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突袭从番号看步兵还是骑兵兵

鲜为人知的纳粹德国骑兵部队--曾一次击毁34辆坦克
导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纳粹铁骑是在德军大批装甲部队的凌厉攻势中横扫欧洲大陆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驱动纳粹庞大战争机器的不是铁轮,而是大批结队 而行的战马。“闪电战”就相当依赖于军用马匹。德军大批作战部队徒步开进战场,他们的侧翼和后方活跃着机动的骑兵部队,他们的武器和供给几乎完全由四足马 力承载,这才是纳粹装甲铁骑的历史真实面目。  “过劳”军马啥都干  二战期间,德军马匹总数保持在110万左右,正是这百万军马维持着德军的千里战线。  在1943年11月,所有322个德国陆军和党卫军作战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纳粹铁骑是在德军大批装甲部队的凌厉攻势中横扫欧洲大陆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驱动纳粹庞大战争机器的不是铁轮,而是大批结队 而行的战马。“闪电战”就相当依赖于军用马匹。德军大批作战部队徒步开进战场,他们的侧翼和后方活跃着机动的骑兵部队,他们的武器和供给几乎完全由四足马 力承载,这才是纳粹装甲铁骑的历史真实面目。“过劳”军马啥都干二战期间,德军马匹总数保持在110万左右,正是这百万军马维持着德军的千里战线。在1943年11月,所有322个德国陆军和党卫军作战师,其中只有52个师实现摩托化或装甲化;而到1944年11月,所有的264个作战 师,只有42个师完全摩托化或装甲化。德军1943年之前的旧型德国步兵师,每个师拥有大约5300匹马、1100辆马车、950辆汽车和430辆摩托 车。而在1943年,由于东部战线的广泛延伸,德军遇到了严重的供给和机动车辆维修困难,各师的机动车辆减少到约400辆汽车和400辆摩托车,而马匹数量增加至约6300匹。在旧型步兵量师里实现完全摩托化的单位只有反坦克营,绝大多数师作战行动的实施要依靠马匹。还有成千上万的军马用于侦察。二战中,德国最高指挥部分配给每个师一个满编的成建制的侦察营,而该侦察营使用的就是军马和少量的自行车。不是骑兵自称骑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军总参谋部组建新的国防军。10万人的国防军由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组成。每个骑兵师5500人,其中包括6个团和1个炮兵营。在1934年到1939年之间,德国陆军扩大到52个师,而其中的4个骑兵师,基本实现了轻型机械化。日,德国取消了骑兵兵种,组建“快速部队”(包括所有侦察、坦克、反坦克、自行车、摩托车和装甲步兵部队)。1943年4月,德军废除“快速部队”正式组建新兵种“装甲部队”(包括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击炮、装甲侦察、装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部队)。原 来的骑兵逐渐被吸收到其他步兵单位,或被改造成轻型的半机械化部队,但昔日的老兵们仍然习惯穿着传统的镶金边骑兵服,军官们仍然自豪地把自己称为骑兵。一次摧毁34辆坦克二战开始时,德国唯一的独立骑兵部队只有第1骑兵旅。该旅包括2个骑兵团、1个混合(部分机械化)骑兵团、1个炮兵营、1个机械化侦察营和1个自行车营。总兵力6200人、4200匹马。1939年9月,编归德军第3集团军指挥的第1骑兵旅在波兰战役第一天就投入了战斗,但完全被气势磅礴的新型装甲师盖过风头。波兰战役后,第1 骑兵旅扩编为第1骑兵师,辖有多个无线电、工程和反坦克营。1940年5月,编归第18集团军指挥的第1骑兵师,在亚琛地区参加西线战役,从比利时北部和 西部进入法国北部,但没有具体的作战行动。直到战役第二阶段,该师参加了掩护装甲部队越过索姆河和塞纳河,以及随后穿越卢瓦尔河的作战行动。第l骑兵师在这些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每天45~60英里的速度推进,曾在一次战斗中摧毁了34辆坦克。苏德战役初期,第l骑兵师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6个团,随着德军的全速推进,第1骑兵师在战线中央地带行动。在德军到达二战的战绩顶峰时,该师被辙回到后方去统治占领的法国,并改编为第24装甲师。1943年第24装甲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歼灭。党卫军骑兵党卫军在1941年有23个骑兵团,但这些骑兵团的任务是骑术训练和维持治安。苏德战役开始后不久,一个党卫军骑兵旅(2个团)被派往前线。其主要任务是在德军战线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作战,同时也打击后方的游击队。1942年6月,该旅被扩编为党卫军骑兵师,支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执行侧翼掩护和撤退任务。1943年末,撤回波兰,随后退至南斯拉 夫。1944年3月,该师被派往匈牙利,以保证其能继续为纳粹卖命。在那里,该师编为党卫军第22骑兵师,与党卫军第1骑兵师一起参加了特兰西瓦尼亚 (Transylvania)防卫作战。两个党卫军骑兵师都由3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机械化供给团组成,并有1个机枪连、1个重武器连、1个警卫连,总兵力约1万人。武器装备包 括:32门105毫米加农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20门37毫米高炮、35门75毫米/88毫米反坦克炮。步兵武器包括31门81毫米迫击炮/4门俄 式120毫米迫击炮、213挺轻机枪和42挺重机枪。1944年末,两个骑兵师和德军其他作战单位被包围在布达佩斯,并在该战役中损失殆尽。这两个师的残部合编为党卫军第37骑兵师,在奥地利最后反击苏军的战斗中被全歼。外籍军团哥萨克骑兵1942年夏,一些独立的哥萨克骑兵连队在德军中成立,统一编归德军第l装甲集团军指挥。这些哥萨克骑兵向德军进行远距离侦察和在顿河下游、北高加索地区发动突袭。但是德军很快发现,哥萨克骑兵还是“不可靠”的。特别是在年冬天的德国反击战中,所有哥萨克骑兵后撤到波兰。第1哥萨克骑兵师正式成立于日,并于10月被派往南斯拉夫以保护德军通信线路,及锡萨克和亚布罗德之间的重要铁路。由于武器装备缺乏,哥萨克骑兵师有相当规模的纯粹骑兵。第1哥萨克骑兵师辖3个旅共6个团。虽然该师的德国指挥官一直在向上级单位抱怨哥萨克的 松散野蛮,难以维持纪律,但哥萨克骑兵还是替德军干了不少坏事。至1944年末德军开始撤出巴尔干地区,该师被扩编为第1和第2哥萨克骑兵师,由党卫军第 15哥萨克骑兵军指挥。1945年3月这些部队被派往斯洛文尼亚去掩护E集团军群侧翼。在1945年4月下旬,德国E集团军群溃退到奥地利西北部,这个哥萨克军在其最后的战争中由于害怕成为苏军俘虏而行军异常迅速,因此它是第一批向到达奥地利的西方盟军投降的德军部队。第三帝国末日的哀鸣虽然战时德军曾控制着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且德国的军事工业源源不断地生产大量的机动车辆,但是过长的战线和不堪重负的石油消耗,使德军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军用马匹。战争后期,盟军的空中轰炸加剧了这种趋势。这使战马成为德军最主要的运输力量之一。二战期间,德国解散骑兵学校而没有培养新的骑兵军官,以及德国在胜利顶峰时废弃骑兵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而苏军骑兵部队根据战争初期的教训,迅速调整了作战理论、战术,得以在苏联复杂的地形上成功打击德军。德军骑兵部队在二战中的战术应用和作战效果至今仍然值得军事专家研究,而数以百万计的骑兵部队并没有挽救罪恶德军的命运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苏联骑兵是真彪悍,在亚洲千里突袭夺下272万平方公里土地
我们人类打过的这些仗第6期
日,出于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延续沙俄政府态度压迫广大劳动群众的不满,莫斯科的工人阶级在领袖列宁的带领下掀起了“十月革命”,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力量向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政权(苏联前身)。
然而红色政权虽建立了起来,但对于整个俄罗斯版图来说红军肩上担子依旧任重而道远,1918年原沙俄政府黑海舰队司令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在英、法、德、日等国的支持下以西伯利亚地区为根据地建立对飚莫斯科红色政权的白色政权。
高尔察克个人自封“俄国的最高执政者”和俄国陆海军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扬言打进莫斯科颠覆红色政权,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新俄罗斯帝国。当然高尔察克自己会说“为了民主俄罗斯奋斗”。
面对高尔察克这种靠出卖灵魂给外国势力,换取对方支持进而分裂国家的“汉奸”,列宁主导的红色政权经过数次交涉无果后,开始着手武力解决,随即俄罗斯内战爆发。
1919年8月,出于“解放”全土耳其斯坦(约今哈萨克斯坦)的需要,红军季诺维也夫将军领土耳其斯坦方面军第一集团军3万余人跟盘踞于土耳其斯坦的所谓高尔察克部南集团军6万余人进行了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磕。
当时双方争夺最激烈的焦点位于今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依列克河畔的阿克纠宾斯克市,该市由于地下坐拥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铜、煤等矿物资源,工业水平在西伯利亚地区中数佼佼者。
对于当时仅占据苦寒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尔察克白色政权来说可谓最重要的造血心脏之一。8月14日,红军第一集团军2个集群1.8万人自奥伦堡、乌拉尔斯克出发开足马力直扑阿克纠宾斯克市以及另一同等城市奥尔斯克,计划一口气破防整个白军南集团军在土耳其斯坦(约今哈萨克斯坦)方向的防线。
然而红军这次的进攻并不顺利,由于红军兵力在原本就落后的情况下,却还要兵分两路打两座城,让白军在防御时一度局部保持绝对优势的兵力,致使红军整个战略进攻异常缓慢。
尤其是在阿克纠宾斯克市方向几乎完全停滞不前,直到8月30日奥尔斯克被攻陷,红军全力南下阿克纠宾斯克市才得以继续推进,但由于白军士兵数量依旧相对占优,且有着寸步不让的死守意志,战争被拉入漫长的持久仗。
面对如此纠结的对峙,为了打破僵局红军季诺维也夫将军决定执行一个大胆的战术创新,以主力的疯狂进攻拖住在阿克纠宾斯克市北部数公里防御的白军主力,然后让骑兵第3师高速机动直插阿克纠宾斯克市。
而此时天公刚好作美——漫天白雪纷飞,这支负责奇袭的红军骑兵行动的异常顺利,9月2日在几乎没有遇到大规模成建制抵抗的情况下“轻松”拿下阿克纠宾斯克市,进而形成对阿克纠宾斯克市北部白军主力包饺子的态势。
9月10日得知自己已经被断后路,且负责防御的阿克纠宾斯克市被“偷塔”了,白军选择了举起白旗向对峙的红军投降,而这一投降标志白军南集团军基本报废,土耳其斯坦(约今哈萨克斯坦)约272万平方公里土地重新归入莫斯科政权只是时间的问题。
记1919年俄罗斯内战阿克纠宾斯克战役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马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个想的有点多的90后青年
他立了大功救了皇上,崇祯却一定要杀了他!
