派最普通的材料是泥土。泥土最大的特点就是来源广泛。中原多黄土,主要来自里海以北纬35°—45°的内陆沙漠盆地地区,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造出来的人骨骼清奇,内心通透,质量高,返修率低,特别好。女娲就是拿黄土造的人嘛。女娲是上古大神,《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楚辞·天问》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王逸儿子王延寿的《鲁陵光殿赋》也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句子。说明女娲人首蛇身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但这个“一日七十化”指什么呢?《淮南子·说林篇》有一个解释:“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也就是说,女娲的创造人类行动并不是独自完成的,男女性别是黄帝创造的,耳目是上骈创造的,手臂是桑林创造的。最后由女娲孕育成人类,一天数次,这就是所谓“一日七十化”。所以并非只要拿黄土捏一捏就可以,还要经过女娲娘娘的“孕育”,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的人质量就没保证。根据《风俗通》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绳子沾泥甩出来的人类,质地就没有那么精良,为什么呢?除了没来得及“孕育”之外,从土质的角度来分析,泥土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主要是腐殖质等,而我们知道,摄入过量的铝、铁等矿物质元素,容易造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病变,组织炎症、多器官的损伤和纤维化。而黄土造成的人没有这个问题,那么很可能女娲娘娘的这道“孕育”手续的主要功能是净化。在这方面希腊人探索得要更深入一些。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首先是拿泥土做了一次造人实验。“他(普罗米修斯)知道天神的种子埋藏在泥土里,便用泥土按天神的样子塑造了人类。他从各种动物心里摄取了善和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人类就这样诞生了。”这次实验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对人类本能的完善上,但没有东方神话中那么玄妙,而是巧妙运用了归纳法。但是动物心中的善恶不能阻挡人类堕落,毕竟人并非只有动物性本能,还需要道德和神性。随着人类的一步步堕落,愤怒的宙斯联合众神掀起滔天的洪水毁灭了人类。只有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夫妇事先得到父亲的警告,乘早就准备好的小船幸免遇难。劫后余生的两人得到正义女神忒弥斯的帮助,向身后丢石头重新又创造出了人类。德国人S.斯威布在《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中写道:从肩头向身后投掷石头。一种奇迹突然出现,石头不再是坚硬易碎。它们变的柔软,巨大,成型。人类的形体显现出来。石头上的泥质润湿部分变成了肌肉,结实坚硬部分变成了骨骼。而纹理则变成了人类的经脉。就这样,由于神祗的相助,男人投掷的石头变成男人,女人投掷的石头变成女人。人类永远不要忘记造成他们的物质。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所以希腊神话里造出来的人或许是硅基生物,和我们人类关系不大。我非常怀疑这批人类后来混入了娱乐界和文化界,比如拍《进化》的那帮哥们儿,拿海飞丝对付大型硅基生物,还有画《BLAME!》的贰瓶勉。当然,也可能后来又被上帝淹了一次,彻底成为海底生物了,又巨大化,在《环太平洋》里大放异彩。在单一材料造人领域,取得成功的除了中国人和希腊人,还有古希伯来人和达雅克人。古希伯来神话中,上帝用尘土制造了第一个人,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男人。在后来的《圣经·旧约》中,继承了这一方法,而第一个男人终于有了名字,叫做亚当。而达雅克人是不信邪非要用其他材料造人,最终不得不回到了科学造人的正途上的典型代表。居住在婆罗洲的达雅克人的传说中提到:有一个名叫萨拉潘代的大神,天仙号令他来到地球上造人。他先造了一个石头人,但石头人不及说话,就被烧毁了。他又造了一个铁人,而这个铁人的舌头比石头人还硬,天仙看了很不称心。第三次,萨拉潘代造了个土捏人,土捏人极有灵性,一造好就启齿说话,天仙十分开心,说:“你造的人能行。让他成为人类的先人吧,你必须另造一些像他这样的人。”达雅克人的这个实验很有意义。为什么石头人被烧毁了呢?因为火山爆发呗。而铁人的锻冶方法也有问题,含碳量怕是高过4.3%,当然硬。于是,我猜萨拉潘代最后选用了被火山灰反复滋养过的泥土来造人,是有道理的。毕竟加里曼丹岛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萨拉潘代依然选择了土,可见这土壤里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生机。只是后来玩起了猎头,就不好了,这玩意儿人手也就一个。而使用复合型材料造人的,所使用的材料就五花八门了。印第安人的神话说:地神用暗红色泥土掺和了水,做成男性和女人两个人,再用脂木煅烧,他们才活了起来,男名古克苏,女名晨星,以后便有了人类。印第安人的神先后用了三种材料,才成功创造出了人类。我猜他们首先是想要烧点低温陶器日常生活用,没想到一不留神……澳大利亚人则用泥土和树皮。澳大利亚有天神庞德—杰尔用树皮和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创世者庞德—杰尔用他的一把大刀割下三大块树皮。他在一块上边放了些泥土,用他的刀把泥调好。然后他把一部分泥放到另外一块树皮上边,造成一个人形。他先造了脚,然后造腿,然后是躯体、手臂和头。就这样,他在两块树皮上各造了一个人,又从按树上取下多纤维的树皮,把它做成头发,粘在土捏人的头上。然后,他躺在他们的上边,使劲往他们的嘴里、鼻孔里和肚脐里吹气,这些个小人立刻动了起来,围着神又蹦又跳。这种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气,树皮啦、泥土啦只是塑形的工具。那么有必要探讨下为什么庞德-杰尔同志的气这么好用。玛雅人用单一材料造人不是很顺利,最终转而投向了多材料复合型造人法。玛雅文化的创世故事记述在《波波乌》(Popol Vuh,即“圣书”)里,书中也提到众神屡次试图创造人类的努力。起初,众神用泥巴塑人,但是,这样做出来的生物几乎看不见东西,又完全不能动,所以很快就被冲洗掉了。这大约是因为墨西哥土壤含盐量和汞、银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于是众神决定再试一次,这回用木头。这些木头造物能以四肢爬行,也能说话,但他们缺乏血液和灵魂,而且不懂得崇敬神祇。众神再度摧毁了这些人,只留下几只栖居在树上,成为猴子。最后,关于如何选择适当的原料,众神进行了冗长的讨论,决定用白穗和黄穗的玉米制造第三代人类:“他们用黄玉米和白玉米做他们的肉,用玉米面团做人的四肢。只有玉米面团进入了我们四位先父的肉体,赐予了他们生命。”玛雅人相信自己是这四个男人及其妻子(随后被创造出来)的后裔。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玛雅人很好吃。以上的造人材料各有千秋,但从能耗、神奇程度、熵增等角度分析,我觉得最牛的,还得说是埃及人。在埃及古代神话中,最初世界是混沌无序的,天神阿图姆也只是一团元灵,在无尽的虚空中独自冥想,之后他诞生了形体,从嘴里吐出一个儿子舒——空气之神,又吐出了一个女儿特夫努特——湿气女神。两个天神负责改变混沌,舒和特夫努特又创造了土地之神格布和天空之神努特。起初格布和努特互相缠绕在一起,但是格布将努特举了起来,逐渐新的世界秩序建立了起来,但是舒和特夫努特消失在黑暗之中。阿图姆挖出了自己的眼睛用来寻找舒和特夫努特,在沼泽中找到了他们,阿图姆喜极而泣,当眼泪落在地面上就形成了一个人类。用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大量的水,就把这事儿给办了。要我说,埃及的神这是模拟了海洋的生态环境,不知道过了多久,在原始海洋中先后诞生了生物小分子和大分子,又形成了原核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就诞生了。原标题:造人神话中所使用材料的简要分析 造人用什么材料最好?本文首发十五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特邀撰稿人 张彰喜欢在夜店思考问题,看书时躁动不安,写东西时大开脑洞,开到人类学,日本史,亚文化,还有B-52
馆藏&24378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神创造人还是人创造神
一、神创造人还是人创造神
――宗教起源略论
一切宗教都是和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假如没有“万能”的神和超自然
的“神迹”,就不可能有宗教。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宣称,人和世界是由神创
造的。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里,就有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生动描
述。其《创世纪》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天、地、日、月、山、河、人、
兽等万物。在第六天,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泥土造人,然后将生
气吹入泥人的鼻孔,成了有灵气的活人,上帝给这人起名叫亚当。当亚当沉
睡时,上帝又从他身上取下一条肋骨,用它造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夏娃。他
们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亚当和夏娃就成了人类的始祖。在生物科学如
此发达的当代,恐怕很少有人再相信这套上帝创造人的神话,反之,人创造
神的论断却越来越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是,人如何创造神,即宗教的起源
问题,却一直是人们不懈求索的历史之谜。
1. 五花八门的宗教起源说
说宗教有其起源,这是把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对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宗教学
家的观点。至于视宗教为神圣的护教主义的宗教神学家们,则是断然否定宗
教有起源的。他们把宗教看成与天地同生、与人类共存、从来如此、永远存
在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不信教的人简直是一种怪物。
人类在关于宗教起源问题的长期探索和争论中,形成了各种关于宗教起
源的理论。在这里,我们仅就近代宗教学中几种流行的、影响较大的宗教起
源说简介如下。
(1 )自然神话说
这种解释宗教起源的学说,是以语言学与民族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的。
此派学说认为,宗教的起源及其最早的表现形式是自然神话,如太阳神话、
星辰神话、风雨雷电神话等等。他们认为,神话和宗教中的神,都是自然物、
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人格化。由人格化而神格化并产生对它的崇拜与敬畏,
就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这种主张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因而是一个值得借鉴
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 )万物有灵说
这种宗教起源说的创立者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泰勒,他认
为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崇拜。这种学说认为,原始人根据对睡眠、出神、
疾病、死亡、梦幻等生理心理现象的观察,推论出与肉体不同的灵魂观念,
然后把灵魂观念应用于万物,产生了万物有灵论;应用于死去的祖先,产生
了祖先神灵和祖先崇拜;应用于自然物,产生了自然神和自然物崇拜。随着
人类智力的升华,以后又发展为种类神崇拜和多神教、至上神崇拜和一神教。
这种观点以丰富的民族学和宗教学资料为依据,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
着它的强大影响。我们下面在论述宗教的起源问题时,将吸取这种观点及上
述“自然神话说”的合理因素。
(3 )图腾崇拜说
这种学说主张,图腾崇拜是一切宗教的起点。它以民族学的丰富资料证
明,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古老的社会现象和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他们认为,在
氏族的形成过程中,每个氏族都选择某种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动植
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把血缘关系推广到这些动植物,把它们视作自己的
亲属、自己的祖先,相信图腾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并对它崇拜。图腾崇拜
说有广泛的民族学资料为基础,在宗教学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但是,民
族学的大量资料有力地说明,图腾崇拜本身已经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崇拜活
动,因此,要说明宗教的起源,还得进一步说明这种图腾崇拜的起源。
(4 )原始启示说
