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彭城之战和苻坚的苻坚淝水之战战过程都差不多,都是大溃败,然后联盟

查看: 30007|回复: 23
刘邦项羽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城之战。
  一背景:刘邦伐楚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字,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塞王、翟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见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年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汉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或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刘邦留下萧何守关中,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这里有疑问的是关于韩信的行踪。很多人认为韩信此时在关中围章邯,没有参与彭城之战,甚至认为是把韩王信当成韩信。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行踪确定。韩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淮阴侯列传》叙述此段时,只说汉王而未提韩信,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在韩信的列传中叙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踪。考证韩信生平我们知道韩信虽然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战都无兵权,其地位只相当于参谋,这个期间他并没有什么举动,太史公自然忽略过去。而后来彭城之败后,韩信收残兵败将在荥阳和刘邦会合更有利的证明其人当时亦在彭城!
  汉二年四月,北路军破龙且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敌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纪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纪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再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力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饶道千里,断敌后路,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经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三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
  骑兵是冷兵器时期世界战争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却是个逐渐发展的时期。在马镫没有出现的前骑兵时代,骑兵的发展和应用是缓慢的。我国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真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把骑兵当成主力并用于冲锋大多以为是在西汉时期的反击匈奴。这个论述实际上忽略了项羽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但是史料却没有清楚记载,史记仅记载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是不是都是骑兵而无史载。这里我们要从头来分析,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时,项羽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彭城之战后,史记灌婴列传记载:“楚骑来众,”而后刘邦招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从这里我们看出项羽骑兵的威胁促使刘邦大力发展骑兵(后期招揽大量胡人,楼烦人为其骑兵)。刘邦曾经灭秦时多次和秦军作战,却一直没有发展骑兵,一个侧面可以证明项羽之骑兵和秦之骑兵有不同的用途和编制。
  战国时期,骑兵用于辅助没有独立作战及用骑兵冲锋的战例(主要是没有马镫,骑兵缺乏冲击力及长途奔波的持续力)。到了彭城之战,由于是偷袭战,主要用于骑兵踏营,冲散,驱赶造成敌人混乱而使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独立冲锋作战。显然战果是辉煌的,给中国骑兵大大写下一笔。
  关于项羽的骑兵,应该是在巨鹿之战后(巨鹿战项羽用的是步兵,无骑兵的痕迹)收编秦与赵之骑兵组成了骑兵军团。项羽自杀时说得到自己的坐骑乌骓马有5年,按此推断得乌骓正是在巨鹿大战左右。
  四大战彭城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得出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昨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之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穀、泗水,在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人。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兵力单薄,追击战??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五彭城之战后及影响
  汉军统帅刘邦从开始就被楚军咬住,在彭城西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自己一马,逃出彭城被楚军围住,由于大风吹散楚军阵型,刘邦得以逃脱。刘邦此时向北逃跑,过老家沛县,欲收家小向西。却引来楚骑,家小被楚军抓到,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
  刘邦老婆吕后的兄长吕泽跟随刘邦参与彭城之战,战败后先带兵逃到下邑。刘邦绕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缓过劲。
  此战可以以完胜结局,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在大的政治环境方面,原来投向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余。
  但是这场完胜的战役却留下了遗憾,在此战并无抓到主帅刘邦,使刘邦逃往西边,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角逐战,最后依靠优越的地理和物质资源以及项羽后方的游击战大师彭越,并且靠整个集团的优势力量,终于拖跨项羽,赢得天下。
  六彭城之战的探究与思考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其战略之大胆,谋略之深远,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悬殊,行军之迅速利落,攻击之准确老辣,战术之巧妙有效,战果之辉煌无敌,无不令人咋舌!
  而此战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其胜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后人归为刘邦的轻敌大意,联军的战斗力低下。楚军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战!如果是这样分析就太浅薄了,刘邦为什么这么大意?刘邦的诸多谋臣大将难道没有一个谨慎小心的吗?实际上彭城之战,当时只要有一个将领带几万士兵抵抗项羽一段时间就可以让联军组织军队抵抗,利用数量的优势击败项羽。虽然联军不好指挥,战斗力低于项羽军。但是刘邦的20多万军队可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何至于让三万楚兵一败涂地?
  研究彭城之战前因后果,不得不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创新!项羽之所以取得世界上空前绝后的胜利在于: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二: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
  要偷袭本身就有其如何不让敌人知道的问题,何况是战略大奇袭!项羽在这个方面,用大部队继续攻齐国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自己只带3万兵力为奇兵用“间接路线”偷袭敌方的后翼。这完全可以算上正奇运用的典范!
  而长途千里,绕一个大圈子到敌方后路,期间如何不为对方所知,难度其所作隐蔽性可想而知!
  在刘邦联军刚入彭城还在打探北边项羽消息的时候,项羽突然从后方进攻,其喧张效果对敌人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三:出众的战场洞察力及耐性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期间潜伏下来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彭城,并在早晨攻击敌人后翼。这里需要及其出众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进攻地点,时间。而又要极大的耐性等待敌人最松懈的露出破绽的时候进行攻击。而项羽的选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
  面对敌人的数量优势但是联军指挥的不协调。项羽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咬定司令部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这里必须清楚知道刘邦的部署及战前大量收集情报。由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引诱使其到河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最后落水而亡。
  五:战术的革命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最后由于项羽自身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项羽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但是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个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相媲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文章,写得很好,佩服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巨鹿之战后,项羽不是把降兵全部坑杀了吗?他的骑兵中,秦军降兵应该不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千里独行侠 于
10:00 发表
巨鹿之战后,项羽不是把降兵全部坑杀了吗?他的骑兵中,秦军降兵应该不多。
假如全部杀了。为什么刘邦攻入关中后又收了几十万降兵呢?
杀是肯定的,毕竟要消弱关中的力量,但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杀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项羽坑杀的,只是章邯带领囚徒部队以及王离的北部边防军,当时胡亥在关中留了大约步骑十五万。
[ 本帖最后由 壮圆郎 于
10:35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不错的帖子。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在没有马镫的冷兵器时代,项羽能以寡击众的大胜的确相当的牛。 楚汉相争的时代有两位军事家,项羽当之无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1:28 发表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对这点不敢苟同。项羽虽然缺乏政治头脑,但他还是不敢拿自己和部属家眷来冒此战的风险的。彭城失陷绝对在项羽的意料之外。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刘邦项羽彭城之战较之汉尼拔罗马坎尼之战如何?,大家说说: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失彭城应该不是楚霸王的诱敌之计确实是失算了,但之后老刘得意忘形马上让回过神的楚霸王扁都吐血三升惨败而逃,老项再神勇善战可老刘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强,经典之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至今思项羽;funk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小时候看连环画就知道这是一次非常过瘾的战役。很多书上没有提及,我想原因在于——它没有对楚汉相争产生最终影响——这方面,可以对比昆阳大战、官渡之战和赤壁战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项羽的军事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其政治才能几乎为零,手下也没有合格的政委,觉得范增的作用更象是参谋长,而且还不受信任,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些老粗。不象刘邦,司政后系统人材济济,光拼后勤都能把项羽耗死。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是啊,基本上韩信也是靠拖字决把项羽生生拖死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所以霸王能成为的英雄,却成不了皇帝。。。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想听听达人对同时期的汉尼拔罗马坎尼之战和这场战役比较的看法,却没有一个人理睬:L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14 发表
本想听听达人对同时期的汉尼拔罗马坎尼之战和这场战役比较的看法,却没有一个人理睬:L
:L :L :L 不是不理睬。而是不懂西方史。温温功课在上来侃:b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09:03 发表
刘邦项羽彭城之战较之汉尼拔罗马坎尼之战如何?,大家说说:D
汉尼拔是步兵三面围歼,骑兵击其后全歼罗马军。彭城之战乃项王从一面击敌侧后,一场不完全的坎尼,而且是击溃战。垓下之战才比较接近坎尼,只是韩信有绝对优势,汉尼拔是以寡击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巴格拉季昂 于
10:42 发表
汉尼拔是步兵三面围歼,骑兵击其后全歼罗马军。彭城之战乃项王从一面击敌侧后,一场不完全的坎尼,而且是击溃战。垓下之战才比较接近坎尼,只是韩信有绝对优势,汉尼拔是以寡击众
汉尼拔坎尼之战双方军队数量的差距没有彭城之战项王那么悬殊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西方注重的是具体的战术细节,中国更注重的是战略和战役层面的谋略。似乎西方古语中就没有计谋或谋略一词,只有贬义的阴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huangyj7 于
08:25 发表
西方注重的是具体的战术细节,中国更注重的是战略和战役层面的谋略。似乎西方古语中就没有计谋或谋略一词,只有贬义的阴谋。
不是吧?罗马最终打败汉尼拔靠的偏偏就是战略层面的谋略,坎尼之战后避免与汉尼拔正面作战,实行坚壁清野政策,紧密与意大利盟友的关系,派遣军队另开西班牙和迦太基战场,这些战略层面的谋略传诵千古,堪称经典。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huangyj7 于
10:52 发表
项羽的军事才干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其政治才能几乎为零,手下也没有合格的政委,觉得范增的作用更象是参谋长,而且还不受信任,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些老粗。不象刘邦,司政后系统人材济济,光拼后勤都能把项羽耗死。
哎,人们都评说汉初三杰。其实项羽不需要韩信,他自己就能打。本来他也有个范增,不说能比张良强,至少跟陈平是一个级别的,后来被赶走了对整个战略局势已经没多少影响了,陈平的计谋实际作用并不特别明显。项羽唯独缺少的就是萧何……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完全就是被彭越、英布的游击拖垮了后勤。如果他有萧何,彭城战完后方就会有军需、战员补充上来,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啊,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结果弄下来,被主席评价了个不可沽名学霸王…………问题这个时候项羽是强弩之末,能穿了汉中老弱的鲁缟么?缺乏萧何,平时倒没什么,关键时刻要命了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古猛龙 于
12:54 发表
哎,人们都评说汉初三杰。其实项羽不需要韩信,他自己就能打。本来他也有个范增,不说能比张良强,至少跟陈平是一个级别的,后来被赶走了对整个战略局势已经没多少影响了,陈平的计谋实际作用并不特别明显。项 ...
