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的中子弹成功时间弹

中子弹——你所不知道的故事【这回是修订版~】 | 兵器科学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36859人加入此小组
说中子弹,就要说到中子。日,第一个受到严重中子辐射的人产生了, Harry K. Daghlian,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的中子辐射,21天后去世.Louis Alexander Slotin 陪在他身边,看着朋友在死亡边缘的三周痛苦挣扎。九个月后Slotin第二个死于严重中子辐射,他就是那个网上流传的“用手分开原子弹”的人。实际上当时只是刚刚达到临界,临界了一般是不会核爆炸的,在这里辟谣一下。核爆一定要临界,临界则没那么容易核爆。第一颗原子弹的临界质量,在理论物理学家给出了大致范围后,精确的质量就是Slotin用螺丝刀一点点试出来的,方法比中国人土鳖多了。 Slotin冷静的画出了当时在场的每个人的位置并标出所承受的可能辐射剂量,告诉别人还安全,自己不行了。在还清醒的情况下随后记下了自己的症状。同事送他去医院,但是一离开实验楼他就剧烈呕吐。虽然奋力抢救,但经受了两万一千好媳妇的中子及γ辐照的Slotin,9天后痛苦的死去。他的事故被列为绝密,知道这一事故的同事们不得不装出笑容,以免悲伤泄露秘密。Slotin的名字,已经被命名为一颗小行星。目前最后一个死于中子辐照是那个日本人,感兴趣的自己去找吧,我就不写了,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就不能仁慈一点,让他早点死去吗?好吧,中子的伤害告一段落。开始说中子弹。…………………………………………………………………………………………对核武器来说,、1996是三个重要的年份。1945年出生,1996年冬眠;1963呢?这一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问世。这一年还有一件事,麦克纳马拉在参议院作证,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不会影响中子弹的发展。这是中子弹第一次登台亮相。也就是这一年,中子弹的结构示意图在美国亮相,从示意图看,他们已经抓住了问题的至少一个关键,即钚弹引爆、气体助爆、氚氘并用。谁也没想到,从这个起点到第一次成功,美国人走了十几年。要是从大脑里的方案开始,差不多二十年。在美国那种隔山差五没事就炸一次的核爆实验频率中,这个时间是很恐怖的。中子弹(neutron bomb),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小型氢弹。只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很小,也不会带来长期放射性污染,尽管从来未曾在实战中使用过,但军事家仍将之称为战场上的“战神”──一种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战术武器。 一般氢弹(三相弹)由于加一层贫铀(铀-238)外壳,氢核聚变时产生的中子被这层外壳大量吸收,产生了许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弹去掉了外壳,核聚变产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无阻碍地大量辐射出去,同时,却减少了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日,法国试制成功中子弹。(照片为美国W79型中子弹)李根总统是很爽的,81年中子弹的计划公布后,手里抓着星球大战,听着俄国佬唾沫横飞的打嘴炮,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照片为星球大战示意图)描述中子弹的场景,往往是巨大的装甲集群亦不可遏制的势头前进,突然一颗中子弹,所有的坦克都瘫痪了,人员全部死去,坦克居然还能运转。多么魔幻的场景!谁现在要是拿着这个给中美俄三国的BOSS讲PPT,一定会认为你是发烧了还是穿越了。这么贵的玩意,用来打坦克?这东西的真正的主要用处是对付别人的核弹头,比如洲际导弹的发射井或者中段反导。中子横行无忌,各种加固的发射井对它如同纸糊的一般;中段反导甚至不用打得很准。在高密度的快中子流作用下,核弹基本上变成了只能听个响的臭蛋。还有一个用处是你就是把五大流氓的头头按在地上打他们都不会承认的,“中子弹是一种可以在自己国土上使用的核武器”,或者说可以在自己有自己人的情况下玉石俱焚的核武器。就算是对核武器叫嚣最为热切的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也只是咋呼在西欧使用中子弹,一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嘴脸。为什么?因为中子弹的威力是很小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1000吨级的中子弹的有效杀伤半径理论上不过几百米到几公里的样子,但是在这个半径之内基本可以保证全灭;产生的强辐射残余材料在几十克最多几百克的范围,据说极限可以做到几克;作为冲击波释放的能量不过几吨到十几吨TNT。把清华灭了给北大留个全尸没问题吧。(图片为中子弹爆炸场景)这么优秀的中子弹会有多大个呢?别的国家不知道,美国报道过早期的某一批型号,大约是20厘米粗,50-60厘米长的样子。比家里的液化气罐小,和几个月大的小孩子体积差不多。重量是几十公斤,一个成年男人空手弄走问题不大。这是美国的早期型号,别的国家好像没报道过,土鳖更不用说了。美国人比较新的型号也不知道。现能查询的美国核武器库中的中子弹,最小化就是之前贴过照片的W79,可用榴弹炮发射。
