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劈挂拳,通臂拳属于剑网2武当道家加点武功吗

内家拳旧闻_甜梦文库
内家拳旧闻
一、 内家拳1. 内劲的功效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 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 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 先生接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 身体其它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 求一拭, 余师按之稍重, 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 余师竟腾然跌出, 心悸难挨。 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 脱于形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 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孙德善的三个手指 在其心口处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 还挺实在。 我并不赞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 明内劲是有独到的功能效果的, 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 而得以实证和检验。 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自身体内的感受经验。几十年了能得内劲者确是代不数 人。自称得内劲者多如牛毛,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 种倾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2. 内家拳的一些掌故米儿叙述: 我师童先生说话直,不知道的,以为童师喜欢起事端。所以童师的话,许多 人都听不进去。关于吴鉴泉,童师说吴图南曾亲口讲吴鉴泉推不过他,所以他又 去拜杨少侯。吴派出自杨派,但始终没有赶上杨派。张义尚称孙式太极拳“是形 意八卦的底子,讲主动的快,松软程序度尤差,更不要说轻灵虚无的境界了。 ” 本人的体会与张义尚的认识完全不同。本人练孙式太极拳有年,说此拳是形意八 卦的底子不假, 但是此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灵虚,在这方面比杨式太极拳有过 之而无不及。 据牛胜先讲当年李玉琳的推手功夫令杨澄甫先生也自叹不如。当年 杨澄甫的四大金刚包括李雅轩都抬不起李玉琳的胳膊,其松沉劲可见一般。此外 李玉琳动若灵猿,所以才有“铁臂苍猿”的美称。这不仅是主动的快,而是反映 的灵敏。也许是由于张义尚没有研究过孙式太极拳,所以发此偏颇之论。 童师曾言,支燮堂先生称形意拳既是修道术又是杀人术。寿关顺先生也常说 他不能用形意拳跟人切磋, 那是要出人命的。支燮堂年轻时第一次与一位实战名 家动手,只一交手,竟把对手打穿砖墙,身体数处骨折。当支燮堂后来功夫高深 后,就可以控制,解放后支燮堂曾独自与 20 几个人发生冲突,交手中支燮堂在 他们每人脖子根摸一下,20 几个人的脑袋都向一侧偏歪,都抬不起头来。事情 闹到派出所, 经公安人员调解, 支燮堂再在每人头上摸一下使他们复正。 童师讲, 孙剑云前辈曾告诉他脖子上的这个部位,并摸给我示范,确实一触摸这个部位头 就要歪。在这个部位用不了多大力,就可以把头摸歪。但是实战中出手要准,分 量要合适。否则是要出人命的。 尚云祥晚年腹大如锅,不良于行。这是西安的徐雨辰先生和北京的孙剑云女 士亲见!南怀瑾先生说“大腹便便不是道” ,化劲是练神还虚,其境与道相通, 有腹大如锅之象者必定未臻化劲!孙凤麟先生说:尚云祥晚年常去孙家拜访,孙 老先生从不与之谈拳。 尚云祥经常与孙老先生的弟子肖玉昆、 齐公博等过手切磋, 且占不得半点上风。把尚云祥的刚劲当作化劲是误人。3. 传统内家功夫绝顶高手的境界米儿叙述: 童师讲:北京、上海、天津的武术老前辈都曾谈起孙老先生身法之疾可称绝 世。他们说只要孙老先生看见或感觉到的东西,无论是人是物,也无论你是否有 准备,都逃不脱孙老先生的手。 孙存周先生的控制圈的半径是 3 丈内,上海铁路局的周仲英讲,三丈之内你 就跑不出孙存周的手,他要你第 3 个扣子,绝不会拿你第四个扣子,你想跑都跑 不掉。你怎么动,他都快你一拍。 童师讲一般的拳师的控制范围是 3、4 尺,也就是 1.5 米左右。好一点的, 控制范围 2 米左右, 在当今已可以算是高手了。绝大多数拳师的控制范围也就是 1 米左右。他非要你近身才能发力打你,你远一点儿,他就打不上,偶尔打上, 也没有多大的劲力。 童师常说当今的拳术家绝大多数名不副实。他们有两怕,一怕来访者玩命真 打,二怕来访者真懂拳理。童师讲只要两者你占其一,当代名家头上的光环就不 存在了。 许多名家大师被其传人吹的很神,但童师讲其实他们知道的掌握的也就 是些小儿科的东西。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习武者连这些小儿科的东西都不懂,所以 他们能糊弄人。童师讲,名家们最喜欢有限切磋,因为这是他们最善于表现的场 合。 童师曾讲过他年轻时的一些事,童师自幼练习田径,善跑,体能出众。童师 20 多岁时曾访过一些非常有名的拳师,拳师让童师随意进身,以试身手。童师 常用的方法是前窜后跳,总与对手保持 1、2 米左右的距离,不轻易与拳师接手。 往往不到 3、5 分钟拳师就已不耐烦或气喘吁吁。这时童师看准机会打了就跑, 如此反复。 往往拳师大怒, 但又毫无办法。 靠这种战术与人斗, 童师尚未失过手。 近年童师体重增加较多,不能用这种战术了。童师讲这么简单的战术,我自己又 没有真功夫,但是他们都很难赢我。说明他们的功夫也是很一般的。 牛胜先说:李天骥认为牛胜先只要按照他的要求练三年就能够超过当时北京 所有的高手。 张烈先生讲,他自己自幼喜欢体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是跟孙存周先生 出去散步时,他跟在老师后面走很吃力。当时孙存周先生已经 70 来岁了,而他 只有 20 岁出头。张烈说,老师走的快而稳,腰板笔直,帅极了。 “行如奔马。 ” 即使是散步,一般人也很难跟得上。前辈的功夫,从生活细节上也能窥之一斑。二、 孙门轶事4. 武学泰斗孙禄堂瀛人叙述: 孙禄堂先生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这在当时已是定论。用李玉琳 的话讲:形意拳主要是靠郭云深、李存义、孙禄堂三个人立住的。而八卦拳在董 海川以后主要就是靠程廷华、 尹福和孙禄堂三个人, 才在武林中立稳。 至于太极, 在陈微明广传以前,其传播范围并不广。孙家的太极从不轻传,也没听说有谁只 练孙氏太极拳而不涉及形意、 八卦。好象孙氏拳就必然包括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 家。我不是练孙氏拳的,深点儿的说不好。 孙先生年轻时到处踢别人的场子,只要听说谁有功夫,不管对方辈份大小, 孙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比试,一见高低。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带被他踢倒 的场子就有五六十间,加上冀南燕北约有数百间。以后,孙先生名气超过了所有 的人,于是又变的非常谦逊了。由于孙先生成名很早,人们往往仅知道孙先生成 名后待人接物的情况。而对于孙先生早年的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了。 单刀叙述: 1934 年 「京报」 评价 “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界唯一的名手” 说明当时陈、 杨、吴、武诸家宗师还不能与孙先生齐名。许禹生谈及孙先生时说: “南北拳家 固未见其匹也。 ”说明当时尚云祥也是无法与孙先生比肩的。解放以后,孙存周 不出山,孙剑云极谦逊。加之一些人,包括唐豪、顾留馨等利用孙门的谦虚,大 肆宣传其它拳派, 有意无意的贬低了孙氏拳的成就。造成诸门拳派在技理上似乎 并驾齐驱的幻象。我曾涉猎过多种拳派,根据我的体认,童旭东先生的评价基本 上是客观合理的。 解放以来, 在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是失当的。 正因为如此, 童旭东先生才在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包不同叙述: 后人之所以达不到孙先生的武学成就是因为两个原因:一、社会环境发生了 变化,1900 年程廷华先生死于八国联军的火器之下是给了人们很大的震动的。 孙先生后来教学也更注重拳术的教化功用。二、孙先生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和他 勤学善悟分不开的,打开《拳意述真》 ,就可以看到他受过多少前辈的教诲,陈 曾则的序中说: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辈的指导,他还得到过许多朋 友的帮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后,他还想研究太极拳,与杨澄 甫换艺,但杨保守,说还是各守其道。后来机会凑巧,才向郝为真学了太极。可 以说具备了这种精神,就算是入了别的行业,也会大有成就。孙存周曾受同门怂 恿,问孙先生有什么决窍,孙先生说我以为你懂拳了,看来还是不懂。言下之意 就是拳术没什么决窍就是一个练字。 孙先生处事是很谨慎的, 认为僧、 道、 女子、 小儿气纯,不轻易招惹。前人之中,隐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师是谁?他的功 夫当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谁又知道徐矮子? 精武门叙述: 关于&孙禄堂先生武功独步当时,超越前代&的评价,并非是孙门后人的吹捧, 而是对孙禄堂先生的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如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姜容 樵先生在其 1933 年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近 50 年国术家掌故&&一书中对孙 禄堂先生有这样的评价:&孙禄堂的八卦掌不仅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就是形意拳 也是极尽其妙.他的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于是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 些老前辈,于是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要 知道姜容樵是张兆东的弟子,当时很多老前辈和同道还都在世,有的甚至还与姜 容樵在一起共事.姜容樵先生以其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身份是不能胡捧乱吹 的.姜容樵也没有必要去吹捧孙禄堂先生.