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的重量重量重,防御力又不是最高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赞扬

萨沙's Blog
字号:大 中 小
这三种坦克的外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自然,性能最好的是89式中型坦克,其次是波兰的,最差的就是张学良的法国垃圾。筹划,组织和第一批铁皮玩具再回到国民政府这边!相比糊里糊涂的奉军,国军高层却颇有一些有识之士。早在北伐之前,国军高层就曾经提出要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比较出名的二个人是后来的所谓中国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以及大名鼎鼎的中国军事理论大师蒋方震(蒋百里)。徐庭瑶是保定军校出身,本来是一个普通的陆军军官。因为作战勇敢,又颇为有远见卓识,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在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身为师长的徐庭瑶却遭遇了人生一次最重大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在西北军最初的铁甲武器制造的。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拥有一些铁甲列车,作为机动炮兵堡垒使用。此战,在冯玉祥的铁甲列车轰击下,徐庭瑶师伤亡 惨重,几乎要崩溃。而由于铁甲列车可以沿着铁路高速进退,又有着厚重的铁甲和强大的火炮机枪,徐庭瑶师追不上又靠不近,对它无可奈何。无奈之下,徐庭瑶一咬牙,下令在火车中山号上装了一个大铁钩,亲自上火车中山号用高速向铁甲车撞击。火车高速冲击期间,遭西北军的炮火击中翻覆出轨。徐庭瑶负重伤,好在性命无忧,师长由胡宗南代理。这一次重伤,对徐庭瑶刺激很大。铁甲列车不过只是安装了火炮和机枪的火车,却因为高度的机动性,防御力和火力,给普通步兵造成如此大的威胁。而1933年徐庭瑶升任中央军第17军军长,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这次作战中,日军出动一支数量很小的坦克部队助战。实战中,国军根本没有反坦克武器,只得依靠步兵手持手榴弹反坦克。结果在日军步坦协同下,国军伤亡极大。很多局部作战,国军伤亡都是日军数倍,连25师师长关麟征也负伤!此次的惨烈战斗,更让徐庭瑶意识到坦克部队的重要性。会战结束以后,他写信给蒋介石,心情沉重的说:中日战争今后无法避免,中国应把日寇当做做凶恶的头号敌人!要想在今后对日作战中大败日本,我军军备革命刻不容缓!现代化、 机械化是当今列强建军要旨,德国尤为突出,英、美、法正不懈努力中,而日本也已颇具规模。中国应大力创造条件,建设机械化部队,建立战车、通信、辎重专业事学校。蒋介石对徐的观点非常认可,派他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赴德、法、苏等国考察军事、交通,实则筹划建立装甲兵。期间,徐庭瑶学习了大量装甲兵的知识,回国后,撰成《机械化军备论》一书,并且组建了最初的装甲兵学校。此后徐庭瑶一心投入装甲部队的建设,并且连续撰写了20多篇文章,包括《机械化军备论》,《一元兵论》,《建设机械化部队各种先决问题》,《战车兵操典》,《战车军官必知》,《各兵种与战车系统纲要》等等。虽然这些并不是系统的理论著作,却都是非常现实的实用性。就这一点来说,作为武夫的徐庭瑶能够有这么多的研究成果,说明他花费了极大的精心。他为中国装甲兵呕心沥血,装甲兵之父当之无愧。至于蒋百里则是一个装甲兵理论大师。和徐庭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更系统性,更为具体的规划了装甲兵的方方面面。在当时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还在强调坦克首要任务是保护步兵的时候,他已经提出坦克务必独立组成机械化部队的概念。蒋百里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理论高手,在1935年访问法国回来以后,他就在1936年写文,断定法国采用落后的装甲兵战术,必将被德国装甲兵击溃。后来的法兰西战役,也证明了的判断。还写文,系统的阐述了装甲兵的各方面,并且指出装甲兵单独使用的重要性,建议中国编组一支由坦克和装甲车混编的装甲部队。蒋介石当时就考虑的意见,最终编组了装甲兵团(装甲兵一个团)。不过,还是这个装甲兵团非常不满。他认为装甲部队是以坦克为核心,而国军坦克过少,难以形成有效的突击力量,无法单独使用,不可能发挥什么大的作用。在1938年去世之前,抱着病体,给蒋介石陈文《大机动性部队变成要领》,建议将因为坦克不足而无法独立作战的国军坦克部队,改变为由大量机械化步兵为主,坦克作为支援的机械化部队。