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生化危机有可能发生吗,时间发生先后是怎样的

找回属于他们的舞台!盘点历代生化危机中的BOSS
20:33:08&&&&编辑:神秘熊猫王&&浏览量:加载中...&&
【游侠导读】生化危机伴随着我一路成长,大家在感叹克里斯,吉尔成为大叔大婶,瑞贝卡,克莱尔成为阿姨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在一点点长大成人,当我们万千生化迷们无限追捧这些正派主角们时,你们是否忘记了其实还有无数大小反派BOSS们也曾经陪伴我们有过青春。
  这些BOSS有的恶心,有的恐怖,有的让我们曾经恨的牙疼,有的不想让我们再想起,而他们也是病毒的受害者,是他们成就了现在光芒四射的主角。但是又有谁同情过他们?那么就让我来为他们找回属于他们的舞台吧。
  1:丽莎.特雷沃
  这位BOSS是我在生化所有BOSS中最为同情的一位,在生化危机1复刻版里出现的一位女BOSS,丽莎是著名建筑设计师乔治.特雷沃的女儿。正是她的父亲为奥兹威尔.E斯宾塞设计建造了洋馆。而后为了杀人灭口老头以邀请他们一家三口来洋馆聚餐为名将丽莎一家诱骗到了洋馆,而等待他们的却是T病毒人体实验台。老头先后命人将T病毒变异毒株植入到了丽莎和她母亲体内,丽莎的妈妈因为无法和病毒共融而遭到废弃处理,恰巧丽莎与病毒共融良好而被公司视为重要的实验对象。
  就这样可怜的丽莎活活被安布雷拉公司当做实验体折磨了整整26年,在她的体内被注射过大量病毒,导致她身体异形化,后来威廉铂金又用她作为Ne-a寄生体实验体,即后来3代复仇女神体内的寄生物,不料丽莎将寄生物全部吞噬,从而使威廉在她体内发现了G病毒的雏形。在吞噬寄生物后使丽莎渐渐恢复了一点意识,凭着这点意识她疯狂的寻找妈妈,使她专攻击女性工作人员,撕下她们的脸皮贴在自己头上,丽莎认为这样就不会忘记妈妈的样子。双手被拷住的丽莎在游戏中非常恐怖,而且攻击力超强,通常一下就能废了你。最蛋疼的是因为剧情你还不能杀死她。后来进入洋馆的巴瑞和吉尔打开了棺木的机关,发现了丽莎的母亲,丽莎的妈妈也被她之前撕下了脸皮,在丽莎确认无误后,丽莎无法承受巨大的背痛和自责抱着妈妈的头骨跳下了悬崖,结束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级别:A级BOSS
  威胁指数:★★★★
  弱点:腿部和后背
  武器推荐:散弹枪,麦林
  2:斧子男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依次送上生化系列GANK三人组之斧子男!顾名思义,为什么叫GANK三人组呢?因其自身具备超强的压迫感和凶残的一击毙命能力而得名。在游戏1-1里克叔和谢娃被困在村落的民房内与僵尸苦战等待柯克的救援,这时斧子哥来了,一登场就为克叔劈开了一面墙,从而使二人可以从狭小的民房中转移到外面相对空旷的地方战斗,斧子男有三招第一他的绝招从正面对准你180度直劈!老手难度劈中直接挂掉,初次玩生5的骚年们要注意了他的第二招!抡起斧子横向180度来回抡,这招由于攻击范围广离他稍近就会被抡中,骚年们往往把握不准距离而中招!第三招则是把近身的敌人一把揪起来,这时就要靠你搭档来救你了。其实斧子男很好对付,首先要求玩家要有精准的枪法,一定要打他的麻袋头,他就会出现长时间的硬直,此时抓紧跑到他跟前按QTE体术狠揍之!被揍之后他还会咳嗽两声。他死后会得到一只价值5000块的黄金戒指。现在每当本作重温生5时一开头不杀死他我都没心情继续下去。
  级别:D级BOSS
  威胁指数:★★
  武器推荐:手雷,手枪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div class="new_ds" id="No_
扫描关注游侠网
热门资讯排行
精品手机游戏
热门游戏专题
赛车竞速RAC(英文)
动作游戏ACT(英文)
角色扮演RPG(中文)
小游戏在线玩历年生化名词解释汇总73-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历年生化名词解释汇总73-2
6.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反应不是脂肪酸β-氧;7.脂肪酸合成酶: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在;9氮平衡:(nitrogenequilibriu;10脂质体(liposome)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13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14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可分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15光合作用(Phot
6.脂肪酸合成:脂肪酸的合成反应不是脂肪酸β-氧化的逆过程,合成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外的胞质中,虽然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组织,但是哺乳动物脂肪酸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使脂肪酸碳链延长的酶体系也存在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 7. 脂肪酸合成酶: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酶系统,在低等生物中,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种由1分子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和7种酶单体所构成的多酶复合体;但在高等动物中,则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功能酶,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都含有一ACP结构域。在脂肪酸合成酶中,底物和中间产物分子在各个功能结构域(可以位于同一酶分子,也可以位于不同酶分子)中传递直到完成脂肪酸的整个合成过程。 8氨基酸代谢池:(amino acid matabolic pool) 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参与代谢。 9氮平衡:(nitrogen equilibrium,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测定每时摄入氮的量和排除氮的量,并比较两者的比例关系,以及体内组织蛋白代谢状况的实验称为氮平衡,包括氮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和氮的负平衡三种情况.。 10脂质体(liposome)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 11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讲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如果饮食中经常缺少上述氨基酸,可影响健康。它对婴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12必需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日必须由食物供给,故称必须脂肪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必需的。亚油酸(属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 13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它的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机能)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在体内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维生素本质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外界供给。 14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广义是指引起液体相互关联的物质,但狭义即现在一般是把动物体内的固定部位(一般在内分泌腺内)产生的而不经导管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输送到体内各处使某些特定组织活动发生一定变化的化学物质,总称激素。 可分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昆虫前胸腺激素的蜕皮素属甾类化合物系统,而咽侧体的保幼激素是链状碳氢化合物。此外,从海星的放射神经中抽出的海星生殖巢刺激物质是核苷酸。 1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 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16呼吸电子呼吸:(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的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的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的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子氧。 