小贴士:美国W79型中子弹:1973年开始研制,1981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W79-0型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裂变,一是做中子弹用。W79-1型中子弹的爆炸当量降低了50%,为2000吨当量,最初生产了800多发,有大约300多发配发给部队。还有一种口径为155毫米的核炮弹叫做W82,弹头长871毫米,重量只有43千克。这种弹1976年开始研制,1981年投入生产,爆炸当量低于2000吨,生产了2000发。美军从1986年起将它作为实战装备使用。(照片为W79中子弹实物)每每看到电影和小说上出现的什么搞到前苏联的手提箱核弹啦、什么汽车后备箱满满拉着一个核地雷啦都是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没那么大。中美两国30-50万吨级别的氢弹弹头核心的东西也就篮球大小,美国的小一些,但据说发现不可靠,另外加固了。(在这里,修正者我很遗憾的告诉此文原作者,你错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苏联的“超频”-6手提箱核弹和美国的ADM“山脉”战术核地雷,又称:战术核背包,冷战时期配发海豹部队。这些核武器的核心可比你所谓的篮球要小哪去了。) 苏联“超频”-6手提箱核弹
美国ADM“山脉”战术核地雷 这么强大的东西里面还是有一个原子弹、助爆装置、聚变装药的,把这些去了大家估计一下有多大?放心猜,没有标准答案,也没人出来当裁判,知道答案的人绝对不敢出来说你说错了。中子弹的历史上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然也很神秘。在氢弹的结构因为失误被美国人解密之前,中子弹的原理图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而且出现在一个你绝对不可能想到他会出现的位置,因为没人会把这个国家和这么高深的核武器联系在一起。……………………………………………………………………………………这个原理图出现在一本日本的武器类杂志上,还配有简明扼要的描述,时间是1977年,距离氢弹结构的错误解密还有两年,距离氢弹第一次被普通人看到外形才11年——那是个西班牙农民,他还踢了氢弹一脚。(详细情况请查阅美国日上午10:22分美国B-52E战略轰炸机坠毁,西班牙“断剑”事件。每枚氢弹爆炸力200万吨TNT当量,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60倍,照片为此事件找回的氢弹)当时美国人刚刚宣布自己中子弹试验成功,第二代核武器氢弹是个什么结构距离泄密还有两年,这事情如同20年前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出现了J-20的设计图纸,就算泄密,鬼才能知道。中国1991年出版的一本不到80页的书里提到了这一点。中子弹的有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和别的核弹通用的,就是如何让能量跑在质量的前面。中子弹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自己的了,即如何把威力尽量转化为中子辐射,而不是光和热。也就是不让敌人毁灭在风暴与烈火中,只让他们享受跨越国境的爱。(前面一句来自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后一句来自二炮的文学作品)(照片为我国的中子弹实验)根据外界媒体和军事网站上的批论,我国的中子弹载具是CSS-6/DF-15型战术导弹。而这张照片很多都说是我国实验中子弹时照的。中子弹自己的残余辐射很小,理论上几天人就可以无防护的进入了。千吨级中子弹在百米高空空爆,冲击波和热辐射可以控制在200米之内,真要在MIT放一个,几公里外的王子公主们是可以坐在阳台上欣赏MIT的毁灭的,PBS估计不淡定了。杀伤范围内,中子弹的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当时你恰巧在辐射育种的实验室里,并且门都关上了,是可以活下来的,而且没什么伤害,或者正好在地下停车场的最下面一层,否则就会在异常痛苦中死去。如果在坦克里,会更痛苦,因为还有二次辐射。坦克不是有中子防护装甲?是的,那是防护中能以及以下的中子的。
+ 加入我的果篮
半年前的帖了,我就不信没人跟我一样打开帖子前看标题"中子弹"理解成被子弹击中
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的中子辐射咳咳,他肯定不是辐射死的……
引用 的话: 如果只是想利用EMP,那有专门的EMP弹可用,用中子弹那是事倍功半啊。 就好比一个金球的重量很可观,可你总不能说“因为金球有可观的重量,所以它就是用来当压舱物/秤砣/铅球/杠铃片用的”吧?那年头发现强中子照射后核弹头的核装药会被钝化导致无法引爆,彻底废掉一颗核弹头。
生物工程专业
那个日本人是东海村核临界事故么。。。。辐照剂量正好,让日本人采集了完整的辐照损伤数据,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死得其所。口味重的可以看这里的图片,慎入:
此文真的靠谱吗?
