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极拳trtaiji你怎么看?

美国见闻——“老外”是怎么看待太极拳的
我的图书馆
美国见闻——“老外”是怎么看待太极拳的
在美国这些天,我接触了很多美国的太极拳练习者。通过跟他们聊天,我感到美国人练习太极拳的侧重点跟中国人有所不同,但是对太极智慧的感悟不尽相同。这让身处地球另一端的我在体悟中国这一极具魅力的传统瑰宝时,有了更多的感触。美国人通过练习太极拳养生,这一点毋庸置疑,与此同时,他们也很注重太极拳的实战性。很多美国人热衷于推手,如果他们在推手中被重重地甩出去,他们会兴奋地说:“This is real Taiji!”(这才是真的太极)恰好最近帮一个美国朋友翻译了一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通过他的文章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文中写到:“我为什么要将过去生命的三分之一都献给了太极呢?是什么促使我在所有朋友都选择去练瑜伽的时候而选择了练习太极?为什么有那么多种选择的我会前往中国的一座道观每天练习8个小时的太极?”如果为了养生,有太多的方式可以选择;如果为了实战,也有很多选择更加快速有效。比如,用一把9毫米口径手枪射击。(不要忘了美国不禁枪)那他为什么要选择练习太极?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冲突的世界,冲突无处不在。可能有些人总是跟你过不去,可能有些人把自已犯的错误归咎到你头上,可能在开车时碰到不讲理的司机跟你争执,可能在上地铁的时候被人推搡……这些冲突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友好保持平和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左右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已。许多宗教信仰和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都说冲突是不好的,我们要避免冲突的发生。与此不同的是,太极承认冲突是存在的,你不要逃避,你应当正视冲突。这就是太极的独特之处。你只需要放松地站在那里,稳住中心,利用对手的力量来控制局面。与大多数哲学不同的是,太极可以让你把这种方式带入生活。当你与一个好战的对手推手时,你需要保持冷静、放松。一旦在推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已的情绪,并且能够将这种冷静和放松同样运用在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自然反应,你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当你拒绝以愤怒应对愤怒,对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就像在推手中,你突然在对手的力量前放空,他们会被绊倒。突然之间,面对你的微笑和道歉,明知是自己犯了错的人们,很难再对你发火。这并不是说瑜伽和气功不能使你放松。区别在于,瑜伽和气功的练习和实际运用有所脱节。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光线黯淡、放着轻柔音乐、点着香、让你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房间里,要放松是很容易的。但那并不是你真正需要放松并保持头脑清醒的时刻。当你在光线刺眼的摩天大厦里悔恨投资失败的时候,当你在四十多度高温中开着车堵在路上,虽然你的车根本没有在移动,前面的家伙却认为你的车太靠近他的后保险杠而跳出车来的时候,才是你最需要保持放松并保持头脑清晰的时刻。这些情形才是最需要太极思维的时候,太极教会你如何应对冲突,教会你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正是太极的神奇之处。PS:最近真得非常非常忙,我需要早起练功,同时正在帮我的师父写一本关于太极的书,还有满满的太极课程。所以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频繁地更新我的公众号,感恩大家的耐心等待。有灵感有空闲了我就赶紧提笔,嘿嘿。
TA的最新馆藏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世外桃源”。
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将全线贯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陈正雷(右)和长女陈娟(左一)长子陈斌(左二)三女陈媛媛(左三)在东沟(陈氏太极历代祖师练拳之处)练拳。 (受访者供图/图)
  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有两种:一是武侠电影、小说里“借力用力”的盖世武功,另一种是公园里老人们用来活动筋骨、打发闲暇的健身操。
  作为一种拳法,太极拳究竟能不能用来格斗?格斗起来,和咏春、截拳道这类拳法又有何区别?要练多久,才能“盖世”?
  陈正雷是陈氏太极拳第11代嫡宗传人。八岁随伯父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聆听太极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随其堂叔父陈照奎习武,20岁开始教拳,练拳、悟拳、授拳、写拳已近60年。
  南方周末记者与陈正雷探讨了“作为武术的陈氏太极拳”。
  气功大师教你“打通小周天”,那是虚拟的
  南方周末:陈氏太极拳能不能技击?有人挑战过你吗?
