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图书馆还是地狱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地狱?
[摘要]互联网时代里的图书馆不再是天堂,也绝然不是地狱,她的模样就是现代人群的模样,或许变化如此快的我们会让她明天有新的模样。眼下,共享单车、airbnb和Uber们如火如荼,而共享图书馆——一种通过互联网整合闲散图书资源、并到达新用户的新型图书馆,也正在被一些致力于推广阅读和思考的创业者们实践。但共享图书馆会像共享单车那样风靡吗?有人说,共享图书馆算得上共享,但谈不上共享经济,因为共享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不够高效,不能满足共享经济这一经济形态的门槛。在接触一个共享图书馆10个月以后,我意识到,不论它能否够得上共享经济的门槛,在这个互联网文化已经悄然渗透我们生活、控制我们行为的时代,“共享”已经正在改变阅读的模样。这威力既可以犹如狂风,也会无力得如同细雨,它将我们同时带入天堂和地狱。共享图书馆的美好想象“我一直想象,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曾经被贴在“在高处图书馆”的白墙上。去年一个夏夜,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胡同里的这个共享图书馆,看到自己从学校寄出的书籍被安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我有点忐忑地问,“有人看吗?”“有啊!当然有!你的书都很好!”图书馆的创办人如是说。这个“在高处图书馆”成立于2016年5月,由共享平台“享借”的创始人李厚辰创办。在参与共享图书馆运营的数月后,我逐渐明白互联网文化下的共享图书馆并非博尔赫斯所言“天堂的模样”,因为互联网将现代人带到了天堂口,却无法告诉你前路是不是地狱。但这一切的开始,的确是犹如天堂般美好的想象。爱书人分享自己的书籍给图书馆,图书馆根据藏书定位进行筛选,保证馆藏质量,书籍被选中的分享者成为馆员,可以免费借阅图书馆的任何其它书籍,自己分享的书也可在有需要时被取回。在这样简单的规则下,共享图书馆“在高处图书馆”半年内汇集了千余本高质量的好书,囊括人文社科的经典原著、重要领域的抗鼎之作、时间淘洗的文学珍品,借阅渠道搭建在已开发两年有余的借物平台“享借”上,保障了馆内图书可以有序在全国各地的爱书人之间流通。图书馆为馆员分担的物流费用减轻了异地借阅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分享书籍的馆员们可以通过微信群等社交网络跟进图书馆信息、讨论阅读内容、参与读书活动。图书共享平台“在高处图书馆”这是我们一起建立的图书馆,而你我是谁?分享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良好的资源整合前提下,通过共享图书馆我们可以更便捷地借阅许多难得一见的好书,但如同一个个最终败给资本主义的共享经济产物,原本应建立在情感及信任关系上的书籍借还关系通过被共享平台流程化,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就好像我们不会再感谢uber司机的“顺路”,不再为分享住所的airbnb房东留下礼物。互联网让我们一起建立了这座图书馆,可我们在借还书籍的过程中其实不再知道你我是谁。“在高处图书馆”的本意,是打破传统图书馆单向借阅为主的规则,让馆员和读者以分享图书为前提共同参与建立图书馆,互联网的沟通渠道在汇聚书籍、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本应连接形形色色的人。我曾在一个无人的午后细细整理了“在高处图书馆”的馆藏,在将书脊对齐、端详一本本书名和作者的过程中,胸中涌起的感动溢于言表,昂贵的套系书如《传家》、《博尔赫斯全集》、《木心全集》,少有的绝版书如北大初版的社会学、政治学著作,都被不吝分享的馆员贡献出来。仅仅因为共享图书馆发起者的号召,熟知不同领域的爱书人将如此多高质量的好书汇集在这个既不是高校、也不是书店的空间里。你可以想象,这个共享图书馆其实汇聚了一批犹如智囊团的爱书人。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位馆员,孩子刚上幼儿园,聊起在北京的生活算不上轻松,而读书作为他繁忙生活之余的爱好,开销上也有所顾忌,那天他在书架上拿起一本《塞拉菲尼抄本》,激动地说,“这本书我一直想看!可是太贵了,没想到这儿有!”我看着他轻轻摩挲着书纸,如获珍宝般翻阅那本画册,感慨共享的力量真是强大。然而这一位位乐于分享的馆员成为了馆藏的提供者后,却未必知晓彼此,想要连接人的图书馆最终还是以书为主体,人是次要的,被隐于一本本书籍之后。共享图书馆里,社会的快节奏让这些有温度的分享书籍成为便利的馆藏,用户们懒于寻找书籍背后的人。在这里其实我们不再需要关注书是谁分享、又是为何分享的。我偶尔会想起在校园时,因为一次次借书还书,两个不同专业的同学渐渐成为了朋友,临到毕业时,还会将未还之书作为礼物相赠,人情和信任也在书籍的借还中被建立起来。在共享的平台下,当我们已可以拿到书,便可以不再关注人,日常生活中通过借书、还书建立的人际关系也悄然隐去,在那个互联网和购书都不甚方便的年代,“这本书我只借给你”和“谢谢你借我这本书”的感情已然在共享图书馆里逐渐消失。《塞拉菲尼抄本》你是爱读书的人,还是爱读书的tag共享图书馆的实体馆址,除了可供读者阅读,还是一个书友社交的场所。我们在这里认识更多爱读书的人,却也认识了更多打着爱读书tag的人。即使“在高处图书馆”尽力避免成为披着图书馆外衣的咖啡馆,旨在汇聚真正想读书的人,创造一个爱书者名符其实的乐园,这样的门槛也已然成为“标签”。为了避免共享图书馆的公共空间成为供人上自习、闲聊的地方,“在高处图书馆”的管理者一再强调不提倡在图书馆自习备考,不提倡在馆内拍照、闲聊,不提倡馆员在馆员群内聊与书籍无关的内容。于此同时,为了保证来图书馆的人都是真正的爱书人,图书馆的藏书筛选掉了畅销书、工具书等易读书籍,保留下的馆藏都是需要静心阅读的严肃书籍。我看到一些读者来这里转过一圈,觉得没有自己能看懂的书就走了,再也没有来过,又或者有人因为聊天、拍照被制止,便再也没有来过。而那些愿意坐下来慢读那些严肃书籍的人,终归是少数,他们或是常来借书,或是在大家都出去旅游的节假日泡在图书馆里,兀自阅读馆内的藏书。互联网带我们进入了标签时代,人们太善于用标签去表达自己,也善于用标签判断他人。一座想要共享好书的图书馆,还是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符号之一。共享图书馆给我们一个更容易到达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会遇到真正喜爱读书的、或是标榜喜爱读书的用户,而在这个已经被定义的空间内,是否真的爱读书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似乎你来到了这个空间,你就是个“爱书人”,而图书馆的馆藏定位,也成为了人们可利用的符号。