的话:此文真的靠谱吗?黄河故人一向靠谱~~
的话:那个日本人是东海村核临界事故么。。。。辐照剂量正好,让日本人采集了完整的辐照损伤数据,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死得其所。口味重的可以看这里的图片,慎入:bingo,饭前调味用。。。
的话:bingo,饭前调味用。。。还调味……都糊了……
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李根~大哥你这错字真销魂~
的话: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李根~大哥你这错字真销魂~故意的呗
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的中子辐射咳咳,他肯定不是辐射死的……
的话:他承受了5100好媳妇的中子辐射咳咳,他肯定不是辐射死的……他喵的楼歪了啊。。。
求续作 &_&
的话:求续作 &_&加图了,你刷新下~
的话:那个日本人是东海村核临界事故么。。。。辐照剂量正好,让日本人采集了完整的辐照损伤数据,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死得其所。口味重的可以看这里的图片,慎入: 豆瓣找到一个纪录片类似的东西~那人死的真惨
的话: 豆瓣找到一个纪录片类似的东西~那人死的真惨其实这个记录片的主角不是最惨的那个。。。大内活了83天,最后死的那位是211天。。。看来上帝对他很不好。。。
我国的中子弹试验图片第一次见
国际经贸专业,乐动黑白小组管理员
的话:那个日本人是东海村核临界事故么。。。。辐照剂量正好,让日本人采集了完整的辐照损伤数据,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死得其所。口味重的可以看这里的图片,慎入:请问图片来源重口网站是?
生物工程专业
的话:请问图片来源重口网站是?母鸡啊,我bing里面搜出来的。google都被墙了。
国际经贸专业,乐动黑白小组管理员
墙外众们有福利了~~~这里是一段讲述Louis Alexander Slotin 双手分开超临界铀英勇事迹的情形再现
国际经贸专业,乐动黑白小组管理员
错了,应该是钚球
中子防护么...从办公室跑到核岛地下-6.7m大概要10-15分钟,路上看能不能酌情捞个铅背心穿上,并通知主控马上打开所有消防喷淋系统如果主控还有人的话...不知能不能把受照剂量控制在500MSV以下。
我想起一句话: 知道的人都不爱喝茶
环境工程博士生,计算机爱好者
30-50w吨级的核武器能做到手提箱大小?表示谨慎的怀疑
的话:30-50w吨级的核武器能做到手提箱大小?表示谨慎的怀疑 即使是现代弹道导弹的百万吨级核弹头,其核心的大小也就篮球那么大吧
环境工程博士生,计算机爱好者
的话:即使是现代弹道导弹的百万吨级核弹头,其核心的大小也就篮球那么大吧核心是只有那么大,但是加上起爆药什么的不可能那么大
的话:核心是只有那么大,但是加上起爆药什么的不可能那么大查了一下,当年苏修的406mm原子炮都有150万吨当量的,按技术发展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半年前的帖了,我就不信没人跟我一样打开帖子前看标题"中子弹"理解成被子弹击中
这事情如同20年前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出现了J-20的设计图纸,就算泄密,鬼才能知道。中国1991年出版的一本不到80页的书里提到了这一点。求楼主详细
哦哦,亲切的三夸克,据说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四夸克的存在,不知道会不会震动物理界,求专业人士分析。。。附链接:
完了,小的时候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边的配图就是打坦克,当时想好厉害,现在发现被骗了。。。
引用 的话:完了,小的时候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边的配图就是打坦克,当时想好厉害,现在发现被骗了。。。冷战时候北约要面对毛子5万多台打炮车,不用核武器搞不过啊,连核地雷都有,目标是把西德变成辐射废土为代价挡住毛子的钢铁洪流
1、楼上你们挖坟了。2、灭了清华给北大留个全尸……这比喻……咳咳……灭了复旦,给同济留个全尸吧。
引用 的话:1、楼上你们挖坟了。 2、灭了清华给北大留个全尸……这比喻……咳咳……灭了复旦,给同济留个全尸吧。中子弹真能中段反核导?
