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乱轰三国志太史慈阵容》中将太史慈,刘繇,士燮等人同传

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才到中天万国明
19:25当时能和中共正面争夺的只有国民党,既然国民党是烂,那中共赢得中国政权不是天与人归是什么呢?从保卫祖国角度,被打的从中国边境鸭绿江一路溃退到三八线的联合国军,被中国教训了狼狈掏出长江的紫石英号战舰。被中国教训的印度军队。从建设的角度,诸多广土众民的明珠石油国家如印度拉美的和中国的对比,美国和中国差距的直线缩短,日本被赶超等等……如果做到这一切成绩还算普通脑残,那谁是正常人?------------------------------@坏熊-08 09:08:29然后各种运动,各种独裁统治欺压国人,各种没人性的行为。如果你觉得这种政党都算是正常,那你的要求还真低。知道你一贯喜欢占嘴上便宜,不打算和你一起歪楼,所以不会再回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是什么样子取决于这个国家社会状况,取决于这个国家各种势力阶层的博弈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人某个集团单方面的根据某种理念的设计。看泪痕的文章这么久连这点都不懂?欺压国人,各种没人性的行为?麻烦问问,20世纪后50年世界各个和中国状况一样的不开发国家,在你眼里搞明珠的,没有欺压国人没有各种没人性行为的哪个统治成绩比本朝好的?在进一步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19世纪工业化过程中,那个国家各种欺压国人没人性行为比本朝好的?在你眼里,政府是天使还是机器人还是永不犯错的神?
14:29是啊,至少打了八年抗战,日军控制的面积及在战争的表现。及四年解放战争彻底完败。偏偏有人把一个考二十分跟一个考八十分的人相比,说你看那个考八十分的苏也扣了二十分,国这个考二十分的表现不错了。没点常识,出人献丑。其实炮党也不能说很差,至少是打遍除了共党的其他军阀是无敌手的,而他们的残部可以这样看,二十六军在鲁南全歼,第八军在淮海全歼,新组的部队都已经算是二流部队。更何况这两个军还不是国民党........------------------------------@坏熊2000
09:44:43贵党的八十分是指在抗战时期还是内战时期?-----------------------------@才到中天万国明
11:27:57和国民党比从始至终都是如此:1、合作时期,老蒋明白表示,和共产党比发动群众组织工农,那是自己找死(出处,王奇生的国民党研究党权党争那本),国民党优势,纯粹靠先人一步的资历和拉苏联援助都给自己搞军队,对盟友够黑下手够狠,够不要脸拉赞助而已。2、30年代,事实证明国府所谓黄金十年就是笑话,哪怕第五次围剿的时候,共军质量和动员力组织力也大大高于国府。3、抗战时期,国府组织力是渣,那死......-----------------------------傅冬菊乃傅作义长女,1941年,在重庆南开中学加入中共外围组织,1948年奉中共密令回北平看望父亲。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通过设在天津黄家花园的华北剿总办事处,将傅作义的大量军事情报秘传中共,使这位军事天才的战场行动屡屡受挫。正是通过她,中共根据取得的傅作义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等,适时掌握战机,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将傅作义所率部队抑困华北。傅作义被困其间,其“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头撞墙,咬火柴头想自杀”,而宝贝女儿不但无动于衷、毫无罪恶感,且急促其父赶紧投降。秘密和谈阶段,她更是将父亲每天的言谈、神态、情绪变化等等细节记录后上报组织。中共利用傅冬菊提供的情报,始终掌握着和谈主动权。单纯女子,未谙世态,怀抱所谓信念,接受组织考验,无条件地绝对服从,如此不计后果事,竟能改变历史进程。傅冬菊被认为是平津战役期间,最有价值的间谍“文革”期间,傅冬菊作为“阶级异己分子”被揪斗,遭受残酷批斗。期间,傅冬菊携子探望傅作义,傅作义沉默良久道:“从今往后,你不要再来了。”傅作义的弟弟傅作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时,写信叫他报效祖国,傅作恭遂从美国归来,到甘肃省任职水利工作。1957年,傅作恭被打成“极右分子”,开除公职,后饿死于劳教的夹边沟农场。傅作义得知死讯后,老泪灯前湿白须,徒唤奈何,悔不当初。傅冬菊晚景凄凉,病困交加,当年平津战役时指使其这么这么的那些人,早已身居高位,却也形同陌路,未有一人肯为之出面说话,直至临终也不见谁来探视。当组织需要你时,组织是你坚强的后盾,当你需要组织时,组织消失成了无影的抽象。1984年,人民日报记者金凤曾对其言:“傅将军的一生是很值得写的……”她随即打断之:“茶已凉了,要不要我给你冲点热水。”陈布雷小女陈琏,于重庆国立二中上学时,被中共发展为地下党员。1947年,热恋多年新婚不久的袁永熙陈琏夫妇,因秘密电台被捕,又因陈布雷的关系被释放。此事非同小可,甚至惊动了蒋介石,蒋命令陈“严加管教”之。自尊心极强的陈布雷,顿觉家门失色,颜面丢尽,不久自杀身亡。还是开在梅边好,何必依云借日红。父殁,女儿这壶茶也就凉了。