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科学游戏股权转让应注意的问题那些问题

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策略的实际应用_参考网
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策略的实际应用
章蕾科学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现代科学教育活动倡导坚持活动性原则,提倡在“做中学”,让儿童“动手做”,科学不能光“说”不做,但也不是光做不说。但是科学小原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高深的,它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中,不易被发现,特别对于3-6岁的儿童,他们的已知经验还不是很多,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教师在实施科学探究性游戏的过程中,会担心如何阐述科学小原理的问题,用太多的文字来描述,无异乎说教,孩子们一知半解。教师工作的伟大就在于创造,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我们转换固定的思维模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思考用一些形象、生动、显性的现象来说明不显性的科学小原理,比如真实逼真的演示、一目了然的图示、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等等,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浅显化”, 让科学现象无以遁形,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一些实用小技巧。一、让多种探究性游戏材料,成为揭示科学小原理的有效工具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兴趣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多种游戏材料是儿童进行科学游戏的有力中介物,缺少这些可供儿童操作摆弄的物品,儿童的探索行为就无从着手,会显得空洞和贫乏。只有借助这些有效的游戏材料,让这些材料“说话”,才能更好地为揭示科学小原理做好准备。1.甄别和选择游戏材料,运用材料的特殊功效“说出”科学小原理儿童的游戏材料品种多而杂,凡是他们平时经常能接触到的物品都能用来作为游戏材料,但却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有效地说明问题,达到揭示科学小原理的目的。因为每一种物品都各有其特性,比如,磁铁有磁性、橡皮筋有弹性、冰块是凉的、糖是甜的……。运用材料的特殊功效有时能很好地“说出”蕴含在其中的科学小原理。比如,科学游戏“火箭发射”提供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一个自制的小火箭,利用气球的放气过程让幼儿感受火箭模拟上天的神奇现象,从而初步形象生动地感知小火箭是在反作用力的帮助下才“上天”的;再如,“纸牌建筑师”巧妙利用扑克牌整齐统一、易造型等特性成功地让幼儿感受到随心所欲进行创造性建构的乐趣,从中感受到有趣的“力的平衡”;“有趣的毛细现象”活动中,教师用有色透明水替代了无色透明水,很清晰地让幼儿感受水通过毛细管发生的变化; “音乐瓶”游戏中,教师发现提供玻璃瓶比提供其他材质的瓶效果要好得多,玻璃瓶发出的声音悦耳,在其中放上不同高度的有色水后能清晰地感受到水位的高低会影响到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玻璃瓶具备透明可观察的特性。2.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尝试让儿童自己来“解释”科学小原理一位在一线工作的幼儿教育者认为让儿童知道我们重视他们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多说。“在课堂中重视儿童的说,则可以用儿童的想法丰富课程内容,将儿童的学习活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并建立更强的、更富于支持性的关系,二者反过来,又可以帮助儿童成为独立的思考者、终身学习者以及社会经济个体。”除了开放型的问题之外,他们还鼓励儿童对正在探讨的问题进行理论交流并分享。在多样化游戏材料的支持下,儿童有了凭借物,有了观察、操作、摆弄的工具,也就有了建构理论的依据,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尝试用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来解释隐藏的科学小原理。比如,在“吹泡泡”游戏中,教师虽然提供了各种形状的吹管工具,有圆的,有方的,有三角的,但是在多次反复尝试后,孩子们发现,无论什么形状的吹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当孩子们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后就是一种成功;在探索不倒娃重心摆放的不同位置实验中,孩子们经过反复尝试,比较重心摆放位置的不同,从而了解到重心的摆放位置与娃娃是否会倒有关。二、选择适宜的教学演示方法,达到让科学小原理“呼之欲出”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在科学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观察的力量使科学小原理慢慢从深处层层剥离出来,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1.传统的直观演示法从现象——本质,揭秘科学小原理传统的直观演示法经济实用,简便易行,不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有时随手拈来的几件物品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它的“简”“便”“易”,多少年来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悬疑”阶段的演示总是能激起幼儿莫大的好奇心。比如,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上一些白色的颗粒物,鸡蛋就慢慢地从水中悬浮起来,神秘的白色颗粒究竟是什么呢?在孩子们的猜测、尝试中终于有了答案。塑料瓶底明明被针扎了一圈小眼,为什么水就是不漏下来?而当把盖子打开时,水就流下来了?用一只玻璃杯也能提起一张纸,这样的现象真神奇。老师在演示这些时就像个魔术师一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探索欲望。在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尝试后,最后揭秘的时候到了,同样的演示,这时的主人翁应该是儿童,让获得成功经验的儿童在集体面前进行游戏演示,一方面提供了平台让他们进行成功经验的介绍,另一方面提升了他们获得成功的自信。比如,把气球放在头发上进行快速摩擦后,可以吸起放在桌上的纸屑;用力吹吸管,瘪瘪的塑料袋迅速鼓了起来,变成了一只“小白兔”;用电线搭住电池的正负极,小电珠亮起来了,这些游戏通过幼儿的努力轻而易举就能实现,而它的操作步骤里其实已经揭秘了科学小原理。2.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更生动地展现科学小原理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类似实物转换仪、电脑等电子设备、也走入了幼儿教育的行列中,有时在游戏實施中,借助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能更形象生动地揭示科学小原理。比如,flash 课件采用动画形式把原本静止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幼儿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的兴奋,“垃圾分类”的游戏中,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各种垃圾桶的不同功用时,选择用动画课件的形式来演示说明,把各种垃圾分别投入贴有不同标示的垃圾桶内,孩子们像玩游戏一样,通过自己选择,正确的被纳入其中,不正确的flash会给出错误的信号,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揭示“空瓶吞蛋”的科学小原理时,教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表示塑料瓶内空气受热发生变化后鹌鹑蛋掉入瓶中的现象。再如,实物转换仪能把原本细微的现象放大,更好地帮助幼儿观察,如“温度在变化”游戏中,利用实物转换仪把温度计进行等倍放大,清晰地观察到红色汞柱发生变化;“指纹的秘密”中把原本不易被观察到的指纹清晰地投影到电视机屏幕上,让大家进行细致的分辨、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的结论;同样,孩子们自制的“水滴放大镜”也通过实物投影仪得以清晰的呈现。
