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贪婪的黑色之地,买卖,利益,伤害,屠戮,杀戮,黄金,财富,除了这些以外,人类还能得到什么?

犹太商人羊皮卷·财富圣经
犹太商人羊皮卷·财富圣经
( 17:59:10)
绪论财富圣经(1)
一天,有位犹太拉比在河边遇见了忧郁的年轻人费列姆。费列姆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孩子你为何如此闷闷不乐呢?”拉比关切地问。
费列姆看了一眼拉比,叹了口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拉比笑道:“其实,你应该开怀大笑才对!”
“开怀大笑?为什么?”费列姆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拉比有点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费列姆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敢拿你寻开心?孩子,现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费列姆有点好奇。
“假如,现在我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吗?”
“不愿意。”费列姆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现在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美貌,让你从此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
“不愿意!当然不愿意!”费列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假如,我再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你可愿意?”
“傻瓜才愿意!”费列姆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慌,请回答完我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从此失去良心,你可愿意?”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费列姆愤愤地回答道。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金币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拉比微笑着问。
费列姆恍然大悟。他谢过拉比的指点,向远方走去……从此,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这就是犹太人,他们坚信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来获得财富,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伟大的商人“上帝给予光明,金钱散发温暖。”
——《羊皮卷》犹太教作为流传几千年的文明,它没有给世人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也没有给人们留下美妙的音乐,它惟一留下的就是智慧,智慧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因此,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就是凭借着这些智慧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
“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犹太人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有人说:“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
对于犹太人的财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如此优秀,让世界为之震惊,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
当然,犹太人最让世界折服的是他们惊人的富有和奇异的赚钱能力。犹太人是个谜一般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的少数人,但是却掌握了世界上庞大的资产;他们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备受打击,四处流浪,却惊人的富有。他们特立独行,思考诡秘,让世人觉得神秘莫测;他们没有什么资本,但是却始终处于金钱的顶峰、权力的中心。
1000多年以来,犹太人的金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几乎所有的人对于犹太人拥有的巨大财富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督教的牧师对之诋毁,说犹太人是金钱魔鬼,而世间的贵族和王侯们为了得到犹太人的金钱处心积虑,反犹太主义者对于犹太人所掌握的庞大金钱更是暴跳如雷而又毫无办法,而犹太人对自己所掌握的巨大财富深感自豪而且讳莫如深。他们的发财秘密从来不传于外人。世人对他们发财的神奇秘诀感到不可思议,惟有震惊和羡慕。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是“世界的金穴”。犹太人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仅为0.3%,却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在富饶的美国,犹太人占人口的比例仅为3%,但是根据《财富》杂志所评选出来的超级富翁中,犹太裔企业家却占20%~25%,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竟然占到一半。如果作一合理猜测,犹太人约占全美最富有的人的20%。可以说,犹太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
如果说到富有的商业大亨,犹太人就更是群体庞大,数不胜数了。例如在实业界的一部分比较突出的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的人中,就包括波拉劳埃德公司的埃德温兰德、西方石油公司的利昂赫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威廉
佩利、西北工业公司的本 海涅曼、三角出版公司的沃尔特 安尼伯格、联合食品公司的内森卡明斯、杜邦公司的欧文夏皮罗、大陆谷物公司的米歇尔
弗里堡、MOA的刘易斯 沃瑟曼、迅捷公司的米苏莱姆里克利斯、为波斯纳家族所有的公司的维克托波斯纳、海湾和西方工业公司的查尔斯
布卢德霍恩、伯勒斯公司财政部以及本迪克斯公司的W.米歇尔布卢门切尔、西格莱姆斯公司的埃德加布朗夫曼,还有联邦广播公司的伦纳德戈登森等。
hzyben手机电子书之家www.sjshu.net/?a=hzyben
在范围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犹太联合会和福利基金联合会所作的“美国犹太人口研究”中,我们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263万美元,而同期的美国家庭平均值为9867美元,犹太人比其他人收入高38%以上。
事实上,犹太人的确构成了上层阶级中一个颇为可观的部分。在5300万个美国家庭中,有1300万个家庭可以归入中产阶层,这样造成100万个犹太人家庭中有近90万个家庭可以归入中产阶层。犹太人占美国人口的3%,而且43%的犹太人家庭收入超过了1.6万美元,只有25%的家庭收入超过了1.5万美元。可以这样说,犹太人中、上层阶级的收入比例高出美国其他人均收入近1倍。他们中有一半过着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这些引得世人对他们极为嫉妒。
绪论财富圣经(2)
应该说,犹太人的富有是和他们的宗教分不开的,是上帝特选之民的荣誉感激发着他们。他们改变了这个世界,犹太人是伟大的,他们的精神来源则是犹太教。人们都试图从他们的神秘文化和引导他们赚钱的宗教这个最为基本的层面来深入解析他们的财富秘密。
犹太人没有国家和政府,是以契约来生存的,维持他们生命的就是契约,他们的契约规定了所有主要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规定了许多商业规则,让人们在规则里面去经营。犹太人通常被称作一个“商人的民族”。而在许多时候,又常被称为“律法的民族”。这两个名称之间没有一点冲突,完全可以合而为一,即“商法的民族”。
对于犹太民族,律法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从起源就是一个流动不定的部族,部落构成混乱,定居不久又被驱赶着涌入大流散的洪流,以致造成犹太民族在民族边界的标志上缺乏血缘和地域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事实上,就其内部纽带而论,能使犹太民族在四散分居的状态下延存下来的,便是上帝的律法。犹太民族在种族意义上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它以是否遵守上帝的律法来确定民族成员的身份。犹太民族的律法精神集中体现在他们的经典《羊皮卷》中。
《羊皮卷》是2000位学者在1000多年的讨论和研究中写成的,他们把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意见写出来,记载在可以流传千年的羊皮上,是大家相对集中思想的表达,其本身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严格地说,《羊皮卷》不是一部律法书,而是一部自己研究和探索的书,每一个犹太人的研究都是他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犹太人在一起学习《羊皮卷》的时候也是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
《羊皮卷》并非是律法问题惟一的权威性解释。犹太教育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学生在犹太经学院中即使把《羊皮卷》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因为《羊皮卷》中都是别人的讨论意见,你并没有融会贯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羊皮卷》是一部犹太律法的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供你参考借鉴,但绝不是行动的指南。《羊皮卷》是许多犹太学者的智慧结晶,研读者可以同意这一位学者的看法,而不同意另一位学者的意见。
《羊皮卷》专门记录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米姆尔问他的朋友史耐依:“你在法理学院学习,你可以给我讲讲什么是犹太商道吗?”
史耐依说:“米姆尔,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来解释,我可以先向你提个问题吗?如果有两个犹太人从一个高大的烟囱里掉了下去,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洗身子呢?”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了的人!”
“你错了,那个身上脏了的人看着没有弄脏身子的人想道:”我的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而身上干净的人,看到满是烟灰的人,就认为自己可能和对方一样脏。所以,他要去洗澡。“
“见鬼!”米姆尔嘀咕了一句。
“我要再问第二个问题,他们两个人后来再次掉进了高大的烟囱——谁会去洗澡?”史耐依问道。
“这我就知道了,是那个干净的人!”
“不!你又错了,身上干净的人在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太脏,而那个弄脏了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因此,这次他跑去洗了。
我再问你第三个问题,他们两个人第三次从烟囱里掉下来,谁又会去洗澡呢?“
“那当然还是那个弄脏了身子的人!”