罗马击败汉尼拔其实也是打得后勤,坎尼之战后汉尼拔陷在罗马难得一战,而罗马另出奇兵攻击汉尼拔的后方补给基地西班牙,最终完全占领西班牙,汉尼拔的2个弟弟全军覆没。决定了汉尼拔在罗马的最终命运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当之无愧的大乱世。在这个大乱世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臣宿将,英雄名士。在魏晋前期的各方势力中,最为了得的当属石勒。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罕见的英明君主,奴隶出身的他在大乱世的漩涡中如履薄冰,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未知事物几近于天生的准确判断力,不断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并终于成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后赵。后赵在石勒的领导下国力日渐强盛,甚至已经有了统一中国的可能。可惜的是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老腐蚀了这位传奇英雄的壮志,在有生之年石勒并没有南征。公元333年,石勒病逝,这位奴隶出身的传奇皇帝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随着石勒的死,后赵帝国也开始走向没落。石勒生前为了维护羯族人的统治地位而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则成为了后赵亡国的最大祸根。石勒死后,后赵迅速陷入到了内乱的波涛中,直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石虎的即位。石虎的上台标志着后赵已日薄西山,覆灭成为既定的命运。时至冉闵出世,降下《杀胡令》,后赵崩溃,北方再次陷纷乱,不可逆转。  苻坚,作为当时中国北方继石勒之后的一位更加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抱负。他在后赵崩溃之后成功收拾了中国北方的残局,使得他的前秦帝国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励精图治的苻坚有意一统天下,可是一场战役的发生却不仅使得他的雄心壮志化为飞灰,更是击垮了曾经无比强大的前秦帝国。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场战争并未真正打响。被众多史家津津乐道的淝水之战其实不过是一场双方先头部队的交锋,那么,为什么仅仅是一场先锋部队的失利就使得曾经强大一时的前秦走向灭亡呢?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一下这段历史,认真看看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苻坚起家  后赵的灭亡结束了石勒所开创的后赵国称霸中原的格局,取后赵而代之的是由氐族贵族苻建建立的前秦政权和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帝国。前秦的建立者苻健死后,他的儿子苻生继承了皇位。苻生是一个异常凶暴的人物,他将杀人作为他人生中唯一感兴趣的事情。苻生经常性的将近随和宫女的皮肤剥下来,以看他们痛苦的样子为乐。苻生最喜欢用的四种酷刑是剖腹、断肢、碎胸、锯颈,当他杀得兴起的时候,他就随意地捏造各种罪名诛杀前秦的大臣,以满足自己对杀戮的渴望和追求。有这样一位皇帝,前秦灭亡的命运应该是已经定格了的,可是一位人杰的出现,挽救了前秦,他就是苻生的堂弟,前秦国的重臣——苻坚。苻坚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最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心胸开阔,拥有惊人的魄力和胆识,治军严明,并且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这些优点足以使他成就非凡的事业。苻坚一生最大的成功是请出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统帅——王猛作为自己的强助。柏杨先生曾说,从中国上古传说时代时起,到公元十九世纪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被众多历史学家所普遍推崇的杰出政治家只有六位,他们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以及张居正。评定的标准是他们对各自国家的贡献,即特权集团受到压制,贪污腐化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社会顺序由紊乱到有序,国家实力由弱变强。苻坚请出的王猛就是这六人之一。王猛对于苻坚的意义相当于三国时代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意义,王猛的到来,使得苻坚如虎添翼。在王猛的帮助下,苻坚趁苻生不得民心,前秦政权混乱之际于公元357年发动政变,诛杀了苻生,自己登极称帝。  苻坚是五胡十六国时代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惊人的魄力和宽广的胸怀。在称帝后,苻坚着力提拔汉族人王猛,一年之内王猛连升五级,迅速成为了前秦朝内权倾一时的主政重臣。为了树立王猛的威信以便给王猛搭建一个伸展拳脚的舞台,苻坚将对王猛不满或者怀有敌意而排挤王猛的前秦旧臣,氐族贵戚进行了毫不留情地大力打压,为王猛树立了极高的权威。王猛对于苻坚的知遇之恩,也是鞠躬尽瘁以报之。在主政前秦后,王猛竭力抑制氐族贵戚的权力,力压豪强名门的势力,在中央树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在用人方面,王猛不拘一格,破例提拔了众多的人才,使得前秦朝堂之上局面焕然一新。由于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所以民族矛盾,主要是汉族和氐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王猛在主政期间将氐族和汉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施政赏罚无论民族,用恰当的手段处理好氐汉两族之间的关系,稳定了前秦社会。在经济上王猛着力发展前秦农业,他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使得前秦的经济迅速提升。最可贵的是王猛将教育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他将很大的精力投放在了教育上,着力为前秦培养有用之才。王猛杰出的政治才能在苻坚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苻坚和王猛这一对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前秦政治清明,国力达到了鼎盛。  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前秦一统北方  公元369年,东晋权臣桓温以他二十年前灭掉成汉帝国的威望再次集结东晋大军,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此次北伐和桓温所进行的前两次北伐一样,不过是他想通过北伐建立自己盖世的功勋,以便向东晋索要更大的权力,甚至是取司马家族而代之,自己登极称帝的一种手段而已。可桓温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次北伐却引起了北方两大新兴政权——前秦和前燕之间的一场大战,整个北中国的局势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前秦在北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的前燕帝国,此时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公元366年,鲜卑族的一代人杰,前燕辅政大臣——慕容恪去世。慕容恪死后,由于皇帝慕容炜年幼,前燕帝国的大权遂落到了慕容恪的三哥,前燕帝国宰相,当朝太傅慕容评和皇太后可足浑的手中。慕容评和可足浑都是才能平庸并且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人物,在掌权后,他们共同排挤战功彪炳的鲜卑族第一名将,吴王慕容垂。慕容垂被排挤出前燕国的核心权力圈,使得前燕国势更加黯淡。公元369年,在东晋掌握军权的大将桓温集结精兵五万,为了创建自己辉煌的功业以实现自己夺取东晋政权的野心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目标直指前燕。桓温也是一为位杰出人物,晋军在他的带领下高歌猛进,先后击败了前燕大将慕容忠,前燕征讨大都督慕容厉的两路大军,兵锋直指前燕国都——邺城。掌政的慕容评顿时慌了手脚,无奈之下只好将军权交给了慕容垂,命他率军抵挡晋军。慕容垂不愧为鲜卑第一名将,他深知晋军连番大捷,士气正锐,于是决定避其锋芒,派前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领精骑奇袭了晋军粮道上的要地——石门,一举切断了晋军的后勤补给线。粮道被毁,晋军顿时大乱,桓温无奈之下只能退兵。