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坦克世界装弹时间插件装弹有什么步骤

查看: 996|回复: 5
在线时间5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35帖子UID2018662精华0坦克零件26 注册时间
LV.2, 积分 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UID2018662精华0坦克零件26 注册时间
在游戏中总是感觉别人的装弹速度比我快了很多,请教各位大神,装备什么能使装弹速度提高
在线时间5651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34543帖子UID1482104精华3坦克零件13652 注册时间
猫党大员 海服战舰ing
中士UID1482104精华3坦克零件13652 注册时间
输弹机 通风 100%乘员 兄弟连 前两个是装备 后面是成员和基本技能
在线时间885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6961帖子UID1747718精华4坦克零件5617 注册时间
LV.7, 积分 69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9 积分
UID1747718精华4坦克零件5617 注册时间
不同车的装弹速度不同。。跟不同的车比射速那就2了。。。想提高射速么。。楼上的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在线时间250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1320帖子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LV.5, 积分 13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0 积分
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少了一个技能。。 给装填手 联系装弹技能,
不过这个有缺陷。。 要来回切装弹才行。。。 触发技能的话 秒装。。。
不过貌似 可能 100把 不一定能遇到一次。。。
在线时间250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1320帖子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LV.5, 积分 13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0 积分
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爆发填装。。。。。。。。。。该特长使切换炮弹类型时,有17%的几率会瞬间切换,无论或炮是否已经装弹完毕准备射击还是正在装弹过程中。该效果可以叠加,因此两名拥有改特长的装填手可以产生34%的几率。在该特长生效之后,火炮必须完全装填完毕之后才能再次生效。该特长主要对经常需要更换炮弹类型的坦克有帮助。
在线时间250 小时最后登录积分1320帖子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LV.5, 积分 13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0 积分
UID1708610精华0坦克零件851 注册时间
破釜沉舟 装填手   如果车辆的生命值低于10%,该特长减少9.1%的装填时间。如果两个装填手都有此特长,其效果不叠加。该特长的效果可以与火炮输弹机减少装弹时间的作用相叠加。
南区玩家专属勋章 可自行购买领取,永久有效
虽败犹荣2016
“虽败犹荣2016”活动成功参与者
北区玩家专属勋章 可自行购买领取,永久有效
力挺S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D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F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J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M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R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Y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C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力挺V系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
全系制霸的玩家所佩戴的勋章(购买全部系别勋章后即可通过申请方式获得)下载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3分钟视频试看已结束
看M1坦克手动装弹有多危险 感觉分分钟会被怼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182|回复: 4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87精华0UID帖子金钱2784 威望0
Lv.4, 积分 8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关于坦克的装弹时间呢,影响因素如下:( O3 e1 [1 @+ ?- F/ b- |
1 原始数据 即射速/ U6 s: {1 M5 \1 m
* Z) P1 E: Z1 ^) Y$ a/ l. @
2 成员技能情况 (装填手和车长的主技能&&兄弟连技能 破釜沉舟技能), k' r7 Y8 j+ R9 d
3 配件情况 (输弹机 通风)6 h( W3 ~+ F% E
4补给(金币补给这玩意很少有用的)5 d4 H0 R+ W; ]% l7 E# Z
然后呢,给出公式& &实际射速=标称射速×加成系数×加成系数。。。。有几种加成就乘几个系数 (这特么怎么看怎么是废话)
然后给出我自己算的系数 也许有人以前算过 但是我这个确实是自己算的8 I3 M4 x4 r7 E" Z&&w9 c% v2 l
技能:全部成员100%技能:1.044&&部分坦克不同(T34,巴顿,大巴顿等,未装通风时 此系数为1.054)
& && && & 3 l5 b) R3 k6 U6 q
& && && & 兄弟连:1.0325&&破釜沉舟:1.1( Z4 |( z' u* w+ s8 g
配件:输弹机:1.1&&通风:1.0325(同兄弟连)
补给:金币补给就相当于通风或者兄弟连:1.0325) @) z& I- A2 t4 |+ V' j9 N
% H/ _/ C: v, p- m$ _: ?, [
例子:T34: 100%成员+输弹机:4×1.054× 1.1=4.638&&实际装弹时间:60÷4.638=12.94秒(与插件一致)
& && && && && && &100%成员+输弹机+通风(或者兄弟连):实际装弹时间=60÷(4×1.044×1.1×1.0325)=12.65秒(插件显示12.66)
3 C) s0 E, t" y' u! s1 y
& && && && && && &&& 注意!&&同时一辆车 加上通风(兄弟连)之后,原来100%成员的加成系数改变了&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算出来就是这样&&巴顿 大巴顿同样
& && && &&&59:&&100%成员+输弹机+通风 :60÷(6.9×1.044×1.1×1.0325)=7.33(插件显示为7.34): b* `: Y) s/ q* [5 Y7 @
& && && && && && && &
& && && && && && && & 同等状况下老59:60÷(7.5×1.044×1.1×1.0325)=6.75(与插件一致) 0 {- n( S5 u+ x7 X) m0 y6 ~
3 x4 p$ M5 T) u5 t% j2 ]
+ u' n0 J6 j. b) D$ f4 P
多了的例子不说了 说一个简单算法& &一般来说 很多车我们都装输弹机和通风,这两个配件十分常用1 \# l* g. `% @4 _* \
一般地,成员达到100%,装输弹机,通风配件
3 P# s! @% a% w2 g. U" o' ]
& && && && && && && && && && && && && && && && &&&实际装弹时间=50.60÷标称射速
& && && && && &&&比如南哥,-4,狮子&&射速为5& & 实际装弹时间就是10.12 与插件显示一致
' \( V5 _- N. `; h4 U4 E) h
最后& & 此算法有时候莫名其妙地不适用,比如110E5,E-50(标称射速为6),我算出来是8.17换蛋& &&&实际换蛋为8.25& &但是不装通风,我计算装弹时间8.43,实际8.44,这就对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以上公式还比比较普遍适用的,拿出来给兄弟们分享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87精华0UID帖子金钱2784 威望0
Lv.4, 积分 8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希望能给兄弟们一些帮助& & 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K, F: Z2 b: K' c
+ C/ U1 C5 }5 Y3 D5 `; w
7 H* @0 _" t# C8 K% E, x7 f. k+ _
那什么& & 我从来没用过回复可见什么的& &&&希望来看的&&觉得有用的兄弟来顶一下