因此,姜容樵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反映 了孙禄堂先生在当时武林中的客观情况.那么,&盖世英豪&难道不是独步一人 吗?!&压倒那些老前辈&难道不是超越前代吗?!故这并不是孙门后人在自吹.此 外,1934 年 1 月 28 日的&&大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的武学造诣令&海内精技艺者 皆望风倾倒.& skate 评述:杨露蝉、董海川、李洛能分别将太极、八卦、形意练至最高境 界,而孙先生将三拳都练至绝顶,时人无不叹服,1898 年程廷华弟子询问程孙 的修为如何,程连说:神乎哉!神乎哉!孙先生真是武学千古奇人。5. 孙禄堂学习太极拳纯阳叙述: 孙禄堂先生与郝维祯先生接触时,孙先生的功夫在 郝维祯之上是事实.老&四民&的人都知道.我师吴子珍 先生曾谈起过此事.郝维祯先生初来北京时,是想借助 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影响来发展他的郝式太极拳(解放 后又被称为武式太极拳),因为北京体育研究社是当时 北京教习太极拳的主要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社长 是许禹生.许是杨健侯先生的弟子.于是,郝先生以访乡 友的名义,找到杨健侯,希望在体育社中也能传播,推广 他的太极拳.但得到的是杨健侯的冷遇.因此,许禹生也 就不敢把郝维祯留在体育社.但许禹生觉得郝维祯的 功夫确实是好,后来就把郝维祯介绍到&四民武术社&. &四民武术社&虽以形意拳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极, 通背等.当晚,邓云峰先生请郝维祯乘黄包车去外面酒 馆吃饭,下车后郝维祯要付车钱,邓先生忙用手阻拦,没 想到郝先生一卸力,邓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时竟未能收 回来.于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饭后送走了郝先生,邓 先生就赶到孙先生家,告诉孙先生遇到了一位好手,并 请孙先生第二天去&四民&与郝先生会会. 第二天孙郝见面,相互倾慕,谈得很投机,于是两人搭手,未想一搭手,孙先生 即将郝先生放出.郝维祯大惊失色,孙先生忙说:&这是按照您的说法走的劲.&算 是为郝先生打个园场,找个台阶.郝维祯很吃惊,说:&真是奇了,怎么就几句话,您 就胜过了我这几十年的功夫.&于是郝先生也就知道孙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 以以后也就不到&四民&来了.据说曾去天津武士会呆了几天,再回北京时,便染了 痢疾.后来,孙先生见郝维祯不到&四民&来了,也很后悔自己一时兴起赢了郝先生. 因为那时孙先生正在研究拳术的合一问题.以后听说郝维祯潦倒在京,便连忙将 郝接到家中请医治疗.郝先生感其恩,无以为报,于是便将自己研究太极拳的心得 窍奥告于孙先生,以助孙先生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因此,孙先生所以能将形意 八卦太极拳合一,这里也有郝先生的功劳.童旭东先生在今年&&武林&&第 9 期上 对孙郝关系的介绍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 有人认为,如果对方打不过我,我就没有向对方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太幼稚 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现,此外也不合乎现实.我的许多弟子刚到我这儿时,已经 是在全国散打比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了.若论技击实力绝对在我之上,但他们 还是要拜我为师.目的是学习我形意拳发力的一技之长嘛.我友夏伯华先生,他的 很多学生一入学,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他们还是诚心诚意地拜夏先生为师, 学艺.过去这种例子很多.不知现在的人为何心性变得这般狭隘和幼稚.6. 孙禄堂授徒sjm 叙述: 初,孙老命曹晏海演技,曹示以通背、劈挂、滑拳等。观后,孙老曰:&汝 之技,无需再习形意、八卦、太极诸艺,只需换一付腿&。原来,曹上肢已练得 颇有功夫,只因步拙腿僵,故在实战中难合其用。于是,孙老未授曹任何拳架, 只授曹&飞九宫&之术。&飞九宫&者,乃地插九轩,人在其中以所善诸艺往来穿梭 (《拳意述真》中论之甚详)。数月,经孙老悉心教授,曹之步法由拙渐活。于是, 孙老又授曹散腿之用。 所授散腿皆由八卦暗腿演化而出,因曹已有&飞九宫&之基 础,故能得此散腿之用。 孙老之用腿与众不同,教授时,孙老将双手背于身后,对曹说:&我不用手, 只用腿,你随意攻守,注意,三秒之内我必起腿。&言罢,孙老潜步走近,曹刚 要出拳或出脚,孙老的脚已抵在曹的心窝处。如此反复多次,总是如此。曹总是 夺不着先机,又挡不住、化不开、躲不及,而孙老的腿法很简单,就是一抬腿而 已。原来,凡人用腿必先移重心,否则无法平衡,故腿动必先肩动。所以,只要 集中注意力,在对手出腿时,一般还是可以作出反应的。然而,孙老出腿时,却 无这种迹象,故使人防不胜防。于是曹晏海问:&孙老师,您出腿时,怎么全身 竟无一丝迹象,好像凭空出来了一腿?&孙老曰:&这是因为我周身各处都能作为 重心,故能出腿时与出腿前一个样。所谓暗腿、第三条腿就是指这种功夫。此需 有一定内功基础,才能做到&。于是,曹又得孙老内功修养之传。从此曹只食素, 不食荤,以后练成轻功,有&草上飞&之美誉。 孙老教授曹晏海近身用腿之法。两人相距咫尺,孙老对曹晏海说:&近身亦 可用腿,抹踢即是一例。&于是要曹任意进攻。两人相对瞬间,曹突抢中门,孙 老一腿早到--膝顶、腿旋、足发,曹急后跳,仍被孙老的腿抹中,曹当即栽倒在 地,脸色陡变,虚汗如雨,好一会儿,才得恢复。曹晏海说:&孙老师,您这一 脚虽然只是抹了我一下,却使我不仅痛入骨髓,而且心如电击,好像整个内脏都 散了&。孙老曰:&此为内劲这威力&。接着,孙老详细讲解了抹踢的练法、用法、 变化和走劲。该腿踢出后,在空中的轨迹像个&8&字,速去速收,倏乎若电劲。 退一动,就要蕴涵、潜换着足之踩踏、膝之冲顶、腿之旋搓、脚之贯劈,要一气 贯穿。其特点是,不仅踢出后要力贯足底,而且整条腿都要有浑圆劲,也就是即 使对手躲过了膝顶、足踢,只要被腿抹上同样能发出威力。甚至在脚下潜回收的 过程中亦有用足跟劈钉对手之意。 非得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自身重心变化的能力 并辅以一定的内功,才能在实战中用好这一腿。由于曹晏海此时通过&飞九宫& 的练习在控制自身重心和内功修为上均有明显进步, 故能在月余的时间内初步掌 握了此腿的用法。 7. 孙禄堂被人暗算之旧闻netevil 叙述: 关于孙禄堂被人暗算之说,流传甚广,不仅在大陆众口相传,而且流传到了 台湾。见之于文字的有台湾王嘉祥“孙禄堂宗师行谊”一文, “孙公在上海,某 次往先施公司购物之际,在电梯间,于众人推挤中,突遭暗算被点了穴道,当时 即知,但因人多,无法辩认下手者何人。归后竟致吐血,俟乃静坐行功休养,竟 月方愈。(台湾《力与美》杂志 46 期) ” 。大陆的传说和这大致相仿。孙遭暗算后, 是由镇江名医陈健侯为之诊病,此事曾在《气功》小册子上提到过。 孙禄堂突遭暗算,回手一拳,把那人打了一个跟头,但此人毫无损伤,站起 来拍拍身上,没事,走了。孙氏即感浑身酸软无力,回去后经调理,并经镇江名 医陈健侯医治,是有了起色。但是毕竟年事已高,最终之死,还是和这有关。当 然,我是听来的,没有亲眼见过。 周大可叙述: 你怎么知道孙老先生不知道被谁点的穴?!在电梯内内人挤人,孙老先生为 了不伤着周围其它的人,有意敛气,不使内劲感发。孙老先生当时就抓住了那个 人,那人也是抱定必死决心,那人也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没想到孙老先生问也没 问就把他放了。孙老先生的徒弟们不解孙老先生为何这样做,孙老先生说,我很 快会收到一封信的。果然,不久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只要孙老先生去他父亲坟前 烧柱香,他就给孙老先生解药。孙老先生未去他父亲的坟前烧香。仅一日半,孙 老先生自己就用内功冲开了穴道,经月余调治便完全恢复了正常。此事发生在 1928 年。那人所以要暗算孙老先生,是因为数十年前,孙老先生与他父亲比武, 伤其父, 他父亲回去不久就死了, 他要为父报仇。 那人苦练点穴几十年, 明着打, 那人自知自己不是对手,于是一直找机会暗算孙老先生,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 孙老先生南下上海,他也是问讯跟来,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但因为孙老先 生内功卓绝,还是没有起到效果。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事一直被一些嫉妒孙老先 生的人所利用。 孙老先生遭暗算之事虽然你我都不曾见到,但有人见到。该人曾将其日记给 我看。因不想沾惹是非,再三嘱我不要透露其姓名。孙老先生月余痊愈是事实。 孙老先生去上海,常住在该先生家。该先生对孙老先生的情况知之甚详。我的介 绍便依据于此。孙老先生此后在南方又教拳三年,健如少壮。这都是有记载的。 什么最后的死与此有关,纯属无稽之谈。8. 对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的看法米儿叙述: 据童师讲:孙老先生所修之道学属隐修派,该派不在道观内修道,从有关孙 老先生的史料中知, 孙老先生至少有三位道学高深的道友, 一位姓陈、 一位姓张、 一位姓关,他们都是到处云游修道,没有道观。童师讲孙老所修属于老子――尹 喜一派。 CLUO 叙述: 化仙而去,和高梁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之所以会有争论!! ! 我认为是因武友的见识所限!!我今天给武友们提个醒:一:道家太和门功家南 ! 派的开山祖师邓钟山先生和孙禄堂先生在清末见过面而且有过交流。 极少数极少 数孙门的老人都是知道的。 不过闭口不说而已。想起诋毁功家南派武学的人真是 流于浅薄,你可对某人有看法,但自己不能乱评价一门你都没去实践过的武学。 毛主席说: “实践出真知” 。二:孙先生仙佛接引绝对是真实不虚的。你可在各大 道佛名山去打听一下,能修到“仙佛接引”这境界的大有人在,而且其中有人现 都还在世隐修。以武当山人迹罕至处居多,要想见到多备干粮。三:高梁上(好 像是)凌空走八步。绝不欺后人。因山西老宋家的宋世荣先生就在清末的一次武 术表演会上当众表演过“盘根冲空”在空中短时间片刻停留。沈阳武派太极阎志 高先生也达到该境界。另我金家拳派的金祖师就达到“悬空而行”的境界。金祖 师之功夫,入城不由门;八十里地往返,壶水未沸;临终之时,八徒家中各死一 道人。这就是佛道家说的“化身成就”就是说金祖已成仙成佛。四:有闲钱的武 友可去四川甘孜和阿坝两地区看看密宗大德的佛法功夫和黑教的制人, 诛灭野兽 法术,也许你从此就成为一个密宗的皈依弟子。具体访地道点:五明佛学院,彭 措晋美法王不可不见, 记住拜见时要量财力而行, 准备适当的供养礼拜法王。 五: 剑仙一说,清末,民国和当代影响极大。并非空穴来风。峨眉派,武当派,青城 派,上清派,终南派,三丰派各派都有,不过须指出的是:剑仙并非是单独一派, 而是一种修炼法门。所谓“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而已。说到底,就是延续自己 的肉身的存在时间,来完成丹法。提示:张义尚老先生的师尊周明阳先生就是三 丰派的剑仙。 