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多人说英雄王貌似不值得 梦飞船怎么打造

自媒体人的未来在哪里?
(文:王英雄)
很久很久不写文章了。究其原因:一是没时间;二是之前写的够多了,不知道再写未来在哪里?
好吧,“原因一:没时间”是找借口,真想写怎么会没有时间。后面那个原因才是一直困扰我的。这次微信5.0上线,公关帐号被弱化,更加加深了我对“自媒体人”未来的思考。
自媒体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自媒体,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身在其中的自媒体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追溯历史,“We Media(自媒体)”这个概念最初由谢因o
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o威斯(Chris Wills)这两位美国学者提出。
2003年7月,他们在出版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称:“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
“经由数字科技”,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仅仅是自媒体的载体,早先的博客、个人网站,现在的微博、微信、APP以及社交网站。
自媒体的有几个重要的特性,一是:都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是副业,这些人大都有其他正当主业。比如早期自媒体人洪波,早前在Donews做主编;号称收入很高的自媒体人程苓峰之前在腾讯就职。二是:自媒体的发表渠道依靠其他人,自己不可控。比如博客(新浪博客由新浪控制)、微博(新浪或腾讯控制)、微信(腾讯控制)。不可控,决定了收入和控制权都大权旁落。
这两个重要的特性决定了自媒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自媒体大都难以商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现”问题。
自媒体也可以产生一小部分价值,比如稿费和软文收入,这些收益跟作者的付出是绝对不相等的。这就造成了,很多成功的自媒体在“成名”后,很少写文章,比如早期@洪波、@刘兴亮、@米晓彬文章量都大量减少。以洪波为例,最近一篇文章是几年Google
reader,再早的文章是2011年的了,他已经有两年不在写文章了。
原因大家都很明白,自媒体只能够“自我成名”,不能够产生效益。
早期科技圈自媒体人的现状
讲几个自媒体人的例子:
1、转型咨询、公关市场,不再以自媒体为主业。
早期自媒体人洪波开了5G咨询公司,刘兴亮则周旋于各大公司间做咨询和传播生意,最近在做新媒体天使会。《商业的常识》一书作者审音,开了家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社会化媒体营销探路者。我本人-王英雄,在经历过几家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后来美国硅谷,接触美国主流的科技生态,从语言学习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向世界一线科技圈,不再以自媒体人自居,也不在以自媒体为副业。
2、被大公司挖掘,混迹于公司,依然是自媒体。
米晓彬,原来天天写文章,现在被360招安,依然自媒体,但文章量大大减少。陈中原搜狐it的副主编,现在是桔子酒店市场总监。依然活跃在自媒体圈。
3、自媒体成长为“媒体”,公司化运作,是否成功,在路上….
典型代表,程苓峰成立了自己的云科技媒体后,公司化运作。但公司能否成功生存,要看公司的运作情况了。
海外的自媒体之路
美国有个博主—— 西尔弗“鲍勃拉诺”。之前在是棒球选手和球队前程分析机构Baseball Prospectus
(BP)的分析师。2008年3月,他自己开博客,起名为“538”,即美国选**举人票总数。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前瞻2008年民**主党推举总统候选人的初选结果,事后证明其准确性超过一些专业民意调查机构。民调预计北卡罗来纳州的选情胶着,胜负难料,而其直言奥巴马将以领先十三四个百分点胜出,结果果然如他所料。“鲍勃拉诺”和“538”博客由此名声大振。2008年,美国大选,他除了正确预测4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总统选举结果,西尔弗还说对了所有联邦参议员选举的获胜者。
因为其博客精深的分析加上准确的预测,他2010年被《纽约时报》网站收编,并带来大量粉丝。今年大选落幕前几天,“538”访问量占《纽约时报》网站选举板块总访问量20%。2009年,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影响力最大的100人”之一。
2012年美国大选,他对各州选举结果预测全部正确。
西尔弗在《信号和杂音:为何大部分预言说错,而小部分没有》
成为亚马逊网站畅销书,登上《纽约时报》非小说类作品畅销书榜。
还有一个著名的科技博客 Om Malik ,之前是业余时间写博客,后来2005年下海自己创办了 的科技媒体,现在也经营的风生水起。一年营收会在千万美元级别。
自媒体人的未来?