为什么这样建议,在于就国军现状来说,机械化部队更有实际意义,也有着远比单纯的装甲兵一个团强大十倍的战斗力。蒋介石认同这个观点,将只有坦克的装甲兵团同机械化步兵团混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师200师。这个200师后来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的功劳之一。可以说,终生没有带过兵,却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大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除了这两个人以外,其他还有不少人也对装甲兵有着特殊的兴趣,诸如蒋介石的心腹军官林蔚等人,就不多说了。只是当时一无钱,二无人,三连场地也没有,只得一步步的来,慢慢起步。随后军阀混战连连,中央军连最基本的军费开支都有严重问题。以徐庭瑶的17军25师为例,在长城会战同日寇开战之前已经停饷三个月,靠当地富户捐款才解决了吃饭问题,结果因为没钱买棉衣棉鞋,穿着单衣和草鞋在卧倒在长城一线的雪地里面和倭寇作战。穷到这个地步,创建昂贵的正规装甲兵自然也就是无从谈起了!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对装甲兵也特别感兴趣。从1930年开始他就不断参与装甲兵的组建工作,并且一直关注到抗战结束。甚至在1937年,蒋介石还提出考 虑建立一个装甲师的主张,只是因为无法获得组建一个师的坦克,最终只得退而求其次,组建了一个坦克和步兵掺杂的机械化师,也就是200师。不过,这就是后话了。在当年虽然各方面都非常困难,我们还是很早就购进了一批坦克。早在中原大战之前的1929年,由宋子文的财政部税警总团出面,以很低廉的价格 (平均每辆仅1000多英镑,后来中国从苏联购买的T-26已经算是很便宜,每辆也要2万多美元,美国M4谢尔曼坦克则要4万多美元)从英国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这批坦克就是中央军历史上,最初的装甲部队了!只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装甲车,甚至可以说是铁皮玩具。就性能来说,它与东北军的雷诺FT17坦克也有天壤之别。这种坦克是1925年卡登和洛伊德两人成功研制的单人坦克,由维克斯公司购买并且生产,引起世界各国的兴趣。随后1927年,因为1个坦克手显然不能完成驾驶,观察,射击,供弹的繁杂任务,该坦克扩充为2人,开始批量生产。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在当时叫做机枪运载车,这个名字倒是非常贴切。它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作为坦克使用,而是将机枪运到战场,然后或者固定不动作为机枪炮塔,或者由坦克手卸下机枪跟随步兵作战。所以它的机枪很容易卸下,这和其他坦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仅有2吨重,装备1挺7.9毫米水冷式马克西姆重机枪,装甲只有6到9毫米的厚度,只能抵御远距离射来的轻武器子弹。近距离作战时,坦克的很多部位连步枪子弹都难以抵挡。这种坦克没有炮塔,甚至没有顶盖.它的车长为2.46米,车宽为1.7米,车高为1.22米,还没有现在普通轿车大。因为体型太小,仅仅容纳2个人也相当拥挤,实际上基本没有实战的能力,仅能用于城市内维持治安,连野外追击土匪怕是也不能胜任!由于不堪使用,这种坦克作为轻型坦克很快就消亡了,最终改为所谓的装甲运输车。这种装甲运输车的性能倒是不错,可以搭载3个士兵,也可以携带大量弹药和物资,前后一共生产了8万辆,基本都装备英联邦军队。实际上,他起到的就是后来美国M113战场出租车或者悍马车的作用,仅仅负责运输,根本不能和敌人交战。这样一说,大家对这种坦克性能也就大概明白了!这24辆坦克编组为三个坦克分队和一个运输分队,归属税警总团使用,多用于缉私工作。由于性能极差,它连缉私工作也做不了,主要作为装甲训练。实际中国人拿到这批坦克的时候,也吃了一惊,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廉价。谈判的时候,英国佬声称这是仅仅生产2年的坦克,也应该算是崭新的二手货。实际使用的时候,却发现坦克保养的非常差劲,大半都有各种机械问题。而且英国人没有提供给我们足够的零件,一些坦克连续坏了几次就无法修复了。到了抗战前,这24辆坦克还能够开动的就只有18辆了。显然,英国奸商欺骗了中国人,这应该是使用多年的老古董,不知道哪个国家淘汰下来的玩意。那么与其将其花钱销毁,不如低价卖给中国人。所以说,自古便宜无好货,不但超市的商品是这样,军用武器也是这样!蒋介石对于这批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是很不满意的,他在第二年就好不给面子的严厉指责大舅子宋子文:前购坦克车皆为旧货,不能使用,多半已坏!!