“反右”时,袁永熙划入,陈琏成“右派家属”,子女成“右派子女”,为此她感慨道:“革命是多么残酷啊!同志一转眼间会被当作敌人!”他们这些受过洗礼的人早已被灌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她未及探赜,便毅然选择了离婚的绝路,谁知仍摆脱不了不清白、说不清的干系。“文革”爆发,陈琏即被定性为国民党的“残渣余孽”,竭尽侮辱。日,她自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层纵身跳下,竟也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谢幕,一念繁华一念灰,两代悲歌,同为一曲。事过境迁,曲终人散,若说世态炎凉,谁有两位背叛家庭、背叛父亲的宝贝女儿感受深。为了某个组织背叛亲情的行为,终究是道隐痛的疤,时有发作,挥之不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云:“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在个人主义伦理学看来,是对于所有道德的否定,但在集体主义的伦理学里,却成了最高原则。”在此原则下,纵使一人作用万人不曾敌,汗马功劳堪比前线骁勇,只要你的现实意义不再,河已过,桥便拆,只要你的利用价值无多,人未走,茶已凉。尚未表功,也未言禄,谁知毛泽东已对地下党的使用作了“十六字方针”批示:“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这是傅冬菊、陈琏等人始料不及的。陈独秀之女陈子美,向来低调行事,本分作人,从未成为过一壶热茶,但“文革”时,仍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和“中国最大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孝子贤孙”,受尽折磨。某日,年近六旬、遍体鳞伤的陈子美,耗一生积蓄,秘密请人将自己绑于一汽油桶上,冒死偷渡香港。“文革”期间,陈独秀位于安庆的墓及江津的衣冠冢无一幸免。1999年,闻知政府欲整复陈墓,万幸泅海成功的陈子美,反对有人再温陈独秀这壶凉透了的茶,她在美国居所淡然道:“又得花老百姓的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又被砸了。”
14:29是啊,至少打了八年抗战,日军控制的面积及在战争的表现。及四年解放战争彻底完败。偏偏有人把一个考二十分跟一个考八十分的人相比,说你看那个考八十分的苏也扣了二十分,国这个考二十分的表现不错了。没点常识,出人献丑。其实炮党也不能说很差,至少是打遍除了共党的其他军阀是无敌手的,而他们的残部可以这样看,二十六军在鲁南全歼,第八军在淮海全歼,新组的部队都已经算是二流部队。更何况这两个军还不是国民党........------------------------------@坏熊2000
09:44:43贵党的八十分是指在抗战时期还是内战时期?-----------------------------@才到中天万国明
11:27:57和国民党比从始至终都是如此:1、合作时期,老蒋明白表示,和共产党比发动群众组织工农,那是自己找死(出处,王奇生的国民党研究党权党争那本),国民党优势,纯粹靠先人一步的资历和拉苏联援助都给自己搞军队,对盟友够黑下手够狠,够不要脸拉赞助而已。2、30年代,事实证明国府所谓黄金十年就是笑话,哪怕第五次围剿的时候,共军质量和动员力组织力也大大高于国府。3、抗战时期,国府组织力是渣,那死......-----------------------------@新昌仁慧
13:08:24傅冬菊乃傅作义长女,1941年,在重庆南开中学加入中共外围组织,1948年奉中共密令回北平看望父亲。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通过设在天津黄家花园的华北剿总办事处,将傅作义的大量军事情报秘传中共,使这位军事天才的战场行动屡屡受挫。正是通过她,中共根据取得的傅作义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等,适时掌握战机,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将傅作义所率部队抑困华北。傅作义被困其间,其“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头撞墙,咬火柴......-----------------------------至少傅作义那段,已经给打脸了。其他不清楚。
傅冬菊所谓文革受到迫害,也不想一下,傅作义再如何也是水利部长,他都没给打倒。迫害他有功于共产党的女儿,这明摆是不给我党面子的事情,更不说统战的事情。至于傅作义没有弟弟在甘肃被被饥饿而死。网上所说的人,在傅作义那家族没找到。