本帖最后由 tianlang8520 于
00:41 编辑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6792精华0UID2128895帖子金钱6038 威望0
Lv.7, 积分 67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08 积分
UID2128895帖子威望0 多玩草158 草
好帖子,受教了,感谢楼主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731精华0UID帖子金钱942 威望0
Lv.4, 积分 7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数据帝!顶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2631精华0UID4118419帖子金钱23029 威望0
Lv.6, 积分 26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9 积分
UID4118419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发表自UC浏览器
好东西,很多时候为上蛋时间纠结这回大致可以自己感觉了!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帖子主题:[原创]军迷科普知识:坦克自动装弹机简介[已拜读]
共&8248&个阅读者&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军迷科普知识:坦克自动装弹机简介[已拜读]
文章提交者:戈琳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现代普遍采用自动填装技术,自动填装技术代替手动填装,既可以减少成员数,也提高了填装速度。本文旨在科普一下坦克的特点和原理。自动填装的优点:如果是高频率发射,自动填装机的优点将十分显著。这一点在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美国测试美制paladin手动填装自行榴弹炮打15发用时8分58秒,而自动填装的十字炮系统打15发只用了1分21秒。抛开十字军的高度信息化不谈,就射速而言就完秒帕拉丁。当然十字军系统的装弹机结构是比较大的,主要是榴弹炮不需要过多考虑的外形。坦克就不一样,作为一线的主战兵器,从某种意义上(苏式思想)坦克需要较低矮的外形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那么苏制坦克使用的自动填装机就必须适应这一点,尽可能减小体积。西方国家的坦克(图1)“十字军自行”火炮系统简要的回顾一下坦克自动装弹机的发展:1950年代,法兰西首先在AMX-13坦克上安装了自动装弹机。60年苏联在其T-64坦克上也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此后此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坦克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各国现役的比较有名的有T-72系列,T-80系列,T-90系列,日本90式,法国“勒克莱尔”,中国96式,中国99式。而到处打仗的美国,他现役的M1系列主战坦克却没有采用自动填装系统。几种自动填装机的分类与原理:按弹药安放位置可以把自动装弹机分成炮塔尾仓式和炮塔吊篮式(车体弹仓式)。西方坦克一般采用尾仓式设计,而苏系坦克基本上全部采用了炮塔吊篮式的装弹机。简单的从安全性上比较一下这两种布置方式:吊篮式的把弹药存放在炮塔下面的吊篮里面(一般是圆周排布),处于坦克的类几何中心处且位置较低,从理论上减少了弹药仓被击穿的可能性。可一旦被击中该部位,弹药可能会产生二次效应(殉爆)。如果发生殉爆,那么这种情况下坦克乘员的生存率基本为零。而且整个炮塔可能会被掀翻,甚至至会飞出去。炮塔尾仓式一般把弹药存放在炮塔后侧的隔离尾仓内,假如被命中发生连锁爆炸,有的设计是把爆炸的压力从炮塔尾仓上方的“气浪排放板”泄放出去,大大提高了车内乘员的生存率。在改善坦克外形方面,炮塔吊篮式的可以降低坦克的高度;尾仓式的增大了炮塔的体积,理论上增大了被击中的可能性。1)T-64/T-72/T-80系列坦克用自动装弹机:这几种苏制坦克均是炮塔底仓式的弹仓布置。其主要由底部旋转输弹机,提弹机构,推弹机,抛壳机,选弹和记忆系统组成。这种设备工作时,首先底部的旋转输弹机根据指令将所需要的弹药转到提弹口,然后由提弹机构将弹药输送至火炮后方轴线位置处,再由推弹机将弹药推送入膛,火炮射击后由抛壳机将弹壳抽出并抛至炮塔外。这几坦克使用种装弹机之间也是有一些差别的,T-64的弹丸和药筒(苏制坦克普遍采用分装弹)是竖着放在旋转输弹机里的。T-72的弹药都是平躺在旋转输弹机里的,且弹丸和药筒是放在。T-80的弹丸和药筒是成垂直布置在输弹机内的。T-72的提弹机就向电梯一样将弹药垂直提升至推弹位置,再依次将弹丸和药筒推送入炮膛。T-80的提弹机是一种类似于摇臂的机构,它一次性将原本垂直放置的弹丸和药筒提起至推弹线,使它们在同一轴线上,再由推弹链一次将弹丸和药筒推送入膛。(图2)T-72的自动装弹机结构(图3) T-72提弹机构(图4) T-80提弹机构(图5) T-80弹匣结构2)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尾仓式自动填装机:尾仓式的自动装弹机弹药放置在尾仓内,由取弹机构从尾仓内取出后直接推送至炮膛。“勒克莱尔”的弹药在尾仓中呈带式排列,送弹和推弹过程都比较简单。还有布局弹药不是平行于炮轴放置,那么送弹的过程中就要调整弹药的方向。由于西方坦克基本都使用定装弹,这一过程的完成相对分装弹要简洁的多。(图6)尾舱式布局(图7)俄式坦克的尾仓式布局这两种填装系统的比较:除了之前所说的被击中后的人员安全性和占用体积之外,两者在填装速度上也存在差异。苏制坦克射速大约是8发/分,勒克莱尔和90式能达到6发/分。中国96式坦克自动装弹机基本就是T-72所用的翻版,猜测也是8发/分。目前自动装弹机有待改进之处和发展方向:可靠性问题:一般机械的结构越复杂,可靠性就越差。比如左轮枪的可靠性肯定比自动步枪高的多得多。而且坦克自动装弹机要在交变振动的环境(比如中等起伏地形)中运行,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尘埃都可能随战场的改变而发生大范围的变动。机器难免会出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使用,战时野外检修条件也较差,也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故障,虽然有些型号也可以实现应急的手动填装,但填装效率不言而喻。还有故障的检修也是一个大问题,要是在前线交战地区把炮塔拿下来检修,那要多麻烦啊!如果可靠性达不到要求,还不如手动填装来的好。3人乘员组的坦克,一旦它的自动装弹机出了问题,坦克立马变成移动靶标。如果能研制出故障的自检和排除系统,那这个问题将得到缓解。将来这种系统应该能够根据工作的战场环境,来实时监控和调整整个自动装弹机系统的运行,并将信息传递给坦克的中央控制电脑,更好地和其他部件联动。补充弹药的速度问题:自动装弹机弹药的补充是比较缓慢的,填装一次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未来可能研发类似弹夹的自动装弹系统,能快速整体的更换一组弹药,改变一发一发的填装模式。任意角填装问题:目前主流主战坦克使用的自动装弹机都是定角填装。比如我国96式主战坦克使用的装弹机就是4.5°定角填装。意思是自动装弹机只工作在这一个角度,火炮在完成一次射击后要旋转回这个角度装弹,装完后再重新去俯仰瞄准和打击目标。这其中会浪费宝贵的交战时间,实现任意角填装,对增加坦克的作战性能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一说的是有几种坦克早已变相实现这种填装,法国1953年装备的AMX-13轻型坦克和瑞典的S主战坦克。前者使用了摇摆式炮塔的设计,火炮和炮塔固定在一起,以炮塔的俯仰代替火炮的俯仰。后者采用了独特的无炮塔设计,即火炮和车体刚性固定,用坦克底盘的悬挂装置控制车体的前后倾斜来达到控制火炮俯仰的目的。由于火炮相对于自动装弹机没有转动,这两种坦克理所当然的实现了任意角填装。(图8)摇摆式炮塔原理图(图9)瑞典S型坦克最后谈谈是否应该采用自动装弹机的问题。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现役的M1系列坦克没有装备自动装弹机?原因我认为主要首要原因是美国军事的指导思想和近年来的主要作战对手所决定的。纵观近几年的美国打的战争,哪次有大规模地面坦克战?都是先是美国空军空中“乱炸”一番,然后陆军或者陆战队的阿帕奇或眼镜蛇上来清一遍,还能剩几辆坦克能和M1对干的?再说已M1的火力和防护优势,何必去装自动装弹机?成本高不说,还可能出故障,用大兵填装何乐而不为呢?美国对空中力量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陆军装备,所以M1才会停产这么多年,更别说装自动装弹机这种对美军吃力不讨好的事了。(图10)M1主战坦克但从武器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个趋势来看,采用自动填装系统是必然趋势。这需要技术的发展使可靠性,成本和性能达到一个平衡点。一旦发展到了那个平衡点,那么美帝也会采用这个技术。我国目前的自动装弹机还是仿制苏式的车体弹仓是填装机,之前已经提过这种布局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弹仓被击穿后乘员的生存率不高,导致乘员在驾驶和操作的时候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尾仓式的相对较安全,希望看到我国也能推出一款尾仓式储装弹的坦克。本人水平有限,如果哪里写的不当,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O(∩_∩)O本文内容于
