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了苍天,踏破碧落黄泉出自哪里

日前一篇中国房地产税来了的文章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关注。该报道援引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的观点:本届人大任期到2017年底,因此,预计房地产税法最快在2017年底前通过,慢的话可能会在2017年底提交审议,在下一届人大任期内通过。就是上面的这段话,让很多人误读为2017年将开征房地产税并全面推行。其实要出台一个税收法案需要经过大量的流程,2017年出台是很困难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房地产税草案已经成型了,具体实施的时间,应该在2020年之前。
其实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中,并没有房地产税这一税种,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有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开征于1986年,仅适用于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性房地产,对个人住房则实行免税,因此对百姓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房地产税的前身是物业税。2003年,我国开始提出物业税改革,这项改革实际上是在土地公有制下如何对个人住宅征税。与物业税改革同步进行的是房地产税费改革。
之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税费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给出了答案:“在我国现行税制下,房地产在开发、建设、交易的过程中,前端的税费负担较重;但保有环节税负较轻,除重庆、上海试点地区外,自用住宅在保有环节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因此,在财税改革中强调房地产税费的综合改革,这样有利于税负的均衡。”
由于房产税是按照租金或者房屋原值进行征收,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一直在推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合并,合并后不按原值征收,而按评估值征收。这其实是在为推动房地产税铺道。
相较房产税而言,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国正式提出对居民住宅征收房地产税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由此定下了房地产税先立法、后改革的“税收法定”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做前提,政府则不能征税”。
之后,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就此展开。但此次房地产税的立法跟以往的部门立法大不相同。此次房地产税法的起草,是由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同时也吸收了一些专家,组织形成一个团队来共同起草。
广受关注的是,在房地产税法中,是否会将现有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起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此前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要把现有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起来,已确定无疑。这则意味着,房产税将增加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负,而且是以房地产的评估值为征税基础,其他诸如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暂不纳入。
草案是否真如倪红日所言“要把现有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起来”,尚不得而知,不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目前,房地产税法草案已经基本完成。
“草案起草已经有一两年了。起草完成后,还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现在初步草案已经有了,至于什么时间出台,取决于高层对整个经济发展现状的判断以及纳税人的共识形成。”刘剑文说。
中国房地产税的改革方向已经清晰明朗:重大改革要有法有据。但是,对于征收房地产税,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一是征收目的问题,二是如何征收的问题。这些仍需时间厘清。
房地产税真的能够改变楼市现状吗?
不少人对房地产税调控房价的功能寄予厚望,但很多专家认为房价受供求、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税对其影响有限。“从国外实践看,房地产税主要作用还在于组织收入,对房价的影响不会太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穿住用行是重要民生。高房价所导致的民生艰辛,让围绕房地产的每一项政策都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而每一个热点都会引起促房价涨还是致房价跌的争论。房产税就是一例。有人坚信,征收房产税必然会促使房价下跌,而有人则认为,征收房产税对降房价的作用有限。双方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很难说谁对谁错。
征收房产税意味着对居民持有的免税房产面积以外的房产征税,相当于提高了持有房产的成本。持有房产的成本上升,能否抑制居民的购房需求?要分情况看。对于居住需求而言,影响不大。免税面积基本满足了购房者的居住需求,房产税征收还是不征收都与其无关。对于投资投机者,影响就大了。如果预期房价不再上涨,持有成本上升挤压了投资收益,自然会断了投资投机的念想。如果房价上涨预期还存在,并且能弥补持有成本的上升,那么投资投机者依然会购房。因此,征收房产税能否挤出投资投机需求进而降房价,关键在于房价上涨预期是否改变。
房价预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国家及地方的房地产政策和发展导向、货币投放规模、城市的土地和商品房供给量、城市的人口规模及变动趋势,还有媒体及所谓专家学者释放的信息等等,当然也包括征收房产税。相比较而言,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及地方的房地产政策和发展导向,这是影响房价预期的决定性、根本性因素。其他因素一方面受这个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在这个因素的基础上影响房价预期。
本世纪初,房地产业被定位为支柱性产业。在这个定位下,房价虽然因为个别年份的调控而调整,但上涨预期没有变。支柱性产业嘛,不能倒。房价跌了,房地产业不景气了,如何起支柱性作用?无论开发商,还是投资投机者,都相信房价会涨。房价上涨的预期没有被打破。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总量和内部结构发生了并且还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而高房价所导致的房地产业畸形发展,不仅无助于整个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反而带来了民生之困。
因此,中央审时度势,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定位。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这个新定位意在挤压出房地产业的投资投机需求,弱化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使其回归到一般的民生产业。房子就是房子,房地产就要为民生服务。有了这样的定位,打破房价上涨预期只是时间问题。
征收房产税是房地产税改革的一个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房地产税改革要紧扣增加住房供给、鼓励居住需求、挤压投资投机需求的目标,降低开发环节税收,增加持有环节税收,提高交易环节税收,构建有助于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税收体系。如此,才有助于撇除房地产业对经济的畸形影响,中国经济才能取得更有质量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 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八九时讯立场。八九时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您此前已经操作过了
日 14:15:34
建议疑问解答()
广告招商合作()
八九时讯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君仗剑弑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