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技能被动杀人加法强,我怎么看不懂啊,杀了以后也没加啊

颠覆功宠传统加法 力耐宠的出现及影响
作者:金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14:50:15
  导读:传统攻宠的加点方式不是全力,就是力血。力耐BB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昔日的清BB战术似乎遇到了麻烦,ST开飞机飞不掉,大唐点杀又太浪费回合。力耐BB将会大批量出现在已是势不可挡。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力耐BB的崛起与展望:
  力耐BB一般以防4500血左右以其高生存力在服战中大亮,但是作为力耐BB杀手的法系如今已经有复出的痕迹,从而可能就会衍生出力耐法防BB的出现。随之这不怕法术的法防力耐BB又或许将取代力耐BB吧(这种情况大概要70联以上吧)。紧接着服战中将进入多回合消耗战(GBB的生存高了场上的活动单位也多了)。由此可以猜想可能还有出现高鬼力耐法防BB,可能会有团队配合PT留到消耗战的最后出来清场。
  关于耐法BB的出现我认为不是很可行,以下三点为由:
  1、打高防御降法伤;
  2、耐力点比体质点加的灵力更少;
  3、LP如今的横行(LP专门打防高伤害低的单位) 都造成了耐法BB的局限性。
  二、对门派人数的影响:
  1、人族:DT:可能有双DT的重新出现,单DT用四刀清力耐BB会很纠结了,宝宝可能反震,可能神佑。FC:随着力耐BB的出现,多FC队伍可能重新出现。HS、NE影响不大。
  2、魔族:DF:随着小死亡的崛起,DF人数正在上升。ST:由于单ST飞机的连贯性问题可能出现双飞流清力耐BB,人数不会减少。MW:在法防力耐宝宝没出来之前会逐渐复出吧,以后可能有所下降。PS基本没影响。
  3、仙族:LG、MTG 跟MW差不多。WZ:力耐BB的出现将导致数量有所下降。PT:在法系崛起的时候和高鬼力耐法防BB出现时将可能有些小高潮。
  三、对服战PK比武TJ等的影响:
  1、由于力耐BB的出现可能会重新出现3物理队伍:双ST1DT或者双DT1ST等。
  2、TJ弱点击破的出现次数可能增多,可能出现DT踩干将弱点力耐BB3~4000左右的情况,可能会有野兽ST配合PT加高鬼力耐法防的出现。
  那么力耐法防将会被推向主流,预计力耐BB在68,69联会多起来,而力耐法防最起码也要69联才会出现(BB要重新合打书练)。而在力耐BB的强势高生存力下,服战焦点可能变成点杀人了,所以人物的速度可能会有些下降和抗性的增加(百花DT换血腰扫出来掉1000+血)。特别是物理输出系要是倒下了,就间接意味着要承受对面BB的火力并给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相信血耐DT可能重新出现。
电玩巴士梦幻西游专区 欢迎您的访问更多游戏资讯 攻略 请点击
与梦幻西游,力耐宠,传统加点相关的文章
梦幻2关键词
梦幻西游图片&&&&3-6岁适用-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基础训练-幼小衔接快车道&胡媛...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92字 数:1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7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p&在英语世界,高大上的罗曼语词,基本来自法语。&/p&&p&&b&以下从A到Z,把我听过的有点逼格、又好玩的法语系英语列出来:&/b&&/p&&p&&b&A&/b&&br&Aide-mémoire:备忘录, 有助于记忆的小物件&br&A la mode:潮的、时尚的&br&Apéritif:餐前小饮&br&Avant-garde:弄潮儿、 先锋&/p&&p&&b&B&/b&&/p&&p&Blasé: 玩厌了的 (看图;特指满不在乎、屌屌的状态)&/p&&p&Bon appétit:祝你胃口好 (用餐前,吃货间的礼貌用语)&/p&&p&Bon vivant:形容特别会生活的那种人&/p&&p&Bon voyage:逼格版的&have a good trip&&/p&&p&Bourgeois: 资产阶级的 (多指贪图享受、精神世界缺失的那种中产阶级)&/p&&img src=&/v2-9fe40bdcaeebed91e3f2b82a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v2-9fe40bdcaeebed91e3f2b82a_r.jpg&&&p&&br&&/p&&p&&b&C&/b&&br&Charlatan:大忽悠、骗子&br&Cliché:陈词滥调、套话&br&Clique:小集团,自己的小圈子&br&Crème de la crème: 好中之最,best of the best!&br&Cul-de-sac: 死胡同&br&C'est la vie:这(tm)就是生活!(有种无奈又自我安慰的感觉)&/p&&p&&b&D&/b&&/p&&p&De rigueur:形容时尚人士必备之物&/p&&p&Décolleté:低胸的,袒胸露肩的&/p&&p&Déjà vu:似曾相识的感觉&/p&&p&Derrière:臀(比起以下其他表达,Derrière是最高雅的说法)&/p&&img src=&/v2-6beba446f9ec50fa12dce6_b.png& data-rawwidth=&218&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p&&b&E&/b&&br&?lan: 干劲,热情&br&En route:在路上&br&Enfant terrible:多指让人头痛的怪才 &br&Entrepreneur:企业家,商人升级版&/p&&p&&b&F&/b&&br&Fa?ade:表象,假象&br&Fait accompli:既成事实&br&Faux pas:做了会让人失礼、给人减分的事,比如吃得满嘴意面酱&br&Femme fatale:倾国倾城的那种妖姬&br&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 (多用于法律文件)&/p&&p&&b&G&/b&&br&Gaffe:洋相 (名词)&br&Gauche:拘谨尴尬、不善交际的&/p&&p&&b&H&/b&&br&Haute couture: 高级女装&br&Hauteur: 傲慢,不可一世&br&Hors d'oeuvre:开胃菜&/p&&p&&b&I&/b&&br&Impasse: 死路一条,僵局&br&Insouciant:漫不经心、完全不care的样子&/p&&p&&b&J&/b&&br&Joie de vivre:生活乐趣&/p&&p&&b&L&/b&&/p&&p&Laissez-faire: 自由主义&/p&&p&Liaison:多指联络、联手 (也有男女通奸的意思)&/p&&p&Louche:斗鸡眼;没品的&/p&&img src=&/v2-04fb22ffeea1c704c668d6e1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p&&br&&/p&&p&&b&M&/b&&br&Mademoiselle:小姐,Miss的逼格版&br&Malaise:各种不爽不舒服和莫名的不安&br&Mélange:大杂烩,混合物&br&Ménage à trois: 3P (捂脸。。。。)&br&Milieu: 出身背景,周围环境&br&Motif:(音乐或文学里的)主题、意念&/p&&p&&b&N&/b&&br&Nouveau riche: 暴发户&/p&&p&&b&O&/b&&br&Objet d'art:小工艺品,古玩&/p&&p&&b&P&/b&&br&Panache:炫耀、假威风&br&Par excellence:最牛X的,出类拔萃的&br&Patois:方言、土话&br&Prêt-à-porter:时装里说的成衣&/p&&p&&b&R&/b&&br&Raison d'être: 生活的目的,存在的理由&br&Rapport:关系, 跟relation一个意思&br&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再生&br&Restaurateur:餐馆老板的逼格叫法&/p&&p&&b&S&/b&&br&Sang-froid: 冷静不慌张 (名词)&br&Savant:专家、能人&br&Savoir-faire:才干、手腕&br&Silhouette:身材线条,轮廓,侧影&br&Soirée:晚会,高端party&/p&&p&&b&T&/b&&/p&&p&Tableau: 画面、场景&/p&&p&Tête-à-tête:俩人面对面的私聊&/p&&p&Trompe-l’oeil:视觉错视,如下:&/p&&img src=&/v2-c90dfd7414e2abc1adbed1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4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p&&br&&/p&&p&&b&V&/b&&br&Vis-à-vis:面对面;相较于&br&Voilà! (感叹词)你瞧,在这!&br&Voyeur: 偷窥狂&/p&&p&以上这些词,都是我在英美留学时听过用过的。在法语里很普通,但用英语说好像档次一下就高了。不同地域听到这些词的频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剑桥时,我的导师就常用这类词。而在美国(除纽约外)、澳洲这种新移民国家,除少数上层和/或装X人士,还是比较少听到英语里夹杂法语词汇的。&/p&&p&还有就是,这种词除了提升逼格外,还特别适合参加考试!你看托福GRE难词里,有多少个法语词?!&/p&&p&先整理到这,有时间再补充。祝知友们周末愉快 :D&/p&&p&-------------------------------------------------------------------------------------------&/p&&p&类似回答:&/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英语用法是普通中国学生最生疏的? - Emma 的回答&/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Emma:不同国家或民族语言有什么有趣的巧合?&/a&&/p&
在英语世界,高大上的罗曼语词,基本来自法语。以下从A到Z,把我听过的有点逼格、又好玩的法语系英语列出来:A Aide-mémoire:备忘录, 有助于记忆的小物件 A la mode:潮的、时尚的 Apéritif:餐前小饮 Avant-garde:弄潮儿、 先锋BBlasé: 玩厌了的 (看…
清代女诗人张芬有一首《虞美人》,题为《寄怀素窗陈妹》,顺读为词,倒读是一首七言律诗。顺读词云:&br&&br&「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br&欲将愁怨赋歌诗,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br&&br&倒读诗云:&br&&br&「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br&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br&迟迟月影移梧竹,叠叠诗歌赋怨愁。&br&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清代女诗人张芬有一首《虞美人》,题为《寄怀素窗陈妹》,顺读为词,倒读是一首七言律诗。顺读词云: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怨赋歌诗,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倒读…
