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吃榴莲黑暗但是又惧怕黑暗

有些人更容易有「黑暗特质」,比如爱熬夜的人、爱冒险的人……
你也许比你想象中邪恶 | We live in Everyday Evil
Mimi谜妹,微信公号knowyourself2015。审美、态度、严肃心理学。
我们倾向于用“光环”或“邪恶”的框架去评价我们遇见的人。这种倾向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我老师说的,
Extreme is simpler. It is more predictable with less uncertainty. Somewhere in between will be harder. To tolerant uncertainty can be painful for most people.
极端化是更简单的。如果世界非黑即白,一切都将更加容易预测(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不确定性也会更低。灰色地带是更加困难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忍受不确定性叫人痛苦。
因为这样,我们希望把世界上的人简化为“好人”和“坏人”。然而这显然是有问题的。送上两个 quote:
“那时我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毛姆“心灵就是相反冲突决斗、竞争的场所。或者用非动力论的名词来表达,是由相反的倾向组织而成。一个特殊倾向的出现,一点也不会排除其相反的倾向的存在:两者是可以并存的。无论你怎样喜爱简略,你无法否认这种复杂的真实性。”——弗洛伊德
心理学教授 Delroy Paulhus 一直致力于研究日常生活中人的邪恶面,他问到:“为什么有些人会从残忍的行为中获得快感?”“为什么有些人会毫无原因地故意伤害别人?”“这些人离我们有多远? ”以下是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有“黑暗三角”
心理学中把三种人格特质称为“黑暗三角”。它们分别是:
自恋 Narcissists:自私、虚荣、以自我为中心
马基雅维利主义 Machiavellianism:喜欢冷酷地欺骗和操纵他人
心理变态 Psychopathy: 易冲动、冷漠无情、情感封闭,缺乏共情、羞耻、内疚等感情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Paulhus 发现这三种特征是高度关联的,有时完全一致。自恋的人往往也表现出喜欢操纵他人、以及冷漠无情的特质。
Paulhus 发现,不仅仅是那些杀人犯的人格中才会有这样的特质。很多我们身边的人:在学校或办公室中喜欢欺凌别人的人、好争辩的人、甚至一些警察、政治家,人格中都有这样的黑暗三角。
人们在每天的社会生活中管理着自己这些邪恶的部分,能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陷入麻烦。但是这些黑暗的特质还是会露出马脚。
比如,在一些实验中,Paulhus 编造了一种物体,自恋水平高的人立刻就表现地自己好像非常了解这个东西,还会因为其他人挑战他们言论的权威性而不快。这种行为被称为“过度辩护”,是自恋者用来提升自我形象的一种常用手段。这样的人,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甚至我们自己也都有过这样的时刻。这种特质,和杀人狂的自恋特质差别并不大。
在 Paulhus 的实验室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放开了自己,表现出了让他惊讶的诚实。他们非常坦率的承认,“我就是喜欢欺负那些好欺负的人”,“你如果告诉我你的秘密我一定会说出去”。
研究团队们设置了一个电脑游戏,让参与者有机会“惩罚”他们的竞争对手,即在对方的耳机里放超大声的噪音。惩罚不是必须要进行的,事实上,要想惩罚对手,还需要完成一些无聊的工作才能获得这种惩罚的权利。结果显示,“人们不仅愿意去惩罚,惩罚还成了一种获得快乐的动力,他们甘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很多无聊的工作,只为了能够去伤害别人。”关键在于,他们对他人的行为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收益,只是从中得到了快感。
Paulhus 因此提出了一个概念,“日常施虐”(everyday sadism)。这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日常施虐者们,很大方地承认,给他人施加痛苦仅仅是因为这会让自己快乐。
所以假如你非常困扰,你身边的某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真的有可能,“能够伤害你”这件事本身就让 ta 觉得快乐。这不是说 Ta 就是一个坏人,而是 Ta 即便作为一个好人,也可能存在这样邪恶和黑暗的一面。
什么样的人黑暗特质更显著?
