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一个团 – 铁血网

帖子主题: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
共&8334&个阅读者&
军号:8408182 工分:16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
文章提交者:qkck2102760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孙子曰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入朝初期,和曾设想集中优势兵力一次全歼敌人一个师,结果证明不符合实际,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又集中精力了解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他从前线召回副邓华、解方及、刘西元、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毛泽东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4个进行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志愿军的火力太差,对敌实行穿插包围后,如果当夜不能结束战斗,天一亮,被包围的敌人就会在飞机、坦克的救援下逃跑。毛泽东意识到,这并非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军力限制问题,是客观能力问题。于是,富于求实和探索精神的毛泽东就提出,我军一个军一次消灭不了美军一个师,就消灭敌人一个团,消灭不了一个团,就消灭一个营。后来,毛泽东还在电报中要求志愿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营”。毛泽东给这个新战术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毛泽东用它来比喻我军对美军作战不贪图大,要量力而行,打小歼灭战。从此以后,志愿军就也再也没有组织打过大的战役。事实证明,这一战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敌人一个连、一个营,志愿军“吃得”得心应手。这样积累下来,数量就不小了,我军还不吃亏。可见,不拘泥于经验、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毛泽东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96736 工分:31
左箭头-小图标
装备落后就是这样的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08605 工分:144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认为主要是拿美军坦克没办法。虽然美军的重炮和空袭都是绝对优势,但是重炮和空袭始终存在滞后性和精确度的问题。 而志愿军也屡屡采取近战方式迫使美军重炮和空袭效果大打折扣(长津湖的陆战一师撤退时美军战机能够在距离己方30米的志愿军阵地上扔炸弹,已经是冒很大风险了)。但美军的大量坦克却是让志愿军非常头疼(类似于抗战中的国军),美军坦克具有实时火力支援效果,而且精确度很高(因为距离放得比较近),而志愿军又缺乏中远距离消灭坦克的手段,使得美军坦克一次又一次横冲直撞,使得志愿军的攻击受到很大影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41171 工分:26
左箭头-小图标
5楼&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是志愿军有当时美帝的后勤补给,现在的三胖子就是朝鲜半岛的皇上了。
别说什么要是,这是国力之差,没有要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7244 工分:301
左箭头-小图标
整体实力差太多,对方一个团在关键时候能呼叫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级别的重型火炮支援,还可以呼叫大规模空军支援,志愿军就算是十倍步兵包围人家,但是受地形限制一次攻击同时上的也不能太多人,但是对面虽然步兵是一个团,但是面对的空军轰炸可比整个中国的所有空军还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08182 工分:16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装备精良的美国王牌军骑一师七团虽在新仓里遭到我42军125师373团突然打击,但并没丧失战斗力,美国王牌军骑一师又开来了大批M26重型坦克,又在强大空军配合下反击42军125师373团2营。多次反击后使我42军125师373团2营伤亡惨重一个营300余人牺牲,一个整营被打残了,余部不得不撤退。我42军125师373团2营残部退出了新仓里。让美军重新夺回了新仓里。美国王牌军骑一师拼命了,可我42军125师373团的领导们可缺少7班班长董明德、1营1连1排排长安炳勋、机枪连火箭筒班副班长杨清海的精神和勇气啊!团长、政委、参谋长的名子不提他们了!他们是怕把部队打光了啊,就要求撤出战斗随团的师参谋长也没尽到应有的责任。只说了一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42军125师373团的领导们为了保存实力,擅自决定撤出战斗。随团的师参谋长也不制止,师参谋长也随团跟着撤出战斗。跟随125师、124师作战的胡副军长正处于两师中间听到前面枪声渐息,只有敌人的猛烈炮火,深感不妙,忙带124师郭副参谋长前去了解情况。胡副军长和124师郭副参谋长冒着美国王牌军骑一师猛烈炮火在公路南一桥洞下找到了125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和副政委,他们正在犹豫不决,正好把难题推给胡副军长,胡副军长也以敌情不明,不便贸然表态。议来议去到了深夜一点才下决心打!但让124师赶紧上来配合。124师郭副参谋长,冒着美国王牌军骑一师猛烈炮火,回到124师向师长苏克之汇报。124师向师长苏克之很赞成打,并下达作战命令,124师向前运动。可125师的师首长们又变了卦,怕天亮之后解决不了战斗,强大的美国远东空军轰炸攻城部队那可受大损失了。不请示军部,也不通知124师就在深夜2点把部队撤了下来,撤到八上洞一带荫蔽,等渡过白天明晚再打。125师呼呼啦啦撤了下来,一下子就往东北撤了十公里,跟当年司马懿从西城退兵是一样的。前进中的124师也只好回头撤,仓促撤退,可忽视了炮兵。炮兵是在前的,打仗首先使用炮兵啊!这下倒好撤兵成了最后,那么多辎重,行动可不如步兵方便啊。天亮之后,强大的美国远东空军出动了,发现了我们这两个师的炮兵营,狂轰滥炸,一批走了又来一批,从上午一直炸到下午,美国炸弹多的很,炸你们不敢出来、不敢前进、不敢打新仓里!炸了个人仰马翻,两个师的炮兵营都损失惨重。山炮被炸毁10门,人伤亡64人,马伤亡74匹。打与不打在两个师的领导之间争论了两昼夜!胡副军长不表态、不敢负责!军参谋长只当了个传令兵!电话线路也断了,再次回到吴瑞林军长面前时,气的吴瑞林军长把吃饭的饭碗都摔了:“你再回去告诉他们,给我打!谁敢再说不打!我拿他试问!”可是晚了,多么珍贵的两昼夜啊!美第八集团军等联合国部队的残兵败将已逃出西线中国军队的包围圈也逃过肃川了,美国王牌军骑一师七团完成了阻击任务,在强大的美国远东空军掩护已经撤往肃川了。虽遭遇126师376团2营的阻击但在强大的美国远东空军保护下,人多势重也强行通过了。126师376团2营同样也没得到团、师主力的支援又一次失掉了全歼美国王牌军骑一师七团的良机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08182 工分:1659