感谢卓然无双、theperfectroger、刘秀的江湖、修戈1993、王无敌于天下、现金社会012、夜空長明燈、枯声、哲郡、左道正门、东瞰浮梁、才到中天万国明、木燮、岭南陈氏、随便选一个、新昌仁慧、波罗的海的菠萝蜜、和风潜抱 、千古忠臣侯景、z、hangneba、坏熊2000、zijuan10、倒二窗、yf、theperfectroger、号码为空、我艾小恬心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第六节 孙策崛起 (下)孙坚死后,孙坚一系就分裂为三分部。大部分人马都让孙贲(孙策的堂哥)、吴景(孙策的舅舅)接管了;小部分人马(孙坚的嫡系,i当时只有一千多人)让袁术接管了。孙策出山后,想去接管孙贲、吴景的人马,那是想也不要想。孙坚死后,孙贲就是孙坚系的领衔人物,“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率领孙坚的部队投靠袁术。袁术又上表推荐孙贲担任豫州刺史。”孙坚死后,孙坚的部队就由孙贲率领,而且孙贲又混了一个省部级的职务。当然了,豫州刺史这种职务水份非常大,但怎么说,级别也在那摆着。而吴景,则是孙坚的舅舅。以孙贲、吴景在孙坚系的资历、地位;孙策想让他们臣服自己,必须得有足够的说法。最简单而言,孙策想靠一个他是孙坚的儿子,就想让了孙贲、吴景臣服自己,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从理论上,孙坚的权力就不是可以世袭的;而从实际上,孙贲、吴景也缺乏必须臣服孙策的理由。孙坚的嫡系,暂时归袁术统管了;虽然袁术无法剥夺孙坚嫡系的独立性,但是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却必须得给大家一个说法。因为,从理论上,孙坚的权力就不是可以世袭的;如果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时,仅仅说他是孙坚的儿子,所以他应该接管孙坚的嫡系,肯定能让大家用唾沫喷翻的。虽然说,当时的社会已是二代有理了,但是也不曾有理到这个份上啊?孙策想接管孙坚的嫡系;必须得向大家证明,他有当高级军政长官的能力。否则,他是孙坚的儿子,又算个屁啊?因为,一枝上千人的精锐部队,一个市师级的职务,可以随便托付给一个年幼、无知的人吗?显然是不可以的。至少,从理论上是如此的。所以,孙策投靠袁术后,袁术只会以世伯的身份,热情招待、优待孙策。但是,说到接管他父亲的嫡系,袁术肯定会婉转的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我袁术让你一出来就指挥上千人精锐部队,让你一出来就爬上市师级的职务;这怎么能服众啊?虽然我是你爹生前最好的朋友,你现在来投靠我,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愿意照顾你、栽培你。但是,你想让我因此出卖国家、人民的利益,你也太小看我袁术了。换而言之,我会尽我的力量提拔你、栽培你,但是你也必须得向大家证明你有相关的能力。否则,我袁术这样用人唯亲,世人会怎么说我呢?你千万不要说,那枝部队从前归你爹管,所以现在就该你管。因为,你爹不是军阀。就算你为了可以接管你爹的权力,不惜说你爹是大军阀。我作为你爹最好的朋友,也不允许你这样污辱你爹的名声。
孙坚的嫡系,自然都希望孙策接管他们,否则,他们早就跟着孙贲、吴景混了;或者早就接受袁术的改编了。孙坚的嫡系不愿意跟着孙贲、吴景走,不愿意接受袁术的改编,就是希望有一朝一日,通过辅佐少主人的方式再东山再起。如果跟着孙贲、吴景混,他们在孙坚系的地位就会下降,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排在孙贲、吴景嫡系的后面,最多只能与孙贲、吴景的嫡系小弟地位相当。而接受袁术的改编,他们的整体地位也会下降。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排在袁术嫡系的后面,最多只能与袁术的嫡系小弟地位相当。而继续辅佐少主人呢?却可以让他们继续保持与孙贲、吴景对等的地位,甚至还可以拥有与袁术对等的地位。但是这种选择,未必就比投靠孙贲、吴景更有利;更不见得比接受袁术改编更有利。一切是显然的,他们辅佐少主人后,却不能让自己的小集团不断扩张,甚至无法摆脱自己小集团不断受挫、衰败的命运,那他们这种选择的结局,肯定会很悲惨。当然了,就如刘备等人,永远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一样;孙坚打造的团队,也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孙坚死后,因为孙贲、吴景自立门户,所以孙坚打造的团队,只有一千多人了,但是他们依然愿意辅佐孙坚的儿子,继续完成孙坚未完的事业。
虽然孙坚的嫡系小弟都希望孙策接管他们,问题是,他们也必须得给大家一个说法。否则,他们一心想拥立一个年幼的、无知的人当他们的首领,这是想干什么?而孙策想让自己老爸的嫡系拥戴他,也必须得给自己老爸的嫡系一个说法。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孙策表现在外,只是一个高衙内的水平,他老爸的嫡系恐怕也会死心的。因为,在雄逐鹿的背景下,辅佐这样的少主人,他们再心比天高,又有什么用呢?在这种背景下,孙策也好,孙策老爸的嫡系也好,都必须得向世人证明,孙策有足够的资本当一个市师级将官;更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相关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想证明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孙策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关键是,既然孙坚的嫡系,都愿意辅佐孙策。他们自然会积极替孙策进行各种公关;孙坚的嫡系,绝对是天下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有这样优秀的团队支持、协助,孙策想干出一些别人无法干出来的成绩,应该没有什么难度。