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布传:许世友三姓家奴奴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是三姓家奴还是直爽男儿?
  其次,便是陈寿所说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这种严重的性格缺陷,贪小利而忘大义,如丁原、董卓两个人之死,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骂名。古人重视气节忠义,尤其是弑主,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麾下,离去就可以了,所谓臣可以择君,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但是你不但叛变,还杀了原来的主公邀赏,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而吕布不单做了,还一连做了两次(假如细说起来吕布偷袭收留自己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来未杀刘备,二来刘备并非他的主公,这就不算了)。这使得他日后到了关东各诸侯处便难以生存,比如他杀了董卓,为袁术、袁绍报了大仇,但是袁术不齿其为人,恶其反复,拒而不受。袁绍一度收留之后却担心吕布为自己的祸害而要杀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迹,曹操才听到刘备说董卓、丁原的名字时便杀了吕布,否则即便刘备说再多的坏话,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吕布。  第三,好色。王允的连环计虽然史无可考,但是“布与卓侍婢私通”一事却是丝毫不假,如果这个可看做是吕布日夜保护董卓,其侍婢爱英雄的话,那么《英雄记》上,“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尔。’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这就说不过去了,正是他屡次对身边的人,无论主公也好,部下也好,对人家的妻子垂涎欲滴,又怎会不惹人怒。  第四,目中无人。吕布再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无人,和同僚关系搞得很糟糕。之前说过,诛杀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吕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凉州派系搞不好关系,而杀了董卓后,吕布得掌大权,却和凉州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要诛尽凉州人。等到了袁绍处,也是因为吕布认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绍手下众将,终于和袁绍决裂。而且吕布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到刘备处他哭诉说:“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吕布只知众人要杀己而不知其为何要杀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也难怪刘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刘备一次,便认为对刘备有功,却全忘记了,若不是他偷袭徐州,刘备怎么会落得要他救的下场,更别说刘备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这样的情况下还希望刘备为自己说好话,可见吕布其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自己对他人的恩,而不记得自己对他们的仇了。  可以这么说,吕布这种人的存在是乱世的必然,他的灭亡也是乱世的必然。没有这种人,乱世不称其为乱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乱世无法结束。他只是为乱世而生,在乱世中扮演一个可能很显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谢幕。他的英姿固然潇洒,他的能力固然骁勇出众,可是他不懂得演戏,所以他注定不是乱世的主角,只能早早谢幕。这正是:  赤兔本应属英雄,李肃美言巧降龙。  虽是求得如意将,不知其后患无穷!  注。《三国志吕布传》中关于吕布降董一事记载很简单:“(何)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并没有对于李肃的介绍,当然,说服吕布必定是一能言善辩之士,是否真为李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2/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慕容冲,小字凤皇,是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容貌俊美且骁勇善战,年仅
  有人曾经把管理学称为&权力控制的游戏&。如果从人与人之间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
  汉和帝刘肇幼年时无法与生母相见,十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从小就命运多舛的他好不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
  三国争雄的烽烟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似乎已将诸葛亮定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
  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的惨败而收场,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东风则起了很大作
  古代帝王非常注重子嗣的问题,为了可以延续皇室血脉,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后宫人数众
后宫中都有母以子贵的说法,只要怀上龙种便可以在后宫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她们是都如