“不!你还是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囱里掉下来,其中一个人干净,而另一个肮脏的事情吗?这就是犹太商道!”
因此,自己学习并逐渐地领悟,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财富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在自己所遇到的机遇和环境中,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策略才得到的。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羊皮卷》的这些规则是最有效的致富方法。
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身体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
——《羊皮卷》在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为了贫穷女孩子的一份嫁妆,可以在犹太教堂里把《圣经》卖掉。为了使这个女孩子一生富足,她的嫁妆里必须要有一部《羊皮卷》。”
《羊皮卷》开启了思维,开始了犹太人最早的商业学习,很多人研究后对它崇拜得五体投地。犹太人是这样规定的:5岁的时候学习《圣经》;10岁的时候学习《密西拿》;15岁的时候学习《塔木德》。这些经典里面充满了犹太人的智慧。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发财是和他们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密不可分的。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严禁放债收取利息的,认为这是一种罪恶的行为,然而犹太教却不这样规定。《羊皮卷》说:“无论谁研习《羊皮卷》,只要你用心去研习,均会受到褒奖,而且整个世界都将受惠于他,他会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尊敬的人、一个崇敬上帝的人,他将变得谦恭、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能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整个世界就有了聪慧、忠告、理性和力量。赚钱吧,吃面包吧,喝酒吧,和心爱的女人共浴爱河吧,你的行为已经得到上帝的恩准。”
作为一部宗教经典的《羊皮卷》,它更像是犹太民族的一个智慧基因库,它同样也是犹太商业智慧的基因库。整部著作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了犹太人行为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其民族统一性、加强其凝聚力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羊皮卷》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学者对自己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世代代犹太人的土壤,也是其他民族了解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必经之道。《圣经》已为基督教吸收,而《羊皮卷》也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去寻求自己的梦想。
直到今天,犹太人仍孜孜不倦地研读着《羊皮卷》。犹太人从小就受《羊皮卷》的熏陶,他们的父母在他们3岁时便在书上滴上几滴蜂蜜,让他们去舔,以此来形成对这本书良好的第一印象。长大后,更是每天都要抽一段时间来研读,他们会在安息日中特意安排几小时来潜心学习《羊皮卷》,其态度甚笃,有时几小时才学了十几句他们也会高兴地说:“只要理解了这十几句,能把握其要义,就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而丰富。”凡客人来访或聚会,犹太人总会相互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而学完一部《羊皮卷》则被视为一件大事,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犹太人的社会中,《羊皮卷》已经成为犹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了犹太人的灵魂和头脑。正因为如此,犹太民族被称做“书的民族”也即“一本书的民族”,其含义就是说犹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一本书”的范围之内。
绪论财富圣经(3)
这种生存状态的产生与持续存在,本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该民族历史遭遇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犹太人确认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才会如有神助似的以这样一种“成文法”的形式,早早划定了民族的“边界”,使得一个弱小而四散的民族能以非地域、非种族的文化特征,在同任何民族的相处中,都如此判然有别地表现出来。
这样的一本书作为一个民族的樊篱,其内容就必须是闭合的。因为樊篱必须是闭合的,神圣的经典也必须是闭合的。但生活本身是不闭合的,犹太人的生活更是不闭合的,历史遭遇强加给犹太人的巨变也许远远多于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存在过的或存在着的民族。他们被一再强行驱入大流散的洪流,去面对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
所以,在这个民族身上,几乎同时存在着对闭合性和开放性的极端强烈的需要。没有闭合性,纯粹开放的犹太民族必将走上一条由局部同化到完全同化的自行消亡之路;没有开放性,纯粹闭合的犹太民族也只能走上一条自甘萎缩而被历史淘汰的道路。回溯历史,有多少民族已经分别消失在这两条文化进化的歧路之上。
因此,《圣经》必须闭合,但《圣经》又必须开放,这种闭合与开放同存的要求,只能以补充一本“准圣经”——《羊皮卷》来给以满足。
《羊皮卷》虽被称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法典,但绝对不具有一般法典那种“言不二价”的特征。种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并列共存而没有一个权威性结论,这种情况在《羊皮卷》中比比皆是。就像每本《羊皮卷》或者探讨《羊皮卷》的书都必须从第2页起才印上页码,以便让读者在那张空白的第1页上记下自己的观感一样,《羊皮卷》的作者们更愿意让种种争论留下一个继续争论的余地。因为在拉比看来,《圣经》一旦闭合,上帝也就闭口了;即使上帝不闭口,人类也无须理会于他,完全可以“不顾一切”地坚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著名的犹太先知比赛亚说过:“假若《羊皮卷》是一些固定不变的公式的话,它就不能存在下来。所以,摩西曾向上帝恳求说:”宇宙之主,请将关于教义和律法中每个问题的终极真理赐予我们。‘上帝的回答是:“教义和律法中没有预先存在的终极真理,真理是每一代权威注释者中的大多数人经过思考得出的判断……’”
“真理是每一代权威注释者中的大多数人经思考得出的判断”,上帝才是真正的“百家争鸣”的倡导者!神的存在本已使得人们在意见有分歧之时,一个人的意见不可能天然地凌驾于其他人的意见之上,何况上帝还自愿将自己的最终裁决权悬置,放纵人们去“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搞“一家做主”的理论垄断。
何等明智的上帝,何等明智的拉比,何等明智的《羊皮卷》!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明智,《羊皮卷》才能兼收并蓄地容纳了对《圣经》的各种解释,才能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保存了各种观点,保存了各种流派,保存了它们所代表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和它们所蕴含的各种智慧基因。
一个屡屡被人称为顽固守旧的民族,却屡屡为人类作出各种开创性的成就,甚至贡献出与其人数不成比例的世界级大师,其秘诀就在于犹太民族特别善于保存其智慧基因以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由于犹太民族较早、较多地从事商业性活动,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致力于使商业活动规范化的工作。《羊皮卷》中提出的一些观念,被公认为是现代商业法规的思想渊源,并对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商业运作提供了思想基础与法律规范。
《羊皮卷》非常注意公平交易,为此作了种种规定。比如,用做丈量手段的绳尺,冬天和夏天的应当有所区别,因为绳尺自身的长度会因热胀冷缩而有变化;作为量器的瓶子,底下不能有残留;砝码的底部必须经常进行清洁,以保持分量的准足。在卖方计量不准的情况下,买方有权要求正确计量。
在广告性质的事项上,有种种禁止弄虚作假的规定。比如禁止卖牛时涂上不同的颜色;禁止给各类工具涂上颜色以旧充新;把新鲜的水果放在陈旧水果上一起出售,也属被禁之列。在价格问题上,《羊皮卷》也有明确规定。当时虽然没有客观的统一价格,成交价一般都是在讨价还价中达成的,但要是成交价高于一般价格的16%以上的话,则这一买卖行为自动失效,买方可以退货。
而且,如果买方买下的是自己不了解的物品,则有权利在一天或一星期(视所买物品而定)内,向别人征求意见,最后决定是留下还是退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商品经济必备的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犹太民族那里的萌生和早熟,犹太商人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商人”也就成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羊皮卷》反对不合理竞争,规定在出售特定商品的店铺隔壁,不能开同样的商店,卖完全相同的东西。对于降价竞争,大部分情况下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为标准。另外还规定,不能买别人早已表示要购买的东西,《羊皮卷》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有两个拉比都想买某一块地。第一个拉比先就这块地谈好了价格,可第二个拉比跑来,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
有一天,有人来见第二个拉比,对他说:“有人想买糖果,来到糖果店,看见已经有人在验看糖果的质量,但后到的人却抢先把糖果买了下来,这样的人,你认为如何称呼为好?”