经过一翻折腾之后,谁也得承认,孙策绝对有资格担任一个市师级的将官;更有能力胜任相关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自然无法阻止孙策接管孙坚的嫡系了。当然了,孙策实现一步,只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因为,他接管了孙坚的嫡系,并不意味着他可以用孙坚的大旗,把已经分裂的孙坚系统一起来。至少,孙贲、吴景早已独当一面了,孙策想让他们臣服自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策后来可以让孙贲、吴景臣服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到了袁术的支持。我们知道,长安中央政府(或是后来的许昌中央政府),为了制约袁术,在袁术到扬州后不久,就委任刘繇当了扬州刺史。刘繇刚入扬州,孙贲、吴景就表示愿意与刘合作;而且刘繇也愿意与他们合作。孙贲、吴景为什么愿意与刘繇合作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孙策兼并他们。当时的孙策与袁术打得火热,而孙策为了取得孙坚系新龙头大哥的地位,自然随时有可能与袁术进行某种交易的;而袁术为了加强对孙坚的控制,自然也有可能与孙策进行相关的交易。在这种背景下,孙贲、吴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自然认为与刘繇合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但是,孙贲、吴景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与孙策的渊源太深了,刘繇实在害怕把这种力量留在自己系统内部,随时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与孙贲、吴景的合作,一直比较不愉快。而袁术在这关键时候,让孙策领衔进攻刘繇,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瓦解孙贲、吴景与刘繇的合作。一切是显然的,无论怎么说,孙贲、吴景与孙策的渊源也太深了,在这种背景下,刘繇听到孙策领衔率军进攻自己,还怎么敢与孙贲、吴景合作呢?关键是,孙贲、吴景不可能、也绝不敢给刘繇交一份投名状(公开发表敌视袁术、孙策的言论),所以他们自然无法取信于刘繇。“扬州州府以前设在寿春,但这时已被袁术占据,刘繇想把州府设在长江以南,吴景、孙贲就迎接刘繇到曲阿。及至孙策进攻庐江,刘繇听到消息后,认为吴景、孙贲本是袁术安置的人,害怕自己被袁术、孙策等所兼并,于是产生敌意,将吴景、孙贲等赶走。”
关于袁术的历史一直比较云遮雾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术曾经是孙坚、孙策的大哥。如果不丑化袁术,那孙策后来背叛袁术的行为,算什么事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孙策当时的处境,如果没有袁术的鼎力支持,他是无法实现孙氏家族复兴的。基于袁术的角度,他对孙策实在太好了,事实上,袁术之所以敢称帝,就是因为他曾与孙策达成过某种默契,所以他认为孙策会支持他称帝。却没有想到,孙策后来成为最积极反对他称帝的人。传统的历史书,为了证明孙策背叛袁术有理,自然会极力渲染袁术曾经如何打击、压制孙策,更会极力渲染袁术如何愚蠢、贪婪、无能。总而言之,谁处于孙策的位置也会背叛袁术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显然不会这样简单。至少,孙策可以在江东打开局面,与袁术的支持应该密不可分。因为,愿意取得袁术支持,到江东开拓势力的豪强,当时肯定多的去了。袁术选择支持孙策到江东开拓,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孙策神勇无敌,而是因为他与孙策建立了一系列的默契。所以,基于袁术的角度,他自然认为帮助孙策,最符合自己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孙策竟然成了他危险的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袁术需要派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佬,到江东钉一个锲子。换而言之,袁术虽然把战略重心放到了北方,但是在南方,也会拥有足够的影响力。问题是,袁术应该支持哪个大佬呢?袁术显然会从两方面去考虑。首先,这个大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其实,这个大佬必须与袁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这层意义上,袁术选择孙策,肯定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虑;而孙策为了取得这种资格,也是下足了辛苦与努力。否则,袁术绝不会把这种机会留给他的。在当时,如果排一个英雄榜,袁术肯定能进入前五名,甚至都能进入前三名。因为了,除了袁绍等少数人,实在没有几个人能与袁术相提并论的。而孙策呢?如果我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孙策能不能进入前三十名,恐怕也是个问题;甚至排到五十名之外,也一点不稀奇。因为,此时的孙策,只有区区一千多兵马,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也没有。在当时的背景下,哪个大佬能取得袁术的鼎力支持,自然就会在江东的争夺战中,拥有更多的优势。而从情理上考虑,希望获得这种机会的人肯定很多。因为孙策后来修正果了,所以史书自然会想方设法证明。孙策的成功,绝没有袁术的功劳;相反,孙策的所有成功,都是在袁术的打击、压制下取得的。问题是,我还是前面一再说过的观点,孙坚、孙策都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袁术真的一直这对他们,他们为什么还要一直跟着袁术混呢?