  刘巴字子初,是荆州世家名人,少年时就很有才赶,不过却是打从他出名开始,就以讨
  就连权势煊赫的驸马欧阳伦,也因私贩茶叶而被斩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户
  一般人可能认为盗墓是缺钱的人才干的勾当,盗墓与不差钱的人无关,更与不差钱的著
  李世民死后的武则天可算是处于人生中的最低谷时期,她本以为能跳槽到李治身边,可
  在清朝的诸多皇妃中,光绪皇帝的珍妃算是比较优秀的,可称是&清朝最美皇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既有为人熟知的功过是
  独孤氏,唐代宗李豫的妃子,父亲是独孤颖,官至左威录事参军。李豫早年先是娶了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在为刘备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辉煌岁月里,玉皇大帝几乎把所有的&大腕&都请来了,什么如来
小编上学时,从课本中学到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进行了60多次
仔细观察秦始皇兵马俑的将士,我们很容易发现为什么他们都不戴头盔呢?作为一个行军在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做了60年皇帝,之后为了给爷爷面子,不打破爷爷在位
&霸王别姬&给后世留下了诗文和影视的一个很好的题材。但是这段凄美的故事并无权威的
  维爱战争简介是这样的,它是古罗马和伊特拉斯坎之间的战争。因为战争在维爱城进行
  高丽蒙古战争发生在高丽王朝与蒙古王朝元朝之间,这场战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从12
  宋夏战争爆发于哪位宋朝皇帝在位时期?其实这场宋夏之间的战争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任何一个国家在它既定的发展历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动乱,西方国家如此,东方国家亦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国号是大夏,因为它在宋朝的西边,所以史称西夏。西
  胡斯战争简介上提到胡斯战争又被称为是捷克农民战争,这是欧洲历史上时间最长,也
  在尼科波利斯战役的历史背景下,匈牙利、法兰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军团组成十字军
  在1381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在云南边境残余着蒙古势力,他派大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又被人们称为弗罗里达战争,是美国和住在美洲的塞米诺尔人之间
  奥土战争过程也是非常的曲折艰辛,持续了那么长时间的一场战争,单从时间上来说就
  纵观古代数千年的帝王史,不难看到皇宫内院比青楼妓院还要不堪,身为九五至尊的皇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造了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他死
  在明代时期,女真部落曾出现过一位容貌赛西施的奇女子,此人全名为叶赫那拉&布喜
历朝历代的后宫女人都在为如何讨好皇帝而机关算尽,她却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获了南朝萧宝
  汉唐为历史两大盛世,为何还被称为脏唐臭汉?无论唐朝还是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两座
武则天本来就是个欲望极强的人,其丈夫体弱多病根本不能满足她的需要,因而一直很压抑
  蜀汉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并非是谯周的劝谏,而是内忧外患。如果真
  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宋徽宗,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
  杨贤妃是唐文宗最宠爱的妃子,唐文宗是一代贤帝,但因宦官当道被活活气死。唐文宗
  梁山大大小小108个将领,并非都是粗人,比如燕青,不仅长得好看,一身好花绣,
  赵氏,名字失载,京兆长安人,是唐中宗李显的结发妻子。赵氏出身高贵,母亲是唐高
  卡拉瓦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后著名的艺术家,他的叛逆精神和对艺术的革新精神都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一位荷兰的画家,主要擅长风俗画,出生于1632年,因为出色
  作为赫赫有名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集精与多为一体,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极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超验主义思想先驱自然学者以及哲学家。他也是那个时候美国的
  很多人都认为毕加索的作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导致很多人都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
  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
苏格拉底出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众人皆知的大学者。为何要说这样一个著名的人物是同性恋
  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
  组织  宋太祖建国初年,为加强皇权和军事阶层的稳定,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
  翁卷字续古、灵舒,乐清人(今天在浙江),是我国南宋的诗人,当时被称为&嘉州四
  古时候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仪,封建统治者也愿意维护遵守这个传统,等级分明
目不识丁,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