自媒体不会产生直接的收益,这导致自媒体状态都不会太过长久,据我观察不会超过5年,不会有自媒体做主业的人存在(或不长久)。自媒体人有两条重要的路径发展,一条继续在媒体的康庄大道的上前行,自己成立一家真正媒体,并且能够有营收,有收入,能够生存。或者进入某些大媒体成为专职媒体人员,领工资。另外一条路,转行做跟媒体相关的生意或者工作,比如咨询公关、公关公司、投资公司等等。但不建议媒体人去创业、做实体,因为媒体人太过关注于新鲜事物,不能聚焦于埋头苦干的。这可能是自媒体人天生的媒体优势也是天生的创业弱势。(王英雄
8/8/2013 撰写于硅谷)
— 王英雄 @ 8:45 am
苏宁易购不易购,遭遇临时涨价、一月未送货
(文:王英雄)
前几日回岳父家,妻子说要给岳丈新房子买个小冰箱,按照老婆大人的本意老家属于小地方(徐州新沂市区)直接在实体店买即可。我说互联网时代这么发达了,在网上买,能下单就能送到家。去京东看了一下,大家电此区域不能配送。决定去当地有实体店的苏宁易购试试。
我先在苏宁易购选中了一个小冰箱,价格为1099元,后去其他的网站比较了一下,都没有这款合适。决定下单买个这个冰箱了,就在下订单付款时发现这款冰箱居然涨价到了1199元(前后不超过半小时),打电话问易购客服:“易购的价格是适时调整的吗?一个小时前的价格居然不一样”。客服的答复很干脆:“易购的价格是实时调整的,以下订单的时间为准。”
既然选好了这款冰箱,虽然涨了100块钱,但是还能在接受范围内,下订单并支付了货款。(顺便说一下,这款产品不是限时特价,易购也没有给认识涨价之类的提示)
谁知道下过单,货物就是迟迟送不来。
首先是,我下单是在6月24日,送货时间居然是7月14日。这个时间是三周的时间,我致电易购客服,问了原因,客服居然说没有现货,正在订货中。我说为啥不在我下单的时候提醒我这个没有现货?客服答复叫我苦笑不得,“你等不了就退货吧。” 我权衡来权衡去,既然我跟老婆都打了保票说在网上购物没问题,那就别自己打自己的脸了。跟老婆商量后,老婆同意了我的意见,暂时先等等。
7月12日的时候(7月14日为送货日),我致电客服,客服说:“货物已经发到徐州了,14日可以送到”。
7月14日下午还没有送到,我又一次致电易购客服,客服没有任何解释和答复,然后把我电话转到了徐州苏宁。徐州苏宁的工作人员跟我讲了一大堆“什么商家问题”,“什么订货问题”,我说你讲的这些都是你们内部的问题,和我无关,既然我已经付过款了,就应该按照网站显示的时间给我送到。苏宁人员让我再次做个选择
1、退货 2、她马上去跟厂家订货(易购的系统有多差,我终于了解了)。我说我等了你们这么久了,我到底看看能不能给我送货。这个工作人员后来跟确认7月23日送货,我说好,我问如果送不到怎么办?她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有问题,会提前打我电话。
7月23日,冰箱依然没有送到,我登录苏宁易购的网站,看了一下送货日期从23日改到了月30日,我无语了,我也不打算再打客服电话,因为客服解决不了问题,我打算一直等下去,直到苏宁送货为止,看看苏宁能不能破中国网购最迟送货记录。到时,我会制作一个“中国最慢送货网购电商”的锦旗送到苏宁总部,如有可能的话,我会亲手将这个锦旗送于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先生手中,以感谢苏宁能够以中国现今为止最慢的送货速度完成跟我这宗预付货网购交易。
心路历程如下:
1、6月26日下午3点下单,系统显示7月14日送货
2、7月14日未送到,工作人员的通话得知徐州无货,之前3周内也没有订货。
3、承诺7月24日送货,并承诺7月24日如不能送货,会提前通知并解释。
4、7月24日依然不见送货,系统显示7月30日送货,且没有提前电话通知并解释。
5、至发稿为止,依然未送货。
有图有真相,请见下图:
我费点心,总结给苏宁易购点建议:
1、没有现货的商品,应当下架。或者像其他购物网站一样,明示“暂无现货,订货在途”。
2、价格调整的时间最好是在顾客少的时候,比如晚上。或者有规则,比如“一天内不得调高价格”。
3、承诺送的货,就一定要按时送达,不能送达的请一定要跟用户解释清楚。
4、客服应有首问负责制和投诉负责制,解决问题中拒绝互相推诿。
5、避免非客服跟客户直接沟通,比如:徐州苏宁工作人员来解释问题,非常不专业(他没有任何客服经验。)
6、应当加强内部的ERP系统的建设,现在系统不能够准确预知货物的到货时间。电商拼在内功,内功是什么,当然是你的系统够不够强大,能不能准确算出各种各样的预测数据。
7、对于特殊的情况,应该有越级预警系统,以便更高层面能够获悉问题。
8、重新制定各个部门的KPI,以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建议,我会打印出来跟锦旗一起亲自送到苏宁总部。
— 王英雄 @ 3:05 am
腾讯网7月3日进行了首页改版,这是腾讯网第三次改版,之前版本一直从2008年使用至今已经接近4年的时间了。这次改版新首页整合了门户、微博、视频内容,着重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可视化、社交化、移动化等需求,朝着下一代的互联网整体发展方向前进。
首页改版从页面上看主要体现了几个方面:
1、搜索被放置在页面内容最上方,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体现了腾讯对搜索的重视。
2、页面长度缩短了11%,体现了极简风格,阅读体验提升。页面采用的是不完全的宽屏,两侧都留出较大的空白空间,让人感觉虽是满屏但是感觉不会很拥挤。
3、三列布局,左侧两列是主体内容,右侧的一个窄一点的列是特殊功能和广告等。从主体内容和功能列的比例和从左至右的顺序来看,这更符合阅读习惯。改版之前的站内导航区放置在右侧。(这体现了运营思路的变化,之前腾讯网更多是QQ的官网,现在则更多是门户。)
4、页面完全采用了div+css的重构,提升了整个页面的下载速度,取消了原有十色变换功能,变色功能纯属摆设,意义不大,新页面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整个页面增强了用户体验。