第二个拉比回答说:“当然第二个人是坏人了。”
于是,那人就告诉他说:“你新近买下的土地,就相当于后到者买下的糖果。事先已经有人报出了价格,正在交涉之中,你怎么可以先买下来呢?”
事情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
第二个拉比认为把新买下的东西立刻卖出去,有些不吉利,送给第一个拉比,他又不舍得,于是,就把它捐赠给了一所学校。
很明显,从《羊皮卷》的这些具体规定中,很容易发掘出现代公平价格、正当利润、公平竞争、如实说明等商业法规的基本思想和原始做法。犹太民族的先哲们在其他民族还处于农耕时代时,就预测到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作出种种规定,真可谓极具先见之明。
而且这些法规在现代生活中,已被证明为是合理和有效的规定,对于商业史和法律史都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基本思路和具体规范,对犹太商人形成其独特的经营风格,对现代商业世界的价值标准以及对犹太商人在今日商业世界的成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绪论财富圣经(4)可以传授的财富秘诀“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样: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空钱包害人最甚。”
——《羊皮卷》一个人想学习《羊皮卷》,但是他觉得《羊皮卷》特别晦涩难懂,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他找到拉比诉说了自己的痛苦。
拉比把他请到了一个房间,房间上面悬挂着一个装有水果的篮子。于是拉比对他说:“你想吃水果吗?如果想吃的话,把这个篮子摘下来就可以了。”可是屋子里没有梯子,他根本够不到那么高的水果篮子。他惶惑地看着拉比。拉比看着他,问他:“如果这个篮子真的够不到,那么是谁把它挂上去的呢?”他还是不解,拉比只好说:“《羊皮卷》并不是要人们理解他,而是希望人们明白他,既然有人能写出来,那么为什么你不能理解他呢。”
于是拉比又讲了一个《羊皮卷》里记载的故事:一个人想改信犹太教,但是对犹太教的教义不了解,他希望别人在“一只脚可以站立的时间里”告诉他“全部犹太教的学问”。著名的拉比希勒尔接见了他,他刚一抬起脚,希勒尔就已经把“全部犹太教的学问”告诉了他:“不要对别人做连你自己都厌恶的事,这就是《羊皮卷》的全部学问,其他的都是评注,去学习吧。”
其实很多东西是很简单的,只是人为地把它复杂化了,只要你掌握其中主要的一些规则,就可以了。创业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它是由一些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组成的,只要熟练运用这些规则,创业就变得容易得多。而商业的精髓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商业的规律和准则。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个民族,为什么惟独犹太人成了财富的象征呢?这就不能不提到他们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教简直是一本财富的圣经,在世界的早期就引领犹太人逐渐走上了商业的道路,是那些对商业和社会行为的论述培养了犹太人的商业头脑和独特的思维,还有千年的经商智慧,让犹太人完全具备了一个商人的全部素质,因而一旦社会安定,他们便从一文不名迅速地富有起来。尤其是资本社会的到来,金钱成为社会的主宰力量的时候,他们的经典给他们带来的经商天性为他们日后成为商业巨子奠定了基础。
犹太教里说,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之民,是上帝挑选出来的,因而具有极高的素质,拥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力。他们对自己从心底里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够超越其他民族的人。“凡是胸怀大志的人,最后总是会有所成就的。”《羊皮卷》里这样劝告犹太人应该富有抱负和雄心。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对自己冥冥之中神秘力量的驱使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超越,是迈向财富之门的第一步。
犹太教向来鼓励人们应该独特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强调个人的能力发挥,拒绝抹杀个性,他们主张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甚至认为个人的力量是可以影响和改变世界的。
《羊皮卷》里就有这样的故事:有两个人,一个是以家世为荣的青年,另一位则是贫穷的牧羊人。
那位家庭富有的青年非常自豪,把自己祖先的荣耀和富有向牧羊人狠狠地吹嘘了一番,然后得意地看着牧羊人。
牧羊人哈哈一笑:“那位伟大祖先的后代原来是你啊!不过你要知道,如果你是你们家族的最后一个人,那我肯定是我们家族的祖先。”
这个牧羊人就是不看重传统,更不会为传统的背景和势力所吓住,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他要做的就是推翻前人带给后人的影响,而创建一个由自己主宰的新天地。
这就是犹太人。他们思想开放,崇尚自由,反对一切守旧的东西,更不会为一些僵化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所拘束。年老的拉比总是鼓励年轻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不要害怕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即使是冒险也是值得的。犹太教鼓励人们冒险,如著名的探险家哥伦布,他的祖先就是犹太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不得不表面上信奉基督教,而他的骨子里则是犹太人的观念。
犹太人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们甚至没有国家、种族和地域的限制。他们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和发展,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都为他们天马行空地行走世界奠定了思想的基础,而这些便是现代商人的原型。
处在那种自由的气氛中,当机遇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技能,在没有资本、没有工具、也没有钱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了经济上的自由,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攀登。
财富是现实的上帝“金钱给人间以光明,金钱给众生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直,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愣;金钱给神购买了礼物,敲开了神那紧闭的门。”
——《羊皮卷》在很早的时候,犹太人就发现这样的事实:金钱是全部生活的源泉。犹太人在历史上数次惨遭灭国之祸,他们被迫流亡到世界各个国家。但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就歧视他们。犹太人要想在当地生存就必须要缴纳各种高额的税金和说不清楚的捐税,甚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他们所纳的捐税。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一起祈祷要纳税,结婚要纳税,生孩子要纳税,连给死者举行葬礼也要纳税。他们稍有疑义,别人就说他们是吝啬鬼,假如他们少缴了什么税金,立即就会遭到驱逐和屠杀。
绪论财富圣经(5)
犹太人所在国家的统治者们更是时刻离不开他们的钱,他们建造豪华的宫殿、维持他们贵族的奢侈生活、显示帝国的威严、和其他的国家进行战争,都需要犹太人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金钱。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可笑的事情,他们动辄嫌弃犹太人的吝啬,瞧不起他们赚钱的贪婪,因此就把犹太人驱逐出境,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必须把他们召回来。因为对他们来说,犹太人纯粹就是他们的钱袋子:不需要的时候把他们丢在一边,进而进行驱赶和屠杀;需要的时候,就把他们召回来,并且对他们恩宠有加,尽力巴结。
没有国家、没有政府,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流浪到各地,可以说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但是他们有钱。有了钱,他们就获得了统治者眼里的价值,也就获得了自己生存的条件。
犹太人有了金钱,但是也遭受了世人的妒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掀起了“反犹”运动。反犹太主义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19世纪一位法国人道出了原由:“反犹太主义是一场经济的战争。”犹太人明白自己是输不起这场战争的,一旦失去财政上的必要性的时候,就是他们被遣散、驱逐和杀戮的时候。因此,为了自己的生存去获取成功已经成为犹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时刻生活在动荡中,各种灾难和迫害随时都会降临,而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保护,让他们感觉到安全。当哪天他们遭到各地统治者驱逐的时候,金钱就可以换取别人的收留和保护;当地的人发起反犹暴乱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用金钱贿赂而求得一条生路;他们外出做生意的时候遭到土匪的抢劫,钱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钱是他们须臾不可少的东西,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他们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上帝”,是可以永远保护自己、让自己平安的“上帝”。
金钱让当地的人不敢小看他们,也让当地的政府对他们恭敬。一位观察家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写道:“犹太人实际上的政治权力和他们的经济权利之间的矛盾也是政治与金钱势力之间的矛盾,虽然在观念上,政治权力凌驾于金钱权利之上,其实前者却是后者的奴隶。”金钱,让世间的权势们都匍匐在它的脚下,让犹太人真正地能够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在这种情况下,获取钱财成了犹太人的一种反射式行动,就像手还未碰上眼珠,眼睛就必须先行合上那样的一种天然的本能。犹太人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来发财,让自己变得有钱。他们对钱的崇拜也就达到了极端的地步。对于犹太人来说,钱居于生死之间,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钱居于中心地位。