臧仓:战国时鲁国人。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出处《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
金石: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也叫金刚石。原义为,只有用心有诚意,金石都可以被打开,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
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三国最大冤案,忠肝义胆的吕布为何落下“三姓家奴”的恶名
导读:吕布这个人,大家是很熟悉,吕布自姓吕,后来拜丁原作义父,改为姓丁,后来又从董卓,又改姓董。于是便有了“三姓家奴”这个称号来讽刺他的反复无常。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吕布这个人,大家是很熟悉,吕布自姓吕,后来拜丁原作义父,改为姓丁,后来又从董卓,又改姓董。于是便有了“三姓家奴”这个称号来讽刺他的反复无常。《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再看正史《三国志》是怎么说的,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这是人们对三国时期吕布盖世武功的称颂。然而吕布的操行所为却为后人所不齿。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叛将》中,我们讲了一些吕布的 性格特点。《三国志·吕布传》(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国志》)中陈寿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卷九中对吕布也大加鞭挞,认为“吕布不死,天下无可定乱之机,吕布殪,而天下之乱始有乍息之时”。我认为,陈寿、王夫之所论较为偏颇,有失公允。首先,吕布并非导致汉末大乱的罪魁,吕布死,天下之乱也并没有终止。其次,吕布的“轻狡反复”也是事出有因,有时责任还不一定由吕布来承担,汉魏之际各种政治势力的分合聚散是当时社会运作的常态。来说说吕布的故事和吕布的性格特点。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矛盾日益尖锐,势如水火。少帝初立,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从,何进遂“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何进所召的“四方猛将”,主要包括董卓与丁原所控制的凉州与并州两大军事集团。丁原任并州刺史,利用一些以武力见长的僚佐,组建了一支势力强劲的以丁原为首的并州军事集团。吕布是该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吕布传》云:“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董卓虽以并州牧的官职率兵进京,但其所率的武装是从凉州带到并州的,因此属于凉州军事集团。在何进的召唤下,丁原、董卓各自率自己的地方武装进京,获得了干预朝廷中枢的机会。但董卓较丁原抢先一步进京,并且将少帝、太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然而,董卓初入京师时,兵力有限。据《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所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可见,董卓在军事上并不具备同其他地方武装相抗衡的优势。虽然在何进被宦官杀死后,何进、何苗兄弟二府(大将军、车骑将军府)之兵无所从属,皆归董卓,但毕竟不是董卓的嫡系。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董卓也不一定十分相信他们。董卓要扩充军事势力,必须拉拢或兼并并州军事集团。以丁原为首的并州军和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虽分属不同的集团,但由于所处的地域都是“边鄙”,凉、并二州在东汉末年是羌胡与汉人长期杂居的地区,“习于夷风”,长于勇武而短于“学术”,在时人看来,并、凉将士属于“天下之权勇”,为“百姓素所畏服”。《三国志》卷十六《郑浑传》注引《张璠汉纪》。两个集团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习俗及军事实力。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董卓为何要诛杀丁原,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董卓杀丁原很可能是因为丁原不愿意合作或臣服。然而董卓兵力有限,与同是劲旅的并州兵团开战并无胜算。如果两败俱伤,反而让关东军事集团得益,这是董卓不愿看到的。因此董卓决意使用阴谋手段诛杀丁原并控制其武装。董卓能否铲除丁原,关键在于吕布。因为吕布“骁武,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是并州军集团中首屈一指的猛将。同时,吕布又深得丁原的信任,丁原“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董卓如何诱使吕布杀死丁原,史籍的记载十分简略,“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三国志》卷七《吕布传》。。问题的关键是要探讨史籍中没有披露的内容,即吕布为何会倒戈,叛丁原而投董卓。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其一,董卓当时官拜前将军,封斄乡侯兼并州牧,丁原初为骑都尉,后迁执金吾。以官位而论,董卓在丁原之上,而且董卓进京后迅速挟持了少帝、太后,掌控了朝廷中枢,具有政治上的优势。董卓以上令下,命吕布诛丁原,吕布是不能违抗的。因为吕布并非丁原的私人武装——部曲,而是汉官吏。其实归顺董卓的也不止吕布一人,史载“(何)进、(何)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卷六《董卓传》。。其二,如上所述,董卓进京时兵力有限,丁原凭借并州之兵,足以与之抗衡。但董卓采取欺骗手法,“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三国志》卷六《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吕布等并州将士大概也被迷惑,一时慑服于凉州大军的威力。吕布投董卓后,“卓以布为骑都尉”同①。。