周明阳的官方身份是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高级幕僚,曾在川藏边 境上打过反叛藏人,并在此期间修成“道家五遁法” 。有心的武友可查看一下四 川的文史资料就知道他两是何关系。六:练武的人治学,就是要“唯象是学” , 自己没练到,别人练到了,自己短期理解不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就不要急于 否定,要勤学苦练。先证果,后证因。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七:孙禄堂先生 的武功还是极好的, 我也是极为佩服他老人家的。但他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 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的个人观点!!欢迎道友和武友交流所知。 ! 米儿叙述: 仙,其实就是内修达到一定造诣的人。练拳既然能改善人的生理,当生理改 善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自然会产生某些不同凡俗的功能。让没有经过修为的人觉 着“神” 。于是我们把这类人称之为仙。仙的进境有地仙、人仙、天仙之分。有 的还加上鬼仙与神仙, 其实这都是对不同程度的修行造诣的叫法。孙禄堂先生视 生死如游戏,化归仙佛而去,是达到天仙的境界。凌空八步只是孙先生 20 多岁 时南下云游时的成绩。不过这类话题还是少说为好,因为我们这些网友中,谁也 无法亲自引证给不同观点的人看。对于我们这些俗人,这几乎是个信仰问题。 评注: 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并非通过练拳实现,主要是修练道家隐仙派法门的结 果。武术毕竟还是武术,不是修道的方法,其子孙存周即得其武功之传而未得其 修道秘诀。 不过武术高手晚年修佛道的也不少,如近代的王兰亭进山修道不知所 终,现代的蔡松芳遁入空门等。许多大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也信仰宗教。 CLUO 说孙禄堂先生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点本 人也赞同。杨露禅所得道家太极门修练就有十三层台阶之说,最高为南天门,杨 露禅先生修到了第八层。 全真龙门派传人王力平先生是当代修真大德的代表,有 人对王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王力平先生成就真身,出入三界,隐显自如,几乎凡 是在王显示身边呆过的人, 无不为其出神入化的功夫,仙风道骨的气质,对传 统道家文化的通达洞察, 对现代西方文化的独到见解所深深震撼,得以领略传统 道家修真人士的无上风采。 张义尚先生说修道成真法、财、侣、地缺一不可,须福德过三倍天子、智慧 胜七辈状元,方具备条件,千千万万修行者中,难得一人真知此道者。纵得真法 而条件不具,也只好望洋兴叹,而张先生本人,即属此类。9. 孙存周小记 10. 孙存周小记之一童旭东叙述: 孙存周先生(1893 一 1963 年)是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只因未 逢其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左”的思 想影响, 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 未得其彰,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宏愿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时, 曾北胜臂圣张秀林, 南赢妙手谢铁夫, 壮游南北未遇其匹, 不可谓不狂,中年尝舍家财助妇婴,自守饥贫不为日寇折腰,不可谓不耿;晚年 大隐于市,舍功弃名,从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恬澹苍茫,机圆神完,不可谓 不合于中庸。 纯阳叙述: 孙存周先生是位传奇人物,寡言孤傲,不易接近.与我师子珍先生迥然不同. 我见过存周先生几次,但够不到跟前去.存周先生的打扮与一般的拳师不同,第一 次见到存周先生来四民时,他身穿米色风衣,头戴鸭舌帽,眼睛上还戴着付大墨镜, 嘴上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身板瘦高笔直,元阳贯顶,神采傲然.按当时的穿戴习 惯,他简直就象个老特务.按今天的眼光,他颇有几分象个搞艺术的大导演.他身 边还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小个儿,留着个油光光的小分头,身板看上去挺瓷实. 不知是谁?两人都不怎么说话,看一会儿就走,我师对他们极为尊敬,甚至可以用 恭敬来形容.当时我很看不惯,他们走后,我问吴师他们是谁?我师告诉我:老头儿 是孙存周,孙禄堂老先生的儿子.并说,孙存周的功夫如何了不得.说他能在墙上 跑四步.以后,又见孙存周来过一次,孙存周穿着件长衫,再我师力邀下,示范了一 个虎形,孙存周连长衫也没脱,双脚向前一跃,疾如灵猿,确实跃出很远.吴师让我 用脚量量,这一跃足足有十大步.至于凌空走八步,我没见过.这可能是对身体轻 灵,纵高蹦远的一种形容吧?孙剑云练拳时也是身法轻灵,但由于她是女同志,接 触不多.据说宋老前辈有墙上挂画之能,但宋前辈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也 是听说而已. 同道叙述: 郭云深先生的功夫我只是听说过,孙存周先生的功夫我是曾亲眼见过,由是 可以令人体味何为超神入化、何为石破天惊!孙存周先生功夫之绝,言语难以表 达,真是不可思义!斯人已逝,多说也是白搭,有位老友说的有点儿意思:看着 他(指孙存周)练拳,我以为自己都上了天。 skate 注:谢铁夫在技击方面造诣极深,平生与王芗斋交手十次,皆战而胜 之。关于孙存周战胜王芗斋之事,请参见《中国太极拳》1994 年第 3 期。11. 孙存周小记之二米叙述: 孙存周先生武功高绝,其技击功夫独步一个时代.但在封建武德思想的影响 下的中国武林,对孙存周先生注重实践的做法似乎是难以接收的,故其生前甚受 时人所忌. 孙存周所胜名家甚多,如他 17 岁时曾战胜通背名家&臂圣&张策.以后 云游南下,曾胜好手无数,如李玉琳,褚桂亭,马裕甫,解铁夫,陈子正,柳印虎,杨 奎山,吴鉴泉,朱国禄,顾汝章,胡耀真,陈发科,许延增,王芗斋,吴图南,李集峰, 郭古民,肖功卓等. 耄耋人叙述: 孙存周先生是位技击巨匠,好打也善打.但为人似孤傲,不和群.记得孙存周 先生去世后,其妹孙剑云女士到市武协来通告.吴图南先生对孙剑云说:&你哥哥 是惊天动地的功夫,盖世无双.什么时候出殡,武协送个大花圈去.&等孙剑云告诉 了出殡的时间地点出去后,有人张唠给孙存周买花圈,吴老对那人说:&谁给他送 花圈?!他孙存周就会打人.不送!& 大约是 1954 年,北京的老武术家们在太庙(还是中山公园,记不真切了)表演 武术,徐致一不知道孙存周早就认识胡耀真,向孙存周介绍胡耀真说:&这位胡耀 真先生是您的形意同门,大名鼎鼎的单指震乾坤啊!&胡耀真脸一红,忙说:&哪里 哪里,孙先生让我尝过屁股震椅子面儿.&原来不久前,孙存周与胡耀真试过手,孙 存周将胡耀真扔在了椅子上,把椅子面都给震裂了.事后,吴子珍还专门出来为二 人说和. 德发叙述: 孙存周先生尚未达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修为境界.孙存周生前曾多次讲过, 他的技艺未及孙禄堂先生十之二三. 孙存周先生与王芗斋较计的事,很多老人都 知道.因为那时意拳还未形成气候,故这件事在武术界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王芗斋 晚年常去孙存周家请益,与孙存周一谈就是半天,并常带去一些他自奄的小菜,有 时到了中午还不走,直到其子女来叫。 孙存周先生生于 1893 年,有两个证据,其一是孙存周的女儿孙淑容尚健在,她 的电话是 ,问一下孙淑容便可证实.其二是在 1929 年杭州国术游艺 大会上孙存周任首席监察委员,上面有孙存周的年龄,为 37 岁.因当时的人都报 虚岁,故也可推算出孙存周生于 1893 年.而王芗斋生于 1890 年也有两个出处,其 一是王芗斋的户口本上的年龄,王选杰也是据此认为王芗斋生于 1890 年.其二是 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上关于王芗斋的一条,其生卒年也是 1890 年--1963 年.12. 孙存周小记之三未名氏叙述: 孙存周伤眼完全是个凑巧,第一他平时本是不戴眼镜的,那天他等朋友,一 时觉着无聊,随手戴上李小禾的水晶镜看报。看了一会儿报,朋友来了向他打招 呼,他一回头,正好李小禾往回抽球竿,碰在了孙存周的眼睛框上,眼镜破碎, 其中一块碎玻璃扎在眼球上。这是很难避免的一个巧合。以后,孙存周练武更加 刻苦,闭门谢客整四年,终日练功不缀,终于练就出一身罕见的功夫。29 年国 术游艺大会时, 孙存周被聘为首席检察委员时, 无有不服者, 包括李书文、 张策、 杜心五、刘百川等在内的一些老练家子,对孙存周的功夫也深表钦服。其中多有 切磋,不乏传奇逸闻。35 年六运会上,蒙古跤手参加表演,并于会后与本次运 动会的摔交冠军及民间好手进行了 5 场交流比赛,蒙古跤手全胜。第二天,任十 大国术评委的孙存周为了给内地武林挽回面子,毅然决定以一对四:孙存周站立 场中,让四位蒙古跤手分别各持自己的四肢,由叶大密喊号、吴鉴泉挥旗,一声 令下,孙存周劲发四梢,将四位蒙古跤手全部震扑于地。老翰林陈微明竟一下兴 奋地跃起来, 说道: “真功夫还是在神州哇!&孙存周一代技击大师,一生事迹极为 传神。 其孤傲自有其孤傲的本钱。 有位八卦掌名家看了孙存周的八卦掌功夫后说: “就是董老公在世,怕也不过如此吧! 铁拳叙述: 孙禄堂先生的功夫自然是登峰造极了。八卦掌名家李子鸣说: “孙禄堂先生 睡觉的时候,别人都摸不着他。那真是到了至虚至无,与道合真了。 ”形意太极 名家郝恩光说: “孙老先生在家中时,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偷袭他。但是到了外 面孙老先生就不允许徒弟再这么做。因为在家中,孙老先生知道都是自己的朋友 和弟子,先生能有意控制自己本能反应的程度,尽量做到不伤人。到了外面,不 知是敌是友,反应必然要尽性。轻则致人于残,重则致人于命。所以老先生在外 面总是摆出一副很有戒备的样子。警示那些冒失者,以免他们自讨苦吃。 ”孙禄 堂先生的这个传统孙存周先生也继承了下来。 孙存周先生也允许别人在任何时候 向他发起偷袭,很少有人能够得手。据说,他的徒弟祖雅仪在他吃饭的时候就偷 袭过他。孙存周是不会生气的。但是,孙剑云女士是不允许别人这么干的。我问 过孙剑云女士的几个徒弟,他们说: “我们老师很少谈怎么打的事。几乎不跟徒 弟们试手。顶多教你打打轮,或者让你听一下某一手的劲。这已经是让我们很开 眼了。 ”孙存周、孙剑云虽是同胞兄妹,却完全是两个路子。13. 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求实问: 请教瀛人、纯阳前辈:螳螂拳家马汉清曾说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但我看过 的所有关于陈发科的报道文章都说陈发科一生未有败北记录,与人较技,都是轻 松取胜。不知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是否确有其事?如有,可否详述经过。多谢! 瀛人叙述: 战胜一词过重。 其实平日里相互切磋, 谈不上谁战胜谁, 相互体认一下而已。 大约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 (1946 年) 北京武术界的老武术家赫寿岩过七十大寿, , 很多人都去捧场。