5、页面内的字号采用了12px字体,相应增大了字间距。字体颜色由原来深灰色的“#2f3a30”的,变为更浅一点的“#2d374b”,整个页面让人看上去更加舒服。
6、内容排版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第一屏:顶部登录区、搜索区、站内导航区、通栏广告、国内要闻、今日话题、QQ导航区;第二屏:要闻、视频新闻、腾讯微博;以下几屏分别有 财经、股票、娱乐、视频、科技、汽车、房产、女性、时尚、博客、读书、教育、儿童、文化、社会、游戏、公益、生活服务、视觉、底部通栏广告、脚注。从整体看页面内容排版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是加大了微博的内容,并且按照3个时间段对微博进行了实时分割。充分体验了自媒体的重要性。
门户模式是从1994年雅虎成立至今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早期的门户主要通过罗列海量新闻满足用户对资讯的需求。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社交网络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正在深刻改变每个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和路径,微博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对传统门户网媒发起挑战。目前美国用户在社交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为总时间的16.6%,而门户网站则为16.7%,预计今年内前者将首次超越后者。同样的趋势也发生在中国。
这次腾讯网首页改版,新首页将以“登录态”为用户阅读的常态,并以此为载体满足用户个性、便携和社交需求。而按照腾讯对下一代门户的理解和设计,未来的腾讯网不仅将融合文字、链接、视频、微博等多种形态的展现形式,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推送最适合的内容。同时,在移动互联网上,构建由多种资讯APP、手机腾讯网和PAD版腾讯网搭建的产品矩阵,覆盖移动人群并根据需求提供细分化的媒体服务。
社交化、移动化的媒体发展趋势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在形成新的用户习惯和倾向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数据。用户对资讯的偏好不仅和兴趣相关,也和用户所处的阅读场景、资讯的关联性等其他维度相关,而基于这些维度的日常数据积累和挖掘,腾讯网进行用户阅读推荐,形成最充分的阅读闭环。
这次首页改版,腾讯希望从自己的7亿海量数据中挖掘、分辨出用户的行为模式、兴趣偏好等,真正将“个性化门户”变成现实。
— 王英雄 @ 11:58 pm
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
(文:王英雄)
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使用IPHONE定位时,只需要大约2秒钟,所在的街道就立刻闪现在屏幕中央了。难怪乔布斯也说:“It’s really cool”,这个功能确实神奇呀。以前基站定位和GPS定位,不是定位时间很长就是误差能大到上千米,而iPhone定位出的中心点距离我所在也就是几十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搞明白iPad和iPhone的定位原理。先说一下iPhone是怎么定位的?我来解释一下,iPhone能够通讯和定位有三种途径,分别是GPS、运营商基站、WIFI热点。分别来看一下。
*GPS: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是美军研制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一共有24颗卫星组成。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够看到3颗以上的卫星。GPS定位的主要特点是全球真正的定位唯一,定位精度最高可以达到1-5米的级别,缺点是必须在户外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灯的地方且定位时间较长。
*运营商基站:运营商基站信息有其唯一编码的存在,所以可以很快的定位出其大概位置,精度为1-5公里。好处是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只要有运营商基站的地方都可以定位。
*WIFI热点:WIFI本身不带定位能力,但WIFI的三个特点,一是WIFI热点很少移动,二是所有的WIFI都会有全球唯一的标示——MAC地址。
我们每个人的iPhone手机实际上是Apple地图系统的信息收集器,当我们在户外时,手机就会把你收集到的WIFI的MAC地址、GPS位置信息、运营商基站编码同时发给Apple服务器。服务器就知道这个路由器的准确地理位置。那么以后没有GPS的设备用此路由器的MAC可以实现定位。
有人要问?如果我并没有链接WIFI是不是就得不到位置信息呐?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iPhone在找寻WIFI的SSID的时候,就能够获得WIFI的MAC地址,也就是说WIFI免费给iPhone提供了位置标记,无论有没有连上这个WIFI。即未连接的WIFI一样可以获得此WIFI的MAC地址。
有的哥们还要问,为什么我们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定位,但定位是写字楼的门口? 这也是一个好问题,原因也简单,Apple的地图系统有一套算法,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走着,进入写字楼,连上你办公室的WIFI,且你的基站信息表明你没有离远,而且和你有同样行为的用户有很多,那么服务器认为你办公室的WIFI的位置在你的写字楼门口。