今日搜狐热点骑兵与步兵的战略对比
我的图书馆
骑兵与步兵的战略对比
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是打不过骑兵的。骑兵对步兵,小阵以一敌五,中阵以一敌十,大阵一敌二十。也就是说几百规模的骑兵,一骑相当于五个步兵,几千规模的骑兵一骑相当于十个步兵,上万规模的骑兵,一骑相当于二十个步兵。宁要五万铁骑,不要百万步兵,五万铁骑的战斗力超过百万步兵,而十万铁骑是无敌的。&步兵之所以打不过骑兵,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骑兵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如果骑兵不想打,步兵压根儿不知道骑兵在哪里,如果骑兵想打,步兵想躲也躲不开。&第二个原因最可怕:如果一支骑兵被一支步兵打败,只要往后退一退,死不了几个人,重新集结起来,寻找机会再来。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骑兵打败,这就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了:如果你是一个士兵,你的军队被打败了,一片大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你看到你的上司、战友都在各自逃命。如果你留下来拼命必死无疑,如果你头也不回的逃命,也许能捡回一条命。这时候你会选择拼命还是逃命?我们不否定有几位英雄会选择留下来拼命,但绝大多数的人是逃命的。如果一支步兵被另一支步兵打败,扭头就跑是对的,因为逃命总比追命更快一点。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骑兵打败,是绝对不可以逃命的。&因为一旦步兵各自逃命,这时候骑兵从背后劫杀,在这种情况下骑兵基本不再有什么损失。而骑兵因为有速度的优势可以反复劫杀,军事上有这样一个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平均一个骑兵可以杀掉二十个步兵。也就是说,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骑兵击败的话,一千铁骑可以杀光两万步兵,一万铁骑可以杀光二十万步兵,五万铁骑可以杀光一百万步兵。当然五万铁骑一仗杀光一百万步兵的事从来没发生过,但一万铁骑杀光十几万步兵的事经常发生,如楚汉战争中,项羽率领三万铁骑基本上全歼了刘邦指挥的四十多万步兵;这样的战例还有很多,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不在此一一例举。这就是说,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骑兵击败,将全部被杀,想再来?没门。所以说步兵打骑兵,好比你跟别人赌牌,如果你输了,就拖出去枪毙;如果对方输了,再来,一直来到你输了为止,所以最后被拖出去枪毙的一定是你。&三是骑兵在阵前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这还只是战术层面的原因,还有战略层面的原因。&四是在战略层面上,蒙古铁骑虽然只有十几万,但每一仗都能把所有的部队集结起来;而步兵空有百万,但每一仗能投入的兵力却只有几万,如果你有太多的部队集结起来,骑兵就不跟你打,去攻击空虚的地方。所以在局部骑兵总能以多打少。这就是步兵之所以打不过骑兵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中国南北对峙南方总是被北方灭掉、为什么中国的亡国威胁总是来自北方草原的铁骑、为什么从蒙古高原冲出来的铁骑如此令整个世界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在古代,马匹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军事的强弱、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而不是人口的数量或步兵的数量。&在古代,从中国北方草原冲出来的十万铁骑是无敌的,需要至少五万以上的汉族骑兵才能挡住,但是汉人在很多时候没有五万铁骑。下面来看历史上从北方草原冲出来的每一支十万铁骑。第一支是秦汉时期的匈奴的二三十万铁骑,被卫青、霍去病率领的十万汉铁骑彻底扫灭。第二支是五胡乱华时期,五胡骑兵总数也有二三十万,差点灭了中国,但由于北方汉人奋起反击和五胡之间的相互仇杀拖了后腿,南方汉人在淝水之战中的胜利保住了半个中国,鲜卑族主动汉化和北方汉人杨坚夺取政权等原因使中国躲过了一次亡国危机。第三支是十万突厥铁骑,遇上了李世民组建起来的第二支十万汉铁骑,瞬间被扫灭。第四支是十万契丹铁骑,攻灭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攻破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唐朝差点灭亡,但由于唐朝争取到了当时北方草原的另一支十万铁骑,十万回鹘铁骑的主力出兵相救,依靠6万回鹘铁骑的浴血奋战,决定性地击败了契丹主力――十万契丹铁骑,而中国也再一次避免亡国。第五支是金兀术指挥的十万女真铁骑,一口气打过了黄河、淮河和长江,又一次差点灭了中国。第六支是蒙古铁骑,中国终于第一次亡国。十万满清铁骑是中国历史上从北方草原冲出来的第七支也是最后一支十万铁骑。&如果一支以骑兵为主力和一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对抗,那么我们可以不难发现:&1,骑兵对步兵的最关键的优势:机动能力强,能打击对手的任何的一处弱点。可以在关键时刻做猛烈突袭插入敌阵的中心起到极大的破坏的作用。骑兵一般是主要的突击力量,骑兵从侧后突击敌人的阵势,配合正面主力的进攻。&2,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加强骑兵的冲击力和打击力,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步兵在这方面明显劣势。&3,骑兵有气势和心理上的优势,居高临下看人让人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相反的则让人有自卑感和危机感。&4,步兵由于机动上的劣势一般是处于防守地位。一般无法主动进攻及追击,在追击作战中如果没有大量骑兵投入,难以取得很大的战果。&5,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步兵又占有优势,骑兵在狭小的地带无法发挥其机动等优势。骑兵由于对地形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地区不能发挥其战斗力,我想已经形成共识,步兵的正面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在其侧面与后面则非常之薄弱。从战略上讲,骑兵对步兵具有先天的战略优势(信息保障、机动性、火力),任何步兵在遇到骑兵的情况下只能被动防守。因此,攻击的主动权在骑兵手上,这就使得骑兵在战役上可以灵活选择针对性地战术从而保证骑兵的胜利。从历史事实上来看,步兵在野战的情况下遇到同等数量的骑兵,最通常的举动就是投降。这种情况下敢于和骑兵决战的战例在整个5千年历史上都是凤毛麟角的,最后步兵能够单独的取得完全的胜利的战例我至今没有见到过。骑兵在古代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兵种”,即便是使用最普通轻骑兵的成本往往也是精锐装甲步兵的3倍以上,可想而知,1万骑兵的作战效能是1万步兵的多少倍。举个现代战争的简单例子,想象一下,如果1万人的纯步兵师和拥有1万辆装甲兵器的坦克集团军打野战会是什么后果?最后再补充一下:骑兵和步兵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骑兵在古代战争中的作战效能远远高于步兵。一个好的骑兵将领往往可以用少量的骑兵牵制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数量的敌方步兵,从而为整个战争奠定胜局。三国时的虎豹骑,南宋时金国的拐子马,其数量都不多,没有超出3千过,但战场上只要有他们在,敌人几万人的兵力就不敢轻举妄动。历史上还有一些厉害的变态的牛人甚至可以指挥纯骑兵消灭对方几十倍兵力的步骑兵混编部队。唐朝的李靖在平叛时帅2千多的精锐骑兵,千里奔袭,消灭叛军15万,由此可见骑兵的力量。蒙古的战术又和其前辈,辽西夏金又不一样,首先他的机动性好,他们先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突然攻击对方薄弱部位,如果进攻受阻立即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其次,武器好,他们用的弓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射程达300米,没有铠甲可以抵御当时宋只有小部分精锐部队所装备的神臂弓可以相比。蒙古人和你打仗,从来不直接和你正面用刀剑呀厮杀,他就是用弓箭,进攻前用弓箭,进攻的时候用弓箭,甚至逃跑的时候也是用弓箭,你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到,能憋死你,这就是后来为什么蒙古人在进攻东欧的时候,体格远远比他们强壮的欧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弓弩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作战工具,对于大规模作战,所谓肉搏战其实发生的机会不多,这与我们想像的古代战场,大家拿着刀枪拼命的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例如宋军编制6成是弓弩兵)。&例如典型的宋步兵与女真骑兵对抗,一旦发生肉搏,步兵阵在骑兵的冲击下,很容易崩溃,所以宋步兵基本上是不与骑兵野战的,步兵必定依靠防御工事或者城池与蛮族对抗。&可以计算,在一般单人操作的弩(例如神臂弓)的有效射程内(300米左右),骑兵冲锋的时间在30秒左右,弩兵最多发射两箭,对于普通编队的骑兵,恐怕射出10箭以上才有可能对一个骑兵造成威胁,这就需要5个弩兵,对于已经接近步兵方阵的骑兵(100米),可以射箭,10秒之内可以发射两箭,就算命中率稍高,也需要射出10箭以上才能消灭一个骑兵,这也需要5个弓兵。骑兵冲锋到了阵前,长枪兵承担对骑兵的肉搏攻击,至少要保证2-3个步兵对付一个骑兵,也就是说,步兵必须在骑兵数量的10倍以上,才能保证有效的作战成果。&这么看来,1万异族骑兵可以战胜10万步兵,要组织10万步兵作战,起码还要有10万以上的后勤部队,这可以解释宋为什么必须保持庞大的军队,但是骑兵机动性极强,即使宋人有100万步兵,它也不可能有能力协调这些军队追击1万骑兵。所以万人以上骑兵队即可在华北平原无敌,这与宋是否腐败没有关系。