上述几种宗教起源说,尽管其具体理论主张各不相同,但是都把宗教的
起源看作是人类智力升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表现了一种宗教进化论
的观点。这种对传统宗教神学的否定,自然受到来自教会势力方面的攻击。
但是,历史的进步迫使这种攻击这时也不得不采取近代宗教学的理论形式,
其典型代表就是奥地利天主教神父、著名宗教人类学家威廉?施米特的“原
始一神论”或“原始启示说”。它坚决反对宗教进化论,认为世界上文化层
次最古老、最原始的种族,都信仰至上神;原始文化中的至上神,就是一神
教的至上神;崇拜这种至上神的宗教,才是真正的一神教;因此,一神观念
是亘古以来就有的,对最高存在的信仰是远古时代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它
不以时间、空间为转移,其原因在于它起源于上帝对人类的原始启示。他由
此得出结论,多神信仰和其他各种宗教崇拜,都是后来的现象,是原始一神
信仰的退化。显而易见,这种宗教退化论的观点,具有浓重的护教主义色彩;
因而其用以证明原始一神论的资料,大都作了歪曲的使用。至于其原始一神
论观念起源于上帝对人类的原始启示的宗教起源说,更是一派神秘主义的妄
说,已经远远离开了科学探讨的道路,因此,绝大多数严肃的宗教学者均对
之持批判或否定的态度。
与上述各种宗教起源说相关或相似的,还有其他诸多宗教起源说,如“实
物崇拜说”、“祖灵说或鬼魂说”、“前万物有灵说”等等,限于篇幅,我
们不一一介绍。
除了“原始启示说”外,上述各种宗教起源说,都是学者根据自己所掌
握的那一部分事实和资料总结出来的,都有其缺陷,也都包含着部分真理。
因此,批判地继承和综合这些学说中有价值的成果,对科学地说明宗教的起
源是非常必要的。
2. 宗教是原始社会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崇拜活动,显然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
这一事实已得到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有力证明,
并获得了宗教学者的一致公认。但是,宗教是在原始社会哪个发展阶段上产
生的?是如何产生的?由于原始社会早已成为逝去的历史,原始人类又没有
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这就使我们今天难以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个绝对精确的肯
定性的答案。但是,唯物史观、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都提供了一个绝对正确的否定性的答案,即宗教并不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
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年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宗教观
念和宗教信仰活动。
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进化大体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
人三个阶段。南猿生活在距今550 万年到100 万年前;直立人生活在距今30
万年到100 万年前;大约从30 万年前开始,人类才进化到智人阶段。前两个
阶段,相当于人类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后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的中期和晚期。
据测算,南猿的脑量大约为480―500 毫升。约在200 万年前已学会制造
工具,并开始了生产活动。据推测,南猿具有萌芽状态的语言,但是这种语
言发展水平,还不可能有灵魂、神灵之类宗教的基本观念。我国人类学的考
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1965 年5 月,在我国云南省元谋县西北的一座小山上,发现了两枚猿人
门齿化石,经测定距今约170 万年,被命名为“元谋猿人”。这是目前所知
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由于仅发现两枚门齿化石,因此无法判断当时有无
宗教观念存在。
1963 年至1964 年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的猿人头盖骨、上下颌骨化
石各一具及牙齿化石十余枚。据测定,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70 至80 万年前
的猿人遗骸。从这些被称为“蓝田猿人”的遗骸化石来看,也无法判定当时
已经存在任何形式的宗教观念。
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具体
的材料。1929 年12 月,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
骨山上,发现了一个猿人的头盖骨化石,经测定距今约50 万年。其后,科学
工作者先后在龙骨山上发现了大约属于40 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的化
石。在发掘过程中,科学工作者发现,北京猿人对死者的尸骨是随意乱扔的,
没有形成一定的葬式。这一行为表明,北京猿人还没有灵魂之类的宗教观念。
因为一定的葬式是同灵魂观念密切相关的。此外,北京猿人的遗物很多,石
器工具数以万计,而且知道使用火种和保留火种,但是在这些遗物中都没有
发现任何与宗教观念有关的痕迹。
从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到北京猿人,大致属于直立人阶段,都没有发现
他们有任何宗教观念的痕迹。1954 年我国发现的山西省襄汾县丁村人遗骸化
石,其身体已经进化到比较接近现代人的程度,脑量大为增加,对石器已能
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制作,反映了其思维水平超过了北京猿人。但是,考古工
作者对丁村人所制造的200 多件石器一一加以分析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带有
宗教观念的迹象。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断定,人类产生初期是不可能有任何宗教观念的。
因为宗教观念的产生,需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
高度,具有间接的较大范围的想象和联想,能够把自己从同大自然浑然一体
的状态下分离出来,提出一些诸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体
构造等带有一定世界观意义的问题。只有当人类智力的发展能够提出和表达
这类问题并企图解决这类问题时,宗教观念和宗教崇拜活动才可能产生。一
个思维能力尚未发展起来的婴儿是不会有鬼神的观念的;同样,人类的婴孩
时期――猿人和直立人阶段,也没有产生宗教观念的智力机能。
那么人类从什么时候才产生宗教观念的呢?要我们说出一个精确的时间
是困难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最早的
宗教遗迹出现在智人阶段。大约在20―3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向智人过渡。
智人的脑量已经达到了现代人脑量的变化范围。智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和晚期,这一时期人类已经能制造专门化的、定型的工具和武器,晚期已发
明了弓箭。从这些情况分析,其智力水平已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有稳定的想
象和联想,形成某种灵魂之类的宗教观念已成为可能的事情。这种推断已得
到考古事实的证明。
1856年,在德国的杜塞多夫的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发现
了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头盖骨化石,其脑量比北京猿人的脑量大500毫升。
此后又发现了多具“尼人”遗骸化石。非常有趣的是,“尼人”的遗骸都有
一定的葬式,死者的遗骸通常是头东脚西,在不少遗骸周围,还撒布着红色
的石片和工具。据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分析,这表明“尼人”已经有了死后
灵魂可以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观念,他们希望死者回到“太阳神”居住的地
方――西方。
1908年,在法国莫斯特山洞遗址发现了一个青年“尼人”墓葬,他的头
枕在右肘上,左手向前伸展着,身体周围放着74件石器,左侧有一柄石斧,
头部和肩部用百块保护着,还有烧过的牛头骨的残骸。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
一座椭圆形的小墓,内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孩的遗骸,随葬品有燧石工具,墓
上还盖着三块大石。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活着的“尼人”
居然给这个“尼人”青年和婴儿这么多随葬品,作为死者到另一个世界“生
活”的工具和武器,这显然表明了他们已具有灵魂不死的宗教观念。
“尼人”属于早期智人的阶段,其上限约为12万年前。再晚一些的法国
“奥瑞纳人”的遗迹,更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原始人类已经具有一种死后继
续存在的宗教观念。对奥瑞纳洞穴中古人类化石和遗迹的研究表明,大约在
4万年前的奥瑞纳时期,石器已有了明显进步,同原始宗教和巫术或图腾崇
拜有关的艺术也开始出现了。洞中的岩画除动物画外,还有人物画。人物画
的姿态作舞蹈状,好像在进行某种礼仪。
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的宗教遗迹,是山顶洞人遗迹。山顶洞人生
活在距今 18000年前,在人类学上属于晚期智人或新人阶段。其体型和脑量
与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会磨制骨针等缝纫工具,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等技术,
已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形态。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这个位于北京房山县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自然山洞,大约长12米、宽8米,面积有90多平方米,
住得下十几个人。洞里还分为“上室”和“下室”,上室是活人的住处,下
室是死者的墓地。下室里埋葬着三具人的尸体: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
女和一个老年男子。这些死者的身上有一些殉葬的装饰品,还撒有赤铁矿粉
末。埋葬死者含有特别关心死亡和死者的意思。如果有随葬食物、装饰品、
工具、武器等,我们就有理由设想其中必然含有某种死后继续存在的观念。
山顶洞人的葬式表明,当时已有了某种关于灵魂不死和死后生活的遐想。
一些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近代一些尚处于
原始状态的氏族部落,也有将赤铁矿粉末或红色石块放在死者身上的习俗,
其葬式与“尼人”、“奥瑞纳人”、“山顶洞人”的葬式有颇多相似之处。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保留的这种民族“活化石”,也从另一个角度证
明,宗教是在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上述这些在原始人的洞穴中发现的墓葬和岩画,就是人类考古学借以证
明原始人类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已经形成了宗教观念的根据。根据这些宗教
遗迹大体上可以断定,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活动,产生于原始社
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即人类学上的智人阶段,从时间上说,大致上
距今约4 万年或10 余万年左右。如果从猿人算起,人类已有近300 万年的历
史。从人类的历史长河看,宗教的历史极为短暂,它仅仅占整个人类历史的
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3. 宗教产生的根源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
期。猿人阶段和直立人阶段没有宗教观念,而智人阶段却产生了,这并不是
偶然的,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
首先,我们探究一下它的社会根源。任何社会意识,包括荒诞的观念和
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能够从社会存在中找到它产生的根源。原
始人类关于灵魂、魔力等等宗教观念,都是一些虚假的观念,然而,在原始
社会那种低级的经济发展阶段上,这些虚假的宗教观念却成了原始人同大自
然斗争的天真手段,他们企图借助于这些虚假的宗教观念,来补充自己征服
自然能力的缺乏。因此,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原始人类征服自然以求生
存和发展的愿望,是原始宗教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
可以想象,原始人类当时面临着一种多么险恶的生存环境,除了有各种
凶猛的野兽的威胁之外,气候的剧烈变化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灾难和恐惧。
夏天,暴雨倾盆,山洪暴发,狂风拔树,电闪雷鸣,惊天动地。冬季来临,