7:29:09 被tiantianzaici编辑
延伸阅读: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军迷科普知识:坦克自动装弹机简介[已拜读]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00868 工分:214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尾舱安全?安全个蛋。先给你上两幅图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冥猪的尾舱装弹,并不一定能放下所有的弹药,车体两侧还有弹药架,导致的后果就是上面爆炸要死人,下面爆炸更难看。再论投影。t72旋转弹盘装弹机,只在车体下方有投影,也就是说命中那一部分才能殉爆。冥猪的尾舱呢?炮塔上一大块,车体里两大块,位置都很高很脆弱。又有人说了,那为什么t72被打得那么惨,笑话,t72本身就是数量坦克,而不是m1那样的一流坦克,又是猴版的。拿着射速两百的步枪打不过射速六七发的坦克,难道是因为步枪的自动装弹性能不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88862 工分:30673
左箭头-小图标
46楼&坦克怎么抛壳,这个我倒是很感兴趣47楼&看过96打靶没?炮塔顶上有个抛弹壳的口,自动抛出来的!59,79之类的就是炮弹打完了,弹壳直接掉在战斗室里面的!51楼&老虎的后脑勺有个小窗口可以扔废弹壳出来。 现在都是可燃药筒了,99式一开始用的就是此项技术,退壳就不必了,只要退出底火处的那片垫片即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1821 工分:5726
左箭头-小图标
46楼&坦克怎么抛壳,这个我倒是很感兴趣47楼&看过96打靶没?炮塔顶上有个抛弹壳的口,自动抛出来的!59,79之类的就是炮弹打完了,弹壳直接掉在战斗室里面的! 老虎的后脑勺有个小窗口可以扔废弹壳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05772 工分:1446
左箭头-小图标
不错,楼上几位很有技术含量,好回复,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8502 工分:553
左箭头-小图标
反正不管怎么设计,坦克要么没被击穿,击穿了就基本会死人,不死那是老天保佑。这种事情看人品的几率比较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00868 工分:2142
左箭头-小图标
尾舱安全?安全个蛋。先给你上两幅图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冥猪的尾舱装弹,并不一定能放下所有的弹药,车体两侧还有弹药架,导致的后果就是上面爆炸要死人,下面爆炸更难看。再论投影。t72旋转弹盘装弹机,只在车体下方有投影,也就是说命中那一部分才能殉爆。冥猪的尾舱呢?炮塔上一大块,车体里两大块,位置都很高很脆弱。又有人说了,那为什么t72被打得那么惨,笑话,t72本身就是数量坦克,而不是m1那样的一流坦克,又是猴版的。拿着射速两百的步枪打不过射速六七发的坦克,难道是因为步枪的自动装弹性能不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12037 工分:3895
左箭头-小图标
46楼&坦克怎么抛壳,这个我倒是很感兴趣看过96打靶没?炮塔顶上有个抛弹壳的口,自动抛出来的!59,79之类的就是炮弹打完了,弹壳直接掉在战斗室里面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43262 工分:31985
左箭头-小图标
坦克怎么抛壳,这个我倒是很感兴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28801 工分:23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4楼的发言:
车体式的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人更重要,保护乘员的安全很重要。把炮弹放在外面固然容易被击中,但爆炸起来不会是自中心向外辐射。我觉得未来坦克面临的危险主要是反坦克武器而不是坦克,在坦克劣势的条件下保证驾驶人员安全才是首要的。
弹药装外面?你真的很牛,请问怎么样把弹药装到炮塔内的火炮里?你会说使用顶置火炮?但是顶着一个弹药库行走,估计只有机器人才敢这么干,换一个正常人都会先打你一顿然后飘然离开。
对不起,我没表述清楚,我说的外面是炮塔尾仓,就是车体的外面..那个已经不是尾仓了,属于火炮外置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28801 工分:23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另外说句,分装弹的好处以目前的工艺和兔子的进度来看好处明显高于整装弹。以整装弹最优的M829A3为例,其弹芯已达弹筒底部,再想发展设计到弹芯材料、弹芯直径、整弹长度、火炮装填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来看M829A3已发展到120毫米整装弹的极限。
而我国的125,最早起源要说当年122工程上面的老120了。后来在其他渠道取得了2A26和2A46之后,一边参考一边研究,最后搞出来自己的125,这个和2A46是不同的,毛子的弹放进去是不能打的。另外在99三期上面,装弹机进行了整体的改进,从原来的直推入膛改为了倾斜入膛,以便增加全弹的长度,方便使用长径比更大的翼稳脱穿。由于是分装设计,弹芯增长的同时并不影响药包的体积,125毫米坦克炮的炮室容积要比120的大得多,在有更多发射药的情况下,动能会更强,穿深则更理想。兔子的三期弹在杆长不超过M829A3的情况下达到了同样的穿深数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其数值。这充分说明了分装弹的优势。120滑威力到头了主要是药筒体积的影响,弹体和弹托会挤掉发射药的容积。分装的125滑弹头的长度有限,增加弹体的长径比有困难,125滑也到头了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28801 工分:23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4楼的发言:......
另引用某版主对泄压门和殉爆所释放的能量做的说明。
朝弱点宣泄那是扯淡的说法。几十发弹药上百公斤的发射药,加之十来发高爆弹的猛炸药,仅给一个口子宣泄根本算不得开放空间爆炸,依然是一种封闭空间爆炸,受到的破坏比完全封闭的虽然小不少,但这么大的能量,别说那个纤维隔板,就是10、20毫米的装甲都挡不住。更何况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光挡住根本算不得有效的防护,还必须采取大厚度,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材料叠压的屏蔽板,才能有效防护爆轰产物在屏蔽板中产生的应力波在内表面的自由界面卸载再次生成的空气冲击波的作用。
也就是说,假使要设计一个真正有效的尾舱,那么仅有按照如下思路设计:
1、在尾舱的顶、后、侧面都设计泄压板
2、采用数百毫米厚的,由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复合装甲板进行屏蔽
3、屏蔽用的装甲板,要设计甲内的加强结构,避免受到数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强、持续数秒的冲击作用下,发生整体结构破坏。
4、屏蔽层内应采用数层发泡铝等材料吸收透射的应力波能量,减小屏蔽装甲的损伤。
5、屏蔽层与炮塔侧甲的连接结构需要大幅度加强。
参考资料见《爆炸力学》
可见根据武器毁伤实践的结果,以及大量战场照片来看,如果真要通过尾舱装弹提高安全性,那么必然就要大幅度增重,相当于又安装了一块炮塔前装甲用来专门屏蔽尾舱弹药殉爆的冲击,以使泄压板的泄压在数枚以至全部炮弹殉爆时仍能真正能发挥作用。
现有的泄压板,其实只能起到在个别弹药的射药殉爆时,泄掉高热的爆炸产物以免引爆更多的弹药。
再补充说明一下,想要阻止殉爆或者降低殉爆的几率唯有两种方法:一、强化灭火抑爆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二、学梅卡瓦给弹药做水套保护。但考虑到水套一旦被金属射流射穿后容易被高温引发水煤气以及取弹麻烦影响装填速度等弊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主流方式还是在强化灭火抑爆系统。
当然泄压门并非一无是处,要知道在实战中会有很多种情况发生。发生殉爆,和弹药大部分殉爆、弹药全部殉爆显然不是一个意思。M1的泄压板,在靠近泄压板的弹药中,仅1、2发弹药发生殉爆后,泄压板会被推出,高压高温气体会泻出以免引燃其他炮弹的发射药,进而防止全数炮弹射药和炸药殉爆。
但是考虑到随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以及未来陆战中巷战的广泛存在。坦克所面临的挑战可并非仅仅是水平面方向的敌方武器,而硕大的尾仓储弹区则是敌方良好的靶子,更容易增加被击中的几率。而车体储弹则不同,不但受到车体装甲的保护,还有两侧行走轮和车体裙甲的保护。在巷战中,还可以在两侧加装栅形装甲,从而可以提前引爆动能武器避免对坦克造成更大的伤害。
泄压板的作用是在弹药被点着的时候乘员有几秒钟的逃生机会,理论上的。弹药发生爆炸绝对没救的。现代火药点燃会产生3000度的高温,人体瞬间会被气化,逃生的概率不高,不论是尾仓的还是车体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4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7楼的发言:......