犹太人因为金钱获得了保护和安全,但是也因为他们实在是富可敌国而遭到了世人的嫉妒和仇恨,他们只好再次拼命地赚钱来获取更大的保护。为了获取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让自己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理财、生财、发财的本领越来越高,而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富有。
于是,犹太人为了赚钱,几乎变成了经济的动物。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银行家的儿子获得博士学位后,改信了基督教。这件事深深地伤了这位犹太教徒的心,尽管两个孙子经常来看他,他仍然闷闷不乐。
一天,银行家看到两个孙子在玩纸牌,便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银行家的钱。”孙子不假思索地说。
老头一听,十分高兴:“孙子身上仍然是我的血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发展,有些犹太人改信了基督教,但是犹太人喜欢金钱、崇尚金钱的习惯却是丝毫也没有改变。
对于犹太人来说,钱是真正的上帝。他们是以钱为标志的民族。
就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对金钱的崇拜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加重,金钱继续对人们产生着磁铁般的吸引,生活在美洲的其他民族的人仍然对犹太人的金钱推崇备至。对于今天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人们也为了金钱而竭尽全力,因为,他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在今天的世界,获取经济成功已经成为一条生存的基本法则:要生存就必须发达。
绪论钱是给神的礼物
“赞美富户的人,并不是赞美人,是赞美钱。”
——《羊皮卷》金钱可以购买到做人的尊严,可以买到社会的地位,因此要获得一种平静的生活,只有在精神上愉快才可以过得舒服,心情才会愉快,而贫穷的人脸上则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是苦闷的。在犹太人看来,金钱是人生的工具,应该拥有。他们把钱和上帝都联系到了一起,没有钱竟然连上帝的礼物都没有。在他们看来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犹太教是这样说的:金钱是给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人给上帝的礼物。
在驻日本的联合国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一声,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议论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然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衔仅仅是低微的军曹,因此更是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小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白人士兵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借贷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他们对威尔逊惊羡不已。
威尔逊用自己的富有为自己赢得了尊严。金钱不仅仅可以购买尊严,还可以购买你所能想像得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大家仰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有了发言的权利,“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在今天,金钱已经是你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惟一的衡量标准。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给上帝的礼物,是上帝给人以美好人生的祝福。对金钱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美好人生的必需的手段和工具。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形成了对金钱的独到的看法:“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犹太人洛克菲勒在自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变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的时候,依然感觉不快乐,因为他知道这些钱还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别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洛克菲勒激动地回答:“哦,他们不需要这些钱,这些钱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洛克菲勒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上饭,并且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7.5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地把钱花在那些需要它的人们身上,他的孩子们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达到了10多亿美元。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金钱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用金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拥有的金钱是他所作出巨大社会贡献的标志。而且他要别人明白金钱只是他美满人生的一个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种表达。
一个犹太财主有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运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个仆人1份金钱。犹太财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1年后再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
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进行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1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查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没有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惟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犹太财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钱。钱存在银行是当今国人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国人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因此,本书在此要提供给读者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财守则:钱不要存在银行。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金钱日益成为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人们工作价值的重要手段,你所拥有的财富多少越来越证明你自己对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都在努力地赚钱,尽管是自己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富有追求的人们来说,金钱更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人们心灵宁静的重要保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物质上的生存,它是必需的,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它可以成就重大的事情,是人们成功的标志,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保证。难怪著名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发亮。”
绪论犹太民族精神的镜子
“并不一定贫穷的人什么都对,富有的人什么都不对。”
——《羊皮卷》犹太人对金钱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2000多年的流浪历史中,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边际性地活动在各个集团,各个行业,甚至各个国家之间。他们惟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而赚来的钱。而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无疑成了万能的上帝,它不但给人们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人们争得权力和地位。
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它便掌握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同样掌握了对付源自外来民族的敌意和压迫的力量。犹太人历经2000多年的流浪,历经迫害,压迫,放逐乃至杀戮,却始终未被同化,且最终建立了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奇迹。人们会问,犹太人的生命为什么会如此顽强,历尽劫难而不灭,答案或许就是一个字:钱!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以文化立足的民族。在正统的意义上,犹太人同犹太教徒是一回事,信仰犹太教的人就是犹太人。然而,我们从诸多的事实当中,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来的这样一个文化的事实:既然对待上帝的态度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疆域,为什么对待钱的态度就不能构成这个民族的疆域呢?
