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凌海齐三磊事迹北镇凌海52麻将赢牌神器

招财北镇麻将辅助器软件通用版《包教包会操作教程》
唠叨网核心提示:3月22日消息,来自外媒消息,美国券商CowenCompany的看穿师蒂莫西阿库里(Timothy Arcuri)相信新一iPhone将引爆苹果股票上涨,阿
&3月22日消息,来自外媒消息,美国券商Cowen & Company的看穿师蒂莫西&阿库里(Timothy Arcuri)相信新一iPhone将引爆苹果股票上涨,阿库里周一将苹果股票目标价上调至155美元,原因是苹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iPhone 8。购买软件加微信咨询:
【科技讯】日12时06分10秒,记者直击九寨沟地震现场:轿车被滚落石块砸到变形,公路出现明显裂缝,亮废蛔姥 钦。(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四川观察 记者孟琳 (来自:四川电视台)
购买软件微信客服:
&牛元帅,一定要牛,阿拉牛,牛总管斗牛软件&购买软件加客服薇信号:
郑重承若:软件若无法使用将全额退款
牛元帅 &牛总管 &一定要牛 &阿拉牛斗牛 &牛将军 牛魔王 老夫子 熟人牛牛 & & &帮助开挂软件购买软件加客服薇信号:&
【特别提醒:本公司没有公众号,所有公众号都是冒充的,避免上当受骗。】
熟人九人斗牛有无开挂帮助软件《APP官方最新版软件》
&购买软件加客服薇信号:
宝博炸金花开挂辅助助手&APP软件专用辅助器玄武大厅9人斗牛开挂辅助器下载&APP软件专用辅助器易乐互娱牛牛开挂辅助软件&APP软件专用辅助器九度互娱炸金花有没有外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牛牛宝有没有软件&APP软件专用辅助器乐豪炸金花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哈哈炸金花开挂辅助器下载&APP软件专用辅助器征战互娱大厅牛牛开挂软件&APP软件专用辅助
购买软件加客服薇信号:
&iPhone7上市时间曝光 苹果7将采用EarPod
19:06:00 来源:博客 作者:腾讯新闻 关键字:iPhone7什么时候上市 iphone7 苹果7 苹果7什么时候上市微信号:
购买软件微信客服:
【麻将软件中心】皮皮麻将看穿器.湖南麻将看牌器.呱呱麻将做软件.闲来麻将软件.土豪金麻将看穿软件/长沙麻将看牌软件.四川麻将看穿做器.郑州麻将看牌做器.手游麻将辅助做器.&微信客服:
转转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云南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约战本溪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哈哈陕西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河北长城麻将开挂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手机打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宁夏滑水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内蒙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微乐贵阳捉鸡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贵州捉鸡麻将有没有开挂辅助软件《官方最新版软件》&游戏用牌:一副字牌,共80张牌。
字牌的牌面都是中国汉字的数字,由如下几种牌组成:
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四张;
大写&壹&、&贰&、&叁&、&肆&、&伍&、&&、&柒&、&捌&、&玖&、&拾&各四张。
2、牌的颜色
字牌的颜色分红二黑两种,也因地而异,在湖南地区,&二&、&七&、&十&和&贰&、&柒&、&拾&为红色,其余为黑色。
我们有24小时专业技术人员为你解答:!!!!!!!!
微信客服:郑重承诺:&正版app辅助&客服微信:&一对一指导安装&& &包教学会&&
专业销售全国各地区麻将/棋牌开挂软件,牛牛/炸金花辅助工具等最新通用版神器/软件漏洞插件
软件能全天候挂机,不用你时刻瞪着害怕不会控制了,软件还能够辅助提高上手好牌/看穿三家/智能
出牌等功能,有些不懂打的客户都可以玩哦!更多软件,更多功能,详情加客服微信 :了解
&&郑重承诺:&正版app辅助& & 一对一指导安装&& &包教学会&&
购买软件加客服微信:【收费软件非诚勿扰】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destoon
商务合作QQ:
本站批发、采购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唠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北镇的历史遗迹,你知道几个?
展示北镇旅游资源 推介北镇历史文化
辽显陵是辽世宗耶律阮和怀节皇后、甄妃的合葬墓。位于辽宁省北镇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显陵的主要皇陵的位置有两处,一处在北镇富屯的琉璃寺,据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东丹人皇王耶律倍的陵墓;另一处是在北镇富屯乡新立村的董家园子,是辽世宗耶律阮和怀节皇后、甄妃的合葬墓,被文物部门称为“新立墓葬”。新立墓葬,在三道沟内海拔300米处的董家园子台地上,属北镇市富屯乡新立村。从市内的鼓楼前坐车,20分钟后就可以来到这里。此处东临樱桃沟,西靠骆驼峰,群山起伏,东面平原,北镇城(广宁城)全貌一览无余。新立墓葬向西仰望琉璃寺,南与龙岗子村的墓葬群(辽景宗耶律贤与萧太后乾陵)只隔一道山梁。
日北镇医巫闾山辽显陵遗址,登上腾讯大辽网《旅行家》辽宁旅游地图的锦州版块!从腾讯大辽网主办的《旅行家》第八期2014体验师去哪开始,一直到现在第44期。也就是从日到现在。在《旅行家》辽宁旅游地图中,我们北镇的辽显陵遗址,一直都占据着锦州这一版块中。可能为北镇今后开发的辽代乾、显二陵,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也给北镇旅游带来了宣传效应。北镇网友们的这一次活动,无意间被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网友关注,是值得我们北镇人骄傲的。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外地人加入到我们辽游网,与我们北镇几十个户外团体,一起登山寻迹,涉谷探幽。进行我们的文化之旅。北镇不仅仅要以镇山文化、祈福文化、宗教文化和乡村文化为旅游主导,还要重视我们北镇的大辽契丹文化(辽陵寝文化)。
(辽显陵:骆驼峰)
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让国皇帝耶律倍与高美人长眠之地。
世宗耶律阮的显陵就在琉璃寺的山脚下,祔葬于父亲陵旁,俗称“顶脚” 。辽代九位皇帝,除了太宗耶律德光和慕宗耶律璟,其余几位都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孙。所以辽代九位皇帝,有三位葬在闾山,与耶律倍有直接关系。
琉璃寺,在北镇城西北二道沟,201电视塔下5里。在耶律倍大望海山藏书楼下的一处开阔的谷地。琉璃寺四面环山 ,植被茂密。宛如世外桃源,远离尘世喧嚣。大大小小的红色、绿色、黄色的琉璃瓦碎片零零落落,随处可见。试问,只有皇家才有使用黄色琉璃瓦的权利吧!
山风轻琢石台秀,
天雨重染玉林秋。
亭阁浅醉幽冥里,
客旅骚然总不休。
琉璃寺外琉璃景,
望海山上望海愁。
东丹故国几经梦,
美人香魂荡何州?