  陈正雷:有,我收的第一个学生党振喜,就是先跟我过了招才拜的师。那是1972年,我23岁。为了参加河南省的武术运动会,在县里集训后,他跟到我家,连着摔了七八次。
  那年7月,我们参加新乡地区的武术检阅,有人觉得自己功夫不错,但没被挑上去参加比赛,不服气,叫阵我师父,也就是陈照丕先生。他那时已80岁,为了给我们这些后生一点信心,亲自应战,接连把一个挑战的胖大汉子摔了两次。
  后来让我上,那是我头次跟别的拳交手,心里没底,有点紧张,让他多走了一招,第二招才把他摔出去。
  南方周末:日本人也跟你试过手?
  陈正雷:1992年,日本武道研究会邀请我去,我在大阪讲了40分钟的课。有个在学了六年李小龙截拳道的日本朋友,开了个武馆,是馆长。他不信看上去软绵绵的太极拳能打人,要跟我试。我不能推辞,就站那,让他打。他个高,1米8左右,一拳冲过来,我身子往下矮,借着他的力,猛一下将他从头上扔过去了。
  他通过翻译说,刚才头一蒙就出去了,能不能再试一次?第二次他不使那样的猛力,我就换了方法,先顺着他的来势带,同时换身形,再靠,又把他靠栽在第一次摔的那个位置。
  南方周末:1980年代气功很流行,但后来证实多是忽悠。最近的例子是“气功大师”王林。你了解一些气功师吗?内家拳的“内练一口气”跟这有什么区别?
  陈正雷:有的气功师说三天让你打通小周天,一周让你打通大周天,那是虚拟式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你的意念和思维,让你感觉自己通了。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不会让你急于求成,去追求那些虚拟缥渺的东西,它是根据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教你一套科学的运动方式,让你自然产生这种感觉。
邓小平:太极拳好。 (南方周末资料图)
  截拳道可能对身体有损害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外家拳?它是直接练外形动作?
  陈正雷:外家拳刚开始就要“外练筋骨皮”。起始练法跟内家拳相反。
  还有句话,“内家十年不出门,外家三年打死人”。练习外家拳,三年后拳脚功夫就可以出门应付,过过招。但内家拳是先练内劲,要练十年后,才懂得其真正的内涵。
  同样练十年,在实战上内家拳不亚于外家拳。只要一“出门”,对外家拳的招式,练过内家拳的人能看得很明白。你来什么招式,都可以应付。内家拳注重于内,先立于不败之地。
  南方周末:外家拳不练内劲?
  陈正雷:外就是讲外形、外表,拳打脚踢就是外形动作。内,讲意念、内气、内脏、五脏百骸运气的方法。在中医上,运气的道路,叫经络。
  内外两家着手的基础方法不一样。一个从里边开始,一个从外边开始。都分几个层次。
  初级阶段,外家以刚为主,先练筋骨皮;内家以柔和缓慢为主,先练内劲。中级阶段,外形和内气都要结合。到高级阶段,内外家没有区别,都要内外平衡;肢体的手、眼、身、法、步都要协调;内劲都得充足,都讲速度、灵敏和技击的灵感,都要避免僵硬和一味放松,外家拳也要讲化劲。
  南方周末:咏春是内家还是外家?李小龙的截拳道呢?
  陈正雷:李小龙的东西,原理还是内家太极之理。
  他那种改造,是认为太极十年不出门,时间太长,一般人都接受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他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你能打、能拼、能博的技术。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甚至要用给身上通电的方法来训练。他也是在研究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训练人,让你的肌肉、骨骼尽早得到锻炼。但是这种练功方法,违背了生理规律,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
  南方周末: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在中国也很流行。太极拳跟这些技击术有什么核心区别?
  陈正雷: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我都接触过。从外形来看,有的气壮如牛,人高马大,四肢发达,有的腿功很了得。
  我们太极拳讲根基稳固,下盘稳定,上肢轻灵自然。上盘再厉害,下盘不稳固,也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它们和中国的外家拳着重点不一样,练的方法也不同。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吸取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方法。
  南方周末: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什么?