事变爆发,中央军第5军紧急赶赴上海支援19路军,中国当时唯一的这支坦克部队也想参战。不过,上海是所谓的城市战,敌我双方作战往往在200,300米甚至几十米之内。宋子文仔细研究以后认为,这种超轻型坦克如果到上海,怕是连日军近距离扫射的机枪也对付不了,一个手榴弹也可以炸伤。他只得下令把机枪拆下,由坦克手们组织一个战车机枪连。这也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的主要用处之一,倒是没什么稀奇。该连组成后于同年2月初开赴上海,守卫蕴藻滨阵地,防止日寇在此登陆,从侧面包围上海。2月8日,日寇果然以炮艇掩护,从这一线企图强行登陆,全连20余挺机枪一起猛烈开火,当即击毙击伤日军数十人。日寇听到这里有这么多机枪,判断是国军一个团的部队。他们没有敢于继续登陆,只是在次日用火炮猛烈炮击。双方对峙多日,这个连几次击溃日军小股部队的试探性进攻,直到奉命撤退离开上海为止。虽然坦克非常的烂,好在这批坦克毕竟起到了一定的训练作用。就像德军的坦克手多是在落后的1型坦克上完成训练,这24辆玩具坦克多多少少也为国军最初的装甲兵训练,起到一定的作用!后来蒋介石曾经试图让这批坦克,参加江西针对红军的剿匪作战,积累一些实战经验。遗憾的是赣南地形复杂,都是山地和山路,连公路都很少。这批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攻击力和防御力薄弱尚且其次,机动性也无法在这种山地作战,最终不了了之。-------------------国军装甲兵团和装甲学校的组建在坦克进入中国的同时,装甲兵学校也逐步建立。国民政府聘请的德国顾问们,早在30年代初期就开始就传授一些装甲兵的基本知识。到了1933年,应国民政府的要求,一批德国装甲兵军官来到南京的陆军大学任教,开始培养人才,比较著名的是德国顾问皮尔纳教授。他后来在装甲兵学校负责教授机械化部队之战斗、 战术及战防炮使用。这个时期,国内形势有所好转,军阀和红军都被接连击败,气息奄奄,政府也有了军事改革的机会。蒋介石多次亲自下令组建装甲兵和装甲学校,全力给予军费,装备,人员和场地的帮助,甚至亲自写信过问人员的优选情况。其实装甲兵的培养,在中国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美国军人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士兵去空降部队,差一些的去装甲兵部队,再差一些的去海军陆战队,剩下的去陆军。因为空降兵需要跳伞后,手持轻武器在危险的敌后作战,经常要面对敌人的重武器,所以需要最高的兵员素质。装甲兵也仅仅比空降部队差一些,他们需要学习驾驶,开炮,坦克的结构和维护,不但要有勇气,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当时国军装甲兵军官招收的要求高的惊人,只招收高中毕业生。当时中国人教育程度低,农村女性百分之九十五一字不识,剩下的大部分也只识几千个字而已,而农村男性识字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大部分也就是私塾学历(类似于小学高年级)。中国军人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大部分来自农民。因为这个原因,威名赫赫的黄埔军校也只要求有中学文化程度,但并不是高中,而是初中就可以。而红军中,只要识几个字,能写个条子,就可以在营团里面当文书,不用打仗,待遇也好一些。现在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自然有一定难度。所以整个抗战期间,装甲军官都存在人员的缺乏!好在对于普通装甲士兵要求并不算高,当事人回忆:大部分士兵是从西安、洛阳、成都、广州等城市招考的25岁以下、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充任,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南洋各地的华侨青年,其中有学生、工人、教师、技术员、工程师等,他们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应召参加了装甲兵团,为的是能尽一份力抗日杀敌救祖国。到 了1933年底,国军装甲兵学校准备工作基本完毕。1934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成立了辎重兵学校(离老萨外公家不远)。交通兵与辎重兵学校于日正式在南京的丁家桥成立(离老萨老房子不远,哈哈),这其实就是装甲兵学校的前身了。该校立即开始战车战术的教学,学校中有一个战车教导营,营长彭克定(黄埔四期生,林彪的同学,曾经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机械化战术)。而蒋介石于 1935年任命徐庭瑶,担任交通兵与辎重兵学校的校长,之前徐是中央军御林军74军的军长。由于蒋介石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徐庭瑶得以在全军中挑选他所需要的精兵强将。