&p&&b&=== 17.5.4 更新一波,好久不见 ===&/b&&/p&&p&&b&&i&以下这些英文单词都与“爱”有关&/i&&/b&&/p&&p&&b&Believe(相信):&/b&believe的中世纪英语拼法为beleven,古英语拼法为belyfan(beliefan?),再上溯到原始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为ga-laubjan,原意为“珍重、珍爱”,这里的laub是为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PIE)词根leubh-,爱。&/p&&p&&b&Friday(星期五):&/b&Friday在古英语中是frigedaeg,是以Frigg(北欧神话中的爱神弗丽嘉)命名的。&/p&&p&&b&Venom(毒药):&/b&这个单词源自于拉丁文venenum,与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同词根。同时venenum最早的含义是“爱情魔药”。&/p&&p&&b&Amateur(外行):&/b&amateur的词根源自于拉丁文amare,爱。&b&同时这也是人名Amy的词根&/b&,在古法语中,Amy(拼为Amee)的意思是“被深爱之人”。&/p&&p&&b&Charity(慈善、施舍):&/b&源自拉丁文caritas,爱。但是这里的爱与amare不同,前者更显崇高、尊敬,后者偏向于情欲之爱。caritas其实译自于古希腊语agape,在圣经中,这个单词指&b&无私的、广泛的一种爱,这种爱对待一切事物没有任何差别&/b&。&/p&&p&&b&Philosophy(哲学):&/b&大家都知道,哲学即为爱智慧——这放在词源学上也十分说得通。philosophy源自于希腊语philosophia,&i&philo-&/i&(爱) + sophia(智慧)。&/p&&p&&b&Philadelphia(费城):&/b&希腊语中有三种爱,agape,eros(情欲之爱,相当于拉丁语中的amare)和philia(兄弟、朋友之间的爱)。而美国城市费城的英文名则是这样——&i&philo-&/i& + adelphos(兄弟),即兄弟情谊(基友的爱)。&/p&&p&&b&Philip (菲利普):&/b&这个男子名的组成规律为&i&phil-&/i& + hippos,对马匹的热爱。&/p&&br&&p&&b&====(你们太污了)7.13 受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2cb48c9ecd4c6ec341c4d& data-hash=&92cb48c9ecd4c6ec341c4d& data-hovercard=&p$b$92cb48c9ecd4c6ec341c4d&&@Yogomove Keita&/a& 等人的启发,补充一下penis与pencil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b&&/p&&br&&p&&b&penis&/b&(这单词的含义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我就不多说了)源自拉丁文penis,最早指&b&尾巴&/b&。&/p&&p&而&b&pencil铅笔&/b&由古法语pincel(在法语中这个单词最后变成了pinceau,画刷,画笔)转变而来,再往上追溯的话则源自于拉丁文penicillum(painter's brush,画笔),该单词是拉丁文peniculus的“指小词”(将单词的含义亲昵化,作用类似汉语中的“小XX”)。而peniculus又是penis的指小词,peniculus由penis与后缀&i&-culus&/i&组合而成(&i&-culus&/i&用来将所修饰的事物昵称化),原意为&b&a little tail,小尾巴&/b&。&/p&&p&&b&某些网站把penis称作铅笔看来也是有合理原因的。&/b&&/p&&br&&p&&b&====6.24 更新大洋洲各国国名与部分属地名的起源====&/b&&/p&&img src=&/db0e4a435cbe754ac3c7129a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db0e4a435cbe754ac3c7129a_r.jpg&&&p&(图源:维基百科)&/p&&p&&b&Australia 澳大利亚:&/b&最早,发现澳洲的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塔斯马尼亚州以他命名)将这块大陆取名为“新荷兰”(New Holland)。到了1788年,英国殖民者于东部登上了这块贫瘠的大陆,并将澳洲的东边取名为“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雏形),西部地区仍叫新荷兰。
当时无人探索的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被称作&b&Terra Australis&/b&(拉丁文,South Land,南方之地)或&b&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b&(拉丁文,Unknown South Land,南方未知之地)。英国航海家马修·弗林德斯提出议案,建议将整个澳洲改名为Australia,而“新荷兰”则继续以州的形式留在大陆的西边。这一提议一开始是被拒绝的,但后面大家都在用Australia这一称呼,大英帝国最后于1824年通过了这一命名提案。&/p&&p&&b&New Zealand 新西兰:&/b&当塔斯曼发现新西兰时,他给这里取名为“Staten Landt”。1645年,荷兰地图制作者们将之更名为&b&Nova Zeelandia&/b&(荷兰有个西兰省,Zeeland)。后来库克船长将之英文化为New Zealand。&/p&&p&&b&Fiji 斐济:&/b&斐济群岛的主岛名为Viti Levu(维提)。它与这个国家国名Fiji是有关联的。当库克船长与他的船员们造访汤加(另一个太平洋岛国)时,他问汤加土著民他们邻居的岛屿名字叫什么,汤加人&b&用他们的土话将Viti说成了“Fisi”&/b&——库克船长一行人将之理解成了“Feejee”,因此斐济其实不应该叫Fiji而应是Viti。&/p&&img src=&/dc830f12f3_b.jp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4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p&(库克船长,图源:维基百科)&/p&&p&&b&Tonga 汤加:&/b&源自萨摩亚语toga,&b&南方&/b&,因为汤加群岛位于波利尼西亚中心岛屿群的最南方。&/p&&p&&b&Samoa 萨摩亚:&/b&Samoa源自萨摩亚语Sāmoa。一种说法是,萨摩亚指“&b&神圣的中心之地&/b&”。在萨摩亚传说中,天神Tagaloalagi在萨摩亚创造了世界;另一种说法是Samoa意为“Place of the Moa”,Moa在萨摩亚语中指&b&一种已灭绝的鸟类&/b&。&/p&&p&&b&Kiribati 基里巴斯:&/b&18世纪80年代,英国探险家&b&托马斯·吉尔伯特&/b&(Thomas Gilbert)将包括现在基里巴斯群岛的一大片岛屿群以他的名字命名为Gilbert Islands。Kiribati是Gilbert的当地土语念法,发音为“Kir-a-bas”。&/p&&p&&b&Marshall Islands 马绍尔群岛:&/b&1788年,英国探险家&b&约翰·马绍尔&/b&(John Marshall)与吉尔伯特来到了这片群岛,之后这片群岛以马绍尔的名字命名。当地人以前称他们的家园为“jolet jen Anij”,上帝的礼物。&/p&&p&&b&Tuvalu 图瓦卢:&/b&Tuvalu意为“&b&Eight Standing Together(八个在一起)&/b&”——图瓦卢语中,tu为“stand up”,valu为“eight”——16世纪第一波来到图瓦卢的欧洲人将位于图瓦卢的八个岛屿与环礁定位殖民地(现在图瓦卢有九个大岛)。&/p&&img src=&/0ecde4afabdea13_b.jp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p&(图瓦卢,图源:维基百科)&/p&&p&&b&Vanuatu 瓦努阿图:&/b&18世纪,库克船长将这片群岛命名为The New Hebrides(新赫布里底群岛,以苏格兰同名群岛命名)。当瓦努阿图于1980年取得独立权之后,该国人民将国名改为Vanuatu,意为“our land forever(&b&我们永远的土地&/b&)”——南太平洋奥斯特罗尼西亚语中vanua指土地。&/p&&p&&b&Solomon Islands 所罗门群岛:&/b&这个群岛由西班牙航海家门达尼亚·德·内拉(?lvaro de Menda?a de Neira)命名,据说他误以为这个群岛蕴藏黄金,因此他才把这个群岛命名为所罗门——圣经里&b&富有的以色列国王&/b&。&/p&&img src=&/ab578fdc4a7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ab578fdc4a7_r.jpg&&&p&(图源:维基百科)&/p&&p&&b&Nauru 瑙鲁:&/b&源自瑙鲁语anáoero,I go to the beach,&b&我到了沙滩&/b&。&/p&&p&&b&Micronesia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b&源自古希腊文mikron?sos,mikros + n?sos,small island,&b&小岛&/b&。&/p&&p&&b&Palau 帕劳:&/b&Palau在帕劳语中拼为Belau,该词可能来自帕劳语beluu,&b&村庄&/b&;也可能来自词语aibebelau,“indirect replies”,与一个&b&创世神话&/b&有关。国名Palau一开始在西班牙语中是Los Palaos,接着传入德语,形式变为Palau,最后传入英语(一开始拼为Pelew)。印尼语有个单词Pulau,意为海岛,但与帕劳无关。&/p&&p&&b&Papua New Guniea 巴布亚新几内亚:&/b&该国国名挺特殊的,由两个部分组成。Papua源自马来语papuah,“&b&头发卷曲的人&/b&”。New Guniea由西班牙探险家伊尼戈·奥尔蒂斯·雷特斯(Y?igo Ortiz de Retez)命名,因为他觉得当地人长得很像之前他在几内亚湾看到的非洲人。&/p&&p&(以下为部分地区、属地地名考)&/p&&p&&b&Niue 纽埃:&/b&纽埃位于新西兰属地库克群岛。库克船长与1774年发现了这个岛屿,当他登上这座岛屿时,“迎接”他和他船员的土著人身上涂满了红色的颜料(包括牙齿),像血一样(实际上他们的涂料来自他们当地产的一种红色香蕉,名为hulahula)。库克船长吓尿了,他把该岛称为“野蛮岛”(Savage Island)。接着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把纽埃称为野蛮岛。后来,纽埃的原名Niue得以重用,而Niue意为“behold the coconut”(&b&看!椰子!&/b&)&/p&&img src=&/b004ee7fd5cd5dc1f0b03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004ee7fd5cd5dc1f0b037_r.jpg&&&p&(纽埃海岸,图源:维基百科)&/p&&p&&b&Hawaii 夏威夷群岛:&/b&这片群岛的最大岛名为夏威夷岛,Hawai‘i。而该词据考证源自Hawai’iloa,当地传说中的&b&一个传奇人物&/b&,他最早发现了夏威夷群岛并带领他的伙伴们定居于此地。&/p&&p&&b&====6.21 更新单词silly与idiot的词源考====&/b&&/p&&p&&b&这两个单词最早都不是拿来骂人用的。&/b&&/p&&p&在古英语中,silly的拼法为saelig。那时这个词的含义为“&b&有福的,幸运的,神圣的&/b&”(sael的含义为“幸福”)。即使到了中世纪英语,silly(seely,seli)的含义仍然为“好运气的,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3世纪初,这个单词出现了“清白的”这一含义。到了13世纪晚期,这个单词开始出现负面的意义,“可悲的”,“卑下的”,接着是“弱小的”,最后到了16世纪,这个单词变成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愚蠢的”一义。&/p&&p&相比起silly,idiot的词义变化倒没有那么彻底。这个单词源自古希腊文idi?tés,指&b&城邦里的普通公民&/b&。接着在拉丁文中,idiot(idiota)指“俗人,门外汉,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该单词在12世纪左右传入古法语,idiote,指“未受过教育的人,愚昧无知的人”。传入英语之后,到了14世纪早期,idiot的含义为“精神有问题(而无法处理日常简单事情)的人”,也就是白痴。&/p&&p&&b&====6.16 更新几组单词的词源考====&/b&&/p&&p&以下这几对单词在词义上八竿子打不着边,但它们的词源却是相同/相近的。&/p&&p&&b&Salad/Salary 色拉/薪水&/b&:这两个词词义互不沾边,但在拼写上它们挺像的。它们都源自单词salt(盐)——确切点说是它的拉丁文形式sal。最初,&b&salary(salarium)指罗马士兵买盐的钱&/b&(盐在当时十分宝贵,是必需品)。同时在罗马时代,&b&沙拉蔬菜经常以盐作为调料&/b&。&/p&&p&&b&Disaster/Astral 灾难/星的,星形的&/b&:astral源自意大利文astrum(再往上追溯可以到古希腊文ástron)——然而astrum跟disaster似乎也没什么关联。我们还是来看看disaster吧,disaster来自意大利文dis&u&astro&/u&,直译为英文则是“ill-&u&star&/u&red event”(disastro的前缀&i&dis-&/i&表示事情在混乱之中崩溃)——古人认为&b&天上的星星主管命运&/b&。因此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p&&p&&b&Corridor/Occur 走廊/发生&/b&:大家小时候都有被家长告诫过不要在走廊过道里乱跑吧?其实,corridor最最最初指“&b&跑步的地方&/b&”——源自拉丁文currere,意指跑步。而occur源自拉丁文occurrere,指&b&遇见&/b&。occurro(occurrere是它的现在不定式,‘present infinite’)源于ob-(against)与curro(run)。&/p&&p&&b&Mortify/Mortgage 蒙羞,受辱/抵押&/b&:这两个词词义完全无关,但它们都源自于拉丁文mors,&b&死亡&/b&。mortify在14世纪到17世纪时期指杀死、害死;关于mortgage,我们把这个词给拆开:法语mort指死亡(同样源自mors),gage指抵押权——当财产被没收或债务履行完毕时,抵押权即刻失效(mort,“死亡”)。&/p&&p&&b&====6.14 更新关于数字11(Eleven)与12(Twelve)的词源考====&/b&&/p&&p&(答者译自mentalfloss)&/p&&p&数字的英文拼写一般来说是很有逻辑规律的,从21到99,规则都一样:&u&先说十位数,然后跟着个位数&/u&(如twenty-one,21;sixty-nine,69)。但是数字10到20之间就有些不一样了——不仅仅十位数(teen由ten演变而来)被放在个位数之后(如17不是teen-seven而是seventeen),而且11和12的英文单词拼写十分怪异。(为何11是eleven而不是oneteen?)&/p&&p&Eleven和Twelve源自古英语单词Endleofan与Twelf,再往上追溯就是ainlif(ain + lif)和twalif(twa + lif)。词源学家猜测,后缀&b&-lif&/b&是“&b&to leave(离开)&/b&”的词根。ainlif是“one left (after ten)”(&b&离十一位)&/b&;twalif则是“two left (after ten)”&b&(离十两位)&/b&。