又冰天雪地,北风怒号,寒流刺骨,忍饥挨饿。原始人类的生活受到自然力
的巨大压迫。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面对这种自然力的压迫,原始人类既
想征服它,又无能无力;既希望弄清楚自然的奥秘,又不得其解。这种矛盾
严重困扰着他们,并驱使他们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原始人既然不能从实际
上征服和支配这些自然力,于是就从幻想中、借助观念来征服和支配它们,
这样就产生了灵魂、魔力之类的虚假观念,用各种各样的精灵解释这些自然
现象,并用祈求和祭献的方式,希望获得它们的恩赐,以保佑自己的平安和
得到丰富的食物。随着自然力的人格化,就出现了以盲目崇拜和信仰为核心
的原始宗教。
这里立即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此之前的猿人、直立人阶段,他们的
生产力水平不是更低下吗?他们不同样受到自然力的巨大压迫吗?那么他们
为什么没有产生宗教或宗教观念呢?
应当说,自然力的巨大压迫,不但对原始人类是极大的灾难,对动物也
同样是巨大的灾难。但是,动物并不因此而产生哪怕是最简单的宗教观念,
原因在于动物不存在任何抽象思维,也不会劳动创造,它们只是适应自然界、
逃避灾难而生存,它们只有本能而没有苦恼和希望,当然不会产生宗教观念。
猿人和直立人,虽然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能直立行走,也能制造简单的
工具进行简单的劳动。但是,在同自然界的关系上,他们并不比动物高明多
少,他们的生产力微乎其微,所谓的生产范围极其狭小,不过是找一些野果、
捉一些小动物填肚子而已。在他们简单的头脑中,既没有向自然界祈求恩赐
的愿望,也没有自然界会给他们带来好处或坏处的念头,自然界和他们基本
上还是浑然一体的,更多的还是本能地适应自然界。尽管自然界的巨大压迫
不断地作用于他们的身上,他们还是顺应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没有产生恐
惧敬畏感。这正如一个婴儿,只会饥渴了要吃要喝,对周围的一切影响和变
动都不明白、也不害怕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宗教或宗教
观念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人的生产范围越来越大,他
们狩猎、捕鱼、采集野果、加工皮毛、缝制衣服。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
过无数次实践,他们的大脑发达起来,语言也丰富复杂起来,获得了不少有
益的知识和经验,也迫使他们去思索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对于原
始人来说,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获得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们首先对那些与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作出自己的
解释,产生了一些虚假的观念。以自然界为例,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电闪
雷鸣、洪水猛兽..所有这些自然现象,对他们的生活都有巨大影响。太阳
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和劳动;雨露使草木茂盛、果实
累累,有利于他们的采集;洪水猛兽则常常给他们带来恐惧和死亡。这些自
然现象有好的、有坏的,也有时好时坏的。原始人从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出发,
认为那些好的、对他们有益的自然现象,正是主宰这些自然现象的神秘力量
的善良的、愉快的感情的表现;而那些坏的、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则是凶
狠的、愤怒情绪的爆发。于是对那些有益的自然现象,人们赞美崇尚,希望
它多赐福,而对那些有害的自然现象则恐惧、祈求,希望它不降祸。原始人
的这种灵魂观念和魔力崇拜,正是原始人在自然力面前迷惑不解和软弱无能
的表现,归根到底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所造成的。依靠着这些宗教虚假
观念,原始人便获得了一种同自然界斗争的力量补充,认为他们虽然实际上
没有力量征服大自然,却可以用祈求方式感动神灵降福免灾。当然,这只是
一种幻想、一种自我安慰,但是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它确是原始人同自然界
斗争的一种补充手段。
实际上宗教产生的根源,也是它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列宁说,恐惧创造
神。如果说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原始人类没有力量同自然搏斗而产生对
盲目自然力的恐惧,是原始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那么,在阶级社会里,特
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压迫比之自然压迫更加使人迷惘和令人生畏,
对这种盲目社会势力的恐惧,则是宗教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这种认识根源,一般地说,
又分为认识水平的限制和认识论上的错误两个方面。就认识水平的限制来
说,人类的认识都要受到其生活的时代的限制,只能产生与其时代相适应的
认识水平。古代人不可能有关于坦克、火箭、导弹的认识,因为这是现代科
学与工业的产物。不言而喻,原始人类的认识水平必然受到当时极其低下的
生产力的制约。就认识论上的错误而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
的限制和认识方法的错误而导致认识上的错误。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18 世纪的唯物主义者们,把无知视为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之所以迷
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这种把宗教产生的根源
仅仅归结为无知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但是从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看,却
无疑是正确的。恩格斯曾指出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
愚昧的观念。就是说,由极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原始人的愚昧和无知,是原
始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
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生,首先与原始人对梦的错误认识有关。在今天的人
们看来,做梦完全是一种能够科学解释的生理、心理现象,但是对刚刚从自
然界中分离出来的原始人类来说,却是不可能解开做梦之谜的。梦对他们来
说是一种经常发生而又最难理解的现象。在梦境中,他们不但能见到白天见
过的各种事物,而巳能见到和自己一起生活和劳动的伙伴,甚至能见到已经
死去的伙伴和长辈。梦中的一切活灵活现,而醒后却一切化为乌有。由于认
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解释做梦是一种什么现象,而解释这种现象的需
要和愿望,使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和猜测,认为人体中有某种独特的
东西可以与肉体相分离。当人醒着的时候;它寄住在人体之中;当人睡着时,
它可以离开人身到外面游逛;当人死去后,它就永远离开人体而到别的地方
去了。在原始人看来,在梦中见到的人,便是离开人体的那种独特的东西。
这种独特的东西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灵魂”。灵魂不死的观念就是这样由
认识错误而引起的,并由此产生了与此相关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宗教观
念和宗教活动。
有趣的是,人类学家发现,近代一些仍处于原始状态的部落氏族,依然
存在着关于灵魂的类似的错误认识,认为梦中见到的某个人,就是这个人的
灵魂的活动,因而他要为他在梦中对他人采取的行为负责。假如他在我的梦
境中侮辱了我,我就有理由找他算帐。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不许改变睡眠者
的外貌,如果你给睡眠者脸上画上颜色或者贴上胡子,就等于犯了杀人罪。
因为他们认为灵魂返回时可能不认识原来的“主人”,不能进入其中,睡眠
者于是就会死去..这些事实,可以证明原始人由错误认识而引发灵魂观念
的推证是正确的和可信的。
对各种自然物、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错误认识,也是导致原始宗教产生
的认识根源之一。原始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注意到各种动物和人类相
似,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有吃喝跑跳的能力,甚至它们在某些方面比人的本
事还大。各种植物,虽然没有动物的喜怒表情和跑跳能力,但也同人有诞生、
成长、衰老、死亡一样,它们也有发芽、成荫、开花、结果、凋零的过程。
同样,大海河川,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奔腾咆哮;天气也喜怒无常,有时风
和日丽,有时电闪雷鸣;春夏秋冬,阴晴圆缺,也如同人喜笑怒骂的不同脸
谱。这些自然物、自然力和自然现象是原始人类无法认识的,他们只能以己
度物,把它们看成有灵性的、有心情的东西,于是把人自己的特性赋予了自
然物,把自然力人格化,把人独有的思维能力和劳动创造才能,看作是自然
万物都具有的普遍现象;这就犯了以个别代替一般的认识论上的错误。沿着
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必然导致神灵观念的产生,把本来最聪明、最有能
力的人,看作渺小和可怜的,在这些可以触知或不可触知的自然力面前,体
验到这种神秘力量带来的心灵的颤抖,从而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感和依赖
感,拜倒在这些自然神秘力量之下,把征服和被征服者作了颠倒的反映。正
是由于对大自然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这种错觉,使原始人类产生了神圣观念
和自然崇拜。
关于生与死的错误看法,也是导致原始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认识根源。
一个充满活力、有精神、能吃喝、会奔走跳跃的人,死去后成为一具冰冷的
尸体,既没有知觉,也不会活动,但看起来却四肢齐全、五官不缺,这究竟
是为什么呢?对于对人体构造及其活动机制一无所知的原始人来说,这绝对
是一个难解的谜。他们没有这种认识能力却企图解开这个谜,就必然产生认
识上的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既然人死的时候各种器官完整无缺,那么失
掉的肯定是一种无形的“灵魂”。人的肉体可以腐烂,但人的灵魂是不灭的,
人死后它不过是到另一个地方去生活罢了。灵魂不死和来世生活的宗教观
念,就是由于原始人对生死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
此外,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错误认识,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一个认识根
源。原始人类是不可能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的,在他们看来,当他们
的一个同伴偶然死去,会认为这是冒犯了某种神灵;假如他恰巧是在某个地
方死去,这个地方则会被认为是神灵居住之地了;当他们猎获了某种动物时,
他们并不归功于工具、技术和集体力量的必然结果,而认为这是此类动物善
意于他们,或者认为此地的山神对他们发了善心;假如采集到了丰富的果实,
他们不明白这是气候、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却认为是这个地方的神灵对他们
大发慈悲。如此等等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神灵观念的产
生及对它们的崇拜。今天,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已经消除了原始人那种对自
然现象作超自然解释的必要,但是对某个孩子为什么恰恰死于某种疾病,而
不是死于其他疾病这种现象,某些当代的“原始人”却仍然倾向于去寻找一
种超自然的解释。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原始人类由于错误认识而导致
神灵观念产生的过程。
总之,宗教虚幻观念并不是没有根基的,而它的根基就在于原始人类的
现实生活,在于原始人类对这种现实生活以他们当时所能具有的认识水平和
认识方式,作出自己的错误的认识和颠倒的反映。
二、神秘天国的过去和现在
――宗教演变漫话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经产生,就作为社会的意
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
的形态和性质。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宗教,远不是它最初的样子,而是
它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演化的结果。人类宗教的整个发展过程,按其