左箭头-小图标
铁与火的记忆——第五次战役的缺憾 “我们被打败了?打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官修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记载:“(志愿军)有时是一种败溃,几乎失去控制……在原来很难有一个中国士兵自愿投降的部队里,成排、成连乃至成营的残兵败卒现在扔掉武器投降了。这种情景在朝鲜可谓是空前绝后。敌人在夺路而逃。”[ 转自铁血社区
]对手的阐扬究竟是不是事实?让我们翻开战史中沉重的一页……“了解敌人不容易,了解自己更不容易。受了挫折往往低估自己,而胜利了则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轻敌向来都是兵家大忌,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使解放军上下轻敌,导致金门惨败;同样情况,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胜利,也使志愿军上下都产生轻敌思想,最后导致第5次战役的失败。(以下内容摘自我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提到第5次战役,很多人都只想到美国“特遣队”的厉害,谈论180师的覆灭,其实,志愿军首先遭到的真正较大的打击,却是来自大家都看不起的韩国。5次战役一开始,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64军就没有能够突破韩1师的主阵地。后迂回突破时又再次受阻,当面之敌仍是韩1师。一个军打一个师都拿不下,已经不太光荣了,可是这个韩1师还同时顶着人民军1军团的进攻,相当于顶着两个军(还好,人民军的进展比较顺利),结果后续的志愿军65军2个师过江后,2个军整整5个师被半个韩1师顶在临津江岸边约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成为敌人炮兵航空兵的活靶子。[ 转自铁血社区
]到了第5次战役后期,还是这个韩1师,居然追着屁股把64军打回临津江以北。而人民军的1军团,此前就疲于招架,“节节抗击”,战役结束前,早被韩1师打得不知去向!整个第5次战役,志愿军伤亡8万5千余人。作为对比,志愿军第1次战役才伤亡1万人多一点点,第3次战役,仅伤亡5千8百人。韩国人真的都不堪一击么?志愿军各部在北撤途中伤亡惨重。美军第13工兵部队副排长厄尔·埃德森在致妻子、2个孩子的家书中描画出战争的惨景:“我们俘虏了溃退中的中国佬,……在公路约3英里处,空袭猛烈,那里成了一个地狱,……空军和炮兵以他们的怒吼配合我们。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令人可怕的景象中,在这旷野里(我们现正处在一条长长的河谷里),我们捕住了一群中国人。这无疑是一道丰盛的菜肴,一百多辆汽车,大量加农炮,无数死马,当然,还有中国人,我们大约在前天就围住了他们。这确实是一场残杀。这些日子,天气暖和,太阳一照,恶臭熏天。这一切毫不夸张——我们四周都是这些阵亡的军人和战马。……我们用推土机清除了这些马匹和骡子。不过,当然啦,我们得搜集阵亡的中国军人,把他们安葬在墓穴里。许多人在想被埋葬的人数越多,必须对阵的小伙子就越少!开始埋尸了,这时我想到,美国空军和炮兵,还有我们的神枪手们,不要做得那么绝情,那么精确。呵,小伙子!我希望我能看到片刻的和平。闻到死尸及行将死去的人身上散发出的恶臭,看着这些撕碎的躯体像废纸一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日子里散落在地,我感到浑身难受。 ”[ 转自铁血社区
]第五次战役期间,中朝军队歼敌8.2万余人,自身战斗减员8.5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战斗减员7.5万人),双方伤亡比为1:1.038。志愿军方面有1.7万名官兵被俘,占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方面被俘人数的80%以上。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严重的一次损失。陈赓在所部入朝前,先行到朝鲜考察。他认为:“美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尿他!不过,也还得承认人家有人家的优势。”他列举美军的三大特点:制空权、制海权和地面机动快、通讯灵便。陈赓因腿伤复发,在国内修养,未能亲率3兵团入朝。谁知道,部队出了大的乱子,陈赓曾回忆当时部队溃逃的惨象:“三兵团损失很大,四处溃逃,企图回国现象严重,现正派人分途拦挡归队。此次主要原因是指挥失当,六十军更弱,基本原因是中、下层干部抽调太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32461 工分:4275
左箭头-小图标
本身就是作战理念,就算到今天中国以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也是同等战力的空军地位大于陆军,也不可能有用一万架飞机加5万飞行人员换20万陆军。朝鲜战争的时候中苏在战斗机上是强于美国的,特别是在38线以北的地带,但是美军的轰炸机不管有没有战斗机护航,不管之前的轰炸损失多大都一直持续不断的轰炸,即使美军的战斗机,P51,F80,F84,F86都是带有对地攻击任务的(不是简单的机枪扫射),跟当然和德国在欧洲西部拼是一个模式。而中苏这边空军几乎就没有组织过像样的轰炸任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75596 工分:634
左箭头-小图标
5楼&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是志愿军有当时美帝的后勤补给,现在的三胖子就是朝鲜半岛的皇上了。 无用的假设,后勤补给能换吗?那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人才实力在战场的体现。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0503 工分:568
左箭头-小图标
关家垴500日军也拿不下,美军也不必日军差。。。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72749 工分:5019
左箭头-小图标
在军事史上真正的歼灭战是不多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10840 工分:12061
左箭头-小图标
39军云山之战,一个军围一个团,最后还突出了部分美军,39军计划周密,所有部队都按计划展开,但敌火力密集,又有制空权。愣是用炮火杀出一条生路。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54005 工分:263
左箭头-小图标
由此说明 志愿军的战术是顶呱呱的
关键在于装备差的太远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94632 工分:490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关键是缺乏攻坚的重武器,美帝团一级的部队一旦收缩防守,其集中的火力密度、强度会大到可以阻断志愿军擅长的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常用战术,所以,当时对美帝团以上级别的歼灭战打得很难,野战追击却很顺。从防守铁原最后一战看岀,美军的环形装甲工事在重炮前或沒良心炮前就是个渣!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21618 工分:1291
左箭头-小图标