想要照片很容易,我找给你就是了。
..你觉得那个乘员的生存率高,如果你是坦克兵,你想要乘M1还是T80。反正如果我是反坦克火箭手,我不会去打你的炮塔,而是从侧面打你的履带或者车尾
敢情你的艾布拉姆斯的履带和车尾很牢固似的,请问M1被击穿车体里面的人会不会挂?被击穿了车尾发动机舱会不会损毁?当然要是击中了炮塔尾仓估计直接脑袋要分家了。
你可以坚持你自己的看法,但是拜托不要说这些外行话。抱歉,见笑了...我还是先好好学习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6楼的发言: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
安放的时候就排成一条直线的不就可以了吗..再推进弹膛
那样不又变成定装弹了?所谓的分装弹和定装弹的区别不是简单地将弹头和弹壳分开,而是指弹壳和弹头分开摆放,这样可以比定装弹有更矮的空间,可以使整车的体积下降,同时弹药装载车体内减少弹药暴露在敌人的可命中范围内。(玩过坦克世界吗?玩过的人都知道要把车身躲好)同时分装弹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动装弹机来实行2种炮弹甚至3种炮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导弹)的转换,定装弹之所以多采用尾仓就是因为长度原因,无法大量安装在车体内,而如果要实现自动装填的话尾仓装填体积要比车体内的旋转弹仓大,这个只要看法国佬的坦克就可以知道,而且对于装换弹种时定装弹也比旋转弹仓要相对复杂,千万不要被楼主给忽悠了,只要看2者的射速就可以知道谁便当了,1个6发1个8发。AMX56的自动装填机还是蛮好的,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也很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7楼的发言:......
想要照片很容易,我找给你就是了。
..你觉得那个乘员的生存率高,如果你是坦克兵,你想要乘M1还是T80。反正如果我是反坦克火箭手,我不会去打你的炮塔,而是从侧面打你的履带或者车尾敢情你的艾布拉姆斯的履带和车尾很牢固似的,请问M1被击穿车体里面的人会不会挂?被击穿了车尾发动机舱会不会损毁?当然要是击中了炮塔尾仓估计直接脑袋要分家了。你可以坚持你自己的看法,但是拜托不要说这些外行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6楼的发言: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
安放的时候就排成一条直线的不就可以了吗..再推进弹膛
那样不又变成定装弹了?所谓的分装弹和定装弹的区别不是简单地将弹头和弹壳分开,而是指弹壳和弹头分开摆放,这样可以比定装弹有更矮的空间,可以使整车的体积下降,同时弹药装载车体内减少弹药暴露在敌人的可命中范围内。(玩过坦克世界吗?玩过的人都知道要把车身躲好)同时分装弹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动装弹机来实行2种炮弹甚至3种炮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导弹)的转换,定装弹之所以多采用尾仓就是因为长度原因,无法大量安装在车体内,而如果要实现自动装填的话尾仓装填体积要比车体内的旋转弹仓大,这个只要看法国佬的坦克就可以知道,而且对于装换弹种时定装弹也比旋转弹仓要相对复杂,千万不要被楼主给忽悠了,只要看2者的射速就可以知道谁便当了,1个6发1个8发。没玩过坦克世界...主要是网游不公平,还有感觉节奏太慢了...喜欢玩BF2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4楼的发言:
车体式的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人更重要,保护乘员的安全很重要。把炮弹放在外面固然容易被击中,但爆炸起来不会是自中心向外辐射。我觉得未来坦克面临的危险主要是反坦克武器而不是坦克,在坦克劣势的条件下保证驾驶人员安全才是首要的。
弹药装外面?你真的很牛,请问怎么样把弹药装到炮塔内的火炮里?你会说使用顶置火炮?但是顶着一个弹药库行走,估计只有机器人才敢这么干,换一个正常人都会先打你一顿然后飘然离开。对不起,我没表述清楚,我说的外面是炮塔尾仓,就是车体的外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3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6楼的发言: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
安放的时候就排成一条直线的不就可以了吗..再推进弹膛
那样不又变成定装弹了?所谓的分装弹和定装弹的区别不是简单地将弹头和弹壳分开,而是指弹壳和弹头分开摆放,这样可以比定装弹有更矮的空间,可以使整车的体积下降,同时弹药装载车体内减少弹药暴露在敌人的可命中范围内。(玩过坦克世界吗?玩过的人都知道要把车身躲好)同时分装弹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动装弹机来实行2种炮弹甚至3种炮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导弹)的转换,定装弹之所以多采用尾仓就是因为长度原因,无法大量安装在车体内,而如果要实现自动装填的话尾仓装填体积要比车体内的旋转弹仓大,这个只要看法国佬的坦克就可以知道,而且对于装换弹种时定装弹也比旋转弹仓要相对复杂,千万不要被楼主给忽悠了,只要看2者的射速就可以知道谁便当了,1个6发1个8发。但是这样还是可以预先选好弹丸种类和装药种类..目前T系坦克也做不到实时改变弹丸和装药的配合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12108 工分:7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4楼的发言:
车体式的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人更重要,保护乘员的安全很重要。把炮弹放在外面固然容易被击中,但爆炸起来不会是自中心向外辐射。我觉得未来坦克面临的危险主要是反坦克武器而不是坦克,在坦克劣势的条件下保证驾驶人员安全才是首要的。弹药装外面?你真的很牛,请问怎么样把弹药装到炮塔内的火炮里?你会说使用顶置火炮?但是顶着一个弹药库行走,估计只有机器人才敢这么干,换一个正常人都会先打你一顿然后飘然离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12108 工分: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6楼的发言: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
安放的时候就排成一条直线的不就可以了吗..再推进弹膛那样不又变成定装弹了?所谓的分装弹和定装弹的区别不是简单地将弹头和弹壳分开,而是指弹壳和弹头分开摆放,这样可以比定装弹有更矮的空间,可以使整车的体积下降,同时弹药装载车体内减少弹药暴露在敌人的可命中范围内。(玩过坦克世界吗?玩过的人都知道要把车身躲好)同时分装弹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动装弹机来实行2种炮弹甚至3种炮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导弹)的转换,定装弹之所以多采用尾仓就是因为长度原因,无法大量安装在车体内,而如果要实现自动装填的话尾仓装填体积要比车体内的旋转弹仓大,这个只要看法国佬的坦克就可以知道,而且对于装换弹种时定装弹也比旋转弹仓要相对复杂,千万不要被楼主给忽悠了,只要看2者的射速就可以知道谁便当了,1个6发1个8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车体式的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人更重要,保护乘员的安全很重要。把炮弹放在外面固然容易被击中,但爆炸起来不会是自中心向外辐射。我觉得未来坦克面临的危险主要是反坦克武器而不是坦克,在坦克劣势的条件下保证驾驶人员安全才是首要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各位不要妄下结论好吗?我可以坚持我的答案,因为个人感觉这符合着战争陆地装备的职能改变,智能化,多功能化,模块化的趋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4楼的发言:......
