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英语客观真理有哪些?

论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
有时我在想一件事情,我们知道了那么多东西,但是自己为啥还是平平凡凡呢?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语“知行合一”,然后马上百度了一下。
就这样我与一本书不期而遇,《知道做到》。
很难想象这是一本只有60几页的畅销书,也很想象就这本书竟然说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
为何我们“知道”,却“做不到”,缺少的那一环就是,就是有间歇的重复,即重复、重复、重复。
这个真理,其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的。但很多事情只是你以为你知道罢了。
记得念数学时,要求填某个表格,要写一些东西,记得在上面写了一句“学数学是需要重复的”。
我导师看到了,然后让我删掉,他说“重复”二字出现在这里不合适。后来我知道陈省身也说过同样的话时,真希望时光倒流,回到那刻,对导师吹嘘一下“这是陈老说的”(这里提下我导师也是很厉害的)。也就是那时我仿佛就认识到了重复的重要性,但从未把它上升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这种层次。
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越重要。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按照道家的“道法术器势”的观点来分类,而重复这个真理是属于“道”的层面。
《好好学习》里面说到学习的三种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自然不必多说,你看看“陈省身”这个名字。如果你只是偶尔反思一下是不行的,要养成习惯。也就是需要大量的重复。
以教为学,只有教会别人才算自己弄明白,因为最起码你过了自己语言逻辑这一关。
我也是认识到这一点后才开始写文章的,最大的收获是有反馈,你说不明白的,自然有人会质疑。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也让我有很大动力去学习。毕竟写文章也算对知识的最直接应用了。以教为学这一点也需要大量的重复。
《刻意练习》是一本书,我也是今年才看的,纠正了一万小时理论的部分错误。
刻意练习是完美的练习,一种反复持续改进的练习。
什么是完美的练习呢?《知道做到》也提到了:
教给我,示范给我看,让我来做,纠正我,
教给我,示范给我看,让我来做,纠正我,
教给我。。。
现在用重复的观点来看那些自己比较得意的事情,感觉很多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比如魔方,我重复了很多次,才体会到了肌肉记忆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不知一个公式我拧了多少次。
我看书是比较快的,比如《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只用了两天就看完了。我觉得这是跟我注意力从45分钟练习到4个小时有关。
看动漫时,一般26集的从来都要求自己一口气看完,也能做到连续看几部电影都不觉得累。
后来看完《越狱》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为啥不用在学习上呢?我称那天为“觉醒”。
从网吧回到寝室后一晚上没睡觉,都在想这件事情。
开始时也是从看教学视频看起,从网易公开课到超星视频,到优酷,以及各种下载相关资源。
逐渐我发现了学习与娱乐的区别,并逐步掌握用娱乐的心态去学习。
看电影时,我从未下意识的要求自己记住和理解每一句话。而去学习时,情况跟娱乐很不一样。
我发现我不该用理科生思维去学习,而是该使用文科生思维。
用“挖坑”的理论来说,理科生是先往深得挖,再往宽挖,然后再挖出整个坑;而文科生是先挖轮廓,然后一遍一遍得挖深。
因此理科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一个知识点没吃透,没法接着学习,而文科生讲究的是全局观,迅速的构建知识地图,然后再深入。
从此,我看视频时就不再求甚解,从不要求自己一次性就理解透,看了一遍没看懂,没有关系,想学的话,用1.5倍速播放,可以一遍一遍的看。
接下来要说的话,你可能会觉得老姚在吹牛逼了。
我把我们大学里,所有专业大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都看过了。
没错,计算机课程也属于此列。我之前专业是动力的,后来去念数学系了。我还记得看完宏微观经济学后,当时产生一种错觉,我是跨理工商那种复合型人才。上面说的专业方向学习的课程只是看专业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一般一个方向都是一两门罢了。都那些是专业基础课呢?你看考研都考啥,就知道了。
事实上,到现在我都忘了很多书都讲啥了,因此我还是很平凡,也并未变成什么复合型人才。但是我还是有收获的,哪怕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但是我一直在“看”,做着在看的重复练习,成功把自己的注意力时间练习足够长,能让我安心坐下来去看一本书。