本来,陈杨两派太极拳很少来往,但是雷慕尼即拜过陈发科又 拜了赫寿岩,所以陈发科也被请了去。孙存周作为武术名家也被请了去。去的大 多是太极门的人,形意、八卦和其它门派的也去了一些。由于去的大多都是些练 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它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 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 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 是老江湖,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 “你们家的拳里有 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 “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 ”后来听 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 没用。 纯阳叙述: 孙存周不爱说,好通过交手来表达他的意思。所以当时他的名声不是太好, 同道们都有些怕他。孙存周是位罕见的技击家,其技击水平可以代表一个时代。 陈发科是位好老师,虽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教人不保守,诲人不倦。这在 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因此陈发科和陈照丕能够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中兴之主。当时 很多年轻人都爱跟他们学拳, 他们为陈式太极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人说陈发 科靠打擂在北京成的名,这是胡说。陈发科是有工夫的,不过他赖以成名的是他 的为人和武德。至于谁打败谁,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陈发科是否输过手,都不 影响他作为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和所传拳术的学术价值。14. 孙存周为何不上擂台试试?直言叙述: 在
两次国考和 1929 年游艺大会上,孙存周(1893 年生)都正 当年,这位喜欢和人试手的“大师” ,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上擂台和人比试一番, 而偏要在私下和这个试了和那个试?而在擂台上拼杀的有其同龄人(朱国福)也 有比他还大的,要比就正大光明地比,有史可考,有据可查。之后出现了很多传 闻,说他败了若干名家,实质上能打的未必有名,有名的未必能打。是否禄堂公 呵护他的宝贝儿子,因为那都是“打死勿论”的生死之博啊! 米子健叙述: 孙存周是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首席监察委员,负责平定比赛争端。期间,有 人挑战,孙存周登台愿与之一试,挑战者畏其神,犹豫不决,最终悻悻而退。此 事见于 29 年 11 月 22 日杭州社会日报。 28 年 3 月 24 日中央国术馆成立,5 月孙氏父子被请到南京,孙禄堂先生被 聘为武当门门长、孙存周被聘为一等教习。时国术馆内争权夺利、派系斗争较严 重、人事关系十分复杂。孙禄堂先生因不满其环境,于 6 月辞职,当月即被江苏 省省主席钮永健聘为江苏国术馆教务长,后又兼任副馆长,钮永健兼馆长。时江 苏国术馆也在南京,中央国术馆近三分之一的教习被孙氏父子带到江苏国术馆。 9 月江苏国术馆迁至镇江。孙存周早在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前就与中央 国术馆分道扬镳了,他怎么还会去参加其举办的考试呢?1935 年,金警钟在其 创办的“国术周刊”上称赞孙存周的功夫宏博赫奕、南北无匹。孙门在民国时期 确实盛极一时。解放后,逐渐消沉了。目前在江苏还有一些孙门后裔,但大多已 不练拳了。 南阳子叙述: “浩博雄烈,赫奕英绝。 ”是 1932 年孙存周过 40 大寿时海上心意拳名家卢 崇高赠送给孙存周的字幅。以后金警钟又以相近的词句写于其“国术周刊”中。 可谓同道共识。 北溟叙述: 孙存周都当上首席监察委员了,还上台比什么?再说当时很多选手都是他父 亲教出来的学生, 老师的儿子上场,别人怎么比?章殿青当时不过就是跟李景林 的女儿谈谈恋爱, 很多人遇见章殿青都故意相让, 曹晏海与章比赛时, 不打自倒, 两次故意用手触地。孙存周在这种情况下不参加比赛倒是有风骨。否则,就是得 个冠军也说不清楚是自己打出来的,还是别人让的。15. 孙门传人的一些掌故米儿叙述: 历史上,李玉琳与孙存周确有矛盾。但是无论谁对谁错都是同门内的个人恩 怨。 后人很难准确分清其中的事事非非。有人说是孙存周看到李玉琳跟老先生跟 的太紧,怕李玉琳学到老先生的拳艺,所以一门心思哄走了李玉琳。其实这种说 法很难站住脚, 象支燮堂跟老先生的关系比李玉琳更近,老先生去上海大多都住 在支燮堂家。 但孙存周与支燮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说孙存周是因为怕李玉 琳学到老先生的拳艺而跟李玉琳闹矛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孙存周还经 常把跟自己学拳的学生介绍到老先生那里去学艺,要他们拜老先生为师,其人品 与胸襟由此足可见证。所以,孙存周与李玉琳的不和,其根源不在孙存周这边。 但是无论是非如何,李玉琳确实是老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天骥生前说过一句话: “没有孙家拳,就没有我们李家的今天。 ”所以,李家是靠孙家拳在武林中扬名 立腕的。 李玉琳、 李天骥、 牛胜先这李门的三代代表人物吃的都是孙家拳这碗饭。 通背拳传人成传悦临死前曾对来看望他的体委领导讲:文革以后硕果仅存的 武术高手就剩下李天骥老师。 童师讲:孙雨仁 79 岁时,河北体委请他去开交流会,孙雨仁在会上还要求 与别人过手。按定兴体委的说法,这个老头子在定兴 30 年了,里里外外没有遇 到对手。孙雨仁是孙剑云的大徒弟,比孙剑云还大 6 岁。童师讲:孙雨仁讲他一 生的最大遗憾, 就是没能得到孙存周的指点。孙存周去世前孙雨仁与别人一同去 看望孙存周。孙存周看过孙雨仁练的拳后,摇摇头说: “下次你自己来,我给你 说说拳。 ”没想到,一个月后孙存周就去世了。童师讲就是孙雨仁的拳都不能入 孙存周的法眼。 孙存周有个早年的徒弟叫萧德昌,人称“怪蟒萧” 。身体柔如无骨,周身骨 节可以自己脱开。 最善与人缠斗, 因为别人锁不住他, 他一抖便能将对手震吐血。 “怪蟒萧”的身体不仅能很柔软,还可以变的很刚硬,一接手,对手就象撞在铜 墙铁壁上。所以,人称怪蟒。肖德昌在文革后期才去世,死时仅 70 多岁。 孙门第三代有真功夫的,据说以董岳山为最。肖德全、肖德昌、李成希、 林秉礼、柴贵也是数得着的好手。解放后,第三代比较显山露水的是李天骥。 三、 陈式太极拳16. 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一A-ching 叙述: 王荠斋与陈发科不和:台湾周剑南先生曾在解放前造访陈发科。文中并未提 两人为何交恶,但大抵是因王创拳而有争议。陈向周一直强调缠丝劲的重要,并 演示一遍拳路,周见其拳势惊人而叹服。之前周亦拜访王(搭了手) ,并认为尚 云祥功夫远在王上。 陈照奎听信馋言:因王西安做民兵大队队长,见到陈茂森练新架,后到北京 请陈照奎到陈家沟授拳。听说当时极保守,教时必关门闭户,并拉上窗帘。有人 为了学习, 下雪夜还伏在屋檐上偷看。有人向陈照奎说陈庆洲在兆沛出殡时没出 现。所以一直不愿教陈庆洲新架。后经人说项,在宴席上陈照奎说可教其推手, 让陈庆洲拿其右臂, 时肩离地数寸时照奎肩一抖, 将陈庆洲打上天花板掉到桌上, 丛此陈庆洲对不能学到新架引为憾事。17. 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二圈点叙述: 介绍一些陈家沟的逸闻 我竟然看到了“陈发科从陈家沟出来后,陈家沟就没有真正练拳的了”这样 的话,很是诧异,特此介绍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先从陈发科这一代说起,陈发 科可不是独子儿,他是兄弟三个,还有陈登科、陈连科同为陈耕云的孙子,陈长 兴的曾孙。这两个家谱有载,功夫绝不低于陈发科,这是老架嫡传。同辈的还有 陈鑫的侄子陈椿元,那是小架嫡传。这一辈著名的还有陈子明,文武双修,着有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一书,是早期有数的太极著作之一。 在所有十八代传人中拳法最出名的其实不是陈照奎,而是陈登科之子陈照 丕, 我这一说诸公可能又要急赤白脸了, 别急, 听我慢慢道来。 大家有没有想过, 陈发科为什么会到北京传拳?答曰:北京的武术界许禹生们把他请到北京的。可 许禹生们怎么知道陈家沟有个陈发科呢? 事实是陈照丕曾于 1928 年于北京传拳,在北京宣武楼立擂,17 天未遇敌手, 陈氏太极之精奥始为人知。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单位慕名延聘, 后来被南京市市长魏道明邀至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当时南京才是中央政府所在 地) ,北京武术界没有邀请到陈照丕,才去陈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再请一位陈氏高 手来京传拳,这才有陈发科到北京传拳这回事。 陈照丕曾于 1933 年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 后 来,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瀹陷,陈照丕返回温县,在抗日将领范延兰部教部队大 刀,后于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等教拳。这是当时教陈氏太极最出 名, 也最接近政府体育机构的人, 解放后, 陈照丕返回温县故里, 专一传教拳法, 现在的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陈小松都是从小从他学拳的弟子,陈 家沟一系的老架拳法主要由他传播。 这么著名的人物大家怎么不大听到呢?原因是他在国民党的体育部门任职 太久了,刚解放那阵子阶级成份划的最严,他的成份不但是地主,还在国民党军 队当过官、教过拳,处境可想而知,只有在家乡隐忍过活,教几个弟子不使拳法 失传而已,后来更严酷的考验来临了,文化大革命中把他判为反革命、国民党特 务,关进监狱,并最终遭到了枪毙的厄运。一代大师就这样撒手人寰。自解放以 后除了陈家沟,外地的陈拳爱好者只听说过陈照奎,没听说过陈照丕。 我曾看到意拳的拳谱中有句话, “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 ,真的是很有讽 刺意味的话,依着惯例,得到最精深武艺的应该是陈照奎、陈照丕的儿子才对, 而不是陈小旺们,这两位大师都有亲生嫡子在世,却都并不是拳法出众,可见功 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象神话中的魔咒般一念就灵。 我听陈沟的朋友们谈, 陈家沟练武之风强盛是不错的, 但也只是农闲时练练, 象陈小旺们这样的高手, 也就是每天练十几遍算多了。