9楼&很简单,火力相差太悬殊了!美军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支援估计大兵们对着步话机没少喊 考博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21618 工分:1291
左箭头-小图标
5楼&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是志愿军有当时美帝的后勤补给,现在的三胖子就是朝鲜半岛的皇上了。 你把他说的太高大上了,顶多就是看门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71417 工分:245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 你信不信 老美现再的一个航妈编队能把二战中包括他自己的所有海军操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35813 工分:1739
左箭头-小图标
5楼&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是志愿军有当时美帝的后勤补给,现在的三胖子就是朝鲜半岛的皇上了。 真要那样的话,现在还有三胖子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36293 工分:3320
左箭头-小图标
可见,不拘泥于经验、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毛泽东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90170 工分:179010
/ 排名:5526
左箭头-小图标
2楼&说实话,以志愿军当时的实力很难一下子吃掉对方团级以上的编制,战法往往是实际情况决定的,每次一小口也能吃成一个大胖子。美军当时叫团级作战队,两三千人,接近旅级,火炮坦克俱全,白天还有空军和远程火炮支持,真心不好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32871 工分:160
左箭头-小图标
难道韩国军队不算敌人?只能算物资?缴获敌人几个师的装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4346 工分:153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美军一个团什么装备还有空军协助绝对的后勤补给在朝鲜都能吃上冰淇淋和火鸡大餐。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长津湖突围成功说过 哪怕对方有一支空军部队陆战一师一个也别想活着回来。还有一位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说过如果他们由我们的一半的装备和后勤那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杀8楼&志愿军的补给和装备比美军的多多了,只不过运不到前线,更无法大量运到前线部队手里。朝战期间,苏联提供了几万辆卡车运送物资,中国光派出的运送物资的后勤人员就有一百多万,还有修桥,修路的人就更多了,但是美军的空对地火力太强,整个朝鲜的铁路,公路都被犁地了好几遍,被炸毁,烧毁的物质数不胜数,能有10%的物资运到前线就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美军的物质运输是他们军队自己组织的,虽然总量少于志愿军的,但是能百分之百运到前线,然后就会出现美军以及同盟军基本不会发生没饭吃,子弹打光的场景。出现这种情况有2个原因,一个是美国空军的确最强,不仅可以断你的补给线,还能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第二是作战观念,自二战以来任何国家(除美军)的空军都是首要打击对方地面部队以及放空,还有轰炸对方战略基地的,不会把打击敌人运输线放在第一位,或者可以说没有国家在大规模战争中将物资补给的地位放的比美军高。为轰炸德国的工厂,美国共损失飞行人员(飞行员加轰炸机机组人员)20万人,比陆军死的都多,朝战美军飞行人员伤亡人数也直逼陆军,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生的,以色列有点接近美国。美国陆军伤亡人数少以及物资补给充足是靠他们用无数飞行人员用命换来的。即使某个国家海陆空三军实力跟美国持平,如果作战观念跟不上还是被完虐,最起码的用一万架飞机加5万飞行人员换一个20万人的陆军集团军是其他国家做不出来的。 “打击补给线”这历来是我们的强项啊,可是,你够得着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4346 工分:1534
左箭头-小图标
总伤亡约1:1,干嘛非要追求不切实际的“歼灭团以上的...”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553810
/ 排名:725
左箭头-小图标
骑8团大部歼灭,类似的战斗还有几个,全歼的团级建制单位是美步兵第31团团级战斗队(步31团团指指挥该团3营、步32团1营和炮57营,3000余人),英军营以上单位(英军无团建制)有几次,如果韩军,那就是师一级好几个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553810
/ 排名:7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转来一看,我觉得挺有道理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包括战时配属的坦克和炮兵分队)一般接近5000人,人数众多、重装备多、火力强大,弹药补给充足,还能得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即使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凭借环形工事也能耗过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所以志愿军很难歼灭这样规模的美军。新兴里之战歼灭的美军31团战斗队,是一支由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少量坦克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小团,才3200余人。志愿军歼灭这样一个美军小团,已经十分费力,可以说,这已经是当时志愿军能歼灭的美军建制单位的极限了。在什么情况下,被包围的美军能被志愿军歼灭?两个条件:1)被围美军必须绝对孤立,周围没有强有力的支援力量。2)被围美军挺不过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云山之战中被包围的美军第3营,只坚持了两天便弹尽粮绝,被迫突围,而周围又没有强有力的接应部队,志愿军部队还有弹药去打击突围之敌。最后,美军在逃跑途中被歼灭。新兴里之战,美军第31团战斗队被围四五天后,坚持不住,突围逃跑,这时志愿军还有力量对逃跑之敌进行有效的围追堵截,敌军得不到支援接应,在逃跑途中被志愿军两次截击歼灭。而砥平里之战,美军第23团战斗队及法国营挺过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中国军队弹尽粮绝被迫撤围。长津湖之战,美军陆战第一师挺过了中国军队的礼拜攻势,其后突围,志愿军围敌部队弹尽粮绝对突围之敌无可奈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92986 工分:608
左箭头-小图标