我们的iPad(WIFI版) 虽然没有3G模块,也就是没有运营商基站信息,但是一样可以很准确的定位,原理是iPhone联网时把相对应的环境信息(WIFI的MAC地址)传给服务器,每个iPad只要能够上网并在后台把WIFI的MAC地址传给服务器,服务器自然能够反馈当前WIFI的准确位置。也就是为什么iPad-WIFI版无3G模块也可以准确定位的原理。
Apple实际上采用的是Skyhook公司的技术,这家公司好像最近在跟Google就这个技术打专利官司。这种技术虽然受服务范围限制,而且没有方向、速度等数据,不能导航,更不能离线使用。不过它有比GPS更优越的地方,就是在人口、楼群越密集的地方,使用的效果会更好。GPS启动时间长,在室内是无效的,天气不好的时候表现也欠佳,楼群太密集的地方也不太好用。而这些因素都被WIFI定位克服了。
另外关于GPS的几个吐槽:1、GPS虽然非常准确,但是因为在国内由于有个神秘的“有关部门”,行政上要求地图必须有偏移。造成GPS和地图位置的偏差。2、GPS卫星向手机发送的信息是单项传输的,GPS只给用户传播当前准确时间,用户用几颗卫星的时间差计算出当前位置。3、因为需要高精度,所以GPS计算位置的时候会用到很神奇的相对论知识用来修正位置偏差。4、GPS定位在3颗星工作时可以位置,在4颗星定位时,可以定位海拔高度(登山爱好者的挚爱)
— 王英雄 @ 9:27 am
小米最大对手不是苹果而是华为
(文:王英雄)
小米是最近半年了在手机圈刮起的一股强劲的旋风,除了产品做的不错外,本身雷军的营销在将其小米的销量最大化。小米自己喜欢跟苹果去比较,甚至有人戏称雷军叫雷布斯。小米也把最大竞争对手(或者目标)定位为苹果。不过我认为现阶段小米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既不是苹果,苹果还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像天语、OPPO一样的老牌国产手机,哪些品牌失掉了竞争力,而是最近在手机终端上发力的华为。
2月26号开始的MWC2012大会(MWC是由GSMA主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是全球通信行业最高规格的年会,也被称为通信界的联合国大会)上, 华为发布其首款四核智能手机Ascend D quad,搭载安卓4.0操作系统,拥有四核CPU,4.5寸显示屏。这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配置都高出一截。华为宣称,这是全球最快的智能手机。它也被华为给予厚望,成为其2012年在全球手机市场角逐的尖刀兵。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硬件配置:
小米的双核处理器采用的是MSM8260 ,主频1.5G ,Ascend D quad 采用的是四核处理器,华为自主设计研发的海思K3V2四核处理器。从性能上来说,四核的手机甚至会比电脑还快,而且可以在手机上带3D游戏,整体游戏性能会更加,分辨率更好。
华为Ascend D quad 采用的是屏幕4.5英寸(小米为4英寸,iPhone4为3.5英寸),宽度64mm,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手握的宽度,再宽就不方便,中国用户就是喜欢大屏幕,在这样的大屏幕下,浏览网页根本不需要缩放,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而iPhone,你显然需要用手机拉伸放大。
第二个问题是价格:
小米最大的杀手锏是把 2800块钱配置的手机直接 2000块钱出货。在这个问题上华为的Ascend D quad 根据优势,一个华为采用的是自己的CPU,自己给自己供货不会贵的。二是批量采购量的问题,华为今年的目标是全球6000万台的出货量,其中中国市场占据30%-40%的量,在中国要出货2000万台(综合数量)。虽然Ascend D quad没有公布价格,但是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Ascend D quad价格会直接拉到跟小米同等价位上来。
第三个问题是软件问题:
小米采用的MIUI改良自Android操作系统,华为也在做6月份对4.0安卓系统做大的改进,自己开发,集合华为云服务,名字就叫emotion UI。以华为的技术实力做好这个并不复杂。
第四个问题是广告投入的问题:
2012年央视今年招标,华为是今年主要招标企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广华为的手机。推广力度之大,是之前所其他任何手机品牌不能忽视的。
第五个问题是运营商合作问题:
我们都知道华为是做通讯设备起家的,华为跟运营商的关系是所有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再未来以运营商补贴为主的手机销售环境下面,没有运营商的合作将大大消弱其出货的能力
第六个问题是资金准备问题:
如果我们只看互联网,雷军确实是很牛的,不管融资还是人脉。但是做硬件,差距就很远了。说个数据吧,腾讯是互联网最牛的企业,2012年的收入也只有100亿人民币左右,但是华为2012年年收入有32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2000亿人民币。华为的收入比整个互联网的收入还要高。这对于小米来说,如果大家在拼资金上,小米并没有多少优势。
当然,事在人为,小米在这场对战中不一定会输,乔布斯就是把苹果从一个挣扎中的公司变成最伟大的公司的。
我在微博上搜索 “Ascend D quad”已经发现很多用户开始放弃小米等待Ascend上市了。只是Ascend D quad这个名字太难推广了,实在是记不住呀,是不是应该取一个好记的中文名字?
