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只会出一次cf官网换购活动2017吗?下一次预计是多久?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2016一年里,你过的如何?收获了多少?又荒废了几多呢?
  没有几个同学是不勤奋的,但是,为什么有的成绩好,能考入心仪的大学;而有的学习平平,甚至名落孙山呢。
  其实,高中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在学习当中,许多同学不经意间浪费了很多时间。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挤时间的独家秘笈――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有的人挤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成绩还是不理想,怎么破?!
  对于这个问题,物理君想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看同样的知识,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你拼命挤时间,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有16个小时,其他同学每天学习10个小时。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同样的题目。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
  人家一天学习10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
  这笔账算起来很吓人。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
  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学习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效率不高,我们每天浪费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2016年一年就是2190个小时,高中三年就是6570个小时,折合近313天!!!天了噜,整个一年都被浪费掉了......
  对于高三党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时间真的非常紧张。提前做好个人规划,沉着应对。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最后这几个月让自己提升一大步!
  下面是“高中物理”物理君为高三党制作的“2017高考大记事”,方便同学们做好近期规划!
  物理君说
  高三生,你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明年的高考了吗?根据往年的高考高招节奏及经验,编写了2017年《高考月历》,介绍明年高考前后的注意事项。考生可参照月历,合理安排高考复习节奏。
  2017年1月
  关键词:高考考试大纲;高职招考;单科质检;高考体检
  高考考生本月可领到《高考考试大纲》,这本书是本年度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与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体检从上个月到本月陆续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与各相关体检医院协商后统筹安排。高职招考本月开始,市质检也在本月进行。
  此外,艺术类专业校考、保送生笔试面试、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校测等也将陆续进行。
  提醒:
  第一、二轮复习马上结束,市质检也在本月进行。每天做大量的练习,考生睡眠不足,情绪变化大。
  质检考试后,通过成绩排名,找到自己定位,部分学生会有情绪变化。 在体检之前不要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适当的增减衣服来适应天气的变化,避免寒气入侵,如果你有过手术,一定要带上证明,饮食方面要清淡,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对胃照成负担,一定要好好的休息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体检。考生如 身体指标有异常考生,填报志愿时应避开限报专业。
  2017年2月
  关键词:艺术校考
  本月是艺术类专业课报名、考试相对集中的月份。香港高校也会陆续公布内地招生计划。有意报考的考生请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和报考。艺术类校考收紧,更多招收艺术生的院校将采用省统考成绩,减少“各自为政”的现象,但艺考文化成绩竞争将更激烈 。
  提醒:
  高职招考成绩公布,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数字服务大厅--高职招考”栏目中的“高职招考考生成绩查询”进行查询。
  2017年3月
  关键词:高职招考咨询会;自招报名;高职招考志愿填报
  进入三月份,考生进入忙碌期。
  参考高职招考的考生,也将在本月底开始填报志愿。
  自主招生虽然延至高考后,但是报名仍在高考前,本月到5月都将比较集中。自主招生对竞赛门槛要求较高,考生要提前准备。
  提醒:
  高职招考的考生,如果没有被录取,或者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不能被心怡的学校录取,可以在随后进行高考补报名!
  2017年4月
  关键词:高校简章;省质检
  本月底,各地将发放《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招生章程》等。这两份材料汇总了所有在当地招生的学校、专业计划、学校和专业代码等众多内容,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资料。从本月开始,高校校园开放日等招生咨询活动将拉开帷幕。此外,4月还是高校公布当年招生简章的高峰期。
  4月初,高三考生将迎来高考前的最重要一次大考,考生要摆正心态。
  提醒:
  依据往年经验,省质检分析统计结果还有不确定因素,因此,考生和家长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要将其看作自己最终水平的呈现。成绩、名次固然重要,但在纠结于分数的同时,要想办法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调整心态,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成功。
  此外,此次的质检成绩可能影响考生情绪,家长应当好孩子的信息收集员,关注高校招生信息,了解填报志愿的政策和技巧。根据模考成绩给孩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调整复习计划。
  2017年5月
  关键词:高招政策;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
  本月将陆续出台高招录取照顾政策;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也开始申请和名单公示。此外,本月香港、澳门、台湾高校内地招生报名也将本月启动。
  提醒:
  考生心理脆弱,个别考生出现厌考情绪。考前填报志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拿不定主意,情绪烦躁,甚至与家长产生矛盾。
  2017年6月
  关键词:高考;英语口试;高考成绩公布;自主招生;高招咨询会;填报志愿
  本月上旬,考生将走向高考考场。下旬,各地高考成绩查询、各录取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将在本月公布。一般来说,报考军事、武警、公安类院校的考生还要在6月下旬参加军检、面试等。一些香港高校也将陆续在全国开始面试。
  在高考后几天,报考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或对外语有特殊要求专业的考生,也应参加由考试院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
  提醒:
  高考期间部分考生可能出现失眠、不安或其他生理不适等现象,应适度减压。
  自主招生期间,考生要注意所报高校是否撞车,注意避开。
  高考后,家长和考生要了解填报志愿的相关政策和技巧,合理填报。
  2017年7月
  关键词:高招录取
  高招录取工作从本月开始。本月还将公布本科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各高校最低投档线。
  提醒:
  保持通讯畅通,注意接收录取通知书。
  2017年8月
  关键词:高职(专科)录取
  本科批次录取基本在7月下旬结束,专科(高职)批次将在8月录取。
  提醒:
  继续关注高职(专科)批次录取,及时查询录取结果。
  好文推荐
  知识要点: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学习方法:
  丨丨丨丨丨
  (文章转自网络,因无法查询出处无法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国内最大的高中物理学习、答疑平台,让你轻松速成物理高手。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2017年经济情况,2017年经济大萧条会发生吗?