慕容垂见晋军撤退,急率精骑八千追击掩杀,晋军溃败,三万余人战死。晋军在逼进邺城之时,慕容评曾请前秦出兵援助,并许诺击退晋军后割虎牢关以西包括洛阳在内的土地给前秦作为酬劳。在慕容垂击败晋军后,前秦援军也赶到作战地点,又是一场大战,晋军再折一万。桓温此次北伐以惨败告终。  晋军撤退后,慕容评联合可足浑太后,做了两件自以为正确的事情。第一件是密谋除掉因击败晋军而声威如日中天,可能对他们的掌权地位产生严重威胁的吴王慕容垂,迫使慕容垂逃亡前秦。第二件事是撕毁了曾经与前秦签订的关于前秦出兵援助前燕对抗晋军,前燕割让虎牢关以西包括洛阳在内的土地给前秦作为酬劳这一条约。前燕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实力强大的前秦帝国,苻坚不甘心被欺骗,于是发兵征讨前燕,决定北中国走势的秦燕之战爆发。前秦大军的统帅是才华绝代的王猛,而前燕大军的指挥官却是才能平庸的慕容评。秦燕这场大战就好比是一场虎狼和绵羊的战斗。王猛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他的对手慕容评却是一个无能如羔羊一样的人物。虽然慕容评统领着三十余万素以骁勇而闻名的鲜卑铁军,可一只羊统领着一群狼,那群狼也会变成一群羊。慕容评面对王猛,由于他的无知使得他无所畏惧,似乎慕容评至始至终根本就没把前秦军队放在眼里,他并没有精心布置防务,而是在自己的防区内派兵广设关卡,向百姓征收重税,为自己积累财富。公元370年,前秦军团在准备妥当后向燕军发动总攻,意料之中的结果是前燕大军溃败,王猛率领的秦军获胜。这场大战是秦燕之间的一次决战,王猛在打败慕容评的前燕军队后,迅速挥师挺进,不久就攻陷燕国首都邺城,俘虏前燕皇帝慕容炜,前燕灭亡。公元372年,苻坚平定氐族内部分裂势力氐族杨氏。公元373年苻坚攻取东晋梁、益二州。公元376年,苻坚命王猛进攻西北边陲的前凉帝国。王猛的这一次西征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攻陷了前凉国的都城姑臧,前凉灭亡。自此,前秦帝国一统北方,与东晋帝国隔淮河相峙。  王猛逝世,大战前的梦魇  公元375年,魏晋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被誉为中国由上古传说时代起到公元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六位政治家之一,出色的军事统帅王猛病逝。王猛的死对于苻坚的影响无异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死对于齐桓公姜小白的影响。齐桓公姜小白因为没有听从管仲临死时要他严防竖刁,易牙,卫方开这三个奸臣的劝谏而落得晚年被这三人以阴谋囚禁最后被活活饿死的命运。王猛临死时向苻坚劝谏,说道前秦的死敌并不是晋国,而是刚刚归附前秦的鲜卑和羌族。鲜卑和羌族中有很多贵族在前秦政府中身居要职甚至是掌握兵权,王猛对此非常担心,不断向苻坚强调要严防羌族和鲜卑人。可惜的是苻坚对于王猛的临终劝谏做出了和齐桓公姜小白一样的选择,即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而事实证明,王猛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即使到了弥留之际仍保留着他卓越的政治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历史证明了王猛临终时的劝谏是多么的正确,因为正是苻坚对于王猛劝谏的不接纳而导致了前秦的崩溃和他自己悲剧性的命运。  苻坚是一个拥有如大海般胸襟和气度的伟大英雄,他从不猜忌任何人,即使是被他俘虏过来的或者是投降于他的敌国将领贵戚,他也是以诚相待,甚至委以重任,引为知己。心胸开阔的人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观念,即我以诚待人,他人也必定以诚待我。苻坚忽略了权力和欲望对于人性的腐蚀,所以在他平南失败后,这些他当年赤诚以待的异族将相们在欲望的推动下都成为了彻底毁灭他的豺狼。苻坚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他诚心待人,因为如果管理者才能出众,是可以以恩威约束住属下的欲望并可以将这些曾经的敌人彻底纳入自己这一方阵营的。苻坚的最大失误在于他在王猛死后推行了一项重大政策,即命令祖居关中的氐族人分批随同氐族贵戚出镇地方,前往前秦各地驻防。前秦是由氐族人建立的政权,苻坚的本意是想让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氐族人作为一种安定力量控制前秦的每一个据点。氐族人被分批派遣到地方后苻坚又将大批的羌族人和鲜卑人迁往关中,置于天子阙下,方便前秦政府管理和同化。苻坚这一政策的构想是正确的,可问题是当中央政府强势的时候自然可以通过控制重要据点来控制全国,但如果中央力量因为某种原因而削弱,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中央会由于力量分散在各个地方上而无法集结到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护其统治,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央失控的这段时间内政府分散在各个据点的力量会被敌对势力各个击破,从而导致中央自身的全盘瓦解。而苻坚将鲜卑和羌族迁入关中,意图是想同化这些敌对民族。可众所周知的是同化需要漫长的时间,没有五十年到一百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同化是无法起到作用的。如果在同化没有生效,被统治民族心目中还没有树立氐族人皇天正统的观念的时候,国家发生重大变故而使得中央失去强有力的控制,那么被苻坚迁到关中的这些异族就等于是苻坚自己放置在自己家门口的野兽,瞧准机会机会就会向他发动致命一击。当然,无论是苻坚的氐族人据点被击破还是关中异族造反或者是前秦政权中的异族贵戚发难,这都需要契机,而苻坚旨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南征,却正好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创造了契机。  阴霾密布,大战终起  公元378年,苻坚调兵十余万,兵分两路攻晋。西路由大将苻丕率领进攻襄阳,东路由将军彭超率领进攻彭城。此战是苻坚对于东晋的一次试探性作战,其中西路军在苦战八个月后攻下了襄阳,俘虏了晋军主将朱序,获得胜利。苻坚习惯性的宽宏大度使他没有责罚朱序,而是让朱序做了前秦的官员。苻坚的这次对朱序的宽宏为他的败亡埋下了祸根,因为他不知道有一种人是无法用恩德改变其信仰的,而朱序就是这种人。东路军作战则并不顺利,彭超的大军遭遇到了东晋少有的杰出将领谢玄所率领的北府军的强烈抵抗,节节败退,不久就被迫退回淮北。公元383年,苻坚御驾亲征,前后征调兵力达一百一十二万,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苻坚此次南征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他的弟弟苻融率领步骑联合部队二十五万作为先锋,苻坚则率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作为主力兵团随后跟进,兵锋直指东晋边境重镇寿阳。苻坚南征的消息传到建康,东晋上下一片惶恐,只有东晋掌权的宰相谢安并不惊慌,这倒也不是谢安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胸中藏雄兵百万,早就想好了退兵之策的原因。谢安的不惊慌不过是他从小所养成的大家气度使然,也就是涵养好,即使是天塌下来也可以当没事发生。当时东晋所能够仰仗的只有谢玄和另一位东晋大将谢石所率领的五万北府军以及大将胡彬所率领的五千精锐水军。北府军事东晋谢氏招募江北流民组建的一支强军,却有一战之力,此时更成了东晋最后的救命稻草。镇守荆州的东晋大将桓冲曾经向谢安表示要派遣精锐部队三千进入首都建康协防,可是谢安担心桓家借此机会是要谋夺谢家在长江下游的利益,侵占谢家的势力范围,拒绝了桓冲的请求。谢安命令谢玄和谢石出战,可自己对此战却不做任何指示也不找任何人商量对策,他就像一只鸵鸟一样将脑袋埋在他的宰相府,不敢面对现实,只是继续用他的从容麻痹自己和其他的人。可问题是谢安有着空前的好运。  谢玄和谢石的大军推进到了淝水,惧于前秦军队的强势,不再前进。这时寿春已经陷落,而东晋派往援助寿春的大将胡彬所率领的水师又被前秦军队切断粮道,情况危机。胡彬派人前往谢玄和谢石处求救,偏偏这个传令兵又被前秦军队擒获,胡彬告急的密函也被苻融所获。苻融看过密函后马上向苻坚报告说晋军疲弱缺粮,只要行动迅速,一击就可以消灭东晋主力兵团。苻坚听完苻融的报告认为很正确,于是命令前秦主力战团随后急进,自己则亲率八千精骑赶往苻融的先锋部队督战指挥。苻坚想兵不血刃地完成南征,于是派遣在襄阳一战中俘虏的朱序前往谢石和谢玄的晋军大营中劝降,结果是朱序虽然接受苻坚的厚恩,可他压根就没有抛弃故国的意思。在到达晋军大营后,朱序向谢石和谢玄汇报了前秦军队的情况,并且向其建议请晋军在前秦大军完成集结以前痛击其先锋部队,以挫其锐气。谢石与谢玄同意朱序主张,决定孤注一掷,在淝水与苻坚先锋部队决战。  战败,还是退败?  秦晋决战开始,前秦军队在淝水北岸修筑工事,谢石派人向前秦的前线指挥官苻融传话说希望前秦军队可以让晋军过河后双方再进行决战。苻融将晋军这一请求报告给了苻坚,苻坚是用兵大家,他认为晋军提出渡河请求简直是自取灭亡的行为,前秦军队完全可以在晋军渡河首尾不能相顾之际对其施行毁灭性打击,于是乎苻坚答应晋军的请求并下令前秦军队向后退开一段距离,让出空地让晋军渡河。苻坚的军事思路是绝对正确的,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下达了后退命令后前秦军队由于其人员来自不同的民族而使得其构成过于复杂导致军队缺乏统一性,根本无法进行协调指挥而发生了大混乱。