钱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符号形式,我们所看见、所触摸到的只是钱所采取的暂存形式,而并不是钱本身,钱的最纯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银行账户划来划去的过程中存在,但谁也没有看见过“信用”长得啥模样。况且,钱不等于财富。黄金也好,钻石也好,只是信用领域中的低级形式,犹如宗教领域的拜物教或多神教。钱,至少是现钞——纸币——才能算真正的钱,而纸币大家都知道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对纸币的认可其实是对国家信用的肯定,犹如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块法石。
这样的解说或许令人大感意外。其实,这种意外只能证明感到意外的人尚未达到犹太人看待钱的那种高度。任何在潜意识层次还无法接受钱的“神圣”概念的人,都不是这里所说的“犹太人”。
事实上,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中为了取得“钱”上的成功而放弃犹太人的信仰却仍然会被人视为犹太人。在著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纽约的贝尔蒙特、柏林的布莱希罗德都皈依了基督教;北美赢利最大的出版商、纽豪斯报馆的所有人塞缪尔纽豪斯只雇用非犹太人的编辑或发行人;甚至那些已经在全美名牌大学中获得学术地位的教授,也有许多已不再把自己看做犹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们都看做犹太人而根本不理睬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发生过变化。相反,或许正是从这种为争取成功而不惜牺牲其他价值的事情上,人们找到了界定犹太人的最本质的特征。
这意味着,在生物学基因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宗教的时候,我们发现,单单是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对待成功,对待金钱的态度。因为它才是成功最直接,也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真正的犹太人。
自大流散以来,尽管从绝对数量说,犹太人毕竟与一般民众一样,较多地从事农工畜牧的生产活动,但作为寄居城市的独特生存状态,犹太民族始终保持着一个商人民族的身份。当然,这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如亡国或受迫害等,生存下来的民族,决不仅仅是犹太民族一个,但惟有这个民族走上了“专职”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还极为顺利:尽管屡遭驱逐甚至杀戮,被一再剥夺得两手空空,但只要有那么一段不很长的和平时期,犹太人就可以由商业活动、由同钱打交道而迅速崛起,在繁荣当地商业的同时,自己也富裕起来。
这犹如沙漠中一颗晒干的种子,只需一场小雨,马上就会萌芽而茁壮成长起来。甚至可以说,一个地方的商业就像一颗颗晒干的种子,只要犹太人的春雨一到,马上就会繁茂起来。中世纪欧洲各国就是借犹太人来发展商业,尤其是法国,竟在200年中6次召来犹太人又6次驱逐犹太人,犹太人简直成了他们发展本国商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器。
用一个日本商人的话来说:“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做生意确实有一套本领。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犹太教的信徒,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而是都可以赚钱,世间就变成了乐园。也许几百年后,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犹太教的信徒。”这个日本人就是自封为“银座的犹太人”的藤田,实际上他就是成功的生意人。
能够表明犹太人活动样式与钱的活动样式同构的,还有犹太人的历史与钱的历史的统一:犹太人和钱都曾长时期仅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犹太人和钱都曾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既受排斥、又遭掠夺;犹太人与人类世界的其余部分曾长时期维持一种纯粹以钱为形式的关系;犹太人在近代是随着钱的崛起而崛起的;当代犹太人最兴旺发达的地方不是在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是在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北美。
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幸存下来:只要在有钱流通的地方,就天然地需要犹太人这样的“媒介”,犹太人就可以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个时候犹太人是不能灭绝的,因为不能少了他们;而一旦处于主要地位的民族自己也领悟了钱的本性,不需要犹太人时,他们自身也就成了“犹太人”。
另一方面,这也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与其如此吻合:犹太人的生存逻辑就是钱的逻辑、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而这种钱的逻辑的起始点则在于犹太人对钱的“准神圣性”的认可之中。
绪论钱的“准神圣”性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败。”
——《羊皮卷》在现代社会中,对钱的这种迷恋或许还算不上独特,那么在2000多年前就大不一样了,《羊皮卷》中有这样的犹太谚语:“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这种对钱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资本主义合理性”水平。在这一点上,犹太人的民族起源与历史遭遇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踏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物品。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惟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的寄居地位,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才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生存的权利。犹太人缴纳的人头税和其他特别税,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方便的形式。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示。
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钱越多,也就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种心愿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和平安宁的祝福。
所有这一切表明,在其他民族对钱还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至恐惧的时候,犹太人在钱这一方面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经济学意义向文化学、社会学意义的划时代跨越: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相反可以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
这样,钱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就具有了神圣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对于资本的发生、形成、积累和增值,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赚钱行为或日后的资本经营行为在现在则成了一种自在的行为。能否赚钱成为决定一切行为正当性的终极尺度,一切价值、观念、规范和活动都必须通过钱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就像自然经济下它们由神的旨意而获得合法性一样。这样一种人类状况的确立,为商业化的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几乎使世间的一切纷纷坠落到商品的大海之中。它们原先的神圣性,不管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不复存在,或者至少都清一色地被抹上了一层金黄色、铜绿色或者水印痕迹。犹太人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是各民族中所不多见的,而且2000多年一以贯之,至今极少改变。可在经济领域,犹太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更是各民族中所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先非商业性领域,大都是被犹太商人打破封闭而纳入商业世界的。这同犹太商人最早确立钱的“准神圣性”地位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钱的自在地位的确立、使得钱的历史发展逻辑自然转变为人的思维逻辑,钱的自发发展的动因转化为人类制度性建设的动机。在钱的无声的指令下,一切有利于资本发生、形成、发展、增值的设施、机制和构件,自动地建立了起来。世界市场的开拓、经济秩序的确立、金融作用的实现、政治权力的驾驭以及种种观念规范,都有条不紊地一个个出现,而对现代资本主义大厦的建设,最忙碌、贡献最大的人群之一必然是犹太商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有不同民族的商人出现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而犹太商人在确立钱的“准神圣性”地位上先行了一步,因此,他们成了向资本进军的排头兵,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的原型”。
钱的“准神圣性”地位的确立,为犹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清除了在其他民族中常见的种种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使犹太人得以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赚钱才干。
犹太人对钱的同构、逻辑、机制的认识,向我们展示了犹太人生存机制中的一种内在动力。赚钱成为犹太人的第一件大事,这一内在动力使犹太民族能够随着人类社会商业发展和资本合理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和成长,并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步甚至超前。这正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商人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商人”的内在原因。
绪论最会赚钱的民族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在祝福着人们。”
——《羊皮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他们居住的地方迦南,是上帝耶和华赐给他们的美丽富饶的土地,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它处于埃及、巴比伦、亚述等几个大国之间,而且没有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于是这里成为各国的商贾往来的集中之地,四方的民族、军队、商旅和游牧部落都从这里通过,而犹太人作为东道主,如鱼得水地进入了市场。
在所罗门王统治希伯来王国的时候,犹太人的经商能力日渐提高。所罗门王认识到自己的王国处于国家贸易的黄金地区,他积极鼓励臣民们经营对外贸易,大力发展航海业,从事海上贸易。他先后派船只到达红海和阿拉伯海从事贸易活动,每次都是满载金银、木材、珍珠、象牙等贵重珍稀的物品而归。
所罗门王的种种措施,使他的王国成为四方贸易的中转站,商旅往来频繁,也由此引导犹太人走上了经商之道,为日后犹太民族注重商业和商业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犹太人的民族遭遇几乎就是一部四处流浪,处处遭受凌辱的历史。为了生存,他们练就了一套独特的赚钱、理财的本领,这是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
在19世纪的时候,一些德国犹太移民来到了美国。他们资金微薄,也没有什么技能,他们不得不四处沿街叫卖,依靠小本经营。来到北美的移民平均每人身上带了15美元,而犹太人身上却只有9美元。即使最为富有的一群犹太人也不过只有30美元。
一个观察家描绘犹太人当年起家的状况时说:“一个装备齐全的叫卖小贩,需要10美元的总投资:5美元办一个执照,1美元买个篮子,剩下的用来买货。为数不少的人往往为了逃避第一笔开销而尽量地压缩最后一笔支出。”可以想像犹太人当年的窘困之状。
在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里,许多犹太人的家庭就从难民变成了富有的中产阶级。到了后来,这里面竟然产生了后来富甲一方、声名远扬的戈德曼、古根海默、莱蔓、洛布、萨克斯和库恩等犹太人巨富。到20世纪的中期,莱蔓、沃特海姆、罗森杰尔德、洛温斯坦、斯特劳斯等家族已经在北美称雄了一个世纪。他们是依靠自己“推小车起家”或者“脚板起家”的,这些成为了犹太人的自豪和骄傲。
然而,这个时候,其他的民族却还是和他们刚来的时候境况差不多。在20世纪30年代,《幸福》杂志这样写道:“当犹太人已经成为欧洲的商人和金融家的时候,这些人还在挥剑扶锄。”
由此可见,犹太人的赚钱能力是多么厉害,这让其他民族大为惊异,他们对犹太人的赚钱能力半是羡慕半是讥讽。
欧洲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犹太职员在一家保险公司里干得很出色,公司的老板打算提拔他担任一个重要的职务,但是这个老板是个天主教徒,他希望这个犹太职员能够放弃犹太教而改信天主教。
于是,当地一个最著名的天主教神父被派去劝说这个犹太青年,会晤安排在老板的办公室。
3个小时过去了,两个人终于走出了办公室,老板迎上前去,问道:“尊敬的神父,在您的感召下,我想我们又增加了一名天主教徒,您是怎么说服他的呢?”