点击收藏
导读:实际上来说,中国经济最最萧条的时候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10月份。我在企业现场以及财务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段期间制造业的萧条。当时的情况,四五家大型上市公司
实际上来说,中国经济最最萧条的时候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10月份。我在企业现场以及财务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段期间制造业的萧条。当时的情况,四五家大型上市公司,在2014年11月开始就已经基本停工,到2015年3月份左右基本上厂区内就没人了。将近一年,企业是基本没有什么收入的。上市公司做做报表,想办法融资撑一下场面还能歪歪扭扭的活下去,中小型制造业只有关门大吉一条路可以走。银行没有闲钱贷给中小型制造业,市场过分饱和导致中小型制造企业连价格战都打不起。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是各级政府在所谓民意的裹挟下,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打,中小型制造企业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关门大吉。部分女工转行,导致地下服务业在民间资本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但是,随着一路一带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发力,制造业逐步开始回暖,2015年底,企业基本恢复了80%的产能,2016年4月,企业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各种订单,生产车间的工人休息时间直接被压缩到30分钟,工人工资上涨3%-15%(该涨幅为基础工资,如果考虑生产绩效,工资涨幅在5%-20%)。女工在警察叔叔压迫和工厂的工资诱惑下再次完成转型。地下服务业开始逐步萎缩,但是赌博业随着民间借贷和P2P的疯狂开始蔓延。2016年4月,某上市商贸公司举行产品内购会,仅1个单体商场1天的营业额达到8000万,相当于卖出去1.6万台苹果手机。也就是说,截止至2016年7月,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完成洗牌,中小型企业被大量淘汰,国企、上市公司以及不缺钱的非上市公司挺过了寒冬,进入了复苏阶段。半年报的时候,财务数据基本倾向于技术处理企业利润所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整体回暖。因为大量资金还是在利益的带动下,流向了房地产和高利贷等高收益行业,制造业过桥资金利率一度爆棚。制造业依然存在缺血的现象。用某个老板的话来说&如果卖屁股能解决资金问题,我天天趴床上&。由此,也确实可以看出制造业的无奈。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不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制造业等实体行业,必然会形成中国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大佬必然通过洗牌形成垄断,到时候在搞金融转型,要面对的阻力可就大了。
客户买房的贷款金额都在200万左右,每月还10000多。除了外企,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可以勉强稳定达到20000月收入,其他基本要么是假流水,要么就是客户自己在过账,根本看不出,银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因为银行今年开始公司贷款投放不出去,所以只能多放房贷。
买房的人除了上述还款能力有问题,首付也都是问题,百分之30的首付,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借的,还有银行的信用贷款,所以,一个房子的杠杆高的可怕。
许多人为了躲避二套房政策,假离婚,做假结清证明(即名下有一套住房贷款未还清),所以可想而知家庭负债比例实际有多高。
人们买房近乎疯狂,进去就是抢,许多开发商样版楼都没搭好,已经售完。客户都不知道自己买的什么。搞笑的是同一地段,同一档次的,刚交房的二手房交易量一般,同样的价格无人问津,现房价格低的你不要,有风险的期房你抢的起劲。这个盲目的现象,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股市。真的,大多数人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太着急。
那些个房产销售,刚毕业的,不知天高地厚,拽的不行,微信圈转发的都是客户就是你不买就是亏,就是傻逼。浮躁的让人可怕。
然后串通中介,做假离婚证,假结清证明。收客户1不等,还义正词严的说我们就喜欢限购,限购才有的捞。
这样混乱的市场,政府真要放任,后患无穷。
再说说实体,我做的个人生产客户,好一大半都在等拆迁,不运营了。反正民营企业报表随便做做,行领导一句话,还放还得放。
苦苦运营的,基本就是应收账款泛滥。银行时不时来一句提高综合收益,让人家买个保险,买个黄金,提高利率。有时候因为审批人忙着排练节目,贷款没及时放下来,又要借外债。三天两头不是社保局来检查,就是税务工商。
回头看看,买个房回头第二个月就涨,谁特么还愿意做实体。
再说说那些大企业,外资都比较正规,但今年撤了好多,尤其给三星做配套的。外资撤退原因是税越来越高,人越来越贵。
国企,尤其是那些政府融资平台,简直就是渣子。报表都要我们银行做,前几年提个几个亿贷款放在我们账上不动,给我们冲存款。贷款利息照付。最后成地方债,转嫁给地价,房价,还不是老百姓买单。
1.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在于债务通缩机制,也就是当实体经济中的债务比重过高的时候,经济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下滑。
2. 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债务通缩的条件,特别是非金融国企的债务比重过高,但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却很低,因为中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可以限制银行的信贷收缩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缩之间的负反馈。
3. 但要将产能和杠杆降低到合适的水平,未来要么痛下决心调结构,实体经济出现一次快速的出清,之后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延续当前摇摆不定、互相矛盾的调控思路,实体经济经历一次缓慢的出清,问题拖而不决,最后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目前来看,最大的现实风险是后者。
4. 中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未来新的增长动力。这方面的政策一直在推进,但新经济的体量和竞争力尚显不足,成为新的经济支柱需要时日。
&&&&&&&&&&&&&&&&&&&&&&&&&&&&&&&&&&&&&&&&&&&
这个下面的绝大部分答案都不清楚大萧条的边界和实质。相关问题我在上一轮危机出现的时候(2008年)就曾经研究过,可以简要回答一下:
大萧条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债务通缩效应