— 王英雄 @ 9:10 am
聊聊电商导购那些事
(文:王英雄)
快年底了,盘点一下今年的互联网,最突出的莫过于电商的突飞猛进。超火的电商带动了三大受益平台,一是搜索引擎,二是网站导航站,三是分众。百度去年的一个位置卖35万一个月,今年涨到了800万一个月(毕胜语)。超火的电商带动了上游流量的暴涨,于是很多人要去电商导航,购物导购,购物搜索,购物社区。
比较有代表是:
A、淘宝分拆出一淘(),做购物搜索(还包括之前的网易有道购物搜索)
B、美丽说()和 蘑菇街(),做购物分享社区
C、团800() 和 聚淘(),做团购导航,包括百度团购和360团购
D、最淘()做优惠券
E、51fanli()和 QQ返利、有道返利 做购物返利
F、购物导航网址站
我分别说:
第一类:购物搜索,购物搜索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搜索老大Google在很久之前就做过购物搜索,但一直没成功。国内的有道也一直在做,也没做出过什么成绩来。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1、所有的B2C网站都极不配合,前一段时间京东跟一淘间的封杀站带动了所有B2C都在封杀一淘。 2、购物搜索有价格实效性和隐形价格等问题(快递和折扣等),所以购物搜索是个极其复杂的搜索。 3、现有购物搜索体验极差,无论是etao、youdao、google。标准搜索流程是三步流程 输入关键词—》给出列表—》直达需要的网站,而购物搜索都是五步 输入关键词—》给出商品列表—》选择商品—》给出结果列表—》到达网站。垂直搜索体验好参看去哪儿()。所以我认为购物搜索暂时没戏,除非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案出现。
多说一下我对于一淘的观点:1、没看出一淘的核心竞争力(搜索or社区or导购?)2、陷入淘宝太深,没有拔出来,所有推荐都是淘宝优先,如果我做一淘我一定是B2C优先,弱化淘宝 3、总的来说不太看好现有的一淘,当然时间是说明问题最好的答案。
第二类:美丽说和蘑菇街,两家网站方向和用户群基本一致,虽然略有不同,但他们俩是绝对竞争者。这两个网站都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网购里尤以服装类为大头(3c虽然销售高,但利润可怜,服装和饰品利润最高),而服装类里又以女装为大头。他们都想抢占这个最好切入的市场。我比较看好这个模式,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用户习惯慢慢养成的问题。
第三类:团800为代表的团购导航,团购未来只会剩下的不超过5家,所以团购导航并不存在。参看我我四月份写《》和6月份写的《》。何况这个行业真正的老大是百度团购导航和360团购导购。对团800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突围,团800做了一个新网站 淘800()用来模仿 淘宝聚划算(),连域名都模仿的这么像。
第四类:最淘的优惠券模式,优惠券这个所有电商都又爱又恨的产品。爱之可以带来流量,恨之砍掉利润。从长期来看,用户有需求,电商有供应,可以到达一定的平衡点,短期看电商市场的浮躁和用户对于网购的不理性,都造成了优惠券平台不利的影响。如能够坚持下来,未来会一片天空。
第五类:购物返利,腾讯在做,网易也在做。但是这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返利时间过长,每一次购物的返利要1个月以上才能到达用户的账号,且返利并不高。我的判断这个市场需求和市场都会有,但想把他做的很大,很难,或者说基本没戏。(返利时间至少一月是因为,购物之后的退货等等问题,至少要确认用户真正消费后,才能返利给网站,网站才能返利给用户)
第六类:购物导航网址站,代表网站(/netbuy.htm ) 和(),这是资源性市场,当年几个网址站的成功者,
和 都是因为背后有大树,现在做购物导航网址一样,基本上是 腾讯、360、百度、搜狗 几家的拼争,其他人做不了。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购物导航网站,比如白鸦创业的项目 逛(),现在只是几个简单的页面,估计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想法,先做了一个静态的页面,供大家参研吧。再比如一家网()是个大杂烩,我基本上看不懂。
还有很多人说做无线上的购物导航,我认为基于信息类的产品一定要先做好pc端的产品和用户,再去发展无线的用户。pc是本,无线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工具类的产品除外)。
另外,我一直在考虑做一个不同于以上至少所说的购物导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所说定有一起创业的可能性。
——————–
— 王英雄 @ 10:27 am
(文:王英雄)
如果评判2011年民间影响力最大的十大事件出处,我认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爆发来源于微博。微博也因此有了巨量用户。营销界奉行那句“用户在哪里,营销在哪里。” 微博营销也就随之而来。
如果你去百度搜索“微博营销”会发现很多专业进行微博营销的公司,这些公司号称,加粉,加V,提高曝光率,无所不能。下图是一家公司的对于微博营销的报价:
从图上看到,微博认证就要收费1000元,价格上并不低。但能否真正达到效果,却全然不知的,因为微博里有太多的水军,还有太多的乱象,太多假的东西存在。
微博营销以粉丝数和转发数为目标的营销,于是昨天爆料某企业产生了一条1000万转发的微博的产生。
这条微博截止到