当年,他将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中央军25师副师长杜聿明收归麾下,担任学员队队长职务,实则计划让他成为装甲兵的主要指挥官!由于当时中国连生产大型汽车的能力也没有,自然无法生产坦克,随后国军又大力从国外购买坦克装甲车。1934年,蒋介石的姐夫孔祥熙奉命出访欧洲,蒋介石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购买先进的坦克装甲车。孔祥熙此行的收获不错,他陆续买来16辆6吨重的维克斯型坦克和另外16辆2.5吨重的维克斯水陆两用坦克。相比没有实战意义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这两种坦克才是有战斗力的。以6吨重维克斯型坦克为例,这种英国坦克是二战爆发之前,全世界最优秀的坦克之一。虽然英国陆军自己只购买了100多辆,它的仿造品却前后生产了1万2000辆。它的总体性能和法国雷诺FT17坦克性能非常接近,堪称当时的白黑双煞!相比起来,维克斯型坦克比雷诺FT17还要略高一筹!它的苏联山寨品,就是大名鼎鼎的T-26轻型坦克。中国购买的是M1930E型,这是英国维克斯公司的主要外销车型。该坦克装备1门47毫米坦克炮和1挺7.7毫米重机枪,而当时列强的坦克火炮大部分都是20毫米到37毫米,它的攻击力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错,可以有效击穿大部分野战工事,发射榴弹也可以杀伤大量敌人步兵。防御力上,装甲厚度13毫米,超过雷诺FT17,足以抵御任何距离的轻武器子弹和近处野山炮的炮弹破片攻击,不过,这个防御能力仍然不足以对抗反坦克炮的打击,也很难对付极近距离爆炸的大口径榴弹破片!实际上,没有一种轻型坦克有把握对付这两种威胁!机动性上也不错,最高时速每小时30公里,最大行程为160公里。显然,这种坦克相比当时日军装甲兵主力的89式中型坦克(仿造雷诺FT17坦克)毫不逊色,它的47毫米坦克炮在500米能够击穿25毫米钢板,还比89式坦克强出一大截!至于2.5吨重维克斯水陆两用坦克是M1931型号,它和6吨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安装火炮,只有一挺7.7毫米机枪。2.5吨的机动性上更强一些,最大时速高达65公里,最大行程也变为260公里,其他性能则差不多。有些朋友也许不明白,觉得为什么要购买这种性能明显低于6吨的两栖坦克?其实还是一个作战区域的问题。直到今天,坦克的作战区域还是受到很多限制,一些战场不能使用坦克。比如朝鲜战争初期,南韩对于北朝鲜的装甲部队袭击毫无准备,被打的一塌糊涂,为什么呢?因为朝鲜多山,几十公里范围内往往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可以通行,这是不适合坦克作战的地形,所以南韩和美国人都认为北朝鲜不可能使用坦克,所以毫无准备。后来志愿军发动第一二次战役,击溃了南韩和美军。当时美军大量坦克其实并没有被击毁击伤,只是因为志愿军破坏了唯一的公路而无法撤退,被迫将全新的坦克放弃。越南战争期间,面对越南的丛林,拥有世界第二大规模坦克部队的美国,也基本没有使用坦克作战。反例则是车臣战争中,俄军擅自使用装甲部队深入格罗兹尼等城市作战,瞬间遭受惨重伤亡。1995 年2 月22 日,俄军机关报《红星报》报道,1995年2月初参加车臣作战行动的2221辆坦克装甲车辆就永久损失了损失了225辆,其中包括62辆坦克。不过西方认为,俄罗斯大大隐瞒了损失,实际上俄军被击毁击伤的坦克装甲车,至少占总数的近一半。以最先攻入格罗兹尼的131摩托化旅为例,全旅的26辆坦克损失20辆,120辆装甲车损失102辆,基本全军覆没。&而中国的地形复杂,以老萨的老家,也就是当年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到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 这一线来说。几乎每前进1,2公里就会遭遇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塘,甚至大型湖泊。虽然这一线也有不少桥梁,多为只能通过卡车的简易桥梁,难以承受3吨以上的重量。所以,普通的坦克在这里可谓寸步难行!而这种维克斯两栖坦克则不会,它可以有效在河流湖泊中浮渡,水中行驶时不是用履带划水,而是使用一个螺旋桨,所以速度很快,为每小时10公里。正是因为2.5吨重维克斯水陆两用坦克,可以在河流和湖泊中随意穿梭,显然孔祥熙才购买这种两栖坦克的。在中国南方有很多地方,恐怕只适合两栖坦克作战。老萨附注: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近邻越南人的观念也是类似,北越一向非常重视两栖坦克的使用。这也许是越南很多地方的地形,同江南水网稻田弥补的地形非常相似吧。早在1958年北越)组建其第一支坦克部队第202坦克团不久,就希望苏联方面改进能够提供一些PT- 76水陆两柄坦克。