17TCA:(tricarboxylic acid cycle)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 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 Krebs循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18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phosphate pathway 己糖磷酸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葡糖酸磷酸支(phosphogluconate shunt) 葡萄糖在动物组织中降解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循环过程中,磷酸己糖先氧化脱羧形成磷酸戊糖及NADPH,磷酸戊糖又可重排转变为多种磷酸糖酯;NADPH则参与脂质等的合成,磷酸戊糖是核糖来源,参与核苷酸等合成 19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 从最原始的原料合成生物分子的反应过程。 20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 又称再利用途径,再生途径.适应于生物体的需要,将已分解的生物体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利用,再次进行该物质的生物合成的一个途径。 1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nbrance protein)l或称外围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是一种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自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2内在膜蛋白(又称integral protein 整合蛋白 )、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 3.泛素(ubiquitin)又称遍在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留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 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 4钙调蛋白具有调节代谢功能的钙结合蛋白。分子量1.7万,由148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与钙离子结合后,其构象由非活性状态转变成活性状态。它广泛参与细胞中酶和功能蛋白的活性调节。 5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α2β2的形态。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 6胶原蛋白collagen: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的纤维性蛋白质,人体蛋白质中有三分之一是6 胶原蛋白。 7角蛋白(keratin):由处于α-螺旋或β-折叠构象的平行的多肽链组成不溶于水的起着保护或结构作用蛋白质。出现在表皮细胞中,在人类上皮细胞中有20多种不同的角蛋白,分为α和β两类。β角蛋白又称胞质角蛋白(cyto-keratin),分布于体表、体腔的上皮细胞中。α角蛋白为头发、指甲等坚韧结构所具有。 8.G蛋白(G Protein):指鸟苷酸结合蛋白。它含有一个鸟苷酸结合结构域,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激活状态下的G蛋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AC系统)产生第二信使cAMP,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生物学效应。为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 9.cAMP(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腺苷-3',5'-环化一磷酸”的简称. 一种环状核苷酸,简写为cAMP,是由三磷酸腺苷(ATP)脱掉两个磷酸缩合而成的。以微量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中。是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10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作为一类环化核 苷酸,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可被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蛋白激酶活化,进而将胞外信号转导至细胞核。 11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 ): 又称蛋白质磷酸化酶(protein phosphakinase)。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它能把腺苷三磷酸(ATP)上的γ-磷酸转移到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磷酸化反应是发生在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上。 12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指DNA在紫外260NM处吸光值增加的现象,增色效应与DNA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观察DNA是否发生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DNA分子之所以具有紫外吸收是因为DNA分子中存在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而变性会使在DNA双螺旋内侧的碱基暴露,因此其吸光值更高。 13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 14红移现象red shift):光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可能由于三种效应被拉伸而使波长变长。因为红光的波长比蓝光的长,所以这种拉伸对光学波段光谱特征的影响是将它们移向光谱的红端, 15蓝移现象:(blue shift)也称蓝位移,与红移相对。在光化学中,蓝移也非正式地指浅色效应。
16酶活性:enzyme activity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酶活性单位可用来表示酶活力的大小。 17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如FMN、CoQ和各种细胞色素等,分子氧是电子传递链中最后的电子受体。 1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从一个底物传递给分子氧的氧化与酶催化的由ADP和Pi生成ATP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磷酸化作用是和氧化过程的电子传递紧密相关的。 19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是指由酶催化进行的A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形成。是产生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不同的ATP的体系。在生物体内广泛进行,不需要生物膜参加,不需要光和氧,为厌氧条件下 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20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是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该处“细胞”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但并非所有这些细胞都能运行完整的光呼吸)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光呼吸约抵消30%的光合作用。 21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解偶联剂为离子载体或通道,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因而无ATP生成,使氧化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发。如质子载体2,4-二硝基苯酚(DNP)。 22P\\O值:每消耗一分子氧,所生成的ATP数。 23电子传递抑制剂depressor:凡是能够阻断电子传递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其作用是阻断电子在NADH- Q还原酶内的传递,所以阻断了电子由NADH向CoQ的传递 24酶比活力: (Specific Activity)是酶纯度的量度,即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蛋白质来表示.一 般来说,酶的比活力越高,酶越纯。为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表示。酶的比活力在酶学研究中用来衡量酶的纯度,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利用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5能荷调节:也称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过调节ATP、ADP、AMP两者或三者之间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的作用。