【&b&据 &/b&&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bbbafda21f481a16d6303& data-hash=&1bbbafda21f481a16d6303& data-hovercard=&p$b$1bbbafda21f481a16d6303&&@肖深刻的九叔&/a&&b&的评论,&i&-lif&/i&的含义不是to leave。该部分文章是通过翻译国外网站而得来的因此答者没有去深究。答者特去查证得来&i&-lif&/i&确实应该是left的含义,即“留下”。因此eleven(ainlif)应该是去十剩一,而twelve(twalif)是去十剩二。感谢纠正。】&/b&&/p&&p&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使用threelif,fourlif,fiflif,sixlif等等诸如此类的数字英文呢?答案跟历史上数字系统的发展有关。多年以前,大多数人没有区分大于10的数字的必要。其实一些原始文明的语言里只有一、二和“很多”以描述数量。&b&所以十以下的数字先出现,然后再用-lif来衍生出更大的数字&/b&。&/p&&p&可能以前有过threelif、fourlif这样的数字系统,但是11和12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相对更频繁。很多数字系统都建立在12的基础上,&u&因为12可以被很多数字除尽&/u&。我们专门有个单词dozen(打,十二个)就是这个原因。&b&11和12的使用度越来越频繁,它们的形式因此固定,无论其他系统如何发展。&/b&&/p&&p&我们可以把这一理念拓展到其他数字中:像10的倍数就有不规则的拼写发音(twenty,thirty而不是twoty,threety)。&b&&u&我们用的最早、最多的单词,也就成为了形态最不规则的单词&/u&&/b&。&/p&&p&====我 是 分 割 线(以下为前期内容)====
School,学校&/b&:源自希腊文skhola,意指休闲、闲暇时光,然而现在指学校。
&b&Companion,同伴,伴侣&/b&:源自拉丁文companis,&i&com- &/i&+ &i&pánis&/i&,直译成英文则是together + bread。因此companion最初指与你分享面包的人。
&b&Muscle,肌肉&/b&:源自拉丁文musculus,直译为英文是little mouse,即小老鼠。关于这一演变的一种说法是肌肉在身上的突起、波动很像小老鼠在乱爬。(根据 @张君诺 与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104fbd07fe76f& data-hash=&104fbd07fe76f& data-hovercard=&p$b$104fbd07fe76f&&@庄鸡仔&/a& 的补充,肱二头肌在粤语中也叫“老鼠仔”)
&b&Astronaut,宇航员&/b&:源自希腊文astronautes,&i&astro-&/i& + &i&nautes&/i&,即star + sailor。这个词最初用来指在天上各个耀眼的星星之间航行的人。
&b&Daisy,雏菊&/b&:源自古英语daeges eage,意指“day‘s eye”(日之眼)。而雏菊在清晨开花,到晚上则含苞。
&b&Window,窗户&/b&:源自古斯堪的纳维亚语vindauga,“wind eye”(风眼)——墙壁上没有镶玻璃的洞,作用是给房间通风。
&b&Dandelion,蒲公英&/b&:源自法语dent de lion——tooth of the lion(狮子的牙齿),用来描述蒲公英参差不齐,锯齿般的叶子。(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9205fad92f1ed0eec8db66d206515ed& data-hash=&d9205fad92f1ed0eec8db66d206515ed& data-hovercard=&p$b$d9205fad92f1ed0eec8db66d206515ed&&@viga wang&/a& 的纠正。根据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1ef1d6eb3e4d5e9f902b0& data-hash=&d1ef1d6eb3e4d5e9f902b0& data-hovercard=&p$b$d1ef1d6eb3e4d5e9f902b0&&@利悟利&/a& 的补充,蒲公英的德语拼写为L?wenzahn,&i&L?we&/i& + &i&Zahn&/i&——转换为英文即&i&lion&/i& + &i&tooth&/i&——Zahn des L?we,狮子的牙齿 )
&b&Explain,解释&/b&:源自拉丁文explanare,指&弄平,弄光滑”。对复杂事物的好的解读能够将之变得更浅显易懂。
&b&Squirrel,松鼠&/b&:源于古希腊文skíouros,即&i&skiá&/i& + &i&ourá&/i&,直译成英文则为“shade tail”——指松鼠大且毛茸茸的尾巴“能够当遮阳伞来用”。在中世纪英语中该单词为squirel。&/p&&p&====更新一波====&/p&&p&&b&Girl,女生&/b&:在中世纪英语中,girl其实用来指&b&小孩或年轻人(不分男女性别)&/b&。那时这个单词的拼写为girle、gerle或gyrle。在《坎特伯雷故事》(&i&The Canterburry Tales&/i&)中,乔叟(Chaucer)说道:“In daunger hadde he at his owene gise/ The &b&yonge girles&/b& of the diocise.”,译成现代英语则为“In his own power had he, and at ease/ &b&Young people&/b& of the entire diocese(在这一整个教区中,他能自由自在地掌控年轻人).”。&/p&&p&&b&Meat,肉&/b&:最早meat被用来泛指&b&固体食物&/b&(与液体食物如饮料相对)或&b&动物的饲料&/b&(mete)。在1775年出版的《苏格兰西部群岛之旅》(&i&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ands of Scotland&/i&)中,作者塞缪尔·约翰逊这样写道:“Our guides told us, that the horses could not travel all day without rest or &b&meat&/b&(我们的向导告诉说,不休息不进食的马匹是不能一整天行走的).”。&/p&&p&&b&Pretty,漂亮的,机智的&/b&:古英语中,pretty(那个时代的拼写为praettig)指&b&狡猾的、狡诈的&/b&。后来,这个单词开始转变为积极的含义,指聪明的、灵巧的。最终到15世纪,这个单词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用的意思。&/p&&p&&b&Naughty,顽皮的,淘气的&/b&:14世纪,naughty people = people who have naught(nawiht,nothing),即&b&身无分文的,啥都没有的&/b&穷人。到了15世纪,这个单词的意义从“身无分文的”变成了“无价值的、道德败坏的”。这个词可以用来指荒淫放荡的人或有其他不端行为的人。1678年出版的&i&Sermons preached upon Several Occasion&/i&中,作者伊萨克·巴罗(Issac Barrow,牛顿的老师)说道:“a most vile(卑鄙的), flagitious(穷凶极恶的) man, a sorry and &b&naughty&/b& Governour as could be”。但同样在15世纪时,这个单词也出现了我们目前所用的这一含义。&/p&&p&&b&Fun,有趣的&/b&:这个单词最早用作动词时指&b&欺骗、诱骗&/b&,它源自单词fon——一个形容&b&傻瓜&/b&的非常古老的词汇。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词组“make fun of”等还能找到这些原始含义的影子。&/p&&p&&b&Smart,聪明的&/b&:smart在古英语中(写作smeortan)用来形容&b&造成痛苦的&/b&东西,武器、钉子、飞镖都能用smart来形容。莎翁作品《亨利六世》(&i&Henry VI&/i&)中正有“as &b&smart&/b& as lizard's stings(蜥蜴的蜇伤)”这样的例子。&/p&&p&====根据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cc4adaaefc0d& data-hash=&cc4adaaefc0d& data-hovercard=&p$b$cc4adaaefc0d&&@Pneo Kotoba&/a& 的评论所补充==== &/p&&p&&b&Nice,好的&/b&:nice源自拉丁文nescius,而后者意为无知的、愚昧的。接着这个单词经由古法语进入中世纪英语,在14世纪到17世纪间,nice的含义为&b&愚蠢的、无知的&/b&,在那个年代,nice还有“(规章)严格的,刻板的”、“严谨的”、“挑剔的”等等五花八门的含义。&/p&&p&关于nice的消极含义渐渐消湮于历史之间。到了18世纪,nice成为了积极词汇,并最终成为了英语口语中最常用的单词之一。&/p&&p&====推荐一波书目与网站====&/p&&p&大家在问有什么关于词源学的好的书目值得阅读。由于答主是在校大学生,虽是英语专业,但词源学不是答主的专攻,平时阅读量也不甚多。因此还请各位知友对我所推荐的书籍与网站加以批驳与补充。&/p&&p&四部大部头词典:
《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i&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i&)
《兰登大学英语词典》(&i&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ary&/i&)
《韦氏新世界词典》(&i&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i&)
《桑代克·巴恩哈特世界词典》(&i&Thorndike Barnhart: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i&)&/p&&p&两个实用网站:&/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www.wiktionary.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iktionary.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其中etymonline的主页面上有该网站的词源参考文献介绍,在这里我就不列出来啦。&/p&
=== 17.5.4 更新一波,好久不见 ===以下这些英文单词都与“爱”有关Believe(相信):believe的中世纪英语拼法为beleven,古英语拼法为belyfan(beliefan?),再上溯到原始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为ga-laubjan,原意为“珍重、珍爱”,这里的laub是为原…