“很遗憾,我们没有能够得到一位天主教徒,相反,他劝说我买下了5万元的保险。”
这样的笑话和幽默比比皆是,大家无不为犹太人惊人的赚钱能力感到佩服不已,这个小故事不过是大家以幽默的形式折射出犹太人的能力而已。
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于他们这种无与伦比的赚钱能力惊羡不已,他们怀着对自己巨大的失望甚至对犹太人的仇恨纷纷这样评价犹太人:西班牙人说:“真正的犹太人会从稻草里找出金子来。”
德国人说:“犹太人的税和妓女的要价都很高。”
希腊人说:“破产的犹太人细查自己的账目。”
波兰人说:“讨价还价像犹太人,付起账像基督徒。”
俄罗斯人说:“犹太吝啬鬼最大的懊恼莫过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包皮。”
匈牙利人说:“犹太人的上帝——财神。”
意大利人说:“犹太人进市场如鱼得水。”
于是,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干脆这样评价犹太人的赚钱能力:“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犹太商道
一天,犹太富翁哈德走进纽约花旗银行的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看到这位绅士很神气,打扮得又很华贵,贷款部的经理不敢怠慢,赶紧招呼:“这位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吗?”
“哦,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像您这样的绅士,只要有担保多借点也可以。”
“那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摞钞票堆在写字台上。
“喏,这是50万美元,够吗?”
“当然,当然!不过,你只要借1美元?”
“是的。”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就准备离开银行。
在旁边观看的分行行长此时有点傻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个犹太人难道抵押50万美元就为借1美元,他急忙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这位先生,请等一下,我想知道你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假如您想借30万、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考虑的。”
“啊,是这样的: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而您这里租金的确很便宜了,一年才花6美分。”
看,这就是犹太人的精明之处!银行是存钱的地方,也是贷款的地方,而贷款需要抵押。别人是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才来贷款的。而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可以正常地回收,就需要超出所借资金多一些的抵押金。别人通常是希望借贷的资金越多越好,而所需的抵押越少越好,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抵押金很高,用了50万美元,而借贷的资金只是1美元。这完全超出了平常人的思维。而犹太人用很高的抵押金来换取区区1美元的贷款,却是合法的,大大节省了租用保险箱的费用,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明,为他们击掌叫好。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钱,绝不分高低贵贱
“金钱平等,因此,人格平等,于是怀有赚大钱的欲望才好。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
——《羊皮卷》有一位犹太人在一个公众场合演讲,为了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20美元,高举过头顶。
“看,这是20美元,崭新的20美元。有谁想要?”结果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
然后,他把这张纸币在手里揉了揉,纸币变得皱巴巴的了,然后又问观众:“现在有人想要这20美元吗?”所有的人举起了手。
他把这张纸币放在地下,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钱币已经变得又脏又烂了。他拿起钱来,又问:“现在还有人想要吗?”
结果还是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于是他说:“朋友们,钱在任何的时候都是钱,它不会因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烂,它的价值就会有任何的变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里花出去。”
为什么那张钞票在那个演讲者的手里揉皱了,又被他踩脏弄破了,还是有人想要它呢,因为钞票就是钞票,钞票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它不会因为受到了什么“待遇”就有所差别,它的价值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其他等面值的钞票的价值是一样的,只要他们的价值一样,钞票都是平等的。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总是不怕生意细微,即使连小的生意也是不会放弃的,因而在他们的经商历史中,他们喜欢把“钞票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处心积虑,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的标志,他本身不存在贵贱问题。犹太人的赚钱观念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他们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他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因此他们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钱是低贱或高贵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自愧不如,他们在从事所谓的低贱的职业的时候,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甚至把它看得如同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不会把它视若鬼神,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失去它的时候,也不会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心,使得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取得了稳操胜券的结果。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自信,通过经营赚来的钱,是心安理得的。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还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赚钱有术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以放债发迹的亚伦就是典型的一例。
这位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
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特点,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不值得了。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对各国人他们都视为同胞。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或伦敦等地,犹太人之间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原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启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你的手中得到钱,这种生意就可以做。在犹太人的脑海里,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欧洲人还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的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他就可以和你交易。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除了犹太人外,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你是哪一国的人,主张何种主义,信仰何种宗教,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异教徒或者是黑人而放弃一笔能赚钱的生意。
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也就是说要想赚钱,就要打破成见。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和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原来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我们知道,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为自己设置赚钱的种种限制。聪明的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很团结,结合在一起共同赚外国人的钱,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犹太人失去了家园,长期流浪于世界各地。国籍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犹太人从不看重这个政治概念,他们只看重是否有可靠的生意伙伴。犹太人不管那些分歧,与俄国人做生意也与美国人做生意,卢布是钱,美元也是钱。所以对于生意而言,国籍和政治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提醒人们做生意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已。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没有性质的,所谓的性质是人自己主观强加给金钱的。如果说金钱在恶人手里就是罪恶的,那么让善良的人把它赚回来就可以是善的了。犹太人认为,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
由于犹太人对金钱不问出处,这样保证了他们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在他们的眼里,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即使“卖棺材的也可以赚钱”。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拥有富人的气息
赚钱是天然而合理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很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商人,他的任务就是赚钱,此外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过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犹太商人哈同出租房屋和地皮时,租户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还要交纳巨额小租。所谓小租就是一次性的起租费,由哈同创设的这种收小租做法,日后成为世界上流行的计租方式。比如,纽约公司向哈同租赁店面一间,在订立合同之日先交纳第一个月的租金900美元和6500美元的小租,然后才能承租。而实际租期则从半年后才开始。这样,哈同提前6个月得到了7400美元,这笔钱可以再用以投资。
正是因为犹太人认识到金钱的性质,所以,犹太商人在投机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是不存在一点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法的事情,拿来用就是了,完全不必过多考虑。
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们所信奉的就是做生意、获得最大的利益。哈默就是突出的代表。在前苏联刚刚成立时,世界上的资本家都不敢涉足于这个国家,只有这个犹太人“胆大包天”,与前苏联做生意,在前苏联发了大财。他也由此起步,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人。
犹太民族是个契约的民族,他们极为重视立约与守约,并使之高度神圣化。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一贯极为重信守约,然而,这种态度并没有导致犹太人把合同书都供奉在神龛里。相反,只要有买主卖主,合同本身也是商品,同样可以买卖。有人要卖,当然有人想买,方能达成交易。自然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存在,所以世界才是如今的一个平衡体,打破了平衡,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所以说,买、卖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构成一个平衡体。
《羊皮卷》对酒的评价并不高,深信“当魔鬼要想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来的时候,便会派酒做自己的代表。”这同我们日常语言中的醉鬼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喝醉的人同鬼相差无几。因此,《羊皮卷》叮嘱犹太人:“钱应该为买卖而用,不应该为酒精。”而世界上最大的酿酒公司施格兰酿酒公司的老板却是犹太人。