由于前秦军队人数过于庞大,一旦发生混乱就会像山崩海啸一样不可遏制。更为可怕的是秦军中大部分的主力是由鲜卑和羌族这些曾经的敌对民族百姓所组成,由于苻坚的民族同化政策因为时间短暂而没有发生效果,所以在这些异族百姓的心目中还是将氐族人当成敌人,根本无心为其效力,前秦大军一乱,他们却很乐意让这种混乱局面继续下去。苻坚和他的弟弟苻融都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可惜的是前秦军队的组成结构过于复杂,里面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而这支大军又不是由苻坚或苻融亲自带出来的,上下级之间缺乏一种习惯性的隶属关系,他们根本无法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前秦军队的混乱遂成为定局。  东晋军队的统帅谢石精于用兵,另一位主将谢玄更是一代将才,他们趁秦军大乱之际迅速指挥大军渡河,并闪电般的向前秦军队发动进攻,秦军溃败。苻融亲自出马掠阵,妄图遏制秦军的败势。可不幸的是苻融的坐骑在乱军中受到了惊吓,将苻融摔了下来,苻融这个战功彪炳的一代悍将居然被乱军践踏而死。前秦军队的前线指挥官亡故,加速了秦军的败势。也就在这个时候,还在秦军阵营中的朱序率着他的亲信在秦军中大声呼喊说苻坚败了,进一步瓦解了前秦军队的斗志,使得秦军更加迅速地败退。苻坚自己也在混乱中被飞矢击中,不得已之下他只能选择撤退。淝水之战最后的结果是前秦惨败,东晋获胜。从东晋方面我们找不出他们有什么制胜的原因,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东晋都已经腐败透顶。政治上支持东晋的名门大家都已显示出衰败之相。东晋军事方面更显羸弱,除了谢玄带出来的一支北府军,东晋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力量。前秦军队其实不是败在了晋军的手下,他们是败在了苻坚一个后退的命令下,淝水之战其实并没有真真正正的战。前秦军队严格来说也不是战败,而是退败。可是这一次战争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战争本身,它造成的连锁反应使得原本统一的北中国再一次四分五裂,并且使得中国的统一推迟了将近两个世纪。  孤独的王者,最后的叹息  淝水之战对于强大的前秦帝国来说其实只是一次先锋部队的失败,对于国家实力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损耗。可问题是苻坚的前秦帝国由于其内部情况过于复杂,导致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像是一个建立在独立木桩上的巨型建筑,很轻微的震动都会让它倒塌。前秦的建立者是氐族,氐族本来就是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而苻坚又将这些本来人数上就处于劣势的氐族人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使得他在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法集结到这些帝国的中坚力量。而苻坚的前秦由于建立时间不长,民族同化政策实施时间短暂,根本就没有有效地融合鲜卑和羌族这些曾经的敌对民族,结果是这些敌对民族对于前秦都还是满怀敌意和愤恨。更为可怕的是鲜卑和羌族中有很多贵族在前秦政权中身居要职,甚至掌握兵权,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重新立国的野心。苻坚这次淝水战败使得前秦中央在一段时间内力量减弱,而苻坚又无法迅速集结到足够强大的力量去维护中央的权威,这就使得前秦中央在一段时间内对全国失去了控制力,而这正好给了前秦国内那一批手握重兵的异族野心家以实现其立国抱负的机会。  首先向苻坚发难的是曾将的鲜卑第一名将,前燕吴王慕容垂,这位为逃避他哥哥暗害而避祸前秦,被苻坚接纳并厚待的鲜卑英雄向所有人诠释了什么叫忘恩负义。慕容垂向苻坚请命巡视黄河以北地区为前秦震慑叛逆,苻坚当时很感激他,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慕容垂一过黄河就佣兵自立,号召鲜卑族人重建燕国,史称后燕帝国。而当年被苻坚掉往关中的大批鲜卑人则在鲜卑慕容氏的另一位亲王慕容泓的领导下建立了西燕帝国。苻坚手下羌族大将姚苌联合羌族内部有实力的几个贵族也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后秦帝国。苻坚的败军刚刚撤回到了长安就陷入到了叛乱的浪潮之中。无奈之下苻坚只能突围去召集氐族民众以图恢复力量,结果被后秦军队擒获。姚苌向苻坚所要传国玉玺,苻坚不从,姚苌遂将苻坚缢死。苻坚还是亲王的时候曾经在他的堂兄苻生的刀下救过还是将军的姚苌一命,结果自己却死在了这个受了自己大恩的人的手里。在处死苻坚的时候,即使是姚苌的士兵,也暗暗垂泪。苻坚拥有一个伟大人物所要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拥有广阔的胸襟和绝顶的智慧。像苻坚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是任何敌人都无法击垮的,他的失败源于他自己所做的一个决定,就是当初没有听从王猛的临死谏言,没有提防羌族和鲜卑,并且轻易地发动了对晋的战争,结果是自己点燃了摧毁自己的导火索。苻坚死后,他的儿子苻丕在晋阳称帝,继承了前秦。鲜卑族中由贵族乞伏国仁所领导的另一支势力在勇士堡割地独立,建立西秦国。氐族大将吕光也在姑臧登极,建立的后凉王国。也就在北方再次大乱的时候,在遥远的塞外,鲜卑族的另一支势力漠北鲜卑在贵族拓跋珪的领导下建立了代国,后改为北魏。北魏是一个建立之初臣服于后燕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国,可没有人知道,就是这个小国将再一次统一北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自己,欣赏苻坚。
  正是伟大人物苻坚的这个失误,导致后来强大的北魏帝国迟迟不敢倾力南征,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南方才是正统,有神的护佑,犹如日本人对神风的迷恋
  作者:慕容乱太郎 回复日期: 21:41:26 
    正是伟大人物苻坚的这个失误,导致后来强大的北魏帝国迟迟不敢倾力南征,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南方才是正统,有神的护佑,犹如日本人对神风的迷恋    --------------------------------  确实如此,这种迷信一直延续到了女真金国,直到后来野蛮无知的蒙古人一口气灭掉了南宋,才打破了这种迷信
  作者:djiesk 回复日期: 21:57:08 
    作者:慕容乱太郎 回复日期: 21:41:26        正是伟大人物苻坚的这个失误,导致后来强大的北魏帝国迟迟不敢倾力南征,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南方才是正统,有神的护佑,犹如日本人对神风的迷恋        --------------------------------    确实如此,这种迷信一直延续到了女真金国,直到后来野蛮无知的蒙古人一口气灭掉了南宋,才打破了这种迷信    --------------------------------  如果蒙元满清都象北魏金国那样在北方先汉化个几百年再南攻,那是永远统一不了全国的,所谓汉化,实是北方民族蚀骨的毒药,因为一旦汉化,就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劣等民族了,尽管嘴上不承认,但行动上已经矮了一等,正如日本侵华,还要打着王道乐土的汉家旗号,最后还免不了残败的命运,原子弹就是日本帝国的淝水之战,借用米国人的神之出手,不知道是汉人运气好,还是真有神灵在保佑
  作者:慕容乱太郎 回复日期: 22:18:40 
    作者:djiesk 回复日期: 21:57:08        作者:慕容乱太郎 回复日期: 21:41:26          正是伟大人物苻坚的这个失误,导致后来强大的北魏帝国迟迟不敢倾力南征,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南方才是正统,有神的护佑,犹如日本人对神风的迷恋            --------------------------------      确实如此,这种迷信一直延续到了女真金国,直到后来野蛮无知的蒙古人一口气灭掉了南宋,才打破了这种迷信        --------------------------------    如果蒙元满清都象北魏金国那样在北方先汉化个几百年再南攻,那是永远统一不了全国的,所谓汉化,实是北方民族蚀骨的毒药,因为一旦汉化,就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劣等民族了,尽管嘴上不承认,但行动上已经矮了一等,正如日本侵华,还要打着王道乐土的汉家旗号,最后还免不了残败的命运,原子弹就是日本帝国的淝水之战,借用米国人的神之出手,不知道是汉人运气好,还是真有神灵在保佑    -------------------------------  从汉人的历史来看,确实是有神灵在保佑他们,已经不能用运气来解释了,要去除这层保护伞,只有让汉人不再是汉人
  如何才能让汉人不再是汉人?如果消灭了汉人,会不会受到神的惩罚?
  符坚的事实表明,千万不要跟其他族事实的平起平坐
  剃发易服,汉人的脊梁便被打断了.....    