M1在伊拉克飞炮塔的比比皆是,只是你没找到图片而已。再说T72炮塔比M1轻,猴版的灭火抑爆系统也不好,飞炮塔也并不奇怪。
按照14楼的理论,M1的尾仓应该被炸烂才对..我没看到一张图片尾仓被炸烂的...M1飞炮塔的有,但你没发现飞出去的炮塔尾仓是完整的吗?那种可能是巨型IED造成的
想要照片很容易,我找给你就是了。
..你觉得那个乘员的生存率高,如果你是坦克兵,你想要乘M1还是T80。反正如果我是反坦克火箭手,我不会去打你的炮塔,而是从侧面打你的履带或者车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4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26楼的发言:......
呵呵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有多少M1被击中,有多少T72被击中!
M1,豹2之类的坦克一样有车体弹舱,而且在前部,从理论上讲也比T72的更易被击中!而且击中的后果也许不会掉炮塔,但是里面的人能活命恐怕也是靠运气的!
之所以你感觉M1更安全,首先得益于美军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对手极少有向M1开火的机会!然后是M1厚重的装甲!但是说其是靠弹舱设计来获得比T72更好的生存能力,直接就是扯蛋!
说白了,楼主不但眼神不行,而且根本就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完全人云亦云而已。他自己发的图片里面好几张都清晰的显示了M1坦克发生过殉爆,比如第3、4、5、6张。尤其是第4张,坦克外壳被殉爆燃起的大火烧得乌黑,车体侧装甲被冲击波都冲破了。第6张的炮塔尾仓完全燃烧变形,泄压门都被冲击波冲到不知哪里去了。这些都很容易看到。问题是最悲哀的是,这年头跟着瞎叫的多,自己能用脑子想的人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9楼的发言:......
大哥 你也被忽悠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穿甲弹,其都不可能伸到药筒底的!因为穿甲弹要获得超高膛压底火必须深深插入发射药中!也就是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药筒长度!
所以,其实整装弹除了勤务简单、装填速度快,其他真的没什么优点!
兄弟,我只上图不说话!
好吧 我错了 感谢提醒!交流讨论而已,请不要过于在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2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8楼的发言: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
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
有是有但不多..个人感觉这种安全性是相对的。
你可以去找M1被击毁的案例,你会发现基本上弹仓都没有从炮塔上消失,而找T-72的照片你会发现好多炮塔飞了出去
呵呵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有多少M1被击中,有多少T72被击中!
M1,豹2之类的坦克一样有车体弹舱,而且在前部,从理论上讲也比T72的更易被击中!而且击中的后果也许不会掉炮塔,但是里面的人能活命恐怕也是靠运气的!
之所以你感觉M1更安全,首先得益于美军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对手极少有向M1开火的机会!然后是M1厚重的装甲!但是说其是靠弹舱设计来获得比T72更好的生存能力,直接就是扯蛋!说白了,楼主不但眼神不行,而且根本就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完全人云亦云而已。他自己发的图片里面好几张都清晰的显示了M1坦克发生过殉爆,比如第3、4、5、6张。尤其是第4张,坦克外壳被殉爆燃起的大火烧得乌黑,车体侧装甲被冲击波都冲破了。第6张的炮塔尾仓完全燃烧变形,泄压门都被冲击波冲到不知哪里去了。这些都很容易看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4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9楼的发言:......
大哥 你也被忽悠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穿甲弹,其都不可能伸到药筒底的!因为穿甲弹要获得超高膛压底火必须深深插入发射药中!也就是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药筒长度!
所以,其实整装弹除了勤务简单、装填速度快,其他真的没什么优点!
兄弟,我只上图不说话!
好吧 我错了 感谢提醒!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4楼的发言:......
M1在伊拉克飞炮塔的比比皆是,只是你没找到图片而已。再说T72炮塔比M1轻,猴版的灭火抑爆系统也不好,飞炮塔也并不奇怪。
按照14楼的理论,M1的尾仓应该被炸烂才对..我没看到一张图片尾仓被炸烂的...M1飞炮塔的有,但你没发现飞出去的炮塔尾仓是完整的吗?那种可能是巨型IED造成的想要照片很容易,我找给你就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4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8楼的发言: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
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
有是有但不多..个人感觉这种安全性是相对的。
你可以去找M1被击毁的案例,你会发现基本上弹仓都没有从炮塔上消失,而找T-72的照片你会发现好多炮塔飞了出去
呵呵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有多少M1被击中,有多少T72被击中!M1,豹2之类的坦克一样有车体弹舱,而且在前部,从理论上讲也比T72的更易被击中!而且击中的后果也许不会掉炮塔,但是里面的人能活命恐怕也是靠运气的!之所以你感觉M1更安全,首先得益于美军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对手极少有向M1开火的机会!然后是M1厚重的装甲!但是说其是靠弹舱设计来获得比T72更好的生存能力,直接就是扯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8楼的发言: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
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
有是有但不多..个人感觉这种安全性是相对的。
你可以去找M1被击毁的案例,你会发现基本上弹仓都没有从炮塔上消失,而找T-72的照片你会发现好多炮塔飞了出去
M1在伊拉克飞炮塔的比比皆是,只是你没找到图片而已。再说T72炮塔比M1轻,猴版的灭火抑爆系统也不好,飞炮塔也并不奇怪。按照14楼的理论,M1的尾仓应该被炸烂才对..我没看到一张图片尾仓被炸烂的...M1飞炮塔的有,但你没发现飞出去的炮塔尾仓是完整的吗?那种可能是巨型IED造成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8楼的发言: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
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
有是有但不多..个人感觉这种安全性是相对的。
你可以去找M1被击毁的案例,你会发现基本上弹仓都没有从炮塔上消失,而找T-72的照片你会发现好多炮塔飞了出去
M1在伊拉克飞炮塔的比比皆是,只是你没找到图片而已。再说T72炮塔比M1轻,猴版的灭火抑爆系统也不好,飞炮塔也并不奇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7楼的发言:......
还是作战思维的问题..今后的战争出现大规模坦克对射的场面的机会比较少...减小外形大小基本没意义了。尾舱式的更适合将来的模块化坦克,也许更好一点....90式的故障率也不会这么夸张吧,这么高的故障率根本就不会定型和装备
减少坦克外形没有意义?不如看看AMX56、96式、99式、KX2、10式、阿泰尔等冷战后出的新坦克看看是不是都强调降低正面截面积。至于你贴的那张图完全是错的,M60车高(至指挥塔)3.213m-3.310m之间;M1系列车高(至指挥塔)2.885m-2.886m;豹2车高(至指挥塔顶)是2.807m;T72车高(至炮塔顶)是⒉190米。百度一下不会死的!
sorry...我错了..我记不得这些参数,那个图是以前毛子论坛上翻到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另外说句,分装弹的好处以目前的工艺和兔子的进度来看好处明显高于整装弹。以整装弹最优的M829A3为例,其弹芯已达弹筒底部,再想发展设计到弹芯材料、弹芯直径、整弹长度、火炮装填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来看M829A3已发展到120毫米整装弹的极限。
而我国的125,最早起源要说当年122工程上面的老120了。后来在其他渠道取得了2A26和2A46之后,一边参考一边研究,最后搞出来自己的125,这个和2A46是不同的,毛子的弹放进去是不能打的。另外在99三期上面,装弹机进行了整体的改进,从原来的直推入膛改为了倾斜入膛,以便增加全弹的长度,方便使用长径比更大的翼稳脱穿。由于是分装设计,弹芯增长的同时并不影响药包的体积,125毫米坦克炮的炮室容积要比120的大得多,在有更多发射药的情况下,动能会更强,穿深则更理想。兔子的三期弹在杆长不超过M829A3的情况下达到了同样的穿深数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其数值。这充分说明了分装弹的优势。
大哥 你也被忽悠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穿甲弹,其都不可能伸到药筒底的!因为穿甲弹要获得超高膛压底火必须深深插入发射药中!也就是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药筒长度!