&很多人想象中的步兵重装超长铁枪兵能够击败骑兵,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骑兵会在重装步兵严阵以待的时候从正面来送死。&如果当年匈奴或蒙古是以阁下的思维方式去指挥战斗,估计是被重装步兵方阵消灭了。骑兵最重要的作用是在战场的战术高机动性严重威胁步兵的侧翼和背后,威胁步兵漫长的补给线;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给了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和打击力,骑兵能够迅速打击敌任何一处弱点,可以迅速地从步兵阵中薄弱地带突破,迅猛地插入敌阵中心,从而瓦解步兵的方阵;骑兵战略机动性可以使骑兵集中兵力,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一块一块地吃掉步兵;最后是骑兵给步兵带来的心里恐惧,步兵很多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未战先逃。&想在战术层面上克制骑兵,无非就是“防”“”打“2点。”防“主要是防止骑兵的冲击力冲乱己方的阵型;“打”就是反击手段。&首先必须明确一点:除非指挥官是傻子,不然在面对结好阵的步兵时通常骑兵很少直接正面冲锋,想象下对面是重装步兵方阵,骑兵撞上去基本就是”人马“肉串了。&面对结好阵的步兵,通常骑兵会选择包围,并用远程武器打击之,等到对方阵型一乱就可以上去屠杀了,尤其是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控弦之士。具体例子参考蒙古人。这种战术的主要思想就是”打破步兵的铁桶阵“,对此步兵想要应对就必须保证自己阵型稳固,最好能有河流山川城镇依靠,那样可以省很多事。如果对方用弓箭袭扰,那就用弓弩还击(通常步兵使用的弓弩的射程威力准星都比骑兵强),像汉军一般,强弓劲弩扫射之(汉军的弩一直是匈奴人的噩梦,也一直是民间严禁买卖的东西)。或者如果四周是一马平川,则可以结成车阵,具体战例参考李陵被俘那次。&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步兵虽然可以防住骑兵的冲击,但是战场主动权在骑兵手中,如果骑兵不主动出击步兵很难有效的消灭骑兵,而骑兵则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机作战。而成千上万人一直保持阵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人总要休息吧……),一旦阵型松懈那结果就可以遇见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帖子主题:关于霍去病千里突袭的一些疑问
共&13630&个阅读者&
军号:2723781 工分:113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关于霍去病千里突袭的一些疑问
文章提交者:fengboddd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元狩二年(前121年),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额济纳旗东)向东南,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俘虏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和其它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请问如果是千里突袭的话,霍去病怎么解决粮食和饮水问题的?霍去病24岁早逝应该是和常年征战的艰苦环境有关系,而且霍去病如何让不擅骑射的汉人对抗匈奴的?有没有什么独特的训练方法或是独特的武器?现在资料大多数都是讲述霍去病如何英勇,反而对当时的汉朝有所忽略,还望各位大帝讲解,感觉还是专业点。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关于霍去病千里突袭的一些疑问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89105 工分:18291
左箭头-小图标
58楼&霍去病根本突袭匈奴王庭根本就是运气,他们到了草原就和游牧民一样,四处游荡,看到小部落就烧烧杀杀,看到大部落就突袭火拼一场~~~废话,不趁火打劫搞小部落你还明目张胆和匈奴主力公开干架?你万把人干得过人家几十万人么?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左箭头-小图标
对匈奴人来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1247 工分:11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班超马援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帝国的阴暗
在第30楼的发言:......
难道不是?如果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都被污染了,他们去哪里生活。
狼图腾美化游牧民族,太过分。
就说草原沙化,没有匈奴蒙古,草原就健康。有了这些游牧民族,草原就退化。因为游牧部落的混战,不逊于汉族内战。过度放牧,草原不行了,就去侵占别的部落。可是狼图腾把草原的沙化,归罪于“老鼠一样的汉人”。顶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1247 工分:11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n
在第6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3楼的发言:我认为不一定都会在边境集结,因为之前有赵信的叛变,根据赵信的说法,汉军的远程奔袭是有极限的,匈奴人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监视汉匈边境就可以,而把王庭和牧民向北迁徙一些,这样即使汉军打败监视部队,前方也会把消息送到王庭,那时匈奴人在做准备也来得及。
其实就是霍去病打的就是有很多骑兵所在的部落又怎样,毕竟那只是匈奴人的其中一个部落而已,是所有匈奴人的十分之一吧,匈奴人本来就少,就算那个部落是个有三四万人的部落,那个部落去掉女人,小孩,老人,青壮年男人最多一万五千,而只要汉军有三万的骑兵就很容易打赢,而对于匈奴人来说,输的不只是一万五千骑兵,还有很多以后可以成为骑兵的小孩,和很多以后可以生很多骑兵的女人,可他们竟然死的这样的不值得...........匈奴女人就比汉族女人宝贵?有什么可惜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38552 工分:7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indlike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litezkz
在第48楼的发言:
虽然本人不太懂骑兵补给情况,但也在这里YY一下。
一支骑兵部队会有很多不同的军种,有运粮的有运水的,有拉弩箭或者相关军需品的。但设想一下,按一天100公里的行进速度,如果运15天的粮食,可以有750公里的作战半径,单程就是1500公里。一个人一天消耗粮食1公斤,水4公斤,15天是75公斤,一辆车可以拉600公斤东西的话,可以保证8人左右的消耗。5万人的军队将需要6250辆车,这还不算弩箭等必须品,机动性将大大降低。
在士兵人数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机动性有几个解决方法,......
汉军对匈奴的进攻,特别是霍少的进攻就是建立他能单人带多少天的粮草的基础上的。所以,霍少的进攻非常迅速,没有停留。就是在比如带的二十天的干粮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向前推进。所以匈奴人总是失败,他们的转移都是要男女老少一起行动,速度可想而知。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进攻会带后续运粮部队的事情。你带了运粮部队,试问你能进攻多快,快了,后面的跟不上,与事无济,慢了,人家的部队一旦侦知你的方位,你全军没一个能跑掉。幼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3楼的发言:我认为不一定都会在边境集结,因为之前有赵信的叛变,根据赵信的说法,汉军的远程奔袭是有极限的,匈奴人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监视汉匈边境就可以,而把王庭和牧民向北迁徙一些,这样即使汉军打败监视部队,前方也会把消息送到王庭,那时匈奴人在做准备也来得及。其实就是霍去病打的就是有很多骑兵所在的部落又怎样,毕竟那只是匈奴人的其中一个部落而已,是所有匈奴人的十分之一吧,匈奴人本来就少,就算那个部落是个有三四万人的部落,那个部落去掉女人,小孩,老人,青壮年男人最多一万五千,而只要汉军有三万的骑兵就很容易打赢,而对于匈奴人来说,输的不只是一万五千骑兵,还有很多以后可以成为骑兵的小孩,和很多以后可以生很多骑兵的女人,可他们竟然死的这样的不值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8167
左箭头-小图标
我认为不一定都会在边境集结,因为之前有赵信的叛变,根据赵信的说法,汉军的远程奔袭是有极限的,匈奴人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监视汉匈边境就可以,而把王庭和牧民向北迁徙一些,这样即使汉军打败监视部队,前方也会把消息送到王庭,那时匈奴人在做准备也来得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ngyan1979
在第6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n
在第38楼的发言:31楼的,,,,,,游牧民族是比较善战.......但他们是全民皆兵的,,,,,能打仗的青壮年都应该走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真的就一些是能打的,,,,,,大部份是不能打的,,,,,,要是一千匈奴骑兵加五千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加一万十到十五岁的少年,,,,跟一万汉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打,,,,你说会怎样...等汉军获胜后,,,还有7千骑兵冲进有五万十五到五十岁的女人加很多十岁以下的小孩加很少70岁以上的老头堆里,,,,,你说会怎样,,,,,,如果我是那7千骑兵中的一个的话,,,,,我会很放纵的......