让我来吐槽,哈哈哈&br&&br&错误:I am a Chinese. / As a Chinese ....&br&正确:Chinese是形容词,应该是I am Chinese / As Chinese。&br&&br&补充:针对这个Chinese指代个人的时候用不用a,评论里很多人铁了心觉得加a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字典写了Chinese可以作名词嘛。&br&但是,针对一个人的情况就是不用a,你要么就说I am a Chinese person,要么就是I am Chinese,说I am a Chinese听起来就是不地道的,这是convention,这适用于所有-ese结尾的单词,比如Japanese,Portuguese等等。但是对于-ian结尾用不用a都是可以的,比如Canadian等。我找了很多资料,所有英语母语的人给的答案都是支持这个说法的:&br&&a href=&///?target=http%3A//www./articl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私は日本人です」は、I am a Japanese. それとも&I am Japanese. ?&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howthread.php%3Ft%3D17121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 Chinese / I'm a Chinese [Nationality: adjective vs nou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ecentre-chan.blogspot.sg/2010/05/blog-post_1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陳Sir中英文互動教室: I am a Chine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别再和我争这个问题了,你要说服我请举出母语人士使用的实例来,不然别和我争。&br&&br&&br&说别人生病恢复的不错。&br&不地道: She becomes better.&br&地道:She got better.&br&&br&我和朋友在食堂是吃饭,有人跑来问指着边上的空桌子问:Do you mind if I take this seat?&br&朋友想说可以坐来着,结果说出来是:Yes. 然后那个人乖乖走了,哈哈哈。&br&&br&问:Isn't it correct?&br&答:No, it is correct. &br&然后问的人一脸茫然,哈哈哈。正确:Yes, it is correct.&br&&br&开灯啊,开电脑啊什么的别用open和close,用turn on/off.&br&&br&advice 的复数还是advice,不要加s,比如some advice, a smidgen of advice, pieces of advice。&br&&br&肉类吃起来软不用soft,用tender。&br&&br&-----------------------分割----------------------------&br&看到有些朋友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就顺便查资料总结一下:&br&&br&1, 国人思维是我想我不能怎么怎么样,所以会说I think I can't ....&br&正确说法应该是I don't think I can ....&br&&br&2, 我也不喜欢这个。&br&I don't like it too. 表示否定的时候用either,肯定的时候才用too。&br&&br&3, 在家做饭的时候,把什么东西扔到垃圾桶,说trash it就好。就不要说throw it in the bin,听起来又臭又长。&br&&br&4, 拒绝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很忙没事时间,不要说I am busy,听起来会很没有礼貌。说Sorry,&br&I am tied up (with ***).&br&&br&5, 别人问你怎么样,你说I am stressful 是错的,stressful可以用来形容你的工作,但是形容人的情绪是用stressed。&br&&br&类似这种具体用法的错误非常多,数不胜数。这些是可以通过练习改正的。&br&&br&更高一步来说,很多受中式思维影响的错误情况没有那么容易发现,有些是受到思维习惯的影响,很难觉察,下面列举几个情况:&br&&br&1,用词的重复,造成了没有必要的重复和redundancy。例如有些情况下英语中的有些词汇已经imply特定的语境,但是对应的中文词汇并没有。&br&&br&中文:为了&u&&i&加快&/i&&/u&经济改革的&i&&u&步伐&/u&&/i&。&br&注意有下划线的两个字,一般的翻译是加快对应accelerate,步伐对应pace,那么完整的翻译就变成了 to &b&&u&accelerate &/u&&/b&&u&&b&the pace&/b&&/u& of economic reforms. 但是其实英语中的 to accelerate就已经包含了加快步伐的意思。所以更好的翻译应该是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br&&br&&u&&i&农业收成&/i&&/u&很不错。&br&冗余的翻译: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b& in agriculture&/b&。&br&这里harvest已经imply了agriculture了,所以更加好的翻译是去掉in agriculture。&br&&br&以上是名词的冗余,还有动词,比如很多人都会说make an improvement of my work,这种情况看似用了个短语很高大上,但是读起来挺啰嗦的,直接用improve就好,简单干脆。&br&再例如:&br&approval should be given 改成 approved&br&to give guidance to 改成 to guide&br&to place an stress on 改成 to stress&br&&br&以上的例子来自&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298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式英语之鉴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刚才随便翻了一下,非常非常好的书,推荐大家都来看看。&br&&br&&b&造成这种句子里有redundancy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大家对英语单词的理解不够,所以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最好通过句子或者文章来背单词,而且最好是英英字典,这样你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单词的context,进而在使用的时候避免类似的重复情况。在线字典我推荐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ctionary definitions you can understand&i class=&icon-external&&&/i&&/a&,后面有很多例句,不过这个字典对短语的支持不是很好。&/b&&br&&br&&br&2,为了提升B格,在不明白意思的情况下乱用大词。例如:&br&The&b& price &/b&of the book is so &b&expensive&/b& that I decided not to buy it. &br&错!expensive是用来形容你要买的东西的,不是形容price的!这里最简单的high就是最好的词!&br&&br&I found my wallet &b&invisible&/b&! I think it is lost!&br&好厉害,钱包不见了用invisible是不是很厉害,但其实太别扭了,用missing或者gone就很好。&br&&br&吸烟对&b&身体&/b&不好。&br&不好: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b&body&/b&.&br&好: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br&body在英文中是:动物或者人体的结构,一般相对于soul/mind而言。&a href=&///?target=http%3A///bod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dy dictionary defin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health是指身体的状况,一般相对于疾病而言。&a href=&///?target=http%3A///healt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alth dictionary defini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当时中文里面的‘身体“的意思更加广,包含了英文body和health共同的含义。所以很容易用此不准确。&br&&br&&b&真正掌握了词的意思再用,不然要弄好多笑话,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在语境里背单词。&/b&&br&&br&&br&&br&3,副词(副词短语)的位置会用错,这也是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啊。&br&错误:We &b&almost &/b&washed all the dishes. &br&这里almost放在了washed之前就变成修饰“洗”这个动词了,但是其实句子的意思是‘我们洗完了&b&几乎所有的盘子&/b&。’almost是修饰盘子的,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br&We washed almost ll the dishes.&br&&br&&b&一般修饰语应该放在离修饰对象最近的地方,所以想搞清楚修饰对象是什么&/b&,也有例外的情况,这个请翻看各种语法书,但是基本原则不变。再举个例子&br&The actress graciously accepted a golden award &b&in a red dress&/b&. 这里in a red dress是说actress的,那么就应该放在actress后面。不然读起来感觉是golden award穿了红色的裙子。&br&&br&&br&4,中文中动词非常丰富,但是对应到英语很多情况通过介词等就可以表达清楚。&br&&br&他看着她,感到很惊讶。&br&不好: He &b&looked at her&/b& and &b&felt&/b& surprised.&br&好: He looked at her &b&in &/b&surprise.&br&&br&我们被&b&穿着&/b&制服的人带了进来。&br&不好: We were shown in by those &b&who wore &/b&uniforms.&br&好: We were shown in by those &b&in&/b& uniforms.&br&一个in就把‘穿着’这个意思表达了,多么简洁优美!&br&&br&外面下着大雨,他跑出去了。&br&不好: He ran out &b&when it was raining hard&/b&.&br&好: He ran out into a heavy rain.&br&&br&&br&&b&现在能感到翻译不好做吧,逐字逐句的翻译适得其反,要掌握这种灵活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b&&br&&br&5, 中文喜欢用主体做主语,英语刚好相反。所以中式英语会有很多以人为主语的句子,但是英语的习惯刚好是反的。&br&&br&不好:I suddenly got a good idea.&br&好:A good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me.&br&&br&不好:When you don’t feel well, you can go out travelling.&br&好:Travel can make you fresh and delighted. &br&&br&6,中国人常说的“让sb做sth”表现出来是:&br&&br&一声大叫&b&让&/b&他&b&站&/b&了起来。&br&不好:A sudden shout &b&made&/b& him &b&stand up&/b&.