引用 的话:中子弹真能中段反核导?显然不能。中子弹是以杀伤有机体为目标的,如果用它来中段反导,除非核导弹是有人驾驶……
引用 的话:显然不能。 中子弹是以杀伤有机体为目标的,如果用它来中段反导,除非核导弹是有人驾驶……毕竟还是颗氢弹,电磁脉冲还是有的
引用 的话:显然不能。 中子弹是以杀伤有机体为目标的,如果用它来中段反导,除非核导弹是有人驾驶……这个地址还有点意思啊~
引用 的话:毕竟还是颗氢弹,电磁脉冲还是有的 如果只是想利用EMP,那有专门的EMP弹可用,用中子弹那是事倍功半啊。就好比一个金球的重量很可观,可你总不能说“因为金球有可观的重量,所以它就是用来当压舱物/秤砣/铅球/杠铃片用的”吧?
引用 的话: 如果只是想利用EMP,那有专门的EMP弹可用,用中子弹那是事倍功半啊。 就好比一个金球的重量很可观,可你总不能说“因为金球有可观的重量,所以它就是用来当压舱物/秤砣/铅球/杠铃片用的”吧?那年头发现强中子照射后核弹头的核装药会被钝化导致无法引爆,彻底废掉一颗核弹头。
引用 的话:那年头发现强中子照射后核弹头的核装药会被钝化导致无法引爆,彻底废掉一颗核弹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原理,原来是以为中子会破坏电路部分呢
引用 的话: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原理,原来是以为中子会破坏电路部分呢那个邪恶的年头经常搞核实战演习,就这么发现了。
引用 的话:那个邪恶的年头经常搞核实战演习,就这么发现了。那分导弹头的同时起爆要求还挺高的啊
引用 的话:那分导弹头的同时起爆要求还挺高的啊谁说不是啊
你们知道的太多了 ..
我不负责任滴讲~~你这是帮恐怖分子科普小规模杀伤性武器哦~
挖坟了》。。。。。
引用 的话:显然不能。中子弹是以杀伤有机体为目标的,如果用它来中段反导,除非核导弹是有人驾驶……为何觉得有人驾驶的核弹意外的萌来自
引用 的话:那年头发现强中子照射后核弹头的核装药会被钝化导致无法引爆,彻底废掉一颗核弹头。我很感谢你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在美国那种隔山差五没事就炸一次的核爆实验频率中,这个时间是很恐怖的。
隔三差五,不是隔山差五。
所以坦克的铅内衬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引用 的话:所以坦克的铅内衬其实并没有什么用?有用啊,一颗战术核武砸开敌军防线,己方装甲部队就可以顶着辐射杀进去了,当年老毛子钢铁洪流就有这样的战术。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中子弹什么什么的都弱爆了_火星情报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中子弹什么什么的都弱爆了收藏
在蝙蝠侠眼里都是不如流的渣渣
昨晚被好基友拎出去看蝙蝠侠、该死的人真多、没什么票了只能做第一排、那位置难受的呀、声音又大、还只能看到字幕、
第一排。。。。
我只好半躺着看、腿都看抽了我下次再在第一排打死我也不看了
不过还是很帅、特别是那摩托、要是我也有该多好啊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蝙蝠侠带着中子弹丢进海里爆炸、蝙蝠侠没死、内坑爹的还活蹦乱跳怎么给观众一个交代啊
蝙蝠侠的摩托太不实际...轮子那样了速度还那么快
难道蝙蝠侠有闪电侠的速度、超人的命?中子弹什么的都弱炸了
一不小心就想到电磁脉冲弹...