26酶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酶分子中能够直接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部位。一般认为活性中心主要由两个功能部位组成:第一个是结合部位,酶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第二个是催化部位,底物的键在此被打断或形成新的键从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组成功能部位的是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而是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对于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的某一部分结构也是功能部位的组成部分。活性中心必需的基团有:组氨酸的咪唑基、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侧链羧基和丝氨酸的羟基。 1.单糖monosaccharide:一般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 基酮。最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 基丙酮。单糖是构成各种糖分子的基本单位,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型。 2.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多糖不是一种纯粹的化学物质,而是聚合程度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多糖类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和变旋现象 3同多糖:由相同的单糖组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4.杂多糖:以几种的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如阿拉伯胶是由戊糖和半乳糖等组成。 5.寡糖( oligosaccharide )又称低聚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指2-10个)单糖单位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糖分子。寡糖经水解后,每个分子产生为数较少的单糖,寡糖与多糖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7 6.糖蛋白(glycoprotein):是分支的寡糖链与多肽链共价相连所构成的复合糖,主链较短,在大多数情况下,糖的含量小于蛋白质。同时,糖蛋白还是一种结合蛋白质,糖蛋白是由短的寡糖链与蛋白质共价相连构成的分子。
7.脂蛋白lipoproteins: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脂蛋白中脂质与蛋白质之间没有共价键结合,多数是通过脂质的非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以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通常用溶解特性、离心沉降行为和化学组成来鉴定脂蛋白的特性。 8固氮铁氧还蛋白:。固氮酶的组分之一。由两个相同亚基(分子量30 000)组成的二聚体。根瘤菌铁蛋白都不含色氨酸,都含有一个[4Fe-4S]原子簇。 9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由一条多肽结合1个辅基组成的酶类,结合的辅基可以是FAD或FMN,它们是维生素B2的衍生物,每个辅基能够接受和提供两个质子和电子。 10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是一种引导蛋白质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当蛋白质折叠时,它们能保护蛋白质分子免受其它蛋白质的干扰。很多分子伴侣属于热休克蛋白(例如HSP-60),它们在细胞受热时大量合成。热激可导致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增加错误折叠的几率,因此在受到热刺激时,细胞中的蛋白质需要更多热休克蛋白的帮助。 11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 protein:结构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是在进化过程中,来自共同的祖先蛋白质,但以后发散进化成为结构类似,而功能差异较大的蛋白质。另一种可能是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由不同的祖先收敛进化为结构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 12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翻译后经修饰生成的多分子形式不在同工酶之列。 13抗体酶: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酶或催化抗体。 14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15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即发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如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黏合、细胞胞吞等细胞过程。
16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7酶enzyme: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18不可逆抑制: 某些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结合,而使酶失活,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有这种作用的不可逆抑制剂引起的抑制作用
19可逆抑制:特点是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结合,可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重新恢复活性。 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20竞争性抑制:通过 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若在反应体中存在与底物类似的物质,该物质也能在酶的活性部位上结合,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催化底物反应速率下降。
特点: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当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后,底物就不能再与酶结合,同样反之。 21反竞争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对酶活性的一种抑制作用,由于所加入的抑制剂能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所以其特征是反应的最大速度比未加抑制剂时反应的最大速度低,当以速度的倒数相对底物浓度的倒数作图,所得图线与未被抑制反应的图线平行。 22非竞争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但可与ES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特点为: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动力学参数。 1.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2.简单剪接:
3.RNA再编码(RNA recording):mRNA在某些情况下不是以固定的方式被翻译,而是可以改变原来的编码信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科学上把RNA编码和读码方式的改变成为RNA的再编码 。RNA再编码是细胞用于扩大由单个DNA密码装配蛋白数目的遗传编辑方法。 可以从一个mRNA产生两种或多种相互关联但又不同的蛋白质,这也可能是蛋白质合成的一种调节机制。 4RNA编译: 5点突变: point mutation 现在则用于作为一般碱基对置换和移码所造成的突变的总称。 6无义突变: nonsense mutation )是指由于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合成中断。 7移码突变: 在正常地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地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 8错义突变: 是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以后,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错义突变的结果通常能使多肽链丧失原有功能,许多蛋白质的异常就是由错义突变引起的。 9密码子:codon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 10终止密码: 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肽链合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三联体碱基序列。2.mRNA翻译过程中,起蛋白质合成终止信号作用的密码子 8 11反密码子环(anticodon loop):在氨基酸臂对面的单链环,该环含有由三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12第二密码: 13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 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14组蛋白:(histones)指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存在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 其分子量约10 000~20 000。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双螺旋DNA结合成DNA-组蛋白复合物。因氨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主要分成5类。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有五种类型:H1、H2A、H2B、H3、H4,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15复制子:是DNA复制是从一个DNA复制起点开始,最终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成的片段。DNA 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称为复制子。每个复制子使用一次,并且在每个细胞周期中只有一次。复制子中含有复制需要的控制元件。 16复制体:指参与DNA复制的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至少含有DNA聚合酶及引发体(primosome,引发酶与其他分子的复合物),SSB,解旋体等,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处进行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17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18终止子:terminator T)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在一个操纵元中至少在构基因群最后一个基因的后面有一个终止子。 一种位于poly(A)位点下游,长度在数百碱基以内的结构。 在原核中,发现终止信号存在于RNA真核中的聚合酶已经转录过的序列之中。这种提供终止信号的结构就称为终止子。可分为两类。一类不依赖于蛋白质辅因子就能实现终止作用。另一类则依赖蛋白辅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这种蛋白质辅因子称为释放因子,通常又称ρ因子。 两类终止子有共同的序列特征。在转录终止点前有一段回文序列。回文序列的两个重复部分(每个7~20bp)由几个不重复的bp节段隔开。回文序列的对称轴一般距转录终止点16~24bp。 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的回文序列中富含GC碱基对,在回文序列的下游方向又常有6~8个AT碱基对(在模板链上为A、在mRNA上为U);而依赖ρ因子终止子中回文序列的GC对含量较少。在回文序列下游方向的序列没有固定特征,其AT对含量比前一种终止子低。 19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20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起反式作用的调控元件。其本身对基因表达没有调控作用,只是阻断来自上、下游的调控效应。
21SD序列:Shine-DSD sequence
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SD序列在细菌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10个碱基左右处,能与细菌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29半不连续复制(Semi-ondisctinuousreplication)。: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30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 31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 是结构基因的正常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阅读框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其间不存在使翻译中断的终止密码子。 32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质蛋白分子。真核生物在转录时往往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协助。一种蛋白质是不是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体外系统看它是否是转录起始所必须的. 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基因模板链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分为二种,非特异性转录因子,它们非选择性地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特异型转录因子,它们能够选择性调控某种或某些基因的转录表达。 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转录调控区 (activation domain)、寡聚化位点以及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和特性 DNA结合区带共性的结构主要有: 1)HTH 和 HLH 结构:由两段α-螺旋夹一段β-折叠构成,α-螺旋与β-折叠之间通过β-转角或成环连接,即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和螺旋-环-螺旋结构。 2)锌指结构: 多见于 TFIII A 和类固醇激素受体中,由一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构成。每四个半光氨酸残基或组氨酸残基螯合一分子 Zn2+ ,其余约 12-13 个残基则呈指样突出,刚好能嵌入 DNA 双螺旋的大沟中而与之相结合。 3)亮氨酸拉链结构:多见于真核生物 DNA 结合蛋白的 C 端,与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由两段α - 螺旋平行排列构成,其α - 螺旋中存在每隔 7 个残基规律性排列的亮氨酸残基,亮氨酸侧链交替排列而呈拉链状,两条肽链呈钳状与 DNA 相结合。 33转座子:转座因子或转座子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可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