丁原在河内时曾为骑都尉,董卓擢吕布为骑都尉,大概是让他接管丁原旧部。我揣测,这可能是董卓引诱吕布倒戈的条件。其三,吕布投靠董卓,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即吕布、董卓所在的并、凉二州,东汉后期是“羌患”蔓延的主要战场。并州境内原本有许多内徙的匈奴人,后来又涌入大量羌胡。羌胡与汉人长期杂居,董卓与吕布皆“习于夷风”,史载“卓有才武,臂力少比,足带两鞬,左右驰射”。《三国志》卷六《董卓传》。可见董卓与吕布皆以骁勇善战闻名乡里。最初又担任低级军职。吕布、董卓早年经历相似,因此气味相投,有共同语言并非偶然。另外,董卓曾在并州作战,又担任过并州刺史,吕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属于并州,因此很可能两人不但认识而且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否则,董卓为何对吕布“甚爱信之,誓为父子”。董卓甚至“行止常以布自卫”《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吕布,应该是最好的证明。其四,董卓初入洛阳,其暴政恶行并没有即刻显现。相反,董卓进京后所做的头几件事,名声还是相当不错的。据《后汉书·董卓传》云:“卓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董卓所选拔的人,基本上都是名士和名门之后,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也颇有人望。而他自己的部属却都被任命为低级职位。《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又曰:“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陈蕃、窦武乃天下名士,声望极高,在党锢之祸时为宦官所枉杀,当时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此等天下大冤而今在董卓手上一朝得雪。大儒蔡邕,因得罪权贵亡命江湖十余年。董卓进京后,马上予以重用。蔡邕赴京后,“署祭酒,甚见敬重”,随之“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这时的董卓俨然是一个贤臣模样,不但能够礼贤下士,还能纳谏——“(蔡)邕亦每存匡益”《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谁又能知道他后来会如此暴虐无道呢?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昏暗,董卓的到来甚至使一部分人对其抱有革新政治的幻想,故吕布其时叛丁原投董卓并不一定是见利忘义的行为。吕布投靠董卓后,便陷入了复杂的政治旋涡之中,因吕布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故常被人当成工具加以利用。《后汉书·王允传》谓:“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吕布传》云:“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说明在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王允的心目中,吕布不过是一名“剑客”,而他之所以厚加接纳,目的在于实现他的政治图谋,即利用吕布来刺杀董卓。吕布杀董卓是人心所向,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但他也得罪了凉州军事集团。“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李傕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打败了吕布,攻克了长安。吕布被迫东走。吕布投奔袁术,袁术拒而不纳,于是改投袁绍。袁绍收留吕布是为了对付黑山军张燕。吕布作战英勇,助袁绍大破张燕。但“外宽内忌”的袁绍反而嫉恨吕布勇猛,恐日后难以驾驭。吕布察觉后“求去”,袁绍却“阴遣壮士夜掩杀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详细记载了这件事的经过:“布求还洛,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砍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吕布有功于袁绍,袁绍却如此对待他,孰是孰非,可谓不言自明了。吕布离开袁绍后,便去投奔张杨,张杨曾是丁原旧部,与吕布算是旧友。并州军的吕布、张杨、张辽集合在一起,对凉州军的李傕、郭汜来说,当然是严重威胁。李傕试图进行分化,诱使张杨及其部曲诸将诛杀吕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张杨及部曲诸将,皆受(李)傕、(郭)汜购募,共图(吕)布。”在张杨看来,这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因为不但可与凉州军暂时和解,而且还可兼并吕布部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吕布知道后,下出一着颇为高明的棋。他对张杨说:“布,卿州里也。卿杀布,于卿弱。不如卖布,可极得汜、傕爵宠。”吕布的这番话,指出他与张杨同属并州军事集团,唇齿相依,如果内部火并,吕布被杀,张杨也必然势孤,无疑将为凉州军所攻灭。权衡轻重,张杨不得不放弃这个如意算盘。“(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布。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张杨表面上敷衍李傕、郭汜,实际上却大力保护吕布。在这种情况下,李傕、郭汜只得反过来笼络吕布,任命他为颍川太守。《三国志》常谓吕布“勇而无计”、“勇而无谋”,其实也并不尽然。吕布在对付袁绍的谋害,以及拉拢张杨的策略上,难道是一勇之夫所为吗?作者:朱子彦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您当前的位置: >
> 三国志吕布传: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仅易主三次的吕布三姓家奴骂名的由来
  为何被骂三姓家奴?在虎牢关前,张飞第一次遭遇吕布,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并一一列绝吕布曾经投靠丁原和董卓的斑斑劣迹,搞得吕布很窝火。其实,在汉末三国的混乱时期,为了活命,为了求得更大的利益,转换门庭,乃是很常见的事情。可为何单单吕布得到这顶高帽呢?