(琉璃寺遗址)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绰萧太后(乳名燕燕)与丈夫辽景宗耶律贤的陵寝。
自萧太后与北宋结下“澶渊之盟”后,两国百余年没有战争。北宋得到了发展(包括四大发明、宋词等),大辽也得到了中兴。在北镇龙岗子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乾陵。乾陵还葬有大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文忠王耶律隆运(韩德让)等几十位大辽国的重量级人物。
龙岗子乾陵位于北镇城北10公里的龙岗子村,占地16平方公里 ,三面环山,由西北向东南的一个谷地,呈簸箕样。是北镇百里梨花带非常重要的一处观花点,每到梨花开放,漫山遍野、琼枝玉朵。似乎要续成那千百年的祭奠!
(辽乾陵)
西佛寺是辽义宗耶律倍第五子晋王耶律道隐“外罗山”地,传说的埋骨之处。还有元代三朝(成吉思汗、托雷“监国”、窝阔台)宰相耶律楚材的衣冠冢,那句“无恙闾峰三百寺,遨游吟啸老余生”的诗句,也正是一代贤相如是的夙愿!
西佛寺,原名浴佛寺,俗称“洗佛寺”,因为寺院座落在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谷中,东面有形如道家炼丹的葫芦山。又曾是荆王道隐常驻之所,所以也鲜有人称之为“道隐谷”。
(西佛寺葫芦山)
大市镇边堡古城遗址
团山沟长城址,位于大市镇大一村西北,即团山沟屯东600米处的山梁上。东距小五台沟200米,西距魏家岭山口1.3公里,沈阜公路经由此地,是明代辽东长城(辽西边墙)的一段。但遗址破坏严重,
大市镇在明代叫镇边堡,自明清以来是北镇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重要关塞。由于大市镇地处辽西四县交界处,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镇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笔者对镇边堡残留的城墙遗址进行了考察,与山海关的包砖城墙相比,镇边堡的城墙为土石混杂型城墙,城墙遗迹高约5米,墙体蒿草丛生,墙上杂树林立,城墙内有一颗柏树,树龄已过百年。镇边堡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是辽东长城98座边堡之一,内外由花岗岩、片麻岩石块包砌,中为夯土,墙上有垛口,内有女儿墙,现墙址已破损,2005年省政府对镇边古堡依据“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局部修复。镇边堡内侧有一座永宁寺(遗址尚存),庙前有一棵白果树,庙后侧有50多棵柏树,虽经历五百多年,依然繁茂翠绿,年年开花结果。 沿镇边堡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明长城遗址,远看似一段长满荆棘的土垅。明长城由义县进入闾山山区,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这段长城建筑风格是“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堆,珠联壁贯”,此长城由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皋和指挥佥事毕恭修筑。魏家岭关在镇边堡西与义县交界处,是明辽东长城的七关之一,它凭借闾山天险而设,以险制胜,易守难攻,为辽东长城险关之一。 当地老百姓习惯将大市镇所在地称为“三展皇边”。在辽西地区,经常会听到“边里”或“边外”的说法,所谓“边”,是指清政府为了表明禁区界限,护卫其“龙兴之地”,从辽西开始至吉林北部,掘土为壕,筑土为墙,插柳结绳,以定禁区内外而修建的一种人防工程,所以叫“柳条边”,也称“柳墙”或“条子边”。清康熙年间,曾三次向西北拓展柳条边,人们称之为“展边”或“三展皇边”。
镇边堡及其附近的长城遗址可视为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缩影。明朝立国伊始,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率军北伐,元顺帝携残余势力弃中原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为抵御北元劲旅的袭扰,明廷开始于东北地区屯兵筑城以固边防。正统七年(1442年)至成化五年(1469年),陆续筑长城,建边堡,又于山海关至辽东都指挥使司之间设立驿站,继而制定屯田、冶铁及煮盐等一系列制度,以供军需;并置总兵官镇守辽东,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陆海防御体系自此形成。
千转烽燧半月楼,
残垣迤逦团山沟。
靖远狼烟掩壁户,
万里长城此为头。
荒凉谁解忧国恨?
百万兵戎枕关愁!
但喜今朝风云换,
碧草荫荫满神州。
(大市镇边堡边墙)
分税关长城
分税关长城址,位于富屯乡边上村南。南距广宁城6公里,西距老头山顶1.35公里,北距分税关村1公里,北镇至大市乡公路经由此地。是明代辽东长城(辽西边墙)广宁卫的内边墙一段。
边墙为东西走向,依山势而建,西起老头山顶,东至台子山,长3公里。墙为砖筑,在10年前基址底宽6.50米,残高0.5至3.5米不等。但是现如今墙体几乎都已坍塌,人为破坏严重,只剩下西面老头山向东蜒深的400多米的残墙(土墙),和东面最高处的一座望楼的基址(砖筑墙,基址长约20米,高2.5米,)尚存。在通往风力发电大架子的弯蜒小道下便可看出长城基址的大概轮廓。
坐北镇至大市的公交车到边上村下的车,经过询问路口乘凉的当地人,得知向东走第二家有个古迹,并亲切的把我带到了那家院内。院主也热情的接待了我,院子的主人姓范。说他家时常有人来光顾,沈阳的、盘锦的都有,昨天就有锦州的客人来过。并说当时因为盖房和没有保护意识,把整个的“镇北楼”和城墙都扒了,就剩下他家的这一处了(一个高3.75米,占地不到20平方米的土台子),他们一家都承诺要把它保护好。曾经边墙上建有“镇北楼”一座,为砖筑。南北有一券洞门。南面门额上镶嵌有石额一方。匾额呈长方形,长55厘米,宽34厘米,厚25厘米。上提“分税关”三子。此楼是通往广宁卫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后来成为蒙、汉两族纳税分界之关卡,因此有“分税关”之称。镇北楼虽已无存,但边墙基址尚在。
分税关长城为内城,大市团山沟长城是外城,均是明代辽东长城之复线,是明朝的防御系统。柳条边在大市的长城基址上几近重叠。
(分税关长城基址)
广宁古城西北隅有一“万紫山”,是闾山东部一条支脉的延伸,海拔高90.7米,
古称“万字山”。后萧太后改名为“万寿山”。据传:辽圣宗耶律隆绪曾来此山游览避暑,因又改名“万岁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封子简王朱植为辽王,镇守辽东。在“万岁山”建辽王府,为避“万岁”二字,又改为“万翠山”。清乾隆年间,取万紫千红之意,改名为“万紫山”。
辽王朱植在广宁呆了六年时间,万紫山后面的莲花泡,当时是辽王府的后花园。能想像得到,辽王在闲暇之时,信步于百亩荷塘的风亭雨阁,北望群山、身近碧水 ,是何等的舒情惬意!仿佛徜徉于水墨画间。如果现在政府能够开发莲花泡公园的话,其效果,是会远远超过黑山的南湖和凌海的九华山的。
莲花泡曾经水域宽阔,是“杨郎河”(西护城河)的源头。曾与“钟秀河”(源自龙岗子二道沟),两河环城并行。
莲花泡环抱古城制高点万紫山,且在古城的北方,在风水学上,北方为壬癸水。中医说,肾属水,生精养髓。有孕育之意。可以说莲花泡是古城的肾经之源,孕育了广宁城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如果把莲花泡一带开发成大型的公园及游乐场,不知前景可否!因为莲花泡大部都是耕地(略去回迁等琐事),挖成人工大湖,将土方作为古城墙西北段的重新修筑上,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千秋万世之功也!