Fisher(1933)曾经对大萧条进行过系统性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债务-通缩(Debt-Deflation)效应。他的关键逻辑是,当企业过度负债的时候,实体经济温和的衰退将导致企业开始进行债务清偿,这种债务清偿的后果是企业的产出、价格、利润和存款的下滑,从而降低企业的内在价值,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降低减少了银行对其信贷水平;另一方面,价格的下滑导致通缩,从而实际利率反而在上升。信贷的下滑和实际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冲击企业的经营,然后进一步冲击的信用和价格。这种过程反复循环下去,就是债务和通缩的负反馈效应,最后企业大量破产,大萧条出现。
&img src=&/v2-3a8b3a74fda4bed76192fc98_b.png& data-rawheight=&637& data-rawwidth=&9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8& data-original=&/v2-3a8b3a74fda4bed76192fc98_r.png&&
Fisher之后,至少有两个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发展了这一理论:
第一个是Minsky,他提出了著名的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明斯基时刻说的是,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大家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增加债务和杠杆率;但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投资者由于之前过度负债,现在要承受的风险水平将会越来越大,直到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在这一临界点经济将会崩溃。
第二个是Bernanke,也就是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他提出了著名的金融加速器理论(Financial Accelerator Theory)。伯南克认为企业的信贷取决于其自身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而这具备顺周期行为。当经济向好的时候,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高,可以借到更多的钱,从而加大投资,而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从而增加其信贷水平;当经济受到负面冲击的时候,相反的过程就出现了。
无论是债务通缩假说,明斯基时刻,还是金融加速器理论,说的都是一件事,就是经济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其中,&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经济周期的两个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二者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信贷市场状况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img src=&/v2-c61acf595b4fddeda99bfc3_b.png& data-rawheight=&597& data-rawwidth=&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7& data-original=&/v2-c61acf595b4fddeda99bfc3_r.png&&
美国与日本大萧条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以来的大萧条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最为典型的就是1930年代的美国和1990年代的日本,二者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
大萧条发生之前,两个国家在过度投机之后,都经历了急剧的债务攀升阶段。实际上,历史上美国每一次金融/经济动荡之前,债务/GDP的比重均会显著上升,而在大萧条之前更为明显。而日本在80年代大量的资产收购以及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同样使得其负担的债务压力显著上升,杠杆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高一档。
大萧条发生的时候,信贷市场崩溃。1929年的时候,美国超过600家银行破产;到1932年的时候,破产银行接近1900家。日本方面,在坏账导致资不抵债的压力之下,整个90念叨银行危机一直阴霾不散。在此背景下,信贷大幅萎缩,物价随之下滑。
&img src=&/v2-4ac5c9e4c4ebc56ddc30_b.png& data-rawheight=&392& data-rawwidth=&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v2-4ac5c9e4c4ebc56ddc30_r.png&&&img src=&/v2-cf775e488e798fde989e4_b.png& data-rawheight=&378& data-rawwidth=&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v2-cf775e488e798fde989e4_r.png&&
大萧条的防范之道
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的私人部门负债比重大幅攀升,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萧条?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美联储的决策思路的转换,而关键人物就在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身上。
伯南克的看法是,既然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在于银行的信贷市场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负反馈,那么在发生债务通缩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以维系信贷市场和降低私人部门融资成本为主。所以,美联储应该下调基准利率,应该量化宽松,应该为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而这些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出现之后美联储的政策了。简单的说,央行有货币发行权,只要通过直升机撒钱,实体经济就不会出现恶性通缩这么奇葩的现象了。从现实效果来看,伯南克的这一政策的确对预防大萧条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伯南克会成为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了)。
而历史上,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出现了大萧条呢?因为央行做错了。比如上世纪30年代,美联储实施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且默许银行破产(连弗里德曼都认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将财政资金注入银行业并对其进行资本重组,直到1998年才开始放松这一管制。