工作后,我把此方法用到了学习前端上,我看各种js相关的书,来使自己对基础的夯实,有的甚至刷到了20遍之多(《js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这也是一种大量的重复。 那篇文章说到了另一个方式,看源码。也是在不断的重复,最起码是api的不断重复。
甚至有人认为,重复造轮子是成为前端高手的唯一方式。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相信你也有你自己的体会。
但今天你要把它上升到真理的层次,上升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别人一问你,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就毫不犹豫的告诉对方:重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
重复的目的是为了知行合一,说到这四个字,你应该能想到“陶行知”。毕竟我头一次听说这个词语时,忘了是出自小学还是初中的语文课本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诗人对前端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们都知道这句话,自己有没有去好好实践呢?这几天,我在学习flex相关知识。看的是阮一峰的文章。他那两篇文章,去年我就看过,也感觉自己会了,最近别人问我你会flex布局吗,我说我知道,他说你能给我讲讲吗。我发现我讲不清楚,属性名,都记不住。因此我最近在写这个系列,最起码这是一个以教为学的重复练习。阮的文章里参考了几篇外文我都大致看完了,觉得自己应该会以后在那个系列里,全部实践一遍。各种应用,好让自己掌握清楚。
上面提到了阮一峰大神,难道你不觉得他也在做大量的重复吗?
阮的成功在我看来,他是把翻译的方式进行了大量重复,当然他不是原封不动的翻译,有自己的理解,也形成了简练的风格。他经常看国外的文章,而我们大部分人只是看人家消化过的二手资料。别以为翻译是简单的事情,我尝试过翻译几篇文章,确实挺考验人。其实翻译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看明白了,就用自己的话讲讲,并写篇文章,来以教为学。写多了,自然就会了,弄不好你也能写本书呢。其实你看那些专业书籍的译者,都是先翻译几本书,最后也出自己的书。在前端领域我就看到了好几个人已经这么做了,而且都还不错。
之所以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
一直在找方法的路上,就相当于你各种看旅游攻略,而从未踏上旅途一样。
想成功,华山一条道,把你擅长的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吧。我相信我知道这点以后,我也会成功的。
最近看了《系统思考》和《第五项修炼》。印象最深的就是,事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因果,而且中间是有时滞的。里面提到了良性循环,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如何让自己精通一个领域呢?
兴趣、擅长、成就感三者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兴趣你就会做,做的多,就做得好,做得好,就擅长,擅长,就有成就感,进而兴趣越浓厚,也就愿意投入大量时间,从而越擅长。其中的每一步都体现重复的重要性。
你能想到作文中常见的那个爱迪生吗,为了研究灯泡灯丝,做了那么多次试验,失败也不打击他。我能想象到他肯定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循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毅力”这一说,只是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重复太多次后,想不成功都难。而“毅力”只是那些羡慕他人同时自己却做不到的人一种自我欺骗罢了。你说婴儿有毅力吗?我们都成功得做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叫“妈妈”,你小时候,父母不断在你面前,说“喊妈妈,叫妈妈”,重复的次数估计会有几百次,只是看父母的口型一合一张,然后直到婴儿产生去模仿的欲望了,你我从那个瞬间起就都学会了语言。但是长大的我们,如果以后一直不曾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那是非常可惜的。任何时候都不晚的一个时间点,就是当下。
为何我们知道太多,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态太功利。忘记了“时滞”的存在,做什么都恨不能立刻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慢为快,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意识到了它的存在。我们都希望走指数曲线发展的路径,但是又忍受不了前期慢速的痛苦,认为自己是在浪费生命。看到别人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时,就天真认为对方的方法是捷径,但对方告诉我们他的“捷径”后,实践以后仿佛觉得又没啥效果,下意识认为人家是不是有所隐瞒。“欲速则不达”,这句古语是所有大量重复过良性循环的成功人士内心真正认可的道理。当前辈们告诉我们要夯实基础,我们会说,“恩,我知道。”,请问自己是真的知道吗?