拥有富人的气息“要想变得富有,你就必须向富人学习。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
——《羊皮卷》如果你经常接触富人,就有机会当富人。拥有一个富人的思维,向富有的人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他们靠拢,你会得到很多启示和发财的机会;而如果你在穷人堆里,你除了学会怎么样节俭之外,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富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的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你要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三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何方。
十年又过去了,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的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富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这么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
原来的那个穷人用了三年时间学到了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富人还富有,那个富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的那个穷人的经验。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富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零售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着出售的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节余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卡尔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
于是决定到大街小巷去看看,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写道:“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到年终可凭发票免费购买发票款额3%的免费商品。”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几遍后,终于明白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要贪图那年终3%的免费购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铺,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全市最低价,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原来他们不仅借鉴了那个商品让利3%的做法,还提出了现款交易就可以让利3%,加上全市最低价的攻势,自然他们的店铺很快就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他们的阿尔迪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借这个机会,阿尔迪商店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凭借这种“偷”来的经营原则,他们兄弟的店铺迅速扩大,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尔迪”商店。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学习别人并加以利用和发挥,阿尔迪商店是不会发展这么快的。
财富是靠脑袋的,犹太人说,你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手。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而其他民族的人则是靠手。犹太人在经商的时候显得很轻松,他们其实都是在思考问题。
“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增大了。”
犹太教士们也这样说:“无知的人不能成为圣人,不能进入天堂,只关注世俗事务,喜爱钱财的人,只是平凡的人。”
犹太人是怎样运用智慧的,又获得怎样的价值呢?原来犹太人的生意是极为精明的,他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构筑了一个个绝妙的想法而赚了钱。
这就是犹太人的商业原则:作为商人,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制订好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业计划,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摆弄,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
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个商人的作为,体现了商人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工作才是商人富有价值的工作。那么,这种工作的价值又是怎样来衡量的呢?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羊皮卷的故事《羊皮卷》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国王拥有一大片葡萄园,雇了许多工人来照管,其中有一位工人能力特别的强,技艺超群。于是国王让他来管理这片园子。
有一天,这位国王来到葡萄园散步,就让他陪同。这天工作完后,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工资,几乎所有人的工资都相同,但是当这位看管园子的人领取工资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抗议和议论。他们认为这位工人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其他的时间都在陪国王到处闲逛,所以不能领取与别人等同的工资。
国王说话了:“我派他来是因为他熟悉你们的工作,来看管你们的。今天他虽然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但是他走的时候,你们仍然按他给你们的规定完成了任务,他的两个小时就干完了你们一天才完成的工作量,所以他的工资和以前一样。”
工作成就不能以工作时间来计算,也不是按他干了多少活来计算,而是应该以他实际工作所获得的有效的劳动成果的多少来计算。想办法提高你的工作业绩,才是真正有效的赚钱办法。
犹太人在他们历史的早期就已经这样做了。在1910年,大量犹太人进入北美,开始的时候,他们和一起移民来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一样,都是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每10个人里有8个是体力工人,但是不久他们就都不干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开始他们从事这些出卖体力的职业是由于遭受歧视,缺乏机会才不得不这么做,当他们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证,就不再这样做了。这些工作报酬低微,但是付出的辛苦又很多,工作还很不稳定,尤其是这些工作会降低人的身份,让人没有成就感,这是不符合犹太人的追求的。
于是,他们依靠自己良好的教育背景纷纷去找那些体面、薪水报酬高、工作也富有刺激、有油水可捞的工作。过了几十年,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的。到了后来,这10个犹太人里就只有1个是蓝领工人了,其他的人都变成了有产阶级了。这些犹太人大都已经处于贸易的主干道附近,在大家瞩目的权力视野之内,在人们的眼睛里,每一个犹太人都成了重要的人物。当年在路易斯安那、纽约和俄勒冈犹太人的几个农业定居点,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小部分定居点都是用来搞乌托邦实验的。而那些其他民族的人还是不得不继续卖力地挥动他们的锄头,汗流浃背地工作,以求每日的餐饭。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的不同命运:前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变得富有,后者则依旧靠出卖体力来生活,他们的一生也不得不继续他们祖先悲惨辛苦的被奴役的生活。
可以看出,财富绝对是靠智慧的大脑得来的,那种传统的依靠体力是不会得到大量财富的。即使是传说中的那些大力士在今天也顶多是维持自己的生计罢了。在今天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年代,富有智慧的人们注定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厚利才能赚大钱
“薄利多销就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锁,厚利经销才能永盛不衰。”
——《羊皮卷》“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在犹太人的公司里,老板经常递给自己的员工厚厚的一摞资料,对他说:“请用我们的资料去说服消费者吧,我们的商品是最好的,你一定会成功的”。假如你看看他们资料下方的价格,你会大吃一惊:“这么贵,谁买?”但是,犹太老板会很有信心地对你说出很多道理,说高价出售是何等的正确,并且给你举出无数的例子让你相信。于是,各种各样的印刷精美的统计资料、小手册、卡片就飞到各地的经营者的办公室里,他们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犹太人寄来的各种资料。
他们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决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为什么当其他的商家表示“要把降价进行到底”的时候,犹太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他们说,同行之间开展薄利战争,总是把自己的价格定得比别的同行低一些,这样大家互相压低价格,那么商品的利润在哪里呢?薄利虽然多销了一些,但是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一点,大量廉价商品进入市场,最后市场也饱和了,无法容纳更多的商品,那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怎么办呢?而且微薄的利润,厂商怎么能够维持长久的经营呢?薄利竞争的结果就是,厂家可能大批地倒闭,并且,大家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对于这样的营销策略,犹太人认为这是下等的策略。因为薄利以后的效果就是卖3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是1件商品的利润,这样不是事倍功半吗?上策是经营出售1件商品,应得1件商品的利润,甚至是两三件的利润,这样可以节省出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以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另外两件商品。
“薄利就是把绳索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是大家在比赛自杀,这是死亡的大竞争,”犹太人大声疾呼,“这是愚蠢至极的行为。”
亚利桑那州大峡谷沙漠中有一家麦当劳的分店,游人都对此很感兴趣,他们总喜欢在此解决饮食问题。其实这儿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其他地方麦当劳连锁店的价格,正如犹太人店长自认不讳的“本店价格最贵”,但人们似乎根本不在乎,因为“贵”与“贵”是不一样的,其贵在有理,且店堂里有醒目的“诚告顾客”:由于本地经常性缺水,所需用水是从60英里以外运来的,其费用要高出常规的25倍;为雇员紧缺考虑,我们需支付较其他地方更高的工资;为了在旅游淡季也维持营业,本店还得随季节性亏损;又由于远离城市,地处偏僻,本店的原料运输昂贵;所有这些因素使本店的价格昂贵,但我们为的是向您提供服务,相信您会理解这一点。
话说到这个分上,理由再明白不过了。游人尽管吃着“最贵”的汉堡包、热咖啡、土豆条,反而觉得钱花得“值”。
因此,犹太人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在行业的选择上,他们也颇为精明:选择那些昂贵的消费品来经营。因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行业中,犹太人居多。看看犹太人发展的领域吧:金融证券、信贷投资、媒体报纸……无一不是厚利乃至暴利的行业。
犹太人有3家最出色的银行,莱曼公司是其中之一,许多人相信它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他们的利润高达40%甚至一倍。莱曼家族的先人所信奉的基本原则是:“一便士买进,从中赚上一分利”,这也是犹太商人的箴言。
而且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家消费层次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已经改变,昔日一味强调价格低廉不过是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已经成为主流的意识。一味地低价,你的商品就是“地摊”货,难上档次,与名品、精品无缘,大家对你的商品的印象一经定型,以后再想改变就是极为困难的了。犹太人对该赚的钱理直气壮,一般人认为不要钱的地方却是犹太人挣大钱之处。
一个旅行者的汽车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抛了锚,他自己修不好,有村民建议旅行者找村里的犹太白铁匠拉德看看。拉德打开发动机护盖,朝里看一眼,用小榔头朝发动机敲了一下——汽车开动了!