这种情况到了七九年改革 开放之后, 武术之风兴起, 他们师兄弟办起了武术学校, 来学武的弟子络绎不绝, 陈沟的子弟们看到了练武能带来种田之外的另一种谋生之路,开始发奋练拳,最 出名的就是四大金钢,据传当时他们都是“天天住家不见人” ,白天天不亮就背 着干粮到村外练功,深夜才回家睡觉。后来陈小旺在河南体委工作,郑州每年都 举办“少林武术节” ,每逢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来比武切磋的人很多,陈小旺更 是丝毫不敢懈怠,每天盘架子 40 遍,其刻苦可见一斑。 18. 陈氏太极拳的一个历史问题请教一个历史问题 本人在顾留馨着《太极拳术》一书中看到:陈照丕到北京后,有好友好事, 在一家报纸上刊文说, 今有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传人陈照丕到京,各路好 手可前来试技交流。结果,许多拳手手拿报纸前去交手,无人能胜,来人越来越 多,朋友便劝其在某庙前设擂,连打十六天无敌手,陈氏太极始名声大振,各团 体、院校纷纷聘请教拳。后来,时任南京市长多次邀其到南京教拳,北京方面又 苦苦挽留,陈照丕便荐其三叔到京教拳。 现在有的地方说,陈发科在京设擂十七日无敌手,扬名北京,有的说是陈照 丕在京打擂遭败, 回来请三叔前去打擂。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我想顾留馨作为陈 发科的弟子,其所言当更可信,请各位朋友议一下。 松松叙述: 杨氏南下后,有一陈沟人与同仁堂岳府相识,推荐陈家人来京教拳。在旧社 会上层人士是有这种爱好的。当时陈发科和堂侄照丕(陈正雷的大爷)在家乡类 似保安团的部门供职, 陈发科是农民出身,先叫曾做小商贩,见过点世面的陈照丕抵京,但问题来 了, 人们都知道杨禄禅是从陈家学的,但陈照丕只会老拳架和斜身一进一退的打 手, 加之当时杨氏已居北京几十年,在应酬和场面上要比从小地方来得陈氏强的 多,所以并没有多大市场。要知道,在今天也不完全是靠本事吃饭的,教拳是三 分本事七分人缘。所以,后来勉强支撑的陈照丕请堂叔来京,但受到当时在京同 行们的压制,也不是效果很好,到解放初的时候,陈发科登记教授的还是炮捶, 不叫太极拳。 当然, 顾留馨同志和唐豪等人的书对陈氏太极拳的发展确实功不可 没。 空空叙述: 顾留馨特别讲义气,他是陈兆奎最佩服的人之一。任过上海的体委主任。是 他介绍陈到上海教拳。但当时上海的太极拳混乱,陈无法正常教授,故才当了大 家的面打了一位空劲大师,用的是背折靠,人一按肘就飞了出去。陈这才在上海 站住脚。 我想当年陈兆丕的功夫不一定能在北京站稳,陈虽号称全国无敌手,但北京 可是藏龙卧虎之地,他虽设擂,但真正的大师是不会亲自打擂的。因此,擂台上 的赢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而实际上陈发科在北京的名气也是在 56 年全国大比武后才真正响亮的。但 后时逢文革,太极拳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几乎到了出现断层的局面。实在另人 心痛。要知道,你功夫不到,师傅不教,仅靠看书是不行的,看了也是天书。个 人想法,见笑! 无极氏叙述: 一摘自《武当》杂志 顾留馨,1908 年生,上海市人,1925 年在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毕业,考入文 治大学。1926 年从刘震南学六合拳,1927 年人陈微明致柔拳社,然后参加汇川 太极拳社学杨式太极拳,次学拳均不满一年,养生拳架尚未练顺,更谈不上任何 太极功夫。顾氏于 1934 年人共青团,不久又加人中国共产党。因其对革命有功, 解放后曾任黄浦区区长,1950 年任上海市武术会主席,后来又主持市体育宫工 作,成为上海武术界最高领导人 顾氏本身并非武师,却以武坛盟主自居,说一 不二。顾留馨组织各路拳师参加学习,首先关注田兆麟。因其继承健侯、少侯、 澄甫三位宗师之大、中、小拳架及推手、散手、器械技艺,集杨家功夫之大成, 故请其献宝,揭示杨家秘传真功。田兆麟功夫乃数十年挨打、苦练而成,岂肯无 缘无故轻易泄漏?于是他摸摸光头装糊涂,推托道: “吾年纪大了,都不记得了。 ”田作霖、陈微明只知练拳必须有真功夫,不知一切均须服从党的领导,见 顾氏毫无功夫,自然心中不服。 顾氏深知功力深厚之第四代杨门前辈无法驾驭,一方面鼓吹陈王廷造拳谬 论,褒陈而贬杨。另一方面,将傅钟文升格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 ,借助各 种传媒大树特树,并且故意冷落田兆麟、田作霖、陈微明等资深前辈,聘请傅钟 文在体育宫教杨式拳架, 聘请张玉在武协教杨式推手。陈微明因爱徒赵敌七被人 暗杀、独子陈邦武英年早逝,心灰意冷,吃素念佛,又遭唐豪、顾留馨批判,愤 郁而终。田作霖晚年贫病交迫,丧葬费由复兴公园武术组长张玉出面募集。田兆 麟空有一身功夫,甚至不能在体育宫谋一个教练职位,只能以民间艺人身份,在 公园设场授拳, 无固定工资收入, 有时不免借酒消愁。 某弟子送两瓶高浓度白酒, 与田师伯共饮。弟子走后,田师伯举杯独酌,将所剩之白酒饮完。翌晨,家属呼 唤田师伯起床,始发觉其酒精中毒身亡。此后学习杨式太极拳者日渐增多,不过 是徒有其表之柔软晨操而已。欲觅“哼哈二气” “出手见红” “四两拨千 、 、 斤”之杨氏太极真功夫,可谓难上加难。传闻四川李师伯、杭州牛师伯以及海外 董、杨、郑师伯一脉真传尚存,吾辈当焚香祝祷,望其发扬光大,保存杨门武技 之精粹!19. 陈氏太极拳四大高手空空叙述: 现在太极拳有四大金刚之说,过去太极拳有四大高手之说: 第一, 陈长兴,号称“牌位大王” 。立身于人群之中犹如礁石立于海岸, 人遇之自颓,人人得而敬仰。 第二, 第二,陈仲生, (同乳弟陈季生) 。日练拳三十遍,为朝廷大将, 曾于千军之中手擒大头王。又救主有功,赐黄马褂(文革中被烧) , 功夫之高,为四大高手 之首。 第三, 第三,陈尧(三个土) ,弟陈鑫。为陈仲生子。陈尧功夫之高,其 手上落苍蝇而飞不起来,其听劲、灵劲出神入化。当过捕头,曾 经捕快们开玩笑,一拥而上,将其压于身下,陈尧一个惊弹,将 十几个人抛出丈外。 第四, 第四,陈发科。成手时日练六十遍。曾在洛阳龙庭打擂,一个野 马分鬃,穿于数十高手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陈照丕北京打擂顶 不下来,叫其叔入京,称再不来,就给陈家沟丢脸了。发科公入 京后,面对众高手身立于檀木桌之上,称如若能撼动桌子,就永 不入京,发科公一个千金坠,桌子腿竟入于地下。众皆不战而退。 大徒弟洪均生亦功夫高强,据称其在心法等方面还超过了陈发科。 其心念一动,手中的锅碗瓢盆即碎,打坏无数。 太极功夫有多厉害,吾引用一段文字望大家参考: 吾友孙子仲和,为余述陈君仲生生手擒大头王事,风英义概,令人骇服。有 言某封翁家,突来数十巨盗,封翁好言款之,急招仲生生至。则红烛高烧,宾筵 盛列矣 。仲生生入,灭其烛。盗大哗,抽刀相扑。盗人人喜得仲生生殪之。须 臾无声, 则盗皆自杀, 而仲生生固无恙也。 盖盗互扑杀时, 仲生生固皆在其手侧, 惟用盗代死, 而自手执一碗, 一足立筵席中间, 也可谓妙绝, 益另人骇服不止。 ?? 荆文甫 选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四、 杨式太极20. 杨澄甫一门旧事1. 《武当》2000 年 11 期有篇文章,万籁声自述和杨澄甫交手始末,结论是 时年 40 岁的杨技击功夫平平, 不是年方 26 岁的万籁声的对手。况且万在历届国 术擂台赛中成绩也只是处于中游。 瀛人叙述: 2. 陈微明专攻杨家太极是有原因的.民 14 年春,陈因冯玉祥逼宫,辞了清史 馆篡修一职.愤然南下海上,于是创&致柔拳社&,并在报上登广告招收学员.在陈 登的广告里是要教授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的.后来陈独教杨家太极,是因为在致柔 拳社的开幕典礼上,应邀前来的孙存周跟这位陈老翰林开了个玩笑,孙存周对陈 微明说:&你这位老翰林都下海了,我们跑哪儿弄饭吃去?&孙存周本意是捧陈微明 的场,意思是说他懂拳,可话未达意.使陈微明产生了误会.陈微明想我跑到上海 来让老师的儿子没饭吃,这怎么行?于是从此陈微明在&致柔拳社&只教杨家拳不 教孙家拳,于是自然也就不教形意八卦了.李雅轩在杨家太极的传人里算是够胆 的,他参加了杭州的国术游艺大会,虽然连输了两场被淘汰,但敢上去已属不易. 至于很多人为什么最后练到太极拳上来,并不是因为太极拳有多么突出的技击作 用,而是因为太极拳是个研究道理的拳,更是个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拳.所以拳 术家上了岁数后多转练太极.其实,我本人也是个练了一辈子太极的,我举几个例 子是想告诉人们不要迷信太极拳,不要听信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事实的有关前人的 传闻. 3. 李雅轩书中的那个说法是 3 分实 7 分虚。所谓 3 分实是李雅轩确实考入 过中央国术馆。所谓 7 分虚,第一,杨澄甫从未做过中央国术馆的教务长,也不 可能被张之江请去做教务长, 因为那时中央国术馆还没有教务长这么的职称。中 央国术馆成立时设有少林门和武当门,没有设教务处也没有教务长。后来馆内闹 起了门派冲突,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在 1928 年底取消少林、武当两门,设立教 务处,教务处处长是朱国福。第二,杨澄甫在世时很少与门外人比武。杨澄甫教 人多强调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当时杨澄甫吃的不是技击这碗饭, 而是健身这碗饭。 说杨澄甫是技击名家, 这种说法当时很少听到。杨澄甫曾先后在江苏国术馆担任 一等教习和浙江国术馆担任过教务长,时间都很短。原因就是杨澄甫基本不与外 人比手,而在国术馆与人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杨很不适应。杨澄甫在江南的 名声主要靠两个人的宣传和抬举,一个是陈微明,陈微明为杨澄甫着书,使杨家 太极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另一个是黄元秀,黄元秀通过练杨家太极拳治愈 了他的肺结核, 黄元秀在军政界颇有些影响,杨澄甫能去浙江国术馆当教务长便 是黄元秀力荐的,黄元秀是浙江国术馆的董事,在浙江影响很大。 纯阳叙述: 4. 褚桂亭是李存义先生的徒孙,褚桂亭的师傅是姜玉和,姜玉和的形意拳 师承李存义.褚桂亭生于 1893 年死于 1977 年,终年 84 岁.褚桂亭一生轶事颇多. 褚桂亭虽拜在杨澄甫先生门下,但杨澄甫并不喜欢他,因为他不会捧场.杨最喜欢 的弟子是陈微明,武汇川和董英杰.其中陈微明与杨最交厚,他们是半师半友的关 系.杨家的太极所以能够普及,实得力于陈微明先生的宣传与研究.杨门内多推崇 武董二人,而实际动手功夫,褚桂亭却在他二人之上. skate 评述:杨澄甫的推手功夫被李雅轩等人说得神乎其神,skate 多年来 一直以为杨的功夫在当时天下无敌,现在看来大谬矣。虽然杨澄甫为一代太极宗 师,其定型的杨式太极大架如行云流水,极具观赏和健身价值,但是并不能由此 证明甚至夸大杨澄甫在技击方面的实际造诣。 21. 杨家旧闻魏树人叙述: 汪师曾说, 他少年时自家与杨宅都住在内城的西南角,当中只有一直一斜两条街 相隔, 杨宅坐落在南沟沿的北头 (后为纪念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佟麟阁将 军,南沟沿更名为佟麟阁路) ,汪宅在东铁匠胡同。得天时地利之便,复遵师爷 之命, 汪师少年时每天都要到杨家走上一趟拳架请师爷指点,闲来帮师爷端茶倒 水犹如孙辈一般。久之,师爷喜爱他勤快肯学,不时带他到住所西边的一座破庙 里盘架子说拳。闲暇时常见师爷倒背着手,久久盯着庙檐下的风铃一动不动。汪 师不解其意, 便问师爷为什么这样看。 