(广宁城下莲花泡一隅)
北镇明代运河
北镇在明代设广宁卫,是北方边陲要地,曾驻军十二万之多。当时北镇地区还是一片荒凉的洪泽之地。因为明朝初年,元朝在东北的残余势力还很强大,所以明王朝在东北建立了庞大的军事设施。而在这个粮草都不能自给的荒凉之地驻军,无疑会给明军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朱元璋决定在广宁卫腹地修建一条运河,利用海上通道把来自中原的粮食、货物源源不断枢入广宁卫。
这条运河从今北镇东二十里铺北起,向东南经二台子、六台子、盘蛇驿(今吴家盘蛇),再进入今盘锦市的高升镇、台安县的城子村,尔后经平洋桥村进入盘锦市沙岭镇西新开河,最后在海城市西古城镇夹信村东进入太子河。全长170里。用当时的地名说,就是由广宁的制胜堡(北镇的二十里铺)到海州(海城)的东昌堡。
制胜堡是明代初期为防女真和蒙古入侵而建的城堡,平时有军士驻守,一个城堡一般有500人左右。有了这条运河后,有山东运来的粮食就先是海运至梁房口关,然后溯辽河北上,经这条运河运至广宁二十里铺卸货。有制胜堡负责保卫,再由专人分发至广宁地区个卫所。那时候,这条运河不但减轻了水害,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及其它物资,而且许多商人也通过运河的水上交通便利,经营获利,大大的发展了运河两岸的经济。
可是,由于盘锦沙岭地区沙子多,经常堵塞河道,经过多次疏通,又多次堵塞。又由于辽东地区的兵士经过几年的开荒垦地,已至粮草颇为充足(完全可以养军)。从此,运河的主要军事作用已经丧失。并止于永乐元年(1403年)。
直至嘉靖年间,朝廷动用了定辽(辽阳)、海州(海城)、和广宁的兵丁挑挖了深一丈,阔两丈的河道。不过,这回可不是为了运输,而是为了排泽水、防边疆、保交通,是在“路”字和“水”字上做文章,而不再涉及“运”了。由于有关这条运河的记载基本上是清代人写的,称为“路”河。所以按史料的记载,就不叫“运河”了。
如果你到二十里铺,村中南部有一桥,桥下“壕沟”可能就是被掩埋的路河河道。看来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没能成功的原因,与没有运河以及各防御系统的完善。粮草接济不上、路陆难以行军有关。说书的那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看来不假啊!
(网络:京杭运河旧照)
双龙寺、帝王谷
在北镇庙西南15里,有个叫“帝王谷”的地方,又叫双龙寺。现在开发成旅游景点----观音洞。是曾经让国皇帝耶律倍为了防备其弟耶律德光而设的藏军洞。那么后来为什么叫做帝王谷和双龙寺呢?
当年徽、钦二帝坐着囚车被押解到闾山,说是一个短暂的歇息,其实就是把二帝分别的关押在闾山帝王谷的两个天然的山洞里, 在二帝受尽了金人的百般凌辱后,金太宗到头来还是不放心,选择继续北上,寻找第二个囚禁地。傅朗云先生文中载:“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皇帝,被押送到尚间山东边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因为这里是第一个囚禁二帝的地方,所谓“帝王谷”,也很悲怆的反映出二帝身陷囹囵的境地。而“双龙寺”,也是有暗锁双龙之意啊。
宋徽宗离开了闾山,他心里一直很茫然。一向舞文弄墨的宋徽宗应该在闾山的崖壁上题些什么,留个纪念,尽管成了金人的阶下囚,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傅朗云先生的文章载:“留有物证,传至明清之际犹存。”足以证明这一点。此时,作为大宋朝皇帝、大书法家、大画家的徽宗借用了唐后主李煜的那首《破阵子》,表达自己亡国之君的哀叹,他挥毫泼墨,在闾山耶律倍的读书堂里愤然疾书:“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题写之后,宋徽宗不再哭哭泣泣,他遥望医巫闾山,挥挥手走了,木笼囚车沉重的车轮在山道上颠簸碾过,车轮滚滚,烟尘阵阵之后,留给闾山的只有一道辙痕和一声叹息。
观音洞景区内有上下两座全国罕见的大型天然石洞,上洞之中供奉倒座观音,因其灵验异常、有求必应而名扬冀北,所以得名为观音洞。据观音上洞洞口所镶石匾记载,观音洞双龙寺始建于唐初,兴于武后年间。
东北地区最大的玉石观音供奉在此处,重达16吨的岫岩玉佛像。是国内外难得一见的珍品,非常宝贵。观音洞景区现在免费为游人开放,静待世人寻古探幽、虔诚礼佛。
(双龙寺)
贾辉先生的散文集《医闾无疆》中。《燕王喜的青铜剑》一文,记录了北镇惊现战国后期“燕王喜青铜短剑”的考古发现:战国后期,闾山乃至锦州地区都是燕国的辖地,公元前227年,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以后,虽然燕王喜将太子丹杀死,但秦军还是照样攻打燕国,公元前222 年,秦军追杀燕王喜直到辽东,最终灭掉了燕国。2000多年之后的1996年5月,北镇廖屯镇大亮甲村村民宋闯在村里小黑鱼沟河(无虑河)边的砖厂发现了一把刻有“燕王喜”字样的青铜短剑,《医闾无疆》的作者根据一些专家的推断指出,“燕王喜青铜短剑”极有可能是战国后期辽东大地上“秦灭燕战争”的遗物,而闾山地区很可能就是“秦灭燕战争”的古战场之一。让人们联想到惨烈的“无虑河大战”。这个新的发现,对于闾山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黑鱼沟河 (无虑河),在廖屯大亮甲村,就是102国道上马太大桥下的那条河,《奉天通志》称其上游为南沙河,下游为东沙河。1928年《北镇县志》称其上游为三义庙河,下游为减河。源头在北镇县罗罗堡乡西界的606.5高峰。经陆家窝棚、四海屯(小黑鱼沟)西南,东南流入西沙河。全长51公里。