第一你明显是在抬杠,匈奴人在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时青壮年是不会离开的,第二匈奴人对汉朝也经常这么干,汉军这么干就不行,那你什么逻辑啊?只要能赢无所谓手段。那时侯匈奴骑兵不是大部份都在汉匈边境吗,,,,至少骑兵都是集中起来,准备围歼某一路汉军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816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n
在第38楼的发言:31楼的,,,,,,游牧民族是比较善战.......但他们是全民皆兵的,,,,,能打仗的青壮年都应该走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真的就一些是能打的,,,,,,大部份是不能打的,,,,,,要是一千匈奴骑兵加五千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加一万十到十五岁的少年,,,,跟一万汉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打,,,,你说会怎样...等汉军获胜后,,,还有7千骑兵冲进有五万十五到五十岁的女人加很多十岁以下的小孩加很少70岁以上的老头堆里,,,,,你说会怎样,,,,,,如果我是那7千骑兵中的一个的话,,,,,我会很放纵的......第一你明显是在抬杠,匈奴人在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时青壮年是不会离开的,第二匈奴人对汉朝也经常这么干,汉军这么干就不行,那你什么逻辑啊?只要能赢无所谓手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7486 工分:1402
左箭头-小图标
就地解决,三光政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8191 工分:35323
左箭头-小图标
霍去病是我永远的偶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89968 工分:3526
左箭头-小图标
霍去病根本突袭匈奴王庭根本就是运气,他们到了草原就和游牧民一样,四处游荡,看到小部落就烧烧杀杀,看到大部落就突袭火拼一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2087 工分:12889
左箭头-小图标
汉朝的胜利是建立在强大的人力物力的基础上的,没有强大的后勤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继续的。至于汉军的战斗力咋样,班超36人横行敌国扬威域外,数千汉军灭胡敢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都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强悍的最佳表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8015 工分:7013
左箭头-小图标
貌似他带的部队只带食盐,战斗抢掠就地补充,没牛羊吃的时候把敌人的尸体也吃掉。一代英雄,果真是饥餐匈奴肉啊,岳飞在满江红里说也想尝尝什么味道,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3781 工分:113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5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9楼的发言:......
1。不是说了很清楚吗,侦察骑兵当然知道当地的地理水草,什么都不知道你侦察什么呢?明朝北伐,许多次是被对手侦察到,当然对手也用的是侦察骑兵,许多时侯他们是躲着明朝大军的,你以为游牧民是一窝蜂的行动?也是要侦察的!这个战术彼此一样,先用侦骑侦知敌情,后通知本队决定战守。侦骑没有笨到向对手证明自已身份的地步,完全可以化妆,也可远距追踪,至于侦骑会被对手抓到,这很正常,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就看你侦骑的水平。
2。用间的方法,请看完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在作议论,间谍就不可以收买?对游牧民说中原可是富得流油,间谍就不可以反间?游牧民窝里斗的事情多得很,间谍就不可以是走私商人?游牧民连铁锅都没有,巴不得你去呢!至于王庭所在,夜观星相!自古中国人就会这手,大海都迷不了路何况草原?
3。大汗手里的马要比其它部落的多,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是拳头说话的主,没点实力你想统治其它部落,做梦去吧。
1,这个“自然知道”用得真好。貌似大流士是白痴,用的侦察兵连“自然”都“不知道”。倒不知斥候“自然知道”草原内情,大明远征大漠却屡次扑空,是不是那些“自然知道”在装糊涂捣鬼呢?
2,我说当年有人匈奴中有人向霍去病部队透露了王庭的位置,你和我扯“用间”,岂不是正打算证明我的观点吗?战争年代走私商人是什么,别人不知道吗?貌似我就在帖子里说花剌子模杀了蒙古人商人是完全合理的,因为那些商人本就是蒙古兵假扮(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你当匈奴是白痴?或者你以为商人的运动速度,居然超过了骑兵?至于王庭所在,还“夜观星象”,还真是“全信书还不如无书”。星象连一个匈奴王在什么地方都要管,还真忙。我倒是问了,李广利远征,为何不事先“夜观星象”看看这厮会不会叛逃呢?你家是江相派的吧。
3,我告诉你去研究下当时草原游牧政权的情况,别傻呵呵的瞎扯什么“王庭马自然多些”。不过就是一个大部落而已,单于在其中就成了“王庭”,而其发出号令就能召集大军。当然,草原上人人都懂得,要消灭对手只要在对方来得及征集部队前突击他即可。至于马多不多,都多,草原骑兵每人都至少有一两匹马,任何部落都是“马多些”,倒是身为蒙古草原的匈奴王庭,作为财富象征的牲畜群,自然多些。
恩,貌似匈奴地界也不是呼伦贝尔大草原那种水草鲜美吧,我也认为汉军千里突袭,斥候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如果一不小心真碰上匈奴主力,霍去病那些轻骑也是死多活少。只可惜历史文献多这些小人物没有太多描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5楼的发言:......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
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 你去以为帖木儿兰,大流士都没有侦察骑兵?老实说遇上游牧部落战略撤退,侦察骑兵根本什么都没有找到。日后明朝远征草原,大多也是“不见敌踪”,人家没城市,你的侦察骑兵往那个方向撒都成问题。而少量斥候离队太远,遇上对方骑兵就是一个死吧。霍去病出征,必然是先大致知道了匈奴王庭所在,而用数百骑兵直接突击(以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规模的斥候骑兵队)。否则或者在草原上漫游无功而返,或者是由于前出数日的斥候被发现,霍去病遇上来驰援的匈奴主力。所以霍去病袭击匈奴王庭,唐军袭击东突厥,必然是得到对方叛徒的内线情报预知了其王庭汗庭所在,才能一击中的。要是临出兵了指望斥候去找,貌似定居人还真没法找到过游牧人的王庭所在!
2,不是游牧人,定居人的间谍能潜入王庭?能预知汗庭所在位置?当然你可以派几百人在草原上找,但是沧海一粟,你能找到些什么?即便真遇上匈奴王庭,你还来得及回来报告?王庭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逐牧草而居,所以,报信的应当是王庭中的随员,才能及时知道王庭的位置,且拥有对外通信的能力(掌握有马匹,你该不会给间谍配发电报了吧)。而霍去病部队能象游牧骑兵那样甩开补给线,深入匈奴控制地域作战,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骑兵本就是游牧骑兵,过的就是游牧生活,根本不需要中原式的补给。
1。不是说了很清楚吗,侦察骑兵当然知道当地的地理水草,什么都不知道你侦察什么呢?明朝北伐,许多次是被对手侦察到,当然对手也用的是侦察骑兵,许多时侯他们是躲着明朝大军的,你以为游牧民是一窝蜂的行动?也是要侦察的!这个战术彼此一样,先用侦骑侦知敌情,后通知本队决定战守。侦骑没有笨到向对手证明自已身份的地步,完全可以化妆,也可远距追踪,至于侦骑会被对手抓到,这很正常,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就看你侦骑的水平。
2。用间的方法,请看完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在作议论,间谍就不可以收买?对游牧民说中原可是富得流油,间谍就不可以反间?游牧民窝里斗的事情多得很,间谍就不可以是走私商人?游牧民连铁锅都没有,巴不得你去呢!至于王庭所在,夜观星相!自古中国人就会这手,大海都迷不了路何况草原?
3。大汗手里的马要比其它部落的多,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是拳头说话的主,没点实力你想统治其它部落,做梦去吧。1,这个“自然知道”用得真好。貌似大流士是白痴,用的侦察兵连“自然”都“不知道”。倒不知斥候“自然知道”草原内情,大明远征大漠却屡次扑空,是不是那些“自然知道”在装糊涂捣鬼呢?2,我说当年有人匈奴中有人向霍去病部队透露了王庭的位置,你和我扯“用间”,岂不是正打算证明我的观点吗?战争年代走私商人是什么,别人不知道吗?貌似我就在帖子里说花剌子模杀了蒙古人商人是完全合理的,因为那些商人本就是蒙古兵假扮(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你当匈奴是白痴?或者你以为商人的运动速度,居然超过了骑兵?至于王庭所在,还“夜观星象”,还真是“全信书还不如无书”。星象连一个匈奴王在什么地方都要管,还真忙。我倒是问了,李广利远征,为何不事先“夜观星象”看看这厮会不会叛逃呢?你家是江相派的吧。3,我告诉你去研究下当时草原游牧政权的情况,别傻呵呵的瞎扯什么“王庭马自然多些”。不过就是一个大部落而已,单于在其中就成了“王庭”,而其发出号令就能召集大军。当然,草原上人人都懂得,要消灭对手只要在对方来得及征集部队前突击他即可。至于马多不多,都多,草原骑兵每人都至少有一两匹马,任何部落都是“马多些”,倒是身为蒙古草原的匈奴王庭,作为财富象征的牲畜群,自然多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5楼的发言:......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
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 你去以为帖木儿兰,大流士都没有侦察骑兵?老实说遇上游牧部落战略撤退,侦察骑兵根本什么都没有找到。日后明朝远征草原,大多也是“不见敌踪”,人家没城市,你的侦察骑兵往那个方向撒都成问题。而少量斥候离队太远,遇上对方骑兵就是一个死吧。霍去病出征,必然是先大致知道了匈奴王庭所在,而用数百骑兵直接突击(以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规模的斥候骑兵队)。否则或者在草原上漫游无功而返,或者是由于前出数日的斥候被发现,霍去病遇上来驰援的匈奴主力。所以霍去病袭击匈奴王庭,唐军袭击东突厥,必然是得到对方叛徒的内线情报预知了其王庭汗庭所在,才能一击中的。要是临出兵了指望斥候去找,貌似定居人还真没法找到过游牧人的王庭所在!