所以,其实整装弹除了勤务简单、装填速度快,其他真的没什么优点!兄弟,我只上图不说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尾仓装弹根本就没任何好处,因为炮塔中弹几率远远高于车体。根据苏联在二战的统计,炮塔正面中弹几率高达57%,车体中弹几率21%,其中首上55%,首下45%。如今现代坦克火控已远远超过当年二战水平,基本上大体上能做到首发命中或者次发修正命中,而战后三代坦克普遍车高降低,并考虑到地平面的欺负和地形的掩护,炮塔中弹几率将会比上述数据会更大。
而M1系列尾仓储弹所标榜的隔舱装甲才相当于均质钢80毫米,AMX56的不知,但估计不会比艾布拉姆斯好到那里去。一旦炮塔中弹,就凭这数十毫米的装甲能抵御现代脱穿的金属射流的侵袭?更何况在实战中,隔舱装甲的装填门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有这货和没这货几乎是一样。
而一旦金属射流射入尾仓,那数十发的炮弹将会被高温射流所引爆并会发生强烈的殉爆,这种能量是西方所标榜的泄压门所根本无法及时排放的。总不能“非民主”的殉爆是四面八方的冲击,而“民主”的殉爆则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厂家说明往泄压门方向流动吧!
至于90式的这坑爹玩意就别说了,自动装填机故障率高的惊人。某年富士山演习,陆自的出动三辆坦克还未发一弹就有两辆因装填故障退出演习,剩下那辆打完一炮后也故障发作回去维修了。这玩意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大号玩具。
还是作战思维的问题..今后的战争出现大规模坦克对射的场面的机会比较少...减小外形大小基本没意义了。尾舱式的更适合将来的模块化坦克,也许更好一点....90式的故障率也不会这么夸张吧,这么高的故障率根本就不会定型和装备
减少坦克外形没有意义?不如看看AMX56、96式、99式、KX2、10式、阿泰尔等冷战后出的新坦克看看是不是都强调降低正面截面积。至于你贴的那张图完全是错的,M60车高(至指挥塔)3.213m-3.310m之间;M1系列车高(至指挥塔)2.885m-2.886m;豹2车高(至指挥塔顶)是2.807m;T72车高(至炮塔顶)是⒉190米。百度一下不会死的!至于90式所存在的问题,那只说明你对其完全不了解。一个只装备80年代中期穿甲弹的、早期复合装甲技术的、稳线式火控的、2冲程发动机的坦克出现神马奇葩的事一点都不奇怪。不要以为汽车工业和坦克等装甲车辆有啥密切的联系,能造好车未必能造好坦克。要是非要这么想的话,那意大利的公羊就没那么挫了。毛子活该被坑死,这丫的造个汽车都要进口意大利的菲亚特来仿制。本文内容于
11:59:04 被第7军团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foxbatsnow
在第18楼的发言: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
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有是有但不多..个人感觉这种安全性是相对的。你可以去找M1被击毁的案例,你会发现基本上弹仓都没有从炮塔上消失,而找T-72的照片你会发现好多炮塔飞了出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4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另外说句,分装弹的好处以目前的工艺和兔子的进度来看好处明显高于整装弹。以整装弹最优的M829A3为例,其弹芯已达弹筒底部,再想发展设计到弹芯材料、弹芯直径、整弹长度、火炮装填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来看M829A3已发展到120毫米整装弹的极限。
而我国的125,最早起源要说当年122工程上面的老120了。后来在其他渠道取得了2A26和2A46之后,一边参考一边研究,最后搞出来自己的125,这个和2A46是不同的,毛子的弹放进去是不能打的。另外在99三期上面,装弹机进行了整体的改进,从原来的直推入膛改为了倾斜入膛,以便增加全弹的长度,方便使用长径比更大的翼稳脱穿。由于是分装设计,弹芯增长的同时并不影响药包的体积,125毫米坦克炮的炮室容积要比120的大得多,在有更多发射药的情况下,动能会更强,穿深则更理想。兔子的三期弹在杆长不超过M829A3的情况下达到了同样的穿深数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其数值。这充分说明了分装弹的优势。大哥 你也被忽悠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穿甲弹,其都不可能伸到药筒底的!因为穿甲弹要获得超高膛压底火必须深深插入发射药中!也就是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药筒长度!所以,其实整装弹除了勤务简单、装填速度快,其他真的没什么优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1838 工分:2114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显然是被美分党误导了!欧美坦克也是有车体弹舱的!所以就整体而言不可能比我们的转弹盘更安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尾仓装弹根本就没任何好处,因为炮塔中弹几率远远高于车体。根据苏联在二战的统计,炮塔正面中弹几率高达57%,车体中弹几率21%,其中首上55%,首下45%。如今现代坦克火控已远远超过当年二战水平,基本上大体上能做到首发命中或者次发修正命中,而战后三代坦克普遍车高降低,并考虑到地平面的欺负和地形的掩护,炮塔中弹几率将会比上述数据会更大。
而M1系列尾仓储弹所标榜的隔舱装甲才相当于均质钢80毫米,AMX56的不知,但估计不会比艾布拉姆斯好到那里去。一旦炮塔中弹,就凭这数十毫米的装甲能抵御现代脱穿的金属射流的侵袭?更何况在实战中,隔舱装甲的装填门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有这货和没这货几乎是一样。
而一旦金属射流射入尾仓,那数十发的炮弹将会被高温射流所引爆并会发生强烈的殉爆,这种能量是西方所标榜的泄压门所根本无法及时排放的。总不能“非民主”的殉爆是四面八方的冲击,而“民主”的殉爆则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厂家说明往泄压门方向流动吧!