9号上午10点产生了1350万的转发,但评论只有2000个,粉丝数只有1800个。懂微博的一看就知道这个转发是造假的。最可笑的的是微博居然把 ipad2 写了 ipid2 。
今天早上新浪微博对这条微博进行处理,把所有的造价评论和转发都删掉了,只有9000的转发。
微博——这个新兴的媒体,很多传统的企业都不了解和理解,而很多营销公司就是钻了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的空子,给出一些”假大空“的数据报价,诱使企业进行企业微博营销,但效果确实不能通过表面的数据看到的,真实效果千差万别。
我认为评判微博营销的重要评判标准是: 1、日常微博的转发频率
2、真实粉丝的互动性(绝不是找机器人刷出来的粉丝数)我关注的几个企业微博里(不含名人微博),做的比较成功的有这么几家, A、 @招商银行
粉丝数 37万 平均转发率
B、@豆果网
粉丝数10万
平均转发率 30
@vancl粉丝团
粉丝数31万 平均转发率 50 。 (不是全部,仅举例而已)。
而这些标准是非常容易被人干预的,比如说粉丝,如果是假粉丝的话,价格是200元可以加10000个,这个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转发更是简单,用机器很容易就可以炒作到1000万转发,就像之前那个例子一样。
所以微博营销核心不是看粉丝数,不是看转发,而是看平均转发,人群互动性;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要看到达率,也就是有多少真实的用户在看。
前一段时间雷军做的手机营销
(http://t.cn/aFbohi 《小米手机事件营销浅析.pptx》)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微博营销案例。而前一段时间炒作的很厉害的 ”后宫优雅“事件就是一个不怎么成功的案例。
另外,现在碰到一些企业总喜欢问,”你们有什么成功案例吗?“ ,这是一个很扯淡的要求,互联网营销有能够复制成功的吗?
——————————-
请关注我的微博
— 王英雄 @ 2:10 pm
互联网七雄的布“局”
(文:王英雄)
互联网进入了2011年,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中国的互联网进入了斗争最为复杂的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有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称为“战国七雄”。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依然存在战国七雄,分别是百度(491亿,日市值,下同)、腾讯(447亿)、新浪(60亿)、阿里巴巴(59亿,不含淘宝等)、网易(58亿)、搜狐+畅游(50亿)、奇虎(23亿)(注:携程、人人、优酷市值超过奇虎,但我个人认为影响力不如奇虎大,未列其中)
这几个互联网巨头都是呼风唤雨形的企业,都有大量的资金储备,而互联网的竞争也不再是单打独斗的阶段,于是各家都在忙于布“局”。互联网最近半年有几个明显的趋势: 1、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前一度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中小型网站急剧减少,大概减少几十万家中小型网站。 2、今年电商大热,各家电商都需要流量来增加营业额,所以导致流量变贵,导航站的价格甚至增加了几十倍。3、经过去年3Q大战,互联网巨头意识到自己再强大也是独一家,如果想在互联网站稳就需要更多的盟友(至少不是敌人,也不是敌人的盟友)
互联网七雄都是怎么布局的?
百度,百度应该当说是流年不利,在产品上线先是百度自建的B2C商城百度“有啊”的关闭,然后最近“百度说吧”将在8月22日下线。但是并不阻碍他的市值坐上第一把的交椅。百度在电子商务上的布局明显,自去年开始,与达芙妮联手建耀点100,与日本乐天建立乐酷天,投资装修家居电子商务网站齐家网,与鞋业巨头百丽建立优购网。前一段时间入资去哪里网,进入垂直搜索。李彦宏个人还投资了京东商城,据称有1亿-2亿元规模。等等一系列的投资布局行为。
腾讯,腾讯是奇怪的企业,腾讯基本上没做不好的事情,这在互联网上是个“奇迹”。在中国做互联网绕不开的三件事,生;死;腾讯。只要有好的产品,只要有好创意,腾讯都会去做,比如微博和微信,这两个本来是别人嘴里的肉,硬让腾讯给抢了回来。腾讯年初成立了一个50亿元的基金用于互联投资和收购,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浮出水面:同程网、Discuz、深圳网域、高朋网、易讯商城、华谊兄弟、艺龙、好乐买、妈妈网、创新工场、金山软件、F团、柯兰钻石……在过去的十几个月里,腾讯进行了40多次对外收购,而腾讯在此前11年内的并购交易才30多项。除了投资外,腾讯今年宣布的开放,不过一直有人对腾讯的开放真假做出质疑,腾讯开放是有选择的,只开放给一些小的开发者,而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平台则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
阿里集团,如果只看阿里巴巴的市值,并不太高,但是如果看整个阿里集团的市值,那确实是个天价,其市值应该与百度和腾讯在同一量级上。业内有一个说法,叫BAT,就是指的百度、阿里、腾讯三家互联网巨头。要说阿里的布局,看一下淘宝首页下面的阿里集团的链接即可一目了然:淘宝网,支付宝,阿里云,中国雅虎,口碑网,集团研究中心,阿里会展,一淘网,万网。关于淘宝和支付宝的布局,我在这里不再多说了,这里要谈谈阿里云。
阿里云包括了手机云空间,手机OS,创业者云计算,开发者云计算等产品,其中社区云