第一排看的特难受
这周末我姐带我去看哈哈哈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本类热点图文资讯
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到底有什么区别?附:中国核武震惊世界的五个成就
据朝中社6日报道,朝鲜政府当天发表声明,。声明说,通过试验,朝鲜确认了新开发的氢弹试验技术的精确性,证明了小型化氢弹的威力。试验标志着朝鲜核武器发展进入更高阶段,朝鲜成为拥有包括氢弹在内的核保有国。氢弹和原子弹都属于核武器。那么,氢弹和原子弹有何区别?核武器中还有什么“弹”?新华国际今天跟您聊一聊几种主要核弹的同与不同。1月6日,在韩国首尔,一名销售员观看报道朝鲜氢弹试验相关新闻的电子屏幕原子弹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也叫原子武器。核武器按其装料和主要杀伤因素,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这是日,美国向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爆炸后,蘑菇云直冲万米高空。(新华社发)原子弹又称为裂变武器或裂变弹,其核装料选择易裂变原子核的铀-235或钚-239等,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原子弹的威力通常在几百到几万吨级TNT当量之间。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游客观看同型号但已拆除核心部件的原子弹“小男孩”。美军日向日本广岛投放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氢弹氢弹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是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而产生巨大能量并引起猛烈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其威力小则几十万吨TNT当量,大至几千万吨。它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这是1月6日日本媒体播报朝鲜氢弹试验的电视截图。(新华社记者马平摄)中子弹中子弹爆炸时释放大量的高能中子,靠中子辐射起杀伤作用,穿透力较强,冲击波、热辐射和放射性沾染较其他核武器为小。中子弹在有效范围内能杀伤一般坦克内或建筑物内的人员。可作战术核武器使用。核武器是迄今人类制造的杀伤破坏威力最大的武器,它的出现使人类自身处于随时可能被毁灭的境地。因此从核武器问世起,世界范围的核军控和核裁军问题就被提了出来。附:(以下内容来自《讲武堂》)中国核武震惊世界的五个成就​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画面50年前,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拥有原子弹,对于我国这个刚刚经历惨烈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此后又长期受到超级大国核讹诈的国家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罗布泊上的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力地保卫了国家安全,并为我国的大国地位打下最坚硬的基石。从1958年毛主席决策发展"两弹一星"到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花费了6年时间,随后实用化的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氢弹、人造卫星先后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就,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就专门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国核武器50年的发展中,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两弹一星"成功后,我国战略核武器又先后跨过了小型化核弹头、潜射弹道导弹、中子弹、新一代固体战略导弹等一系列关键门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有些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一、第一颗原子弹即为内爆式铀弹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经过反复确认后,当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喜讯,《人民日报》刊发号外《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的重大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代号596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苏欧等多国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并对事件进行了解读和评论。美国情报机关根据对我国核爆放射性尘埃等证据的搜集,惊讶地发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远比他们想象要先进--596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比其他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难度都高得多。原子弹一般是指裂变式核弹,铀235和钚239都可以作为原子弹的核装药,根据装药不同,一般把原子弹分为铀弹和钚弹。根据原子弹的引爆方式,又可以将原子弹分为枪式和内爆式。由于分离出来的钚239中都含有一定的钚240,而且使用枪式设计也更容易诱发过早点火,枪式设计只能用铀装药,而内爆式原子弹则可以选用钚和铀两种核装药。枪式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都比内爆式原子弹要求低,但枪式设计对核装药材料的浪费太大。美国空投广岛的"小男孩"就是一颗枪式铀弹,约60千克的铀235装药只有约1千克发生了核裂变,也就是不过1.7%的装药材料发生核裂变,效率极低。内爆式设计的核装药利用效率要高得多,内爆式核弹又有钚239、铀235两种材料的选择问题。用钚239作装药的核弹存在寿命较短的缺点,但钚239分离难度要比铀235浓缩的难度低得多,钚239还有反应截面大,临界质量更小的优势,例如无中子反射层时球形铀235的临界质量是52千克,而钚239只需10千克。