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某款游戏测试精通是一种什么体验

如果作业变成游戏,是一种什么体验?- 百度派
X 是种怎样的体验
获取百度派权限,参与更多问答互动
如果作业变成游戏,是一种什么体验?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才能邀请用户
,微信:5947844。一个游走在IT和游戏领域的快...
在收视率极高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和第二季节目中,除了号称“连续出场王”而且“能造机器人”的女博士陈更之外,还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参赛者,他把只能读的诗词重新变成歌来唱。请原谅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也没记住他教给同场竞技的...
微信公众号:zsl,前香港《文汇报》驻湖南记者,TMT产业时评人,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从博客中国时代遗留至今的自媒体恐龙。出版有《实战网络营销》(1、2版)、《推手凶猛》、《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榜样魔兽》等多部著作。在收视率极高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和第二季节目中,除了号称“连续出场王”而且“能造机器人”的女博士陈更之外,还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参赛者,他把只能读的诗词重新变成歌来唱。请原谅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也没记住他教给同场竞技的小女生的旋律。我只是想说,从记忆的角度来看,似乎唱比读要更容易记下诗词。比如,很多人能背诵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同时会唱那首同名歌曲。接下来,聊一个“奇葩”的命题:如果把作业变成游戏会如何?或者说,把玩游戏变成作业怎么样?似乎跳跃性太强了,其实不然。在2016年春节,这件事已经成为现实。当时,微博上出现了一个“拉仇恨”的热门话题——重庆清华中学的寒假作业竟然是款通关游戏。那款名为《化学加油站》的网络闯关游戏,共有35关,涵盖“化合价”“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等7万多字的知识量。这样的作业,还算比较常见。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我也曾经和一位朋友进行过类似的尝试,在他们公司出品的一款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教育类网络游戏中加入针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问答,游戏还包含一个由100题组成的题库。尽管那款游戏上线了,运营结果却差强人意。或许,这种问答模式的游戏很难运营,真正获得成功的游戏,好像只有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推出、在内地街机厅里颇为风靡的《民国教育委员会》。那时候,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围着街机屏幕七嘴八舌地讨论各种问题的答案,却又因为不清楚台湾地区的一些课堂知识而落败。实际上,那款游戏源自日本知名游戏,经汉化后加入了适合台湾当地的知识,也算是很成功的“山寨”产品,它是街机厅里唯一一款火热程度极高而且深受15岁以下孩子追捧的益智类游戏。但再到后来,随着资讯的发达和游戏类型的增加,那款游戏消失在“游海”中……让作业变成游戏,这个话题在此前的专栏里曾提到过,《我的世界:教育版》成功崛起,但总有游戏从业者想要突破,如加拿大有位老师就策划了游戏升级版,把整个课堂都游戏化了。2016年,那位加拿大老师和家人合作开发了一套名为“Classcraft”的系统,该系统实质上是一款角色扮演(RPG)游戏,借助传统角色扮演游戏的惯例,师生可以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学生可以获得经验值、升级、组织队伍。那款游戏的玩法很“奇葩”:老师在游戏中提出任务,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职业,比如战士、法师、牧师等,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技能,学生完成任务就获得技能加分;每个学生完成任务(作业)获得技能加分后,可以用来发展自己所在职业的技能。那些所谓的“职业技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举几个例子,比如,学生如果拥有“战士”的埋伏技能,可以获得迟交作业一天的权利;拥有“法师”的隐形技能,可以上课迟到2分钟。如果学生觉得没用,能选择换成时空扭曲技能,可以获得考试延长8分钟的“特权”,当然,只有自己能享用。更有甚者,会选择“牧师”的“殷切信念”技能,好处是考试时碰到不会的题,可以直接让老师提供正确答案,不过题量仅限一道。以此类推,如果技能升级到最高,是否可以免试呢?益智类游戏,未必非得把知识“移植”到游戏中。有时候,游戏也能变成玩家获得知识的动力,哪怕那些游戏看似“奇葩”或者“歪门邪道”,帮助玩家真正学到知识就是王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才能进行回答
1人关注了此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通c 游戏编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