34操纵子:(operon):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转录的功能单位。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9 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主要见于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如乳糖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组氨酸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33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是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在原核生物中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由于它能识别特定的操纵基因(即操纵子是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 阻遏物(repressor):与DNA或RNA结合来组织转录或翻译的一类蛋白质。 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由于它能识别特定的操纵基因,并与之结合,因而可抑制与这个操纵基因相联系的基因群,也就是操纵子的mRNA合成。 34辅阻遏物质: 35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 36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其中包括rRNA,tRNA,snRNA,snoRNA 和microRNA 等多种已知功能的 RNA,还包括未知功能的RNA。这些RNA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从基因组上转录而来,但是不翻译成蛋白,在RNA 水平上就能行使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了。 37蛋白质内含子: 37有义链:在双链DNA中,我们将用来转录mRNA的DNA链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不用于转录的链则称为非模板链(nontemplate strand)。 正是由于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实际上代表了mRNA的碱基序列(只不过在mRNA中T换成了U),因此非模板链又被称为编码链(coding strand),有义链(sense strand)和克里克链(crick strand)。 38无义链:用来转录mRNA的DNA链被称为非编码链(anticoding strand)或无义链(antisense strand)或沃森链(watson strand)。 39反密码子环:在氨基酸臂对面的单链环称反密码子环(anticodon loop),该环含有由三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40反义RNA: 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反义RNA与mRNA特异性的互补结合, 即抑制了该mRNA的翻译。 通过反义RNA控制mRNA的翻译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根据反义RNA的作用机制可将其分为3类:Ⅰ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 D序列和(或)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或与靶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易被RNA酶Ⅲ 降解;Ⅱ类反义RNA与mRNA的非编码区结合,引起mRNA构象变化,抑制翻译;Ⅲ类反义RNA则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41衰减作用:(attenuation):一种翻译调控机制。在该机制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移动的速度决定转录是进行还是终止。 42绝缘子:(insulator)长约几百个核苷酸对,其长度可小至42bp,是一种具有中性调控作用的顺式作用元件。位于正调控元件(增强子)(enhancer)与启动子(promoter)之间的小段DNA调控序列。作用是有方向性的,绝缘子本身对基因的表达既没有正效应,也没有负效应,其作用只是不让其他调控元件对基因的活化效应或失活效应发生作用。
43沉默子:(silencer)是参与基因表达负调控的一种元件。沉默子的DNA序列被调控蛋白结合后阻断了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或活化,使基因表达活性关闭。
某些基因含有的一种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某些基因有负性调节元件枣抑制子(沉默子)存在。有些DNA序列既可作为正性、又可作为负性调节元件发挥顺式调节作用,这取决于不同类型细胞中DNA结合因子的性质。 44增强子:enhancer)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增强子是通过启动子来增加转录的。有效的增强子可以位于基因的5?端,也可位于基因的3?端,有的还可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 45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Okazaki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1.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原位杂交: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3印迹(Blotting)通常是指通过吸附或电泳方法将经凝胶电泳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从胶上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再与特定的探针反应从而达到检测或鉴定这些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4Southern blotting:从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分离的DNA转至纤维膜上,再与特定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片断杂交,最后经过放射自显影等方法从X光底片上显现一条或多杂交分子区带,从而达到检测特定DNA片断的方法, 5Northern Blotting:用于检测经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中分离的特定RNA的方法。 6Western Blotting: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7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把某些物质放在一个可以游泳的地方(某种基质),然后在这个泳池的两端加上电压,让这种物质在里面游起来,以达到某种实验或应用目的。原理: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10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历年生化名词解释汇总73等内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 或偶极离子。 2.必需...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二面角 :一个多肽的主链为-[C-...6.减色效应 : 在生物化学中,是指:若变性 DNA 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紫外...  生物化学历年名词解释和论述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物化学复习必备 重点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杂交:利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 使来源不同的单链 DNA...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精华版汇总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生物化学习题三---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2页 免费 生物化学重点解答题汇总(3... 7页 免费 生物化学历年考点汇总 2页 2财富值 生化汇总 11页 1财富值 生物化学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2页 免费喜欢...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氨基酸 1、构型(configuration) 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章 蛋白质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4.稀有氨基酸(rare ...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化一般发生在多少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