有人来这里捧着一本书,玩一下午手机,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离开;有人在这里和朋友安静地自拍、小声地聊天,然后离开;有人带着男女朋友来这里,介绍着他其实根本没有看过的书,然后离开。社交的行为也可以在这里被完成,以一个看似高雅的趣味——“读书”作为封面,翻开的内容是否是“读书”已经没有人在意,人们因为读书在这里相识后,一起登山、逛街、谈恋爱,却不会再来图书馆。互联网需要标签来删选信息,这让互联网文化下的共享图书馆也难以摆脱被标签化,于是共享图书馆的读者也带着各种各样的标签,大家快速地以标签彰显各自趣味、分辨社交意向。尽管管理者一再地强调图书馆空间的阅读功能,共享图书馆的多元性还是很容易让这里变成一个本质上脱离书籍的社交空间。我们其实不应去诟病人的社交需求,但如果一个严格控制馆藏质量的图书馆也不得不成为另一个摆着书籍的咖啡厅,到底怎样的图书馆才能给爱书者属于他们的读书空间和纯粹的社交空间呢? “在高处图书馆”如此热烈的读书会,如此沉默的读书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群组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为共享图书馆提供了更多元的读书会开展方式,其秩序却也更为复杂,我们永远不知道今晚的读书会是真知灼见的交锋,还是一地鸡毛的沉默。“在高处图书馆”办读书活动频率很高,除了常设栏目牛津通识读本的知识分享会外,还有“posta一起读”活动,“一起读”活动的阅读书目由读者投票选出,专人导读,每天带着导读的问题阅读指定内容,参与者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进行金句打卡、阅读难点提问,也可以在微信群内讨论。我曾导读过一本《无缘社会》,一本讲述日本社会“无缘死”的书,内容发人深省,却也压抑。在导读那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位读者突然在读书群里说,“这本书太让人难过了,我好害怕自己也会无缘死,不想读了。”那日我在屏幕前,感受到一位相隔千里的读者,与我同时在阅读同一本书的同一个章节,说出了我内心的感受,本已有些许动容,又见群里其他读者纷纷发言,“我也觉得很难受,但也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可贵,想要去跟更多人交往,不想要无缘死。”“不会的,我们在一起读书啊。”“中国社会跟日本社会还是不一样的。”又仿佛感觉到自己的阴郁也得到安抚,令人不禁感谢这个时代,只有互联网和共享图书馆能让这么多不相识的人在一起读书,又让大家友善地互相宽慰与讨论。管理者导读过一本《单向度的人》,作为一本本身就很晦涩的书,导读者尽心的导读注解也无法让所有人能耐心读下去,于是有读者在读书群里谈论这本书的无趣和不值一读。为了不影响其他参与读书活动读者的热情,管理者想要请这位读者退群,却引发了这位读者的强烈不满,“就只能说这本书好,不能说不好吗?还有言论自由吗?”紧接着,不同立场的读者发言将争论引致愈加白热化,大家隔着互联网在ID之后愈加丧失理智,讨论内容离题之远犹如街上面红耳赤的吵架者比声调高低,而愈加难听的言语也被轻易敲击成文字发送出来,虽然最后由于管理者的好言相劝与中和将群内读者的情绪安抚下来,之后群内也变得沉默了。古人云,“学而无友,学必无成。”与书友讨论问题作为读书的重要环节,在共享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有了新的开展方式,也有了新的问题。有人说,面对面的读书会,见面三分情,讨论总是客气话连篇,鲜有见得针尖对麦芒的激烈,然而互联网上的读书会讨论,更多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更多观点被肆无忌惮地表达,自说自话的表演轮番上演,是让我们听到更多的声音呢?还是让我们听不到更冷静、更有效地讨论?“在高处图书馆”我们真的可以共享一切吗?有人说共享图书馆只是为了蹭共享经济的热潮,却不知图书无法达到共享经济的盈利点。然而共享图书馆的实践者们或许从未觉得阅读可以被共享、真知可以被共享、思考可以被共享,至少“在高处图书馆”的创办者不这样认为,李厚辰曾说,“来读我们馆藏的人,是带着问题的人。对生活的问题也好,对人生意义的问题也好,有问题,就要求解,就会认真看这些书。”或许共享图书馆只是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拥有闲置好书的场所,太多人在讨论共享如何盈利,但我们其实并不能共享一切,并非所有共享模式都要搭乘资本主义的经济快车。博尔赫斯认为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恐怕是因为天堂之包容,有容世间知识与智慧,有容世间热爱求知之人。从前慢,读一本书是一本,借一本书便是个人情,爱书人是真爱书,互联网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共享图书馆,它比天堂更为包容,囊括了真知与虚妄,也接纳了各色各样的人。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更多商机、更多娱乐、更多碎片信息的时代,知识也逐渐被妖魔化,知识可以成为标签,可以被消费,甚至由于渠道的便利,有知识似乎是必须甚至是理所应当的,无知从未被人嘲笑得如此厉害。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也不再单纯,人们可以为了功利、为了社交、为了知识的标签而读书,也可以为了这一切去共享图书馆走马观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在图书馆里看着在高处图书馆的发起人独自整理着那千余本书,只有他的猫陪着他,没有任何一位说要来看书的馆员真的在那晚来到图书馆看书,他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加班,一个人在图书馆里。那时我知道,可能这种馆藏的共享图书馆永远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风靡,也无法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摇钱树,互联网时代里的图书馆不再是天堂,也绝然不是地狱,她的模样就是现代人群的模样,或许变化如此快的我们会让她明天有新的模样。(文/宋祺)(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fredaluo]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_参考网
如何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