  陈正雷:我守我疆,莫失我界。以守为主,以静制动。首先保护我自己。彼不动我不动,意在人先,你刚动,我马上知道你要干啥,就有了控制你的能力。这就是太极,不讲究拳脚功夫。
  太极拳技击讲“有方而无方”。练功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学到一定程度,掌握到一定内涵和要领后,运用时是没有方法的。如果有了固定方法,就受到了局限。
  太极拳有个基本技击原则,叫做引进落空合即出,先把对方引进来,再化掉他的劲,借力用力击他。这是随心所欲,随机应变,是没有方法的方法。
  不管他用僵劲还是缠丝劲,只要不接触我的皮肤和身体,都没用。在接触到我身体的一瞬间,把他的招式和力道都化掉,就没用了。
毛泽东: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 ,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拆合拳架就像组装汽车
  南方周末:现在陈氏太极拳有几路拳架?初学者一开始就练套路?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有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站桩和老架一路,是我们的门生帖,也是功夫架。
  什么是门生帖?以前是这样:一个生人,来找我们学习,对他又不了解,要看他有没有恒心,是不是这块料,先告诉他站桩的规矩,站三个月。经得起考验,再教老架一路。七十四个动作,至少学三年才学完。一辈子就这套拳架。
  三年老架一路学完,才是真的有毅力。下一步才开始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合架子、用架子。
  学套路叫学架子,是外形。学会了,再捏,跟捏泥人一样,捏捏肩膀、手、腰、腿、胯,哪个地方学得不到位,都要给你纠正过来。捏架子最难受,不少人受不了。每个关节、部位、肌肉,都要标准,到位。
  然后是顺架子。太极拳灵活多变,套路熟了,姿势动作到位了,还要周身相随,一动全动。外形与内气都通顺、过关,能结合了,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上了一个武学层次。
  然后就是拆开,把架子拆散掉。就像一辆功能非常全面的汽车,为了考验组装师有没有熟练的技术,让你在两小时内,把它拆了,再全部组装起来。一个动作细细拆解、体会,领会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拆完以后再合。在不对照图纸的情况下,摸着什么零件就组装什么零件,最后都能组装成一辆完整的汽车。最后就是用架子,随手拈来,随机应变。
  太极拳有“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三个阶段,五层功夫,十个步骤,把功夫分成1到9等。武学和读书一样道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水平不同。
  南方周末:太极拳的功夫高低,有没有个标准?
  陈正雷:陈氏太极是阴阳结合,分刚分柔,刚柔并济,共分五层功夫。
  刚习时,一分柔,九分刚,跟人交手时,全身硬邦邦,没有缓冲力,没有柔和劲,光栽跟头,这叫一阴九阳根头棍。
  又练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份柔,有点缓冲了,对手一般都不容易把你摔倒,两个人就像公鸡打架一样,你拽我一下,我推一下,这叫二阴八阳是散手。
  达到三阴七阳,又多了一分柔,你能找到他的空隙,能钻进去,可以把对手打倒。但总感觉有点用拙力,不那么得心应手。这叫三阴七阳犹觉硬。
  第四层功夫,四分柔,六分刚,叫四阴六阳类好手。两个人在打手(也叫推手)时,要得机得势,在缠绕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机会,一个姿势,在对方立足未稳时,劲就到了,被打的人,不知道怎么就被打出去了,旁边看的人,也没明白用了多大身法。这就叫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第五层功夫,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应用时什么表现?叫“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挨着身体哪儿都能打你,他就像一个汽车轮胎充满了气,你用锤敲那个轮胎,用力小,反弹力小,用力大,反弹力大,身上都是一种饱满的内劲。练到最后就是周身无处不是圈,周身无处不是拳。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形成了这种自动、完整的本能反应体系。
  太极拳有五层功夫,能到二层的都不多。比赛场上能拿冠军的,多是二层功夫,连三层功夫都达不到。
  南方周末:第五层武术境界太高,可能也只有武侠小说里有。
  陈正雷:没什么人能到这境界。在陈氏太极拳里,突破第三层功夫后,才叫懂劲,才能进入阶及神明的过程。五层功夫,上台阶时,还没有达到,是模模糊糊,懵懵懂懂的,一旦达到了这个台阶,突然明朗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明白了,又练一层功夫,又感觉不清楚,又往上,又豁然开朗。下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
  很多人练功感觉到不舒服,一停下,就往下落,停三五天,又去练,又感觉舒服了。老在这个地方徘徊,没有进步。我常鼓励学生,不舒服是进步的表现。越感觉不舒服,越要把它练到舒服,又上来一个台阶。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记者 戴志勇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正雷太极书院遵循太极之道,强调内外兼修,为打造独具韵味的太...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陪你一起看草原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