2,不是游牧人,定居人的间谍能潜入王庭?能预知汗庭所在位置?当然你可以派几百人在草原上找,但是沧海一粟,你能找到些什么?即便真遇上匈奴王庭,你还来得及回来报告?王庭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逐牧草而居,所以,报信的应当是王庭中的随员,才能及时知道王庭的位置,且拥有对外通信的能力(掌握有马匹,你该不会给间谍配发电报了吧)。而霍去病部队能象游牧骑兵那样甩开补给线,深入匈奴控制地域作战,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骑兵本就是游牧骑兵,过的就是游牧生活,根本不需要中原式的补给。
1。不是说了很清楚吗,侦察骑兵当然知道当地的地理水草,什么都不知道你侦察什么呢?明朝北伐,许多次是被对手侦察到,当然对手也用的是侦察骑兵,许多时侯他们是躲着明朝大军的,你以为游牧民是一窝蜂的行动?也是要侦察的!这个战术彼此一样,先用侦骑侦知敌情,后通知本队决定战守。侦骑没有笨到向对手证明自已身份的地步,完全可以化妆,也可远距追踪,至于侦骑会被对手抓到,这很正常,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就看你侦骑的水平。
2。用间的方法,请看完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在作议论,间谍就不可以收买?对游牧民说中原可是富得流油,间谍就不可以反间?游牧民窝里斗的事情多得很,间谍就不可以是走私商人?游牧民连铁锅都没有,巴不得你去呢!至于王庭所在,夜观星相!自古中国人就会这手,大海都迷不了路何况草原?
3。大汗手里的马要比其它部落的多,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是拳头说话的主,没点实力你想统治其它部落,做梦去吧。匈奴人每年的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败就败在牧马放牛这些事情必须要天气好,要草肥水美,而且一旦在一个地方放牧就一定会停留一段时间,你说汉军不想抓住这些家伙的尾巴都难。
只要不时的侦知几个匈奴人每年都要到的草场就知道这些家伙在哪里。 匈奴人的大规模进犯边境一定是在放牛牧马这些事都比较麻烦的季节,无事可做了,不进攻掠夺还能做什么?!此时这些家伙的进攻,恰恰就是汉军远距离迂回突击的好机会,前面的去打边境抢东西去了,后方不被打才怪了。到知道后方被攻的时候,前在的家伙却被汉军边防部队牢牢的咬住不松口,想迅速回头救援都不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litezkz
在第48楼的发言:
虽然本人不太懂骑兵补给情况,但也在这里YY一下。
一支骑兵部队会有很多不同的军种,有运粮的有运水的,有拉弩箭或者相关军需品的。但设想一下,按一天100公里的行进速度,如果运15天的粮食,可以有750公里的作战半径,单程就是1500公里。一个人一天消耗粮食1公斤,水4公斤,15天是75公斤,一辆车可以拉600公斤东西的话,可以保证8人左右的消耗。5万人的军队将需要6250辆车,这还不算弩箭等必须品,机动性将大大降低。
在士兵人数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机动性有几个解决方法,......汉军对匈奴的进攻,特别是霍少的进攻就是建立他能单人带多少天的粮草的基础上的。所以,霍少的进攻非常迅速,没有停留。就是在比如带的二十天的干粮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向前推进。所以匈奴人总是失败,他们的转移都是要男女老少一起行动,速度可想而知。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进攻会带后续运粮部队的事情。你带了运粮部队,试问你能进攻多快,快了,后面的跟不上,与事无济,慢了,人家的部队一旦侦知你的方位,你全军没一个能跑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12楼的发言:科技发展上去,后世来看自然就是中华雄风了。军事科技上不去,就会变成宋朝。
宋朝军事科技应该是世界顶尖的吧。
经济、科技、资源、人员其实都决定不了战争,他们只是战争的基础,真正能决定战争的是把上述因素转化为战争能力的能力。转化能力强,就算是穷的和蒙古一样也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转化能力弱,那才成了宋朝,空有最强大的经济最发达的科技最高素质的士兵,照样打不赢。宋朝遇上了同样强大的辽。宋军其实比辽略占优势,说白了辽是一个完全汉化的中原帝国。明显就是南北之争。宋有精甲重装步兵,辽有精甲重装骑兵,各有所长。所以,宋如果没有优势的统帅,不可能取得一边倒的优势。但最终辽也没能击败宋,二朝中,活到最后的却是宋帝国。宋以一朝之力,对付辽,西夏,大理已经无可厚非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班超马援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流雲化雨
在第24楼的发言:......
別的我不敢多說,
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
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
又是狼图腾这本书吹嘘的游牧民族的美德?流动的水源,那怕投毒也不太可能毒死多少人。而且我想汉军一定会在喝任何水之前都会验毒。 从几次汉军的进攻路线来看,明显汉军其实已经侦得敌军的大致方位,并且冒险的穿越沙漠,而这些都在匈奴人意料之外。霍去病的伟大,在于做为进攻的箭头,勇往无前,除了进攻,就是进攻,这一切,其实都建立在强大帝国的一边倒的优势上。胜利其实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匈奴人真正面对面决战的时候,却如此缺乏必胜的勇气。单于好多次都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率先独自逃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1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5楼的发言:......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
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 你去以为帖木儿兰,大流士都没有侦察骑兵?老实说遇上游牧部落战略撤退,侦察骑兵根本什么都没有找到。日后明朝远征草原,大多也是“不见敌踪”,人家没城市,你的侦察骑兵往那个方向撒都成问题。而少量斥候离队太远,遇上对方骑兵就是一个死吧。霍去病出征,必然是先大致知道了匈奴王庭所在,而用数百骑兵直接突击(以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规模的斥候骑兵队)。否则或者在草原上漫游无功而返,或者是由于前出数日的斥候被发现,霍去病遇上来驰援的匈奴主力。所以霍去病袭击匈奴王庭,唐军袭击东突厥,必然是得到对方叛徒的内线情报预知了其王庭汗庭所在,才能一击中的。要是临出兵了指望斥候去找,貌似定居人还真没法找到过游牧人的王庭所在!
2,不是游牧人,定居人的间谍能潜入王庭?能预知汗庭所在位置?当然你可以派几百人在草原上找,但是沧海一粟,你能找到些什么?即便真遇上匈奴王庭,你还来得及回来报告?王庭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逐牧草而居,所以,报信的应当是王庭中的随员,才能及时知道王庭的位置,且拥有对外通信的能力(掌握有马匹,你该不会给间谍配发电报了吧)。而霍去病部队能象游牧骑兵那样甩开补给线,深入匈奴控制地域作战,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骑兵本就是游牧骑兵,过的就是游牧生活,根本不需要中原式的补给。1。不是说了很清楚吗,侦察骑兵当然知道当地的地理水草,什么都不知道你侦察什么呢?明朝北伐,许多次是被对手侦察到,当然对手也用的是侦察骑兵,许多时侯他们是躲着明朝大军的,你以为游牧民是一窝蜂的行动?也是要侦察的!这个战术彼此一样,先用侦骑侦知敌情,后通知本队决定战守。侦骑没有笨到向对手证明自已身份的地步,完全可以化妆,也可远距追踪,至于侦骑会被对手抓到,这很正常,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就看你侦骑的水平。2。用间的方法,请看完孙子兵法的用间篇在作议论,间谍就不可以收买?对游牧民说中原可是富得流油,间谍就不可以反间?游牧民窝里斗的事情多得很,间谍就不可以是走私商人?游牧民连铁锅都没有,巴不得你去呢!至于王庭所在,夜观星相!自古中国人就会这手,大海都迷不了路何况草原?3。大汗手里的马要比其它部落的多,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是拳头说话的主,没点实力你想统治其它部落,做梦去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38552 工分:7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虽然本人不太懂骑兵补给情况,但也在这里YY一下。一支骑兵部队会有很多不同的军种,有运粮的有运水的,有拉弩箭或者相关军需品的。但设想一下,按一天100公里的行进速度,如果运15天的粮食,可以有750公里的作战半径,单程就是1500公里。一个人一天消耗粮食1公斤,水4公斤,15天是75公斤,一辆车可以拉600公斤东西的话,可以保证8人左右的消耗。5万人的军队将需要6250辆车,这还不算弩箭等必须品,机动性将大大降低。在士兵人数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机动性有几个解决方法,一个是降低水的运输量,想办法就地取水,可以减少60%的车辆,但要保证在草原上的取水,需要补充工程兵专门找水源和挖水,这样的话就不用考虑回归的取水问题了。第二个是减少作战半径,只运10天的粮,争取在10天内找到游牧部落,因敌于粮,可以减少30%的运粮车。第三个通过在靠近国界城池的地方建立较多据点,在远离国界的地方建立较少据点,把出征的据点扩散到远离国土的地方,使得既可以保证出征部队的得到补给,又可以保证粮草的安全,毕竟在汉军出征时,游牧部落在国境线上出现的几率要少的多。接近城池的据点可以由城池随时保证一定的物资,远离城池的地方也可以由其他据点不断得到补充。类似于现在的物流一样。正常来说,在与匈奴战争前期,在1000公里以内的距离上,汉家骑兵既可以保证机动性,又可以保证供给。在匈奴战争后期,由于匈奴人已经逃离漠南,供给就需要的比较多,要保证供给,必须要通过完善的后勤供应系统了,同样的后勤供应系统的安全性也变的比战争初期高了。个人认为,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大规模减少物资运输量,增加机动性。各位有什么看法?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9楼的发言:......