由于临界质量更小,内爆式钚弹的弹芯研制起来就更容易些,美国的第一次核试验(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内爆式钚弹,投向长崎的"胖子"也是内爆式钚弹。而数十年后的朝鲜,其首颗原子弹也是钚弹。美国、朝鲜首颗原子弹都是内爆式钚弹。美国情报部门曾认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肯定也会是一颗内爆式钚弹,他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中国的钚239分离装置,从而低估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进度。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不是内爆式钚弹,也不是设计更简单的枪式铀弹,而是一颗内爆式铀弹,这实际上相当于把内爆式钚弹的技术应用在铀弹上,具有极大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我国选用了这样的高难度设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枪式铀弹需要太多的铀235核材料,我国刚刚起步的铀浓缩工业暂时无足这一需求,因此借鉴钚弹内爆式的设计,为首次核爆研制了先进内爆设计的铀弹。这种以高超设计来弥补工业能力不足的中国特色,在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中很多时候反而是常态,比如后来氢弹的研制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颗原子弹"596"这个代号是为了记住苏联在1959年6月撕毁协议,停止对我国核武器项目的援助。我国首颗原子弹影像资料。二、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2年零8个月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历史上,有一项纪录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速度是五个核大国中最快的。美国作为先行者,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它的冷战对手苏联用了约4年时间(-),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独立特行的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有2年零8个月。现在网上有人认为我国时间短是"后发优势",但20世纪50、60年代美苏英等核大国对氢弹的研制高度保密,我国没法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数据,同为西方国家一员的法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耗时8年,本身就是对脑补的"后发优势"的最大否定。如果一定要说外国经验对我国有什么帮助,那就是美苏英三国作为先行者,他们告知了全世界还有氢弹这么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强大得多的、采用核聚变原理的核武器,仅此而已。从原子弹到氢弹,美苏等超级大国耗时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路线不明,还有计算量的繁复。虽然1948年英国科学家Klaus Fuchs就最早提出了辐射内爆压缩热核装药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美国人1951年才重新发现,这就是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的核心要素。苏联直到1954年才认识到辐射内爆这一关键因素,并在日成功进行了辐射内爆氢弹的爆炸。另外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苏联日爆炸的氢弹使用"千层饼"构型,与其说它是氢弹,不如说是增强型原子弹。如果这颗RDS-6S算氢弹的话,那么美国早在1951年就成功爆炸了这种含有聚变热核材料的助爆增强型原子弹,而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提前到1966年了。氢弹的Teller-Ulam构型,利用原子弹爆炸去压缩核聚变装药。我国氢弹的研制,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就开始了。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我国开始氢弹理论探索,在原子能研究所内设立了"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蔡少辉、刘宪辉和萨本豪,后来何祚庥也加入。为了增强轻核理论组的研究力量,组长黄祖洽多次向钱三强建议,调来了理论专家于敏。日经钱三强约谈后,于敏加入轻核理论组并担任副组长。当时全组只有十一二个人,而且当时我国核武器研究重心是突破原子弹的工作,国内唯一的一台万次电子管计算机95%的工作量也用于原子弹理论计算,连组长黄祖洽主要精力都在原子弹上,于敏承担了轻核理论组的主要研究和组织工作。由于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弹的研制,于敏和组内成员不得不主要使用计算尺进行计算,在数年的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于敏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能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到关键,在氢弹研制许多关键性问题上,于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氢弹之父"。我国“氢弹之父”于敏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氢弹的工程研制迅速在1965年初提上日程,代号"1100"工程,这个代号意义是1吨左右、100万吨当量的氢弹。不过氢弹研究毕竟十分复杂,虽然早在1963年我国已经突破了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的原理,但氢弹原理直到1965年7月仍然没有获得关键突破。为此不得不计划先进行一次或多次助爆型原子弹的爆炸,根据试验反馈增强对热核聚变的了解。1965年10月于敏在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理顺思路认定提高热核聚变材料的密度是氢弹研制的关键。提高密度靠炸药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原子能,他经过几天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减少原子弹爆炸能量损失,提高压缩能量利用率的精巧设计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模型。