师爷便将拳艺中以钟喻人的奥妙一一道来, 直讲得汪师豁然开朗。 汪师曾在师爷的房中见过一张图上面标示着祖孙三代的功 夫进阶。全图共有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上标着祖师 爷杨露禅的名字, 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 班侯公在第五层, 少侯公在第四层, 当时汪师曾就此图请教师爷太极拳的功夫等级,健侯公答曰,第一层为懂劲,第 二层是能用劲??, 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并说杨家没有人达到第 十三层的境界,自己没得到凌空劲??。22.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剑阁闻铃叙述: 府内派太极拳是肖公卓所创。 富英在家中行二, 人称富二爷, 与陈微明时有过从, 并向陈讲述其习拳经历。 这是民初时的事,当时富二爷就已经 40 余年不练拳了。因此肖功卓从富英处得 府内派之说难以成立。肖功卓是 1892 年生人,完全有可能接触过李瑞东的传人 如陈继先、李季英等。因此肖功卓合其通背、八卦,完全有可能创编出他的太极 拳。肖功卓在世时,从未提过什么府内派。其三传时,才有府内派之说。况且李 派传人武淑清长期在保定普及太极五行捶,因此客观上也为所谓的“府内派”太 极拳的创编提供了参考。其实,浪涛东去先生谈的很有道理。当年肖功卓先生本 身一代名家,其功夫远在缀拳 40 余年的富英先生之上。肖氏武艺之全面、精到, 即使与李瑞东先生比也毫不逊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杜撰什么府内 派, 就称以肖派太极拳也未尝不可。 若强称什么府内派, 专业学者一番考证下来, 难免落个伪拳之讥。本来是挺好的东西,何苦要自找这番不待见呢? 雍阳人叙述: 关于府内派的称谓,我也以为不太妥当。但是,他们的东西绝非李派所传, 这是其一,因李派传人过去很保守的,比如象“太极十三丹”这样的内容,连入 室弟子都未必一定能学到,何况外人乎?武淑清老师在门中属于李派第三代传 人,笔者称她师姑。关系很好的。武老师根本就不会十三丹和上述内容,这一点 笔者很清楚。其二是,上述内容也绝非肖公卓所创,因李派早就有上述内容。其 三,肖公卓的功夫如何,与李瑞东先生没有可比性,硬要相比的话似有“关公战 秦琼之嫌” 。考证历史要真有考证才行,不能靠揣测估计,可以推理,但要遵循 逻辑思维的定理。 既然府内派传人从来也没承认过是从李派学过拳,而且李派也 没承认向他们传过上述内容, 那么绝不可以无中生有地得出您的结论来。李派很 保守的,一般来说象“太极五行捶”传得稍多些,而十三丹绝不向外人传授,不 信您就去找李派传人打听一下。笔者以为,所谓府内派,称谓虽然不妥,但确实 是杨家老拳这一点也不会错。 对照一下李派和府内派的拳谱, 可以搞清好多事的。 关于肖公卓创拳,此为臆说,根本就不能成立,也不符合逻辑。至于专业学者他 们也要遵重客观历史,也要讲道理。也不能靠主观臆断来考证历史。 李派第四代传人张绍堂先生曾经和府内派的传人接触过,张先生说,府内派 那个传人把李派也称作府内派, 当时就遭到了张绍堂的反对。 张绍堂对他说: “李 派就是李派,我们从来就不叫府内派。 ”据张先生说,府内派之所以如此称呼本 派,就是根据当年杨录禅、杨班侯父子在端王府教拳时所传授的就是这些内容。 因李瑞东先生也是在端王府学的太极拳,另外李派也继承了这些内容,他们就把 李派也称作是府内派。但李派却反对这么称呼。 我认为府内派称呼固然不妥,但确实是杨家老拳,比现在的“杨式太极拳” 要好,杨禄禅、杨班侯的功夫、造诣都比杨澄甫高得多。杨家老拳的实战效能很 好,也更注重实战和技击能力的培养。府内派的内容其实是杨班侯一系所传,这 一点是完全可以考证的。 23.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二后来者叙述: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京城入王府所传授的原汁原味的杨式太 极拳。但由于封建保守的门规限制,又由于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修 改、 定型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广于传播,反而使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所传之拳鲜 为人知。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后王兰亭与 司星三,李瑞东等人因与杨班侯反目,创编了“太极五行捶” ;而富周则遵守门 规不传弟子,只传其子富英。民国初年,时在东北军任要职的保定市肖公卓得知 富英学得杨家全部太极,苦苦追求得拜于门下,承其所学。肖公卓先生解放后在 保定授徒多人,得其真谛者有翟英波、冉国颜等人。翟英波又传李正等人。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仅拳法就有十套,即:1、智捶,2、太极大架,3、太极 老架,4、太极小架,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 式,9、太极十三丹功,10、太极点穴法。这十套拳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组 成了杨式太极拳完整的体系。当年杨露禅正是凭着这些才在京城称霸武林人称 “杨无敌” 。否则仅有一套经杨澄甫改编的杨式大架八十五式是撑不住门户的。 杨式太极拳约十套拳法与当今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毫无相通之处,甚至大相径 庭。因此,李正先生认为杨露禅当年虽学拳于陈长兴,但陈长兴则学拳于蒋发, 蒋发学拳于王宗岳, 而王宗岳则是武当山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的北派代表人物。李 正先生认为, 陈家沟祖传的拳术不是太极拳而是炮捶,当然炮捶也是一门很好的 拳术,在技击和健身上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当时陈家沟地处偏僻,闭塞保守, 本门拳术不准传给外族人, 也不准本族人学习其它拳术。陈长兴虽违背族规学得 了蒋发的太极拳,却不准将这套学于外人的拳传给本族的人。陈长兴无奈,只好 将所学全部传给了外族人杨露禅,岂料杨露禅凭此拳进京城,入王府登峰造极, 待陈家沟人意识到如此绝妙的拳术差点与陈家沟擦肩而过时,陈长兴已年老,不 能将全套太极拳依样传授, 只能将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和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的炮 捶,形成了一个新的太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杨式太极拳 是经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传承下来的原原本本的太极 拳,而陈式太极拳则是陈长兴或其后人揉进了陈家炮捶后形成的新的太极拳流 派。 否则就无法解释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从套路到拳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 异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说是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了拳后即进行了改编,么杨露 禅则是比陈长兴或陈王庭更伟大的一位创拳大师。 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传授的十套拳来,与历史上关于太极拳的记载可以接上 茬,因唐宋时期就有关于“小九天、后天法、长拳”等太极拳前期拳法的流传。 另从这十套拳的拳式演练、 名称及功法, 也符合中国道家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因此,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的内容可以推断,太极拳源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 武当山张三丰道士创太极拳或集大成发展太极拳是真实可信的。 netevil 叙述: 按照府内派的说法其传承为杨露禅---富周--富英---肖功卓---翟英波、肖 铁僧等---李正、宋爱琴等。府内派全称为: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标明了是杨家 所创。据李正的文章介绍,当年杨班侯对其父将太极拳合盘端出感到不满,就把 众门人召集起来, 要求以后专攻大架, 意在收拳, 富周表示愿意跟老师&错下去&, 并向杨班侯保证不外传,如此才将十套太极功法保留下来。大意如此。我曾问: 杨露禅既然是先练陈氏,在陈氏基础上形成自己风格,此套拳又那么原汁原味, 为什么没有一点陈氏的痕迹,但得不到满意的答复。雍阳人先生所说&李派拳谱 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我 认为可以解释此疑。 李瑞东先生一派太极也源自杨氏,和同是源于杨氏的府内派 有如此多共同之处, 似可以按此追溯杨传太极之原貌。至于李瑞东先生所传内容 多我认为是李氏跟过多位老师,后又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另:有一名贾安树的 在《武魂》上介绍班侯传太极拳,为大架低势,动作刚猛迅速,爆发力强,不知 和府内派有无相似之处? 据称:府内派在历史上一直是单传、秘传的形式流传,知者少,流传不广, 富英所说缀拳不练是否谎称?若富英将其拳合盘托出而又和杨澄甫所传不同, 必 会产生谁真谁假的争执,这对于受恩惠于杨家的富某来讲,是不义之举。若富英 没真本事肖功卓为什么要挂靠到英名下?难道就是图个杨氏真传的名声?若真 是从李瑞东一系学来为何不以实相告?李瑞东名气武功也很大,从武功、师承来 讲都不逊于富英, 肖功卓会舍李而从富吗?富英既不练拳了陈微明和他时相过从 其意何在?此为我的分析。 24.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三雍阳人叙述: 原来笔者推断的也有错处,将富周一系说成了杨班侯一系,而府内派的源流 则是杨禄禅――富周――富英――肖公卓--- ---一系。愚以为这是可信的。从 府内派所传的十套拳法看,李派也有相似内容。而且李派所继承的内容更多,李 瑞东先生在光绪六年开始从学于王兰亭,兰亭名永泰、号兰亭。身高体壮,原来 习练“十二连拳周岳图” ,属心意拳一系。曾经随直隶总督官秀翁任职保定时, 也就是清同治七年,有他的同学富仲权(此人是否为富周?值得研究。 )到保定 和他见面,富仲权是位军官,也好武术。两位同学说起了拳勇之道,富仲权对王 兰亭再次 (此前富仲权曾在同治乙丑年三月和王兰亭说起过一次)说起了太极拳 的妙处, 王兰亭羡慕不已。 就在这一年, 王兰亭调任京都, 在端王府任 “管事官”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总管” ,为从三品官职。这时,王兰亭就到“东都门” (疑 为东直门)拜杨禄禅先生为师, “从学七载” ,得太极拳真传。这是王兰亭先生写 于同治十三年的一篇序言中所记载的其本人学太极拳的经过。 李瑞东先生在一篇 序言中也记载了杨禄禅逝世于光绪初年。 王兰亭从同治七年到同治十三年正好是 虚年七年。