1962年,越南人民军装备的PT-76水陆两栖坦克在老挝北部战场首次亮相,并在5年后(1967年)攻打兰维镇美军后勤基地的战斗 中一战成名。此战,北越第202坦克团动用了9辆PT-76水陆两栖坦克。北越军队第二次大规模动用其PT-76水陆两栖坦克群,则是在1968年1月底围攻溪山的战斗中,当时越南人民军指挥部投入了第202坦克团对守卫溪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包围,并抽调16辆PT-76进攻老村高地。尽管在1975年,北越军队驾驶T-54主战坦克冲入西贡总统府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成为那场战争不可磨灭的画面之一,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 在越南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PT-76坦克这种水陆坦克却是北越装甲部队最曾遍使用的作战装备。事实上,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北越装甲部队由最初的1个坦 克团,扩充到1974年时的9个,而在其装备的近500辆各型坦克中,近--半是苏联提供的PT-76。19日,第1连出动主力协同87师522团,攻入虹口租界。此时日军以租界核心建筑为防御中心,修建了永久性防御工事,一线安置平射炮,二线就是各种野炮和重炮,三线还有军舰上的重炮。只要一发现国军目标,各种炮弹立即如雨点一 般砸过来。日军还利用一些建筑的房顶,设置了机枪阵地和平射炮阵地,到处都是交叉火力,国军进攻部队无时无刻都有危险。在这种威胁下,第1连6辆坦克冒着可怕的炮火,毫不犹豫的掩护向日军租界冲锋。一路上使用47毫米反坦克炮抵近炮击,将日军工事和机枪阵地一个个摧毁。由于坦克目标很大,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武器都向他们发射。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回忆,日军机枪子弹密集射向国军坦克,打到装甲上发出当当当如炒豆一般的响声。激战中,郑绍俞少校的坐车一马当先,连续击毁日军多个碉堡后,被日军平射炮在近距离击中,顿时车毁人亡。这是国军装甲兵部队牺牲的第一个军官,当时郑绍俞少校刚刚结婚还不到3个月!另外也有几辆坦克被击伤!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当天的战斗却有很大战果,国军一举占领草场和虹镇这两个重要据点。当晚又协同赶到的36师先后部队,一举又突进日本租界1公里多。战斗中,国军装甲兵认为步兵基本没有和坦克的协同作战。大家都知道,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脆弱的,张学良雷诺坦克的惨剧就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在城市中,步兵务必掩护坦克对付敌人的反坦克步兵,还需要帮助坦克进行侦查,发现敌人重型坦克武器。可是,由于国军战前除了极少演习以外,各部根本没有步坦协同的训练,实战中步兵根本不知道怎么掩护坦克。甚至第1连连长郑绍俞少校让522团出动一个营时刻掩护自己,该营的营长却奇怪的反问:你们坦克不是有装甲吗?为什么还要我们掩护?21日,战况更为恶化。日军增援的数万大军就要赶到,但以汇山码头为核心的日军工事还是没有攻陷!陈诚破釜沉舟,下令刚刚赶到上海的精锐德械36师,连夜发动对汇山码头的进攻,由装甲第1连负责掩护。此战从晚上10点开始,战斗惨烈到无比的地步。36师以216团一支500人的敢死队冲锋在前,在营长刘宏深少校指挥下,集中全师的火炮和坦克部队为其开辟道路。该部敢死队经过血战,一举冲入汇山码头。坦克1连剩余还能开动的5辆坦克,冲锋在步兵之前,以仅仅13毫米的正面装甲面对日军203毫米口径舰炮。而日军在汇山码头一线的防御,比其他地方都要厉害的多。不仅仅日军数十艘军舰就在近在咫尺的黄浦江上,随时可以支援,此时已经对城市战有些经验的日军,也利用被炸毁的建筑物,设置机枪和平射炮阵地,出乎意料的奇袭进攻国军。激战中,跟随第1连一同前进的步兵1个营,在日军强力火力打击下,伤亡殆尽,营长也殉国。第1连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孤军深入的情况!由于没有步兵掩护,期间日军从街道两边的残垣断壁中用平射炮炮击,导致国军多辆坦克被击毁击伤。余 下坦克以火力压制日寇的反坦克炮,加速咬牙冲到汇山码头附近,掩护同时冲上去的216团一部冲锋。该团在坦克的掩护下,一度冲入汇山码头核心工事。一部近 百名日军见抵抗不住国军坦克的冲击,惊恐之下居然扔掉武器,跳水游到英国租界躲避,全部被英军缴械。不过国军后续部队却因为日军火力拦截攻不上来,而日军 黄浦江上的舰队也开始密集轰击汇山码头的国军。1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炮弹如雨点一般砸过来,整个汇山码头被炮火覆盖!