是吗?
我说了第一,用侦骑,他们就是用来侦查的。
第二,游牧民族有迹可寻,很简单,他们沿水草而居,没水没草的地方自然他们不会去,放牧的人牛羊成群,地上的粪便到处都是,看粪便的新鲜程度与走向就知他们大致方位。你当回侦探兵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军事追踪的常识。
1,你去看看大流士,帖木儿兰远征草原的情况,如何?纵横千里的机动,侦骑有用吗?漫漫无际的草原,你放上几千骑兵都未必能互相看得见!
2,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没有游牧人的支持,中原骑兵知道什么地方有水源吗?至于看粪便,你就搞笑了,看粪便能看出这是普通的游牧部落还是王庭吗?没准或霍去病就这么跟着一个小部落跑里海玩了!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
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至于“战马”就搞笑了,游牧人本来就是马上民族的。莫非你规定人家放牧用的马不准打仗,打仗用的马不能放牧?至于牲畜群更搞笑了,所谓王庭本就是一个大部落的核心,莫非他们吃的食物不是自己部落放牧所得,居然是别人每天送来的补给品?当年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阁下还是好好研究下,别见了“王庭”就想到长安咸阳那样,说白了当时匈奴单于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所在的部落就是“王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4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9楼的发言:......
是吗?
我说了第一,用侦骑,他们就是用来侦查的。
第二,游牧民族有迹可寻,很简单,他们沿水草而居,没水没草的地方自然他们不会去,放牧的人牛羊成群,地上的粪便到处都是,看粪便的新鲜程度与走向就知他们大致方位。你当回侦探兵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军事追踪的常识。
1,你去看看大流士,帖木儿兰远征草原的情况,如何?纵横千里的机动,侦骑有用吗?漫漫无际的草原,你放上几千骑兵都未必能互相看得见!
2,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没有游牧人的支持,中原骑兵知道什么地方有水源吗?至于看粪便,你就搞笑了,看粪便能看出这是普通的游牧部落还是王庭吗?没准或霍去病就这么跟着一个小部落跑里海玩了!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
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 你去以为帖木儿兰,大流士都没有侦察骑兵?老实说遇上游牧部落战略撤退,侦察骑兵根本什么都没有找到。日后明朝远征草原,大多也是“不见敌踪”,人家没城市,你的侦察骑兵往那个方向撒都成问题。而少量斥候离队太远,遇上对方骑兵就是一个死吧。霍去病出征,必然是先大致知道了匈奴王庭所在,而用数百骑兵直接突击(以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规模的斥候骑兵队)。否则或者在草原上漫游无功而返,或者是由于前出数日的斥候被发现,霍去病遇上来驰援的匈奴主力。所以霍去病袭击匈奴王庭,唐军袭击东突厥,必然是得到对方叛徒的内线情报预知了其王庭汗庭所在,才能一击中的。要是临出兵了指望斥候去找,貌似定居人还真没法找到过游牧人的王庭所在!2,不是游牧人,定居人的间谍能潜入王庭?能预知汗庭所在位置?当然你可以派几百人在草原上找,但是沧海一粟,你能找到些什么?即便真遇上匈奴王庭,你还来得及回来报告?王庭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逐牧草而居,所以,报信的应当是王庭中的随员,才能及时知道王庭的位置,且拥有对外通信的能力(掌握有马匹,你该不会给间谍配发电报了吧)。而霍去病部队能象游牧骑兵那样甩开补给线,深入匈奴控制地域作战,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骑兵本就是游牧骑兵,过的就是游牧生活,根本不需要中原式的补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1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9楼的发言:......
是吗?
我说了第一,用侦骑,他们就是用来侦查的。
第二,游牧民族有迹可寻,很简单,他们沿水草而居,没水没草的地方自然他们不会去,放牧的人牛羊成群,地上的粪便到处都是,看粪便的新鲜程度与走向就知他们大致方位。你当回侦探兵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军事追踪的常识。
1,你去看看大流士,帖木儿兰远征草原的情况,如何?纵横千里的机动,侦骑有用吗?漫漫无际的草原,你放上几千骑兵都未必能互相看得见!
2,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没有游牧人的支持,中原骑兵知道什么地方有水源吗?至于看粪便,你就搞笑了,看粪便能看出这是普通的游牧部落还是王庭吗?没准或霍去病就这么跟着一个小部落跑里海玩了!
1,你挺有趣的,谁在进攻?也就是说霍去病在进攻,他就是大流士,贴木儿,他就是纵横千里的机动。纵横千里的机动没有侦查兵行吗?哪支部队没有侦查部队?太没常识了吧。作为名将,对探马侦骑的重视是必须的,不然进入茫茫大漠与盲人摸象何异?2,你以为打仗不派间谍?那你打什么仗?孙子兵法还特地例了篇用间篇。不然你如何知彼?如何熟悉地理?“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的这个“游牧内部人”为什么不是间谍呢?间谍这个职业可是相当古老的职业。普通的游牧部落养的是牛羊,王庭多养的是战马,这就是区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文内容于
11:41:37 被锋雨飘林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53318 工分:8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多看看唐朝德的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左箭头-小图标
42楼的,,,,你是将军可能真会这样......可历史就是这样,,,,,军队打到敌人那里有太多都是会烧杀抢,劣,和强奸的....这不是浪费精力,,,,而是泻愤,,,对将士们的奖励,,,,和收买手下人心的方式.....再说,,,打仗的将士们常年在外,,,是真的很想女人的,,,,再加上那是的嫖娼业又不像现在这样,繁荣娼盛,,,,就是霍气兵是附马也可能会自己也做这种事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0204 工分:33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n
在第38楼的发言:31楼的,,,,,,游牧民族是比较善战.......但他们是全民皆兵的,,,,,能打仗的青壮年都应该走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真的就一些是能打的,,,,,,大部份是不能打的,,,,,,要是一千匈奴骑兵加五千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加一万十到十五岁的少年,,,,跟一万汉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打,,,,你说会怎样...等汉军获胜后,,,还有7千骑兵冲进有五万十五到五十岁的女人加很多十岁以下的小孩加很少70岁以上的老头堆里,,,,,你说会怎样,,,,,,如果我是那7千骑兵中的一个的话,,,,,我会很放纵的......你这傻逼,我是将军先斩了你,打仗你奸女人,我不允许我深入敌后的士兵把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69493 工分:131
左箭头-小图标
你的疑问就是他的补给靠什么,其实很简单他的死就说明了一切,他得的是瘟疫。他的军队可能杀到那里就吃到那里,马就吃草,他们1人3骑驮着比较多的食物,武器就是刀基本上没有补给,刀可能也备了几把,他们喝的是河里的水不干净所以得了瘟疫。身体抵抗力强的是不会有事的,但是他的免疫能力差,所以就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6楼的发言:军事要诀,不打有准备的敌人。
卫霍两人都擅长用侦骑斥侯,先侦明敌情,再做决策,所谓知已知彼。
匈奴也是人,总不能每分每秒拿着弓箭吧,总有吃饭,睡觉,放牧,侃大山的时候吧,就这个时侯,你帅全副武装的骑兵冲上去一顿猛砍,不得侯也难。
和游牧人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他们在那里。
是吗?
我说了第一,用侦骑,他们就是用来侦查的。
第二,游牧民族有迹可寻,很简单,他们沿水草而居,没水没草的地方自然他们不会去,放牧的人牛羊成群,地上的粪便到处都是,看粪便的新鲜程度与走向就知他们大致方位。你当回侦探兵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军事追踪的常识。1,你去看看大流士,帖木儿兰远征草原的情况,如何?纵横千里的机动,侦骑有用吗?漫漫无际的草原,你放上几千骑兵都未必能互相看得见!2,识得草原牧草肥美,有水源就必须是内部人了,没有游牧人的支持,中原骑兵知道什么地方有水源吗?至于看粪便,你就搞笑了,看粪便能看出这是普通的游牧部落还是王庭吗?没准或霍去病就这么跟着一个小部落跑里海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1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iga_fans
在第3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6楼的发言:军事要诀,不打有准备的敌人。
卫霍两人都擅长用侦骑斥侯,先侦明敌情,再做决策,所谓知已知彼。
匈奴也是人,总不能每分每秒拿着弓箭吧,总有吃饭,睡觉,放牧,侃大山的时候吧,就这个时侯,你帅全副武装的骑兵冲上去一顿猛砍,不得侯也难。
和游牧人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他们在那里。是吗?我说了第一,用侦骑,他们就是用来侦查的。第二,游牧民族有迹可寻,很简单,他们沿水草而居,没水没草的地方自然他们不会去,放牧的人牛羊成群,地上的粪便到处都是,看粪便的新鲜程度与走向就知他们大致方位。你当回侦探兵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军事追踪的常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左箭头-小图标
31楼的,,,,,,游牧民族是比较善战.......但他们是全民皆兵的,,,,,能打仗的青壮年都应该走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真的就一些是能打的,,,,,,大部份是不能打的,,,,,,要是一千匈奴骑兵加五千五十岁以上的老头,,,,加一万十到十五岁的少年,,,,跟一万汉精锐骑兵在草原上打,,,,你说会怎样...等汉军获胜后,,,还有7千骑兵冲进有五万十五到五十岁的女人加很多十岁以下的小孩加很少70岁以上的老头堆里,,,,,你说会怎样,,,,,,如果我是那7千骑兵中的一个的话,,,,,我会很放纵的烧杀抢,劣,和强奸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锋雨飘林
在第36楼的发言:军事要诀,不打有准备的敌人。
卫霍两人都擅长用侦骑斥侯,先侦明敌情,再做决策,所谓知已知彼。
匈奴也是人,总不能每分每秒拿着弓箭吧,总有吃饭,睡觉,放牧,侃大山的时候吧,就这个时侯,你帅全副武装的骑兵冲上去一顿猛砍,不得侯也难。和游牧人作战,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他们在那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194
左箭头-小图标
军事要诀,不打有准备的敌人。卫霍两人都擅长用侦骑斥侯,先侦明敌情,再做决策,所谓知已知彼。匈奴也是人,总不能每分每秒拿着弓箭吧,总有吃饭,睡觉,放牧,侃大山的时候吧,就这个时侯,你帅全副武装的骑兵冲上去一顿猛砍,不得侯也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23372 工分:52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engboddd
在第1楼的发言: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霍去病千里突袭,直抵匈奴王庭。考虑到游牧民族所谓“王庭”是飘忽不定的。所以个人观点霍去病不仅有匈奴的内线,更可能其部队主要都是匈奴的叛逃者和投降者组成。这次作战,太像了游牧人内战的模式(乘对方没有召集力量保卫“兀鲁斯”前乘虚直达对方王庭,草原上的标准作战模式,成吉思汗灭王汗用得就是这招)。参考:长水校尉(来源,百度百科)官名。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乌桓人、胡人骑兵,秩比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骑兵七百三十六人。长水,关中河名;宣曲亦河名。东汉时属北军中侯,校尉秩为比二千石,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均置,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诸朝都城不在关中,仍称“长水”仅为沿袭旧名。隋不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2056 工分:4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班超马援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流雲化雨
在第24楼的发言:......