在当时,袁术在江东最危险的敌人,显然是刘繇。当时的刘繇身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豪门大佬,他的名字叫许劭。“许劭的叔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训子许相,都是三公大臣。”许劭在汉帝国未砖崩瓦解时,就是大汉帝国的地下组织部长,因为所有的豪门子弟,都以得到许劭的品评而自豪。与此相关,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曹操没有得志显名时,曾经办了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品评他。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说,你是清平之世的奸贼,乱世的英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天下大乱后,许劭先到徐州投靠陶谦;刘繇到扬州后,许劭就到扬州投靠了刘繇。“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至为周到。许劭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内心却不是真的。对我虽然很厚,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于是到曲阿投扬州刺史刘繇。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孙策平定吴国以后,许劭与刘繇南逃豫章,死在那里,时年四十六岁。”不要说别的了,有这样的豪门大佬支持刘繇,我们就可以想象刘繇潜在的影响力。
刘繇手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太史慈。太史慈绝对是大哥级的人物,因为太史慈在《三国志》中,是与刘繇、士燮并传的。太史慈并没有显赫的出身,只是以英勇、侠义取得上层社会的认可。所以刘繇不愿意放手重用太史慈。“有人劝刘繇可以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说:‘如果我用太史慈,许劭不就讥笑我吗?’只派太史慈去侦察孙策的兵力如何。”当然了,太史慈之所以非常出名,是因为太史慈后来修成正果了;而一直追随刘繇,只是因为早早被淘汰出局的人,所以只能在历史书字缝中留下名字的将领,估计也不是白给的。“吴景、孙贲退守历阳,刘繇派部将樊能、于糜驻横江,张英驻当利口以防备他们。”孙贲、吴景手握重兵,却无法打败樊能、于糜、张英,直到与孙策联手,才能打败他们。从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刘繇手下的大将,绝不是只有一个太史慈,因为樊能、于糜、张英等人,都也不是白给的。
孙策作为孙坚的儿子,又统率着孙坚的嫡系;而且又得到周瑜、张纮等人相助,又与孙贲、吴景有了共同的敌人,与孙贲、吴景站在一起时,自然隐然是孙坚系的新龙头大哥了。孙策与孙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孙策是标准的官N代,而孙坚显然不是。作为一个标准的官N代,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从小接交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他可以与众多非富即贵的人,建立起各种默契的关系。而在特定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最简单而言,孙策在少年时代,就与周瑜是好朋友了;在17岁时,就能对张纮亦师亦友的相处了。而当孙策到江东发展时,这些人自然更容易与孙策实现合作。如果孙策只是一个草根逆袭、或是土豪暴发,他就很难实现这一步。这就好像我们出去作生意,人家出外拉合伙人,找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你出外拉合伙人,找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草根、土豪。前者的创业能力,远远低于后者,恐怕也更容易成功。总的来说,草根逆袭、土豪暴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孙策后来创业,有自己老爸打下的基础,所以有了更大、更高的平台。