王兰亭由于年长于杨班侯、健侯等,尽管王兰亭入门时间晚,所以他 们都称王兰亭为大师兄,另外也可能是王兰亭官职高,故而大家尊重的缘故。关 于杨禄禅、 杨班侯父子进端王府教拳的事,笔者以为应该是王兰亭所引荐的才更 合乎情理。杨禄禅之所以能将太极拳真谛尽传于王兰亭,其原因是,一因为杨禄 禅看王兰亭人品好, 为人忠厚, 二是因为王兰亭把杨禄禅父子引荐到端王府教拳, (王兰亭才有这个能力)杨禄禅对王兰亭怀有感激之情。 根据李瑞东先生写于光绪七年七月三日的一篇序言记载,光绪六年四月廿八 日, “忽有新津王兰亭因奉差由都赴坨,从武经过,顺便到寒舍相顾,晚间闲话, 偶尔谈及拳勇,一时投其所好--- ---” ,李瑞东先生与王兰亭在李家的武书房内 试手,结果李瑞东先生“三战皆北” ,负于王兰亭手下。但是却当场与王兰亭结 拜为师兄弟,从此李瑞东先生随王兰亭进京,经王兰亭引荐,内务府核准,李瑞 东先生进端王府当了庄园处的“田亩总头” ,为从五品官员。由于庄园处的业务 是季节性的,所以平时有很多时间学习太极拳术。再加上李瑞东先生十分刻苦, 天资聪颖,在光绪九年,王兰亭将所有“口诀心法”“各派太极拳谱、及宗派谱 、 系一并”传之于李瑞东先生。李瑞东后来苦练数载,终于练成了一身出众的太极 拳功夫。关于王兰亭向李瑞东传授心法口诀及各派太极拳谱、宗谱一事,有李瑞 东先生在光绪九年所写的一篇题为《太极拳之源起》可以佐证,此文长达两千余 字。 详细地记载了其师兄王兰亭及李瑞东先生自己得诀得谱的经过。后来王兰亭 先生进山遁入空门,临行前给李瑞东先生留下了《进山图》一张。相约若干年后 在山中相见。王兰亭走后,李瑞东先生仍然留在端王府内,后来,李瑞东先生要 进山和师兄相会,但是那张《进山图》因遭鼠啮,无法辨识,所以李瑞东并未能 践约。王兰亭走后,李瑞东在端王府内任教。外界风传杨禄禅教端王载漪习太极 拳一事,其实是个错误。杨禄禅父子进端王府时,端王才 12 岁,根本不可能随 习太极拳, 端王学太极拳是从王兰亭和李瑞东二位先生学得太极拳,这是李派前 辈传人所云,在时间上更为合乎逻辑。端王先从王兰亭学武术,后来又拜李瑞东 为师, 李瑞东先生三子李季英当年还珍藏过, 端王载漪给李瑞东先生的拜师贴呢, 李季英的弟子张万生亲眼见过。 过去对于外界的风传和唐豪等人的考证,李派传 人从来未予理睬。以至于以讹传讹,造成了影响,许多假的东西被当作历史。到 1894 年,李瑞东先生进宫作了宫廷侍卫兼教师,后来有江南甘凤池之曾孙―― 甘淡然(字霈霖)时年 108 岁,专访李瑞东先生。甘淡然收先生为徒,将南派太 极拳 108 势等套路以及绝技钓蟾功传给了李瑞东先生, 钓蟾功是一种能直接运用 于实战中的气功功法,也称“天罡大法” ,李瑞东先生后来将各派融汇贯通,创 李派太极拳,其套路为天盘拳 36 势,地盘拳 72 路(即太极八法奇门拳) ,人盘 拳 108 势(即太极五行捶) 。另外还有器械套路若干。其余拳法套路全部是继承 下来的传统套路, 有拳谱资料可以证明各种套路所属的流派。李派有很多继承下 来的传统套路都是单势套路,象八大手、老三推、十三硬架等,我认为这也是杨 式老拳。 我对太极拳的历史很感兴趣,多年来也曾经发表文章进行探讨。我很愿意和 府内派传人进行交流, 以便进一步探讨研究太极拳的历史。请把电子邮件地址告 诉我,因有些资料我不愿在网上公开。有一些人十分武断,跋扈之极,又十分无 知,未进行考证研究就敢下结论。和他们无法探讨交流,弄得不好还惹气生,实 在是空费精力,最好是敬而远之。府内派太极拳的内容既然李派也有,那就可以 肯定不是肖公卓所创,否则与逻辑不合,府内派传人与李派传人并无来往,更无 传承关系。如果单纯就名气来说,李瑞东和李派太极拳远比富英和府内派高,流 传也比府内派广,影响也大得多。肖公卓如果从李派所学,那他没有任何理由隐 瞒, 李派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予承认。 两个流派的亲缘关系是由一个来源所决定的, 那就是共同发源于杨禄禅所传的杨家老拳,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王兰亭写于同 治十三年正月的那篇序言所记载的, 王兰亭的同窗好友富仲权很可能就是府内派 所说的富周先生,过去的人都有名、字、号,仲权不是其名,那么就应该是字或 者号,这一点还需要府内派来进一步证实。王兰亭正是由于富仲权的引荐,才到 “东都门”拜在杨禄禅先生门下的,这一点由《王序》的文字记载可证。 综上所述,府内派太极拳正是杨家原传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无疑,绝非后人 所创。25.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四雍阳人叙述: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不是肖公卓所创 看了 netvil 先生的介绍,笔者以为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所传的内容好象 不是什么肖公卓所创编的,理应为杨禄禅、杨班侯父子在北京所传的内容才对。 笔者之所以如此说,当然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从先生所介绍的内容来看,竟然 和李瑞东先生所传的李派太极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象“五捶” ,李派有“太 极五行捶” ,另外“大架”“老架” 、 、长拳、十三总势、小九天、后天法这些内容 李派拳谱都有记载,部分内容李派传人也擅长。尤其是“十三总势” ,李派也称 “太极十三丹” ,在当今李派也属于秘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十三种动物命名 的,确切地说,十三丹既是动功又是拳法。这十三种动物简称“四禽六兽龙、蛇、 蟾” ,四禽为: “鹊”“鹤” “鸡” “凤” 、 、 、 ,六兽为: “猴” “狮”“熊” “虎” 、 、 、 、 “马”“猫 ” 、 ,外加龙、蛇、蟾是也。其歌诀云: “长蛇串珠扭腰功,曲伸开合 身体轻。尾能护头头顾尾,柔软功夫第一宗。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 ---(略) ”如果 netvi 先生有拳谱的话,请核对一下看看是否一样?我以为 一定会相同的。 历史上确实没有府内派之说,那么为什么会出来一个府内派呢? 笔者以为,那是因为当年杨澄甫先生创编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而 未将杨禄禅原来所传的真东西向社会普及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杨澄甫根 本就没有将这些内容继承下来) 。而另一方面,杨班侯的一系传人则继承了下来, 为了保证原汁原味儿,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府内派” !大概意思是指杨禄禅父子 在端王府时所传的杨式太极拳法!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若要不信,就请将 ! 此“十三丹歌诀”的开头几句核对一下,我敢肯定没什么大的出入! 李派所传的内容,要比这多多了!李派还有“太极十二形”“六十四式老架 、 太极拳”“太极十三硬架” 、 、八势(八大手) 、五步(进、退、顾、盼、定)“老 、 三推”“太极离粘随群战八大趟子”“太极八掌”“七十二路太极奇门拳”“三 、 、 、 、 十七式太极拳”等等;此外还有各种功法,比如: (辅助功法类)十二揉球法、 操绳法(即抖绠绳)“八卦九宫桩” 、 (即用九束捆扎成直径约八寸的软藤按照八 卦九宫方位栽于地面, 练习者在其中穿行挤靠,主要是借助于弹性来练习沾粘连 随)等等;还有内功类: “太极十三桩”“太极吊蟾功”“九转还丹功”“筑基 、 、 、 功”“圣胎培育还元功”等多种。 、 器械方面我只举三种:一是刀法,李派所传是“太极白虎十三刀” ,二是剑 法:李派的剑法是李瑞东先生所创,称“太极清丰剑”六十四式,枪法是: “太 极十三枪”也称“子龙十三枪” 。李派还有用筷子作武器的方法称“太极箸” 。 笔者以为所谓的府内派也就是杨班侯一系所继承的,原汁原味的杨家老式太 极拳!! ! 非常珍贵的!前面两位先生所说的,是因不知内情而失于武断!笔者十分看 重杨家老式太极拳,那才是太极拳的精髓,真正的太极拳!至于杨澄甫先生所创 的“杨式太极拳”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老式太极拳十分注重技击实战的,并不 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太极拳不是实战拳种” ,太极拳的历史让唐豪与顾留馨搅 得乱七八糟,掩盖了历史真相多年。李派拳谱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 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也就是说“小九天”“后天法”“三十 、 、 七式太极拳” 等也是杨禄禅当年所传的内容。要不李派和府内派怎么会有这些内 容?假如有机会对照一下两派的拳谱, 一定会明白很多。 好啦! 暂时说到这里吧!26. 杨万比武的经过吴道子转述(原文登于武魂杂志) : 1926 年,北京中央公园办了个&行健会&,以教武术为主,请李占魁(同万籁声 的师父赵鑫洲一起在永胜镖局走过镖)作教练,每月一块现大洋.后来北京太极渐 流行,便邀请杨澄浦兼课,杨澄浦当着李占魁面对学员说:少林功夫不顶用,练着 吃力,也动不得手!李占魁不敢同老杨过手,学生都跑到杨一边了,只剩三四个人 跟李占魁,李教不下去,不得不自动请辞了! 李占魁找赵鑫洲请他给出气,万籁声听后讲:我愿前去一比高低,这有什么大 不了的.次日万籁声以学拳为名前去,杨澄浦要他报名时万说:太极拳好倒是好, 就是要先比试比试,比得过我就同你学,比不过我,你同我学!杨用捋法伸手,万用 转环锤法,下用捆腿法,杨一个斤头,但没倒!杨再箭步搬拦锤,万下切掌右捆腿, 杨栽在石栏杆上,肚子顶着栏杆. 星期天,由徐禹生出面,约请武术同道叫杨澄浦当面讲清楚.杨澄浦见赵鑫洲 行礼,连呼三叔,并声称;是我不是!杨澄浦自此在北京站不住脚,遂去上海,后到 南方教拳! 万籁声后提及此事时说:杨澄浦失败,不在于功夫不高,主要是自大骄纵,藐 视我年轻,而我之不平助拳,也属鲁莽从事. 铁拳叙述: 别挤兑人家杨澄甫,杨澄甫真那么菜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名声,也不可能有 那么多的人跟他学拳。付钟文先生(付为杨的弟子,并有亲戚关系)说: “当年 论功夫,孙禄堂先生第一、杨澄甫先生第二、李景林先生第三。所以当他们三人 结盟后,当时练功夫的人多一半不出此三家。 ”以后,孙、李互换弟子,李景林 将军让他的弟子全部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 孙先生也让他的弟子全部随李景林将 军学武当剑。 于是有了天下功夫两分半之说。指天下有功夫的人不是从孙就是随 李。其实,当时杨澄甫的弟子也不少,遍及大江南北。只不过杨澄甫先生的弟子 大多是在民间不在国术馆里。 在国术馆里有名的就是李雅轩。李雅轩的柔韧性特 别好,也能实打,馆中内外家好手对他都是认可的。何福生就很佩服李雅轩。说 杨澄甫先生菜,没有道理。万籁声主要是靠着杜心武的社会关系硬,没有杜心武 的社会关系,他什么都不是!杜心武还跟杨澄甫结拜为兄弟呢!万籁声有什么可 不服气的? skate 注:杨澄甫的推手功夫是非常惊人的,但由于身体太胖,移动不便, 实战就很难说了。杨露禅和杨班侯都以轻功见长,与人动手时,身形飘忽,对手 摸不着他,而他能攻击对手薄弱之处。五、 李瑞东及李派太极27. 李瑞东先生及其武功冯福明叙述: 李派拳法创始人姓李,名树勋,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清朝直隶武清城内 人氏,生于 1851 年(清咸丰元年) ,卒于 1917 年(民国六年) 。