別的我不敢多說,
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
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
又是狼图腾这本书吹嘘的游牧民族的美德?不好意思!我孤陋寡聞,你說的書我沒有看過,我是有親友是草原人,這是我親身的感受。我不知道你有多大了?也不知道你的生活環境,但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許多南方人以前的廁所是建在河邊,草原上這情景是不可能出現。對於水源的保護,草原上的民族確實要比許多地方的人強很多。還有雲南的某些民族對水源保護也是很強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173 工分:10946
左箭头-小图标
你误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游牧民族不会污染自己的生活环境。至于狼图腾美化游牧民族的情况就不作评论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1247 工分:11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帝国的阴暗
在第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班超马援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流雲化雨
在第24楼的发言:......
別的我不敢多說,
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
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
又是狼图腾这本书吹嘘的游牧民族的美德?
难道不是?如果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都被污染了,他们去哪里生活。狼图腾美化游牧民族,太过分。就说草原沙化,没有匈奴蒙古,草原就健康。有了这些游牧民族,草原就退化。因为游牧部落的混战,不逊于汉族内战。过度放牧,草原不行了,就去侵占别的部落。可是狼图腾把草原的沙化,归罪于“老鼠一样的汉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816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n
在第25楼的发言:以大汉精锐骑兵突袭,,,气,打匈奴老巢的保安队,,,和临时抄家伙的老头,,未成年人,,,伤残人员,,,女人,,加少数普通骑兵.........在战略上就已经赢了....游牧民族打起大仗来通常都是全民皆兵的...留在老巢的其实就是这些人....再加上没有城墙保护....简直就是屠杀,,,,以一杀五算什么.......
至于吃喝,,,汉族不比游牧民族有那么多马,,每人配三,,五匹马,,,,基本上是有多少马就有多少骑兵的......从汉土到匈奴老巢,,,,好像十天就够了,,,并且不会把人......你也太小瞧游牧民族了,那些所谓的保安队就是他们的基本兵员,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与农耕民族不一样的兵员素质,他们只要放下马鞭拿起弓箭就是兵,几乎不需要训练,而我们农耕民族就不行,当兵至少要训练一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173 工分:1094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班超马援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流雲化雨
在第24楼的发言:......
別的我不敢多說,
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
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
又是狼图腾这本书吹嘘的游牧民族的美德?难道不是?如果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都被污染了,他们去哪里生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82884 工分:5029
左箭头-小图标
敢打才有赢的可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1247 工分:11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流雲化雨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乌鸦飞翔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indlike
在第21楼的发言:而且汉军每攻一地,必收无数匈奴牛马,还用得着担心吃喝?只需备上十天的干粮,其余的粮食草原上无数。
没那么简单,只带10天口粮,恐怕就会有机会加入李广利的行列了。草原牛羊无数...那是在幻想世界或YY小说里,蒙古草原的自然条件,嘿嘿,每攻一地,得到的恐怕不是无数牛羊,而是烧焦的草地,投了毒的水源。上面我忘记说必带的帐篷了,典型的骑兵部队是以辎重队为核心,缓慢推进,轻兵突击超过3天路程就很危险,像霍去病这样,一靠情报,二靠运气,三靠实力。
別的我不敢多說,
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
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又是狼图腾这本书吹嘘的游牧民族的美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4210 工分:2068
左箭头-小图标
只要水草丰足的地方,就会有部落。只要有部落,就有吃的。只要有熟悉草原的人,补给并不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2885 工分:2550
左箭头-小图标
补充一点霍去病虽然年轻,但是这种千里奔袭迂回作战的方式之前他已经做过很多次,所以比较有经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2430 工分:5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大汉精锐骑兵突袭,,,气,打匈奴老巢的保安队,,,和临时抄家伙的老头,,未成年人,,,伤残人员,,,女人,,加少数普通骑兵.........在战略上就已经赢了....游牧民族打起大仗来通常都是全民皆兵的...留在老巢的其实就是这些人....再加上没有城墙保护....简直就是屠杀,,,,以一杀五算什么.......至于吃喝,,,汉族不比游牧民族有那么多马,,每人配三,,五匹马,,,,基本上是有多少马就有多少骑兵的......从汉土到匈奴老巢,,,,好像十天就够了,,,并且不会把人,马累着,,,应该是每个骑兵骑一匹马,,再让马驮五十斤的水加粮食,,,骑射手用箭三十只就该够了.......不会很重....并且路上也能找到水,,抢到畜牲补充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2056 工分:4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乌鸦飞翔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indlike
在第21楼的发言:而且汉军每攻一地,必收无数匈奴牛马,还用得着担心吃喝?只需备上十天的干粮,其余的粮食草原上无数。
没那么简单,只带10天口粮,恐怕就会有机会加入李广利的行列了。草原牛羊无数...那是在幻想世界或YY小说里,蒙古草原的自然条件,嘿嘿,每攻一地,得到的恐怕不是无数牛羊,而是烧焦的草地,投了毒的水源。上面我忘记说必带的帐篷了,典型的骑兵部队是以辎重队为核心,缓慢推进,轻兵突击超过3天路程就很危险,像霍去病这样,一靠情报,二靠运气,三靠实力。別的我不敢多說,糾正一點,草原上的民族,是不會對水源投毒的;不管是任何情況下死的牲畜尸體也不讓其污染水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7122 工分:26497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汉朝在兵器科技上远远胜于匈奴,士兵训练也比匈奴要好。尤其是霍去病的一万骑兵,不管是单兵素质也好,整体战术也好,都要远远强于匈奴军队(实际上匈奴军队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算正规军)。霍去病这种骚扰性质的战争是不带军粮的,纯粹靠抢匈奴百姓的粮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806 工分:1626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indlike
在第21楼的发言:而且汉军每攻一地,必收无数匈奴牛马,还用得着担心吃喝?只需备上十天的干粮,其余的粮食草原上无数。没那么简单,只带10天口粮,恐怕就会有机会加入李广利的行列了。草原牛羊无数...那是在幻想世界或YY小说里,蒙古草原的自然条件,嘿嘿,每攻一地,得到的恐怕不是无数牛羊,而是烧焦的草地,投了毒的水源。上面我忘记说必带的帐篷了,典型的骑兵部队是以辎重队为核心,缓慢推进,轻兵突击超过3天路程就很危险,像霍去病这样,一靠情报,二靠运气,三靠实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左箭头-小图标
而且汉军每攻一地,必收无数匈奴牛马,还用得着担心吃喝?只需备上十天的干粮,其余的粮食草原上无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2338 工分: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乌鸦飞翔
在第19楼的发言:不是开玩笑,虽然历史无明证,我估计有“匈奸”。每个骑兵配2到3匹马,自带100斤粮食,可以支撑2个月,箭至少得带300只,重甲肯定不能带,饮水要么靠匈奸带路,要么只有沿河流行军,最远不超过两日路程。关键是怎么找到敌军,怎么避免被敌军侦查到,只要找到敌军大本营,匈奴人要保护自己的妇幼,不得不决战,数量差不多情况下,汉军就赢定了,匈奴人防守和打硬仗能力很差。不过估计一战下来,战死的人马不多,病死走散的倒更多。顺便说一下,战马死了也不会浪费的,统统吃掉。道理很简单,那些匈奴人放马牧牛啥的一定要有水源吧,谁会到没有水源的地方放马,那汉军沿着河道进军是肯定对的吧,你觉得会缺水吗?难在长途进军,迷失方向,所以军中有匈奴人的向导!因为汉人不长骑术,所以,部队的基础一定是边境中长年与匈奴人作战的老战士,还有投降的匈奴人!更多的新兵也和现在一样,经过军队的正规系统的训练,艰苦的训练再经过战火的锻炼方能成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806 工分:16264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开玩笑,虽然历史无明证,我估计有“匈奸”。每个骑兵配2到3匹马,自带100斤粮食,可以支撑2个月,箭至少得带300只,重甲肯定不能带,饮水要么靠匈奸带路,要么只有沿河流行军,最远不超过两日路程。关键是怎么找到敌军,怎么避免被敌军侦查到,只要找到敌军大本营,匈奴人要保护自己的妇幼,不得不决战,数量差不多情况下,汉军就赢定了,匈奴人防守和打硬仗能力很差。不过估计一战下来,战死的人马不多,病死走散的倒更多。顺便说一下,战马死了也不会浪费的,统统吃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3781 工分:1130
左箭头-小图标
而且当时的好马都是在卫青占领贺兰山后才得到的,中原的马完全比不上匈奴马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3781 工分:1130
左箭头-小图标
多谢大家指教,13楼说的那些都是重骑兵。但如果是轻骑兵运动战的话,恐怕从小拿扁担锄头的汉人不是匈奴人的对手.训练的话如何让许多马都没接触过的汉人快速成长得能和匈奴对抗?即便这次霍去病是海盗战法,那后面卫青用5000骑兵正面击溃一万匈奴骑兵应该就是他们的精锐了。而且我认为全民皆兵的游牧名族应该没有精锐部队这一说法?如果光用科技优势怕是说不通吧。我觉得可能用了陇西一些擅长弓马的少数名族吧而且如果说消耗的话,当时突袭光是在路上就死了很大一部分,汉军靠的是意志力和民族精神赢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670 工分:384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5楼的发言:......