&br&好: A sudden shout brought him to feet.&br&&br&这些照片&b&让我想起&/b&了我的童年。&br&不好: The sight of these pictures &b&made&/b& me &b&remember&/b& my own childhood.&br&好: The sight of these pictures reminded me of my own childhood.&br&&br&&br&&br&&br&References:&br&[1],&a href=&///?target=http%3A///blogs/esl/-misplaced-modifiers-a-pesky-grammar-problem-for-esl-students%23sthash.DTkeY44D.dpu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splaced Modifiers: A Pesky Grammar Problem for ESL Studen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target=http%3A///back/October2001/art77200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ticle 77: On How to Avoid Writing Chinglish. By Ji Shaobin&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298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式英语之鉴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4],Causes of and Remedies for Chinglish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ritings&br&&br&-----------------------------------------------------------------&br&严肃快乐的学英语,关注我的微信号公众号:nowenglish。扫一扫下图也可以嘛。&br&&p&&a href=&///?target=http%3A///r/ETt0bGzEkzHsrSgP924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ETt0bGz&/span&&span class=&invisible&&EkzHsrSgP924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让我来吐槽,哈哈哈 错误:I am a Chinese. / As a Chinese .... 正确:Chinese是形容词,应该是I am Chinese / As Chinese。 补充:针对这个Chinese指代个人的时候用不用a,评论里很多人铁了心觉得加a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字典写了Chinese可以作名词嘛。 …
前面已经有人列举了许多,我就再补充一些。&br&1.有些字简化后失去美感意境。比如 见(見)、汉(漢)、风(風)、凤(鳯)、区(區)、马(馬)、龙(龍)、车(車)、鱼(魚)、猪(豬)、猫(貓)、爱(愛)。&br&見 本来既美观又形象,而简化后二者全无;漢 简化后毫无美感,而且和“汊”仅差一点;风与凤形近易混;魚 下面四点变成了一横,从水里到了陆地? 區 里面体现出一定规划布局,区 里面是表示强拆图案? 豬、貓 不知为何都变成反犬旁,本来的两个形旁是多么象形!而且分别有 豕 和 貌 的对应。&br&&br&2.有些字简化后易混淆,增加阅读疲劳。首推言字旁 讠,无论是印刷体还是手写字都容易与三点水 氵混淆,比如 设有 和 没有。&br&风 和 凤、拨(撥)和拔 、仓 (倉)和 仑(侖)、处(處) 和 外、儿(兒) 和 几(幾,几)、伏 和 优(優)、天 和 无(無)、农(農) 和 衣、爱 和 受、嫒(嬡)和 媛、反 和 仅(僅。这两个主要手写易混)。&br&&br&3.被割断形声联系的字,增加了学习负担。&br&其一是“偷工减料”型的。比如随(隨)、脑(腦)、窑(窰)、挂(掛)、椁(槨),被莫名其妙去掉了不该去掉的部分。隨 去掉了左上的 工,可是 隋 髓 却没变;腦 这个字的右上三拐多么有画面感啊!但是 瑙 没有简化;窰 中间部分被偷去了,与 摇 遥 瑶 等失去联系;掛 字的声旁 卦 愣是被变成了 圭, 而 褂 却没有;槨 的声旁也被砍掉了耳刀,与郭失去联系。&br&其二粗劣简化、敷衍了事型。首推 又 字旁。比如难(難)、汉(漢)、叹(嘆、歎)、艰(艱),但是 戁 熯 囏 未简化;欢(歡)、劝(勸)、观(觀)、权(權),然而 獾、 颧、罐 则不简化;仅(僅),但是 瑾、谨 等没变;鸡(鷄),但是 溪、蹊 没变;邓(鄧),与 瞪 、灯(燈)失去联系;戏(戲),但是 巇 未简化;圣(聖);对(對),但是 薱 未简化;树(樹),然而 廚 则简作 厨,澍、彭、鼓则不简化。&br&其他类型的。比如卢(盧)、颅(顱)、鲈(鱸),但 炉(爐)、驴(驢)、芦(蘆);汤(湯)、杨(楊)、场(場)、殇(殤)、炀(煬),但 阳(陽)、伤(傷)、荡(盪);门(門)、闷(悶)、问(問)、,但 开(開)、闲(閒、閑);闹(鬧)、阋(鬩),然而 鬥 则简作 斗;與(与)、嶼(屿),但 誉(譽)、举(擧、舉),而 兴 是 興 的简体。&br&&br&4.被多合一的字,既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而且造成了一批多音字,增加了学习困难。&br&这个我感觉相对来说问题最大,例子也多举一点。千字文惨遭牵连啊。&br&干 ← 干(gān 干涉) 乾(gān 乾燥) 幹(gàn 幹部) (擀 没有简化)&br&万 ← 万(万俟 mòqí,姓氏) 萬(萬一,萬歲)&br&云 ← 云(人云亦云) 雲(雲彩)&br&历 ← 歷(歷史) 曆(日曆)&br&仆 ← 仆(pū 前仆後繼) 僕(pú 僕人)&br&斗 ← 斗(斗篷,容量單位) 鬥(鬥爭)&br&术 ← 术(zhú 白术,金兀术) 術(shù 技術)&br&奸 ← 奸(奸诈,奸臣) 姦(強姦)&br&只 ← 隻(zhī 隻身) 祗衹(zhǐ 祗有,衹有)&br&出 ← 出(出發) 齣(一齣戲)&br&发 ← 發(發展) 髮(頭髮)&br&台 ← 台(兄台,台灣) 臺(臺灣)檯(寫字檯)颱(颱風)&br&朴 ← 朴(piáo 姓氏) 樸(pǔ 樸素))&br&曲 ← 曲(曲折) 麯(麯酒)&br&回 ← 回(回信) 迴(迂迴)&br&伙 ← 伙(伙食) 夥(同夥)&br&后 ← 后(皇后) 後(後來)&br&尽 ← 盡(jìn, 盡力) 儘(jǐn, 儘早)&br&纤 ← 縴(qiàn 縴夫) 纖(xiān 纖細)&br&坛 ← 壇(天壇,祭壇) 罎(罎子)&br&折 ← 折(折斷,折疊) 摺(摺疊)&br&克 ← 克(克服) 剋(攻剋)&br&里 ← 里(公里) 裏(裏面,也作裡面)&br&困 ← 困(困難) 睏(睏了)&br&别 ← 别(分别) 彆(彆扭)&br&余 ← 余(姓氏) 餘(剩餘)&br&谷 ← 谷(山谷) 榖(穀子)&br&表 ← 表(表格) 錶(手錶)&br&范 ← 范(姓氏) 範(規範)&br&板 ← 板(黑板) 闆(老闆)&br&松 ← 松(松樹) 鬆(輕鬆)&br&制 ← 制(制度) 製(製造)&br&刮 ← 刮(搜刮) 颳(颳風)&br&征 ← 征(長征,征討) 徵(象徵)&br&舍 ← 舍(校舍) 捨(捨棄)&br&卷 ← 卷(juàn 試卷) 捲(juǎn 捲入)&br&胡 ← 胡(胡亂) 鬍(鬍鬚)&br&咸 ← 咸(老少咸宜) 鹹(鹹菜)&br&面 ← 面(方面) 麵(麵條)&br&钟 ← 鐘(鐘錶) 鍾(鍾愛)&br&复 ← 復(恢復) 複(重複)&br&姜 ← 姜(姓氏) 薑(生薑)&br&致 ← 致(致敬,興致) 緻(精緻)&br&借 ← 借(借用) 藉(憑藉)&br&脏 ← 贜(zàng 五臟) 髒(zāng 骯髒)&br&据 ← 据(jū 拮据) 據(jù 據說)&br&累 ← 累(連累) 纍(積纍)&br&淀 ← 淀(白洋淀) 澱(沉澱,澱粉)&br&筑 ← 筑(古代樂器) 築(建築)&br&御 ← 御(御用) 禦(防禦)&br&签 ← 簽(簽字,抽簽) 籤(抽籤)&br&辟 ← 辟(bì, 復辟) 闢(pì, 開闢)&br&背 ← 背(背诵) 揹(揹包)。&br&柏 ← 柏(柏林) 栢(松栢)。&br&布 ← 布(布料) 佈(公佈)&br&&br&5.给学古文带来的困难。&br&这首先不得不提多合一带来的歧义。比如干将(干將 gān jiāng; 幹將 gàn jiàng);诸如发(發 髮)、后(後 后)、余(余 餘)等自不必说。&br&其次是简化不彻底带来的。文言文里有些字比较生僻,而简化字对于大量生僻的字未做简化,破坏了形声字的规律。比如缠(纏),但是壥 未简化;忏(懺),但是谶语 未简化;华(華),但是 嬅 未简化;以及前面列举的 又 字旁的许多字。&br&此外对于一些通假字的识别有影响。比如 冯 通 凭 看起来不相干,可是 馮 和 凴 就很好理解了。&br&&br&6.对方言读音的影响。比如舰(艦),国语里舰 与 见同音,可对于一些南方语系,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粤语里舰(艦)和槛 滥 等同音,与 监 音近,是同一形声系列;而且我感觉 艦 比 舰 画面感更强。&br&&br&先说这些,以后想到再补充。&br&——————————&br&修正一下,魚 下面的四点应该指代尾巴的可能性更大,类似的有燕;而四点底多数情况下指 火,比如羔,焦,煮,热,烈,熟等。&br&补充两个字。胜(勝),这个字本来和 腾 謄 滕 榺 等是同一声旁,力 是形旁,可是居然简化成了 月 做形旁,不知道 胜 字何解,直接看我只能理解成 生肉 。而且与勝 同音的 蕂 賸 等却未简化!&br&志(志、誌),这两个字被合并后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不亚于 后 与後、發与髮。比如三国志,东周列国志等等,我曾长期把 志 理解成志气。
前面已经有人列举了许多,我就再补充一些。 1.有些字简化后失去美感意境。比如 见(見)、汉(漢)、风(風)、凤(鳯)、区(區)、马(馬)、龙(龍)、车(車)、鱼(魚)、猪(豬)、猫(貓)、爱(愛)。 見 本来既美观又形象,而简化后二者全无;漢 …
&b&中国文字永远轮不到这些只懂一点皮毛的「外国砖家」自带圣母光环站在「进化链顶端」来指指点点。&br&这和纳粹鼓吹优等种族没什么两样。&br&&br&&/b&&blockquote&按:《全球通史》(Global History)的作者&b&斯塔夫里阿诺斯&/b&老先生对待中国文字是充满善意的,请不要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斯塔夫里阿诺斯老先生的意见请参考其他答案。&br&本文指摘的西方史学界越界的「外国砖家」,特指题主读的《全球通史》(World History,又译作《世界史》)的作者&b&海斯&/b&、&b&穆恩&/b&、&b&韦兰&/b&。该书「第十一编 白种人的负担」中就认为自15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就一点一点地把他们的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欧洲人「要引导千百万的陌生人走上欧洲文明和进步的道路,是一个负担,而且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持「欧洲中心论」,带着满满的优越感。&br&&b&海斯&/b&、&b&穆恩&/b&、&b&韦兰&/b&等人对东方的语言文字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并不了解,只是利用他们微乎其微的见解对东方的语言文字进行越界审判。故而笔者站在语言文字角度进行反驳,对他们严重越界的行径予以谴责。&/blockquote&&br&语言文字有优劣性吗?没有!&br&拼音文字一定比表意文字先进吗?不是!&br&&br&何况汉字同时继承了「&b&表音&/b&」和「&b&表意&/b&」的血统,既是「&b&表音文字&/b&」的代表,又是「&b&表意文字&/b&」的代表。讨论这个问题更要审慎对待。&br&&br&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讲座》里说:&br&&blockquote&有些理论认为,世界文字发展要经历表形(象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从这个理论出发,它们认为表意文字处于文字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必然要继续发展为拼音文字。