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计划有多大和民用版的差别有多大

查看: 3729|回复: 3
民用与赛车的区别
希望看过的朋友们,都顶一下,不要让帖子沉下去,让更多的人看一下,学习一下,谢谢
1、赛车用于参加比赛,要求车身重量轻、发动机马力扭矩输出大,减震性能优良,因此区别于普通民用车来说,在外观上取消了与比赛无关的信号系统和照明系统,只保留点火系统,且发动机转子做到尽可能小,以减小磁电机的惯性力,有利于发动机输出大马力、增强油门反应的灵敏度。另外,由于赛车的离地间隙大、减震行程长,所以赛车的座高一般都在91厘米以上,新款的赛车座高都在1米左右,这对于身材不是很高的车手来说是个问题;
2、赛车的车架分为主车架和副车架两部分,可拆卸以方便更换后减震总成。赛车的主车架因不同的生产厂家而用料不同,如本田从97年开始,CR系列的125(98年开始)及250CC的赛车主车架采用了高强度合金铝材料,而80CC的车架就与雅马哈YZ系列、铃木的RM系列、川崎的KX系列一样采用高强度钢管来制造,其它品牌如欧洲的KTM、胡斯瓦那等都是采用高强度钢管来制造赛车车架的,不管采取何种材料、何种工艺,目的只有一个--在保证车体强度的情况下减少自重;
3、赛车的减震采用氮气、液压及弹簧三合一的方式,根据车手的体重、赛场地形、障碍难度的不同来对弹簧的弹力、氮气的气压、油压进行调节,优秀的车手对减震的反应相当的灵敏,前减震弹性左右稍有不同就能感觉到;
4、赛车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是很差的,根据地形、障碍的不同有时会对发动机做出近乎摧残的操作,对发动机的要求就是简单、坚固,所以80、125、250排量的赛车虽然是以两冲程居多,但无一例外都采用预混合润滑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顾虑机油泵是否会工作失灵。赛车以高转速的工作方式在5000转以上开始输出功率,为了减少活塞及环的往复阻力,85年以后的CR125在出厂时活塞上只有一道环,而厂家对活塞、活塞环的保证只有40个小时的工作寿命,超过40个小时则对功率输出曲线不予保证;
5、赛车在设计上考虑到方便拆装经常需要更换的零件,87年以后的赛车发动机在曲轴箱右边盖上设有专门快速拆卸离合器总成的离合器边盖,当需要更换离合器片或总成时无需卸下整个右边盖,只需拧下离合器边盖就可以方便拆卸离合器了,87年以前的车则无此装置;
6、在驾驶方法上,赛车首先是没有电门钥匙的,只有紧急熄火开关,也没有节气门调节螺钉,所以当你把车子发动后,如果把油门回到底车子就会熄火,车手会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及时给一把油,使车子的点火系统始终维持在最低的转速上而不熄火,这往往是开惯了两用车的朋友碰到的最大问题:两用车只要挂在空挡,双手不碰车也不熄火,可赛车只要回油门超过2-3秒钟就死火,搞得手忙脚乱,赛场上新手或很久没摸赛车的选手往往出现这种现象:直道加速到头转弯,联合制动、退挡、回油门、死火,再启动时前面的选手已不见踪影,解决的方法是经常上车练习,熟悉了赛车的性能后就没事了;
7、赛车的后轮安装链轮一侧的轮毂是双轴承设计,安装碟刹盘的一侧是单轴承设计,整个后轮毂内共有三个轴承,这也是和两用车不同的地方;
8、专业车对于油料要求很严格,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一般选用97号汽油和全合成机油,有现成的比例油壶最好,没有的话一定要很精确的配置混合油,以免因为配比不准确造成活塞、气缸损坏,建议使用量筒和注射器按照40-50:1的比例配置。
& & 最后,告诉大家一点个人心得:玩车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靴子、护甲、护膝、护腰、护背、手套、头盔、风镜等各种护具必不可少,在护具不齐全的情况下不要因为一时热血沸腾而导致遗憾的事情发生。新手上专业最好从80或老款125开始练,一方面新款车马力相当大,不习惯可能会出事故,驾驶不当容易损坏发动机,费用大;另一方面老款车马力输出相对柔和一些,容易操控,在充分掌握了赛车的驾驶方法后,升级新款赛车将给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祝大家玩车开心,技术提高!