孙坚一系重新合流时,肯定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博弈。因为,不论怎么说,此时的孙坚一系,也是孙策、吴景、孙贲三大巨头并立的格局。孙贲、吴景能接受孙策当新龙头大哥的事实,但是绝不会接受自己既得利益受到威胁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就要看孙策(或孙策团队)的政治手腕了。对于一个大哥级人物而言,他最大的能力不是与人争斗,而是与人合作。因为在多方博弈的格局中,你一路砍杀过去,就算你神功无敌,恐怕也会因为体力消耗殆尽而死的。项羽的失败大约就是如此的,总而言之,项羽百战百胜,但是终于免不了要高唱虞兮虞兮奈若何。所以,孙策的成功,是因为他正式出山后,能取得周瑜、张纮等大佬的支持;更能与自己堂哥、舅舅取得合作。这种合作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就如袁绍的几个儿子,按理说都是长期独当一面,而且都有优秀的团队辅佐,并且彼此又是亲兄弟,却在大敌当前的背景下,一直也无法实现有效的团结协作,相反一再争得你死我活。不论怎么说,孙坚在海选阶段初期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孙策想继承孙坚的权力,并不是一个,他是孙坚的儿子就可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孙策没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能力,也不能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成绩,他想让孙贲、吴景听从他,估计是无法想象的。
孙策既取得周瑜、张纮两个大佬的支持;又用孙坚大旗让孙贲、吴景归队后。就开始大举进攻刘繇了。“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及至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民间的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都不能触动。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为他尽心尽力,乐意为他效死。”在这种背景下,孙策很快打败了刘繇;而且打败刘繇之后,也很快接管了刘繇的旧部。“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赋役负担;不愿再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而在取得这种成绩后,孙策又得到了张昭的支持。“孙策以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对待张昭,行政与军务大事,全都委托他来处理。”“张昭经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江东地区的政绩都归功于张昭。孙策知道后,高兴地说:‘从前管仲在齐国为相,把诸事都交给他作主,而齐桓公终于成为五霸之首。如今,张昭为人贤明,我能任用他,他的功名难道不属于我吗!’”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这段历史,自然就会知道,张昭在东吴政权,一直稳坐头把交椅,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张昭是孙策创业时的主要支持都,而是带股来投孙策的,而且本身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哥级人物。当然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时,张昭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事后依然能稳坐东吴臣子之首的位置。其实,孙策实现这一步后,袁术已很难控制他了。因为,这意味着袁术除掉了刘繇这个心腹大患,却让孙策突然崛起了。
在孙策攻打刘繇的过程中,有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孙策与太史慈单挑的故事。在这场单挑中,孙策、太史慈打得势均力敌,也都狼狈不堪;最后太史慈的手戟丢了,孙策的头盔丢了。双方都拿着这种战利品相互炫耀自己的胜利。后来,孙策俘虏了太史慈后,又与太史慈说起这段往事。并问太史慈,如果你当年俘虏了,会怎样对我呢?太史慈说,我也不知道。一切是显然的,太史慈当时俘虏了孙策,恐怕真会杀掉孙策的。其实,这件事,大约已预示了孙策后来的命运。因为,作为三军统帅,这样恃勇相争;本身就会让自己的人身处于高风险之中。三军统帅冲锋在第一线,会极大的提高军队士气;所以许多优秀的统帅,都有冲锋在第一线的习惯。一个统帅习惯冲锋在第一线,就容易拥有一种漠视危险的品质,这种吕质从积极的角度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它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孙坚作为一代猛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约就喜欢培养他们漠视危险的品质。当然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孙坚成功就是由此而来的,而突然横死也是由此而来的。当然了,孙策可以迅速崛起,也是由此而来,而他突然横死,也是由此而来的。一个人习惯性的漠视危险,自然敢干常人不敢干的事;而这种争强斗狠的性格,也容易让他在博弈占据优势。当然了,一个习惯性的漠视危险,常常也会让自己处于极端的危险之中。从某种意义上,孙坚、孙策父子都死于意外,绝不是偶然的。