黄健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享受,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图书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规模也在快速的扩大。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而在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图书馆资源共享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图书馆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文化实力作为每个国家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万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因此要被其他国家超越是十分难的。图书馆免费给民众开放就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公共文化的体现,它让我们国家更多的历史文化能够被人们所想起,也让更多休闲的人有了丰富生活的活动,他们可以自由的出入图书馆,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文化素养的一种提升,更是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进行图书馆资源共享,对我们国家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多的完善,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众所周知的是,图书馆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图书馆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根据图书馆实际的发展情况以及资源共享现状颁布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并且这些政策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图书馆的实际建设和资源共享方面。另外,在资金方面,我国政府不断的扩大了对于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二、促进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对策(一)不断的改革并且完善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分享制度我们知道,在图书馆的正常建设和资源分享的过程中,构建一个比较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图书馆所有资源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更好的约束所有人们的行为,因此,各个图书馆必须要尽快的改革并且完善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例如,在目前为止,我国所有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共享都是由政府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管理的,他们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理局限大部分都仅仅局限于行政管理层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所依据的管理规定也仅仅局限于行政管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在完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图书馆实际资源共享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机制。或者也可以积极的学习并且引进其他国家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然后再根据我国图书馆管理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完善。(二)努力的发展各个图书馆的联盟在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快的发展各个图书馆的联盟,不断的提高对于图书馆联盟的重视程度。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而且对于图书馆这样的大型项目,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根本无法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因此,在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图书馆联盟的开展。例如,首先我们应该对我国各个图书馆进行联盟,将这些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的联盟,在进行联盟的时候还应该积极的学习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联盟机制不断的扩展覆盖面,进而使得图书馆联盟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另外,还应该尽快的建立一个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快速的摆脱行政管理对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约束。最后,还可以不断的拓展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渠道,积极与社会上一些大型的企业或者个体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它们合作,进而使得他们可以给图书馆提供一定的经费。(三)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我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发展战略是首要的基础之一,同时,它也是开展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战略。例如,政府应该尽快的对各个图书馆进行了解,即使的了解并且发现各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的发现各个图书馆的优秀发展战略,然后将所有优秀的发展战略进行整合,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使得这些发展战略可以应用到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共享中。