写到这里,本文也接近了尾声。
不知不觉说了很多,最后以一个故事来结束本文。
一个村庄中,一个少年看到了一个剑客路过。他直觉地认为这家伙肯定是绝世高手。
然后他就想尽办法啊,让“高手”教给他世界上最牛逼的武功。那剑客拗不过他,然后随便的给他比划一招。跟少年说,这是我最强招术,练好了会一统江湖。剑客看着这个满心雀跃的少年,心想真是个傻小子。少年信以为真,日复一日的练习那平凡的招术。当然,你猜到了故事结局,他横出江湖,一出便就是绝世高手,虽然他只会一招,但一招必杀,所有见过的人都死掉了。
然而真正的结局是,后来他把自己故事写成秘籍,叫《绝世武功之最强心法》,在他百年之后,江湖上为了争夺此秘籍而掀起了血风肉雨,得到此秘籍的世人,有人奉为圭臬,也有人觉得他在扯淡。
其实本文原本是想写flex该怎么学的问题,结果开头严重跑偏,心想干脆就单独写成另一篇文章吧。中途修改标题,沿着开头的思路写下来。
个人认为本文不是“鸡汤”,其实我也在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把“鸡汤”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了。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你是否忘记了自己的想法是出自何处呢?
我有一个好友,跟他聊天的过程中,他说过“别人说过的话,就不想重复了”。当时我直接回了他一句,有本事别人说过的字,你都别重复才叫牛逼。
后来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要忘记观点的出处,对自己有用的那就是自己的。
《火影》中一个牛逼的东西是“写轮眼”,有了它,你能拷贝一切招式,化为己有。其实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写轮眼”,那就是复制别人的想法。
想法和观点是可以复制的,我上面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总结的。但是我已经忘记了出处,认为那就是自己的。
《知道做到》书中也提到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过程,具体请看书。我想说的是不仅是想法和观念,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可以复制。
这个是NLP理论的复制超越术。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你听这名字就比较适合程序员,适当可以去了解了解,保罗万象。
可惜被很多宣传成功学的“讲师”,给讲坏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恩,就这样,本文完。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毅力”这一说,只是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重复太多次后,想不成功都难。
求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一件事情,每个人看法和感受都不一样。我想说是有意识地去重复,会解决很多问题。最起码意识到了,也许就不再觉得朦胧不清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心静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嗯,从小到大都知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我能想到它呢?说明我未意识到它的价值。所谓大道理只是你觉得他对,但不能指导自己实践,因此没有上升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我们要做的是也许不是去看的书籍,或者说新知就是旧知的重新发现吧。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好哒,灰常感谢,春天是个读书的好时节 //:有收获就好,哪怕本文的最初动机,不是写读书笔记,去推荐什么书。让我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被讨厌的勇气》,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洗礼了,心灵一下子升华了,一切都不那么模糊不清了,完全切换了整个人生视角。 //:上班路上把《知道做到》看完了,谢谢推荐
有收获就好,哪怕本文的最初动机,不是写读书笔记,去推荐什么书。让我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被讨厌的勇气》,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洗礼了,心灵一下子升华了,一切都不那么模糊不清了,完全切换了整个人生视角。 //:上班路上把《知道做到》看完了,谢谢推荐
主要问题是没有反馈。一旦没有反馈,就不会有全局感,就不清楚自己学的速度算是这么样一个水平,学习的方向有没有错,看别人随便画个效果动画,就不清楚对方是到达怎样一个水平就能做到。解决之道是有的,最好的方式去找份相关的工作,但没有相关经验,又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个人觉得入行都有成本的,不可能上来就十全十美的。先找份干着,方向先明确,然后一两年再跳槽。 //:刚开始自学学习前端,从兴趣开始进入学习,现在遇到一点小难处,没人帮,只能自己反复反复看视频看代码,到了现在我也迷茫,不知道怎么才能高效的学习,怎么才能收获,忘了说我去年生小孩,中间只顾着带小孩一个多,学的真的是很费劲,只是自己想要学习一个技术在撑着自己,不知道离成功会有多远。