  从两个帝国来看,前秦的毛病一点儿也不比东晋少。前秦只是个捡鸡毛凑掸子的蛮族帝国,没有文化根基,一时的武运强盛,也当不起本贴作者的许多“伟大”赞誉。同样东晋也犯不着因与前秦比较而受到那么多诋毁。战争本来就是有许多偶然性的,只有最后的胜负是历史的抉择。肥水之战符坚被谢玄谢石战败是没有疑问的历史,就象滑铁炉拿破仑败于威灵顿,中国战场日本败与中国军队一样。
  只有汉人才能胜过汉人
  关中良相惟王猛。  吴起后第二人。
  前秦先锋军被歼楼主怎么不说啦。北府军的战斗力不要太强悍,而前秦不过一群乌合之众  当时情况,派慕容垂率本部攻打东晋,能够打平。派苻融率慕容垂部外的前秦军队打,也能打平。苻坚志大才疏,率全部军队去打,只有输。最可能胜利的是派慕容垂率所有军队打,赢下来基本没问题,但天下就姓慕容了
  只能说汉人有神之助
  北府是冉闵的延续
  不同意lz意见,谢安乃江左名相的代表,  并非lz所说“不敢面对现实”云云,历来地谢安评价都较高,不知lz所说如此有哪些依据?  东晋朝廷也并非lz所说“腐败透顶”,诚然东晋朝中不乏权臣,但有谢安这样的名相,谢玄,刘牢之之辈善战者,北府兵更是英勇无敌,足以弥补人数上的劣势。  后来之后南朝名将都出于北府,后来刘裕北伐,灭亡后秦,他也出自于北府。  而且王猛更在临终前告诫附坚万不可伐晋,苻坚不听,在自己朝局势并不十分稳定的情况下贸然南侵,东晋将相齐心,苻坚失败在情理之中  
前秦军中没一支队伍是北府军的对手,符坚打不下东晋,很正常的一件事,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楼主写得太主观
  楼主写的很差,北府兵乃当时的天下精兵  不然谢安为什么拒绝恒冲的请求  是因为他明白兵贵精不贵多  而且东晋除了北府兵外还有荆州兵,足以再战  东晋腐败并不表明他的士兵战斗力就差,  
  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如果被自己的主观忽略了,它就有可能在你最重要的时候忽悠你。
既然北府军五千可破前秦军五万,那八万北府军打败八十万前秦军又有什么奇怪的。更何况前秦军赶到战场的才二,三十万。
  首先感谢各位对不才的帖子发表意见。  我只是一直延续一个观点,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个人觉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力是坚挺的,败是败于政治的祸根。但是前秦的失败不能说明东晋的强大,因为东晋依然稀烂,正像楼上所说的,战争有偶然性,而这偶然的败因是前秦自己埋下的。  再有,谢安个人不认为是名相。他的名声是他当年的隐者态度带来的,这只能说明当时人们对人才衡量标准的问题,不能说明他真的了不起。谢玄多次前来请示仗怎么打,谢安的态度是避而不见,个人认为是逃避!再有,如果谢安真的像后世所说的如此才德,怎会被司马家的废物逼得出走?虽然司马家的废物更靠近皇权,但那个时候的皇权并非绝对!
  谢安埋头入雪逃避而已。  贤?搞笑。
  如果谢安真的像后世所说的如此才德,怎会被司马家的废物逼得出走?  ==================================================  岳飞还被赵构杀了,看来他也没什么才德了,是吧。
  &柏杨先生曾说,从中国上古传说时代时起,到公元十九世纪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被众多历史学家所普遍推崇的杰出政治家只有六位,他们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以及张居正。&    你确定这是伯扬说的?前四个也就算了,王安石,张居正也上的了榜,就看到这,后面的我不想看了...
淝水之战的结果一点不偶然。在此战前几年,谢安手下的北府军就在淮南把十万秦军打成猪头。开战之初,又打了个五千破五万,把苻坚都快吓成精神分裂了,草木皆兵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从这些方面来看,实在是看不出东晋取胜有什么运气的成分。
  打个比方,1公里的战场正面,你集结一个师打,能不乱吗?
  回答关于柏杨的问题,柏杨作品《中国人史纲中册》,上面的评论,六个政治家,你可以自己看看。  关于北府军的战力,个人认为确实厉害,但是不一定强过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主要的失败还是自身的各族异心和政治的不合理!
  如果谢安真的像后世所说的如此才德,怎会被司马家的废物逼得出走?    ==================================================    岳飞还被赵构杀了,看来他也没什么才德了,是吧。      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岳飞的才华主要在军事上,艺术上也有一流的造诣,德行自不必说,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在政治上,确实缺乏必要才能!
  为什么总说汉人战斗力不及北方胡虏
  但是不一定强过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主要的失败还是自身的各族异心和政治的不合理!  ============================================  扯淡吧你。北府军打败多少鞑虏你知道吗?慕容鲜卑最后被谁灭族了知道吗??灭了前秦的后秦被谁灭了知道吗?却月阵两千打败鲜卑兵几万知道吗?还张口就“不一定强过北方少数民族”。更不用说汉朝的时候“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了。这话反过来说还差不多,要不是中原内乱,北方胡人能嚣张一时?
  煮酒本来就是螨虫后院,ls莫激动,来后院踩虫子就行了  最近小学都开学了吧,怎么还有这么多上网不学习的小朋友,唉。
  作者:夏天睡凉席 回复日期: 23:14:03 
    为什么总说汉人战斗力不及北方胡虏    ============因为自称中国的某个国家呀,自己就是胡虏国嘛,当然护自己的亲爹娘啦。
汉人王朝战斗力有高下之分,北虏的战斗力就没分个三六九等?现在有些人根本不看战绩,也不看是啥族,只要一看到“北方少数民族”就两眼放光,看到汉人就是战斗力低下,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了。
楼主真的以为谢安什么都不敢,采取鸵鸟态度就能打赢?谢安真的是楼主所说的庸才逃避现实的人还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临事不乱,胸有成竹?很明显楼主的看法是错的,谢安拒绝恒冲的援兵就说明谢安对此战是胸有成竹,很有把握取胜的,要是他真的没有办法会拒绝恒冲的援兵吗?  
谢安这样举重若轻的处事风格不是楼主所能明白的,楼主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谢安,而不从史实,逻辑去推论。
  首先澄清一点,对于汉人军队的战力,我丝毫不怀疑!前有冉闵,后有刘裕,当然还有很多。但是我同样不怀疑少数民族的战力,因为南方汉人的北伐,也并非清一色的完胜,失败依然居多。桓温、刘义隆包括期间的很多次北伐最后的结果都是败北,当然不排除前期取得过战果。从历史上说,政治上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军力雄起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军力强悍一时,最后也可能走向失败。岳飞的军力是强大的,可是他死于政治。汉武帝的强大军队,是在其帝国国力鼎盛之后才出现的。  我写这篇帖子,主要说的是苻坚政治上的败笔,因为从根本上说,我还是坚持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个观点!苻坚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并非军事上的失败。  军事上的失败可以卷土重来,因为国家还在。政治上的失败才会因为一次军事行动的失败而亡国。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并非是战例分析,而是对前秦亡国的分析,对前秦民族政策的分析。  另外我承认自己对鲜卑比较着迷,所以写帖子存在主观色彩,因为后来无论是隋还是唐,都和这个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次回答谢安的问题。  我坚持一个观点,国家危亡之际,身为宰辅,理应运筹全局。大战一触即发,战场将军前来请示,当朝宰辅避而不见,这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不能说是正常。  战场瞬息万变,从来没人敢说自己一定有把握赢(小说中的人物排除),一旦有失,黎民百姓宗室将置于何地?我认为有为的宰相,在应对一场大战,无论如何都会有几手准备,以防万一,因为干系重大。  史书中的谢安,对此战不出一谋,不发一语,诚然风度怡人,但究竟是不能作为,还是胸有成竹,我依然持怀疑态度。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常感谢各位的宝贵意见!
