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天下武功出少林林,那么少林的武功又来自哪里

个人主页:
您已经赞过了
到少林寺,看寺庙,看塔林。漫步其间,这些有形的建筑当然会让人赏心悦目。可是我要找的少林,却不在这些静止的建筑与古迹之中。因为只有亲眼目睹了那千年来代代传承的少林武术,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少林,才会让你觉得什么叫做不虚此行。
“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可能有那么一些夸张,但少林的武学历史之悠久,传播之广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关于少林武学的故事就不用细细阐述了。我想只要说起少林寺,大家可能直觉里想到的不会是幽静的寺庙与热闹的香火,而是那精湛的武学技艺。关于少林武术,那就得从唐朝说起了。记得电影《少林寺》里面有少林寺的僧兵帮助李世民征战隋将王世允的那一段,那并不是一段虚构的故事,的确有其事。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而这也就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
说起少林武术表演,我以前从法国回国在法兰克福转机的时候还碰到过这些表演的武僧们,当时在机场突然看见这些身穿少林武僧服装的和尚,还以为是在拍电影呢,后来和他们一聊,才知道他们是在欧洲巡回演出结束了准备回国的。当时就不停的打听他们什么时候在国内或者法国表演,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没想到这次在少林寺参观,终于圆了我这个看表演的梦。确实有点情绪激动啊!哈哈!这样的武术表演,以前只是在电影电视上面见过,亲眼目睹的时候,还是相当震撼的。少林寺的武僧们表演了很多少林的武术门类:猴拳、虎拳、螳螂拳、硬气功、童子功......这些传说中的技艺亲眼见到,只有大呼过瘾咯!
感觉像武侠片里面的轻功,有点神!
这样的空翻很过瘾
少林的看家本领,长棍
伴随着清幽的旋律,童子功出场了
这样的身体柔韧性确实厉害
虎拳,就是一个字,猛!
看样子就知道,这是蛇拳
螳螂拳,呵呵!惟妙惟肖
接下来就是硬气功了
硬是把这几杆枪折断了
欢迎浏览我的其他博文:
您已经赞过了
手机扫一扫:
艺龙手机客户端
用手机预订酒店,机票更划算
旅游指南手机版
查景点,找攻略,订酒店
旅游指南微信
旅行中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24小时机票酒店预订电话:
酒店、海外企业合作:010-1
国内景区、旅游局合作:010-9
(C) 1999 - 2017 eLong, Inc or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您已经赞过了天下武功出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
】&&来源:《少林史话》 &&时间: 10:20:46&&浏览
&&& 少林寺僧人习武,在明代达到高潮。万历年间的游记中,有不少关于少林僧人习武的描写。到了清代,这一题材又有了较大的发展。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武技;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中的庄叟技力,郑燮()《郑板桥笔记》中的魏子兆;俞樾()《荟蕞篇》中的莆田僧;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刘仁甫等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 在乾隆十二年版的《少林寺志》中,收录了二首专写少林武术的诗歌,为万历末至天启年间的作品。&&& 一首是公鼐的《少林观僧比试歌》。公鼐,字孝与,蒙阴人,万历廿九年进士,天启年间迁礼部右待郎,充《实录》副总裁,史称“好学博闻,磊落有器识“。其歌云:&&& 震旦丛林首嵩少,比丘千余尽英妙。&&& 战胜何年辟法门,虎旅从自参像教?&&& 我渡S辕适中秋,晓憩招提到上头。&&& 倏忽绀园变茇舍,缁徒挺立如貔貅。&&& 袒裼攘臂贾余勇,抗声鼓锐风雷动。&&& I目斜视伏阻趋,距跃直前霜鹘速。&&& 迅若奔波下崩洪,轻若秋X随清风。&&& 崖目高眶慑猛兽,伸爪奋翼腾游龙。&&& 援穿毂转相持久,穷猿臂接垂碜摺&&& 李阳得问下老拳,世隆取偿逞毒手。&&& 复有戈剑光陆离,挥霍撞击纷飚驰。&&& 狮吼螺鸣屋瓦震,洞胸散胫争毫厘。&&& 专门练习传流古,凭轼观之意被舞。&&& 自从武德适当夸,尔曹于国亦有补。&&& 偶来初地听潮音,观兵何事在祗林?&&& 棒喝岂是夹山意,掌击宁观黄檗心?&&& 鼓泽栽酒惬幽尝,崖桂高悟对潇森。