最终1连冲上去的5辆坦克,全部被击毁击伤,一辆坦克的装甲被打出拳头大的洞,残余坦克被迫后撤。而参战的216团副团长殉国,团长身中5枪负重伤,侥幸没死。在此次战斗中,1辆维克斯坦克在汇山码头被火炮击中传动系统,履带脱落,无法移动!按照一般军事常识,这辆坦克的装甲兵显然应该弃车逃走了。不过因为当时国军步兵正在冲锋,这辆坦克的装甲兵为了给步兵火力支援,居然咬牙不撤,继续猛烈开炮射击。结果,这辆坦克很快被日军军舰盯上,一顿重炮轰击,最终全车发生大爆炸,该车的射击才停止。中国最早的这批装甲兵,没有丢中国人的脸!只是汇山码头最终没有攻陷,日军援军已经赶到,并且陆续增兵到30万,国军只得转为防御。对于国军来说,坦克是进攻的武器,既然转入防御,就没必要使用坦克,国军可怜的坦克部队在参加了随后多次作战后,撤出了上海。淞沪会战中,国军参战的虽然只有1个连16辆坦克,但损失是非常大的。其中3辆坦克全毁,另外有8辆坦克受伤,其中一半是难以短时间修复的重伤。参战的装甲兵伤亡超过百分之六十,可谓非常惨重。&此战参战的国军装甲部队,共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17辆,总体战果比损失大,还算可以。只是日军毕竟有1000多辆坦克的家底,我们只有89辆,这种损失日军承受得起,我们承受不起!------------------------上图是第1连的6吨维克斯轻型坦克,紧急赶赴上海的照片。下图则是被当场击毙。浜野嘉树在日本名气很大,他的死讯被日军掩盖了很久,1年以后才公诸于世,将他树立成日本新闻记者的偶像,并且整理他遗留的文字和照片,出版了一本书,叫做《照相的战士 C 浜野嘉树》!完成任务后,第3连奉命撤退回南京,但撤退途中1辆坦克在田梗转弯时主导轮出了故障。由于当时日军四处空袭,坦克停留不动太危险,而附近国军步兵都在激战,也不能帮助拖运坦克。所以第3连其他坦克仍然返回南京,而修理工在日军飞机俯冲轰炸下,紧急将车抢修好,开回南京。当天,淳化镇的第3排也回到南京。此次南京保卫战已经激烈打响,日军以10万之众猛扑南京,国军以8万残破的国军(其中3万新兵)誓死抵抗,战况惨烈。这时南京外围战越打越烈。何嘉兆和两个排长商议决定,将战车后撤到麒麟门待机阵地。郭、蒋二排长叫何嘉兆马上进城请示。何回忆:我在上海路一幢小洋房内找到了刘介辉(副营长),他正在烤火喝茶。我向他报告后,他同意撤到南京近郊的麒麟门附近待命。我立即开车返回,车抵中山门时,守城门的排长令我停车,并告知:“马上要在公路上埋设地雷,你们战车要迅速撤回城里。”我又开车飞快折回请示,只见炉火正旺,茶水还在冒气,就是找不到刘介辉。怎么办?时间不等人!我又快速返回中山门说明情况,得到教导总队工兵指挥官同意,限我们战炮分队在深夜一时前,必须撤回城里。我们连就这样撤回城里丁家桥交辎学校内。12月8日起,日军杀到南京城下,开始向南京多处城廓阵地进攻,南京城郊已被日军三面围攻中。除背靠长江的挹江门外,其他城门均紧闭,并以多层沙袋加固工事,各守城部队均严阵以待。12月9日,南京卫戍司令部命令:派坦克2辆在卫戍司令部附近加强警卫,并派摩托车在主要街道巡逻。其余三排坦克分别在明故宫机场、中华门内和交通部待命。全连部署完毕,已是午夜了。12月10日,日军进攻达到高潮,除挹江门外,南京城周围枪炮声整天不停,战斗异常激烈。一部日军从光华门外层沙袋缺口爬入,教导总队一部发起反击,但日军非常顽强,国军步兵久攻不克。第3连的5辆1型坦克立即赶到扫射,抵近扫射日军,将他们全部打死,缺口也被堵上。12月11日,1型坦克四处增援,像救火队一样,维持已经千疮百孔的阵地。12月12日,日军实际已经攻破南京城,坦克3连奉命立即撤退。何嘉兆回忆当时撤退的可怕场面:十二日黄昏,我去三条巷第一五六师师部向李江师长请示时,他正给教导总队桂永清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他满面怒容,将电话机用力一摔,边骂边对我说:“老弟,完了!战车不用了,你们开回去吧!”我又去通知战三排郭上岩排长从中华门撤回交通部待命。 这时通向挹江门的马路上,挤满了警察、伤兵和零散部队,准备向下关撤退。卫戍司令部已是人去楼空,纸屑满地。我们鉴于情况紧急,遂决定立即撤到下关。出挹江门时,遭到第三十六师守城门士兵鸣枪阻止。在张营附指挥下,我们开车冲出了挹江门。后面的人群也随车队冲出了城门。坦克三排被阻在中华门的最后一辆战车, 也随人群后面,从被挤倒踩死的人身上通过冲出挹江门。&此时已经有多辆坦克先后损坏,还有几辆坦克在城内协同步兵进行巷战。剩余共10辆1型坦克赶到了长江边,却没有能够撤退过长江。此次南京保卫战中,最高指挥官唐生智极为荒唐,对于撤退几乎没有指挥和完整计划,导致船只严重不足。最后在长江边等待渡江的国军步兵官兵,只有一半最终渡过长江,其中还有很多是自己做木筏,竹筏,或者借助各种漂浮物过去的。人尚且如此,何谈数吨重的坦克呢?装甲兵团步兵炮教导队第二营军需刘树芄回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我随战车连撤至下关江边,码头右侧已经堆了很多战车连的五加仑汽油桶,以及战车连的其它辎重,因为都是克罗米领章(装甲兵团领章),大家自然地会合在一块。