黑暗特质水平高的人在实验中表现出,他们对愉快行为的情绪反应比较不明显,也就是说他们不太容易觉得开心,所以,他们希望进行残忍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打破情绪的麻木状态。
Paulhus 的研究还发现,更容易对伴侣不忠,或经常考试作弊的人,表现出更明显的“黑暗三角”特质
此外,黑暗人格显著的人通常会更具备成功的动力和自信。这些人的动机明确,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做到必要的冷酷,同时他们仍然能相信自己是崇高的。“比如作为首相,你不能总是伤春悲秋,有时你的确需要走捷径、伤害他人,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变得肮脏。”
Paulhus 最新的研究方向是道德马基雅维利主义(Moral Machiavellianism),我们身边不乏打着道德的旗帜行邪恶之事的人。 而这种做法却可能帮助这些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许多政治家都是这样的例子。
研究还发现,“黑暗三角”特质明显的人往往很具有性吸引力。“黑暗三角”得分高的那些学生有更多的性伴侣。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短期交往更感兴趣,而不愿投入稳定的感情。
黑暗人格显著的人还往往是夜猫子。利物浦大学的 Minna Lyons 和她的学生发现,那些经常熬夜的人们,在黑暗三角中的得分也较高。
他们通常还热爱冒险(心理变态者的特征),有着更强的操纵欲(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特征),或更希望别人来关注自己(自恋者的特征)。
Paulhus 表示,黑暗人格显著的人也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他们会成为网络上的日常施虐者,是因为在网上可以找到那些供他们伤害的人。”一项对网络上进行恶意评论的人的调查发现,这些人的“黑暗三角”得分都很高,伤害别人而取乐是他们的首要动机。
Paulhus 致力于研究所有这些有关善良和邪恶之间的二元观点。他承认自己的行为也有邪恶的一面,例如他喜欢观看综合格斗这种暴力的运动。这本身也是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他认为自己的邪恶面让他能够在一个很合适的位置上来细探人的黑暗面。
Paulhus 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警方和军方的关注,他们担心的是,一些黑暗特质显著的人会去主动选择那些可以伤害他人的工作。他们希望和 Paulhus 合作,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也会滥用职权伤害他人。
参考文献:
Paulhus, D.L. (2014). Toward a taxonomy of dark personaliti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421– 426.
Jonason, P. K., Valentine, K. A., Li, N. P., & Harbeson, C. L. (2011). Mate-selection and the Dark Triad: Facilitating a short-term mating strategy and creating a volatile environ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1(6), 759-763.
Jonason, P. K., Jones, A., & Lyons, M. (2013). Creatures of the night: Chronotypes and the Dark Triad trai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5(5), 538-541.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2015&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自黑?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自黑?
看完奥巴马在今年白宫记者晚宴上的演讲,网友不禁感叹美国总统在自黑的道路上真是越走越远。而放眼整个网络世界,日常自我嘲讽与调侃似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看来我们都是勇士啊,鲁迅不是曾说过,“真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为师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自黑?自黑,一种心理武器自黑,意味着要敢于自嘲、自我调侃,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在别人刚刚发觉自己错失的时候,率先接招,将错失化为笑料,将责难、羞辱化于无形,以期获得“玩得起”的评价。芭芭拉·史翠珊(美国史上最成功并且最有声望的艺术家之一)曾在回忆录里说,她曾和一位歌手合唱,那位歌手唱功了得,但始终没红,芭芭拉·史翠珊总结原因:“因为她不懂得展示自己的缺陷。”