3楼&美军一个团什么装备还有空军协助绝对的后勤补给在朝鲜都能吃上冰淇淋和火鸡大餐。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长津湖突围成功说过 哪怕对方有一支空军部队陆战一师一个也别想活着回来。还有一位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说过如果他们由我们的一半的装备和后勤那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杀8楼&志愿军的补给和装备比美军的多多了,只不过运不到前线,更无法大量运到前线部队手里。朝战期间,苏联提供了几万辆卡车运送物资,中国光派出的运送物资的后勤人员就有一百多万,还有修桥,修路的人就更多了,但是美军的空对地火力太强,整个朝鲜的铁路,公路都被犁地了好几遍,被炸毁,烧毁的物质数不胜数,能有10%的物资运到前线就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美军的物质运输是他们军队自己组织的,虽然总量少于志愿军的,但是能百分之百运到前线,然后就会出现美军以及同盟军基本不会发生没饭吃,子弹打光的场景。出现这种情况有2个原因,一个是美国空军的确最强,不仅可以断你的补给线,还能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第二是作战观念,自二战以来任何国家(除美军)的空军都是首要打击对方地面部队以及放空,还有轰炸对方战略基地的,不会把打击敌人运输线放在第一位,或者可以说没有国家在大规模战争中将物资补给的地位放的比美军高。为轰炸德国的工厂,美国共损失飞行人员(飞行员加轰炸机机组人员)20万人,比陆军死的都多,朝战美军飞行人员伤亡人数也直逼陆军,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生的,以色列有点接近美国。美国陆军伤亡人数少以及物资补给充足是靠他们用无数飞行人员用命换来的。即使某个国家海陆空三军实力跟美国持平,如果作战观念跟不上还是被完虐,最起码的用一万架飞机加5万飞行人员换一个20万人的陆军集团军是其他国家做不出来的。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别忘了朝鲜战争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子什么家底,就好比富豪对穷人说其实鲍鱼比窝头好吃,如果穷人成了富豪恐怕比富豪还会吃,不是我们不会而是我们没有,二码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6583 工分:5386
左箭头-小图标
美军用轮子跑,志愿军用腿追。。。还得挨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2614 工分:13881
左箭头-小图标
很简单,火力相差太悬殊了!美军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支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32461 工分:42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楼&美军一个团什么装备还有空军协助绝对的后勤补给在朝鲜都能吃上冰淇淋和火鸡大餐。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长津湖突围成功说过 哪怕对方有一支空军部队陆战一师一个也别想活着回来。还有一位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说过如果他们由我们的一半的装备和后勤那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杀 志愿军的补给和装备比美军的多多了,只不过运不到前线,更无法大量运到前线部队手里。朝战期间,苏联提供了几万辆卡车运送物资,中国光派出的运送物资的后勤人员就有一百多万,还有修桥,修路的人就更多了,但是美军的空对地火力太强,整个朝鲜的铁路,公路都被犁地了好几遍,被炸毁,烧毁的物质数不胜数,能有10%的物资运到前线就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美军的物质运输是他们军队自己组织的,虽然总量少于志愿军的,但是能百分之百运到前线,然后就会出现美军以及同盟军基本不会发生没饭吃,子弹打光的场景。出现这种情况有2个原因,一个是美国空军的确最强,不仅可以断你的补给线,还能保护自己的补给线。第二是作战观念,自二战以来任何国家(除美军)的空军都是首要打击对方地面部队以及放空,还有轰炸对方战略基地的,不会把打击敌人运输线放在第一位,或者可以说没有国家在大规模战争中将物资补给的地位放的比美军高。为轰炸德国的工厂,美国共损失飞行人员(飞行员加轰炸机机组人员)20万人,比陆军死的都多,朝战美军飞行人员伤亡人数也直逼陆军,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生的,以色列有点接近美国。美国陆军伤亡人数少以及物资补给充足是靠他们用无数飞行人员用命换来的。即使某个国家海陆空三军实力跟美国持平,如果作战观念跟不上还是被完虐,最起码的用一万架飞机加5万飞行人员换一个20万人的陆军集团军是其他国家做不出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90015
左箭头-小图标
美军的一个团论人数抵得上一个旅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0503 工分:568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领袖说了要零敲牛皮糖,选择连排目标打。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93765 工分:15406
左箭头-小图标
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要是志愿军有当时美帝的后勤补给,现在的三胖子就是朝鲜半岛的皇上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1142 工分:4403
左箭头-小图标
关键是缺乏攻坚的重武器,美帝团一级的部队一旦收缩防守,其集中的火力密度、强度会大到可以阻断志愿军擅长的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常用战术,所以,当时对美帝团以上级别的歼灭战打得很难,野战追击却很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92986 工分:608
左箭头-小图标
美军一个团什么装备还有空军协助绝对的后勤补给在朝鲜都能吃上冰淇淋和火鸡大餐。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长津湖突围成功说过 哪怕对方有一支空军部队陆战一师一个也别想活着回来。还有一位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说过如果他们由我们的一半的装备和后勤那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3055 工分:4783
左箭头-小图标
说实话,以志愿军当时的实力很难一下子吃掉对方团级以上的编制,战法往往是实际情况决定的,每次一小口也能吃成一个大胖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5条记录]&分页:
&对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敌人的一个团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以英勇顽强著称的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为什么会失利?