有位排长告诉我,“正在交涉轮渡”。因当时我的军级最高,大家都愿听我指挥。晚上九点多钟,下关已有数十处着火,我们只好集中到江岸码头附近。这时,一艘小火轮拖着一批木帆船向码头靠拢。我们即刻交涉,拦住了这批木船,并将木船两只一排用跳板连起来,准备把战车开上去运送过江。可是因为两船连结得不牢固,船的吨位又小,战车才开上跳板,船就倾倒了。反复多次,仍无效果。战车不能上,改装汽车也不行,时间已是深 夜十二点,小火轮催着开船,我只好集合汽车驾驶兵商量,如何处理这批战车和汽车。有的主张将汽车全部炸毁,有的主张把手榴弹装在马达下面,只要一踩马达, 便可爆炸。经商量,决定采用后一种办法。布置妥当后,人员即全部上船。正要开船的时候,有两个驾驶兵和两个坦克兵对我说:“我们四人决计留在这里 打日本鬼子。”我说:“上面给我们的命令是去浦镇后方。”“不!我们是打日本鬼子的,敌人已经到了面前,应该打了再说。”驾驶兵坚持说。同时两位坦克兵也 说:“我们的战车上还有武器,与其破坏,不如和日本鬼子干一场。”“你们排长呢?你去请示你们排长一下,我不能作主。”我想劝他们随队行动。两个司机有些 不耐烦了,便说:“我们自己负责,我们走了。”我急忙说:“好吧,你们选好武器,带足弹药,主要任务是尽快破坏车辆。”并告知军需上士发给十天伙食。他们接了钱,带上两枝驳壳枪,跳下船消失在黑幕中。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这4个人,他们应该都是在南京城内壮烈殉国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装甲兵团已经损失了两个战车连,仅剩一个第2连还保存着完整的16辆2.5吨维克斯两栖坦克。国军装甲第3连的1型坦克,在南京保卫战中毙伤日军500多人,很大程度上支援了防御的国军步兵。总体来说,战绩虽然不能说的上很出色,也算还可以了。只是显然像杜聿明说的那样,留下可以横渡长江的2.5吨维克斯坦克更为实际。如果是这样,恐怕就不至于在最后的大撤退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船只,被迫将1型坦克都炸毁了。看起来,当时国军高层对于坦克的性能并不了解!遗憾的是,这些不懂的人,却有决策的权力。-----------------发动机被炸毁以后,丢弃在长江江边的1型坦克。日军在南京保卫战中缴获了多辆1型坦克,并且饶有兴趣的拍了多张照片,以显示他们辉煌的“胜利”。实际上这些坦克都已经自毁,不能再使用!进攻还是进攻--兰封会战这两战结束后,由于损失太大,随后的徐州会战中,装甲兵团无力参战。装甲兵团仅仅将下属的反坦克炮部队,全部赶到台儿庄一线,一举击毁了日军坦克装甲车三十多辆,击伤的就更多了,还摧毁了大量的日军卡车,给日军以重创。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也算意外的收获吧!另外的记载就是,国军装甲侦察营的sdkfz 221装甲车也参加了徐州会战,作为侦察部队使用。期间和日寇步兵有过几次交手,sdkfz 222装甲车略有损失,但都是轻伤,毙伤日寇数十人。自然,这点战绩算不了什么!由于装甲兵团实力几乎消耗殆尽,国民政府向德国提出继续提供120辆2型坦克的订单,并且希望额外购买当时最先进的3型中型坦克15辆(安装37毫米火炮,是苏德战争初期中期德军主要的中型坦克,不过当时德军也就刚生产了几十辆),以利用这些坦克重新组建一二个坦克团!只是,当时中德关系已经陷入僵局,连德国顾问团都陆续撤走了,最终这批订单不了了之。德国人仅仅顶住日本方面压力,卖给中国人18辆sdkfz 222装甲车。这18辆sdkfz 222装甲车比之前的sdkfz 221装甲车要强一些,它安装了1门20毫米机关炮,具有一定反装甲和反工事的能力。可惜他还是轮式结构,越野能力较弱,至少在中国很难和坦克协同作战了!国民政府无奈,只得继续向意大利政府追加购买了72辆CV-33超轻型坦克(加上之前购买的20辆,一共92辆)和12辆维克斯6吨坦克。CV-33超轻型坦克数量虽然不少,不过实际它是重型装甲车,就武器上来说,还不如德国人刚刚卖给我们的18辆sdkfz 222装甲车!这种意大利坦克显然不可能和日军坦克对抗,也无法起到强力支援步兵的作用,只是略胜于无了。好在此时又有重大的转机!抗战爆发后没有多久,中国和苏联就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根据条约,中国从苏联购买T-26轻型坦克82辆。这82辆T-26轻型坦克如大旱后的甘霖,给中国装甲部队打了一针最及时的强心剂。T-26轻型坦克是整个抗战,国军拥有的最好的坦克,即使后来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同他也就是伯仲之间而已。整个国军的抗战中,唯一能够超越T-26轻型坦克,怕是只有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了。可是谢尔曼毕竟是中型坦克,T-26是轻型坦克,两种坦克没有可比性。其实,T-26轻型坦克也是6吨维克斯坦克的苏联山寨品,苏联人做了一些实用性的改进!