在发展中所展示出来的历史形态而言,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
即从原始社会的氏族宗教或部落宗教,发展为古代阶级社会的民族宗教或国
家宗教,然后发展为世界宗教。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去巡览宗教
神秘天国的过去和现在。
1.宗教发展的第一阶段:氏族宗教
氏族宗教是宗教的原始形态,这种宗教的原始形态和社会的原始形态是
一致的,它存在于原始时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部落氏族制社会,所
以,“氏族宗教”也称为“部落宗教”。
氏族宗教和任何宗教一样,本质上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的
幻想反映。原始人类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生存问题。因此,氏族宗教的信仰
观念、崇拜对象和崇拜方式,都是围绕着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生产而形成的。
与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人与
人的关系。前者表现为自然力量,后者则表现为社会力量。这两种支配原始
人的异己力量在他们幻想反映中被神化的结果,就成了他们的两种基本的崇
拜对象: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氏族祖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上,
尽管崇拜对象日益增多,崇拜方式日趋复杂,但都是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中演化出来的。
氏族宗教的崇拜对象与氏族社会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生存能力的提高,反映上述两种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的内容和
崇拜形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形成了与氏族社会的发展大致同步
的氏族宗教的历史发展。
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是氏族宗教的观念基础。但是,这种宗教观
念必须与具体的崇拜对象和崇拜形式相结合,才能构成氏族宗教的特定形
式。如果以崇拜对象为线索,氏族宗教的主要形式有:自然崇拜、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和偶象崇拜等等。
(1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氏族宗教最早、最普遍的形式。其特点是把直接可以用感官
感觉到的自然物、自然力和自然现象作为崇拜对象。当然,这些崇拜对象都
是对原始人类生活最有影响的自然力,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海、风雨雷电,
以及火、土地和动植物等等。
土地崇拜是氏族宗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土地负载万物,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原始人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
在播种和收获之时,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土地神的恩赐。孟加拉国和我国的文
献中,都有过杀死动物,甚至杀人祭地的记载。“社稷”一词,现在是祖国、
国家的意思,而其原意则是土地神和谷神。直到全国解放之后仍然遍布我国
几乎每个村的土地庙,就是人们祭奠土地神的地方,这大概是氏族宗教土地
崇拜的历史沿袭。
天体崇拜也是氏族宗教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天空浩渺,斗转星移,
给人以莫大的神秘感。气象变化无常,与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直接相关。因
而原始人敬畏它、神化它、崇拜它。在各种天体中,以对太阳的崇拜最为普
遍。因为太阳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对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太重要了。因此,
不少原始氏族都把太阳视为本氏族的来源,奉太阳为神灵。古希腊有太阳神
之庙,古秘鲁人宣称酋长为太阳之子,日本至今还奉太阳神为开国之神,这
都是氏族宗教中太阳崇拜的遗风。
山崇拜、水崇拜和火崇拜,在氏族宗教中也相当普遍。对山的崇拜,一
是因为它具有高大雄伟和难以揭示的神秘性,二是因为它隐藏着数不尽的动
植物资源,是原始人生活和生产的源泉,因而使原始人产生山神镇守管理着
山中的动植物的幻想,使山神化并对它崇拜和祈求。水崇拜是因为水是人类
生存和动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而它的蒸发、凝固、透明、流动、灭火等等
奇异的性能,使原始人相信它是有精灵的东西。于是由对水的神化而产生对
海神、河神、湖神和雨神等等的崇拜。火对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更有其特殊
意义,它不仅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而且也是抵御猛兽侵袭的武器,熊熊的
火焰使野兽望而生畏,也使原始人对之产生神秘的遐想,因而对它敬畏、依
赖和崇拜。
动植物崇拜也是氏族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重要内容。原始人把动植物作为
崇拜对象,显然是因为动植物是他们食物的唯一来源,对动植物的依赖感是
对动植物崇拜的主要原因。对动植物的崇拜,因各个氏族部落的生活条件的
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以动物崇拜为例,有牛、马、猪等畜类崇拜,有
狮、虎、豹等兽类崇拜,也有孔雀、乌鸦、鹰等鸟类崇拜,甚至还有蛇类、
昆虫类崇拜。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许多民族中看到这些动物崇拜或植物崇拜
的痕迹。
(2 )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原始人从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出鬼魂观念及鬼魂能保护或
危及现实生活的幻想,因而形成鬼魂崇拜。鬼魂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死者的葬
礼和葬式上。在鬼魂崇拜产生之前,原始人对尸体的处理非常简单,或者吃
掉,或者随便抛弃被野兽吃掉。鬼魂崇拜产生之后,对尸体的处理就大不相
同了,而采取一些葬礼和葬式,使死者感到舒适。这反映了原始人对鬼魂和
来世生活的幻想。古埃及人采取厚石板葬式,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以便
长期保存,使鬼魂有个永久的处所;古印度人采取火葬或水葬,使尸体从速
销毁,认为尸体销毁得越快,与同族先死者团聚得越早,鬼魂就越安宁。鬼
魂崇拜的目的,无非是祈求死人保护活人。
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自己血亲先辈的崇拜:祖先崇拜。在氏
族集团中,某些身强力壮、足智多谋的成员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
到大家的崇敬,他们死后,自然受到氏族成员的怀念,希望他们的鬼魂能保
佑本氏族的安全和繁衍,于是产生了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实际上是对祖先鬼
魂的崇拜,它随着氏族社会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祖先崇拜
和男性祖先崇拜等表现形式。祖先崇拜在古希腊、罗马、印度都很盛行,在
我国最为发达,至今在我国民间仍保留着为祖先上坟、祭七、送纸钱等传统
祭仪。
(3 )图腾崇拜
这是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相互结合起来的一种崇拜形式。“图
腾”一词源于美洲印地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为“他的亲族”的意思。其
特点是:认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这些动植物等就是该
氏族的图腾――他们的祖先、保护者和象征。因此全氏族都崇拜它,把图腾
现存动植物视为亲属,禁止杀食;同一图腾的人不许结婚。就图腾崇拜的观
念来看,它含有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容,带有寻求本族起源和祖先保佑
的意思。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图腾崇拜,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澳
大利亚的阿兰达人的图腾崇拜,主要表现为对图腾对象的种种禁忌和对画有
图腾木板或石片的灵物的崇拜。这种神秘的木板或石片叫“丘林加”,认为
这是氏族成员和图腾祖先共同的物质灵体。这种神秘的“灵体”自身具有转
化的超自然魔力。它被安放在图腾圣地内,认为妇女经过便会怀孕,于是图
腾祖先的灵魂就投生转化为婴儿,婴儿生下后,“丘林加”被从图腾圣地取
回,作为婴儿和图腾祖先联系的共同“灵体”,保存在氏族神圣的秘密贮藏
所。人死后通过这一共同“灵体”又转化为图腾祖先。总之,他们相信每个
人都是自己图腾祖先的化身,如此生死轮回。可见,这种把自然动植物等和
祖先灵魂糅合在一起的图腾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对自然和人自身结合的崇
拜。
(4 )天神崇拜
这是原始社会后期、进入阶级社会前夕出现的最高氏族宗教形式。随着
原始社会从母权制、父权制到部落联盟的发展,反映这一发展的崇拜对象也
不断升华,其结果便是天神观念和崇拜的出现。部落联盟打破了原来的氏族
和村社的界限,成为统辖广阔地域的最高社会组织,部落联盟有着支配联盟
区域内一切事务的权力和权威。天神及其下属群神,就是这种权力和权威与
已有的自然神相结合,并进一步抽象化、社会化的产物,实质上则是部落联
盟长的缩影。祭天神既是一种隆重的宗教仪式,也是部落联盟长巩固自己特
权地位的手段。据传说,我国尧、舜、禹三个部落联盟长都曾举行过祭天典
礼,使自己成为通天神的特权人物。这样,已故的联盟长便被神化为与天神
同在的祖先神,甚至被说成天神的子孙或天神的化身。这样,原始社会的氏
族宗教便丧失它原有的自发性,逐渐向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过渡和演变。
氏族宗教区别于后来人为宗教的显著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它的自发性,
再一个是它的功利性。其自发性表现在它是在氏族全体成员间自然形成的,
是为共同生存而向大自然共同斗争中集体自发思维的产物,而不是个别或某
个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有计划创造的,它没有欺骗和有意编造的因素,所以
氏族宗教又可称为自发宗教。其功利性表现在它的根本宗旨是企图满足现实
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像人为宗教那样,追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永享超人间
的快乐。自然崇拜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丰富的食物;祖先崇拜虽然
含有怀念祖先的感情意义,但主要的还是为了祈求祖灵保佑人间子孙的安康
幸福。总之,氏族宗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神,是为现实而不是为
来世。所以人是氏族宗教的最终目标。
2. 宗教发展的第二阶段:国家宗教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氏族部落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社会开始
解体并向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过渡。与这一过程相适应,原始
社会的氏族宗教也开始向古代阶级社会的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过渡。民族宗
教是随着由部落联盟发展来的早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维护民族国家的
上层建筑。所以,民族宗教也可称为“国家宗教”。
国家宗教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 )崇拜对象由多神转变为主神(至上神)或―神
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人间崇拜的神简直多极了。按当时人们的拟人化
想象,仿佛四面八方到处都住着神灵,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古希腊人
传说中的“众神住地”――奥林匹斯山上,就住有“众神之王”宙斯,以及
太阳神、爱与美神、战神、月亮与狩猎女神、智慧女神、谷物女神、海神、
酒神、火神等等。其他古老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都有其崇拜过的众多的神。
那时候,与人间人与人的平等地位相适应,神的世界里神与神之间也没有高
低之分。
进入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氏族部落间的斗争也因而频繁激烈起来。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由若干
氏族部落联合起来的部落联盟形成了,这就带来宗教信仰上的相应变化:原