这个说法首先是不符合世界文字发展的事实,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是并不一定都经历三个阶段,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字,例如非洲的古埃及文字,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等,都经历过由图画文字向表意文字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些表意文字很快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变得不可释读了,它们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向表音发展是其趋势。&b&汉字也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是,延续图画象形文字的发展趋势是表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了适应被它记录的汉语而进行了内部调整,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b&像汉字一样的表意文字还有不少,它们虽然没有汉字这么长的发展历史,但也绝不是“三阶段论”所能概括的。&b&我们主张「世界文字发展两种趋势」&/b&&b& 论,不同意「三&/b&&b&阶段论」的观点&/b&。&/blockquote&&br&西方的「三阶段论」,本就是基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出的归纳总结,并不能反映东方以另一种形式发展的文字(比如汉字)的趋势。&br&西方人对「表形(象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的表述,潜台词是「我们的表音文字处于进化链的最顶端,是最先进的文字体系。」&br&所以西方人才会一直觉得高人一等,像救世主一样自带圣母光环站在进化链顶端俯视中国人、怜悯中国人;甚至想当一次世界警察,推广他们的普世价值,拯救中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帮助中国人快速「进化」。&br&&br&&blockquote&&p&个人以为,很多西方学者一直对其他族群存有偏见,抛开他们一贯以自我为中心构建世界秩序的思想不谈,西方几乎没有研究东方历史文化的学者(其实还是有一些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的,比如高本汉、夏含夷等人,但是毕竟为数不多),这仿佛失去了一面自我认识的镜子。&/p&&p&有勇气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不狂妄自大地以为自己始终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进化方向,才是迈出前进的第一步。&br&&/p&&/blockquote&&br&※ ※ ※ ※ ※ ※ ※ &br&&br&&b&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b&&br&&b&中国的书面文字从古至今之所以采用「汉字」来书写,其实是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的。&/b&&br&&b&除非让中国人放弃使用「汉语」,否则「汉字」将一直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文字传承下去。&/b&&br&&br&世界范围内的文字发展方向的确是往「记音倾向」发展。西方古老的象形文字有部分很早就完成了向拼音文字的转变,并且衍生出了数量繁多的後裔(比如西元前1500年的腓尼基字母)。&br&汉字当然也有「记音化」的倾向,先秦典籍中众多的「通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br&通假字只记音,不表意。若是任由汉字往「记音化」的方向发展,汉字会形成类似日本「万葉假名」甚至是「平假名/片假名」一样的文字体系。&br&&br&「汉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b&同音词特别多&/b&,必须靠文字的表意部分(包括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作意义上的区分。&br&记录「汉语」的文字如果只记录「汉语」的语音而不带意义上的区别,那么十有八九会让人产生混淆。&br&&br&现实中的例子可以参考我们的东邻——韩国。借用了大量汉语词的韩国语在废除「汉字」使用後,也存在严重的同音词语混淆问题。比如「??(gyeong-gi)」,可以代表「京畿」,「競技」,「景氣」等词。&br&韩国人的解决方式是——减少汉字源的词语的使用,特别是减少谚文拼写时有较多歧义的汉字词的使用。(见 &a data-title=&@KH Ch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ccbdf326f5e992f6edffa0& data-hash=&eccbdf326f5e992f6edffa0& data-tip=&p$b$eccbdf326f5e992f6edffa0& data-hovercard=&p$b$eccbdf326f5e992f6edffa0&&@KH Chang&/a& 老师的回答:&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什么叫汉谚混写,韩国人看得懂自己的宪法么?&/a&)&br&若是继续让「汉字」往「记音化」方向发展,就只能放弃「汉语」的使用了。(汉语的语法结构可以保留,但是带歧义的同音词汇肯定会被各种外来语替换掉,就像韩语一样)&br&&br&&b&其实「汉字」一直在适应「汉语」特点与世界文字的发展趋势之间作妥协。&br&&/b&&b&
并不是「汉字」本身不想「记音化」。&br&&/b&&b&
实际上是「汉语」要求「汉字」必须带有表意特徵。&/b&&br&&br&那么我们老祖宗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br&靠的就是「&b&形声字&/b&」这个终极法宝。&br&&br&据统计,在甲骨文系统中,形声字比例占&b&47%&/b&[1];殷周金文系统的形声字的比例是&b&64.53%&/b&[2];而到了《说文解字》小篆系统中,形声字有7697个,比例达到了&b&81.24%&/b&[3]。南宋时期楷书系统的形声字达到了&b&94%以上&/b&[4][5]。&br&&blockquote&[1] 黄天树:殷墟甲骨文形声字所占比重的再统计
&p&[2] 宋鹏飞:殷周金文形声字研究&/p&&p&[3] 朱骏声:六书爻列&/p&&p&[4] 郑樵:六书略&/p&&p&[5] 邱德修:文字学新撢&/p&&br&经 &a data-title=&@章既安&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41a826b1d99d348fdd4d0c49bcc52c1& data-hash=&641a826b1d99d348fdd4d0c49bcc52c1& data-tip=&p$b$641a826b1d99d348fdd4d0c49bcc52c1& data-hovercard=&p$b$641a826b1d99d348fdd4d0c49bcc52c1&&@章既安&/a&
提示。此处数据笔者做了较大更新。&/blockquote&&br&可见「汉字」一路发展下来,最明显的趋势就是「&b&形声化&/b&」。这是其实是为了适配「汉语」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br&正因为「汉字」的主体成分是「形声字」,既可表音又可表意,所以学界一般将汉字称做「&b&意音文字&/b&」,而不是纯表意文字。「甲骨文」占据半壁江山的形声字以及一些通假字都属于「表音」的成分,证明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汉字体系也是「意音文字」而不是过去理解的「表形(象形)文字」。「&b&意音文字&/b&」是西方三段论没法解释的。&br&&br&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讲座》里说:&br&&blockquote&&p&早期形声字主要有三个来源:&/p&&br&&p&&b&一、强化形声字&/b&。象形字构成以后,由于识别的需要,为它增加一定的信息。有的增加声音信息,如象形字“星”加“生”,象形字“雞”加“奚”等。这种用声音来强化象形字的方式,很快就没有能产量,不再用来构字了。另一种强化形声字,就是前面所说的,象形字的象物性淡化以后,加表义构件强化它的意义类别从而使原字转化为声符的形声字。&/p&&p&&b&二、分化形声字&/b&。分三种情况:&/p&&p&第一种,&b&借义分化&/b&,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假借字与本字共用一字,加表义构件将它们分化。例如:&/p&&ul&&li&“房舍”与“舍弃”因假借共用一字,加“扌”作“捨”,表示“舍弃”。&/li&&li&“亲戚”和“悲戚”因假借共用一字,加“心”作“慼”表示“悲戚”等。&/li&&/ul&&p&第二种,&b&广义分化&/b&,早期一个字表示的意义比较宽泛,后来为了区别,分别加表义构件或另改表义构件分化为意义指向更具体的字。例如:&/p&&ul&&li&“介”——加表义构件分化为“界”、“紒”等字。&/li&&li&“和”——改表义构件分化为“盉”、“龢”等字。&/li&&/ul&&p&第三种,&b&引义分化&/b&,当字所记录的词引申出新的意义时,加或改表义构件分化出新字。例如:&/p&&ul&&li&“止”由“脚”的意思引申为出“停止”义,“脚”义改写为“趾”,再引申为“地点”义,分化出“址”。&/li&&li&“窄”由“狭迫”义引申出“压迫”义,分化出“榨”。&/li&&li&“化”由“变化”义引申出“差错”义,分化出“讹”。&/li&&/ul&&p&&b&三、类化形声字。&/b&形声字的格局形成后,有些本来不是形声字的字,受同类字的影响也加上了义符。例如,“示”部形声字形成后,“禮”、“福”等字因类化而加义符“示”。&/p&&br&&p&从早期形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汉字顽强坚持表意性的结果。用加声符来强化象形字的方法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正是因为这种做法没有增加意义信息,与表意文字的性质不相适应。而其它几类形声字,所增加的都是意义信息,声符是因为加义符被动转化而成的。所以,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的。&/p&&p&当形声字的声义结合的格局形成后,也有一些字是由一个义符和一个音符合成的,这种形声字也是以义符为纲,以音符作为区别手段的。&/p&&p&正因为汉字的声符不需要准确标音,没有引读作用,所以,汉字才能超时代,超方言。也是因为汉字的表音机制很不完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才是十分重要的。如前所述,汉字的形声字虽然有很大比例,但形声字的声符本来就是用近似的声音来起别词作用的,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声符对形声字的直接标音作用更加弱化。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记音符号来协助标音,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弥补表意汉字不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p&&p&汉字的表意性质确定了,我们便可以知道,汉字构形的分析,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都是要考虑到意义因素的,是要把形义统一起来的,所以,它只能使用适合汉语与汉字的方法,西方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它可以参考,但难以完全照搬。&/p&&/blockquote&&br&先秦汉字中带有记音化趋势的「通假字」,通过上述三种产生形声字的手段加以改造变成了形声字。使得「汉字」坚持了自己的表意性(其目的是为了区分汉语中的同音词汇),同时也没有违背世界文字「记音化」的总体倾向。&br&&br&後来的新造字一般也都是形声字。目前的汉字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义符」为纲,以「声符」为区别手段(兼具表音)的形、声结合模式。&br&比如历年的化学元素名称,都使用「形声」的方法来造字。义符「钅」、「土」、「气」表元素的类别;声符用来区分具体的元素,并且兼具表音。这比西方的表示方法不知道高明到哪儿去了。你说是记中文中由「钅」、「土」、「气」和常用声旁组成的化学元素名称方便?还是记西文中一大堆生僻的人名地名和 -ium 後缀组成的化学元素名称方便?(据&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如何看待12月27日日本提交Japonium作为113号元素名称? - 邸佳伟的回答&/a& 统计,这类人名地名占了三分之一强)&br&&br&可以说,「形声字」的出现,调和了汉语言文字系统「表意」与「表音」之间的矛盾。这是「汉字系统」适配「汉语」特点的最优解。&br&&br&「汉字」记录「汉语」另外的一个优势就是具有「超时代」、「超方言」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没什么障碍地直接看懂一千年前同样用汉字书写的文章。各个汉语方言也因为都用表意文字「汉字」作记录,而在形式上统一到了一起(这其实有利于维持大一统的环境)。这也是西方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br&&br&※ ※ ※ ※ ※ ※ ※ &br&&br&附录部分是林澐先生在《古文字学简论》一书中的相关论述,可作参考:&br&&img data-rawheight=&2964& data-rawwidth=&792& src=&/7b1edceb18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7b1edceb18_r.png&&&br&附带一提:上个世纪,在那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语言文字丧失了自信的时代,曾有很多知识分子鼓吹「汉语拉丁化」。新中国的「文字改革」也是奔着「拉丁化」去的。後来证明这种思潮是有问题的。&br&「汉字」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我们不能用西方人的标准去削足适履。&br&谨以此答纪念50年前「文字改革运动」中含冤去世的陈梦家先生:&a class=&internal& href=&/p/&&纪念陈梦家先生,兼谈文字改革的铁血历史 - 汉字 - 知乎专栏&/a&