&img src=&/v2-c0a81fa754817bee9031_b.png& data-rawheight=&521& data-rawwidth=&1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8& data-original=&/v2-c0a81fa754817bee9031_r.png&&
但是(特别要注意这个但是),当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时候,纯粹的货币政策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所以最近几年美国进行了三轮量化宽松,日本射出了三只箭,虽然大萧条没有了,但实体经济的复苏仍然艰难,这意味着结构性的改革不可或缺。这几年全球央行越来越没节操,搞出了一堆负利率,但除了不断推高资产价格和加大贫富差距以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反而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本届杭州的G20,大家都在讨论要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单纯放水。
当前中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很严重
基于以上所述,大萧条产生的关键条件在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过高,实际上中国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相关特征了。
中国实体经济债务,主要是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中央政府的杠杆率低,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高(也就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二是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高(也就是国有企业债务危机)。
下面是经济学人的一个制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前中国的债务问题有多严重了,而且大量的债务都是在2008年四万亿之后快速累积的。这其中的原因,是在稳增长过程中,大量的资金进入到非金融国有企业之中,导致国有企业的产能和杠杆率飙升。
&img src=&/v2-f5e98f9dd28dc4e98adecd1d33a3e49d_b.png& data-rawheight=&418& data-rawwidth=&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v2-f5e98f9dd28dc4e98adecd1d33a3e49d_r.png&&
但大萧条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债务通缩的条件虽然有了,但中国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却很低,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大萧条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银行的信贷收缩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缩相互负反馈,但中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往往可以限制这一负反馈的加深:
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扩张并不完全是市场化行为,而是受到央行的管制,所以央行可以通过窗口化的指导来调节信贷水平;
中国的非金融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国企方面,而国企的行为受到政府的完全掌控,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会出现过度的收缩;
中国的杠杆水平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特征,比如中央低地方高,居民低企业高,所以政府通过杠杆转移可以转移风险;
在债务通缩的过程中,宽松/定量宽松也可以减轻其影响。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上上一轮危机就在1998年,那一轮经济周期之中商业银行真实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40%,而当前最高不会超过10%(官方的水平为2%),所以现在谈大萧条还太早了。
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大萧条,而在于实体经济的较长期低迷
但是和美国和日本一样,货币政策只能防范大萧条的产生,而实体经济健康的复苏和增长更取决于结构性的改革。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并没什么明显效果,还刺激了房地产泡沫。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2008年的时候,央行放松了货币/信贷,实体经济尚可以出现一轮反弹,但今年的天量信贷和社融之后经济却连明显的反弹都没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出现了扭曲。
一方面,大量信贷的投放方向都是在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又饱受高产能和高杠杆的影响,于是很多借贷的目的就变成了借新还旧,而不是新投资。另一方面,落后国企的存在又导致资源的错配,从而影响了民企的发展(比如说难融资,比如说挤出效应,比如说难以拿到优质项目),这体现在近期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跌,同样为历史上首次,而当前经济中大部分的产值和就业却是民营企业贡献的。所以,不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难以扩张,而新的经济增长也难以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中央要力推&三去一降一补&了。
但要降低国有企业的产能和杠杆,一定会导致实体经济的下滑。所以许多国企就变成了尴尬的存在:它既是稳增长的的重要力量,又是当前不稳定的主要力量。最终政府在国企上的调控是比较矛盾的:一是政府要去产能和去杠杆,但又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这个在执行层面就是地方政府对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有动力,但对去产能去杠杆没有动力;二是政府要去产能和去杠杆,但又要稳增长,这个在市场层面就是当需求阶段性回暖的时候,很多落后产能又出现了复产;三是政府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果引入了用处不大的混合所有制,而且又要董事会属党管。