三、巧妙运用图示解析科学小原理在儿童的科学教育中,儿童自己的理论与他们所接受的种种信息之间必须交互作用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儿童在自主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形象的图示理解,帮助他们了解科学小原理。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简单的图示有时能巧妙地揭示科学小原理有时为让科学小原理更清晰地得以“曝光”,教师会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辅助教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著名教育家卢梭也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比如,在“奇怪的磁铁朋友”游戏中,当孩子们发现有的磁铁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而有的磁铁朋友却怎么也不愿意在一起的有趣现象时,教师用简单的红蓝两种颜色分别代表磁鐵朋友不同的两极,用几个箭头表示,红色朋友遇到蓝色朋友时就高高兴兴地在一起,而当红色朋友遇到红色朋友时却怎么也不愿意待在一起,从而帮助儿童理解异性相斥,同性相吸的科学小原理;在“不倒娃娃的秘密”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几个不同位置重心摆放的简单图示,供儿童选择,帮助他们找准并理解重心的位置。另外,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经常鼓励儿童用简单的图示方法尝试做记录,以达到揭示科学小原理的目的。如,孩子们在游戏“颜色变变变”中,他们用红色加黄色变出橙色,红色加蓝色变出紫色……感受三原色的神奇变化,教师请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简单的色块来进行记录,很形象地揭示了其中的科学小原理。游戏“水中的吸管”让儿童通过仔细的观察后,画一画吸管在水中和不在水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折射这一科学小原理。2.图表的使用为揭示科学小原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科学探究性游戏中,教师多会运用到图表的形式,因为这样的形式更清晰,更一目了然,在表格中呈现出来的数据、现象等往往更能让儿童体味科学的奥秘。比如“喷泉”实验,教师在表格中设计了让儿童实验时尝试的两根吸管位置高低的不同,让他们相应地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孩子们很快地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科学小原理了;“会变化的温度”中教师采取表格的形式,展示连续几天儿童在晨间入园时测得温度的变化,真实客观地让他们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确实每天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从而让儿童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更关注的科学态度。“纸桥的秘密”游戏中则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不同形态的桥面承重花片的数量,而“沉与浮”游戏中也通过图表显示了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这些图表有时可由教师操作,有时可由孩子操作,有时则可以是师生双方同时完成,形式灵活多变,是揭示科学小原理的好帮手。教无定法,在科学探究性游戏实施过程中揭示科学小原理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创造性地寻找适合儿童接受的一些方法,在揭示的同时配合一些孩子们能看懂、听懂、能感受到、易于理解的一些生动、形象的凭借物,从而达到让科学小原理“深入浅出”的超级效果。【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 江苏】
小学科学·教师版
小学科学·教师版的其它文章幼儿园科学游戏选材与运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幼儿园科学游戏选材与运用研究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园科学游戏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在激发幼儿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使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幼儿园科学游戏的选择与运用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上收集的106个幼儿园科学游戏进行研究,从游戏类型、目标、功能、材料、规则、玩法和内容7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幼儿园科学游戏选材和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中验证、修改和完善科学游戏。根据幼儿园科学游戏内容分析表对106个科学游戏素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以定性、定量的归纳和分析相结合原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幼儿园科学游戏存在的问题作分析与探讨,就科学选材幼儿园科学游戏提出如下建议:1.游戏类型应多样化,各类型游戏间应力求平衡。2.游戏目标设置应科学全面。3.游戏功能应兼顾教育性和游戏性。4.游戏材料结构应多样化,兼顾低结构、非结构化游戏材料和无游戏材料。5.游戏规则设计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兼顾自主性和规定性。6.游戏玩法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玩法。7.游戏内容应多样化,使幼儿全面了解周围世界。最后通过行动研究法,验证、修改和完善建议,提出如下建议:1.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游戏设计应加入游戏因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3.提升幼儿教师活动指导能力。根据总结与分析,对幼儿园科学游戏的选材与运用,提出如下建议:1.选择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游戏,确保游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2.高效实施幼儿园科学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G613.7【目录】:
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111 绪论11-19 1.1 研究缘起11-13