燕王喜青铜剑(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明代为了巩固皇权,镇守边关重镇,确立了分封诸王制度。其目的是防止蒙古和女真族的侵扰,将军事防线重在西北、华北、内蒙河东北的辽宁地区,把这些地区分为九镇,亦称九边。其中,辽东镇的治所设在广宁城内。在广宁城今鼓楼东50米处建有镇东堂,是辽东巡抚、辽东太监(监军)、辽东总兵集体办公之所,是东北最高的军事、政治中心。
(北镇鼓楼)
北镇无字碑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左宝贵请示朝廷,拨款重修北镇庙,命马晓昌监修。要求正殿七间,偏殿五间。结果,马晓昌把正殿修了五间,偏殿修了三间。并为自己做了一甬石碑,准备给自己立传,可还没等往石碑上刻字,就已东窗事发,立斩马晓昌于北镇庙前。但庙已修成,也就形成现在北镇庙的规模。而那块还没有来得及刻字的石碑却安然的躺在那里,直到解放后,北镇县委在万紫山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扒掉北镇庙行宫时,把这块碑用作纪念塔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3年3月,辽宁省文化厅拨款维修北镇庙大殿,置一甬新无字碑立于神马殿内。
(北镇庙无字碑)
广宁小王朝
一枚“天统通宝”铜钱 勾起北镇广宁小王朝的记忆
锈迹斑斑中诉说着历史的苍桑,浅浅的铜锈味体现出更浓郁的文化气息。自2004年到2006年北镇老东街改造以来,出土了大量北宋及唐代泉宝。出土的大多是北宋铜钱币,除靖康铜钱没有之外,从北宋的建隆至宣和34个年号铜钱一应俱全,让人大开眼界。这些北宋铜钱都是出土于2004年北镇古城老东街拆迁改造和2005年老爷庙市场的拆迁改造。但是一枚“天统通宝“的大钱出土,勾起了北镇广宁小王朝的记忆。
公元1213年,契丹人耶律留哥逃往隆安,韩州(今四平一带),与辽遗民耶律氏族联合,组建反金队伍,在民间一呼百应,很快集众十余万人,营账百里,威镇辽东。这时,蒙古人阿赤(又名按陈)率军前来与留哥会盟。耶律留哥与按陈登金山、刑白牛白马,折矢以盟,并以征辽东之任委留哥。三月,留哥据有东京,咸平等郡。在属下耶律厮不等众官的拥戴下,复国号大辽,耶律留哥为辽王,建元天统,定都广宁。以姚里氏为妃,其属下耶律厮不为郡王,另设丞相、元帅和尚书等职。
天统元宝篆书钱,天统通宝楷书钱都应是东辽王耶律留哥所铸。定论的依据不只因为数品该种钱币出土于东辽活动地域;留哥建有天统年号;他有铸造钱币的需要、条件、时间;留哥铸过天统金银钱也就应该铸有天统铜钱等等。更因为辽吉地区出土钱币本身透漏的信息,让人无法置疑。
耶律留哥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两种好钱,更在精神方面给我们留下一些有益的启迪。他在胜利关头,能保持冷静头脑,坚守一个信字,信守联蒙抗金的承诺,使东辽百姓免遭屠戮的苦难。在被部下误解内外交困之际,他凭盟军3000兵丁的支持南抗强金,北剿叛徒,并在两条战线同时取得重大胜利,可谓大智大勇。留哥就凭着这信、智、勇使被悍金屠杀得所剩无几的契丹族人得以在内蒙和辽东安居繁衍。尽管这部分契丹人后来分别融入了蒙古族和汉族之中,但耶律留哥功不可没。
(北镇老东街出土天统元宝篆书钱)
(天统通宝楷书钱)
崇兴寺双塔建筑原因
关于双塔的建塔原因,由于没有原始依据,所以众说纷纭。已知的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崇兴寺双塔内神牌甚多,所供奉的都是唐东征时的将帅,故“此塔之建,实因太宗东征将归,悲诸将战死,故修塔藏之,并志战功。”
第二种说法:“应是有显陵置显州、有乾陵置乾州时的舍利塔。当时的皇帝、皇后和公主们为奉祭辽太子耶律倍和景宗耶律贤而建的塔。因为他们的陵寝都在闾山,所以才有双塔对峙于崇兴寺之前的情况。”
第三种说法:“双塔是由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为尊仰释迦牟尼和多宝如来二佛并坐而出资兴建的。”
第四种说法:耶律延禧即位为辽代的第九位皇帝后,第二天就为其冤死的祖母和父亲耶律睿昭雪,除在显州为其父大孝顺至皇帝耶律睿、母亲贞顺皇后建造昭陵外,并在显州建造万古千秋极乐净土福德智慧双塔,也就是今天的崇兴寺双塔。
以上四种说法中,第一种说法因双塔建于唐代这一前提被否定而否定。第二、三、四种说法关键是拿出原始根据,特别是第四种说法,现已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并由很大的合理性。但由于没有引用原文,这就容易使人半信半疑。因此,哪一种说法是真的,就看哪一种说法拿出有说服力的原始记载来。须知,在史学上是要讲求证据的。
(崇兴寺双塔雪景)
大朝阳寺鼻祖石
它像极了巨人的鼻子,据佛经记载,六根清净,讲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为“贪、嗔、痴”三毒的根源所在。而修成正果的佛菩萨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正如在佛造像开光之前,其像亦无灵性;开光后,就具足了佛的大慈大悲大愿力。所以,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同,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相信在朝阳寺开光之日起,此山石也会有他的灵感所在了。
鼻祖石算不上什么遗迹,但是家乡的大山 或是鬼斧神工的天然造化,亦或美不胜收的人文景观。都在给人们以惊喜之余又倍感敬畏之情。如骆驼峰、将军拜母峰、姆指山、大石锁等。由于本人奉佛,更是拥有“普嗅法界诸香”的灵感。在大朝阳寺建设之时曾与大朝阳齐大善人说过立碑开光之事。愿世人法喜充满,福慧绵长!