11月初,于敏等人经过计算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于敏等人提出的氢弹原理基本思路,使用原子弹维持热核材料自持聚变的条件,为此氢弹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原子弹引爆部分称为初级、扳机或引爆级,而热核材料发生巨变的部分称为次级、被扳机或氢弹主体。从此我国氢弹研制走上快车道,日我国第一颗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氢弹理论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用于改进氢弹扳机的设计。1966年底,我国首颗氢弹核扳机和被扳机设计冻结,进入制造阶段。日我国进行了一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当量12.2万吨TNT,其实较真的说它从原理、材料和构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只不过它只是作为氢弹原理的验证试验而不是正式准备的第一颗氢弹,并特意限制了爆炸当量而已。日,我国使用图16轰炸机空投完成首颗氢弹的爆炸,爆炸当量330万吨,标志着"1100"工程最终获得圆满成功。我国首颗氢弹影像资料三、两弹结合试验与核武实用化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存在质量巨大的问题,实际威慑能力很有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就曾被西方媒体戏称为"有弹无枪"。为了尽快实现核武器的实战化,我国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其速度和成就同样惊人。1965年春节刚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下达了空投原子弹的试验任务,由于原子弹质量很大,当时只能使用图16轰炸机进行。2月18日,空军独立四团进驻西北机场,开始用水泥训练弹代替原子弹进行空投试验,按照要求空投的原子弹必须突破100米大关,而在第一个月训练的最后一次空投中,机组就意外达到了35米的精度。后来虽然出现试验弹投偏的问题,但机组成员找到了偏差原因并解决了这一问题,4月份的空投试验中达到了96米精度。5月14日图16机组携带空投的圆形原子弹,上午9时59分空投成功,雷达测量显示原子弹距离靶心只有40米,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原子弹空投试验。图16空投原子弹突防能力并不强,威慑能力同样有所不足,而核弹道导弹到今天仍然有足够的威慑能力,主要核大国的核威慑,都是建立在核弹道导弹的基础上。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由于安全性等考虑,实际的核导弹试射很少,多数国家都是导弹和核弹分开进行试验,装载真正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有且仅有两次,其中一次就是我国的"两弹结合试验"。装载着真正原子弹弹头的东风2A中程弹道导弹。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著名的弹道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这次试验也是我国历次核试验保密性最高的一次,我国使用东风二号甲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目标为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两弹结合试验携带了真实的原子弹弹头,虽然飞行全程不太远,但都位于我国国土上空,试验压力极大。为了进行两弹结合实验,兰新铁路停运,导弹飞行沿线河西走廊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而酒泉发射中心的发射阵地上也只剩下7个人。上午9时导弹成功发射,经过9分多种的飞行,原子弹弹头准确在罗布泊的靶标上空爆炸,我国两弹结合试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两弹结合试验不仅有力的反击了外国"有弹无枪"的嘲笑,也在60年代恶劣的国际环境下,表达了我国使用核武器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当年西方媒体时不时传出消息,苏联密邀美国一起对我国核武研制基地进行核打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氢弹的实用化也迅速获得突破。虽然东风二号甲使用的还是原子弹弹头,但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计划使用的就是新的氢弹弹头了。1969年到1970年,我国进行东风三号的"两弹结合冷试验",即使用惰性材料代替氢弹初级的裂变材料,它可以模拟导弹携带氢弹弹头的飞行再入和初级爆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东风三号导弹具备作战能力。携带百万吨级当量氢弹弹头、射程2500千米的东风三号导弹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第二炮兵的打击范围和威慑能力,是我国氢弹具备实战能力的标志。东风2A导弹发射,进行两弹结合试验。四、弹头小型化技术接近美国最先进水平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数据,我国首颗原子弹质量为1550千克,而东风二号导弹的原子弹弹头质量据推测也有500千克,至于某型号氢弹弹头重量更是高达2吨多,这也意味着只用使用图16/轰6等大型轰炸机或是使用大型弹道导弹才能投掷这样的核弹头。东风四号和东风五号作为大型远程洲际导弹,投掷大当量热核弹头也没有问题,但我国正在研制中的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一号就实在无能为力了。随着巨浪一号的研制,我国核武器的小型化,在20世纪70年代也提上了日程,并陆续取得辉煌的成就。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配套的第二代核弹头使用了先进的气体助爆技术。根据上文氢弹实际上都包括一个原子弹扳机,而这个原子弹当量一般要数千甚至上万吨,自然质量很大。氢弹的小型化关键是初级的小型化,现代氢弹的初级使用的是助爆增强原子弹的方式,增加了少量聚变材料助爆。助爆方式分为固体助爆和气体助爆,我国的东风五号等第一代氢弹使用固体助爆,美国情报机构猜测其质量达到3吨。日我国固体助爆初级试验获得成功,同年11月17日,东风五号氢弹弹头的全当量爆炸试验成功,这次50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也是我国当量最大的核试验。