聚光灯下的人,都得适度展示缺陷,为人们留下气口,如果自己不肯展示,人们就会自发寻找缺陷,甚至,让完美变成一种最大的缺陷。因为坏未必让人不满,好未必让人满足。有同学说:“自黑的基础是比较强大的自信,体现的是比较深厚的自恋,凸显的是比较渊博的学识,考验的是比较随机的应变,且我的嘴这么贱却只向自己开炮,这是我有涵养的体现。”啧啧,看来这心机不是一天练就的!自黑,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2013 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天猫微博中有这么一条: 卖出了200万条内裤,加起来有3000公里长。之后这组数据被地方公安局官微抓住把柄: 两个数据相除发现一条内裤将近有1. 5 米长。这条微博当日转发近 8 万次,马云及其旗下的天猫便成为当日微博上最大的笑柄。天猫随后的道歉与解释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谅解,反而被视为“狡辩”。半个小时后,天猫改换公关思路,走卖萌路线。“伦家就是鸡冻的昏了头好吗……来尽尽尽情地取消我吧! #数学老师对不起了!#”从公众的评论来看,天猫的这种“自黑+卖萌”的公关路线走对了方向。但天猫的野心不仅在于解决公关危机,更希望通过自黑+卖萌的公共策略实现一石二鸟,即解决公关危机又进行一次推广。于是在第二天又卖了一条:天猫故意引导网民继续数字游戏,再次激发了网民抠其数据的热情,达到了公众对其持续关注的目的,堪称“自黑式公关”的典范!《三体》中有段话特别能体现这种“自黑”:“攻击者首先改造自己,把自己改造成低维生命,比如由四维生命改造成三维生命,当然也可以由三维改造成二维,当整个文明进入低维后,就向敌人发起维度打击, 肆无忌惮,在超大规模上疯狂攻击,不需要任何顾忌。”这手段是不是蛮恐怖的?自黑,一种独特的互动方式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无时无刻不在媒体记者的“虎视眈眈” 之下,但唯独在这个晚宴上,他们会放下防备,互相吐槽,并且毫不记仇,达到短暂的 “握手言和”。其实这个传统由来已久,自 1924 年时任美国总统柯立芝第一次出席白宫记者年会以来,每年的这个晚宴,总统们都会拼命拿自己开涮,以换来记者们的掌声和笑声。这种看似丧心病狂的自黑与调侃,恰恰向外界展示了美国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微妙互动,就像奥巴马曾经形容这群记者:“虽然社会不停改变,你们却帮助我们确保了对社会的基本承诺——领导政府的人,与提问者之间的互动,是不变的。”OF COURSE,总统们还毫无压力地上了头条。自黑,一门高级学问在《荒原狼》中,赫尔曼·黑塞写道:一切高级的幽默,都是从不再严肃对待自己开始。自黑便是幽默的最高境界,一个懂得自黑的人,一定热爱着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很难想象一个整日满腹牢骚的人会让别人在自己身上找乐子。自黑之所以是一门高级学问,是因为一个人在冷场时适当的自黑,往往会达到四两拨千斤,活跃气氛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常见的冷场原因大致有:有人提到了大家都不熟悉的话题;有人提到了大家觉得敏感的、人艰不拆的话题;有人在炫耀,大家觉得没什么意思。当大家尴尬而难以启齿的时候,你把尴尬的内容揽在了自己怀里,可以让其他人不必再承认这些,可以化险为夷。当炫耀的人想听大家称赞,但大家都不想夸他,这个时候贬低一下自己,可以满足炫耀的人的愿望,让他有台阶下。你看你是不是个既幽默又善良的可人儿呢?网友会对一个明星“黑到深处自然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生如戏,同学们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太较真儿就不好玩了。本文为「为什么」编辑整理,转载请与「为什么」联系。当我们在问为什么时我们在问什么欢迎关注投稿联系微信号:186
馆藏&6949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人心的黑暗到底有多可怕_书评界_百度阅读
扫描二维码查看精彩文章
人心的黑暗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内容加载中...
感谢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喜欢就打赏吧
打赏0.00元读全文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喜欢黑暗,却又害怕独自面对黑暗 作文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充满恐惧让人无助黑暗忘记自己解脱自己落落喜欢黑暗却怕独自面对黑暗那是恐惧的落落怕落落怕一个人面对落落落泪了脸颊的泪痕黑暗是遮不去的春去秋来落落依旧独自去面对黑暗几天,几月,几年。习惯了对黑暗已熟悉了再怕也只剩自己了落落告诉自己要坚强挺下去黑暗而已落落不怕对于落落孤独早已成了习惯黑暗早已成了色彩黑暗与日光落落分不清了黑暗蒙蔽了落落落落冷落落冷没人肯接近落落落落是没人要的即使这样落落不怕面对黑暗但是心上总不情愿独自一人面对它它像恶魔一样吞噬着落落的心灵落落也变得像恶魔一样狠辣落落越来越依赖黑暗随之而来的又是孤独...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人喜欢喊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