(朝阳寺鼻祖石)
新立“高丽城”
新立石头城渤海人祖仙像是高句丽人,并非高丽人。 富屯乡新立村的狮子岩石刻,为渤海人的祖先像。而渤海国的前身,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高句丽”,也简称'高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高丽城”。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 。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国郡王,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926年,被辽国耶律阿保机所灭。并封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927年太宗耶律德光为了分化矛盾和牵制东丹王耶律倍,把渤海人从忽汗州(黑龙江省安阳县)迁到辽阳。947年,辽世宗耶律阮为了侍奉父皇耶律倍的陵墓,修建显州城(今鼓楼以北),并迁东京辽阳府的渤海人300户为守陵的奉先军。这也是我们北镇人满族的前身。
因为渤海国用“大”字为国姓,是因为开国之主叫“大祚荣”,其子(第二任国君)"大武艺",包括国号为“大震国”,看来“大”字对于渤海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了。旧时在富裕的满族家庭中子女们对家中的原配夫人称“大 额妮”外人则称其为“大 福禁”。至今在吉林某些地区,还有人管父亲直接就叫“大”的。而在我们北镇满族家庭中子女们仍将父亲的兄长称为“大 大”而不称“伯父”,就是由此而来。
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高句丽灭亡时,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群中。
而在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称为“王氏高丽”。尽管王氏高丽也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其次是管辖境内的居民构成不同。高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最后是王氏高丽的王族并非高氏高丽后裔。所以说新立高丽城的高丽祖先像,为高氏高丽( 高句丽)雕像,而不是王氏高丽(高丽)雕像。
石头城,又叫狮子岩城堡。坐落在北镇市富屯乡新立村,整个建筑完全由花岗岩垒砌而成,当地人称为“高丽城”,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远远望去,山便是城,城也是山。
(新立石头城渤海人石像)
北镇东察院与西察院
明朝曾在北镇城内建有镇东堂(在今鼓楼西50米处),是辽东巡抚、辽东太监(监军)、辽东总兵集体办公之所,是东北最高军政机关,担负这一带军事防卫任务。
北镇(广宁卫)为明朝的军事重镇和东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是当时辽东巡抚的驻在地。由于辽东巡抚的全称为“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所以其办公场所(巡抚衙门)即被称为“都察院”或“察院”。据《全辽志.地理志》记载,明代辽东巡抚都察院设在北镇城内鼓楼以北,嘉靖年间,巡抚都御史潘珍将巡抚都察院衙门迁至城西门里路南,即今天的东、西察院胡同一代。按照自古以来所固有的民间为某一地域命名的习惯,东、西察院胡同应当是以巡抚都察院曾座落于此而得名。由此,我们可以基本上断定,察院胡同的存在年限到今天至少也有近400年的历史了。这样讲的依据是,“巡抚都察院”是相对于省级政府所在地才有的官署,而到了清代,北镇已经变了县级单位,其最高政府机关也仅仅是一个知县衙门,已不在是巡抚都御史的驻地。当然也更无“巡抚都察院官署”的存在了。
在2012年修筑水门洞胡同时挖出一块直径近3米,厚一尺多,圆形柱基石。就在城南环西路水门洞胡同北50米处,离东、西察院仅不足百米。其形制之特殊,绝非百姓人家之物,应该是府衙的建筑构件。可是时过不久,石础就消失了,不知所踪。
(水门洞胡同柱础石)
大佛寺,原名普慈寺,里面住的不是和尚是太监。
王彦,(1372年?至1445年),原名王狗儿,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赐名王彦。尚宝监太监。建州松花江人,女真族。其父萨理蛮在明初率部属归附明太祖,并从征有功。王彦则侍从燕王(朱棣)于藩邸。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王彦常在军中担任前锋,屡立战功。朱棣即帝位后,为了稳定对东北的统制,在永乐五年(1407年),特派武功声威远播,比较熟悉东北情况的王彦镇守辽东,王彦遂成了首任辽东镇守太监,从此镇守辽东长达30年。朱棣敕谕他的任务是“与总兵官一同镇守辽东地方,整理城堡,操练军马,抚恤士卒,防御贼寇,遇有敌情,相机战守。凡一应大小事物,悉与总兵、巡抚等官计议而行。”而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政治中心的机构就在北镇鼓楼西30米处的“镇东堂”,是辽东太监、总兵和巡抚办公场所。
王彦奉佛,任辽东镇守太监时,年年有朝鲜入贡明皇,顾借迎送之机,多次向他们大量索取厚纸,用以抄写佛经。又在辖区大肆修缮和兴建佛寺,如重建普陀寺、端寂寺、兴福寺、天宁寺、仙宁寺,创建双峰寺、福田寺、玉泉寺、崇兴寺、普慈寺。正统年间调回京师后,以自己年将七十,为了“生有重信,没有所依归”,他又请求在昌平县桃谷口兴土木建寺,并得到允准。所建寺院颇具规模。正统五年(1440)寺建成后,赐号“广宁”,寿藏亦在其中,大学士杨荣还为之撰写《敕赐广宁寺记》。
在明朝太监专权乱政,早期的王振,中期的刘瑾和明末期的魏忠贤。好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与李成梁同一时期,又同是镇守辽东的官员,其功劳那是大大的。但对于北镇的庙宇建设来说,王彦是功不可没的。是李成梁总兵官做不到的。因为修建像普慈寺(占地4500平方米,有建筑126间)、玉泉寺(占地2321平方米,建筑16间,切在闾山之中)这么宏大的工程,所需要的钱是其它官员掏不起的。而王彦就不同了,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对皇帝有建功立业的大恩德。所以以普慈寺这么大的工程来说,是应该有朝廷拨款的。而愿意从朝廷请钱修庙,也只有太监才能做到吧(因为太监也只能在佛爷那找得到心灵的寄托)?像李成梁那样的武官只能是个戊边的好手,再说了,如果李成梁想修庙,他也请不来那么多钱啊。
(玉泉寺、药王殿)
鼓楼下的石碾盘
广宁城内北大街有座始建于明代的鼓楼。方形砌砖台基有南北走向的拱形穿心门洞。令今人不解的是门洞的通道铺满一模一样、尺寸划一的园饼状石磨盘,散发出遥远年代的气息。游走其上,萌生无尽遐想与疑问:大量磨盘从何而来?为什么铺在这里?背后隐藏着故事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宁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石磨盘、石碾盘。老爷庙山门前的广场、干石桥的坡道以及五大城门、壅圈的路面都铺着这类古老的玩艺。它们多是明清的遗物,做为加工粮食的工具,见证了广宁城一段经济繁荣的历史,透露出粮商们经营磨坊、碾坊的雄厚财力及其在商业中占有的首屈一指的地位。 早在明永乐年间,朝廷开放边境贸易于广宁城北20里处设置“马市”。千载难逢的两机为广宁商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此广宁商业一度十分兴旺,进入黄金时代。大宗商品流入流出,流入的有牲畜、皮张、荞麦、土菸等,流出的是绸缎布匹、瓷器、茶叶、水果等。面对养麦大景涌入,善于捕捉商机的商家看出其潜在价值,大办碾坊、磨坊。城西医巫闾山有充足的花岗岩石材可供打制石磨石碾,一时有“石匠指山卖磨”的佳话。养麦被加工成荞面,长途贩运销往各地,覆盖了东到沈阳、西到山海关的广阔市场。价格便宜用来包饺子、烙大饼、蒸碗坨等很受欢迎。多年后,时过境迁优势不再,纷纷停办。于是,大量废弃的石磨、石碾被用来铺道垫地。