&&& 一时佛谓散空花,庭音满院风泉响。&&& 这首诗展现了三百七十多年前少林寺千余武僧清晨操练的壮观场景,如身临其境,目见其人,耳闻其声,感沛于不可战胜的浩然正气之中。&&& 少林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拳打一条线”,“I目斜视伏阻趋,距跃直前霜鹘速”一句,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在交斗中,有虚有实,刚柔相济。用力时,如山洪崩泻,不可阻挡;虚晃时,似秋风吹落叶,一闪而过。这就是“迅若奔波下崩洪,轻若秋X随清风”的巧妙之喻。&&& 少林拳素有“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的“五拳要领”。歌辞中“崖目高眶慑猛兽,伸爪奋翼腾游龙”一句,便是精彩的概括。&&& 少林武术在实战中必须把招招势势融入攻杀和防守的动作中,还要善于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佯攻而实退,似退而猛进。所谓“梭穿毂转相持久,穷猿臂接赐米摺保怯氲兄苄楸远允郑罢艺交6袄钛舻眉湎吕先缆∪〕コ讯臼帧保坏┳プ】沙说乃布洌陀枰灾旅拇蚧鳌&&& 公鼐赞扬了少林武僧“洞胸散胫争毫厘”、“袒裼攘臂贾余勇”的英雄气慨,肯定了其“尔曹于国亦有补”的社会功能,但也提出了怀疑:“棒喝岂是夹山意,掌击宁观黄檗心?”禅宗的“棒喝”、“掌击”,是为弟子们“顿悟”佛法而设的法门,而今戈剑挥霍,下老拳、逞毒手,不是背离了佛法和戒律么?&&& 《少林寺志》所收的另一首程绍(字公叶,德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河南巡抚)的《少林观武》七律诗,却回答了这一问题。诗云:&&& 暂憩招提试武僧,全戈铁棒技层层。&&& 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携搏虎能。&&& 定乱策诱嬷す0罹甘兰创啤&&& 中天缓急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 程绍说,这叫做“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把儒与佛统一起来,正是中国佛教的特点。&&& 一代武学名家、抗倭名将俞大猷(),与少林寺有一段特别的缘分。少林武术中的棍法,即得了俞大猷的真传。&&& 俞大猷,字志辅,泉州人,先后从师于棍法大师李良钦、《赵注孙子兵法》的作者赵本学,又从师于刘邦协、林瑛等人,皆一时武术名流,他本人的武艺更是集诸大家之精华。&&& 俞大猷早闻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由北云中奉命南征时,曾专程访问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剑术知名的武僧的表演后,他直言不讳地对方丈小山宗书说:“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 他在小山方丈陪同下游历了本山大小庵场及达摩面壁洞等处。见寺前有块山地,形势更奇,他说:“此地可建一个十方禅院,以增少林之胜。”&&& 小山方丈慨然说:“建院之责,愚僧任之,即可平治地基以经始也。而剑诀失传,请示真诀,则有望于名公了。”&&& 俞大猷说:“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 于是,小山方丈挑选了两位年少而有勇力的僧人宗擎、普从,随俞大猷南行,以便学习。&&& 俞大猷在出入营阵之中,时时授二人以阴阳变化真诀,又教以智慧觉照之戒。三年之间,二人皆得真诀,虽说未入得心应手之神通,但“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功夫是学得差不多了。&&& 此后,二人辞行,北归少林寺。他们将所学剑诀禅戒传给寺众,所学最深者达百人。&&& 又过了十二年(1 576年),宗擎赴京师戒坛受戒并留F听经论。次年(1577年)四月某日,他专程去神机营拜访前大猷,感谢师恩,并告知普从早已去世。&&& 师徒喜再相逢,一叙往事。俞大欺临别时赠以《剑经》,勉其精益求精,并写诗一首相送。诗曰:&&& 学成使虎剑,洞悟降龙禅。&&& 杯渡游南粤,锡飞入北燕。&&& 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巅。&&& 莫讶物难舍,回头是岸边。&&& 宗擎感沛流泣,也写一诗回赠。诗云:&&& 神机阅武再相连,临别叮咛意思浓。&&& 剑诀有经当熟玩,遇蛀龙处斩蛟龙!&&& 宗擎将《剑经》带回了少林寺。&&& 俞氏《剑经》专讲棍法,为一代名著。戚继光()评价其所讲“短兵长用之法”为“千古奇秘”。叉说:“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少林武僧得《剑经》后,经过五、六十年的传习,到明末已获得很高声誉。