三、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健康、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长远的规划战略性目标,这个目标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建设,建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资源共享机制。参考文献:[1]吴江.读秀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01).[2]袁静,焦玉英.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研究[J].武汉大学,2010(12).[3]张新鹤,肖希明.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大学,2010(28).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1期
企业文化·下旬刊的其它文章共享图书有必要吗_凤凰资讯
共享图书有必要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社区往外辐射,更大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共享,以我们而言,因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线城市的家庭里,儿童的书籍往往很多,但孩子长大了不看这些书了,捐给图书馆人家又不要,捐给慈善机构,人家也不要旧书,因为卫生问题。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相对于,还有一些家庭可能经济条件不那么好,如果能有一个图书共享机制,他们的孩子不仅能看到更多的书,而且不用增加经济负担,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而且今天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何乐而不为?而且,共享图书也更符合环保的理念,一本书应该让它发挥更多的作用,让更多人看到,而不是一个人买回去
原标题:共享图书有必要吗争鸣观点激烈交锋的背后,是社会进步的期待……随着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加入到共享的行列,图书也成为不少人尝试的对象。其实,共享图书、共享图书馆出现的时间已经不短,然而大多数尝试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并未坚持下来,更没有形成“共享单车”一般的社会潮流,用户不足、投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共享图书的发展。世界读书日将近,共享图书的话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对此却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共享图书应该大力提倡,也有人认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其实图书并没有太大的共享价值。正方从找熟人借书到找陌生人借书李兴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够方便且廉价地获得书籍,事实上,仍旧有很多人存在借书难、找书难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共享图书还是有必要的。借书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也是人类从古至今都有的行为,不同在于,过去我们只能找熟人借书,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了向陌生人借书的可能。所以共享图书是一件好事,小范围来说,可以在社区里实行,比如我在日本住的时候,大楼的一层有一个专门的屋子,放整栋楼里的住户们不用的旧物,其中就包括很多书籍、杂志、光盘等,放得整整齐齐,我在那里没订杂志,但是一些感兴趣的杂志,基本上都能看到,只不过时间晚一点儿,等别人看完放那儿,我再拿来看,看完以后再放回去。同时,我们时常也能在影视中看到,西方国家往往有旧物共享的机制,旧书拿出来放在社区中一个专门的地方,供大家阅读。从社区往外辐射,更大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共享,以我们而言,因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线城市的家庭里,儿童的书籍往往很多,但孩子长大了不看这些书了,捐给图书馆人家又不要,捐给慈善机构,人家也不要旧书,因为卫生问题。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相对于,还有一些家庭可能经济条件不那么好,如果能有一个图书共享机制,他们的孩子不仅能看到更多的书,而且不用增加经济负担,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而且今天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何乐而不为?而且,共享图书也更符合环保的理念,一本书应该让它发挥更多的作用,让更多人看到,而不是一个人买回去放在柜子里,就再也不拿出来。当然,共享图书和共享单车不一样,它周期更长,而且经济利益不明显,所以需要更多的方法去推动和鼓励这个事情,最好当作公益事业来做,而不是作为投资行为,因为这可能很难获得好的回报。同时,共享图书的推进,确实也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竞争对手很多,现在我们也引入了24小时书店,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读书,不花钱。再如卫生问题,有人不愿意读旧书。此外,还有诸如图书的损坏问题、共享的渠道、成本等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才能真正让共享图书流行起来。今天,读书是一个并不那么大众的事情,我们每年都有国民阅读的调查,读书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可能哪天高兴了买几本书、或者去图书馆借几本书,但回来就扔在那里不看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有更多像共享图书这样的服务,来鼓励和带动大家更多地阅读,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各种快餐式的文化产品上。