1.1.1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未能将“游戏”这一基本活动做好11
1.1.2 科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11-12
1.1.3 科学游戏的选择与组织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之一12-13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13
1.2.1 幼儿游戏13
1.2.2 幼儿科学游戏13
1.2.3 幼儿园科学游戏13 1.3 研究综述13-19
1.3.1 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13-14
1.3.2 幼儿园教学游戏研究现状14-16
1.3.3 幼儿科学游戏研究现状16-192 研究设计19-25 2.1 研究目的19 2.2 研究意义19
2.2.1 理论意义19
2.2.2 实践意义19 2.3 研究思路19-20 2.4 研究对象20 2.5 研究内容20-21
2.5.1 幼儿园科学游戏素材的现状20
2.5.2 幼儿园科学游戏素材的现状分析20-21
2.5.3 幼儿园科学游戏选材与运用的建议21 2.6 研究方法21-25
2.6.1 文献资料法21
2.6.2 内容分析法21-22
2.6.3 行动研究法22-253 幼儿园科学游戏内容分析25-35 3.1 幼儿园科学游戏内容分析的结果25-29
3.1.1 实验型游戏所占比重最大,情境型、感知型和操作型游戏较少25
3.1.2 游戏重知识经验目标,忽视能力目标和渗透目标25-26
3.1.3 游戏重视趣味性和体验性,生活化和探究性不足26
3.1.4 游戏主要运用高结构化作业性材料和高结构化规则材料,低结构化游戏材料欠缺,没有非结构化游戏材料游戏和无材料游戏26-27
3.1.5 游戏缺乏规则,较少运用奖惩27-28
3.1.6 游戏玩法较明确,适宜程度有待提高28
3.1.7 游戏内容主要集中在物体和材料及物理现象,科技产品和自然环境涉及较少,天气与季节未涉及28-29 3.2 幼儿园科学游戏分析29-35
3.2.1 游戏类型应多样化,各类型游戏间应力求平衡29-30
3.2.2 游戏目标设置应科学全面30-31
3.2.3 游戏功能应兼顾教育性和游戏性31-32
3.2.4 游戏材料结构应多样化,兼顾低结构、非结构化游戏材料和无游戏材料32-33
3.2.5 游戏规则设计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兼顾自主性和规定性33
3.2.6 游戏玩法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玩法33-34
3.2.7 游戏内容应多样化,使幼儿全面了解周围事物与现象34-354 幼儿园科学游戏行动研究35-45 4.1 行动研究的目的35 4.2 行动研究的内容35 4.3 研究过程35-43
4.3.1 研究前的准备35
4.3.2 研究的实践与发展35-43 4.4 研究结果43-45
4.4.1 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43
4.4.2 游戏设计应加入游戏因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43
4.4.3 提升幼儿教师活动指导能力43-455 对策与建议45-47 5.1 选择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游戏,确保游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45-46
5.1.1 游戏整体结构完整、游戏表述清晰45
5.1.2 游戏内容的选择应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符45-46
5.1.3 合理添加游戏因素,突显游戏的价值46 5.2 高效实施幼儿园科学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46-476 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47-48参考文献48-50附录A50-52附录B52-56致谢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爱云;;[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斯德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9期
刘净丹;;[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13期
金凤淑;;[J];山西青年;2013年24期
谢伟霞;;[J];读书文摘;2014年18期
姚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1期
陈玉英;;[J];新课程(小学);2014年06期
张之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宇宸;[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幼儿的特点,很受幼儿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有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容易接受,使幼儿容易产生兴趣。 &&& 三、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是要看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要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景,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又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幼儿兴趣就更高。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观察、自主地动手;自由表达,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又如上例:游戏中,对幼儿动手操作没有任何指令和要求,也不作暗示,只是提出了规则:“可以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到水里,看看什么是沉,什么是浮。”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走动,自主选择材料放入水里尝试、发现、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操作、比较,还不时地自言自语,“我拿**试试看”,并常常为自己和同伴的新发现而欢呼雀跃,探索积极性高涨。 &&& 教师是科学游戏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是在通过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投入游戏过程之中。教师指导作用主要是在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和对游戏目标的说明,以及实现目标方的提示。在科学游戏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胆识,使幼儿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探索性问题;才能做好幼儿游戏支持者和幼儿探索的指导者,使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己活动、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的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形成正确的认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幼儿园科学教育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