有的氏族崇拜的保护神,只能从属于整个部落联盟共同信奉的保护神之下。
随着更大的社会群体――民族的逐渐形成,原来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信奉的
神,又按民族利益的需要发生新的变化:有些神被淘汰了,逐渐被人遗忘;
有些神则被贬为掌管某一具体职司的神;而有的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逐渐成为全民族崇拜的神。
当人类社会以它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踏入奴隶社会后,随着阶级分化和国
家的产生,人类的宗教信仰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神的世界也出现了等
级划分。这种神的等级划分正是人间社会阶级划分的幻影。于是,人间王国
的国家机构组织形式,成了幻想反映中神的世界的组织形式,按照国王主宰
臣民的形式,逐渐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宗教形式:崇拜信仰唯一的神的宗教和
崇拜信仰至上神的宗教。例如,古犹太民族(希伯来人)的犹太教,把上帝
耶和华视为创世主和宇宙神,只信仰上帝这个唯一的神,古埃及宗教则以太
阳神为至上神。我国商代也创造了一个与其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权威
相配合的最高神――“天帝”,把它当做支配自然界和社会的万能之神。可
见,天上的至上的神或唯一的神,正是地上统一君主的反映。他们往往宣称
王权来自神授,自称“天子”或“神的后代”。
(2 )社会上形成以宗教为职业的阶层
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宗教中,还没有专门从事宗教职业的人员,祭司和巫
师是兼职的或临时的。主持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和活动,是德高望重的人作为
应尽的义务来完成的,许多氏族的首领、酋长同时也兼为氏族宗教的祭司。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执掌政治权力的人与掌管宗教事务的人逐
渐分开,以宗教为职业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上形成一个专门侍奉神灵、脱离
劳动的特殊阶层――僧侣集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居于
这个宗教阶梯顶端的最高宗教首领,一般也是国家的君主。这样一来,不仅
在宗教神话幻想世界中,君权来自神授,而且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君
权与神权也常常是直接统一的。这就使宗教越来越国家化,并使统治者得以
按自己的需要去寻找、改造或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形式,以便为国家的利益即
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3 )具有种族性或民族性
国家宗教也是历史上的种族宗教或民族宗教,它虽然具有明确的阶级实
质,成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但是它作为国家体制的一部分,把信仰
本民族的至上神或唯一神,作为全体民众的强制性义务,不论男女老少,都
得信奉,没有个人选择的余地。国家宗教是从民族的生存条件中产生的,并
同这些条件一起生长和发展。其统辖的领域只限于本民族的范围,其习俗也
和本民族的习俗大体相同。民族的神虽然允许异民族的神和自己并立,但不
能允许它们居于自己之上。民族神一旦不能保卫本民族的独立和自主,它就
会自取灭亡。因此,民族存在,它的神就存在;当一个民族国家衰落了,它
的宗教也往往随之而衰落,具有显著的民族性。
国家宗教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最早的国家和最早的国家或民族宗教是同源的。如果我们追溯其种族上的根
源的话,便可以看到,它发端于中国的华夏族系、雅利安族系、闪米特族系
和古埃及人。假如从地理上寻找其发源的话,那就是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印度的印度河、恒河流域;伊朗高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正是在这些地区、这些民族,人类诞生了最早的文明,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
国家,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宗教。如闪米特族系的古代巴比伦宗教和犹太教;
雅利安族系的古代印度宗教和伊朗宗教;古代中国宗教和古代埃及宗教等
等。
由于国家宗教种类多样,内容繁杂,我们只能从整体上概括地的指出它
们的共同特征及其实质和根源,而不能在这本小册子中对它们一一进行介绍
和说明。
3. 宗教发展的第三阶段: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发展起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三大世
界性宗教。它们产生于一两千年以前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存在,并保持着相
当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孕育于特定的民族国家,但很快就突破了民族的范围,
超出了国家的界限,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群众发生着强大的影响。
(1 )世界宗教的特点
世界宗教是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的氏族宗教和国家
宗教的新特点。
一是超民族、超国家性。以前的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都具有地域的和
民族的局限性,不同氏族或不同国家,崇奉的对象主要是本氏族或本国家的
保护神,这些神不会超出本族或本国的界限,它们不仅彼此不同,而且往往
互相排斥。世界宗教则不同,它已越过了民族血缘的关卡,超出了国家的疆
界,进入了广阔的世界领域,越来越世界化,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
语言和不同国度里,都找到了自己众多的信徒。佛教的佛、基督教的上帝和
伊斯兰教的真主,不再是某一特定民族或国家所专有的崇拜对象,而具有了
超民族、超国家的普遍性。
二是创建性。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都是古已有之、世代传承的传统信
仰,没有任何特殊的个人作为它们的创建人。氏族宗教完全是自发的,是原
始人类集体思维的产物,因而它没有一个确定的开端年代。国家宗教虽然带
有更多的人为的因素,但它本质上依然是祖传宗教的延续。它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渡期,因而它的开端也不可能是一个确定的年代。在以往的氏族宗教
和国家宗教中,人们只能面对和接受既成的宗教体制和传统信仰,而不能有
个人选择的余地。世界宗教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它虽然也必定从历史宗教中
吸取思想材料,但它的产生并不是传统宗教的复制,而是对它的改造和重建。
它是某个或某些特殊人物按自己的宗教信念创建的新型宗教。这种新宗教在
其开始阶段,都是通过创建人的传教活动来争取人们的信仰,人们接受与否,
是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宗教,都有其
确定的创建者及其开端年代,都是这些创建人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在
传统之外另作选择、重新创建的。
三是组织系统性。在以前的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中,其体制和组织与社
会体制和社会组织是直接统一的,氏族的长老、部落的酋长和国家的君主,
往往就是主持宗教仪式活动的祭司长,在社会政治组织结构之外,没有也不
需要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三大世界宗教则不同,因为它们最初都是教主个
人创建的,其信奉者是一个个、一批批皈依宗教的,其初必然是社会的少数,
而且独立于当时的传统宗教体制之外。他们必须在新信仰的基础上建立自己
的教会组织,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加强自己的力量。释迦牟尼的皈依者建
立了“僧伽”组织,耶稣的基督徒建立了教会,穆罕默德的信徒则建立了组
织严密的穆斯林公社。在进一步发展中,组织系统日臻完备,如系统的理论
经典,严密的宗教机构,庞大的神职人员,规范的礼仪制度,雄伟的活动场
所和强大的寺院经济。世界宗教的严密组织系统性,大大加强了自己对内控
制、对外竞争的能力。
当然,世界宗教的上述三大特点,只是相对的,而且主要存在于它们创
建的初期。随着它们影响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这些特点也逐渐变化,有的
甚至趋于消失。当它的巨大影响和社会作用使统治阶级看出它的利用价值的
时候,自然会把它尊为至高无上的国教,至于这些统治者是否真的信仰它,
那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它虽然不是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教,
却同时是许多国家的国教,因而以往国家宗教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也成了
世界宗教的新品性。
(2 )世界宗教形成的原因
世界宗教所以能超出其固有的国界而走向世界,必有其深刻的原因。从
宗教自身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世界宗教的信仰崇拜对象,具有超世界的
神圣形象,具有万能的特性。因而能够以美好的幻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世界
各民族信众追求幸福的要求。在宗教观念上,基督教的上帝,已不再仅是犹
太人的“父”和“主”,而被说成是一切人的“父”和“主”;伊斯兰教的
真主安拉,也不再仅是阿拉伯人的“主”,而是全世界的“主”。这种宗教
观念上的极大包容性,为各种肤色的民族接受上帝或真主,提供了足够的容
量,也取消了民族感情上的障碍。佛教虽然不是一神教,但它关于“终极涅
”和“极乐世界”的幻想描述,关于佛性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人和一
切物中的观念,关于佛“普度众生”的慈悲性和万能性,同样为天下信众立
地成佛敞开了宽阔的大门。
宗教观念的世界化,其根源深藏在社会之中。从社会原因分析,主要是
民族和国家间斗争的结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西亚地区,曾是各民族
国家激烈斗争的地方。这种民族和国家间的斗争,决定了其宗教间的竞争。
在斗争中失败和灭亡的国家和民族,最终也导致其神灵和宗教的灭亡。反之,
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信奉的神灵和宗教,也就超出局部地区的界限,
跃升到高高的天堂。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又借助世界帝国政治和军事上的
权威,传播到帝国统治和影响的广大的世界空间。
(3 )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社会存在条件决定的。因
此,世界宗教的进一步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不能不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
影响,从而使其现存的状态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其一是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
宗教以它对最高崇拜对象的虔敬崇拜和对远离世俗的来世天国生活的追
求为特征,因而,在传统的宗教神学中,世俗化意味着不虔敬和远离上帝、
真主或佛。但是,广大信徒对上帝等最高崇拜对象的虔敬和对超世俗美好幻
想的向往,恰好说明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因此,随着世俗社会的工业化、
商品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也越来越明
显。宗教世俗化的核心,是关心现实、参与现实,重视现实的物质利益。面
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人们的世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现实,
谁还仅仅满足于宗教许诺的进入大国的空头支票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更加丰富,使社会心理日益世俗化、现代化。现代世
界宗教为了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然对自身作重大调整,出现了一些适
应现代思想和社会状况的新的神学流派,阐发了新的神学思想。如美国神学
家柯克斯,1965 年发表了《世俗之城》一书,宣称现在的世俗化是福音的果
实,而不是基督教的死敌。认为世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也是人
类思想更趋自由的标志,所以对世俗化要举双手赞成。解放神学家顾德里说:
“神学的中心问题不是人死后怎样,而是生后怎样。”意思是说,宗教应当
关心现实,使人生下来以后,活得有人的尊严和价值。1962 年教皇约翰二十
三世召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大会的主题就是天主教内部改革和基督教