前秦政治上的缺陷导致了它在战后的分崩离析。但就战争本身而言,决定因素还是军事实力。肥水之战前的几次战役就可以看出来了,前秦军的战斗力远在北府军之下。这可能也是符坚要征调这么多军队的原因。因为他很清楚,同样数量对战,根本不是北府军的对手。但由于他对军事的无知,他完全没考虑到以他的能力,根本指挥不了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所以最后的一败涂地也就顺理成章了,决不能用运气这么简单的理由来概括。  
同样的,前期这些小战役的结果也影响到了谢安:手下败将又欠揍了,让北府军去揍他一顿就是,那么紧张干什么。  
最后说一句,LZ还是满有风度的,赞一个。
  感觉楼主对谢安偏见太深,我猜测大概出于以下看法:  楼主抱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得态度,认为淝水之战出于偶然或者东晋军事力量不弱造成,大概认为“如果谢安运气好打赢了,可能一战    成名;打输了,大概和北宋抵抗金兵那些装神弄鬼的将领一样背负骂名”,楼主就事论事,认为晋军打赢了,是谢玄等将领之功,谢安沾了光    而出名,视谢安不动声色,胸有成竹为“不敢面对现实,庸才”,其实不然,谢安在废水之战前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干,谢安举若轻也不是一    天两天表现出来的,楼主可以好好读读东晋书,谢安传记。  至于谢安被东晋朝廷逼走,我感觉和谢安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淝水之战得获胜,谢安威望达到了顶点,功高震主,受司马xx(名字忘了)猜忌    ,难道楼主意思是谢安应该谋反??!!自己做皇帝?  历朝历代,将受猜忌屡见不鲜,而往往反映出该人才能出众,但没几个有善终。  谢安不愿以北府兵对抗东晋朝廷,而自愿退出政坛,并得以善终,和所谓的“不敢面对现实”毫无关系,相反,感觉他拿得起放得下,急流勇    退,视功名为无物。
  好看。
  不知道楼主所指的政治是什么?  楼主机械套用别人说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  说真的,古代一场战役的胜利有时候真跟政治无关,而在于指挥者和主将的个人能力。  
谢安在公众场合不发一言,应是性格使然,苻坚几十万大军来了,楼主就认为谢安应该紧张,应该很忙碌,应该每天督责手下大将吗?那不是谢安的风格。  
肥水之战,赢得绝对不偶然,之前晋军大败前秦先锋部队,而朱序等人敢于当卧底,说明朱序对东晋是有信心,对前秦的状况是了解的,不然他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而肥水之战东晋军队敢于渡河,说明东晋军队主将并不畏惧前秦军队的数量,对于自己的战斗力和打败前秦是有信心的。  
种种迹象表明,谢安对于这场战役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全在掌握之中的。  
  楼上对谢安的评价是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谢安的才能在于政治嗅觉而不在干才。谢安名声显赫,多出于当年的隐者态度,可能有德,但不一定有才,才和德本身就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  所谓德才兼备,实在是个非常高的要求。  东晋和很多朝代不同,首先司马家着实日薄西山,豪强实力强劲,挑战司马家权威的豪强,不少,如桓家,或者更早的王家,并且大多数司马家对其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我不认为谢安如果不退却,会有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这是东晋!  呵呵,我承认楼上的观点,我个人是有点偏激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家族治理不好国家,使人民生活于水生火热,拉下他来,自己上,是正确的。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有点幼稚,勿怪)。谢安的声望,当时已经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更何况谢家子弟的实力(我个人很欣赏谢玄)。  我个人对谢安的感觉(仅限个人),他可能道德到达一个高度,或者他的政治嗅觉灵敏(避祸很厉害)有一定变通之才(拖死桓温,当然也是桓温自己倒霉),但并非真正的大才!  身为宰辅,激浊扬清,清明政治,身为大将,收复失地使外敌不敢小觑我朝,这是才。其中清明政治尤为重要,谢安是政治家,个人不觉的他符合政治大才的标准。  个人对谢安的不满,主要是来自他在战前的不作为,当然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他的气量和成竹在胸。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认为,在一件关系千万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上,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手中的是千万的生命!理所当然应该是如履薄冰的态度和积极地作为!    再次感谢大家的意见,非常感谢!我会慢慢改掉部分主观的弊病!
  北府军就是谢安专门为前秦准备的。。。。  仅6年左右的时间,谢安建立起了这么一支上下齐心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光选材、后勤就是十分庞大的工程,别忘了他还得摆平与司马家、桓家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政治上,谢安打败了符坚,用团结一致对付一盘散沙;军事上,谢玄打败了符坚,用果断出击对付犹豫不决。  符坚开始盲目自大,被揍了后又草木皆兵,这样的人,能指挥出什么样的战斗?要是苻融或慕容垂在前线指挥,他老人家安心留在长安,虽然也未必能胜,但决不至于败成四分五裂。从这点上,也可以说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再次回答楼上的问题!  军事战争的胜利,有很多因素,军士的训练、粮草的补给、战将的指挥,特殊的地理、天气环境,特殊地区老百姓的人心向背等等,实在太多,不一一列举!  诚然,一场战斗、战役的胜负,不能说一定是政治的使然,但是战争的最后结果,则不能说和政治无关。例如岳飞,打赢了很多战斗、战役,可是赢不了北伐战争,因为南宋政治存在太多的不确定甚至是绝对负面的因素!  苻坚,输了一场的战役,淝水之战,可是因为一场战役而亡国,就不能归结为军事的败北了!因为亡秦者不是赢了淝水之战的东晋,而是其他异族,鲜卑、羌族。  这只能归结为苻坚政治的过失,或者说其某些政策的过失。  战败了可以卷土重来,可是政治上的一个不当,很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樓上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當皇帝的!並不是所有人有了實力就一定要篡位。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往上爬。跟人的性格有關。有些人就是懶惰。
  上面是针对你对谢安的评价说的,人家费尽心思建立了一支上下齐心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只不过没有亲自进行作战指挥,就成了不作为。而苻坚自己指挥,几乎全军覆没,在你这里又成了不能归结为军事的败北。  你觉得派苻融、慕容垂去打,苻坚自己坐镇长安,会亡国吗?谢安不组建北府军,桓冲能打赢淝水之战?  苻坚政治上不如谢安,军事上不如谢玄,又没自知之明,不败才怪了呢
  其实苻坚完全可以采取当年吴国灭亡楚国的计策,把慕容垂和姚苌分为两队,轮番进攻。打赢了,鲜卑和羌死伤惨重,打不赢就更不用说了,客观上把这些敌人消耗掉,然后可以统一
  苻坚成功统一北方,无论在军事上或者政治上不能说是完全的失败!皇帝和宰相本身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的忠告,以及其在王猛死后的一系列昏招,我更愿意归结为性格的失败和人无完人的表现!苻坚,确实过于自信或者说是盲目自信!  北府军击败了前秦的先头部队,但前秦真正的力量并没损耗殆尽。后面的主力还在,只是这些主力掉转了戈矛对准了苻坚!  毕竟,苻坚的帝国是从开始就建立在火柴上。而他并没有夯实国内基础,就出兵征南!
  他统一北方成功了,淝水之战失败了,二者又没矛盾。  北府军击败的梁成和苻融二军,基本是氐秦的精华部分了,剩下的主力或者是羌秦,或者是慕容燕,都与苻坚无关了。怪只怪他不保存自己的实力。。。。
  跟着柏扬屁股后面贬谢安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荆州恒氏能服从这么个“废柴”的领导?为什么王猛不让攻打这个“废柴”当政的国家?为什么北府军能被这个“废柴”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    还有说苻坚得人心的,真是为了吹捧非汉族帝王不遗余力。谢玄后来率晋军北伐时,人民箪食壶浆迎接,难道一点保卫大秦的觉悟都没有?要说汉化,姚羌那才叫汉化彻底,后面皇帝都快成腐儒了....苻坚篡位得国,从源头就不正,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指责朱棣的人碰到一个非汉族的“天王”时就哑巴了
  作者:cjw7766 回复日期: 23:31:23 
    剃发易服,汉人的脊梁便被打断了.....  =============================================  作为政治家多尔衮此举不可谓不远见
  不怎么
  作者:默灭 回复日期: 17:44:20 
    作者:cjw7766 回复日期: 23:31:23        剃发易服,汉人的脊梁便被打断了.....    =============================================    作为政治家多尔衮此举不可谓不远见    -----------------------------------  比起印度亚利安人还是差了一点,印度原著民到现在还是贱民,中国人却把满清送入了坟墓
  先马后看
  苻坚失败的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志大才疏”。  不是说他的才有多“疏”,只是比起他的所谓胸怀来说,他的个人能力是在是有点问题。他对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后俘获的所有君主,高级将领都不加区别的加以重任,到头来作法自毙。看看人家刘邦就比他做的好的多;就算是李渊李世民,拿下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后不也都加害了吗。
  他对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后俘获的所有君主,高级将领都不加区别的加以重任,到头来作法自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是因为他自己是篡位皇帝,得位不正,王猛时期又得罪了大批氐族权贵,所以要靠这些外系将领压制本族上层,欧洲的西罗马帝国后期就是这个套路    按理说在和平时期,这些人对苻坚皇位的威胁比其他人小得多,而且姚苌慕容垂这些人也都不是一条心,分而治之很容易。最关键的问题是氐族本身的基数太小,要维护统治就必须依靠外族军队,而也只有这些老酋长们能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控制。你看后来东西魏大战,鲜卑军人大量死亡,汉族贵族就自然开始抬头了,因为统治者依靠的阶层发生了变化
  说到底,所有的问题的关键,就是氐族人少!
  前燕帝国的大权遂落到了慕容恪的三哥,前燕帝国宰相,当朝太傅慕容评,  补正楼主,慕容评不是慕容恪三哥,慕容评是慕容皝幼弟,是慕容恪叔叔,还有,苻坚从未称帝,只称天王。  支持楼主的分析!