至于90式的这坑爹玩意就别说了,自动装填机故障率高的惊人。某年富士山演习,陆自的出动三辆坦克还未发一弹就有两辆因装填故障退出演习,剩下那辆打完一炮后也故障发作回去维修了。这玩意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大号玩具。还是作战思维的问题..今后的战争出现大规模坦克对射的场面的机会比较少...减小外形大小基本没意义了。尾舱式的更适合将来的模块化坦克,也许更好一点....90式的故障率也不会这么夸张吧,这么高的故障率根本就不会定型和装备本文内容于
11:24:55 被戈琳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另外说句,分装弹的好处以目前的工艺和兔子的进度来看好处明显高于整装弹。以整装弹最优的M829A3为例,其弹芯已达弹筒底部,再想发展设计到弹芯材料、弹芯直径、整弹长度、火炮装填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来看M829A3已发展到120毫米整装弹的极限。而我国的125,最早起源要说当年122工程上面的老120了。后来在其他渠道取得了2A26和2A46之后,一边参考一边研究,最后搞出来自己的125,这个和2A46是不同的,毛子的弹放进去是不能打的。另外在99三期上面,装弹机进行了整体的改进,从原来的直推入膛改为了倾斜入膛,以便增加全弹的长度,方便使用长径比更大的翼稳脱穿。由于是分装设计,弹芯增长的同时并不影响药包的体积,125毫米坦克炮的炮室容积要比120的大得多,在有更多发射药的情况下,动能会更强,穿深则更理想。兔子的三期弹在杆长不超过M829A3的情况下达到了同样的穿深数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其数值。这充分说明了分装弹的优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尾仓装弹根本就没任何好处,因为炮塔中弹几率远远高于车体。根据苏联在二战的统计,炮塔正面中弹几率高达57%,车体中弹几率21%,其中首上55%,首下45%。如今现代坦克火控已远远超过当年二战水平,基本上大体上能做到首发命中或者次发修正命中,而战后三代坦克普遍车高降低,并考虑到地平面的欺负和地形的掩护,炮塔中弹几率将会比上述数据会更大。
而M1系列尾仓储弹所标榜的隔舱装甲才相当于均质钢80毫米,AMX56的不知,但估计不会比艾布拉姆斯好到那里去。一旦炮塔中弹,就凭这数十毫米的装甲能抵御现代脱穿的金属射流的侵袭?更何况在实战中,隔舱装甲的装填门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有这货和没这货几乎是一样。
而一旦金属射流射入尾仓,那数十发的炮弹将会被高温射流所引爆并会发生强烈的殉爆,这种能量是西方所标榜的泄压门所根本无法及时排放的。总不能“非民主”的殉爆是四面八方的冲击,而“民主”的殉爆则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厂家说明往泄压门方向流动吧!
至于90式的这坑爹玩意就别说了,自动装填机故障率高的惊人。某年富士山演习,陆自的出动三辆坦克还未发一弹就有两辆因装填故障退出演习,剩下那辆打完一炮后也故障发作回去维修了。这玩意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大号玩具。
另引用某版主对泄压门和殉爆所释放的能量做的说明。
朝弱点宣泄那是扯淡的说法。几十发弹药上百公斤的发射药,加之十来发高爆弹的猛炸药,仅给一个口子宣泄根本算不得开放空间爆炸,依然是一种封闭空间爆炸,受到的破坏比完全封闭的虽然小不少,但这么大的能量,别说那个纤维隔板,就是10、20毫米的装甲都挡不住。更何况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光挡住根本算不得有效的防护,还必须采取大厚度,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材料叠压的屏蔽板,才能有效防护爆轰产物在屏蔽板中产生的应力波在内表面的自由界面卸载再次生成的空气冲击波的作用。
也就是说,假使要设计一个真正有效的尾舱,那么仅有按照如下思路设计:
1、在尾舱的顶、后、侧面都设计泄压板
2、采用数百毫米厚的,由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复合装甲板进行屏蔽
3、屏蔽用的装甲板,要设计甲内的加强结构,避免受到数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强、持续数秒的冲击作用下,发生整体结构破坏。
4、屏蔽层内应采用数层发泡铝等材料吸收透射的应力波能量,减小屏蔽装甲的损伤。
5、屏蔽层与炮塔侧甲的连接结构需要大幅度加强。
参考资料见《爆炸力学》
可见根据武器毁伤实践的结果,以及大量战场照片来看,如果真要通过尾舱装弹提高安全性,那么必然就要大幅度增重,相当于又安装了一块炮塔前装甲用来专门屏蔽尾舱弹药殉爆的冲击,以使泄压板的泄压在数枚以至全部炮弹殉爆时仍能真正能发挥作用。
现有的泄压板,其实只能起到在个别弹药的射药殉爆时,泄掉高热的爆炸产物以免引爆更多的弹药。再补充说明一下,想要阻止殉爆或者降低殉爆的几率唯有两种方法:一、强化灭火抑爆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二、学梅卡瓦给弹药做水套保护。但考虑到水套一旦被金属射流射穿后容易被高温引发水煤气以及取弹麻烦影响装填速度等弊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主流方式还是在强化灭火抑爆系统。当然泄压门并非一无是处,要知道在实战中会有很多种情况发生。发生殉爆,和弹药大部分殉爆、弹药全部殉爆显然不是一个意思。M1的泄压板,在靠近泄压板的弹药中,仅1、2发弹药发生殉爆后,泄压板会被推出,高压高温气体会泻出以免引燃其他炮弹的发射药,进而防止全数炮弹射药和炸药殉爆。但是考虑到随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以及未来陆战中巷战的广泛存在。坦克所面临的挑战可并非仅仅是水平面方向的敌方武器,而硕大的尾仓储弹区则是敌方良好的靶子,更容易增加被击中的几率。而车体储弹则不同,不但受到车体装甲的保护,还有两侧行走轮和车体裙甲的保护。在巷战中,还可以在两侧加装栅形装甲,从而可以提前引爆动能武器避免对坦克造成更大的伤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7军团
在第1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尾仓装弹根本就没任何好处,因为炮塔中弹几率远远高于车体。根据苏联在二战的统计,炮塔正面中弹几率高达57%,车体中弹几率21%,其中首上55%,首下45%。如今现代坦克火控已远远超过当年二战水平,基本上大体上能做到首发命中或者次发修正命中,而战后三代坦克普遍车高降低,并考虑到地平面的欺负和地形的掩护,炮塔中弹几率将会比上述数据会更大。
而M1系列尾仓储弹所标榜的隔舱装甲才相当于均质钢80毫米,AMX56的不知,但估计不会比艾布拉姆斯好到那里去。一旦炮塔中弹,就凭这数十毫米的装甲能抵御现代脱穿的金属射流的侵袭?更何况在实战中,隔舱装甲的装填门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有这货和没这货几乎是一样。
而一旦金属射流射入尾仓,那数十发的炮弹将会被高温射流所引爆并会发生强烈的殉爆,这种能量是西方所标榜的泄压门所根本无法及时排放的。总不能“非民主”的殉爆是四面八方的冲击,而“民主”的殉爆则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厂家说明往泄压门方向流动吧!