各派的“合一”,强调教会必须“赶上时代形势”。佛教也与亚洲的一些民
族、民主运动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些佛教政党和社会团体,把佛教社会民主
作为它们奋斗的目标。同时佛教原有的宗派界限在缩小,普世的性质在扩大,
出现了一些带有非佛教成分的“新佛教”。这些都说明宗教的世俗化和自我
革新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现代的物质文明为古老的传统宗教仪式提供了
方便,增添了光辉。以穆斯林的麦加朝觐为例,半个世纪前,穆斯林们要到
麦加去朝觐,往往是靠步行或者骑骆驼、小毛驴,乘船。中国的穆斯林去朝
觐一次,往返少不得一年半载。可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从北京到吉达,只
需14 小时。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朝觐时节满载穆斯林的飞机在空中
排队,按指挥塔电脑发出的指令,一架跟着一架在跑道上有秩序地降落,每
3 分钟就能起降一架飞机,每小时能接纳2500 名旅客。吉达与麦加等圣地之
间,有高速公路相连,路面宽100 米,大小、快慢的车辆各行其道,安全快
捷。在朝觐期间,大批穆斯林云集圣地麦加,为此建立了现代化的卫生医疗
设施,除设备先进的医院和医疗站外,几十辆医疗车在街头流动服务。防疫
大队的白色飞机,每天在麦加低空飞翔,洒药消毒和净化空气。领拜使用了
扩音器,无数信徒随着扩音器传来的声音跟随礼拜。夜晚,七层尖塔光芒四
射,各种绚丽的吊灯把天房照得如同白昼,数不清的吊扇不停地转动着,给
朝觐者以凉快舒适之感。宰牲节所用的大批的羊,是用飞机从苏丹运来的。
每位朝觐者要宰一头羊,所需羊100 余万头,因而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屠宰场,
只要朝觐者向代办处交钱,然后顺着牵出来的羊的背摸一下,这些羊便被集
中起来,由屠宰场统一处理。
现代文明在悄悄地渗透着传统的宗教思想和宗教仪式,表现出日益世俗
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
其二是神学思想的多元化趋势。
与宗教的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相适应,其神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
势。它吸取了众多的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因素,从社会实践中
取得经验,并将之运用到神学思考中,创立了种种新的神学流派,如基督教
中的自由主义神学、新托马斯主义、新正统主义、世俗神学、解放神学、过
程神学等等,不断发出各种各样的学派、思潮和体系共存互生,甚至同马克
思主义“对话”的呼声。有些神学家还宣称宗教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目标一致,任务相同,都是为了消灭社会不平等。现代基督教的某些神
学家甚至把《圣经》说成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渊源。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则
更加直接地把社会主义原则同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相等同,认为社会主义的
种子产生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之中,宣称在《古兰经》中能找到一切问题的答
案,“真正的伊斯兰教就是社会主义教”。佛教社会主义则把“净土理想”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宗教神学思想的这种多元化趋势,是现代科学技
术迅猛发展对宗教思想冲击的结果,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和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思想体系深入而广泛影响的反映。
三、人类认识长青树上的无果花
――宗教本质浅谈
关于宗教的本质,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虽然科学和哲学的发
展已经从理论上否定了超自然神灵的存在,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的神秘
性和神圣性,但是,仅仅宣布宗教是错误的、虚假的,还不能令人信服地制
服宗教。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宗教的本质作出科学的分析,才能对
宗教这种古老悠久的社会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1.宗教本质论种种
宗教作为一种既成的社会现象,人们从小就对它耳濡目染。香烟缭绕的
庙宇,尖塔耸天的教堂,庄严肃穆的仪式,虔诚崇拜的祈祷,神佛显灵的神
话,妖怪作崇的传闻..这一切在人们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宗教的烙印。只
要一提到宗教,这些现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如果进一步问:
宗教是什么?人们往往会对自以为非常熟悉的宗教感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要作出一个揭示其本质的概括性论断,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就更会感到这
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
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宗教,建立了不同的分支学科,对宗教的本质规定
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而日趋多元化。世界著名的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谈
到这种状况时说:各个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
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种宗教,就会有多少种宗教定义,而坚持
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
要对所有的宗教本质和定义的说法一一介绍和分析,是既不可能也无必
要的。我们只在众多的宗教本质论中选择和概括出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类型,
进行简要的分析,取其所长,舍其所短,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全
面、深刻和准确。
在现代宗教学中,有三种方法和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
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这三种宗教研究的分支学科,
对宗教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看法各有侧重。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者们,侧
重于以宗教信仰的对象(神和神圣物)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和定义;宗
教心理学者侧重于以宗教信仰者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为中心把握
宗教的本质;宗教社会学者侧重于以信仰的社会背景为中心透视宗教的本
质。这三种类型和倾向,大致上分别以神、人和社会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
质的。
(1 )以神为中心规定宗教的本质
各种传统的制度化的宗教,都是以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作为该宗教的中
心和基础的。如果我们问什么是宗教,其回答是各不相同的。犹太人会说宗
教就是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基督徒会说宗教是对上帝和基督的信仰;穆斯
林则会说宗教是对真主的信仰;佛教徒会说宗教是对佛的信仰。这些说法显
然是以各自信仰的神灵为中心的,但是,它们对神所赋予的神性各有不同。
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者以人类历史上的宗教的形成和演进为主要研
究对象。传统宗教以神灵信仰为中心的历史事实,使他们承袭了宗教的传统
观念,把宗教理解为以神灵为中心的信仰体系。他们在比较各种传统的历史
宗教的基础上,超出了特定的神灵信仰,把各种信仰对象抽象化,用哲学的
概念来涵盖和表述,于是产生了各自的宗教定义。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
斯?缪勒认为,人们产生宗教的种子,是对无限存在物的认识和追求,因此
他把宗教定义为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西方宗教学的另一位重要奠基人
爱德华?泰勒认为,宗教发端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因此他的宗教定义是:对
精灵实体的的信仰。后来英国著名的宗教学者弗雷泽提出更概括的定义:宗
教是对超人间和超自然的权威力量讨好并祈求和解的一种手段。奥地利天主
教神父、著名宗教人类学者威廉?施米特认为,所谓宗教,从主观上说,是
对超世(即超自然界的)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觉,从客观上说,是对这种力
量的崇拜。上述这些所谓“无限存在物”、“精灵实体”、“超人间和超自
然的权威力量”、“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等等概念,实际上都是关于上帝
或神灵的哲学术语。所以,这些宗教定义,都是以不同的哲学语言,以信仰
对象(神)为中心,把宗教规定为信仰和崇拜神灵的体系。
这种类型的宗教定义,受到了各种批评。对此提出异议的共同点,是指
责这类定义不适合于一切宗教。这种异议不乏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据。例
如,他们认为原始佛教和我国的儒教,其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人格化的神灵。
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最好不用“神”的观念,而
用一个更为广泛、一般的“神圣事物”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宗教就是对被
奉为“神圣事物”的信奉。更有一种倾向,不仅回避用“神”的观念,甚至
连“神圣事物”的观念也回避使用,而认为宗教的本质就在于信仰并俯首听
命于某种比人更高的力量。这种观点近年来在西方宗教学中也相当流行。
(2 )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中心规定宗教的本质
这是宗教心理学者研究宗教和规定宗教本质的侧重点。他们特别强调信
仰主体的个人心理活动在宗教生活中的意义,往往把信仰者个人的主观性的
宗教感受和体验,视为宗教最本质的东西和宗教的真正秘密所在。在一些宗
教心理学家看来,正是由于信仰者产生了对神或神圣物的宗教感情和宗教体
验,才会表现出外在宗教崇拜活动,并规范化为宗教仪式,进而概念化为神
学信条和宗教教义,形成各种宗教体系。这种情况在宗教创教者和教派创建
人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此,他们也提出了种种宗教定义。美国实用主义
哲学家和宗教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宗教是个人对神圣对象的感情和
经验。德国神学家和宗教学者鲁道夫?奥托进一步发挥了这种观点,认为信
仰者个人对神圣物的直觉性体验――“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是
一切宗教的本质。英国当代著名宗教学者麦奎利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信仰对
象对人的触及和人对这种触及的反映。这些宗教定义,都是以信仰者的感情
体验为中心,把宗教规定为人对神圣对象的感触和反应的体系。这种类型的
宗教定义,同样遇到了强有力的非议。这些非议的基本理由在于它没有普遍
的适用性。
(3 )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中心规定宗教的本质
这是宗教社会学者研究宗教和规定宗教本质的侧重点。他们强调宗教在
人类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如法国宗教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认为,宗教的基础
是社会需要,所以,被尊奉为“神圣”的东西,本质上无非就是社会本身,
即被改造的和象征地表现出来的社会。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则把宗教
规定为人类借以和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在他看
来,人生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宗教的功能在于减轻人生的不幸和痛苦,
使之转化为幸福的工具。日本的宗教学家岸本英夫也是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
透视其本质的,认为宗教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相信人生问题能得到最终解
决,是这种最终解决的手段。