导读:1951年4月间,随着志愿军第3、19兵团、第47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4个地面炮兵师、4个高炮师等)相继入朝,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在朝兵力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有95万人(作战部队15个军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
我方第一线作战部队集结了志愿军第3兵团(第12、15、60军)、第19兵团(第63、64、65军)、第9兵团(第20、26、27军)以及第39、40军,共11个军33个师,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计近70万人。
此时,首批从苏联订购的陆军3
1951年4月间,随着志愿军第3、19兵团、第47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4个地面炮兵师、4个高炮师等)相继入朝,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在朝兵力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有95万人(作战部队15个军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我方第一线作战部队集结了志愿军第3兵团(第12、15、60军)、第19兵团(第63、64、65军)、第9兵团(第20、26、27军)以及第39、40军,共11个军33个师,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计近70万人。此时,首批从苏联订购的陆军37个师的装备开始到达,并换装部队。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6000余门,其中野、山、榴、反坦克炮1000余门。而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地面作战部队总数为34万人,从人数上中朝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从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原计划歼灭美军三个师,尽早结束朝鲜战争。但是,这场我方人员占绝对优势、装备也大为改善情况下发起的战役,却以众所周知的中朝方失利而结束。为什么说我方失利?两点:1.整个战役我方人员损失巨大,却没有取得象样的战果。2.战役第二阶段后期,志愿军开始后撤时,敌军突然发起大规模反扑,打得志愿军措手不及、一片混乱,共1.7万人被俘,第180师解体,损失7000余人,其中被俘5000余人。一.第五次战役我方失利的主要原因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我方总兵力甚至地面部队兵力都居于劣势,武器装备完全是万国牌,却取得了重大胜利。而第五次战役,我方人员居于绝对优势,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为什么却失利了呢?有人说中国军队是人海对火海,所以被打败了。我国官方的通常说法是第五次战役打得大了点,打得急了点,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失利原因。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同样有过所谓人海对火海的情况,如长津湖之战,但中国军队胜利了。同样,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在远少于第五次战役部队数量的情况下也试图包围、歼灭两三个美军师,尽管没有实现目标,但并没有失利。第三次战役打得也很急,但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00多公里,占领了汉城。那么,第五次战役志愿军真正的失利原因是什么呢?只有两条:1. 在没有“战机”(这里所说的“战机”不是作战飞机,而是指能克敌制胜的作战机会)、也没有刻意创造“战机”的情况下,仗着人多势众,强行从正面向敌军发起进攻,志愿军众多兵力无法展开,优势全无,劣势尽显,而敌军却能充分发挥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的优势,以超强火力(范佛里特弹药量)给志愿军造成重大伤亡。2. 没有根据中朝军队人数众多、而朝鲜三八线一带地域狭窄,摆不开太多部队的情况,将己方众多部队分成两个梯队,交替作战,即可保持攻势的连续性,又可交替掩护,使敌军不敢大举反扑。二.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取胜的原因要想谈清楚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失利的原因,首先必须讲清楚第一次到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取胜的原因。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取胜,首先要归功于中方高层指挥员充分利用了麦克阿瑟骄横狂妄给志愿军提供的一系列“战机”,在局部战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孤立分散之敌。中共军队在推翻国民党政权的长期国内战争中,大部分时间兵力、装备都居于劣势,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长期战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法。正是由于有这些现成的战法,志愿军高层指挥员才能够充分利用麦克阿瑟给志愿军提供的一系列“战机”。所以,这些胜利也是志愿军百战之师长期积累的结果。麦克阿瑟等美军高级将领给志愿军提供了什么样的战机呢?简单地说就是不知彼不知己,根本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对于中国军队的情况和军事部署一无所知,却在己方的军事部署上反复出现同样的失误:分兵冒进!第一次战役:敌人提供的战机一:志愿军入朝时,原本想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五老里一线建立一道防线,即在中朝边界朝鲜一侧建立起一个缓冲地带,先稳定局势,使战火不烧到鸭绿江边,以后再根据情况发起攻击。而麦克阿瑟根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急于占领朝鲜全境,所以,命令韩国军队以营团为单位,沿公路向中朝边境分兵急进。毛泽东、彭德怀遂改变原定防御计划,指示部队在运动中歼灭分兵冒进之敌。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打了温井之战等几场规模不大的歼灭战,消灭了一些韩国军队。敌军提供的战机二:志愿军歼灭了向中朝边境分兵冒进的几股韩军后,麦克阿瑟、沃克等人仍不相信中国军队已出兵朝鲜,进入清川江以北地区的联合国军虽然有5万余人,但仍处于分散状态。驻守云山的韩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向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报告,说云山外围有大批中国军队,沃克不信,派美军第1骑兵师第8团战斗队前往云山接替韩军防务,并继续北进,打开北上通道(还是冒进)。志愿军统帅部没有平摊兵力,只派第42军在东线黄草岭等地节节阻击敌人,西线志愿军则集中十几万人的优势兵力,根据统一部署,于11月1日黄昏向分散在清川江以北各地的5万敌军发起攻击。在云山,志愿军第39军原计划以8个步兵团和2个炮兵团的优势兵力,歼灭驻守云山的韩军第一师。