李瑞东先生一生 历经六大名师传授武功,得内外家各大门派的武学真谛,后融会贯通,将自己所 得各大门派之精华熔冶于一炉,创李派太极拳。并继承了各大门派的各种拳法、 器械、内功功法、辅助功法等极其丰富的内容,武林中统称为李派拳法。 李瑞东先生于清朝咸丰元年正月初二日出生于武清城内一殷实之家,父亲李 小歧,县衙吏员,精通医术,家有良田四十余倾,房屋八十余间(李宅是一座极 具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 ,并办有药材生意,开“济生堂”药店一丬,在当地声 誉极好,生意兴隆。李瑞东先生自幼年起即癖好拳棒,初练少林等外家拳术,青 少年时代跟随河北饶阳戳脚门大师李老遂先生学习河北名拳戳脚门拳法。 青年时 代与大刀王五(王子斌)结义金兰,互换拳艺,得王五所传“山东教门弹腿”之 精妙。李瑞东先生天资聪颖,甚至有过目不忘之能,且练艺十分刻苦,到了成年 时,已经练出了一身超群的武功,而且屡战屡胜,未尝败绩,所以在当地很有些 名气。光绪六年四月廿八日,忽有京城端王府管事官姓王,名永泰,号兰亭者, (时年五十有余)奉差由京赴坨,从武清经过,因兰亭与李家乃世交,顺便到李 宅看望李瑞东先生之父李小歧,并借宿于李宅。王兰亭(永泰)乃太极拳大师杨 禄禅之大弟子,早年学十二连拳周岳图(为心意拳的一个分支) ,后随杨禄禅学 习太极门拳艺, 得其真谛, 禄禅师逝世后又于光绪初年拜董海川先生为师学习八 卦门技艺。 兰亭所练皆内家拳术, 武功早已出神入化, 但其深藏不露, 为人谦逊, 待人彬彬有礼,从不与人谈论武技。这一次也是缘分,兰亭在李家受到了款待, 晚宴后与李瑞东燃灯闲话,二人偶然谈及拳勇,越说越投缘。随之,到武书房大 厅内一试身手。 结果李瑞东先生三战皆北, 先生想自己苦练多年, 竟然一败涂地, 情绪十分沮丧,后问兰亭所学何门,为何师所传,并问京城有一最著名者杨班侯 是否认识。兰亭答道: “他非外人,乃是我师弟,杨老师之次子也。 ”李瑞东先生 此时方知得遇真传,跪拜于地,欲拜兰亭为师。兰亭因两家为世交,与李瑞东同 辈,所以不肯为师。后兰亭代师收徒,二人结为师兄弟。此后,李瑞东随师兄进 京,在端王府当了庄园处的官员(为从五品) 。因庄园处的公务为季节性,一年 中仅有秋后一段时间忙一些, 而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赋闲,所以李瑞东先生将主要 精力都投入到拳艺中。 据李派前辈传人说,李瑞东先生进京后曾向董海川先师学 过八卦掌。所以与董海川的弟子尹福、程廷华、刘宝贞等人以师兄弟相称,并且 来往密切, 此一说法需进一步考证。笔者以为李瑞东先生更侧重于太极拳和心意 拳,不大可能是董海川先生的入门弟子,很可能只是寄名弟子。所以在董海川先 生的墓碑上没有李瑞东先生的名字,但是却有王兰亭(即王永泰) ,李瑞东所学 八卦掌很可能得自王兰亭(永泰) 、程廷华、尹福等。因为李瑞东先生所传八卦 掌, 只有为数不多的弟子学到, 如陈继先等人。 李瑞东先生为了练习八卦掌功夫, 用铁制钱串连,做成铁上衣一件,每于练习八卦掌套路时穿上,据李派老前辈所 说,重达八十余斤的铁上衣穿在身上,先生在练习八卦掌套路时仍能灵活自如, 随着先生的左右旋转,铁上衣犹如伞一样忽而转开,忽而闭合,十分壮观。而一 般人穿上它别说练拳,就是行动起来都是困难的。此件练八卦掌专用的铁上衣, 李瑞东先生的后人保存多年,直到“文革”中被抄。 先生在端王府任职期间, 有河南嵩山少林寺掌门武僧龙禅法师 (一说是海川) 因久闻京城王教师(即王兰亭)之名,遂进京访王兰亭于端王府。龙禅法师与王 兰亭比武较技时,刚一出手,便觉远不是兰亭敌手,以为少林轻功必能胜兰亭一 筹,遂施展轻功腾越房舍而去,良久,停下喘息,忽闻身后兰亭道: “法师何故 而逃?”龙禅法师惊回首,见兰亭面带微笑立于身后,大骇。急忙跪地道: “情 愿以师事之。 ”兰亭忙搀起龙禅,道: “法师此言差矣!少林拳法自古名扬天下, 倘若法师今日拜我为师,则少林之名毁于我手,今结为兄弟可也。 ”从此龙禅法 师与王兰亭、李瑞东等人结成了兄弟。龙禅向王兰亭学习太极拳法,并将自己所 学少林拳法悉数传给了李瑞东先生。这就是李派继承了正宗的少林拳法的由来。 其内容包括:六合八式、金刚八式、文功八式、武功八式、六十四式、罗汉拳一 百零八式、五路佛拳等套路,这些内容朴实无华,实战性强。功法有:少林麻甲 功(也称披麻甲) 、朱砂掌、达摩易筋经、十三太保横练、蛤蟆功、鹰爪功、金 钟罩等等。其中以少林麻甲功最为独特,练此功需用麻编成麻辫,用水泡透,然 后用湿透的麻辫缠遍全身, 再用钢丝鞭击打练功, 待麻辫干透后收功, 卸下麻辫, 用药水擦洗全身,并用小棍将身上麻辫勒痕擀平即可。此功到底有何功效呢?用 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练习者的肌肉组织结合得更加紧密。可以起到抗击打、 甚至能抵御刀砍斧斫。李瑞东先生练成此功后,曾经在武清城内有一段逸事:庚 子之后李瑞东先生从清宫辞职回到武清家中,一心研究武学,传授弟子。一天傍 晚,家中忽来人请先生出诊,先生带一小徒弟同往。病人家住本城某胡同内,待 先生与徒弟来到胡同口,徒弟忽然止步不前,道: “老师,我们绕道走吧。 ”先生 问道: “为什么?”原来胡同口住着一家很霸道也很有势力的人家,此家人豢养 了四条藏獒巨犬,个儿头象小毛驴一般,十分凶恶。而其家人从不加以约束,以 至四条恶犬咬断街巷(曾经咬死过乞丐) ,胡同内居住的人家敢怒不敢言,宁愿 绕道而行。先生听罢大怒,斥责徒弟胆小,一定要从胡同口进入不可。徒弟只好 硬着头皮跟先生进胡同,行至那家门前。四条巨犬狂吠着扑出,先生急忙将徒弟 举起。彼时四条巨犬分别咬住先生双腿猛拖之时,忽听先生大喝一声: “咳! ”四 条巨犬满嘴流血,惨叫着逃回大门,原来四犬的牙齿皆被先生的麻甲功崩掉。此 后那家的四条巨犬也就废掉了, 行人也敢于从胡同口进入了。此事受到众人的交 口称赞,在武清城内传诵多年,很多人当作故事讲述。 李瑞东先生在端王府期间,曾经和师兄王兰亭一道拜岳青山为师,随岳师学 习岳家心意六合拳,因笔者另有专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李瑞东先生艺成 之后,王兰亭先生隐入深山入道门,临行前留《进山图》一张。后来,端王载漪 拜李瑞东先生为师,到了 1894 年,适逢西太后六十大寿,端王载漪带李瑞东先 生及其弟子李进修到颐和园为西太后六十大寿表演武功祝寿。 师徒二人以卓绝的 武功博得全场惊叹, 从此被西太后留在清宫任二等侍卫并在侍卫处兼任教师。众 所周知,宫廷侍卫皆各派顶尖高手,被称之为大内高手,李瑞东先生刚一进宫就 被授以如此高的职位,引起了许多大内高手的不满,纷纷提出与先生比武,皆被 先生一一击败。其中有一位练母子门武功的侍卫张斌如者,尤甚,因张斌如家里 曾经是卖包子的,故人称“包张” 。多次出言不逊,后经宗人府官员牵线,将二 人请至宗人府一个厅内, 李瑞东先生端坐在椅子上让张斌如出招,张见先生如此 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大怒,发狠劲向先生进攻,只一招,众人听到一声巨响。张 斌如不见了,木隔墙上出现了一个洞。张斌如倒在隔壁房间里呻吟着--- ---。 良久,张斌如来到先生面前。跪在地上磕头不止,欲拜先生师。先生不允,张长 跪不起。本来先生对张很是反感,不愿收他为徒。见他不起,就托词说道: “你 已经对我无礼了,我不能收你为徒。你如果愿意跟我学艺,除非拜我为师爷。 ” 但是先生没有料到张斌如竟然高兴地连声叫了三声师爷,话已出口,先生只得收 他入门,让自己的大弟子李进修作张的老师。但是此后张斌如对先生言恭意敬, 先生也就亲自传他武功。视作弟子一般。但是辈分不能更改,张斌如一直称先生 为师爷。其实张斌如的年龄很大,只比先生小十来岁。后来张斌如成为北京武术 界的“九老”之一,这是后话。 李瑞东先生在清宫任职期间,经常到京城的古董店购买瓷器,有一家古董店 是江宁人开的,老板姓甘。先生与甘老板很熟,但是并不知道甘老板会武功。甘 与李先生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二人戏斗间,先生发现甘老板是位高手,二人试手 后,李先生赢了甘老板。甘对先生的武功很是惊讶,不久甘离京。后来甘老板带 来一位老者, 时年 108 岁, 鹤发童颜, 健步如。 李先生一见便知老者乃世外高人, 对老者十分恭敬。经过试手,李瑞东先生负于老者,方知老者乃大侠甘凤池之曾 孙甘淡然,字霈霖,是一位武当金蟾派太极高人。甘淡然对先生的武功也非常欣 赏,因为甘淡然使出了绝技“钓蟾功”中的“大蟾气” (人称吞气法)才赢了李 先生。从此,李瑞东先生拜甘淡然为师,得甘师武当金蟾派太极功之真谛。该派 为张三丰的弟子金蟾子所传,故而名之,传有多种拳法套路和功法绝技。有沾、 粘、连、随和离、粘、随两种不同的打法。其中“离” “粘” “随”的打法与各派 太极拳迥异。 “离”是“沾”的破解之法,离与沾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能 沾能离,沾离自如者方称太极高手。李瑞东先生一生失败过两次,第一次失败从 外家转入内家, 第二次失败又得武当金蟾派太极真传,经历两次失败却因此跨上 了两大台阶。使自己的武功进入化境,所以,这两次失败对习武者来说是一生中 难得的好事。李瑞东先生从不讳言失败,并将自己的失败记录下来,写进拳谱, 留给后人,让后人谦虚谨慎,引以为戒。先生的胸怀是何等的宽阔!有些人却自 吹一生从未输手于人, 声言以某拳打遍天下者,其实他真的打遍天下了吗?一生 从未输手者也许有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根本就未遇真正的高手。庚子年, 八国联军入侵,先生曾经参与抗击联军,在城中与联军周旋。后被联军士兵包围 于一四合院内,院内有水井一眼,时天色已晚,先生施展绝技“缩身法”入井中, (因水井口小,先生身体胖大)贴身于井壁,联军进入院中向井底放了一阵乱枪 后离去,先生奇迹般生还。两宫回銮后,先生与弟子李进修辞职回武清。从此在 家中研究各派拳学, 所谓李派太极拳就是在这时所创。先生将平生所学内外家各 门派拳法之精华融会贯通,熔冶于一炉,创造出自家一派拳学,武林中人称李派 太极拳。李派太极拳从总体上按“天”“地”“人”三才,分为“天盘拳”三十 、 、 六式, “地盘拳”七十二式, “人盘拳”一百零八式。天盘拳是最高拳学,拳和器 械都在上盘。 练习该拳需要有良好的轻功基础,所以李瑞东先生的弟子中仅有少 数几位得到该拳的传授,而且只传到第二代,到第三代便已失传;地盘拳即“太 极八法奇门拳”和地趟圈七十二式,现存七十二路“太极八法奇门拳” ,该拳是 李瑞东先生将甘淡然先师所传的内容结合岳青山的岳氏心意六合拳创编的, 过去 武林中说李派有“文太极”和“武太极”两种太极拳法,奇门拳即是所谓“武太 极” 。之所以称之为武太极,其原因是该拳发劲动作多,刚柔相济,讲“离奇闪 转” ,演练时要“放劲放气” ,结合钓蟾功中的“吞气法”进行,演练此拳犹如排 山倒海,山崩地裂,颇具气势。步法、进法走八卦之奇门,因而也有人称为“太 极八卦奇门拳” ,此拳在实战中讲究“离”“粘”“随”的打法,专克一般太极 、 、 拳的“沾”的打法。一般太极拳侧重于柔中刚,而奇门拳则是侧重于刚中柔。 “人 盘拳”即是流传较广的“太极五行捶” (不应作太极五星椎)一百零八式,李瑞 东先生在多年的太极拳实践中, 看到了传统太极拳套路存在着架子单的弊端,即 拳势有左无右, 或有右无左, 有上无下, 有前无后, 人们称传统太极拳套路为 “半 架太极拳” 。而李瑞东先生博采众家太极拳之所长,结合岳氏心意十二形创编的 太极五行捶则因拳势对称而被称之为“整架太极拳” 。所谓“五行”是根据传统 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而定名的,并不是搬拦捶、指裆捶等五种捶法,该拳也远 不止这五种捶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