中国文字永远轮不到这些只懂一点皮毛的「外国砖家」自带圣母光环站在「进化链顶端」来指指点点。 这和纳粹鼓吹优等种族没什么两样。 按:《全球通史》(Global History)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老先生对待中国文字是充满善意的,请不要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斯塔…
谢谢题主邀请。&br&怎么说呢,题主你提的问题,实在是太……可爱了。&br&&br&你们小学语文老师说「陈」左边的「左耳刀」,只是在汉字教学中便于称呼,但其实是错误的说法。&br&「陈」左边的部件是「阜」字,和「耳朵」一丁点关系都没有。&br&&br&「阝」这个部首有两个不相干的来源。&br&当「阝」在左边的时候,它是「阜」字变来的;当「阝」在右边的时候,它是「邑」变来的。&br&&br&在秦代文字中,「阜」和「邑」作偏旁的区分都是很明显的。&br&我们以《岳麓秦简》的「陽」、「邦」二字举例:&br&&img data-rawheight=&393& data-rawwidth=&501& src=&/3bbcffbe48f253eb3a7a2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3bbcffbe48f253eb3a7a2_r.png&&但是到了西汉中期以後,「阜」和「邑」作偏旁时就逐渐混同了以至于同形了。&br&我们以《北大汉简》的「鄰」、「鄙」、「陽」、「陰」举例:&br&&img data-rawheight=&423& data-rawwidth=&346& src=&/fa75cc6e91e4fba0e9c66bfbb6061e74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br&「阜」字本像山坡上的阶梯之形。凡是带「阜」的字,都和山丘有关系,比如陵、陆、阻、障、陡、队(「坠」本字)、隙、陷、阶、险、隐、陇、隔、隘、隧、阴、阳、陟、降等等。&br&「邑」字由「囗」(城墙)和「卩」(跪坐的人形)构成,指人类聚居地。凡是带「邑」的字,都和城镇、都邑有关系,比如都、郭、邦、郡、鄂、鄞、郢、邯、郸、郑、鄫、鄩、郝、邵、酆、邹、祁、邙、郴、邳、邛、邬、邠、邡、邺、邶、鄘、邢、郕等等。(主要是地名,特别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br&&br&虽然「阜」和「邑」作偏旁在汉代就已经混淆了,但是字典中依然顽固的保留了两者的区分。《康熙字典》214部首就有「阜部」和「邑部」。&br&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也区分「左阝」和「右阝」(其实就是继承自「阜部」和「邑部」):&br&&img data-rawheight=&513& data-rawwidth=&782& src=&/786d37acc606de9b56f000a8416bfe96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786d37acc606de9b56f000a8416bfe96_r.png&&&br&另外这个「陈」字,古代与「阵」相通,表示阵地。《老子》:「雖有甲兵,无所陳之。」《孫子兵法·軍爭》:「勿擊堂堂之陳。」&br&「陈」(阵)取「阜」为义符,表示兵阵的排列与山丘的地势有关。&br&&br&最後,千万不要相信你们小学语文老师对部件的俗称,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是错的。&br&&ul&&li&双人旁「彳」,其实应该叫「彳(chì)字旁」或者「半行旁」。(「彳」和道路、行走有关,和「人」一点关系都没有)&/li&&li&反文旁「攵」,其实应该叫「攴(pū)字旁」。(「攴」表示手持棍状物,和「文」一点关系都没有)&/li&&li&两点水「冫」,其实应该叫「两点冰」。(「冫」即「仌」(「冰」初文)的偏旁写法,和「水」一点关系都没有。另外「寒」、「冬」二字下方在旧字形中本来就是两点冰「冫」,但是在现在的规范字中变成了方向一致的两点(其实是从俗的写法),需要特别注意。)&/li&&li&四点水「灬」,其实应该叫「四点火」。(「灬」即「火」在汉字下方的写法,和「水」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里附带提一句,朱元璋的子孙都按照五行来取名,明武宗「朱厚照」的「照」,就是从「火」的。楷书中带「灬」的只有「魚」、「燕」、「馬」、「鳥」等不可拆分的象形字是例外,分别由象形文字的鱼尾、燕尾、马足、鸟足演变而来)&/li&&li&王字旁「?」,其实应该叫「斜玉旁」或者「玉字旁」。(详细考证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为什么「圡」(土)字会有一点? - 趙瑾昀的回答&/a&)&/li&&li&反犬旁「犭」,其实应该叫「正犬旁」。(人家并不「反」,详细考证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類」简化后为什么要把形旁「犬」的一点去掉? - 趙瑾昀的回答&/a&)&/li&&li&月字旁「?」,这个偏旁成分远比「阝」复杂,按照频率来说,叫「肉月旁」或者「月肉旁」会比较合适。&/li&&/ul&&blockquote&&p&本来不打算细说,因为真的「&b&超纲&/b&」了。但是考虑到不少人对「?」这个偏旁有疑问,所以本文还是追加了这一小节,用引用号做标记,专门说这个「?」字。&br&&/p&&p&这小节内容摘自我发给朋友(台湾人)的 Email,不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略过:&/p&&p&……&br&&/p&&p&大致上您可以通過臺灣字型的「月/肉」把「肉」部區分出來。其中,我之前說的那部份既不从肉也不从月的象形字(龍、能、贏等),臺灣字型處理成从肉,我的意見是从月从肉都隨便。所以您處理成从肉也可。&/p&&p&然而,我之所以說處理這組關係很難,是因爲「月」形字(之後都這麼稱呼)除了來自「肉」(這是主流,雖然是鳩佔鵲巢)、「月」(雖然佔少數,但這才是主人)之外,還有以下字族:&br&&/p&&ol&&li&「舟」(包括「前」、「股」、「服」、「朕」等。其中「朕」聲字算是大頭,所有帶有「月?X」結構的字(如「勝、騰、謄、滕」等,以及未變形的「?、?」等)都算。這兒可建議所有的「月?X」都加上拆分部件「朕」)&/li&&li&「丹」(主要是「青/靑」)&/li&&li&「冃」(想到的有「冑」(易與从「肉」的「胄」混))字族&/li&&li&「朋」(「朋」象兩串貝繫掛在一起)&/li&&li&之前提到的「象形字的局部」(龍、能、[贏-貝]等)。&/li&&/ol&&br&&p&而真正从「月」的有以下諸字:&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形容月光的字有哪些呢? - 趙瑾昀的回答&/a&&/p&&p&除上面擧到的例子,其他帶「?」的基本都是「肉」字了。&br&&/p&&/blockquote&&br&其实我一直觉得现在中小学的汉字教学有问题。每个字都是各自教一遍然後死记,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小学生们感觉汉字难学。&br&就像本答案的「阝」。虽然告诉小朋友这个「阝」来自在左边是「阜」,在右边是「邑」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是这是值得的。&br&因为「阝」的组字能力特别强,疏通了「阜」和「邑」的来源之後,记住带「阝」的汉字的字义与其字形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容易了。而且以後遇到了带这些偏旁的生僻字,也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些字的作用。比如小朋友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了一个超纲的「鄘」字(见《诗经》),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是一个地名。正如小朋友看到并不认识的「猱」字,能够大致判断这是一种动物一样。&br&&br&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宝宝,当初也对「阝」为什么是耳朵感到很好奇,总想着姓「陈」的是不是耳朵比较特别。後来自己翻看家里的《康熙字典》并且请教族中长辈才算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当时小学老师也不是很懂)。&br&&br&数理化等学科,教育的侧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道了加法的规则,就可以做出所有的加法运算,而不是今天学个1+1=2,明天再学一个1+2=3。&br&&br&请大家做个思考:&br&是默写无规律的圆周率比较方便,还是默写有规律可推导的斐波那契数列比较方便?限定两者都各默写500位左右。(虽然我以前都干过。。。)&br&答案自然是不辩自明的。数学教你加法,可以让你随时推导出有规律的斐波那契数列,但是没法让你背记住同样信息量的圆周率。&br&&br&我觉得中小学汉字教育,应该向数理化教育学习。能够自己总结每个常见部首在组字时的作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这是最好的。其实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和独立的思辨能力。&br&(比如像我一样,在这个问题中,为「女」部首归纳四类作用:&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对部分汉字构形加以修改有多大可行性? - 趙瑾昀的回答&/a&)&br&&br&教学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教授《汉字构形学讲座》在「第十讲 汉字构形规律与汉字教育」中谈到比较科学的汉字教学方法。(我看的是台版,大陆版的编排顺序不太一样,此处我以台版为准)&br&字理参考:谷衍奎《汉字源流词典》、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编)》。这三本书应该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看的。我不推荐古代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因为该书太古奥,而且现在来看充满着不少不合时宜的思想。《说文解字》只有在专业人士手里,通过去芜存菁,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br&各位操心小孩子汉字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家长可以参考一下。&br&&br&最後说一句:本来这篇答案很短的,但是为了「答知友问」,这篇答案加了又加。结果导致超纲严重,已非我写「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文」的本意。所以正文部分我就此打住。如果时间宽裕,我会继续在评论中做部分解答。