辽西农作物以高粱、大豆、谷子为主。石碾用来加工高粱米、小米。高粱米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上世纪初,仅“裕合永”一家年加工高粱米达26.5万斤。谷草是大牲畜的草料,谷子加工成小米销往全国各地。富有开拓精神的粮商把小米运销到朝鲜,有资料表明,1907午运出谷物4.5万吨。不少集手工业主与商人为一体的粮商从中获利,富甲一方。行内曾有“宁舍爹和粮,不舍碾磨坊”的说法。著名经营粮谷的商号有:广源庆、裕合永、福源增、忠厚长、德盛福等。
为什么用磨盘碾盘铺路呢?民间认为石磨石碾是神器。石磨是青龙,居东;石碾是白虎,在西,是护佑一方的神灵。用来盖房砌墙是冒犯神灵,为众人所忌讳,用来铺道可保平安。小时候老奶奶让猜的谜语中有一个:“石头山,嘎拉嶽,走一年出不去。”谜底是已进入历史博物馆的石摩石碾。大量石磨石碾盘见证了广宁城过去的辉煌。我们这一代幸运,目暏了粮食加工业由石器进展到电力机械化的全过程。
(鼓楼下石磨盘)
灵山是医巫闾山中南段的主要景区。包括接待寺的上.中.下三院及附近的一些景点。接待寺之名缘于接待寺中院,中院是明清两代闾山富有的庙宇,历界方丈常住中院。十方和尚和俗客来庙上办事皆在此处妥为接待,故称接待寺。下边山口处的庙宇称为接待寺下院。遂把西北高山中的寺院灵山寺称为接待寺下院。因上院处于高山峡谷中,西南走向之山岭为灵山。今闾山接待寺上院史载;唐元和间即为佛教圣地。自古即为闾山四大古寺之一,又是高僧智成长老的成佛处,山岭之间,常有雄鹰盘旋,世人敬为神雕。故把上院的西山亦称灵山,称环绕寺庙的山岭为鹫岭,把上院这所古老的寺庙称为灵山寺。因此多年来人们对接待寺的上.中.下三院又称‘上有灵山,下有接待’。传说此山与清朝顺治皇帝出家还有一些渊源。 崩山石原是一座小山,海拔500米。上建一座古庙,传说崩山老祖曾在此庙修行。崩山老祖是灵山寺一代著名的高僧智成和尚。别好‘三关长老’。未出家时,曾苦读寒窗十载,屡试不第,便弃仕从医。一次从外地行医返家,正遇妻子与另一男子饮酒作乐,触动很大,便悄悄在房门上写道‘钱财美女过两关,抛下他们断孽缘。’然后抛下银钱,将随身拐杖挂在门上,便只身连夜到闾山灵山寺出家当了和尚。而临行挂在门上的拐杖却神奇的变成了智成和尚的俗身。天亮,妻子见丈夫自杀身亡,因而斩断这一丝悬念。而智成长老则在闾山也无牵无挂地要闯人生第三关‘生死关’。他白天为百姓行医治病,晚上青灯黄卷,悟道参禅。到了老年,智成长老收了一个傻徒弟法号明性,字慧真。百岁过后,他每天晨起,必唤明性到灵山寺外看‘山崩了没有’。明性每天实看实报‘山没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五年后的一个雪天,晨起大雪封门,师傅照常问傻徒‘明性啊,你到寺外看看,山崩了吗’明性无奈,只好出去。一边走一边想‘天寒地动,雪路难行,再者,天天问山崩,何日出头,不如.........’明性到此转身回寺对师傅说‘师傅,山崩了’话音刚落,就听寺外天崩地裂一声巨响,此山崩为四半。这时师傅对傻徒弟说‘阿弥陀佛,徒弟啊,山也崩了,我也该走了’又说‘我圆寂后,把我埋在灵山上。我这里有一幅画像右眼缺眉。等二十年后,你想我时,扛着这幅画云游各地,以添眉求师,遇有添画右眉的人就是你的师傅。那就是咱们师徒重逢的时候’。说完就圆寂了。活了105岁,坐化后,置坐塔于灵山,后称老祖砬子。傻徒想念师傅,日夜哭泣,悔不该自己说假话,越想越难过,刚过了三年,就举着师傅留下的画像去寻找师傅。走遍了江南塞北,无论走到哪里,只有围观看热闹的,而没有添画眼眉的人。傻徒长期辗转,心力憔悴,屈指二十个年头,对寻找师傅丧失了信心,决定北上返回闾山。一日路过北京,夜晚无处投宿,睡于皇墙根。事有凑巧,曙光初上,正值顺治皇帝出宫私访,见一老和尚在皇城根熟睡未醒,看身旁放着一幅画艺颇精的人物头像,不足的是唯缺一右边眼眉。心想我何不为他添上,成为完美的图像。于是唤扈从取过笔墨画好眼眉。这时正当明性醒来,睁眼一看,喜出望外,连忙跪下叩头高叫‘师傅,我是明性,我到处找你,二十多年了,总算找到了’顺治皇帝大感蹊跷,忙问‘此话从何说起’明性就把闾山灵山寺山崩后,带图寻师的事从头说了一遍,顺治如梦初醒,决定同傻徒重入空门修行,离开这世事纷纭的帝王宝座。想到此,他写了首归山诗放到龙书案[此诗,民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十八句]
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紧袈裟。
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乌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上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红尘之事若相离。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
莫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
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留诗后,即与明性和尚共去五台山清凉寺出家了,而闾山上的古寺灵山寺转为其他僧人经营。庙中事务由接待寺住持僧统一管理,故此后称为上院。
张作霖父子
民国5年(1916年)张作霖刚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时,面临的是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奉天财政除负外债一千万元之外,每年尚亏累二三百万元;纸币复杂,钱法紊乱,挤兑风潮迭起;外国银行进一步实行金融侵略,使奉天的财政乱上加乱,金融危机雪上加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张作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通过东三省官银号发行货币。最早发行的东三省官银号“大洋券”中,目前尚存于收藏界的一元、五元、十元券的背面图案就是医巫闾山白云关和观音阁。
当时,在制定纸币背景图时,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刘尚清和财政厅厅长王树翰请示张作霖。张作霖明确指示,想办法把闾山整上,我就得益闾山。本来已经设计好的图案,被张作霖一句话就给否了。他们只好抓紧把医巫闾山作为背景,重新进行审核。这是医巫闾山风景名胜首次在货币上亮相。以前,
有人一直以为这几张纸币的图案是千山无佛顶,甚至还有人写过文章说这件事,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这几张纸币上的图案就是医巫闾山。
少帅张学良情寄医巫闾
张学良对医巫闾山更是情有独钟,曾专门撰写了一篇《闾山赋》,为这一名山作了介绍:“医巫闾山,在辽宁省北镇县西数十里处,一名医无山,亦名闾山,俗呼广宁山,为阴山山脉之分支。松岭越大凌河而来者,绵亘二百余里,高拔四、五千尺,迤东低落为大小黑山等,高不过百尺。虞舜封十二山,以此为幽州之镇(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隋以医巫闾为北镇。其山拥六重,亦名六山。上有仙人岩,镌有吕仙像;补天石,明张学颜书刻;仙女洗头盆,清高宗有刻诗(余幼时曾颂读,惜今已忘之);可怜松,在一片光石上,生一孤松,清高宗亦有题诗。产美玉,尔雅称之为珣玗琪。有大庙,俗称北镇庙,供有舜妃、尧之娱娥二女,建有行宫,为清高宗避暑处也……”
(张少帅闾山留影)
国画大师张大千还应张学良将军之请,亲自为医巫闾山泼墨挥毫,丹青传世。 少帅张学良为了表达对医巫闾山的无限钟爱,把几个子女的名字与医巫闾山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与于凤至生一女三子。女儿起名张闾英,儿子分别为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把闾山玉“珣玗琪”都用于儿子的名字当中。他与赵四小姐生一子,起名为张闾林。由此可见少帅对医巫闾山的感情之深。