  集权制对一把手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清朝、其实当年康熙继位时也是内忧外患,情况并不比苻坚当时好多少,但他的能力确实比苻坚强多了,大清朝两百多年的江山,和康熙密不可分。至于张居正如果没有他可能明朝的灭亡还要提前几十年。
  LZ写的有些问题  北府军不是谢安建立的,他的前身是流民军,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位置,他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是唯一能与最强大的匈奴骑兵相抗衡的部队,祖次,冉闵,刘牢之,刘寄奴都是流民军的代表  淝水之战是刘牢之指挥的,谢安是提供政治支持。流民军开始是独立的武装,祖次北伐就依靠他们,但他们不属于东晋,自王敦叛烂时,东晋与流民军苏峻达成听宣不听调后开始才半属于东晋。最后中国的统一也是由北府军完成的
  推荐。
  这个话题好,让我突然想起了轩辕剑4外传的开场动画~~~
  转个帖子,给楼主看看,北负兵的战斗力当时可不是一般的强!    ---------------------------------      观《赤壁》,浅析魏武平生(上)( 12:44:01)    标签:赤壁 曹操 孙权 刘备 吴宇森 梁朝伟 杂谈
分类:随手乱写       
近日观影《赤壁》,电影之差,几乎不值一评,倒是想起魏武帝曹操平生,不由感慨,少时读演义小说,曹操几乎被脸谱化为反面奸雄,后来了解的多了,知道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再读其文学作品,始知魏武实乃三国第一英雄人物也!         
想当年青梅煮酒论及天下群雄,曹对刘玄德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备大惊,事实上,刘备哪里是什么英雄来着,堪称集卑鄙与虚伪之大成者,不使岳掌门不群先生独美于后。小说《三国演义》源自历史,高于历史。书中所载,虽有虚构,然重要史实则不曾有动。从其中,也可看到曹操的心路成长历程。纵然乱世之奸雄,也未必就是打出娘胎就来的坏种子。         
少年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三国志-魏武本纪》中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年20被举荐为孝廉,治理洛阳,曹操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从古至今,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前有秦始皇,后有魏武曹操,他为了严明法纪,制作了五色大棒十余根,摆在衙门大门口两侧,谁违反了规定,直接拖出去打死,当时皇帝的宠臣蹇硕的叔父蹇图违反宵禁规定,半夜里在大街上溜达,被曹操逮到了,当场用大棒活活打死。谁的面子也不给,从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其时汉室没落,诸侯割据,天下群雄蠢蠢欲动。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显示出出色的军事能力,后因政治黑暗,不愿迎和权贵,所以辞官归隐山野,读书打猎,倒也落得逍遥自在,而后董卓谋逆,绑架皇帝。曹操再次出山。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与董卓虚与委蛇,后以献刀为名,孤身犯险,刺杀董卓失败后说:“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此时的曹操赤胆忠心,只身行刺一事,足见其胆略,前500年有易水之荆轲,后1600年有清末之汪兆铭!         
刺杀行动失败,曹操奔回陈留故里,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发布讨贼令,举起义旗,这才有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局面,而后董卓焚烧洛阳,劫持天子西遁。众诸侯互相争权夺利,按兵不动,曹操独自带兵去追击,不料董卓属下的西凉兵善战,曹操所带不过新召的菜鸟兵,大败而回。走回盟军大营,曹操指着众诸侯的悲愤的说:我始兴大义,为国除贼。十八路兵马,仗义而来,操内心是感激之至!我之初衷,是想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贲,据廒仓,塞轩辕,大谷,制其险要。公路你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天下形势可定也!今诸侯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所望。我深感羞耻!……深感羞耻!       
此次失败,令曹操对汉室天下不再抱任何希望,他的观念与想法完全转变,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其后数年间,曹操平定青州黄巾军,收编数十万兵马,组建自己嫡系的近卫青州军,青州兵素骁勇,耐苦战,成为日后魏武帝纵横天下的本钱。         
兴平二年,曹操败吕布,建安元年,进京洛阳,拜见献帝,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劝课农桑,实行屯田制,铸剑为犁,耕战合一,恢复农业发展。实力大大加强,建安三年,魏武兵锋直指徐州,城破,斩吕布。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这一段比较有意思。其时吕布要投降曹操,曹操犹豫,问刘备意见,刘备答了一句话:公可闻昔日丁员董卓之事乎?曹操即明左右将吕布拉出去斩首,吕布大骂:大耳贼~!想想当年刘备如同丧家之权一般亡命,是吕温侯辕门射戟救了刘大耳朵一命,轮到刘大耳朵时,刘大耳朵落井下石,实在堪称卑鄙无耻啊~。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火攻乌巢,于官渡之战,大败北中国势力最强的袁绍,斩首七万余级,天下震惊,其时魏武一统中原已是大势所趋,建安七年到建安十三年,六年时间,曹操连续带兵,进攻关中,岭南,北伐乌桓。彻底平定中原。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以骑兵长途奔袭刘备,于当阳长板坡将其击溃,在此一役里,演义小说中的赵云单骑救主,上演了一把自吕布虎牢关大战三小强之后最传奇的无双战记,从此牢牢的霸占了三国武将排行榜的第二名宝座,事实上,历史上此战曹操仅仅到了5000骑,快速追击奔袭而至,何来百万军中的七进七出。刘玄德兵马被击溃,曹操顺利攻占江陵,对江东的孙权形成乌云压城之势,自此南北对峙的赤壁之战一出即发!         
赤壁之战的过程与后果,大家当然都是知道并且耳熟能详的,赤壁战败以后,曹操损伤严重,此后终其一生无力南征,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式形成,刘备集团前往巴蜀开拓自己的地盘,割据大西南。         
历史上以北征南的统一战争,北方以压倒性的强势兵力大败而回的战例不多,赤壁之后过了一百七十五年,衣冠南渡的东晋在淝水之战,一举将同样占压倒性优势兵力的前秦帝国击溃,再来看看北征南胜利的战例,几乎数不胜数,比如隋灭陈,宋灭南唐,距离赤壁最近的,则是晋灭吴之战,其中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对赤壁而言,都具有很好的参照性。  
  观《赤壁》,浅析魏武平生(下)( 15:45:13)      标签:历史 秦军 府兵 兵马 曹操 淝水 谢玄 北府兵 文化
分类:随手乱拍       
我们先来看看淝水之战,前秦的兵力配置:步兵60万,骑兵27万,禁卫军3万,水军7万,共计97万,称百万雄师是没太大问题的,进军路线方面,裴元略的水军自巴蜀的上游沿江而下,苻坚自率本部兵马90万从长安出发,沿颖水自颖口,进逼寿阳!    
东晋方面,谢安破格提拔侄子谢玄统领7万北府兵正面迎击,另有胡彬部水师5000众,外加桓冲的荆州兵10万,合计十七万五千,其中七万北府兵为其精锐,由衣冠南渡的北人流民组建,战斗力相当强悍!    
战争的第一阶段,前秦军攻占寿阳成功,胡彬部的水师半道被截,慕容垂部占勋城,秦军兵势极盛,而东晋方面的反击战亦正式展开,刘牢之率5000北府精兵奔袭洛涧,前秦军梁成部五万兵马沿河列阵迎战,刘牢之率北府兵强渡洛水击溃前秦军,此战显示出北府兵极强的战斗力,晋军兵势转盛,秦军转败,但即使如此,前秦依然占据极强的优势,两军隔江对峙。第二阶段,谢玄以激将法成功使得秦军退阵,而后渡水击之,秦军后阵有朱序做内应,终使得前秦百万雄师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淝水之战,前秦兵力众多,指挥不当,加上手下各个部族降将各怀鬼胎,最终是苻坚自己的嫡系兵马损失殆尽,慕容垂等人完好无损,结果前秦帝国四分五裂,各部兵马赶回去自己组建国家,大家都知道苻坚彻底完蛋了,事实上,苻坚在两军隔江对垒时,如果将自己嫡系兵马布于后方督战,以慕容垂为前锋,采用滚动式车轮攻势,一波接一波的推进,未必不能顺利成功过江守住阵地,而后全部人马下江东,一举拿下建康!或者如果督军严厉,在晋军半渡水之际出击,则晋军必溃。    
赤壁一役,曹操本身是兵法大家,并非如苻坚一般不通兵法,但是与前秦相似的是,曹军攻陷江陵,于乌林集结大军,和孙刘联军在赤壁隔江对峙,顺着一把火,同样的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不同的在于苻坚的前秦帝国土崩瓦解,而曹操溃败之后,北中国的地盘如同铁桶一般稳固,孙刘联军则在大胜之后,无力北伐,这几乎是注定的,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方其实是刘备,赤壁之后,刘备前往蜀中开疆拓土,天下三分,成鼎足之势,而孙权一方仅仅是巩固了原有的江东六郡八十一洲的地盘而已,曹操大败之后回到北方,依然无人能够撼动他的霸主地位,纵使孙刘联军追击至北方,以曹操的统兵能力,只要能喘上一口气,整合兵马,势必会将孙刘联军击溃,至此,于孙刘联军而言,反倒得不尝失了,所以见好就收,是最佳策略。    
淝水与赤壁,北方都是以绝对优势兵力大败而回。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成功南下统一中国的西晋灭吴之战,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占据长江上游,咸宁五年,正式展开灭吴之战。作战计划分六路兵马出击,大致呈沿江一线全面开花,逐个击破,使吴军彼此不能照应,上游的四川,王濬、唐彬率水军顺流而下,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历经月余,陷建康,灭吴,天下一统!