美军第8骑兵团战斗队当天正好胡里胡涂地前来换防,三面包围云山的39军于16时发起进攻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了美军第8骑兵团战斗队和韩1师留守部队,美军第一营、第二营及坦克、炮兵分队丢下重装备仓皇逃跑,美军第三营被志愿军包围消灭,至11月3日夜,共歼灭联合国军2000余人。第二次战役1.麦克阿瑟继续分兵冒进第一次战役后,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已经完全不是秘密。但是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却认定中国军队入朝部队最多只有七万人(数学天才!)。所以,依然命令联合国军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在军事部署上仍然是“分兵冒进”。首先,联合国军分东西两线向中朝边界进攻,西线是美第8集团军,共24万人。东线是美第10军,约 11万人。东西两线之间由于隔着狼林山脉,相互根本无法支援。在西线战场,美第八集团军(含美1军、美9军、韩第2军团共7个师、两个旅)作战部队共13万人,越过清川江、大同江,分布在东起宁远、德川,西至云山、泰川、纳清亭之间的宽大地域间,态势分散,极易被分割歼灭。在东线战场,美第10军(含美陆战第一师、美第7师、美第3师、韩军首都师、韩军第3师)共11万人,兵分四路:第1路是南朝鲜的首都师、第3师,沿东海岸向苏朝边界、中朝边界进发。第2路美7师第17团部队,经大丰向中朝边界的惠山镇前进,并于日占领惠山。美7师第32团部队在第17团部队之后。第3路,美第10军主力――美陆战第1师向长津湖地区推进,配合西线美军的攻势。美7师第31团战斗队由另一条路也抵达长津湖东的新兴里地区。第4路,美第3师,部署在兴南-咸兴一带保护后方补给线。美第10军军部设在元山。由上所述可知,推进到长津湖的美陆战第1师和美7师31团战斗队只是美10军兵分四路中的一路,虽然是主力,但并不是东线美军的全部。美陆战1师下辖陆战第1、5、7团、第11炮兵团以及坦克营和工兵营等支援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美7师31团战斗队由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少量坦克及团直属队组成,共3200余人。东西两线的敌军在奉命向前推进的时候,一直都不知道中国军队有多少,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懵懵懂懂地向前走,直到被志愿军铺天盖地一顿臭揍才知道大难临头了。这就是典型的冒进!2.志愿军统帅部在预设战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孤立分散之敌志愿军统帅部是如何利用麦克阿瑟用兵失误给我们提供的战机呢?首先,急调第9兵团入朝,接替第42军部署在东线,第42军调到西线战场。这样,使志愿军总兵力达到45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38万人,即西线6个军23万人、东线3个军15万人。其次,故意向敌示弱,逐步把敌军引诱到志愿军隐蔽部署好的预设战场。那么,志愿军统帅部选择了什么样的预设战场呢?我们看看《美国兵眼中的战争》一书是怎么说的:“我们现到了价川,这地方是一个很狭窄的山谷,有一条河,就是清川江。这里有一条铁路,一条很窄的公路,很多地方狭窄极了。有些田里有水稻,但大部分的道路都很狭窄。”这就是西线志愿军选定的预设战场。这样的战场对志愿军的好处是什么?《美国兵眼中的战争》是这样说的:“科尔曼写的《原州》一书是我看到的写得最好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他谈到中国人的战术:只要可能,包抄或者穿插到敌人的后方,占领有利的高地,控制制高点,这里设好之后,然后前后夹击、前后挤压,迫使敌人逃跑,把敌人压到布置好的陷阱里。…”东线呢?从战前美军一直没有发现志愿军在长津湖地区设伏,开战后志愿军能迅速将美陆战第1师及美31团战斗队分割包围在几处地方,而美10军的其他部队又不能向长津湖之敌提供任何有力的支援,就可以看出志愿军选择长津湖地区作为预设战场是十分高明的。志愿军当时与美军作战可以有几种打法?这个问题实际很多人都没有仔细想过。当时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只有诱敌深入一种打法吗?答案很简单:决不止这一种打法。结合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我们至少可以再给志愿军找出3种打法:1.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对阵英法联军的打法,英勇冲锋,壮烈覆没;2.甲午战争叶志超守平壤的打法,在一地坐等敌军,稍触即溃,完全是应付差使;3.国民党蒋介石8.13淞沪会战的打法,固守防线,死拼消耗,全线崩溃。如果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采用上述3种打法,那结果可就大相径庭了。而彭德怀指挥志愿军采用隐蔽示弱,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的打法,取得了辉煌胜利。以东线战场为例,志愿军9兵团共15万人,美10军共11万人。15:11,志愿军并无绝对兵力优势。但是志愿军9兵团面对兵分四路的美10军,没有被动固守,也没有四面出击。而是暂时放弃其它两路(美3师在后方,想打也打不到),集中优势兵力(第20军和27军主力7个师,第27军94师未参战,第26军因后勤补给不上,没有部署在长津湖,而是在后方作预备队。)在长津湖地区设伏,打算一举歼灭孤军深入的美陆战第1师和美7师一部。这样,在长津湖战场,志愿军具有了9:3的绝对优势兵力。开战后,由于地理上的阻隔,美10军除了派出一支1000余人的送死支援队外,没有给长津湖地区的美军任何象样的援助。第三次战役1.联合国军兵分三八线、釜山南北两处谈到第三次战役,即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之役,许多人都说这一仗打得太勉强、毛泽东不该打这一仗云云。其实,这些人不知道,第三次战役发起之际恰恰是志愿军突破三八线的最佳时机,是麦克阿瑟白送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战机,而且稍纵即逝。那么,麦克阿瑟送给志愿军一个什么样的战机呢?就是联合国军在南朝鲜兵分三八线、釜山南北两处,防守三八线的敌军兵力严重不足。1950年12月下旬,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部队撤到了三八线,东线的美十军部队在兴南乘船经海路撤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这样,联合国军在韩国境内形成兵分南北两处的局面。守在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只有十几万人,根本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防线。而且这些部队刚刚被志愿军打败,惊魂未定,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李奇微在其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对此有很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多说。在当时,联合国军守三八线的部队至少应该在25万左右才有可能守住。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防线很快就崩溃了,韩国军队丢弃武器装备四散逃命,但这一次美军是基本上有组织地撤下来的。撤到汉江以南后,第八集团军有了实施机动的余地,有组织地撤到了后面坚固的防御阵地。中朝军队在未遇重大抵抗的情况下,前进100公里,进至三七线。日,第三次战役结束。2.