上一篇:下一篇:
注:本网站是信息交流平台,不销售任何机车用品和车辆,禁止发表无手续及盗抢车辆
举报及客服电话:&QQ:&
在交流发贴时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Powered by赛车发动机那么彪悍 为什么不能引入民用?【图】_中国汽车消费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不到2.0L排量、轻松上千马力、动辄破万转速,相比场地赛车用发动机,即使是百万级别的民用跑车,其性能也完全没法跟前者相提并论,而同排量的家用车就更加寒碜,同是2.0L以下的排量,功率普遍不超过200马力。为什么那些排量小、功率大的发动机不能直接引入民用?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赛车发动机与民用发动机的结构与功能说起。  赛车与民用发动机都属于往复式四冲程发动机,其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将活塞的往复式运动,通过曲轴转变成旋转运动。不同之处在于,赛车用发动机因为追求的是高转速的马力输出,要求发动机能够快速拉高转速,并输出大马力;而民用发动机则要求发动机在较低转速下就能获得大扭矩,且要考虑低转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这种诉求使得赛车发动机的气缸都短而细(行程短、缸径大),其好处是活塞可以快速跑完一个行程,发动机转速拉升更快,且能够达到更高的极限转速。缺点是,因为转速拉升快,极限转速高,所以其油气混合体往往还没来得及充分燃烧就被排出,进入下一个循环,所以燃油利用率并不高。除此之外,赛车用发动机需要有更强大的散热和冷却系统。  相反,民用发动机的气缸都长而粗(行程长、缸径小),其好处是活塞可以相对慢的跑完一个行程,能够更充分利用油气混合体燃烧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燃油利用率更高,且因为行程长所以低转速气缸的稳定性也更好。缺点嘛,汽油燃烧速度是固定的,活塞行程长,到了做工冲程的后段,扭矩输出已经疲软,所以发动机的综合功率相对低。  材料与工艺  赛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要在更高转速、温度以及压缩比下运转,其对材料工艺的要求自然远高于民用发动机,特别是气缸、活塞、连杆、正时、喷射、冷却这类与转速、温度、压强直接相关部件,更需要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举个例子,假如活塞连杆强度不够,那么必然会影响活塞运行轨迹,轻则正时紊乱,动力衔接不畅,重则直接爆缸;或者活塞环不够耐磨,那么必然会导致气缸气密问题,烧机油还是小事,动力滑坡那对分秒必争的场地赛来说才是大事。  为满足强度需求,赛车发动机需要换用新材料,高强度锻造铝、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什么贵,什么好用什么,不计成本。即使如此,赛车发动机相比民用发动机依旧是一种消耗品,反正一场比赛下来就那么几台发动机,跑完就报废,也完全用得起。  噪音与震动  场地赛我们都看过,那种分贝的发动机嘶吼声对现场工作人员来说完全司空见惯,想象一下,如果路上跑的轿车、SUV都这架势,那住在城里的我们还怎么生活。对场地赛来说,设计工程师是绝对不会为了尾气降噪而去牺牲发动机功率的,民用发动机则必须考虑该因素,不仅排气需要降噪,发动机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外围组件去抑制噪音和震动,例如使用更大尺寸的飞轮。而对赛车发动机来说,大质量、大尺寸飞轮无疑会限制转速的机动性,导致提速变慢。  燃油经济性  对赛车发动机来说,在做工冲程中,活塞行程短,油气混合体在点燃后,活塞只会利用燃烧膨胀前半段的热能,看重的是峰值扭矩输出,而后半段的“蚊子腿”则通过排气歧管驱动涡轮增压器,随后排出。  这种做法确实得赛车发动机很容易飙高转速,但部分燃烧热能都排出去了,对重视燃烧效率的民用发动机来说完全一种可耻的浪费,所以其长行程就是为了更充分利用燃烧膨胀后半段的热能,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  技术成本  赛车发动机转速太快,使用钢制气门弹簧的来回运动根本反应不过来(速度太快,弹簧会共振),怎么办?换气动气门回位,靠高速气流将气门“冲”到对应位置,材料当然是钛合金,这算是新技术对发动机进化的加持,类似这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在赛车发动机上不胜枚举,当然也要更高的技术成本,且短期内不会在民用车里普及。  活塞环摩擦同样非常剧烈,如果是民用车用的活塞环,几圈下来气密性就成了大问题,怎么办?高强度材料+精密加工,生产不了几个零部件,误差最小化,满满磨出来。  ●总结:  都说场地赛是发动机技术的试金石,这话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场地赛规则的不断调整,限制了老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加持,逼着参赛团队绞尽脑汁开发新的思路,从全新的角度提升发动机的性能,这对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大有裨益,看看现在的民用发动机,很多技术都是从赛车引过来的,例如涡轮增压、油电混动。  说不对,是因为场地赛用发动机,其开发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车子跑的更快,各项技术都是为了发动机的高转速、高性能服务,而民用发动机则要考虑油耗、耐用、环保、经济、噪音、震动等等一大堆因素,这些都是场地赛完全不必考虑的问题。