(张学良亲笔书写的闾山赋)
张作霖家庙
张作霖,奉系军阀的缔造者,叱咤风云的东北王,虽然出生于大洼县,却是长于我市高山子镇赵家庙,发迹于中安堡,所以,他的一生与北镇有着不解之缘,将北镇作为了自己的家乡,年,掌握北洋政府实际大权的张作霖在赵家庙建成了自己的家庙。
时过境迁,张氏家庙早已不见其昔日的繁华,院内景象,已是面目全非,院里北面已改成小学校,靠西边有几行教室还算整齐,东边作为操场,昔日的大帅家庙,如今变成家乡的娃娃们读书和嘻戏的乐园,想必九泉之下的张大帅也会感到些慰藉吧。那厚厚的围墙、重新立起的石碑,向我们讲述这里曾经的辉煌。而今,我们只能从乡里人的讲述中,寻得张氏家庙的点滴记忆。
(张作霖家庙外墙)
广宁古城原貌
广宁城址,位于今广宁镇内。是明代东北地区重要的卫城之一。广宁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宽北窄,南北长2公里,东北最宽处1.6公里,周长7公里,城内占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城墙平均高11.7米,基宽6米,顶宽5米,以条石作基,内石外砖,砌墙以石灰.米汁加桐油粘接,中夯黄土,以三合土铺砖封顶。墙顶外侧设有女儿墙和垛口。城墙四隅各设一角楼;
东南称 柔远
西南称 望京
西北称 瞻秀
东北称 镇朔
开有5座城门;
东门为 永安门
东南为 泰安门[俗称小南门]
南门为 迎恩门
西门为 拱镇门
北门为 靖远门
明嘉靖四十二年修建了南关厢(称外城),也就是南关交通岗到南大桥(扩建南关厢以后的护城河),周长1,654米,并开3座城门。中为:拱护“神京”、东为“宣化”、西为“振武”,其中振武门在城西南角的三道胡同的西路口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西门子。直至康熙年间,南关连发大水,因倾倒严重,故舍弃,专修主城。后将小西门(振武)堵死,所以说北镇城曾经有八门。
里城五座城门均置有瓮城。内有马道可登上城门,门上建有城楼。城内设五条主要街道 ,均呈V形,交会处称什字街。什字街至南门称南大街,至西门称西大街,至东门称东大街,至北门称北大街,东门至北大街称老东街,北大街为最长,南北大街为城内主要商业街,南大街最为繁盛,余者次之。
根据实际地理形势和防守需要,衙署在东.市区在南。军事区在东北,报时报警的钟.鼓二楼设于城内中心。
城内还建有不同时代的大小庙宇,屈指可数的有崇兴寺.毗卢庵.文殊庵.崇泉寺.娘娘庙.祖师庙.药王庙.城隍庙.白衣庵.保安寺.观音堂.文昌宫.关岳庙.孔庙.财神庙.普慈寺.兴隆寺.关帝庙等18座庙宇.通称‘十八大庙’。在城内东北隅有辽代所建双塔,在北大街建有李成梁石牌坊和鼓楼。双塔.鼓楼与南门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因此有‘五门不正鼓楼偏,玲珑宝塔在两边’的说法。
广宁城原保存完好,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城墙被拆除,仅在西城墙北部还保留有一段南北长378米的砖墙,北城墙保留东西长1350米的土墙,成为原广宁城的规模.步局和范围的实物依据。
(广宁城墙)
小观音阁在北镇庙西北二里许海拔180米的山梁上有天然巨石平稳卧于山巅之上,远看如一艘巨大的航船,故当地人称其为西船山。船山长20米,宽12米,高2.8米。从西面可踏人工修砌的石阶登至台顶,顶上原建有古庙一座,内供菩萨神像,因称观音阁。为与西山的大观音阁相区别,故称小观音阁,俗称小阁。又取山形如船与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双关之意,故又名慈航寺。庙宇建于何年,因历史资料缺乏,碑碣破坏,故无法确指。只能见到船山东岩下有凿出的立碑石窝痕迹。清壬午举人刘春烺有登慈航寺远眺诗一首。诗中可知当年古碑尚存。诗曰:“瑶草琪花古洞天,藤萝百丈石如船。耳根寂后犹闻磬,目力穷时只辨烟。振袖恐随山影落,登高方识地形圆。摩挲断碣寻残篆,为访前朝创建年。
小观音阁与闾山风景区的大观音阁被民间喻为“小诰”和“大诰”。是百姓祈福之所。七、八十年代北镇地区人们每到五、一前后还有“逛诰”的习惯。
在小阁附近还有姆指山、辽祭坛、北风口、西船山、大石锁等。串以小诗记矣!
《忆闾山小阁》
辽云滚滚遁雄关,
依稀烽燧起狼烟。
太后懿诏安民愿,
万籁青山戎马欢。
王师荣征旌旗望,
青牛白马祭神坛。
凯旋或已三春晚,
溪潺石锁五龙寒。
姆指山头传妙法,
盛世醍醐沐河川。
梵音又荡北风口,
慈航劲展西船帆。
(小观音阁姆指山)
吴屯观景台,位于罗罗堡吴屯村龙潭湖北坡卧龙岗上。是闾山百里梨花带的核心区。 第二十四届梨花节期间, 一日最多接待沈阳、阜新、朝阳、盘锦等地游客近3万人。是北镇大旅游开发规划的百米里梨花带3大观景台(吴屯观景台、河洼观景台、龙岗子观景台) 之一 ,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落成并使用的观景台。虽说观景台不是什么遗迹,但亭台之上,由篆刻大师程与天提写的“卧龙阁”三个大字颇具古风。登上梨花观景台,南俯龙潭,北倚群山,左右梨花如雪,百里香雪海尽收眼底。正是:“百里梨花香雪海,千顷松涛踏浪来。十景盛地迎客旅,万点梢头尽绽白。”
(吴屯观景台)
( 卧龙阁:程与天题)
将军拜母峰
北镇境内有一处有着优美传说的自然风景——将军拜母沟。历经百年了,那酷似母亲的石像还端座在高高的山端,盼着儿子凯旋。那戎马归来还未卸下盔甲的儿子拜在母亲石化的山脚之下。
“一脉苍山,几抹残云,万壑松声。萧瑟西风里,有白发如霜老妇神态安详地坐在八仙椅子上,昏花的两眼盛满慈爱。相隔几步距离,一员顶盔冠甲的大将军,染满身征尘,正面朝自己的母亲双膝跪地,虔诚叩首,极显孝顺。近旁,一匹烈马四蹄蹬踏,引颈向长天嘶鸣。这将军拜母的豪壮悲情景观,高矗于闾山南麓的一座峰峦之上,悠然岁月里,总激荡着天地人心。
传说远在后汉光武帝时,这座将军拜母峰下,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为抗击倭奴,离妻别子,效命沙场,终将碧血染疆土。女主人独立支撑,尝尽辛苦,到底把丈夫留下的独苗拉扯成人。
一天,女主人把爱子叫到身边,慷慨动情地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应当志在高远,为国家竭尽忠诚。汝父平倭心愿未了,汝当承继。”说罢,满斟一碗血色高粱酒,双手捧着,递到儿子面前。儿子含泪接过,仰脖一饮而尽。然后跪地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立起身来朗声发誓道:“倭奴不灭,不入家门!”话音如金石方才铿锵落地,便转身大步离家而去。
以后数年,不闻音讯。老母牵念儿子,常登上屋后峰巅,远眺天涯,望断迷蒙云水。花开花落,雁去雁回,八度寒暑过去,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儿子寄回的家书:作为征讨大将军,儿子统帅铁马金戈,从江南移师塞北。明日凌晨,路经故土。虽思念老母,几断柔肠,然当年临行时所发誓言,未敢淡忘,今日倭奴犹未罄尽,纵有微功,亦无颜还家。且待扫净残寇,四海安定清平,再回来侍奉老娘,以尽人子之孝心。
是日夜,老妇央人将八仙椅子挪到峰巅,冲着南来的山路,直守候到天明。晨光里,远远地一队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自己的儿子。看见母亲山巅高坐,儿子翻身下马,跪地便拜。此番情景,感天动地,竟在寥廓苍穹里定格成壮绝千古的山石奇观。
曾有觅诗闾山者见此景而情动,慨然吟曰:
西风正紧,望苍山,一抹残阳。烽烟里,征鞍未卸,又赴沙场。自古忠孝难两全,常使英雄泪沾裳。情难舍,将军屈双膝,拜别老娘。”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不仅让人潸然泪下。更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敬畏不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伟大奇观要以“母爱”为主题,成为北镇又一个旅游名胜。她与营口的望儿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慈母孝儿”的传说而名声大噪。只不过营口的望儿山经营的比较好而已。望儿山的山顶是人工的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望儿山是辽南名山,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名扬天下,营口市一级旅游景区,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而北镇的将军拜母峰,是自然风化的奇景,千百年的风雪把她雕琢得更加的惟妙惟肖。只是北镇政府现在还没有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向。