是特别要指出的一款重要的平台,他可以让社区经营者很方便的搭建社区产品,依靠phpwind开源程序和云服务来共同为开发者服务。社区云共有几个特色
1、社区创业者可根据PV、同时在线人数等运营目标来订购合适的服务套餐,多用多买,少用少买。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2、阿里云自有网络提供互通互联解决方案,解决南北电信双线问题。3、硬件的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不用再担心。
老四新浪,新浪是中国最老牌的互联网企业,去年开始新浪这颗老树终于通过微博发出新芽。虽然新浪少有资本上布局(新浪和易居的合作,新浪入股麦考林),但是他也明白互联网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环境了,必须依靠众多开发者和外部力量。新浪年初携手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五大顶级投资机构,投资2亿元,正式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这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微博应用开发的基金,与创业者三七分成。新浪的态度也很明显,既然微博是个好平台,就一定利用好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打造超长的产业链,打造自己的布局。
老五网易,网易按照影响力来说是第四大的新闻门户,按照收入来说,是游戏公司。可是网易和其他几个巨头来说,有点不思进取的感觉。这家曾经的中国第一市值公司,现在沦落到第五的位置。在布局上除了三石去养猪和那个麻烦不断的魔兽网游外,没听其他有任何的布局的概念,虽然网易有一些产品不错,比如邮箱、在线冲印、有道搜索。如果网易再不进一步布局,排名会继续下降。
老六搜狐,搜狐应该把畅游合起来看虽然是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但是都摆脱不了张朝阳的控制。搜狐是互联网里比较会布局一家公司,从最早的收购chinaren、焦点房地产到中期发展搜索子品牌搜狗,再后来单独拆分畅游上市,等一系列的操作。最近搜狐又爆出要拆分视频,单独上市的计划。不过张朝阳玩的局有的时候让别人看不懂,比如最近都比较失败的搜狐白社会和搜狐微博。
老七奇虎360,奇虎市值虽没有人人、优酷、携程高,但是在圈里的影响力确不可小视,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谁也不敢轻视他。奇虎刚上市还没有资金去布电商的局,但是奇虎在浏览器和手机软件上确布好了局,等着新的一轮的互联网的爆发。360最近发布的360桌面就是其重要的布局工具,依靠联合众多应用开发者,做自己的局。
中国互联网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
中国互联网七雄会继续布局,这种布局包括两个层面上的。1、资金层面上的盟友的布局,比如:阿里收购phpwind,腾讯入资金山等等。2、产品层面上的布局,是避免差距过大,产生马太效应,比如:阿里的阿里云系列产品,搜狗从输入法进入浏览器等等。
另外中国将再次比较大规模的创业潮,随着像阿里云社区云这样的产品产生,将有众多的中小型网站再度崛起,中国互联网又将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 王英雄 @ 10:25 am
我历来对团购模式感到不靠谱,虽然很多VC和朋友看好团购。
这几日接触了几个朋友,又在聊团购,我们瞎操心给团购算了一笔帐。
1、某最大的团购网站,员工数4000人,按照人均8000的费用计算,人员成本3200万(不要跟我讲销售人员收入低,那是扯了,一个月薪6000的人,公司付出的总成本就是10000。)
2、他的营业额每个月2个亿,按照利润10%计算,他的毛收入2000万。
3、广告和市场投入至少是2000万。
4、其他费用,公司运营成本加公司必要开支,如房租等等,至少需要200-500万每月(我们按照最低的200万计算)。
5、商户的再次发团比例为10%。所以再次开发成本很高,而且扫街的工作越来越难了。
6、用户被惯坏了,养成了去导航站的习惯;在购买上,尝鲜的用户越来越少,老用户也疲倦了。
6、税另计。
那么这个网站每个月的情况是 -=-3400万,即每个月亏损3400万。一年至少要亏掉(4个亿)。
-------------漂亮的分割线-------------
好吧,再计算一下未来可能产生的盈利变化。
利润增加无外乎开源节流
开源就要增加收入,而收入增加似乎碰到瓶颈,再投入广告增加收入并不明显了,投入产品,则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又要增加。
节流节省开支,节省开支要怎么干?把打广告的钱都剩下来,导航站的钱你要给的,tuan800,hao123,360。这部分必要的成本按照500万每月算。
节流还有一个方式是裁员,反正开心团购已经干过了,你也可以试试。
再算算开源截留后的
销售额增加到3个亿每个月,好困难,真正做过团购销售的人都明白,利润3000万。
-500-200=-1700,还是要亏损1700万。什么时候能够盈利,谁知道?也许是所有的团购网站都死掉的时候。
-------------漂亮的分割线-------------
所以我的建议是:
1-3位的团购网站,正当老大是第一要务,看准机会搞对方一把,杀杀他的威风。不过也小心自己的屁股,别人其他人给踢了自己还不知道。
4-10位的团购网站,省钱是必须的,有钱别着急花,你融到的钱太少(主要是你的VC没这么多钱,你靠绑架他没戏),如果老大、老二、老三拼的太惨,你还是有机会的,要不就去搞点副业,反正手上有钱。
11-100位的团购网站,转型是必须的,你们有天使投资,手里有点活钱,为什么要从团购这个模式上吊死呐?