它的主要性能同维克斯坦克大同小异,综合性能却强于维克斯轻型坦克。中国得到的T-26是两种型号:T-26B 1933年后期型,以及T-26B 1937年型,都属于当时比较好的型号。该型号最大的特点主炮的炮盾上方装有两个探照灯,提高了夜战能力,而且每辆坦克都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当时维克斯坦克除了连长坐车以外,没有无线电,互相联系主要靠旗语),这些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T-26轻型坦克被承认二战最成功的轻型坦克之一,苏联生产了1万2000辆之多,一直使用到苏德战争结束。苏联卖给我的价格是,连同无线电设备,坦克单价为2万1302美元,总价174万6764美元,购买预备发动机、零件及修理车,又花费37万4076美元。自然这个价格不算便宜,我们之前购买的德国1型坦克只有二三千美元,1辆T-34中型坦克也不过3万多美元,日本97式中型坦克也不过1万多美元。只是人家老毛子肯买给你就不错了,摆明了敲竹杠你又能怎么样?况且价格也不是太离谱,坦克性能又很不错,所以总体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合算的!在这批苏制坦克和意大利装甲车的基础上,国军基本重建了坦克部队。这次不是单独的装甲兵团了,而是和步兵一同组成了中国唯一一个机械化师,200师。师配属一个装甲兵团,装备残存的维克斯坦克和新购买的苏制意大利制坦克!根据杜聿明回忆,苏联人还卖给我们4辆BT-5快速坦克。这种坦克和T-26性能几乎一致,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克里斯迪式承载系统。所谓克里斯迪式承载系统,也就是轮式履带两用结构,在公路上可以使用轮胎,在野外则可以使用履带。使用轮胎时,该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高达86公里,比当时大部分汽车都要快,所以叫做快速坦克。不过随后苏联人发现,由于本国公路情况极差,履带式坦克尚且行进困难,轮式结构对于坦克基本无用。而且这种双重结构使得坦克结构非常复杂,容易损坏,后续坦克就不再采用这种结构。不过BT系列坦克仍然参加了从西班牙内战,诺门罕战役到苏德战争,出兵东北攻击关东军的几乎战役,该坦克在1941年才完全停产!自然,BT-5快速坦克数量太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坦克以外,苏联人还出口给我们50多辆BA系列装甲车!这些装甲车都是轮式结构,性能平平,尤其越野性能低下,唯一优势在于它们的火力都比较强大,装备37毫米到45毫米坦克炮,比德国卖给我们的装甲车要厉害的多!200师的编制非常先进,可谓当时仅次于的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该师下辖1个装甲兵团,装甲兵团下辖4个坦克营,每个营下辖三个坦克连,每个连装备苏制T-26坦克或者维克斯坦克7辆,还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5辆,共12辆!大家也许还记得,最初还有个第2连装备着2.5吨维克斯两栖坦克。到了这个时候,这种坦克已经明显落后,很难在战场中生存。徐庭瑶下令将它从一线除役,同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一样,移交给交辎学校供训练用。200师的师长还是杜聿明,而参加了南京血战,在南京城破时仍然在城内坚持作战,最终九死一生逃出城来的邱清泉和廖耀湘,则分别被任命为200师副师长,师参谋长。邱清泉是留学德国的高材生,廖耀湘是留学法国的高材生,都是当时中国的经营,后来二人也都成为兵团司令!至于装甲兵学校也搬迁和改名了!1938年7月,陆军交辎学校更名为陆军机械化学校,搬迁到广西!1940年9月迁至湖南洪江,1944年6月迁至四川潼南!随后的南昌战役,国军装甲部队也试图参加,但是由于战局恶化太快,南昌附近连日大降暴雨,最红没有来得及赶上。当事人回忆:1938年9月初,部队技术训练结束不久,我们便乘火车到武汉,说要开到陕西去保卫西安。可是火车在武汉车站停了几天,又回到了湘潭原地。过了约一个星期,南昌告急。我们战车营奉命由湘潭东进,因无铁路,用履带行军,行动缓慢,连夜赶行约400公里,当进抵赣西的上高一带时,南昌已失守。南昌反击战中,也有坦克配合步兵大举进攻的战例。不过南昌一带地形也不适合坦克使用,少量坦克怕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战绩小到没有正式的记载,算不了什么!就机械化200师来说,杜聿明很快升任第5军军长,200师师长由戴安澜接任。而200师也很快跟随第5军,参加了惨烈的桂北昆仑关战役!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拉瑞亚最高防御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