   以曹操的控军能力,治军之严厉,集中优势兵力于一地,对岸孙刘联军撑死不过八万,比起谢玄的北府精兵,吴军只是纯粹的水陆混合军,仅仅是天性擅于水战而已,刘备所部更是新败的溃退之师,就兵员素质而言,与曹军并不占太多优势,如果是陆战,曹操近卫的虎豹骑足以将其击溃!之所以溃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曹军以水师连锁大船,导致被火攻,然后连锁反应引起兵败如山倒。这一整个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     
水军大船被火烧,吴军趁势夜袭时,并非无法挽救,主要还是在于曹操自身的反应,如果足够镇定,在岸边列阵迎击,曹军兵马依然占据优势,问题就在于主帅自身的慌乱与溃败的迅速感染,直接导致全体溃退,一退则一发不可收拾。完全成了乌和之众,一溃千里。所幸的是曹操性格坚韧不拔,败而不垮。待到撤回江陵,即收拾残兵败将撤军北还。    
建安十六年,曹操继续用兵,攻占关中,建安十八年再次南征,与吴军隔江对峙月余,最终无功而返,至此,终其一生,再没有对南中国用兵。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擒杀关羽,取荆州,向曹操遣使称臣,劝曹代汉称帝。曹操拒绝,一直到死。他都没有正式做皇帝,仅仅是名义上的魏公。天下人骂他:名为汉相,实为国贼。事实上,天下又岂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想那光武帝刘秀,出身草莽,那大耳朵刘玄德,不过是个卖草鞋的,这两个家伙不过因为占了姓氏的便宜,胡乱认祖宗,便成了合法的汉室继承人,孙家父子英烈,割据江东而称雄。除了名义上意思一下,天下谁人还将汉室当回事?不过这岳不群看谁做的时间久罢了,曹操英武,知人善用,军政两不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若没有曹魏的厚实家底,其后又哪里来的司马家一统天下?     
《三国志-武帝本纪》陈寿评价:“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当为公允。  
  这里讨论的气氛很好,麻克一下
  我是来帮“无上宗师令东来”歪楼的,看好曹操!!!
  作者:无上宗师令东来 回复日期: 17:12:53   -------------------------------------------------------  大哥,《三国演义》看多了吧?把演义当成历史了?去读读真实的《三国志》吧。赤壁之战根本没发生,曹操只不过带了二十余万兵马,因为军中流行疫病,最后烧营而还。
  资治通鉴自己写了评价,为什么前秦失败:    久战而长胜。    久战则士卒疲惫  长胜则主帅骄纵    以骄纵之主帅,领疲惫之士卒,即使“肥水之战”不败,也要败在下一个“弱水之战”了。    和拿破仑失败是一个道理。
/)/)   (*^__^*)
  这一段历史不太熟,不过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诠释一下:  苻坚宽宏大量,如果是处于一个极其强盛的王朝,他将是一位受后人赞誉的优秀的政治家,然而,前秦本身仍不是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宽宏大量有时就会走向反面。  事实上,谢安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就算东晋失败了,他仍然可以做他的官,据说苻坚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位置,只不过不打一仗就认输,似乎面子上过不去。  博弈论里有一个案例:当你要攻打一个岛中的城堡时,你的力量远胜于对手,如果你猛攻,必定可以攻下来,但伤亡将会非常惨重,即所谓“惨胜”,你的心里颇有不忍,派人去劝降,希望能不战而胜。然而对手也知道你的心理。他们将会顽强坚守,直到你心有不忍时,说不定会退军,这样对手就取得了胜利。这种情况下,你所采取的较好的对策,是要向对手表明,你坚决不会撤退,就算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把城堡攻下来,比如可以采取“破釜沉舟”的行动,向对方表明态度,这时,很可能只打了一阵子之后,对手看大势已去,举白旗投降了。  据说蒙古人攻城时,也往往采用此法:如果投降,一切好说,该跑马的照跑马,该赌狗照赌狗,原来是当官的,照样给你一个官当----当谁的官不是当呢?但如果遭遇抵抗,攻破城后将会屠城。他们也的确屠了不少城,结果后来不少城池望风而降。  呵呵,试想一下,如果苻坚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降官:“直接投降或部分抵抗一下就投降的,量才起用,论功行赏,照样给官做;一旦抵抗超过有限程度的,攻破城池后,分别战前不同态度和行为,对于死硬坚持抵抗的人物,不管你多有才,就算你是谢安也照杀不误”。当此态度被人们广泛认知后,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重新写过。  
  作者:hightone 回复日期: 21:39:25   -------------------------------------------------------  童鞋,没有赤壁之战又如何?没有赤壁之战并不影响曹操的高度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大学老师帮助大家   学习及发表论文(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QQ:50贰185888(请把“贰”换成“2”后加QQ,谢谢)    EMAIL: lls刘(请将“刘”字去掉后发送邮件,谢谢)    网址:http://ll刘 (请将“刘”字去掉后浏览,谢谢)  
  有本小说叫做边荒传说的写的是这段历史,很有趣。当年明月的一句话很好,历史可以写的好看些。
  作者:无上宗师令东来 回复日期: 17:12:53    在下对老兄分析的赤壁之战并不完全赞同,赤壁之战正符合那句历史名言——有偶然也是必然。    当时曹操占领了荆州半部分时,不应该急于攻占孙权,原因很多:    1内政:人才多为新降不久,还不具备能完全支持曹操的思想和政治基础。而且荆州百姓也是这个心思,能跟着刘备跑路足以说明问题。(这个确实真事不是小说)举个例子,你刚到一个公司时,对他有多少认同感?    2战略失当:  上伐谋、中伐交,老曹信心膨胀到了极点,要伐江东。这个时候刘备克还有点兵呢,虽不多可相对于当时三方也不少了:曹军16-18万,孙3万,刘2万。如果当时,老曹只是稳定荆州,绝不漏出伐江东的迹象。那可就有好戏看了:刘备没有根据地,孙权不会给。那这两个得先打起来...(略)。    3兵源组成:曹操刚平定北方,手下的部队是多股势力的残兵加上他自己的嫡系融合在一起的,又刚收复了荆州部队,而他也并没有马上对部队进行整合,打仗时可就容易出现指挥混乱的问题了,而且各个势力间怎么会少得了你争我斗呢?    4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天气,多有生病现象,可老曹没及时处理,造成士气低迷。    5后方不稳,当老曹在长江大战时当时的北方可一点都不消停,这使得他不得不拿出些精力来防备北方。这样自己的力量经分散了。    6战术问题:老曹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又犯了一个极其蠢笨的错误。傻乎乎的要跟东吴在长江上决战(仅凭投降过来的水军!汉一个)。纯粹以己之短攻人之长。除了老曹信心爆棚,或说是根本没把那个将把他烧的痛不欲生的周郎看在眼里。自己有骑兵优势干吗不能任选一处过江,在陆地上和东吴大干一场呢?    老曹有个很可爱的地方:经常被实力明显比自己差好几个档次的对手大的头破血流,但对于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却很少失败。可能这又是一处“骄兵必败”的注解吧。     至于楼主说的“虎豹骑”,在历史上确实是精锐“百人将”,可问题是它一直也没有真正参战,所以说也不好判断其作战能力了。
  燕飞打败的啊。笨。
    作者:天行者_king 回复日期: 23:12:17   
    这一段历史不太熟,不过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诠释一下:    苻坚宽宏大量,如果是处于一个极其强盛的王朝,他将是一位受后人赞誉的优秀的政治家,然而,前秦本身仍不是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宽宏大量有时就会走向反面。    事实上,谢安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就算东晋失败了,他仍然可以做他的官,据说苻坚早就给他准备好了位置,只不过不打一仗就认输,似乎面子上过不去。    博弈论里有一个案例:当你要攻打一个岛中的城堡时,你的力量远胜于对手,如果你猛攻,必定可以攻下来,但伤亡将会非常惨重,即所谓“惨胜”,你的心里颇有不忍,派人去劝降,希望能不战而胜。然而对手也知道你的心理。他们将会顽强坚守,直到你心有不忍时,说不定会退军,这样对手就取得了胜利。这种情况下,你所采取的较好的对策,是要向对手表明,你坚决不会撤退,就算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把城堡攻下来,比如可以采取“破釜沉舟”的行动,向对方表明态度,这时,很可能只打了一阵子之后,对手看大势已去,举白旗投降了。    据说蒙古人攻城时,也往往采用此法:如果投降,一切好说,该跑马的照跑马,该赌狗照赌狗,原来是当官的,照样给你一个官当----当谁的官不是当呢?但如果遭遇抵抗,攻破城后将会屠城。他们也的确屠了不少城,结果后来不少城池望风而降。    呵呵,试想一下,如果苻坚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降官:“直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彭城谁放的刘邦一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