谢谢题主邀请。 怎么说呢,题主你提的问题,实在是太……可爱了。 你们小学语文老师说「陈」左边的「左耳刀」,只是在汉字教学中便于称呼,但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陈」左边的部件是「阜」字,和「耳朵」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阝」这个部首有两个不相干的来…
「著」和「着」在古代是一对书写差异造成的自由变体,可任意互换,两者职能有分工,是很後来的事情了。&br&「著」和「着」之间的关系,和&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無」和「舞」&/a&之间的很相似,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链接做扩展阅读。&br&在书法中,「艹」头往往可以写成「?」,如「藝」有个俗字作「兿」,而「蘭」的简化字「兰」上面的「?」实际上也是「艹」头(其下的「二」为替换复杂部件的记号)。&br&而在俗字中,「日」和「目」往往容易混淆。比如现在从「目」的「督」(讹形),在早期的古文字中是从「日」的(见下图「督」的字形表,取自季旭昇《說文新證》),实际上这种从「日」的「督」到了唐代碑刻中仍然可以看到。&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833& src=&/cdec426f337746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3& data-original=&/cdec426f337746_r.png&&&br&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书法作品中的「著」开始慢慢有了「着」这个自由变体,作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525& data-rawwidth=&1300& src=&/ca618cfebf0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ca618cfebf0_r.png&&「著」中「艹」写成「?」後,与「者」上方的「耂」粘连在一起,构成「羊」形;「著」剩下来的「日」,则慢慢讹变成「目」形。最终成了一个由「羊」和「目」组成的「着」。&br&&br&※ ※ ※ ※ ※ ※ ※ ※ &br&&br&&b&「著」的字义,以及「著」、「着」的记词职能分化。&/b&&br&&br&「著」是一个读音和字义非常多的字。&br&据《廣韻》载,「著」字有五种读音,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都有。其反切、声韵地位、释义如下:&br&&ol&&li&直魚切
爾雅云太歲在戊曰著雍又直略陟慮陟略三切&/li&&li&丁呂切
著任又張慮直略二切&/li&&li&陟慮切
明也處也立也補也成也定也陟慮切又張略長略二切二&/li&&li&張略切
服衣於身又直略張豫二切&/li&&li&直略切
附也直略切一
&/li&&/ol&其平声读音「直魚切」推导普通话读 chú,表示「著雍」这种古代天文学中的岁阳名。&br&其上声读音「丁呂切」推导普通话读 zhǔ,释义是「著任」。笔者对这个释义不是很清楚,不知是否和日语中表示「上任」、「到任」的「著任」有关系。(明代《洪武正韻牋》所载的上声「著」是作为「宁/?」的通假字使用的,见《詩·國風·齊風·著》)&br&以上两种音义基本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体现。&br&&br&其去声读音「陟慮切」是「著」最常见的音义,有「显著」、「写作」等意思在。对应了今天读 zhù 的「著」。&br&其入声读音有「張略切」和「直略切」两种,介音、韵母一样,只有声母有清浊上的区别。这个入声读音对应了今天读 zhuó 的「著/着」。其中知母張略切的「著」表示「服衣於身」,也就是对应了今天「穿著打扮/穿着打扮」的「著/着」;澄母直略切的「著」表示「附也」,也就是对应了今天「附著/附着」的「著/着」。衣物是附着在人身体上的,故而「張略切」的「服衣於身」与「直略切」的「附也」两种音义实际上是同源的。&br&&br&上文说过,「著」和「着」本是一对自由变体,但是由于「著」的音义过多(主要是去声读音和入声读音),人们便逐渐有了分用的趋势。他们是这么分化的:读去声的「著」仍然作「著」,读入声的「著」则用「着」表示。&br&&br&明代的《字彙》和《正字通》在入声「著」下标明了俗体「着」,而在去声「著」下未作标明,正是这种分化的侧面反映:&br&&im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832& src=&/2c36c077c2b9c9f3d16d945ad05e7a7b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2c36c077c2b9c9f3d16d945ad05e7a7b_r.png&&虽然这两本字书是以倡导「正字」为目的,但是客观上还是反映了明代「著」去声、入声的音义有分化,入声「著」由「着」表示的事实。&br&&br&※ ※ ※ ※ ※ ※ ※ ※ &br&&br&&b&「著」、「着」的现代使用规范&/b&&br&&br&在目前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香港和日本均保持了「著」和「着」的分化,算是将明代以来「著」去声、入声分化的趋势用语言文字规范的方式给固化下来了。&br&只有台湾的语言文字规范最为保守,来自去声、入声的「著」,全部都作「著」,而不用「着」字。甚至台湾的 Big5 编码字符集中都没有「着」字。&br&&br&事实上,上个世纪的文字改革运动中,「著/着」并未被文改字表明文规范。所以「著/着」这组字,既不是简繁字(未出现在《简化字总表》中),也不是异体字(未出现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当然更不是新旧字形。&br&&br&所以入声的「著」,在现今中国大陆不用「着」而用「著」,也不算错。&br&《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就仍然保留了「著」的这些用法(只是不是推荐用法)。&br&&img data-rawheight=&426& data-rawwidth=&1066& src=&/2adb1d63cdb376bb1e4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6& data-original=&/2adb1d63cdb376bb1e4c_r.png&&&br&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文改委当年没有明文规范这组字?那是因为在上个世纪,「著」和「着」已经形成了分化的习惯,没有必要再通过字表来强调这一关系。&br&民国在大陆时期出版的《國語辭典》,入声的「着」、「著」都可以使用,而去声的 zhù(ㄓㄨˋ)只能用「著」表示(见下图):&br&&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860& src=&/d38c344c4c8ae144a4ab62d3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d38c344c4c8ae144a4ab62d3_r.png&&所以各自独立进行汉字规范的香港和日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著」和「着」分化使用。特别是香港汉字标准,与其说是规范,不如说是整理归纳。所以香港汉字标准最符合社会现实,既不强行复古,也不强行简化。&br&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只有坚持传统的台湾对待「著」和「着」这组字有些许不同。&br&&br&再说说日本。日本「著」、「着」分化大致和中国大陆、香港类似。所以会有下面的分化:&br&&ul&&li&著作権(ちょさくけん)、顕著(けんちょ)&/li&&li&着服(ちゃくふく)、接着(せっちゃく)、着陸(ちゃくりく)&/li&&/ul&&p&唯一的例外是「土著」一词,中国大陆和香港均作「土著」,而日本作「土着」(どちゃく)。&/p&&p&「土著/土着」一词最早见于《史記》,作「土箸」。按:「著」字本作「箸」。「土箸」是最原始的写法。&br&&/p&&p&《史記·西南夷列傳》:「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u&蜀&/u&之西。」《漢書·西域傳上》:「&u&西域&/u&諸國,大率土著。」&u&顏師古&/u&注:「言著土地而有常居,不隨畜牧移徙也。」&/p&&p&「土著/土着」,谓人民与土地相依,指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指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按照日语的「土着」的音读「dochaku」,此处的「著/着」应来自-k尾入声的「著」,取的是人民&b&依附&/b&土地之意。&/p&&p&另据 &a data-title=&@gm ze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6ce8de65e1e& data-hash=&36ce8de65e1e& data-hovercard=&p$b$36ce8de65e1e&&@gm zeng&/a&
老师的补充,《漢書》&u&顏師古&/u&注是「直略反」。也就是说在唐代,「土著」的「著」的确读作入声,和现代日语一致。&br&&/p&也就是说现代中国大陆和香港理论上也应该作「土着」,读作「tǔ zhuó / tou2 zoek6」。台湾作「土著」,读作「ㄊㄨˇ ㄓㄨㄛˊ」。&br&&br&借用语言学的概念来说,「着」和「著」在中日标准中完成了从自由变体向条件变体的转变。&br&&br&&blockquote& 補充:今天蒙朋友告知,原來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提過「箸-著-着」三者的關係,竝且强調了「土著」應該讀 zhuó。《文字學概要》是筆者的入門書,之後又反覆重讀過不下三徧。這个例子卻一點也不記得了,在撰寫本文時自己獨立攷察,以至於失引裘文,實在不應該。&br&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修訂本)》第215葉。&/blockquote&&br&※ ※ ※ ※ ※ ※ ※ ※ &br&&br&&b&一些题外话&/b&&br&&br&原问题是「繁体字『著』是如何变成『着』的?」,我在回答之前,对问题进行了恰如其分的修改,删去了多余的「繁体字」三字。&br&&br&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一般公众对于汉字的「&b&刻板印象&/b&」。&br&那就是将「大陆汉字规范」与「台湾汉字规范」的关系,用「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来笼统表示。&br&&br&实际上这两组概念所指代的实体,虽然大致吻合,但是互有交叉、绝不等同。用「简化字」与「繁体字」来指称「大陆汉字规范」与「台湾汉字规范」,很多时候会带来概念的混淆(也有些是在故意偷换概念)。&br&&br&本题的「着」和「著」,就不是什么「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而应是有关陆台汉字规范差异的事。&br&难道题主没发现「著」和「着」的笔画数是完全一样的麼?(都是11画)&br&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委员会在制定「简化字」的时候绝对不会幹这种&b&名不副实&/b&的事情。&br&&br&拿「繁体字」来称呼台湾、香港、日本的汉字规范,相当不妥当。&br&「繁体字」是中国文改委简化汉字过程中为了称呼需要设立的一个術语,仅在中国大陆内使用有效(因为中国大陆的确有简化字和繁体字两套标准)。&br&人家台湾、香港明明只使用一套汉字标准,何来「繁体字」之说?&br&日本的两套汉字标准(新字体和旧字体),和中国《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繁体字」也都不一样。&br&所以台湾人、香港人才不喜欢管自己使用的文字叫「繁体字」,正如被广电总局要求不用外文缩略语的央视主持人不会傻乎乎地管「NBA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叫「国家职业篮球联赛」一样。&br&相信各位也不会管陌生人的父亲叫「爸爸」,而管自己的父亲叫「叔叔」。
「著」和「着」在古代是一对书写差异造成的自由变体,可任意互换,两者职能有分工,是很後来的事情了。 「著」和「着」之间的关系,和之间的很相似,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链接做扩展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得干将文化传承到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