对一件事情,每个人看法和感受都不一样。我想说是有意识地去重复,会解决很多问题。最起码意识到了,也许就不再觉得朦胧不清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心静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谢谢,本文是个随笔。没有啥结构可言。也许写成金字塔结构会更好些。估计有很多人一打开此文,映入眼帘是一大大文字就放弃了,毕竟注意力是每个人宝贵的成本。 //:读书笔记要摘抄的太多了。。&&收藏了看
没事经常看一看自己的笔记。阮一峰就是这么干的,你看他的那个es6,经常改。查看他修改的历史,就会发现,有时只是改了几个字。至少说明他自己作为自己文章的读者认真看了很多遍。 //:我发现自己学的新东西, 写成了博客, 而且修改了几次, 后面看了几次, 过一段时间还是忘了
读书笔记要摘抄的太多了。。&&收藏了看
知道改成指导 //:看你说的这些,应该是说潜意识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潜意识里的东西,经常拿到显意识的层面。多重复几次自然就相信。一些重要的我称之为人生信条,不仅能知道自己,还能说出来。当然个人其他人生信条,也许以后会写写,链接的真理,抽象的真理等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何高效学习》主要就讲这个事情。关于记忆和速读,初中就热衷此事。现在还有速听。关联记忆法,或这钩子记忆法,问题是如何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的。 //:感觉'重复'一家事情, 才能发挥出潜意识的力量,&&比如用记忆方法, 特意 把银行卡 编码成一个故事, 会发现能记住, 而且能记很多, 但是提取的时候, 要想一会才能联想回忆的出来,
但同样不用记忆方法, 只是看的次数多了, 到了要提取号码的时候, 想都不用想, 感觉一下子全部直接就能蹦出来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号码经过反复的观察 使用, 已经存储在潜意识上了.
看你说的这些,应该是说潜意识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潜意识里的东西,经常拿到显意识的层面。多重复几次自然就相信。一些重要的我称之为人生信条,不仅能知道自己,还能说出来。当然个人其他人生信条,也许以后会写写,链接的真理,抽象的真理等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何高效学习》主要就讲这个事情。关于记忆和速读,初中就热衷此事。现在还有速听。关联记忆法,或这钩子记忆法,问题是如何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的。 //:感觉'重复'一家事情, 才能发挥出潜意识的力量,&&比如用记忆方法, 特意 把银行卡 编码成一个故事, 会发现能记住, 而且能记很多, 但是提取的时候, 要想一会才能联想回忆的出来,
但同样不用记忆方法, 只是看的次数多了, 到了要提取号码的时候, 想都不用想, 感觉一下子全部直接就能蹦出来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号码经过反复的观察 使用, 已经存储在潜意识上了.
谢谢看完此文。 //:妈蛋,
写得这么好.
怎么没早看到.......................................谢谢=&lao yao
是啊,你看看我们天天打字。 //:卖油翁曰:“无他,唯手熟尔。”
看完了这篇文章心静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人的潜意识力量很大,&&有一个故事, 说两个人去约会去长期旅游, 两个人刚到了火车站, 那个女(A)的突然说, 我家里的门好像没锁, 于是他们返回回家,&&回去一看发现其实已经锁了, 然后他们又回到火车站, 这时候女的突然感觉窗户没有关,&&于是他们又返回 发现窗户全都管好了,&&当他们第三次回到火车站, 这时候女的突然觉得晾在阳台的衣服还没收, 于是又返回家, 发现她家的衣服都已经收了,&&经过这么反复折腾, 那男的也没兴趣去旅行了..
A事后感觉很奇怪, 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 明明都是好好的, 后来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心理医生告诉她结果: 这些(门,窗户)其实是你的潜意识提醒你把的心关好(读到这里会有点恐怖)
原理那个心理医生也认识那位男B的, B的心理有问题, 在没得到之前, 会百般讨好一个人, 得到后就暴露出自己恶劣的一面(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 具体忘了, 放在哪个男的心理变态的情况...)
感觉'重复'一家事情, 才能发挥出潜意识的力量,&&比如用记忆方法, 特意 把银行卡 编码成一个故事, 会发现能记住, 而且能记很多, 但是提取的时候, 要想一会才能联想回忆的出来,
但同样不用记忆方法, 只是看的次数多了, 到了要提取号码的时候, 想都不用想, 感觉一下子全部直接就能蹦出来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号码经过反复的观察 使用, 已经存储在潜意识上了.