30岁的男人,虽然还很年轻,但已是人到中年的“前奏曲”。而到了这个年龄,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有了一个为之而奋斗
17号开幕的广州车展上,一大票新车是轮番登台发布上市,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注意,我们也做了最热门新车的盘点,欢迎大家点击查看。今天要说的这款新车
最近几年,各个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自主品牌,来自博格华纳、格特拉克、菲亚特的双离合变速箱已经在吉利、哈弗、传祺旗下
11月18日广州车展即将来临,作为汽车界的盛宴,各路新车齐聚一起,争相斗艳,其中有几款重磅车型亮相,这几款可以说实力不输博越、荣威RX5。哈
微信公众账号
使用账号登录强在哪?解析赛车与民用车的技术关系
文章有更新通知您!
  [汽车之家 技术]& 上周,我前往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怀柔站现场拜访了一只S2组别的车队――众合车队,其所使用的赛车在芸芸众生之中显然没有那些爆改或者原厂就有着高性能的高级组别赛车那般光鲜(我承认,在采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我的目光总会停留在远处那辆蓝色涂装的身上,那是韩寒的赛车),碍于S2组别对赛车的要求,赛车的动力部分并未经过彻头彻尾的改装,不过,在比赛中,这辆赛车则有着不俗的表现,车手是一方面原因,但更让我们好奇的是这样一辆究竟如何撑过一场拉力比赛的,于是,便有了这篇技术解析文章。  规则上的约束对于一只没有支持的车队来说并非坏事,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经历投放在其它环节,其中,那套售价17万元售价的足以说明这点。之前,孙迪已经对这款车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而我要做的则是站在普通汽车用户的角度来为对其进行再剖析。  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款车的情况可以先看看孙迪对这辆赛车的解读。相关链接:&  坚固的小坦克 实拍拉力赛车  ● 轻度改装  这台1.6升自然进气在硬件环节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无非是换个高点火性能的,将原厂空气滤清器更换为KN品牌的,大面积的水箱风扇扇叶可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仅此而已。但这辆赛车却爆发出了很强的奔跑能力。不可否认,燃油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车队经理裘彦坦言,如果将所使用的98号燃油换成像大车队一样的赛车燃油,赛车还能更快。● 直牙变速箱有助于车手更快的换挡,传动比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直牙式变速箱在换挡时无需踩下踏板,虽然车手苦练多年的跟趾动作再也派不上用场,但这会让换挡的时间更短,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的转速基本不会往下掉,与序列式半一样,在起步和倒车时,直牙式变速箱也需要通过踏板来操控片的接合。  毕竟的这台自然进气的排量只有1.6升,因此,将有限的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就成了必要的改装项目,在齿比的设定上,车队经理裘彦不肯向我透露一丁点的内容。但身为技术频道编辑怎能就此善罢甘休,经过一阵软磨硬泡之后,他答应让我体验一下赛车的加速能力,还没等我还口,我就被他按向的座椅并用六点式将我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赛车在加速过程中,转速攀升得很快,随之而来的动力我根本无法想象它是出自那台1.6升自然进气,显然,传递至车轮的是经过放大而来,而并非的本事.通过让各挡位间的齿轮的齿比更密集些可以满足拉力赛车对提速能力的需求,而且每次换挡时也不会有大幅度的转速波动。  