我国巨浪一号导弹的弹头同样使用固体助爆方式,但由于质量低于1吨,其爆炸当量也较低。在此基础上我国进行核弹头小型化的研究,第二代核弹头通过使用气体助爆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核弹头的体积和质量。核武器必须小到可以装载在弹道导弹上才具有实战能力。图为美国民兵3导弹的弹头。我国在美苏核武器设计接近极限,积极推进全面禁止核试验的阴影下,1986年由邓稼先等两弹元勋起草报告,并得到中央批准,决定在国际社会压力加大前,加快核武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非球形构型的气体助爆初级,非球形构型可以令洲际导弹的圆锥形弹头质量降到最低。根据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技术情报部门的主管Danny Stillman和考克斯报告的说法,我国的非球形气体助爆初级设计水平很高,接近了美国最先进的W88核弹头的水平,这也是1999年美国抛出的考克斯报告中指责我国偷窃美国技术的"重要依据"。考克斯报告还认为中国偷窃了中子弹的技术,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成功进行了中子弹的爆炸试验。考克斯报告发布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称,我国已经掌握了中子弹技术。根据官方媒体更晚的报道,日我国进行了第一次中子弹原理试验,日最终完成了中子弹试验。美国W88核弹头结构猜测,它的氢弹采用了非球形构型设计,契合圆锥形弹头。五、我国核试验总体费效比最高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中,还有一个或许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细节,那就是我国是五个核大国中核试验次数最少的国家。截至1998年5月底,美国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苏联和俄罗斯进行了715次核试验,法国进行了210次核试验,英国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而中国也仅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考虑到英国后来核武器完全依赖美国,我国核试验的费效比当之无愧是最高的。我国的45次核试验,其中包括23次地上核试验和22次地下核试验。根据Danny Stillman的说法,尽管中国并未加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我国在历次地上核试验中一直尽力减少核试验产生的辐射尘埃。日我国进行最后一次大气层内核试验后,彻底转向地下核试验方式,此时我国已经通过二十余次核试验完成了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从东风二号导弹到东风五号导弹等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用了不到20次核试验,就突破了核弹头小型化的关键技术,在核武器设计的核心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确保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我国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过话说回来,我国核试验次数最少也带来一些隐忧。我国核武器的中后期发展最慢,核武器技术不仅远远落后于美苏,也很快被法国后来居上,突出表现在我国是最晚突破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晚研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国家。美苏两国数百上千次核试验中,主要是为了满足种类繁多的从战术核武器到战略核武器的各种核弹头的研制,其中既有数吨重的百万吨级到千万吨级大当量核弹头,也有数千克的核炮弹或核空空火箭,美苏大量核试验还用于摸清核武器设计的"极限",这些试验数据对日后展开计算机模拟核试验是至关重要的。全世界核爆试验统计,大部分为美国和苏联的核试验。而我国数量有限的核试验主要用于研制很少的几种战略导弹核弹头,计算机模拟核试验可能缺乏足够的数据。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老一代参加核试验的科学家们老去后,可能会缺乏设计全新核弹头的经验和能力。当然即便是美国,在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也发现计算机模拟有无法代替实际核试的地方,也缺少能够研制新型核弹头的年轻人,中国存在的问题其它国家也同样面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美俄等国家开始进行亚临界试验,这种核试验中并没有实际核爆炸,因此规避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此外主要核大国还纷纷发展各种核试验模拟设施,如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中国的神光等激光核聚变研究装置。美国还在圣地亚实验室建立了专门的Z装置用于核武器研究,中国九院去年刚刚通过鉴定的聚龙一号装置也有同样的用途。未来核武器研究和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科学家们仍然奋勇直前。结语2008年美国核武器专家Tom Reed在科普杂志《今日物理》上发表《中国核试验,》一文,文章结尾写到:15年过去了,在核武器设计和对地下核试验的理解认识上,才华横溢的中国远远超过了它的亚洲同行,达到了与西方(核大国)同等的水平。中国现在位于第一梯队的核大国之列。美国同行略显苛刻的注视下无可奈何的赞许,是对我国核武器研究水平和成绩最好的认可。已有的50年、以及未来更久的和平,更是我国核武器带来的最大红利。和平不是无代价的,我国在发展核武器的过程中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很多人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这其中既有邓稼先这样的两弹元勋,还有大量默默无名的导弹和核武器研制、生产和试验的人员,很多人现在还在忍受着过量核辐射带来的痛苦。但对比并不遥远、伤亡3500万军民的抗日战争,我国核武器研究人员作出的牺牲绝对物超所值。在此,谨向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为国家安全付出青春和鲜血的前辈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子弹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