毛泽东下决心越过三八线主要是从政治上考虑,但是从军事上讲,第三次战役的确是利用了麦克阿瑟白送给志愿军的最后一次战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第四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不久,美军第八集团军新任司令官李奇微便依仗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50万大军的实力,迅速向志愿军发起反击。第四次战役开始。由于当时志愿军的兵力、军事部署及作战实力已经不是秘密,所以,李奇微汲取以前的教训,没有再搞分兵冒进,不再白给志愿军打击孤立分散之敌的战机。志愿军只能在作战过程中自己“创造”战机。志愿军当时分为东西两个集团,西集团第38军、50军在汉江南岸拼死抵抗敌军进攻,迟滞敌军推进速度。而东线部队则有计划地渐次后撤,引导敌军向前突进,形成对志愿军有利的作战态势。不久,战机出现了,前进至横城的韩军第8师态势突出、且三个团之间间隙过大,而占领砥平里的美2师第23团和法国营则非常孤立。根据这一有利形势,邓华指挥东集团中朝联军发起“横城-砥平里”反击作战。横城-砥平里之战的结果众所周知,不再多说。由于砥平里之战志愿军失利,没能击退联合国军攻势。遂开始节节抵抗、渐次后撤,为后续部队入朝集结争取时间。三.前四次战役志愿军暴露的问题1.完全没有制空权此问题是明摆着的,不必多说。2.后勤补给极差,弹药、补给只能靠随身携带,进攻只能持续最多六七天,俗称礼拜攻势。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志愿军只能在夜间行军、作战,大大限制了作战能力。由于重型武器少、特别是弹药不足,造成志愿军攻坚能力极差。第二次战役中在印地安人笞刑谷(残杀谷)志愿军重创美军第二师,在横城反击战中歼灭美二师一个炮兵分队,击毙美军500余人,都是在敌军行进途中设伏打的。而一旦美军构筑防御工事,转入防御坚守,志愿军就没办法了。云山之战,美第8骑兵团第3营被一连志愿军静悄悄地列队走进营地打了个中心开花后,残余的几百人临时构成一个环形防御工事,坚守待援,志愿军竟然无法攻克,只能在两天后敌军突围时在半路上将其歼灭。4.在什么情况下,被包围的美军能被志愿军歼灭?两个条件:1)被围美军必须绝对孤立,周围没有强有力的支援力量。2)被围美军挺不过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云山之战中被包围的美军第3营,只坚持了两天便弹尽粮绝,被迫突围,而周围又没有强有力的接应部队,志愿军部队还有弹药去打击突围之敌。最后,美军在逃跑途中被歼灭。新兴里之战,美军第31团战斗队被围四五天后,坚持不住,突围逃跑,这时志愿军还有力量对逃跑之敌进行有效的围追堵截,敌军得不到支援接应,在逃跑途中被志愿军两次截击歼灭。而砥平里之战,美军第23团战斗队及法国营挺过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中国军队弹尽粮绝被迫撤围。长津湖之战,美军陆战第一师挺过了中国军队的礼拜攻势,其后突围,志愿军围敌部队弹尽粮绝对突围之敌无可奈何。5.为什么志愿军当时歼灭不了美军团级以上作战部队?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包括战时配属的坦克和炮兵分队)一般接近5000人,人数众多、重装备多、火力强大,弹药补给充足,还能得到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即使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凭借环形工事也能耗过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所以志愿军很难歼灭这样规模的美军。新兴里之战歼灭的美军31团战斗队,是一支由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少量坦克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小团,才3200余人。志愿军歼灭这样一个美军小团,已经十分费力,可以说,这已经是当时志愿军能歼灭的美军建制单位的极限了。四.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没有歼敌战机也没有打算创造战机1.一个被俘美军连长谈中美两军作战差异《洪学智回忆录》抗美援朝部分讲了一件事:1951年1月上旬,第三次战役中,洪学智在朝鲜君子里志司与五名被俘的美军连长谈了一次话。其中有下面一段对话:有一个连长,把两个大拇指头伸出来说:“你们时打仗专家!”我(洪学智)笑了,问:“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打仗没你们这样打法的呀!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也参加了,我们的打法是把火炮排好,火炮先轰,飞机轰炸完了,步兵就上去。可是你们打仗怎么跑到我们屁股后面来了呢?怎么从后面打呢?我们从来也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呀!”我说:“你们打仗是平推,我们打仗是穿插、迂回、包抄。”他说:“我很讨厌这种打法。”我说:“那说明志愿军的战术有效。”看了这段对话,国内读者通常都会认为,美军作战呆板,只知道依赖飞机、大炮。中国军队作战灵活、战法多变。穿插、迂回、包抄,躲开美军火力强大的正面,从侧后打击消灭敌人。但是,很少有读者认真想过,志愿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对敌实施穿插、迂回、包抄呢?首先是在敌人分兵冒进的情况下,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和横城-砥平里之战都是如此。或者敌军兵力不足,防御正面相对太宽,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防线,由于防线漏洞百出,为志愿军穿插、渗透、包抄提供了有利条件,象第三次战役,三八线上的敌军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敌军不再搞分兵冒进,并且合理配置兵力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战线,利用正面强大火力,一线平推式向前推进,不给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孤立之敌提供战机,也不给志愿军穿插、渗透、包抄提供条件。这样的话,志愿军穿插、迂回、包抄的优势还能发挥吗?如果面对敌军上述战法调整,中国军队最终只能正面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那结果如何呢?其实,美军的打法是以美国的国情、军情为基础形成的,中国军队的打法是在国内战争中长期以弱敌强的环境下形成的。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谈不上绝对的孰优孰劣!2. 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没有克敌制胜的战机联合国军在砥平里之战后,汲取以往的教训,不再分兵冒进,而是利用朝鲜半岛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地域狭窄的特点,合理部署兵力、加强相互掩护,保持一条连续的、完整的战线,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一线平推式缓缓向前推进,充分发挥火力强大的优势。步兵一改过去只靠公路前进的套路,开始注意抢占山头、争夺制高点,不给中国军队穿插、渗透、包抄提供条件,更不给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孤立之敌提供条件。联合国军34万人的地面作战部队足以沿三八线构成一个完整防线,而且还可以有八九万部队部署在二线,一旦一线某处被攻破,二线部队利用机动性强的特点,可迅速封堵缺口。所以,到第五次战役发起前,联合国军没有给中朝联军提供战机。3.志愿军没有打算创造战机去打击敌人第五次战役打响前,联合国军始终保持一个完整的战线,不给中方可乘之机。那么志愿军是否打算象横城-砥平里之战那样创造战机呢?