霍军每次出击都是骑兵万人,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对手的主力作战。
李靖千里突袭击溃突厥主力不也一样是一万骑兵么。
人数差不多,但时代不同。不可能相比吧,再说他们的战略目标不同。汉军刚训成的骑兵正在通过实战考验,这万余骑兵将是未来汉军铁骑洪流的中坚,我想从何目的都要避免太大消耗。就算差了一千年,也还是冷兵器时代,骑兵战术基本差不多的。霍去病的骑兵也不是初创时期的汉朝骑兵了,如果以卫青龙城大捷作为汉朝骑兵参战的起点,到霍去病河西之战,汉朝骑兵已经经历了8年的战争,完全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和实力成为一支精锐之师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0816 工分:48
左箭头-小图标
说白了 他就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 不带军粮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670 工分:3841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jqishi
在第12楼的发言:科技发展上去,后世来看自然就是中华雄风了。军事科技上不去,就会变成宋朝。宋朝军事科技应该是世界顶尖的吧。经济、科技、资源、人员其实都决定不了战争,他们只是战争的基础,真正能决定战争的是把上述因素转化为战争能力的能力。转化能力强,就算是穷的和蒙古一样也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转化能力弱,那才成了宋朝,空有最强大的经济最发达的科技最高素质的士兵,照样打不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4829 工分:13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5楼的发言:......
霍军每次出击都是骑兵万人,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对手的主力作战。
李靖千里突袭击溃突厥主力不也一样是一万骑兵么。人数差不多,但时代不同。不可能相比吧,再说他们的战略目标不同。汉军刚训成的骑兵正在通过实战考验,这万余骑兵将是未来汉军铁骑洪流的中坚,我想从何目的都要避免太大消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1737 工分:18216
左箭头-小图标
科技发展上去,后世来看自然就是中华雄风了。军事科技上不去,就会变成宋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83 头衔:DPRA军魂 工分:4794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3楼的发言:我个人认为,霍军千里突袭匈奴是以袭击匈奴聚居地,打乱匈奴的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为主,以让他们站不住脚,就这一目的,汉军完全可以只打击驻守营地的战斗力不太强的守备队,众所周知匈奴是没有城墙和深池保护聚居地的,我认为霍军每到一处就如同匈奴一样烧掠打垮守备力量,抢掠足够几天用的给养之后再转向匈奴的下一个聚居区。再一点,匈奴地处草原没有什么关隘险要作屏障,就很难防御汉军这种海盗一样的战术。如果汉军每次都是和战斗力一流的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顶上一个月吧?
史书记载,汉军对匈奴,基本能做到以一敌五。所谓的匈奴精锐,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照样被汉军打的满地找牙。
看中国历史,只要汉人有骑兵,游牧民族基本不是对手。汉朝骑兵打败匈奴,曹魏骑兵打败乌桓,唐朝骑兵打败突厥,明朝骑兵打败蒙古,都是如此。唯一悲惨的是宋朝,没战马建立骑兵。事实上,宋真宗时期宋朝唯一一支骑兵部队也以四万骑兵击败了十万辽军铁骑,只不过那一仗损失的战马终宋一朝都没补充回来。
因此,所谓汉人不善骑射,没有一点事实根据。史载:汉兵一可当胡兵五。一方面是汉朝是农耕社会,士兵的营养条件要好于匈奴士兵,身体上占一些优势,而主要原因是汉军已经大量装备成熟的铁质兵器,对于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正向青铜器时代过度的匈奴来说有难以抗衡的技术优势。那时候的汉弩,发于肩舆之间,杀人于百步之外,可是绝对的高技术兵器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670 工分:384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3楼的发言:我个人认为,霍军千里突袭匈奴是以袭击匈奴聚居地,打乱匈奴的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为主,以让他们站不住脚,就这一目的,汉军完全可以只打击驻守营地的战斗力不太强的守备队,众所周知匈奴是没有城墙和深池保护聚居地的,我认为霍军每到一处就如同匈奴一样烧掠打垮守备力量,抢掠足够几天用的给养之后再转向匈奴的下一个聚居区。再一点,匈奴地处草原没有什么关隘险要作屏障,就很难防御汉军这种海盗一样的战术。如果汉军每次都是和战斗力一流的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顶上一个月吧?
史书记载,汉军对匈奴,基本能做到以一敌五。所谓的匈奴精锐,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照样被汉军打的满地找牙。
看中国历史,只要汉人有骑兵,游牧民族基本不是对手。汉朝骑兵打败匈奴,曹魏骑兵打败乌桓,唐朝骑兵打败突厥,明朝骑兵打败蒙古,都是如此。唯一悲惨的是宋朝,没战马建立骑兵。事实上,宋真宗时期宋朝唯一一支骑兵部队也以四万骑兵击败了十万辽军铁骑,只不过那一仗损失的战马终宋一朝都没补充回来。
因此,所谓汉人不善骑射,没有一点事实根据。
霍军每次出击都是骑兵万人,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对手的主力作战。李靖千里突袭击溃突厥主力不也一样是一万骑兵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3476 工分:1725
左箭头-小图标
靠抢劫被占领地的物资就能解决,蒙古大军也是这样做的。终于汉军善骑不善骑的问题,我认为是怎么训练的问题。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1192 工分:649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336 工分:3710
左箭头-小图标
就食于敌,无所不用其极。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寸草不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4829 工分:1320
左箭头-小图标
汉代是一个大气尚武的时代。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大汉雄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4829 工分:13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阿萨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3楼的发言:我个人认为,霍军千里突袭匈奴是以袭击匈奴聚居地,打乱匈奴的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为主,以让他们站不住脚,就这一目的,汉军完全可以只打击驻守营地的战斗力不太强的守备队,众所周知匈奴是没有城墙和深池保护聚居地的,我认为霍军每到一处就如同匈奴一样烧掠打垮守备力量,抢掠足够几天用的给养之后再转向匈奴的下一个聚居区。再一点,匈奴地处草原没有什么关隘险要作屏障,就很难防御汉军这种海盗一样的战术。如果汉军每次都是和战斗力一流的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顶上一个月吧?
史书记载,汉军对匈奴,基本能做到以一敌五。所谓的匈奴精锐,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照样被汉军打的满地找牙。
看中国历史,只要汉人有骑兵,游牧民族基本不是对手。汉朝骑兵打败匈奴,曹魏骑兵打败乌桓,唐朝骑兵打败突厥,明朝骑兵打败蒙古,都是如此。唯一悲惨的是宋朝,没战马建立骑兵。事实上,宋真宗时期宋朝唯一一支骑兵部队也以四万骑兵击败了十万辽军铁骑,只不过那一仗损失的战马终宋一朝都没补充回来。
因此,所谓汉人不善骑射,没有一点事实根据。霍军每次出击都是骑兵万人,他不可能也没必要和对手的主力作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8670 工分:3841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桂系校尉
在第3楼的发言:我个人认为,霍军千里突袭匈奴是以袭击匈奴聚居地,打乱匈奴的正常经济和生活秩序为主,以让他们站不住脚,就这一目的,汉军完全可以只打击驻守营地的战斗力不太强的守备队,众所周知匈奴是没有城墙和深池保护聚居地的,我认为霍军每到一处就如同匈奴一样烧掠打垮守备力量,抢掠足够几天用的给养之后再转向匈奴的下一个聚居区。再一点,匈奴地处草原没有什么关隘险要作屏障,就很难防御汉军这种海盗一样的战术。如果汉军每次都是和战斗力一流的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不可能顶上一个月吧?史书记载,汉军对匈奴,基本能做到以一敌五。所谓的匈奴精锐,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照样被汉军打的满地找牙。看中国历史,只要汉人有骑兵,游牧民族基本不是对手。汉朝骑兵打败匈奴,曹魏骑兵打败乌桓,唐朝骑兵打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翔田千里骑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