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的关系,从小接受的熏陶关系。后来的孙权,也是习惯性的漠视危险。“孙权每次打猎,常乘马射虎,老虎曾猛扑上前抓住他所坐的马鞍。张昭神色大变上前对孙权说:‘将军您何须这样做。为人君者,是说要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是说在原野奔驰追逐,与猛兽比武较量!如果万一有个好歹而受天下取笑该怎么办?’孙权向张昭表示歉意:‘我年轻考虑问题不深远,此事有愧于您。’然而孙权并不放弃围猎的癖好,于是做了一辆射虎车,车上开有方孔,孔洞上并没有板盖,由一人为他驾驭,他自己坐在车中从方孔向外射猎。常常有脱群的猛兽,动辄冲犯他的车子,而孙权却常以用手击打野兽为乐。张昭虽说竭力劝谏,他却常常笑笑而已。”如果说这段内容,还只是孙权生活上的事。那后来孙权大败于逍遥津,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孙权恃勇好胜造成的。在逍遥津之战时,孙权就想亲自率轻骑出战。张纮劝谏说,“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原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贺齐也劝说他:“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至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原以此为终身诫”。血淋淋的教训,总是易于接受,‘大惭!谨以克心,非但书诸绅也’。”而孙权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大败逍遥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孙权恃勇一直居于第一线,当孙权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破坏东吴的整体布防。从某种意义上,当年孙坚命丧黄祖之手,很大程度也是与此类似的。只是,当年的孙坚是一个将领,所以孙坚在第一线,但是三军的布防并不会完全围绕孙坚进行,所以,孙坚会突然死于意外。而现在的孙权是皇帝,当他出现在第一线 时,三军的布防就得围绕他进行了,所以他一直亲临第一线,虽然鼓舞了士气,却也弄得军事布防一再出问题。总的来说,孙氏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富贵险中求的精神,而他的接连受挫(孙坚横死、孙策横死),也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富贵险中求的精神。当然了,这是后话。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孙策通过一番打拼,在扬州南部终于打开了局面。待续
@泪痕春雨 靠近楼主,不容易啊。
17:18:32刘繇手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太史慈。太史慈绝对是大哥级的人物,因为太史慈在《三国志》中,是与刘繇、士燮并传的。太史慈并没有显赫的出身,只是以英勇、侠义取得上层社会的认可。所以刘繇不愿意放手重用太史慈。“有人劝刘繇可以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说:‘如果我用太史慈,许劭不就讥笑我吗?’只派太史慈去侦察孙策的兵力如何。”当然了,太史慈之所以非常出名,是因为太史慈后来修成正果了......-----------------------------可不可理解刘繇是弱势刺史,所以他明知太史慈是一个很厉害的将领也无法任命他为前线总指挥。因为上层将领都一群有原始股的土豪及士大夫。至于袁术及孙策的关系,可以看明史是如何写韩宋与朱元璋的。朱元璋反正把韩宋对他的支持,全没了。孙策明确反对袁术,并开始对袁术势力动手,估计是在袁术七路大军失败后。因为可以从吴景和孙贲经历可以知道。讨平江东后,袁术就把支持孙策的周氏家族及孙坚的力量都调回寿春。而且还派袁氏家族成员到了江东盯着孙策。所以此时孙策还只是江东几大巨头之一,孙策能控制的地区,不过安徽南部及南京一带。江东还是有大量打着袁术旗号的地头蛇。而孙策却无法讨伐他们。孙贲是在197年回到孙策,时间肯定是袁术二月称帝之后。吴景也是197年从广陵回江东的。就是没时间点,而周氏家族更是到了198年年3月,奇不奇怪。孙策打败了刘繇后,江南势力就纷纷投降了袁术。为此孙策只能是打击打着刘繇旗号的势力。其他势力如吴郡,会稽在袁术的支持下,都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可以很明确孙策攻打如严白虎及王朗都是袁术称帝后,封锁江面到吴景就任丹阳太守后,才去攻打这些势力的。我认为孙策乘袁术大败后,自立。而不是称帝后自立。
孙氏的说法肯定袁术一称帝,孙策就跟袁术划清界限。但我认为是在袁术大败后。而且是袁术进攻吕布失败,再给曹操打败后。孙策才驱逐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的。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三国志太史慈金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