  吕布出身寒微,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省部级高官,也算是事业有成。可是吕布最终失败,被擒获,一刀砍掉了脑袋。不但如此,还被世人称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在《三国演义》中更被张飞耻笑为&三姓家奴&,从此被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所谓&三姓家奴&就是说吕布本姓吕,后来却投靠了丁原和董卓,并且曾经拜董卓为义父。可是,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吕布两次跳槽,前任领导都被其祸害而死。
  我们说吕布不厚道,主要就是说当年董卓以高官厚禄引诱吕布归降,结果吕布一刀把丁原给咔嚓了。后来王允又联合吕布,吕布又把自己的义父董卓给杀死了。就算董卓并非吕布真正的父亲,可是毕竟有义父这样一个道德约束在,让很多人所不齿。在最后吕布被曹操擒获,曹操曾经想和吕布携手,利用吕布的勇武来争夺天下。此时刘备捅了一句,把吕布推到了火坑里。刘备说:&曹公,你就不想想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吗?&
  第二、吕布跳槽,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
  吕布不太注意细节了。虽然说吕布也是为了升官发财,实现自己的更高的目标而杀掉丁原,杀掉董卓。可是之后的几年,说得好听是横行天下,说得难听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被董卓手下赶出长安后,吕布先后曾经投靠在袁绍、张邈、张扬、刘备的门下,但是都是暂且混日子。吕布不像刘备,没什么匡扶天下的远大理想,也没什么具体的施政纲领,平常做人就更不会刻意注重自己的形象。虽然说也曾经自封为徐州牧,可是朝廷并不认可。不认可就不认可把,吕布也不在乎。看他一会答应和袁术结亲,一会又反悔,就可以相见吕布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个人。
  第三、吕布跳槽,不注意人才积累。
  吕布手下有人才,比如说张辽,比如说高顺,比如说陈宫,这三位都是三国时期的人杰。张辽后来在曹操手下成为第一名将,逍遥津之战威震天下。可是在吕布手下却一直是一个小角色。高顺比较搜吕布信任,经常独挡一面。陈宫更是牛人,当年,在扫平吕布抓到成功时,曹操曾经嘲笑陈宫说:&公台,你平常都说自己的计谋很厉害,现在怎么样呢?&陈宫一点不露怯,说:&那是吕布不听我的,要不然绝不会如此。&曹操也默认。吕布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重用陈宫,不相信陈宫,并且明明知道高顺和陈宫之间有矛盾,却不能设法调和,最终导致失败。
  结果,虽然世人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一人拥有三国时代的双绝,可依然免不了四处逃亡,被人追杀,最后在白门楼殒命的凄惨遭遇。
  相关新闻:十易其主的刘备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刘备跳槽,大都不会去祸害前任领导。
  刘备基本上在每个单位都能够干的挺好,和领导关系也不错。临到跳槽的时候也大都能好合好散。刘备早年追随公孙瓒,曾经辅佐公孙瓒册立的青州刺史攻打袁绍,多次建立战功,后来担任平原相。等到徐州的陶谦受到曹操进攻,陶谦邀请公孙瓒救援,公孙瓒派刘备来帮陶谦的忙。后来陶谦邀请刘备留下来帮自己,刘备告诉公孙瓒,双方好合好散。
  不过刘备也有不地道的时候,比如在曹操的手下。
  当初曹操遇上刘备对刘备还是挺客气的,刻意结交,&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同坐一辆马车,同坐一张席子,公开表扬刘备是和自己一样,是天下少有的英雄人物。可是刘备却趁着曹操和袁绍掐得正紧的时候,带走了曹操的几万人马,杀掉了曹操在徐州的刺史,自己搞起独立来。不过,刘备这次的举动并没有受到后人太多的批判,为什么呢?