至于90式的这坑爹玩意就别说了,自动装填机故障率高的惊人。某年富士山演习,陆自的出动三辆坦克还未发一弹就有两辆因装填故障退出演习,剩下那辆打完一炮后也故障发作回去维修了。这玩意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大号玩具。另引用某版主对泄压门和殉爆所释放的能量做的说明。朝弱点宣泄那是扯淡的说法。几十发弹药上百公斤的发射药,加之十来发高爆弹的猛炸药,仅给一个口子宣泄根本算不得开放空间爆炸,依然是一种封闭空间爆炸,受到的破坏比完全封闭的虽然小不少,但这么大的能量,别说那个纤维隔板,就是10、20毫米的装甲都挡不住。更何况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光挡住根本算不得有效的防护,还必须采取大厚度,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材料叠压的屏蔽板,才能有效防护爆轰产物在屏蔽板中产生的应力波在内表面的自由界面卸载再次生成的空气冲击波的作用。也就是说,假使要设计一个真正有效的尾舱,那么仅有按照如下思路设计:1、在尾舱的顶、后、侧面都设计泄压板2、采用数百毫米厚的,由多层不同声阻抗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复合装甲板进行屏蔽3、屏蔽用的装甲板,要设计甲内的加强结构,避免受到数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强、持续数秒的冲击作用下,发生整体结构破坏。4、屏蔽层内应采用数层发泡铝等材料吸收透射的应力波能量,减小屏蔽装甲的损伤。5、屏蔽层与炮塔侧甲的连接结构需要大幅度加强。参考资料见《爆炸力学》可见根据武器毁伤实践的结果,以及大量战场照片来看,如果真要通过尾舱装弹提高安全性,那么必然就要大幅度增重,相当于又安装了一块炮塔前装甲用来专门屏蔽尾舱弹药殉爆的冲击,以使泄压板的泄压在数枚以至全部炮弹殉爆时仍能真正能发挥作用。现有的泄压板,其实只能起到在个别弹药的射药殉爆时,泄掉高热的爆炸产物以免引爆更多的弹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2058 工分:310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尾仓装弹根本就没任何好处,因为炮塔中弹几率远远高于车体。根据苏联在二战的统计,炮塔正面中弹几率高达57%,车体中弹几率21%,其中首上55%,首下45%。如今现代坦克火控已远远超过当年二战水平,基本上大体上能做到首发命中或者次发修正命中,而战后三代坦克普遍车高降低,并考虑到地平面的欺负和地形的掩护,炮塔中弹几率将会比上述数据会更大。而M1系列尾仓储弹所标榜的隔舱装甲才相当于均质钢80毫米,AMX56的不知,但估计不会比艾布拉姆斯好到那里去。一旦炮塔中弹,就凭这数十毫米的装甲能抵御现代脱穿的金属射流的侵袭?更何况在实战中,隔舱装甲的装填门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有这货和没这货几乎是一样。而一旦金属射流射入尾仓,那数十发的炮弹将会被高温射流所引爆并会发生强烈的殉爆,这种能量是西方所标榜的泄压门所根本无法及时排放的。总不能“非民主”的殉爆是四面八方的冲击,而“民主”的殉爆则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厂家说明往泄压门方向流动吧!至于90式的这坑爹玩意就别说了,自动装填机故障率高的惊人。某年富士山演习,陆自的出动三辆坦克还未发一弹就有两辆因装填故障退出演习,剩下那辆打完一炮后也故障发作回去维修了。这玩意与其说是坦克还不如说是大号玩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我觉得自动装弹机出问题以后再用手动填装是比较科幻的事= =!说一种情况吧..如果旋转选弹机卡住转不动了怎么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4楼的发言:......
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
口径增大后体积上不会有问题吗?
为什么尾仓式的不能搞分装弹呢?毛子黑鹰也用了定装弹=_=!
比如把分装弹放在整体式的弹匣筒内,尾仓可以设置两个旋转式弹鼓,弹鼓周向安装弹匣,两个弹鼓可以沿车宽方向移动,推弹机固定在炮轴和弹鼓的后方且过两弹鼓轴线形成的平面.
液体装药?哪个国家研究的比较前沿?
尾仓装弹用分装,你那个设想我没看明白。但是大致的问题在于,如果弹头和发射药左右分开放,则弹药数量减半,太少了,而如果前后放,人工装填的时候压根够不着后面。
黑鹰是不是用整装弹,我还真没有任何消息来确认。而德国在研的140MM坦克炮,目前用整装弹,弹长1米4左右吧,人工装填几乎不可能了。
液体发射药几个发达国家都有预研项目,包括中国也有,但是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估计就是要用,也是舰炮上先开始。果然手动填装的时候会有问题啊...其实我的意思是用一个框子把弹丸和药筒放在一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6楼的发言: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安放的时候就排成一条直线的不就可以了吗..再推进弹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43
/ 排名:52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kfc54321
在第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4楼的发言:......
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
液体弹药那干嘛不说使用电磁炮呢?电磁炮目前有几个问题,导致液体发射药还有价值。第一是电磁炮成本非常高,且目前体积和重量降不下来。第二是电磁炮目前技术水平下,炮口能量没有优势。美国人在电磁炮上研究最领先,目前的水平是155口径舰炮的炮口能量100万兆焦吧,这个能量水平和120坦克炮相当而已,但是炮管有差不多10米长,一门炮有辆坦克重,很明显当坦克炮是绝对不可能的。而液体发射药有几个优势。第一是炮本身和目前火炮区别不大,只是炮尾部分不同,但是全炮体积和重量是基本相当的。第二是液体发射药燃烧均匀,装填密度大,因而在药室容积不变的前提下,炮口能量提高50%-100%没什么问题,当然还要炮管受得了。第三是液体发射药燃烧充分无残渣,炮膛寿命更高,而且不需要退壳,可提高射速。第四是液体发射药存贮空间灵活,可更充分利用坦克空间。第五是液体发射药成本也低于固体发射药。第六是液体发射药可以很容易的调整装药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43
/ 排名:52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4楼的发言:......
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
口径增大后体积上不会有问题吗?
为什么尾仓式的不能搞分装弹呢?毛子黑鹰也用了定装弹=_=!
比如把分装弹放在整体式的弹匣筒内,尾仓可以设置两个旋转式弹鼓,弹鼓周向安装弹匣,两个弹鼓可以沿车宽方向移动,推弹机固定在炮轴和弹鼓的后方且过两弹鼓轴线形成的平面.
液体装药?哪个国家研究的比较前沿?尾仓装弹用分装,你那个设想我没看明白。但是大致的问题在于,如果弹头和发射药左右分开放,则弹药数量减半,太少了,而如果前后放,人工装填的时候压根够不着后面。黑鹰是不是用整装弹,我还真没有任何消息来确认。而德国在研的140MM坦克炮,目前用整装弹,弹长1米4左右吧,人工装填几乎不可能了。液体发射药几个发达国家都有预研项目,包括中国也有,但是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估计就是要用,也是舰炮上先开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12108 工分: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了?如果要继续增大火炮口径的话。。尾舱式肯定会替代车体式
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液体弹药那干嘛不说使用电磁炮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12108 工分:75
左箭头-小图标
尾仓不能使用分装弹的原因很简单啊,就是万一使用分装弹的话那弹药就会少掉一半,或者你会说使用前后双弹仓,对不起,你还得在弹舱内安装推进系统,以便将后部弹仓的炮弹拖到前部弹舱,而且装填系统还要一个上下移动的弹托,以方便分装弹的装填,因为分装弹需要先装弹头,然后再上升弹托安装弹壳。因为他无法像旋转弹仓那样在提起的同时将弹头和弹壳排成一条直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了?如果要继续增大火炮口径的话。。尾舱式肯定会替代车体式
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
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口径增大后体积上不会有问题吗?为什么尾仓式的不能搞分装弹呢?毛子黑鹰也用了定装弹=_=!比如把分装弹放在整体式的弹匣筒内,尾仓可以设置两个旋转式弹鼓,弹鼓周向安装弹匣,两个弹鼓可以沿车宽方向移动,推弹机固定在炮轴和弹鼓的后方且过两弹鼓轴线形成的平面.液体装药?哪个国家研究的比较前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43
/ 排名:529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戈琳
在第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了?如果要继续增大火炮口径的话。。尾舱式肯定会替代车体式貌似你说反了,如果口径继续加大,则分体弹仓才是必然,140MM口径炮弹,好像1个人是搬不动的。另一种考虑是用液体发射药,那么尾仓就是王道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1519 工分:48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dlai228
在第2楼的发言: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
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了?如果要继续增大火炮口径的话。。尾舱式肯定会替代车体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78543
/ 排名:5298
左箭头-小图标
尾仓装弹的好处中国不是不知道,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首先是125坦克炮用的分装弹,这个东西如果尾仓装弹,比较麻烦,自动装弹机一旦故障,尾仓里的分装弹根本无法手动装填,完全等死了。而如果做整装弹,弹药太重,而且没专门的装填手,也是几乎没有作战能力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2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军迷科普知识:坦克自动装弹机简介[已拜读]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自动装弹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