物极必反,如果把赛车的提速过于依赖这样的变速箱齿比的设定对于赛车而言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动力的提前释放势必会让极速表现大打折扣。为了让传动的效果更加均衡,在其它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换正是较为适合的方案,但同样要考虑到赛道的特点,如果该赛道直道很多,那就要通过更换终传比更小的齿轮以弥补赛车在极速方面的损失,反之,则要注重赛车的加速能力。这便有了本篇文章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小排量民用车加速迅猛而且还省油?(自然进气)  省油是小排量自然进气的特点,按照常规思维,这理所应当,如果在省油的同时可以满足你一定的驾驶乐趣的话,我想一定会有不少人对它产生兴趣,有些就好准了消费者这一脉。  家用轿车则更加注重换挡时的平顺性,因此,变速箱各挡位间的齿比不宜相差过大,为了营造轻快的加速感受,齿则成了重要的优化对象。但事情并不会十全十美,起步、加速的畅快仅限于一定的时速范围内,随着车速的上升,小排量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即便已经挂入最高挡,但过高的转速无论是在噪音还是在燃油消耗的控制上都不会让人感到满意,当然,如果变速箱有更多的挡位,也可以将此问题适当化解。   齿轮是将输出轴传递出的动力传递至车轮的“中转站”,通过适当调整这个“中转站”的大小则可以改变其“客流”吞吐的能力。而对于汽车来说,增加的齿比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响应。相反,依据产品的定位,有些车对于这种做法并不感冒,例如那些仅仅是为了满足家用的小排量汽车,工程师就会使用齿比适中的齿轮,这样的车在加速方面可能会“肉”些,但的转速会被控制的很好,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高速行驶时,车厢内也会更安静些。  其实,上面提到的不仅限于小排量汽车范畴,只不过,这类车型在齿比的设定上更具代表性而已,一些排量不大的车型也有这样的问题,由于本身动力不强,再加之过重的整车质量,增大齿轮的齿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换个角度想,低速高扭不也正是车型的特点吗?看来,排量与齿比间的关系还真是微妙。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收藏成功!
文章有更新通知您!
汽车之家精彩活动推荐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留言中请不要恶意攻击国家、其他用户及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永久封杀违反以上规定的ID。流畅沟通、观点鲜明、善意提醒是我们推崇的良性留言氛围。
新车指导价:
车身颜色:
发动机:&&&&
变速箱:&&&&车身结构:&&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测试文章:《》
评测编辑-张可:
&&&&单纯就产品而言,晶锐开起来动力并不强,毕竟发动机排量只有1.4L,况且这台前行版属于低配车型,实用性不高,其中最不方便的就是前排无法控制后排车窗。从竞争力来看,中国品牌同价位已经有了很多产品,空间、动力和配置都比晶锐强,唯独在品牌上稍稍占有一些优势。
评测编辑-刘昱昕:
&&&&从目前市场来看,小型车的受众群体已经很小了,而且这台车并不算便宜。如果说优点,我觉得悬架不错,驾驶感受比较扎实,体量较小,城市里使用算是方便。
评测编辑-李佳:
&&&&晶锐很适合在城市中驾驶,虽然动力并不是很好,但是仅作为代步的话倒是够用,至于其他方面,我想或许还有更多的产品值得考虑。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测试文章:《》
评测编辑-韩路:
&&&&晶锐是好开的小车,油耗也低,动力我不关注,女孩们儿非常喜欢!外加大量使用成熟的POLO零件,我对晶锐1.4的质量没啥担心。唯一可惜的是很可爱的白色车顶是选装的,没了白顶这个车的感觉就差了好多。
评测编辑-王苦公:
&&&&除了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外观,晶锐好像和POLO完全一样。所以厂家只能在配置上作文章,给晶锐添加了丰富的内容。行驶感受是标准的德国式,很让人放心,油耗也不高,就是空间方面还是不如日本厂家灵活。目前和POLO相比,也体现不出价格优势。
评测编辑-孟庆嘉:
&&&&晶锐在外观上最吸引我的就是“MINI式”的白车顶,这也为它增添了些活跃年轻的感觉;德国化的驾驶风格也是非常舒服的,扎实的同时不失灵活性,晶锐在新一代小型车中也算是标杆了;动力上它实在是太保守了,尽管油耗还不错,但我还是对它的1.6车型更期待些。
晶锐相关视频
大家都在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sd和wav有多大差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