显而易见,上述社会功能派的主张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它抹煞了社会
功能相似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区别,以致把各种在社会功能上类似于
宗教的非宗教现象,也称之为“非宗教的宗教”或“世俗宗教”。一些颇有
名气的社会学家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甚至把热爱科学、推崇
民主等等,都当成类似宗教的“世俗宗教”。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社会意
识形式和文化现象的社会功能与宗教的社会功能是等价的,而且宗教体验的
突出特征,加崇拜、忠诚、入迷、自我牺牲等现象,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和共产主义等社会意识中也可见到。这样一来,宗教和其他非宗教的社会文
化现象就混为一谈了。
上述三种类型的宗教本质论,由于缺乏适用于一切宗教的普遍有效性,
或者易于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相混同,因此均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我
们在揭示宗教的本质时,应当避免这些学说的缺陷,同时要吸取它们的合理
因素。事物都是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其属性和本质也是在一定的联系中体
现出来的。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联系,就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本质
和属性。正如列宁所说: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们对事物的认
识也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
去,以至于无穷。我们只有较全面地把握事物多种多样联系的总和,才能从
总体上揭示其多级本质。那种把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归结为整个事物的本
质,或者把事物某一层次的本质当做它的最后本质,都是片面的、简单化的,
是违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我们对宗教本质的研究和揭示,也必须遵循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如实地把宗教作为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地分
析它同社会关系体系的各方面的联系,揭示其多方面、多层次的本质。
2. 宗教的多重本质
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或层次,即从世界观、社会结构、人的异化和
社会功能来分析和揭示宗教的本质。
(1 )从世界观看宗教的本质
就宗教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看法而言,它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主张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创造宇宙一切的创世论,因而是一种颠倒的
世界观。就这一点来说,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颠倒
的世界观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宗教采取感性的、通俗的、神圣化的
形式来反映和描绘世界;而哲学唯心主义则采用理性的、逻辑的形式来反映
世界。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说,哲学唯心主义是精致的、理性化的宗教,而
宗教则是粗俗的、神圣化、神秘化的唯心主义。
宗教这种神圣化的颠倒的世界观,实际上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
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
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
间力量的形式。恩格斯的这个论断,着重于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揭示了宗
教观念的本质。作为观念形态的宗教,其本质特点在于,它不是正确地、如
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作了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就其反映的
内容和对象来说,是那些“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它们并不是
什么超经验的、不可捉摸的神秘东西,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支
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就其反映形式而言,它采取了“超人间力
量的形式”,就是说它不是直接地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
所固有的形式反映表现出来,而是以“超人间力量”的神秘形式,在人们头
脑中呈现出一种观念的“倒像”,从而使它获得了神圣性。
那么,在宗教观念中为什么出现这种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幻想颠倒的反
映呢?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
人们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对宗教这种神秘的
东西,我们同样可以从人类的实践以及在这个实践的基础上的认识和理解中
作出合理的说明。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的。但是,人类的认识不是直线式43
的,而是近似于一条螺旋的曲线。从认识论上说,宗教幻想就是把认识过程
中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度地加以发展、膨胀、
扩大,从而使它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随着人类实
践的发展以及人类智力的进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类能够把自身从自
然界中分离出来,从而能够对那些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进行思考和
认识。但是,人类思维能力的这种巨大进步,也蕴含着人类认识的二重化,
即蕴含着正确认识或错误认识的可能性,即使在最初的最简单的抽象中,也
存在着把“一般概念”视为“单个存在物”而导向神秘观念产生的可能性。
同时,这种智力进步的普遍局限性,也使人们对这些异己的外部力量不可能
作出科学的解释,而人类认识外部异己力量的强烈欲望,迫使他们用外部力
量人格化的方法,来满足自己认识的需要。于是创造了许多神的观念,出现
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
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也存在着歪曲的乃至颠倒
反映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种种谬误。宗教的产生也就属于后者。宗教是颠倒
的世界观,但颠倒的世界观并不一定就是宗教。作为观念形态的宗教,区别
于其他颠倒的世界观的本质特征在于:第一,其虚幻反映的内容和对象并不
是虚幻的,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自然力
量和社会力量。第二,其反映的形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这
种特殊的神圣形式赋予了它以宗教的神圣性。第三,其反映颠倒的原因,是
因为人们不仅不能支配某些外部力量,反而被其所支配,因而对其奉为神圣
而顶礼膜拜。不言而喻,一旦这些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被人们所支配,宗教
也就失去了它的神圣性而自然消亡。
人们之所以受外部力量的主宰而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其根源在于人们
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中,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所造成的。
在原始社会那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本来应当被人支配的自然力量反
而颠倒过来支配着人;在阶级社会中,除了自然力的压迫外,又增加了社会
阶级压迫。所以马克思说,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的根源,在于这个社会本
身就是颠倒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个颠倒的世界观的社会功能,就是为这个
颠倒的世界即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提供理论上的辩护、感情上的安
慰和道德上的标准。
作为颠倒的世界观的宗教,由于它宣扬人对神的绝对服从,压抑人对真
理的追求,禁止提出任何与宗教经典和教义相违背的质疑,因而与科学和科
学的哲学是根本对立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上的每一发现和
进步,都沉重地打击着宗教幻想,动摇着它的根基。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宗教也不同程度地改变和调整其内容、形式甚至某些性质,
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求得生存。但是,不管其如何变化,宗教作为以超人
间力量的形式,歪曲地、幻想地反映世界的颠倒的世界观的本质,是不会改
变的。
(2 )从社会结构体系看宗教的本质
所谓社会结构体系,是指社会这个统一体的组织成分和构造,以及这些
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二是上层建筑。
在上层建筑中,又有两个组成部分,即观念性上层建筑和体制性上层建筑。
观念性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化艺术、哲学等意识形
态;体制性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政府机构、政党、社会团体等等。从社会结构体系看,宗教居于社会结构的
最高层,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恩格斯
指出:宗教离开物质生活最远,而且好像同物质生活最不相干。宗教神学家
们正是夸大了宗教的这种表面特征,把它视为超越现实生活的一个独立的领
域,并且倒置了它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把它抬到了至尊无上的地
位,看作是主宰自然和社会的神秘力量。实际上,宗教按其思想内容来说,
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为中心的观念体系。它同哲学、艺术、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只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只不过由于反映的内容和对象不同,形式和方法不同,因
而其本质也不同。它表面上远离自己的物质经济基础而高居云端,并同相应
的物质附属物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特殊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然远离自己的物质经济基础,并
且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越来越被一些中间环节弄得混乱和模糊
了,但是这一联系是确实存在着的,并且已被原始宗教和后来的人为宗教的
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实了。
首先,我们从宗教经典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宗教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联系
的种种痕迹。古希腊的宙斯、雅典娜、赫斐斯特以及其他诸神,不仅具有人
的形象、人的性格,而且在奥林匹斯山上过着同人一样的生活。它们打猎、
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吃喝玩乐、争吵诈骗,甚至盗窃、通奸、诱惑他人
的妻子。这些显然是人间生活的情景,在古希腊人、埃及人、巴比伦人的古
代宗教中都有反映,而在基督教的《圣经》及种种《福音》中,也有某些类
似的记载。我们打开任何一本宗教经典,几乎都可以看到一些荒诞神奇的故
事。基督在莱尼撒勒湖畔,用5 块面包和7 条鱼养活了5000 人,就是其中一
例。在这里,就个别概念来看,“湖畔”、“面包”、“鱼”、“人”等,
确实是生活中存在的,是对现实事物的真实反映。但是,把这些来自现实的
材料,置于一种非现实的幻想联系之中:用5 块面包和7 条鱼养活5000 人,
这就成了绝对不可能的神话了。由此可见,它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
不过是一种歪曲的、幻想的反映罢了。与此类相类似的例子,在《古兰经》
和佛教的经典中,同样是不胜枚举的。