洪学智曾三次向彭德怀建议,在局部地区把敌人再向北放一下,让联合国军推进到铁原一带,形成态势突出之势。彭德怀考虑再三,没有采纳洪学智的建议。这样一来,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是在没有“战机”(这里所说的“战机”不是作战飞机,而是指能克敌制胜的作战机会)、也没有刻意创造“战机”的情况下,仗着人多势众,强行从正面向敌军发起了进攻。五.从第64军临津江之战看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作战的变化及志愿军进攻失利的原因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第64军渡过临津江,向正面之敌发起进攻。对面防御之敌是韩军第1师和部分英军第29旅部队,按说战斗力并不太强。但第64军过江后被敌军强大的炮火和空中火力阻止于临津江南岸,19兵团领导以为64军力量不足,命令第65军两个师随即加入战斗,但增援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只能跟在64军后面,致使五个师的兵力大部分拥挤在江南岸二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连续三天遭敌炮兵、航空兵火力轰击,伤亡较大,未能完成战役迂回和歼灭英军第29旅的任务。三天后,防御之敌撤退,64军才得以向前推进。第64军临津江之战可以说是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伤亡较大战果不佳的典型。为什么会这样呢?单分析一下。1.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联合国军:韩军第1师,英军第29旅部分部队;志愿军:第64军三个师;从兵力上,志愿军占据3:1的优势,但为什么兵力上的优势没能体现出来呢?答案很简单:作战地域狭窄,敌军一个多师的防御兵力足够,防线完整,而志愿军众多兵力在此狭小地域根本无法展开,体现不出兵力优势。2.敌我双方的火力对比从火力上,敌军地空火力强大,阻击中方部队攻势主要靠其在火力方面的巨大优势,而志愿军炮兵火力薄弱,没能给进攻部队以有力支援。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范佛里特弹药量。日(第四次战役期间),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羞辱性地撤销一切职务,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范佛里特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他在第五次战役中消耗的弹药是美军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记者们称之为"范弗里特弹药量"。临津江之战,联合国军地空火力能够持续轰击第64军进攻部队两三天,可见其后勤保障充足,弹药量巨大。而志愿军炮兵除了战役开始时提供了炮火支援外,其后因炮弹不足,就没有什么象样的表现了。3.志愿军为什么不穿插、迂回?战后,第64军领导检讨中提到了穿插问题,大意如下:战前,他们认为穿插、迂回应该是从敌军不设防地域进行,没有想过从有敌军布防的地方强攻突破后进行穿插。结果战役打响后,发现敌军正面防线完整,没有什么不设防地域供其穿插,一下子就傻眼了。再遇到敌军强大火力的阻击,就更加手足无措了。在整个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再也没有云山之战、新兴里之战那样的战机,没有实质性地包围过团级以上建制的美军。虽然据说也有十几次包围敌军从连级到团级部队的事情,但是由于敌军不是分兵冒进,而是战线完整,周围都有其它部队能够救援,所以,整个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只全歼了一个英军格罗斯特营。4.磁性战术前面说到第64军当面之敌三天后主动后撤,64军才摆脱困境。敌军为什么主动后撤呢?这是美军在第五次战役中采用的一种新战法。即防御时能守则守,形势不利即退。但每次撤退也就退二十来公里,正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所能达到里程。既不与志愿军硬拼人力,也不仓皇后撤,而是保持与志愿军的接触,以强大的火力大量杀伤中朝军队。六.礼拜攻势、敌军反攻,志愿军没有第二梯队后援第五次战役时,由于志愿军尚未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美军又完全掌握制空权,所以,中朝联军的后勤保障仍然很差,志愿军的进攻仍然是礼拜攻势。第五次战役中,中朝联军共发起两个阶段的攻势,第一阶段从日至29日,第二阶段从5月16日至21日,都是典型的礼拜攻势。日,当志愿军开始北撤时,早已洞悉志愿军礼拜攻势特点的联合国军知道此时中朝联军已经处于粮弹不济的窘境,即以四个军共十三师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 “特遣队”沿公路向志愿军发起反击。由于中方对联合国军行动之快估计不足,转移时未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被敌军打得措手不及,全线陷于混乱。共1.7万人被俘,占志愿军全部被俘人员2.1万的八成。第60军第180师全师解体,损失7000余人,其中被俘5000人。如果志愿军高层能够根据己方部队人数众多、而朝鲜三八线一带地域狭窄,摆不开太多部队的情况,将中朝众多部队分成两个梯队,交替作战,第一梯队礼拜攻势结束,第二梯队再上,既可保持攻势的连续性,又可交替掩护,使敌军不敢大举反扑。至少不敢派纽曼尖刀那样的小部队冲入志愿军后方大闹天宫,否则必然是有来无回,还不够志愿军第二梯队塞牙缝的。按照当时中朝联军的兵力,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从前面临津江之战就可以看出,第64军部队都无法展开,第65军还上去干什么?七.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高层认识到没有战机、没有第二梯队问题据洪学智回忆录说,第五次战役之后,彭德怀曾当众说过,战前洪学智诱敌深入至铁原的建议是正确的。可见,志愿军高层也认识到对美军作战,没有战机、不创造战机,上来就硬打,肯定不行。志愿军后来曾经计划发动第六次战役,后因多种原因取消。但是做第六次战役计划时,就提到组织第二梯队的问题。八.第五次战役对于志愿军标志着什么?第五次战役标志着中国军队在长期国内战争中形成的运动战模式,在地域狭小的朝鲜战场已经不能再作为主要作战方式了。因为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已经不再分兵冒进,不再为志愿军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孤立之敌提供战机。面对掌握绝对制空权、保持完整战线、利用超强火力打击中朝军队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再打出第二次战役第38军穿插三所里截断美军退路那样经典的穿插迂回包抄,一些偶然的、小规模的穿插成功(比如第64军临津江之战时有一支营级规模的部队也穿插到了敌后),对于战役进程起不到重大推动作用。前几次战役时,志愿军传统的穿插迂回包抄大获成功是必然的,并不象某些人说的是靠运气成分;但是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这套传统战法不成功也是必然的,因为敌人改变打法了,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了,志愿军的传统打法被遏制住了。从此,志愿军必须要从以枪战为主的国内战争模式,向以炮战为主的现代战争模式转变;中国军队必须向以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后勤补给为基础的现代军队转变。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