茅元仪在《武备志》中称颂说:“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剑经》总诀的“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就是少林棍法中“五虎拦”的来源。&&& 送别宗擎不久,少林寺僧普明到京师,向俞大猷汇报十方禅院的修造情况。原来,小山方丈于工程尚未完工时,便寂然化去。接任的方丈幻休常润(? -1585),继承遗志,命普明主持其事。这普明是扁囤悟空和尚下第三代法孙。普明到京城向扁囤和尚俗弟子们请求资助,御马监太监张暹、卢鼎、高才,各输俸资以助之。禅院已于近日落成,名日“十方祥院”。普明此次进京是请俞大猷赐文勒碑,以垂不朽。&&& 俞大猷欣然命笔,写下了《新建十万禅院碑记》(1577年作,收入《正气堂集》),文中表示:一则愿圣天子寿考之万年;一则愿四海民物之康阜。一则是四方游僧过客有所栖止;一则是宗擎剑法又得广传。&&& 他还希望后进之行者多忠义之士,能为保卫社稷多做贡献。&&& 此外,“三奇和尚”周友的法侄洪转有一位俗家弟子即潮州人程宗猷(字冲斗),尝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三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刊。程宗猷曾在少林寺学习“夜叉棍”十余年。这“夜叉棍”相传是元末少林寺的紧那罗僧所传授,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序言则说是一位哈麻师(即喇嘛)“以拳棍授扁囤(即悟空)”的。&&& 宗猷入少林寺习武,先从师于洪纪,“梗概初闻,未惮厥技”。又师事八十多岁的洪转。这洪转“棍法神异,寺众推尊”,宗猷乃“日得闻所未闻”。与宗猷同时向洪转求教的还有宗想、宗岱二位同好。&&& 宗猷最后投师于广按。广按,“法门中高足,尽得转师(洪转)之技而神之。耳提面命,开示神奇。后以出寺同游,积有年岁,变换之神机,操纵之妙运,由生诣熟,缘渐得顿。”&& 和程宗猷一同入少林寺习武的还有他的叔祖、武学生程云水、侄程君信、太学生程涵初等人。在他们的鼓励下,宗猷乃把“口授心识”的棍法整理,用图形歌诀的形式写出来,使“人人得以自师”。&&& 少林武术在明末已传人日本。杭州人陈元赞()在二十七岁时曾入少林寺从师习武达一年之久,后于1638年东渡日本,寓止于江户西久保区(今东京)国正寺,收了三浦义辰、福野正胜、矶贝次郎、左卫门等一批日本弟子,传授少林擒拿跌扑之法。明亡(1644年),陈氏欷[惆怅,怀思故国,竟客死于异国他乡。
主办单位: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 建设维护:登封市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38号 邮政编452470 豫ICP备号
联系电话:2 新闻热线:2
电子邮件:xxz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您是第天下武功出自少林
天下第一在李家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武林高手,不缺乏一些被号称一代宗师,武学奇才,功夫鼻祖等等。很多人都认为,天下武功出自少林,天下第一在李家,其实这不以为然。虽然李家出过许多武林高手像李小龙,剑仙李景林等人物,但在近代武林上确实有一位号称&天下第一手"武林顶尖高手,他不是姓李而是姓孙。  为何李小龙如此之高还不能排在第一位,而第一是何许人也。先不急,让小编扒一下李小龙的功底,你就知道了。李小龙的流派:以咏春,空手道,柔道,泰拳等各流派综合所属外家拳,练筋骨皮(先强筋壮骨,增加打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他还自创截拳道,被称为截拳道鼻祖。但这些还不足以称号&天下第一&美名。  那么天下第一是何许人也,他就是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的孙禄堂。他的流派属于内家拳,以&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术皆望风倾倒。他是清末海内外公认的一代宗师。他的八卦掌,早已经练就炉火纯青,所向披靡,刀枪剑戟技艺无一不精。  每一样武术练至登峰造极,平生从未有过败绩,曾撵晕俄国格斗之王家彼得洛夫,力挫日本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呐喊一声击退日本五大拳击高手的围攻。从战绩上可以看出,孙禄堂此乃当属中华国术近代第一高手,一点都不过份。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中国近代历史 堪称顶尖高手 姓孙不姓李!)