你说的没错, 就像走山路, 走多了, 自然就熟悉了, 而不是要求第一次上山, 就把这条路遇到的所以特征都记住, 这样太耗心力, 可能第二次就没兴趣, 有恐惧感了, 还是多走, 每次都有一些新体会..
232 总笔记数
60.5万 总阅读量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世界上没有真理,只有你认为的真理。
标题这句话我知道很久,一直没理解。可是最近却常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纠结。常常会有人跟我讲,你天天纠结个什么啊,好好睡觉得了。我也想睡觉啊,可是有些问题想不通真的是难受到不行啊!!现在来总结一下我得纠结历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感啊。。
【课程】这不是我想要的课堂,包括ITP,尤其ITP。很早就听学长学姐说,不要对ITP抱有太大希望,有的老师有的课程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其实这个无所谓啊,我来这里最重要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老师与课程,这些蹭课也是可以有的。就像密室讨论的时候我说的,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找志同道合的人,幸亏还有那么一两个(估计这话会得罪n多人,可是我是真心希望数量能再多一点啊!!)。我们是要独立思考的人啊!不是让你去看懂一个案例再复述给大家听啊!我们又不是他们的企业代言人,干嘛认同的那么理所当然。好吧,我就是喜欢听不同的声音,而且是有理有据直中要害的反驳,复述案例这种工作远没有自己看案例来的效率高。小温暖一家人的理念不是用在课堂上的,课堂上应该是狼窝,是用思维吵架的地方!
【科学性】说到管理学,或者说是社会科学,这真的是我最近质疑最多的东西了。它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如果是,那么它的科学根基是什么?不要跟我说什么调研结果。调研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只能当做验证工具,绝不是论证工具。工科生都应该知道归纳法和演绎法。调研的数据容量再大也不可能是全部,用调研结果来当做科学结论,作为工科女的我觉得太扯淡了!这样说的话,社会科学只能当做一种经验来对待,但用旧有的经验来讨论商业模式要怎么创新,作为工科女的我觉得又在扯淡了!再抛开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不谈,假设它就是科学的,课堂上的许多研究方式我也真的是不敢苟同。怎么就能那么多变量一起比较,最后的结论还归因于某个变量!控制变量法是我的信仰啊!很早很早我就说过,我只相信数据,所以对外国人的著作相当崇拜,那严谨程度,那数据来源记录和分析,正是说服我这种人最有力的工具啊!突然想起做贝恩咨询大赛的时候,我问悦怡姐,麦肯锡、埃森哲都做过这个行业的分析,他们的结论我们可不可以直接用?悦怡姐说,贝恩只相信数据和自己的分析。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的一句话啊!贝恩的ppt首页都会写上&贝恩观点&。有多少人会在自己的展示后敢说,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观点,无关对错。&
【活动】我很忙。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但是不同的是,我的忙有时候不是身体的忙,不是为了一个活动跑来跑去。可能就是在寝室躺着,或者在自习室写写画画。我为我想不通的事情在思考在纠结,这可能是我所谓的忙的常态。(很抱歉许多活动我都以忙为理由推脱掉了)。看着身边有好多别人口中的牛人,我一直都燃不起崇敬的小火苗,不论是谁。我总在想一个问题,他们到底牛在哪里?然后我问了别人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因为他有什么什么头衔,因为他的成绩多么多么好。这给我的感觉就是额.....套用管理学术语就是&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比较高&。那么作为一个有点上进心的人,这样的成熟是可以达到的,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对他们的态度是,他们的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达到,没有必要去羡慕。可是这样的牛人在我看来总是少了点什么。我更羡慕我的宅女室友,自学ps自学动漫绘画自学日语,聊起电影动漫就激动不已,整张桌子上都是模具画材,常常为了一幅画画到半夜,一副人事不知的样子。到底是贴上闪亮的标签重要,还是找到冲动内心的喜好重要?我们大多会选后者,但却做着前者的事。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我自己。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怎么找?问过好多人,基本上都告诉我,不要问了,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刚好遇见你……
月底冲冲任务啊
今儿来点不一样
来,胸口碎大石了
这是一个只会吃的主播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