可是这位“抗击倭奴”的将军是谁呢?文中“传说远在后汉光武帝时”,其实最早和中国有所外交的国家是倭奴国(日本),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中就记述了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予印绶”,倭奴国其实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带的部落小国,汉光武帝曾通过来使授予刻有“汉委倭奴国”五字的金印,这枚印以于1784年在日本博多湾志贺岛(今福冈市东区)上被发现,现珍藏于福冈市美术馆。《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约在汉武帝授予倭王金印50年左右之后,既后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国遣使来华献上生口(即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一百六十人,愿请见。安帝接受了倭王礼物后,也回赠了赏赐。倭奴国早于邪马台国181年与中国交往。看来当时日本和中国是友好的,并且大有臣服于中国的意思,也就是谈不上“抗击倭奴”了。
倒是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明代将领,才可算得上是“抗倭英雄”。他就是镇守辽东的总兵官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也是总兵官)。李成梁多子,长子李如松曾威震朝鲜,击败小西行长,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及印度。由于朝鲜国王李昖腐败无能,使得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釜山、王京(今韩国首尔)、平壤诸地。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鲁诸军,克期东征。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率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班师回国,论功,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49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明代的“抗倭英雄”,东南有戚继光,东北有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其名声虽然前者要大于后者,但是李成梁先后镇守辽东30年,奏十次大捷,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其子如松更是威镇朝鲜声名远播了。其功绩是大于前者的,所以若论辽东地区的“抗倭英雄”,李如松当之无愧!将来要是把将军拜母峰开发旅游景区,是不是以北镇真实的“抗倭英雄”李如松为标榜更为合适呢?
(将军拜母峰南望)
(将军拜母峰北望)
广宁城护城河
广宁城曾经有三条护城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多次的修缮和括城,使古城发生过诸多变化。
在北镇鼓楼前,鼓楼即为辽显州城的南城门,而在鼓楼四十米处有石拱桥一座,名[通济桥]。原有太慧泉之水引入文庙泮池,后再从桥下东流。水流淙淙有声,碧波如玉。景致颇为壮观。明代称此景为[通桥绕玉],为广宁八景之一。后来因城市改造,此景被商业街淹埋。但每逢雨季来临,在圈楼下菜市场东门口,仍有流水潺潺之声。
在南关南50米处,也就是明代广宁城的南城门“迎恩门”外。明正德十四年,备御李溱将城扩展五百四十六丈,城墙长5571米,也就是南关转盘处。南门外护城河叫“秀水河”(头道河),后重修改名挹爽桥,再重修后改名“体慧桥”(清末灵山接待寺体慧和尚出资所修)。体慧桥七十年代还在,可如今却沉睡在“钟秀街”(南门外102国道的一段)下。只有一甬“挹爽桥”的重修碑记,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立在崇兴寺双塔院内。
(重修挹爽桥碑记)
陈抟老祖的福寿字石刻
在大朝阳三清观中院的石壁之上,一甬带有两个怪异字样的摩崖石刻,让人匪夷所思。其实它是北宋初期,与宋太祖赵匡胤打赌,“一棋赢华山”的陈抟老祖所书的“福寿”二字。此二字都是一字隐含多字的合体字。它耐人寻味,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寓意极深。据书法专家从艺术上分析:“福”字是“白鹤踏芝田”;“福”字丰,乃行书,笔力饱满,布局如画,流露着孩童顽皮活泼之态。“寿”字是“青龙蟠玉柱”;“寿”字高,乃篆书,工整凝重,结构严谨,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而且,“福”字可拆分为“田”、“给”、“予”、“福”四个字,“寿”字可拆分为“富”、“林”、“弗”、“寿”四个字。这八个字,又恰是一幅绝妙的对联和四言古诗:“富林佛寿,田给予福”。它充分反映了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也寓意天地人自然相处,归于一统方能和谐美满的永恒理念。陈抟老祖的这幅“福寿”二字,只有山东蓬莱、四川大足和北镇大朝阳的拓品堪称一绝。在大朝阳三清观上院的十八蹬西侧,古洞“希夷洞”之中,供奉着陈抟老祖的神像。传说,陈抟老祖曾经在此修炼“服气辟谷”的睡觉功经年矣!
陈抟(公元872年—989年)享年118岁,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因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故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他即是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又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更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后人称之为“睡仙”。
陈抟善长书法,挥毫寓意极深。可惜成章成册真迹无丛寻觅。现在只能见到希有的拓雕。书画史上虽不能成家立体,但启迪后人创建经典文化,则有独到之处。
北镇市的新区建设规划中,曾经也有过把新政府前的150亩地,建造成大型“福寿”公园。与河畔公园连为一体,成为北镇市最大的休闲、娱乐场所。真是寓意深刻,风水绝佳啊!不过可惜的是,大型的“福寿”公园还没“面世 ”,就要“流产”了!
(大朝阳三清观中院陈抟书福寿石刻)
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纰漏,敬请谅解
整合编辑:潘 磊
执行总监:龙 波
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或媒体
不得对本公众号的文章及其他信息资料非法予以复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锦州凌海的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