  因为刘备有大义在手!刘备首先是汉室皇叔,身份高贵。其次,在许都时,汉献帝曾经给一些忠于自己的臣子下达衣带诏,希望他们除掉曹操。于是,徐州的这次背叛,就有了大义的支持。在道德上刘备确实背叛了曹操,可在法律上,在大节上,刘备是忠于汉室,执行汉献帝的命令。
  第二、刘备跳槽,都会争取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
  刘备的身份很卑贱,是个卖草鞋编席子的,是个手艺人。后来追随几个小领导,做出了一些小成绩。实现人生第一次跨越是在追随公孙瓒的时候,因为攻打袁绍有功,由代理平原县令提升为平原国相,成为市长级别的高官。
  刘备跳槽到陶谦手下,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陶谦给了刘备四千精兵。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只拥有正规军一千人,在出征的时候沿路抓了几千壮丁。可是人家陶谦一出手就是四千士兵交给你,并且还是号称天下精锐的&丹阳兵&。第二点是陶谦这人不错,比较厚道,很赏识刘备,两个人在击退曹操的战斗中积累了一定的情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陶谦年纪大了,快要死了,只要拥有徐州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就很可能一跃而上成为徐州牧,省部级高官。结局果然和刘备料想的一样。陶谦死后,刘备成为徐州新的主人。
  而在归顺曹操时,刘备在行政级别上同样有重要的提升,虽然曹操没有给刘备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可是刘备被任命为左将军,成为中央高级将领。并且在拜见汉献帝之后,双方各取所需,刘备认祖归宗,被汉献帝认可为正牌皇叔。这为以后刘备在政治上高唱&复兴汉室&提供了血统上的依据和政治上的可能。
  第三、刘备跳槽,就是滚雪球积累人才的过程。
  刘备不像袁绍,有高贵的身份;不像曹操,在朝廷有过硬的后台;也不像孙权,即位时就已经有一大票人追随自己。刘备属于白手起家,特别辛苦。刘备早年为什么东奔西跑,被人打的到处逃窜呢?因为手中没有人才。
  刘备是有关羽、张飞不错,可是一斤铁能捻几颗钉?何况,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只有冲锋陷阵的打手是不行的,还要有在背后指挥调度的谋士。很早的时候曹操就有了荀彧、郭嘉,孙策也有了张昭和周瑜,可是刘备呢?
  于是,在早年起兵时,刘备手下有三员猛将:关羽、张飞、夏侯博。谋士勉强算有个简雍吧。刘备对这几个人都好得不得了,这几个人也成为刘备的铁杆粉丝,一生追随。后来在徐州时,结交了陶谦的部下糜竺,借助糜竺的支持取得了徐州,后来又找到了孙乾。曹操对人才的网罗太到位了,干干净净,刘备一个人才没捞到。后来刘备背叛曹操自立,夏侯博和关羽被抓。关羽活了下来,夏侯博听人说刘备死了,自杀殉主。刘备徐州战败逃到袁绍手下,人家势力也极为稳固,没什么人看好刘备。当然袁绍手下也没什么真正的大才。后来刘备来到了刘表手下,开始兴旺起来。先是徐庶,后是诸葛亮,然后带动起整个的荆州士林,像庞统、马良、马谡等等。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夺取荆州,后来后成功占领蜀中,和对荆州人才的网罗密不可分。
  刘备此人,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才,在跳槽时,也能够计算深远。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呢,至少还要表面光一点。跳槽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目光长远,看看自己最需要什么。而当你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很高时,人才就至关重要了。做领导的人,不需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最需要的是如何识别人才,运用人才。刘备跳槽的这三点经验,都很值得我们思考。
图说历史_老照片
相关历史文章
历史栏目更新
热门历史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sjoy 三姓家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