我在国内外都坐过地铁,在国外常能看到地铁上读书的人,但在国内,几乎人人都盯着手机,他们在看什么呢?看电视剧、看电影、玩游戏……共享图书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发展的难题,我觉得,好东西应该鼓励,同时尽量地克服困难,完善服务,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至少我非常愿意参与,把我的书共享给别人。反方电子化是趋势没必要专门去共享张晓明(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我觉得共享图书没有太大的价值,它更像一个网络技术下的租书摊,或者社区里的旧物共享,没有太多模式可以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就是干这个的,只是我们的图书馆在服务上一直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罢了。当然,这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图书馆确实也做了很多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强化服务,让读者更便捷地借书,比如我看到过东部的一些中小城市有一些很不错的尝试,他们把整个城市里的图书馆连锁起来,上传书目,然后联网,你在任何一家图书馆都可以进行借阅,只要输入书名搜索,然后点击借阅,书就出库了。这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完全可以实现以前难以实现的操作方法。事实上,图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它本身就有共享的特征,从传统时代就是如此,一本书印出来,往往不是一个人看,而是很多人传阅,因为书籍只是载体,内容才是关键,而内容不会因为书籍的流动而贬值。我们都知道,衡量书籍报刊之类的出版物时,有一个传阅率的标准,传阅率本身就是共享的标志。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发达,阅读电子书的人正在超过阅读传统书籍的人,电子书的共享性更强,更没有必要再做一次共享的工作。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书籍已经电子化,过去的图书馆,只是书籍名称电子化,大家在电脑里可以搜索书目,但现在的趋势是全文电子化,在图书馆的电脑上,甚至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书中所有的内容。有些书现实中难以买到,但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有些书很贵,但电子版很便宜,买个电子版并不难。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做一个什么共享图书的工作,一方面因为图书的出版、发行、收藏本身在不断强化它的共享性,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化的共享服务缺乏利益驱动,没有利益驱动,市场服务就很难发展起来。相对地,我倒觉得,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加重要,尽管这些年来,不少图书馆在完善服务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有些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事实上,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如一些古代文献、珍贵的图片、图纸等,虽然可以复印、打印,但收费不菲,一本书复印下来,数十上百元甚至更多,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影响书籍的传播和共享,所以更加开放,提供更低价和周到的服务,让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用,可能是更重要的事情。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以前常去公共图书馆,在那里受过很多煎熬,后来有了互联网,在网上买书不但便宜也很方便,所以已经很多年不去了。值得讨论的是,很多人觉得当代人阅读变少了,其实不然,改变的是阅读的方式,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的快捷,让人们的阅读更多了,而非少了,从历史时代的角度来看,今天的阅读量自然远远高于任何时代。但另一方面,我们一直都缺乏一种纯粹的阅读,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国人的阅读都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这是社会状态、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一直都有人呼吁非功利的阅读,但要真正实现,我想还需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乃至生活观念的再一次进步,才有可能让阅读成为关乎修养和精神需求的活动。主持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吗?每一个中学生都学过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也都念过“书非借不能读”的句子。但为什么书非借不能读,可能不是要及时还回去那么简单。袁枚说他幼时家贫,书籍难得,能看到的书都认真记住,后来做官了,有钱买书,买回来却只是蒙尘。其实无非是名利作怪,贫穷是要读书改变命运,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功成名就了,读书就不再重要了,所以“藏书的不读,肯读的没书”,共享很重要。比袁枚大66岁的张潮,更像一个真正读书人,但他也有他的难题,“藏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比起共享的问题来,记性不好,难坏了多少读书人?幸好,现代人比袁枚幸福,也比张潮幸福,共享也好,记性也好,互联网一体包办,书就在那里,自在永在,不管你读不读。本版主持 周怀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299
播放数:129379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堂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