  (原文地址:/a/601.html)难道世界上的武功都是从功夫中演变出来的吗?
少林寺的武僧在当时的年代就是专业的武术家了,民间高手不过是业余水平罢了,随着向少林武僧学武的人的增多,慢慢的以少林武术为主流的武功流派便形成了。
当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武功都是出自少林寺,那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武功的流派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比如西方人的拳击,摔跤就带有很强的务实性,而东方的武术里面就带有明显的幻想色彩有的还冠以什么与武功无关的内容。
所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就是一种托大,可能当时的人们就知道有个少林寺。
其他答案(共14个回答)
都出自达摩祖师.惜日达摩祖师便是古代功夫的鼻祖.后来达摩又到了少林.所以大家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
大多都给你们说去了,我还可说什么呢。不论那种原因,反正样样都有点原因加起来就是。就说在上术各种原因下所以才会有“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
不过应不包括于道家武术。因为他们信奉不同,思想也有不同。招式可能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内功心法就不一样。
补充一句: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少林寺的武术自达摩祖师创派时所发源的七十二绝技,在当时的社会和所谓江湖武林,在武术方面没一个门派或个人的功夫有比较全面的发展和归纳。所以在功夫的造诣上不比达摩祖师是肯定的,且那七十二绝技的记述(须然无内容,但看名字也就猜到大约了。)基本包括了现时我们所知武术技法和打法。就算是后来自行创派的不少是原来出自于少林寺的人。(不论是还俗的和尚还是本身是俗家的弟子)如龙虎门就其中比较有名且现在还存在的门派。后来的咏春、虎鹤双形之类的都是再后一辈人的吾性发展出来的。
正是如此我觉得“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应改为“天下武功归少林”会合式点。(这个‘归’字是统一归类的意思,不是归把所有的都归属或归功于少林。大家不要误会。)所谓九九归一。不论是武功的打法和招式都有相同或相拟,且都有异曲同功的效果。只是在当时的少林功夫比较全面归整而已。
我打个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少林拳比较属刚阳的硬派,如罗汉拳,金刚指等。但其实他也有阴柔的拳种,如较有名的是少林派柔拳。这种拳法属于左右对称拳种,与太极拳原理相同也是慢耍快打。
是的,特奥会开幕式上的一段就是河南陈家沟的少林弟子表演的.偶也是河南的,但是偶不会少林功夫.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建筑群。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少林拳谱里记载:
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
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
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
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这么多的“神功”全部是少林自创的,当然可以说:天下武功出少林
传说中,少林的功夫最初是印度神僧达摩到中国传经时传授的,后来由少林自己演变成这么多的套路的。
我也是网络看来的......
在武侠小说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向来已成为「共识」;在历史上,从隋末唐初的「少林僧兵」助唐高祖取天下以来,少林寺的武学,也一直是脍炙人口的传说。这段传说...
自我的锻炼,才能增强体格的健壮,挑战自我的体力极限,也就成为了武术的基本
本来想对赢魔做评论的,写不下,只好写在回答里了
让我挨个把你说的优点给剥剥皮,看还能剩什么,你不是魔兽的游戏推广员吧
1.任务,以前的EQ任务比你的不少,有多少...
现代大多数人每天花八个小时读书,古代人每天花八个小时练武,你说他们会不会功夫?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武功出少林上下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