100后的团购网站,我最想说的是:洗洗睡吧,明天再去忽悠一家接着干,也许能养家糊口。
做个预言:今天的视频格局就是3年后的团购网站格局,老大上市继续亏,老二墨迹不上市,老三上市散伙饭,因为视频网站3年前就是今天团购格局。
视频网站和团购有一点不一样,视频网站没投资不能活,所有当年视频网站的后10-100位都关门,对老大是有好处的,不用考虑分流问题了。但团购恰恰是小的死不绝,大的做大更困难。
-------------漂亮的分割线-------------
欢迎加我的粉丝
我在新浪围脖比较多
-------------漂亮的分割线-------------
— 王英雄 @ 1:14 pm
(文:王英雄)
团购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良好的现金流,良好的市场前景,身边的朋友们大都在说团购有多么好、利润有多么高;VC更是疯狂,一个投资2000万美金,另一个跟着投资2个亿《参考 》 业内也从去年的百团大战变成了今年的千团大战。
业内盛传的几个观点,团购的老祖宗Groupon的毛利润率在40%-50%,这是个很高的利润率,中国现在由于竞争激烈,毛利润率下降到了5-10%, 大部分的较好的团购网站都处于微赢利状态(不含广告投入),这是互联网圈内没有的现象,因为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都要养3年以上才能出现赢利。
虽然团购看上去很美,但危机四伏,危机在哪里?
1、规模有多大?
我记得有个看到过一个ppt里这样描述团购的规模,每单消费50元,每年消费6次,有3个亿的用户。算下来一年行业流水高达 900亿,这是个很可观的数字。但能不能够有3个亿的用户每年消费6次,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知道了。至少我不是这样的用户,你身边的人有多少是这样的用户?何况,如果把总流水分散到千团企业中,每家又能够拿到多少?别忘了900亿是这个行业的上线。
2、毛利润有多高?
现在的每单毛利润是5-10%,经过央视的一曝光,各家都不敢再在数量上做假,每单的消费量有多少? 《》大家可以算算每单的利润有多少了。
3 未消费金额有多少?
团购最赚钱自然是未消费金额的收入了,有大量的用户,在购买的团购产品之后,没有去消费,这个概率很高,大概业内20%的团购并没有形成消费。这笔钱确实不少,美团等网站提出了退款的概念,会把这一部分收入做进一步的压缩。不过这是一个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好方法。
4 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有多少?
我们仔细分析团购的产品,有些产品确实不错,确实是一般渠道拿不到的,但也有很多是淘宝上常年提供,比如电影票,淘宝上确实有不少类似的产品,虽然他们没有打团购的牌子,但提供的服务会差不多。
5 团购导航的影响有多大?
在中国市场有些很不好的现象,一是山寨、二是抄底。团购,其实就是在被团队导航站抄底,而且几个流量大户来源都提供了类似的服务,比如 百度、360 都在做团购导航,他们正在培养用户去导航站习惯,而且一旦用户选择了去团购导航,就再也不会直接去团购网站了,而团购导航本事是一个竞价平台,将直接使千团大战的网站产生死磕效应。
举个例子,想找个ktv的团购,用户不再去某个具体的团购站,只要去团购导航,所有的团购信息都有,只要在里面选择就好,用户对于去哪个网站实际上是不怎么关心的。我本人就是个典型用户,我消费的几次团购都记不清是在哪个团购网站购买的,反正各家网站的样子都一样。
6 团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国外投资商一直认为团购的核心价值是广告价值,而不是售卖行为。广告主要体现在三公里生活圈内的生活服务类产品的广告,比如餐饮、娱乐、休闲。
中国因为很特殊的竞争环境,广告价值变成十分弱化,而凸显出售卖行为。
7 列举一些中美团购的差距
网站数量差距,美国2家,中国1000家
城市状况差距,美国遍地都是50-200万人口的小城镇,中国城镇差距很大,既有京沪广深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也有大量农村。团购是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就我对中国情况的理解,中国不会超过100个可以做团购的城市。
团购的这波风潮和当年的视频网站有的一拼,也许未来2-3年内,通过厮杀,会出现几家比较大的团购网站,而中小网站都会因为资金等问题慢慢转型并消亡。另 外我提醒死磕广告的团购网站,不用砸广告,只要手里的现金比其他人多,熬过未来的冬天,也许像视频网站一样,你就是那个上市的优酷。
听说团宝、拉手在分众上投资了4000万的广告费,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从赚回来。(本文原载于《网络导报》期,有删节)
互联网依然是那句话——《》
欢迎加入我的微博
— 王英雄 @ 5:35 p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值得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