其次,我们从宗教形式的变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教与人类生活样式
的变化是相适应的。在人类主要受自然力的压抑和奴役的历史条件下,人们
是以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崇拜的对象的。在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人们崇拜的对象也是不同的。例如,当人们以狩猎作为生存的主要手段时,
人们往往把动物奉为神圣。随着农业和动物驯养业的发展,便产生了新的崇
拜对象,这时人们往往把各种家畜作为神来敬奉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
原始社会中,所信奉的神不分贵贱高低,所有的神是平等的,这也间接地反
映了当时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关系。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人类的智力也随之发展,其宗教观念和崇拜对象也发生新的变化。这
时,人们已经不再崇拜具体的自然物了,而是把原先幻想的神逐渐升华,使
之日益脱离现实世界而具有超世界的形象,形成了多神的宗教世界。随着阶
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宗教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神的权力的统一,
从多神教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同时,与阶级社会的阶级等第
相适应,在神的世界里也建立起统治和隶属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统
一的君主,就不会出现统一的神,至于神的统一性,不过是统一的东方专制
君主的反映。可见,宗教形态的变迁是如此紧紧地依赖于社会形态的历史变
迁。
综上所述,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无论它多么远离自己的
物质经济基础,无论它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之间隔着多么复杂的中间环
节,它终究是由物质经济基础决定的。它虽然具有独立性的外观,却不是绝
对独立的东西。它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因而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和需要,
决定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宗教中所谓天堂生活,不过是对人间幸福或
对这种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极度渲染而已;而宗教中的地狱生活,也无非是
对人间苦难或对这种苦难的憎恶和叹息的集中夸张罢了。
以上我们只是就宗教观念即把宗教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意
识形态来考察的。但是,宗教同时也是一种上层建筑。因为作为宗教的核心
要素的宗教观念,必然要超出观念的形态,而辅之以外在的活动和相应的组
织制度。因此,现实的宗教不仅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而且有其相应的行为
规范和制度,以及物质的附属物――宗教建筑、组织、机构等等。它不单纯
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观念,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它不单纯
是对某些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虚幻信仰,同时也是一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
关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因此,从社会结构体系上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上层
建筑。它作为上层建筑比之作为意识形态来说,对社会经济基础的依赖性更
加明显。因此,在这里就用不着详加论述,而只需指出这一点就够了。
(3 )从人的异化看宗教的本质
宗教把人间的力量以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出来,是通过在实践过程中
自然发生的人类的自我异化实现的,即把支配自己的外部力量作为想象中的
独立本质同人自身相对立。这实际上是把人自身的本质抽象出来,加到这些
外部力量身上,从而使之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神圣力量同人对立着。因此,宗
教中关于神的一切属性和本质,都是人类自己的属性和本质异化的结果。
人的本质的这种自我异化,首先是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实现的。当人们
无法摆脱一种盲目的自然力的支配的时候,这种自然力就会成为一种异己的
压迫力量。人们无力征服它,无法解释它,只能用人格化的方法企图同化它,
使之顺从人的意愿。于是,以己度物,通过想象,把人的属性和本质力量加
之于自然力。但是,同化自然力的动机却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果。人
类同化自然力的目的不仅不能达到,反而使这种异己的力量具有了超自然的
神圣性,从而使人们对自我异化出来的神圣形象敬畏和膜拜。恩格斯曾谈到
这种情况:单是正确地反映自然界就已经极端困难,这是长期的经验历史的
产物。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量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
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他们都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
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
人的本质的异化,不仅表现在自然力量上,而且也同样表现在社会力量
上。最初的异己的神秘力量还仅仅局限于自然界的范围。但是,当人类社会
步入阶级社会后,根源于私有制的劳动异化和阶级压迫所造成的苦难,远远
甚于自然力量所造成的苦难。于是,继自然力量之后,社会力量也作为一种
令人迷惘的异己力量出现于人们面前。人们同样对它无力征服,无法解释,
只能用人格化的方法企图使之顺从人意。其结果是使这些社会力量又具有了
超人间的神圣性,使人们对这些自我异化出来的神圣形象敬畏和膜拜。正如
恩格斯所说:除了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
力量一样,对人类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
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想,现在又获
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
无论是自然力量的神化,还是社会力量的神化,实际上都是人的本质的
异化的结果,即人把自己的一般本质抽象出来,又把它赋予了自然的和社会
的异己力量,从而使这些既无力征服也无法解释的异己力量,既保持了它原
有的威力,又失去了固有的原貌,而获得了超人间的神圣性。这样,人的本
质就脱离了人本身而异化到异己的外部力量上,以万能的神的姿态凌驾于人
之上。人的创造性本质力量也异化到神的身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本
身,都成了神的创造物。神的意志和主宰,成了一切不解之谜的万能答案。
创造宗教的人在宗教面前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本质,成为宗教支配的对象,对
它依赖、敬畏、崇拜和祈求。
当然,在那种社会发展阶段上,人们不可能认识到,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本质的敬畏和崇拜。因此,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在一切
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作为必然的过渡而存在的。随着生产
力和科学的发展,一旦那些支配人的异己的力量被人所支配,使自己重新成
为主宰命运的主人,宗教异化、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就会随之消失。
那时,宗教就会因为人类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外部异己力量的消失,从而失
去了反映的主体和对象归于消亡。
(4 )从社会功能看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宗教本质的表现。因此,简要地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
揭示其社会本质,有助于对宗教本质的全面把握。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复杂的,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不能抹煞宗教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或
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曾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过不同程度
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说,它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消极的,特别是
在阶级社会中,其消极阻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宗教的这种消极阻碍作用,是其本质的社会表现。由于宗教是一种颠倒
的世界观,它采取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幻想地反映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所以,
这种本质上是屈服于外部力量的产物,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指导人们征服自
然、改造社会的精神武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宗教,尽管其历史背景不同,
信仰观念、行为规范、组织制度各异,但它们都宣扬顺从忍耐,教导安于现
状,剥夺人的内容,鼓吹神的权威,压抑理性精神,崇拜神秘力量,漠视现
实苦难,追求来世幸福,如此等等。宗教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
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积极的东西。恰恰相反,在阶级社会中,这些特
征正好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它迫使下层阶级就范的工具。
马克思在谈到宗教的社会作用时有一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 页)就是说,它对人民起到一种精神麻醉
的作用,因为它不是引导人们进行摆脱现实苦难的斗争,而是指示人们忍受
苦难的现实,许诺虚幻的来世幸福。它把物质的斗争变为一种精神的安慰,
把现实的要求化作幻想世界的希望。这里再次暴露了宗教世界观的颠倒性
质:它要求人们对现实世界抱虚幻态度,而对虚幻世界抱现实态度。
总之,尽管在不同的社会里,宗教的社会作用各有其时代特点,但其本
质作用是消极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不是人民的福音。宗教的这一社会
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3. 宗教的基本特征
宗教的本质有多方面的表现。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宗教的本质,我们再从
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分析一下它的认知特征和价值特征。
(1 )宗教的认知特征
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它以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
的外部力量作了歪曲的、幻想的反映。因此,它是同科学对立的错误认识。
但是,这种非科学的错误认识并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中的
必然的现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它无疑地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
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
类认识这棵长青树上。宗教的产生,表明人类智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果我们把宗教这种幻想反映放到人类认识史中考察,显然不能把它简单地
看作一派胡说。它不仅有着人类生活的深厚基础,而且就其最初的反映形式
来说,它作为人类认识史长河中一种前科学认识的形式,经过种种复杂的中
间环节,成为科学认识得以产生的不同策源地之一。在这里,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哆啦a梦人类制造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