这些调控思路在政治上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力才会更强;国有企业不大量破产,社会才不会出现失业潮。只可惜,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了,但国有企业在经营上固有的矛盾却难解决,最后仍然是相对低效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政府在就业问题上显得过于保守,从而在政策实施上有些畏手畏脚。实际上中国经济从14.3%一路下行到现在的6.7%,失业并未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容纳能力要更强所致,这方面已经有许多研究数据的支撑了。可以预计的是,这些的政策的最终效果会有限。事实上中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从2003年就开始了,结果却是越调问题越多,就是因为调控思路的矛盾和反复。
至于债转股和杠杆转移(企业减杠杆和居民加杠杆),须知风险只会转移,不会消失。
替代的调控思路是怎样的?历史上,1998年中国经济陷入泥团,到2002年出现新一轮高增长,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宋铮在AER上有篇著名的论文《Growing Like China》,就讲了这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外围方面,中国加入WTO,全面参与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享受全球经济高增长的红利;
第二个是内部方面,主动淘汰了大量落后的国有企业,将资源转移到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去,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提高了整体的生产率水平。
比较来看,当前的外部红利已经消失,内部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少,而政策调控实际上和朱相时代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未来,要么政府痛下决心调结构,实体经济出现一次类似1998年的快速出清,之后产能和杠杆降低到合适的水平,然后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政府延续当前摇摆不定、互相矛盾的调控思路,实体经济经历一次缓慢的出清,但问题拖而不决,最后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目前来看,最大的现实风险其实是后者。事实上,从2011年以来,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低迷,并延续到现在;同时,实体经济中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这也是著名的未解之谜&&为什么这些年每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的终极答案。
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面主要回答的是大萧条是否会在我国产生,以及我们面临的现实风险在哪里,以下是一点多余的话。
我们说过,未来中国要么会经历一次比较快速的出清,最后可能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会经历一次比较缓慢的出清,最后可能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具体哪种路径,取决于政策调控的思路。我们同样关心的是,快速出清或者缓慢出清之后,未来新一轮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从中长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实际上政府和民间上下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2011年以来经济转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很多数据来看,这一过程一直在进行,所以有人说当前的产业升级很明显,事实上的确如此(虽然程度上应该是较为明显)。但是,这里面依然存在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新经济体量太小,尚难支撑整个经济的增长;二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比如说世界500强中国的入围企业虽然众多,但基本都属于行政垄断行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内生的技术进步,其真实竞争力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要改变这些问题,恐怕还是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才行。比如说改革产研一体化制度,大力投入科研和教育经费;比如说改善目前的投融资环境;比如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比如说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比如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企之外培育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现实来看,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存在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并需要多层次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这就像足球一样,并不是成立一个足球改革领导小组,世界杯就会出线了。
总而言之,未来我们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大萧条,而在于实体经济的较长期低迷;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前景存在,但政策的风险导致这一过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只要痛下决心对症下药,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是挺有前景的。
但天朝有个好处。有辽阔的土地统一的郭嘉强势的政府柔顺的人民健全的配套工业体系。只要原料够吊命,关起门来负增长也够活下去。何况现在离负增长还远得很。
我估计年岁大一点。89,2000,08都经历过。再前几年粮票也用过。崩溃论天朝危机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了。
当然古往今来来看,自古无不亡之国,无不崩之社会。只是估计比你我的生理生命周期要长一点。
担心这个不如担心自己早死怎么办。
等真萧条了,保证题主不会问这么吃饱了撑出的问题,题目改成:
失业救济金正确的领取方式。
救济粮的领取地点与凭证流程指南
哪里有便宜的米油批发。
如何用三十斤米面加粗粮喂饱一家三口人还有结余去换油盐蛋.....
黄豆的妙用,一斤可制作两斤豆腐还可以留下半斤豆渣....
财经数据中心是专业从事财经类内容的“互联网+”企业,以提供金融财经的大数据分析为导向,为8亿网民提供最具价值的财经服务。
Copyright (C) 财经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m旧衣服换购活动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