“共20美元。”拉德不动声色地说。
“这么贵?”旅行者惊讶至极。
“敲一下,1美元,知道敲到哪儿,19美元,合计20美元。”
由此可见犹太人的精明。只要他们认为该赚钱的地方,他们一定会脸不红心不跳,不卑不亢地赚它回来。
犹太商人的高价厚利策略,表面上是从富有者着眼,事实上是一种巧妙的生意经。讲究身份、崇尚富有的心理比比皆是,在富有阶层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起来。据犹太人统计分析,在富有阶层流行的商品,一般两年左右就会在中下层社会流行开来。道理很简单,介于富有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士,他们总想进入富有阶层,由于心理的驱使,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或出于面子的原因,总要向富有者看齐,因此,他们也购买时髦的高贵新品。
而下层社会的人士,往往力不从心,价格昂贵的产品消费不起,但崇尚富有的心理作用总会驱使一些爱慕富贵的人行动,他们会不惜代价而购买。这样的连锁反应,会使昂贵的商品也成为社会流行品,如金银珠宝首饰现在不是已成为各阶层妇女的宠物吗?彩电、音响等原来被认为是昂贵的商品,现在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小轿车也成为了大众的必需品。可见,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策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是盯着全社会大市场的。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攒成穷人,赚成富人
“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在于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
——《羊皮卷》商业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要让钱不停地多起来,就应该把整个世界的钱为自己所用。犹太人的经营原则是: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富人的思维。
攒钱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一味地攒钱,花钱的时候,就会极其的吝啬,这会让你获得贫穷的思想,让你永远也没有发财的机会。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是否可以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表现出富人的慷慨和大度;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体会到的是穷人的卑微和小气。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所想到的就是简单的生存,没有时间去想任何的事情了,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富人的条件。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在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所以生活极为节拘,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地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小比尔,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来养活自己了。”小比尔点点头,父亲继续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三年之后,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那个社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犹太人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很多的利润,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一代代犹太人从事经商,赚取了让世人瞠目的财富。
赚钱是一个智慧的思维,想要成为一个富人,不但要有智慧的思维,而且要付诸于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跻身富人的行列。
“大手大脚地花钱,过舒适的生活,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日子!这样能使一个人变得自信。”好莱坞巨头之一的刘易斯塞尔兹尼就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大卫,大卫后来成为电影《飘》的制片人,这句话后来成为风行好莱坞的经营原则。
只有使劲地赚钱,使劲地花钱,这才是富人的做法。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得很体面的绅士,站在那里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对那位绅士说:“你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枝。”
“好家伙……那您一天抽几枝呀?”
“10枝。”
“天哪!您抽多长时间了?”
“40多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如果您不抽这些烟,都足够买下这家美丽的百货公司了!”
“噢,这家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看看犹太人是怎么做的吧!他们说,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开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润的感觉,不要怕花钱,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钱。犹太人喜欢在那些装饰考究、豪华的饭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两个小时,吃的极为丰盛。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不时地哈哈大笑,那样子十分惬意。
这让想要拼命追上犹太人的日本人自愧不如,日本人花钱极其吝啬,他们一天到晚只是拼命地省钱和拼命地工作。于是,他们的生活里就只有工作,为了工作,连吃饭的时间都要尽量缩短,甚至觉得人可以只干活,不要吃饭睡觉才好。
日本人见了犹太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大觉羞愧。犹太人相信绝不要对自己吝啬,因为这是一种贫穷的表现。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赚钱的时候,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花钱的时候,就大把大把地花。这样,才显示出商人的胸怀和自信、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而穷人则是罪恶的开始,富有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为了人生的幸福,你万万不可贫穷,贫穷是人生的罪恶,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告诉了人们,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安东尼奥是个破产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货物全部沉没海底,按照他们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赔偿。幸亏他的未婚妻佟西娅巧扮律师以割肉不能以流血为条件才制伏了夏洛克。
安东尼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居然连如果三个月不能还钱,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为赔偿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要答应,说明人在贫困的时候,其困难和无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即使你给他一把刀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幸亏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则,一磅肉割下来,不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而心爱的未婚妻不知道会如何痛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区区3000美元。这3000美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宝贵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可见,金钱的威力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强大。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没有金钱,就很少有人会器重你,你也会处于一种孤立的边缘地带,处于社会的弱者地位。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犹太人终于认识到了:在社会中,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的人,而要获得尊严和尊敬就必须有钱。
“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吃饭!难道不是为了工作吗?人是为了吃饭必须工作,而不是为了要工作而必须吃饭。生活就是为了吃饭,为了享受世间的快乐,这是人要拼命赚钱的原因。”
一个犹太人见了另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多大了?”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我50了。”
“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呢!”
这个犹太人问一个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是他的回答告诉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生命还有10年,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生命中的最后10年。犹太人始终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尽情地享受,人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
另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70岁了,却要买一套很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享受了吗?”
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犹太人不赞成过分节俭,《羊皮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是愚蠢的。
犹太人认为,即使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让自己贫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应该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质的富有,当然不是一种好现象,然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质上的舒适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种很高的品位,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不必要的资金。
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这样的高贵的物品付出代价。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精美的食品、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羊皮卷》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知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
古时候,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这个人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这个旅人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这个犹太人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他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到有个耶路撒冷来的旅人死在那里的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通过一笔木柴交易,他把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成交的条件,让卖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上述年轻人同卖柴人和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
所以,与人相处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不计后果而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贵的。这是犹太人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犹太人把善行看做最重要的财富。财富是为了行善,很多犹太人就是这样的。
《羊皮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这样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转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2000多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瞎子打灯笼”这种办法让统治者看到自己对他们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蕴涵着很大的智慧。
但是,夜行中不乏强取豪夺之徒,他们不满足于瞎子打灯笼所提供的那一段路的灯光,常常抢走灯笼,甚至把瞎子杀掉。
然而,犹太人依然以“瞎子打灯笼”般的执著慢慢往前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足以证明“瞎子打灯笼”所体现出来的睿智。
第一部分犹太商道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再看一个这样的故事:犹太人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既没付钱也没买煤。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辞强硬的催款书,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加利曾教区犹太人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仅仅利用这个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的利益,就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等人“送”来了25车皮煤。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高招。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的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让利益出面比空口说教有力量得多。在犹太商业文化中,犹太人也同样将这种“瞎子点灯”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的哲学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干活越少,赚钱越多“善于思考问题,多想问题是商人应该做的事情。为了避免少看问题,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羊皮卷》思考的人,他的思维是全面的,在别人说1的时候,他应该想到的是2,有一个人就是靠这样多想几个问题成功的。
《羊皮卷》是这样讨论这个问题的:“买了别人田地里的两棵树木,并不意味着连周围的土地也买下了”,因而,“不可以对这棵树修剪,由树干长出的树芽才归买树人所有,但是根部长出来的树芽依旧归地主所有,如果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依旧归地主所有。买树人不可视为自己的财产。”
但是如果是三棵树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买了三棵树,就可视为连树木周围的土地一起购买过来了,树木长高了,可以进行修剪,无论是树根发出的树芽,还是树干发出树芽都是买树人的财产,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就成为买树人的财产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贪婪洞窟加点 羿游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